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冶金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发展
由于计算机对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显示出超强的生命力。计算机由最初阶段的军事科研应用领域逐渐发展到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这显示出计算机产业有着相当巨大的规模,并且对整个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有着带动作用,并且因此导致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计算机这属于信息社会当中必须的工具,这也是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计算机当中的硬件就是各种计算器械和设备,而软件就是在计算机系统当的相关文件和程序。
1.软件开发的过程
软件开发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软件危机”,软件产品开发周期长,错误多,难以维护和适应修改。当时的荷兰物理学家E.W.Di-jkstra提出“结构程序设计方法”,由此出现了软件开发的最早理论:结构化分析和结构化设计。(2)软件的编制每次都是从零开始,这是造成“软件危机”的根本原因。整整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到七十年代才获得成功。由此出现了软件开发的第二大技术理论体系: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3)在1998年日本京都召开的“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B-SD)”国际专题学术会议上,一致认为软件开发技术离不开构件和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现简称“架构”,由此出现了第三大技术理论体系: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4)后来随着分布式的出现,出现了第四大技术理论体系:面向服务的架构。
2.2013 年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
软件开发技术是时下最主流的高端技术,研究软件开发有哪些进步的最佳方式就是从软件开发的开发方法入手,软件开发方法的变化历程见证了软件开发与过去相比的所有进步。
2012年是国内云计算实现落地的一年,特别是微软和上海政府的成功合作,给国内实现云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云”落地了,我们如何使用这片“云”?拿什么使用?答案是云应用。谈到云应用,当然离不开云开发。可以说,云计算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在国内超过百万的开发者当中,特别是移动开发,盈利的不到2成,绝大部分开发者都面临资金、技术和用户的多重短板;横跨多平台的复杂开发和测试环境,让开发者团队在不同的平台甚至不同的编程语言损耗开发精力。而云开发恰恰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第二个关键词是移动开发。毫无疑问,移动开发是开发领域的一个子集,包含在开发之中。但先如今,仿佛其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桌面开发。
第三个关键词:BYOD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这些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现在更多的情况指手机或平板这样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
目前,许多企业开始考虑允许员工自带智能设备使用企业内部应用。企业的目标是在满足员工自身对于新科技和个性化追求的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在移动终端上的成本和投入。
BYOD时代的到来,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持,但同时,企业也更加需要软件的支持。作为员工,我们需要相关的软件来进行更有效率的办公,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来管理这些软件。
3.软件开发的发展
通过研究发现,人们为了做到有效替代人力劳动,则开发出计算机来进行工作,而其中的思想渊源则是所具有的通过机器来做到操作的目的。而当整个计算机械的水平达到已成程度和水平,那么才能在现实当中出现软件,在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运算过程当中,人类则是依据自己脑海当中的想法来让机器进行工作,而这就必须做到人和机器两者之间对话的实现,要不就是对于人的思想机器能够做到有效而准确的接收并且对于那些运算去执行。而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著名的法国纺织机械师为对笨拙并且繁琐的编织机进行改变,则使用带孔纸带来进行有效控制,而到了八十年代另外的机械师杰卡德对于布乔的设计做出有效的改变,而在十九世纪初设计出自动提花编织机,这一机器则开启了机器自动化的序幕,并目在穿孔卡片当中做到使用软件程序做到对硬件运算的有效控制。而在之后的时间从演化速度来看,发展硬件比软件显得更为迅速。
这其中的原因为在早期的计算机当中,并没有严格划分硬件和软件。并且长期以来计算机所具备的功能仅仅是对于大规模简单运算的完成,斌不会做到简单的控制技术的应用,从实际上来看计算机的硬件技术也就是计算机技术。
而在二十世纪伊始,所存在的软件也就是延伸硬件其中的某种功能,在这段时期内保护软件则是对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保护上进行体现,要想在某项计算机技术当中得到保护或者得到专利的申请,则必须实现出现某种功能。这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都维持着发展硬件比软件更快的速度。
软件开发行业的前景,归纳为以下几点:(1)高成长:全球软件市场以每年 13%的平均速度增长,远大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2)高智力投入:所需固定资产少,生成成本少,纯脑力活动为主;(3)服务性强:软件产品售后服务工作量大,而且软件开发商在做系统集成时必须对用户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得到用户的密切配合,因此兼具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特点;(4)高附加值:软件的相对附加值高,大约是CPU的2倍、存储芯片的3倍、硬盘的5倍;(5)全球性强:尤其因特网的出现,给软件开发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使得软件产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销售到全球,同时,软件开发又是一个受名族文化、风俗、习惯影响较小的产业。
综上所述,由于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扩大,因此软件开发行业将会继续研发和发展,在开发方法上更进一步,研发出更省时省力,让开发人员方便的软件开发方法,从而方便用户,提高软件开发的水平和知名度。 [科]
【参考文献】
[1]周博文,杜山泽.《社会管理创新:从伦理观念、管理理念到思维方式的转变》.载于《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2]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篇2
文章摘要:〔摘 要〕叙述了真空冶金的发展史及目前高温合金所采用的各种熔炼方法,讨论了真空冶金的特点,阐述了几种主要熔炼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分析了高温合金熔炼方法的发展趋势,初步讨论了高温合金的熔炼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真空冶金;高温合金;熔炼 真空冶金是指在... 〔摘 要〕叙述了真空冶金的发展史及目前高温合金所采用的各种熔炼方法,讨论了真空冶金的特点,阐述了几种主要熔炼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分析了高温合金熔炼方法的发展趋势,初步讨论了高温合金的熔炼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真空冶金;高温合金;熔炼
真空冶金是指在小于大气压下进行的冶金作业。真空冶金的使用是建立在真空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基础上的。目前的真空冶金的熔炼方法有: 单炼:AAM (电弧炉熔炼),AIM(感应炉熔炼),VIM(真空感应炉熔炼)、VAR(真空电弧熔炼)、ESR(电渣熔炼)、EBM(电子束熔炼)、EBCHR (电子束冷室炉床熔炼)、PAF(等离子电弧炉熔炼)、PIF(等离子感应炉熔炼)。双炼:VAR(真空电弧重熔)、VADER(真空电弧双电极重熔)、VIR(双真空熔炼)、NAV(非自耗)、PMV(等离子)、ESR(电渣重熔)、EVR(真空感应加电渣重熔)、NER(非自耗)、PAR(等离子重熔)、EBM(电子束重熔)、VEB或VIM+EBCFM(真空感应加电子束)、NEB (非自耗电极加电子束)。三次熔炼: VIM+VAR +ESR、VIM +ESR+ VAR、NAV+EBM+VAR。
真空下气体压力低,对一切增容反应(增加容积的物理过程或化学过程)都有有利的影响。这类过程很多,如: 物质的气化 M凝聚态→M气态金属的气化、蒸发,在真空中物质的沸点降低。 氧化物MO被还原剂还原R+MO凝聚态→ M凝聚态+RO气态↑金属氧化物还原成固态或液态金属。
篇3
1.地方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引导、协调作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市场为地方政府介入落后地区农村经济提供了依据市场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但其同地方政府一样,有所能,有所不能。一方面,市场经济是落后地区最有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它具有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经济利益的刺激性。在落后地区,经济利益对农民的刺激作用更加明显。市场决策的灵活性,市场信息的有效性,这些特征是政府不具有的。但另一方面,市场也有其局限性,其功能缺陷在落后地区表现的更加突兀,靠市场是难以克服的。实事求是地分析农业的现状及其综合生产能力,是认识和确定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
