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低的危害范文

时间:2023-12-14 17:5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育率低的危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育率低的危害

篇1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期

中图分类号:S511;S1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3-2414-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3.004

Analysis on the Safe Period of Seed Production of Two-line Hybrid Rice

XIAO Wei-yu, LIU Zhi-xiong

(Wuhan Regional Climate Center, 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ed three major seed production base in Hubei, including Gongan county, Shishou city and Huangpi district for the study. The safety period of fertility conversion in different critical temperature indicators was calculated and the highest reliability of fertility conversion period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daily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ather data from 1960 to 2015. The pollination period with the lowest comprehensive hazard index was determined by calculating comprehensive hazard index of those rice pollination period are vulnerable to the heat damage, low temperature disaster and continuous raining disaster. Considering two key periods of safety period of time, the rice seed fertility conversion safety period and the best pollination safety period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fertility conversion safety period was all from July 24th to August 12th in Gongan at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23.0 ℃, 23.5 ℃ and 24.0 ℃. In Shishou, the best time for hybrid rice into the fertility transition was on July 25th at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23.0 ℃, and should be arranged from July 24th to August 12 when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was 23.5 ℃ and 24.0 ℃. In Huangpi district, the best time for hybrid rice into fertility transition was on July 25 or 27 at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23.0 ℃, and was from July 27 to August 15 at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23.5 ℃ and 24.0 ℃.

Key words: two-line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safe period

上翟咏凰稻是中国继三系杂交水稻试验成功后的又一突破性成果。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因不受恢保关系的限制,配组自由,更容易选配出高产优质的强优势组合[1,2]。但由于两系不育系是一种光温敏型不育系,其受光温条件的控制,易受到低温、连阴雨、高温热害等气象灾害的影响,造成制种产量下降,还会导致种子纯度、净度不达标,发芽率降低等质量问题[3]。目前,中国学者针对水稻制种安全期的分析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相对较少。李兆芹等[4]利用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泰国稻区代表地的育性气候适应性和不同保证率下安全制种和繁殖的最早、最晚播种期进行了分析。刑开瑜等[5]通过分析江苏省11个站点≤24 ℃的低温风险概率和≥30 ℃的高温风险概率确定两优培九制种的育性转换安全期和最佳播种期。周世怀等[6]利用广东及海南27个气象台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育性转换安全期和抽穗开花安全期指标,并在不同保证率下对制种安全期进行了气候分析。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而湖北省是中国水稻生产的大省之一,水稻种子产业是促M水稻生产发展的基础和关键[7],但对于水稻制种关键时期气象条件分析和安全期的确定的相关研究却鲜见报道。本研究选取湖北省公安县、石首市和黄陂区3个主要制种基地为研究对象,对两系水稻制种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和扬花授粉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计算在不同临界温度指标下育性转换安全期保证率,确定保证率最高的育性转换时期。通过计算水稻扬花授粉期易遭受的高温热害、低温冷害和连阴雨灾害的综合危害指数,确定水稻最佳扬花授粉期。综合考虑两个关键时期的安全时段确定水稻制种最佳育性转换安全期和扬花授粉安全期。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所用气象资料为湖北省气象局提供的公安县、黄陂区、石首市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

1.2 数据分析方法

1.2.1 育性安全期的统计方法 按不育临界起点温度指标≤23.0 ℃、≤23.5 ℃、≤24.0 ℃这3个等级分别计算公安县、黄陂区、石首市育性安全期的超过临界温度值的保证率。计算公式[8]:

Pk=(1-Nk/N)×100% (1)

式中,Pk为≥k ℃的保证率(k 为临界温度);N为资料的总年数;Nk为在N年中某日出现小于k ℃的年数。

1.2.2 扬花安全期的诊断评估方法 以不育系的盛花期历时12 d作为一个时段步长进行逐日滑动统计分析,计算每个时段内水稻扬花授粉期的天气综合危害指数。计算公式[9]:

Hp=■■■Hijp (2)

式中,H为危害指数值;p为时段,p=1,2…,N,N为最大时段数,N=NN-12(单个时段长度)+1,NN为当地进行杂交制种时扬花授粉可能出现的最长天数,本研究取103 d(6月1日至9月11日);Hp为第p个时段内天气综合危害指数值;i为年份,i=1,2,…,L;L为该站气候资料的总年数;j为第j种气象灾害,j=1,2,…,M;M为气象灾害种类的总数,此处M=5;Hijp为第p个时段内第i年第j种气象灾害出现的强度。

Hijp的计算办法是:当第p个时段内第i年第j种气象灾害指标出现的持续时间不足3 d时,该灾害没有发生,灾害强度值Hijp=0;当持续时间刚好为3 d时,灾害发生,记Hijp=1;当持续时间超过3 d时,每超过1 d则强度值加上1,Hijp的最大值=12(单个时段长度)-3(指标值长度3 d)+1=10;如该时段内灾害多次发生,则先分别用上述办法统计各自的强度值,然后累加求得Hijp值。

2 两系杂交稻制种气象条件分析

在两系水稻制种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的影响,从气候角度看,两系杂交稻制种存在两种风险,一是低温转育制种失败风险,二是扬花授粉期遇到高温热害、连阴雨等天气降低制种产量[10]。因此,两系杂交稻在制种时从气象角度主要考虑两个关键生育期,一是不育系育性转换安全期,二是亲本的扬花授粉安全期。

2.1 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安全期气象条件分析

试验研究与制种实践表明,低温冷害是导致两系制种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主要灾害[11],育性转换敏感期在幼穗分化3期末至6期末,即抽穗前10~20 d的时段内。要求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内无连续3 d以上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24 ℃,或无连续3 d以上最低气温小于20 ℃,若期间出现了温光要素值低于育性转换临界指标的天气条件,不育系的雄性就会部分恢复或全部恢复回育,出现所谓“打摆子”现象,造成杂交稻种子纯度下降,严重时导致杂交稻制种完全失败[12,13]。

2.2 亲本扬花授粉安全期气象条件分析

扬花授粉期是水稻结实最为敏感的阶段,此阶段要求不出现以下3种天气:①高温。连续3 d及以上日平均气温≥30 ℃或者日最高气温≥35 ℃的天气,就会产生高温热害;②低温。连续3 d及以上日平均气温≤24 ℃或日最低气温≤20 ℃天气,就会产生低温冷害;③连阴雨。出现连续3 d以上日降水量≥0.1 mm的降水过程或者连续5 d以上阴雨(允许其中1 d阴天无雨,即当日日照小于2 h)。若制种期间遇到以上3种不利天气将导致杂交水稻制种减产,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绝收。

3 杂交稻制种气候安全期分析

3.1 育性转换安全期分析

杂交稻制种田的不育系育性敏感期一般为10~15 d, 一般是在抽穗前10~20 d这一段时间内,在22 d以上时较好,17 d为下限,否则难以满足制种纯度安全的正常需要[14,15]。本研究在进行气象资料分析时育性安全期长度定为20 d,可以基本满足生产安全要求。对各级不育起点温度以下的出现频率,生产上以30年一遇以下为宜,也即制种低温危害率为3.4%,以历史未遇为最佳[16],也就是育性转换期不育临界起点的保证率在96.6%以上为宜。本研究将育性安全期的不育临界起点温度指标分为连续3 d日平均气温≤23.0 ℃、≤23.5 ℃、≤24.0 ℃ 3个等级,统计步长为20 d,对公安县、黄陂区、石首市6-8月逐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进行滑动统计,分别按公式(1)统计其超过某临界温度的保证率。

从不同临界温度指标下公安县水稻制种育性安全期保证率时间变化情况来看,≥24.0 ℃保证率最低,≥23.5 ℃保证率其次,≥23.0 ℃保证率最高(图1)。6-8月随着时间变化,3种临界指标下保证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4.0 ℃保证率在7月24日或者7月28日开始进入育性转换敏感期最高,为96.4%,也就是7月24日至8月12日或者7月27日至8月15日期间发生低温转育的概率最低;同样≥23.5 ℃保证率和≥23.0 ℃保证率也从7月24日进入育性转换敏感期时达到最高,均为98.2%,≥23.5 ℃保证率在7月20-23日、25日、27日进入育性转换敏感期保证率次高,为96.4%,≥23.0 ℃保证率在7月2-28日期间除6、9、10日外,其余各日均在96%以上,平均为96.4%。在临界指标为23.0 ℃时,水稻育性转换安全期时间最长。

从图2可以看出,石首市≥24.0 ℃保证率和

≥23.5 ℃保证率均在7月24日进入水稻育性转换敏感期时达到最高,均为98.2%,也就是发生概率最低为0.018,约50年一遇。≥24.0 ℃保证率在7月20-23日、25日进入育性转换敏感期次高,为96.4%。而≥23.0 ℃保证率从7月11-25日均为100.0%,即1960-2015年56年间在7月11日至8月13日日平均气温从未出现过低于23.0 ℃的情况。

