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14 17:5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气质量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空气污染;层次分析;判断矩阵;排名
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亚洲虽然国家众多城市众多,但是不同的国家引起空气污染的污染物种类和污染指数不同,所以各个国家的污染严重程度不同。而且城市空气污染是多种不同污染物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亚洲1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调查情况,如何评价这11个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程度,这是本文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SO2、SPM(悬浮颗粒物)、NOх、CO,一般分为三级,其中超过WHO指标100%以上为Ⅲ(非常严重污染);超过WHO指标,达到100%以下为Ⅱ(中度严重污染);符合WHO指标或少量超过为Ⅰ(低度污染)。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2003》(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的记载,这11个城市空气中SO2、SPM、NOх、CO的质量分别是:(1)曼谷为Ⅰ、Ⅲ、Ⅱ、Ⅰ;(2)北京为Ⅲ、Ⅲ、Ⅰ、Ⅰ;(3)加尔各答为Ⅰ、Ⅲ、Ⅰ、Ⅰ;(4)新德里为Ⅰ、Ⅲ、Ⅰ、Ⅰ;(5)雅加达为Ⅰ、Ⅲ、Ⅱ、Ⅱ;(6)卡拉奇为Ⅰ、Ⅲ、Ⅲ、Ⅰ;(7)马尼拉为Ⅰ、Ⅲ、Ⅱ、Ⅰ;(8)孟买为Ⅰ、Ⅲ、Ⅰ、Ⅰ;(9)汉城为Ⅲ、Ⅲ、Ⅰ、Ⅰ;(10)上海为Ⅱ、Ⅲ、Ⅰ、Ⅰ;(11)东京为Ⅰ、Ⅰ、Ⅰ、Ⅰ。
一、建模的建立(表1)
1、将研究目标(Z)、因素(P)、对象(C)按相关关系构建层次结构图,这三个层次最高层是目标(Z),中间层是因素(P),最低层是排序城市(C)。
2、给出SO2,SPM,NOх,CO两两成对比较的判断矩阵A。再进行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A的给出主要是依据SO2,SPM,NOх,CO在空气污染中的重要程度及对人群的影响在研究中发现二氧化硫亦会导致死亡率上升,尤其是在悬浮颗粒物的协同作用下。2000年,研究人员对北京的两个居民区作了大气污染与死亡率的相关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每增加1倍,总死亡率增加ll%;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倍,总死亡率增加4%。由此可以说明二氧化硫的影响较颗粒物的影响大很多。SO2,SPM,NOх都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而且SO2和NOх的水溶物还是酸雨的主要成分。所以SO2和NOх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比SPM的影响大。再从SO2和NOх的来源来比较,可以看出城市中的SO2和NO的污染水平相当。SPM的污染水平次之,但也是紧随其后。而SO2、SPM、NOх、CO中CO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据此给出SO2、SPM、NOх、CO两两成对比较的判断矩阵。由Perron-Frobenions定理,非负矩阵存在正的最大模特征值,对应着正的特征向量。借助Matlab软件进行求取最大模特征根及相应特征向量的计算,再将所求的特征向量单位化后得到的就是因素P对目标Z相对重要性的权重,记为W。
λmax=4.0206;CI=0.0069;RI=0.90;CI/RI=0.0077;CR<0.1
因为CI/RI
3、给出最低层对中间层的各个因素的判断矩阵并进行分析。由于各个城市只存在污染程度的不同,所以只需给出Ⅰ、Ⅱ、Ⅲ之间的关系即可。我所给出的关系是Ⅰ/Ⅰ=1,Ⅱ/Ⅱ=1,Ⅲ/Ⅲ=1,Ⅲ/Ⅰ=5,Ⅲ/Ⅱ=4,Ⅱ/Ⅰ=3。在这个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最低层C:{C1,C2,C3,C4,C5,C6}对于中间层p:{P1,P2,P3,P4}各个因素的判断矩阵,并用MATLAB进行了类似的计算,显示出了对P1,P2,P3,P4的权重。结果如下,从结果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对这四个因素的排序都有满意的一致性,真正的反映了C在P1,P2,P3,P4中所占的比重。
λmax=6.0881;CI=0.0176;RI=1.24;CI/RI=0.0142;CR<0.1
同理我们可以求出P2-C、P3-C、P4-C的相应数据。
4、层次总排序(见表3)即C层对目标Z的总排序。
方法是将P-C所得到的四个经过单位化的特征向量作为列向量构成6×4矩阵,和由P对目标Z的权量构成的4×1矩阵做乘法,结果即是11个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权重向量,那么数值较大的数所对应的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就比较严重。
总排序一致性的检验:
CR=(0.3849×0.0176+0.1428×0+0.3849
×0+0.0879+0)/1.24=0.005463
CR
此结果有说明总排序有非常满意的一致性。
二、结果分析和模型讨论
从模型层次总排序的结果,我们很清楚的看到C对目标Z的权重C2>C4>C1>C5>C3>C6。那么C1―C6所对应的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也有同样的排序。由此我们得到了11城市的污染严重程度排序,结果如下:(1)北京、汉城;(2)雅加达;(3)曼谷、马尼拉;(4)上海;(5)加尔各答、德里、卡拉奇、孟买;(6)东京。
这个模型的结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所给的原始数据所代表的实际情况。结论显示北京和汉城的空气污染程度在11个国家里最严重。对于北京从实际出发,我们可以找到一点答案。首先,中国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政治文化的中心,必然是人口积聚的中心。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工业生产规模愈来愈大,能流物流高度集中,使得空气污染日益加剧。其次,问题的数据来自于1992年,当时的中国发展还比较落后,而且进行改革开放也才初见成效。对环境污染的认识还很粗浅,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也不够彻底,治理方法还比较初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我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主要是煤,当时城市中的能源消耗也主要是煤,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占燃烧的96%。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北京当时的环境水平还不是很高,与北京这座历史名城成为世界级都市还有很大差距。那么近年来北京变化比较大,到处高楼耸立,绿树成荫,工厂,汽车所排放的气体都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也卓见成效,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能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北京的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王祥荣.生态与环境[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奚旦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2000[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质量指数
中图分类号:X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063-02
1 引言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居住地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的问题也并不仅仅只发生在城市中。伴随着新农村建设及工业范围的扩张,农村环境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1]。本文对北碚区北泉村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分析,并通过空气质量指数(AQI)进行评价,以期为防治空气污染提供理论依据[2,3]。
2 研究区概况
北泉村紧邻嘉陵江和缙云山自然保护风景区,生态环境优美,只有少量耕地面积,以水果、苗木种植为主,其他农作物为辅,属于生态型农村。
3 监测及分析内容
2015年每季度根据相关规范对北碚区北泉村进行一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w粒物3个项目的监测,该监测连续监测5 d。监测完毕后根据重庆市北碚区环境监测站所持有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分析方法对该村3个项目进行分析,该分析方法分别为《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2-2009),《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9)及《环境空气 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HJ 618-2011),项目结果均为当日的24 h均值。
4 结果与分析
4.1 评价标准
该次监测结果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该村属于生态型村,3项项目监测值远远低于标准值,得出具体结论见表1。
4.2 评价方法
AQI的计算方式:
IAQIP = (IAQIHi-IAQILo)/(BPHi-BPLo)・(CP-BPLo)+ IAQILo
IAQIP为污染物项目P的空气质量分指数;
CP为污染物项目P的质量浓度值;
BPHi为在表2中与CP相近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的高位值;
BPLo在表2与CP相近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的低位值;
IAQIHi为在表2与BPHi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
IAQILo为在表2与BPLo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及该次监测分析中3项污染物浓度值范围,其相关的空气质量分指数及对应的污染物项目浓度限值,见表2。
5 结论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中,将AQI大于50时,IAQI最大的污染物定义为首要污染物[3]。通过对2015年北泉村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的分析,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作为污染项目均成为北泉村的首要污染物。其中二氧化氮在监测的20 d当中仅有2 d作为首要污染物,占监测总天数的10%;而可吸入颗粒物作为首要污染物则达到14 d,占监测总天数的70%(表3)。
参考文献:
[1]张铁亮,刘凤枝,李玉浸,等.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技术,2009,2(16):1~4.
