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应急预案,系指安全生产事故预案。应急预案管理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 应急预案必须经制定单位组织论证和审查,并经实施应急预案有关单位认可,由制定单位,印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的情况;(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8)相关的保障措施;(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10)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上一级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各级单位都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有关作业岗位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单位和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经上一级管理单位审查。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储运单位的应急预案,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辐射、城市公用事业、道路交通、火灾、铁路、民航、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种设备、电网安全等事故的应急预案,依据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抄报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对与实施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职责、程序,对本单位其他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动;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对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与其相关的职责应当组织落实。
第七条 应急预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篇2
论文关键词:景区经营权转让 变向投资 经营外部性 制度安排
论文摘要:部分投资者在获得景区经营权之后,并不致力于景区内部建设和资源保护的继续投资,而是发生了投资变向。这不仅增强了景区经营的风险性,而且危及景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也损害了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消费权益。产生这种行为的主要动因在于其投资正外部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应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在政府投资、经济杠杆调节和剩余索取权激励等方式进行连续补给,以补偿其投资的正外部性,从而纠正投资方向。
一、问题的提出
在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旅游产业的热潮推动下,中国旅游业未来 5年社会投资总量累计将达到 19 000亿元。而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居于中心地位,投资者往往将旅游景区作为投资旅游业的切入点,因此景区经营权转让的浪潮将继续澎湃前进。
但是在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实践当中,有一部分投资者在获得经营权之后,并不致力于景区内部建设和资源保护的继续投资,而是发生了投资变向,如投资于房地产、赌博娱乐业,等等。这不仅违背了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初衷,同时也损害了旅游消费者和当地居民的权益,不利于景区的长期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这种变向投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考虑:一是在景区经营权转让之前,投资者就已明确这种思想;二是在景区经营权转让之后,投资者出于无奈而转向其他行业投资。对于前者,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商业投机行为,是以占据资源、炒作资本为主要动机的投资行为,大大增强了景区经营的风险性,政府应予以必要的行政监控,或设置有利于景区长远发展的进入机制,以避免资源的配置失当,如签订考虑全面的转让合同,采取严格有力的监管措施,等等。第二种情况,主要从外部性理论的视野对景区投资者变向投资行为进行动因分析,在投资者是 “经济人”这个假设前提下,认为只要使其投资景区建设、环境保护所获收益大于其他投资所获收益,则投资者就会致力于景 区建设 和环境保护 。在此基础上 ,笔者提 出如果对投资者投资行为正外部性进行补偿,就能减少其投资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私人成本,增加其私人收益,同时,亦使社会收益增加,并进而提出 “连续补给制”的制度安排 。
二、变向投资行为的消极作用
(一)分散资金,增强景区经营风险性
投资于旅游景区的社会资本很多来源于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其自身经济实力有限,投资变向会使其有限的资金分散,进而使其难以集中财务优势进行景区投资建设,将大大增强景区经营的风险。即便是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投资变向也势必减少景区投资建设,其多元化经营战略也会使其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难度加大,景区经营风险性也会增强。
(二)脱离初衷,危及景区发展持续性
转让经营权是当前许多景区管理和经营改革过中引入企业化经营的一种制度创新模式,其初衷是引入社会资本 ,促进旅游景区的长足发展 。但是,这种变向投资行为显然违背了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初衷,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景区建设与经营,那么景区的内部建设、环境保护、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无法得到资金保证,这显然不利于景区的长期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浪费,损害旅游者的消费权益
投资者变向投资就会使得景区的内部建设、环境保护、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无法得到资金保证,导致景区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利用,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景区的资源价值,那么对于旅游者而言,同样的门票支出、在同一个旅游景区所获得的体验价值要低于景区没有转让之前所获得的体验价值,其旅游消费权益显然遭到损害。
(四)配置失当,影响当地政府与居民的收益
景区所在地政府将景区经营权转让给企业经营,其目的就是借助社会资金,走出景区发展的资金困境,从而能够更大范围的享受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拉动效应。变向投资行为的结果是投资者占据资源却低效率利用,导致资源配置失当,从而富了投资者,穷了居民,严重影响了当地政府与居民的收益。以投资房地产为例,房地产投资的私人收益明显高于景区建设和和环境保护投资的私人收益,但是,房地产业的正外部性效应显然要低于旅游业,其扶贫功能和经济拉动作用业也要低于旅游产业,也就是说,其所带来的社会收益远远低于旅游景区发展带来的社会收益。
三、变向投资行为动因的外部性分析
外部性 (externality)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私人的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某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 “外部经济”;某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其造成的社会成本,则被称为 “外部不经济” 。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旅游景区的投资行为也呈现出明显的外部不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景区投资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主要表现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文景观与民俗风情的商业化,等等。这已引起}土会的普遍关注,大量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研究。而旅游景区投资行为的外部经济性具有直接性、突显较早等特点,是一种显性效应,如提高景区所在地的知名度,增加当地居民收益与就业机会,改造当地的交通线路、通讯设备、旅游设施,方便了当地人的生活等。但是,投资者并没有因当地居民和政府受益而获取额外的经济效益,相反却要为生态环境的破坏背上骂名。也就是说,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外部经济性没有得到额外补偿,而外部不经济性却要额外投入。
为了进一步解释这个问题,笔者运用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先来考察旅游景区投资行为外部经济的情况。假定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 “经济人”,其投入资金进行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私人利益为 ,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为。显然,环境保护的受益者不只是投资者,而是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整个生态环境区域的所有居民和游客,故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如果投资者进行投资所遭受的私人成本C 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即有 ,则投资者显然不会进行投资,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投资保护环境是有利的。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没有得到实现,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如果投资者投人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则他所增加的私^成本为,社会上其他人由此而得到的好处为,故可以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投资者。
