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急救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诊科急救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急诊科急救技能培训

篇1

关键词: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重地,急诊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急诊患者病情急、变化快,病情重且复杂,如心脏骤停、心肌梗塞、急性呼吸衰竭、脑疝等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急诊科护士还承担院前急救任务。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具备较高的素质,应急能力强、敏捷的思维、健康的体魄和过硬操作技能。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心里素质差,导致在工作中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失误,不能与患者有效沟通,特别是抢救危重患者时,显得不自信,心理紧张,无从下手,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加强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 培训对象

急诊科5年以下的注册护士。

2 培训方式

2.1成立培训小组 由急诊科护士长任组长,下设1名专业组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拟定培训方案,由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师5名和急诊主治医师1名担任培训老师,培训小组负责培训前后考核,培训期间督促检查培训计划落实情况。

2.2培训方法 利用晨会、交接班、业务查房、业务学习等时机对护士进行提问,提高理论知识,将急救技能融合于业务学习、查房和考核中,培训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护士急救技能灵活应用[1]。

3 培训内容

3.1理论培训 包括集中讲座培训和临床工作中的培训。内容包括每周定时学习,内容包括心肺脑复苏、急救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急救护理记录、洗胃法、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学习《急救护理学》[2]和《急危重症护理学》[3]抢救预案和程序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情景模拟、提问式学习等;每次学习低年资护士必须参加,不得缺席,让低年资护士带着问题学习,仔细查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急救护理思维(综合能力)的培养

3.2.1心理素质培养 急诊科的患者病情复杂、危重,这要求护士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还具有强韧的耐受力和较好的自控力,不能把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哪怕患者辱骂自己都应忍让、宽容和理解患者,不与患者争吵,可采取冷处理[4]。

3.2.2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思维 护士要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从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等情况,并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致死性与非致死性,从重到轻的判断思维过程;判断的技巧:"急"当先,看、闻、问、摸、测同步到位。在个体护理中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识别,作出合理判断,为患者抢救获得宝贵时间,避免意外发生[1]。

3.2.3 抢救器材和抢救药品的应用与管理 要求低年资护士参与急诊科"抢救车"管理,由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师进行传、帮、带。抢救药品、器材做到"五定"(定数量和品种、定位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班班交接、清点,增强急救意识,要求低年资护士掌握每一种急救药品的位置、剂量、作用与副作用以及各种抢救设备、器材的使用、保养、消毒与登记记录,护理部不定时抽查,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达100%[5]。

3.2.4病情观察 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绝大部分由护士完成,但病情观察不应限于对生命体征或相关体征的观察,应将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睡眠情况、思维特点甚至家庭背景以及用药后的疗效观察等,都包括在观察范围内。然而对病情观察尤其是对病情发展有一定预见的思考后的病情观察,的确是整个抢救治疗过程能否顺利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生活护理思维的含义。

3.2.5加强急救护理记录,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急救记录要及时、准确,护士长和专业组长要定时抽查各种护理记录并进行指导。

3.3急救技能培训 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可根据教学计划分2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由高年资护师示范抢救技能,再有低年资护士操作,由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纠正分析,然后低年资护士自己训练,相互纠正,再考核;第2阶段由护士与急诊科主治医师进行抢救模拟演练,小组分工,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实施抢救,护士根据自己的角色执行自己的抢救项目[6]。急救技能的培训项目有:徒手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机的使用、简易呼吸囊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呼吸道的阶梯化管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医护的有机配合等。

4 考核

4.1综合能力考核 按照《急危重症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及《2010心肺复苏指南概要》[7]制定考核标准,培训小组考核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急救理论知识、综合抢救技能。即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徒手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机的使用、简易呼吸囊的使用、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医护的有机配合以及遵医嘱应用抢救药物及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

4.2问卷调查 低年资护士培训前后,发放对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的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医生、高年资护师对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满意率达95%以上。

5 效果

5.1培训前后考核平均成绩比较表(表1)[6]

通过对表1的分析,表明低年资护士从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护理记录书写方面以及综合能力在培训前后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5.2培训前后工作平均效率值比较表(表2)[6]

通过对表2中的综合技能抢救时间、医生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这表明低年资护士在培训前后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学习,提高急救技能,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秋菊.探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个人急救能力培训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1,8(4):171.

[2]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

[3]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洪珍香,林玉珍,等.急诊科新护士培训[J].医学信息,2011,24(6):377.

[5]邓辉,李晓霞,等.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的探讨[J].中外医疗杂志,2011,23:93.

篇2

【关键词】急诊科; 护士; 培训

为了培养急诊科的专业护理人才,满足现代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改善急诊护士严重缺编状态,我院急诊科近几年陆续新分配了一些护士,为使新护士尽快地适应急诊科的护理工作需要,培养她们良好的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对她们的培训与管理。经过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规范化训练,以提高综合素质

1.1实施岗前培训,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岗前培训由医院护理部、人力资源部组织。(1)由护理部主任对其进行医德医风、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讲述护理工作经验及护理工作重要性,树立热爱护理工作、热爱医院、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请有经验、形象得体的护士长,进行护士礼仪行为规范、护患沟通讲课。通过学习、教育,使她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2)由护理技能操作培训组的护士长进行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急救技术的授课。授课前先组织观看护理技术操作、徒手心肺复苏术录像带,再由该护士长为其逐一分解授课、示范。强化新生训练,练习中手把手指导,严格规范,统一动作,严格把关,通过考核,要求人人达标。

1.2严把带教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岗前培训结束后,分配到科室,新入急诊科的护士,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指定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由在急诊科独立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专科理论和抢救技术能力的护师以上的老师担任。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她们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尽快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以科室讲课、教学查房、晨会提问、交接班、组织专科常见病的护理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等形式,使她们在试用期间专科理论、技术操作迅速得到强化和提高。试用期满后进行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以及模拟急救等全面考核,考核合格才能聘为急诊科护士。