2.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发展农村经济:第一主要靠政策,解放生产力,使原有的农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主要靠投入,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问题,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收定购粮资金问题;第三主要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经济发展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必须不断强化农业是基础的意识,以防止对农业领导、农业投资及农业科技的弱化。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轨变型,是农业内部产品结构、行业结构、部门结构的调整。其实现途径是: (1)市场农业。外部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方向;内部要强化市场核算功能,淘汰在比较成本上的劣势产品和项目。(2)科技农业。科技农业的内涵是农业活动投入和产出逐步向科技倾斜,提高农业投入中科技投入的比重,增大农业科技成果中的科技含量。科技农业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和新技术、新方式的引进和推广。当前,发展科技农业的重点是科学技术的推广。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繁荣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经济的外形是无形资本,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人力资本、智能、高科技网络电脑等等,如同产业革命极大地改造了世界的面貌一样。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重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素质。判断知识经济发展状况,生产力水平高低,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应用,无不依赖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支持,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大力发展教育,尽快提高劳动力资本的科技素质,培养大量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其次发展知识经济还应加大对知识技术的投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应用。加大对知识和技术的投资,提高人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知识、技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4.知识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科技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当前人类正处在一个以科技或知识资源的生产,占有、分配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源泉,例如: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的应用,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等资源,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高科技的网络应用于农业领域,使农民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很多生产销售的信息,优化了经营观念。农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以科技知识和人的智力资源等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因为科技知识资源经多次使用自身并不会减少,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增值,知识越用越多,使用成本越来越低,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可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和资的使用效益。以此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有效替代,从而更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创新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这种高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便是知识创新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灵魂。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知识生产与应用的源泉,如农业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交融为基础的新物种的塑造和新快速繁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环保的新型生物肥和生物农药的研制与运用等,都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及农业技术的创新,使现有农业知识系统蕴藏的生产潜力可以有效地释放出来。通过农业既能培训、农广校职业技术教育等多渠道、多层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科技知识及信息之上,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创品牌农产品,实现市场交易和网络交易相结合,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地快速发展。
篇4
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中的定位
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各金融机构在企业年金市场上的角色定位如下表:
表中:A=商业银行;B1=保险公司;B2=养老金公司;C=证券公司;D=资产管理公司;E=基金公司;F=信托公司等。目前,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格认定,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制度中承担受托人、账户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三项职责。
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发展现状
(一)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行业现状分析
1、政策层面的制度机遇
2013年,我国企业年金的政策制定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有关扩大企业年金投资范围、信息披露、合同备案、数据交换等多个文件,对推动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改革及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均在深度推进中。
2、经济层面的支持保障
(1)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推动企业年金需求。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以北京市为例,从2007 年到2012 年社会平均工资从4 万元增长至6.3 万元,涨幅57%。
(2)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年金业务发展。2013 年12 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103 号文),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税收制度与国际惯用的EET 模式接轨。
(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市场情况分析
1、受托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快速发展,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受托管理基金规模从907.44 亿元迅速攀升到3413.87 亿元,增量超过2500 亿元,增幅达到276.2%。
2、账户管理市场分析
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管理个人账户从1116 万户增长到2002.3 万户,增长886万户,增幅79.4%。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个人账户数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个人账户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3%,略高于全行业的复合增长率1.6%。
3、托管市场分析
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托管基金规模从1974.89 亿元增长到5793.87 亿元,增长3819 亿元,增幅193.4%。2009 年至2013 年3 季度国有商业银行托管基金规模也呈现直线增长态势。
综合以上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账户管理市场领先优势明显;在企业年金托管市场始终占据领先地位,但必须时刻警惕股份制商业银行挖转存量优质客户才能继续保持目前的优势。
三、商业银行年金市场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分析
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市场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
(一)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可能是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市场中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因为保险公司以年金保险的方式最早进入了企业年金业务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保险公司所具有的优势还包括:强大的机构网络和商业营销能力;雄厚的精算及成熟的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技术;较强的帐户管理优势。
(二)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的主要优势首先在于投资领域。一方面,证券公司对股票、可转换债等产品一直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争取投资管理人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拥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和众多的营业网点,因此在争夺账户管理人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基金管理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基金管理公司有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严格的风险管理、内控机制,这使得基金运作透明度相对较高;其次是基金管理公司具有以投资组合方式管理巨额资金的能力和经验。
