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3 22:3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政工程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市政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中,这就要求市政工程的质量有所提高,有关部门不断的在完善市政工程的质量规范标准,旨在于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在进行市政工程的建设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质量通病影响着施工的进程及整体的质量,这就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及应对质量通病的措施,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的整改,将损失降到最低。
1浅谈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通病
1.1测量工程的管理缺陷。
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的时候,测量工作是必须存在的,前期进行测量放样,找到所要施工段的准确位置。因此,测量工作是市政工程真正动土之前就存在的一项基本技术,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测量依据图纸,主要用于测量工程的长度、高程、对细部结构进行放样等。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标高控制,长度控制等都是依照工程测量给予的指示。在市政工程进行实际施工时,测量工作往往受到忽视,施工单位对于测量工程的把控并不严格,没有严格的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去进行组织测量。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测量的方式方法。测量人员的自身素质等,都将是影响测量数据的因素,而且对于测量仪器的管理也不到位,施工之前应该对于测量工具进行有效校核,出具校核的合格证,在每一次测量的之前,都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是否有破损现象,以保证精度符合工程的要求。因此,要想把控测量工程的准确性,就要从测量仪器本身的质量精度及测量人员的管理方面入手。只有使测量工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才能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不受影响。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应该编制一定的测量方案及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的去执行,从而避免因测量工程的管理缺陷造成质量的降低。
1.2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选择不够严谨。
在市政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质量、进度、成本三大管理目标进行管控。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管控内容。所以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施工质量上进行严格的要求,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机械的影响、施工材料的质量等等,其中,施工材料作为组建工程实体的直接用料,其质量的好坏,将对于工程实体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一旦在材料的选择上出现了问题,就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从现有的施工工程来看,对于施工材料把控上存在着不足的现象。有的施工企业并没有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选取国家承认的标准材料,而是以次充好。材料采购上的不足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考量,一方面,采购人员没有认清图纸要求及国家标准的材料质量,而是随意的去购买材料,甚至一些采购人员不顾及工程质量的好坏,经不住材料商返利的诱惑,与其进行私下的勾结,擅自降低材料标准的等级,选用不合格标准的材料,另一方面,采购人员的再生职业技能不足,不能分辨出材料的选购标准是否符合国家的强制性标准或者马虎大意。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些许利益,在材料上动手脚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材料的证明文件上动手脚,以蒙蔽监理单位及甲方人员,让不合格的产品使用到工程实体上,全面的降低了工程质量。因此,要想对于市政工程质量上把好关,在工程材料的把控上也要进行规范管理。制定一套详细的采购流程,对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自身修养再教育。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及时的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实体上,不合格的产品一律进行退场处理。
1.3对于安全质量意识不积极。
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时,安全、进度、质量及成本是施工单位需要把控的重点,应该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理念进行施工,凡事应该建立在安全的角度上出发。但是,在实际的市政施工中,安全及质量往往是被忽视的问题,政府要求工期,施工单位就以进度作为施工的重要目标,加快施工进程,忽视安全及质量问题,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在安全方面投入的成本被压缩,导致施工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安全意识是每一个进入工地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都应该自身具备的。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安全问题就会随之而来,二者是互相联系的,如果质量不过关,验收不合格,在进行返工维修处理的话,就会出现增加施工成本,延长施工工期,赔偿违约金等问题。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的时候,势必会在施工区域进行围挡封闭,这就会给居民的出行及生活带来影响。要想尽快的恢复生活生产,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把控安全、质量,在此基础上采取一些加快进度的措施是很必要的。
1.4监管力度不充分。
市政工程的总体质量,靠施工单位的自我监察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政府部门的监察以及施工现场设置监理单位进行监管,保证每道工序都在验收合格的条件下才进行后续使用,让整个施工过程有理可依,有据可查。满足于国家的规范标准。目前,建筑市场上存在着监管力度不充分的现象,监理人员玩忽职守,政府部门监管不及时等现象,导致一些不合理合法的情况出现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去。因此,加大监管的力度,也是大大提高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避免质量通病。
2加强市政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做好材料选用的管控。
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要从影响因素入手。具體实践中,对使用的施工材料,制定完善的质量检验检测标准,实现材料全寿命周期的质量动态化监督控制,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对于使用的新材料,做好安全性以及实用性的控制,确保市政工程建设采用的技术落实到位。做好材料拓展性能以及优质性能的分析,结合建设的基本要求,选择适宜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优化施工技术。
2.2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养水平。
基于强化技术质量管控的目标,面对当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变化,要注重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养水平,使其能够高效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把控。从施工作业内容的开展来说,桥梁建设以及项目流程阶段等,均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完成,技术人员发挥着指挥和指导作用。这需要结合市政工程实际,针对采用的技术和工艺,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全面掌握,做好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实现对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把控。
2.3做好技术质量管理的考核。
市政工程管理工作内容较多,工作量大,质量管理面很大,因此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若管理人员缺少技术质量管理意识,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规定和要求执行,影响着技术质量管理效果,则无法有效发挥技术质量管理价值和作用。
2.4应用现代化技术辅助管理。
加强市政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要结合当前市政工程建筑绿色化、信息化以及工业化特点,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从管理实践来说,引入BIM技术,优化技术方案的设计,能够减少施工环节的质量问题发生。以某市政工程为例,在工程设计环节,引入BIM技术,通过建模发现下沉广场的围护桩和排水管道之间冲突,进行施工方案的修改,避免了返工以及材料浪费,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了成本节约的目的。2.5科学合理地规划市政工程施工。由于市政工程具有较长的周期性,而且涉及多个方面具有庞大的工作量。因此,在市政工程开展的前期,施工单位就需要对工程的开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要对施工人力成本投入、机械设备投入、施工预期等进行有效的规划,从而科学地利用施工的相关资源,避免施工资源的浪费。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2016)08-0068-02
1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存在的问题
其一,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不科学。一些院校专业建设不尽合理,专业设置随意,更换频繁。一些院校盲目相信规模效益,片面强调院校规模,盲目扩大学校规模和专业规模。其二,“双师型”教师缺乏。一方面原因是专职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另一方面原因是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其三,应用科研能力不够,社会服务能力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方面,应用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的软肋。不能很好地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缺乏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其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落后。通过多年的示范建设后,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有很多专业的实习和实训无法在校内实训场所完成,这就需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其五,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很多院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还停留在表面形式,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和广度合作。
2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内涵建设模式
经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加强内涵建设,高职院校要从以下五个层面着手:一是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三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四是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五是组织管理及机制、校内校外监督机制。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本专业的内涵建设工作。
2.1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本专业采用的是“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后一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同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近年来市政专业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建设行业企业的建设工期和用人实际需求,聘请外校专家、行业专家进行论证,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2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鼓励教师提升学历水平。目前,我专业共有教师9名,其中教授3名,高工1名,副教授1名,讲师4名,以上教师均获得了硕士学位,都具备企业工作经历。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提升专业技术水平。首先,定期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其次,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资格认证。本专业教师中一级建造师2人,造价工程师2人,二级建造师3人。再次,聘请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兼职任教或做讲座,一方面为学生和教师带来新知识、新资讯,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