1.3充分调动新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急诊科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要有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帮助新护士树立信心,克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她们勤动手,多提问题,对她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新护士进行本专业疾病和相关知识的指导培训,使她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1.4将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对新护士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创造条件支持并鼓励她们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护理理念,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她们的敬业和进取精神,使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病人的同情心,从而使她们树立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转贴于

2学习具有急诊专业特征的基本知识

2.1学习并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急救、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呼吸道管理、心律失常的判断及处理方法等。

2.2掌握急诊科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和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如心肺复苏术,呼吸机、心电图、洗胃机、微量泵、除颤器、血气分析仪的应用,各种检验标本的留取法及结果的判断等。

2.3在掌握急诊科基本抢救技术及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护士对病人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和急需抢救的独立分析、抢救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潜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2.4院前急救训练:新护士根据病情掌握外出急救器械物品的准备,不定期进行应急抽查,要求1分钟内备齐相应的急救物品,训练护士能初步处理外科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内科的吸氧、止痛、建立静脉通道,对休克、昏迷等急症的处理。

3体会

经过对近年来急诊科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与管理,我们深感严格的培训与管理,才能提高急救护理成效。新护士上岗到位后,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地发展、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1]。缓解了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的矛盾。为急诊科护理队伍增加了新的活力。但如不重视新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势必会影响急诊护理队伍建设,造成护理质量滑坡。通过对新护士培训及管理证明,只有培养一支爱岗敬业、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的护理队伍,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使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的状态,才能保证各项抢救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急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篇3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急诊专业存在的问题,认为在现有培训机制下,应加大急诊思维方法、思维模式、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力度,促使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尽快建立唯物主义、辩证发展观、整体论的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 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 培训; 急诊思维方法;哲学思想体系

急诊医学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的学科以来迄今已20多年,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我国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地区差异,还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如何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急诊医学专业医师队伍,加快急诊急救人才培养步伐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急诊工作是否及时、妥善,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生命安危和预后。急诊工作的状况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医疗预防水平[1]。本文所涉及的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不仅是指近期分配到急诊科工作的本科生、硕士生,还涵盖各专业科室调到急诊科工作的医师,不论其现行职称已是主治医师还是更高级别。这是由于他们均未接受过严格、正规、系统化的急诊医学专业教育和急救专科训练。

急诊哲学思想体系来源于唯物主义,辩证发展观,整体论的哲学思想体系,结合了急诊急救专业特色,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的思想原则,是哲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急诊专业人员基本素质、基本修养的必要组成部分。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近年来虽然在相关知识领域的培训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效,已形成了一系列整体方案, 但急诊急救人才培训中,特别是对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培训策略中, 急诊思维方法、思维模式、唯物主义、辩证发展观、整体论的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尚需引起同行广泛关注。

我们认为,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不能单纯等待医师们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后,自发的形成与建立。20余年来,急诊急救专业伴随着其他专业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专家们已成熟的急诊思维方法、思维模式、唯物主义、辩证发展观、整体论的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应当通过培训的方式,被动灌输式地给予急诊低年资医师,即通过快速嫁接的方式传递,然后再在每一次急诊急救中或其后,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以循环强化的方式,通过内化得以实现。之后,伴随每一位急诊急救医师的成长,形成具有独特个人人格特色的哲学思维体系,并与同行共享。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维体系的建立,将大大提高急诊临床培训的效价比,促使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学会举一反三,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

1 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哲学思想体系缺乏的表现

1.1 不愿到急诊科工作或者不安心急诊工作 调到急诊科担任工作的医师,一部分不安心本职工作,会找各种关系和机会离开急诊科,寻找自己专业发展的出路;分配到急诊科工作的部分本科生、硕士生会通过考研、考博等途径跳出急诊科,急诊科人才流失严重。

1.2 不能潜心钻研急救医学,不能树立牢固的专业技术思想 没有训练有素、反应敏捷、急救操作熟练、基本功过硬的急诊素质,其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急诊救治水平较低、急救功能不到位,不能具有处置急危重症的能力,其最终结果将是贻误抢救时机,不利于伤病员。

2 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哲学思想体系缺乏的危害

2.1 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在急诊科担任专业工作的医师,缺乏急诊专业哲学思想体系的指导,就会依法执业意识淡漠,风险意识淡薄,急诊的规章制度贯彻不力,急诊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不能紧密衔接,使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得不到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控制机制得不到完善,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责任制难以落实,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2.2 难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急诊科是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重要的部门,无论任何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只要涉及到人员伤害时,多为急性经过,故也多在急诊首次就诊。没有过硬的急诊素质,不但极大地影响急诊急救水平的提高,也难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3 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阻碍了急诊医学的发展 社会对急诊医学的需求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是急诊医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现代文明,全球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重大变革,人类的寿命在增长,疾病谱在改变,各种突发意外灾害事件,如地震、台风、海啸、水灾、火灾、天然气泄漏、踩踏事件、犯罪袭击等时发生,交通伤特别是陆路交通伤、生产中的意外创伤都明显增多。对于急诊医学,不但要求现场快速、准确的处理,快速安全转运,更要求医院有一支知识全面、抢救技术熟练、反应敏捷的急诊专业队伍,能在接到病人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最大限度减少病死率和伤残率。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危重急症、灾难事故、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的挑战,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成长周期长的现状将难以完成使命。

