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2-14 17:5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林业;生态修复;环境保护
1 引言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人类社会的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社会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类社会的各项经济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当前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雾霾、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化等,这些都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的严重后果。而这些问题的发生,同样也对人类社会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要想让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为后世的人类创造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要从当下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
2 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都在不断提高。然而,经济发展同样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今,有许多企业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大肆掠夺,导致自然生态环境被极大的破坏。不仅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同样也会影响到后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一定要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修复,这样才能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林业生态不仅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具备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只要进行适当的开发,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同样也能够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巨大的贡献。然而,从目前我国的林业生态开发现状来看,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林业生态被过度的开发,虽然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增长,但是使得林业生态失去了可再生能力,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3 我国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林业保护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林业保护的意识十分淡薄。在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当中,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更为重视林业生态的经济效益,而对于林业的生态效益忽视不见。然而,无论是水土保持还是防风固沙,包括调节气候,都是林业所产生的重要生态效益,对于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林业保护工作的实际过程中,不仅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于林业保护工作也缺乏强而有力的监督,导致滥砍乱伐过度开发的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林业生态的正常发展。此外,在我国目前的林业种植当中,其种植结构也存在问题。低效防护林与经济林所占比重较大,导致森林质量过低,这样一来不仅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产生影响,同时,也会由于森林结构的问题导致病虫害几率增高,影响到森林的健康,导致森林资源的浪费以及利用率较低。
3.2 科学技术利用率低
从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除了缺乏足够的重视以外,其中科学技术利用率低也是较为严重的问题。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科学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并且为林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带来巨大帮助。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林业的从事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导致许多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只能进行简单的设备操作。这样一来,即便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没有办法良好地应用。其次,在林业生态的修复过程当中,工作人员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修复方法,很少能够使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科学技术来进行林业生态的修复工作,这也会对林业生态的修复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造成极大阻碍。
3.3 未建立完整的信息化平台
M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信息社会,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被各行各业广泛地应用,林业也不例外。当前,我国已经搭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林业信息管理平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该信息管理平台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在该系统当中,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严密的体系,这样一来就使得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分析以及利用出现了阻碍。其次,虽然已经有了信息管理平台,但更多的工作仅停留在信息数据的保存,对于信息的利用率较低。除此之外,我国的林业管理方式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与林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由于林区一般处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地方,因此无论是交通道路还是信息化的建设都存在困难,导致信息服务系统的搭建出现问题。
4 加快林业修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1 发挥科学优势
要想促进当前林业产业更好发展,确保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就需要充分发挥科学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将林业资源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在提高当地经济水平的同时,也能够帮助林业生态资源进行自我修复和再生。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调整当地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一定要尽可能减轻因为经济增长给自然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同时,还需要将当地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转化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以此来提高科学技术和生态资源的利用率。
4.2 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要想使得林业生态修复工作能够有突破性的进展,除了要充分发挥科学优势,积极引进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投入到林业生态修复工作以外,还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要将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改变当前的利用模式,这样才能确保林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而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林业产业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对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以及关系进行深入的调查,并且加以分析,这样才能确保有效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在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推动新型林业产业的建设,新型林业产业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帮助林业生态资源再生,实现林业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林业生态资源的优势以及产业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帮助当地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使得地方的林业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当然,除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外,组织架构以及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也对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着巨大作用。因此,一定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林业产业的发展当中,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林业产业化以及规模化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4.3 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优化建立
4.3.1 加强林业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要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那么加强林业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改善当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甚至是干旱洪涝灾害的发生。在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当中,不仅要实现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确保产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实现。而只有达成这三者之间的平衡,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3.2 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林业生态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经济效益的不平衡是因槿死嗌缁岫杂谧匀簧态资源的粗放型开发方式,使得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从而导致经济效益的增长受到阻碍。而生态效益则是过度的开采以及资源的浪费下,使得自然生态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从而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当前要想进一步保护环境,同时还需要确保经济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平衡林业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做到对林业生态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提高林业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样才能在经济水平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让人类有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
4.3.3 充分挖掘林业产业潜在优势
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来说,要想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除了要注意自然生态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并且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以外,还需要充分挖掘林业产业潜在的优势,寻找经济增长的不同方式。不仅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于帮助林业生态自我修复也有着极大的作用,使得林业生态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帮助。
5 结语
针对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林业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想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要提高林业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在林业产业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还需要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优化建立,显著提高林业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巨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叶益民.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究[J].大科技,2016(14).
