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14 17:5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环保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生态环保对于现代堤防工程的意义
生态包含了不同的系统,河流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河流生态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类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相关水利工程建设,而水工建设想要发挥其预想作用就必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人类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而这些新型的活动会对河流生态产生不同的影响,而随着影响的加大,河流生态系统中一些不良的影响开始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因而人们开始意识到河流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水利工程必然会对自然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首先人工渠道化是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主要影响有河道的直线化以及河床的硬质化,且人工渠道会将河流的河道截面进行几何化改造。其次是河流联通性破坏,堤坝的建筑使得河流被阻挡,侧向水流的联通性被破坏。因此在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此类负面影响,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河流生态被破坏,或者对破坏予以相应的补偿,确保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我国在近年来不断的开展河流整治以及防洪建设工程,并且通过引进新型技术材料努力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诸如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绿化提防措施的实施。但是在认识上仍旧存在片面、模糊以及浅薄的问题,对于河流生态保护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没有相对完善的技术指导、理论支持,而施工建设中也没有实施和设计的指标依据。因此我国函需一个完整规范的科学体系用以对河流整治工程的建设予以指导、规范。
2、堤防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分析
2.1、护岸硬化破坏了生态环境
堤防建设中的岸坡是小环境进行生物和自然界进行能量和物质流动的通道,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生物链的发展起到流通的作用。在堤防的建设中通常是使用浆、干砌石和混凝土,虽然是对岸坡的保护但同时也导致了整个坡面的硬化,不利于岸边植物的生长和岸边生物的发展。建设中通过硬化画面会导致周围的植物死亡,同时对周围动物的栖息、产卵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2.2、规则的堤防体型与岸坡破坏了生态环境
堤防的建设中建设者往往设计的堤防的形状是大同小异的,在建设施工中为了更好确保堤防受保护面,将堤防的体型设计为整齐划一的斜面或者是整齐的直立面,并且堤防中的浅滩、河床也被建设的平整、平直,整齐划一的堤防的造成除了会对周围生物造成一定影响,还会影响河流发展中自然的美感。
2.3、规则的河道破坏了生态环境
“裁弯取直”的方法在河流堤防建设中经常会用到,这样可以加快施工的进度,但是将自然的河道修整成笔直的河道会阻碍河流的自然的发展和流动,在洪水来临时也不利于河流水分的流动,原本弯曲分叉的河流有助于河流内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虽然笔直的河道有利于工程的施工但是对河道内的动植物有着很大的破坏性,会破坏动物自然发张的规律,并且地方建设中用的水泥、混凝土不利于动植物养分的吸收。
2.4、片面追求保护面积的最大化
堤防的建设追求最大化面积原则,这种做法既浪费了资源,还对岸坡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施工者在进行堤防建设时无论是针对浅滩还是深潭都采取先填平然后设计出规则的梯形、矩形,这种设计将堤防的面积扩大很多,一是浪费了资源;二是将破坏的面积扩大,另外将天然河道的形状也破坏了。此外,施工者在施工之后对废弃料处理不当,对废弃的石料和渣滓处理过于简单;施工之后对周围的土壤的剩余利用没有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岸坡边的植物没有保护好为今后施工地段发生水土流失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3、强化现代堤防工程的生态化施工建设措施探讨
3.1、优化提防规划
在规划提防工程时,不但要对工程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予以系统分析,还要全面的衡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需要进行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评估,这种规划方式区别于以往的单一技术指标;规划过程中,应当清楚流域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群落系统,包括了上游、下游,以及两岸的所有生物群落。在规划时需要根据相应的生态廊道范围予以规划设计;工程勘察应当全面,不但要对地质水文进行常规勘察,同时还应当调查水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尤其是生物环境的现状。
3.2、优化提防设计
布置提防应当最大限度的保留水域原有形态,河流的蜿蜒性以及散乱状态是自然造就,有效保证原有地貌特征能够保护水域生态,诸如水域中湿地的恢复、河流浅滩、河湾的保留恢复等;按照相关原则规定确定提防间距,保证水工能够协调生态保护和行洪之间的矛盾,确保土地开发利用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平衡,不但要保证河道行洪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同时还应当预留一定的浅滩跨度以及植被生长空间,这是保护河流生物系统的基础,也能够有效的保留河流自洁能力;渗透稳定以及滑动稳定是堤型选择的基本安全原则之一,除此之外,生态保护以及生态恢复也是堤坝选型的基本要求,本地材料的选择以及缓坡结构的使用能够提供良好的植被生长空间,使得河流侧向联通性能良好;河流断面设计时,应按照自然河道纵、横断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尽量避免河床的平坦化,采用非规则断面,浅滩与深潭相间,有助于增加与生物的亲和力及与自然风景相协调;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样性;在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应强调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避免将水流置于过多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为降低施工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冲击,保障工程效果的实现,并延长生态工程的寿命,应加强生态工程的前期养护和后期管理,包括维护、监测和评估,并积累数据和经验。
3.3、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动态监测
施工企业在水利堤防施工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建立健全生态工程系统结构,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在施工计划与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对于生态工程施工中的水、土等资源进行严格的计划与使用,避免造成生态破坏。同时在施工中,还应当避免施工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能源与废液的排放要注意环保,并且做好污水及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水利工程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深入把握施工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同时更新以及配备专用的生态环境监测设备设施,及时收集、梳理、分析监测数据信息,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增强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施工现场和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科学、合理地保护。