篇3
【关键词】血气分析;质量控制
0.前言
现代社会在其发展中已逐步呈现出现代化以及科技化的趋势,血气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进一步的扩大化。在医学领域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诸多方面,血气分析均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且意义重大。
1.分析准备期间的质量控制
1.1 注射器及针头的选取控制
在实行血气分析操作时,对相关标本实行采集操作的注射器的选取将会对最终的分析结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经过大量的实践对比发现,与5ml的注射器相比,2ml的运用效果更为优良。2ml注射器其自身具有的死腔量较小,因此当其所采集的血量已满2ml时,肝素以及血液之间的具体比例就为1∶20。另外,此种注射器的针芯较为轻便,因此更能促进血液尽快流入针筒之内,免去了相关的抽拉操作,避免大量气泡进入针筒内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2ml与5ml注射器的具体对比如表1所示。
关于针头的科学选取应为7号针头,主要原因为:第一,7号针头直径与血气分析所运用的进样孔相吻合,因此能够直接进入其中。9号针头的直径则过大。第二,7号针头在其运用中,对患者身体组织所造成的创伤较小,其针头的粗细度也较为适宜。
表1 2ml与5ml注射器的具体对比
注射器 死腔量 肝素与血液比 血液的具体进入速度 气体进入
5ml 0.15 1∶12 慢 易
2ml 0.10 1∶20 快 不易
1.2 标本抗凝剂的选取控制
在血气分析过程中,较为常用且效果优良的抗凝剂为肝素,其主要的应用优势为:能够在应用较少分量的基础上达到相应的抗凝效果。与此同时还不会对血液中的具体成份及其PH值产生影响[1]。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所需分析的标本实行采集时,抗凝剂的选取通常为肝素钠的液体形态。但由于此试剂在其应用中可能会对最终的分析结果产生部分影响,因此在应用时应着重关注具体的用法及试剂量。
1.3 血液标本抽取后的送检控制
在常温环境之下,所需分析标本中的红细胞在其进行新陈代谢活动时将会对氧分子进行消耗,与此同时还会相应的产生部分酸性物质。从而使得整个血液中的酸碱度及氧分量有所下降,最终结果的科学准确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经过大量的实践探究发现,血液标本其自身的存放时长越长,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那么其最终结果所受到的影响度也就越大。因此,在对所需分析的血液实行采集后,应及时迅速的将其进行送检,标本采集后需在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如因特殊情况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送检,则应将相关标本放置于冰箱中进行保存,冰箱温度应保持在0~4℃范围内。但应注意的是,在冰箱中封存并不代表可以进行长时间封存,需将标本在2小时内取出。温度对分析标本的影响如表2所示。
表2 温度对分析标本的影响
温度 PH PCO2(mmHg) PO2(mmHg)
1小时 2小时 1小时 2小时 1小时 2小时
4 -0.006±0.005 -0.007±0.006 0.5±0.2 0.9±0.6 -1.2±1.6 -2.1±2.2
27 -0.032±0.013 -0.072±0.021 4.7±2.0 8.2±3.3 -3.5±2.2 -6.1±4.5
2.标本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1 实施检测前
在正式实施检测前,相关检测人员应对分析设备实行科学养护[2]。与此同时,还需将相关的室内空间环境质量控制及评价判定工作完成。对分析设备的具体运行状况实行具体的分析了解,明确其运用的科学精准度。如果在设备的运行中出现任何异常状况,检测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找寻,并采用科学的解决方法。如此一来,检测设备对于最终分析结果的不利影响便能够降到最低。
2.2 检测过程中及检测后
在实行检测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标本中的患者基本信息进行核实。在将标本放置于设备上实行检测之前,需对其进行混匀处理,并将其前几滴血液进行排出处理。经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血液分析中,如果温度输入环节出现失误,那么其对血气中的PaO2将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科学准确的血气分析应做好相应的患者体温、吸氧度等校正数值的输入工作。
在检测完毕及相关的分析结果得出后,工作人员应对最终的结果实行科学判定。如在结果中发现明显的异常状况,应在第一时间将具体情况报告给相关临床医师。在将外在影响因素进行排除处理后,对检测分析结果实行复查。
3.血气标本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增强医技之间的沟通合作
对于血气分析完成后的质量控制,最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便是相关医师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评定。相关医师对于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其病症表现较为熟悉了解。标本分析后的临床判定情况是充分表现其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指标之一。所以,检验工作人员应加强与相关医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对其所提出的建议认真倾听考量,对实验中存在的误差问题进行科学妥善的解决,将整个检测分析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
3.2 始终遵循危急值报告原则
在整个血气分析过程中,其所涉及到的危急值较多,如pH、PO2、PCO2中的检测。所以,在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后,如果在其中发现危急值,在对相关分析仪器进行检查以及操作技能均不存在问题的状况之下,需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并做好具体记录。如果最终的检查结果与患者临床上的表现不一致,那么医护人员应协调合作,积极找寻出问题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对血气分析标本实行重复审查工作。
3.3 实行了质量分析后的血气分析实验的精准度
实验结果的精准度主要是指准确度及精密度两个方面。准确度具体是指在同等的条件状况下,经过多次实验测定得出的平均数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符度。精密度则是指经过多次实验测定后各个测定具体值彼此之间的重复性。精准度其实就是对工作人员实验中的操作科学性,实验分析结果可用性进行充分全面化的反映,由此充分表明质量控制的科学正确性。具体的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血气分析质控实验结果(%)
指标 精密度 准确度
质控标本数目 20 8
PH 96.86 97.25
PCO2 94.79 95.16
PO2 95.75 94.97
K+ 93.26 96.52
Lac 98.92 97.96
通过表格分析表明,实验中的精密度及准确度均较高,保持在90%以上。由此可以充分表明,对血气分析标本及相关处理操作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帮助提升分析实验的精准度,为后续的临床分析研究提供帮助。
4.结语
在血气分析工作实践中,为了将最终分析结果的质量水平及科学准确性进一步的提升,需在各个环节中实行科学正确的质量控制,将失误隐患彻底消除或降到最低。如此一来,血气分析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为临床病症的诊断治疗等各环节提供帮助,为患者的生命安危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过程;质量;分析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TD404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上个世纪20年代初,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产生并伴随企业管理的实践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质量巳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又一关键因素。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保证低成本、高效率、低损耗、高收益的前提下,质量保证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的质量概念已经不断地发展、扩充,体现产品综合质量的过程质量逐渐替代满足规范要求的质量概念。
1 过程质量分析与控制的基本概念
1.1质量和质量特性
