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4 17:5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建议

篇1

关键词:空气质量标准;实施;问题;建议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灰(雾)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PM2.5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为客观反映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健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相一致,国家环保部于2012年2月29日了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增加污染物监测项目,加严部分污染物限值。根据“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环发[2012]11号)”文件的要求,全国范围应于2016年全面执行,新标准的执行不仅对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要求我们相应提高监测能力。在执行新标准前,华中某市提前引入PM2.5进行实验性监测,现根据监测结果及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思考供以供参考。

2 华中某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情况

2.1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旧标准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2009年至2013年,该市执行旧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数据。数据显示环境空气质量整体表现平稳,PM10基本无明显变化,但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有上升趋势(详细数据见下表1):

2.1.1 二氧化硫在09~11年略微上升,但由于近几年对燃煤锅炉等控制力度的加强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用的普及,11~13年基本趋于稳定。

2.1.2 二氧化氮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三年由于工业与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上升较为明显,需要警惕。

2.1.3 PM10整体表现平稳,该市在总量消减上付出了大量努力,但消减与增长基本持平,需要重视。

2.1.4 近五年的环境空气达标率在86.6%~90.7%之间浮动,主要是因为每年受灰(雾)霾、秸秆焚烧等影响的天数不同,整体无明显变化趋势。

2.2 PM2.5项目试监测情况

为先行了解和掌握该地区城区环境空气中PM2.5污染情况,培训相关技术人才,根据其他城市先行建设的经验和专家的建议,选用了美国Met-one的PM2.5自动监测仪器,建成了一套了细颗粒物(简称PM2.5)监测系统。该PM2.5监测站点处于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对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该点位PM2.5监测项目日均值达标率仅为68.8%,最高日均浓度为0.312mg/m3,超标3倍以上,年均值为0.071mg/m3,超标1倍多,较老标准的达标情况大幅下降。

3 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3.1 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面临的问题

3.1.1 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即将完善,PM2.5监测数据可能升高

我国从提出PM2.5自动监测系统的概念,到现在的全国大面积建设,时间较短,PM2.5自动监测系统的配套的标准体系还未完善。在运行PM2.5的过程中,应采取科学的方法予以修正,确保数据准确性。

3.1.2 地形特点、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等三大不利因素,使我市环境空气污染面临更大压力

该市中心城区大部分位于山谷之中,逆温发生频率较高,特别是夜间和冬季,逆温频率接近100%,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容易造成环境空气中颗粒污染物富集,导致环境空气质量下降。而该市工业结构偏重,目前正在或即将上马的大项目较多,再加上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可以预计该市PM2.5污染负荷还将持续加重,后续PM2.5指标达标情况将不容乐观。

3.1.3 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势在必行,各种考核工作迎来更多挑战

根据环保部要求,2016年全国范围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照目前状况,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必然会大幅下降,而按老标准执行的各项考核工作势必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3.2 建议

3.2.1 政企合作,寻求环保发展新道路

政府与企业都拥有各自的环境保护职责,同时也有各自的优势,在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问题上,建议以“相互支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加强与企业合作,联手共同建设灰(雾)霾站监测站,强化环境空气监测力量,建立健全环境空气预警体系。

3.2.2 强化增量监督管理,减轻环境空气污染压力

国家和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善环境质量即是要求也是责任,但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又势必加重环境污染负荷。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建设和生产的全过程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力度,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必然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压力。

3.2.3 以多面开花方式加快减量步伐,实现环境空气改善的目标

目前在颗粒物总量减排工作中,主要重点倾向于工业减排。据研究显示,环境空气中PM10的含量50%来源于地面扬尘,在现有的条件下仅仅依靠工业减排,显然无法达到国家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在保持工业减排力度的同时,加大矿山、建筑扬尘、城市道路等扬尘污染的治理与监管力度,加快推进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启动饮食油烟控制工作,从各个环节减少颗粒物,特别是PM2.5的排放量,加大减量步伐,实现环境空气改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郝吉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谢伶莉等.宜昌市城区典型灰霾日PM2.5污染特征研究[J].绿色科技,2015.

篇2

关键词:燃煤锅炉 颗粒物 PM2.5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61-02

近年来,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感官认知与政府部门的空气质量状况的矛盾不断加深,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保护部先后组织对多个废气排放标准进行修订,相继颁布实施了多个更为严格的废气排放标准。同时,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整体调整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质量目标,并向社会公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空气质量标准的公示将公众的视线引向一个新的名词PM2.5,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就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m的颗粒物,形象的表述为直径不到头发丝1/20的颗粒物,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PM2.5,但其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形成感官上认知的灰霾天。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的《2010年灰霾试点监测报告》,发生灰霾天气时,PM2.5浓度较非灰霾天气时明显增加,且颗粒物与能见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颗粒物浓度增加是除了气象条件以外,灰霾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越接近,其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越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 mm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论计算数据同样表明:粗颗粒的消光系数约为0.6 m2/g,而PM2.5的消光系数在1.25~10 m2/g,PM2.5的主要成分硫酸铵、硝酸铵和有机颗粒物的消光系数都在3左右,是粗颗粒的5倍[1]。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自然过程中也产生PM2.5(称为背景浓度),国内尚无关于PM2.5背景浓度的数据,引用国外数据作为参考。在美国和西欧,背景浓度大约为3~5μg/m3[2],澳大利亚的背景浓度也在5 μg/m3左右[3]。由此看出自然产生量较小,环境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人为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及某些气体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的间接排放。直接排放主要来自城市扬尘、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尾气等,间接排放主要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等转化成PM2.5。城市扬尘、煤烟尘、机动车尾气是城市PM2.5的3大污染源,对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20.42%、14.37%、15.15%[4]。其他关于城市中PM2.5来源的相关研究同样表明上述三种污染源对城市PM2.5贡献较大。

燃煤锅炉作为传统高污染行业,在废气治理措施及排放标准不断从严的情况下,分析其排放颗粒物中PM2.5贡献程度,对采取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1 燃煤锅炉排放颗粒物粒径分析

燃煤锅炉排放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过程,根据煤炭中灰分含量不同,颗粒物产生浓度为12~40 g/m3。锅炉产生的初始颗粒物粒径分布为PM10/TSP为32%~48%,PM2.5/TSP为2%~4%,PM2.5/PM10为5%~12%。采用五电场静电除尘器后颗粒物排放浓度

2 燃煤锅炉排放对空气中PM2.5的影响

2011年7月,环境保护部颁布《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标准中提出新建发电燃煤锅炉烟尘排放浓度限值为30 mg/m3,重点地区执行20 mg/m3,现有锅炉自2014年起执行30 mg/m3。新标准的颁布实施对发电燃煤锅炉废气治理措施提出更高要求,现行的四电场除尘设备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除尘设备将向袋式除尘、增大电极面积的静电除尘设备发展。烟尘排放浓度的降低也导致排放的颗粒物中PM2.5比重大幅提升。

随着环保要求不断从严,城市中存在的燃煤锅炉主要以大型热电联产锅炉为主,均采取高效除尘措施以满足新标准30 mg/m3的要求。采用环境保护部推荐的大气稳态烟羽扩算模式-AERMOD模式对燃煤锅炉排放的PM2.5对空气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1台1025 t/h锅炉在海边城市地区最大日均贡献浓度为0.0018 mg/m3[7],1台2060 t/h锅炉在海边城市地区最大日均贡献浓度为0.0014 mg/m3[8],1台2060 t/h锅炉在丘陵城市地区最大日均贡献浓度为0.0011 mg/m3[9]。可以分析看出,在采取严格控制措施,满足新标准的情况下,城市中大型燃煤锅炉对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贡献

由此分析,在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后,城市燃煤锅炉高空点源排放的颗粒物对空气中PM2.5的影响相对较小。

3 降低环境空气中PM2.5的几点建议

从上面分析,燃煤锅炉已颁布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其排放颗粒物对环境空气中PM2.5的影响已控制在较低水平。而城市中的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汽车尾气及其二次转化颗粒物,由于面源排放方式、排放高度较低等特点,其扩散受到城市建筑物的阻隔形成建筑物下洗,冬季受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对近地面的空气质量中颗粒物贡献影响更为突出。

为保护人体健康,降低环境空气中PM2.5含量,提出下阶段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控制方向。

(1)严格推进《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等新标准的实施,积极推广其它行业参照执行的方案。

(2)借助媒体舆论宣传,提高公众认知程度,扩大公众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监督范围。

(3)建立行政责任制,推动炼油企业油品质量升级,实现全国范围内“国四油”的供应,促进机动车“国四”排放标准的实施,并逐步试点“国五”排放标准的实施。

(4)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明确职责职能,加强建设施工管理、控制渣土堆放和清洁运输等措施,减少城市扬尘。

参考文献

[1] Ye,B.M.et al.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M2.5 in Shanghai for a 1-year period.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3,37(4):499-510.