(四)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在我国信托型的企业年金市场中可以承担企业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甚至是托管人的职能,基本不存在担任角色方面的政策限制。
四、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业务的发展建议
(一)积极参加职业年金业务
商业银行开展职业年金业务可采用“统一管理、集中操作、属地服务“的经营原则,做好组织推动工作,促进业务平稳发展。结合企业年金业务运作经验,构建职业年金业务组织架构,为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业务提供各项金融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竞争情报工作
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竞争情报已成为继资金、人力资源、产品之后的第四大生产要素,“控制情报就是控制企业的命运,失去情报就会失去一切”已成为银行业的普遍共识。包括掌握企业年金业务竞争环境、掌握同业竞争对手和客户信息、构建竞争情报搜集渠道、对竞争情报进行整理加工并最终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三)要切实做好企业年金客户的维护工作
国有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切实做好账户管理、资产保管、资金清算、估值核算、投资监督、托管报告基础服务工作,加强托管系统建设,认真细致的办理每一笔业务,加强风险控制,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燕绥.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年度研究(修订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班组 现代企业 劳动竞赛
劳动竞赛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竞赛格局发生了改变,过去一呼百应、万人会战的场面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科技含量高、工作效率高、人员相对分散的工作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劳动竞赛时要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现代企业劳动竞赛的新途径,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切实为企业安全生产及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在此,就企业劳动竞赛的定位和途径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班组:劳动竞赛的核心定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也是凝聚职工力量,提高职工素质。所以,无论格局怎样改变,企业劳动竞赛的主力军依然是广大职工,劳动竞赛的基本目的也依然是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那么,为什么要把企业劳动竞赛的主战场放在班组呢?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班组是企业的基础细胞,占到企业总人数的70%以上;其次,班组是企业各项方针政策最终的执行和实现者,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生力军;第二,班组的管理和技能水平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了“班组兴则企业兴”的深刻内涵。因此,三元煤业长期以来一直把劳动竞赛的重心放在班组,确立了“以赛促学、以赛提质”的工作思路,连续开展了常规性的“班组竞赛”和有针对性的班组劳动竞赛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来为职工成才搭台,为企业发展助力。
二、“比”:劳动竞赛的新途径
大家都知道,在和人赛跑时,通常都会跑得更快,潜力和能量都会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劳动竞赛成功的关键,就是激发起广大职工“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尤其是在班组开展劳动竞赛,就必须掌握广大班组职工的心理需求,尤其要抓住班组长这个龙头。
1.要“比”出竞争力。基层班组长一般年龄较轻,血气方刚,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凡事比比看”更能激发他们及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首先要确定比什么,然后要看怎么比?才能真正调动班组参加劳动竞赛的积极性。
班组竞赛比的是管理特色、技术技能以及班组长个人的综合素质。三元煤业为增强大赛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专门制定竞赛计划和执行计划,统一安排部署,共享竞赛资源。并编制了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班组建设学习材料汇编》,在组织班组长集中培训时发放到每一个班组长手中,同时也让他们不定期的对组员进行培训。通过班组、队厂的劳动竞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个“比”字让劳动竞赛的魅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2.要“比”出学习力。学习,是班组建设的永恒主题。班组竞赛的目的也是要促进班组的学习培训,从而提高职工素质。但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学习并学以致用却很难,因此,各级工会组织就要积极为班组学习搭台,让班组建立起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
3.要“比”出创造力。劳动竞赛的魅力就在于竞技场上的你追我赶,比赛,不仅比出竞争力、学习力,更能激发创造力。这个创造力不仅是指广大班组职工的创造力,更是广大工会干部开展劳动竞赛的创造力。在班组竞赛这个舞台上,职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会干部的劳动竞赛水平都将得到有效提升,班组竞赛的内容、形式都将得到不断更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班组竞赛机制也将在如火如荼的竞赛中逐步形成。
在比赛中竞赛领域得到拓宽。班组竞赛往往容易重技能、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在班组中开展比技能、更比管理,企业比安全生产也比发展的劳动竞赛。比如,针对公司安全生产的特点以及原煤产量、掘进进尺等状况,我们制定了《公司劳动竞赛办法》,在内外部条件和进程相接近的项目之间开展劳动竞赛,项目之间你追我赶,互相学习、切磋、取经,成绩突出。
在比赛中竞赛内容得到整合。竞赛多,内容重复也是班组竞赛的通病。比如,班组开展的产量、进尺、安全、小指标、成本竞赛等,内容多而不成体系。2009年,我们集中开展了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劳动竞赛。本次劳动竞赛以节能降耗、增收节支为主要目的,将产量、进尺、安全、小指标、成本等五个指标全部覆盖,在班组和个人之间开展全方位的劳动竞赛,并及时进行奖励,有效促进了职工立足岗位学习、成才的工作热情。
在比赛中竞赛形式不断创新。班组竞赛带动了各项工作的进展,三元煤业竞赛机制不断完善。有的部门建立了学习效果汇报会制度;有的建立了“经验交流日”制度,要求班组将专门设立学习记录本,做到学前有计划、学后有总结,确保学习内容、人员、时间、效果四落实;还有的建立并推行班组新老员工“1+1”在岗培训新机制,设立了“天天考场”,组织班组长进行考试等等,有效促进了职工素质的提升,确保了安全生产。
三、“奖”:劳动竞赛的关键
被肯定、表扬和奖励是每个职工的心理诉求。尤其是班组一线职工,更渴望被关注和肯定,并得到职业的上升空间。
1.要做到该“奖”必奖。班组一线职工,朴实而热情,答应的奖励一定要兑现,吹得天花乱坠,职工见不到实惠,或者奖励打了折扣,职工都会认为你言而无信,从而影响参加竞赛的积极性。
2.要“奖”到职工心坎上。奖励不仅仅是奖品或奖金那么简单,也不是一锤子买卖。现代企业对班组职工竞赛的奖励一定要和职称评定、晋级、评先等挂钩,对于贡献突出者还要设立特殊津贴等长效机制。我们对于班组竞赛的优胜者还给予了列席公司职代会、出席总公司各种纪念会(晚会)等奖励形式,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竞争;发展;挑战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直接融资,但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它是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更方便快捷地提供服务的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具有交易信息相对对称、去金融中介等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1.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面临弱化[1]。首先,从融资角度看,作为资金信息的新型中介,互联网金融的搜索功能不断被强化,金融信息的获取和扩散也更加便利,在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起到资金中介的职能。例如Face book社交网络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作,使用户可以直接获取融资信息,既节约了通过银行融资所消耗的高成本,也能获取更真实的信息,便利了人们的金融交易工作。其次,从支付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能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2014年“双十一”,交易总额就创纪录达571亿元。可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打破了商业银行独占资金支付中介的格局,正在弱化商业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往银行具备的缴纳费用、信用卡还款、票务订购等业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普及,无形中加速了金融脱媒,促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弱化。
