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巧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沟通技巧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沟通技巧知识点

篇1

【关键词】护理专业;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思考

社会在不断地发生的变化,我们的教学不能脱离了实践、脱离了社会而展开,在人性化服务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地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更好地实现学生与社会的接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总结,采取何种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收到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方面的知识。在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课的教学中,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礼仪和沟通知识与技巧。

我们注重在课前的诊断与课中的教师演示,通过学生对某一特定场景的演示,如:如何接待患者,如何减轻患者的焦虑,在演示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在知识点方面的表现,在点评过程中,注重从知识点方面入手,指出学生表演上非常到位的方面,再点出学生需要整改的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方便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注重范围和强度。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对课程知识探索的一个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的强度。在教师演示之后,我们不能觉得课程内容已经深入学生的脑海,毕竟学生们的知识掌握能力不一,对一个个重要的知识点要反复的再演示,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回归正确的知识点。采取这种“回顾――纠错――再演示”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的印象。学生们在自身和同学的表演过程、结果的比较中找到自身想要的答案,在讨论中明白课程的内容。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最主要的特征是礼仪知识和沟通技巧的习得性和应用性,因此我们在课程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进行训练,达到学生的习得性与应用性统一。因此在实训中,我们会让同学们进行分组的练习,一般是4-6人一组,扮演各种角色,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观察同学们在角色表演中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对个别表现较差的同学还可以给予单独的一对一式的指导,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了“角色交换演绎仿真案例”,让同学们在其中去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诉求,以角色互换的方式来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在具体的沟通案例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辞与行为。在这样一个演绎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好有坏,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来讨论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影响沟通的因素,将来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性。通过让学生接触该项训练,使他们了解到对病人心理、生理、文化、道德、述求等方面的正确评估对解决患者就医问题的重要性,只有充分了解了他们的相关方面才能使他们更为轻松地接收治疗,积极配合。

礼仪与沟通知识技能的评估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有效评价,我们采取的评估形式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定性方面包括社交礼仪与人际沟通几个方面;护患沟通、护士仪表等是定量的方面。结合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的方法,借助实际操作(自荐信的撰写、简历的制作等等,把护理职业礼仪(护士仪容、仪态)和护际、护患沟通能力融合,检验学生对礼仪知识和沟通技巧掌握与运用的实际综合能力。评估能使学生更清晰的看出自身知识的短板在什么地方,使之后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我觉得在我小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应该加入真正的实战经验收集环节,即接触社会和临床。因为我们知道进行礼仪修养与沟通技巧的培训不能纸上谈兵,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才是进行课程训练的根本方法。为此,我们在教学计划应增加临床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多元化,多方式的,比如打敬老院关爱老人,与老人进行沟通到医院见习,参与正规的导医工作等常规护理工作等。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潜能,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注重自身的调节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1:96-100.

[2]宁华,皮至明,高虹宇.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经验[J].家庭护士,2007.

[3]陈淑英.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

篇2

关键词: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高职生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由此可见,高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不同岗位需要的高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因此,高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建设如何适应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就成了我们的新课题。

一、培养高职学生语言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语言与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它受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高职学生作为应用型人才,既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因此,职业语言和沟通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岗位选择、职位升迁、工作业绩。语言与沟通的能力作为容易外显的能力之一,在用人单位录用中占有比较大的权重。

另一方面,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如果不能面对严峻形势早作调整,帮助学生化解就业压力,不仅直接影响到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而且直接威胁到学校的招生。高职学生在职业语言与沟通能力方面的优势不凸显,高职院校的品牌就会被质疑,就业的先机就会失去。因此,高职生的语言与沟通的能力更应该作为学校毕业生和学校的品牌加以建设。

(二)培养语言与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一是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质量的需要。良好的口语沟通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搞好人际关系,使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生活质量的需要。这实际上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需要。高职学生在人校前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发展很不平衡,如果在高职教育中再一次被忽视,将导致他们毕业之后缺乏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与客观的社会发展形势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渐行渐远。改正生活口语表达沟通中的不文明现象,拓展学习语言与沟通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强化职业演说与沟通能力的针对性训练,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高职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为成为职业岗位上的具有较强口语沟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鉴于此,加强高职学生语言与沟通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强化学习沟通交际口语和职业口语能力的训练,是今后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以实践性、应用性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建设语言与沟通课程群体系

(一)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课程目标与开发原则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课程建设目标明确,主要对演说、口才、交际沟通等基本理论进行概述,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往能力训练,锻炼学生演说与沟通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以应对现代社会生活、工作中的交际、求职、应聘与自我推销,使学生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开发课程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实用性

针对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课程的知识点选择应覆盖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综合语言表达需要,充分体现面向应用、以需要为导向的高职特色。比如,在“演说与沟通的艺术”课程中我们设置其中一项内容是“口语沟通的技巧”,涉及“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如何与上司、下属、同事相处”、“如何表扬与批评别人”等,这些内容对高职生有很强的实用性。