2.3应用科研能力提升
学院大力提倡和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和应用科研工作。为了提升应用科研能力,我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学院设置科研处,综合管理全院师生科研活动及科技创新活动。二是学院给予科研活动大量的经费支持。三是学院开通了“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据平台”等电子资源,供教师查询资料。四是学院将科研工作列为教师职称评选工作的量化指标,督促教师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在学院的带领下,我专业注重与企业合作,提升应用科研能力。近五年,市政工程专业教师共完成科研10余项,30多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其中,我专业与企业合作完成多项科研和专利,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2.4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结合本专业特色,大力推进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我院已建有测量实训室、材料检测实训室、市政道桥工程施工实训室、桥梁结构模拟实训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室。结合专业特点,开发了多个典型实训项目。因受市政工程形体庞大、施工周期长、施工流动性大、消耗资源巨大等特点制约,校内实训基地不能完成全部实训项目。为此,我专业积极开拓企业资源,与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有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为学生实践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保障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的结合。
2.5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企业需要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本领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合格人才”。我院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校企合作:一是积极加大组织力度。设立校企合作教育科,专门负责校企合作事宜。二是积极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用人等问题;聘请企业专家为客座教授进行授课或讲座;聘请企业专家为毕业答辩的专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市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与企业进行横向科学研究。三是加大服务力度。为企业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加深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
2.6顶岗实习
我院采用的是“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企业要完成一年的顶岗实习,既是学习任务,又是工作任务。它是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工作岗位的桥梁和纽带,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规范顶岗实习工作,学院制定了顶岗实习“22333”管理模式,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在这期间,制定了顶岗实纲、顶岗实习课程标准、顶岗实习计划、顶岗实习安全守则、顶岗实习协议书、校企合作协议书、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学生顶岗实习记录、任务书、鉴定表、日记、周记、实习评价等文件。从制度上规范顶岗实习工作,让顶岗实习工作能够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各方预期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提出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内涵建设发展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扩大“双师”队伍。提升应用科研能力,加大服务企业和社会力度。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扩大理实一体化平台规模。深化校企合作程度,秉承双方互惠互利原则。规范顶岗实习工作,保证学校、学生、企业各方预期。
参考文献:
[1]虞凯.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
篇3
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方向课程结构改革创新一、前言
我校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市政管道规划设计及施工、高层建筑管道设计及施工和水资源处理利用的能力。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房屋和城市市政管道的设计、安装及水厂和管网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保证教育质量的指导性文件,其中,课程结构的设计与制订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我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从2006年开始招生,到目前为止,我校总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70人,而目前在校生人数为108人。06级和07级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的是“大专业、小方向、学分制、活模块”的方式进行,从08年初开始我校主要采用的“2.5+0.5”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采用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的课程结构体系,学生在校两年半学习理论课,最后一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
然而,随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断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人才培养模式里的课程结构就是关键了,在高职学生只有三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有用地安排课程,让学生能够既掌握强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加贴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加深入,真正实现“毕业就能工作,工作就能胜任”的“零距离”就业,这必将逐步成为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课程结构的改革将成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结构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许多高职院校推出了 “2.5+0.5”或“2.0+1.0”人才培养模式。“2.5+0.5”或“2.0+1.0”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3年高职教育中,学生在校内集中学习两年半(或两年)的理论知识,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校内的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传统的课程模式,总体表现在“大一上基础课,大二上专业基础课,大三上专业课”,以这样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教学中主要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然而,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虽然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但对于高职教育来讲, 存在一些弊端。让学生不能很好的做到学以至用,理论用于实际。
三、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的探讨
1.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首先,校内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并且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工学结合不紧密,同时,校内教师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材料把握有一定难度,造成校内外教师、工和学相对脱离,且理论和实训的融合度不高。其次,传统的课程结构中,主要有2.5年的理论学习时间。“2.5”年中,又有1年的公共基础课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时间只有1.5年,时间比较短,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主要为学生独立实习,可能得不到有效的实习指导,结果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赶不上本科生,在动手能力与适应性方面与中职生相比也毫无优势可言。
鉴于目前“2.5+0.5”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需要创新适合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的课程结构,同时,探索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竞赛促进学习的培养方式,优化学生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完成相应的实训部分,从而构建基于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让我校学生能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2.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2.5+0.5”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的创新
(1)设计思路的创新
结合我国国内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思路,我校本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培养目标,按照“学习与实训相结合、理论与技能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同时,完善具有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特色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职业技能培养,争取能在一门专业课程上,做到“基本理论讲授、专业技能训练、工程实践锻炼”三阶段模式。
(2)课程体系的设计
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培养为主线。基础理论教学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专业课教学贯彻应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学习专业课,明白为什么学习这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学会运用专业基础课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授课分布上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保证既教学生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工程项目问题。比如,我校选择了现代给排水设计这门课程,里面包括了专业基础课部分―水资源的利用与处理方法;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我们应该带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与自来水厂,让学生了解现实中水的治理方法及工艺流程。同时,我们在学习专业课部分――给水管道系统和排水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就应该在讲授理论课程后,安排学生做相关的工程实例,自己动手完成一个市政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结构时,要合理安排课程的学习顺序,先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水力学、水处理工程技术、CAD绘图软件、水泵与泵站等都应该安排在现代给排水设计之前完成,这样才能让学生把以前的知识都能学以致用。
四、结论
通过对我校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的探索,提出了对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避免理论课和实践课脱节,在课程的授课分布上做到“理论讲授―实践操作―理论讲授―项目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同时也解决了高职学生理论学习不足,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让学生能在有效的3年学习时间里,蜕变成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让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李静.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2+0.5+0.5”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工教育,2014,(08).
