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线上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15 17:2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线上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幼儿园线上教学活动将以教师录制教学视频的形式发送至群内,完成线上互动、打卡、点评等相关工作。线上教学活动主要分为集体教学互动和亲子体育互动游戏。
集体教学环节以五大领域为基础核心进行编排教学内容;亲子体育互动游戏是由教师整理一套幼儿喜欢的体操,让孩子伴着音乐动起来,达到锻炼热身的目的;或者幼儿园为不同的家庭提供不同的活动建议,让孩子的家庭活动跟在幼儿园一样有序进行。
幼儿园线上教学活动将以教师录制教学视频的形式发送至群内,完成线上互动、打卡、点评等相关工作。线上教学活动主要分为集体教学互动和亲子体育互动游戏。集体教学环节以五大领域为基础核心进行编排教学内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兴趣班 家长 幼儿 幼儿园
Abstract:The thesis will analy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laygroups,meanwhile,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 in the playgroups,. In the end, further analysis on these problems will be given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and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 words:Playgroups;parents;children;kindergartenvgffhg
中图分类号:B84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国内对幼儿兴趣班教育现状的研究
现在,人们往往称幼儿兴趣班教育的现象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确,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这种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问题,比如让孩子在小学前背多少首唐诗,会做多少数学题,会多少英语 ,会哪种乐器等。有需求必然有市场,于是,近些年全国各地的城市乡村相继开设幼儿兴趣班,帮助家长实现培养孩子的愿望。以至于与很多幼儿园已经把兴趣班作为重要赢利点。
二.幼儿园兴趣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儿兴趣班的选择取决于家长而非幼儿
所谓“兴趣班”,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才对。但是据了解,很多都是家长引导幼儿报的,他们认为,孩子还小,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做家长的应该给予必要的引导,也很少根据孩子的兴趣,这种“定向”培养只能给幼儿带来沉重的压力,使幼儿越来越厌倦学习,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没有好处。
2,兴趣班缺乏趣味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玩具是孩子的天使。”可见幼儿时期应该多让孩子玩,可是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却很少有让幼儿玩的时间,好不容易等到放学了,可以回家玩了,却还要留下来上课 。有些兴趣班开在周末,这更加剥夺了孩子的休息时间。而且有些幼儿报了几个项目,星期六星期天都要上课,简直比大人还忙,这样的童年是缺乏色彩和情趣的.
3幼儿园间接强迫家长为幼儿报兴趣班
幼儿园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间接强迫家长报兴趣班:①不报兴趣班教师区别对待;②让幼儿有孤立感;③兴趣班内容与日常教学内容同步.
三.幼儿兴趣班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长选择兴趣班的错误态度和观念
(1)受传统观念影响
家长对孩子是否学习到知识和技能十分关注,将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因此有相当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上兴趣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现在反方意见提出了“不能让孩子倒在起跑线上”的论点,但家长认为来自所有方面判断读书的成效以及是否输在起跑线上根本标准就是孩子的考试成绩。
(2)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
家长大多关注在知识技能方面的表现,原因在于学会多少知识技能是一种相对显性的短期效果,它能看得见,而藏在背后的隐性的长期的培养项目,如:个性、习惯,这些往往却被忽略,家长关注孩子学多少,却不理解到底怎么学,其实学习的方法才是相对重要的。
(3)以孩子的学习成果进行攀比
不否认有少数家长将孩子们身上背负的沉重枷锁作为家长之间互相攀比资本,也是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
2不正确的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或者说,是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教育观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儿童观的,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以一定儿童观作为前提的。在兴趣班的选择上,多数家长都有着错误的儿童观。
(1)孩子应当服从家长的意愿
根深蒂固的思想一直埋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人们认为孩子就是应该服从家长的意愿。
(2)把儿童当作是成人的缩影
家长将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儿童,孩子的活泼天真不见了,孩子应享有的权利也被无视了。
3.教师缺乏教学热情
据我从进行访谈的六名教师口中得到的信息分析,现在幼儿园中的教师多为已工作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老教师,对于幼儿园中的兴趣班教育已的实施形成一种形式化的教育;同时,由于资金短缺,大多数幼儿园的硬件建设存在卡壳现象,既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使教师失去了职业自豪感,缺乏了教学热情。很多教师把教学只是当做一项任务,并且急于完成任务,并不注重其质量和效果,导致兴趣班缺乏趣味,一味的将知识灌输于幼儿,使幼儿囫囵吞枣。
4.私立幼儿园资金短缺
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园为私立幼儿园,而私立幼儿园通常存在资金短缺,收支不平衡的问题。由于数量少,而捐资助学费一年比一年贵,公立幼儿园将大多数的幼儿推向了私立幼儿园。据调查研究表明,私立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生存状态却不容乐观,评级的压力,生源的问题,让很多私立幼儿园挣扎在生存的底线。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很多幼儿园开始通过开设兴趣班来获得收益,并且通过变相的各种强制手段间接强迫家长为幼儿报兴趣班。
四.解决幼儿兴趣班教育问题的策略及建议
1对幼儿园的建议
幼儿园内开设兴趣班不应当影响正常教学,即不得在占用上课时间开设兴趣班,兴趣班教学内容不得与日常教学内容同步,以避免幼儿和家长的担忧。况且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是借可开设兴趣班的机会赚取更多的利润,以各种方式强迫家长及幼儿缴费参加兴趣班,所以本人建议相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关规定禁止幼儿园开办兴趣班。若家长或幼儿另有所需,可到专门开设兴趣班的教育机构去学习。
2.对家长的建议
兴趣,是孩子自发表现出来的,不是家长去强加的,只有自发内心的感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去培养教育,孩子才会感到愉快。所以,教师在兴趣班的教学中应注重课程的游戏化,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让幼儿觉得自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进行一种游戏。只要孩子感兴趣,就算是家长不做要求,他也会自愿的、无忧无虑的去学习。
3.遵守学前儿童发展的各种规律