2.专业性

根据高职不同的专业,开设有针对性的语言与沟通课程。如,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导游语言的艺术”,文秘专业开设“政务礼仪与语言沟通技巧”,市场营销专业开设“商务谈判与推销艺术”等。这些课程,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与沟通的技能。

3.时效性

知识点的选择具有先进性、灵活性。根据高职生业余时间到社会参加各种商品推销活动的需要,开设“推销语言艺术”专题,把学生带到学院的超市,亲自对顾客进行推销,教师及时点评学生推销语言的得失;针对大学生就业面试,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就业面试专题”,从网络等媒体找到最新的面试内容,着重对学生面试时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进行训练,并在学院举行真正的毕业招聘会,给学生亲自感受和尝试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机会,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帮助学生顺利获得就业的机会。

4.层次性

课程与知识点的选择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在每个专业的第一学期先开设基础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课程,第二学期开设“演讲与口才”、“演说与沟通的艺术”等课程进行衔接,第二学年开设专业性的课程,如“营销语言的艺术”、“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等。这样由基础课程,到衔接课程,到专业课程,逐步递进,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多样性

多样性指的是课程类型的多样性。针对不同专业分别开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践课,凸显高职特色。

(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构成及课程开设一览表

(三)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评价方式

1.改变评价方式

(1)拓宽评价的范围。知识评价过程与结论并重。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学生的思考力度、回答提问的态度、应变能力等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内容纳人考试评价的视野之内。评价的信息来源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学生课外的生活习惯、学习效率、作业态度、人际交往、文体活动的参与程度也应纳入评价的总体系。评价的领域由单一走向多元,除知识领域,还包括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心智动作技能领域。

(2)打破传统评价模式。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它注重的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运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理论就可以了,重点在于实际的运用。所以,考试要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读书能力。

2.考试的形式与程序

考试的形式是笔试加口试(技能)考核,其中口试是单个考生逐一口试。

考试的程序是学生抽题――学生完成笔试部分――学生进行口试(技能)考核。

3.成绩评定:总成绩=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

(占40%)。

考试成绩由口试(技能)成绩和笔试成绩构成。

三、以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建立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内容体系

(一)基础课程内容

基础课程“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根据高职学生参加普通测试的需要,安排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语音基本知识与正音训练、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学生通过参加普通话选修课,学习普通话知识,纠正方音,提高了语言沟通的质量,并且要求每一位高职学生都必须参加各省市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二级乙等的证书,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二)衔接课程内容

衔接课程“演说与沟通的艺术”,我们仍然采用板块形式,分为五个板块:基本口语表达训练、演说技巧训练、辩论技巧训练、沟通技巧训练、态势语言训练。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提高了语言表达与沟通交际的能力。

(三)专业课程内容

“推销口才训练”包括推销口才的基本训练、推销成功的语言训练、推销中说话的禁忌和错误防范。

“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包括谈判策略、谈判沟通技巧、谈判语言技巧。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语汇、语法、汉字、修辞。

“教师口语”包括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口语训练、教育口语训练。

“导游语言的艺术”包括导游语言必备知识、导游讲解二十五技法、金牌导游语言运用三十六计、流动游览导游讲解、导游购物营销讲解实战妙法。

“政务礼仪与语言沟通技巧”包括政务礼仪、语言沟通的修辞技巧、语境调控训练、职场语言沟通策略、职场说服策略。

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每门课程的内容,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形成以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

四、以提高高职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为本,更新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教学方法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影响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高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教学,推行以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实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一)推行项目导向教学法

项目导向教学法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比如,举行一场班级演讲比赛,学生分别担任演讲比赛筹备委员会的成员,有负责组织策划的,有负责宣传写海报的,有负责联系教师做评委的,有联系企业赞助的,有担任演讲比赛主持人的等等,同时要求全班每个同学都要写好自己的演讲稿并进行演讲。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了解一场演讲比赛从筹划到举行的整个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能力,展示自己的演讲水平。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例如,举行一场队列的辩论赛,教师把辩题的正反两个观点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各小组根据辩题分工合作,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信息,甄别观点,形成辩论稿,然后在辩论赛上展示双方的调查结果。这种方式的实质就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授课。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又锻炼了他们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表达、交际和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专业需要,我们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为教学原则,将实践环节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课堂实训。采用多元互动法,通过讲解、示范、录音、录像、试讲、讲评、模拟表演、观摩等方法,把语言与沟通理论知识放到练习中去掌握。第二阶段是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既可以利用学生社团组织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朗读大赛、辩论赛等,检验学生的语言与沟通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活动,比如电器、家具等产品推销活动。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与沟通能力。第三阶段是课外实习。利用高职生到企业单位实习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与沟通能力。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办公室担任秘书工作,如何与人沟通交往就是他们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旅游专业学生在旅游公司进行导游服务时,如何与游客沟通、如何讲解好景点,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课题;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超市进行推销工作时,如何使得产品推销成功就是他们面临最大难题。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都必须上交一份自己在实习中语言与沟通能力重要性的汇报。这样循序渐进的阶梯训练,使学生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早日成为开放型、创新型、能力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3