由图3可知,黄陂区≥24.0 ℃保证率在7月11-24日期间进入水稻育性转换敏感期最高,均为98.2%,在7月7-9日和25日进入育性转换敏感期保证率次高,为96.4%;同样在7月11-24日期间内进入水稻育性转换敏感期,≥23.5 ℃保证率也最高,均为100.0%,即历史未遇,在7月4-10日和7月25-31日期间进入育性转换敏感期保证率也都在96.4%以上;而≥23.0 ℃保证率在7月4日至8月3日期间进入育性转换敏感期均在96.4%以上,其中育性转换敏感期从7月11-26日期间开始保证率最高为100.0%,日平均气温低于23.0 ℃的情况历史未遇。

对比公安县、石首市、黄陂区水稻制种育性转换时段(表1)可以看出,公安县、石首市、黄陂区≥23.0 ℃的保证率最高时段分别在7月24日至8月12日、7月11日至8月13日和7月11日至8月14日,其中石首市和黄陂区保证率在100.0%,时长分别为34和35 d。公安县和石首市≥23.5 ℃的育性最佳安全时段都在7月24日至8月12日,保证率均为98.0%,黄陂区则在7月11日至8月12日这段期间最佳,历史上没有出现日均温低于23.5 ℃的情况,3个地方中黄陂区最佳时段时长最长为35 d。同样≥24.0 ℃育性最佳安全时段公安县和石首市也在7月24日至8月12日期间,安全时段时长均为20 d,公安县保证率略低,为96.4%,石首市为98.0%,低于24.0 ℃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5年一遇和50年一遇,而黄陂区是在7月11日至8月12日期间最佳,时长为33 d,低于24.0 ℃的发生频率为50年一遇。

3.2 扬花授粉期安全期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公安县、石首市、黄陂区的高温热害危害指稻在7月中旬中期达到最高,也就是在此期间最易遭受高温热害,其中黄陂区从7月3日至8月25日高温危害指数明显高于公安县和石首市,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可能是由于黄陂区位于鄂东,7-8月处于副热带高压脊线控制之下,高温热害发生天数较多,公安县和石首市位于江汉平原西南部,高温强度低于东部县市。三地均在6月上旬和8月下旬高温热害危害指数较低。

由图5可知,公安县、石首市和黄陂区三地低温冷害危害指数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6月1日至8月15日期间较低,8月中旬后期之后低温冷害危害指数显著上升,公安县、石首市和黄陂区最大低温冷害危害指数分别为4.79、4.43和4.20。

从图6可以看出,三地均是在7月中旬后期至7月20日连阴雨危害指数较低,6月上旬末三地遭受连阴雨危害的程度最大。

利用公式(2)分别计算1960-2015年公安县、石首市、黄陂区杂交稻扬花授粉期遭受的气象灾害,即高温热害、低温冷害和连阴雨灾害的综合危害指数,认为各地杂交稻扬花授粉期综合危害指数在2.0以下为最佳,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7可以看出,三地危害指数大致变化趋势为随着时间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并且都在8月下旬以后增大趋势最为显著,在8月30日达到最大,也就是若在8月下旬水稻开始进入扬花授粉期遭受气象灾害的危害最大,这是由于进入9月气温较8月有所降低,水稻遭受低温冷害可能性加大,同时还可能遭受连阴雨危害。黄陂区危害指数第二个高峰出现在7月13日左右,在这一天进入花期,此后12 d内受到高温和连阴雨危害的可能较大,公安县和石首市危害指数第二个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30日和7月3日左右。8月8日(公安县)、8月14日(石首市)、8月16日(黄陂区)进入花期,水稻在扬花授粉期遭受气象灾害综合危害指数最小,即公安县、石首市和黄陂区扬花授粉期比较安全时段分别在8月8-19日、8月14-25日和8月16-27日。

4 主要制种地制种安全期分析

综合考虑育性转换敏感期不同临界温度指标保证率和扬花授粉期气象灾害综合危害指数的分析,公安县、石首市、黄陂区的两系水稻制种安全期安排如下。

1)公安县。临界温度为23.0、23.5和24.0 ℃的育性转换安全期保证率最高时段均在7月24日至8月12日期间,若按照育性转换期优先原则则扬花授粉期顺延为8月13-24日,此期间危害指数为1.5较低,若按照扬花授粉期优先原则,进入最佳扬花期的8月8日往前推20 d,即为7月20日进入育性转换期,23.0、23.5和24.0 ℃临界温度指标下保证率分别为96.2%、96.2%、94.6%,3种临界温度指标下育性转换期保证率均未达到96.6%。因此,选择第一种方案育性转换安全期最佳时段为7月24日至8月12日,最佳扬花授粉期为8月13-24日。

2)石首市。临界温度为23.0 ℃在7月11 -25日期间进入育性转换期保证率最高,为100.0%,按照育性转换安全期优先考虑原则,扬花授粉期往后顺延20 d,也就是7月31日至8月14日进入扬花授粉期,而刚好8月14日进入扬花授粉期综合危害指数最小为1.41。因此,临界温度为23.0 ℃时,最佳育性转换期应安排在7月25日至8月13日,扬花授粉期则是在8月14-25日。临界温度为23.5 ℃和24.0 ℃均在7月24日至8月12日期间育性转换期保证率最高,扬花授粉期则顺延到8月13-24日,此期间危害指数为1.50,满足制种安全需要。若按扬花授粉期优先原则,8月14日为进入扬花期的最佳日子,往前推20 d,即7月26日进入育性转换敏感期,其保证率在94.6%,未达到96.6%最佳保证率要求。因此,临界温度为23.5 ℃和24.0 ℃育性转换安全期在7月24日至8月12日期间最佳,扬花授粉期为8月13-24日最适宜。

3)黄陂区。临界温度为23.0 ℃同石首市一样也在7月11-25日期间进入育性转换期保证率最高,为100.0%,即向后顺延7月31日至8月14日进入扬花授粉期,此期间只有8月13日和14日综合危害指数在2.0以下,分别为1.94和1.75。按育性转换期优先原则,则应将育性转换期安排在7月25日至8月13日,而扬花授粉期则在8月14-25日。综合危害指数最小的扬花授粉期时段在8月16-27日,向前推20 d,即育性转换期应在7月27日进入,此期间保证率为98.2%,同样符合制种安全需要。按扬花授粉期优先原则,育性转换期应安排在7月27日至8月15日,扬花授粉期则应安排在8月16-27日。

而临界温度为23.5 ℃和24.0 ℃均是7月11-24日进入育性转换期保证率最高时段,按育性转换期优先考虑原则,即扬花授粉期顺延为7月31日至8月12日,而此期间进入扬花授粉期综合危害指数均在2.0以上,不符合制种安全需要。按扬花授粉期优先考虑原则,扬花授粉期综合危害指数最低时段为8月16-27日,向前推20 d,则育性转换期是在7月27日M入,此时的保证率为98.2%,大于96.6%,能满足制种安全需要。 因此,育性转换期最佳安全时段应为7月27日至8月15日,最佳扬花授粉期则在8月16-27日。

5 小结

公安县临界温度为23.0、23.5和24.0 ℃的育性转换期最佳安全时段应安排在7月24日至8月12日,最佳扬花授粉期为8月13-24日。

石首市临界温度为23.0 ℃时,最佳育性转换期应安排在7月25日至8月13日,最佳扬花授粉期则是在8月14-25日。临界温度为23.5 ℃和24.0 ℃时,育性转换安全期在7月24日至8月12日期间最佳,扬花授粉期在8月13-24日期间最适宜。

黄陂区临界温度为23.0 ℃时,按育性转换期优先原则,则应将育性转换期安排在7月25日至8月13日,而扬花授粉期则在8月14-25日;按扬花授粉期优先原则,育性转换期应安排在7月27日至8月15日,扬花授粉期则应安排在8月16-27日。临界温度为23.5 ℃和24.0 ℃时,育性转换期最佳安全时段应为7月27日至8月15日,最佳扬花授粉期则在8月16-27日。

本研究针对公安县、石首市、黄陂区的两系杂交稻关键生育期进行了分析,为当地水稻制种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由于可能出现极端天气现象,突破历史记录的情况发生,这些天气出现的时间往往又是难以预测的。如果要减少制种的风险,确保制种的成功率,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能培育出更多耐低温的品种。

参考文献:

[1] 袁隆平.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形式、任务和发展前景[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8(1):1-3.

[2] 斯华敏,刘文真,付亚萍,等.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的现状和建议[J].中国水稻科学,2011,25(5):544-552.

