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范文

时间:2023-12-14 17:5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

篇1

90个村庄将就地变新型社区

记者从山东省东营市住建委了解到,2013年纳入全市重点推进的58个农村新型社区项目,计划实施90个村庄,建设住宅23745户,年内完成投资76.16亿元。

截至目前,58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36个,占项目总数的62.1%;累计开工户数13186户,占项目计划数的55.5%。其中,2013年东营区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1个,计划建设住宅4759户,当前开工户数3225户,占67.8%。河口区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2个,计划建设住宅3386户,当前开工户数2143户,占63.3%。广饶县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1个,计划建设住宅6464户,当前开工户数2420户,占37.4%。垦利县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1个,计划建设住宅4860户,当前开工户数3517户,占72.4%。利津县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2个,计划建设住宅4276户,当前开工户数1881户,占43.9%。

据市住建委工作人员介绍,东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引导在城镇驻地规划建设农村社区,争取利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城中村、城边村、空心村、展区村搬迁改造和乡镇驻地村的整体改造任务;引导弱小村、空心村就近向中心村或镇驻地聚集,对经济基础较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偏远村、纯农村社区只做长期规划,优先发展产业,待条件成熟后分步实施。

当前东营市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二是依托国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市场化运作,由企业作为项目的投入主体,开发建设,建成后向村民出售。

市财政投入2.75亿元建设小城镇

东营市正在探索建立市建鲁鑫村新农村发展基金,该方案已获建行总行许可,基金的设立条件已基本成熟。 2013年,市财政共安排城镇化建设资金2.75亿元,已累计拨付1.07亿元。各县区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尽最大努力破解建设资金难题。东营区财政拨付3000万资金,支持牛庄镇陈庄、东庞社区建设。河口区坚持资金奖励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对按期完成任务的镇街,给予100万元奖励。广饶县对乡镇从银行贷款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县财政承担银行贷款利息的50%。垦利县对率先实施的永安镇惠鲁、惠丰社区建设,垫付了1.8亿元的启动资金。利津县决定从今年起,县财政连续3年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资金,总额5000万元,目前,一期启动资金1000万元已拨付各乡镇(街道)。

新型城镇分为四个等级

按照“一主、四次、二十个小城镇、二百个农村新型社区”四级新型城镇等级体系目标,今年以来,东营市启动了到2030年的《东营市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已完成初步方案汇报,年底前将完成规划成果;组织编制了《东营市城镇化发展规划》,将于近期组织初步设计方案汇报;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已经通过城市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会议审议,正在报国务院审批中。各县区也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根据本县区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规划,科学布局。东营区对辖区四镇进行了新一轮总体规划调整,编制完成4项总体规划、60余项详细规划、15项专业规划、9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河口区委托知名城市规划设计院对辖区4镇总体规划和《河口区农村社区布局规划》进行修编。广饶县编制完成了城市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了全省首家县级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利津县实施了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修编。

各区县新型城镇

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

新型城镇,明确定位,突出发展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以产带城、以城促产。

东营区着力打造石油装备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黄河三角洲现代服务业基地,努力推动胜利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规划建设了城南现代物流园和服务业集聚区;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中,为社区优先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用地,四镇共规划建设各类园区24个,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河口区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业强区,今年重点实施的过亿元的农业重点项目11个;以河口经济开发区、蓝色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高技术产业。

广饶县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3.4万亩,草莓种植、高档花卉栽培等特色农业逐步壮大;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垦利县明确了“一城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建设了食用菌工厂化养殖、生态蔬菜种植等21处特色园区,建成了黄河人家国际旅游度假区、天宁寺文化旅游区等景区景点,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单片海参养殖基地。

利津县着力推动南部产业升级、北部开发破题、中部错位融合发展,新建了北宋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明集7000亩中小企业创业园,中部编制了《中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北部依托一期收回的7.7万亩土地资源优势,启动了滨海新区开发建设。

像管理城市一样管理新型城镇

基础设施建设好,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也得跟上,这样才能提升城镇化质量。

东营区进行“大城管”管理模式,推行“网格化”管理,建成城管监督指挥平台和数字城管系统;开工建设各类社区服务平台35个,实施235个社会化小区维修改造,创建生态文明社区13个、生态文明村居40个。

篇2

 (城乡一体化部分)

 一、两大平原区基本情况

我省***、***平原区域面积28.93平方公里,城内包括11个市的51个县和农垦9个管理局的114个农场,593个小城镇(276个建制镇和317个乡集镇)、6272个中心村和28829个自然屯,人口2367万。行政村数量多、密度高、主导产业主要为农产品种植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区域为农垦系统以现代化农业为生产为主,已初步形成的农场为中心的小城镇规模,经济基础较好,城镇发展空间较大,其它城镇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较弱,乡镇以集贸经营为主,城镇吸纳、转移农民能力十分有限、区域城镇化率较低。

二、两大平原区域一体化工作推进情况

2010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黑龙江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方案》,方案明确了我省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总体思路。推进工作分为启动阶段(2009年至2010年)、加速推进阶段(2011年至2015年)和巩固提高阶段(2015年至2020年)。目前,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方式创新方面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科学编制城乡规划,为城镇化建设指明方向,在全国率先完成377个市县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省66个县(市、区)完成了《县(市、区)城镇村居民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了沿乌苏里江四县(市)《镇村居民点布局规划》和《县(市)城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全省已编制完成《县市城村镇体系规划》25个、《小城镇总体规划》783个、行政村建设规划4349个,规划编制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二)深入实施城镇化试点工程,努力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重点推进两大平原区域内百镇试、旅游镇的“三供两治”及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镇的承载力。目前,百镇试点镇开工项目   个,完成投资    亿元,旅游名镇开工项目  个,完成投资   亿元,已有   个县完成三供两治项目。

(三)以失去三棚一草改造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人民环境。

大力开展城镇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改变城镇面貌,制定出台了《全省撤屯并村规划纲要》总结推广了城乡一体化型、宅基地置换型、新型压区型、村企共建型和屯镇新建型五种模式,全省撤并自然屯770个,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四)积极推动场镇共建试点工作,按照规划一体、管理一体、社会事业一体、组织推进一体、政策趋向一体的原则,制定省级政策的支持政策,全局推进鹤山农场与双山镇、双农场与   德镇两个场镇一体化试点建设。目前,双-鹤、双-  一体化建设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双-鹤一体化建设总投资1.62亿元,完成了公路、供热和居民安置小区项目,双-  一体化建设总投资4.4亿元,完成了居民安置小区、公路、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干部交叉任职。

三、两大平原区域一体化发展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强化衔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基本原则,到2015年两大平原区现代城镇体系趋于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城镇产业支撑作用显现,县城(试点镇)集原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到2020年,两大平原区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公园区型、商贸型、旅游型小城镇、农业现代化产业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良、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县城、农垦、森工城镇和特色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实现区域城镇化。

(一)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撤并3700个自然屯,重点打造建***、红兴隆、北安等区位优势明显的中心城镇,城镇化率达到62%,到2020年全省累计撤并5700自然屯,全省要打造30个5万元人口的小城镇,70个3万人口的小城镇和200个1万人口的小城镇、城镇化率达到65%。

(二)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健全,到2015年区域为县城、中心镇及中心村供水普及率90%,县城供热普及率70%,中心镇供热普及率50%以上,县城供气普及率60%,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60%,中心镇污水处理率30%,中心村污水处理率20%,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0%,中心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0%,中心村垃圾无化化20%,县城中心镇及中心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

到2020年,区域为县城、中心镇及中心村供水普及率95%,县城供热普及率80%,中心镇供热普及率60%,县城供气普及率70%,县城污水处理率70%,中心镇污水处理率40%,中心村污水处理率30%,县城污水处理率  。县城中心镇及中心村覆盖率达到30%以上。

(三)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中心村收入7000元,城乡居民居住面积28平面,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中心村收入11000元,城乡居民居住面积30平米。

四、两大平原区域一体化推进措施及政策建议

两大平原区域涵盖了我省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以及油田、矿区、农垦、森工四大系统,结构层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中,应科学规划城镇功能布局,合理确定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互初、布局合理和理有序的现代区域城镇体系。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建设体系