篇4
1.1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市政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大量涌现,这对促进市政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施工企业要不断的学习新方法和新工艺。其次,还要逐步完善自身的施工技能和施工技术的应用,以适应更高的标准要求。针对以上情况,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强化自身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高施工技术的优化程度,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此外,城市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快速发展,促使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也应向着更高、更大的方向前行。市政工程的施工种类和水平不断丰富,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进行科学管控,从而为提高建设工程效率和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当前,市政工程建设涌现了很多新的工种,加上新型施工技术的不断应用,这就必须要求市政工程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优化策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这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
1.2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市政工程建设是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就要不断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这就需要从市政工程的技术优化入手,不断强化施工优化的力度和绩效。在进行施工技术优化后,市政工程的施工难度将会降低,施工工期将会大幅缩短,这不仅节约了工程施工成本,还为工程质量提供了切实保障,从而获取了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施工技术优化是通过新型施工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经验相结合,使得施工技术得到及时的更新和完善,从而保证市政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施工企业要真正做到施工技术优化,首先应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更新,完善机械设备、人员和资源的建设,为技术优化提供必备的施工条件,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市政工程技术优化策略
2.1技术优化
市政工程在进行施工技术优化时,首先要注重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有了技术作为指导,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市政工程技术优化不是单纯指施工技术的应用,还包括施工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优化,如:测绘、管理和设计等。技术优化是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的核心,只有技术的跟进才能有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2意识优化
施工企业在开展市政工程技术优化时,一定要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优化的认识,人们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施工技术优化的重要性,才能时刻关注施工技术的发展,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施工中,从而促进施工技术优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对实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也是一样,只有人们正确认识施工技术的重要性,认同了技术优化策略和管理的作用,才能促进施工技术的提高,加快城市化建设。
2.3管理优化
市政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一定要加强管理。管理优化是施工技术优化的重要保障,施工工艺流程的管理、材料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等都会影响施工进度和效率。我国传统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大多对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未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施工进度和工期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策略,为工程技术优化奠定基础。
3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的几点建议
3.1施工技术方案的选择和优化
市政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是工程开工的前提,方案的科学可行对最后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施工技术方案优化时,我们要改变传统思维模式,以提高施工技术、管理和设备水平为重点,并辅以人才培养。在进行施工技术方案优化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对工程施工的内容和合同以及工程施工现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结合自身施工技术的综合实力,进行统筹考虑,制定两个或者更多的方案,通过适当的评比方法,选出其中最佳的一个。
3.2加大对施工文件的管理
施工企业的文件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其施工技术的发展。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常见,最典型的文件是竣工文件。所谓竣工文件是指依靠音像、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记录和保存工程施工过程和各种参数的文件。实施文件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维护。竣工文件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是一个十分繁琐的过程,中间涉及到许多交接问题,在交接过程中需要对文件数据和资料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以便于将其真正的和工程实际联系起来。对于市政工程中遇到的施工计划缺乏的项目,在进行文件管理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加大文件的检查和审核力度,以便确保工程的过程管理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
3.3深化施工单位对技术优化的认识
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技术优化过程中,应当明晰优化的目的,同时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优缺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优化管理,以实现促进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提升的目的。我国市政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企业无法对施工技术优化管理工作的作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使得这些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时,无法寻找到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
4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运输行业也在不断的扩大,这对于市政工程城市道路建设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本文首先阐述了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且提出了优化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的方法。结合对市政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制定出符合城市道路工程的规划方案和对路面工程实施的方法,完善城市道路的基本施工策略和施工工艺。通过对市政工程中实施过的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研究分析,总结得出市政工程在道路施工中对技术的合理运用理念,并对道路工程实施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制定一系列针对解决办法保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
1.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特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有效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给我过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其自身发展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较为明显的是市政道路的建设和养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改造愈显必要,道路改造本身具有广泛的影响,其建设和养护涉及城市的多个方面,对城市整体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所以,市政道路的建设和养护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市政道路施工是按照现代城市发展、城市功能以及城市人民生活的需要,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对某一区域或范围内的道路进行重新设计、规划、建设的活动。随着城市和城市道路的不间断发展,其中必然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说市政道路施工问题是必然存在不可避免的,并且市政道路施工也是一种长期的、经常性活动。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市政道路施工的几个特征:市政道路建设完成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周边的各类设施必然产生不可避免的磨损,市政道路出现物质性老化;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和车辆数量不断增多,道路的负载能力逐渐增加,经常处于一种超负荷工作状态,从而造成市政道路出现功能性老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调整和城市内部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原本的城市道路空间结构已经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后的城市,市政道路发生结构性老化。
2. 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
2.1、城市道路施工结构