[3] 方 华,龙文军,李 冉.杂交水稻制种风险分布与制种保险研究――基于湖南省耒阳市的调查[J].保险研究,2012(12):38-42.

[4] 李兆芹,姚克敏.培矮64S在泰国的育性气候适应性及其安全制种的播期研究[J].南京气象学报,2003,26(6):829-836.

[5] 刑开瑜,景元书,胡 凝.江苏地区两优培九高产制种的安全期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1,32(2):255-261.

[6] 周世怀,植石群.两系法水稻制种安全期气候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0,21(4):23-27.

[7] 段洪波.湖北省水稻种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2, 51(5):1039-1044.

[8] 周世怀,植石群.两系法水稻制种安全期气候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0,21(4):23-27.

[9] 汪扩军,帅细强,刘家清,等.两系杂交稻制种生产的气候生态诊断技术[J].应用气象学报,2003,14(1):93-100.

[10] 殷剑敏,魏 里,王怀清.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气候风险评估的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1,12(4):469-477.

[11] 孙瑞建,李 燕,杨桂甲.灾害性气候对杂交水稻制种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种业,2014(12):17-21.

[12] 黄银琪,姜文盛,吕继红.江苏中部地区两系杂交稻制种气象条件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2,23(3):21-23.

[13] 帅细强,汪扩军,周 玉,等.超级杂交稻制种基地气候风险的细网格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84-986.

[14] 帅细强,汪扩军,刘富来.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制种的气候诊断分析与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04,25(1):28-31.

篇2

1低温冷害的类型

水稻生育期间,由于受低于其生育最低临界温度的低温的影响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成熟,最终造成减产的现象,即为水稻低温冷害[1]。依据水稻受害时期、症状和低温冷害的特点,可以将水稻低温冷害分为3种类型,一是障碍型冷害。其是由短时间异常相对强低温引起的,主要发生在水稻颖花分化至抽穗开花期间,主要危害方式是破坏颖花的生理机能,导致颖花不育,形成大量空壳,从而造成严重减产[2]。主要特点是时间短、危害重、不可逆转。二是延迟型冷害。其是由较长时间低温造成的,在水稻生育期内包括生殖生长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方式是:削弱植株生理活性,延迟水稻生育期,使水稻不能正常成熟[3]。主要特点是发生频率高、范围大、减产损失较重。三是混合型冷害。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同时发生即称为混合型冷害。主要特点是:一般相伴发生,常与旱涝、日照时间多少、霜期早晚等因素相伴发生。可分为低温多雨型、低温干旱型、低温旱霜型、低温寡照型。

2低温冷害对水稻栽培的影响

2.1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一是播种至出苗期。粳稻种子发芽下限温度为10 ℃,低于此温度造成出苗冷害,使出苗期延后,出苗率明显下降,8 ℃低温持续5~10 d,出苗率减少3.4%~17.9%。二是苗期和分蘖期。苗期、分蘖期临界温度下限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3、16~18 ℃,遇低温天气,出苗率和分蘖率均下降,而且生育进程迟缓。三是孕穗和抽穗开花期。孕穗期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同时进行,此时低温影响穗数和粒数,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均可发生,其中以障碍型冷害为主,温度敏感时期在抽穗前23~25 d,低温临界温度一般日平均气温为16~18 ℃。抽穗开花期对温度要求更严格,一般低于临界温度的日平均气温20 ℃,水稻不能正常开花授粉,从而出现空壳和畸粒。四是灌浆成熟期。此期出现低温,会降低水稻灌浆速率,延长其成熟时间,使其不能正常成熟而导致减产,一般临界温度日平均气温为18 ℃。

2.2对水稻生理的影响

一是低温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低温对光合作用具有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叶绿体蛋白质变形,各种酶活性降低,导致光合作用下降[3]。如水稻在24.4 ℃时光合作用强度为100%,在14.2 ℃时仅为74%~79%。二是低温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低温对呼吸作用、呼吸强度的影响较大,在水稻生育过程中,温度从适温开始每降低10 ℃,呼吸强度也相应的降低,降低幅度为1.6~2.0[4]。三是低温对矿物质的影响。根系利用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来吸收矿物质元素,低温会削弱根系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其中低温对氮、磷、钾的吸收影响最强,对钙、镁、氯的吸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5]。因此,最终还会破坏稻株养分平衡,从而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四是低温对电导的影响。低温可使细胞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升高,低温时间越长,电解质相对渗出率增加越明显。五是低温对细胞膜结构与抗寒性的影响。植物抗寒力的强弱与可溶性糖、膜磷质、游离氨基酸,特别是脯氨酸、脱落酸、膜酯肪酸不饱和度的多少有关。温度下降,膜酯发生变化,膜透性增大,电解质大量向膜外渗漏,酶反应失调,表现为呼吸作用下降,植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抗寒力下降。

3预防措施

一是建立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一方面,对现有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以保持和增强原有品种的抗性;另一方面,引进和培育抗寒性强的早熟优质品种,宜选用需有效积温较当地积温少100~200 ℃的水稻品种[6]。二是秋备土秋做床,开春后抢积温,育早苗,大棚育苗比小棚早7~10 d,当气温稳定通过5~6 ℃时开始育苗播种,当气温稳定通过13 ℃时开始移栽。三是控制氮肥施用量。遇冷害年份减少施用氮肥总量20%~30%,增施磷钾肥和微肥,以提高水稻抗寒能力和抗逆性,促早熟增产。四是提高水温和地温。设立晒水池,延长水路,增温入田,在障碍型冷害敏感期进行深水灌溉,水深17~20 cm。

4参考文献

[1] 田奉俊,朴燕,曹海珺,等.吉林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特征与防御措施[J].作物杂志,2008(5):77-80.

[2] 刘民.水稻低温冷害分析及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4):154-157.

[3] 王主玉,申双和.水稻低温冷害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22):11971-11973.

[4] 聂元元,蔡耀辉,颜满莲,等.水稻低温冷害分析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1(3):63-66.

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吸烟对精液质量和月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597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其中395例为吸烟者,202例为非吸烟者,观察比较2组精液标本的各项参数;女性不生育患者304例,主动吸烟者5例,被动吸烟者198例,不吸烟者101例,分析其月经功能。 结果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相比,精子的正常形态数、精子的密度和精子的活力降低,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吸烟;精液质量;月经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sperm quality and menstruation.MethodsSperm samples from 395 cigarette smokers and 202 nonsmokers were collected and examined. 304 infertile women were interviewed on their exposure to passive smoke and their menstruation.ResultsMale smokers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perm morphology, sperm density and sperm vitality, compared with nonsmokers (P

【Key words】 Cigarette smoking; Sperm quality; Menstrual function

吸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人们对吸烟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再认为吸烟仅有害于自己,而且还危害妇女和胎儿[1]。吸烟不但对精液质量有影响[2],且香烟中有很多有害因素如苯、铅、锰、多环芳烃等可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损害作用[3],吸烟对身体的危害也是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的课题之一。吸烟是否与其精液质量下降有关,是否与不孕不育和流产有关,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收集了男女598例吸烟及被动吸烟病例与303例非吸烟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01~2005年延安医学院生殖医学研究所及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所收集的901例男女不孕不育病例。其中男性病例为597例,吸烟组为395例,非吸烟组为202例,均2年以上未育(孕)者,否认全身性疾病,生殖道感染及各种手术史,否认放射病接触史,药物过敏史及嗜酒史;体检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男性副性征明显,无精索静脉曲张;女性不生育病例304例,其中主动吸烟者5例,被动吸烟组198例,非吸烟组101例。女方经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男女吸烟及被动吸烟者共598例,年龄22~49岁,平均(29.2±2.4)岁;不孕不育时间2~13年,平均(5.2±2.1)年。非吸烟组303例,年龄21~37岁,平均(25.1±2.3)岁;不孕不育时间2~11年,平均(4.6±2.3)年。被调查病例均排除配偶为不孕不育患者,夫妻双方均有生育问题者未列入调查对象。2组年龄及不孕不育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1.精液采集:被检测男性患者均禁欲3~5 d后,在实验室用手淫法留取精液于10 ml量杯中。采精后精液放置于37 ℃恒温箱,待液化后进行精液常规分析。按WHO标准[4]对精液的溶积、液化时间、密度、活率、活力等分析。

2.吸烟状况调查:被动吸烟是指不吸烟者暴露在吸烟所造成的烟气环境中,被迫吸入环境烟草烟气的过程。丈夫吸烟,妻子为被动吸烟者。由专人询问就诊者是否吸烟、吸烟年限、每日吸烟数量,解释和询问是否有被动吸烟,并如实填写调查表。

