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现状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14 17:5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口老龄化现状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口老龄化现状研究

篇1

摘 要:基于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老年人口数目急增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亟需解决的一系列养老问题,例如老人的晚年生活单调、老人健康保健和安全保障问题等。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出发,以目前养老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养老市场发展前景的分析,创建了"归巢"养老项目。该项目以B2C商业模式为切入点,借助互联网作为依托工具,辅之以软件网站设计技术,通过"归巢"APP或PC端,一方面对个人数据记录进行状态监控和资源共享,一方面把区域相关优良资源通过该运营系统进行整合,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网。

关键词:老龄化;服务型;养老

一、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老年人口在不断的增加,同时老年人口的寿命也在逐渐延长。但是市场经济的运转加快,年轻人工作忙,可以自己照顾老人的时间减少。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结构是“4-2-1”,独生子女既要工作挣钱又要照顾老人,往往应接不暇。另外,空巢家庭也在逐渐增加,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在我国,养老服务业至今仍属于一门新兴产业。目前,国家十分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并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法规,但这样大多是一些原则上的要求,缺乏具体的一些配套政策。同时,相关专业的护理人员也严重匮乏,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分布不均,服务质量不高,这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现状与老龄化水平不相匹配,供给与需求相差极大,可以说发展潜力巨大,老年人将成为新的高消费群体。

二、我国养老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老龄化趋势加剧

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和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的人口超过60岁,比美国人口总数还要多。

同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的时间不长,但这些年来却有加剧的趋势。随着中国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年轻人口增长率一直低于自然增长率,在这两个因素的一起作用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已经引起了全球关注。

(二)养老产品和服务种类单一

由于我国目前出于对国外养老市场的模仿阶段,处于不成熟的起步时期,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较为单一,创新性不强,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此外,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不高造成鱼目混珠现象十分广泛,极易造成消费者对该行业丧失好感,然后远离此种产品和服务并转投另一类市场信誉较好的产品服务中去。并且产品利润随着市场准入者的增加而减少,由于大部分投资者不愿开发研究,只想等待市场出现新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模式,然后加以模仿并出售。

(三)养老产业发展相对集中,存在区域失衡

城市地^是养老服务业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而农村地区使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尚不足以支撑养老产业快速发展。除了养老产业发展的城乡差异外,养老产业在东中西部区域间还存在着不平衡。从养老产业规模和市场化发展程度来看,西部区域要落后于东中部地区;从养老产业市场发展程度来看,当前养老产业主要集中在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的东部城市地区。

(四)民营养老机构管理落后

我国老龄化进程将继续加快,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然而,我国现有的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着很多问题:民营养老机构品牌意识差,在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中民营养老机构中的资金正常运转困难,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多以个人合股或民间借贷为主,后诶资金不足,经常面临后续资金缺乏的情况;缺乏相关法制法规,优惠政策难以落到实处;经验和管理理念陈旧、缺乏活力,一些养老机构将养老直接定义为老年人吃饱穿暖,在管理中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老人没有归属感。

三、我国养老市场发展的前景

(一)服务

养老服务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凸显的情况下,快速发展的一类行业。现代意义上的养老服务,始于欧洲发达国家。为了解决人口普遍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上世纪50年代,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府、教会以及个人建立各种形式的老人院、养老院以及私人自助会。然而,这些生活在老人院及养老院的老年人常年与世隔绝,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于是,一些国家尝试“去院舍化”,让老年人回归社区及家庭,由专业人员上门提供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也孕育而生。

根据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程度、养老服务文化及养老服务基础,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社区综合养老服务模式。宏观上来说,养老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将服务业延伸至养老体系中,一方面解决了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一方面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微观上来说,就是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物质供养、生活照顾、精神慰藉、情感陪护、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化交往、社会互动乃至自我发展等方面服务,涉及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等层面的综合而全面的服务。

(二)用品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但整个老年人用品消费市场发展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健康长寿和新的发展机遇。在养老体系的不断完善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拥有自己的经济来源,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产业结构看,以衣食为主的传统消费模式正在悄然变化,娱乐休闲、康复保健、文化用品、公共福利设施等老年人消费比例上升加快,老年人消费需求呈多领域发展趋势。从产品结构看,服装、食品、保健品、旅游产品、助听、助看、助行、助浴、助康复产品、等生活产品多样化,养老用品需求潜力巨大。

(三)产品

在当今市面上,关于养老方面的APP并不多见,这对于归巢的市场占有率极为有利。由于当前多数家庭呈现少子化和空巢化,家中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工作在外的子女心头的一大忧虑所在。此时归巢的推出,必然会引起子女一代的兴趣。但是因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吸引了不少其他行业和企业开始进入,竞争对手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在智能机越来越简便操作后,对信息接受较缓慢的老人来说,使用智能机已逐渐成为常态。智能机使用范围的加大,也会进一步扩大归巢拥有更多的市场占有率,适用对象将从子女一代扩散至父母一代。由老人自己亲自使用并反馈问题,将督促归巢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为老人打造更舒心的晚年生活。

(四)金融

关于养老金融行业,就不能避开养老保险这一主题。养老保险就不能避免养老保障产品,目前我国六家专业的养老保险机构中就有四家发行了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其中又以平安保险为最。据《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可知,养老保障基金投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包涵了市场上可投资的标的资产,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投资组合,也更好地分散了投资风险,也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新的契机。由此可以预见,在不久后,保险行业将出现许多针对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的相关产品。在诸多保险同业争相发展的同时,辅之以政策的引导和牵引,会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环境,促进养老金融业更好发展。

四、总结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高龄老人占比大,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未富先老等特c,影响我国本世纪任务的严重问题之一便是养老。

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系列扶持政策。至此,我国养老体系的顶层设计方案初步完成,针对目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融资难、找地难、招人难和运营难等问题,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政策支持。

由于传统养老模式的不利之处给老年人的生活、精神状态打来了一系列挑战,造成了严重的问题。让老年人回归社区及家庭,由专业人员上门提供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渐开始发展。人口老龄化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健康长寿和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我国老年人对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接受能力在不断加强,对信息化养老将有着强烈的需求。伴随着养老新型服务的发展,养老用品也成了热门话题,未来的5年以上的时间里,中国的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 彭莉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

[2] 王小燕.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分析[J].2012

[3] 韩力.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成因分析[J].中国经济时报,2014

篇2

>>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影响研究 南通市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和对策 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 承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思考 论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管理的创新 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投资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立法及社会保障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社会保障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分析 浙江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路径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利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新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社会保障对策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2-2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中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EB/OL].http:///tjfx/fxbg/t20120427_402801903.htm,

2012-04-27.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邬沧萍.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J].人口研究,2004,(1).

[6] 章光日,顾朝林.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被动城市化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6,(5).