2.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受到蚕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分流了银行客户,影响商业银行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一是网络理财的兴起不断分流银行存款。网络理财凭借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一独特优势,且收益较高,大幅度的分流了银行存款[2]。如今,网络理财业务范围的半径越来越大,支付、基金等业务已经不再是银行专属,早已囊括在网络理财的范围内,而且为了竞争,网络理财的收益率往往高于银行,分割了大量的银行客户。如余额宝的收益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严重冲击了银行活期存款;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相比,基金收益高达10倍,造成银行客户的大量流失。二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形成冲击,在小微企业、个人借贷领域与银行形成竞争。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业务,是其利润的保障。然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很多企业通过大数据创新征信形式,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局面,使得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此外,互联网金融还缩短了审批流程、加速了放款速度,加之衍生出形式多样、各具优势的信贷业务,逐渐成为信贷业务的新星,甚至逐步超越了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开放伴随着种种机遇和挑战,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可以以此为契机争取更多的大客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势必会失去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SWOT分析
1.机遇(opportunity)。互联网用户基数庞大,这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客户源。根据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3年12底,我国上网用户数量为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也说明互联网金融的规模经济潜力巨大。
2.威胁(threatens)。第一,互联网金融面临系统性的技术风险。(1)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因黑客技术、网络病毒和系统故障等引发的经济问题频频发生,对于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来说,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2)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需要高端的技术平台做保障,从信息征集、录入到传输,对于技术系统和客户端软件的兼容性、功能性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加以防范、及时克服,一个技术选择失误就可能导致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失去生存的基础。第二,互联网金融面临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单凭法律条文并不能全面、彻底地维护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另外,现有的关于银行业、证券业的法规主要是针对传统金融业务制定的,不能完全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3.优势(strengthen)。一是互联网金融拥广泛的客户资源。近年来电子商务平台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数据,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广泛的客户资源基础。二是互联网金融具有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三是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流程被简化,成本被降低,交易的效率更高,更容易被客户接受;同时,智能搜索引擎可以通过高效的信息搜集工作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匹配,通过对信息的组织、整理,可以了解客户的偏好、能力等级等信息,大幅度提升了服务的效率[3]。
4.劣势(weakness)。一是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不拘泥于地域,可以突破地点的限制进行,这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所望尘莫及的。但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趋向于虚拟性,也就是说,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一旦安全系统出现漏洞,或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人为的过失,就可能为其埋下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下,任何操作不当所带来的危害都是不可预知、不易控制的,很可能对整个行业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二信誉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众多不可控因素,故障的发生也是难免的,但是,面临客户时,任何失误和损失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其信誉度很容易打折,进而出现客户流失和资金来源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5.应对策略。首先要改进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一方面加大硬件投入,增强系统的防攻击、抗病毒能力;另一方面采用身份验证方式限制非法用户登录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其次,健全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内部控制,同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来提高信用度,增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稳定性,逐步提升服务质量,避免客户流失。最后,尽快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定网络公平交易规则,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二)商业银行SWOT分析
1.机遇(opportunity)。一是商业银行有强大的政策支持。二是商业银行面对汹涌的互联网大潮,商业银行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具备前瞻性,充分汲取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快业务创新和服务转型,在强化风险控制的同时拓展业务范围,利用既有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不断与时俱进,突破发展瓶颈。
2.威胁(threatens)。如前文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不论是从信息角度,还是从业务层面,互联网金融可谓商业银行的劲敌。
3.优势(strengthen)。一是商业银行资金雄厚、覆盖面广、认可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竞争力强。二是口碑好,品牌效应强,拥有实体经济所独具的安全感,公信力更强。三是管理经验丰富,对于风险的管控能力更强。在多年的发展中,商业银行逐渐形成了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立并完善了风险控制体系,因此在处理业务中更加从容不迫。
4.劣势(weakness)。一是部分商业银行高管不能居安思危,没有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潜在危害,所以对于未来的生存空间持乐观态度。二是商业银行多是风险规避者,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服务重视不足。三是一些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机构庞杂,官僚气息浓厚,各自为政,难以实现资金供需双方信息真实性的实时匹配。
5.应对策略。一是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发展并壮大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线上服务的质量,以现有客户为基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将其转化为网络业务客户,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发展战略,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二是商业银行要加强与电商平台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在网络交易量剧增的情况下,力求在支付结算领域掌握主动权,收取交易佣金也可称为银行拓展业务的渠道之一[4]。
三、共建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互联网金融以其支付便捷、资金配置效率高、资金匹配成本低等优势迅速扩张,新产品层出不穷,新业务源源不断,从多角度、深层次冲击着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毕竟还不成熟,资金不足、技术滞后等因素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安全隐患时时可能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前进的步伐,所以,目前互联网金融是无法撼动、取代商业银行的,而其行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却给商业银行未来的长期发展带来的“鲶鱼效应”:促进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和业务转型,刺激商业银行借助网络技术完善信息体系,在变化的环境中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形态。
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应建立竞争合作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谋求共赢。首先,可以共享数据资源与客户信息。将商业银行在实体运营中的合作关系与互联网金融积累的客户信息共享,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甚至不失时机地达成交叉营销,进而实现共赢。其次,双方可以联合起来做好贷款业务。互联网金融以丰富的信息数据库可以灵活地调集、整理具备某个特征的客户群,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推进业务;而商业银行资金雄厚,对于存款的吸收能力和信贷风险的管理能力不容置疑,二者强强联合,可有效避免业务流失,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45-46.