质量管理的概念伴随企业管理的实践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产品不断扩充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由最早受人们关注的“符合性质量”扩充到“适用性质量”以及适合现在质量概念的“广义质量”不断发展并且成为质量的代表性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000中将质量定义为:“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作为质量控制的研究对象,质量特性代表的是与产品以及过程相关的固有特性,足评价质量、检验质量和考核质量的指标对象。产品质量的特性因顾客的需求而定,如可靠性和安全性。质量特性的分类方式众多,通常以定性和定量区分,并且不定性的质量特性可转化为定量的代用特性。
1.2过程及过程的波动
过程是一个基本概念,任何事物都可以用过程的概念加以分析。每一个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制造过程通常被定义为把输入转换为输出的方法、骤和活动。ISO9000标准中重要的飞跃就是以过程的概念描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过程的输入有两类因素构成,一类是无法或难以控制的随机因素,另一类是可以确定或识别的系统因素。通过对过程输出结果的测量、分析和评价,衡量产品质量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 过程质量分析与控制的方法
2.1统计过程控制
统计过程控制(即SPC),即采用统计学理论对质量检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根据样本统计数据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受控,通过控制图的实时监控和异常分析及时发现过程的质量波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因素,使其过程在可控范围内运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目标。通过质量数据信息的反馈找出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仅受随机因素影响的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而在系统因素影响下的生产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生产过程中质量特性的波动存在规律性,在统计控制状态下,质量特性则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反之,质量特性的分布则发生改变。
2.2过程能力分析
过程能力分析可以评价工序能力满足质量标准的程度,它与加工精度和成本有关,其基本质量参数主要有过程能力指数、过S偏移系数、过程标准化偏移系数等。过程能力指数作为评价和控制过程质量的指标被广泛的研究,产生多种形式的过程能力指数。目前国际公认的综合性过程能力指数分别为Cpk、 Cpm和Cpmk;其中Cpk已在生产中获得广泛应用,Cpm得到国际质量学术界的认可并体现在QS9000系列标准中。过程能力指数Cp描述过程均值与目标值一致的情况,这仅是理想状态。生产过程的实际应用中,产品的目标均值和实际过程均值总是不一致,需要对Cp加以修正。
2.3质量波动控制
提高产品质量的核心是减少产品实现过程中出现的波动。零件的质量波动是由工序流的波动传递形成的,对于单个工序,研究的对象就是工序的独立误差;针对多工序制造过程中,工序之间存在着误差的传递、累积及复映,研究的对象必须综合考虑本道工序的影响因素和前面对该道工序质量波动有影响的工序的误差。
3 液压配件生产制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液压配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数据分析与计算,最终得到影响配件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材料因素
液压配件的原材料要使用切削加工和热处理,而操作对材料的要求是十分高的。材料的质量不过关,更容易造成精度不能保证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在实际磨削前,应对工件的材料进行详细的检测,尤其是影响质量的一些重要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
3.2设备因素
设备是进行构件加工的主要工具,也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质量影响因素之一,如果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就会对设备产生很大的影响。设备的几何误差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很大的偏差,但是针对这些磨削的加工控制点进,异常波动是会由于设备的质量经常出现,因此,设备的质量是不容忽视的。
3.3环境因素
加工环境温度与湿度变化属于不可控因素,但是同样,环境因素对质量异常波动影响也是相对较小的,在很多情况下是能避免的,对于液压缸的制造来讲,这一因素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
3.4测量因素
对于一些构件进行测量,由于测量本身误差的存在,可能会造成质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由于测量工具的精确性同样是不断提高的,而产生的误差通常也是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3.5工件的热变形因素
液压配件在生产过程中,初期不会受温度影响,便是当开始一段时间后,工件的温度就会升高,加工的尺寸在温度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有可能会发生工件的形变。
3.6刀具因素
如果一些刀具的磨损程度比较严重,就会对构件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对加工机械上的刀具定期进行检查,并及时的更换,可以有效改善这一影响因素造成的影响。
4 结语
过程质量分析与调控的实现需要以坚实的理论为基础,制定出科学的、合格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采用恰当的、适宜的质量分析方法,借助于科学的质量分析工具,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的影响因素做深入的分析,再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得出过程质量分析与调控的重要因素,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质量监控与提高,确保配件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使用标准。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建筑 电气安装电线 电缆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电气工程是住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电力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关系到该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增多,人们对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规范一般规定
2.1规范一般规定
(1)本章适用于住宅单相入户配电箱户表后的室内电路布线及电器,灯具安装。(2)电气安装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3)配电箱户表后应根据室内用电设备的不同功率分别配线供电;大功率家电设备应独立配线安装插座。(4)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住宅相线(L)颜色应统一。零线(N)宜用蓝色,保护线(PE)必须用黄绿双色线。(5)电路配管、配线施工及电器、灯具安装除遵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6)工程竣工时应向业主提供电气工程竣工图。
2.2主要材料质量要求
(1)电器、电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电器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2)电器、电料的包装应完好,材料外观不应有破损,附件、备件应齐全。(3)塑料电线保护管及接线盒必须是阻燃型产品,外观不应有破损及变形。(4)金属电线保护管及接线盒外观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毛刺,管口应平整。(5)通信系统使用的终端盒、接线盒与配电系统的开关、插座.宜选用同一系列产品
3当前电气安装质量问题和防治措施
