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物流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14 17:5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在物流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在物流的基本特征

篇1

关键词:顾客;物流服务;快递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快递行业的概括

快递具备服务性、收集性、时效性及一定范围的经济性等基本特征。

1.从快递的服务高效性上说,快递只是实现物品的空间位置转移,不是生产新的产物的行业,高效的工作能力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快递包括服务的广泛性、高效性及责任方面等三方面的意义,服务的广泛性是指快递办事的营业种类及其用户需求的水平,营业种类越多办事广度就越广,反之办事广度就越窄。高效性的服务是指为用户提供给快递高效的快递能力和水平,供给的越彻底越高效,则为用户供给的办事响应的就越不彻底,快递办事深度就越浅。

2.快递的网络运用中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快递办事首要依托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如飞机、火车、汽车、船舶等构成的物理收集来实现,同时快递的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网络的目的性,在局部操纵情况下,各线路相互连通的灵活性以及可实现性的分析,这与电信之间的分析。因运整理各线路方面的流通性都有一定范围内的经济规定,另一方面快递的全过程必需要在企业可执行的范围内完成。

3.时效性是信息、物品类的基本请求,快递的时效性突出表现在用户对物品传输的速度方面的要求,快递的物流准确性决定了快递输送货物的精确情况,物品的快速输送是最主要的反应快递办事质量的因素。

二、快递行业中的顾客物流

(一)快递物流服务的分析

物流供应方经由过程对运输、贮存、装卸、搬运、包装、畅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办理等基本功能的构造与办理来规定物流的运行。

快递物流是运输业在快捷、高效率方面的解决事情的方式,表现了一个地域物流业的水平,快递物流是我国近年来成长迅速的第三方物流之一,涵盖了物流定单处置、集货、运输、分货、装卸搬运等关键,是第三方物流的典型展示,也是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市场化水平中要求较高的行业。快递物流服务是在约定的货物交付时刻表的限定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货物运输企业的服务方式实现的一种货物运输服务,快速货运特别适宜于异地用户,可以增加货物的时空价值,其服务系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节省时间。快递物流是作为拥有较高水平的第三方物流,其运作目的是要求对时间性有较高规定的一体化的物流办事体系,运作必需基于进步的根本,快递的根本运输上首先应要求体现在快速和便利两方面,这就规定了快递运输必需具有完成长途运输的快速运输工具和分发、派送的小型运输工具,如飞机和各种类型的专用汽车,另外要做好各地送货的小分拨点,尤其是各个小公司的地域问题需要加强考虑,快递公司必需设置专用集配、中转点,配备有电脑、分配、的运输工具寄存点等等措施。

(二)服务质量规范

快递公司应充分认识快递行业特色并统筹其他行业的基础上规定办事质量的水平,办事质量中有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快递从业人员工作水平和运输机动车辆方面的规定,为提高快递的服务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典范措施。做好快递的管理办事质量标准应做到:公正廉洁、诚信务实让快递职员有足够的责任心;遵守规矩、实时高效、让快递职员能够认真工作的基本要求,并要求仪态符合规定的标准,举止大方,穿着整齐,发型俭朴,按划定着工装,女性束发,语气蔼然可亲,说话文明礼貌,快递职员应利用范例文明用语。热情服务,详尽殷勤,自动做好快递的服务,并做好快件送后的问题,根据要求做好快递发展的规范,在送(收)快件派发时快递职员上门要自带鞋套和水杯,做到不给顾客增加任何打扰,因故不及时派发快递时要提早给收件人打电话或另约时候,以避免主收件人的等待时间。

(三)诚信服务

快递的派发过程中要求派发员有一定的责任心,能诚信的进行物品派发,对于顾客的建议或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关于由收发物品的规定应选择最有利于的方式,按划定或商定收取送、收费,自发自动出具发票,在送件过程当中,要盘点所收的快件要验货,在收发件人对物品无疑难的情况下方可收款分开,在送代收款时由于质量问题拒不付也不能够发生争执。

(四)文明服务

当非主观原因使物流物品的派发没有按时按照收件人的时间送到,要求得体谅并变动工作的方案,要沉着接受收件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做好履行的任务,使得工作时能够有规定的要求进行学习快递行业的一些基本内容,在收件人有疑惑时要详细的对其进行分析。

(五)服务质量控制

服务质量的目标是确保贯彻公司快递的派发能力,诚信运输,确保收件人货物的安全,并及时做好工作的质量水平,快递公司应成立责任人制度、司理履行、主任监视、后勤保障司理、人力资源司理帮忙的办事质量监视办理体系,对办事评审、供给、监视的全过程实行必要的措施。快递的派发工作的质量监视管理体系中的各个单位应实行以下职责:做好责任人在各地的服务内容、规定相关的服务要求、沟通好相关的物流信息记录,根据规定的要求实行,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监控好物流的管理、加强快递的运输时间效率,评定快递员工作能力。并做好物流后勤的保障和供给快递运输车辆、车容车貌整改等一些必要的事情的工作水平。

三、小结

快递是对货物进行快速的送达,送货上门,从而加大了对快递公司的要求性,快递行业中要依照范例做好快递员的办事事情和办事质量监管管理事情,依照事情流程实时高效地做好快递运送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快递物流办事因为比传统物流更多地客户服务,因此要求提高快递公司的工作能力,需要加大工作的效率,快递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加大了各企业之间的工作内容和效率,一方面要加大提高快递办事的水平,另一方面办事能力还要求呈现出向多样化服务,向综合化物流的方向服务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春龙.快递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篇2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口碑;农业现代化

[DOI]10.13939/ki.zgsc.2015.44.019

1 引 言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6.27%左右。我国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但目前农产品销售市场中仍广泛存在农户分散经营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着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信息闭塞、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1],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农产品销售和收益的提高。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营销是一个切实可行且前景广阔的方法。从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营销是解决我国“农产品销售难”、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极好的突破口。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准备的一项工作是对网络口碑及其对销售的影响开展研究。

2 农产品网络营销

2.1 农产品网络营销概念

网络营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以互联网为平台,辅以广告、媒体、即时通信等手段,以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企业主一定目标的新型营销活动。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以网络为媒介,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特点、需求、价格等信息与收集,并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以开拓网上销售渠道并最终扩大销售地方农产品的营销模式。从长远来看,该模式能起到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增加企业主与农民收入的作用,且能极大地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2.2 农产品网络营销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农户分散营销模式,网络营销有显著的优势,这不仅体现在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市场交易手段的创新上,也体现在市场规则及文化等方面的改变上。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点:

(1)跨时空性。网络销售系统以互联网为平台,能够提供全天24小时全球性营销服务,大大拓展了销售的空间与时间尺度,为扩大市场的地域分布和交易的时间分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有利于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

(2)互动性。相对于传统营销的单向交流模式,网络销售是双向交流模式,不仅能更方便地建立和维持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且能让消费者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交换、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扩大了消费者参与营销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主动权和更多的选择性。

(3)整合性。互联网具有强大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因此市场各环节的信息都能在此平台上实现整合,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更为优化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产业链和降低成本、扩大销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高效率性。网络营销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与反馈实时性强的特点,因此能极大程度地缩短农产品营销所需的时间,提高农产品销售的效率。

相对于交易手段的创新,市场规则及文化的改变是一个更为持续的过程,其对农产品网络销售这一产业发展的影响也将更为深远,而网络口碑兼具此两个层次的意义,因此对其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3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

相对于其他行业,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较为落后,但许多农产品企业和经销单位已开始认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目前全国性的农业信息门户及电子商务网站正呈现出不断增多的势头[2],如在鲜活农产品市场方面,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类别的专业网站已有40多家。对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的发展而言,除文化传统、发展路径依赖等软性环境制约因素外,还有物流系统欠发达等硬性环境制约因素,因此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整个生态系统的改善是重要的也是持续的过程。

3 农产品网络口碑

3.1 网络口碑

(1)网络口碑的定义。口碑是指没有商业目的的人与人之间口头交流的关于品牌、质量、服务等信息的看法,其在消费者信息收集、商品评价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依据。网络口碑是在网络时代这一背景下的新口碑形式。对于网络口碑的定义,学者们尚未有一致的意见,但接受较广泛的有以下几种:

Newman(2003)认为网络口碑是两个或者多个消费者之间关于产品信息的网络沟通文本;Henning(2004)认为网络口碑是潜在或先前顾客对产品或者公司的并通过网络传递的任何正面或负面的评论;Litvin(2008)认为网络口碑是消费者之间在网络上对产品或者服务的使用、特性进行交流的各种信息的总体。

(2)网络口碑基本特征。尽管网络口碑的定义并不相同,但都包含了以下四个基本特征[3]:

①交流的主体是消费者;②交流的渠道是互联网;③交流的内容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④口碑信息传播的载体是互联网,有电子邮件、新闻组、在线论坛、电子布告栏、聊天室等形式。

(3)网络口碑传播特点。网络口碑与传统口碑在传播上存在一些基本的共同点,如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很强的交互性。同时网络口碑的传播也具有一些独特性,如在传播媒介、传播环境、传播速度、传播双方关系、口碑信息及结构等方面,其特点分别如下表所示。