[2]彭守林,熊育林.对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3):141.
[3]卢彩训,宋秋平.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科技视界,2013(27):341.
[4]郑志向.厦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探讨[J].经济视野,2014(7):28.
篇2
政治文明通常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具体说,政治文明是指每一社会形态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政治发展的程度或水平。政治文明的本质在于制度文明。政治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就是政治理念指导下的政治制度设置和管理方法运用。
生态政治文明是生态文明理念在政治领域的实践与运用,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秉承生态文明的政治文明,是体现民主协商、公正法治和有序参与的制度文明。它强调尊重利益和需求的多样性,平衡多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其实质是把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到政治层面,从而使政治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一体化,把政治与生态有机地统一起来,相辅相成,最终促进政治与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和稳定地发展。在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把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生态民主实践、生态法制建设、生态公民培养等各个领域中。
一、林业建设有助于生态民主的建立
所谓生态民主,就是要以现代民主的基本价值和理念,来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生态问题上的关系。林业对于生态民主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态民主意味着生态环境为全民共有,需要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生态民主意味着生态环境需要全民共同维护。发展林业,有利于公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充分发扬生态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个阶层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林业建设有助于生态法制的完善
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林业建设的重要手段。林业的理念提出,加快了我国林业立法的步伐,全面提升了林业立法质量。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创新执法体制,推行执法责任制。林业法庭、司法鉴定和公益诉讼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及时的法律援助。为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生态法治体系。在立法方面,应体现生态优先原则;在执法方面,应大力创新林业执法机制,严格执法,理性执法,落实责任;在普法方面,应尽快建立起内外结合、上下互动、运作有序的林业普法体系。
篇3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1.1 林业生态环境政策不健全
由于长期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这也使得林业生态系统并没有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而且,对于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国家的投入资金很少,这使得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缺乏资金支持。对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缺乏必要的奖励机制,这使得很多生态环境建设者的积极性不高。
1.2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不到位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我国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治理,土地荒漠化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虽然林业面积完成了不少,但是从质量上看,却没有达到标准,树木品种的种植过于单一,种植结构不合理,对于水土流失的整治不能发挥出最大效用,也达不到预期的生态效益。
1.3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不够
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只是把林业作为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来看。对于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看到林业短期的经济增长,一味的进行树木的砍伐,换取了一时的经济增长。
2 加强建设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加强天然林保护
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见和不足,天然林遭遇到了各种不公正的对待,很多人认为天然林是自然生长的林木,没有必要来计算林价,就把天然林生产出来的林木称作为杂木,把价格压到了最低档,而且在砍伐之后,再造上杉木,这使得我国的天然林日益较少,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各级部门和政府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中心,各个部门要进行通力合作,并且制定出有效计划,避免毁坏林地。而且,还要及时对受破坏的林木进行治理,及时进行恢复补种,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力度。对于一些不执行的,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和一些惩罚措施来督促,及时的对天然林进行治理。
2.2 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核心,因此,要重视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农田、防沙固沙的作用,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对于天然林,其结构比较求稳定,自然生长力要超过人工林的速度,而且天然林中物种繁多,储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以及产量最大的储存库和基因库,如果失去了森林,人们也难以进行生存。因此,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森林资源,使森林更好地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2.3 转变经营机制
过去采用的是单一的经营模式,集体经济的一种方式,林农们的责任意识淡薄,对于生态林没有进行很好的保护,过去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合现代林业的发展。现代林业应该分为2种类型,即事业型和产业型,事业型就是专门发挥生态效益的林区,也就是公益林区;产业型就是要以经济效益为主,向社会提供林产品的林区,也被称作为“商业林区”。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措施,比如,以林农结合的方式,扩大造林规模以及造林的多样化等具体举措,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益。
林农结合的方式就是指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以及生产方式,实现以农为主,农林结合的多种经营方式,建立一个具有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生态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比如,可以运用林草间作,乔灌混交以及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实现退耕护林,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造林规模化就是从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应出发,提高造林规模,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可以种植一些经济型的林地,例如,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造林多样化就是要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生态效益,例如,可以采取林苗结合、林材结合,以及林果结合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生态林业的发展,要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加强资金投入,并鼓励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投资,更好地促进生态林业的发展。
3 结语
总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林业的经济发展,避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要制定各种措施来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了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对园林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正处于城市规划的关键时期,园林绿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有着重要意义。
1当前林业绿化管理现状分析