[7] 文军.“被市民化”及其问题——对城郊农民市民化的再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篇3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财政 社会保支出

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14年年底,在我国十几亿人口中大于60岁的人口已经占据了2.2亿,也就是说几乎占据了近16%,并且2015年这一比例还在上升。评判一个国家是否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主要依据是该国家居民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数占据了该国家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或者大于65岁的总人数数量占据总人口人数的7%以上时,则说明该国已经成为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根据有关的准确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会不断加重,预计在2050年左右会达到最大值,如下图所示。

根据有关数据,在我国的现有老人中,独居老人要占据一半的人数,并且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照顾的,即失去劳动能力与自理能力的老人要占到3千万人以上,因此国家为了帮助这些老人可以继续良好的生活必须要加大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的支持力度。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决定一国人口模式情况的因素很多,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历史采取的人口政策以及人口基数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是未富先老,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20世纪,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人口自然增长率十分高,社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国家积极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该项政策实施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同时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使得我国很快的进入人口老龄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实施,新生人口数量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这不可避免的加快了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步伐。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快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在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是快于国家进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从人均GDP方面看,人均GDP高于2万美元的都是先富后老的行列中。这些国家在人口老龄化到来的时候有足够的财政能力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数据显示,根据国际标准来看,我国在21世纪刚开始就正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而当年的人均GDP仅仅是1041.5美元,在同为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不及美国和日本的4%。到了2012年年底,我国人均GDP虽然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增加了6倍,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十分大。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并没有与经济保持同样的速度发展,由此带来的经济压力也是十分的大。

二是出现老龄化现象地区间的差异大。由于我国人口地区分布数量差异较大,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老龄人口数量的地区差异也会较大。 从宏观地区角度看,东部与中部地区由于本身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数量较多,老龄人口也相对较多,因此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最为明显。西部正好相反,人口密度不断减少。虽然留守老人较多但是与东部相比差距较大。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部和西部近年来依托国家的政策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口也越来越多,因此人口老龄化也开始向中部与西部进行转移,但是由于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总体差距过大,因此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仍然相当明显,如下图所示:

三是自然增长率下降,高龄化现象显著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内人口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在不断下降。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近十分之一,即使21世纪初期有轻微的回落,但是总体呈下降态势。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最主要的影响是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21世纪初期至2012年间,人口出生率从14.03%下降到12.1%。另一方面,医疗卫生以及食品监督力度的不断提高,人口死亡率总体也不断变化。

由上分析可得,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的态势,虽然中间略有上升,但是总体上结合人口出生率可得,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下降。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基数相当大,但是人口出生率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人口数量就会不断增多,高龄化现象就会突出。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负担影响

人口老龄化将不可避免的加重国家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针对老人生活方面的支出,从而会进一步加大国家的财政负担。

(一)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加重财政负担。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行政事业单位中达到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退休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费用及退休工资完全来自于国家财政,并且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发放没有社会化。因此,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会带来很大规模的财政支出。

(二)企业人员养老保险加重财政负担。在当前我国的企业中,企业职工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主要来源于财政支出和企业支付。企业人员中老龄退休人口的增多会加大财政为这些人员购买养老保险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不计入纳税范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

(三)医院卫生财政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的配套的老年人口的医疗设施压力也会增加。老年人口是我国医院需要关注的主要对象,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发病的概率是中年人的两倍之多,是年轻人的四倍之多。根据我国当前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对于老年人进行医疗费用缴纳时有相当大的优惠,其差额由国家财政补助,当老年人数的不断增加,进行医疗费用的补贴也是对应的不断在增加。

(四)老年福利服务的财政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加大对老年人福利方面的财政支出力度,改革开放后,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设施有了很大发展。虽然发展的态势呈十分良好,但是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的增长力度要大于社会福利的供给力度。从另一方面考虑,老龄人口日常生活的方式也在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是不断的增加,因此简单的资金投入并不足以提高老龄人口的是实际生活水平。因此政府对于老龄人口的精力投入还需要增加,因此对于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还有更加完善更加全面。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社会福利机构的主办方式以民办为主,但是财政方面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张时飞(2009)在研究中指出,当前情况下对于社会福利机构的财政补助可以按照床位需求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财政计算,如果每个福利机构的床位为计算基数,每个床位给予国家补助一万元,则需要财政支出补助约为250亿元。

三、减轻社会保障财政负担的政策选择

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情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压力是当前财政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合理科学的减轻社会保障方面财政支出的负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政策研究方向。为了促进社保体系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逐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问题,才能减轻社会保障财政负担。

(一)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报告内容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并且逐步增强社会公众救助能力等社会保障方面的目标,同时着重关注社会基本养老,人民医疗卫生情况,以及最低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并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及时汇报老龄人口的信息,逐步建立完善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龄人口的福利水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尽快扩大社保覆盖面。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社会保障情况来说,短时间内建立并完善一套高效并且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根据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来看,享受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多为城镇居民,而中国的城镇居民只占到中国的人口的小部分而已。大多数的农村人并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好处。不仅如此,因为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好处,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率一直无法提高上去。

根据这一情况,尽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即将带来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负担的重要步骤。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分层次分步骤地把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全面的推广与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后逐渐纳入更多的居民进入社保体系。

(三)提高人们参保意识,使社会保障制度落到实处。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导致国内很多人缺乏积极的参保意识,一旦公众没有参保意识就会忽略社会保障系统的作用,从而无法积极配合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更无法对于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积极的要求。另一方面很多人符合当前建立的老龄人口养老保险体系的标准,却因为缺乏相应的参保意识从而不去参加老龄人口福利保险等。对此,为了防止以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体系财政支出负担过重,国家可以有意识的先去积极宣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完善。

(四)加强财政在社会保障制度中作用力度,提高利用效率。不管从哪方面分析,财政支出程度与社会保障能力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单纯的提高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持力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实施相应的政策来提高财政在其中的作用力度以及提高财政在支持社会保障工作过程中的利用效率。

首先可以完善财政支付结构,根据各个地方的人口老龄化情况进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进行财政社会保障的专项拨款,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财政拨款大规模,少利用的现象出现。其次是培训一批优秀的财政管理专业人员,在地方财税体系中进行良好的社保保障支出管理人员培训,从而加强财政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力度,有利于高效便捷的使财政支出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后,在当地的人口老龄化群众中进行适当的宣传与教育,让当地的老龄人口充分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和及时参与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从而为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障支出中的发展过程可以一帆风顺,逐步减少人口老龄化为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赵丽宏.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研究[J].学术交流, 2007(10).

[3]周太彤.上海老年人照料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责任[J].社会 福利,2006(7).

[4]胡明坤.做好社区老龄工作构建社区和谐社会[J].新疆农 垦经济,2007(2).