幼儿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都是通过社会、艺术、语言、科学、健康这五大领悟展开的,任何人为的提前教育和培训都不能起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各种兴趣班也应该是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避免人为过度的提前训练和培养,适可而止的让幼儿去学习一些兴趣班.
4.不要盲目跟风
在报兴趣班时,家长认为,大家都报了,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这样的更风现象切不可出现在为幼儿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同,所以家长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兴趣去选择适合的。
5注重家庭的兴趣班
家庭环境是幼儿最早接触,也是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它的好与坏也就直接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家长的生活习惯、生活品德也直接、间接得影响着幼儿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好是坏,也因为幼儿好模仿这一特点被幼儿保留。这样一个自然而然学习的结果,一方面要是学到好的地方那就更好,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性格、品德的发展。
任何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面对兴趣班的时候,我们更是要用冷静对待,兴趣班能够让孩子更多方面的发展,但切不可拔苗助长。给幼儿一个轻松的、快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项目,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和培养一个好的兴趣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吴永利《幼儿教育导读(教师版)》[J].2009年7月
[2]杜亚分《2008年父母最关注的才艺培养问题调查报告》[M].2009年11月
[3]石春来《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年第1期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12月
[5]白爱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M].1999年6月
篇3
一是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急切。在一些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普遍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片面强调孩子的知识学习而不顾孩子的身心需求,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不惜拔苗助长,这种教育现实的负面影响已经扩展到了幼儿教育。
二是缺乏幼小衔接的有效机制。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与实际需求差距巨大,虽然我国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在此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小学的要求,为让孩子们上小学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知识灌输。
篇4
关键词:集团化;幼儿园;发展现状;管理机制
现如今的幼儿早期教育教学资源出现严重匮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异,上学难等问题。所以,要努力实现城乡零差距,统筹兼顾的良好局面。因此,我们对集团化幼儿园发展模式与运行现状进行研究。
一、幼儿教育集团化起源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教学。孩子的教育教学就从幼儿园这个阶段开始,在这个阶段有着许多美好的憧憬,希望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都希望孩子上一个优质的幼儿园,导致许多幼儿上学难等问题,这也是造成现今教育不平衡的根本体现。还有幼儿园的发展也与这些事情联系着,受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种种影响,进而制约了幼儿园自身的教育发展模式。现在推行的集团化管理体制改革后,大大提升了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同时,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新的教育合作组织集团化的幼儿教育是由一个或多个具有独立法人的教育机构来建立的,利用多个加盟、直营等方式作为链接点,用资源的共享、统一的管理、宣传等方式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规模等,同时,共同享有集团化幼儿园带来的效益。其发展是在具备集团化特点的幼儿园教育机构,用来加强幼儿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从而集中各教育之间的文化、资金、管理模式等教学质量来进行集团化的幼儿教育教学。通过一系列的交流互补,进而大大提高幼儿教育的服务教育等能力。
二、集团化幼儿园发展模式
伴随着当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进而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同时,更对孩子幼儿时期的教育更加关注。话又说回来,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从而出现入学难的问题。通过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教育必须借助教育集团化的模式来改善自身的优缺点。现今的集团化幼儿园模式,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1.高品质幼儿园直营运营集团化模式开办
教学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幼儿园,要开展更多诸如此类的高品质幼儿园的话,利用直营的方式来运营。像这类幼儿园,因为各个方面都很强,已经在市场上有了良好的知名度,同时家长也对其非常认可,就可以以直营的方式来运营。
2.联合运营集团化模式
用联合的集团模式来运营,这种集团模式是将品质好的幼儿园引进来,让有意者可以进行投资的模式来办园。这主要是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来经营。
3.连锁运营集团化模式
这种方法大部分适应民办幼儿园,就是本身已经是高品质幼儿园,具有一定的师资水平之后,为了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运用加盟连锁的方式来同具有相对资质的幼儿园来合作。
三、集团化幼儿园运行现状研究
在集团化的幼儿园管理运行中,非常重视幼儿园的标准化、规范化,更要提高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水平。如,在招聘机制上,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竞争,把好每个关口,对每个人的工作能力进行合理分配,尊重个人意向,择优录取,有效提高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集团化的发展使幼儿园能够拥有更合理的管理模式,能够合理利用资源,从而加强集团化的推演。还有,教育集团化非常重视师资力量,在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培养优秀的教育教学团队。同时,集团也要为每一位园内的教育教学者进行肯定,使教学者对于本岗位的信息,提高自身的价值体现。规范科学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在培训上教学,统一的操作规程等。各个园内的良性竞争,也大大提升了整体的教学质量。集团不仅仅是对园内教学者能力的学习,更要让教学者一专多能,要适应现代的教学方法,同社会各界联系起来,贡献社会,促进幼儿园的快速发展。
集团化幼儿园发展运行的研究还在继续,我们将继续优化集团化幼儿园,从而促进集团管理运营机制,使幼儿园教育与发展相辅相成,达到高品质办园的最终效果,让整体的幼儿园水平也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邹红英.集团化幼儿园和谐推进信息化: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信息化进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1).
[2]柯长瑜.实施集团化办园,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6).