3.4、有效进行现场施工管理
很多水利堤防工程施工项目都具有比较大的规模,在这些大规模的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研究制定施工规划方案,尤其要注意在制定施工计划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尽量避免或杜绝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施工,以及对生态破坏严重的方案,对于环境产生影响的施工,要及时的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或提出改进措施。现场监理人员要加强监督力度,促进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有效地对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施工环节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控制好对废弃物、污水、垃圾的排放,控制好对施工材料和生产设备的随意堆放,同时注意有效控制噪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加强对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土地、水流等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有效控制,实现水流工程项目施工与生态环保保护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5、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要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价值,充分的利用各种材料与物品,可以实现在施工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由于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了开发新资源造成的污染的同时,还降低了资源的使用率,在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间接的创造了社会效益。
总言之,我国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未来水利工程生态化发展将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环保是现代提防工程的突出特点,也是我国提防工程目前面临的新型挑战,而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反哺自然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发展得以持续的基础。因此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特别重视水利工程的生态化施工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海波.水利施工中生态环保对于现代堤防工程的意义[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185.
[2]张静,丁少青.水利施工中生态环保对于现代堤防工程的意义[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9:167.
[3]宁忠新.基于生态角度探讨水利工程施工优化技术[J].信息系统工程,2014,06:105.
篇2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达和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目前我国在开发、加工和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各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加大,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最突出、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一、提高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我国的世界地位,以及综合实力,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态资源问题也日益严峻,对于矿山开采领域来说,其开采矿石的过程中,原本就是一种机械式的破坏大自然的过程,因此,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那么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就会更加严重,这样一来,资源生态问题与经济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同时也非常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各省市中的相关部门应该以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充分体会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而尽快转变自身职能,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的完善和制定的新的制度,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环境保护方法,从而有效维系好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和谐[1]。
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层矿山管理部门和企业业主的生态环境意识薄弱
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非常重要,其决策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但是,实际管理中,政府对于资源开发过于重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所忽视,这就导致了基层矿山管理部门以及企业重生产,轻生态的现象普遍存在,久而久之,管理部门更加重视业务管理,对于生态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越来越减退,人们往往只是看到了眼前利益,从而忽视长远发展。这对于矿山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2、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能力有待提高
从我目前的生态环境法律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条例中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相对较少,在很多问题上没有明确规定,这也是我国目前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问题丛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在生态环境保护执行力度上,我国一部分地区在矿上生态环保工作上还是十分薄弱,具体表现为:执行机构体系不健全、在很多环保单位内部,根本没有单独的生态保护科室,其次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不重视自身工作,环境监理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其中还有少数人员在矿山环保中对于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不够重视,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基于上述种种问题,导致了我国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没能得以有效控制和解决[2]。
3、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职能相互脱节