[5]姜向群,万红霞.人口老龄化对老年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提出的挑战[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

篇4

[关键词] 参保人员;老龄化;医保基金;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42.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110-3

人口老龄化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老龄化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大,社会各要素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巨大,并且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加深,从而影响到整个医疗保险的有序进行。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逐年增大,逐年增多的老龄人口是我国的医疗费用负担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我国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特别是还未达到积累规模的医保基金带来深远影响。研究参保人员老龄化对医保基金的压力和对策,对缓解当前医保基金压力,促进医保基金快速积累,保证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医保基金参保人员老龄化现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推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至今,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基本实现了全国全领域覆盖的总体目标,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及特殊的社会成员构成、社会发展状况,使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存在着医保质量不高,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医保基金的管理滞后等相关问题。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10年,我国医保基金收入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且收入大于支出,但在医保基金的增长率上远远低于支出增长率,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医保覆盖面积大,受益面积广,人口老龄化率不断增高。从城镇医保基金收入与支出率来看,2008年城镇医保基金收入率大于支出率0.1个百分点,收入支出率分别为30.3%、30.2%;2009年城镇医保基金收入率低于支出率11.7个百分点,收入支出率分别为18.5%、30.2%;2010年城镇医保基金收入率小于支出率8.8个百分点,收入支出率分别为15.6%、24.4%。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由于参与医疗保险的人数不断增多,覆盖面积不断增大,对医保基金的压力也逐年提高,就当下形势而言,医保基金的支出自2009年起已超收入率,使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长期发展,必将导致医保基金的亏空。

二、人口老龄化状况下医保基金压力来源的原因及问题分析

截至 2010 年底, 我国总人口已达到 13.7 亿人,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1.19 亿人, 占人口总数的8.87%,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0 年间增长了 1.91 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等特点。由此而产生的医疗保险基金问题越发更加明显,主要显示在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医疗保险的惠及面的不断扩大,致使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大于收入,为医疗基金的积累、运用带来许多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状况下医保基金压力来源的原因分析

1.人口老龄化现实下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

由于我国特殊的人口年龄构成,随着人口红利窗口期的减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2010年统计显示我国总人口已达到 13.7 亿人,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1.19 亿人, 占人口总数的8.87%,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0 年间增长了 1.91 个百分点。从医疗卫生角度分析,由于不断增多的老龄化人口,使我国医疗保险制度面临更多的挑战,就目前而言,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在不断增大,参保人员在不断增多,医疗保险缴费人数不断减少,医保基金增量减缓,而老龄化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产生的医疗费用支出量逐年增大,支出率不断提高,使医保基金在收支上难以实现平衡,给医保基金的积累带来较大压力,影响整个社会医疗保险的健康、有序发展。

2.管理制度的缺陷导致基金累计不足

现行的医保财务管理制度只对医保基金本身实行管理,但缺失了整个医保基金链的管理,从医保基金的积累来看,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医保基金积累主要以单基数筹资为主,该筹资方式主要以工龄作为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用年限,在工龄内为统筹基金互济作贡献,在退休以后享受代际转移资金,并且个人账户部分积累,在退休以后使用,实现时间上的转移。但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基金管理上的缺陷,使基金积累过程中由于制度实行时间及制度本身漏洞等问题,造成基金积累过程中出现医保缴纳不到位,出现缺缴、不缴等现象,对医保基金的积累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些人群对基金而言,实际存在欠缴,形成了债务,这种隐性债务导致了基金平衡上的缺口,从而影响到整个医保基金的积累及管理。

3.医保覆盖面积扩大下医保基金支出量不断增大

当前医保覆盖面积几乎涵盖了社会各阶层,在覆盖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医保参保人数也不断增加,在我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医保在老龄化人口中的支出量不断提高,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 65 岁及以上年龄居民的平均两周患病率15年间上升了215.9‰ ,慢性病患病率上升了105.1‰。数据显示,老年人口的患病几率在逐年上升,而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老年人口患病几率的升高,使我国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压力逐年增大,其中对医疗保险及医保基金的压力尤其明显,主要表现在,医保基金支出量大,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上。另外,由于老年居民占用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年轻人的 3~5 倍,参保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必将对医保基金运行造成压力。

(二)人口老龄化状况下医保基金压力来源的问题分析

1.社会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年龄结构便决定了我国的社会福利政策执行难度大,运行成本高,运作过程复杂。从影响医保基金积累预分配的角度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是决定医保基金是否能够实现收支平衡的关键,据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结构中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由此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老龄化人口不断升高,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结构老年人比例增大,呈现出老化趋势,对医保基金的收入和支出压力不断增大,从收入角度分析,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缴纳医疗保险的人口数量逐年降低,严重制约着医保基金的增量,从支出角度分析,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增高,社会对老龄人口的医保要求不断提高,加之老年人口患病几率上升,医疗费用支出量较大,使医保基金存量逐年减少,为医保基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医保基金的总量略升,但增量减缓

从医保基金的总量与增量角度来看,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改善,就从我国现阶段医疗保险政策角度分析,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单基数筹资的医保政策,虽然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但是由于我国良好的经济氛围,单基数筹资中各参保人员在医疗保险的缴纳积极度及缴纳数额上都有很大提高,是我国医保基金总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大环境的影响,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参与医疗保险的职工,需缴纳直至退休前的医疗保险费用,到退休后可享受社会医疗保险,且无需继续缴纳保险费用,该政策的实施,使社会医疗保险缴费人群逐渐与老年人口脱离,使社会保险缴费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由此导致社保基金的使用人口与缴费人口间出现了一个较大空缺,严重影响了医保基金的增量速度及基金总量,另外由于老龄化人口的患病率升高,大量医疗基金消耗等因素,致使医疗基金在增量上呈现逐年放缓且增量减小的趋势。

三、化解参保人员老龄化对医保基金压力的对策

参保人员老龄化对社保基金的压力从压力来源的原因和其中产生的问题角度出发,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对社保基金的压力不容小觑,要想彻底解决人口老龄化对医保基金的压力,就必须要从现行医保基金管理角度及医保政策出发,针对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对策。

(一)解决社保基金增量问题,平衡医保基金收支平衡

解决医保基金增量问题,实现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关键有以下两点:一,首先要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经济发展作为地区壮大的首要条件,大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增加地区经济收益,社会才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社保基金中去,实现社保基金总量的持续增大,从根本上解决社保基金增量放缓及基金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单纯社会老龄化给医保基金带来的风险完全可以靠经济发展来解决。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不仅能够提升地区医疗保险水平,还能为医保基金持续注入更多血液,保证地区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甚至盈余。二,延迟职工退休年龄,延长医保缴纳时间。作为保证医保基金增量及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的一项举措,延长职工退休年龄虽然能够保证医保基金的收入和增量,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从根本上讲延长退休年龄,对职工身体状况具有一定考验,而且还增加了职工在职压力,要延长退休年龄,可以用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越多,退休年龄越大,享受的退休金越多,医疗待遇越好,晚年生活质量越高,吸引人们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继续工作,推迟退休。以实现提高社保缴纳年限,解决社保基金增量问题,平衡医保基金收支平衡。