1.1方法

联合组护生采取院校联合带教。带教教师提前介入到护生所在学校开展前期心理、理论、操作培训;邀请学校教师与护生共同到科室体验实习过程;体验结束后,医院学校共同分享护生的实习体验经历,总结护生的成功与不足。具体如下。

精心组织实习前的培训和心理辅导护生到医院实习前,由科室精心挑选和组织带教教师深入学校,针对儿科护理的特点、临床护理要求,制订出“院校联合模式”培训计划,开展情景培训,重点针对护生到儿科实习可能遇到的常见困难和问题及应对方法开展心理疏导,讲解应对、交流沟通技巧。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加深学生对专科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4],使护生提前做好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有效的带教能增强护生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对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5]。

对临床常见、常用的儿科操作技术作现场示教对临床常见、常用的儿科操作技术作现场示教、分步讲解,并指导护生亲自操作,缩短了学校教学与医院实际操作中的距离,使带教教师有充足时间对护生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护生到医院后不再对儿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有陌生和畏惧感,拉近了带教教师与护生之间的师生情谊。

邀请学校教师现场观摩和实践体验护生实习过程中,热情邀请护生所在学校教师到实习医院儿科现场观摩自己学生的实习情况,认真组织护生学校教师与自己的学生一道参与并亲身体验实习,共同切磋技艺,从而大力激发学生工作热情,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减轻医院环境对护生造成的心理压力。

认真开展实习效果综合评估反馈学习结束后,由医院牵头组织召开护生实习效果评估反馈会,全体实习护生、医院和学校双方分管领导、医院带教教师和学校学科教师共同参加会议,科室对照护生体验过程,综合护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一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和要求,为以后正式到院实习做好准备,也为再次回校学习奠定基础与方向。同时护生也为科室反馈实习建议,促进了科室的带教工作。

1.2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联合组护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操作考试合格率、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带教过程中存在问题

3.1.1护生儿科理论知识掌握难护生在学校期间学到的护理知识主要具有综合性、普遍适用性特点,到儿科临床实习时才发现儿科理论知识点比成人科室更复杂难记,如简单的生命体征,成人科室一般就是一个范围的定值,而在儿科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正常值及表现,如血压要根据不同年龄进行计算:收缩压(mmHg)=(年龄×2),舒张压则为收缩压的2/3。护生在实习期间常常不易记牢,知识点容易混淆。

3.1.2护生儿科护理操作技术上手难在儿科打针、发药成了实习护生的“拦路虎”。患儿见到医生护士就哭闹,即使在输液台上,患儿手上看不到血管,穿刺成功后又因手动而引起手肿,以致护生对儿科的输液、打针产生了恐惧心理。配药、发药原本是很简单的工作,可小儿的用药量却要按体质量来计算,而护生在学校很少涉及计算。鉴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绝大多数患儿存在恐惧情绪和拒绝心理,而相当一部分患儿家长也不愿意实习护生进行护理操作[6],导致护生实际操作机会偏少,护理操作技术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3.1.3护生与患儿和家属沟通难陈瑜等[7]认为,单纯的学校生活、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儿科护生的心理素质及临床应变能力相对欠缺,缺乏沟通技巧能力,综合素质偏低[8]。而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沟通时不能清楚地表达情感,尤其是婴幼儿,尚不能完全通过语言进行沟通[9]。陪患儿到院就诊的家长也特别多,因过于心疼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护生常常会因多种原因引起家长的责难,甚至大打出手。与患儿和家长的沟通在临床上显得特别困难,甚至一些护生根本不敢与家属进行正面交流、沟通。

3.1.4护生职业选择定位难由于在学校学习和到医院临床实习之间存在强烈反差,致使护生对担任儿科护士心中产生阴影,严重影响其职业选择定位,长远来看,对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的均衡发展和儿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3.2院校联合带教模式的优势

3.2.1提前介入干预,缩短护生实习适应期院校联合模式采取医院提前主动介入到学校,针对拟实习的护生开展培训和心理疏导,与护生进行技巧交流,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及理论与技能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补充[10]。情景模拟教育,使理论学习贴近护理工作情景,让学生感觉是以护士的角色来学习、思考、判断和认识[11],缩短了护生到科后的实习适应期,从而能较快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