1.1重视程度不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林业绿化管理工作发展过于缓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工作人员对林业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管理人员认为林业管理就是简单的管理,严重缺乏更深层次的认识。正是因为这种想法的存在,导致在林业绿化管理建设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林业绿化管理工作并不只是单纯的管理,这是一项周期性较长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有锲而不舍并勇于奉献的精神。但有一定数量的员工在思想意识上还存在着问题,缺乏足够的责任感与专业能力,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工作,使得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达不到预期的要求。1.2资金不足。充裕的资金是保证林业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在林业绿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资金不足这一问题。在目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资金都用于经济建设,在林业绿化管理中的投入相对较少,资金的供应得不到有效保障。与此同时,当林业绿化管理部门申请资金发展林业时,也受到了重重阻碍,导致许多工作人员丧失了工作热情,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散漫等一系列现象,不利于我国林业绿化的长远发展。
2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的发展
2.1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生态功能的发挥。想要加强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应当将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基本理念,对林业或园林绿化工程功能进行创新,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绿化工程与现代林业发展,逐渐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心。例如,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许多地区日渐严重,如冬季雾霾现象。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对林业生态建设加大投入,最大限度发挥林业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2.2打造园林绿化工程。园林工程属于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其中包含各式各样的绿地公园等,但无论是哪种公园或绿地工程,都有着改善林业生态环境和提高自然生态水平的作用。因此,在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时,必须根据不同地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扩展园林绿地的范围,满足城市生态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在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时要注意到,所使用的材料要以植物为主,尤其是针对一些常绿高大乔木,要扩大对其种植范围,避免出现大范围都是硬质铺装或是大面积铺设草坪的现象,在林业生态工程绿化功能得到保证的同时,使其经济效益有所提高。2.3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林业及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在今后的林业与园林绿化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相应的融入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要坚持分类经营,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出最合适种植的作物。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应给予大力的鼓励与支持,着重向着创新型、科技型的企业发展,保证产业链得以延长,为林业向着经济发展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但部分地区依旧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林业生态环境中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关部门应对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3结语
总而言之,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保证城市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条件之一。相比较而言,粗放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逐步被取代,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采用科学的方式发展林业与园林绿化工程至关重要。未来应充分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构建美好家园共同努力。
作者:李静 朱新彬 单位:1.广饶县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 2.广饶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1王晨明.谈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
篇5
[关键词] 现代林业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技术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32-01
一、引言
现代林业发展不仅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够有力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加强环境保护,还要重视现代林业发展,从而美化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下面将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二、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遵循规律,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最终形成和谐共生良性状态,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注重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中采取措施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策略。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林业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体,恢复生态环境,治理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都离不开现代林业建设。建设现代林业能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美化环境,为人们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2.现代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由于受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科学技术等方面制约,生态产品存在短缺现象,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日常需要。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生态产品建设工作,必须注重采取措施进行造林绿化,加强现代林业体系建设,美化环境,保护周围生态安全,从而推动生态产品生产建设,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进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动力。
三、推动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正因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因而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二者的密切联系。并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现代林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来说,笔者认为今后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
1.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近年来,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努力下,森林保护管理工作不断增强,森林面积出现增加趋势,森林质量也出现稳步提高的情况,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推动了林业的发展,还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城市化进程中,森林破坏,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在进行工程建设中,非法占用林地,改变林地用途,破坏森林资源,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林地发展,还对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产生阻碍。为此,必须转变这种情况,认识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对建设项目使用的林地,应该严格按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进行,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对毁林开荒、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应该进行严厉的打击,对破坏林地的行为应该责令当事人恢复。扎实推进地方政府林地增长指标年度考核工作,将森林数量的增减、质量升降、管理好坏等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明确各部门责任,确保森林保护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将森林资源保护作为现代林业建设与发展的中心任务,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水平,有力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加大对现代林业发展的投入。