市政工程中城市道路施工概况是根据需要改造的道路进行整体变化,对一些地下水管道需要全部迁移,为地下水管进行管线配套。施工的合理组织交通是建设的关键问题,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现行的道路交通产生影响,维持各个小区、商场路口以及宿舍路口等人流经过要道,应结合施工区域的车辆通行情况,对道路分半幅施工,保证各个施工时期的交通需求保障交通的正常运行。城市道路施工中会有各种意外因素的发生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应制定相关方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地做出解决,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城市道路在施工中必须考虑到城市用地的情况和城市的美观问题,结合桥梁道路的施工,将挡土墙结构完美地运用于道路的使用中,这一做法不仅节省建设中的经济支出,还展现出城市道路建设的美观。
2.2、路基施工的工程方案
在进行路基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先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对需要处理的区域进行放样测量,然后在根据需求对路基基地外,沿着两侧的位置开挖相应的排水设施,例如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应该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行开挖,通常深度应该控制在75cm以内,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和控制地表水的含量,防止市政工程道路在雨期出现路面积水的状况。此外,在进行回填土施工时,应该做好路基的清洗工作,当满足相应的回填条件时,再根据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以此控制好填土的质量。
2.3、管道和道路的施工
道路施工的必要基础措施是路基挖方,然后对根据施工填方的步骤进行,施工过程中会要求对挖方的深度和路槽宽度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在路基施工上应根据准备材料的调配方案以及施工的程序步骤,选择合适的开挖路面,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再施工。路基施工时应采用分层挖掘的方式,将规定区域的道路进行分区段平行作业,施工中运用的设备应结合道路施工的环境使用,短距离的运输距离可以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施工,长距离的运输应使用装卸货车施工,结合机械挖装、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等必须的机器设备完善市政工程道路的施工质量。遵循先浅后深的施工顺序,不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顺序的错乱,会给工程带来意外的损失。所以在城市道路的路基施工之前,结合工程施工的设计图纸作出相关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可对方案作出调整,保证城市道路的地下管道的设施安全,再对路基进行施工。避免路基施工中的管道问题导致市政工程道路的返工现象。对桥梁道路的主机动车道施工时会应正常交通的通行而试通,在工程尚未完工情况下,应做好相关安全措施保证交通的安全通行。城市道路的建设中应有人行道和绿化带,在道路的两旁应建立排水沟,优秀的施工技术对市政工程道路的施工有重要的影响。
3.优化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的方法
3.1、施工过程优化
想要保证市政工程任务可以按照已经确定的方案进行有效的实施,施工的企业务必做好仔细的准备,组织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的施工小组。明确详细合理有效的市政工程的工作方案,而且要对于整个工程进行有效的规划,增加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降低所使用的成本,保证完成工程后可以快速的进行使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施工技术优化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就是施工的组织设计,关键的要求是指:通过调节和演算制定最好的施工方案,节省材料、减少成本,缩短施工时间,利用资源的优化使用,进一步到达市政工程施工方案所确定的目标。
3.2、施工技术采取文件管理
完工后的文件管理,完工后的文件是指依据当前的施工工程项目实际现状所保留的拥有一定价值的文件,可以是图文音像等多种不同的方式。管理完工后文件主要是为了有利于后期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和保护,收集非常麻烦,因此对收集的资料务必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并且把其和所有施工的过程密切的连接在一起,仔细的检查,修改其中的错误。对文件的管理进行改变。在材料、功效、技艺、大小、构造、工程技术质量和指标以及施工的方法务必在施工的过程中依据工程的施工项目进行一定的改变,对于工程的改变,务必保持仔细科学并且积极负责的态度,提前应该认真的检查,准备好所要使用的资料,从而有利于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在确保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节省用地、减少整个工程的造价的前提下增快施工的速度。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施工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和在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影响力,那么就必须要对市政工程施工的技术进行分析和优化,加强施工管理。总的来说,虽然我国现在建筑事业发展非常快速,但是我国现在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各种建筑工程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所以,只有技术正确的得到了优化管理,才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更好的服务,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昌文.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传播,2013,09:101+97.
[2]敖风顺.浅析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J].数字化用户,2013,09:18.
篇6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市政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设计到人们的日常出行、生活用水的攻击以及废水的排放和处理等诸多方面,例如新建与改造的道路工程、下水管道工程等等。市政工程技术是对市政工程进行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市政工程的质量,还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出行。市政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勘测、测量、和桥梁维护等技术,还包括水利工程中的供水、排水以及废水的排放与处理技术等。对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可以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使市政工程更好的服务于民。
一、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概述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内容
市政工程技术主要是维护和管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其中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勘测、测量、道路,计价、水利工程给排,桥梁的维护,废水污水的处理以及水暖工程的设计等等。市政工程技术是进行人文建设、现代化建设以及环境建设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现代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领路军。
2、市政工程施工设计的原则
施工前必须将施工设计编制完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过上一级的审批,若有变更,要及时办理变更审批;施工设计要合理的安排施工计划,依据工程量的大小以及难易程度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施工;对工程期限、进度、人员、材料设备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度,尽量用最短时间高效完成施工任务;注意天气情况的变化,及时采取防雨防冻措施,未雨绸缪。运用各项技术安全措施,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降低工程成本;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进行施工,引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结合具体实施技术方案,规范施工面积,节约用地,尽量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市政工程施工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采取适当的施工计划及策略,制定有效的施工组织机构,选定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制定总体的技术方案,做好人员材料设备调度,确定施工方法,合理选择施工机具、施工顺序的确定,还要注意季节性措施以及要结合市政公用工程特点和由施工组织设计安排的、工程需要所应采取的相应方法与技术措施等方面。
二、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应当进行施工的组织设计,为施工准备的安排和施工活动的组织提供指导性的技术经济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作用是依据合同的规定,制定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和建设工期的要求,进行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通过对施工程序与进度的统筹安排,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是工程的施工能够有秩序的进行,从而获取最优化的技术经济效果。
1、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选择合理性的施工程序,并对施工进度进行计划安排;制定出总体施工技术方案和重大技术的实施方案;选定最为有效的施工组织方式,包括施工现场的组织机构设置;确定施工现场的总平面布置;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与机械的需用量进行,并确定供应的计划;选择先进的施工方法,并配备所需的施工机械和工具;对生产、辅助生产的设施和生活设施等进行核定。此外,还包括项目要实行的各项管理程序、质量控制程序、调度协调等,还要提前准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将要使用的表格。
2、施工组织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对施工程序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施工计划的实施要按照生产装置的投产次序,施工难易程度以及工程量的大小进行安排;要保证整个建设项目的交付生产使用能够达到合同的规定工期要求;要充分利用施工的作业面与施工空间,可以采用平行流水和合理交叉式作业,对施工次序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争取减少施工的工期,避免对施工时间的浪费;要根据施工季节的变化,合理安排冬季或雨季的施工项目,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工程的施工要充分的实行预制化、机械化、装配化和工厂化。