3.1 电线、电缆及其他材料的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1)电线、电缆的选用不符合规定要求,许多单位为获取高额的利润.而购进一些质量较差的电线、电缆。这些电线、电缆的铜芯直流电阻率达不到要求.影响导电性下降.有的甚至连载流量也达不到标准要求,造成运行时易过热, 并诱发电气火灾。21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不符合要求,耐压试验不合格,绝缘层容易击穿老化。部分施工单位还出现有使用普通电缆代替阻燃和防火电缆等。3)埋地用的镀锌钢管使用薄壁管,金属桥架质量较差,镀锌层达不到标准要求等。
预防措施
1)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应将工程承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不得支解或违章发包工程;应依法对工程的施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进行招标.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竞标。
2)为防止因材料造成质量问题的发生,关键是要制定并落实严格的材料进场报验制度,对工程所用的主要电器设备、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必须具有中文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其规格、型号和性能检测报告等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材料进场严格执行报审与进场验收制度.在各方检查确认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3)对涉及电气安全的重要项目,如电线、电缆、空气开关、漏电开关、母线槽等重要的电气材料.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材料进行监理见证送检或监督抽检,合格方可使用。
3.2电线、电缆导管敷设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1)电线管明敷暗敷时.线管弯曲半径太小。出现弯瘪、起皱,管子在转弯处不按规范装设过线盒。2)镀锌线管安装时不跨接地线或接地不规范:使用金属软管不跨接地线和金属软管的使用长度不按规范要求,乱拉乱接。3)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的连接采用对口焊接或套管熔焊连接,这样不仅破坏了钢管的内外的镀锌层。缩短了线管的使用寿命;另外,焊接还可能在钢管内表面形成瘤结,电线穿管时易被划伤,影响绝缘效果。4)JDG 管的紧钉连接不符合要求,套接紧钉连接技术是现在电气管道施工中的一种新的钢管连接技术,它是通过连接套筒的紧钉螺钉起接地作用.无须跨接地线,施工快捷简便。但施工单位使用一些厂家生产的紧钉螺钉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紧钉螺钉拧转力矩达不到要求;起不到应有的接地效果;还有一些紧钉螺钉其螺帽根本拧不断。在吊顶内使用PVC管敷设电线较为普遍,按照GB50054- 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规定。建筑物顶棚内必须采用金属管、金属线槽布线。61暗敷在墙内或混凝土内的PVC管埋设深度不够.在楼板内预埋敷管交叉太多,现浇楼板内敷管集中成排.影响土建施工和结构安全。
预防措施:
1)电线管明敷或暗敷时。管道的弯曲半径应严格按有关规范施工。镀锌钢管和薄壁管内径小于25 mm 的可选用不同规格的手动弯管器, 内径大于32㎜的钢导管应用液压弯管器,PVC管根据其内径选用不同规格的弹簧进行弯管。
2)镀锌的钢导管、可挠性导管和金属线槽不得熔焊跨接地线,应以接地卡跨接,两卡间使用不小于4mm 的铜芯软导线。金属软管的使用;照明系统不大于1.2 m。动力部分不大于80 mm 对于JDG 管的紧钉螺钉连接,应严格选用合格的产品,并全部将螺帽拧断。
3)在天花吊顶内禁止使用PVC管布线。电线导管在墙内暗敷时,管子外表面距墙面不小于15 mm,保证墙面沿管子不裂缝。在楼板内预埋敷设时,应尽量避免交叉。对于管道较多处.禁止成捆敷设,应将管道成排分开间隔放置,减少对楼板结构的影响。
3.3导线连接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1)大部分工程中的插座回路的接地保护线为串联连接,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当串联线路中间一处意外断开,则其后所有插座将全部失去接地保护。2)多股铜心线连接不搪锡.这样连接易造成线芯与线芯之间、线芯与连接端子之间连接不紧密.运行久后易氧化,使接触电阻增大,产生过热现象,甚至引起火灾。
预防措施:
1)为解决PE线的不串联连接,可以把PE支线与干线并联,用T型接法绞接6圈,然后在绞接处搪锡,再包缠绝缘胶布,即可达到规范要求,对于线径较小的,也可以通过压接来实现。各支线应采用压接或绞接后搪锡连接。
2)多股导线的连接,宜采用搪锡铜接头压接,对于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应将线头焊锡后再和端子连接;对于截面积大于2.5mm 的多股铜芯线,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接续端子后与设备的端子连接;多股铜芯线与插接式端子连接前,端部应拧紧搪锡。
篇6
【关键词】公路路基;质量控制;施工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设计和施工质量都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品质、公路的使用寿命、交通运输的畅通和安全,路基必须“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理想的设计必须通过严格施工来实现,就耗费人力、资源和财力来说,施工比设计更为重要、更为复杂。路基施工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快速、高效、安全施工,必须重视施工技术与管理[1]。就目前情况而言,实现“精心施工”,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专业施工队伍,配有相应的技术骨干和机具设备,制定周密施工组织计划,建立和健全施工技术操作规程与质量检查验收制度,采用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方法。
1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道路结构暴露于外界,长期受自然因素的作用,在不利水温条件作用下,其物理、力学性质将发生变化。浸水后湿度增大,土的强度降低;岩性差的岩体,在水温变化条件下,加剧风化;路基表面在温差作用下形成胀缩循环,在湿差作用下形成干湿循环,可导致强度衰减和剥蚀;地表水流冲刷,地下水源浸入,使岩土表层失稳,易造成和加剧路基的水毁病害;沿河路堤在水流冲击、淘刷和侵蚀作用下,易遭破坏;湿软地基承载力不足,易导致路基沉陷。所有这些均取决于道路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自然因素,且与道路承受行车荷载的情况有关。合理的道路结构设计,应在路线位置、横断面尺寸、结构组成等方面综合考虑。为确保道路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路基的防护与加固,是不可缺少的工程技术措施。随着道路等级的提高,为维护正常的汽车运输,减少道路灾害,确保行车安全,保持道路与自然环境协调,路基的防护与加固更具有重要意义[2]。路基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性质、地质条件、施工期限、现有条件等因素经过论证而定。
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很多,在自然因素方面,有地质、气候、水文和水文地质等等,其中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水。路基水毁、塌方、沉陷、翻浆、涎流冰等病害的发生均与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活动有关。在人为因素方面,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的正确与否,都直接影响到路基的质量[3]。
2路基工程基底处理施工中常见问题防治
2.1高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与不均匀沉降
(1)形成原因。①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②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③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④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⑤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⑥桩未打穿软弱层。
(2)防治措施。①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②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③挤密碎石桩应进行反插。④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⑤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
2.2路基工程出现纵、横向裂缝和错台