篇5
一、如何看待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在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中国教师》杂志社和学习型幼教组委会主办的“学习型幼教・第二届园长世纪论坛”上,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张文介绍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案例。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小女孩的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妈妈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
这位母亲提讼的理由是: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女儿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此案在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开庭。法庭最终裁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认为,该幼儿园的做法犹如剪去了伊迪丝一只想象的翅膀,并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使孩子在智力的启蒙阶段不能在想象的天空中振翅翱翔。
这个案例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玩的权利。或许正是这一规定,使美国在科技方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也使美国出现了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的富豪。
反观国内幼儿教育,幼儿园变成了大量识字、大量读写算的场所。类似劳拉三世幼儿园限制孩子思维的非科学的教学方式比比皆是。一位家长无奈地说:“要上好大学必须上好中学,要上好中学必须上好小学,如此一来,原本集中在小学六年级的竞争下移到了一、二年级,甚至下移到了学龄前。”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竞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山东省菏泽市一位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也知道小学化教育方式不对,但家长要求必须教识字、学拼音、学数学,否则就转园,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二、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表现
幼儿园教学小学化问题表现为:在教学内容上,用小学课程中拼音、识字、百以内加减法等教学内容替换幼儿园的课程,或者用所谓的“特色课程”充当幼儿园全部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监督幼儿死记硬背,实施知识强化学习,甚至留家庭作业;在组织形式上,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开展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和竞赛;在办学形式上,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获取利润。
三、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弊端
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幼儿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这种倾向超越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认知规律,过早地增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负担和压力;又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有悖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学前教育原则,容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学等不良情绪,进而提前干扰了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弊端如下。
一是危害幼儿身体发育。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反应迟钝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另外,由于小学化教学过早地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的发育。
二是危害幼儿心理发展。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做出的牺牲也就太大,不仅智力水平跟不上,而且由于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影响幼儿全面发展。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小学化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训练,这种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发展的做法,由于忽视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忽视了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被削弱,因此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四是干扰幼儿的未来学习。一些幼儿提前学完小学一年级课程,他们入学后不用费力就能取得好成绩,在学习上显得格外轻松。但由于重复教育,使他们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把超前学习的那点“垫底”知识用完时,面对新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不适应。可见,采用揠苗助长的方法,只会过早地把幼儿拉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对幼儿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不利。
四、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应对策略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切实有效地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还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转变幼儿园办学指导思想。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转变幼儿园园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全面提升幼教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开发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适宜方法;最后,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游戏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而不是生搬硬套地进行“填鸭式”教学。
二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有专家的调查显示:有的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因此,幼儿园要与家长密切联系,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向家长宣传幼教理论,帮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家长能从理论上全面地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大、中、小班的作息制度,使家长意识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要根据幼儿大脑容易兴奋、疲劳的特点,注意动静交替、动静结合;要帮助家长理解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方法。