三、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的重要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材料也层出不穷,使得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越发的复杂。各种发展形式引起了施工企业的严密关注,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建筑规模不同,其施工类型也不相同,给施工工程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特别是遇到天气恶劣的情况。所以必须加强技术管理,才能尽量将工程项目的成本降到最低,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从而使得工程顺利进行。不同工种的工程施工、新型技术的应用等等都是需要技术管理来保证的。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对该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起着决策性的作用,技术管理水平越高,其施工能力也就越强,所以施工企业必须要有很好的技术水平做为支持,才可以保证工程项目顺利、有效的实施。
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策略的重要地位
市政工程项目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项目,它关系到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而要想增大国家的生产,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必须优化施工技术。优化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能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减少成本投入,还能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因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往建设项目中,施工时间占用建设周期的二分之一,工程施工在工程的质量和成本占也有一定的分量,是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优化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是把新型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并进行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一种过程。在现代建设中,必须丢掉传统的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的施工方法。取而代之的必须是科学且先进的优化技术,以及装配先进的机械和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高新的科学技术和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对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作用。所以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工程建设水平,加强人才的培养,最终目的是提高国民经济效益,促进加快经济发展,为众多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四、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策略创新
1、工程进行中的技术优化策略
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计划的顺利开展,施工企业在施工前会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确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的设计,以及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建设周期以及所需的人力物力做出分析和规划。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周期内顺利完成工程并投入使用。施工技术优化的核心是施工组织设计,其主要施工计划要求如下:集中反映最佳施工方案在时间上的安排,采用计划的形式,通过计算和调整达到优化配置,使工期、成本、资源等方面符合项目目标的要求;保证工程有序地进行,使工期、成本、资源等通过优化调整达到施工目标。
2、提高企业施工技术优化管理认识
传统的施工管理存在很大的缺陷,使我国施工企业对优化施工技术管理认识不足,在以往的管理工作中都没有凸显管理目标。在社会市场经济下,施工企业只注重工作而不注重对它的认识,导致企业在其他管理工作中缺乏相关的依据,从而影响到建立综合市场经济。针对这一问题,施工企业必须增强优化企业施工技术管理的认识。通过提高施工技术的认识为企业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更新、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施工技术优化管理认识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为企业施工技术优化管理工作开展、为技术优化管理目标实现奠定基础。
3、竣工文件管理
竣工文件一般是通过图文、音像等格式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和实体状况保存成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其主要功能是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和维护。竣工文件收集较为复杂,容易在组卷和移交时出现问题,组卷内容庞杂繁多,移交时内容不易把握,容易和其他文件发生冲突。所以,想要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竣工文件,必须细致的检查收集到的资料,将资料与实际施工程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反复的进行检查和更正;对于那些没有详细工程实施计划的项目,要多进行检查核对,避免出现工程错误。
在当前的建设发展中,对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应当不断地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做到对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就要在做好施工准备的前提下,对现场施工实行科学的管理,加强对施工过程中重点和难点的控制,同时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实现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成本和施工进度等方面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赵文胜.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技术方案优化[J]. 科学之友(B版). 2009(07)
篇7
关键词: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道路建设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不仅与广大普通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还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公共形象。尽管因为改革开放对中国能力的增强做出了许多推动,市政工程中的道路施工已经有了大量的时间经验,但是,城市道路的施工质量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在市政道路的实际施工中,不仅会受政府要求的影响,也受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影响,还受施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的影响。所以,只有全面把握工程的施工过程,运用最科学的施工技术,遵守各项施工条例,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才会保证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的质量。
1城市道路施工的主要特点
城市道路施工的内容和别的建筑工程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两者也存在着较多的不同特点,下面是城市道路施工的独特之处。
(1)施工时的实地测量较难。因为城市的建设和施工人员方面有许多变数,实际情况考虑必须要全面。同时,因为城市地下的管线的复杂性,实际道路施工困难重重,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这时,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就比较高。
(2)城市的地下管线较复杂。由于市政工程建设,不仅包括道路建设,还包含很多的地下管道和网线的建设,像暖气、电线、煤气、上下水、桥梁等,所以,要考虑到城市中复杂的地下管线系统,做到全面把握整个城市建设工程。
(3)路基的施工过程难度大。路基的建设是道路施工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基础。所以,在城市道路建设时,路基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道路施工得质量。由于地下管线的复杂程度比较高,路基的建设有很大的困难,在实际的施工时要注重这一点。
(4)拆迁的工作内容多。城市道路施工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拆迁方面的工作。众所周知,拆迁工作一直不仅具有很大的难度和较大的工作量,还有很大的费用支出。同时,拆迁过程还会牵涉到许多其它相关部门,各级部门的沟通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2城市道路施工前的必要准备
2.1施工图纸的绘制和理解
好的图纸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拿到图纸后,在图纸的修改和理解上有以下几项任务要完成:
(1)读懂图纸,所有工程设计人员要仔细的读懂图的细节,并且熟悉每一个工程要点,做到重点牢记于心。
(2)检查图纸的每个细节,整合错误或表达有歧义的地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根据图纸,计算出工程的工作量,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还必须有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
2.2施工计划的制定
完美的施工计划的制定是实际施工进行前最重要的步骤。在制定施工计划时,一定要结合本城市道路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很细致的具体施工措施和安全施工保障措施。工程人员要明确工程的基本目的,能够把基本目的应用到每个工序里,针对每个工序制定出最终的施工计划,而对于比较重要的部分,应该做出特定专有的施工方案,在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合理分配人力和物力。只有这样,在我们以后的施工里,才能够不仅保证工程的质量,而且能够按照计划,科学正确,有条不紊的完成施工任务。
3城市道路施工的技术要点
3.1路基的施工
(1)先要进行实地勘探和测量,做好预备工作。清理人员不仅要清理好施工场地,还要清理好重要的建筑和保护文物等。同时,要选择好的路基土填充路基,一定不能选择生活垃圾,高度腐烂的土,重金属污染的土,因为会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
(2)施工的过程应该保证良好的排水系统,基底的两侧应该挖出角度大于70度的排水渠,以免雨季到来时,雨水在路基里大量的沉积,给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排水设施的建设已经越来越重要。
(3)在压实路基土时,要逐层的进行压实,严格遵守压实度的技术标准,进行均匀的压实。此外,路基土的含水量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确保土壤的紧实感。