发展现代林业,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而必须加强政府资金投入,确保生态工程建设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从而顺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首先,要建立林业生态建设投入保障制度。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并做好预算工作,确保资金稳步增长,满足林业生态建设需要。其次,加大林业基础设施投入。包括林区部门机构、道路建设、饮水设施等建设的资金投入。将林木种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纳入规划建设体系,并在资金上予以倾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后,建立生态补偿和商品林补贴制度,安排专项资金,促进生态公益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完善现代林业发展市场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现代林业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3.重视现代林业科学技术运用。加强林业科学技术攻关,着重加大对生态建设、资源高效利用、林业生物产业、林业生物能源等关键技术研究,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次,提高科技成果应用水平。建立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各级推广机构,建立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为林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最后,重视林业科技服务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林业实验室、质检中心、新品种测试基地建设。建立林业示范园、示范基地,推动林业科技进行,促进现代林业建设与发展。
4.注重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发展林业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避免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出现。对出现的环境污染也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根据具体工作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重视现代林业发展,从管理、资金投入、科学技术运用、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有力的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树丛.中国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国土绿化,2013(7),5-8
[2]丁文恩,魏锦秋.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J].绿色科技,2011(7),167-168
篇6
关键词:林业企业;生态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F4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037-02
1 企业生态文化的内涵
生态文化是人们根据对生态关系的需要,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所反映出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理论。企业生态文化,就是企业将生态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使之成为自己经营的指导思想,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其目的是实现人、企业、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意识、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风尚、规章制度、精神面貌等,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生态价值观。它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是企业生态价值观、企业战略、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精神追求、道德准则以及行为规范等内容的综合体,是对企业文化的时代补充,也是企业文化对生态文化的积极回应。
企业生态文化首先要求企业树立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的价值观,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环境问题上应负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精神层次上,要使环境伦理、生态意识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方面,引导企业生产经营的价值导向,其实质,就是要为企业营造出浓郁的生态氛围,使生态理念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作用于企业员工的心灵,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经济效益方面,既要考虑经济增长的内在成本和近期利益,也要考虑经济增长的外在成本和长期利益;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彻底改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对立的错误观点,牢固树立企业、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自觉设立自身的生态环境政策和目标,及时公开环境信息,关注社会生态效益,积极支持社会环保活动;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既要重视当代人的利益,也要兼顾后代人的幸福,通过开发新技术和新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和稀缺资源的替代补充,同时限制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将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数量维持在其循环再生速度之内,并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培育和保护,确保资源再生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求企业向生态企业发展。生态企业是超越经济利益的具有生命特性的组织,像一个生物有机体,不断地与生态环境发生着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并且始终参与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与自然界、人类社会有着高度的相容性。它在组织内涵、目标体系、成长战略等方面与经济型企业大相径庭,始终追求企业成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协调统一,既考虑自身的持续成长,又重视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生态企业不仅具有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但拥有了企业的今天,而且还抓住了企业的明天,与整个生态系统融为一体,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
2 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对林业企业发展的作用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林木可采资源的减少,林业企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变得越来越迫切。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的企业生态文化整合了传统企业文化的优点和长处,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生态系统的新思想,代表和体现了善待自然、保持人和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的新的思想和文化,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价值。加强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对林业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实现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财富,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对企业物质财富的增长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生态文化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①能够引导林业企业顺应时代要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避免受到经济规律和生态要求的惩罚;②在生态文化指导下,林业企业生产出的生态产品拥有更高的质量,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更能吸引顾客,而且拥有强烈环保意识的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产品付出更高的成本;③可使林业企业获得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支持,得到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优惠政策,从而使企业获益;④有助于林业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长期得到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信赖和支持,从而提高企业的增值力,创造高于一般水平的经济利润;⑤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高劳动效率,最终给林业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⑥能够促使林业企业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科学管理方法,为林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条件。