[2] 世界卫生组织,WHO Air quality guidelines for particulate matter,ozone, nitrogen dioxide and sulfur dioxide (Global update 2005,Summary of risk assessment)

[3] 澳大利亚环保委员会,Summary of Submissions received in relation to the Draft Variation to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Ambient Air Quality)Measure for Particles as PM2.5 and Nation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uncil's Responses to those Submissions.

[4] 叶文波.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的源解析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66-69.

[5] 鲁晟,姚德飞.燃煤电厂烟气中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增刊):62-65.

[6] 姚群,陈隆枢,陈光伟,等.燃煤电厂锅炉烟气PM10排放控制技术与应用.电力环境保护,2007,23(1):52-54.

[7] 徐伟.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三期“上大压小”热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0:p.6-10.

篇3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目前上海市公交车辆基本分为3种车型:完全封闭式空调车、不完全封闭式空调车和非空调车。本次调查选取市区一条公交线路上的2种车型,即完全封闭式空调车(空调车)和非空调车。检测时间为气象学意义上的夏季、秋季和冬季。另对公交线路司机进行问卷调查。车厢内空气质量和微小气候检测项目为二氧化碳、臭氧、可吸入尘、细菌总数、温度、湿度、风速。

1.2 主要仪器

PGN-54复合式五合一气体检测仪(二氧化碳),灵敏度为10-9;Aeroqual S 200智能气体检测仪(臭氧),灵敏度

1.3 抽样方法

不同季节同时随机抽取这条线路空调车和非空调车各4~7辆,乘客数控制在60~70人,每辆车设前、中、后3个检测点。

冬季检测同条线路2种车型一天内不同乘客数各项空气质量指标,乘客数从0~70人,组距为10人,每辆车

设前、中、后3个检测点。该公交线路的司机共100名,随机对其中50名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线性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空调车和非空调车空气质量比较

在3个季节里,车厢内二氧化碳、臭氧值空调车均高于非空调车,可吸入尘、细菌总数值则相反。空调车和非空调车二氧化碳值差异性:夏季空调车和非空调车测定结果,经配对t检验,t=82, P<0.001;秋季测定结果t=7.74, 0.01<P<0.02;冬季测定结果,t=12.85, 0.005<P<0.01。可见,空调车二氧化碳值高于非空调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季节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在非空调车,夏季二氧化碳值最低,但细菌总数值却为3个季节最高;秋季各项指标均占中位;冬季二氧化碳含量最高,但细菌总数值为最低。在空调车中,夏季二氧化碳值为最高;秋季细菌总数值为最高。可见,在3个不同的季节,4个空气质量指标反映不一致(表1)。

2.3 指标与乘客数相关分析

2.3.1 空调车 二氧化碳和乘客数相关系数为0.88,P

2.3.2 非空调车 二氧化碳和人数相关系数为0.98,P

臭氧和乘客数相关系数为-0.03,P>0.05,乘客数与臭氧浓度无线性相关。可吸入尘和乘客数相关系数为0.76,P

2.4 司机主观感受

发放调查问卷50份,实际收回50份。50个被访司机,工龄均在10年以上。司机在选择开空调车还是非空调车选项中,全部选了空调车;车内新风口和出风口清洗次数选项中均选择了1周或更短;在不使用空调的情况下,都选择会打开新风增强通风。在车厢内空气质量最不令人满意的季节选项中,春、冬分别占了64.0%和36.0%。在令人感觉不适的4种情况:空气不流通、人多产生的异味、车内装饰气味和温度高选项中,选择空气不流通的最多,其次为人多产生的异味、温度高,车内装饰气味未被选择。

3 讨论

随着全市公共交通车辆全面空调化,车辆内环境的卫生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空调公交汽车车内舒适度和空气品质都有待改进[1]。特别是SARS后,全球性的呼吸道传染病随时会爆发,空调车这个密闭的公共场所应引起高度警惕并加强防护。我国《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GB9673-1996)不包含城市公交车,其他部门虽然制订了《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客车空调设计参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但都各有侧重,针对性不强。建议在修订《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时,将公交车纳入公共交通工具范畴,并单独设定各指标参数。

二氧化碳是评价车内空气质量较好的指标。它较其他空气质量指标更为敏感,无论在不同季节,还是在同一天的不同时段,二氧化碳都呈现明显的变化。有文献报道[2],空气中菌落总数与二氧化碳浓度存在正相关的直线关系。所以认为它是一个衡量车内空气质量的最为理想的标杆。

主观舒适度上,空调车仍优于普通车。虽然空调车的二氧化碳和臭氧指标在3个季节都比非空调车差,但从调查问卷结果看,公交车司机都更愿意开空调车。可见在短时间内,由于空调车能控制调节温湿度,显然在舒适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车内空气质量与车型空气流通情况有关,但与季节没有直接关系。生产厂家在车型的设计上不应仅考虑成本、外观、节能和排放标准,还须注重于车厢内空气质量,这与人体健康最直接相关的,不容忽略。

新车不宜马上投入运行。在调查中对投入运行1个月的新车辆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与运行多年的车辆差别不明显。而司机们却普遍反映新车刚开始使用时气味比较严重,1周内尤为明显,不堪忍受。对此,我们认为新车出厂投入运行前需通过总挥发性有机物检测,这项指标也建议纳入《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

公交车辆的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众的身体健康。因此,需纳入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范畴。改善空调车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有:① 建立独立的新风系统装置,保证新风的补充。并定期做好清洗、保养和维修工作。② 增加开启窗户面积,有利空气对流,及时调节车内空气质量。③ 通过增加车辆数量和缩短车辆运行间隔,控制高峰时段乘客流量。④ 在保持车内空气质量上,应积极发挥司机和乘客的共同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可于车内显示器上动态显示,引起司机和乘客的共同关注。改变乘客有窗不开,司机有空调不开的现象。⑤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自身管理、社会监督和卫生行政监督。

4 参考文献

[1]文远高,贺红明.城市公交空调车内空气品质测试分析[J].制冷与空调,2006,2:33-35.