以哈尔滨市区、齐齐哈尔市区、大庆市区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利用资金优势加大对周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利用信息技术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革城乡发展。构筑以工业为主导的新型经济结构,以工业化全面振兴农村经济。以鸡西市、绥化市、黑河市等为代表的较发达地区,应重点壮大县城经济、增强县城经济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县城区位特点,多形式发展县城经济,其它不发达地区应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投入和机制,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化承载能力

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城镇道路、三供两治等项目建设,省级建设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镇土地出让金返还机制,整合国民对保障房、棚改工程、泥草房改造、三供两治等专项资金国,采取招商、贷款贴息、特许经营、合资工作,向城镇化建设倾斜,加大市场化工作力度。

篇3

针对目前禹州市开展农村居住环境改造提升工作。近期,禹州市规划局组织了对禹州辖区内部分村庄的实地调研,现把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禹州市村庄的基本情况

(一)我市村庄现状

禹州市全市域面积1461平方公里,辖城区4个街道办事处(颍川办、夏都办、韩城办、钧台办),18个镇(神垕镇、方山镇、顺店镇、无梁镇、鸿畅镇、梁北镇、古城镇、火龙镇、文殊镇、鸠山镇、褚河镇、郭连镇、范坡镇、朱阁镇、浅井镇、张得镇、花石镇、方岗镇),4个乡(苌庄乡、小吕乡、磨街乡、山货乡)。共657个行政村,2056个自然村,5100多个村民组,每平方公里约1.4个村庄。全市现有总人口约130万,常住人口113万人,流动人口约17万人,城镇化率42.8%。

禹州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禹州现存地面历史文化遗存2400余处,**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禹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中,针对全市657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局已统筹考虑,充分结合规划管理工作实际,已制定实施方案,对于每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将采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实地调研和深入座谈的基础上,以村规民约为指导,正在科学规划编制各村庄规划。目前正分批次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267个(含传统村落,其中传统村落共52个:16个已完成评审,25个完成规划待评审,11个正在编制)。

(二)村庄改造提升的特征

禹州市现阶段特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红薯烟叶种植、三粉加工、中药材种植),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类型多样,水资源较为贫乏。

农业地区村庄现状按照特征分类,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①村庄数量众多,空间分布不均,西部山区村庄建设分散,自然村较多。如:鸠山镇李村就包含14个自然村;②部分现状“空心村”现象明显,土地浪费严重,有的村庄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如:张得镇、小吕乡、范坡镇,以及西部山区;③煤炭开采区村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已经实施了村庄的整体搬迁。建设的比较好的有磨街乡的大涧村、孙庄村、玉泉村,方山镇的庄沟村,鸿畅镇的李金寨村等。④沿路建设时有发生,受长期以来马路经济的影响,部分村庄沿路建设情况比较严重。如:张得镇、小吕乡、花石镇;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居住环境较差。如:一些山区村庄,一些相对偏远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村庄。

(三)村庄环境改造提升规划建设

近年来,禹州市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统揽“美丽禹州”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启动了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文殊镇陈南社区、神垕镇凤阳山社区、褚河镇小刘社区、磨街乡玉泉社区等12个新型农村社区,这些社区大部分已经建成投用。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对农村村庄以整治提升为主,着重进行村容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其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提升,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共打造人居环境先进村290个,美丽乡村117个,美丽乡村群10个,创建省级生态镇6个,省级生态村29个。我市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我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总规纲要》省级评审,《市域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基本完成,规划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城乡居民点体系。对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村庄优先编制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优秀民风民俗,正在编制历史文化民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村庄有4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问题是当前农村改造提升建设的主要瓶颈。由于村庄的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也使得大量的村庄没有经济能力去进行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农村人口的规划意识较为薄弱。相对于城镇人口而言,农村村民的规划意识较差,规划宣传少,乱盖乱建、不服从规划管理现象较为普遍。

(三)乡镇规划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乡镇的规划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较为欠缺,难以形成高效的指导,且乡镇分管领导更换较为频繁,总体业务素质相对较低。

(四)有些村庄受自然条件限制发展困难。部分村庄地处偏远,村庄所处位置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其规划建设难度大,基础设施修建困难。

(五)整治空心村办法不多复耕率低。虽然也有一些村庄在空心村整治中创新了一些办法,给予了有效解决,但大部分空心村改造进展慢,政策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复耕率低也导致了建设用地指标的匮乏。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村庄环境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力度。1、督促苌庄镇、鸿畅镇、方岗镇、朱阁镇、郭连镇、顺店镇等乡镇进行总规修编工作。 2、鸿畅镇、花石镇和浅井镇三个历史文化名镇初步规划已编制完成,2019年需督促进行评审及其他后续工作;3、对财政局审定的18个传统村落规划进行费用请示、招投标、并督促规划编制进展工作。(18个传统村落包括神垕镇东大村、鸿畅镇冀村、山底吴村、无梁镇王家村、龙门村、高垌村、张得镇张西村、方山镇方山村、鸠山镇天垌村、魏井村、朱阁镇大庙村、磨街乡黄沟村、关庙村、青山岭村、苌庄镇莱沟村、五坪村、古城镇狮子口村、浅井镇麻地川村)4、申请财政资金对未进行传统村落规划编制的村庄进行传统村落规划编制。5、督促需做村庄规划的乡镇积极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二)区别对待,分类推进。结合国家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按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坚持“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原则,根据村庄所处的处置及产业等,结合禹州市村庄发展实际,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化改造型、重点提升型、整治完善型、建议搬迁型和特色保护型五种发展类型,制定异质化发展路径,以“配套提升为主、改造重建为辅”,分类指引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村落。对城镇化改造型村庄,按照城镇社区或城市居住区建设要求,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以改造重建为主,为城镇和产业发展腾让更多建设用地指标;对重点提升型村庄,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搞好环境整治和设施配套,整合现有资源,调整完善功能布局;对整治完善型村庄按照传统村落建设要求,整治空心村,改善村容村貌,以配套提升为主;对建议搬迁型村庄,迁入附近的城区或乡镇、就近并入中心村建设,或合并部分迁并村进行异地新建;特色保护型村庄,在保持村庄现有基础格局、布局形态、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对村庄环境进行美化。

(三)广开渠道,加大投入。一是充分争取上级资金。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巨资支持民生项目建设,要紧跟国家投资政策方向,加大力度,及早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对符合上级投资政策的项目进行整合,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建设的盘子,争取到更多的资金,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对已经争取到的上级资金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推进;二是建立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财政新增投入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对上级资金项目的配套资金列入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按时足额拨付;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筹资体系。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

(四)重视宣传,加强引导。新农村规划建设涉及面广,必须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是加强新农村政策宣传。向群众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针政策,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二是加强规划法规的宣传。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认识到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三是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宣传。使农村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规划在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质量、加快农村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参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注重培训,强化管理。积极组织对乡(镇)领导干部及从事村镇工作的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介绍好的思路和理念,学习借鉴外省、外市的好做法、好经验、好理念、好思路,重点培训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知识,不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新农村规划建设。每个村都要确定相对固定分管村规划规划建设的村干部,经培训后,负责管理本村庄内的规划建设工作。

篇4

关键词:许家湖 发展经济 重点工作 调查

许家湖镇是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总面积208平方公里,辖121个行政村,12.6万口人。为全面了解许家湖镇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准确把握优先发展重点镇的现状,加快重点镇的发展步伐,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县统计局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就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镇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一)工业重镇战略强势突破。

许家湖镇始终咬定工业重镇不放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突出招大引强,招商引资实现了从“数量招商”到“质量招商”的转变。全镇共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重点招商项目3个,合同利用外资4.8亿元。鼓励现有企业加大投入、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1-6月预计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47亿元,利税4.3亿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54.8%和51.5%;新培植规模以上企业3家;完成工业技改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0%,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7个。被县委、县府授予“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乡镇”和“全县工业和民营经济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二)现代高效农业迅猛发展。