[2]郑霄鹏,刘文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2):78-79.
[3]戴东红.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比较分析[J].时代金融,2014(2):32.
篇7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互联网金融具有支付快捷、交易成本低、透明度高等特点,互联网金融的余额宝、网络融资和第三方支付等的出现都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造成冲击。
余额宝业务发张迅猛,在2015年净利润高达231.31亿元;阿里小贷类电商融资模式正是采用商户交易数据,整合物流、信息流等信用风险点,提供便捷的网络信用融资贷款。网络融资模式被认为是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外的第三种融资模式,其目标客户群正逐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等融资领域扩张,挑战银行的间接融资功能;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造成冲击。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汇付天下等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转账汇款、机票与火车票代购、电费与保险代缴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并已经占有相当份额,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
二、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仅仅依托网点的金融服务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新业务,将线下业务转为线上业务,创新业务,简化流程,以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增强现有业务能力,改善业务结构,统筹兼顾,优势互补,在稳定现有客户群体基础上,拓展更多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要积极开展自身的创新能力,从战略规划、管理理念、经营策略到客户的个性化设计、服务定位等全方位进行改革,以全新的姿态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应对互联网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多家商业银行都推出了战略转型方向:
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构筑起了以“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融e行网上银行直销平台”以及“网络融资中心”为主体,覆盖和贯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社交生活的“三平台、一中心”互联网金融整体架构。
农业银行“掌上银行3.0”融入了消费电商和社交即时分享功能,包括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移动商务、移动社交等应用。此外,在BoEing核心系统上线的基础上,农行信用卡引入了条码支付、手机POS、电子签名、POS贷、变码支付等创新产品。
北京银行依托与荷兰ING集团战略合作推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建立“惠存类、慧赚类、会贷类、会付类”四大产品体系,与腾讯公司合作搭建“互联网+京医通”的创新金融产品。北京银行推出国内首家“竞彩E家”智能网点,全方位整合在线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自助设备等,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衔接。
三、对策和建议
(一)发挥传统优势,以网点为依托打造高效温馨的综合服务平台
为了打造规范化服务平台,金融机构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统一着装、使用普通话、使用标准问候语,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为了进一步优化配置网点资源,分流客户,金融网点开始“减高增低”,就是说减少以办理现金业务为主的高柜柜员、增加办理非现金业务的低柜柜员;同时增加网点自助设备,如自助终端、自助发卡机、ATM、CRS等设备进一步分流客户,引导客户自助办理业务,既方便了客户,又减少了前台柜员的压力,以便前台人员节约更多时间处理客户复杂业务,为客户提供一对一更优质服务。经过对多家金融机构的网点实际调研发现:目前金融网点客户分流依然不到位,大厅内等候人员较多,而且很多客户反映等待时间较长,有时客户要等待几小时,给客户造成极大不便。造成客户等待时间较长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大堂经理分流不到位;第二,自助设备较少,无法满足要求;第三,自动取款机现金不足,经常出现缺钞现象;第四,前台业务流程复杂,办理业务流程较长,很大程度上造成客户等待。所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显得越发重要。
网点应加快从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在巩固存款发展基础上,加大保本理财、非保本理财、基金、贵金属、保险等产品销售力度,积极为客户量身定做服务方案,满足不同档次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将传统网点转换成客户交流、产品展示、客户体验的综合平台。
(二)优势互补,整合资源,打造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篇8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59-02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国有企业已无法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企业的经济成分由单一的国有化,走向多种成分共同繁荣。随着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资本与人力都在逐步向民营经济转移,与此同时,限制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融资问题也日益凸显。无论是为了公平效率的原则,还是其肩负GDP增长的重任,社会各界都应改变对民营企业的偏见,尤其是在直接金融领域,更应着力改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金融支持现状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从控制权的角度看,含小部分国有资产和(或)外商投资资产、但其不具经营权和控制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可称之为“民营企业”。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的范围是十分巨大的,截至2015年2月,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达7079.1万户,同比增长15.48%。其中,企业1871.49万户,同比增长21.04%。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现已满两年,“宽进严管”的改革使小微型企业受益最为明显,而小微型企业中97.13%为民营企业,其在改革后一年内增加1890.70万个就业岗位,解决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税收方面,改革一年来新登记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13万亿人民币。其中,民营企业对税收总体的贡献率不断增长,而国企贡献成下降趋势。
由此可见,民营企业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都是不容忽视的,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发展的经济主体。
(二)直接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现状
在直接融资方面,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尽管近十年来社会各种融资方式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从图表中可看出,我国社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的净增长量较低。截至2014年底共有2613家企业上市,65%的市值为国有成分。不过,为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我国也做了一系列的努力,2004年深交所设置中小板,截至2014年底中小板股票总市值已占深市市值的41%;创业板以及上交所正在筹备的战略新兴板等都是旨在协助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举措。
总之,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大体态势是向好的,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国家及政府各部门也都逐渐在对民营企业提高重视程度。但是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与传统思想使得民营企业仍得不到与其贡献相匹配的融资地位,在直接融资方式上居于被动的从属地位。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更有力的支持,需要更公平的外部生存环境。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自身缺陷
民营企业的自身特征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内部管理与协调成本都比较小;区域性强,能够更好地贴近基层,切实满足地方市场的需求。不好的方面,民营企业难以实现规模经济,造成企业进一步发展扩大的困境,自身发展潜力有限。
首先,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虚化问题。民营企业的管理较落后,财务不规范,难以给予投资人标准的信息。同样,企业的信誉也难以得到有力的保障,创业者创业失败卷款携逃现象时有发生:2009年浙江国泰集团被法院查封,法人代表毛伟国携上亿资金逃往国外;2014年,浙江百舸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俞优静因经营失败,携款潜逃到非洲。
其次,民营企业自身实力问题。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普遍金融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漠,市场经济观念不足,自身不懂得利用有效资源和金融创新产品,导致融资机会的错失与浪费。而拥有金融知识的管理者,有的希望通过运作来逃避债务。据人民银行统计,现在想改制的企业90%以上企图利用改制逃避银行债务。因此,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很难超过AA-级,很难有效发行企业债券。
(二)直接金融体系缺陷