3 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哲学思想体系缺乏的原因

(1)急诊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在部分程度上尚未引起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决策者和医院的管理者的认知与重视。(2)现行医学教育体制下,重知识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技能培训,轻综合素质培训;重近期培训效果,轻远期培训效果评价等问题,干扰了医学界对医学哲学思想体系在广大执业医师职业生涯中所起重要作用的认知与重视。(3)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培训策略中,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与培训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统一模式。(4)在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方面:①不能发挥急诊医师的专业特长。一方面,从事急诊专业的医师热爱急诊专业,把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视为最大的痛苦。如果急诊科仅仅停留在只能诊而不能治,仅仅担任分诊转运的功能,急诊医师就会感到专业上没有前途,就不会安心急诊工作。在以分诊、应急和初步急救为主要职能的急诊科,医护人员缺乏社会认可,尤其是同行的专业认可,没有专业成就感,感到专业发展没有前途,因学不到技术感到自卑,极大地挫伤了急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医院中的弱势群体。②急诊医师工作极为艰辛,工作量大和工作时间长,超负荷运转,夜班多,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大,节假日无法安排休息,急诊工作的艰苦性是其他专业所没有的。③急诊医师晋职困难。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没有急诊专业职称晋升体系,急诊医生如要晋升职称必须挂靠其他原专业,而其他专业的评审专家很少涉足急诊医学,他们往往是从自己专科业务的角度来衡量,而忽略了急诊医学的特点和专业的特殊性,急诊医生由于常年脱离原专业,在这种职称评审现状下,急诊医师晋升职称困难。种种原因,干扰了急诊职业医师职业生涯规划,也同时干扰了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 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哲学思想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4.1 急诊专业医师哲学思想体系的培训与建立 应是先进的、科学的急诊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是急诊急救医师综合素质培训远期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使急诊事业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急诊医师工作难度大和风险极高 一方面,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背景复杂,急诊医生岗位责任重大,工作中难度大和风险极高;另一方面,经常受到酗酒者、吸毒者、精神异常者和地痞流氓的骚扰,易发生纠纷,被打或被辱骂事件时有发生。如果没有急诊医学临床哲学思想体系的支撑,将难以胜任急诊临床工作,或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4.3 急诊医师的尴尬境地 急诊医师常常面临病情危重而身无分文,或者是身份不明的患者,既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又要承担费用无法落实的巨大压力,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急诊医学临床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急诊医生减轻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

5 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哲学思想体系培训策略

5.1 引入心理学心智技能概念,通过心理学方法建立培训策略 本研究中所引用的心理学心智技能的概念,通俗地讲,就是指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指导下,在急诊临床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调节智力活动(急救临床活动)方面的经验,它是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是由一系列智力动作(急救临床活动中的行为)所组成的。在现行的急诊急救领域的培训实践中,通过对急诊急救医师的基础能力素质的分析,显示: 急诊急救医师技术能力结构是由已习得的概括化、系统化的知识系统(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性知识)与技能(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组成的多层次结构系统。而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与急诊专家的最显著区别在于心智技能的差别。

我们认为伴随着社会以及急救医学发展的需求及要求的日益提高,在急诊急救医师能力的各要素中, 科学的急诊专业哲学思想体系指导下的急诊急救医师的心智技能已愈来愈居主导地位。因此,倡导具有远期培训目标的科学培训,目的是要实现专家哲学思想及技术能力向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的传递过程。通过培训,在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的头脑中快速形成专家经验的心智技能,培训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1)在培训之前,全面获得存在于专家头脑中心智技能模型,包括急诊思维方法、思维模式、科学研究方法等, 并将专家唯物主义、辨证发展观、整体论的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模式化,再把它转化为培训内容。(2)在培训中,通过给学习者提供专家解决此类问题时所面临的情境,使学员身临其境,能根据模型所提供的专家的心智技能,模拟专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诊断策略,从而快速地在学员头脑中形成专家经验。

5.2 终生教育与终生学习 急诊急救专业执业医师的培训,是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培训过程。是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动态培训与动态评估,建立急诊思维方法,思维模式,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等,建立唯物主义、辩证发展观、整体论的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形成由被动的终生教育到主动的终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转变。

6 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哲学思想体系培训评估

由于智力活动(智力动作)是心智技能的构成要素,因而智力动作的形成与心智技能的形成是一致的,即智力动作的形成阶段反映的就是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在心智技能模型培训实践中,通过对学员在预设急救情景下采取得急救措施进行干预与评估,达到专家级急诊急救心智技能培训的目的。

智力动作的形成受学员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影响和制约,相应的使心智技能的形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模式定向阶段。 在心智技能培训中,学员的模式定向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而获得。在这一阶段,学员了解模式的原样,体验专家智力活动模式,即知道在一定的急救情景背景下,该采取那些步骤或如何完成,从而明确活动的方向,建立起进行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为进行模式操作提供内部控制条件。此阶段属于模仿阶段。第二阶段,模式操作阶段。此阶段学员将亲自应用专家智力活动模式去解决问题。在心智技能模拟培训中,学员对设计情景作出即时应答,采取行动,并亲手操作,完成一定的急救模拟任务指令。此时学员所作出的动作可以在头脑中产生完备动觉映象,形成场景记忆与动觉记忆,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内化打下基础。第三阶段,模式内化阶段。经过前两阶段的培训,在专家哲学思想及技术能力模式指导下形成规范化,模式化临床实践技能,由初步掌握转向头脑内部,形成潜意识,借助语言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相关急救情景进行加工改造,触类旁通,是专家智力活动模式在学员头脑中转化为心理结构内容的过程,即完成由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向急诊专家的过渡。

与以上阶段相对应,分别采取观察法、会谈法、案例分析法等进行评估,并采取汇报法、问题法、总结法等加强学员自我评估。

参考文献

篇4

近年来,随着社会舆论导向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医患冲突愈演愈烈。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部门,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地,这里急危重症患者多、突发事件多、抢救多,就诊患者社会来源复杂,护理处于急诊抢救的第一线更容易发生纠纷。笔者就急诊科护理纠纷的有效防范谈几点体会。