3.2.2师生互动,有利于面对面解决理论、操作难题院校联合模式的运用,可以让临床带教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对护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避免了临床带教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无法对护生一一进行指导。同时护生在接触患儿前也能对儿科临床常规的护理进行反复练习,有疑问时可及时得到带教教师解答。到病区实习时,可以较为熟练地为患儿护理,大大提高了儿科实习期间的操作时间,解决了在儿科实习中上手难的问题。增强了护生在儿科学习和工作的信心,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3促进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医院的带教教师大多是临床的操作能手,但对于教学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方式、方法都比较粗暴、简单,较为落后。通过院校联合模式的开启对临床带教教师提出了教学要求,学科知识的强化,PPT的制作,亲和力、授课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儿科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作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着多家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任务,近五年,平均每年约有200名护生在我院各科室实习,由护理部安排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士(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或工作能力、教学能力较强的高年资护师担任带习老师,笔者作为主管护师,近五年共带实习生58名,其中大专生24名,中专生34名,女生56名,男生2名,均顺利完成在骨科的实习任务,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得到强化,对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病情变化规律、护理常规有了一定的认识,对骨科常进行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对骨科常用的理疗、功能锻炼器具的使用也能部分掌握;对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患沟通、医护沟通有一定认识。

1.2方法:

1.2.1结合骨科专科特点,制定带教计划。护理部安排实习护生在我科实习时间为四周,由于我科护理专科性强,病情急、重且复杂多变,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观察能力、工作责任心常影响病情转归。为了能够让护生更好地了解临床骨科护理知识、尽快熟悉日常护理工作,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就非常重要,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点:①责任落实到人,实行“一对一”固定跟人跟班模式,明确带教老师职责,便于带教老师对护生的管理;②合理安排时间,职业道德教育、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教育、护理教学查房、护理操作演示、专科护理讲课都提前安排时间和老师,要求实习学生全部参加;③带教老师根据护生的实纲要求,对护生本阶段的实习进行考核和评价。

1.2.2带教方法:

①入科教育:带教组长统一对护生进行入科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介绍科室特色、收治疾病种类、潜在的安全隐患(包括消防和防盗)、如何尽早发现并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病人安全;强化护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教育护生穿上神圣的白大褂,就是病人健康的守护神,病人和家属就对我们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我们要不辱使命,尽职尽责,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强化沟通意识,培养沟通技巧,教育护生要礼貌对待患者及其家属,在对病人做任何操作前,都应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向他们讲明操作的作用、注意事项和病人如何配合、尊重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教育护生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服从领导,尊重老师,团结同事,不懂的要虚心请教,切忌不懂装懂,注意维护集体形象。

②操作规范演示:由带教老师对常用基础护理及骨科专科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化演示,边示范边讲解每步操作的要点、注意事项,注意教育护生将爱伤意识贯穿操作始终,使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实习护生要仔细观察、学习老师的操作细节,带着问题学习,反复练习,不断总结,直至基本掌握。

③定期小讲课:选临床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担任授课人,选题一般为骨科常见病的病情观察要点,骨科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药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处理要点,长期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如何有效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如何合理饮食、配合治疗、预防便秘,骨科病人的功能锻炼,如何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科常用理疗器械的使用等,以多媒体的形式制作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印象,要求学生作好笔记,小讲课对巩固实习护生的基础理论和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技能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④出科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出科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能帮助带教老师了解实习护生对骨科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操作熟练情况,理论考试内容主要为骨科病情观察的内容、专科护理要点、简单的病例分析,操作考试为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对照操作评分标准评分,考试结果及时反馈给护生,使他们知道哪些知识点和操作要点还没有掌握,及时进行强化训练,直至掌握。

⑤教学评价会:实习结束前,由护士长组织教学评价会,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参加,首先实习护生对本阶段的实习进行总结,然后带教老师进行点评,对实习过程中好的表现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不足也要客观指出,以利于学生不断改进、提高,也希望护生对带教老师的不足予以指出,使带教老师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篇5

关键词:口腔医学;基层;医疗岗位需求;职业能力

我国是口腔疾病的高发国家,而目前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和口腔卫生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且地区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基层地区的人们仍得不到正规有效的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因此,高职医学院校为社会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是解决当前基层口腔卫生需求问题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各种原因,高职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高度模仿五年制本科、口腔基础和专业课程课时不足、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致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1],如何培养符合现代和未来岗位需求的医学人才是高职医学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在深入行业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展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研究,现就基层口腔医学人才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1基层口腔医疗人才需求调研

为了使我校开设的口腔医学专业能够更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课程教学适合实际岗位需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调研组深入珠三角、粤西地区以及周边市县区,对63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工作任务和流程、职业核心能力、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行业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调查,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用人单位负责人、临床一线工作者、相关行业企业负责人、人才市场上有关企业的招聘人员、我院历届毕业生等,采取了个别访谈、参观交流、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基层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个体牙科诊所等,主要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基层口腔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需求的重点是熟练掌握口腔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技能、各种义齿的设计和制作技能、各种牙齿的拔除技能等,能与病人进行融洽的沟通,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获取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等。调研组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单位的岗位人才需求现状,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社会岗位群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工作过程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提出并分析了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2基层口腔医疗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指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从事口腔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笔者将其归纳为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3个方面。

2.1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是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内容。