(二)完善管理制度,保证社保基金有序累积

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实行及管理政策缺陷,导致社保基金累积过程中出现,隐性债务,严重制约社保基金的累积,因此,地区应该完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根据新老制度转接时老人的数量与结构来确定资金总量用一次性清偿或逐步偿还的方式由制度外资金来解决。从制度角度分析,完善管理制度,需要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意识,根据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从地区实际出发,防止隐性债务出现,实现医保基金的持续补入。

(三)扩大医保覆盖面,保证医保基金的面式供给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自实行以来,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但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制度层面,但是在执行过程仍未做出强制参保的规定,有病参保、无病不保、投机参保等情况不利于发挥医疗保险“大数法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医保基金的共济作用。根据实际情况,从落实扩大医保覆盖面积的政策出发,在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时因地的对医保政策进行适度改进,调整医保政策目标定位,从政府到医保单位实现一条线的医保执行监管政策,保证医保的覆盖面,做到诸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全方位覆盖。落实医保政策的全方位覆盖,增加了医保基金的供给面,为医保基金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更为广大的支持。

(四)合理调控医保基金支出,加强医疗及医保监管

作为医保基金储量的重要环节,医保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是保证医保基金总量稳定,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的重要保证,从医保收入角度来看,扩大医保基金供给面,延长退休年龄、促进就业是主要手段。从医保支出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做到每项支出有据可查,查有所依,其次应该加强医疗监管,严格控制过渡医疗,保证医疗过程中的严格用药,同时还需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开展保健宣传、建立健康档案,做好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引导合理就医,控制老年参保职工医疗费用上升势头,调控医保基金。

参考文献

[1]张易.人口老龄化对医保基金收支影响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3(6):148-149.

[2]林森,张军涛.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国别比较的视角[J].社会发展,2013(6):57-59.

[3]林枫.参保人员老龄化对医保基金的压力与对策[J].社会保障,2005,24(4):22-23.

[4]万淑红.浅谈人口老龄化对医保基金的风险预警[J].丝绸之路,2011,213(20):121-123.

[5]林枫.参保人员老龄化对医保基金的压力与对策[J].社会保障,2005,24(4):22-23.

[6]王询,刘广彬.人口老龄化与医疗费用上涨的实证研究[N].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6):30-33.

[7]马晓莉,乔岭梅.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老龄化现状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5).

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储蓄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01

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但是近年来,中国老龄化的态势加速发展,并将于203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过于庞大的老龄人口,这些使得过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将不得不面对随之带来的经济发展上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从2010年开始,我国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0%。根据联合国《2008年世界人口展望》的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总数为11.63万,到2050年将增至1.01亿人”,也即是未来50年我国将增加89.72万高龄老年人。我国2000年高龄老年人只占老龄人口比重的13.51%,而到2050年这一比重将达到30.66%。高龄老年人的数量增长令人担忧。

伴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同时也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由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其社会环境通常表现是先富后老或者富老同步。但是中国却是还未达到现代化的时候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和负担巨大,究其原因则是因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并且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在经济发展上,我国可能将面对比其他国家更加艰巨的挑战。有关研究预计,在我国继续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在30年左右超过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度。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我国目前经济情况来说,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伴随着我国不断提高的储蓄水平,我国投资的增长也将更为强劲。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人口结构的变化意味着国民收入中储蓄与消费的分配比例也在作出相应的变化,同时不同的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也不同。Leff曾经对1964年74个国家人口结构对储蓄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显著。Ram在1977年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而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对中国1978-1997年中国居民储蓄率的研究得出结论:总抚养比的下降是国民储蓄率逐渐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较高,少儿抚养比下降较快,老年抚养比缓慢上升,储蓄率缓慢上升。其中少儿抚养比和储蓄率成反向关系,与生命周期理论所预期的结果相符。然而,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深,储蓄率则下降得越快。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极大地降低中国的储蓄率,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

储蓄率水平的下降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家庭储蓄水平不断下降。我国在目前情况下,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毋庸置疑。低生育使得低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下降可能会缓解老龄化程度,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老年人口的上升速度则更快,故而我国将面临总抚养比不断提高的问题。在总抚养比的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会用于赡养老年人口的支出大大增加,同时也将增加各项个人社会保障的开支,这都会降低家庭储蓄水平。

其次,社会整体储蓄水平不断下降。在社会储蓄方面,社会储蓄水平的下降,究其原因则是因为社会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大幅提高。随着老年人口大量增加,国家的公共支出也将不断提高。同时,企业用于支付社会保障的各项支出也将增加,使企业用于生产性的投资比例缩小。进而导致社会总产出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这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与增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

1.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一种客观规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口发展过程中,其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都将与人口老龄化问题挂钩。故而从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尽早把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上日程,这样才能控制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政府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如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生产率下降、社会负担加重等负面作用时,必须要有超前战略性眼光,做到未雨绸缪。

2.改革养老体系

在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的基础上,政府面对老年型社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老有所养”。社会养老保障包括老年社会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经济救济等,是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的社会安全制度。发挥国家,企业和集体以及家庭和个人的积极性,这样建立社会老年保障制度才能使得退休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基金制度,也是企业和集体的一种选择,这样能使劳动者退休后有较高的保障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积累充足的社会养老储备基金,建立以社会养老为主,以家庭和自养为辅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老年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进而逐步建立健全国家、社会的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

参考文献:

[1]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9.

[2]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M].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

[3]万春,许莉.养老保险缴费率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基于资本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6).

[4]王林.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变迁[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5).

篇6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3-0185-02

21世纪以来,房地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愈加凸显,它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因此,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是否是可持续的,从而影响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仅是数量增多的问题,还存在一系列因为数量增多和老年人口自身变化引起的其他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据统计,2006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28%,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9.18%[1]。按照国际标准,中国人口已经达到老龄化水平。与此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还存在着与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所未有的一些问题。诸如,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特别快,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增加到14%,法国经过了115年,瑞典经过了85年,德国、美国经过了50年左右,而中国不到30年就达到这个水平[2];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比较明显的“未富先老”特点,特别是在农村地区,2005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 255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很难承受老年人口增多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压力;此外,中国养老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家庭养老仍然是广大农民的主要养老形式。

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人的预期寿命延长及人口的迁移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育率和死亡率都会最终达到低水平的均衡发展,人们的预期寿命会持续增加,人口迁移发生的可能性也将更大,所以人口老龄化将越来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1990年5.57%;2000年6.96%;2003年10%[3]。到201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71亿,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否满足这么庞大的特殊人群的需要是衡量它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之一。

二、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业的各种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4]。英国学者韦克斯在研究老年人口问题时曾概括地指出,现代老年人问题主要是基于老年人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显著变化而造成的:经济来源所得方面的变化;社会角色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变化;身体健康方面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得老年人口群体对房地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老年人口增多导致老年扶养比上升将会影响到整个人口的经济承受能力等。