1急诊科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

1.1护患沟通不佳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普遍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对接诊医护人员大多十分敏感。加之急诊抢救争分夺秒,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缺乏足够的沟通时间和机会,不易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和合作关系。如果护士的沟通技巧欠佳,很容易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被重视或抢救不及时的错觉,从而引发纠纷。

1.2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急诊科年轻护士较多,工作经验、护患沟通技巧、业务水平、应急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无法迅速准确判断和处理突发状况,特别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出现护理纠纷。

1.3护理行为不够规范急诊护理的特点之一,是不确定因素多,风险性相对大。在面对突发事件短时间内出现群体就诊的情况时,由于患者多,护理人员不足,或调配护士对环境不熟悉,加之连续工作体力消耗大,常常出现简化护理程序、解释不到位、巡视不及时等,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

1.4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欠佳一是对护理文书质量的重视不够,抢救后不能及时地书写护理文书,或医护记录不统一;二是在回答患者、家属的咨询时,言语不慎,与医生解释不一致,而造成护理纠纷。

1.5患者家属的监督行为在院前医疗急救现场,由于医护人员和设备有限,往往需要患者家属协助并参与院前急救及患者的转运过程,他们对医护人员中的态度及技术水平尤为关注。此过程也是对急救活动的全程监督。医护措施稍有不及时、不到位的就会引起家属不满导致纠纷。

2护理对策

2.1强化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士责任心。坚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学习,使每位护士熟悉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因护理过失行为导致护理纠纷。

2.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组织护士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相关案例和典型事件进行正反面教育,从而增强护士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2.3加强护士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急诊科涉及病情多、病情复杂、抢救任务重,要使急诊护士达到抢救技术过硬,操作技术娴熟,护士除了要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急救仪器设备的操作。对此,我院制定了严格的急救技能培训、考核内容,每季度对急诊护士进行护理技术及常用急救仪器操作考核,考核成绩纳入急诊科护理质量考核内容,与年终护理质量评先挂钩。通过培训和考核,达到了提高急诊护士整体技能的目的。

2.4重视护理文书质量。急诊抢救往往执行的是口头医嘱,且护理记录属客观病历的范畴,抢救记录是抢救过程的描述,是法律依据,要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拒绝漏记、错记、涂改、捏造等现象,在准确执行医嘱后应及时完善护理记录及各种登记本,抢救护理记录内容要与医生补写的医嘱一致。

2.5加强护患沟通在抢救同时,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并配合医生及时给患者家属传递信息,掌握告知的时机,注意语言艺术,不同的谈话对象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必要时文字记录,防止不必要的纠纷。护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声誉和医护形象,协调好护患关系不仅能使患者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救治,促进疾病的康复,还可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5

(1)理论教学:急诊医学课程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展开,在大多数教学医院仍是选修课或仅占用内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几个学时;

(2)临床见习:目前对于大部分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急诊见习目前还是空白;

(3)临床实习:首先是院前急救未开展,仅有极少数的教学医院试验性的展开过[3]。其次在急诊科的教学计划安排,多分插至内科和外科的实习,时间短,多未结合急诊医学的临床特点;

(4)特色教学:急诊医学的特点使急诊对医患沟通、医德医风有特殊的要求,但现有的教学中,虽一直强调,但鲜有实施;

(5)其他:因急诊科特殊的轮班倒休制度,在教学上主要依靠医学生的自觉性,加之不少医学生面临着考研、寻找分配单位等压力,急诊医学的教学质量难以有保障。

2新时期临床急诊医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结合我院急诊科的特点,在急诊医学教学方面建立了一整套自己的特色教学。包括:

(1)充分发挥临床资源丰富、疾病谱广、病种复杂的优势,鼓励科内医师整编临床典型病例,为急诊的理论课提供更多资料。

(2)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声像资料和模型等,加强急诊各项操作的培训,尤其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的培训,通过视频播放规范的心肺复苏抢救操作过程,学生之间互为小组进行练习,严格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急救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3)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针对实习时间短的特点,将学生分成小组,由不同带教老师带教,安排学生跟随带教老师上班时间进行实习,鼓励并欢迎学生在课余闲暇时至急诊学习,跟随查房。

(4)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下,医学生临床动手操作的机会少。急诊带教老师在不影响诊疗和带教老师在旁指导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尤其像心肺复苏(CPR)、气管插管、洗胃等操作,充分做到“放手不放眼”。

(5)充分利用晨交班和查房机会,结合临床病人巩固临床知识,同时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掌握沟通的技巧,树立更好的爱伤观念。

(6)每周组织科内小讲课或病例讨论,鼓励实习学生和进修医生积极参加。

(7)建立急诊科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卡,鼓励已经学习完临床课程但未开始临床实习以及实习完急诊科的医学生在急诊的缝合室、抢救室等地方学习。这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我院急诊的优势,也充分调动了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的反馈调研中,得到了很好的评价。结合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现状并借鉴我院急诊临床教学的经验,在急诊医学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对临床急诊医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浅析探讨。

2.1进行多元化理论教学

传统的理论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并不让人满意。近几年,伴随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多元化理论教学的理念正逐步渗透至临床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为核心思想,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结合急诊医学的特点,应该发展有急诊医学教学特色的理论教育。首先,充分利用现在教育技术,在理论课中适量的插入结合教材的影像学资料,例如图片、网络流行的语言、急诊室发生的故事、录像等,加深学生在初步接触急诊医学的印象,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理论授课外,结合授课内容,合理的安排生动、直观、开放、自主、互动的临床见习、实习,充分发挥PBL教学、情景教学及临床观摩见习的特色。PBL教学全称problembasedlearning,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为教学目。在多个PBL教学应用于急诊医学教学的研究[4-6]都证实PBL教学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对急诊医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对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有所帮助,也使所学理论与实践能更加紧密结合,对开拓急诊思维有很大益处。在刚开始开展急诊教学阶段,立刻让学生投身于复杂而纷乱的急诊,在心理上并不利于学生接受。情景教学和临床见习,可以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之间建立过渡的桥梁,让学生对急诊的情况有初步的印象,并在情景教学和实习中重视除了理论、操作之外的沟通技巧、人文素质的培养。