(1)形成原因。①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②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③填挖相接处施工方案工艺不当,形成沉降缝。④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2)防治措施。①应认真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底暗沟、暗塘。②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③挖台阶,铺加格栅网。④提高路基压实度。
2.3高填方路基边坡出现滑裂面
(1)形成原因。①基底存在软土且软土厚度不均匀。②淤泥清除换填不彻底。③填土速率过快。
(2)防治措施。①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②加强沉降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迹象。
3公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技术及应用
公路是一种带状的三维空间实体,它的中心线是一条空间曲线。路基是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路基工程线长量大,投资多,影响因素复杂,其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工程和道路建成后的服务水平[3]。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由于技术标准较高,受地形、地质、重要地物的限制,高填或深挖的路基、特殊地质条件的路基增多,更易发生路基沉降变形,桥头跳车等质量隐患。另外,路基的排水、防护及加固等工程的施工相互制约,有时又与桥梁、隧道、路面等分项工程的施工相互交叉、相互影响;路基施工为野外作业,工程质量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雨季时土质路基往往无法施工;交通运输不便会使物资、设备和施工队伍调遣困难。保证路基质量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技术手段克服各种因素的影响,严格控制工程材料的采用和施工工艺的实施,确保路基几何要素、整体稳定性、路基强度和水温稳定性符合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使工程按照进度计划,优质、按期实现预定目标。
施工阶段是每一施工项目和每一分项工程质量的形成阶段,而每一分项工程施工又由若干道工序构成,因此在这个阶段监理工作的重点应狠抓工序质量监理。特别是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关键工序,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施工规范规定的施工工艺、检查频率和试验方法进行,施工单位自检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对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关键工序,未经监理工程师抽检与签认,不得进行下一道作业或下一道工序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其他各道工序,也要有现场监理旁站监督。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缺陷,监理工程师有权令其修复或返工,由此而发生的一切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路堤必须在整个清场宽度范围内水平分层填筑,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分层碾压。压路机对路基填土压实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压后开振动碾压的原则。其碾压遍数,可根据地基强度、土质、压实机具的类型而定,或视压路机碾压到填土层表面无轮迹为止(一般至少碾4遍以上)。然后检查压实度并同时检测压实厚度。施工单位应将检测结果向监理工程师报检,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抽检、评定报检段的压实度代表值和单点极值达到标准要求时,方可进入下一层填土[4]。
软土地基处治的施工必须保证施工质量,科学地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工地技术管理,严格按照有关的操作规程实施,严格执行有关安全、劳保和环境保护等规定。所有运至工地的软土地基处治材料必须分类堆放,妥善保管,按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材料不得用于工程[5]。
结论
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工程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它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由路面传递的荷载,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因此要求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为路面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丽.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及其处治措施分析[J]. 江西建材,2014,10:121-122.
[2]胡家和. 现代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现状[J]. 江西建材,2014,17:210-211.
[3]丁文群. 刍议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技术的应用[J]. 江西建材,2014,17:142.
篇7
关键词:施工技术,质量问题,质量控制
前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的阶段,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公路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充裕的前期勘测准备、真实可靠的数据、先进的仪器对道路路面施工质量起了促进作用,而公路施工技术的好坏则真正决定了道路路面的施工质量。由于施工技术的不成熟或某些人为因素,道路路面施工的质量达不到预定标准是常见的问题。为使得道路施工趋于正规化,减少不达标公路,保障国民的利益,怎样运用施工技术来对道路路面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成为了必要的研究课题。
一、公路施工技术的概述
公路施工技术重点有路基施工技术和路面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是整个工程技术的基础,路面施工技术是在路基施工技术达标的前提下才得以展开,而道路路面工程的质量是整个工程的反映。
路基施工技术重点涵盖了路基的填土与压实、路基排水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以及路基的防护等几个方面。路基的质量,即路基的稳固性与强度和路基使用何种填料、填料的特征、填料的压实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填料的选择和运用是改进路基质量和路面质量最有效、最直接、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手段。路基的排水则是从对路基的防护及不损害周围环境、农作用为出发点。路基的防护是对道路工程进行不断的修整。
随着道理工程的不断发展,衍生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分支——路面工程。路面工程是重点研究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的路面设计的原理及方法、路面结构的设计与整合、路面建设材料的特征及要求,以及路面结构、施工质量的检测、维护、管理及完善的技术手段。根据路面使用的材料不同,路面的类型又主要有沥青类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是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组成,根据面层的使用品质,又可以对公路划分等级——分别为高级路面(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公路)、次高级路面(二级、三级公路)、中级路面(三级、四级公路)、低级路面(四级公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公路的等级也在不断地提高,道路路面施工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道路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