该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方向,突出区位优势和农业特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镇种植生姜达到5万余亩;杨树丰产林2800余亩、林下经济3000余平、精品果园1000余亩;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15000余亩;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0处。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8家;新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0个,工商注册登记达到61个。三是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沂蒙”牌生姜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荣誉称号,成功举行了第二届“金龙珠”杯沂蒙姜王大赛,扩大生姜知名度,拓宽市场销售渠道,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畜牧业生产先进乡镇”和“全县果品生产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三)旅游业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按照“五个一样”的要求,全力推进旅游业提升发展。2011年4月份,东方瑞海国际温泉度假村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暨中国四星级饭店,8月份龙岗旅游集团成功入选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会长单位。10月份山东龙岗旅游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省内第一家旅游上市企业。11月份,通过山东省旅游强镇验收。2012年1—6月份,预计接待游客8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9亿元,门票收入5622万元。目前,全镇拥有4A级景区2处,4星级饭店1家。全镇旅游业和三产服务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旅游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四)重点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自该镇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优先发展重点镇以来,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镇上下积极谋划,迅速开展工作。一是确定了“一二三四五六”重点镇建设总体思路。高标准完成了《许家湖镇总体规划》。二是围绕重点镇建设,积极实施了基础设施配套、环境综合整治、镇驻地改造提升和农村社区建设“四大工程”。 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荣誉称号。沂水县帮扶组安排拨付100万元农村公路补助资金用于许家湖镇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点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也面临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制约了工业园建设和项目落地,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建设项目、旅游开发及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研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土地整理中指标分配的新办法。

(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不相符,未形成较强的承载和吸纳能力和良好的招商发展环境,离打造小城市的标准、省级开发区的规模还有差距。

(三)城市运营经验不足,缺乏融资平台。完成城镇建设大跨越需要投入资金较为庞大,筹集后续资金较为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中市场化融资手段不足,在融资方式上,习惯于依靠上级扶持政策,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化运作、大资本运作、社会化运作、企业运作的作用,项目建设先期启动资金短缺。

三、对优先发展重点镇的思考

(一)规划用地,合理运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新土地管理模式,打破土地资源瓶颈,助推经济发展。按照“一产集约、二产集聚、三产集优”的原则,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合理引进利用社会资金,策划落实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充实完善主导产业,达到以项目为载体,抓项目带产业,上项目促开发,靠项目调结构,实现多元支撑的经济发展格局。农业生产进一步做好农业特色示范园区建设,提高农业机械现代化应用水平,同时积极鼓励农民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用股权参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化和有偿化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 应走专业化道路,集筑主导产业,突出自身特点。中西部小城镇也有机遇,这就是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目前,大城市的产业正由劳动密集向资金密集型转型,抓住契机,招大引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走专业化发展之路。首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集中发展力量,做好一、两个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其次,不要盲目追求高科技,多发展实用技术。且要高度关注能人经济。小城镇不好留人才,若实在没有别的资源,几个能人也能带动经济。多关注传奇书记、传奇企业家之类的人物,支持他,培育他。

篇5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发改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县强、民富、生态美”的战略目标,认真履职,从发改工作职能出发,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做好综合经济工作,当好县委和政府参谋助手。一是起草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十二五”规划目标,合理确定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各项指标,编制完成《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并经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对指导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牵头草拟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考评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及服务业增加值GDP比重等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发展。年初,组织班子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到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及企业调查了解2014年经济新增长亮点、固定资产投资重大支撑项目、项目储备等情况,关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重点负责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会同统计部门制定《投资目标任务分解方案》,指导乡镇完成好投资增长目标,通过加大上下沟通对接力度,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保六争五”的发展目标。1-9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9亿元,增长35.8%,增幅居全市第3位。同时,强化经济运行分析预测,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定期向县人大汇报计划执行情况。二是精心编制专项规划。省委省政府已原则同意将县列入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现已编制完成《县重点发展生态产业构建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修改稿)和《省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初稿)。同时,积极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有关前期准备工作,认真制定《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全力编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群众意愿的发展蓝图。三是协助完成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完成了《市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阶段性评估报告》,已通过市环保局对我县的复核验收。四是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各项工作。牵头完成“促改革调结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自查工作并上报市级部门,牵头综合惠及类政策推动落实工作,并在县电视台做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发改委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十五项举措》政策解读。

(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促进我县经济加快发展。我局不断强化干部队伍的项目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争取发展和项目资金支持,作为发改工作的第一要务,作为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和提升长远竞争力的根本举措。一是不断完善项目储备库。根据市政府下达的2014年项目储备任务要求,我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调研,认真挖掘、筛选项目申报进入市级储备库,截止8月31日,共收集交通、能源、工业、农业、社会事业、创意产业等市级储备项目64项,总投资323亿元。牵头落实汇总县为民办实事项目44个,五大重点行动计划项目247个,全县比照享受苏区项目251个。二是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根据省发改委《关于抓紧做好申请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编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由局领导班子和业务股室干部分成两队,深入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进行政策解读和项目对接,指导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做好项目的生成、储备和对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市国家盘子,努力推动我县发展项目化。目前,牵头交通、经贸、住建、水利、环保等部门收集整理了“六大提升工程”有关项目165个,合计总投资100.58亿元(不含高铁、高速公路及小型堆核电项目)。三是精心策划包装项目。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策划包装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三类合计56个项目,估算总投资224.67亿元,其中挤入全省重大建设项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13个;列入省政府会议研究通过的全省重大建设项目17个。四是申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项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申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项目策划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局牵头筛选汇总申报全县军民融合发展项目135个,总投资266亿元。五是做好项目建设用地摸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牵头对全县2014年建设项目用地、用林及资金需求等要素保障进行摸底,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六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截止10月底,经发改渠道争取的项目资金达6630.3万元。

(三)主动作为,认真做好服务工作。一是努力构建便捷的投资审批平台。今年市委、市政府下放三批涉及发改局审批事项,审批权下放后,我局着重从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主动承接,主动作为,在实施过程中及时与上级发改部门进行沟通;二是加强学习,并对相关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进一步明确审批事项并及时授权窗口审批;四是完善窗口告知单的内容,一次告知到位;五是梳理并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加强对社会风险评估的把关和督促检查项目安全生产工作。所有审批项目均已授权到窗口审批。截止10月底,已审批(核准、备案)项目75个。二是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确保投资较快增长,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日常工作中着重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调研跟踪和协调服务,利用重点项目协调会、政银企对接会及经济形势分析会等形式,定期向县主要领导汇报重点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努力促使项目早日建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年度我县列入省、市级在建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59.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50亿元,比2013年增加6.53亿元,增幅65.33%。统计到10月份,全县已完成完成投资19.7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9.7%。据此进度及往年完成情况,预计全年能完成投资计划的140%,完成投资23.1亿元。三是加大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力度。加强规范管理,严把政策关,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对审批项目进行事前公告和事后公示,同时严格执行审批、核准、备案的相关规定。会同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深入项目工程点,了解项目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安全生产、资金使用和廉政建设等情况,强化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效果。四是认真做好项目对接工作。积极参加第十二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充分利用“6.18”平台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14年我县共征集各种技术需求25项;开展4场对接活动;完成新对接合同项目50项;收集了10张以上高质量,画面清晰的城市形象照片、旅游景点照片,作为“宣传城市形象为主”的馆布馆题材;推荐省祥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碳纤维调温护具为馆参展展品;邀请保加利亚索菲亚科斯廷布罗德研究院、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6位国内外专家参会;收集并向企业适合我县产业发展的“中国农业大学”项目成果100项;争取到项目成果转化扶持资金项目3个,合计105万元。五是加强企业上市服务工作。乡下厨房食品有限公司、圣阳白水洋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列入省、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乡下厨房食品有限公司和高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快改制上市步伐。目前白水农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已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审核阶段。