2.2加强技能培训

急诊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只有操作技术过硬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所以技能培训在急诊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急诊技能操作培训和训练时,应该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力求标准、规范。医学生需要掌握的急诊操作包括:心肺复苏、清创缝合、包扎止血、气管插管、除颤仪、深静脉置管等。学生不能直接在患者身上进行训练,故场景设计和模拟人在技能培训中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学医院急诊科的作用,除了心肺复苏抢救规范操作过程的视频及指导老师的现在解说演示,还要通过反复实施单项技能练习与小组合作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基本掌握技能的条件下,进行场景设计训练,比如模拟急性心跳骤停、呼吸循环衰竭、及意识障碍等病症,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形下让学生参与完成从疾病识别、临床分析、抢救治疗的全过程,这既能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实际动手能力和反应力,又能锻炼对急救救治的紧迫感。在有条件的教学医院,可以开展高端模拟系统的训练,在北京宣武医院,已经将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4]用于急诊培训,收效很好。

2.3充分利用急诊资源

急诊科患者多,危重病多,疾病谱广,这些条件十分利于临床实习教学。不少内外科急症,例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酒精中毒、急性阑尾炎、骨折、外伤等在内外科见习中很难遇到的病例,在急诊很常见。现有的本科、七八年制的临床实习[5]和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中,急诊实习时间短,教学计划安排并不十分合理。笔者认为,应该适当延长急诊实习时间,本科和长学制4周左右,集中于内外科实习之前或之后,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抢救、ICU各不少于1个月。由于急诊科是24小时制,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分小组跟班学习比常规模式更有利。小组教学,可以让在减轻带教老师压力的同时,因材施教,也可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跟班实习,一是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遇到紧急抢救的机会,充分感受急诊的紧急氛围,二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教学上,急诊科的实际工作情况不会给予带教老师很多时间进行系统性的教学、指导,因此要充分利用床旁教学,将急诊独特的降阶梯思维引入急诊实习教学中[6],在急诊交班和查房时,结合临床患者的个性、症状、体征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临床教学,并重点培养学生病情评估的能力,重在让学生学会识别急危重症,树立降阶梯思维。急诊涉及的临床技能操作较多,在不影响诊疗的前提下应该多创造动手机会,让学生真手不放眼”。院前急救可以增强学生对急诊救治的时效意识,在急诊教学中很有必要,但目前大部分教学医院都未开展。故在学生掌握院前急救运作程序及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可以安排急诊科与急救指挥中心联动开展院前急救教学,让实习医生至少安排随急救车出诊1次,通过亲身体验现场急救、转运患者等工作,强化实习医生急救的时效意识,加深黄金一小时对于救治及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性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应变能力和加固急诊思维意识。

2.4重视医患沟通教学

篇6

【关键词】急诊 医疗纠纷 急救机制 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99-02

急诊科是医院的应急系统和窗口单位。它承担着各种急危重病人的医疗救治、观察与监护任务。急诊医疗纠纷相对较多。如何防范医疗纠纷是急诊工作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急诊工作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供大家参考。

1 急诊为什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急诊容易出现医疗纠纷,不外乎三方面原因,即患方、医护人员和急救机制。

1.1 急诊病人病情急,或危重,病人或家属对医疗效果期望高。所谓急诊,都是因“急”而来诊。病情往往较重,许多病人病因也不明确。在一般人看来,病人到了医院就可以放心了。而实际上,医学讲求客观依据,医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这种情况下,医生常常采取对症处理,但病人或家属不一定理解。病人来到医院半小时,还没解决问题,就开始急躁,不配合诊疗或挑剔、不信任,甚至动粗。医疗纠纷因此而起。

有的病,诊断不难,治疗不易。如各种中毒、急性脑血管病、严重创伤等急诊科常见病,如送医院不及时,医生往往回天乏术。家属因骤生变故,缺乏心理准备,往往不理解,导致医疗纠纷。

1.2 病人或家属对急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急诊医护人员由于繁忙、疲劳、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容易急躁冷漠,容易对病人或家属不合理要求反感,有时候在和病人或家属沟通时言语简单生硬,或未及时沟通、交待病情,导致病人或家属不理解,引起医疗纠纷。

1.3 医院急救体系不完善。急诊科是医院急救系统的前线,许多工作是需要其他科室支持的,如果医院没有一个完善的急救机制,很难保证抢救措施及时到位。如:急会诊不能及时完成,“绿色通道”不能及时开放,甚至后勤系统如供氧、供电等部门都会影响到抢救工作。

2 急诊科如何防范医疗纠纷

急诊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复杂,在导致医疗纠纷的三方面原因中,医护人员和急救机制两方面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改进、完善,患方原因也有部分可以因前二者的完善而消除。

2.1 完善医院医疗急救机制 急诊科应按照国家制订的标准编制人员和完善设施,形成符合急诊医学发展的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诊或综合ICU加强治疗的一体化抢救模式[1]。制订并严格执行急诊急救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类人员职责,保证抢救设备满足急诊工作需要。要保证急诊科和住院部各科室、辅助科室在抢救时能够做到互相协作,密切配合。要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并保证能在需要时及时启动,畅通无阻。除急诊科外还应有包括内科、外科和手术室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治第二梯队[2],以应对各种突发。