三是做好幼小衔接。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要加强对小学办学行为的管理和指导,要积极为新入学儿童创造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严禁举行各种形式的入学面试或笔试。要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不得随意增删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更不得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课本知识程度分班。幼儿园也应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指导家长参与其中,帮助幼儿顺利入学。幼儿园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幼小衔接”专题活动,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五、国外幼儿园的教学借鉴
幼儿园教育是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于1840年前后创立。后来出版了卢梭的《爱弥儿》,主张幼儿要抛开课堂,到大自然中让自己的手脚和眼睛当第一位老师,从直接的经验中学习。接着,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幼儿应该通过直接与实物接触获得知识。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就必须从实物开始。这样,他创造了把实物抽象化为积木游戏的实体教学法,他认为幼儿可以像科学家用原子来解释万物一样,用积木等基本元素构成自己的世界。
始于福禄培尔的幼儿园教育,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教育革命。其教学的有效性,使幼儿园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主流。现代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不断证明,孩子在这种由成人引导和组织的游戏中能够最有效地学习。他们能够自己发明场景和故事,解决问题,磨炼社会技能。那些在这种复杂的游戏中长大的孩子,比起不太玩游戏的孩子,有更好的社会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更丰富的想象力、更高的语言能力。
当前,一些国外幼儿园的教学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美国的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东西。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幼儿们通常会在早上围坐在一起,由教师带他们做考勤和谈天气等。然后,与大家分享他们在家里或上学路上的趣事。随后,幼儿会学一些简单的数学,比如数教室里有多少个窗户等。午饭过后是阅读时间,教师会给幼儿读故事书,然后让他们根据其中的人物或情节画画儿、做手工。
英国的幼儿园注重对幼儿兴趣和个性的培养。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教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为主,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儿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在活动中,教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幼儿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
法国的幼儿园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儿、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幼儿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篇6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3―0033―01
幼儿教育“小学化”,概括地讲就是指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与小学相似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提前讲授小学所学内容,进行小学化的教学。家长和教师原本是想让幼儿“不输在起跑线上”,未曾想这一行为却成了阻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 扼杀了幼儿的天性。爱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以一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幼儿,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剥夺他们游戏、玩耍的权利,会扼杀幼儿的天性,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 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期,身心较为脆弱。幼儿教育“小学化”超越了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如果强制让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给其布置大量的作业,极有可能造成对幼儿神经系统的伤害,影响他们肌肉、骨骼的发育,压抑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会严重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 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幼儿过早地涉及小学教育的内容,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不能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恰恰相反,这会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进行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也要看其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方式方法是否合理。其中,让幼儿获得了多少知识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幼儿是否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否帮助幼儿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以及是否让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4. 对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重复性的教育,这会让幼儿过早地承受学业负担。因幼儿学习进度的差异会打乱小学正常的教学计划,加之一些学生在幼儿园学得不深不透,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知识似是而非,但他们又对重复的内容不感兴趣,致使幼儿不愿认真学习。长此以往,则可能使幼儿过早地产生厌学情绪。
二、对策
1. 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规定。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关键在于一些幼儿园未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法规、政策、制度,偏离了办园方向。要纠正这种错误倾向,幼儿园的管理者和保教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要将幼儿教育定位于启蒙教育、养成教育,而并非单纯的智力教育、特长教育。
2.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开展教育活动。幼儿教育有其自身规律,虽然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非常重要,但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切都是围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进行的,为此,幼儿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合理组织安排各种活动,凸显幼儿教育的特点。如,幼儿的一日活动要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各环节要有机结合,遵循动静交替、室内与室外交替、集中与分散交替的活动原则;还要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幼儿的集体活动、自主活动、趣味活动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篇7