1.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所以,房地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对它的消费。同时,房地产的消费不同与其他普通生活资料消费,它需要消费者具有相当实力的经济收入水平。由于老年人口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收入会受到体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再加上退休收入减少,这样以来,老年人口群体中有购买房屋能力的人比较少;另一方面,老年人口中也有一些在年轻时已有房屋,不需要再购买房。总之,老年人口都不能成为推动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房地产业别是商品房的发展速度会受到更为明显的影响。

2.老年扶养比上升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老年扶养比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它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的动态过程,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而生育率保持不变或降低,就必然会使得老年抚养比上升。人口年龄结构预测表明,我国老年扶养系数从1970年起一直上升,1975年为12.9%,1999年为13.5%,2010年为17.4%,2030年为37%,2050年则进一步上升为47.5%[5]。老年扶养比上升,老年人口增多,则赡养费用也增多,劳动力成本就大大提高了。而且,老年人口是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则越来越远离劳动,成为纯被扶养人口[6]。

3.老年人口身体素质、心理需求变化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力资源是推动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人口老龄化加重使得劳动力的供给减少,也使得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上升,老年劳动人口规模变大。从人的生理功能角度来看,人的身体素质到一定年龄后就随着年龄的上升而降低,所以,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劳动年龄人口的整体身体素质有下降趋势,从而不能更好地创造房地产发展的人口环境。

在人的老年时期,生理与心理等方面与中青年时期有很大差异,在住的方面,他们希望能满足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基本要求,同时,人口老龄化中的高龄化现象突出,高龄老年人更多的身体行动不便者,所以,房地产在开发时需要不断考虑到满足老年人需要而进行的对住宅房基础设施和功能改善的建设,而基础设施和功能改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一些企业考虑到眼前利益就可能忽视此类建设,这样房地产业的供给就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群的住房需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无从谈起。

4.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限制影响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业我们虽然把它定性为第三产业,实际上和其直接相关的建筑属于第二产业,其职工中有相当大部分是属于从事体力和重体力劳动。虽然现在许多工地逐步在实施机械化,但在施工过程中体力劳动仍是一个比重相当大的工作。从目前的建筑工地来看,很多工地,除少数的管理人员是建筑公司的职工外,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民工。不少人认为,农村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一些局部农村也已经存在着劳动力不足的现象。比如,四川家户土地休耕、抛荒原因中劳动力不足的占36.5%;将土地租供或送人原因中劳动力不足的占60.8%[7]。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老年人口增多,需要更多年轻人照顾,年轻劳动力进城的可能性降低;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人口比例下降和劳动人口年龄偏高,使得劳动力的转移受到限制。这样以来,房地产业开发所需要的劳动力逐渐稀缺,开发成本则相应提高,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三、小结及建议

人口老龄化中的老年人口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却不是孤立的群体,老年人是社会、家庭的重要成员,所以他们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更多的是间接的、长远的,甚至在目前是微不足道的,但从长远来看,通过采取一些措施一方面可以让老年人口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另一方面还能解决人口老龄化中“老有所居,老有所乐”问题和房地产业供需矛盾等问题。

1.加大老年公寓等其他老年服务机构的建设。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与人口转型和社会转型同步发生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的同时,家庭规模在减小,传统的养老方式受到挑战,家庭养老压力加大,因此,有人认为应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来缓解家庭的养老负担,这样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却会产生更大的人口压力,加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应当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单一模式,这就需要建设相应的养老设施保障社会养老得到推行与支持。

2.加大房地产业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先进的设备、技术,许多建设行业仍停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只有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建设功能齐全、设计人性化的房地产业,才能充分满足人口老龄化中不断增多的老年人口群体的特殊需要。

3.提高年轻年龄段的人口文化素质。老年人的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老年人口的就业、经济收入、经济生活来源和供养状况,并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文化生活状况。受低水平的历史发展和教育发展制约,现阶段的老年人口整体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再加上老年人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低,所以提高现阶段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难度较大,但应重视提高年轻年龄段人口的文化素质,为他们将来的老年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最终才能对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 蔡,顾宝昌.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后果[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70.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中国人口年鉴》编辑部.中国人口年鉴[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1.

[4] 郑应亨,欧小莉.人口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2005,(1).

[5] 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275.

[6] 田雪原,等.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 西部人民的生活――中国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数据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中国老年人口文选[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

Brief View on Population Ag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TANG Kang-fen, XU Gai-ling

(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Chengdu 610071,China)

篇7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医疗保险

前言

人口是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的社会实体。自建国以来,中国的人口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我国在1982年以前,大多数人对这一概念是闻所未闻的,直到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老龄化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国从联合国文件中引进并一直使用至今。现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由于近年来计划生育的实施,大约在2013年人口总数增加缓慢,因此,随着老年人口总数不断地增加,而有效劳动力人口总数不断地减少,我们将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研究。这种一种不可逆的人口结构改变,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式的变革。本文主要探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对第三产业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概述

1、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成为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总体上看,当前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还很不够,此方面的文献很少。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关于人口老龄化与消费、投资、经济增长的关系已有很多研究结果。钟若愚(2005)提出要从劳动力供给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考虑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另外,也有一些文献从劳动生产效率的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认为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上升,而不同年龄层的劳动力本身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同时,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总供给下降,将诱发各部门的技术创新,提高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2、人口老龄化现状

老龄化不是数量概念,而是结构比例概念。从1949年后进行的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自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开始,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就持续升高,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6.96%,按照国际标准,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883万人,占8.87%。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将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1、中国三大产业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自1990年以来我国三产业所占比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通过比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可以看出:1990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7%,到2014年,所占比重下降到9.2%,降低了17.5%;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90年的32.4%增长到2014年的48.2%,增长了近16%;而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在40%-50%之间波动,说明第二产业的发展比较平稳。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人口老龄化对于产业的影响

人口作为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最终主体,它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通过供给和需求方面体现出来。从最基本的层次来看,人口结构不同必然形成不同的需求结构,从而最终影响产业结构状态。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其中婴幼儿(0-14岁)的人口不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地下降,而且在绝对数水平下都不断下降;15-64岁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先增加然后降低,呈现U型;老年人(65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的上升。因此,在以后的时间中,我国的婴幼儿产品的市场需求会降低,用于服务于青壮年的市场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然而老年人的生活用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会增加。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对于婴幼儿和少年的产业需求会降低,而对于老年人的产业因需求的会增加,其发展机会也比其他产业机会大,所以,人口老龄化是促使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

三、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途径

产业结构的本质是产业间经济技术联系、反映为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各产业内部及产业间经济技术联系和比例关系的内在因素包括各种要素的比例和配置关系、使用的技术效率等。老龄化将通过供需两方面的共同作用,间接地影响到这些因素,从而影响各种资源、要素在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分布、配置和使用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带动老年的形成和老年产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将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和数量增多,为老年市场的形成提供的基础条件,由此导致老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2)促进现有产业结构的长期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产业结构调整转向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为主,使供给结构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