3.女性月经功能调查:女性患者询问月经、不孕及流产情况。月经提前1周(即月经周期少于21 d)或推后1周(即月经周期大于35 d),并持续2个以上周期者为周期异常;行经期超过7 d者为经期异常(这里主要是经期过长);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为痛经。

4.统计学处理:用SPSS V14.0软件包对搜集的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吸烟对精液的影响

吸烟组的精液的容积,精子形态、活力及密度正常率均低于非吸烟组;烟龄超过10年组,其精子密度正常率低于烟龄10年以下组;每日吸烟≥20支组,精液容积,精子活力、活率及密度均低于每日吸烟

二、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对月经的影响

被动吸烟组女性痛经发生率高于非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1 男性吸烟精液各项指标正常率的变化表2 被动吸烟对月经功能的影响

讨 论

根据1987年WHO和1993年卫生部新药研究临床指南,婚后夫妻有正常性生活而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1年以上未能怀孕,即诊断为不育;在不育夫妇中,女方原因占50 %;男方原因占40 %;男女双方都有问题占10 %[5]。1988年全世界约有680万对夫妇寻求不孕不育病的治疗服务,到1995年则达到了930万对[5]。随着世界上不孕不育人数的增多,有害的环境因素对生育产生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吸烟对身体的危害,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吸烟对男性生育的影响同样受到极大的重视。有研究表明,暴露于烟雾中的雄性大鼠,其血清中尼古丁和可铁宁(cotinie)的浓度升高,从而影响精子发生和受精能力[5]。还有人认为吸烟可导致附睾中精子数量明显减少[6],Leydig细胞、Sertoli分泌异常,睾丸静脉中睾酮、雄激素结合蛋白浓度降低[7]。也有资料显示,烟中的尼古丁等直接影响精子发生,尼古丁浓度≥1 mmol/L,可显著降低精子的运动能力,重度吸烟还可使阴茎动脉收缩,睾丸和附睾血流动力学改变,阻碍精子的发生和成熟[8]。本研究结果证实,吸烟对精子质量确实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精子的形态、活力和密度损害较为明显,其正常率与非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国女性主动吸烟者例数较少,本研究仅为5例,未作统计学处理。中国男性吸烟比例较高,女性被动吸烟的比例较高。近年来,被动吸烟对生育健康的危害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非吸烟妇女生育健康的危害,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香烟中有很多有害因素如苯、铅、锰、多环芳烃等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毒害作用[12]。女性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某些时期(如围婚期、妊娠期)对香烟的敏感性常常高于男性,受到的危害就更大[3]。研究发现,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女性卵巢受到毒害,使成熟卵母细胞减少,性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导致月经周期的异常等功能失调[12]。目前中国女青年基本上都是职业女性,男性的吸烟率很高,她们在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被动吸烟暴露的时间很长,暴露量也很大,对生育健康乃至后代的危害更严重,因此,如何解决女性被动吸烟问题已经提到和吸烟对人类危害同样的高度上来了。

【参考文献】

1李丹滨.李长春.吸烟对精液质量的影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5,16(5):309310.

2杨加周,赵豫凤,苗乃周,等. 吸烟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20):19001901.

3潘小川,丁辉,韩丽力,等.被动吸烟对女性月经功能影响的研究[J].卫生研究,1999,28:2325.

4生殖与避孕杂志编者.生殖与不孕不育[J].生殖与避孕,2004,24(1):15.

5Yamamoto Y, Isoyama E, Sofikitis N, et al. Effects of smoking on testicular function and fertilizing potential in rats [J]. Urol Res, 1998, 26(1): 4548.

6Sofikitis N, Miyagawa I, Dimitriadis D, et al. Effects of smoking on testicular function, semen quality and sperm fertilizing capacity [J]. J Urol, 1995, 154(3): 10301034.

7Briggs MH. Cigarette smoking and infertility in men [J]. Med J Aust, 1973, 1(12): 616619.

8Reddy A, Sood A, Rust PF, et al. The effect of nicotine on in vitro sperm motion characteristics [J]. J Assist Reprod Gemet, 1995; 12(3): 217223.

9Kulikauskas V, Blaustein D, Ablin RJ. Cigarette smoking and its possible effects on sperm[J]. Fertil and steril, 1985,44: 526.

10Robach J, Melian J. Smoking and fertility[J]. Brit J Sexual Med, 1975; 2:35.

11Martha M. Smoking and pregnancy[J]. Teratology, 1985.32:473481.

12Magers T. Cigarette smoke inhalation effects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of female hamsters[J]. Reprod T oxicol,1995,9:513525.

【摘要】 目的 探讨吸烟对精液质量和月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597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其中395例为吸烟者,202例为非吸烟者,观察比较2组精液标本的各项参数;女性不生育患者304例,主动吸烟者5例,被动吸烟者198例,不吸烟者101例,分析其月经功能。 结果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相比,精子的正常形态数、精子的密度和精子的活力降低,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吸烟;精液质量;月经功能

Effect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sperm quality and menstruation YANG Jiazhou, WANG Yanmei, ZHAO Yufeng, et al. Medical College of Yanan University, Yanan 71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sperm quality and menstruation.MethodsSperm samples from 395 cigarette smokers and 202 nonsmokers were collected and examined. 304 infertile women were interviewed on their exposure to passive smoke and their menstruation.ResultsMale smokers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perm morphology, sperm density and sperm vitality, compared with nonsmokers (P

【Key words】 Cigarette smoking; Sperm quality; Menstrual function

吸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人们对吸烟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再认为吸烟仅有害于自己,而且还危害妇女和胎儿[1]。吸烟不但对精液质量有影响[2],且香烟中有很多有害因素如苯、铅、锰、多环芳烃等可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损害作用[3],吸烟对身体的危害也是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的课题之一。吸烟是否与其精液质量下降有关,是否与不孕不育和流产有关,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收集了男女598例吸烟及被动吸烟病例与303例非吸烟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01~2005年延安医学院生殖医学研究所及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所收集的901例男女不孕不育病例。其中男性病例为597例,吸烟组为395例,非吸烟组为202例,均2年以上未育(孕)者,否认全身性疾病,生殖道感染及各种手术史,否认放射病接触史,药物过敏史及嗜酒史;体检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男性副性征明显,无精索静脉曲张;女性不生育病例304例,其中主动吸烟者5例,被动吸烟组198例,非吸烟组101例。女方经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男女吸烟及被动吸烟者共598例,年龄22~49岁,平均(29.2±2.4)岁;不孕不育时间2~13年,平均(5.2±2.1)年。非吸烟组303例,年龄21~37岁,平均(25.1±2.3)岁;不孕不育时间2~11年,平均(4.6±2.3)年。被调查病例均排除配偶为不孕不育患者,夫妻双方均有生育问题者未列入调查对象。2组年龄及不孕不育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1.精液采集:被检测男性患者均禁欲3~5 d后,在实验室用手淫法留取精液于10 ml量杯中。采精后精液放置于37 ℃恒温箱,待液化后进行精液常规分析。按WHO标准[4]对精液的溶积、液化时间、密度、活率、活力等分析。

2.吸烟状况调查:被动吸烟是指不吸烟者暴露在吸烟所造成的烟气环境中,被迫吸入环境烟草烟气的过程。丈夫吸烟,妻子为被动吸烟者。由专人询问就诊者是否吸烟、吸烟年限、每日吸烟数量,解释和询问是否有被动吸烟,并如实填写调查表。

3.女性月经功能调查:女性患者询问月经、不孕及流产情况。月经提前1周(即月经周期少于21 d)或推后1周(即月经周期大于35 d),并持续2个以上周期者为周期异常;行经期超过7 d者为经期异常(这里主要是经期过长);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为痛经。

4.统计学处理:用SPSS V14.0软件包对搜集的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吸烟对精液的影响

吸烟组的精液的容积,精子形态、活力及密度正常率均低于非吸烟组;烟龄超过10年组,其精子密度正常率低于烟龄10年以下组;每日吸烟≥20支组,精液容积,精子活力、活率及密度均低于每日吸烟

二、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对月经的影响

被动吸烟组女性痛经发生率高于非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1 男性吸烟精液各项指标正常率的变化表2 被动吸烟对月经功能的影响