(4)网络口碑的分类。从网络口碑对网络销售的作用出发,网络口碑可分为正面口碑和负面口碑两类;从网络口碑信息表达的主客观方式出发,网络口碑可分为客观事实信息和主观评价信息,客观事实信息主要包括产品基本信息等,主观评价信息主要是来自于第三方的评价信息。

3.2 农产品网络口碑的独特性

农产品网络口碑的基本特征与传播特点除了包含网络口碑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传播特点之外,还包含农产品这一类特殊商品所带来的独特性。相较于一般性商品,农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其显著的安全性及时效性,这也直接导致了买卖双方对于农产品网络口碑更为敏感,具体如下:

(1)由于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因此网购时,消费者会十分谨慎。如果农产品信息缺乏或者信息真实性较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更加谨慎,进而阻碍网络销售量的上升。

(2)由于农产品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因此如果销售环节时间太长,除了给买卖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之外,还可能因时间消耗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食用价值的完全丧失,对销售者造成巨大损失。[4]

3.3 网络口碑对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作用

这类研究多通过实验方法进行,王慧从网络口碑的数量和评分出发,发现网络口碑数量和评价分数正向影响农产品产品销售。王克喜建立了考虑内生性变量影响的农产品网络口碑弹性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销售达到最高点之前,网络口碑的数量和评分均能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且评分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文献[5]表明,消费者对正面与负面口碑信息的心理反应强度是不一样的,往往会更加关注负面口碑信息,且通常认为负面口碑比正面口碑的信息更具判断价值。

4 结 论

本文综述了我国农产品网络口碑研究的现状,可看到在基本概念的认识上,学者们已有很高程度的共识,但在网络口碑与农产品网络销售之间的关系上,还存有很多的不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仅从网络口碑的数量和评分,或正面和负面两个维度出发,因此后续有必要开展如网络口碑内容、网络口碑分散程度等对销售影响的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模型。目前的这些研究集中于有限的几种农产品,其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雄锈,齐文娥.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南方农村,2013(9):9-13.

[2]张岳.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J].农业网络信息,2011(2):49-51.

[3]张强,李乃和.网络口碑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08(4):147-149.

篇3

关键词:物流企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 ;培育对策 

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市场化进一步加强,物流行业成为了各国企业关注的焦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比较晚,较之国外发达国家大型物流企业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物流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物流企业如何在严峻形势下发展自身优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提出并在工商管理中应用之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学者和战略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合观,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项能力的整合,从而形成的企业组织内外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协调观则认为各项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是核心竞争力最为本质的特点;知识载体观强调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特性,主张用各种知识载体,如员工、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示器;技术能力观则以专利份额和显在技术优势来描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在本人看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我们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界定为: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这个定义涵盖了这么几层意思: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

(2)它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

(3)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的;

(4)它是长期起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而成的多元复杂系统,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创新能力: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知识总量,实现企业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

(2)应变能力:保持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因时而变;

(3)整合能力:组织协调企业人员、材料、资金、设备、知识和信息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

(4)转化能力: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

简而言之,本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亦应如此,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人们期望尽快培育和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迎接经济全球化和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作为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的前提,是一项庞大的企业管理系统工程,涉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除了具有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物流行业自身的特点。为了帮助物流企业在实践中将非核心竞争力区分开来,科学、准确地分析和识别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诸多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以下六个步骤的识别方法。

(1)第一步:企业现有资源分析。

企业现有资源分析是分析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包括企业拥有的运输资源(如车辆和车队等),仓储资源(如库房等)、地理位置资源、物流网络运作资源和装卸搬运及其流通加工的设备设施等。无形资源包括企业的组织资源(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技术资源(如关键的物流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如企业员工的丰富的经验、知识、洞察力和对企业的忠诚等)、形象资源(如企业在客户及社会中的相关形象)和企业文化(如宗旨、理念和价值观)等。分析这些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利于企业摸清自己的家底,从而为识别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2)第二步:物流企业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识别和评价企业资源与能力的有效方法。价值链分析将顾客价值作为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导向,它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支持性作业。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基础性作业包括物流市场营销、物流生产运作(如运输生产、库存管理、流通加工和其他增值服务)、物流的售后服务(如客户回访等)等。支持性作业包括一般的基础管理(如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对外公共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企业必要的外购资源的采购)等。在审查价值链的各项构成中,必须将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并采用优、中、差三等对每一项作业进行评定。

(3)第三步:物流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物流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统筹。宏观环境分析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全球化环境等进行分析,宏观环境分析结果将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趋势有重要的影响。行业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五要素”及其关系进行分析。“五要素”是指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企业的资源供应商、物流企业的现有竞争者、物流企业的新加入者和物流服务产品的替代品以及补充品。这“五要素”共同作用,决定了行业的竟争性质和程度。

(4)第四步:物流企业SWOT分析。

物流企业SWOT分析技术是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一步考察企业的这些业务是否适合企业在其中进行经营,是否能够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优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劣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的缺点和不足。面临的机会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方面。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利和消极作用的方面。

(5)第五步:找出关键的成功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找出物流企业的成功的因素,分析当前的因素是职能性质的,还是仅仅一个物流服务产品的或者是企业整体性质的。因为,只有横跨整个企业整体的成功因素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4

内容摘要: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商品贸易第一大国,而国际贸易物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了解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状况非常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贸易物流的内涵和特征,进而指出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 国际物流 货物运输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迅速崛起。国际物流业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国际贸易的助推器,成为企业继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获得利益的第三大源泉。现代的企业越来越重视通过发展企业高效的物流提升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立高效、快捷的企业物流体系,甚至一些大型的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就是现代化的物流能力。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业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物流成本比较高,物流效率不够高等。高额的物流成本严重侵蚀了企业的利润,物流消耗的时间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顾客的满意度,阻碍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不利于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提高我国整体物流能力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协调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我国现在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约占我国GDP的百分之二十,而物流产业占GDP的比重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可以为我国节省几千亿的成本,所以,发展高效的现代化物流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同时,由于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特别是国际商品贸易,我国是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每年都有大量的商品进出口,但是我国的国际物流能力还比较弱,显然与我国的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缺乏世界级的国际物流公司,物流企业在国际的竞争力不够,很多企业的国际贸易运输主要是靠马士基、DHL等一些跨国物流大型企业完成的,因而相当一部分利润都被国外所赚取,我国企业的物流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物流的内涵和特征

(一)物流与国际贸易物流的内涵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全过程。

国际贸易物流是指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物转移,跨越国界的物流交换互动,它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国际贸易物流主要是依靠国际的物流网络、凭借国际物流技术和设施,实现货物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流动和交换,主要体现了国际间的分工协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推动各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物流主要为国际间发生的贸易以及跨国公司服务,它的目标是提供专业化的国际服务。由于国际贸易物流设计的范围广、区域大,同时又会受到各个国家不同文化理念、民族习俗、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以及社会制度的影响,因而国际贸易物流相比国内物流,在运行起来就会相应复杂与困难。因而选择合适的国际物流途径和方式对于企业实施跨国经营,节省交易成本和费用,实现企业的经营利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际贸易物流的基本特征

国际物流运输能力要求高。由于国际贸易物流是发生于国家与国家之间,涉及的区域非常广,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因而实施起来更加复杂。国际物流需要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管理理念,提升国际物流的能力,使得国际物流功能更加集成,反应更加迅速,节省物流时间和环节,加快商品的周转,推动整个国际物流效率的提升,提高国际物流的运输能力和水平。

国际物流需要高信息化。国际物流需要出口方和进口方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因而透明化的信息对于节约双方的成本和费用,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国际物流的正常运转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持,而国际信息系统的建立难度大,不仅投资巨大而且管理难度也大,还会受到不同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是基于EDI(电子数据交换)发展起来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国际物流的发展意义重大。

国际物流标准化要求高。由于国际物流是在全球范围内运转,而各个国家对于物流标准化的建立都是不一样的,为了保证国际物流运转更加顺畅,提高国际物流的运行效率,统一国际物流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很多欧美的发达国家之间已经逐步实现了国际物流的标准化,例如采用统一的条形码技术,统一集装箱的规格,统一规格的托盘等,这样就节约了物流的成本和费用,提高了物流运转效率,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还包括物流作业的标准化,强调各国在物流作业流程和方式的标准化,从而使物流过程变得有章可依、简单有效、便于考核。

国家物流组织网络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企业的经营范围往往涉及到众多国家,因此要求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物流的选择和配置。为了保证国际物流的顺利运行,必须要在国际间建立强大的物流网络,实现国际间物流组织的协调和合作,保证物流网络的点、线、面得到有效配置和结合,建立国际间完整的物流体系,实现国际物流组织的网络化,提升国际物流的运输能力和效率,加强国际合作,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稳定,世界各国沟通和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国际贸易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世界贸易额逐年飞速上升,平均每年都以接近30%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年增长率。从国际贸易的数量上来说,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国际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增长到了2011年的20万亿,增长了970倍,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家;从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上来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是出口原材料密集型以及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现在我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向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等转变。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速度不断增快,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对于商品的转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物流应运而生,可以说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没有国际贸易就没有国际物流。然而,国际物流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为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扩大了国际贸易的区域范围。