2.2 有利于林业企业创建企业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人们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关注企业是在破坏环境还是在为环境保护作贡献。如果林业企业能够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文化理念,长期、持续地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施ISO14000标准并通过认证,就能满足消费者和全体社会公众的这种需求,从而使企业受到消费者和公众的尊重、信任与支持,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很快被消费者接受,而且还可以使企业树立对环境负责的良好形象,促进其与消费者、政府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良好关系,提高企业知名度,实现企业更大更长远的利益。
2.3 有利于增强林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正纷纷采用更加隐蔽的环境管制措施,设置种种绿色贸易壁垒来抵制外国商品的进口,这无形中给中国林业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这是因为,相对来说,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各种环境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比较完善。而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忽视生态产业的发展,盲目开发出口产品,放松对产品生态标准的监督检查工作,因而没有形成绿色管理体系,致使许多产品不符合国际生态标准。企业生态文化则要求林业企业采用生态化生产方式,生产符合国际生态标准的产品,从而有利于林业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4 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的实现
生态效益是企业组织为兼顾生态及环境的保护,通过与环境相关的管理创新而获得的提高经营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效益。生态文化建设要求林业企业改善生产工艺,转变经营模式,尽力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使林木资源的价值都得到充分体现和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使消费者得到更为实惠和优质的服务,而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林业企业行为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改善社会公众的生活环境。
3 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策略
林业企业生态文化的建设目标是让企业全体员工能够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做到在提高经济效益中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林业企业生态文化,是一项创造性管理活动,林业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3.1 提升林业企业管理者的生态文化素养
企业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组织文化,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管理者生态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他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因此,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关键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生态文化是否能够积极倡导、着力培育和身体力行。所以,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层必须树立生态价值观,加强生态哲学学习,掌握生态学方法论,将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贯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认清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摒弃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提高科技含量,减少资源损耗,自觉地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思想反映在各项决策之中,努力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2 营造良好的企业生态文化氛围
为了营造企业生态文化氛围,林业企业应注意厂区周围及内部环境的绿化,并按照生态文化的要求设计厂区内部空间布局;应充分而有效地管理和运用企业文化网络的积极作用;要结合林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有意义活动,如“生态在我心”演讲比赛、“我为环保献一计”征文活动、生态技能大比拼以及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报告会、读书会、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一种浓郁的企业生态文化氛围,使得企业广大员工对建设企业生态文化有一种认同感和使命感,能时时考虑环保,事事想着生态。
3.3 加强生态宣传与员工的生态教育
林业企业建设生态文化,必须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有影响的公关活动,将企业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行动方案和已经取得的环保业绩公布于众,向社会企业的生态化思想、生态化生产方式和产品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公益广告,使社会公众更多更好地了解企业以及企业倡导的生态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及其所倡导的生态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的、新的生态企业的社会形象。同时,还要加强对广大员工进行ISO14000系列标准和指标体系、环保知识产业政策、环保法规和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培训与教育,采取物质激励、目标激励、反馈激励、强化激励、成就激励等激励方式,着力强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环保、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促使广大员工朝着企业生态文化要求的方向发展。
3.4 强化林业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是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持,是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保证,也是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规范企业行为、保证生态企业之间契约条款得以履行的基本制度。生态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过程,也是企业生态文化形成的过程。因此,林业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以此激励广大员工和各级管理者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企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作出较大贡献。为此,首先应设置生态职位,如在企业最高管理层即董事会中设置专职生态董事负责处理生态事务,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1标准的要求设立环境管理者代表;其次应积极加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取得认证。这样林业企业就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得到社会认可,增强企业竞争力。
3.5 公布林业企业的环保信息
环保信息公开化是林业企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诚信表现,既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也有利于企业加快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林业企业定期向社会公布环保信息,不仅便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与批评,也会极大地鼓舞企业广大员工建设生态文化的士气。而且,社会各界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等信息,又是加快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环保信息公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定期编制与发表企业的环境报告书。这样既有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证明企业与自然、社会的相容性,同时也鞭策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以求得与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和持续发展。
3.6 发表生态宣言
生态宣言是林业企业向全世界发出的对社会、环境承担环保责任和义务的声明,是建设企业生态文化的冲锋号,是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倡议书,是向社会各界进一步承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业企业若主动地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方案公布于众,发表生态宣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必将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激励他们为建设企业生态文化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保伟,吴怀林.关于企业建设生态文化的思考[J].理论界,2006,(1):162-163.