直接融资体系主要分为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从当前形势来看,股票市场步伐更为提前,新三板、创业板、新兴战略版等各种形式的股权融资框架层出不穷。相比之下,债券市场的形势更加不利。据调查,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融资以直接融资为主,美国在20世纪后期债券市场开始迅猛发展,到2001年企业债券融资数量就超过了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16倍。而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仍较小,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很少有能力发行企业债券。
股票市场虽不断创新,但居于主导地位的沪市和深市主板对民营企业进入仍带有苛刻条件,且小微型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仍旧阻碍重重。
债券市场主要分为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量较少,不足全部债券的50%。从发行条件看,《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了企业债券发行的基本条件,虽然国家已经开放民营企业发行债券,但完全符合规定的民营企业凤毛麟角。据资料考证,截至2013年9月,只有35家民营企业成功发行了企业债券。
综上,直接融资体系的缺陷,即对民营企业的忽视与歧视,也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三)金融创新不足
我国金融人才还有所欠缺,缺乏能力开发真正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创新。目前,国内产品与制度的创新大多是学习发达国家已有的东西,极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2016年开年实行的熔断制度,因为不符合中国股市实情,实行四天就惨淡收场。解决企业融资需要符合实际,深思熟虑的金融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发展的总方针是去杠杆化,落实到中国经济就是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这种去杠杆化在经济回暖的形势下是必要的,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压金融产品的创新,使金融机构循规蹈矩,力求稳妥。
三、直接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证券市场
直接融资是我国目前亟需大力发展的企业融资方式。它是民营企业最直接、效率最高的获得资金的方法。
股票市场上,各级市场都应有所改进。首先,一级发行市场作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连接场所,对企业实现融资有着直接的作用。证监会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准入条件,给予中小企业公平的发展机会的同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让民营企业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支持;继续推行优先股政策,随着2015年12月优先股制度在新三板铺开,意味着优先股在逐渐走进民营企业。其次,二级市场上,政府和监管机构一方面要对金融中介机构进行严格监管,打击幕后操作与老鼠仓行为,维持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应对广大股民作出指导,将投机思想引向投资思想,树立正确投资观。
债券市场上,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主要在于企业债券的建设。应该逐步放宽企业债的发行数量与种类,让投资者的选择更多,让企业更好地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比如,可以让企业债券的偿还利率与期限和企业发展规律相联系,还可以让债权与股权相挂钩(可转换公司债),更可以通过扩大流动性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信用债的健康发展建立于完善的信用评级系统的基础之上,建设信用评级机制的物质基础是信用评级企业的成长与权威。同时也要思考信用评级的标准,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更加侧重于定性测量,过度依赖于评级者的判断,能够更好地预测与评估难以计量因素的同时也造成了结果的不科学性,并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决策失误。应采用双评级机制,让行业评级与监管评级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另外,也要加强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需要着力构建一个各部门联合惩戒机制。
同样,资产证券化也是企业融资的一种创新,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既可以分散风险,又解决了不同抵押贷款需求状况不平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非流动性资产能够在证券市场自由流动,有力地解决了剩余资产的匹配问题。
(二)企业自身建设
民营企业自身应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政策与市场信息为我所用。在招揽人才方面,不仅要关注行业人才与管理人才,也要适当储备金融人才,紧跟市场变化,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抢占先机。同时也应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不偷税漏税逃避债务,规范财务管理,配合机构审查,从根本上摘掉民营企业信用差的帽子,缩小与国企的软实力差距。这需要全体民营企业的努力。
加强自身建设,跟上新一波产业转移的潮流,因地制宜以需定产,重视创新创业,努力在区域间形成合作实现规模经济,在硬实力上真正地赶超国有经济,那么趋利性的社会资本自然就会流入资本回报率高的企业手中,根本上改变融资难的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
时下互联网金融正是火热之时,与证券市场不同,互联网金融走出了一条“接地气”的道路。P2P网贷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用更细的渔网收集社会闲散资金,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民营企业融资。这无疑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行之路。另外,互联网金融的其他形式,如众筹模式等,也达到了让投资者与企业项目更契合的目的,给予有创意有技术的小微型企业又一条生存道路。民营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更加灵活地实现企业资本的积累,与电脑背后的投资者实现共赢。
篇9
一、幼儿园骨干教师:成长动机与自我教育
幼儿园骨干教师自身是其专业成长的主体,提高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素质的各种外在支持和环境都必须以激发和调动幼儿园骨干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前提和基础。否则,不管外界环境提供多么良好的条件与机会,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都会止步不前。
(一)幼儿园骨干教师自身要具有强烈的专业成长动机
专业成长动机是影响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对于唤醒其专业发展意识、激励和维持其不懈努力起着重要作用,是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力量。[4]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努力要成为名师
(二)幼儿园骨干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
首先,要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发展规划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框架和蓝图,对其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幼儿园教师必须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制定发展规划,包括自己的成长目标、优势分析、成长措施与途径等。这样,幼儿园教师才有了明确的专业成长目标和方向,才能够指引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如X 教师所说:当我被评为省级幼儿园骨干教师之后,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三年内要成为省级学科带头人、五年内要成为幼儿园名教师培养对象的个人发展规划。因为有了这样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自己3~5 年的专业发展目标,X 教师就能朝着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不断努力提高自己。
其次,要勤于学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与知识爆炸式的膨胀,终身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育的使命,为了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教育现状,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这对幼儿园骨干教师来说更是如此。X 教师在其专业成长过程中一直在勤奋刻苦地学习,如积极参加学历进修,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继续参加大专和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同时X 教师还积极参加幼儿园内外的各种教师培训,主动向同事学习,勤于钻研等。通过这样坚持不懈的学习,X教师努力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再次,要善于反思。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最难的问题不是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中学习,这就要求养成勤于反思的习惯和善于反思的能力。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就是要努力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养成随时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事、多留心多质疑的习惯,善于对周围事件和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揭示事件或行为背后的观念,促进自己把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把行动与研究融合起来,不断调整教育行为和改进教育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与自己进行专业对话,不断进行价值冲击,逐渐澄清观念,调整或建构自己个人化的理论,形成教育智慧,实现专业成长。