讨 论

根据1987年WHO和1993年卫生部新药研究临床指南,婚后夫妻有正常性生活而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1年以上未能怀孕,即诊断为不育;在不育夫妇中,女方原因占50 %;男方原因占40 %;男女双方都有问题占10 %[5]。1988年全世界约有680万对夫妇寻求不孕不育病的治疗服务,到1995年则达到了930万对[5]。随着世界上不孕不育人数的增多,有害的环境因素对生育产生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吸烟对身体的危害,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吸烟对男性生育的影响同样受到极大的重视。有研究表明,暴露于烟雾中的雄性大鼠,其血清中尼古丁和可铁宁(cotinie)的浓度升高,从而影响精子发生和受精能力[5]。还有人认为吸烟可导致附睾中精子数量明显减少[6],Leydig细胞、Sertoli分泌异常,睾丸静脉中睾酮、雄激素结合蛋白浓度降低[7]。也有资料显示,烟中的尼古丁等直接影响精子发生,尼古丁浓度≥1 mmol/L,可显著降低精子的运动能力,重度吸烟还可使阴茎动脉收缩,睾丸和附睾血流动力学改变,阻碍精子的发生和成熟[8]。本研究结果证实,吸烟对精子质量确实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精子的形态、活力和密度损害较为明显,其正常率与非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国女性主动吸烟者例数较少,本研究仅为5例,未作统计学处理。中国男性吸烟比例较高,女性被动吸烟的比例较高。近年来,被动吸烟对生育健康的危害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非吸烟妇女生育健康的危害,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香烟中有很多有害因素如苯、铅、锰、多环芳烃等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毒害作用[12]。女性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某些时期(如围婚期、妊娠期)对香烟的敏感性常常高于男性,受到的危害就更大[3]。研究发现,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女性卵巢受到毒害,使成熟卵母细胞减少,性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导致月经周期的异常等功能失调[12]。目前中国女青年基本上都是职业女性,男性的吸烟率很高,她们在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被动吸烟暴露的时间很长,暴露量也很大,对生育健康乃至后代的危害更严重,因此,如何解决女性被动吸烟问题已经提到和吸烟对人类危害同样的高度上来了。

参考文献

1李丹滨.李长春.吸烟对精液质量的影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5,16(5):309310.

2杨加周,赵豫凤,苗乃周,等. 吸烟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20):19001901.

3潘小川,丁辉,韩丽力,等.被动吸烟对女性月经功能影响的研究[J].卫生研究,1999,28:2325.

4生殖与避孕杂志编者.生殖与不孕不育[J].生殖与避孕,2004,24(1):15.

5Yamamoto Y, Isoyama E, Sofikitis N, et al. Effects of smoking on testicular function and fertilizing potential in rats [J]. Urol Res, 1998, 26(1): 4548.

6Sofikitis N, Miyagawa I, Dimitriadis D, et al. Effects of smoking on testicular function, semen quality and sperm fertilizing capacity [J]. J Urol, 1995, 154(3): 10301034.

7Briggs MH. Cigarette smoking and infertility in men [J]. Med J Aust, 1973, 1(12): 616619.

8Reddy A, Sood A, Rust PF, et al. The effect of nicotine on in vitro sperm motion characteristics [J]. J Assist Reprod Gemet, 1995; 12(3): 217223.

9Kulikauskas V, Blaustein D, Ablin RJ. Cigarette smoking and its possible effects on sperm[J]. Fertil and steril, 1985,44: 526.

10Robach J, Melian J. Smoking and fertility[J]. Brit J Sexual Med, 1975; 2:35.

篇4

关键词 栎旋木柄天牛;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28-01

栎旋木柄天牛[Aphrodisium sauteri(Matsushiea)],又名旋木柄天牛、推磨虫,属鞘翅目天牛科天牛亚科柄天牛属,是我国栎林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主要分于河南、安徽等省。在嵩县,山脉以中山、低山为主,属典型的伏牛山植被群落体系,全县拥有栎类面积15.2万hm2。栎旋木柄天牛在嵩县主要为害栓皮栎、麻栎、青冈栎、僵子栎[1]。多为害栎类幼树主干,以幼虫在边材凿成1条或若干条螺旋形坑道,使树木遇风即折。研究人员于2007年开始对该虫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与防治试验,观察地点选在车村镇的树仁村和两河口村。树仁村海拔1 200~1 500 m,栎皮栎纯林,树龄10年,郁闭度0.8;两河口村海拔800~1 000 m,栎阔混交林,树龄12年,郁闭度0.85。通过多年的林间研究,掌握了栎旋木柄天牛在嵩县的危害规律,并摸索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 发生规律

1.1 扩散蔓延迅速,定殖容易

栎旋木柄天牛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成虫自然飞翔扩散,年均扩散100 m左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靠人为木材调运传播,贮木场附近有寄主植物,在栎旋木柄天牛成虫飞翔范围很容易定殖。气候对栎旋木柄天牛的传播定殖有直接影响,可是适宜其定殖的范围较宽,据调查,海拔600~1 800 m的地区都发现有分布,说明气温对其影响不大。阳光充裕的阳坡、林缘、山顶的被害率明显高于阴坡、林间和山麓。资料显示,年降水量400~1 200 m的地区都能生存。栎旋木柄天牛定殖后,传播扩散的速度和范围决定于寄主的种类和面积,尤其是8~12 cm的人工栓皮栎幼林传播扩散较快。栎旋木柄天牛在嵩县具有较适宜的生存环境,加剧了扩散蔓延速度,每年新扩散面积为133.3~200.0 hm2。

1.2 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风险性越来越高

栎旋木柄天牛幼虫在边材凿成一条或多条螺旋形坑道,使树木遇风即折。危害严重地区栎类被害株率高达80%以上,周围发生区有虫株率达30%~50%,边缘区也在10%左右。严重林区内风折木遍地,林相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栎旋木柄天牛危害后,首先是对寄主幼林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威胁,造成树势衰弱,生长缓慢,风折率高;其次是降低木材产量、质量[2-3]。而栎类是河南省西部、南部山区的主要树种,具有极强的立地条件适应性,天然次生林分布面积逾66.7万hm2,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发展人工林已逾13.3万hm2,若栎旋木柄天牛暴发成灾,将造成巨大损失。

1.3 隐蔽性强,自然死亡率低

栎旋木柄天牛的成虫体长21~34 mm、宽5~8 mm,老熟幼虫体长37~48 mm。以幼虫在枝干虫道内越冬,受温度影响小,耐性强,自然死亡率低。在嵩县2年发生1代,次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至7月下旬成虫羽化,寿命一般达10~16 d。平均每只雌虫产卵12粒;卵期12~20 d,孵化后即蛀入树干蛀食,干内危害期将近2年。每株被害木一般只有1头幼虫。11月下旬开始第2次越冬。第3年3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做羽化道和蛹室,准备化蛹。其全生育期大部分时间都在树干内危害,隐蔽性极强,受外界影响较小,虫口稳定,化学药剂很难直接发生作用,而成虫羽化时间又极不整齐,很难集中进行化学防治[4]。

2 防治技术

2.1 林地改造

结合低产林改造和抚育间伐等项目,调整树种构造,大力营造混交林,改善林种结构,使林分逐步改造成结构合理的混交林,对密度过大的中幼龄林进行林分抚育和虫害木清理,减少虫源,改善林内卫生状况。

2.2 清理枯死木

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对需要清理的虫害木进行标定,然后统一伐除。伐除后的虫害木,去掉枝梢后集中进行灭虫处理。灭虫处理后的虫害木经检查死亡率达100%,才能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对无利用价值的虫害木(包括枝桠)或无以上处理条件的集中烧毁。在彻底清理枯立木的同时,清除健康木和衰弱木上的枯死枝、衰弱枝和病虫枝,并及时、彻底地销毁,以降低越冬代虫口密度[5]。

2.3 生物防治

在成虫期,选择林间危害较为严重处施放2 000个规格为250 g/个的白僵菌粉炮。于天牛幼虫低龄期在林间释放管氏肿腿蜂,每株放蜂100头。另外,可以把2种防治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到降低虫口密度、延缓蔓延的目的。

2.4 化学防治

在成虫羽化前向树干、树枝喷施绿色威雷200~300倍液,以微湿为宜,以保证药效。

3 参考文献

[1] 俞云祥,黄素红,邓育宜.三清山地区栎旋木柄天牛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7(1):38-39,64.

[2] 卢风亭,劳宁军,张宗尧,等.栎旋木柄天牛的初步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1985(1):1-5.

[3] 刘玉军,张龙娃,何亚琼,等.栎旋木柄天牛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J].昆虫学报,2008,51(2):143-149.