再来考察旅游景区投资行为外部不经济的情况。假定投资者不投入资金保护环境,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时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由于存在外部不经济,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如果投资者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所得的私人利益大于其私人成本C 而小于社会成本C ,即的,则投资者显然会采取该行动。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也没有得到实现,也存在有改进的余地。如果投资者不过度使用资源,则他放弃的好处,即损失为,但社会上其他人由此而避免的损失却为。由于,故如果以某些方式重新分配损失的话,就可以使每个人的损失都减少,也就是使每个人的 “福利”都增大 。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景区投资者实际上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产品的核心,是吸引游客前来消费的关键因素。从自身利益出发,保护资源,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收益之源。因此,应该投资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如果投资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则需要其资金投入量较大,私人短期收益却甚小,而社会其他受益者却投入较小,“搭便车”现象比较严重。那么,不投资环境保护所产生的收益损失比投资环境保护所产生的私人成本要小。因此,投资者又不愿意投资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值得一提的是,旅游景区的复杂性质,决定了投资者不可能完全承担起提供和维护景区部分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责任。因此,环境保护和景观资源保护的投资主体应是多元的,它主要包括国家财政、当地政府、当地受益居民、来访游客和景区投资者。
基于以上的分析,得出结论:部分投资者为了避开这个两难的困境,于是选择既不将资金投入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也不故意过度开发利用资源,背上破坏环境的骂名,而是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即变向投资,转向投资地产、饭店、餐饮、交通和赌博娱乐业等短期收益较大的产业部门,以弥补自己投资行为的外溢部分。
四、连续补给一规避变向投资行为的制度安排
变向投资行为实际上还是对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利用,导致配置失当,应进行一个较好的制度安排,从内部引发投资者的投资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规避变向投资行为,运用一种较为合适的方式将投资者带回最初的轨道。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基于投资者是 “经济人”的假设,主要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 “连续补给制”这一制度安排,以补偿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正外部性,使其投资景区建设、环境保护所获收益大于投资其他产业部门所获收益,基于 “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认识,投资者将会重新选择投资景区建设和环境保护,从而起到规避变向投资行为的作用。
所谓 “连续补给制”,就是景区经营权转让前后不问断地对投资者的正外部性进行社会补给,以激发其投资景区建设、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要包括转让前补给、转让后补给和转让期满补给三个内容。
(一)景区经营权转让之前的社会补给
在景区经营权转让之前,政府应投资解决一些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维护,为投资者进行景区经营管理投资景区建设、环境保护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氛围,减轻其环境保护的资金压力,降低其投资环境保护的心理压力。政府投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围交通可进入性。主要是指旅游者从城区进入景区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旅游景区的外围通达性。
2.历史性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原有景区营运过程中所遗留的重大环境问题,以及景区周边地区的原有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治理,如污染河道的治理等。
3.社会治安环境。主要是指政府应为投资者的经营活动和游客的旅游活动提供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如增强警力,增加哨岗,加强巡逻,整顿社会秩序,协调当地居民与投资者、游客的关系,等等。
(二)景区经营权转让之后的社会补给
景区经营权转让之后,采取经济杠杆调节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协调政府、当地居民、投资者三者关系,主要是税收、津贴和股权配置手段,其关键是奖罚分明,专款专用。具体措施有:
1.征收环境税。由政府向造成景区外部不经济的旅游景区投资者收取一定的旅游资源使用补偿费增加景区经营的边际成本,使边际私人成本向边际社会成本靠近,抑制景区外部不经济行为的产生,同时,对遭受外部不经济的其他企业或当地居民进行补贴。这种税收的征收,实际上是对投资者投资行为外部不经济的经济惩罚。这里的环境税应该辨证的看待,看似增加了私人成本,实际上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制度安排,有利于缓解投资者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2.成立环保基金会。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三方:投资者景区经营的门票收入、国家财政津贴、当地受益居民税收。同时,成立专门的环保组织或委员会,其成员主要来自以上三个方面的投资主体,成员之间互相监督,权力制衡,以确保环保基金的专款专用。这种环保基金的设置,实则是对投资者投资行为外部经济的社会经济补偿,因景区生态环境改善可以带来更多的旅游者和经济收益,其直接受益者还是投资者。
3.采取股权配置,减少政府干预。投资者获得景区经营权转让后,根据转让条款应在一定时间期内付给政府一定的转让费用,往往是一个固定的数 目。这样政府就没有承担任何的景区经营风险。于是 ,政府在景区的经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短期行为,损害投资者的经济收益,如政府官员或其相关人员免费游览景区,政府强行在景区内设立会议场所,政府换届后的承诺失信和优惠政策中断,赊账不付,开白条等,这些都会大大打击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
但是,如果采取股权配置的方式来付给当地政府转让费用,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短期行为的发生。也就是说,不分期按固定的数目付给政府转让费用,而是让政府以景区资源 自身价值入股,先根据资源价值和获利能力,投资者与政府协商一个合理的股份比例,然后根据盈利水平付给政府股息作为转让费用。当然,在转让初期投资者应该为获取经营权付出一定金额的转让费用。这样政府收益就与景区盈利水平联系在一起,可以减少不利于景区运营的政府短期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良性发展。
(三)景区经营权转让期满时的社会补给
目前我国景区经营权的转让条款中大都规定了投资者获得经营权的条件以及经营期间的行为要求,对经营权转让期满时景区资源价值的剩余索取权归属未做任何规定,这样,在经营权期满时,实际上是资源所有者获得资源价值的所有剩余索取权。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由于投资者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不负责任,投资者对景区资源进行保护时所获得的收益小于对景区不进行保护时所获得的收益,从而激励投资者对资源过度利用,而将资源破坏的成本强加给后人。因此从外部性理论出发,笔者认为在经营权转让期满时应对投资者予以必要的激励,鼓励其在经营期的各个阶段都进行环保投资,减少对环境破坏的短期行为。
1.给予投资者在经营期限期满时资源价值一定比例的剩余索取权。这样就使投资者认识到,对于那些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的环保项目,或者位于经营权即将期满时的环保投资项目,投资者进行投资也同样会得到收益。投资者在经营期间内为保护景区资源进行的投资行为如果在经营期间内得不到补偿,在经营权期满时能够在资源价值的剩余索取权分配 E得到补偿。
2.给予投资者在经营期限期满时优先购买景区经营权的权力。这有利于避免在经营权期满时因资源价值评估不合理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由于旅游资源的价值受人们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不同的评估者对资源价值评估的结果相关很大,而我国当前对旅游资源评估还没有一个合法的程序。如果资源价值被低估,投资者剩余索取权的利益将得不到实现。如果给予投资者优先购买景区的下期经营转让权的权力,投资者如果认为资源价值评估过低,可通过优先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下一期景区经营转让权的方式使损失得到补偿。
参考文献
[1] 钱春弦.未来5年中国旅游业社会投资总量累计将达 19 000亿[EB/OL].http://www.cs.eom.cn.