(二)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存在的问题

从客观上来说,我国的国际物流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国际物流能力还比较薄弱,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企业发展不成熟。近几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虽然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企业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开始比较晚,起点比较低,与大的国外跨国物流巨头相比,技术还是比较落后,差距比较明显。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运载能力有限,只有中国远洋、中国海洋、中外运等几个比较大型的企业,但即使是这几个企业与马士基、达飞等国际巨头相比,也还远远落后于它们;再者,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的物流功能单一、没有现成有效的物流网络,企业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服务水平比较低,不能满足国内进出口企业的需求;另外,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低,缺乏高素质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国际物流企业的高级策划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比较大,因而导致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政策支持不足。现代国际物流的发展少不了国家的政策支持,美日等国家的现代物流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和其政府对于物流企业发展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而我国虽然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障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很多物流企业存在恶性竞争、无视操作规范等现象。国际贸易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发展和延伸,更需要国际立法的支持和政府的引导,然而,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在政策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国家关于国际贸易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缺乏国际贸易物流的基础设施或是设施比较落后,地方性的限制政策比较多;政府不能对于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政府职能缺失,因此导致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缺乏健康有利的政策环境,阻碍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

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在国际合作中存在问题。国际贸易物流主要是为跨国贸易服务,它必须设计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货物流动,因此,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对于发展国际贸易物流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加强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同世界很多国家建立了深切的友谊,我国国家的对外交流取得了重大成功,这都为国家贸易物流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国家贸易物流方面,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国际合作在国家贸易物流中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得到发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的行业开放度不够,铁路、公路、航运、海运等交通网络主要集中在政府手中,部分地方政府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为物流发展设置了很多障碍;第二,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不够,不能为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按照我国政府现有的组织架构,国际物流行业涉及的相关部门有:航空、铁道、海关、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多个部门,由于疏于对各个部门的协调,导致我国国际贸易物流缺乏必要的指导。

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措施

(一)壮大企业规模,完善物流网络

国际贸易物流对于企业运输能力以及运营能力的要求一般比较高,单个小企业很难肩负起国际贸易物流的重任,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物流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首先壮大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特别是跨国经营的能力。因为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贸易企业,必须在全世界重点地区铺设完善的物流网络,提供跨国贸易的物流服务。

(二)增强服务意识,逐步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

现代物流的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物流,物流企业提供的不再是仅仅传统意义上的运输服务,它还包括仓储、配送、货代等综合服务,企业面对的客户要求也不再是统一的标准化的物流服务,更多的是需要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要设计独特个性的物流服务,这就对物流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物流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逐步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

(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政策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发展国际贸易物流,必须加强铁路、港口、公路、机场等物流枢纽的建设,同时加强国家立法,推行一些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打破运输行业的地方性保护主义,推进国内物流企业的整合和竞争力的提升,加强政府对于国际贸易物流行业的指导。

(四)加强对外交流,推动国际合作

我国政府需要利用自身的外交关系,加强与多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物流网络,为我国国际贸易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长足发展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熊明华.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制定与构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

2.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TPL);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新疆

中图分类号:F327;F762;F2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5-1214-04

新疆作为我国的农业大区,近年来,随着粮、棉、果、畜四大产业基地的建设和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以特色林果业、设施大棚蔬菜和现代畜牧业发展为重点的瓜果、蔬菜、肉类等生鲜农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农产品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渐改善,冷链物流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硬件设施、管理体制及生鲜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地域跨度大等条件制约,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仍然存在成本高、损耗严重、效益差等问题,而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TPL)以服务专业、效率高、规模大见长,因此,将TPL引入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对提高冷链物流速度,降低冷链物流成本,保证生鲜农产品的高品质畅销国内外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 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冷藏运输设施和冷藏保鲜设施,新疆目前冷藏运输环节主要涉及冷藏汽车、冷藏车皮、冷藏集装箱及冷藏装卸搬运设施设备。然而,新疆专业化的冷藏车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车辆的技术工艺都比较落后,规范的冷藏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几乎没有,难以为农产品的大流通提供质量保障。冷藏保鲜设施主要是冷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疆冷库容量近200万t,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纷纷加大冷库建设。全疆的10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只有20多个建有配套冷库,相对于目前年产700多万t的果品、130多万t的肉类和近2 000万t的蔬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远远不够[2]。另外,新疆目前的冷库建设缺乏统一指导和规划,农产品生产经营各方自行设计规划,各参与方缺乏联系和沟通,冷链物流资源分散,余缺调剂困难,浪费现象严重。

1.2 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是冷链物流高效运作的保障,是实现冷链物流一体化的粘合剂,也是冷链物流发展的方向。生鲜农产品由于生产与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一致,致使供求信息不对称,经常出现卖难和买难并存的局面。冷链物流信息化有助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及时对接与共享,极大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然而,新疆信息网络建设目前虽已比较健全,但其并未和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有效融合;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不能提供有效的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一些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营相关企业虽建有网站并相关信息,但没有专人维护和更新,信息时效性很差,加之企业影响力有限,信息化效果很不理想。另外,农户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参与方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通常各干各的,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不同参与方之间仍然处于割裂状态。

1.3 物流技术与标准跟不上

冷链物流运作所涉技术主要包括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追溯、产后预冷、温度控制、包装加工等技术。冷链物流技术不仅是鲜活农产品高品质流通的重要保证,也是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我国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但由于应用中不仅涉及成本问题,还涉及制度、标准和法律法规等一系列问题。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上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不适应性,即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参与方一般对冷链物流技术并没有太高的要求,重点还是在成本和利润之间寻求平衡,技术越先进的设备一次性投入越大,而且不一定能与现有的设备完全配套产生高效率,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投入较低的技术及并不先进的设备,甚至干脆就是常温物流。

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各项操作需要相关标准加以规范,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然而,我国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起步晚,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并存,尚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现有的部分相关标准大多集中在仓储和运输环节,覆盖面小,冷链物流各环节衔接方面没有具体的标准可依;而且,新疆冷链物流发展相对落后,还没有相关的地方标准,即使参照其他相关标准,执行力度也不大,更缺乏必要的监管。

1.4 市场化程度低

新疆的农产品生产同样是以小农户生产为主,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中介组织,能够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是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经济组织。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较晚但增长迅速,2007仅有510个,2012年已达7 717个,增加了14倍[3],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新疆农产品产业化生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盲目跟风或规划不合理以及缺乏资金支持和有效的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运行不够规范,有些甚至成为套取补贴的“空壳”,农产品生产由于缺少统一标准,质量难以达到要求,使得“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社企对接”和“农市对接”等无法顺利实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把小农生产集中起来,满足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专业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或联盟提供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从而实现农产品的大流通。然而,新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绝大多数是经由生产方或经销方自营模式进行,环节过多,大量潜在的冷链物流需求都没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另外,很少有冷链物流企业在技术装备及网络分布上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更多的只能提供冷链物流运输或仓储服务,难以提供完整的农产品产销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这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环节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冷链物流的效率,并增加了不必要的损耗,断链现象时有发生[4,5]。

1.5 冷链物流人才紧缺

冷链物流人才紧缺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之一,新疆更是如此,不仅缺少掌握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相关学科理论的高素质冷链物流规划管理人才,就是熟悉并掌握冷链物流操作基本要求的基层人员也很少,加之新疆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就业环境等方面相比国内发达省区有不小的差距,吸引疆外冷链物流人才非常困难,人才紧缺已制约了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2 TPL的基本特征分析

TPL是由独立于第一方(发货方)和第二方(收货方)的第三方来承担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服务型态,第三方可以是一个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也可以是具备不同物流功能的企业联盟。第三方有着专业化的物流设施设备和网络,能够根据第一方或第二方的需求,为其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TPL具有以下特征[6]。

2.1 关系合同化

第三方物流运作过程中物流经营者和需求者的责任权利是通过契约来进行规范的,经营者也是按照契约的规定提供全程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并以契约的要求来监控整个物流过程,若第三方物流是企业联盟的形势,各成员之间也是通过契约来明确其责任和权力的。

2.2 服务个性化

第三方物流是以满足需求方的要求为第一要务的,而需求方往往由于各自需求的不同对物流服务也会产生不同的要求。因此,为了赢得客户,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据需求方对物流服务在时间、价格、信誉和流程等方面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同时,基于竞争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也必须通过对物流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立足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不断突出自身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的特色,逐渐在“特色”上做到最好,形成核心竞争力。

2.3 功能专业化

第三方物流是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因此,从物流设施设备到物流设计、物流流程、操作过程监控都要能体现专业化,服务水平要优于非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2.4 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化

第三方物流关注的是整体效益,并不是某一功能环节的效益。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先行,信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作为这一基础的支撑,其快速发展能够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促进信息网络化的实现,从而助推物流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物流效率,增加第三方物流效益[7]。