篇4

【关键词】渭南;环境;污染;防治

引言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是一座文化、经济、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城市沿渭河呈东西带状发展。目前,建成区面积约二十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由于城市经济和城市规模的迅速发展,以煤为主的城市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长期得不到缓解,现根据2006-2010年渭南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就渭南市城区大气环境污染的特点和影响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善渭南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1.城区大气环境污染特点分析研究

1.1渭南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根据渭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历年来对渭南市城区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十一五”期间渭南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1)。市区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其次为二氧化硫。其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较高,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自2008年起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较低,一直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之内(见图1-1、图1-2、图1-3)。酸雨发生率也逐年降低,其中2010年首次无酸雨测出(见图1-4)。

1.2城区大气环境污染特点分析

渭南市城区2006-2010年大气各污染因子变化图(见图1-5)表明:大气污染物三项指标值浓度在全年季节上表现出明显的“U”字型,其中一、四季度指标值较高,二、三季度指标值较低,这既与渭南市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春冬两季干旱少雨,自然扬尘较大有关,也和辖区内燃煤电厂较多,以及燃料以煤为主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有关,同时和渭南市春冬两季大气扩散能力弱、自然净化力差有关。

1.3污染物小时浓度分布规律

根据监测资料,对渭南市城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24小时浓度分布进行分析,大气环境污染物在小时浓度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别对于污染严重的春冬采暖季节,SO2小时浓度在早晨7时至9时,中午11时至13时,下午17时至晚10时均表现为峰值。据调查,这几个时段均为采暖季节城区采暖锅炉运行的高峰时段,由此可见,城区大气污染和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方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2.影响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

2.1政府重视是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好转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工作,“十一五”期间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随着渭南市创国卫、创省模范城市工作的逐渐深入,城区绿化、硬化工作进展显著,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的建成运行,城区煤改气面积不断加大,使得大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污染逐年下降,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2.2城市能源结构的调整将影响城区环境质量的提高

随着城区燃煤锅炉改造的展开,近五年二氧化硫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自2008年连续三年二氧化硫年年平均浓度低于国家二级标准。造成城区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辖区内四大火力电厂脱硫设施的正常运行,使区域大气环境二氧化硫值降低;二是城区燃煤锅炉改造的加快,使用清洁燃料,使城区二氧化硫浓度下降明显。

2.3 气象条件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

渭南市地处内陆,距海洋800公里,在陕西气候区划中属关中平原暖温带湿润性气候区。其大气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渭南市所在区域气象条件较差,干旱少雨直接导致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增加,作为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对照点的区农科所监测点的值明显偏高,与监控点(渭南报社、市体育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值差距较小,区域大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本底值较高;二是渭南市冬春季广大农村植被减少,土壤,城区硬化、绿化面积不足,通风容易起尘;三是建筑施工场地缺少防御,造成二次扬尘和机动车烟尘;四是城市水域面积较小,小气候干燥缺乏湿润,调节功能差;五是区域静风频率偏高,造成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

3.渭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渭南市城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应该从环保工作实际出发,同时结合西安、咸阳两市城考、创卫的工作经验,对改善渭南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3.1 继续加快城区燃煤锅炉改造。加大宣传力度,取缔燃煤锅炉明火亮灶,改用清洁燃料,以降低城区局部二氧化硫浓度。

3.2 合理控制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开展机动车尾气监测工作。一是过境车辆不得进入城区,绕道行驶。二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不得驶入城区或上路行驶。三是对城区各种农用车辆、四轮车等划定时间段和行驶路线,这样既减少了二氧化氮排放量,又降低了由于车辆行驶引起的二次扬尘。

3.3 加快城区绿化、硬化工作,尽快启动渭南城区南塬绿化工程。结合创卫、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要求完成城区道路硬化工作,加强建筑工地的监管工作。一方面城区建筑工地施工必须利用洒水、盖篷布等有效手段防止二次扬尘。另一方面,控制施工时间,根据气象部门气象条件不宜施工的坚决不允许进行取土、回填等工程,重点对城区两个大气环境监测点周围1.5公里范围内从严控制。

3.4尽快改变城区道路保洁方式。应尽快购置多辆道路清扫车辆,避免因手工清扫引起道路二次扬尘,并加大洒水频次。

3.5尽快落实城市近期规划,加大城区水域面积,调节城市小气候。

参考参考:

[1]《渭南市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技术报告》 渭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篇5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献言献策,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多次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积极建议,对推动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深得大家的信任和尊敬。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前夕,俞光岩委员应本刊邀约,就老百姓关注的整治空气污染和保障人民健康问题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俞光岩委员简历: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主席,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口腔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96至2009年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

这次有幸连任全国政协委员,感到很高兴。因为在过去的5年时间中,让我从别的委员身上学到很多,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同时,尽自己所能,就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医药卫生界的难点问题,反映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呼声,提出相关的建议,有的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履行了委员应尽的职责。

这次会议上,我拟就老百姓关注的整治空气污染和保障人民健康问题提出建议。这个建议是受我的研究生同学、著名呼吸病专家何权瀛教授的委托提出的。长期以来,我国空气污染严重,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2008年奥运会期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北京市及其周边的空气质量有了显著改善。这一事实说明,只要政府重视,措施得力,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难题还是可能解决的。问题是奥运会过后不久,一切依旧,空气污染愈加严重,直至前一段时间,出现大面积严重雾霾。

这种大面积雾霾会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雾霾刺激人的眼睛引起流泪,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等急性上呼吸道症状,儿童、老人、体弱者危害更为明显。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冠心病的患者吸入大量被污染的颗粒,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雾霾含有极小的可吸入颗粒,吸入时容易将细菌和病毒带入体内,造成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如果吸入的颗粒过多过快,会进一步损伤气道粘膜和肺泡,引发气道粘膜损伤甚至癌变。

为了尽快整治空气污染,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国大城市每天监测空气质量,定时向公众报告监测结果,定期对外公布空气质量优良的前五位城市和后五位城市的名单。

二、向全国民众广泛宣传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关注空气质量,群策群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制定空气重度污染日应急预案,包括强令控制公车出行,停止建筑拆迁工程,增加清扫保洁作业等应急措施。

四、对于排污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整改,建筑工地切实减少扬尘污染。

五、尽快实现燃油油品质量升级,制定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快国内炼油企业升级改造,确保在汽油柴油标准升级实施时间内如期提供合格的油品。加强油品质量监督,加大超标用油处罚的力度。

六、控制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尽快彻底清除行使过期以及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辆。

七、改变城市规划,不能无限制扩大城市规模,而应以建设中小城市为主。城市楼房越建越高,密度过大,使城市内的空气污染物难以向外扩散,故不能盲目追求高层建筑。

八、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严格控制露天烧烤和焚烧垃圾等违法行为。建议政府向烟花爆竹生产、运输、销售单位、以及燃放单位和个人征收空气污染税。当气象部门黄色预警或环保部门严重空气污染日预报时,所在地区的居民必须停止燃放烟花爆竹。

九、建议由环保部、卫生部、科技部、共同设立空气污染与人口健康专项科研项目,研究城乡空气质量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提高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防治水平。

篇6

1相关研究与实践

1.1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研究与建立2004年开始,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并建立了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随着上海市环保3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而不断更新完善。在1km×1km网格下,利用AP-42等排放系数、物料平衡、排放估算模型、燃料成分分析以及工程判定等方法对上海市工业点源(覆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33类行业)、流动源(机动车、船舶、火车和飞机)、面源(涉及工业分散燃料、涂料、植被、填埋场等10个类别排放源)排放大气污染物PM、PM10、PM2.5、SO2、NO2、VOCs、NH3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估算定量,2007年又做了改进更新。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开展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的清单研究。王海鲲等[6]应用国际机动车排放模型(IVE)估算了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黄嫣旻等[7]借鉴美国EPA提出的AP-42方法,利用动力学粒径谱仪的颗粒物粒径分析对公式系数修正后,估算了上海市吴淞工业区2004年铺设道路不同粒径的扬尘量;孙娟等[8]利用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上海市扬尘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计算了上海市主要扬尘源的起尘;董艳强[9]、李莉等[10]在长三角区域排放清单方面也开展了多方位的研究。