1.公路路面施工在质量方面通常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中,公路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公路最大的优点为表面平整,不像水泥路一般坑坑洼洼;无接缝,无明显裂痕;行车噪音小,行车舒适;施工耗时短,经济实惠;且易于修整维护等等。然而沥青公路也有着自己的缺点,那就是受季节、温度影响较大;施工条件较为苛刻——沥青容易受雨水腐蚀,所以必须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大量的配比和实验,使其受雨水的影响较小,或者根据天气情况,避开阴雨天施工;易产生波浪、推挤等等。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正好相反,其稳定性好,强度高,减少夜间行车的交通事故,经济实惠且易于养护。但缺点为有接缝,且对水的供应需求量要求高,施工不方便等等。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及条件限制,公路路面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为公路路面的硬化的问题。公路路面的硬化主要是因为材料的比例不合理所引致。在沥青与混凝土的搭配中,混凝土相对含量过多,沥青相对含量过少就会引发此现象。公路路面硬化的危害有很多,一旦路面过硬,就容易在表面形成坑或者洞,更甚者会引发路面的移位,造成公路的鼓胀与陷落,表层出现露骨、损害等。当然,公路路面的硬化还可能由于维护不当等其他原因所引致。
2.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技术手段
2.1施工前对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集料。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视密度等是判断集料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在选择粗集料时,尤为需要注意集料的颗粒大小。对比沥青混合料颗粒的最大直径,所选择的粗集料颗粒直径越接近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直径,路面的防滑性、稳定性、持久性越高。细集料则一般注意鉴定含泥量、含沙量。沥青一般呈现为酸性,为提高集料与沥青的结合性,集料就不应再选择酸性的物质。一般来说,存放越久的集料,被空气中的一系列酸碱物质腐蚀得越厉害,其抗压性与稳定性也就越弱,所以应选用新鲜的集料。
2.2施工中沥青的压实度控制
路面施工质量评价的好坏关键的标准是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在铺设过程中,如果摊铺机的最大摊铺宽度大于或等于路面的宽度最理想,然后现实往往出现的情况是摊铺机的最大摊铺宽度小于路面的宽度。这时候就要注重交接路段的摊铺质量,单幅铺设的质量要小而精,团队作业的范围不应太大,注意碾压的工艺,实现跟紧碾压。在速度、力道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控制,使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不能因为赶工而铺设过快,应控制速度的稳定性或连续性。
2.3施工中温度的控制
沥青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在开始施工之前,都要先把混合料加热,使其达到特定的温度——通常认定为90℃左右。由于受天气或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间断性施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之后,重新施工前都需要对混合料进行加热,哪怕这段时间相当的短。因为当混合料温度过低,路面表层就会烫出沥青胶和拉钩。而加热时温度如果太高,施工机器对温度的敏感性也较大。在较高温度下容易变形和溶解,造成机器磨损,不但不能按时进行施工,器材修理方面也形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4路面防水渗析的质量控制
雨水是对沥青公路腐蚀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雨水是从公路的两侧边缘向公路中进行渗透、腐蚀。因而在沥青公路铺设完毕后,需要在公路两侧边缘反复的涂刷热沥青,对一切可能渗水的孔洞进行一次完全封闭。在施工过程中,沥青的喷洒一般是沿纵向匀速进行喷洒。在横向的道路中,则先喷洒中央带的那个车道再以此为中心点向两侧匀速喷洒。对于容易渗水的地方,应人工填涂沥青,对相应的路面进行刷补。
为方便排水,公路中央带还往往要修建盲沟。由于盲沟容易混入杂土,且里面这部分水容易渗入公路中,所以在盲沟修建中需要对这部分的泥土压实,且在表面加上防水布或者防水的涂料。盲沟的拱度也需符合标准。为减弱雨水对道路的影响,现在人们往往在中央带种上各种各样的植物要吸水防水。
2.5路面外观的质量控制
外观美不仅仅是表面工程,也是整体施工工程的反映。假如路面很多坑洞且不平整,不只影响美观,还会对来往的车辆造成影响,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道路表面的平整也是道路路面质量评价的一个指标之一。要使得道路表面美观,除了上诉所说的各种因素外,再也就是定期的对道路的维护,一旦发展外观变形之类的问题就要做到及时处理、及时修补。
三、结语
公路施工技术正在不断地完善当中,人们试图寻找比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更好的综合两种材料有点的材料进行修路。在找到这种经济的材料之前,人们也不断的对施工技术进行完善。为保证道路路面质量,从选材到施工到后期维护都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修建达标的公路,维护人们的利益,更好的发展我国的交通业。
参考文献:
[1]刘琦兵.浅谈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9)
篇8
摘要: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外部条件大大改变,经济的全球化、市场化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由此引入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理论来解决施工企业的成本问题,本文汲取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遗漏之处进行补充,希望可以在上述问题上进行创新,形成一个适合我国施工企业质量控制成本管理模型。
1.我国施工企业现状
1.1我国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施工企业生产的单件性。(2)施工企业生产的流动性。(3)施工企业生产的长期性。(4)施工企业生产受自然气候影响。
1.2质量成本管理理论应用于我国施工企业的必要性在处于动态竞争环境中,企业开始改变自己原有的节拍,开始追寻着适应市场变幻无穷的步调。那么企业的竞争优势又在哪里呢?传统的概念中,规模效益、低价多销和多样性生产会给企业带来必然的销售良绩,但本文认为对于战略管理和成本的合理结合并非是静态的固定的,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外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是重大的,这些外在环境包括建设单位(即总承包商)、房地产开发单位、同行竞争者及社会大众以至邻近地方的企业,这都是对于施工企业的经营及成本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
如何能将过去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质量控制战略成本理论应用于我国施工企业并解决施工企业的现存问题是本文的重点创新所在。这种新型战略成本管理比传统成本管理更能适合于现代施工企业的需要。
运用质量控制成本管理后的施工企业不但在逆境中生存,把短期目标转为长期目标,更能成功把成本管理好及提高利润。
2.全面质量控制成本管理
质量控制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建筑工程是直接涉及到以后顾客生命安全的产品。所以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质量管理是-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为保证建筑施工项目满足质量要求,就必须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
2.1质量成本的计量
质量成本的计量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其中隐性成本都是外部质量成本,由于在企业的会计记录中无法直接获取,因此必须予以估计。而显性成本是只可以直接从会计记录中获取数据的成本。我们所说的质量成本计量的重点主要在于隐性质量成本的计量。隐性质量成本目前较可行的估计方法主要有乘数法、市场调查法、塔古奇损失函数法、综合评分法等。[1]乘数法就是将会计账面体现的全部质量成本乘K得出企业的隐性质量成本,K是一个估算的数值,是一个经验值,不同的企业和行业会相差很打,我们施工企业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核算与规模差别很大所以K的变动幅度也很大。
该方法的计算步骤如下:一、确定隐性质量成本的驱动因素。二、确定各因素影响的权重。三、计算企业各驱动因素的分值及总分值。先进行标准化处理,再将标准化的结果分值化,然后计算单项指标得分,将各因素的权重乘以上一步分值化的结果即可得出各因素的分值,最后将所有因素的分值加总,得到反映企业隐形成本高低的总分值K,该分值越高,表示企业隐形质量成本越大。四、选取企业所在行业最优企业作为参照企业并计算其总分值。五、建立计算公式,计算隐性质量成本。除此以外,全面质量成本管理还要注意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简称4MIE质量因素。