[2] 阎友兵,赵黎明.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条件下景区保护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5(3):98—100.
[3] 叶红霞.旅游景区开发的外部不经济性及其内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a7(8):121—122.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423—425.
篇3
一、目的
及时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实现站所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增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预案的充分性和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及应急人员的操作能力;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要求、方法、内容及程序,适用于贡格尔收费所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三、职责
(一)站所负责人职责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负责签发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
(二)副所长职责
协助站所负责人负责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三)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协助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3、督促检查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和准备情况,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审;
4、负责应急演练的策划和实施;
5、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6、负责对员工的自我防护技能教育和应急处置培训工作;
7、定期对应急预案评价人员、应急救援、抢险队员进行培训;
8、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
四、工作程序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分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形式简单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和制定过程等内容进行审查。形式评审的重点是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应急预案形式评审内容及要求,见附件。
2、要素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从符合性、适用性、正对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要素评审包括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为细化评审,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急预案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表中的评审内容及要求进行对应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表中的要求,发现存在问题与不足,完成《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见附件。
① 关键要素
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涉及站所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如应急预案中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职责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应急响应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② 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中简写或可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不涉及站所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而是预案构成的基本要素,如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
(二)评审程序
1、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在广泛争取意见的基础上,采用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审查。会议评审规模和参加人员根据应急预案涉及范围和重要程度确定。
2、评审准备
应急预案评审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组,落实参加评审的人员;
② 通知参加评审的人员具体评审时间;
③ 被评审的应急预案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人员;
3、会议评审
会议评审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① 评审工作由站所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主持;
③ 应急预案编制人员介绍应急预案编制或修订情况;
③ 评审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讨论,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④ 应急预案评审组根据会议讨论情况,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⑤ 讨论通过会议评审意见,参加会议评审人员签字。《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见附件;
4、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就邀请当地安全生产部门参加。
5、修订完善及意见处理
① 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② 评审组组长负责对各位评审人员的意见进行协调和归纳,综合提出预案评审的结论性意见;
③ 站所应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研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④ 反馈意见要求重新评审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组织有关部人员按照要求重新进行评审;
6、批准印发
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后,由站所负责人签发。
五、评审要求
(一)应急预案编制后由站所负责人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论证;
(二)应急预案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09)73号)的要求;
(三)应急预案编制涉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或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当地相关部门同意,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附有专家名单。
六、评审原则
应急预案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符合站所应急管理工作实际;
(二)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三)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七、评审依据
应急预案评审应依据以下文件,并考虑站所实际:
(一)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方针、政策和文件;
(二)地方政府、上级有关部门以及本行业有关应急预案及应对措施;
(三)可能存在事故风险和安全事故应急能力。
八、评审人员
参加应急预案的评审应由以下人员参加:
(一)熟悉并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二)熟悉并掌握《站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应急知识;
(三)熟悉站所各项工作流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九、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符合性: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二)适用性:应急预案的内容及要求是否符合站所实际情况;
(三)完整性:应急预案的要素是否符合指南评审规定的要素;
(四)针对性:应急预案是否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部位;
(五)科学性: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预防体系、信息报送、响应程序和处置方案是否合理;
(六)规范性: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等是否简洁明了,便于阅读和理解;
(七)衔接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其它部门或单位预案是否衔接。
十、应急预案评审应考虑下列信息:
(一)紧急情况响应和应急演练的结果;
(二)外部应急经验;
(三)设备、设施或流程的变化情况。
十一、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论证应当注重下列事项:
(一)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二)基本要素的完整性;
(三)预防措施的针对性;
(四)组织体系的科学性;
(五)响应程序的操作性;
(六)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
(七)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十二、应急预案评审应明确下列内容:
(一)应急预案评审的频率;
(二)应急演练的方法;
(三)应急演练的频率。
十三、培训
(一)培训和训练应针对应急队伍和全体员工进行;
(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每年的3月份制定本公司的《应急演练计划》,确定演练内容,应急演练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三)在进行应急演练前,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制定演习方案、演习方式、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安排相关的后勤工作;
(四)应急演练应包括下列事项:
1、时间、目标和演习范围;
2、演习方案和演习方式;
3、演习现场规则;
4、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
5、安排相关的后期工作;
6、编写书面报告;
7、参演人员进行自我评估;
8、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
(五)进行大型应急预案演练时,站所负责人、环节干部都要参加,进入现场观摩指导。
(六)应急预案演练应检验和评价下列效果:
1、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
2、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
3、应急预案的操作性;
4、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可用性与有效性;