1.2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开始,我国陆续在大气扩散模式、污染气象学以及空气污染预报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11-12],并基本形成了由潜势预报、统计预报和数值预报相结合的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框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预报模拟精度和准确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第3代数值预报系统的持续完善,数值预报越来越受到环保部门的重视。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城市先后实现了数值预报常规的业务化运行[13],为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制开发了上海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其数值模式体系包括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CMAQ4.4、CMAQ4.6、CAMx和WRF-Chem等模块。各模块均采用相同排放源、区域设置、网格划分和分辨率进行模拟计算,NAQPMS、CMAQ4.4、CMAQ4.6、CAMx由第5代中尺度气象模型(MM5)提供气象场数据,WRF-Chem则由气象模式(WRF)和化学模式(Chem)在线完成耦合。气象场初始资料采用NCEP(1°×1°)6h/次的分析资料,模式系统采用四重嵌套方案,最小区域水平分辨率为1km,在第1~3区域的排放源采用STREETS的东亚排放源,第四区域采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等建立的上海市2007年排放清单数据,对污染物的排放、平流输送、扩散、气相液相及非均匀反应、干沉降以及湿沉降等物理化学过程进行模拟。上海市集合数值预报系统可以提供多种数值产品供空气质量预报员参考,包括各区域高空及地面气象场、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空间分布图、探空曲线等(图1)。通常情况下预报效果良好。

1.3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围绕世博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需求,长三角区域开展了空气质量联动监测,初步建立了长三角区域共享平台,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共享。2010年4月26日,该平台正式运行,直接服务于长达184d的上海世博会。共享平台涉及上海、南京、苏州、连云港、南通、杭州、宁波、嘉兴和舟山等9个重点城市(图2),共设54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包括上海、南京、苏州、连云港、南通、杭州和宁波7个环保重点城市全部国控点位49个,上海市控点位2个,嘉兴和舟山2个非环保重点城市省控点位3个;选取舟山嵊泗李柱山空气质量监测站为区域海洋空气质量背景点,浙江杭州共享内容由空气质量小时浓度均值、城市日报数据、城市预报数据3个部分组成,小时浓度均值除了常规污染物SO2、NO2、PM10外,还包括PM2.5、O3、黑碳等参数。世博会期间的5月19日,共享数据明显反映了区域污染迹象,为上海市环保局启动世博预警联动方案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长三角区域共享系统运行历时199d,共享数据超过120万个,共享数据翔实、较全面反映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状况动态变化,充分发挥了环境预警监测的公共服务能力,为区域联动监测共享信息共创成果新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是一次跨省数据共享尝试。不仅为世博会空气质量保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也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区域性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体系常态化运行提供了有益借鉴。

2长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体

系构建的思考作为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是由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集团。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率先建设长三角区域世界级城市群,能为探索中国城市化道路积累经验,为我国城市群建设提供示范。从环境角度来看,长三角区域地理位置、气象条件、污染成因相近,大气污染相互作用明显,面临相似的大气污染问题,开展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警系统建设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世博会期间长三角区域污染联防联控的有效运行和明显成效就是很好的例证。区域监测网络搭建和数据共享,为后世博长三角区域常态性污染控制联动奠定了基础,目前江苏、浙江两省环保部门借助世博经验,开展了一系列省内大尺度大气污染相关的科学研究。这些区域内的研究和实践,使得构建能够长效运行的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体系的条件逐渐成熟。而从更高行政层面上的组织和推动,将会使区域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构建长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体系,主要从区域监测网络和共享信息平台搭建、区域排放清单、区域数值预报系统、预报会商系统以及专业技术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体系的有效运行可以直接为政府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但需要有不同行政层面的管理制度支撑和保障。

2.1区域监测网络和共享信息平台建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是评估环境空气质量、制定大气污染控制对策的技术支撑,也是科学预测预警的依据,是预测预警体系中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

2.1.1全方位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构架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内重点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从数量和布局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调整,尤其在布局的点位代表性上更加科学合理。但是限于目前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监测指标和日报要求,现有的空气质量监测站大多集中在城市区域,且监测项目主要以常规大气污染物为主,而反映更大范围区域尺度的大气复合污染的监测网络,国内也仅在珠三角区域刚刚起步。借鉴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与中国香港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发展历程[14-15],在长三角区域江、浙、沪两省一市重点城市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结合长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特征和现状,借助目前开展大气污染机理多层面、多方向的研究成果,建立包括卫星遥感技术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重点考虑从常规因子的监测到引发污染全过程监测、从基于城市监测到区域尺度监测、从地面监测到立体监测的建设思路。整个网络站点具有不同功能上的代表性。1)常规监测。以现有监测站点为基础,优化监测网络,选择区域代表性常规监测站点纳入区域监测网络,突破世博会期间长三角区域的9个城市,扩展城市点位若干,从不同气象条件影响考虑区域城市间的污染传输和相互影响,补充监测点位,同时考虑设置1~2个区域背景点位,构成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基本站点。2)区域输送监测。在几个常年区域污染输送主通道的监测点位,包括农村地区新增点位代表区域输送监测站点,提供污染物沉积、扩散和区域输送路径的监测,作为判断污染物扩散、迁移和输送路径分析依据,提供区域范围内各个城市污染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数据支撑。3)灰霾监测。灰霾是区域大气污染的一种典型现象,灰霾监测站除了具备常规监测能力外,还需要增加有机碳、元素碳、气溶胶粒径、黑碳、能见度、浊度等可作为灰霾监测指标的专用仪器设备。另外,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反演大气中气溶胶光学厚度,有利于掌握宏观尺度的区域灰霾污染情况。激光雷达可以探寻灰霾天气中气溶胶浓度在垂直断面上的时空分布,可以用来判断气溶胶的来源与分布,并能够提供其运动方向与趋势等重要信息[16],因而整个网络建设中,考虑设3~5个站点作为区域性灰霾监测点位,可以根据长期观测需求经专家论证后增补建设。4)超级站。超级监测站监测项目齐全,监测手段和监测能力强大,能够监测和反映复杂空气污染的全过程和变化规律,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组分、二次污染前体物和形成机理、源和受体的关系、气象条件对污染物传输的影响等深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的需求。因此,建设区域内包括离子在线色谱、臭氧前驱VOC组分分析系统、NOX监测技术以及上述灰霾相关指标监测手段等在内的若干超级站,作为监测网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实现监测从常规监测向污染全过程监测发展、从城市常规监测向区域尺度污染诊断监测发展。

2.1.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体系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必须加强在线标定技术、子站运行状态在线测控技术、流量在线测控技术、采样总管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开发各类监测仪器设备的通用智能接口。形成一整套长三角区域监测网络设计、站点选择和配置,数据集成和通信的技术、指南、标准、规范,建立ISO/IEC17025框架下统一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体系,确保监测仪器维护、监测数据采集、传输、数据审核、综合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1.3数据中心和数据共享世博期间,长三角区域成功尝试了跨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为区域预测预警系统的监测网络数据共享奠定了良好技术基础。建立长效运行的长三角空气质量预测预警系统的监测网络数据中心宜由1个总数据中心(长三角区域数据中心)和3个分数据中心(江苏、浙江、上海数据分中心)组成,监测网络的实时数据通过无线或宽带分别汇集到3个分中心,由分中心自动审核处理后再共享到长三角区域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之间采用网络服务进行数据交换,以达到实时数据交换的目的。

2.2区域排放清单的建立上海市2004年建立、2007年更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在本地空气质量预测模型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良好。目前所掌握的长三角区域排放清单较粗,当发生区域型污染时数值模拟效果通常较差。因而,搭建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体系能否准确有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长三角各重点城市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建立。点源排放清单。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数据资源是快速建立长三角区域各城市点源排放清单的有效途径。流动源清单。流动源包括机动车、船舶、飞机等。采用IVE模型建立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在国内已有成功实例[17-19],排放系数是进行船舶、飞机排放的主要方法。面源清单。包括非点源和线源的排放源,人口、面积、GDP、工业产值、燃料消耗、土地利用情况等通常是估算面源排放的基础数据,遥感技术是土地利用情况数据获取的便捷途径。排放因子主要可引用国外的研究成果[20-24],同时也可引用国内的部分实验结果[25]。利用GIS技术将排放清单进行空间定位、网格化,以便于数值模型使用。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和总量控制规划的逐步落实,排放源的排放情况会有很大变化,因此区域排放清单的定时更新也是保证预测预警系统精准的重要环节。