2.2社会综合能力

社会综合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适合其生存环境的公众化言行举止的一系列社会行为能力[2],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需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处理医患、同事、上下级等各种人际关系时,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在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社会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发展。

2.3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掌握了具体岗位现有专业技能,并且能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进行自我知识更新,使自身潜力不断释放、技能不断提高的能力[3],包括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使目前的知识技能“管用、够用、实用”,将来却不一定。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今后如何生存和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向目前某一岗位群输送人才,而要立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岗位的不断变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其后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基于基层口腔医疗岗位需求的教学改革

为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基层口腔医疗岗位职业能力,我校口腔系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探索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系与行业专家和社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交流与沟通技巧、社会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人格修养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校企共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在实训资源整合、课程体系、教材、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技能考核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深入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口腔医学专业与当地产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3.2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

我系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基于基层岗位工作和技能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和制订教学计划,打破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以实际临床应用为目的,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使课程体系不再是五年制本科的压缩版。

3.3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我系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综合运用PBL教学、CBL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把知识点划分为一个个临床工作任务或问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2~3天)自己翻阅教材、查询资料,进行思考、分析、归纳、解答问题后,上交作业。上课时教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最后教师循序渐进地推导、讲解,归纳知识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自己寻找答案和分析思考,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彻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透彻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了自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4设置模拟临床情景的岗前综合性实训课程,培养专业综合能力

我系依据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基于临床工作过程,将口腔医学专业各门课程中的所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口腔医学岗前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口腔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疾病鉴别诊断、制订诊疗方案、综合病例分析、综合病历书写、常见病病例汇报、综合性强化实训、医患关系和沟通技能等,包含了与口腔基层卫生服务岗位工作相关的全部专业知识和能力。该课程模拟临床接诊病人的情景,在口腔模拟实训室采用“接诊病人—病史采集—专科检查—病症分析—鉴别诊断—诊疗原则—操作实训—病历书写”的实训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使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实现有机衔接与融通。

3.5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程

我国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现代口腔医疗卫生服务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和社会因素[4],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口腔科医生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具有高度的人文关怀意识、高尚的医德与良好的服务态度[5]。我系将医学人文教育渗透人才培养全程,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内容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地灌输“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强调临床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各种口腔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医患沟通技能。我系积极开展各种医学人文主题活动、口腔社区义诊和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口腔医学生早早树立人文关怀意识,提高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使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6加强学生对医患沟通的学习,树立现代社会医患关系意识

近年来医患纠纷日益增多,权威报道称80%的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因此,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而将这一内容的学习提前到医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对医患纠纷的发生更能起到预防作用。所以我系积极举办医疗法规、医疗案例、医患沟通方面的专家讲座和学生演讲比赛,并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讲述某一疾病的同时讲述诊疗该疾病容易发生的一些医患纠纷案例,并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医患沟通技巧,使其懂得预防、避免和处理医患纠纷。

3.7早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职业服务和创业意识

除校内实践教学以外,我系强调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早接触病人,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开展课间社会实践活动和寒暑假社区见习,如开展社区口腔健康调查、常见病义诊咨询、口腔健康宣教等活动,提高学生口腔岗位工作技能和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另外,我系自2012年开始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民营口腔诊所创建与经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周边口腔社区诊所开展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民营口腔诊所的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经营管理模式,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腔诊所设计和模拟经营管理训练。创业训练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了创业能力,并有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8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我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和开发精品课程网站、微课学习平台、师生交流平台、校园网习题库等数字化(网络)学习资源,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微课是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6]。我系自2014年开始开展微课教学,教师将每个知识点或口腔操作技术制作成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放在学校微课平台及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下载到个人电脑或智能手机上学习,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微课视频可重复观看,是一种不受时间和地点等条件限制的方便高效的教学资源,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3.9重视实践技能考核和过程性考核,使教、学、评有机结合

我系采用过程性考核、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及期末理论考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过程性考核指分阶段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包括每次解决问题的成绩、病例报告成绩和学习态度,占课程总成绩的40%。过程性考核的目的不在于成绩本身,而在于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渴望评价和积极参与评价[7],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参照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方式,采用客观结构化能力多站式考核方式,占课程总成绩的30%。

4结语

我校口腔系始终坚持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目前与未来口腔基层职业岗位需求的原则,开展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专业,根据专业岗位技能需求设置课程,根据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建设医教结合的“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和职业氛围浓厚的口腔医学实训基地,校企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自2008年起,委托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构,开展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调整创新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调研数据证明,我系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毕业生符合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岗位需求,成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口腔医学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娜,宋锦璘,邓锋,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口腔临床医学本科综合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92-93.

[2]肖放鸣.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探索,2010(8):32-34.

[3]崔德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5):44-45.

[4]张轩,余占海,殷丽华.口腔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教育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4,19(4):740-741.

[5]赵弼洲,余占海.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0,31(10):72-73.