2.2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改善急诊服务态度 急诊人员因为经常超负荷工作,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而态度生硬。医院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急诊人员一定要耐心细致,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不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做到急而不躁,忙而不乱。要知道,急诊都是突然发生的疾病情况,病人或家属也缺乏心理准备,加之不懂医学,情绪急躁、要求过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2.3 提高医院急诊诊疗水平 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和医疗质量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基础,只有病人满意,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急诊科医师应先在各临床科室轮转,掌握各科急救技能,如急诊缝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脏电除颤等[2]。并通过进修、培训、学习、演练等不同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方式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适应急诊工作需要。

2.4 加强与患方沟通,掌握沟通技巧 急诊病人因病情急、危重,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心理反应较为强烈、复杂,因而急诊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的同时,还须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根据急、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3]。沟通能消除误解,对危重病人及时和家属沟通能使家属对病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可能出现的后果有一定思想准备,从而避免因误会导致医疗纠纷。

2.5 对急诊人员的人文关怀 前已述及,急诊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极易造成身心双重疲劳。因此,医院应给予急诊医务人员以人文关怀。合理排班,使之能劳逸结合。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急诊人员的津贴、补助,并创造条件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业务发展机会,使之能安心工作。

总之,急诊科是医院医疗纠纷的好发之地,原因复杂。医院应充分认识到急诊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急诊急救机制和抢救设施,并加强对急诊人员的培训、培养,关心急诊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以尽量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阮海林,冯小梅,杨春旭,等.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2):144-147.

篇7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院前急救是指受伤或发病时,由急救人员实施现场救治及监护的行为。而院前急救护理是指在上述过程中所做一切的护理工作。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1]。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环境多变性,时间紧急,车载设备有限,现场救护条件有限,常常是在家属和围观者的众目睽睽之下开展救治工作;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及自2011年7月1日《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工作中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多,因此护理风险事件极易发生。

通过对加强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

1 院前急救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

1.1时间 猝死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 分钟,因此及时赶到现场展开救护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要求,救护车出诊时间是4分钟,然而对信息反应不及时、信息反馈流程不通畅等因素均会延长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贻误患者的抢救时机。

1.2急救现场护理操作技术不过硬 现场急救的所有护理工作都是在患者家属的监督下完成的,如果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急救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动作迟缓等易引起护患纠纷。由于技术经验不足,遇到复杂的病情,在第一现场救治中往往暴露出较严重的技术问题,影响救治效果[2]。

1.3硬件配备不全或性能不好 院前急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是保证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设备、药品准备不全或设备性能不良,放置不规范将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如喉头阻塞患者未带气管切开包,脊椎骨折患者未带脊椎固定板等,导致急救工作不理想。

1.4现场急救缺乏有效的沟通 院前急救环境复杂,病情多样,抢救过程中治疗操作均处于开放性。在开放性的环境下,护士的每项操作均被家属亲眼目睹,抢救中任何一点疏忽,护理操作不到位,动作生硬都可能引起纠纷。而院前急救紧张的气氛中,如果护士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够沉着、冷静、关心体贴地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变化,治疗原则,抢救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风险性等都可能引起纠纷。

1.5护士法律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特别在对患者抢救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在护理处置时,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对出诊时间、现场病情及抢救中的动态变化,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等,没做详细记录或未能及时补记;对现场伤情中可能存在法律问题未及时与公安等相关部门联系。

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2.1强化急诊护士对《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的学习,要求严格遵守4分钟内出车的规定。要求救护车停放在急诊科旁,司机、医生、担架员休息室也要在急诊科内,保证随时应急出车。

2.1.1加强急诊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 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病情,机智、冷静、迅速、准确地处理病人,有条不紊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2.2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抢救能力

2.2.1要求急诊科护士持证上岗。每一位护士均需参加“120”急救中心组织的院前急救技能培训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急诊院前急救上岗证,而参与出车的护士必须还要有3年的临床工作经验。

2.2.2加强急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按急诊护士的层级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各种危重病人的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紧急气道开放技术、止血包扎固定等;掌握对成批危急症的分诊和观察;掌握各类突发重大传染病、中毒、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护方法等并组织和实施考核。

2.3.各种急救物品、药品配备齐全、急救仪器的完好率达 1 0 0%。

2.3.1出诊前准备工作保障到位,是保证急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急救物品、药品、设备设专人管理。急救药品实行“五定”管理,班班交接、登记签名,用后马上补充,每天四个班次检查药品数量、质量、有效期。急救设备班班清点、检测并签名记录,建立仪器档案。

2.3.2要求每一位急诊科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如除颤监护仪、呼吸机、洗胃机等等。每个急救仪器旁悬挂简易操作流程。有新仪器时及时组织学习仪器操作及性能、检测方法等。

2.4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护患沟通技巧

2.4.1急诊护士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态度诚恳,语言文明,加强护士护患沟通技巧培训。

2.4.2护士与病人家属的交流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生冷硬的语言。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多进行换位思考。病人和家属出现急躁、恐惧、痛苦情绪并不配合治疗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及安抚工作。

2.5强化护士风险意识教育,增强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5.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对于患者潜在风险向患者或家属进行详细交代, 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5.2完善和规范医疗护理文书,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院前急救的医疗护理文书具有法律效用,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严谨、细致、合法地记录院前急救医疗护理活动。因此,急诊护士必须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书写院前急救病历,不能弄虚作假和任意涂改,各项记录应客观准确、真实,字迹清楚。

2.5.3严格落实签字制度做好与急诊衔接工作。在转运途中应交代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请家属或人在转运同意书上签字。病情危重者及时通知急诊做好相应救治准备,到急诊后就病情及救治过程与急诊医生、护士严格交接并双方签字,严防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3结语

院前急救护理具有随机性强、病种复杂、病情紧急、各种干扰因素多等特点,急救过程隐藏着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我院通过加强护士急救业务技能及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提高了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 0 0 7,4 2 ( 9 ): 8 3 0.

[2] 黄永义.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483-484.