5、应急预案的组织协调性;
6、外部机构响应的及时性;
篇4
【关键词】危险货物运输; 运输管理; 安全防护
一、前言
基于危险货物运输的特点,以及危险货物运输的特殊性,做好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防护,是提高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性的关键。结合当前危险货物运输实际,在安全防护过程中,只有建立具体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防护制度、制定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紧急事故应急预案、强化安全防护职能以及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应急管理部门,才能保证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中的安全防护工作取得实效。因此,强化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并提高安全防护质量,对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危货运输管理应建立具体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防护制度
对于危货运输管理而言,建立具体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防护制度,是指导危货运输安全防护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结合危货运输管理实际,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根据危货运输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安全防护制度
基于危货运输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安全防护制度,既有利于安全防护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可以对安全防护工作给与有力的指导,使得安全防护工作的开展效果达标。
2、结合危货运输管理需要,细化安全防护措施
对于危货运输管理工作而言,安全防护确保危货运输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此,细化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安全防护制度的有效性,对危货运输管理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把握危货运输管理原则,提高安全防护制度的可行性
结合危货运输管理的实际需求,在危货运输管理中,把握危货运输管理原则,并提高安全防护制度的可行性,对危货运输管理和安全防护工作具有较强的推动力。
三、危货运输管理应制定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紧急事故应急预案
在危货运输管理中,为了应对突发性的紧急事故,制定完善的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紧急事故应急预案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危货运输管理安全防护工作实际,在紧急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紧急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应达到全面性要求
为了更好的应对危货运输管理的紧急事故危机,编制应急预案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危货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在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全面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2、紧急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根据危货运输的实际需求,以及紧急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实际,除了要提高应急预案的全面性,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也是解决危货运输安全防护问题的有效手段。
3、紧急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满足安全防护实际需要
基于危货运输管理实际,在紧急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应针对安全防护的实际需要制定具体条款,满足安全防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提高安全防护工作的整体效果。
四、危货运输管理应强化安全防护职能
基于危货运输管理安全防护的重要性,除了要制定具体的安全防护制度和建立应急预案之外,强化安全防护职能也是提高危货运输安全防护工作质量的关键。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加强对危货运输管理安全防护工作的认识
在危货运输管理工作中,鉴于安全防护工作的特殊性,加强对危货运输管理安全防护工作的认识,是提高危货运输挂你了安全防护工作质量的关键。因此,应对安全防护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2、应明确安全防护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能
结合危货运输管理工作实际,在安全管理部门中,只有明确安全防护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能,并围绕着危货运输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安全防护工作,才能提高安全防护工作质量,满足实际需要。
3、应做好安全防护制度和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工作
在安全防护工作中,做好制度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工作,是提高危货运输管理工作实效的关键,对正确开展危货运输管理工作和提高危货运输安全防护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五、危货运输管理应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应急管理部门
基于危货运输管理实际,以及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应急管理部门,是推进安全防护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结合危货运输管理实际,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危货运输管理应建立相应的安全防护应急管理部门
基于危货运输管理安全防护工作的现实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部门,不但可以有效应对危货运输突发事件,还能强化安全防护工作的实效性,使安全防护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2、危货运输管理应明确安全防护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
结合危货运输管理实际,在应急管理部门建立之后,明确其工作范围是做好安全防护应急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明确安全防护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十分重要。
3、危货运输管理应明确安全防护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能
除了要明确工作范围之外,在应急管理部门建立过程中,还要明确安全防护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能,保证危货运输管理安全防护工作能够的有效开展。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结合当前危险货物运输实际,在安全防护过程中,只有建立具体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防护制度、制定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紧急事故应急预案、强化安全防护职能以及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应急管理部门,才能保证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中的安全防护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魏小苗;;谈危险品车辆运输的安全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4年02期
[2] 刘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09期
[3] 闫利勇;陈永光;;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新特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年04期
[4] 刘艳红;;危险品车辆运输安全管理策略[J];现代商业;2014年32期
篇5
关键词:危险废物 预案 编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X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098-03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共有危险废物46大类别479种,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和感染性等特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危险废物在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过程中突发性事故频繁发生,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引发二次污染事故,编制科学、合理、实用和可操作性强的《工业企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加强对预案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 企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的编制
1.1 企业编制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原则
(1)根据中国所颁发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治理法律法规的分析,企业在编制废物应急预案的时候,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遵循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的预案编制原则,在意外事故发生的时候可以有效解决。其次,遵循备案原则,就是将应急预案送至上级管理部门备案。最后,遵循严格检查原则,就是配合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
(2)环保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3)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环保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第八项: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1.2 企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
1.2.1 以人为本,减少伤害