(四)创新理念,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是创新工作理念。在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局紧紧抓住“发展”这一关键主题,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工作理念,在当好参谋助手、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乡(镇)、县直机关、企事业部门在争取项目、审批项目和建设项目服务,力争做到项目生成一个,落地开花一个。二是转变工作作风。要求局全体干部按照“一线工作法”的要求主动下基层服务,班子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要不定期到企业、乡镇一线摸底,了解他们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有关信息。同时,加强与财政、公检法司、经贸、旅游、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建设、水利、林业等全县项目有关单位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此外,我局对上级督办件和上级领导交办事项进行定期检查、强化督察,做到件件抓落实,事事有反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真抓实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局高度重视,把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摆上局重要的议事日程,迅速行动,全局动员,周密部署各项活动安排,坚持领导带头、坚持开门搞活动、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摆“”问题、坚持边学边改、坚持学习教育贯彻始终、坚持实际,狠抓自选动作,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并于11月7日召开总结大会。今后,我局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着力增强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为的发改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六)持之以恒,推动发改文明建设工作。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强化党风、党纪、党性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的要求,着重做好惩防体系的各项工作任务,层层抓好落实。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廉政责任明确、廉政内容公开、廉政措施落实。党员干部按照“四大纪律、八项注意、五个不许”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政准则》的有关规定,从思想作风和工作措施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将确定的整改主题切实整改到位。2、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发改局作为全县经济发展改革的先行部门,带头做好文明创建工作至关重要。我局正认真筹备创建新一届市级文明单位。3、认真完成其他工作任务。综治、计生、拥军、挂点帮扶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实效。

二、存在的困难和要求

1、鉴于发改局现有班子成员年龄老化严重(平均年龄51岁),请县委在人事安排上给予重视;

2、发改部门是综合业务性强的政府工作部门,服务一线、项目跟踪、争取资金等各项工作任务重。现发改局人员紧缺,且结构失衡,特别是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业务骨干只有2人)。请县委在干部的安排上给予厚爱。

三、2015年工作计划

2015年,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要求,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在上级发改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明确工作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发改的工作职能,为实现“县强、民富、生态美”的新提供可靠的项目支撑。主要做到:

1、继续做好县委、县政府参谋助手工作

2、认真做好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跟踪服务工作;

3、积极推动“6.18”项目成果转化;

4、努力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5、主动服务项目申报及跟踪落实;

6、牵头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

7、大力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活动,为争创第十三届市级文明单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8、狠抓党风廉政工作,进一步提高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水平;

篇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努力提升城市品味,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集中突破”的战略部署,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以争创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全县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围绕“山水园林”县城的基本定位,健全规划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创建优美环境,城乡建设完成投资5亿元,城镇化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

三、工作重点

进一步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全力实施好“十大项目”,继续加强“四项管理”,积极开展“三项争创”,全力打造“山水园林”县城新形象。加快南湖、朱店、韩店等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

(一)以规划为龙头,力争在城镇规划管理上取得新突破

1、抓好规划的编制。按照“山青水秀、市容整洁、布局优化、适度超前”的要求,高标准修编县城总规,完成紫荆中学周边和车站路三角地带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城区规划范围内消防通道左右50米范围的修建性规划,同时搞好区住宅区地下管网、寺坪塬供热、南北滨河公园改扩建、生态公园二期工程、南城区供排水管网等专项工程规划,修编完善城区已建成的3家供热站供热管网规划。同时,完成良邑乡、南坪乡、盘安乡、郑河乡、大庄乡、杨河乡、柳梁乡、赵墩乡等8个集镇规划修编,完成水洛镇新兴村、徐碾村,南湖镇石峡村、李庄村等2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

2、抓好规划的落实。建设局和各乡镇要树立牢固的法制意识,把好规划关,做好规划事,着力提高城乡规划编制的社会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把规划做深、做细、做到位,为城乡有序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要抓好城市建筑设计,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城风格特色建设的引导调控作用。要进一步规范“两证一书”等审批程序,加大规划三级审查、公示和审批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管理。要逐步建立城市建设评议机制,坚决避免边拆边建、边建边拆的问题。要加大规划执法和宣传力度,加强城乡规划监督检查,下决心整治乱圈乱建行为,对违法建设要一查到底,对严重影响规划的违法违章建筑要坚决拆除,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认真落实乡镇和村庄规划工作,积极服务,引导农民合理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以争投资、上项目为支撑,力争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积极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年”活动,抓重点、攻弱点、破难点、求突破,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十大项目”建设。

1、生态公园二期项目。突出生态建设要求,建成两个主山门、停车场、核心景区和一批建筑小品,完善水电配套工程,绿化补植风景区30万平方米。

2、绿地公园建设项目。完成建设用地范围内15户居民及1个单位3160平方米的房屋拆迁,建成占地52亩的绿地公园。

3、风情线项目。新建2座橡胶坝,对南北滨河公园进行改扩建,移植北滨河公园东段桧柏绿篱墙和补植景观树及草坪,硬化铺砌园内道路,完成景观灯装饰和凉亭建设,全面建成2.5公里洛河风情线工程。

4、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要全面完成新徐路道路改造及职中巷、的道路铺油工程,配套完成排污、排洪、供热、绿化、亮化及人行道硬化。同时完成橡胶坝剩余排污管道、车站路和中天商贸城处的排污管道铺设。二要完成城区水源地改扩建工程,建成一水厂和二水厂4座大口井及二水厂250米河道渗渠建设。三要建成总库容72万立方米、日处理垃圾135吨的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5、住房保障项目。建成寺坪小区48套廉租住房,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009户,在北城区新建1.98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开建区1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

6、房产开发项目。全面竣工南舒苑、安泰庄苑、安顺小区、文苑等住宅小区,并交付使用。开建区住宅楼7.8万平方米,年内竣工5万平方米。

7、公园宾馆建设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在水上公园东侧新建8000平方米的公园宾馆。

8、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对全县5126户农村危旧房进行改造,每户改造45平方米,每户补助4000元,采取整村建设和分散建设、国家投资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要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村庄整治、城中村改造结合起来,重点抓好50户以上的集中连片改造区。

9、小城镇建设项目。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按照“科学规划、产业支撑、基础先行、特色兴镇”的原则,以南湖、朱店、韩店等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快道路、供水、排水、绿化、亮化、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集镇综合功能。积极开展示范城镇创建工作,加快生态优美小城镇建设步伐。认真落实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竞争力强的文明生态小城镇,力争我县小城镇建设步入全市先进行列。

10、全力以赴争取项目。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围绕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任务,精心论证储备一批大项目,积极做好与国家、省、市的衔接汇报,千方百计抓好争资列项工作,年内争取到国家项目资金1000万元以上。同时年内争取城区污水处理项目进入国家计划。

(三)以规范整治为关键,力争在县城管理和公共服务行业管理上取得新突破

1、加强市政管理。一是由建设局负责,整治城区摊点乱摆乱放、占道经营、以路为市和越门经营的行为,严格实行垃圾定时定点集中清运制度,加大城区供排水、道路、桥涵、照明等公用设施的管护力度,严格审查各种商业广告行为,督促南、北滨河公园各责任单位清除垃圾、杂草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由县爱卫会负责,严格落实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督促城区各单位、门店、居民和农户清理乱贴乱画等各类城市“牛皮癣”,加强各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监督监管。三是由环保局负责,集中清运城区各餐饮、理发等无排污设施门店产生的污水、餐厨垃圾,整治畜禽及水产品经营门店占道加工、乱泼污水的行为,加强城区环境噪声监督管理。由水务局负责全面清理河道内的垃圾。四是由教育局负责督促城区各学校做好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在规定的区域内整齐摆放自行车,组织学生经常开展学校周边环境卫生大扫除。五是由水洛镇政府和街道办负责整治城区五村(东关、西关、李庄、贺庄、何马村)及各社区内的环境卫生。六是由交通局、公路段负责,各乡镇政府配合,全面整修省、县道及乡村道路,全面清理各级各类道路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侵犯路产路权的行为。七是由公安局负责,农机局、运管所、各乡镇政府配合,检修更换破损的各级各类道路路标等公用设施,确定车辆过境路线;城区要围绕红绿灯设立固定岗哨,加强流动巡回检查,整治乱停乱放、逆向行驶、无证驾驶、乱闯红灯等违章违规行为,特别是要整治自行车、摩托车等乱停乱放的问题,全面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规范交通秩序。八是由商务局负责,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对县城十大专业市场由各管理责任单位合理规划市场摊位,整治市场门口摊点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的问题,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九是由工商局负责,规范城区经营门店、户外建筑物、橱窗、各类杆线等广告牌匾规格,查处乱贴乱画、随意悬挂广告牌匾的行为,加强对各种商业活动宣传内容的审查。十是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综合执法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由建设局牵头,公安、卫生、工商、国土、交通、商务、环保、水洛镇等部门配合,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2、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两法两条例”,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健全“层级管理”体系,加大对建筑市场各方行为主体的监管力度,严格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和巡查制度,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和隐患排查,防范重大事故发生,实现建筑业安全生产。二要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和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重点加强资格认定、评标、定标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建立规范化的招标投标标准模式以及招投标后跟踪管理和评估制度。三要规范勘察设计市场,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加强抗震设防管理,确保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安全。四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格执行住宅小区详规方面和住宅工程方面的强制性指标,严格实行房屋预售许可证制度和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制度,严禁非法集资,依法查处房产开发建设、中介、销售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开发项目的人居环境质量和开发工程质量。五要在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实施闭合式监管,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扶持新型墙材示范项目,增强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推动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试点,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支持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六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严禁随意变更已审查的设计文件及已批复的工程建设规模,严格执行“两证一书”制度,加强工程安全和质量监管力度。