3 基于TPL的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

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的目标是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而新疆生鲜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地域跨度较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促进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高效地发展,本研究结合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建立基于TPL的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图1)[8,9]。

该体系通过信息网络将农户到零售终端的农产品供需方在供需过程中产生的冷链物流需求分离出来,以委托的方式交由TPL企业或联盟来做,农产品供需各方的商流总体不变,供需各方只需集中精力做生产、加工或销售等自身的主营业务。该体系对冷链物流需求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能够有效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方的需要

在这个体系中,农户、中间商及消费者作为农产品供给者或需求者均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联盟作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供给方,根据需求方(客户)的要求并结合不同种类农产品的特点,量身打造合适的冷链物流服务,并能够让客户在整个过程中对服务进行跟踪查询,及时了解服务情况。

3.2 所有活动以信息为先导

在这个体系中,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方通过信息网络寻找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联盟,并与之形成委托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联盟也能够通过信息网络搜寻合适的客户,并与之形成委托关系。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联盟在整个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要借助信息网络来跟踪、监控物流过程,客户也要借助信息网络及时跟踪查询货物情况,可以说,整个体系中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

3.3 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保证农产品品质

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联盟在设施、装备及技术方面较为先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速度快,资源调度和具体运作安排迅速准确,极大地减少了冷链物流各环节衔接的时间耗费,提高了冷链物流运作的效率。同时,专业的设施设备加之规范的操作也保证了冷链物流过程中农产品的品质。

3.4 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一方面,这一体系能够将分散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调配,能够有效避免这些资源的拥有方之间的无序竞争所导致的效率低、资源浪费现象;另一方面,这一体系也能将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进行有效集中,在运作过程的运输、仓储等相关操作可以进行专业化的批量操作,从而在提高冷链物流效率的同时减少冷链物流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4 保障基于TPL的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成功实施的建议

4.1 加大政府对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引导与扶持

4.1.1 加大冷链仓储环节的引导与扶持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设施规划建设方面,政府应从全局出发应进行必要的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交叉建设所造成的浪费,另外还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及金融支持,积极推动政府直接投资、招商引资、合资和合作等多元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体制,引导各投资主体在吐鲁番、库尔勒等生鲜农产品主产地建设冷藏保鲜及加工设施,在霍尔果斯等重点口岸建立生鲜农产品保鲜库,在乌鲁木齐、库尔勒和喀什等主要中心城市建设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大型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现有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同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10]。

4.1.2 加大冷链运输环节的引导与扶持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上,公路运输是生鲜农产品运输的最主要方式,而生鲜农产品丰富的地区农村公路网络不发达,通达的深度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全疆冷藏运输车辆非常少,仅占货运车辆的0.1%左右,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比例很低,除一些直接出口的高附加值的生鲜农产品外,其余基本都是普通车辆进行运输。新疆区域跨度大,损耗严重,因此,在公路运输方面,政府应鼓励并支持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及配送车辆,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参照农用机械相关政策执行。铁路冷链运输上,由于亏损严重,并且乌鲁木齐铁路局对机械冷藏运输车也没有调配权,新疆农产品铁路冷链发运量非常低,大部分生鲜农产品采用简单的保鲜处理后,还是用普通运输车发运,铁路运输相对经济的优势没能在农产品冷链运输上得以体现。要改善这一情况,乌鲁木齐铁路局在掌握部分冷藏车调配权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还应对农产品的铁路冷链运输进行一定的补贴,以促进铁路冷链运输能力的增长。航空冷链运输上,由于运输成本高,只有部分高端生鲜农产品如库尔勒香梨、红提等直接出口欧洲市场的农产品才会使用航空冷链运输,绝大部分生鲜农产品即使采用航空运输,也很少会采用冷链航空运输。航空冷链运输快速便捷又能有效保障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所以,政府也应在农产品航空冷链运输上适当地引导与扶持。另外,在冷链物流运输网络建设上,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打破3种主要运输方式之间的壁垒,使公、铁、空联合发展,形成综合成本低、四通八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体系。

4.1.3 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引导。 TPL虽然能够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降低成本、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其附加值、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主体往往由于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没有保障,更愿意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来解决,潜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的社会需求,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并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行为,尽快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以保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操作有标准可依,从而确保冷链物流运作的质量安全。在此基础上,政府的宣传引导使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方转变观念,增加社会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为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或联盟创造良好的发展基础[11]。

4.2 TPL企业或联盟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管理

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行过程中,信息是先导。冷链物流供需的对接、冷链物流流向与流速、冷链物流各功能环节的衔接等都需要有一个对相关信息及时传递与处理的平台。因此,不仅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或联盟要建立各自的信息平台,而且这一平台还应能够与区域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及农产品产销平台等相关信息平台有效对接,从而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及运作的高效化。

4.3 加强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要实现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必不可少,而精通专业知识、会管理、懂操作的各种层次的专业人才更是不可或缺。因此,应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一是依靠新疆各大中专院校,开设农产品物流、运输规划等相关专业,培养研究生、本科生等层次的管理人才和大专生、中专生等层次的操作型人才;二是鼓励并选派各层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骨干到国内外知名院校或大型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培训、进修,学习掌握先进的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三是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让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从业人员和打算从事该行业的人员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 陈善晓,王卫华.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 22(1):72-76.

[2] 裘品姬.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新疆社会科学,2009(5):32-36.

[3] 戴 岚,胡仁巴.谁来管管“空壳社”[N].人民日报,2013-05-10(14).

[4] 魏国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 2009, 14(2): 24-25.

[5] 陈 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28(2):73-75.

[6] 刘德军,陶学宗,张广胜.基于TPL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2008(10):98-100.

[7] 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农业展望,2012,8(4):55-59.

[8] 龚树生,梁怀兰.生鲜食品的冷链物流网络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2):7-9.

[9] 李晓锦,范秀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规制及其专业化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6(8):43-46.

篇6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循环经济的具体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最先提出循环经济的概念,具体指在一个生产的系统里,用现代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依赖性的经济模式。所谓的循环经济观,具体是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背景下,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表现出对客观规律尊重的一种具体认识。循内容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繁荣发展,在能源的使用量上与日俱增,由此而形成的废弃物也大大增加,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大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必须要创建逆向物流系统,正视当前废弃物不断增加的问题,寻找改变当前局面的方法。从一些物流业发达的国家来看,这些国家大多数企业都很重视逆向物流系统,逐渐将创建该系统的工作放入企业规划中,通过该系统的运作为企业减少物流成本、提升利润。因此,本文从循环经济视角,对企业逆向物流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针对当前逆向物流在物流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关键词:循环经济逆向物流管理环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低消耗、高效率,经济增长模式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本变革则表现在对那些传统增长模式的改变。循环经济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表现为对产品的循环,对环境采取更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在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时,尽可能小的消耗目前资源和产生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压力方面可以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需求,让资源的约束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第二,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环境的污染要实现逐步降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关系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弱化,强调彼此间的和谐共处发展。

(二)逆向物流及其相关概论

1.国外学界对逆向物流概念的界定。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Stock教授最早提出逆向物流概念,并在20世纪90年代,极大丰富逆向物流的含义。在当时,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根据调查研究,对逆向物流做出了具体定义:逆向物流表现出来的具体目的,主要是从原材料、制成品和相关信息这些方面着手,从消费地到最初开始阶段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一种流动方式,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展开计划、实施以及具体控制,这样就可以达到回收残余价值和恰当处理废弃物的目的。欧洲逆向物流工作组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就逆向物流给出了另外的定义是:由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材料、中间库存、分销或使用点开始,慢慢扩张到恢复点或适当处置点的这样一个具体过程。

2.我国学界对逆向物流的定义。针对以上这些定义,我国一些学者认为:逆向物流应该是一种物理性流动的原理。对于这方面的具体定义,不同的研究机构对定义有着不同的表述,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从循环经济理念角度,可以将物流划分为正向物流、逆向物流,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物流系统。而从下游企业开始着手,或者从消费者这一具体层面开始进行,返回到供应商的这样一个特定过程叫做逆向物流。

(三)循环经济与企业逆向物流的具体关系

实现循环经济必须要通过借助逆向物流表现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流程系统。一定要构建起顺畅的逆向物流体系,这样物质才能实现具体的循环模式,如果不从这方面入手,就不可能得到想要的具体结果。但是在当前形势下,企业接受的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逆向物流理念的推广存在阻碍。逆向物流主要表现在产品、信息等从消费点到生产点的过程,在实际过程中包括重复利用物料循环、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不同方面挖掘废弃产品或有缺陷产品的潜在使用价值,使得这些产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1.逆向物流的发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逆向物流将一些残次品经过再次的处理、加工,可以再次投入到生产使用中,变为可利用资源,再次发挥其价值,对于已经没有使用价值的废物应当要经过焚烧之后再埋入地下,防止其污染环境。因此想做好循环经济,就必须重视逆向物流,只有创建了合理、科学的逆向物流,才可以真正实现循环经济。逆向物流能够为残次品的回收、再利用提供平台,减少社会资源的消耗,降低企业成本,让顾客对企业更加满意,为企业赢得优势。同时还能让企业提升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