关键词: 新课改 幼儿园 教学管理
一、当前新课改下幼儿园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当前幼儿园教学管理方式需要结合具体状况进一步创新,改变以往权威式的管理方法,才能充分体现幼儿教学特点和教学创造性。但是当前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幼儿教育者在理论层面上具有较高水平,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对于具体教学问题却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并且在不同程度上过于重视教学数量,而忽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具体评价幼儿教学掌握情况的时候,主要考查幼儿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发展情况重视不够。另外,对于幼儿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师出勤率和教学效果方面,对于教师的工作态度、作风和素质能力则很少重视,这种教学管理方式会造成幼儿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量化分数,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课改要求的贯彻落实。
(二)过于注重特色而忽视教学质量
受到社会竞争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孩子的幼儿学习阶段就开始重视对孩子的特色教育,认为只有加强对孩子的特色教育,才能让孩子赢在竞争起跑线上。因此,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幼儿家长的这种心理,不断推出特色教育,甚至有些幼儿园开始将自身的办学定位向特色教育方向进行转换,在幼儿日常教育过程中不断推出花样繁多的特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幼儿常规知识的教育,缺乏对幼儿园教学实质性内容的重视,这对于幼儿的知识体系的基础构建会造成不利影响。另外,由于幼儿园的学生年龄过小,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加之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在这样的教学现状下,幼儿园就会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孩子的安全管理,而对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缺乏必要重视,这同样不利于幼儿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正式教育的第一站,对于幼儿的成长进步有重要影响,并且幼儿园教学对于幼儿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幼儿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引导幼儿认知周围世界和促进价值观念的培养,在幼儿教学管理过程中也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对幼儿园教学具体过程的有效指导和监督。但是当前幼儿教学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幼儿教学监督方式存在很大局限性,受到时间和人力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发挥当前监督方式的实效性,因而在日常幼儿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视察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监督方式,有效规范教学监督机制,才能确保教学管理活动的实效。
二、新课改下促进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创新幼儿教学管理模式
幼儿教学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在日常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园不仅要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而且要担负起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任。幼儿园要注意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幼儿教学的重要性,创新幼儿教学管理模式,构建起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发展幼儿园基础教育和特色教育两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合理设计和编制幼儿教学计划,在认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符合幼儿成长特点的教学课程,并加强对幼儿老师的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建立健全幼儿教师评价体系,按照所制定的教学内容与标准,充分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合理评价体系的作用,进而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
加强新课改下幼儿园教学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对幼儿教学内容的实质性训练,才能全面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注意运用幼儿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以便幼儿形成清晰明确的学习思路,促进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同时幼儿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注意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所学问题,进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幼儿园要改变传统模式中的教学管理模式,发挥园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作用,实现幼儿教学管理的民主管理和监督,进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完善幼儿教学监督机制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权力相对集中,幼儿老师的教学过程需要服从领导的调配,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幼儿老师的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幼儿园要结合具体实际完善有效监督机制,注意加强幼儿教学管理的考核机制建设,同时要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加强对幼儿教学活动的监督检查和教学活动评价,有效形成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教学考核机制,促进幼儿园教学的监督管理建设,进而有效提高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结语
目前我国各阶段教育管理都在进行新课改,幼儿园教学管理也包含其中。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对幼儿园教学管理研究不是简单地对幼儿园教学内容进行修改,而是涉及幼儿园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的全方位改革,需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结合幼儿园的具体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园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丹.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的教学管理[J].新课程(小学),2012(12).