篇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84-02

随着临床中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在现代社会中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具相关统计发现,在我国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就达到200例,临床中对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便是化疗,在延长患者生产时间以及肿瘤生长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临床中所使用的化疗药物大部分未细胞毒剂,选择性较低,其对恶性肿瘤细胞进行抑制或者杀伤的同时,也伤害了正常的细胞组织。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若操作不当,均会对自身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通过黏膜、呼吸道以及皮肤与消化道等途径产生这种职业伤害[1]。笔者为探究如何防护化疗工作中所造成的危害,选取80例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取得较好结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的8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 其中对照组40例,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27.34±5.43)岁,工作年限2~12年,平均工作年限(4.45±1.32)年,学历:本科11例,大专20例,中专9例;实验组40例,年龄27~48岁,平均年龄(27.30±5.44)岁,工作年限2~11年,平均工作年限(4.41±1.36)年,学历:本科13例,大专19例,中专8例;两组护理人员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分组研究意义(p>0.05)。

1.2防护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防护;实验组行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对负责肿瘤化疗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职业防护培训,内容包括药物毒性、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用药的正确途径与方式,正确保留化疗药物的方法以及自身防护措施、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废弃化疗药物的管理等。对科室新入的护理人员实施严格岗前的培训,使其职业的防护能力与意识增强,从而降低职业暴露。对于有可能出现污染喷洒的化疗药物建立相关应对方案措施。如肿瘤化疗药物被不慎洒在地面或者桌面,护理人员应立刻用纱布将其吸附,同时用清水将其冲洗干净,被污染的纱布则放于专用的袋子密封后进行相关处理;若不慎被溅入护理人员眼睛里或者皮肤上,必须用生理盐水立即冲洗,若无生理盐水则用清水代替。对肿瘤化疗药物进行规范化防护,设计专属的生物安全柜,注意保持空气的流通,并且维持生物安全柜内相对的负压。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前必须穿戴防护衣与口罩,防止药物通过呼吸道进行机体,尽量减少皮肤与药物的接触[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护理防护现状情况以及职业危害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已收集数据录入2010版EXCEL校正。使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时以“x±s”形式将数据录入,计数则用“%”形式录入)。结果使用t/χ?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实施后情况比较 实验组护理人员实施职业防护后操作不当、防护意识差以及管理体制不全造成职业危害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据国外相关研究报道[3],医护工作者在应用肿瘤化疗药物治疗患者的时候,很容易因各种原因导致自身受到一系列的损害,如妊娠并发症、DNA受损、月经异常、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受损、脱发、消化道症状等。

篇6

关键词 小麦;气象性灾害;产量;改善途径;影响;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64-01

小麦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又是受各种自然因素影响时间最长的农业生产,因此应高度重视小麦生产。干旱、倒春寒、赤霉病、干热风和穗发芽是不同生育阶段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自然灾害,影响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只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个时期的影响小麦生产的限制因子,才能发挥每阶段影响产量性状的关键因素,从而取得小麦生产的最佳效益。

小麦生育期长,容易遭受各种自热灾害的危害。小麦生产中最终获得的产量,是不同时期积累的各种积极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影响小麦产量要素的重点不同,因此在每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从而防患于未然或及时有效地防治,把灾害降到最低。气候性灾害主要指各种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于小麦生长的因素,主要是与水、风、温度有关的各种灾害。

1 越冬期至起身期麦田干旱

1.1 冬春干旱对小麦的危害

近年来,黄淮麦区连续遭受冬春连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冬季干旱主要指的是小麦播种出苗后,天气干旱或气温低,主要影响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和叶龄指数,使越冬最大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最终造成小麦苗势弱、抗冻性降低、成穗数降低。

1.2 防控技术

一是冬灌或早春灌溉的好处。在适当时期进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既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又为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同时可以消灭越冬害虫。总之,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10%~20%。二是掌握时机,及时冬灌或早春灌溉。冬灌要适时,灌水过早,气温高,蒸发量大,入冬时失墒过多,起不到冬灌应有的作用;冬灌过晚,温度过低,水不易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易死。因此,要看气候变化和土质情况灵活掌握,群众的经验是“不冻不消,冬灌过早;只冻不消,冬灌过晚;夜冻昼消,冬灌正好”。但对晚茬麦,在播种时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灌冬水。同时结合冬灌施肥,对群体偏小的二、三类麦田,可以追肥。早春灌溉也是如此。

2 起身期至拔节期遭遇倒春寒

2.1 倒春寒带来的危害

倒春寒,又称早春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后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温度降低,地表温度降到0 ℃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因为此时已到3月,气候已逐渐转暖,故也称为早春冻害。小麦完成春化阶段发育后正处于拔节初期,抗寒力就降低,已完全失去抗御0 ℃以下低温的能力[1-2],对处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的幼穗,很容易受冻;对处在二棱期(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不受影响。因此,小麦的主茎穗和大分蘖穗受冻较重,早播麦田冻害重。受冻后的幼穗发育为麦穗后,会有缺位、缺粒现象,造成穗粒数减少。倒春寒发生的几率较高,几乎每2年发生1次,特别是近几年来,气候异常,发生的频率更高,因此更要防范其发生危害。

2.2 防控技术

一是培育壮苗,它是防止早春冻害的重要措施。因地制宜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适期播种、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等方法能够培育壮苗。二是对旺长麦田采取早春镇压。三是灌水预防。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能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临前浇水,可以调节麦田小气候,对防御倒春寒有很好的效果。四是补肥与浇水减轻危害。受害的麦田应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氮素和水分的协同作用会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从而减轻冻害的损失[2-5]。

3 扬花期持续降雨诱发小麦赤霉病

3.1 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条件和危害

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 d以上连续阴雨天气,气温保持在15 ℃以上,赤霉病将会大流行。赤霉病是小麦的癌症,不仅大幅度降低粒重,减产幅度达5%~50%,而且产生毒素,引起品质下降。赤霉病危害大,应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6-8]。

3.2 防控技术

3.2.1 品种选择。赤霉病虽然与气候有关,但是发生的严重程度却与品种的抗性有关,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更能抵抗病菌的侵染,感病穗几率低1倍以上。因此,要选择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

3.2.2 适时早播。注意适时早播,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20—25日,从而使小麦扬花期提前,使小麦在病害大流行前已经进入灌浆期,避开感病时期。

3.2.3 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

3.2.4 药物防治。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1次喷药,间隔5~7 d进行第2次用药。防治方法为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1 125 g/hm2+40%三唑酮悬浮剂1 500 g/hm2对水750~1 125 kg常量喷雾,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4 灌浆期遭遇干热风

4.1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

干热风是小麦灌浆末期发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主要降低小麦灌浆速度和缩短灌浆时间,对籽粒的饱满度有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小麦产量。一般可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0%。

4.2 防控技术

在小麦灌浆期要“一喷三防”,即用杀虫剂+杀菌剂+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洒的方法,既能预防小麦干热风,又能防病治虫,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5 成熟期持续降雨导致穗发芽

5.1 小麦穗发芽的危害

小麦穗发芽是指收获前遇到阴雨天气时籽粒在穗上发芽的现象,是河南南部麦区常见的气象灾害。由于发芽后的呼吸作用不利于籽粒内干物质分解,极大降低籽粒的重量和品质,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5.2 防控技术

小麦穗发芽主要是天气与品种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麦收获前遇连阴雨天气是诱发穗芽发生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内因则是小麦本身的生殖休眠特性。因此,应选用抗穗发芽品种[9]。同时要对成熟麦田及时收获,降低穗发芽的机率。

6 参考文献

[1] 张清田,黄华. 防好小麦冻害利高产[J].农业科技通讯,2010(3):69.

[2] 于金宝,孔凡红,孔英姿. 小麦防冻害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1(12):13-14.

[3] 石风泉,王金辉.小麦防冻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8(3): 24.

[4] 张娟丽,高九思,张建林,等.豫西地区早春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控补救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93-94.

[5] 吕国辉,尹绍忠,胡殿亚,等.豫北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8):52-53.

[6] 丁广礼,方黎. 沿淮麦区的气象特点及小麦高产技术关键[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4):40-44.

[7] 陈怀亮,邓伟,张雪芬,等.河南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1):135-143.