2.降低资源消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降低资源的消耗,充分利用资源能够帮助企业减少成本、提升利润,同时也能够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物流管理过程中,企业通常只重视内部管理,而不重视外部残次品及废旧物品的回收加工再利用,违背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而逆向物流能让废旧产品和残次产品经过加工之后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因为残次产品价格低、数量较多,将其进行回收再利用还能够减少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尤其是当前经济不断进步而资源越来越匮乏,就更加突出了逆向物流的重要性。

3.改善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造成环境破坏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多重的,是具有延续性的。教育医疗等问题可能会因为经济的进步而得到缓解,但是环境问题则相反,它可能会因为经济发展而更加严重。人们的生产、消费与物流损害了生存的环境。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注重管理废弃物品,也不重视保护环境,进而严重阻碍了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是为了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损害,而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的更高层次,它倡导将保护环境和生产、消费同步进行,实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在考虑生产发展的同时也不忽视环境保护。所以,结合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是最佳的环境保护方式,不但能够通过再回收利用来保护环境,还能够有效减少原料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二、逆向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逆向物流发展时间很短,从开始出现到现在也才二十几年的时间,可是逆向物流的具体效果在发达国家已经完全彰显出来。但逆向物流的具体作用并没有被我国企业重视,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物流企业对逆向物流的理解存在误区。逆向物流是一门新兴行业,在我国发展历史短,企业运用逆向物流的意识不强烈,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很多企业从传统角度认为,不论何种形式的逆向物流,都是增加成本的表现,在经济效益方面是没有价值的。不少企业看到的只是这个理论的表面现象,对逆向物流能够减少成本、提升内在形象、增加效益等方面的认知还不多。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去理解逆向物流的内在要义,借力做好企业的经营,进而获取更多的经营资本发展逆向物流。逆向物流在企业的具体经营实践存在不足。对于逆向物流一些难以预测的突况,企业根本没有办法掌握。逆向物流在物流企业的经营实践,对很多物流企业来说是个新概念,较之于传统物流企业,一些尝试经营逆向物流的企业对其概念等方面的认识也还不够,很多地方还需要在经营实践中探索,这就为企业在逆向物流的经营方面带来了一些问题,阻碍了逆向物流的实践。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对于逆向物流来说,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成本得到节约,可是逆向物流的复杂性使得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比较高,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扩展。并且企业的经营理念相对传统,无法同时代的步伐相协调,不少企业不愿意在这一方面投入较多的资金。企业这样传统的做法导致企业经济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策略

(一)从思想上正确理解企业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作为一个具体的活动过程,是整个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它的运行具有复杂性,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协调,必须成立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不能让它依附在其他部门。企业对逆向物流要表现出足够的关注,正确理解逆向物流,明确逆向物流系统在企业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把具体实权给予物流部门,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企业经营中要遵循的逆向物流原则

1.产品设计原则。企业在产品设计初始阶段就要考虑逆向物流的需要,之后才有可能实现未来回收产品的再利用和循环。设计时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比如说应该多选取可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材料,同时要尽最大努力使得产品标准化、可拆卸,这样可以让产品进行充分循环生产。

2.回流量化原则。产品回流是不可避免的,但企业可以从退货的发生入手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企业可以通过一些具体退货机制,减少退货并且能够控制产品的可重复使用,让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都得到最大程度的节约,让循环经济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逆向物流管理系统

1.构建企业供应链物流系统。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实施逆向物流,一定要从供应链这个方向构建逆向物流系统,形成一个完善的循环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众多企业间应该构建起一种和谐的战略合作关系,在资源等多个方面实现共享,这样可以有力推动供应链上企业的全面发展。

2.完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逆向物流的一些具体特征表明,假如只是依靠人工管理,在时间方面一定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如果能建立合理的信息系统,对进入具体领域里的产品就能够进行有效监管,从而可以让逆向物流处理周期缩短,可以让不同的企业或者部门进行有效合作。

3.积极推进企业逆向物流相关技术的研发。企业要改变设计方式,在设计初期就要考虑到以后的产品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方便性。同时,企业要将重心放在对废旧产品的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创新上,增强产品利用率。逆向物流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所以必须要对产品信息加以重视。例如,企业可以使用条形码录入回收产品的相关信息,创建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产品信息的管理与追踪,减少逆向物流的时间。

4.增强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动力。如果单纯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来刺激企业采用逆向物流,尽管能够将一些残次品再利用,但这与循环经济的目标还相距甚远。通常来说企业愿意回收的产品都是具有较大再利用价值的,并且来源较为充足,但是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产品,还有一些产品回收起来较为困难,并且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小。因为大部分工业残次品的回收及再加工的成本较高,技术也难以达到,同时在管理方面还有缺陷,这让很多企业不愿进行回收。我国的逆向物流正处于起始阶段,政府应当要予企业相应的鼓励,实施激励政策,鼓动企业积极创建具有循环经济思维的逆向物流系统。

综上所述,当前经济飞速发展,资源及环境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害,人类已经开始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逆向物流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举措。逆向物流能够为保护环境做出巨大贡献,同时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是循环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所以企业必须加强物流意识,实行逆向物流。政府也要发挥相应的作用,制定相应的约束条例,以推进逆向物流的科技进步。总而言之,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施逆向物流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社会公共效益最大化的双赢结局。

作者:左丽丽 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慧慧.我国逆向物流发展问题浅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5(14)

2.高波.逆向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1)

3.王西.国内外汽车逆向物流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2015(12)

4.温平川,包旅游.电子商务下逆向物流模式选择研究[J].中国市场,2015(50)

5.朱芳.基于4PL旅游逆向物流服务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

篇7

一、城市会展品牌构建:认识先行

每个城市都应有其独特的会展品牌,但是培育一个知名的会展品牌是一个漫长的奋斗过程,既要有正确的认识、有利的条件、还要有科学的运作,哪一方面有缺陷都不可能成功培育出会展品牌。从认识上讲,培育会展品牌就必须了解城市会战品牌的基本特征、成功要素及发展趋势等。

(一)城市会展品牌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许多国内外城市会展品牌的创建与发展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得知,城市会展品牌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为指导城市会展品牌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1.规模性。规模效应是会展品牌的明显特征。在短短几天的展览期间,展览会几乎将整个参展相关行业浓缩于展厅之内。在德国,每年举办的国际贸易展览有130多个,展出面积690万平方米,参展商17万,参观商逾千万,仅成立于1947年的汉诺威博览会展出面积就达310000m2。在我国,虽然现有城市会展品牌还较少,而且品牌知名度还较弱,但世博会、汽车展等已为大众熟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展会的规模效应所产生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2.专业性。以往综合性的博览会已逐渐被代表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专业博览会所取代,会展品牌一般都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一方面,会展品牌的专业性表现为会展内容的主题化;另一方面,会展品牌的专业性还表现为配套服务的专业化。会展品牌不仅要求现场的服务内容全面、运作高效,还要求会展公司从市场营销、展会形式、项目组织到人员安排等整个运作过程都要针对会展的主题来完成。

3.权威性。会展品牌一般都得到了业内权威协会或代表企业的大力支持。如德国于1907年成立的“德国经济展览和博览委员会”(AUMA),它是由参展商、购买者和博览会组织者三方面力量结合而成的联合体,以伙伴身份塑造市场;而法国则由主要的展览公司共同组织了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它是一个商会和政府牵头组织的民间团体,任何一家展览公司都可申请加入,但对于同一个专题的展会只接纳一个会员,而且优先接纳质量最好的展会。会展品牌的运作大多取决于这些行业协会和业内主要企业的合作,无形中使自身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得到了增强。

4.前瞻性。会展品牌的前瞻性主要表现为它始终走在参展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它不仅能够提供几乎涵盖参展行业市场的所有专业信息,而且能代表行业的发展趋势,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观众能在展会中获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更扩充了信息的价值含量,使观展者不仅对行业的发展现状,更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较大程度的把握,由此提高了展会自身的影响力。

5.互动性。为了更好地宣传品牌,强化品牌,城市会展品牌非常注意与旅游、文化、媒体等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合作,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式发展。医学论文如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一开始就注重旅游业的全程参与,采用整体营销的战略,仅针对游客就做了八次市场调研。此次世博会共吸引了108个国家,4200万人次的参展者和旅游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城市会展品牌的成功要素

城市会展品牌的成功打造需要把握好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对于不断深化城市会展品牌的内涵,提升其知名度并扩大影响力意义重大。

1.主题的提炼。城市会展品牌的成功打造必须要提炼出特色化和个性化的主题,要善于挖掘会展品牌的魅力与优势,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会展品牌。会展品牌主题的提炼应以品牌个性、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为依据。其中会展品牌个性是针对其自身特色而言的,会展品牌文化是针对其所在城市的文化而言的,会展品牌价值是针对它为顾客创造的价值而言的。