3、加强物业管理。对已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企业要根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住宅小区内的物业和公有设施设备、治安、环境卫生、交通、容貌等进行管理、维护、修缮、整治和进行其它与之相关的服务。对未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和住宅楼,由建设局指导小区成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通过公开招标或竞标的方式,选择具有物业管理资质的机构实行管理。从今后起凡城区内新建商品房销(预)售前,建设局督促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前期物业管理服务,直至该小区业主大会成立后,业主委员会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及时续聘或重新选聘物业管理企业进行规范化的物业管理,从而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4、加强公共服务行业管理。加快一水厂和二水厂4座大口井及二水厂250米河道渗渠工程建设进度,提高供水覆盖率,同时要加强供水监测,保障供水水质,保障城区居民早日用上优质干净、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对供热、城市公交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性行业,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化运营,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责任单位要充分认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尽快将工作中心转移到集中突破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负总责,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分解各项任务,研究制订具体方案。通过多级分解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网络,做到既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又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二)深入宣传,层层动员,营造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舆论氛围。各乡镇、各部门要深入传达学习全市重点工作集中突破动员大会精神,学习有关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政策法规,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采取编印简报、举办培训班、张贴标语、印发公开信、在新闻媒体创办专栏,组织开展城镇建设管理法规“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商场、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整顿市容市貌的重大意义,宣传加强城镇管理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真正成为城镇建设管理的宣传者、参与者、实践者。

篇7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面对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问题,咬定目标,负重奋进。预计,非工业类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房地产投入完成5.97亿元、商品房销售15万平方米,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51.72%、74.63%、75%;建筑业产值完成约7.535亿元。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0.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0.85个百分点,新增城镇人口1590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管控,巩固提升。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以颁布实施的《县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启动《县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县中心城区消防规划》的编制和《县中心城区海绵城市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的设计。严控规划实施,坚持建设项目三级规划评审制度,发挥规划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的作用,管好城市建设“五线”、“两率”和建筑“五面”。持续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查处违法建设7起,面积约960平方米,有效震摄了违法建设行为,强化了违章治理和法律约束惩戒。

(二)城市建设,再掀。以项目为抓手,努力推动城市建设转型提质。一是坚持供需两侧同时发力,稳健发展房地产业。以财富中心商业综合体竣工运营为契机,加快推进城市之星、中岩广场商业综合体建设,成功引进符合城市持续发展要求的公共服务、商贸服务、购物超市、文化娱乐、特色餐饮等生产力和生活力;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围绕进城农村居民和新市民住房需求,启动鑫府·新天地、成艺雅居二期、御景·华庭二期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约12.1万平方米,开发投资完成约5.97亿元。二是整治病害路、打通断头路、贯通循环路,提升城市道路网络密度。完成电信路改造,开工建设财富中心周边市政道路,启动实施校园周边道路、民生路、裕华街、育才街综合整治和振兴路南段、青衣大道老河街盐关路棚户区及城南棚户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三是围绕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的举办,努力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坚持竹海、竹艺、竹城“三位一体”,集中精力强力推进国际竹艺城市政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完成竹艺街东段改造和入口景观区主体工程,启动实施竹艺大道中段、鸿化驿站提升改造工程和竹艺街片区、竹艺大道北段片区风貌改造工程;融合“水、竹、文”三大元素,加速推进国际竹编艺术城入口景观公园和中岩广场改造项目建设,启动“一河一堰”财富中心至五更桥段步行道建设,实施拆墙透绿、屋顶增绿、小区添竹,推广立体绿化,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48%。四是强力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建华社区、建川社区等棚户区改造,实施竹艺大道北段等项目3976户棚户区改造,提前启动2017年盐关社区、红桥社区项目1000户棚户区改造;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为着力点,因地制宜确定综合整治方案,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地下排水、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整治。

(三)城乡统筹,示范带动。以国家级重点镇、省级试点镇、市级特色镇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投资约1400万元,启动实施黑龙镇市政基础设施和西龙镇小广场、农贸市场建设。坚持古镇古韵,全力抓好汉阳场社区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申报工作,现已成功入围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依特色产业、傍自然山水、融入地方文化,突出使用功能,充实调整农房建设通用图集,引导村民按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庭院绿化,新建农家新居660户。争取中央、省级补助资金56.25万元,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引导南城镇、黑龙镇、瑞峰镇、汉阳镇、白果乡、高台乡、罗波乡75户贫困户投入约318.75万元启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目前已完成50户危房改造任务,预计9月底前将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四)去库存,持续强发力。巩固2015年成果,实行差别化精准刺激,联合县财政局出台《关于办好第五届房交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创新和调整营销方式,进一步加大“去库存”力度,稳定住房消费,上半年销售商品房1163套,同比增长13.24%,其中农民进城购房891套,享受政府购房补贴619户,补贴资金约1170万元。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和竹编产业园区征地拆迁安置、滨江新区国有土地上危旧房拆除、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实现货币化安置949户。为巩固并加快现实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挖掘和激发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出台《积极化解商品房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二手房、车库、商业地产和外来创业就业人员实行精准补贴。

(五)安全监管,规范有序。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狠抓城市公共安全。一是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和建筑工地综合大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日常巡查30余次,发出停工整改通知书5份、施工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18份,隐患整改率达100%。二是深入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加大治理监管力度,督促在建工地增设自动高压喷淋系统、冲洗池等设备,采取裸土覆盖、道路硬化、功能分区等九大措施,实现扬尘治理常态化;狠抓建筑施工场地文明管理,建筑施工围挡全部实现社会核心价值观上墙。三是燃气监管责任落实,强化对全县液化石油气经营点、华龙天然气公司、恒辉天然气公司、淼龙燃气公司、佳程燃气CNG加气站安全管理工作,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专人负责全县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安全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召集相关部门对城镇燃气行业开展安全大检查5次,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抓实城镇防洪抗涝抢险救灾工作,落实隐患排查、物质储备、领导包片负责、领导干部带班、24小时值班等防汛应急措施,切实做好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给城市防汛工作带来的挑战。

(六)正风肃纪,纵深推进。一是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现支部全覆盖,党员全参与。全系统召开座谈会6场次,层层发动,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开办学习专栏4个、张贴学习标语3幅,营造氛围;全系统开展集中学习12场次,专题讨论5场次,党员干部讲党课5场次,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政治方向;开展“四亮行动”,组织党员参与直联、脱贫攻坚工作,直联慰问16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含慰问物资)近9万元,积极扶持养殖业、种植业等产业发展,脱贫10余户。二是强化廉政教育监督。局党组书记带头讲廉政党课1次,观看严肃换届纪律教育片《镜鉴》,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开展日常督查及“庸懒散浮拖”、“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公共租赁住房”等专项督查6次;围绕第九届竹文化节的举办,对重点项目开展督查4次;引入第三方开展内部审计,主动预防;督促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中发现的5个问题全部整改,积极治理;开展纪律审查1次,谈话5人次,抓早抓小;会同片区,开展对南城、高台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和社会评价满意度测评问题整改的情况督查,共走访167户,收集问题25个,并全部督促整改。

三、工作亮点

(一)会战推进,提质高效。抽调业务骨干组建项目办,建立局长直接抓,项目办具体抓的“扁平化管理”工作新机制。坚持项目招商、建设、管理责任人全程负责制,实现项目推进无落差;坚持每周例会,研究工作,不分上下班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实现项目推进无懈怠;主动对接项目涉及乡镇、部门,加强向监督部门的汇报,注重协调,实现项目推进无间隙。