(4)在道路和桥梁的连接处,要格外注意路基土的压实。因为两侧结构不同,工作条件也不同,压实度就要进行合理的计算。
3.2石灰土层的施工
(1)在石灰土层施工前需要用压路机对土基进行碾压检查如果土太干,表面不够稳定,可适当浇水;如土湿气太重,应把土挖开晒干,也可以把不合格的土换掉,也可以在土里加入石灰、颗粒等,再对土进行测量放样,做好准确记录、
(2)备料保证质量的合格选择的石灰必须是生石灰;水要用纯度较高的河水或者常用的自来水;生石灰要提前做好充分消解,保持一定湿度,保证使用质量计算好材料使用量。
(3)对接缝的处理,对搭接部分通常采用对接形式。摊铺、碾压完成以后,一周内保持潮湿的状态用于养生,禁止车辆行驶,确保接缝处的碾压密实。
3.3碎石层的施工
(1)施工放样:先进行水平的测量。
(2)选料。生石灰要采用三级以上,使用的碎石要洁净、坚硬、有棱角,配制的水要用自来水或者较干净的河水。
(3)把石灰石和碎石拌好后,使摊铺开,用石灰把要摊铺的面积标注出来,摊铺中最好一次性到位,减少二次运输的麻烦。
(4)修整。先用推土机完成初步整型,将纵横断面的标高确定好,完成钉桩、挂线。人工再用工具沿着挂号的线整型,用路拱板来校正定型;用轻型压路机稳压两遍,再次整平;如果中间存在低洼处,把涂层表面6厘米以上的土松化,把新拌和的混合料填补上直到平整为止。
(5)压平。整型工作完成后再进行碾压。如果表面水分太少就要适当的洒水。如果出现松散、起皮等现象,立即重新处理压实,压实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6)保养。上述步骤完成后,马上禁止车辆的通行,并给予充足水分。
3.4沥青表层的施工
(1)在底层石子铺好之后,要先把表层打扫干净,再在上面覆盖上一层沥青。
(2)施工。一般从马路中间向马路边上均匀的喷洒沥青,在沥青喷洒过后再铺一层碎石屑,最后用轻型压路机慢慢地把路面压平。在路面压平后,要特别注意路面的保养,不仅要控制车辆的通行,还要在路面上铺上一层覆膜,以保护路面。
3.5人行道的建设
人行道的建设一般都要采取整体施工的方法,等所有的道板都铺设好之后,再统一进行修整。通常情况下,位移、翘角、板件不平等情况需要及时修整。把水泥和沙子和好,填满砖和砖的缝隙,使之平整。在道班铺设后的一个星期里,要进行洒水,禁止行人和车辆通行。
结语
因为一般城市道路的位置常常位于人口聚集的城市内,所以在道路施工的过程里,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周围住户,路上行人,行驶车辆和各种管道线路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市政道路工程,整个工期很长,易产生不必要的错误和疏忽,致使整个工程的成本增加,并引起施工质量下降的后果,甚至会造成本可避免的人员伤亡。所以,在市政工程道路建设的过程里,应该以科学的道路施工技术为基础,在严格控制施工每一道工序的同时,又能够发挥施工监管的有效作用,保证道路施工的顺畅和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奇.浅谈城市道路施工技术工作程序和质量安全控制[J].建筑与工程.2011,11.
[2]敖风顺.浅析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2013,9.
篇8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策略
优化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对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市政工程的质量,我们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上的优化,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区域的特征特性,与时展的规律相互的结合起来,保证工程的整体效益以及工程整体的质量可以发挥到最大,促进市政工程更好的服务于民。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概念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是指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一切技术,包括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技术、水泥混泥土技术等多种工程施工技术。市政工程包括地铁、公路、楼房、公园等多项工程,但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工程施工技术的支持。先进的工程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减少各项资源的耗费,降低项目工程建设的总成本,对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水平,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
2.1工程施工技术落后
在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市政工程所占的比例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然而由于施工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许多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技术方法,导致许多工程整体质量无法从根本得到保证,项目落成之后的使用性能产生了负面影响,满足不了社会经济的各类需求,无法与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趋势相匹配。
2.2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完善
目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意识还比较匮乏,缺乏健全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部分市政工程管理人员对质量控制的认识极为模糊,使各个方面的工作无法规范化,工程建设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质量措施也不能到位,导致后期的施工中问题不断难以保证工程质量,最终就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市政工程项目的运行以及操作之前,始终没有按照一个规范化的管理标准来进行实施,管理人员未按照施工质量的标准对施工材料严格的把关,使施工的材料出现不合格或出现大量的浪费现象,造成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
2.3施工测量工作不够准确
施工测量是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施工测量存在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工程测量能够有效获得数据,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市政工程全过程需要科学准确的测量工作作为基础,实际施工尺寸与设计标准的一个微小的差距都有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施工测量工作不仔细,测量差错会对工程设计图纸产生较大的影响,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按照不准确测量数据编制的工程施工设计图纸,有可能使得原本的设计结构出现位移,导致路面位移过大,致使管道的偏移,导致施工材料的浪费,导致路面的坍塌等等,会给市政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埋下安全隐患使得工程预算超标,严重影响市政工程的实用性、安全性。
3、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策略
3.1市政工程技术方案的优化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整体施工工程技术方案的优化是工程实施的前期保障,是保证施工任务顺利进行的关键,优化技术方案决定了整体市政工程施工进度。首先根据实际工程施工需要及相关施工规定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相关技术路线和策略优化,对工程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做出分析和规划,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最佳效果。明确工程实施的最终目标,为防止发生意外,可准备一套相关备用方案,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顺利完成工程并投入使用,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
3.2完善施工技术文件的管理
建立健全施工文件资料的管理责任制,资料员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负责,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现场的责任,要保证了施工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工程资料是针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资料管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管理施工文件要求极高,需要技g的支持又需要管理的理念,必须熟悉项目图纸的内容、了解施工现场,还要按照各种合同和相应的标准,保证资料分类保管的完整性。竣工文件管理主要是通过建设工程项目的实体状况以及施工过程保存有利用价值的文件,对建设工程的项目进行一个有效地管理与维护。变更文件管理,依据所定工程项目计划做出的改变,必得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工程变更务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提高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质量要求要和设计一致,充分的满足施工的各种需要。
3.3提高工程的测量水平减少测量误差
提高市政工程测量的水平,减少测量误差防治测量错误,必须要提高施工人员队伍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水平,应该配备能力强的技术人员,精确测量任务,以测量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完成测量工作,测量结果审核通过之后方可进行施工。要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放样,施工放样要与地质条件相结合,专业工程师检查审查后再进行施工。有针对性地加强工程后续检测工作,要准确测量,不断完善后续检查制度,确保市政工程施工进度提高整体的工程质量。
3.4提高施工技术优化管理认识
在进行施工技术优化管理工作开展前,明确技术优化管理的目标,由于传统施工管理存在很大的不足,施工企业对于施工技术优化还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施工技术优化的重要性。因此要通过施工技术优化管理认识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要针对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明确技术优化管理目标。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日益复杂的形势下,要提高技术优化重要性的重视程度,要采取各种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促进企业在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
小结
市政工程作为一项服务性工程,涉及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才能更好的满足民众的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贴心的服务。本文简要论述了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并指出在城市化发展建设中优化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帝腾.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379.