2.3区域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开发多模式集合预报是在统一的区域设置、统一污染源排放清单、统一气象预报场条件下,使用多个数值预报系统对区域空气质量进行模拟预报,目前较为流行的模式有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CMAQ、CAMx等。奥运会和世博会期间均采用了多模式空气质量预报技术,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能够降低系统误差,模拟效果好于单模式预报结果[26-27]。不同模式都具有各自特征,故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可以给预报员提供更为丰富的参考资料。在区域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将观测资料同化技术应用到长三角区域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开发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排放清单建立的不确定性。

2.4区域预报会商制度建立区域预报会商是预测、预报、预警工作的重要环节,预报会商群策群力、沟通预报思路、交流预报技术,通过预报会商可以充分进行信息交换和思路交流,提升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警的准确率。在江、浙、沪建立预报分中心,建立会商机制。会商种类分定期会商和专题会商,定期会商为按日、周、月、年等时间尺度的空气质量预报会商;专题会商为针对区域高污染事件、重要节日以及其他非常规的临时性会商。会商形式可以为电话会商、会议会商、网络即时通会商和可视化会商等。

2.5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区域预测预警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包括区域预报员、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及专家组等。区域预报员维持区域预测预报的日常工作,每天定期进行预报会商,特殊情况下组织专题会商;信息系统开发维护人员负责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改进工作;专家组应当由环保专家和气象专家等组成。人才培养的渠道,首先要进行专业培训,增加理论素养;第二,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在交流中提高;第四,引进专业人才,充实技术队伍。

2.6长三角区域污染联防联控组织机构世博会空气质量保障的经验启示,跨行政区域的技术管理层面合作,必须有来自国家、省、市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的多方面协调和支持,建议建立由江、浙、沪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组成的长三角区域污染联防联控组织机构牵头,在该组织的工作框架下构建长效运行的长三角空气质量预测预警系统才会有序推进,否则仅依靠监测系统内部技术人员的交流沟通难以实现真正的区域层面的合作。

篇7

关键词: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经济增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4)05-0026-06

一、引言

2014年2月,中国大部分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因高浓度PM2.5引发人群急性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大大升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其中有人提出,环境恶化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一味追求GDP增长造成的。那么经济发展真的会影响空气质量吗?Grossman和Krueger(1991)[1]在对贸易、经济与环境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时针对二氧化硫的排放基于库兹涅茨曲线首次提出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简称EKC)假说。EKC假说认为,经济增长与一些环境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负相关和正相关,而是呈倒“U”形曲线的关系,即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先恶化后改善。

对EKC曲线的探讨,20世纪90年代国外主要是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国别研究,对某种污染物排放浓度或人均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人均GDP)数据来做统计分析,其中以二氧化硫研究最多。Grossman和Krueger(1995)[2]运用模型y=a+bx+cx2对42个国家1977―1988年的历史和截面数据进行研究,Panayotou(1997)[3]采用30个发达国1982―1994的历史数据分析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这两个研究表明,主要的大污染物指标与收入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Dinda(2004)[4]将环境指标扩展为空气中污染物、水中污染物、重金属含量,采用模型y=a+bx+cx2+zit(zit为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质量和环境的关系符合倒U形曲线关系。

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的外国学者还有List和Gallet(1999)[5]等。但是他们的结论大多相似,都得出倒U形曲线关系确实存在的结论。但是仍有部分学者的实证分析并不支持EKC假说。Shafik和Bandyopadhyay(1992)[6]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个指标与人均GDP关系进行研究却发现污染物指标和人均GDP并不全都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Martinez-Zarzoso和Bengochea-Morancho(2004)[7]根据22个OECD国家1975―199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发现lny=a+blnx+c(lnx)2+d(lnx)3,对数三次方程模型的拟合度更好,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N形曲线关系。Galeotti和Lanza(2005)[8]在对100个国家仅25年二氧化硫浓度和人均GDP关系进行研究时,采用了y=a+bx+cx2+dx3和对数三次lny=a+blnx+c(lnx)2+d(lnx)3,虽然结论也并不均为倒U形关系,但是模型却做了一定的改进。

通过分析上述学者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符合倒U型曲线关系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往往是发达国家或地区,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并不符合,它们大多呈递增型或者N型。

因此,目前国内学者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不同,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以国内单个省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

吴玉萍等(2002)[9]以北京市1985―1999年经济与环境为研究对象建立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各环境指标与人均GDP演替轨迹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但比发达国家较早实现了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且到达转折点的时间跨度小于发达国家。这表明,北京市已经进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后期阶段。陈华文和刘康兵(2004)[10]以上海市1990―2001年的经济与环境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多数指标而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成立,并且不同的环境质量指标对应于不同的转折点。因此他们认为,从总体上讲,经济增长最终将会改善环境质量,但是需要政府通过政策来协助实现。张军(2013)[11]以河南省2000―2010年各种时间序列的环境质量、经济数据进行试算,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经济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不符合库茨涅兹曲线,曲线呈现N型。

第二类是以多个省份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

张成等(2011)[12]对中国31个省份1991―2008年的SO2排放量和人均GDP进行整体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全国人均SO2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符合倒“U”型关系,拐点为6 639元。当时北京、上海和天津的人均GDP超过了拐点,实现了“双赢”,而剩余的28个省份的人均GDP则尚未达到这一理论拐点。高静和黄繁华(2011)[13]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5―2009年的人均CO2排放量和人均实际GDP的面板数据检验EKC曲线,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存在倒U型的EKC,西部地区存在正U的EKC,中部地区不存在EKC。王西琴等(2013)[14]在东中西部分别选择两个典型城市共6个城市,用这些城市1994―2009年的三种污染物(工业COD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标准化均值表征综合环境污染水平,人均GDP标准化值表征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城市的EKC曲线验证并且分析当前所处的阶段。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两个城市已进入倒“U”型EKC曲线下降阶段;中部地区两个城市处于倒“U”型EKC曲线上升阶段的后期;西部地区两个城市处于倒“U”型EKC曲线的上升阶段。

目前,评价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等。由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能够更好地反映经济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以及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将基于EKC曲线分析法,采用我国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经济发展是否对环境质量(主要是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进行验证。

本文贡献在于:第一,试图通过建立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EKC模型来量化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研究对象是全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2003―2012年的空气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对象涉及我国各个省,地域面积广,克服了研究单一城市的局限性。第二,采用最近十年的数据,可以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空气质量信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且十年的数据可以克服单一年限的偶然性。第三,本文在建立EKC模型量化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关系时,并非只是单纯的做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计量模型,而是首先研究空气质量与工业排放物等直接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个体固定效应,排除了不随时间变动的一些不可观测的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在直接因素和不随时间变化的不可测因素都确定的情况下,做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计量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理论模型

(一)基本模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由Grossman和Krueger[1]在1991年参照经济学中的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环境影响时首次提出的。List和Gallet[5]于1999年在其研究中提出理论模型,通过数学公式,将经济发展等因素与环境质量联系起来,以期发现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力。

其理论公式如式(1)所示:

Pjit=■xi=?茁jkiXjkit+?兹jiT+?着jit

其中,Pjit代表国家i在时间t内污染物j(j=SO2,NO2)的人均排放量;Xjkit代表国家i在时间t内外生参数K的矢量,当K=3时,方程为二次方,当K=4时,方程为三次方(Xjkit=1代表常数项);T代表时间;?着是误差项。

本文试图通过建立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EKC模型来量化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建立引入经济发展变量后的EKC模型为:

dayit=Xit?茁+?酌ln(gdp)it+?着it(2)