篇6

关键词:酒店管理 情景教学法 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酒店服务业也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但目前中职院校的培养模式、观念及生源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造成输送的人才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本文从转变教学模式入手,通过采用情景教学法,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通过实验分析创新培养模式对酒店专业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情景教学法简介

情景教学法又称情景式教学,它是在直接法和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手段形成的教学法。它创设典型的场景,与语言描绘相结合,激起学生热烈的学习情绪,从而促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及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进行情景创设。

1.多媒体动态感受场景

多媒体是一种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手段,它集成了视觉与听觉等多种媒介,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2.肢体语言丰富情景

肢体语言,顾名思义是通过身体动作或姿势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它具有形象性和分析性,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时比语言描述更清楚、更直观,能沟通学生与老师的感情。

3.角色扮演情景

角色扮演即通过形象的语境氛围,让学生模拟书中情景,它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书中知识点的充分理解,促进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点,形成思维习惯,逐步提高语言运用的技能。角色扮演不是对某一单一环节的情景再现,而是对所学酒店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它可以使学生在逐项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应的表达方法与沟通技巧。

二、情景教学法应用于课堂中的教学实验

1.实验目的

实验通过模拟酒店具体工作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酒店专业具体课程的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课本及专业的理解,从而学习及锻炼酒店方面的工作技能,以期更好地契合酒店的人才需求。

2.实验对象及场景划分

实验选取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两个班共计8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共计20周,实验教材选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前厅服务》,本书采用情景式教学法思路编写,书中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情景。情景一:恳亲会客人的接送服务,主要包括客房预订、礼宾迎送等内容。情景二:安利公司年会的前台接待,主要包括散客及团体客人的入住登记及结账服务等内容。情景三:酒店特色项目的推荐服务,主要包括个性化服务项目训练、酒店特色项目服务等内容。

3.实验方案

参与实验的班级为A班和B班。A班以传统教学模式授课,首先由学生预习并熟悉书中内容,上课时由老师具体讲解知识点并提问,学生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提问,最后老师布置课堂作业,学期末进行课程考核。

B班采用情景教学法授课,上课时划分若干学习小组,学生根据书中的内容并结合生活经验,构思情景并进行角色扮演,之后利用靶盘进行自评及小组互评,最后老师再对各小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相关知识点展开教学。

4.实验结果

实验的评判结果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指标:教学过程表现、期末成绩及广交会实习表现。实验结果如下:B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积极性要高于A班;B班学生期末平均成绩为85.6分,A班学生期末平均成绩为70.4分,B班平均成绩高于A班5.2分;在广交会实习过程中,结合企业反馈情况,B班学生的业务能力及融入能力要高于A班。

三、小结

情景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景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情景教学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兰珍,朱朦朦.前厅服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2009(6).

[3]李永军.“模拟酒店”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8).

篇7

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临床桥梁学科,因此我们希望超声诊断学的专业课英语教学主要以实践训练为主,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应用英语的能力。我们采用以中文超声诊断学为基础,英文原版超声诊断学为主要参考,结合当前超声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为超声医学专业英文授课内容,同时侧重于临床实践活动和案例式授课[3]。

二、目前中国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及其优缺点

1.全英语教学

中国不是传统的英语系国家,大部分中国教师还不具备全英语授课带教的能力,对于年纪较大的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尽管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在全英文教学中却不能完全发挥作用[4]。虽然我校专业课英语教学主要由中青年教师承担,即便如此,首先教师对知识的表达远不如用中文那样准确,对机理的阐述也不如用中文那样清晰,学生的提问也难以得到有针对性地回答。因此教学很难达到准确传授知识、随心所欲地交流思想的境界;更难以像学习基础英语那样生动有趣。而就学生而言,由于目前中国教育对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视,大部分大学生英语水平都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是在英语听说方面,都不能够达到自如交流的水平,而影像专业术语单词多较长,突然面对大量生僻的专业英语词汇和大量的缩略语,再加上部分词组看似熟悉却猜不出关键含义,学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学节奏,从心理上容易产生恐惧和厌恶。常见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寡言,反应平平;更谈不上与教师沟通与交流。所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如对中文那样容易,也就更不容易发现学习中的存在问题和难点,也很难提出有针对性问题。由于语言表达和交流障碍,教师一般借助多媒体和幻灯片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照本宣科,教师对课件的依赖性特别大;这些都导致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减少,影响教学效果[5]。尽管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教师英语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在短期内要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2.双语教学