四、实证检验

在借鉴上述文献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将在Raiser(2003)得出的基准产业结构模型中引入人口老龄化因素,建立一个单一劳动力要素的三部门总量数理模型。该模型简单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方面的影响,对于老龄化促进的产业(本文举出两个第三产业的两个行业:保险和医疗),通过简单的计量统计,分析老龄化对其的影响。

首先,需要定义人口老龄化程度指标。本文假设经济系统中只存在老年人口和就业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不参与生产活动,只参与消费活动。因此,人口老龄化程度可以用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即:当人口总量为N,就业人口总量为L时,人口老龄化程度为:Φ=N-LN(1)

就业人口将分别配置于三个产业部门,本文假设劳动力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具有完全替代性,同时不存在部门间的交叉就业情况,即每一个劳动力都只从事一个部门的生产。如果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部门的就业人口总量分别为L1,L2,L3,那么就业总量等式可以表述如下:

L=(1-Φ)N=L1+L2+L3(2)

在劳动供给方面,从公式(2)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提高的一个直接影响效应是减少就业总人口,即减少劳动力的供给。在需求方面,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将导致老龄用品需求的增加,有利于促进老龄产业发展,而老龄产业主要内容多是在服务业。因此,人口老龄化将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尤其是养老服务业的需求的效应。

1、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与保险

本文采用Eviews7.0计量软件,对1990年-2014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与离退人员参与保险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

y1=1.207x1-0.059(1)

t:53.68-35.37 ;R2=0.99DW=1.41F=2878

此方程在5%检验,此方程是显著的,即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与离退人员参与保险率呈正相关,即65岁老年人口比率增加1%,离退人员的保险率增加约为1%。即人口老龄化有助于保险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模型的怀特检验:nR2=7.57,P=0.02

2、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与医疗(医院个数)关系

老年人的患病率和人均医药费用高于年轻人,多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疗程长,预后差,费用大,因此,老龄人口是医疗服务的高消费人群。由图可以看出65岁老年人口数量与医院个数整体上呈正相关。

运用Eviews7.0计量软件,对1990年-2014年65岁人口数量与全国综合医院个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

y2=1.492x2+3905.661(2)

t:23.72-5.25;R2=0.96DW=0.53F=563

此方程在5%检验,此方程是显著的,即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与全国综合医院个数两列成正相关,每增加1万个老年人即可增加约3900个医院。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医院的个数,促进了医护人员的增加,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就业,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模型的怀特检验:nR2=4.01,P=0.013

结论

现在是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时刻,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也是非常的关键。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包括增加值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有效劳动力,促进再就业事业的发展,调整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调整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增加有效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进而达到优化第三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的效果。现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已经完成了调整产业机构和优化的第一个方面。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我们必须给予重视,虽然人口老龄化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第一步完成,但是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对于产业结构第二步是目前我国所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但是人口老龄化必然带动第三产业大发展,而有助于调整国民经济增加值的产业解雇且有利促进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实质上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实现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在面对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可以优化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合理大力发展老年产品,促进老年人消费,促进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第二步顺利完成。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体系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有本国自身的人口老龄化特点。总的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点: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而老年人口众多,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可以说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我国未能在人口老龄化到来之前富裕起来;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农村老龄化水平比城镇高,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比西部落后地区水平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三大二高的特征”:地区差异大;老人数量大;老年抚养比大;高龄;高速。

二、在人口老龄化影响下,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养老保障资源匮乏。家庭养老这种方式仍然占主要地位,社会保险覆盖面较窄,集体养老功能弱化,储蓄养老保障功能不足。据世界银行估算,我国的养老金隐形负债约为我国GDP的50%。(2)社会养老意识不足。由于政府缺乏对养老危机的宣传,老百姓缺少养老保障的必要知识,全社会普遍缺乏对养老问题的紧迫感,然而养老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3)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养老基金实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与社会统筹,所有基金均从一本帐中支出,剩下的部分作为积累。社会统筹基金长期透支个人账户基金,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由于社会统筹资金不足,实质上执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度,并且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迅速扩大。

三、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

(1)对养老保障基金加强管理与监督。第一,实行三位一体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式,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主体,实现“税收部门征收、财政部门管理、养老保险经办部门发放”,从而使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第二,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的严格监管体系,实行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制。(2)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引导与重视。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舆论宣传与具体引导,制定相应的对养老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以加强对发展养老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推动与引导并提高政策吸引力。(3)建立“三结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和国家扶持相结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实行基本养老保障试点,政府建立养老保障基金统筹账户,拿出部门资金给予补贴;个人、村集体出资计入个人账户。优先推进计划生育对象、小城镇农转非居民、被征地农民、农民工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发展,实施东中西部的农村养老保障的区域差异补助。(4)城市养老保障体系改革进一步推进。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劳动力转移的不断升级,建立城镇就业人员百分之百的养老保障制度。针对目前人口转变的新特点,实行老人原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过渡方式。“老人”的养老保障仍然由国家承担;“中人”是转轨的一代,依靠现收现付积累的养老金取得养老保障;“新人”的养老金完全实行个人账户制,个人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强制性养老金储蓄。(5)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推广各种补充养老保障模式。积极试点、因地制宜,推广各种补充养老保障模式。在城市,逐步推广“住房养老”,即老年人自愿将自己居住的房屋抵押给金融机构,获得“倒按揭”贷款,每月从贷款中获得一定数量的生活费,老年人去世后,由金融机构对房产按法定程序进行处理或由后人还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集体经济较强地区,推广“土地养老”,即将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经营,以土地所有权作为抵押,将经营土地获得的资金收入按相应比例配备农民个人的养老储备金。60岁以下农民将每年土地分红一定比例用于提高个人养老储备金,60岁以上老年人将每年土地分红作为养老金的补充,以切实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栾世生.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9)

[2]孙端.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基本状况及养老保险模式选择[J].统计与管理.2011(5)

[3]张然.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0(8)

篇9

【关键词】呼和浩特 人口老龄化 老龄产业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的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养老问题关乎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人口结构的转型也必然会影响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大力发展地区特色老龄产业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健全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任务,鼓励和支持发展老龄产业。

一 呼和浩特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呼和浩特市(以下简称呼市)常住人口为286.66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21.9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64%,这表明呼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呼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3.91%,65岁及以上人口占7.64%。同2000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5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8个百分点。这也就是说,呼市14岁以下的儿童比十年前少了7.53万人,65岁以上的老人增加了6.63万人。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人口出生高峰期,这部分人即将进入老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呈继续发展态势。进入老龄化阶段后的较长岁月里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等问题,人口流动的过程也同样伴随着大量老年人群涌入城市。因此,呼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未来将会表现的更为突出。

* 本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CXJJX11030)