[2]龚胜刚,孙智君.企业生态效益及其实现机制探讨[J].经济管理,2007,(20):4-7.
篇7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生态建设
0引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1]。在林业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们进行林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以林业的长远发展为背景,以保护林内生物为责任,以恢复林区环境为己任,以恢复生态环境为目的的一系统过程。
1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1.1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离不开林业的支持。森林覆盖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通过人为保护林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人类经济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持一种文明共进的状态。人类活动不再以牺牲其它生物为代价,林区内的所有动植物及相互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都将被人类所保护,以此形成小环境的生态恢复。因此,在生态文明的大目标驱使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1.2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迫使林业以恢复林区生态环境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林分沉积、更新和开发。林区的活动以恢复生态环境为指导,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林业的经济收益,恢复林区内各种各样生态小环境走向良性循环。一个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全国的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量变引发质变,使得全国生态环境收获良好的恢复成果。
2林业可持续发展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当前人类生存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负面形势,此形势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国家一切发展目标的首要内容。所以,尊重自然、回归自然、恢复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稳固水土、保持湿地面积、绿化国土资源、缩减荒漠化面积的主要手段则是森林的固碳累积。林分的沉淀,林内生物的有效保护是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保护代替开发的一种生态经济手段。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表1是近几年来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情况和几种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情况。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尽管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但对于全国范围来说,上升的速度着实较慢,生态环境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森林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正在以微小的差跟在减少,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总的来说,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适应了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2]。
3生态文明决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
纵观世界发展对木材的应用可以将林业的发展归结为原始应用、工业发展综合应用和林业的可持续应用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林木的应用是不同社会文明状态下,社会发展必然选择的结果。就目前而言,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环境恢复为目标,兼顾经济、人文、社会、生态等和谐发展,齐发共进实现共嬴。在这一形势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必然是多目标、多途径,以科学的管理技术来配合林分新旧更替的可持续性发展经营模式。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对林区内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以林分的可持续性沉积为手段,恢复林区内生态多样性,尽可能保护林区内食用链上所有生物的繁衍生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无害化林业经营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森林规划,以展示森林对环境的多种有益功能为前提,实现保护土壤、净化空气,净化水质,为林区内的动植物提供安全、优质的生境。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环境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兼顾恢复优质的生态系统、实现林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扩大,林产品的累积和可持续化应用,林产品的可持续化生产、增加林区覆盖率等发展功能和发展模式,从而展现森林的多重价值观。
4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4.1更新营林管理技术
科学技术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林区可持续发展中必须注重科技的更新。只有依靠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才能保证林区的经济与生态兼顾。首先要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林区企业要发挥主导作用,更新生态文明理念,以市场运作和市场需求为依托,不断更新营林的核心技术,在恢复生态的前提下,以科技实现企业效益,推动林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尽快完成科技成果化,以科技成果引导林区可持续化发展,使其少走弯路,多走捷径,实现林区多目标多功能化发展。最后,鼓励创新研究,加强首营树种的搭配和创新,改变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的局面。
4.2科学配套林业结构
这里所说的林业结包括林区内林分结构和林区企业结构。对于前者而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高产高效地进行树种的多层化搭配,并根据地形的空间结构进行科学的树种布局,实现高低层次、丛灌搭配,实现集约化林产品生产经营。积极发挥优势树种的生态功能,以营林科技为支撑,解决好优势树种的消耗和再生。配合科学的密度规划、营林管理、轮作混交等措施,实现林分的结构优化和可持续性应用。对于后者而言,林业生产催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每一种产业都相应发展多家企业。企业的经营理念是否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在优化企业结构时,要以生产力为布局,陶汰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和落后企业,进行资源优化利用和人才输导,稳定社会局面,促进文明和谐局势。对于优势企业,要加强科技引导,以产业带动形式,推动企业完成结构布局。同时鼓励企业重组优化。
4.3探索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结合点,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一切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林业发展道路和模式终将被历史所陶汰。因此,必须在林业经营活动中,寻找生态契合点。这就要求林区要以科学保育为手段,以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为内容,以提高林区人民生活水平为己任,以恢复林区生态环境为目标的林业经营活动,才能实现生态与发展的共赢。
5结语
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力量,不断改变管理方法、技术内涵、经营理念,才能实现林区内生态环境的恢复,实现生物多样性,发挥林区的功能特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陈建成,程宝栋,印中华.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中.资源与环境,2008,18(4):139-142.