为此,幼儿园教师一方面应勤写教育日志,要在仔细观察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记录,包括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状况及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和所感。教师及时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并持之以恒地坚持积累,必然会有所收获,因为这样做能帮助教师将教育教学和研究、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实践过程作为研究思考的对象,引领教师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另一方面,应克服对教育科研的畏难心理,愿意并主动参与教育科研,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幼儿、审视幼儿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幼儿园教师还要经常反思自身和他人的差距,进行自我教育,努力追求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二、幼儿园:搭建平台与支持成长
幼儿园不仅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进行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场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幼儿园为其搭建发展平台。X 教师的专业成长就离不开所在幼儿园的支持,如X 教师所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刚入园的时候幼儿园给我配了一名导师,指导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后幼儿园又经常让我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并让我开公开观摩活动,同事们对我的活动进行点评等,这些对我的成长都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内部支持能够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
(一)提供导师引领
导师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新教师来说,特别是在初任教的前两年,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发展会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水平、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持久性,并直接关系到新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取向。[6]配备导师在新教师入职和专业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X 教师刚入职的时候,幼儿园就为其配备了一名导师,指导X 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此,X 教师回忆到:幼师刚毕业的时候,备课、写教案、开展教学活动等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可见,幼儿园有必要给新教师配备导师,以师带徒的方式引领新教师专业成长。
(二)提供学习机会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每个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与时俱进,胜任本职工作。如X 教师提到,她入职之后,幼儿园就曾多次派她到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培训,先后参加了国内外各种研讨班、培训班和观摩会,这些学习和培训机会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X教师的专业成长。由此可见,幼儿园还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让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工作。
(三)提供展示平台
幼儿园积极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参与机会,可以提高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既激励教师,又促进其专业发展。X 教师即提到所在幼儿园曾积极为她提供了各种展示平台,如每学期都会面向幼儿园内外教师开展多次公开课或专题讲座等。这些展示平台让X 教师有机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其专业成长。具体来说,幼儿园一方面可以组织骨干教师向全园开展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幼儿园组织全园教师观摩、评课,并可以要求评课教师撰写评课日志,教师在观摩他人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得到一定的教育启发,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而被评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能够不断扩展自己的教学视野,提升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另一方面,幼儿园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方面的观摩和研讨,组织教师学习如何观察解读幼儿,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并在研讨中帮助教师明确问题,探讨原因和解决策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政府部门:出台政策与培养名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然而,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还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X 教师从新教师到省级骨干教师,再到目前的省级学科带头人,都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名师培养工程方面的政策支持。可见,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各级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出台相关标准,投入相应经费,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一)制定地方国家的名师培养方案
为了加强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地方国家的名师培养方案,即制定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逐级晋升的阶梯式名师培养方案,重点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功底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名师队伍。这就需要选拔一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教师,通过培训、培养,使他们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方面打下更深厚的功底,并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成为专家型、研究型的优秀教师。
(二)实施政策倾斜
政府相关部门要实行政策倾斜,重点支持名师培养,为此可以颁布有关名师培养的各种文件,制定各级名师认定评选的管理办法,对各级名师培养对象的参评范围、评选程序和方法、评选条件、职责和义务、培养和管理等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进行规范。根据名师培养工程目标和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还应为各级名师培养对象参加培训、进修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创造优良环境和必要条件。如各级相关行政部门可以对各级名师培养对象在进修学习、学术研讨、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对其别优秀者给予重点支持;可以在教师职务评聘、特级教师评选和拔尖人才入选,以及各类评优、奖励中,对各类名师给予优先考虑。此外,还应努力改善名师培养对象的工作条件,对于经审定符合名师培养目标的各级名师,相关部门要颁发证书,并相应地提高其福利待遇。
(三)实行多种培养方式
根据名师培养目标和任务,可以实行以下多种培养方式:一是专家指导,即聘请高校专家对名师培养对象进行指导,通过讲座或导师制等方式,向名师培养对象传递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帮助名师培养对象更新专业知识;二是考察学习,即组织名师培养对象到外省的幼儿园进行考察调研,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等方面的交流,或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开拓其教学与研究的视野;三是建立56名师博客,即支持名师培养对象建立个人博客,搭建其与外界交流的平台,让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成果,以及专业成长的情况,促进名师之间、名师与专家、学者之间的相互分享、互动交流、相互学习;四是名师论坛,即让名师培养对象通过不断历练努力形成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或科研成果,然后通过名师论坛的形式展示其阶段性成果;五是经典阅读,即选取一些经典书籍作为名师必读之书。在培养期间,名师培养对象要完成规定的经典书籍的阅读,并撰写相应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这可以帮助名师培养对象丰富知识;六是著书立说,即要鼓励名师培养对象积极养成善于积累、反思、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的优良习惯,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与教育特色。这也就是要求每位名师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都要以论文论著的形式体现自己的独有产品,如此可以促进名师培养对象反思能力的提高。
篇10
【关键词】混业经营 分业经营 经济全球化 未来趋势