2.项目的策划。在对会展品牌的主题进行提炼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不断策划出紧扣主题的会展项目。主题是会展品牌的核心,项目是会展品牌的载体。城市会展品牌的成功构建需要主题与项目的完美结合,主题引导项目活动的策划方向,项目反映主题的核心内涵。

3.品牌的营销。在准确提炼会展主题、合理策划会展项目的基础之上,还需通过一些恰当的形式将城市会展品牌展示出来并推广出去,即会展品牌的营销。它包括通过宣传口号、形象标志和宣传手段来进行营销,具体体现在会展名称策划、形象标志设计、宣传用品规划和品牌广告创意四个方面。城市会展品牌的成功营销,直接决定了会展品牌的内涵与载体能否正确地展现出来。

(三)城市会展品牌构建的发展方向

目前,会展领域的品牌竞争也越演越烈,成功培育并有较强生命力和成长性的会展品牌必须有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于是在城市会展品牌构建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四大发展方向。

1.个性化。城市会展品牌的构建要体现出城市独特的个性,只有这样会展品牌的吸引力才是持久的和无可比拟的。如北京市政府树立了将北京建设成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城市和世界著名的会展中心,当然北京市是首都,其个性特色显而易见。所以,北京市会展品牌的构建应依托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优势,打造出个性鲜明的会展品牌,当其会展品牌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应当体现出北京和中国的特色。

2.精品化。城市会展品牌的构建还应朝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将会展品牌创建成独一无二的精品会展品牌。以广交会为例,单年会展规模稳居世界第三,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第一展”。这一会展品牌逐渐走向精品化,而且也在日益与世界会展业接轨。如第97届广交会共有来自210个国家和地区的195464位采购商到会,世界零售商250强中有71家公司参加了本届广交会,其中排名前50强的零售商中有25家到会采购。

3.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会展品牌的构建及其长远发展一定要以国际化为最终发展目标的。以上海会展品牌为例,上海市可谓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兼备,同时大量国外会展品牌首先上海登陆,其会展品牌的构建目标必定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的。

4.规范化。城市会展品牌的不断发展直至最终得到广泛的认可,还需要将其规范化。只有将会展品牌规范化,其服务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是展览业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之一,它是国际展会的资格认可机构。该组织负责对申请加入其协会的展览项目和其主办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查,由于有了这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资质评估制度,UFI资格认可和UFI使用标记就成了品牌展览会的重要标志。

二、城市会展品牌培育需运作科学

(一)城市会展品牌的科学定位

在对城市会展品牌的基本特征、成功要素及发展方向有了明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培育会展品牌,首先是要科学定位,明确其发展目标并在市场中确立合适的位置。一般而言,城市会展品牌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定位。一个成功的会展品牌必须要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主题理念,这个主题理念是对整个会展活动的目的、功能、性质、作用等内涵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所以,一个成功的主题定位必须遵循目标性原则、包容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功能定位。会展品牌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显著的,换言之就是每一个会展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都能发挥作用,这就是会展功能。一些国内学者将会展功能进行了概括,形成会展功能,即展览功能、形象宣传功能、经济辐射功能、商务洽谈功能、旅游拉动功能、城市建设功能、吸引投资功能和系统整合功能。然而会展品牌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功能的面面俱到,而是对所有功能进行系统定位,强化和突出其中某些功能元素来提升整个功能体系,最终实现会展运营目标。

3.项目定位。会展项目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形式具有其自身的项目特色,主要表现在服务目标性、项目关联性、客户广泛性和效益综合性四个方面。会展品牌的项目定位与一般会展活动的区别突出表现在提供高品质的客户服务,通过提升服务品质来提升整体项目层次。

4.市场定位。会展品牌总能代表某一行业发展的最前沿,能够做到这一点,取决于具有战略性、超前性的市场定位。会展品牌的市场定位关键在于瞄准潜力市场,凸显品牌特征。同时,会展品牌确定目标市场后,在实施营销策略时,要宣传推广其会展主题的前沿性,稳固其行业地位,并且通过各种互动活动营造具有文化内涵的会展氛围。

5.价值定位。尽管会展品牌主要针对的是高端市场,但是其价值层面不是单一的产品层面,任何参展商或观众参加会展活动不仅仅是寻找单纯的产品,而是有不同的价值诉求。会展品牌在进行价值定位时就要关注于这些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价值取向。

(二)城市会展品牌构建的创新策略

城市会展品牌的形成与持续发展还需要探索出符合城市某一会展品牌的发展策略。通过对一些城市会展品牌的发展过程和成功经验的分析,本文认为城市会展品牌的构建可以采用以下创新策略:

1.以特色的项目确定品牌定位。城市会展品牌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特色的会展项目,一方面会展市场的需求指引着会展项目的策划与品牌定位,但另一方面特色的会展项目也引导着市场消费和管理决策。所以,城市在打造会展品牌的这一过程当中要对整个会展市场进行细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针对目标市场设计出富有特色的会展项目,最终形成城市会展品牌独特的定位。

2.以卓越的品质奠定品牌价值。产品和服务是品牌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品质是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现。由此可见,城市会展品牌必定拥有卓越的品质,这样才能形成品牌,甚至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表。城市会展品牌卓越的品质必定能为顾客带来丰厚的品牌价值,同时也为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和带动效应。3.以良好的关系树立品牌形象。城市会展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它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正是因为会展业的带动作用,使得它涉及到很多相关的利益群体,包括政府机关、参展商、观众、会展企业、媒体、社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因此,城市会展品牌的构建还需要处理好与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良好的关系来树立城市会展的品牌形象。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在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下,企业经营活动的电子商务环境正在逐渐形成,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根本的变革。主动迎接管理模式的变革,积极推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电子商务环境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而建立的财务组织结构、财务处理流程、财务处理方法、财务制度和财务信息系统的总称。在不同的企业中,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不同,从而形成财务组织结构、财务处理流程、财务处理方法、财务制度、财务信息系统方面的差异,导致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同。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一经形成,在一定时期表现出稳定性和协调性,但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其表现出动态发展的特性。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环境正在逐渐形成,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电子商务,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各种活动更加融合,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处理业务,使财务管理活动处于电子商务环境中。电子商务环境正在对财务管理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其表现在:

1.财务组织结构的影响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融合,出现模糊分工状态,以往由财务部门处理的一些核算业务将按其业务发生地点归到制造、营销、供应等部门来完成。财务部门从人员集中实体部门机构向人员分散的虚拟部门机构转变。财务部门内部的人员分工、岗位设置也将发生较大变化。传统财务部门萎缩,职能分解,包括决策和业务在内的网络虚拟的财务机构代替传统的财务管理机构。

2.财务处理流程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计算机网络代替了纸笔、算盘、计算器,电子单据在线录入,电子货币自动划转,财务业务协同,所有信息,即时产生,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财务管理无需再建事先固定地划分成一个个各自独立的环节,所有信息汇成了一条连续的信息流,所需的任何财务信息都可直接从网上获得。传统的财务处理流程将面临着一次全面的重组。

3.财务处理方法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业务活动,如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网上营销、网上采购、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等,都将在网上进行处理。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财务预算方法、资本管理方法、财务分析方法等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4.财务制度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全新的经济形态改变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规则。国家规范企业活动的各种制度面临新的要求。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必将适应新的环境要求而发生变革。就企业本身而言,财务组织、财务流程、财务处理方法的变革必然要求建立新的财务制度。

5.财务软件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正从被动地汇总业务职能部门的财务数据,转向与业务协同,主动地在业务发生时获取详细信息;财务软件正从部门级、企业级向供应链级发展,并与其他子系统相互渗透,彼此的界限日益模糊。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财务信息系统的改变,不再是简单的修补,而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未来财务系统不仅仅是面向财务处理,其触角延伸到企业内外活动的各个末端,系统功能的可变更性、可扩充性,系统内部外部数据的共享和一致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未来的财务软件本身就是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它将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变革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二、电子商务环境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电子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财务与业务协同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内部网络使采购、入库、付款、出库、销售等业务与财务协同运作。外部的网络使企业与客户、供应商、政府管理部门乃至整个联盟企业之间协同运作。

2.实时财务控制

电子商务环境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经营活动的数据,最短的时间内采用多种方法生成财务信息,最短的时间内反馈到信息使用者,最短的时间内将控制指令到业务活动中,实时校正经营活动。

3.远程财务处理控制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互联网络,财务处理控制跨越物理空间,延伸到企业内的每一个部门,延伸到企业外部的所有可利用资源,延伸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甚至全球。

4.集中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数据集中、信息集中、管理权集中。财务系统实时、直接采集业务活动的源头数据,对数据集中管理,达到信息共享,实现整体集中管理,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着力点

1.从财务组织结构设计

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企业组织的实践和理论均表明,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呈现出扁平化的变化趋势。

2.从财务处理流程重组

20世纪9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哈默针对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思想,并在欧美等国企业掀起了“以流程再造”为核心的企业管理革命浪潮。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对组织结构和流程重新设计,合并重复的环节,尽可能减少无效或不增值的活动,从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