篇8

急诊护理工作总结一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

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搜集整理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国家级《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搜集整理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如XX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五、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

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从而保证了抢救患者的及时、准确、快速。

急诊护理工作总结二

一、全年各项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达标情况

1、工作量:

急诊人次。参加抢救人次。配合急诊手术

例。护理留观病人人次。出车车次。处理突发事件次。

2、工作达标情况:

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病历书写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强化服务理念

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优质服务培训班活动,不断进行礼仪行为培训、规范常用礼貌用语及操作过程中的交流用语,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就沟通技巧方面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对纠纷苗头的预见性,有效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共同构建护患之间互相信任感,全年实现0投诉,综合满意度达99.1%.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输液大厅的环境,安装电视等设施,提供纸巾、水杯、无陪人患者床头一杯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卡优先缴费取药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帮忙联系家属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类病人达人,通过身份证联系省外家属人。此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的赞许。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

三、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重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护理质量。

2、对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3、通过一年时间调整,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根据急诊区域划分,基本上按个人工作能力定岗,基本实现护士层级管理,达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使用。

4、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合理利用绿色通道的措施,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6、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四、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1.全年科室组织业务学习次,病历讨论次,操作培训项。

2.第二季度组织全科人员按要求完成了急诊岗位技能培训,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全科护士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成绩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护士进修培训计划,安排了护士到ICU进修学习危重病人护理,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注射室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水平。外派多名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并将新的护理理念带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轮科护士的急诊培训工作。

5.每季度进行三人、两人配合抢救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加强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反复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6.根据护理部要求进行微型培训,培训年轻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度及急救仪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组人员利用班上空闲时段进行小组病例讨论及护理查房。效果良好。

7.制定急诊岗位培训小本子,组织人员对科室人员层级能力评定,指定辅导老师,实施一对一辅导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护理病例个案分析一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五、护理实习生带教

学生带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小讲课、操作示范、教学查房、抢救配合演练等教学工作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尤其是抢救配合演练的教学方法收到全体实习生的一致好评。今年顺利完成人次的实习带教任务六、配合医疗开展专科发展

篇9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13-01

在护理学科及其法律制度逐步完善的今天,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各级医院的工作重点。作为医院抢救急病危患者的“窗口”,急症科具有病种复杂面广、来势急等特征,正因为此,使得急诊护理存在较大的风险。为逐步改善急救护理水平,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系数及效率,我们就应认真分析各类护理隐患,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避免医疗护理事故及矛盾出现。

一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带来的风险: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患者越来越重视医疗环境、设备和医院的服务态度。他们对抢救和治疗的效果大幅增强,然而,其对医疗护理风险的了解却还远远不够。此外,当前许多医院的急诊科患者居多,而护理人员相对较少,医疗条件差,设备不全,药品准备不充分,等等严重的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导致医院技术力量薄弱,这些都加大了医疗纠纷的隐患,从而使医疗机构产生某种不良的看法,对医院护理人员不信任。

1.2 科室管理因素带来的风险: (1)规章制度落实力度不够,例如护理人员的职责、三查七对制度、交接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急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由于这些制度的不完善,医疗人员不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对患者抢救不及时,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2)抢救仪器利用度不高,例如,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这势必会影响急救人员的护理水平,同时还会出现许多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非正常操作规章、设备出现故障等等。(3)没有规范的抢救记录。这主要表现在医疗人员只注重抢救,而没有及时的进行记录,导致对患者的抢救记录不全面,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合理的法律依据。

1.3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1)近几年,急诊科护士都趋于年轻化,大部分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缺乏对病情的观察,操作技术也不够到位,也就无法正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也有部分护士对患者缺乏耐心,不能细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导致了患者和家属的不满,从而出现纠纷。(2)护理人员因素,如操作规程所导致的风险。这是因为急诊中有一部分操作有护士来完成,如: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输液、配药、使用抢救仪器等,上述均为医疗护理中必不可少的措施,然而有时因护士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很可能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3)护理职业损害带来的风险。急诊患者在病情危急的情况下,急需得到救护,但医务人员在急救时不知道患者有没有患上肝炎等传染病,与患者接触时也没有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因此很可能会导致其自身感染,这也是一种主要的传播媒介[1]。(4) 护士心理损伤带来的风险。急诊科护士长时间都处在紧张、喧闹的环境下,在各类急救患者面前,他们的精神极度紧张,很容易出现厌倦心理;加上患者的素质、病种不同,面对护士,他们很可能变成施暴人群。

1.4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较快、病情危急,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且容易产生忧虑和恐慌心理;不同的患者,他们的基础健康质量及机体免疫力都会有所不同,疾病的发展、蔓延状况相对来说也更加复杂性;患者与护理人员未经常性接触,因此不能彻底掌握他们的病情,同一种疾病,其症状可能不同;而不同的疾病,却有可能出现同一种症状,这些对诊断与治疗疾病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护理工作需要在患者的配合与支持下才能有效开展,一旦患者出现了冒险心理、消极排斥的诊治态度等,都会相应地增加护理风险。

二 急诊护理中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2.1 制定突发时间应急预案:医院各部门应给与急诊工作人员、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相应的支持,使其能全天二十四小时保持待命和应急状态。一旦医院进入了大量的就诊患者,值班人员应即刻通报医务处,并快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有效的为患者开展抢救与治疗。急诊科实施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如针对大批车祸患者、传染病患者、集体中毒患者应急预案等,能更好的协调医院各科室、员工一起,全身心抢救患者,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概率[2]。

2.2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护士应努力学习法律意识,严格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做到知法、执法,要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章程,了解和掌握与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要从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出发,逐步增强法制与证据意识,对任职工作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