一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混业经营。所谓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随着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司中央以后,我国下决心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逐步成立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银行内部治理结构趋于空白,没有有效的法律约束,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缺位使得银行在金融各业务领域的畅通无阻,热火朝天地开展混业经营。面对竞争上的不平等,而且法律对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开展混业经营也没有明文禁止,在利益的驱动下,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不仅突破了专业分工的界限,而且开始突破行业分工的界限,自发地开始混业经营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第一,银行兼营信托业和证券业。初期的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绝大多数是银行全资附属或控股,银行通过附属的信托机构办理存款、贷款业务,以绕开信贷规模的限制。第二,银行向实业、房地产、保险等其他业务领域渗透。大量银行信贷资金通过证券市场和信托业务被拆借从事非银行业务,从而给实业、房地产、保险等业的发展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多元化发展。这个时期的混业经营实质上是资金在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甚至实业间的横向流动,并未形成以金融工具为载体的有序资金流动,只是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和金融监管薄弱的背景下为追求高额利润的一种自发选择。一方面,丰富了我国金融机构的种类,活跃了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却助长了金融泡沫的生成,导致了1993~1994年金融业的混乱局面。数据显示,这一期间银行信贷资金被大量滥用,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2年下半年到1993年上半年,社会资金集资和银行拆出资金接近2000亿元,1993年、1994年我国通货膨胀率高达13.2%和21.7%。金融风险严重突出,信托投资公司的资产质量普遍较差,部分公司亏损严重,使作为其重要投资者的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资产。面对严重的混乱局面,从1993年起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呼声越来越大,直到1995年《商业银行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确认了我国金融业开始走向分业经营的模式。所谓金融业分业经营是指金融业态中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分离。
二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客观地讲,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业经营为金融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环境,避免了竞争摩擦和合业经营可能出现的综合性银行集团内的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问题,同时分业经营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止商业银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高风险的活动上,并且分业经营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国际金融业相继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二是我国已经加入WTO。其次,的同时出现必然对我国刚刚实行的分业经营体制产生巨大的冲击。同时分业经营先前的优势也越来越成为阻碍我国金融业深化发展的绊脚石。
1.分业经营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我国实行分业经营的直接原因是1993~1994年间的金融秩序混乱。可以肯定的是,几年来的分业经营保证了我国金融业乃至经济的稳定运行并为我国顺利入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分业经营也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新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生产要素能够在行业间的尽可能自由流动,这样生产要素弃低利就高利,既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益,又实现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而分业经营使资金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里的流通出现了障碍。从目前国内金融业现状来看,银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受到自身资产结构单一的制约,70%以上的资产为贷款,而且贷款对象以国有企业为主,在当前国企效益普遍低下的情况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因为证券业的发展吸引许多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企业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造成银行客户大量流失,致使银行业务有所萎缩,资金出现闲置。而证券业的发展却受到资金严重不足的限制,在自有资金不足的同时外部融资渠道狭窄,只能利用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进行隔夜拆借。一些证券公司因此违规挪用客户保证金,大大增加了其经营风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投资渠道狭窄,基本上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面对1996年以来的八次降息,利差损失严重。由于分业经营使保险公司难以开发投资避险工具,只能坐拥大笔保险资金望洋兴叹了。
2.分业经营抑制了金融创新
金融业的活力在于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的动力来自于竞争。激烈的竞争使金融机构为了生存想方设法提供别人所不能提供的金融服务,最终导致金融创新。由于我国实行分业经营体制,使各类金融机构很少存在业务交叉,限制了竞争的出现,淡化了金融机构的创新意识。此外,受我国金融法规的限制,许多涉及银行、保险和证券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活动都不能顺利开展。但也有人认为,分业经营与金融创新没有直接关系,例如,同是分业经营的美国,其金融创新却最为活跃。但仔细研究美国的金融创新,不难发现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它的金融创新多出自管制较松的领域;二是大多数金融创新发生在管制放松以后。这说明不是分业经营促进了金融创新,而是分业管制的不断放松导致金融创新的出现。
3.经济一体化给我国的分业经营体制带来挑战
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业务还受到诸多限制,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这一不利条件将不复存在,中国将不得不按照WTO的基本规定,遵循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两大原则,逐步放松对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例如,在保险业方面,中国将在三年内取消所有的地域限制;在三年内逐步扩大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使之包括占保险费总额85%的集体、健康和退休金方面的保险业务;在谨慎的原则上对外资金融机构发放保险营业牌照,取消数量限制;允许外资在非人寿保险方面拥有51%的所有权和建立独资附属机构。可以看出,分业经营体制正在弱化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降低了加入WTO后我国本应该得到的好处。此外,在华外资金融机构还将会形成对我国分业监管体制的挑战。目前,我国三家金融监管机构缺乏互动,监管信息不能有效共享,而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却能在海外母公司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密切的合作。这就造成了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属于一个母公司的外资金融机构就可能利用这一不对称逃避监管,导致我国金融监管出现盲区。这必将对我国的分业经营体制造成极大的冲击。
三 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未来抉择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初的金融混乱促使我国出台了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管制的政策,那么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金融混业经营新的兴起又对决策当局松动金融分业政策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更多的是借鉴美国的金融监管经验,因此,1999年末美国确立金融混业经营体制对我国理论界与决策层起到很大震动作用,政策争论的主要基调从原先的支持金融分业经营转向支持金融混业经营。此外,全球经济金融日趋一体化,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极为丰富,金融管理模式逐渐完善,以及中国面临加入WTO后的新挑战,国内要求实行混业经营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金融业由初始的混业经营经过分业经营后,又开始呈现向混业经营的探索。
目前各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模式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立“全能”型的金融服务机构,即在同一金融企业内全方位开展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等业务;另一种是通过集团化经营的模式,在集团内部通过设立独立子公司的方式分别经营上述各类金融业务。第二种模式以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与运营为代表,是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实行金融混业经营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对混业经营的研究绝对不是对分业经营的简单否定,更不是对初始的混业状态的简单回归,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是金融结构变化的外在表现,其直接原因是对“安全”和“效益”的判断,而深层次原因则是市场分工深化导致的金融功能配置格局的重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