篇9
关键词: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不断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技术不断地更新淘汰再更新,材料也有了新的变化,这直接导致了市政工程路面施工的时候工序越来越复杂,加强对于市政工程路面施工的技术管理,提高道路本身的科技水平便成为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当今时展的主流。由于施工的市政工程不同,很多条件也会不同,在面对条件和技术的变化时,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案和技术,做好对于方案的整体规划,确保方案能够顺利的实施,在方案技术的转变时,施工单位还必须加强技术管理,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提高施工的能力,才能让公正得到更好的实施。本文就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市政工程路面施工存在的问题。
公路是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项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对于公路路面中存在的质量缺陷和问题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有效的解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情况,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沥青公路基层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离析问题。沥青混合料在使用期间会出现离析现象,造成材料内部的组成配合不均匀,降低了沥青材料的性能。如:级配离析问题中,是因为粗料集中区、细料集中区的分布不均匀,导致混合料搭配密度不均匀。纵向离析问题是沥青施工的常见的问题。
2、硬化问题。硬化多数是由于材料配合比控制不当所致。公路路面施工时需用到混凝土、沥青两种材料,而两者之间的配合比不合要求时则会造成路面硬化问题。如:混凝土多、沥青少等配合情况时,容易使路面出现沉陷、膨胀等问题。
3、侵蚀问题。对于路面基层而言,其构成材料主要是水泥、砂、石等原始颗粒细料。这些材料在铺设之后难以抵抗雨水的冲击,由此引起各种侵蚀问题而破坏了材料的紧密性。如:在雨季施工中,路面基层铺设好的材料会受雨水冲刷而变得松散。
二、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几项参考指标。
1、自然土。自然土是路面基层的基本材料,控制好自然土的质量能够保证沥青路面铺盖的密实性。此环节可以结合试验分析,如:施工人员可以对自然土的颗粒状况分析,土质颗粒越细,回弹模量越低,砂性土回弹模量高。这种自然土材料是最理想的,能满足路面基层的使用要求。
2、含水量。基层施工选择的材料要保证含水量处在标准范围内,这是为了避免水分蒸发引起路面收缩。现场负责人要指导技术人员对基层铺设材料含水量严格控制,对含水多的材料需晾晒风干后使用。同时,施工阶段要尽量避免雨淋、暴晒,严禁砂、石、水泥材料水量增多。
3、密实度。沥青路面基层的铺设是路基质量的保证,密实度能够体现公路路基各个层面的密度状态,由此推断出基层结构的强度是否符合工程标准。在路基施工阶段,作业人员要综合检测路基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铺设路面基层材料时应严密压实。
三、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针对以上几种市政工程路面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可以结合参考指标的要求,通过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解决,一般施工企业在进行市政工程路面工程施工中控制好以下几个方面,就能使市政工程路面的使用性能大大提高。
1、准备工作的控制。在市政工程路面的基层施工前,要先进行上一道工序的验收,进行高程测量、沉降稳定检验等检查验收工作,检查下封层的完整性,清理基层表面污染、杂物,进行水冲洗。路基填筑前,先做全幅不少于100 m的压实试验段,以确定压实设备的组合方式、压实遍数、松铺厚度、松铺系数及含水量的控制范围等。并将压实试验成果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大面积推广应用,作为后续施工的依据。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水冲洗的时间安排上要尽量提前,确保施工时基层干燥。
2、运输过程的控制。在车辆的安排上必须满足运力要求,车辆载重量应大于15t,运料前打扫干净车槽,并涂1:3 油水混合液,车槽侧面打温度检查孔,备覆盖成品混合料的油毡布。在混合料装车时指挥驾驶人员前后移动车辆,分三堆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时,运输车辆要在离摊铺机30cm 处停车,停车时不能撞击摊铺机。另外,在施工组织设计时,要采用一半铺设一半通车的方法,这样可以防止在运输混合料到施工现场时,车辆行驶混乱而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进度,也能够更好的保护施工后的路面平整性,提高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
3、摊铺时的控制。先从摊铺机性能抓起,全套摊铺设备尽量用相同品牌,型号尽量相同,新旧差别要小,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懂得摊铺机的主要构造并能作相应的调整。在供料系统上,受料斗空板不能每一车料收一次,要利用刮板输送器和料斗阀门控制好进入摊铺室的供料量。要选择合适的料斗阀门开度,使其与供料速度恰当配合,进而达到刮板输料器连续、均匀地供料。在预压整平系统上,如振捣梁预先捣实、熨平装置整面熨平,则密实度低。
4、配合比的控制。因路面硬化问题是混凝土、沥青之间的配合比因素所致,材料配制人员要结合适当的配合比技术控制两种材料含量。还要通过实地勘察熟悉公路段需要承载的车辆载荷,然后确定沥青混合材料的配合比,避免路面鼓胀、起皮、坑陷、裂缝等问题。
5、雨水破坏的控制。最容易对公路造成损害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雨水的冲刷以及侵蚀,为此,对雨水的破坏也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以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一般可以采用在表层进行防水层施工的处理方式来减少雨水对沥青路面的冲刷损害,在公路两边开挖排水沟将雨水及时排引出去,减少雨水聚集对基层和整体道床的侵蚀。
6、裂缝的防治控制。施工时要考虑到水泥类稳定材料产生裂缝的机理,选择收缩性小的水泥稳定类结构做基层,沥青整体道床非荷载裂缝是低温和疲劳裂缝总和,它与沥青的品质有关,主要是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和针入度,针入度指标越高,温度敏感性越低,在选择整体道床材料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7、其他的施工技术控制。除了以上几种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还需要对沥青路面基层施工后进行合理的养生与养护。如因为基层混合料中有混凝土等需要养护才能提高强度和性能的材料,混凝土需要在一定湿度下才能凝结固化达到技术要求的强度,而混合料中含有的水分较少,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养护,一般采用土工布覆盖,在覆盖物上洒雾状水或低压浇水,并加强边角接缝处的养护。
结论:在市政工程路面的施工项目中,路基基层的施工质量是决定沥青路面是否平整耐压的关键因素。在沥青路面的基层施工中,一定要合理设计,科学施工,坚决杜绝常见的质量通病,将市政工程路面质量中产生的裂缝、沉降等质量问题降低到最小程度,保证市政工程路面的施工质量,为人们的安全出行做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凤琴.简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整理[J].科学周刊,2009(23).