[2]苏惠超.以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吉林农业,2013(6):320-321.
[3]张晓军.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篇8
林业不仅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生态安全的保障,更是生态文明的标志,担负着改善生态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纽带,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处于基础地位。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存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先后启动了六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基本形成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新格局,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环境治理工作做到因地制宣、有的放矢,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区域划分为黄河上中游区域、长江上游区域、三北区域、东北区域、北方区域、南方区域、东南沿海及热带类型区域、青藏高原区域等8大区域.并进一步划分出40个类型区和154个亚区。贵州省六盘水市属于大区域中的一个类型,我县先后实施了石漠化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珠江流域珠防等工程。
2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2.1 林业的生态效益的重要性。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时一致的。
2.2 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
2.3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
3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淡薄。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和长期以来人们对林业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造成了人们往往把林业只当作产业或一般的经济来看待,忽视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过度地采伐森林,使我国本来就很少的森林越采越少,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对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工程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没能将林业生态建设的深远意义贯彻到群众中去,从而导致建设工作进展慢,对建设成果保护不力等现象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
3.2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资金投入欠缺。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突出,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多。这就导致部分地区森林覆盖率过低,与生态改善的要求差距很大。同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比较广,任务比较繁重,而国家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资金缺口较大,生态建设整体进度缓慢,生态治理的规模受限,导致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我们西部“老、少、边、穷”地区配套资金很难落实,使得国家补助投资使用效果不佳。
3.3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林业生态项目效益低下。一些地区短期内退耕面积过大、退耕速度过快,带来不少问题。由于良种生产供应不足,导致劣质种苗被栽种,进而使得补植任务过大,既加大造林成本,又使造林质量不高。许多地区在造林上仍然是散乱作业的施工方式,“粗植滥造”问题严重,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在当前林业项目中还存在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不高: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林分质量不高、抵御病虫害能力差等问题。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不能稳定地发挥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林业生态经济补偿资金主要是对管护者的补助。不是对公益林所有者营林成本或经济损失的补偿,所有者没有得到实质性补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的积极性。目前林业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不够管护费,更不用说补偿林木所有者对重点公益林的营林投入和禁止商业性采伐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不能独立支配补偿资金。缺乏收入的支配权。
3.5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治理成果技术含量低。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和技术含量低是当前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当前的情况看,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投入少,人才流失严重;设备落后,高新技术应用少,低水平重复研究多,重大的、突破性研究课题开展的较少。
4 实施林业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4.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林业工程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2 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4.3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4.4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4.5注重宣传、引导、积极协调。为使生态工程防护措施与生物工程治理更好地紧密结合,要注重引导应用实用科技成果。同时要充分发挥林业部门作用,积极与水利、农业等单位协调,加快造林速度,提高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大事。因此,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重点宣传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同时要宣传防护林工程的多功能和效应,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篇9
【关键词】林业生态;林业产业;建设;发展
1.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直接影响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林业产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对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所以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发展,就要能够保证不间断的资源供应,这就需要对林业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只是注重对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森林的保护,过分的乱砍滥伐,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当林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之后,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都是自然界向人类进行的报复。所以在对林业产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索取,还要注意对森林的保护和补偿。
林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林业建设做的好,植被保护就到位,良好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洪涝灾害有很好的调节和控制能力,林业带的建立,能防止沙尘暴的出现,并且森林的含水性比较高,对土壤的蓄积能力强。同时森林有很强的空气净化能力,城市中的绿化带,是有效的噪声隔离带,并且对城市中的废气有很好的吸收能力,在净化了城市的空气的同时,还美化了城市的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加剧了生物危机,大量的物种濒临灭绝的状态,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森林面积的减少致使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面临气温上升的险境。这其中的每一项因素的变化都和森林的植被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国家加大了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力度,对于林业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执行。20世纪末,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调整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性天气增多等主要原因:
(1)我国森林资源底子薄,表现在问题不足,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工区和东北地区,西部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经营水平低,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树种单一,林木过量采伐现象依然存在。
(2)人口、经济调整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的高需求,森林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 仍相当尖锐,带来森林资源的巨大消耗。