篇8
第一,家长在现实的压力下,迫切要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我们来看看一则网上报道:这个春节,家住南湖花园的刘女士过得有些郁闷。大年初二,刘女士和妹妹两家人团聚在娘家过年,自己五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小外甥女自然成为全家人的“焦点”。吃饭时,家人们要求两个孩子表演个小节目助助兴,没想到四岁的小外甥女一下子给大家背诵了乘法口诀,并让大家当场出10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的乘法计算题,无一错误,立即赢得了全家人对“神童”的掌声。但是令刘女士“尴尬”的是,自己五岁的儿子却“什么都不会”,最后还是在她的启发下,说出了几句祝福语。刘女士说:“别的孩子都会的东西,自己的孩子却不会,我这个当妈的肯定有责任。孩子就要上小学了,这个水平怎么行?必须找个地方好好补补。”春节长假过后,刚一上班,刘女士便开始到处打听“珠心算特色班”,“现在的孩子都是提前学,谁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已经比别人慢一步了,只希望通过参加辅导班,能够追回来一点。”刘女士找补习班后感受颇深,不少幼儿园尤都打着“珠心算特色班”“双语班”“幼小衔接班”等各种特色班的招牌,而她当初选择进机关单位幼儿园时,只注重了环境和游戏设施,并没有了解幼儿园的教材和教学有没有特色,让她真是“后悔莫及”。
第二,幼儿园的无奈。金鹗小学周边有十八所民办幼儿园,(没有公立幼儿园)他们在招生时会向家长承诺教授孩子认识多少汉字,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学会多少计算题等。有的园长是这样看待的:“现在家长都重视这个,幼儿园也是没有办法。跟公办园相比,民办园的优势并不突出,如果再不迎合家长要求,哪还有生源?”有的幼儿园教师认为,现在不少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能做多少算术题,到一年级学习吃力不吃力,因为大家都知道数学的基础很重要,到初中高中的物理化学的成绩一定程度上都很依赖数学等,这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加上小学学前班给幼儿园很大的冲击,幼儿园要生存就必须迎合家长的“口味”,数学幼教小学化也就在所难免。
这样的数学学前教育小学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一,剥夺了孩子的幸福感。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像幼苗一样,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是天真的,是活泼的,是幼稚的,是快乐的。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影响他们幸福的童年。记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新波曾经说过:“教育并非越早越好,顺应成长规律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要想让孩子不耽误“起跑”,必须首先弄清楚到底哪里是孩子的起跑线?具备了怎样的条件才能够站到起跑线上?有一个教授说:“不是每一个苹果都有早熟的理由”。因此,只有做到科学顺应儿童成长规律,并正确把握每个儿童发展特点的学前教育才是值得信赖的。因此,学前教育“小学化”,把学前教育当作一生的起跑线,是损害了孩子的童年生活,使孩子该快乐不快乐,该活泼就是活泼不起来,成天困在读书,写字,学数学之中,使他们的童年没有了有价值的回忆,对“幸福感”没有了体验。
第二,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注意力还不集中,如果让他们集中精力来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神经等生理方面的发育。
第三,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小学数学本身比较难,知识点又非常繁多。他们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做着“1+1=2,3-2=1,2×6=12,8÷2=4”,他们不知道算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教育模式完成了一题又一题的家庭作业,他们成了“小书呆子”“小大人”,在 “学前教育比家长,比幼儿园”无形的压力下,他们过早地背上了“课业的负担”,他们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理受到了创伤。
第四,拔苗助长换来的“厌学心理”。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法反复练,而且计算题又很容易出现“粗心”的毛病,又换来“惩罚”——错了再做几道,他们对枯燥的数字反感不已,随之而来的是“我不想学数学了”的厌学情绪。
第五,违背了“素质教育”原则,可能会带来“终身遗憾”。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则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有的孩子即使在小学入学刚开始成绩很好,但对其今后成长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甚至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到了小学以后,很多内容他们认为自己都学过了,反而没有了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关键是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童年,甚至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到本校招生范围内大力宣传政策。教育部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第二,定期到辖区范围的幼儿园去和园长、幼师交流。去年年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份征求意见稿,详细规定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标准,包括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发展知识、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等14个领域,62条基本要求。在强调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的同时,还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第三,制订计划请求学校、社区和居委会配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我准备让家长知道如下几点:
1. 幼儿园重点抓养成教育。幼师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不断地把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到每天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在快乐的玩耍中养成好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他将受益终身。这比做多少道算术题,学多少拼音重要得多。
2. 小学老师更喜欢“一张白纸”的学生。孩子在什么年龄就该做适合这个年龄的事,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都学完了,而小学老师却要从头教起,那么孩子们哪来的新鲜感?刚一上学就没了新鲜感,以后还谈什么靠兴趣学习?千万别因为家长的原因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3. 孩子的第一次认知十分重要,如果小时候学习的知识不准确,那么,上了小学后很容易先入为主,很难纠正。特别是计算题,很多孩子不明白算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很喜欢用掰手指的方法,得出答案,因为幼儿园的数学计算毕竟是比较小的数,很容易养成依赖“手指”的坏毛病。而我们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就教会孩子为什么要用“凑十法”来做,进而对多位数的加减法进行拓展。比如,教学“找规律”,幼儿园大部分使用的图形推测,而小学教学就注重数形结合,将图形的规律转换到数字的变化规律来。这些都是幼儿认知的第一印象,他们的思维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我曾经带过一届一年级的学生有3个孩子到三年级还使用手指来计算。