篇7

[关键词]秸秆还田;水稻、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147-01

粮食安全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中国水稻栽培面积占粮食作物的30%左右,水稻产量却占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而且全国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粳米特别是“东北大米”则是我国人民喜食的主要“口粮”品种。黑龙江垦区是寒地优质粳稻主产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稻谷商品率高、米质优,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据统计,作物秸秆提供的养分约占我国有机肥总养分的13%~19%,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源。按粒秆比1:1.2估算,全省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达1亿吨,折合干秸秆5000万吨,其养分相当于30多万吨尿素、50多万吨过磷酸钙片、50多万吨硫酸钾。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2%~0.4%,增产5%~15%。

目前,国内外农业科学工作者对秸秆还田的研究多数局限于秸秆还田后土壤的养分氮磷效应影响,而秸秆还田特别是秸秆覆盖为病虫害提供了栖息和越冬场所,增加残存和越冬菌源基数的研究甚少。在黑龙江省农垦水稻主产区,随着水稻开发年限种植面积的加大,三病二虫(稻瘟病、纹枯病、鞘腐病、负泥虫、潜叶蝇)发生与扩展蔓延的主因是菌源基数大、菌量多,传播途径广,传播机会多。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已构成严重威胁。但三江平原在800多万亩水稻机械化收获秸秆不得不还田的情况下,正在探讨秸秆还田情况下不同水稻品种对上述病虫害发生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试验研究。

气候因素在影响水稻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发生和流行的气象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其次是光照和风。当温度在20~30℃,湿度在90%以上,稻株保持一层水膜的时间达6~10h,则分生孢子最易萌发和侵入。在7月中旬水稻处于孕穗抽穗等生长发育关键期,温度一般都在稻瘟病的发病条件范围之内,因此降水、光照和风是引起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气候因素。降雨量过多或过少会引起干旱或涝灾,对水稻生长发育极为不利,使稻株本身的抗病性降低,而且持续阴雨改变了田间小气候,加大田间湿度,从而为气传病害(如稻瘟病、鞘腐病)的病菌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持续阴雨会导致光照不足,水稻光合作用缓慢,硅质化程度低,稻株生长嫩弱,抗病性降低,发病就会较重。风会伴随着降雨和低温其作用是加速分生孢子的传播,使危害加重。而对于土传病害(如水稻纹枯病)在秧田或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大多数菌核浮在水面,混杂在“浪渣”内,被风吹集团到田角和田边,可增加菌源,加重水稻前期发病。另外气温不稳,雨水多,如遇部分地区水稻育的秧苗素质较弱,水源充足,插秧后易造成叶片平铺水面,有利于潜叶蝇成虫产卵和幼虫的危害。

气象因子与各类病源菌孢子发生情况:6、7月份降水较多,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左右,适合孢子萌发侵染,因此发生数量较大,6月25~30日4天平均降水13.8mm,7月平均降水204.4mm,加剧了空气的相对湿度,因此自7月15日起,孢子数量增加。笔者认为空气湿度因素对于孢子萌发、侵染的作用要超过空气温度因素。

气象因子与各类病源菌孢子发生情况:6、7月份降水较多,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左右,适合孢子萌发侵染,因此发生数量较大,6月25~30日4天平均降水13.8mm,7月平均降水204.4mm,加居了空气的相对湿度,因此自7月15日起,孢子数量。笔者认为空气湿度因素对于孢子萌发、侵染的作用要超过空气温度因素。

病菌孢子以稻瘟梨形分生孢子为主,初侵染以叶瘟以叶瘟发病率较高且田间多以急性稻瘟病斑为最典型;进入8月后天气晴好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渐少而鞘腐病菌的圆柱形孢子呈峰值为最高,田间叶鞘感染暗褐色虎纹状斑率急剧上升但峰间距较稻瘟宽,这说明叶鞘腐病指数低于稻瘟病指数;纹枯病担孢子捕捉孢子数量最少。

水稻三病害(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通过田间设计的小区试验圃和大面积生产田普查设试验监测点两部分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三病害发生与田间孢子捕捉镜检相关性呈正相关,孢子数量大的各品种感染该孢子菌的病害越重,说明直接用携带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病草还田的水稻秸秆第二年复种水稻对于水稻发生各类病害的机率和比例都较高。

水稻品种三病害的发生取决于寄生、病原菌、环境的相互作用,三者只有品种本身可以人为选择。而病原菌生理小种组成复杂,寒地稻作区,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均影响品种对三病害抗性的稳定性。品种间抗病性鉴定的结果常受到鉴别寄主的生理状态、遗传背景的影响。本试验中小区圃中参试的各品种间对三病害的抗性存在差异,但对三病害没有免疫抗性品种,对三病害均表现为感病只是轻重有区别,数据显示空育163三病害发生最重,其水稻叶、穗瘟病指、发病率分别为74.6%、57.8%和81.7%和76.3%;鞘腐病指、发病率分别为21.8%和30.4%;纹枯病的病指、发病率均为0,说明纹枯病没有发生。

在易感病方面,空育163病害排序占第一位,其次是感病品种空育有131第二位,再次是垦稻13第三位,第四位是龙粳15号,第五位是垦粳2号;在抗病害方面,最抗病害的品种是垦稻11号,病类排序占第一位,其次是垦稻17号第二位,再次是龙粳26号第三位,第四位是龙粳25车。各品种三病中有二病(稻瘟病、鞘腐病)对照区的病指和发病率平均值为31.25%、19.72、8.38%和53.62%、28.37%、14.74%、均低于处理区39.25%、25.22%、10.41%、64.86%、34.30%、18.33%,而纹枯病的病指、发病率处理区病指和发病率平均值是11.96%、43.39%远高于对照零的标准。

生产田以空育131和三江1号为调查对象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稻病叶瘟的病情指数平均会值(42.06%、43.66%)反映出二品种感叶瘟几率接近。若病源基数存在且环境条件适宜发病几率相同,而穗颈瘟表现出空育131穗颈瘟发生面积、危害都要比三江1号重;空育131鞘腐病和纹枯发病率低于三江1号。

篇8

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小太阳早教康复科,湖南衡阳 421000

[摘要] 目的 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早期了解婴儿听力损失状况,以便早期干预,减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方法 以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为准绳,应用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的初筛及复筛。初筛一般于婴儿出生后(48~72)h进行。复筛于出生后1个月进行。复筛未通过的婴儿应于3~6个月进行医学诊断、听力评估。此外,该研究还对204例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及早产等具高危因素的婴儿进行听力筛查。 结果 ①需初筛正常新生儿13 928例;实际初筛人数13 231例;初筛率为95.00%;初筛通过率为91.00%。需初筛高危新生儿204例,均接受初筛;初筛通过率为63.73%。②需复筛正常新生儿1191例;实际复筛人数1 072例;复筛率为90.01%;复筛通过率为82.00%。74例高危新生儿需进行复筛;实际复筛人数74例;复筛通过率43.24%。③与正常新生儿相比,高危新生儿初筛率及复筛率更高,复筛及初筛通过率更低(P<0.01)。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早期了解婴儿听力损失状况具重要意义,我们应将具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及早产等高危因素的婴儿作为重点筛查对象,以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为准绳,进行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干预,减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 听力筛查;新生儿;探讨

[中图分类号] R7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50-02

听力损害,它是新生儿常见的先天缺陷。它居五大残疾之首[1-2]。正常新生儿中,听力损害的发生率为0.1%~0.3%。重症监护室出生者,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达5%[3-5]。听力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心理发育、智力、语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对患儿危害极大。由此可见,听力损害具有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特点;早期检测,早期干预对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出生的14 132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探讨高危新生儿及正常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出生的14 132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13 928例正常新生儿;204例高危新生儿。正常新生儿组,男7 003例,女6 925例;年龄2~41 d,体重2~4 kg,平均(3.10±0.91)kg;胎龄37~42周,平均(40.01±1.02)周;高危新生儿组,男103例,女101例;年龄1~40 d,体重2~4 kg,平均(2.98±1.21)kg;胎龄34~42周,平均(39.82±1.05)周。婴儿均无先天性耳聋的家族病史。产妇妊娠期,无感染史,无耳毒药史。

1.2方法

1.2.1筛查时间初筛一般于婴儿出生后48~72 h进行。复筛于出生后1个月进行。复筛未通过的婴儿应于3~6个月进行医学诊断、听力评估。

1.2.2筛查前的相关准备①环境准备。噪声<40 dB。听力筛查于隔声屏蔽室进行。确保环境通风,安静,清洁。每天紫外线消毒。②仪器准备。每次检查前,均应先检查仪器性能(仪器探头孔是否通畅,仪器电量是否充足等)。准备好探头孔棉线(专用),以便清除孔内异物。准备好酒精(75%),以便消毒探头,规避交叉感染。③测试人员准备。因新生儿具有抵抗力低,发育不完善等特殊生理特点,为避免医院感染,医护人员在测试前,应进行手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④新生儿准备。测试一般于新生儿喂饱奶、洗完澡、熟睡时进行。

1.2.3操作方法应用耳声发射仪(型号:GSI-70;产地:丹麦格雷森)对新生儿进行检测。测试时,婴儿取侧卧位,确保受试耳在上。医护人员应先清洁新生儿外耳道,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选用大小合适的耳塞;轻拉新生儿耳廓,使外耳道呈直线;仪器探头沿新生儿外耳道走向摆放。测试时,导线尽量不要打折、扭曲,以免影响检测结果。测试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新生儿变化,若出现面色变化、呼吸异常、溢奶等现象,应采取相应措施。