3.从财务处理控制方法改进

长期以来,很多财务处理控制方法在财务管理中得到应用,如授权批准、财产保全及复式记账等。但是,还有许多先进的方法,如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及无形资产计量评价(EVA、FIMIAM)等方法,在我国应用程度非常低。究其原因,除了经济环境、思想观念、财务人员素质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把这些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

4.从财务制度的创新

财务组织、财务流程、财务处理方法、财务信息系统的创新都受到财务制度的制约,尤其是宏观财务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宏观财务制度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瓶颈。探索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财务管理制度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篇9

关键词:风险管理 国际贸易物流 国际贸易 创新

一、引言

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物流作保障,而国际物流的发展又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缺乏专业物流人才的管理等,但是,近年来我国国际物流已经初具规模。虽不能与发达国家跨国大型物流企业相比,但是在世界物流业中取得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物流业是当代最具影响力、关系到每个国家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的物流业已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面对不断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物流企业开始不断寻求“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途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积极的通过招标竞争参与国外跨国大型物流企业在中国的物流业务,加强在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力。但是,在国际贸易中,物流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面对不断发生的物流风险中找到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对国际物流进行创新,是各国际物流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物流的基本特征

(一)高运输能力

国际贸易物流是发生在国家之间,涉及区域比较广泛的国际贸易交易手段。由于国际贸易物流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做基础,使国际物流的功能得到更快提升,从而加快商品的周转,推动国际物流服务效率的提升。

(二)高信息化

国际物流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进口国、出口国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调。因此,透明化的信息对于节约双方的成本和费用、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国际贸易物流的正常运转需要有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持。目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是建立在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三)高标准化

国际贸易物流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品的运输、仓储、配送的,由于各个国家针对物流制定的标准不同,统一国际物流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国际间商品的流通率,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际贸易物流的整体运行效率。目前,国际上已经对条形码技术、集装箱的规格、托盘的统一规格等方面都做了统一规定,这不仅节约了各物流企业的成本和费用,更提高了物流的运转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物流组织网络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企业商品经营的范围涉及的国家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对物流进行选择和配置。为了保证国际物流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在国际间建立起强大的物流网络,从而实现国际间物流组织的合作与协调,最终保证物流企业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国际物流组织网络化的实现,不仅能加强世界各国的合作,还能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实现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我国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物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面对不断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存在于国际贸易中的物流风险逐渐显现出来。

(一)存在于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风险

国际贸易活动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商品在中转中的安全性与成本的问题,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是一项主要组成部分。通常而言,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越高,存在的风险就越大。对企业物流风险体系的控制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的盈利效果。有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一般工业商品从出厂再到消费者手中,其中的物流费用将占到商品总售价的50%左右,而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的销售中,物流费用高达70%。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费用过高,无形中增加了国际贸易的成本。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商品物流费用仅占到商品售价的8%。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增加将加大我国出口贸易的风险,而作为国际商品交易的重要工具,只有大幅度降低国际贸易物流的运营成本,才能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目前对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的研究发现,物流风险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一些中小企业,物流风险就显得更为突出。

(二)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的结构内容

要想更好地防范国际贸易中国际物流成本风险的发生,必须先了解物流成本的结构内容。国际物流成本主要是由库存成本、管理成本、运输成本这三部分构成的。库存成本主要是指为了商品的库存、保管货物而发生的成本,例如:仓储、保险、货物的损坏、税收等都属于库存成本,另外还包括库存商品所占用的资金成本。运输成本主要是指包括公路、航运、水运等方式运输商品而产生的运输费用和货主费用,如: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等方式而产生的运输费用。其中货主费用主要是指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处理和装卸费用。面对这些费用,获取能否按时到达、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等都是影响物流的潜在风险,在这些费用的支付程序上、谈判细节上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物流成本。

(三)我国国际物流中的现实问题

国际贸易中如果国际贸易物流的服务跟不上将是企业的信用受损,因此,存在于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物流风险就十分明显。影响国际物流的因素很多,在我国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物流技术的应用不足将直接导致物流风险的产生。例如:在我国很多商业企业中,运用最多的就是POS机和条形码技术,而其他的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业中的运用较少。面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其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我国国际物流业中的物流技术和物理服务标准也不太统一;一些商家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理念,没有将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落后的技术、落后的管理理念、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影响国际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另外,在从业人员的素质方面,合格的物流人才较少,人才布局分散,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业尚缺乏透明、统一的产业政策体系。

四、促进国际贸易物流创新的有效措施

(一)加速我国国际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国际贸易中最大的“瓶颈”问题就是货物无法在国家与国家间进行正常的流动,因此,加强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物流的正常流动提供基本的保障是促进国际贸易物流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首要条件。我国政府必须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宏观的决策,加快与国际物流业接轨的步伐。同时,对于我国科研院校在物流方面的科研及技术成果,要及时在物流企业中运用,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例如:在海运方面,在重视运输集装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大批散装能源与物资的装卸问题。包装的规范化、装卸的机械化、运输的集装箱化都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先进技术手段。

(二)加速对第三方物流人才的培养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物流专业人才是很好的防范物流风险的要素。由于对高素质、全面运作物流人才的缺乏,很多企业根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应付复杂多变的贸易物流环境。如果引进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充分发挥其网络化、专业化的特点,可以为用户提供策划计划、优化管理等综合性的服务。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在职物流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从生活上关心在职员工,吸引并留住高级物流人才。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管理队伍才是防范物流风险的关键所在,更是促进国际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加速我国国际物流的信息化与标准化发展

信息化与标准化发展是任何企业发展的基础。由于我国很多国际贸易物流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很难与国际同步。因此,必须对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的相关标准进行标准化、信息化设计,以便快速与国际接轨。例如:加快物流基础上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的标准化设计。先进的信息网络化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国际物流的关键所在。例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在国际物流业中的运用将大大提高国际物流的效率。随着网络的普及,物流企业在对内管理与对外联络方面都可以实现网络化管理。例如:将物流信息及时的反映在企业内部的网络数据库中,有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调度,对外的联系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网上的登记需求和支付,这种对物流跟踪式的管理可以大大促进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减少物流风险的发生。

(四)加快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各种风险的发生与信息的不对称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加快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运用,不断提升信息的搜集和应用,对防止国际物流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它打破了实践、空间、地域的界限,加快了商业周期的周转与循环。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购买商品的从传统观念,很多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自己称心的商品。如果将电子商务活动的优势扩展到国际贸易中,将很好的规避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具体表现在:第一,很好地规避国际贸易壁垒。传统的国际贸易壁垒主要是以增加关税作为前提的,但是现在的贸易壁垒形态主要是以技术性壁垒为主导的。电子商务模式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实现了在互联网这一平台上的全球贸易伙伴关系,及时考虑到国际物流成本带来的风险也能有效的规避风险。第二,降低了商品贸易的交易成本。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贸易主要包括产成品和中间产品两类。如果按照国际贸易中传统的销售手段来销售商品,将给企业带来销售难度,尤其是在危机时期。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我国的“敦煌网”主要就是开拓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模式的专门网站。国际贸易网站可以为交易双方提供便利,快速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商业信息,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无边界性和连续性,降低了商品交易的成本。可见,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不仅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调整,更是对国际贸易的创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物流,不仅满足了一般电子商务物流的要求,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完成了对国际电子商务物流的要求。

总之,在国际贸易中国际物流的风险很多,只有不断强化并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加以防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国际贸易活动的范围将更大,我国国际物流必将向着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我国国际物流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建设,建立健全物流体系,提高我国国际物流贸易的效率,降低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方光罗.现代物流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张莹.基于物流保险发展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05(08)

[3]戴小芳.浅谈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J].科技与管理,2008(01)

[4]赵丽.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商业经济,2011(04)

篇10

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电子邮件技术、电子资金转账技术和因特网技术等在个人、企业以及国家间所进行的无纸化贸易活动。目前,电子商务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网上直接进行,交易对象主要是软件、文艺作品、广告等以服务为主的无形商品;另一种是网上订货,以传统方式交货,交易对象主要是各种有形商品。因为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大多数商品都是有形商品交易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际物流的操作,即能否及时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不仅是商业领域的一次革命,也对物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比如它使得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长度缩短了以及供应链中货物的流动方向有由“推动式”变为“拉动式”等。电子商务下的物流能否以低成本、高效率、快响应、少发错误率地实现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健全,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电子商务较传统商业的优势― ― 快速、便捷消失殆尽,转而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就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1.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基本特征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较传统的物流配送,在配送观念、配送管理、配送时间、配送过程、配送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转变,更容易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社会化、智能化、合理化、简单化,使货畅其流,物尽其用。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除具备传统物流配送的特征外,还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1物流配送信息化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配送信息的商品化、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或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没有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新型物流配送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物流配送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前提保证。

1.2物流配送现代化

物流配送现代化表现为配送手段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实现物流配送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整体优化等。传统的物流配送虽然也具有相当的现代化程度,但要求并不是十分严格。与电子商务下的新型物流配送相比,无论在水平、范围、层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和欠缺。现代化程度的高低是区别新型物流配送和传统物流配送的一个重要特征。