式(2)中,表示对数形式;day表示一年中达到二级质量天数;向量X是影响空气质量的直接因素,包含3个变量,即二氧化氮(NO2)排放量、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以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含量;GDP是各城市人均实际GDP;?着为随机扰动项,下标i和t表示第i个城市第t年的数据。

(二)变量选择

本文选择1999―2012年每年“空气质量级别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各城市每年的空气质量状况。二氧化氮(NO2)排放量、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及人均实际GDP作为解释变量。由于北京市城区的统计数据不全,严重残缺,因此普遍采用整个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包括郊区)。基于上述模型,本文设定因变量为一年中达到二级质量天数(day),自变量的选取与设定如下:

1. 人均实际GDP。人均GDP较地区生产总值更能体现该地区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往往体现着不同的能源消费强度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程度。空气质量可能会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而恶化,也可能会因生产技术的提高、环保投入的加大而改善。另外,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发展主要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增长,因此人均GDP也可以反映各城市第二产业的比重,从而反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而人均实际GDP是在人均GDP的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因素,使不同年份下的人均GDP具有可比性。本文选择的是以2003年的物价水平作为基期。

2. 空气污染指标。在研究影响空气质量因素时,李玉敏等(2011)[15]认为主要的因素可能包括经济整体增长、机动车保有量、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绿色植被覆盖率、能源结构和人口总量。本文认为,二氧化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可吸入颗粒物均是机动车保有量、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绿色植被覆盖率和能源结构的直接结果,因此直接由二氧化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作为影响空气质量的自变量更加直接和便利。虽然我国目前采取的是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AQI来描述空气质量,然而由于PM2.5指标是近两年才开始统计,因此缺乏相关数据。我们采取计入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API的三项指标来反映空气的质量。这三项指标分别是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粒径小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含量。

三、计量模型和分析

(一)模型

根据上面的理论模型,我们把计量模型设定如下:

dayit=Xit?茁+?酌ln(gdp)it+?着it(3)

其中,day为一年中达到二级质量天数,它是反映空气质量的变量。向量X包含3个变量,即二氧化氮(NO2)排放量、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以及可吸入颗粒物含量(PM10)。向量X的各变量反映了影响空气质量的工业排污因素,这些因素是影响空气质量的直接原因。除了这些因素外,肯定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空气质量。我们重点考察影响空气质量的经济因素,这个因素我们用ln(gdp)来反映,它是各城市人均实际GDP的自然对数。人均实际GDP反映了城市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反映了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把X所含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我们要重点考察的是,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用ln(gdp)表示)会导致较低的还是较高的空气质量(用day表示)。

(二)数据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包括中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研究区间选取2003―2012年。以人均实际GDP(单位:元)表示经济发展水平,采用2003年不变价格,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单位:天)表示空气质量,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空气中二氧化氮的含量(单位:ug/m3)、二氧化硫的含量(单位:ug/m3)、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单位:ug/m3)为三个控制变量,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网站。

另外,关于缺值数据处理的特别说明。本文涉及的数据个别年份数值是缺失的,因此采用了以下两种方式对其进行填补。一是采用插值法对缺失值处于前后年份数值已知中间的情况进行了填补。二是采用平均速率法对缺失值处于已经年份数值前后的情况进行了填补。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已知中间几年的数值计算出该地区的平均增长率,然后预测出后几年数值和推出前几年的数值。我们在表1和表2中分别列出各变量的描述统计量和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从表2可以看出,ln(gdp)和day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三)计量分析

我们在表3列出计量模型的回归和检验结果。

在表3的第(1)列和第(2)列中,我们对影响二级天数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考察各种工业排放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列(1)使用OLS方法,而在列(2)中,我们加入了反映各个城市个体固定效应的30个虚拟变量。可以看出,在列(1)和列(2)中,二样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个变量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统计显著,且符号为负。这两列的结果没有实质差别,但列(2)调整后的R2比列(1)高0.13,说明固定效应模型比OLS模型的解释力高大约13%。这说明各种工业排放物对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我们注意到列(1)调整后的R2达到了0.768,说明各种工业排放物的变动对各城市二级良天数的变动有很强的解释力,这个解释力达到了76.8%,而不随时间变动的一些不可观测的因素则可以解释各城市环境质量变动的13%。当然,这并不是我们主要关心的问题,我们关心的是除了这些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误差项中。

在考察主要控制变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后,我们重点考察经济发展水平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我们在列(3)和列(4)中加入变量人均GDP的对数(ln(gdp)),列(3)为普通OLS,列(4)考虑了个体固定效应。结果显示,无论是OLS模型,还是个体固定效应模型,ln(gdp)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统计显著,并且符号均为正。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意味着较好的空气质量。另外,注意到列(3)和列(4)调整的R2分别为0.775和0.904。列(3)调整的R2只比列(1)高0.007,而列(4)调整的R2只比列(2)高0.009。这种提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空气质量变动的主要原因,它对空气质量变动的解释力还不到1%。

鉴于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轨迹可以用倒U型的EKC曲线表示,初期的经济增长会带来环境质量的恶化,到达一定程度后经济增长将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即EKC曲线上存在一个拐点,拐点之前人均实际GDP上升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到达拐点时,环境质量最差,之后随着人均实际GDP的上升而有所改善,其实质是经济增长短期内能带来环境的恶化,长期带来的是环境的改善。

我们在列(5)和列(6)中引入人均GDP对数的平方([ln(gdp)]2)。同样,列(5)使用OLS模型,而列(6)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ln(gdp)]2的系数同样在1%的水平显著为正。另外,与列(3)和列(4)相比,列(5)和列(6)调整的R2没有任何变动。这表明,要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用人均实际GDP对数的线性形式和平方形式没有本质差别。

考虑到ln(gdp)有可能存在的内生性,我们在列(7)和列(8)中分别使用OLS和固定效应模型的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作为列(3)到列(6)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ln(gdp)仍然显著为正,调整的R2也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这说明我们上面的分析是稳健的。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上面分析中ln(gdp)对day的影响,我们用散点图进行说明。我们首先对以下模型进行估计:

dayit=Xit?茁+?着it(4)

我们可以得到上述模型day的拟合值,我们把它定义为“正常二级质量天数”,它反映了受各种工业排放物的影响应该达到的二级质量天数,记为norm_day。那么,实际的二级质量天数(day)与正常二级质量天数(norm_day)的偏离,反映了工业排放物以外的其他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我们把这种偏离定义为异常的二级质量天数,用extra_day来表示,显然它可以用上述模型的残差来表示:

Extra_dayit=dayit-normdayit(5)

显然,extra_day反映了二级质量天数不能由工业排放物解释的部分。在图1中,我们画出了各城市人均实际GDP的对数与异常的二级质量天数(extra_day)之间的散点图,并用二次曲线进行拟合。可以看出,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中,大多数城市的异常二级质量天数为正,这说明以我国各城市排放的工业污染来看,大多数城市的环境水平并不算差。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往往意味着二级质量天数越多。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空气质量水平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这从较为平缓的拟合线可以看出。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以中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2003―2012年的空气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例,研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气中二氧化氮的含量、二氧化硫的含量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对空气质量变动的解释力超过了75%,不随时间变动的一些不可观测的因素可以解释各城市空气质量变动的13%,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空气质量变动的主要原因,它对空气质量变动的解释力还不到1%。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空气质量变动的主要原因,但它们依旧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往往意味着二级质量天数的增多,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空气质量水平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

由人均实际GDP对数和异常二级质量天数的拟合曲线可以看出:我国省会城市、直辖市的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的拟合曲线是正U型曲线最低点的右边,但是斜率较小,即2003―2012年,我国省会城市、直辖市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改善程度有限。根据前人经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一条倒U形的曲线,即初期的经济增长会带来环境质量的恶化,到达一定程度后经济增长将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我国省会城市、直辖市的曲线拟合只存在拐点后面的部分,即经济增长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并没有经济增长带来环境的恶化部分。分析其原因:(1)本文的样本点取自2003―2012年,与前人研究相比,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此时间段内,政府和群众都已经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2)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而不是整个经济体,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些城市是我国较发达的城市,政府比较重视环境保护,并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保护环境。然而在我国很多中小城市,政府和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不强。在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各个省会城市相互的影响程度并不明显。(3)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在实际行为上的反应仍然较弱,各个地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作用不明显。

空气质量恶化是全民性问题,关乎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从上面的结论可以看出,在我国注意环境保护后,环境污染程度有一定的改善,但是改善程度仍然不明显,所以,我们若想彻底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还需要做得更多。

参考文献:

[1]Grossman G M and Alan B. Krueger,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A].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1991.