双语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6]。“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指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竭力设法避免学习者本族语言的中介作用,这既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7]。因而,“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母语加第二语言,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学生第二语言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用第二语言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用教学语言来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8]。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讲解,但又不绝对地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还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目前适用于我国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加强模式和双语协助模式[9]。其中加强模式以英语教学为主,对其中无法表述清楚或难以阐述的部分,再由母语教学来弥补,以防学科自身目标的偏差,对学生来讲,这种模式增加了掌握所学知识的难度。而双语协助模式是指在课堂上较为平衡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该模式有利于学生两套符号的交叉利用。自由切换,但常常导致语言输入有限,影响学生使用任何一种语言进行自如表达。这种模式在我国双语教学中最为常见。当然,实现双语教学还有一些重要问题有待解决。如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个瓶颈。但对我校来说这却不是问题。因我校及医院每年都有数批青年骨干赴国外学习和深造,其中大部分人的英语水平都能够胜任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而我院超声科教学师资不仅是多年从事超声诊断学临床工作的高年资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及专业科教学经验,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在超声诊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显著。若是双语教学经验丰富之后,不仅仅适合对我国学生的教学,同时也可能适用于对留学生的教学[10]。

3.情景教学

篇8

关键词:商务;沟通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一、引言

从学科性质上讲,商务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强、学生参与性高的课程。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如果将这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课堂效果更佳。与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相比,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下面,本文将对以上这三种方法逐一进行分析:

二、案例教学法

(一)概念界定

案例教学法,也可称之为个案教学法、实例教学法等,该方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率先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得到普遍推广。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教师来主导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学习特点,明确学习目标,创设合适的案例,在课上组织学生们分析、表达、研究,给学生们营造一种学术氛围,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沟通交流,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实施步骤

1.选择案例

上文已经提到,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主导的一种授课方法,所涉及到的案例也是教师根据课堂内容选择出的正面或者反面典型,这样在保证其紧贴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赋予案例趣味性和代表性,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语言沟通技巧的时候可以从网上选取两段对话视频,并积极引导学生找出视频中所使用到的沟通技巧与表达方式,使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

2.案例分析

首先,为了加深学生们对于案例的印象,应当提倡学生独立回答相关问题,然后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推荐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或者引导各小组之间辩论。教师要善于把握时间,认真倾听学生们的言论,找到他们语言表达的优点,便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3.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是商务沟通课堂的重要环节,及时的点评和总结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教师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真人秀来将课堂重点直观的展现出来。例如,在讲授商务礼仪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事前在网上搜集相关的图片,然后亲自示范标准的坐姿、站姿、行姿,还可以请学生们对于如何捡起掉在地上的手绢这一细节进行演示。在这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弯腰去捡,而有些学生会选择先蹲下来再去捡手绢,很显然,后者显得更加有礼貌、有教养。教师要对两种行为做出科学合理的点评,增强课堂效果。教师在讲授商务沟通课程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动的案例,使知识点浅显易懂,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概念界定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提倡学生主动发现商务沟通课程中的具体任务学会根据问题制定出相关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二)实施步骤

笔者以“沟通的要素”为例来对任务驱动教学法作如下说明:

1.布置任务

教师应事先在网络上下载好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对话视频,该视频要具备语言沟通的八要素,然后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每组学生指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PPT。

2.学生准备

学生的准备工作包括根据视频制定演讲方案与PPT,使组内的全体成员都要参与到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当中,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团队的合作精神。

3.学生展示

准备环节完成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展示自身的成果,使其真正体会到实践的乐趣。通过学生展示,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小组选择的切入点各有特色,制作的PPT精美有趣,对于任务的分析也很到位,用心的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商务沟通课堂的目标。

4.考核评价

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的一种课堂方式,受他人影响较小。该方法提倡合作探究、自由学习,鼓励学生们在商务沟通课堂上掌握与人交流的各项技能,同时还能使他们自身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们充分的主动性,不应过多干预学生们的思路,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们对于商务沟通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情景模拟教学法

(一)概念界定

所谓“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仿真模拟事件或者事情发生的过程,通过情景再现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提升自身认知的目的。具体来讲,该教学模式通过围绕某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人为创设故事情景,科学分配人物角色将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进行再现,使学生们亲身体验到教材所蕴含的哲理,有利于他们职业技能的提升。

(二)实施步骤

关于实施步骤这一环节,笔者将以“拜访客户”为例进行说明,它主要分为以下各方面:

1.准备工作

在情景模拟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们所要模拟的内容、要求,明确课堂要求,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合理挑选角色,争取通过该教学方法使学生们真正掌握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语言技巧。教师要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和重担,及时对学生的角色进行指导,如果学生们对于角色的理解存在难度,教师有必要对其中的难点进行讲解,提出科学的建议。

2.学生演练

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真正的演练阶段,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将每一次练习都当成真实的场景来对待。当然对于商务沟通课程,演练的真实目的主要在于使班级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当中,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要表演的到位、具备练就高超的演技等,教师应当依据学生们情景模拟所涉及的内容是否全面来科学评价。

3.学生评价

在每组学生表演完毕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交叉打分,对各自的表演进行评价,做到实事求是,指出对方的优缺点,便于后期的改进。

4.教师总结

教师要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应当客观评价学生们的情景模拟活动,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具体的改进思路。情景模拟法使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组织、策划以及语言表达等多项能力,大大提高了其综合素质。以上三种方式均强调学生们要深入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因为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商务沟通课程的讲授中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争取避免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升课堂效率。