1.3物流配送社会化

物流配送社会化程度的高低也是区别新型物流配送和传统物流配送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传统的物流配送中心往往是某一个企业为本企业或本系统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而建立起来的,有些配送中心虽然也为社会服务,但同电子商务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所具备的真正社会性相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配送业应具有的能力

根据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特点,为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电子商务下的配送业在继承传统配送业的基础上,必须具有信息处理数字化、仓储管理自动化、货物配送网络化和配送进程透明化的能力。

2.1信息处理数据化

配送中心的每一个库房都配有计算机终端,并与企业内部局域网的中心服务器相连,采用自动计量、光电识别和条形码等技术,将所有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储存位置、货源、出入库时间等相关信息转变为数字信号并导入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实现数字化管理。

2.2仓储管理自动化

对于大型的配送中心,自动计量装置、高层自动货架、自动分拣机、无人搬运车、自动堆垛机等自动设备和装置,都由中央控制室中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进行控制,一旦从网络传来的电子出货单得到确认,计算机就会综合各份单据的内容,制定最优的货物组合和最优的配送路线,并控制各种设备按品种、规格、数量自动提取货物。将同一配送批次的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数量的货物送达相应的装运区,同时打印出有收货人、送达地点、送达时间、品名、规格、数量、作业序号等信息的配送单。当货物入库时,设备能自动计量并读取货物的条码,由计算机控制将货物归类存放。

2.3货物配送网络化

由于互联网的特性,传统的商务活动空间和时间观念发生了彻底变革,在网络上近在咫尺,但在地理上却天各一方。为了解决地理距离给配送带来的困难,配送中心必须在其财力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在不同的地点设立分中心,以扩大配送区域,争取更多的业务份额。中心与分中心之间通过互联网或外联网连成配送网络,实现彼此间信息交换,找出最优的配送路线,实现配送成本的最低化。另外,配送业之间也可实现互联,在利润或潜在利润大于委托费用的前提下,可借助他人的网络,实现覆盖区域以外的配送。

2.4配送进程透明化

配送中心可借助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的定位服务,对其所发送的重要的或大宗的货物进行定期甚至连续跟踪,直到将货物送到用户手中,从而能了解任何一批货物配送的详细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货物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体系

在我国,要突破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建立一个社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目前,除电子商务网站在各主要城市建立自己的产品配送和售后服务中心外,比较切实可行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3.1建立联合型物流配送中心

联建物流配送中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一家或多家电子商务网站与物流企业联合,分别承担不同功能,可以有效节约建设投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益,同时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资产重组,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电子商务网站与物流配送中心的同步发展。另一种是网站和生产企业进行联合,共同建设。

3.2建立改造型物流配送中心

这是指充分利用原有储运企业和物资企业的场地、设备及购销渠道优势,进行技术改造、管理创新、功能完善,使之转化为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3.3建立型物流配送中心

这是指网站本身并不经营配送业务,由某供应商或物流配送中心完成。其一般程序是:网站与某一机构或个人签订合约,通过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担负网站的商品配送任务。

4.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配送存在的问题

4.1我国企业对物流配送缺乏正确的认识

虽然我国对物流配送的研究早在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学术界中也产生了很多研究物流配送的人士,他们对其了解和认识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

4.2物流配送的发展制度不健全

当前物流配送的发展制度极其不健全,物流配送的制度主要是包括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目前我国企业有关物流配送发展制度,还适应不了企业经营的需要,也满足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应该不遗余力地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进行合理化改进。

4.3物流配送的人才短缺。

目前,国内的物流配送中存在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物流配送只是简单的买卖过程,而不需要过多的先进技术,也不需要高端的人才,因此,我国在物流配送方面的教育十分落后,高等院校中只是设置了简单的物流专业课程;研究生及博士生层次中对物流的教育刚刚开始起步;职业教育更加贫乏,物流配送的专业性培训也不多见。

4.4物流配送的效率较低

目前,大多数配送中心忽略了配送设施的改进,甚至在很多的配送中,是以自行车或公共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这样落后的配送设备,在根本上就已经降低了配送的科学性,不仅会导致配送成本过高,配送效率低下,也会导致配送产品的不安全性,配送人员无法掌握配送产品的安全送达。

4.5物流配送中心布局不合理

目前我国有很多物流配送中心,宏观管理不健全,对于不同地区的配送中心职责规定不明确,地点及资费规划不合理,结果人们抓不住重点,使得重复建设物流设施,结果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宏观上配送中心区域布局的严重不合理;从微观上看,很多企业看不清自身的实际能力,对市场环境不了解,无法明确自己发展的需要,结果这些企业盲目的加入电子商务体系的物流配送手段,没有合理的技术指导,只是在原有物流配送平台的基础上简单拼凑,结果导致了配送中心的混乱,以至于无法正常开展业务。

4.6配送成本过高。

电子商务公司的配送不仅面向批发商和零售商,还要直接面对大批的最终消费者,况且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地域上的限制,因此较难形成集中的有规模的配送流量,由此造成配送任务复杂而琐碎,成本居高不下。

4.7配送渠道不完善。

现在电子商务企业对商品的配送渠道主要有:(1)自己建立配送网络,组建配送队伍,独立完成配送业务。 (2)电子商务企业与其它的配送公司签订配送协议,交给他人完成配送业务。 (3)采取网上购物,网下就近商店付款取货的形式。

5.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配送问题的相应措施

5.1健全物流配送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配送认识不够、人才缺乏、发展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应该提高认识,引进人才,健全物流配送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具体的说,加大全社会的宣传力度,在比较大的物流配送公司进行定期的专业物流配送知识辅导,上至领导下至员工,提高成本意识,配送效率意识。国家应尽量组织专家学者明确物流配送的相关概念,使物流配送概念规范化。另一方面,引进高校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因为他们具有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在物流配送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完善物流配送方面的市场机制,使物流配送企业的经营顺利进行。

5.2将物流配送业务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去完成。

针对配送效率较低、配送成本较高、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将物流配送业务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去完成。因此,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利用他们的专长,有利于物流配送系统的完善,能够扩大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

5.3建立良好的配送费用控制体系。

针对物流配送费用高的现象,可以建立良好的配送费用控制体系。网络零售商针对不同在线商品,综合考虑交货期、配送服务水平、库存产品结构等因素,通过对销售数据反馈比较分析,划分成不同客户类型,建立起合理配送费用分摊和控制体系,并结合处理每笔订单成本、每单位商品成本及供应商成本,控制和减少无效费用支出。还应与电子商务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有利于物流企业制定长远投资和服务计划,有利于加快新的物流配送技术的利用。

5.4建立社会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

针对配送中心布局不合理、配送渠道不完善的情况,可以与电子商务企业共同投资,建立社会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如果每个电子商务企业都建立自己独立的物流配送网络,那么,一方面,由于建设费用投入高和自身的物流量的不稳定因素使得物流配送经营管理成本偏高;另一方面,由于重复建设,造成无谓的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这种物流配送方式是目前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应当考虑的一种方案。

6.改善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体系的对策建议

6.1改善物流产业的发展政策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就要从制定其发展的目标,-改善其发展战略开始。目前,我国缺少的是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而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是建立在先进的物流设施基础上的,因而,政府应统筹规划,不断引进先进的理念,从加大力度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开始,改变原有陈旧的物流平台,建立以重要经济区域、中心城市、沿海港口城市为依托的现代化物流网络平台。

6.2建立大型综合物流配送中心

所谓大型的综合物流配送中心,并不是指物流配送的规模很大,而是指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多功能、集散能力强、辐射能力广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缺乏人性化、规模化的配送模式,一方面,销售商所掌握的物流服务资源不足,以至于难以找到满意的物流商;另一方面,国内物流企业繁多,网络上的物流资源过于丰富,使得销售商难以把握切实可行的物流服务信息。

6.3发展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电子商务企业作为物流配送的快捷网络平台,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内企业物流配送服务的首选,而这样的网络平台存在着肆意组建物流配送体系的问题,使得企业无法将资源集中在核心能力上,结果造成了资源的重复与浪费,无法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另外,电子商务企业通常都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没有专业建立大规模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的技术经验。因此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也就是说把物流外包并交与第三方处理。

6.4利用第四方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的扩张和重复利用已经成为了企业目前的最大问题,而如何将信息公有化,科学化将成为物流配送体系的关键所在。这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就是“第四方物流”。它可以将所有用户输入的资料都直接载入公共数据库内,以便进行各种各样的数据处理。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互动式的经营。这样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社会资源进行了科学的整合,从根本上体现了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的状态,也解决了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

6.5加快物流产业的规范化进程

对物流行业来说,需要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式将供方与需求方的所有物流环节有机的链接起来。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物流接口标准,则各个环节的链接难度将会增大,所需的成本也将会过高。物流业的规范和标准,还应对有关细节作出明确规定。物流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对于消费者来说,标准化、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有利于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和购买信心。此外,我国还应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和培训,积极引进物流人才,不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