(二)紧盯目标,对上争取。围绕民生促落实,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棚改政策的新动向、新举措,进一步争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精心包装项目,精准把握申报要求,精细编制申报资料,重拳出击打好“对上争取攻坚战”。截止目前,争取到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976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补助资金9079万元、省级专项补助资金686万元。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运用规划成果抓好专项规划。统筹好城市总规与各级规划的衔接,完成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消防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海绵城市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的设计。

(二)组织好专业技术培训。立足新型城镇化建设,聘请省城乡规划院和省建科院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城市规划与管理和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与技术导则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培训。

(三)实施好六大工程。一是围绕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的举办,完成国际竹艺城市政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

二是抓好财富中心、城市之星、中岩广场商业综合体的运营、建设,推进鑫府·新天地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建设,确保全年房地产投入不低于8亿元。三是大力推进棚改安居,加速推进3976户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县全年棚改投入达4亿元以上。四是加快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之星安置区市政道路、财富中心周边市政道路、中岩广场改造、校园周边道路、民生路综合整治、振兴路南段和裕华路、育才街综合整治及麒麟广场、中岩广场旅游厕所和城市之星、中岩广场停车场建设,力争城市配套设施投入完成1.5亿元。五是继续推进黑龙镇、西龙镇国家级重点镇、省级试点镇建设,完成投资2000万元以上。六是按照治理污染、形成步道、适当置景、逐步完善的思路,完成“一河一堰”财富中心至五更桥段步行道和宋桥至青衣大道生态公园建设。

篇8

近年来,随着海宁市城市空间发展不断向南扩张和马桥街道“两新”工程的不断推进,马桥街道居民不断向桐溪、先锋、柏士3个社区集聚,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此确立“整合社区资源、服务教育发展,提高村民素质”的社区教育理念,并着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农村特点、马桥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转变办学理念,更新办学思路,面向居民教育、培训、服务的格局,使教育培训工作做到系列化,经常性,尽力尽量满足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使社区教育中心成为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使者。笔者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在此结合实践,对社区教育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如何紧密联系起来,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

1 农村社区教育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形成良好互动关系

党的十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就是说城镇化建设需要资源、设备和资本等经济要素的转变,需要开发人力资源、加强教育、科技、知识、信息等工作,更需要与社区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升城镇的文化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的底蕴。这是社区教育的历史重任,也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

1.1 城镇化建设加快了农村社区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 农村交通相对不便,居住分散,不利于开展集中授课或新技术的推广。因此,通过城镇化建设,大力改善社区教育的硬件设施,启动统一标准的社区教育中心达标建设和村(社区)教育学校,按标准完成社区教育中心的就地扩建或异地新建,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如办公设施、培训设备、教育宣传设备等,建立标准的图书室、电脑室、社区课堂、市民文化学校,大大改变了人文精神氛围,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城战略。发挥社区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文明素质,从而激发公民主动参与城镇化建设的自觉性,这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深厚底蕴和原动力。城镇化建设通过社区教育,形成社区居民积极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规范,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

1.2 农村社区教育为城镇化建设的软件提供智力支撑 社区教育在为城镇化建设服务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为居民提供知识技能培训,同时这也是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主动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取得适应城镇化动态发展的基本要素。当然,社区教育仅凭某种单一能力,是难以肩负城镇化建设中智力支撑的重任的。需要有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实施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等多种基本能力,构成高水平的整体能力系统,发挥综合效应。社区教育在城镇化建设中,有其独特的区域、人文优势,具有全员参与性。人人都是学员,人人都是教师;具有全程全面性。社区内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每个方面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具有社会开放性。社区处处都能作课堂,时时都可进行教育。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它、挖掘它,并能凝聚它、整合它,发挥它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以及协调人与自然的功能。如作为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的海宁市,积极探索以镇(街道)成人学校为主体,构建社区教育中心的模式,集乡镇化技术学校、党校、人口学校、老年学校、市民学校、自学考试辅导站等为一体,一校多牌,向多功能、综合化发展。通过整合文化体育、图书阅览、科技信息、农业科技等社区教育资源,形成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的多功能、多门类、多形式的“教育大平台”;为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不断拓展镇(街道)化技术学校功能,成为城镇化建设的智力支撑。

2 把握农村社区教育中心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就要充分整合目前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优势,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在现代城镇化建设中,人无老幼行业之分,只要有学习需求,中心就为其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在现代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无论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无论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无论文化基础还是技能培训,无论休闲教育还是健康教育,教育中心都为其服务,使村民获得知识和情操的陶冶。现在除了基本完成的扫盲功能、固有的教育功能等以外,主要还具有以下一些角色定位。

2.1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综合素养“加油站” 城镇化过程伴随的农民居民化,为社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在工业化的推动下,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居民转化。就目前马桥街道而言,村民素质普遍还不高,农民队伍整体的文化科学知识严重不足,思想道德、文明素质、法律意识较为低下;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人员年龄偏大,掌握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较少,这些都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最大障碍。因此开展农民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是社区教育的主体职能。

社区教育中心没有学制的限制,居民入学不设“门槛”,对于社区教育课程的选择,完全由自己的学习兴趣、生活和发展需要决定。中心可以邀请职业技术院校为社区居民转岗、再就业提供培训服务,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员的文化需求,让居民参与到学习中去。自最初的扫盲到农民文化教育,包括实用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培训等在内的农民职业教育,再到“双证制”高中学历教育、失地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生活娱乐教育等。如为满足市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社区教育中心的开辟有政策法规、新闻快递、培训项目、学习资源、网络教育等10多个板块。并依托“中国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开设居民网络学堂,课程涵盖生活保 健、家庭教育、休闲技艺、人文艺术等多种内容。居民足不出户,只需在线注册后就可随时随地免费充电学习。如针对社区居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健康养生、科学文化知识、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和转移等多种短期培训。又如社区的老人有学习计算机的需求,中心聘请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计算机培训。为社区老人制定了从零开始的教学计划,精选内容,制作课件,从开机关机教起,手把手指导。通过学习,使许多老人已能上网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有的还参与了论坛交流。通过社区教育,年过花甲的老人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更新了知识储备,待业人员拥有了一技之长。因此,社区教育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整体素质,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由此可见,在城镇化的背景下,村民在接受了新的培训和教育之后,能够获得在城镇谋生的手段和较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大力加强岗前培训,开展职业能力培育取向的教育,尽可能提高进城农民的各种工作技能和文化水平,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加油站”。

2.2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终身学习“组织者” 社区教育是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社区教育的开展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对村(社区)的教育状况开展广泛调研,在取得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调研报告,组织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及时向领导汇报社区教育情况,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年初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社区教育例会,具体研究部署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作为整个街道社区教育的中心,要尽力为各村社区教育提供服务,主动帮助各村分析其社区教育现状,理清社区教育发展思路,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并根据各个村在长期社区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优势,发动街道有关部门和单位与村结成共建对子,尽力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努力为各个村(社区)开展社区教育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社区组织召开教育现场会及开展观摩活动,如“春泥计划”启动仪式放在各社区举办。此外,教育中心还应将各中小学教师就近就方便分工到村,对社区教育工作实行挂钩负责、跟踪服务。教育中心平时做好跟踪督查,确保教育培训计划的落实。每个村、中小学校都明确有专人负责,并建立例会、活动管理、年度考核等规章制度,做到有人理事,按章办事。

社区教育是综合运用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来提高村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员,包括未成年人、劳动人口以及老年人,还包括一些外来新居民。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是实施社区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农村社区教育已不仅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而且要求街道教育中心能够真正担当起发展社区教育的责任,成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指挥员”“组织者”。

2.3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文明新风“广播站”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格局的变化,农村社会生活方式也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农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将日益强烈并追求不同层次上的更大充实和提高。一方面,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会降低劳作强度,缩短劳动时间,加之季节性很强的农业生产,农闲时间相对较长;另一方面,街道办事处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少农民转向更高效益的非农产业,这一切为农村劳动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以从事学习和娱乐等活动,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生活。无论从社区教育理论还是从各地社区教育实践看,农村社区居民的休闲娱乐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径在农村社区教育。街道在加快社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全力创建社区教育中心,拓展街道教育中心的社区教育功能,其根本宗旨就在于要求发展社区教育培训,增强社区资源整合能力,为农村居民教育培训和休闲娱乐提供更好的条件,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