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重点关注各类危险源的监督、控制等,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保证可以积极预防突发事件,并且及时发现预防制度中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不足。同时,还要避免、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消除突发事件对企业的长远影响,最大程度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1.2.2 依法应急,规范处置
企业要将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应急预案的制定依据,保证可以依法执行应急工作,同时,还要履行自身法律职责,完善环境污染事件的应对策略。
1.2.3 统一领导,协调一致
企业的应急活动必须要在相关部门统一领导下执行,在协调企业内外部工作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指挥体系,在提高应急灵敏性的基础上,增强应急效果。
1.2.4 属地为主,分级响应
企业在执行环境应急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了解环境事件的特点,根据环境事件类型制定原地管理制度,在分级与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增强事故责任单位在环境应急工作中的优势,减少对社会的影响与危害。
1.2.5 专家指导,科学处置
强化应急专家在指挥决策中的地位,重点关注应急专家队伍的专业素质,在提高其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增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效果,提升应急工作水平,避免再次出现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1.3 企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
1.3.1 收集资料和信息
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是预案编制的基础工作,其中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可以提高预案编制实用性。其次,企业要做好安全记录与环保记录,并且详细分析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再次,重点搜索国内与国外类似环境污染事件资料与应对方案,然后将其融入企业的应急预案中。最后,在政府部门中搜索一些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等资料。
1.3.2 现场调研踏勘
现场调研踏勘是保证预案编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必要步骤,其包括但不限于:(1)企业周边生态、人文环境;(2)现场地理环境;(3)现场设施布局;(4)危险废物产生的种类、数量;(5)危险废物产生、收集、暂存以及转移流程;(6)危险废物的包装、运输、暂存设施等。
1.3.3 分析评估
对企业整体以及相关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其中的热葜饕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污染事故。第二,要预测出突发事件后果。第三,要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第四,要借鉴其他突发事件的经验。第五,要评估出突发事件的影响区域。第六,要明确应急预案的模式。第七,明确报警方式。第八,要有可靠的通信设备。第九,要提高自身应急能力。第十,必须掌握可用的外部援助资源。
1.4 相关企业必须要明确废物应急预案的编制规定
(1)废物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废物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要符合当地各个部门的突发事件解决要求。
(3)废物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要在前面分析环境敏感点之后,预测出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然后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
(4)废物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要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与责任。
(5)废物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要有具体的应用程序,并且实际操作性符合相关规定。
(6)废物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要明确应急保障措施的条目,满足当地各个企业应急需求。
(7)废物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要达到附件信息准确性的要求。
(8)废物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要与相关的应急预案有可衔接项目。
2 企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的管理
2.1 企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的评估
(1)企业应当在环境应急预案草案编制完成后,组织预案评估专家组对编制的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估。
(2)评估方式:可采用形式审查、分析论证,演习检验等方式,也可进行现场查看,对预案的基本要素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证,找出预案中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从而使预案更具操作性。
(3)预案评估的重点内容:必须要遵循合法、合理原则;实用、可操作原则;针对原则;保障措施优化原则;保证基本要素准确性原则;提高内容合适规范性原则;方法措施和科学性原则;以及与其他相关预案的衔接性。
(4)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单位根据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草案进行修订。
2.2 企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的培训
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培训,通过各种形式,使有关人员了解环境应急预案的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预案。
(1)本企业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各类污染物的危害性。
(2)环境污染事故现象的辨认及识别。
(3)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
(4)自救与互救、消毒的基本知识。
(5)防止污染物扩散,处理、处置各类污染事故的基本方法。
(6)主要消防器材、防护设备的位置及使用方法。
(7)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
(8)逃生避难及撤离路线。
2.3 企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的演练
(1)演练的目的。
提高应急队伍和公众素质,所有演练要以安全为核心目标,要强调针对性,要追求实效性和情景逼真性。
①熟悉和操作应急预案,求证应急预案的可行性。
②锻炼不同应急救援组织在环境应急过程中的协调性。
③集结和拉动环境应急队伍,掌握现场应急处置技术。
④熟悉应急响应程序,培养各级应急指挥人员的判断、决策和指挥、控制能力。
(2)演练的形式。
桌面演练:室内推演、理论研究、想定作业。
功能演练: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活动举行的预案演练活动。
综合演练:综合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响应能力的演练活动。
演习:大规模、展示性的演练,对于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3)演练的成果。
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预案修正提供实践资料。
2.4 企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的变更
(1)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的变更时间:①应急预案至少每3年修订一次。②重大因素变化要实时修订。
(2)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的变更条件:①在应急预案实际演练期间,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对其进行变更处理。②在处置危险废物的时候,要利用设计与建设等方式,达到维护变更的目的。③在产生危险废物之后,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暂存位置的变更。④企业废物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发生变化或是应急部门指挥体系有调整的时候,就要变更废物应急预案。⑤在危险废物环境或是环境敏感点出现变化的时候,就要变更危险废物应急预案。⑥在危险废物应急法律法规变化的时候,就要变更应急预案。⑦在相关环保部门与企业出现变化的时候,就要对应急预案进行变更处理。
2.5 企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的登记备案
(1)备案时间节点:①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实施之日起30日内报所在地环保主管部门备案;②预案修订后30日内将新修订的预案报原预案备案管理部门重新备案。
(2)报送备案应当提交的材料:①《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②危险废物应急预案专家评估意见;③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
(3)审查:环保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进行备案登记。
(4)备案登记。
对准予备案登记的,环保部门应当自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审核,并出具《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对不予登记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由申请备案企业自行纠正后重新笏捅赴浮
《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由受理备案的环保部门和送审单位分别存档,有效期为3年(自备案登记之日起计算)。申请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完成危险废物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危险废物应急预案修订后30日内将新修订的预案报原预案备案管理部门重新备案。
3 结语
工业企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属于特定专项应急预案,它是针对危险废物特定的紧急情况的应急而制定的。由于危险废物发生突然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的施救难度大,后果难以控制,因此编制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必须在企业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危险源的特性,对应急形式、组织机构、应急处理程序等进行科学研判,确保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依法规范对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的管理,是危险废物应急预案的进一步完善和升级,是确保危险废物应急预案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正芳.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8):1-3.