2.2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的控制程序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职能主要是:事前控制,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后控制,指对施工过的事件进行控制。其中,施工阶段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实施,形成过程实体。其质量要求与前几个阶段的质量要求是不同的。如果说可行性研究阶段解决“能否做、做什么”的问题,设计阶段是解决“如何做”的问题,而施工阶段则要解决的是“做出来、做好”的问题。
前几个阶段都与决策有关,施工阶段则是生产实践,是生产和操作的质量问题。质量控制工作量最大的阶段就是施工阶段。所有与建设活动有关的单位都要在此时参与质量形成的活动。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质量控制系统的组织模式,划分系统人员的工作职责,确定质量控制系统的检验工作程序,均属于制定预防措施的范畴。为了使质量控制系统能够有条不紊底运转,每当一个分部分项或单位工程完工后,承包商应请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对分部分项或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验。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过程质量;分析;调控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制造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这让制造行业中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制造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而言有很大推动作用。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的工作内容。而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调控,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1 过程质量分析与调控
1.1 基本概念
1.1.1 质量的概念。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质量的定义来看,质量就是产品、体系或过程拥有的固有特性或客户要求其具有的能力。对于质量管理而言,企业生产过程中一般是将产品作为基础。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样就导致质量管理从产品本身转变为与产品相关的多个方面,其中主要有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而在进行质量分析与调控的时候,将不再只是针对产品,而是将产品涉及到的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的分析与调控都包含在内,而这些内容的数据指标共同构成质量的指标。
1.1.2 过程及过程波动的概念。事物的出现势必会有一个固定的过程,而企业的产品制造也是一样。产品在被生产出来的时候会经历设计,制造和成品等多个环节,这就是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对于过程的控制,其中有很多都能通过人力对其进行控制,但是也有人力不能控制的过程,文章中讨论的过程控制是针对人力可以控制的过程。质量波动是指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某些不同因素的影响,这样可能导致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最终得到的产品各项属性将与标准规定的属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1.1.3 工序与工序质量控制。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会经过多次加工,每到加工程序都是一道工序,在经过所有的工序之后,就能得到相应的产品。而工序是产品制造过程中最小的步骤,并且是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先单元。所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实际上就是对每道工序进行控制,而通过对工序的操作质量控制就能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1.2 过程质量分析与调控方法
在进行过程质量分析与调控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其中首先是统计过程控制,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统计学原理对产品的质量检测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完成对这些数据信息的分析,通过对信息数据中的分析样本来判断生产过程是否保持在控制范围内;其次是过程能力分析,这种方法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进行能力分析,掌握每道工序的受控情况,从而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范围内。因为产品的质量与每道工序都密切相关,所以只有在每道工序都受控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达到要求,这是这种方法的原理;最后是质量波动控制,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影响产品质量波动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由于产品质量会受到每道工序的影响,所以质量波动控制也会涉及到全部工序。
1.3 常用工具
在进行过程质量分析与调控的过程中,用到的工具和方法主要有EWMA控制图、回归分析法、散点图、因果分析图、排列图、直方图和均值-极差控制图。这些工具和方法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并且具有不同的优势,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选择。
2 过程质量分析与调控的实现
2.1 工作流程
制造企业的质量分析与调控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并且与每道工序紧密相关,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所以在进行过程质量分析与调控的时候,必须要按照既定的计划和规律进行。工作流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其中首先是准备阶段,其次是分析阶段,最后是监控阶段。
2.2 各个流程的分析方法与工具设计
首先是识别关键过程和关键工序,从而确定关键变量,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调查表、排列图、相关图、正交试验和损失度分析;其次是在抽样理论的基础上,确定规格标准和过程计划,并设计抽样方案;第三是利用手动采集和DNC集成数量并行的方法,完成对各个工序的数据采集与管理;第四是利用排列图、直方图和分析控制图,完成受控状态的初始分析;第五是通过工序能力分析,针对单元过程的能力分析;第六是通过多工序能力和质量波动分析,完成整个过程的能力分析;第七是使用因果法和多元法,对故障指标进行诊断并分析故障原因;第八是通过X-R和EMWA控制图,进行质量监控、诊断和改善;最后是提出质量改进的决策。
2.3 质量数据的收集
2.3.1 质量监控点的制定。根据实际生产的具体情况,对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监控点。
2.3.2 抽样方案的设计和数据收集。根据产品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对产品的抽样方案进行设计,并按照制定的方案对需要的数据进行收集。
2.3.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收集的方法进行确定,并在收集到数据后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
2.3.4 故障及其来源分析。在找到影响质量的故障之后,要对故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找到故障的来源,从而制定改进方案。
3 结束语