篇9
写字是一项专注用力的活动,而幼儿身体骨骼没有发育完全,如果让幼儿进行正规的写字训,容易造成幼儿手指变形、背驼、近视等。并且通过实践证明:长时间的专注易导致幼儿恶心头晕,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反感。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我们是不应该对幼儿实施正规的写字训练。这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所以,正确区分前书写与正规的小学书写,也是区分幼儿教育是否“小学化”的标志之一。
1 目前我们国家“小学化”普遍存在的现状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我国仍然普遍存在,从早期的研究报告可看出,在学前教育刚刚兴起和发展的时候,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就伴随存在了,直到现在,小学化倾向依然普遍存在,特别是农村落后地区现象比较严重。
1.1 简陋的硬件设施
部分乡村幼儿园,硬件条件极为简陋,有的甚至借用着小学的教室做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室,门窗的样式与高度,使得室内的采光以及幼儿自由出入教室受到了限制,楼梯的扶手和室内的桌椅仍然只是符合小学生或成人的使用标准;为数不多的破旧玩具,狭小的空间,简易的装饰,幼儿根本无法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甚至根本无法在班级内开展多人合作类型的游戏。幼儿是脚,教育是鞋,削足适履必不可取,只有有了舒适的“鞋”,幼儿才能自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1.2 小学化的教育内容
在我听过的公开课中,不少课程的设置就出现了小学化内容。比如,让幼儿在课堂上编读数学应用题,快速运算,教授汉字书写,延时班开设大量英语小组等等,脱离了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幼儿认知水平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对象以表象为主,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尚不具备进行复杂思维的生理基础。
1.3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忽视幼儿自主学习
“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幼儿最大的心理需求。幼儿在游戏中编织了假想的世界,却在身心方面实现了真实成长。”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因此幼儿期的主要生活内容应该是“游戏”,“学习”应该是伴随幼儿游戏过程自然发生的副产品。我国的幼儿教育法规都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地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然而,多数幼儿教学都被课堂化,以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的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与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
1.4 在管理和教育评价上的误区
幼儿在园每日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遵照一定的时间比例适当分配。幼儿园应控制集体的学习活动时间,保证幼儿充裕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时间。但是,许多幼儿园在每日生活的管理上几乎和小学一样,基本上是以集体班级教学为中心安排与组织幼儿的每日活动,他们制定了统一的作息时间,实行打铃进屋上课,随即就是朗读、拼写或计算,像这样的教育活动达到每日4-5节,让幼儿对在园生活感到疲惫和厌倦。
2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与危害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分明是一种功利的表现,揠苗助长式的教学,带给孩子的不是健康与快乐,而是厌倦和疲惫,超前教学还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危害,厌学、思想不集中、没有创造力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浮出水面,必须有效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产生,从根本来看,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父母的教育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轻视,儿童的生活总是以一种依附于成人、从属于成人、围绕成人运转的方式而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由此在教育、济等方面为孩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让子女通过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升入更好的大学以实现其人生价值,成为家长的强烈心愿,特别是乡村幼儿家长受生存环境的影响,让子女通过升学,实现跳出“农门”的愿望更为强烈。
2.2 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教师素质整体不高
当前幼儿教育办园主体多元化,办园权力的下放,造成的后果就是私人或者企业办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他们办园不是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健康优质的儿童,而是以营利为主,如何办强办大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及望子成龙的心理,就以传授知识代替游戏,还把幼儿取得的成绩向社会公布,已提高幼儿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3 社会的评价发生偏差
社会上的某些“专家”、“学者”借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幌子,误导人们越早接受文化教育就越有利儿童以后的发展。福禄贝尔的自我发展理念生动地揭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的一切发展都是连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春时期等时期,但不硬性划定精确的年龄限制,任何跳跃的进步是不可能的,应注意幼儿本性与需要,获得均衡的发展,每一阶段的完成都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必要条件。可见任何拔苗助长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篇10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作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幼儿园教育开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存在已久。近几年,政府及相关部门下发了多个文件,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明确指出:坚持在小学一年级开展“零起点”教学,禁止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教育内容。由此可见,防治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行为的“小学化”现象着手,分析其存在原因,为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一问题奠定基础。