1.3通过筛查的标准

受试新生儿需同时满足以下3点,方可通过筛查;①两套缓冲存储器中信号再生率≥50%[6];②总反应能量≥5 dBSPL;③3 个以上分析频率的信噪比≥3 dB。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与正常新生儿相比,高危新生儿初筛率及复筛率更高,复筛通过率及初筛通过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持计划的重要项目。听力损失是婴儿最常见的先天缺陷。它严重影响患儿的心理发育、智力、语言能力,对患儿的危害极大。听力筛查,是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三级预防中的重要举措。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的最佳手段。它是新生儿听力障碍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保障。听力筛查有助于减少听力损失对新生儿神经发育及语言发育的影响,有利于患儿健康发展。相关研究表明[7],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及复筛率更高,复筛及初筛的通过率更低。该研究中,以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为准绳,进行听力筛查,探讨高危新生儿及正常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的情况发现:与正常新生儿相比,高危新生儿的复筛、初筛通过率更低(P<0.01),与相关研究一致[8]。分析该文研究结果,应通过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让新生儿家长了解到听力筛查的重要性,继而达到提高初筛率及复筛率的目的;对于高胆红素血症、窒息、早产等高危因素新生儿,应系统、全面的检查婴儿脑干,听神经传导通路及耳蜗功能,以便尽早发现听力障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综上所述,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早期了解婴儿听力损失状况具重要意义,应将具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及早产等高危因素的婴儿作为重点筛查对象,以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为准绳,进行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干预,减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黄丽辉.解读2010年版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6):495-496.

[2]邹章丽,刘永华. 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规范化[J]. 黑龙江医学,2013,37(1):44-45.

[3]Huang L,Kaga K,Hashimoto K.Progressive hearing loss in an infant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s revealed by auditory evoked brainstem responses[J].Auris Nasus Larynx,2002,29:187-190.

[4]倪惠兰.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32-1533.

[5]黄治物,吴展元,陶泽璋.对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的思考[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9,24(1):11.

[6]宋祖玲,张维莹,吴林,等.基层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探讨[J]. 四川医学,2010,31(6):706-707.

[7]Rosenfeld RM,Culpepper L,Doyle KJ,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4,130(5Suppl):95-118.

篇9

关键词:排球运动;风险源;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288-01

一、对风险管理理论的认识

(一)什么是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它的本质是一种决定如何对待并规划项目风险的管理活动。

(二)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学者心中理想的风险管理,需要合理的安排好优良可次,在实践中优先处理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押后处理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

二、排球运动中常见运动伤害风险评估

(一)陈旧疾病复发

教学中有小比例学生身体存在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肝病等,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然而由于教师的疏忽,没有针对调整锻炼内容,较大负荷的排球运动成为疾病发作的诱因,一旦发生运动伤害,可能会危及生命。

(二)新伤未愈而带伤运动

部分同学常常会没等伤势完全好转就参加活动,这种情况危害比较大,不利于伤势好转,同时还会加大再受伤或者加重伤害的风险性,比如发烧加重,休克。这类人群参与排球运动的风险较大。

(三)运动中受伤

排球运动中运动性外伤出现率高,如擦伤、撞伤等,具有不可预见性。虽然风险性较高,但危害性还是比较小的。一般性外伤,易康复。但是也会有一些严重的摔伤,也值得我们注意。

三、排球运动伤害风险源类型

(一)老师方面。在运动伤害中,教师的原因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第一,老师忽视学生个体情况。在上述所提及的前两个伤害类型中,学生有不告知的责任,同时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教师课程内容安排不当,业务能力不达标,具体表现为:动作本身的难度系数大,教师传授的动作要领有缺陷。

(二)学生方面。这是运动伤害中主要的风险源。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不认真听讲,没有抓住动作要领和技巧。第二、违反教师规定,在赛场上打闹。第三、自身安全措施不到位,比如练习时不佩戴护膝护腕等。

(三)环境方面。这是运动伤害中最重要的风险源。运动伤害大多是与体育器材、运动场地有关系,排球运动,对场地要求极高,然而现实教学中却存在着运动场地不达标的现象,极大的危害了学生的安全。

四、风险管理策略

(一)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事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另一方面在风险发生后,积极采取措施减轻不良后果,它是一种积极应对风险的方法。此方法主要针对于排球运动中风险较大,但可以通过有效地防范大大减低风险的活动,同时为了防范风险,必须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事前检查维修排球场地,正确的教授动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及时调整教学中的意外状况。

(二)风险转移

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小组为了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或只承担最低的损失,可充分利用保险公司,为同学购买意外保险或者排球活动专项保险,将学校承担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承担了相应风险,对排球运功的场地设施等会更加重视。

(三)风险保留

也可称为接受风险,是指在排球运动中,接受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即由学校或学生自身承担风险。主要适用范围是不能防范、不能回避且危险较低,发生频率较高的排球活动,比如不小心跌倒造成的擦伤,或者弹跳落地后引起的扭伤。虽然我们接受了其风险性,但教育者应积极找出原因从而加强防范,同时大力宣传运动保健知识,加强学生的主观的保护意识,尽可能的减少意外的出现。

五、结论

高校中参与排球运动人数增多,伤害比例也有上升趋势,因此选择有效地风险管理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排球运动中出现的运动伤害,教师更应注意风险管理,合理安排,降低伤害率,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的运动环境,让学生的体育生活充满快乐,促进身心发展。

篇10

我们知道,吸烟可致心血管损害,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人以及脑血管疾病,还可引起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如可能诱发肺癌、鼻咽癌、喉癌等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这点,男女是“公平”的。

被动吸烟呢,也是健康权利受损。据悉,妇女吸烟或被动吸烟在导致其他疾病的同时,也会导致乳腺癌和宫颈癌。怀孕期间吸烟或被动吸烟对妇女和胎儿都很危险,有可能导致胎位不正、低体重儿和婴儿猝死等。

有关专家指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患肺癌的比例很小,而如今女性患肺癌的人数明显上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吸烟女性的人数激增。另外,对呼吸系统的危害还有两大类,即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它们中有30%是由吸烟引起的。女性吸烟还会对下一代的呼吸道产生不利的影响。

另据专家介绍,由于女性有生殖系统和孕育后代的特点,所以其遭受的危害较男性更为严重。也就是说,吸烟伤害男性的方面,全都适应于女性,除此之外,吸烟还额外给女性带来诸多伤害。

吸烟妇女发生宫外孕的危险比不吸烟者高40%;吸烟妇女比不吸烟妇女患不孕症的可能性高2.7倍,患宫颈癌的机会高50%;吸烟20年以上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加30%;吸烟还可使妇女衰老提前,即嘴唇和眼角过早地出现皱纹,牙齿发黄,皮肤粗糙,失去富有弹性丰润的外表,甚至长胡须。

吸烟还可使痛经、骨质脆弱、尿失禁、母乳分泌量减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此外,妇女吸烟还会把危害殃及到下一代。据载于《中国医学论坛》的一项调查显示,孕妇每日吸烟超过10支,早产儿发生率为44.8%,是不吸烟者的2倍。而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中心”则经过10年研究结果证明,在怀孕期间吸烟的母亲,其产下的婴儿有66.7%出生时体重较轻,小于2500克。这样的婴儿即使勉强存活下来,也可能成为智能低下或痴呆者。而英国学者对6万多名女烟民调查后发现,孕妇吸烟引起婴儿先天性缺陷的几率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据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广州市妇产科研究所所长王沂峰博士介绍,吸烟对妇女危害最大的,要数宫颈癌,研究发现,吸烟妇女患宫颈癌的风险比不吸烟女性高14倍,尤其每日吸烟15支或更多,烟龄达10年以上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80%以上。研究人员曾经在多名吸烟妇女的宫颈黏液中检出烟草中的致癌物质,这种物质可破坏宫颈细胞。同时,吸烟妇女体内细胞水平的免疫监视能力下降,将更易发生癌变。

此外,吸烟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女性高40%,尤其是那些从20岁不到,或第一次怀孕前5年就开始吸烟的,以及吸烟量大和吸烟历史长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都很高。

吸烟女性生畸形儿几率高。除了对自身的伤害,女性与男性相比,更容易将烟草的危害带给下一代。王沂峰博士指出,香烟中含有25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一些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已证实可影响胎儿发育。吸烟可使宫外孕和流产发生率各增加40%和50%。

吸烟会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成倍增加。据统汁,不吸烟者低体重儿发生率约7.30%,而吸烟者达11.9%。王博士建议,目前正在吸烟的女性如果打算怀孕,那么现在戒烟还来得及。因为根据美国妇产科学会的统计,早孕时戒烟的孕妇低体重儿发生率并不高于非吸烟孕妇,而孕30周前任何时候戒烟仍可使胎儿体重有所增长。

吸烟,尤其是早孕时吸烟的孕妇,新生儿出生缺陷如唇腭裂、手足畸形等发生率增高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