[2]Grossman G M and Alan B. Krueger,Environmental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 353-377.

[3]Panayotou T. Demystify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Turning a black box into a policy tool[J].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465-484.

[4]Dinda S.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A survey[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4,(49):431-455.

[5]List J A and Craig A 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dose one size fit all?[J]. Ecological Economics,1999,(31):409-423.

[6]Shafik N and Bandyopadhya S.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Time Series and Cross country Evidence[M]. World Bank Publications,1992.

[7]Martínez-Zarzoso I and Bengochea-Morancho A. Pooled mean group estimation of a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CO2[J]. Economics Letters,2004,(82):121-126.

[8]Galeotti M and Alessandro L. Desperatly seeking Environmental Kuznets[J].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2005,(20):1379-1388.

[9]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21(2):239-246.

[10]陈华文,刘康兵.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验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7-94.

[11]张军.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模型的经济与环境关系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2):91-94.

[12]张成,朱乾龙,于同申.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J].统计研究,2011,28(1):59-67.

[13]高静,黄繁华.贸易视角下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内在机理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面板数据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13(5):66-74.

[14]王西琴,杜倩倩,张远.我国东中西部典型城市EKC曲线的阶段判断[J].生态经济,2013,(5):56-60.

[15]李玉敏,李明丽,焦智康.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计量经济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5):260-261.

Does the Cities' Economic Growth Affect Air Qual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31Cities in China

Chi Jianyu1, Zhang Yang2, Yan Siyu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2.Schoo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篇8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综合指数法;秩相关系数;大气污染;空气质量

abstract: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city near sea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coal, but burning coal aggravates air pollution problems. This paper we make the evaluation to the air quality of the city near sea with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index and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est, analyze pollu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s of pollution in the area, and put forward to solving 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ir pollution; air quality

中图分类号:[R1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城市的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废气排放量也逐年攀升,因此,综合评价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并提出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对策及措施,将对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

1.1能源消耗与废气排放量

海城市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 “十一五”期间工业用煤量661万吨,占用煤总量的84.5%。废气排放总量866.13亿标立方米。2010年工业煤炭消费总量125.2万吨,其中:燃料煤93.7万吨,原料煤31.5万吨;天然气消费量0万立方米,燃料油消费量(不含车船用)3.11万吨。2010年全年煤炭消费总量较2009年增加了9.4万吨,较上年下降了6.05%,而燃料油增加了0.89万吨〔1〕。

1.2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十一五”初、末期海城市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各年排放情况见表1-2-1。

随着海城市各大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推进,工业结构类型的调整及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大气重点污染源由分散管理随着产业集群化建设向工业园区化管理转移;“十一五”期间各项污染物中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下降趋势显著;烟尘排放量逐年呈下降趋势;二氧化硫排放量2007年达到最大值,之后逐年呈下降趋势。二氧化硫排放量较2009减少了13.5%;工业粉尘排放量减少了10.6%,烟尘排放总量增加了30.0%。“十一五”初、末期粉尘、二氧化硫、烟尘分别下降了68.5%、28.7%和29.3%〔1〕。

表1-2-1“十一五”期间海城市能源消耗及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表

2 海城市区空气质量现状

“十一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自然降尘和降水,整体呈好转趋势,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仍以尘污染为主。2010年度,海城市环境空气全年共监测66天,达标率97%,污染物浓度与去年相比略有好转。2010年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功能区间比较,污染由重到轻的排序为工业区>交通区>居民区>清洁区;污染最重的是工业区和交通区,污染最重的是冬季,这主要是冬季燃煤产生给环境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2010年自然降尘年月均值为6.9吨/月·平方公里,较2009年下降了5.5%〔1〕。

2.1 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2.1.1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根据海城市环境空气监测项目及监测结果,采用综合指数法,选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2〕三项污染物综合评价海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级见表2-1。

综合指数的计算:

Ⅰ=

式中:I—综合指数;

Ci—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毫克/立方米);

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毫克/立方米)。

表2-1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分级

2.1.2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法

衡量环境污染变化趋势在统计上有无显著性,一般常用的方法是Daniel的趋势检验,使用了Spearman秩相关系数。公式为

式中: rs—秩相关系数;

di—第i个变量Xi和Yi的差值,di=Xi-Yi;

Xi—周期从i到按浓度从小到大排序的序号;

Yi—按时间排列的序号;

n—时间周期数。

将rs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统计表中的临界值Wp比较,如|rs|≥Wp则表示变化趋势明显。如果rs是负值,则表明在评价时段内变化呈下降趋势或好转趋势;如果rs的绝对值≥0.9则下降趋势或好转趋势明显;

如果rs为正值,则表明在评价时段内变化呈上升趋势或加重趋势;如果rs值≥0.9则上升趋势或加重趋势明显;

当|rs|<Wp则表明在评价时段内变化趋势不显著。

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法对“十一五”期间海城市区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指标进行污染变化趋势分析检验〔3〕。当α=0.05 ,n=5,WP=0.900时,检验结果见表2-2。

从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秩相关系数检验法得出相同的结论,“十一五”期间海城市的空气质量呈好转趋势,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呈下降趋势,其中降尘下降趋势显著。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变化趋势不明显。

3 削减海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对策及建议

3.1 削减海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对策

“十一五”期间海城市针对大气环境污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3.1.1开展烟尘整治行动,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

针对城区、高速公路和主要干道两侧冒黑烟现象,我局从今年5月份开始进行集中整治。针对城区、高速公路和主要干道两侧冒黑烟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对逾期未完成治理的5家企业予以关停或拆除锅炉,使综合指标降低,海城对不符合产业政策、高耗能、高污染的小钢铁企业依法取缔。通过烟尘污染专向整治工作的开展,我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1〕。

3.1.2重烧窑治理工程

为改善东部山区空气质量,在全省率先展开重烧镁治理,依法对全市24家重烧企业、155座重烧窑实施停产治理。目前,已投入资金3780万元,安装污染防治设施55台(套),19家企业126座重烧窑通过镁办和我局的验收,削减工业粉尘1.94万吨,自然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75吨。

3.1.3热电厂脱硫工程。

万海能源开发(海城)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循环流化床脱硫设备配套设施建设,效果明显,形成1000多吨的二氧化硫削减能力。

3.2 削减海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建议

3.2.1为进一步降低海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必须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量,包括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进行清洁的包装,最终生产出清洁的产品,即通过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3.2.2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管。近年来,海城市加强了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普及的工作力度,包括脱硫除尘设备、机动车尾气净化设备等,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但目前的问题是部分企业由于生产成本增加、环保意识淡薄或维护保养工作不力等原因,使得相关的污染治理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因此,环保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污染治理设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马英,井辉,张春萍,董秀平,何勇,等。海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海城市“十一五”环境质量报告书》[M].海城;2011:35~73.

[2]国家环境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14-131,193-203,338-562.