过程质量分析与调控的实现需要以坚实的理论为基础,制定出科学的、合格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采用恰当的、适宜的质量分析方法,借助于科学的质量分析工具,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的影响因素做深入的分析,再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得出过程质量分析与调控的重要因素,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质量监控与提高,确保配件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使用标准。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汽车车身;焊接质量;焊接方法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汽车车身的构造很复杂,由成百上千个零件构成,通过焊接的方式完成各零件的连接,一台普通的汽车,焊点数达到4000 个,焊点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质量,影响汽车的外观,决定汽车的市场。因此,汽车车身的焊接质量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焊接的定义
焊接是通过热量或者压力或者综合利用两种方法,加入或者不加入填充物,实现两种金属的原子间的融合,从而完成连接的一种方法。
二、现代车身焊装生产特点
(一)车身轻量化,促使新材料应用和新焊接技术发展。减轻汽车重量可以提高输出功率、降低噪声、降低油耗是众所周知的。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就可以提升6%~8%,CO2 排放可减少约5 g/km。目前欧洲大型汽车制造商正在进行“超轻型工程”,预计将减轻车身自重30%,车体的设计中将采用超过80%的高强钢。除了采用高强钢外,各汽车商正在研究并部分采用了铝、镁轻合金,复合材料用于车身结构。在车身结构设计方面,改进车身部件连接形式也能达到减轻车身重量的目的,如改变零件搭接点焊为激光焊。为此,面临高强或超高强度钢、轻合金结构的焊接中出现的难题,研究开发新的焊接工艺和相应的设备成为焊接装备行业急需解决的课题。
(二)追求车身安全性,提高车身焊接质量。为提高汽车安全性,除了在结构设计、操控系统、安全防护等方面采取措施外,提高车身自身刚性和强度也是车身设计制造工作者的使命。如何提高焊接质量的稳定性,特别是采用高强或超高强度钢、镀层钢并提高其焊接性能,以提高车身关键部位构件的材料强度。为此,必须大量采用先进的新装焊工艺,如激光焊接、中频点焊、摩擦搅拌点焊、胶结点焊等新工艺,提高零部件焊接质量和强度,这将对焊接工程提出更新的要求。
(三)改善车身品质,提高装焊几何尺寸精度。为了保证车身焊装的尺寸精度,各大汽车厂纷纷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和质量标准,建立完善新的车身几何尺寸精度控制理念和评估方法,探讨车身尺寸精度标准,研究开发空间尺寸检测方法和手段。如美国汽车联合会大力实施的“2MM 工程”;日本丰田公司在推行的“全球车身标准GBL”模式;大众推行“车身奥迪特Audit”;神龙公司通过控制“几何尺寸质量水平IQG”和“几何尺寸合格率IQV”来控制车身几何尺寸精度。追求提高车身装焊设备的设计、制造精度,满足车身几何尺寸精度控制要求,对车身装备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使用高精度的数控加工中心手段,以及先进的三维检测手段进行装备精度控制。甚至不惜沿用航空工业中对大型飞机机身精度检测的激光跟踪仪,对长达数10 m 的装焊生产线进行精确检测。
三、焊接方法技术
(一)汽车电阻点焊
点焊焊接是在短时间、大电流及压力三重作用下进行作业的。焊件通过融合进行连接,点焊是热量和机械相互作用的一种工作。汽车点焊影响汽车的使用、安全性能和寿命长短。车身装配时容易产生位置改变,造成焊接后产生形变,同时容易产生零件间缝隙过大的现象,此时要尽量将缝隙消除,保证焊接质量。在进行点焊时,要减少分支电流的影响,选择导电性良好的材料,加大点距,而且保证点距随着零件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在进行点焊时,工作人员应该对焊点进行定期检查,符合要求才可以进行焊接作业。对焊接的电极头的质量进行测量,了解直径变化,对电极头及时更新。定期对电流参数及电极压力进行测量记录,保证点焊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焊接
车身焊接质量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比如焊接的步骤、零件的质地、夹具的选择。焊接工艺的选取要根据车身的特点及所需零件的质量,要注意焊接的先后顺序,采用合适的焊接技术,不能擅自改变焊接步骤。要端正焊接人员的作业态度,合理安排工作,对焊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要选择合适的焊接设备,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要严把零件的质量关,保证焊接的顺利进行。
(三)凸焊
对零件事先加工出凸点,提高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及电流,利用倒角作为焊接的接触部分,有利于集中热量,提高生产效率。注意检查凸焊零件的质量,不得出现螺母脱焊、退火、螺母内存在杂质、螺母变形的现象。采用专用的表码式扭力扳对螺母进行检验,保证螺母的扭矩达到标准要求。
(四)螺柱焊
螺柱焊焊接可用来焊接螺母,也可以焊接其他种类的金属。对零件的焊接表面要求不高,使用范围很广。在进行工作时,螺柱的断面与工件间因热发生熔化,同时进行按压。焊接时要先进行清理活动,保证零件表面的干净。其次进行焊件的定位,根据螺柱的用途采用合适的焊接设备,在零件上进行划线和打孔,完成定位。最后进行焊接任务,要保证焊接时焊枪与零件处于垂直位置。
四、汽车焊接出现的问题
因零件的批量生产,生产速度快,汽车各零件的形状稳定性能及人的影响,会产生一些质量问题,现针对汽车焊接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描述。
(一)零件四溅
在进行焊接的时候,因温度过高会导致零件在熔核的过程中四处飞溅,使熔核质量降低,焊点质量改变,作业现场环境发生变化。
(二)零件表面发生变化
零件表面发生变化,电极附着在零件表面,焊点质量改变,影响零件的外观,容易使电极发生损坏。
(三)焊接强度不高
焊接强度不高,焊接处不稳固,内部产生缝隙,无法达到汽车生产的安全标准。
五、汽车车身出现焊接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零件的影响
在对零件进行焊接的时候,受到高温、搬运等一系列外因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在加工过程中零件飞溅、焊穿等问题。所以在进行焊接前,要做好质量监控工作,对零件的大小进行严格控制。在进行加工前,要清除零件表面的杂质,避免表面产生飞溅。
(二)焊接参数总是处于变化状态
焊点的质量受到焊接电流和电极压力的影响。在进行生产规划的时候,因焊接设备数目的增加,没有考虑到当前工厂设备的使用功率,继续使用以前的功率,造成车间电压不稳,不利于产能的提升。针对这个问题,要对车间的供电设备进行改进。此外,焊接设备的电流是通过电缆进行传送的,电缆通过铜进行导电,铜会因使用频率的增多而出现老化,输出功率降低。针对这个问题,需要经常检查电缆的质量,及时更换电缆。
(三)焊钳电极
考虑到导电性和成本,一般使用铜作为焊钳电极,电极影响到输出的电流,对电极头的材质选择很重要。一些厂家出于利益的考虑,选择一般铜材作为电极,造成电极的使用寿命不长,影响焊接的质量。长时间使用会造成电极头的直径变大,要及时对电极头进行维护。更换电极时可能会造成电极没有对好,电极冷却位置不正确,不利于电极的冷却。所以应确定好冷却的位置。
(四)焊接参数
焊接参数由电流、压力、通电时间等确定。实际生活中,一些企业盲目通过减少通电时间,提高焊接电流来提高生产效率,这种做法容易造成零件飞溅,不能保证焊点的质量。
六、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的方法有三维激光视觉检测系统、激光跟踪仪、测量机器人、经纬仪等等。三维激光视觉检测系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准确定位,并对车身关键零件的尺寸进行分析,对出现的偏差准确获取,根据车身的特点,对焊接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助于参考系数的确定。进行车身检测时,生产标准与检测标准应当一致,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判断。对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将问题记录下来,方便以后进行改善。要对焊接的零件及时、定期的检查,对各个焊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实现对汽车车身焊接质量控制。
小结
汽车车身的焊接质量控制一直是汽车界的难题,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控制,任何一个零件都可能对整个焊接过程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焊接时,要注意对材料和焊接方式的选择,采用正确的焊接方法,对焊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整个汽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海南.汽车车身焊接质量控制[J].中国机械,2013,10(11).
- 上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 下一篇: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