教育中心与各村及有关部门联合充分运用一切手段,广泛宣传社区教育工作。为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两新”工程建设,中心专门为各个村订制了宣传牌,内容包括“两新”安置点的规划与建筑效果,并配以标语文字,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形象直观,方便农户察看。组织这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快推进街道“两新”工程建设进度,也让老百姓更直观鲜明的了解“两新”工程建设,成为政府和村民沟通的一种新方式。农村社区教育通过自身发展和提高资源协调能力,为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业余生活质量、发展社区经济建设所需的良好的人文环境发挥作用。

3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路径选择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产物,全员、全程、全方位是其最显著特点,具有更强的社会性,它的实施涉及到许多部门和单位,如农业、工业、科技、文化、广电、劳动保障、法制、计生等,这些都因承担着一定的行业性教育职能,而成为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社区教育中的重要力量。社区教育中心要一直保持着与这些部门的密切联系,主动为他们提供相关服务,并经常与他们联合办班,共同开展社区教育培训。

3.1 与相关单位密切联系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与街道文化站、妇联、新居民事务所等部门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实现共建共享、深化学用结合。如:举办舞蹈培训、计划生育、艾滋病、新居民法律法规等专题讲座;举办家庭教育、自我保健、公共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培训;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妇女干部家庭教育知识、电脑操作技能培训;举办“魅力马桥”广场文化活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召开村干部家属座谈会;好妈妈素养工程、春泥计划启动仪式、“潮乡习泳”培训班经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以及开展双证制学历培训、大专经济管理财会、药学专业远程学历教育、水产养殖中专学历教育和劳动力后备教育等。

3.2 与农技部门无缝对接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与农技部门实现无缝对接,一起组织开展的各类农业实用技术 培训活动,为街道特色农产品服务。如为各村残疾人举办果蔬培训班;聘请高级畜牧师为畜牧养殖户开展动物防疫暨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聘请水产专业人员为广大养殖户开展甲鱼养殖技术系列培训;聘请高级农技师为水果合作社开展南方梨、葡萄等种植技术培训;组织各村开展农机操作安全生产培训;组织各村种植大户开展育秧技术和配方施肥培训。

3.3 与相关企业广泛合作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与企业服务中心、有关企业合作,推动消防、安全生产、就业信息登记、社保等工作落到实处。并协助做好企业财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等。如通过园区经编实验工厂这个平台,为到经编园区找工作的外来新居民开展挡车工、穿头、整经和保全工的培训项目,以适应经编企业的产业需要。又如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内容,为经编技术培训班、家常菜、丝网花制作、中式面点、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等,培训提高了居民的就业率和创业能力。

3.4 与各单位或协会高频互动 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与中小学、街道老年协会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教育中心常年做到双休不断人,节假日不休息,充分发挥中心的指导帮扶功能。大力加强少年儿童向社区延伸和拓展,辅助家庭和学校安排学龄儿童不在校时间的活动;组织跨文化、环保、安全等主题教育以及节假日的参观游览、教育实践活动等;预防安全事故和违规行为发生,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中心应组织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休闲教育,不断完善老年教育网络,开发一批适合老年需求的课程,积极为老年人创造学习条件。如老年气排球队,通过定期组织训练,到周边镇(街道)交流比赛,学员积极性都比较高。各行政村的社区教育成立了中老年人舞蹈队、门球队、合唱队、乒乓球队,让老年人自娱自乐,还经常参加街道、市组织的各种演出和比赛活动。

3.5 与科研实验深度融合 社区教育的实践需要有理论的指导。而马桥街道有省级特色园区——经编产业园区,是一个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地区之一。在这样的区域中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就更需要理论的指导,为此教育中心采取以课题科研为抓手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工作。一是以实验项目为纽带,开发社区教育实验教材。除了教师自选、部分采购外,还组织力量进行编写,如街道党政办根据村民了解本地时政需要,编印了《新马桥》;新居民事务所根据外来人员融入本地的渴求,编印了《海宁方言》;文化站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传统资料,编印了《马桥拾遗》;经编园区为激励创业者,编印了《马桥故事》、《中国经编》、《集群经编》等;马桥中心小学展现学校科普特色,编印了《喔喔啼》等等。二是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善于发现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中心通过多次邀请专家,讨论和制定了《马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成校)3年发展规划》,每年都举办社区教育研讨会,邀请上级有关领导作专题讲座,先后组织工作人员到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平湖新埭镇成校、缙云县壶镇镇成校等地学习取经,多次派员参加上级社区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同时,中心通过深入调研,在新建小区、“两新”企业等非农区域内,建立科研基地,探讨城镇化建设中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问题,《马桥街道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社区教育的研究》和《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基地网络化体系建设实验》等科研课题经过努力,已上报结题,并被市社区学院评为优秀实验课题。

4 结语

“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万丈高楼起于平地”。总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教育只有抓住发展的机遇、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崭新课题,不断探索创新,在参与社区发展中建构社区教育特色,才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黄尧.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顾明远.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刘岳启.我国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及其培养方式的探讨.成人教育,2009,9.

孙维胜.城镇化进程与教育结构调整.当代教育科学,2003(1).

李慧玲.“和谐成人教育”内涵解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9,4.

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篇9

在全局上下奋力保超全年年度工作目标的关键时刻,以钟局长为首的市局各位领导莅临xx检查指导工作,对xx国土局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在此,我代表xx县国土资源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xx县国土资源局现有在编干部职工xxx人,其中在职干部xxx人,退休干部xx人,辖x个职能股室,x个二级事业单位,xx个乡镇国土所,x个驻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有党员xxx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60%。

下面,我就近年来我局国土资源工作开展情况向市局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近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把保护耕地资源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第一要务,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实施耕地保护“关口前移”,做到了“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确保了全县耕地总量稳中有增。

(三)有序推进国土整治。按照“保护生态,服务民生,提升效益”的总要求,全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我局申报的城关镇低丘岗地改造和高桥河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项目27000亩已经省厅批准,已通过投资评审,完成工程招投标,进入实施阶段;七里盐店河和上新集、二程、高桥连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已申报省级验收;永佳河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一期8000亩工程已完工,二期7500亩施工任务过半,共向上争资近5000万元。完成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土地整理10万亩勘测选片工作。

(四)狠抓矿产资源整合。按照省厅、市局关于整合矿山企业的会议精神,结合县委、县政府关于保护生态、净化环境、核减矿山企业的通知,我局通过调查摸底,先后关闭了高桥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尚古山石料厂2个碎石采矿区,采矿权总数由原来的26个减少到24个。

(五)做好地灾防治工作。制订了《xx县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共排查各类矿山企业20余家,确保矿山安全生产,秩序井然;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全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活动取得的成果,会同相关部门先后进行了2次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了5起非法开采矿产资源案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更加突出。近年来,xx立足新起点,实现弯道超越,发展势头强劲,土地需求点大面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型产业园区、民生项目建设、旅游业和服务业用地将明显增强,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提出的“十件实事”基本都涉及到用地问题,但土地规划修编后预留的用地空间很小,年度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十分有限,分配给xx的用地计划指标与实际需求缺口很大。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们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二是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突出,保护与利用矛盾尖锐。我县违法违规用地主要集中在县城规划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公路沿线和村民建房这几个方面。2009年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我县实现了零约谈、零问责的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们整改到位、措施有力的因素,也有全国首次全覆盖,政策有松动,标准在放宽的原因。但2012年土地卫片执法工作我县疑似图斑多,农村居民用地点多面广,受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限制,工作压力将更大。

三是由于机制、体制和管理上的原因,历史上形成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新的政策、新规定给我们现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老问题交织纵横,使得我们步履沉重。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落实严格的耕地资源保护制度,提高国土资源保护监管水平。

一是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坚持“以建设促保护”的强化耕地保护管控机制,全面落实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的规定,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严格实行“先补后占”政策,进一步加大补充耕地开发力度,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