(3)林业投入长期不足。近年启动的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债资金,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重不高,生态建设投入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4)林业行业各项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不顺,影响社会资源向林业行业集中,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5)我国主要林区90%为山区,森林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完全协调好。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2.发展林业产业必须正确处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既包含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1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2.2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与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为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工业原料的基地,是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环境卫士”之称,是天然的“过滤器”,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救民于水火,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林业产业的发展,又可在产业调整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生态文明
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也让国民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但是,在当前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因为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环境问题屡屡发生。譬如说地震、雾霾、山体滑坡、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这些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着巨大的关系。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各国都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到了首要问题。在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除了出台了相关措施条例避免生态环境被人恶意破坏以外,也开始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的结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理念,提高林业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在保障林业生态资源可再生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目的,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当然,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举措,这样一来才能确保林业生态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实现。
1加强天然林保护
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工作来说,首先要做到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从目前我国林业的实际工作状况来看,由于认识上的缺陷,导致在当前天然林的保护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导致我国天然林面积日益减少,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目前矿山的开发,特别是露天矿的开采,不仅会对天然林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也会导致当地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部门,在进行开发建设的时候都要积极开展对天然林的保护,避免天然林再次遭到破坏,同时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天然林要进行及时的恢复,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我国国民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生活环境。
2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来说,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是格外重要的。一定要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确保人类正常生活与生存的重要条件,因此可以说,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而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当中,对森林的保护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森林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同时森林本身也具有防风固沙、净化大气、含蓄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帮助。除此之外,在森林之中,还有许多动植物在生长和成长,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要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要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森林资源。这样以来,才能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利用森林中的生态资源,进行产业化的发展,无论是木材以及其他动植物的利用,还是创建林业生态旅游产业,都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实现林业生态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3国土生态空间的规划意识
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工作来说,生态空间的规划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一定要强化国土生态空间的规划意识,注重每一个生态系统的特征和需求,按照这些要求去拟定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譬如说,国土生态空间就可以分为荒漠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等。
4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体系
在前文笔者就有提到过,在当前我国天然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才能更好的保护天然林,从而让天然林在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要想更好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就必须要重视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当然,在建设生态修复工程之前,必须要对林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和分析,以此有针对性的制定生态修复计划。这样才能确保生态修复工程真正发挥作用,以此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帮助。
5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
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构架生态文明工作来说,除了要加强每一个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外,同时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构建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实施,并且对每一项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所使用的资金和资源真正落实到位,这样以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除此之外,由于林区处于相对偏远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都不甚理想,因此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没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保障工作的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还可以建立相关的生态产业金融以及税收扶持政策,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6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拥有丰富的林地以及湿地资源,同时也具有较大范围的可治理沙地。这些资源既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不过,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林地、湿地还是沙地,都存在较为严重的破坏现象,要想彻底根治还需要长时间的治理,有些地方甚至已经是不可逆装的破坏。因此,为了更好的治理生态环境,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林业的行政执法体系,这样才能避免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的破坏。
7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
要想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那么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还是自然保护区,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建立相关的文化馆、科技馆以及其他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普及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根植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从而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帮助,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
8结论
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建设来说,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构建良好生态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国土生态空间的规划意识、建设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注重生态安全的法律体系以及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提供巨大帮助,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增添助力。
作者:麦海森 单位: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房成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构建生态文明的举措[J].吉林蔬菜,2014(8):59-60.
[2]巩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法变革[J].东吴法学,2013.
[3]李丹.林业生态建设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