五、结语

篇9

(1)护士严重缺编,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导致护患沟通不及时,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2)护士无职业资格上岗,一旦发生纠纷,医院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护士本人也将承担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3)医院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工作流程缺乏科学性,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未落实到位,护理安全监管出现漏洞。(4)护理管理者水平低,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职责划分不明确,出现工作相互推诿;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依法解决。

2其他因素

进行侵入性、有创性操作,如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等,护士未履行知情同意书签字手续,引发纠纷。仪器设备状况不佳,贻误患者抢救治疗或安全防护差,造成患者意外损伤等。

3培养护士法律意识的措施

3.1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道德观念的进步,促进了法律的进化,法律的权威又保证了道德的完善[5]。培养护士良好的道德情操,乐于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道德行为以及慎独修养等是培养护士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的基础。

3.2举办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将法制教育纳入护士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采取邀请法律专家或医院护理管理专家集中授课的方式,让护士熟悉并掌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对相应知识点进行考核。

3.3对护士进行案例纠错法教育[6]本院护理部每月召开护士长会对各科室存在的护理缺陷、纠纷、差错、事故进行分析讨论;在每季度召开的全院护士大会上,对典型案例进行纠错法教育,让护士指出案例中存在哪些问题,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纠错法教育使护士达成共识,加强质量控制环节,保障护理安全。

3.4日常工作中加强法制观念护士长要善于在临床工作中引导护士学法、守法,强调患者生命健康权、医疗权、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受法律保护。让护士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任何对患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侵犯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7]。同时可利用晨会、交接班、护理查房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技巧、风险意识、法制观念等的教育培训。

3.5完善护理规章制度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长期护理实践的科学总结,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是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

篇10

【关键词】 专科责任护士;烧伤患者;健康教育

1 方 法

1.1 建立有效环境沟通基础,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对待病人主动热情关心体贴取得病人和家属高度信任感。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护患沟通。在交流沟通中要遵守个体化原则,根据病人适应能力,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善于抓住与病人交流契机,不一定要有固定时间,地点与病人正式交流,治疗护理时健康教育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2 病人入院后,护士即展开对病人及等家属全方位健康教育,介绍医院环境,疾病知识,用药指导,检查治疗目的方法。手术前后注意事项:饮食营养、锻炼与休息、康复指导、预防保健、出院指导的相关知识、讲解烧伤疾病转归及治疗措施,鼓励正确对待自己疾病,度过心理危机,避免因负性情绪因素导致患者抑郁及对疾病治疗不配合,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态度,告知家属应关心体贴患者,并给予安慰,开导鼓励与支持。切忌在患者面前表现厌烦、冷淡、更不能在患者面前诉说劳累,讨论病情等。

1.3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健康教育计划:休克期后应告知家属在饮食与营养上与医院配合,做好营养膳食准备工作,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创面修复期护士在指导帮助患者认识到康复训练相关知识重要性,积极开展相关康复训练,并指导患者床上肢体功能位放置被动活动关节,防止疤痕增生,并对该期患者健康教育进行重点评估。

1.4 恢复期患者应相互交流,信息反馈,有利于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激发与疾病斗争的积极情绪,早日以健康心态进入社会,在探视条件下,鼓励患者与家属沟通与交流,让患者时刻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也利于家属及时了解患者心理负担,对健康教育知识点了解是否完善,也可以改善患者因对疾病不了解而产生抵抗情绪

1.5 建立回访制度,延伸健康教育护理服务:对于出院病人进行电话回访,了解病人病情及家属情况,使患者在出院后依然得到关心和帮助。

2 护理人员

专科负责护理具备护士及以上技术职称,护理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具有良好护患关系,良好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熟练掌握烧伤专科知识护理人员。

2.1 职责 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通过以上有计划的系统教育,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烧伤疾病知识了解,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建立健康行为方式。

2.2 按护理程序的方法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教育需求,建立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2.3 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规定的健康教育项目,记录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估表。

2.4 病区对护士和责任组长负责每月2次病区工休座谈会的贾康康教育,分别记录在“工休座谈会”记录本上。

3 健康教育的质量控制实行三项质控

责任护士自查,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抽查,护理部每月质控检查,根据三级质控结果及患者出院前填写意见表及电话回访情况,对责任护士每月综合成绩考评1次不合格者与护士工作绩效成绩挂钩。根据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意见表“信息反馈”专科责任护士比常规教育方式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提高。

4 体 会

加强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迫切需要,我国绝大部分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有关健康教育课程规范培训,健康教育本身是一种治疗方法,病人有权利享受这种护理服务,不重视健康教育业会导致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只有重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保证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权利,提高护患关系,根据不同患者自身条件,采取一对一为主的个体化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循序渐进。全面系统,质控检查结果也表明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比较好,利于建立指导,合作或参与的新型护患关系,使患者在有限时间内较好掌握健康知识。促进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