二是加大卫片执法检查力度。要以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为重点,发挥卫片执法在预防、警示和惩处违法违规用地中的积极作用,摸清图斑底数,提前防范,提前整改,把约谈和问责的风险化解到最低限度。以落实巡查责任制和村级协管员制度为重点,推进国土资源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以落实土地违法行为报告制度为重点,切实加强土地违法行为的制止、纠正和整改工作,在执法中要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同时,积极主动与公安、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协调联动,联合执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新局面。

三是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整治和农村建房管理,在认真调查清理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处理,绝不能走过场应付了事,要通过这次集中整治,把历史遗留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

(二)加快转变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保障水平。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 城乡一体化 农业发展 环境保护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是主要推动力,但是同时也是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们需要正确的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贫困、住房短缺、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多种问题。为了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积极的探索低碳、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的影响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一个全新的阶段,将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环境与经济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实现统筹发展,让城市与农村能够在全方位上实现共同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城乡一体化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使得城乡关系获得了改善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很多地区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所带来的正面积极影响是相当突出的。主要的表现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通过工业促进农业发展,使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良好的改善,让农民的收入得到持续的增加,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持续繁荣。

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实现了城市与农村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将城市中当前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向农村地区进行辐射,促进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让资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种要素都在向农村流动。

城市自身能有效的实现产业的错位发展,合理利用优势。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有效的让城市中优秀的文明内容逐步的扩散到农村中,让农村的社会事业得到极大的进步,同时也进一步的推动了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和完善。

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让农村居民可以和城市居民一起对改革发展的成果进行分享,并且也促进了各种先进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让农民能够使用上清洁能源,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城乡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气候与生态环境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通过工业促进农业,还是利用城市带动农村,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面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问题。其中碳排放量明显增长是非常显著的问题。而大量的碳排放会对气候与生态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并使得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例如洪涝、大旱等等。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的三个方面:生活水平的改善导致了碳排放量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方式开始体现出城市化的倾向,各种电器、汽车等在农村地区的使用逐步的增加,农业生产也开始实现机械化,导致了农村耗能的快速增长;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上的原因导致了农村地区的节能措施相对较少,能源的利用都是较为落后与粗放的;农村居民的节能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并且对于电能的依赖性还较大,对于生物能源以及太阳能的使用量还不够,并且在消费方式上也是向城市看起,有着相当严重的攀比观念,没有形成良好的低碳意识,间接导致了碳排放量的增加。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才需要通过低碳经济来对城乡一体化进行正确的看待。

二、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低碳减排的策略

(一)政府做好引导工作

政府作为低碳减排的制度供给者,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低碳减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强化政府在低碳减排工作中的引导作用,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低碳减排。

1、政府需要做好规划

在对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规划时,政府需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好建设的规划,从全局进行统筹安排,将低碳减排作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规划的过程中从人的生活需要出发,尊重当地的生活传统,做好绿化工作,并促进地方特色的形成。

2、政府需要做好管理工作

要做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低碳减排,就需要注意政府的管理作用的发挥。虽然现在提倡建设服务型政府,但是不能忽略了政府的管理作用。政府需要对低碳减排制度进行完善,做到依法办事,对于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严惩。

3、政府需要做好统筹工作

例如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就需要对城乡公路建设做好统筹规划,又如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都需要进行良好的统筹。

(二)加强低碳小城镇建设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实现低碳减排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低碳小城镇的建设。小城镇的出现能够发挥出良好的纽带作用,将大城市与农村进行有机的衔接。低碳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有效的突破我国“三农”问题的桎梏,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低碳减排。

首先,乡镇企业能够将小城镇作为聚集地,这样将能更好的使用土地,尽可能的减少污染,并能够有效的对各种资源进行集结与优化配置,推动规模经营。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来分析,低碳小城镇可以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作为农村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依托,并能够逐步的实现向大城市的演变。

其次,从产业结构上来分析,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可以推动乡镇产业的集中化进程,让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的转移,并能让农村人口城镇化得到加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推动对耕地的合理使用,更好的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和农业规模化的经营,让农业产业化具有更好的条件。

再次,低碳小城镇的建设可以更好的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并且可以有效的推动农村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农民体会到现代化的生活,并可以让各种信息快速的涌入到农村,促进农民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让农民能够自觉地做到节能减排。

(三)开展迁村并点,逐步实现集约化

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益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农业生产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于那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在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开展迁村并点的试点,对耕地进行节约,改善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实现低碳的排放。迁村并点与集约化发展,可以对道路设施、水电设施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投入进行节约,获得低碳、低能耗与低污染的效果。并且集约型的农业生产,也可以推动机械的使用效率的改善,促进碳排放量的减少。

三、低碳环境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一)能源发展路径

要实现低碳经济下的城乡一体化,就不得不对能源进行思考。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可以积极的开发并推广各种生物能源。相同规模的秸秆发电和烧煤发电相比,能够1年节约标准煤7.5万吨,同时还可以减少对二氧化硫的排放量635吨,减少的烟尘排放量则能够达到400吨。同时秸秆燃烧后所获得的灰,还能够用来作为复合肥进行使用。并且秸秆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二氧化碳机械能消耗,可以与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抵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畜禽粪便以及废水之中含有很多的有机物可以用来发酵获得沼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与依赖,并且在经过处理后的水还能够用来进行农业灌溉,获得的残渣则可以作为土壤的改良剂,减少对化肥的使用,并让农作物增产。并且通过沼气工程还可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农业生态系统,让系统内部的物质与能量能够获得良好的循环利用。

积极发展风能,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的环保、节能。在大风之中有着非常惊人的能量,合理的对这些能量进行应用,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短缺带来的压力。当前,我国所研制出来的风力发电机组已经有100多种不同的型式与容量,可以逐渐的进行推广。

(二)低碳产业发展路径

1、积极发展低碳农业

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需要构建起循环型低碳农业。通过对微生物的利用,将传统农业中的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扩展到对微生物资源的利用上,建立起以微生物产业作为中心的新型的工业化农业。当前,沼气是微生物运用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要加强对各种高残留、高危害的农药、激素或者是食品添加剂的严格控制,不能够允许这些东西进入到农产品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之中,要从源头上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控制。要通过各种措施激励农户开展绿色农业生产,政府还需要从技术与经济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国家与社会需要加强在相关科研攻关上的投入,积极的开发出绿色农业相关的各种农业技术。

2、加强低碳乡镇企业的建设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低碳乡镇企业不仅仅是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产品加工的深化,并且还需要积极的对各种农产品加工之后的副产品以及有机废物进行利用,做到变废为宝,开展深度加工,在有的时候可以获得非常丰厚的效益汇报,不仅仅是能够对能源进行节约,还可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进行解决,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通过乡镇企业,可以有效的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推动城乡产业发展的一体化,让城乡生态环境实现一体化,对农村落后的经济社会状态进行改善。

(三)低碳政策路径

1、技术政策

要有效的实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低碳经济,就需要加强对技术的开发。为此需要大力的培养农业科技的领军人才,并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加强对农业科技研发平台的支持,重点扶持低碳农业技术,加强对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创新。

2、金融政策

从政府自身来看,需要对各种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惠农项目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要为这些项目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在涉农贷款、税收、定向费用补贴以及增量奖励等多种政策上都必须要倾向于低碳项目。同时还需要积极的培育各种小额贷款组织,对社会资金投资进行良好的引导,有效的改善三农问题。

3、财税扶持政策

要促进年城乡一体化的低碳,需要加强对相关项目的财政支出的优先性。在预算中需要对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农业土地开发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一定程度的照顾,同时还需要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规模进行增加。

4、公共事业发展政策

需要进一步的对户籍制度的改革,尽快落实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的条件相关的政策,让那些满足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能够在城镇中快速的落户,并让他们能够获得和城镇居民相同的权益。进一步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完善,加强对各种保险的覆盖面,并要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健康服务,要做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同时还必须要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在政策上提供方便,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总之,需要注意的是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但是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特别是碳排放量的增加以及环境的破坏等等。因此,只有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才能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我国的经济能够保持良好的增速。

参考文献:

[1]翟峰.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低碳发展[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

[2]冯占民.统筹低碳城乡协调发展研究[N].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