二 呼和浩特市老龄产业发展基础

1.消费市场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转变,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消费观念不断进步,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增加了老龄人口的数量,他们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消费份额在整个消费中的比例逐年提高,他们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需求理论认为,人在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之后会有更高的需求和消费意愿,在实现物质需求的基础之上会逐步扩大精神需求。因此,老年群体消费观念的更新,会对物质和精神需求均表现出一定的消费需求。呼市是一个民族聚居的城市,各民族的老年人有不同的消费偏好及风俗习惯,他们的消费特点差异明显,用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消费倾向不同,为市场提供差异明显、特色突出的产品提供了可能,在服装、食品、特殊产品、娱乐、旅游、日常护理、社区住宅等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上潜力巨大。

2.特色资源丰富

呼市是历史名城,又是一座名族气息较为浓厚的现代化城市。蒙古族特色文化、宗教、民俗,回族伊斯兰风情文化,北方汉民族农耕文化等在这里交汇。多民族文化的并存发展为发展特色老龄产业提供的多个突破口。呼和浩特周边同时具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如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城区周边旗县区的自然风光较多,出行成本相对于区外或其他地区相对经济实惠,可以为老年人的外出提供较为满意的选择

3.产业发展环境优化

医疗卫生条件方面,目前呼市医疗机构总计达到916个,综合性医院与专科医院相互补充,民族医院更能方便少数民族群众就医;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138个,较大程度满足了居民日常的医疗卫生需求;城市居住环境方面,呼和浩特市在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更加注重建设宜居型的文明城市,污染排放量在逐年下降,城市整体的污染状况得到改善;基础设施方面,全市绿地覆盖面积569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518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2146公顷,老年人多数喜欢晨练,城区公共活动场所是保障他们活动的有效载体。

三 重点发展的老龄产业

第一,老年产品加工业。主要为老年消费者提供各种仪器、设备、食品、用品等,包括加工制造和销售、售后服务等项目。目前,老年产品市场的需求量较大,但是相关老年产品的供给缺乏,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殊生活品较少,即使有一些生活必备品,也存在产品种类单一、产品用途狭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要。针对呼和浩特市具体的行业选择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老年生活辅助品。老年人口在生理机能、灵活程度都随年龄增长不断衰退,生活中需要一些辅助工具帮助其行走、代步或者提供一些便利,可以开发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拐杖、轮椅、理疗仪器等。二是老年乳制品。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相对脆弱,在日常的饮食方面需要特别照料,适量的乳制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可口的饮食也可使他们身心愉快,本地区在乳制品加工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新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上都可以有所突破,可以开发高钙食品,低脂、粗纤维食品等。三是老年服饰加工。呼和浩特市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各民族老年人的着装喜好不同,而现实中老年人的服饰可供他们选择的余地较少,服饰的材质款式都不适应他们的需要,因此可以生产一些材质透气柔软,款式多样的各式老年服饰,使得老年人穿着精神,心情舒畅。

第二,老年服务业。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服务,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各类服务市场。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调查,老年人对于生活服务和医疗服务的需求最大,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动以及养老观念的转变,更多老年人倾向于到老年人较为集中的养老服务机构生活,而现实的服务机构数量少、高质量的服务更少。老年人日常加强了自身的医疗保健投入,他们对于身心健康的需求更为此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具体行业的选择可以为:老年服务业,重点以老年公寓、老年福利院、老年健康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托管照料、配餐、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服务。另外,部分选择在家养老的老年人需要专业的家政公司进行生活协助,提供基本的家庭卫生、做饭、精神陪护等服务。

第三,老年休闲活动。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文体娱乐活动服务以及休闲旅游服务。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选择增加精神层面的消费,老年人具有大量的业余时间,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使他们身心健康。呼和浩特市目前的主要活动场所集中于小区广场和公园,各类人群较多老年人往往因为人太多而不愿前往。具体的行业可以在城区增加老年活动场所的数量,增加专业的老年活动社团等,另外,在山地、水库和森林附近可以建设一批适合老年人休闲的旅游项目,既经济又实惠,还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四 发展建议与对策

1.出台相关发展规划

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目前可以根据地区人老龄化现状,不同民族养老模式以及适宜发展的产业类型指明一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以经济主要任务并出台相应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借鉴发达地区的成熟经验,重点在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上做文章,鼓励私有民营企业投入养老服务业,提高从业人员的水平以及服务质量,逐步达到供给需求的平衡。

2.加快部分产业的试点建设

根据部分老龄行业的发展需要可以从建工厂、设店面开始,到市场调查、产品研发、产品制造、产品营销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具有优势的企业和特色服务机构。我国部分发达省区已经在积极行动筹划建设一些试点基地,抢占市场。呼市可以结合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优势以及浓厚的文化积淀建设一批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依托龙头乳业企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的产业及研发优势,设计部分供老年人专用的优质产品,建成老龄食品制造基地等。

3.增加老龄产业专业人员数量

发展老龄产业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专业服务队伍。首先,这部分专业人员包括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服务咨询机构、老龄产业服务人员等,他们是推广老龄服务的主力军,因此要加强他们的基本理念、专业知识、业务水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以及服务水平;其次,还应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特别是一大批蒙汉兼通的服务人员和宣传人员,补充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数量。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日益凸显。一方面,在和平环境下,我国医疗卫生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使得人口死亡率获得大幅降低,老龄化呈现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出生率下降也促进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首先,我国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的过快增长便得到了抑制。1978年,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实施后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却是边得到了基本控制。其次,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育愿望同样发生了改变,两者均说明了生育率下降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当前是人口第一大国,并且人口仍处于持续膨胀趋势,一方面是总数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人口平均寿命持续延长,所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在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国社会消费需求的扩大对策任重道远。

二、目前我国老龄化现状及对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

目前,我国老龄化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首先,人口老龄化区域城乡发展并不均衡。在经济区域性发展的影响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大多呈现地区间不平衡现象。在东部沿海地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已超10%,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却低于5%,其中的大多数地区仍属于典型年轻型人口结构。除此以外,大多数的老年人口被分布在农村,而农村却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缺乏必要社会保障,老龄化问题的处理压力相对城镇更为突出。其次,规模巨大的老年人口。截至目前为止,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大约有2.12亿人,占据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大约有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1%。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人口数量多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老年人口数量问题,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再次,我国的老龄人口呈现高龄化趋势,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所占比重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最后,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据推测,1990年至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递增速度则大约为3.3%,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速度最快,而且其还将继续保持这样一个较快速度。我国老龄化现状对于消费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老龄人口呈现高龄化趋势决定社会服务消费需求的扩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身体各项机能呈现下降趋势,各种疾病趁虚而入,老年人需要依赖多方面的照顾。但是当前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所以单纯依靠家庭成员照料老人,已经无法实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其需要社会付出更多的照料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例如开设养老院,聘请陪护等等。老年人口对于社会服务需求的增加,将导致其消费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其次,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使得医疗保健消费需求获得提高。大多数老年人均患有很多的慢性病,这使得老年人心理压力增加,急需医疗保健方面可以提供更好保障。除此以外,伴随空巢老人数量增加,许多高龄老人开始重视自身健康问题,在自身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的前提下不断增加医疗保健方面的投资。最后,老年人在基本生活方面的消费比重逐步下降,精神层面需求获得不断提升。在老年人退休后,多多少少会感到些许落差,其希望通过各种途径缓解内心不安,对于一些生活有保障,收入较高的老年人,愿意接受全新消费观念,将消费比重向精神文化方面倾斜,在开阔眼界同时放松身心,充实生活。