篇6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建立高效快捷运转机制
为了使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切实转变职能,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建立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和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快捷、高效的运转机制。
二、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紧紧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充分借鉴兄弟街、镇、乡的成功做法,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我镇先后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镇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应急预案。
三、加强督导,强化培训,提高应急反应处置能力
应急管理的具体工作在基层,落实也在基层,我镇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努力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应急演练。年,进一步加强了对社区、企业、学校、河堤等重要部位的应急管理工作,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切实提高应急管理队伍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快速反应和协同应对能力,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四、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重点建立和完善了村(社区)基层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五、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
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广播、宣传栏、传单、明白纸等多种载体,主动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月日,利用我镇赶集日举行了“防灾减灾和应急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民政、卫生、安监、公安、水利、国土、林业、电业、交通、建设、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等相关部门参加了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专业人员为群众开展咨询宣传服务。共张贴宣传海报50多张,出动宣传车6台,为群众讲解了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免费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万余份,前来参观咨询和索取宣传资料的群众络绎不绝。农口系统各相关单位以森林防火、动物防疫、防汛、农产品质量安全、防雷减灾等为重点,出动宣传车50多台次,下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国土、安监、科技等以地质灾害防治、矿山事矿、地震灾害为重点进行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以社区、村组、学校、乡镇为依托,重点宣传了防灾减灾、常见疾病防疫及公众关注的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公安、交通等部门围绕社会治安、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开展宣传。
明年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一、继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充分发挥预案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逐步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一是继续加快预案编制进度,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切实做到各村(社区)都有预案,所有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都制订相应预案,相关预案间互相衔接,不留空档,确保预案层级分明、规定具体、科学规范。二是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注重预案的可操作性。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要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和管理部门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二、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
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根据国家、省、市、区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跟踪和汇总,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三、加快推进应急制度建设
抓好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在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各项应急工作制度。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措施,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打下良好基础。
四、认真做好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
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宣传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公众应急综合素质。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使公众了解和掌握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进行自救、互救及配合政府救援的正确方法,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法制意识。推动全镇开展面向村(社区)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
篇7
一、建立呼吸科护理应急预案的目的
呼吸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老年病人多、病情重。如何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减少纠纷发生,保证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一直是护理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病人在医院接受诊断、诊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不安全风险,如环境中的生物理化因素,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技术、药物、食物、心理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伤。
医疗护理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或伤残的可能性[1]。通过风险识别发现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确认风险的性质,获得有关数据,制定应急预案。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学习《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明确各类危险事件发生时间、环节、人员等,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是否合理,根据呼吸科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病人安全:制订病人发生坠床/摔伤应急预案、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病人误吸应急预案、人工气道突然拔除应急预案、病人发生精神症状应急预案、病人擅自离院及病人自杀倾向应急预案等。
2、环境安全:火灾及突然停电应急预案。
3、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患者意外脱管应急预案及程序,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重症哮喘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住院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自发性气胸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例如:突然停电护理应急预案:①日常工作中按常规备好抢救器材,简易呼吸囊、心电监护、心电图机、微量泵的充电工作,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简易照明设备,如手电筒、蜡烛、火柴等;②停电后,安排好病人和家属,使其不慌乱;③查找原因,尝试恢复供电;④按轻重缓急分类照顾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若病人正处于器械抢救中立即启用备用电源,如蓄电池等直流电,吸痰时可采用注射器抽吸.⑤使用呼吸机病人立刻分离机器,用简易呼吸囊辅助人工呼吸、同时通知值班医生,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意识及呼吸机情况,并立即通知电工维修。⑥电力恢复后查看病人情况,检查仪器工作状况。
例如: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患者意外脱管应急预案及程序:
①立即用血管钳撑开气管切口处,同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②当患者切开时间超过1周,窦道形成时,更换套管重新置人,连接呼吸机,氧流量调至100%,然后根据病情再调整。
对于颈部短粗的患者,应使用加长型气管套管,并牢固固定。
对于烦燥不安的患者,给予必要的肢体约束,或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在为患者实施各种治疗(如翻身、拍背、吸痰等)时应专人固定套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分离呼吸机管道,以防套管受呼吸机管道重力作用而致脱管。更换固定系带时,应两人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换。
例如:自发性气胸的应急预案及程序①发生气胸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通知其他医护人员。
②用12~16号无菌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穿人胸膜腔,简易放气。首次放气不要过多、过快,一般不超过800m1。③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④遵医嘱,给予镇咳剂和镇痛剂。⑤观察病人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血压的变化。