篇10
【关键词】市政工程 施工技术 优化 策略
近几年,我国市政建设项目在逐步发展起来,市政工程中主要应用的技术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其中水利水电技术以及建筑施工技术等,都实现了技术信和公益性的优化,但是,在发展进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和因素需要解决,特别是针对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质量的影响,要引起市政项目施工部门的足够重视,从而一定程度上推进施工项目的顺利运行。
1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设计的时代必要性
1.1 是市政工程项目顺利发展的基础
市政工程项目是城市建设的门面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也与经济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相关,因此,在工程项目发展过程中技术的运行参数和设计理念直接决定了市政工程项目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就是说,工程项目脱离了技术支撑是完全不可能继续推进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另外,工程项目中只有优化使用相应技术,才能建立健全完整的工程框架,提升工程质量,从而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也就是说,施工技术是决定市政工程项目发展进程以及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1]。
1.2 能提高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只有合理化的应用不同施工技术,才能在稳固施工质量的同时,推动施工进程,促进施工项目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施工单位要在原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分析施工环境和施工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升级版施工技术方案,真正促进市政工程项目的高效推进,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率。在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施工项目的运行框架结构也在发生改变,呈现出的是动态化的运行框架,能在提高施工发展流程的同时,有效的促进市政工程作业效率的优化。
2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设计基础分析
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实现整体施工流程的优化推进,管理人员就要对施工工作的细节安排进行仔细的处理和分析,确保实施环节的精细化,在落实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同时,升级管控机制。
第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建立有效的工程规划,合理化的安排施工计划,有效控制施工的运行框架。不仅要优化利用施工项目中施工的设备和材料,也要制定对应的项目管控,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对于特殊环境和特殊天气,建立有效预案,以确保施工应急处理的完整。
第二,市政工行项目管理人员要针对施工方案的进行仔细的分析,确保相关部门审核通过施工方案后方可投入使用,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方案改动进行预估,能建立对应机制确保工程顺利进行[2]。如图1所示。
第三,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施工计划,提升施工方案质量控制的同时,确保施工安全稳定。
3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设计的优化策略
3.1 优化施工技术环节的控制水平
在市政工程施工项目中,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非常关键的施工参数,只有确保施工技术的有效支撑,才能针对具体的施工问题建立对应处理方案,而在施工技术控制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筹措工程项目的准备工作,根据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建立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施工项目的工程预算以及质量评估进行集中的汇总。并且,在优化工程项目运行基础的同时,利用技术推进施工效率以及工程造价结构的优化,顺利推进工程项目的发展。
第二,工程施工方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健全技术升级方案,在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积极跟踪技术的升级,确保市政工程项目能实现最优化的施工流程,从而获取最优化的施工质量[3]。
3.2 优化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控制框架
市政工程项目需要技术的支撑,同时也需要施工单位优化施工项目的管理框架,建立健全管理控制措施,确保技术得到有效的推进,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针对施工的实际流程以及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集中管控,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机制,并对施工方法进行集中的管理,从而全方面的提升施工进度。若是市政施工项目中缺乏是施工管理,只是一味的追求施工技术,就会对施工项目的质量以及效率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制约市政工程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员要积极举措建立施工管理团队,利用先进的管理机制推进施工的全过程管理措施,以实际的施工管理条例为基础,确保施工行为和施工进程的规范化,真正助力市政工程项目的发展。
3.3 优化施工项目技术人员的意识教育
在市政工程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对于施工项目运行人员的思想意识教育非常必要,只有从意识层面升级管理框架的实际价值,才能真正意义上推进工程框架的完整和健全。因此,施工团队中的管理人员要提高对施工人员的意识教育,保证优化基础的建立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施工管理人员要集中强化施工人员的思想认知,不仅要推进施工人员对技术革新的认可,也要确保施工人员能按照施工流程以及规划进行施工,并以此约束自身的施工行为。其次,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要积极推进技术的的创新发展和优化过程,确保施工技术符合时展的需求。最后,要建立健全完整的施工教育,不仅是对施工安全的教育,也要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确保其按照标准化施工进程规范操作。除此之外,在施工项目运行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安排施工流程的监管人员,确保能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现场管理和疏导,提升工程项目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也能推动市政工程项目的长足发展。
3.4 优化施工项目技术文件的规范编写
在市政工程施工项目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施工的项目文件以及一些文书类项目,施工团队往往只追求技术、工程进度、实效收益等即时利益,却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施工文件。而施工项目运行中牵扯到各类施工要素的文件是施工常规化运行的基础,也是市政工程项目团队在日后进行项目维修和项目改建的重要参考资料[4]。因此,在施工项目运行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要根据市政施工框架的整体运行参数和基本条件,建立有关施工措施和路径的施工文件,以音频、视频以及文件等多种方式建立对应文件档案,并进行规范化管理,特别要对突发事件进行集中的标注,以提升日后的复检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政施工项目中优化应用技术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施工项目的实际质量,也对施工进度、收益以及安全运行有推动作用。因此,在推进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构建技术运行框架,在强化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对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估,并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推进我国市政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显奇,周志强,黎东辉,等.顶管施工技术在西江引水工程中的应用[C].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隧道与非开挖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3:271-276.
[2]刘军,宋福来,孔恒,等.北京地铁SMW工法试验段施工技术研究[C].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