三、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和意义

消费需求包含个人消费以及公共消费两个层面,而个人消费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不断采取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才能有效规避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具有巨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其较大的老年消费潜力急需进一步挖掘。所以,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以及开发老年消费品市场,在仍未消除世界金融危机产生影响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由低到高、分层次的,它们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许多即将步入老年社会的中年人或者已经成为的老年人已经不再满足于粗浅的茶饭以及粗旧的衣房,其希望能够享受到更为营养的食物、更为新潮的服装、更为舒适的住宅,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中安稳度日。所以,采取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大有裨益,其不仅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更能够盘活老年市场,带动相关产业持续稳步发展,为解决我国现今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经济影响奠定坚实基础。

2.有利于提升国内消费水平

虽然已到垂暮之年,但是老年人口仍然具备着较大的购买力。2010年,我国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总额已经超过8000亿元,不难推测到2020年,我国退休金额将持续增长至28000亿元,2030年可超73000亿元。除此以外,大多数的老年人在青壮年期间还将储存相当数量的存款,以备不时之需。所以,综其两个方面可以发现,老年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部分具有着不输青年人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我国老年人还具备很强的购买欲望。现今“花钱买潇洒,花钱买健康”正成为老年人追求的潮流。扩大消费需求使得我国消费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3.有利于促进就业

在老年人市场中扩大其消费需求,不仅可以维护老年人利益,同时可以在我国老年人消费水平的不断扩张下为企业开辟崭新的市场,以创造更多的就业上岗机会。201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6万人,登记失业率高达4.05%,失业率的不断上升一方面与国际间竞争背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需求的严重不足有紧密联系。如果能够在金融业、教育产业、医疗卫生服务业、房地产业、娱乐业等加大老年人消费产品的生产比重,将能够大力吸纳就业人员,在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同时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四、约束我国老年人消费的主要因素

约束我国老年人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不仅与老年人以往的生活观念,追求的生活理念紧密相关,同时也与我国对于老年人建设的程度较低有一定的联系。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约束我国老年人消费的主要因素,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1.医护保健业

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以及生理机能随年龄增长而日趋衰弱,各种疾病接踵而至,而且其发病持续时间以及几率也较年轻人眼中,所以老年人在医护保健行业的消费比重较大。例如,在健康教育普及中,老年人体育健身参与率达到40%至50%。但是,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老年医疗护理业并不发达,老年医院、老年专用门诊、老年保健中心非常少,如此低的老年医疗护理专业程度使得许多老年人无法享受所需的健康照料;另一方面,享有医保的部分老年人无法独自承担高额费用,再加上子女照顾有限,医疗费报销困难,使得其消费需求被大大约束。

2.旅游及服务业

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并不丰富,其大多限于家中以及家外的几个地方,并没有足够的文娱活动放松身心。虽然伴随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快速融合,老年人的娱乐休闲视野得到大大开阔,但是国内硬件设施不足,使得娱乐业发展难以满足老年人需要,老年人消费受到约束,其无法享受到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与此同时,我国老年旅游业的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较好,但是由于一些老年人的个性化消费,例如运动平衡性、听力、视力、体力以及反应灵敏性等方面的不足,使得旅行团配置队医必不可少,增加的旅游风险以及消费制约着老年人的参与类别。而且老年人十分关注自己消费的主观感受,而这一项并没有在旅游产业中显现,所以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受到约束。

3.房地产业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物质需求之一,对于老年人来说,拥有一个舒适的住所对于自身健康的维护十分重要。老年人在住房需求方面主要以环境质量、出入方便性等为主要的考虑条件,其与年轻人追求的住房质量有所不同,但是在当前社会,极少有房地产商以老年人为主要的消费群体开发相应的房地产业,即使是现存的老年公寓,其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质量方面也存在一些仍未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在北京、广东、江西、浙江四地,存在6%的老年人没有单独住房,在老年公寓生活的仅仅占据0.42%,可是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却高达8%。如此的社会现状以及家庭理念制约着老年人消费需求的扩张,使得人口老龄化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难以及时解决。

五、扩大老年人消费需求的主要对策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无法规避的重大社会问题,而扩大老年人消费需求,拓宽其消费市场对于发展我国经济大有裨益。政府通过实施落实老年医疗改革、开发老年旅游产业、发展老年地产业等产业政策,在社会以及市场力量的集结下破老年产业约束,促进和谐社会的早日到来。

1.进一步推动老年医疗改革,促进保健业健康发展

在改革的日渐深化中,我国在医疗改革方面加大了政策落实力度。通过促进保健业健康发展,实现老年人健康问题得到及时关注、解决。参考发达国家老年产业的发展创举,在研究老年人消费特征的同时,使产品市场能够推陈出新,以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例如,专门研制适合老年人胃口,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的食品,使得老年人食物需求得到满足;由专家设计多种方便老人使用的生活用品,像可调节的淋浴喷头、坐式淋浴设备、可升降的床、椅子等等。这些专门的产品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在医疗保健方面的不足,通过加大该方面的研究,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我国的消费水平得到极速提升。

2.开发老年旅游产业,提升娱乐业水平

在老年旅游产业的开发中,旅游团应参考老年人特殊的身体状况,通过安排特殊照顾,使得不同经济状况、文化层次的老人都能够享受到身心的愉悦。例如,组建老年旅游团,配备相应队医,选择适宜的专门旅游路线,以达到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基本需求。除了旅游产业注重老年人特征外,在娱乐业方面也应适当组织适合老年人参与,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娱乐的活动。例如,政府或社区组织轻量的体育活动,如太极、交谊舞等等,在专门人员为老年人指导的基础上获得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

3.逐步发展老年地产业

在老年地产业方面,东西方文化价值存在较大差异。西方国家老年人愿意与年轻人分开居住,在西方国家,地产业更容易发展起来。而我国更为崇尚大家庭式住宅的传承,但是在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趋势下,人口流动性逐步增强,家庭功能开始减弱,所以,发展独居式住宅、老年公寓以及养老社区,对于现实更为适宜。政府应积极鼓励老年地产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强调服务需求量的增加,更是要求服务种类多种多样。根据市场与政府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思路,在政府提供基本养老经济保障的基础上,借助市场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使得我国的养老市场在福利化以及公益性方面持续进步。

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