例如:病人擅自离院应急预案:①护士发现病人擅自离院后,立即询问同病室其他人员联系病人亲人是否知道病人去向;②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上报行政值班和保卫科、医务科、护理部、请求领导安排人寻找病人;③有潜在伤害自己或他人报警处理;④病区有专人接听电话,以便及时将病人的情况进行反馈;⑤记录事件经过相关人员签字。超级秘书网
三、讨论
1、护理应急预案的建立体现积极预防的护理管理原则,提高了护士对差错的防范能力,最终目的是保障病人安全,把护理差错及纠纷降到最低,提升护理品质。
2、护理应急预案的建立健全了防护护理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后根据应急预案尽快处理、可避免病人受到伤害。
篇8
(一)安全环境文化树立大安全环境观念,把幼儿园中幼儿所接触到的能对其产生影响的一切都归为环境。
1.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比如选址应远离铁路、工厂区,远离各种爆炸危险场所,园舍基地尽量平坦、干燥坚实、易排水。建筑用房最好不要超过四层,楼梯、窗户都要有高度适合的护栏,玩具要安全、结实、无毒;家具、设备等边角要磨光棱角;电灯及电源插座应安装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各类装饰材料防火、无毒;地面、低墙面采用安全材料等。
2.打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在园门口悬挂、张贴安全宣传标语,开辟平安文化长廊,制作室外安全宣传与警示图片、安全常识广告画、儿歌、安全标志;在大型玩具、沙池、攀岩墙等处制作安全警示牌,张贴“注意台阶,小心摔倒”、“请不要碰我,我有电”等安全警语;在园内显眼处,悬挂报警电话信息,设置灾难逃生流程和疏散指示牌等。在全园处处重视安全,确保安全,形成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大家在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中树立安全意识。
3.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包括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团结友爱的幼儿关系、友好协作的教师关系等。单调的、冷漠的、恶劣的环境易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心情压抑、孤独、烦躁、情绪不稳定或者自卑、叛逆、自闭,出现比较严重的情绪障碍问题,甚至具有暴力倾向,更容易做出冲动、侵犯、破坏等不理智行为。因此,要建立成人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平等、尊重、接纳、民主、宽容、支持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感受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感受到师生及同伴之间的关爱、重视、接纳和理解。温馨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幼儿建立安全感,身心愉悦,健康成长。幼儿园色彩的选择运用、类似幼儿心理发泄区等区角活动也会对幼儿情绪产生影响。
(二)安全管理文化管理是保证安全的有力武器,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工作原则;不断强化意识、严密组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完善预案、加强演练,规范幼儿园安全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科学严谨地制定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安全工作特点和幼儿园实际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细化分解,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如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值班制度、门卫制度、外来人员证照查验与登记制度、物品出入查验制度、会客制度、幼儿安全接送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大型集体活动安全制度、外出活动安全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还有用电安全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功能室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卫生防疫制度、病儿隔离制度等安全制度,制定安全工作手册。各项制度力求严格周密、可操作性强。
2.制定各类安全及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危险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园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外来暴力侵害事故应急预案、突发地震应急预案、踩踏事故应急预案、其他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在突发性事故发生时处置的程序与方法。
3.制定各类人员责任和各项工作安全实施细则。制定并签订《岗位安全管理责任书》,制定门卫安全工作职责、综治安全工作职责、食堂采购安全工作职责、班长(主班)安全工作职责、保育员安全工作职责、保健医生安全工作职责、安全维修人员工作职责、财务管理安全工作职责;制定安全事故预防措施、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安全预防细则、保教活动安全预防细则、游戏活动安全细则、玩具器械使用安全细则、户外活动安全细则等,明确各岗位、各时段、各活动的安全责任和措施细则,做到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安全管理文化还包括安全组织机构、家园安全共育、制度执行力和激励技巧、责任追究等。
(三)安全行为文化指在安全观念文化的指导下,师幼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包括教师组织活动中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突发事件中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指挥与救助。
1.民主的安全管理行为。让教职工和家长、幼儿参与关于安全工作的决策、安排和制度的制定,提出安保工作建议、找寻身边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使安全工作从消极防范转变为积极主动防范,所有成员从内心理解并认真执行和监督安全工作。坚持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横向纵向双向网络管理不留安全死角;坚持实行安全工作检查机制、目标考核机制、奖励惩罚机制,执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坚持严把晨检午检关、接送关、午睡关、户外活动关、门卫关和车辆关。
2.有效的安全教育行为。提高安全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利用幼儿合理的一日活动、特色高效的主题活动、模拟逼真的演练活动等强化高质量的安全教育学习,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安全行为。
3.科学的安全保教行为。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与空间,避免过于仓促、过于拥挤产生混乱和危险。各项活动设计科学,组织充分、合理、井然有序,管放并行,多给幼儿锻炼的机会,以活动促发展,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协调能力的提高,增强其反应能力和应对、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4.规范的师幼安全行为。规范教职工的管理行为和教育行为,规范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严禁辱骂和歧视幼儿;严禁开展任何有损幼儿身心的活动,杜绝小学化和小学化倾向。
二、结语
篇9
系统的目标应是:以城市的领导决策为中心,为领导提供决策的技术支撑环境,让领导实时地进行信息汇聚,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并做到紧急与非紧急相结合。系统的核心是整合与协同,整合是手段,协同是目标。
系统的特点为:突出应急联动和业务协同,避免重复建设;加强网上行政监察,实现行政效能优化;应急处置与便民服务一体化;以平台为主体,以市领导决策为中心,各系统建设由所在职能部门为主导,加强孤岛内部建设及孤岛接口规范化;政企联合,规划便民服务。
系统的总体业务体系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便民服务业务规程、配套制度(含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系统运行支持体系、避难场所规划等)。
其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市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市政府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县、区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此外,该系统还包括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时,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避难场所的规划。
城市应急系统需要构建的公共基础平台包括:
业务协同平台―提供跨部门的消息交换和异构系统间数据共享,支持同步或异步控制。
应急专网―采用国内外主流供应商的成熟产品,使用网闸、百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等安全技术手段,通过物理隔离或逻辑隔离的技术手段与各专项指挥部局域网、政务外网、Internet网进行联接。
有线、无线通信整合平台―实现800兆数字集群、350兆模拟集群等多种无线通信系统间的互连互通。
视频监控及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各市区主要出入口及其他关键点的视频监控、移动指挥车的现场图像监控及卫星图像传输系统的监控;建设以公安局为主的视频整合共享平台,使市决策指挥中心、公共安全监控中心、先期指挥中心、各专项指挥部、区县指挥中心、移动指挥中心能查看以上视频监控资源以及各职能部门已/待建的视频资源。
视频会议系统―覆盖市决策指挥中心、先期指挥中心、公共安全监控中心及各分中心(如消防局、重点企业总调中心、质监局)、三防指挥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防震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各区县政府、人防、搜救中心。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应急体系建设
1引言
公司党委的第十六次党代会报告对公司未来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面对未来向好的发展环境,公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提高,不确定的因素也会相应增加,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更好为企业稳步发展保驾护航,其中应急管理更是重要的一环,随着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风险的增加,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隐性效益意义重大。作为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时刻不忘培育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动能,从细小处着手,做好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公司应急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对以下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法,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2机制建立不完善,思想认识不到位