[3]孙从军,张明旭等.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评价、预测及对策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4):33~37。

作者简历:

篇9

【关键词】微生物;空气;校园

大气作为环境的重要成分之一,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空气中的细菌、霉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往往吸附在颗粒物上形成生物粒子,随风散播引发呼吸道疾病,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空气作为媒介传播疾病的情况更为严重。高校校园人口密集区域,开展对其空气中微生物的检验研究对于控制疾病传播、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

1、材料与方法

1.1校园概况 承德市郊内某高校新址,主要建筑物距离城市区主干道约2000m。

1.2采样点选择及采样方法:根据校园内师生主要活动的区域,选取教室、操场、食堂、宿舍、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作为采样点,于2011年秋季进行样品采集。在各功能区人员活动最频繁时采样,并设梅花式均匀分布,每个采样点重复采样3次,结果取平均值[2]。

1.3培养基采集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用)、高氏1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简称PDA)(培养霉菌用)用于采集培养微生物。

1.4采集方法:采用平板沉降法[2],将采集所用的三种培养基同时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1.8m,将培养皿盖打开,静置5min,盖好后培养。培养条件为细菌入37℃、24h,放线菌28℃、48h;霉菌28℃、72h。

1.5检测方法 根据培养皿中不同种类的菌落数,计算出平均菌落数,并按奥梅梁斯基公式换算为单位体积空气中的各类微生物菌落数:C=50000N/(At),式中C为空气微生物总数浓度(cfu/m3);A为培养皿面积(cm2);t为皿暴露时间(min);N为平板菌落数(cfu)。

1.6质量评价 中科院生态中心推荐使用的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3]。

2、结果与分析

注:*表示有轻微污染,**表示污染或中度污染,所有数据均为多点多次平均值,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表1所示结果,该校园空气中微生物总数以微机室最多、食堂次之、宿舍再次,且微机室微生物含量达到空气质量四级为污染,这与廖金宝[4]等人的检测结果相同,普遍认为微机室人员密集,温度较高适宜微生物繁殖,且通风不足所致。食堂和宿舍也有轻微污染,但污染程度较其他研究更甚,这可能与该校园某些不良习惯有关,例如食堂清理工作不足,不能做到人走桌净,而是杯盘堆叠,且该校食堂不提供消毒餐盘,导致学生自有餐具长期摆满餐桌,影响保洁工作。宿舍虽属轻微污染,但数值处于下限,其中霉菌的含量较高,可能与宿舍通风及日照情况不良有关。操场、花园均属户外场所,处于较清洁标准,这与杨静[5]的研究类似,是由于户外通风好,人员密度小,且有植被能够净化空气。教室和图书馆为室内环境,均达到了清洁标准,图书馆人员不如教室密集,且活动特点比较安静,清洁工作到位,空气质量较好;教室总微生物含量是处于较清洁水平范围的上限,这与人员密集、使用时间长、清洁工作不足有关。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实验室,主要由于使用率低,保洁及时彻底又常通风及日照有关。

3、讨论

承德市作为旅游城市,重工业少、山地面积大,能形成天然的绿化地,空气质量一直很好。处于这样一个城市郊区的校园,却仍存在很多空气微生物污染的问题,是值得思虑的。在这里,笔者提出几点建议:①做好室内外尤其是教室、微机室这样人员密集活动活跃区域的保洁工作,使微生物的繁殖滋生失去场所;②改善食堂环境,改善学生就餐习惯,配齐必要的就餐设备,提高学生公共卫生意识,且食堂最好能够定期消毒,研究发现使用紫外线和乙醇(或过氧乙酸)协同消毒效果良好,适用于食堂能室内环境[6];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意识的经常通风、晾晒被褥,可以防止霉菌的滋生;④改变久居室内的习惯,经常去户外走动,可以呼吸到更清洁的空气。

随着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与之相关研究的开展,人们逐渐转变了之前过于关注化学因素而忽略了生物因素的观念,尤其是大气中所含的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开始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大气中的微生物来源复杂又能随气流漂移,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源。空气污染微生物收人群密度、人们活动方式的影响,密度越高,活动越活跃的区域污染越严重。高校校园容纳数千至数万师生,重视校园空气质量对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飞,张建华,王钦钦等.西安市某大学及周围环境空气微生物含量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6(7):641-642

[2]周园,肖纯凌,王岚等.校园不同场所室内空气微生物分布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40(5):412-416

[3]王瑞君,包帆.宜春市城区空气微生物数量测定及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33(4):118-119

[4]廖金宝,张兴,顾坚磊等.高校校区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 18(3):45-46

篇10

我看了半天资料,才弄明白分歧主要出在监测标准的不统一上。中国监测悬浮颗粒物的标准是PM10,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十微米的悬浮粒子,这种粒子可以被吸入肺中,部分可以再被呼出。而美国测量的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负载大量有害物质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有科学数据证明,PM2.5与肺癌、哮喘等疾病密切相关。PM2.5正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元凶,多来自汽车尾气。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而中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指标只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颗粒物PM10,未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更重大影响的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标准,PM2.5尚未列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指标,这也就是老百姓的感受与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相去甚远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不把PM2.5列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呢?是我们没有监测PM2.5的仪器和条件吗?非也,是因为我们有难言之隐。一位专家不经意间道出了实情:“现在,某些城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达标的还不错,但颗粒物,仅仅按照PM10的标准,还有不少大中城市有相当时间不达标,如果按照PM2.5世卫组织指导值的标准,绝大多数城市几乎每个月都不达标。”原来如此!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政绩有关,与面子有关,显然PM10比PM2.5让官员们更有面子。

可是,环保局的官员不肯承认这一点,他说:“空气质量数据不能看美国使馆的‘眼色’。”

这就让人奇怪了!科学就是科学,科学不看任何人的眼色。当我们的鼻子、咽喉被灰霾刺激得难受,你让老百姓看谁的眼色?

还有一个更加让人胆寒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四十万人被确诊患有肺癌,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北京市肿瘤发病登记处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9年,北京肺癌发病率增长了56.35%。目前北京市癌症患者中有五分之一为肺癌患者。我们的环保局官员有本事斥责别人,为什么没有本事让这些疾病看他们的眼色和面子,远离我们的老百姓?

有人会说,当年,我们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从欧一、欧二到欧三,是慢慢提高标准的,我们的空气质量指标从PM10到PM2.5,也需要一个过程。这样说,老百姓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以此作为回避环境恶化事实的借口。只有正视矛盾,才能解决矛盾。连矛盾和问题都不敢正视,你能相信官员们为改善环境所做出的承诺吗?

症结出在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上。一个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可是有些人的习惯思维却要把它和政治联系起来,一切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政治中心这个大局。因为这种思维的存在,培育出“报喜不报忧”的政治生态;因为这种思维的存在,不仅是普通官员,就连科学、教育、文学领域的工作者也要揣摩领导意图,专看领导眼色行事;因为这种思维的存在,产生了官方和民间两套话语体系。

想当年,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鼓噪声中,大科学家钱学森反复用计算尺计算了太阳光能转化为粮食的数量,认为粮食亩产万斤、十万斤是完全可能的。连农民出身的都相信了这位科学家的推算。后来的事实证明,钱学森在航天领域是专家,在农业领域只能算是个小学生。

还有建于时期的三门峡大坝,实际耗资四十亿元,相当于八百亿斤粮食。当时的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之子黄万里坚决反对上马三门峡工程,倒不是经济实力不允许,而是认为它不合科学规律。因为三门峡水库处在淤积段上,在这里建高坝,将增大水库上游边缘附近的淤积,抬高洪水水位,直接危及关中平原乃至西安。可惜那正是苏联专家走红的时候,他的这一建议当然没有被采纳。他退而求其次,说,如果一定要修此坝,要预留六个排水洞,以便将来可以设闸排沙,这一点又被苏联专家给否了。结果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库内淤沙太多,不得不重新打洞,每个洞花费一千万元。再后来,三门峡大坝名存实废。

事实证明,人类不按科学规律办事,最终都会被碰得头破血流。科学不看任何人的眼色,如果一定要看,那就要看真理的眼色,看实践的眼色。一个简单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映射出了什么?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