1 广西民办幼儿教师教学行为“小学化”现象
1.1 教学组织小学化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在民办幼儿园表现很突出,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应对家长的要求,每天都要把课程安排得很充实,甚至会出现每天上三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左右的现象。在教学活动组织中,为了加强幼儿的“记忆”能力,大部分教师会设计强化幼儿对课堂内容、生字词、拼音、算术等的教学环节。
1.2 教学内容小学化
幼儿园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除了一些常规活动外,大部分幼儿园会增加语文写字、拼音拼读、算术等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本倾向于幼儿园的经济效益与家长需求,征订各种教学教材,《珠心算》、《金眼睛》、《阅读识字游戏》、《数元教育》等,要求每个幼儿会读、会写、会认、会背每一个字词,每一首诗歌,会算每一道题。为了巩固记忆,每天必须重复一样的动作,看书、写字。除了吃饭、休息时间,其余的时间都必须安静地看书写字。
1.3 教育方法小学化
在教学活动中,完全没有游戏、活动的环节,主要的实施模式就是教师在前面讲、示范、领读,儿童在下面听、练习、跟读,基本上是“满堂灌”,没有儿童的小组活动时间;并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时常组织纪律,要求孩子们保持安静,甚至好几次都脱口而出“你们都马上要上小学了,坐这么一会儿也坐不住,到时候小学就不要你了!”“你要是再说话,我会让你写完再回家”“你要是再吵,我就再让你写一版字”等类似的话。幼儿只能在固定的地点接受固定的教育,不许说话,不许“乱蹦乱跳”,只有完成自己的作业才会得到“玩”的奖励,才可以进行户外活动。然而,可悲的是,这种教师教多少,儿童就学多少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以及小学化的行为规范要求,已然成为了现在多数幼儿园中的一种“常态”。
1.4 评价指标小学化
由于民办幼儿园中课程目标的设置出现偏差,如要求幼儿会读、会认、会写、会算多少多少等,导致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也随之出现了问题,如通常采用批改作业甚至试卷的方式评价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每日或每段时间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在布置作业前教师一般会将“标准”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模仿。在教师批改作业时会用“优”和“阅”或分数来评价鉴别幼儿完成的好坏程度。另一种是考试的形式,据了解教师每周会用试卷考查幼?褐?识掌握的程度。从与家长的访谈和观察的结果来看,家长对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式十分满意,并与之配合得不亦乐乎,回到家中积极督促孩子写作业、重做考试中做错的题目。
2 广西民办幼儿教师教学行为“小学化”现象原因分析
2.1 教师素质底,学历不达标,不了解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质的区别
一是师资学历参差不齐。多数为高中以下学历,根本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二是师资整体素质偏低。学历不合格的民办幼儿教师职前没有经过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即使是为数不多的学历合格的教师中大部分也是属于参加成人教育或短期培训获得的学历,其教育教学业务知识和能力还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的需要。
2.2 家长“去学校就是学知识”的错误教育观念是导致“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走访中得知,有些家长坦白跟我们说:“我们知道孩子爱玩,在幼儿园跟同伴们玩沙玩水做游戏等等非常开心,但是,现今形势不同呀,上小学还要考试,比上大学还难呀。所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多学习一些知识,比如识字、写字、拼音算数、英语等。如果我们花了钱孩子学不到东西,我们会考虑转园。”不管是在中班还是在大班,家长每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总会少不了叮嘱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一定要认真读书写字,好好学习……”下午放学,家长来接孩子时也习惯会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你会写了哪几个生字?”“你会计算了没有?”等等。可见,为了迎合广大家长的需求,保住生源才是民办幼儿园的生存之道,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也就愈演愈烈。这也说明,民办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缺乏有效的地方财政扶持这一经济保障,为了生存,必须以家长的需求为中心,不敢和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做斗争,所以才会不知不觉陷入这种两难处境。
2.3 社会评价机制的错误导向,也是导致“小学化”的原因
(1)人们对幼儿的评价是以“知识”掌握的量的多少为主。通过走访发现,一个孩子如果能算出20以内的算式或能背古诗,成人会竖起大拇指夸赞“真聪明”“真棒”,幼儿父母自然也是满脸自足。
(2)小学入学考试以小学读写算知识为考核内容。纵观历年小学入学考试的试卷,基本从“智”的角度进行考核,如拼音与生字联线、填上生字的声母、给生字组词、20以内的加减法、找规律、甚至还会有鸡兔同笼的抽象题目。由此可见,小学入学考试也是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一些“小学化”的幼儿园如因幼儿小学入学考试考得好,入学率高,就会被社会所认可,相应的生源也会变多。
教育部负责人表示小学入学考试问题屡禁不止,最终致使年幼纯真的幼儿无法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发展。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地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务必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大整治力度,严格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规范小学招生程序,坚持按片区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杜绝任何单位或组织围绕小学招生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面试等选拔性考试,真正取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学入学考试经过变脸依然存在着。
2.4 相关执法及监管部门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 上一篇:内控合规工作亮点
- 下一篇:脊柱骨科和关节骨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