要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这不只是安全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集中企业全体人员的智慧和力量,由企业负责人牵头,各部门根据岗位职责进行分工,厘清层级,共同编制应急管理制度、确定应急职责、完善应急奖惩、配备应急物资,从而形成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虽然《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有组织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但是,仍然存在企业负责人对此不够重视,或者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应急管理工作只是安全部门的事情,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由《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的“组织或者参与”者变成了“唯一”者。但是安全管理人员往往会受到本职工作的知识限制及调动资源的职权有限的影响,导致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低下,问题考虑不充分,体系建立不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确或职责分工不合理,并且应急预案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只是安全管理人员知道的现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会形成混乱的场面,在应急救援行动中人员和物资调动不协调,导致救援行动不及时,不能高效完成应急救援行动的目的。对策措施: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细化各级人员应急职责,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加强对全员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应急培训,将各层级人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提升到政治高度。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领导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统筹领导,从全局角度出发,协调各方资源,形成“各级参与,领导负责”的机制,建立完善高标准、高水平的应急管理体系。
3应急预案体系层级不清,内容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在这里可以简称为“三级预案”,并对“三级预案”的作用和主要内容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总体预案是本单位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应急救援体系、预警机制等;专项预案是针对某一类事故的救援方案,必须遵守总体预案的基本框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施工现场事故类别编制的具体措施办法。很多企业并没有分清“三级预案”之间的层级关系,导致综合应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不衔接;或编制的应急预案未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更新;尤其是建筑施工单位岗位人员发生了调动,现场处置方案未结合现场人员调动情况进行及时修订,或者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过程中无现场一线作业及管理人员的参与,导致一线人员对自身应急职责不明确,发生事故后难以按照预案进行操作,导致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缺陷。对策措施: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严格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成立编制工作组,根据本单位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明确本单位应急管理层次、指挥体系、响应级别等,由企业负责人统筹组织,指定专业人员负责,从救援体系、预警、响应、应急救援技术、应急保障等方面提高应急预案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考虑与上级单位和当地政府应急预案的紧密衔接。现场处置方案是“三级预案”的“第一道防线”,建筑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区域管理制度,明确各区域应急责任人员,减少区域责任人员的流动,组织区域责任人及有应急救援职责的人员共同参与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确保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都能明晰本岗应急救援职责,筑牢应急预案的“第一道防线”。将应急预案职责落实到人而不只是停留在“纸”上。
4预警、响应机制不明确,缺乏系统的策划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同一事故类型就编制了多个单独的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中程序内容多次重复,未系统化建立预警、响应机制,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在响应过程中无法准确执行应急预案确定的应急职责,在救援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操作步骤或者应急程序,完全忘记了应急预案的本岗应急职责,对应急预案的执行发生较大的偏差,发生事故后造成应急响应级别不对应,尤其是应急响应级别不够,营救救援行动不及时,反而给应急处置带来负面的效果。对策措施: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特点和难点,排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由企业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系统策划,制定协调统一的各项应急预案。虽然施工现场潜在的事故类型多种多样,但一个单位的应急资源却是固定的,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充分利用本单位现有资源,针对本单位潜在事故类型、应急资源、应急救援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站在整体角度系统策划各个预案之间的关联,保证预案之间的协调性。同时各层级人员要做到自身职责认识到位、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程序,保证应急管理体系的正常开展;严格按照本单位应急救援能力科学建立响应分级机制,同时明确响应升级条件,各级响应接口要严密。同时在应急资源保障方面,除了需要了解自身软硬件条件外,还应该将上级及周边社会环境的各项资源统筹考虑,以自身资源为保障,社会资源为补充,更进一步的与上级及当地社会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进一步确保应急响应机制的完善、有效。
5应急预案教育培训不够
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缺少对内部人员的应急救援培训,缺乏专业的培训教材,多数情况下应急预案培训只是照本宣科,内容单调乏味;未针对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应急培训;专业救援人员未接受过专门的应急处置技能培训,造成了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的“不专业”;企业领导未参加过事故应急指挥能力的相关培训;种种情况最终造成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响应的应急救援能力,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高效、迅速地开展救援工作。对策措施:要积极开展应急教育培训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培训大纲和计划,组织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岗位编写各岗位的培训教材,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分批次对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开展应急培训,确保教育培训不漏一人。明确各层级应急响应程序和岗位职责分工,提高全员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技术水平。结合“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周”、“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专题活动,采用互动、体验、模拟等方式开展贴近实际的应急宣教活动,有效增强培训效果。
6演练形式化,缺乏有效实施
应急演练前期准备工作较多,需要成立应急演练小组,明确演练科目并制定应急演练方案,进行职责分工和演练前的教育培训等,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实施。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的应急演练活动过于形式化,通常编制的应急演练方案只是一个剧本,并未按照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分工明确演练程序,太过于注重可观摩性,只是“演”而不是“练”,忽略了应急演练的根本目的,无法起到提升应急能力的实际作用,更无法使应急演练成为完善应急预案的有效手段。对策措施:应急演练前需要了解企业存在的事故类型,根据目前阶段的需要确定演练科目。前期要成立应急演练领导小组,由组长统筹组织做好应急演练的策划工作,根据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做好参练人员的前期交底,确保参练人员熟知演练中的应急响应、物资调动和救援流程,把每一次应急演练都当成事故救援来进行,不允许在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马虎,通过演练真正达到提高应急响应速度、提升应急救援水平的效果。演练结束后要根据演练情况,切实做好总结,针对问题和不足修订应急预案,真正达到完善应急体系的目的。
7结束语
应急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与否的重要体现,完善的应急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危害。任何企业都要坚定“生产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为基本的准则,而应急救援作为挽救人员生命的最直接手段,需要企业负责人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应急工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
参考文献:
[1]何斌.加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立改废”[J].中国应急管理,2021(2):38~41.
[2]季洪来.健全完善应急体系推进应急管理能力建设[N].黑龙江日报,2021-02-02(003).
[3]GB/T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
- 上一篇:会计核算电算化的主要内容
- 下一篇:创伤的急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