2.3 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第一、逐步完善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这是避免差错事故发生的基础,也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保障。护士应做到纪律严明、在岗位上保持应急待命之状态,在护理操作中应按规定进行抢救。第二、应学会总结和借鉴护士长与护理业务骨干的先进经验,要从急诊科的工作状况出发,对科室中的常见护理风险,如心跳骤停、抢救仪器不完善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3]。第三、要从科室特点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针对护理过程中的某些高风险项目,如吸痰、洗胃等,应实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避免护理纠纷、投诉现象发生。

2.4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首先,应对护士开展基本业务培训。培训应涉及法律意识、沟通基准、急救措施等内容,要全面提升护士的服务、救护质量,并按期对护士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情况进行考核,让他们了解各种病症的观察、护理要点及解决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护理纠纷的概率。其次,应对护士开展急救技能培训。要让他们了解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动静脉穿刺、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措施,护士长还应带动年轻护士学习理论知识及技能训练,让他们了解如何使用急救药品、常用的药品剂量等知识。

三 结论

总之,急诊护理工作应以人本理念为指导,以病人为工作核心,认真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将社会、医学、心理等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急诊护理工作中。只有树立起强烈的责任与忧患意识,并掌握了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才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使护理服务质量真正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蒋进枝. 急诊护理隐患管理的应对措施[J]. 中国中医急症,2010(06)

篇10

【关键词】急救护理;模式;患者;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98-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步伐也日渐加快,各种突发意外事件也就接踵而来,同时,随着链条式于一体危重病学的医学管理的不断应用,医院急诊急救护理也从单一化抢救也逐渐演变成以急救、观察、转送和重症监护为一体的链条式抢救模式,并且以链条式管理为母体,多种管理模式如风险管理、分层次管理整个护理管理中也同时进行。如何让能高效率、高质量的抢救严重患者,并且能妥善处理和解决好患者家属的纠纷问题,成为评价医院管理和医院成绩的重要指标[1-2]。本文从目前国内急救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今后的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1急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急救护理人员的编制不足且在临床中安排结构不科学

目前,很多医院在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配置和任命上,仍然使用的是1978年卫生部所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的相关规定与责任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其中的很多条款已经逐渐难以与快速发展的社会以及人类价值观所相呼应,因此导致很多医院存在人力资源紧缺或是人才的浪费与流失。此外,在大多数医院急诊科护士的结构安排上,很多年龄低,资历低、技术生疏的护士被安排到了急救一线,据调查,在上海市各医院急诊科护士中,有50%的护士其护龄均低于5年,对急救的相关知识以及技巧要领的掌握程度远远低于实际所需要的[3],因此,在抢救过程中,常常由于护士的专业评估知识欠缺,或未按标准操作规程工作,影响了医师的抢救质量[4]。同时,因其未在抢救前与清醒的病人或是家属解释、讲解清楚患者病情或状况,而引起患者以及家属的反感或是误解,也相应增加了医疗纠纷案件的发生率。

1.2护理管理中忽视了对急救理念的培养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学模式的逐步改变也对急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胜层次的要求。当今急诊急救护理的评判指标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抢救患者生命,而是成为让患者与家属同时满意的集抢救及时、方法合理、效果明显、收费合理、服务周到、讲解清晰、愈合良好一体的综合护理模式,可是据调查,很多急救护理队伍的综合护理干预的理念还未形成,其只是满足于狭隘的本职工作范围,而不是积极的观察患者治疗情况或是与家属进行沟通,以了解患者与家属遇到的困难,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法[5],其管理工作中,也尚未将此点作为考察护士综合素质的指标,故导致急救护理质量的管理局限于表面形式。

1.3急救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够以及护理管理者经营管理理念陈旧

现代医疗水平以及抢救设备的不断提高,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与恢复效果,也对护士的实际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对医疗体制的改革更加迫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医疗卫生事业增加竞争与价值评价的概念,而不再是单一的公有化,跟着政府走的单纯性社会服务行业。而有些护理管理工作者的理念仍局限与传统的、陈旧的模式中,其相对应的管理手段也日趋落后。因此,导致急诊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是繁琐于医院的规章管理制度。

2急救护理管理的提高与改进,落实患者安全管理

2.1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工作结构,促进所有人员的协调合作

由于急救的是危重患者,故抢救人员安排合理,各班人员协调合作,技术支持保障以及优良的团体合作是提高急救效果,减少伤残率的基本保证。在急诊护理人员的配备上,所有护士均应接受过专业的护理与基本急救技能的培训,且应保证80%以上护理人员从事急诊工作5年以上, 并且注重效率的考核与日常的理论与技能讲座,提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安排上,以每班最少4人,并且其中包含一名主管护师,弹性排班,新、老搭配合班,以做到急救时的稳、准、快,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6]。

2.2完善急救管理制度,保证科学化、制度化

完善工作评价制度是保证急救室工作科学化与合理化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急诊科应制定详尽的格式规章制度,明确各班工作职责,在其中可以进行风险模式管理或是分参差管理,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以达到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可以减少医疗纠纷,保证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和义务,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公示的不同疾病的护理常规,对家属也起到了侧面的教育宣传作用。

2.3成立质量管理小组,保证护理质量的稳定优越性

在急诊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并且制定明确的质量评定指标与相应的改进措施,由护士长担任质量组组长,质控小组担任检查委员,不定时的进行小组成员的业绩与技能考核与评价,对未达标者,由护士长进行面对面,单独的沟通与交流,然后增加理论教育与相关技能培训,从而增强全科室成员的质量管理与可控意识,促进急救急诊护理工作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海萍,章玉玲,周秋莲.加强护理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J].家庭护士,2008,6(3):811-813

[2]陈君英.急诊科护理组织管理模式调整的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70.

[3]唐绍辉 ,马洪钊.急诊护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10,9(12):66-67.

[4]周荣慧,段秀敏.医院临床护理质量保证的探讨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37(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