现阶段,我国环保局在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方面,虽然已经逐渐加大了力度,但是与实际要求相比,还是远远不够,国土资源部在矿山环境管理职能上缺乏明确规定,也就是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都没有明确,环保局项目审查与监督部门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科室,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和联系,在具体进行工作的时候,由于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长期处于相互疏离的状态,因此,就会出现工作相互脱节的问题,同时采矿许可证与环境许可证件的审批也相互脱节,造成审批不管监督,监督无法真正履行的被动局面。具体到矿山项目的环保上,还没有突出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特性,不能从源头上把握生态环境关。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生态部门不能真正履行其职责,不能实现矿山项目建设前期和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督。
三、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探究
1、健全矿山生态环境许可证制度
第一,应立法规定矿山企业在进行矿山开发前不仅必须申请矿山生态环境许可证,还要具备环境计划、开采方式、环境影响评价、资源评价、复垦计划登记等资料,并对具体的计划方案、评价标准、开采及复垦的具体方案做出具体要求。第二,应当限制矿山企业的排污量,建议由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及审核,审核时一定要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的核实,汇总当地排污总量信息,根据本地区的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数,通过可行性分析和择优计算,确定矿山企业的允许排污量。
2、深化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及法律之后,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后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处理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针对矿山项目的特殊性仍然存在不足,建议在下列方面予以加强。第一,在对区域环境实行评价时,充分考虑矿山周边生态环境的复杂性、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潜伏性。第二,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尽量避免预测结果带有主观性。第三,要定期地对矿山开发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做动态的环境影响评价,使开发活动与环境影响评价同步进行。
3、建立完善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
首先,采矿权人必须依法履行矿山环境治理的义务。保证金是采矿权人为履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义务而缴存的保证资金,促使采矿权人保护地质环境和自然景观。其次,保证金数额的确定也要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不得过高或过低。再次,建议有地质环境治理任务的地方政府设立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对停办、关闭、闭坑的矿山,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治理。保证金的缴纳数额的多少必须能够保障矿山生态环境可以得到全部完整恢复和治理。第四,如果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效显著,环境恢复较好,那么当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验收合格后,保证金及其利息会全部返还给矿业主。
4、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污染监督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我国矿山的环境治理,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在矿山生态环境监督检查制度中,政府要对矿山企业环境治理的进度与程度进行监督检查,并规定报告制度;要严格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落实企业具体的治理责任。可以借鉴国外的有效做法,在每个矿山设立一个矿山监察员,帮助有关执法部门进行一线执法。
5、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污染强制保险制
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大,极易受到气候和地质灾害的影响,尤其是遇到地震、泥石流等不可抗力时,往往给环境和他人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根据我国民法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来看,又无人承担相关责任,从整个社会效益来说,对整个社会乃至受害人均不利。因此在此情况之下,建立矿山生态环境责任强制保险制是刻不容缓的[3]。
6、完善土地复垦制度
目前,随着我国矿山开发活动的全面开展,对矿山土地复垦法律制度作一个完善势在必行。在土地复垦制度中,采矿企业应该上交土地复垦计划,明确土地复垦及治理的对象、治理目标、治理办法、实施的进度和成本等内容,由主管部门监督执行。
结束语
采矿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也不可避免地使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受了破坏。我国现阶段由于法律制度的滞后助长了这种趋势。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根据我国目前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国国情,汲取国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先进经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可以说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克帮.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法律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3.
篇3
论文摘要: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问题,随着国家环保总局对《无极》剧组的批评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经济道德是伦理建设、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相统一的结晶,是当今社会活动的新的理论道德规范。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生态经济道德规范。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之外的很重要的主题。世界各个国家都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当代的经济学也朝着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伦理学就是贯通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路径。随着三者的融会贯通,一种新的伦理道德即融生态道德、经济道德于一体的生态经济道德,已经成为了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保护环境、走生态环保之路,日益成为社会团体的责任时,电影工业却没有把环境保护纳人电影生产过程的考虑范围。中国电影界的导演们以促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为由,以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危害为代价,拍摄出一部部并不“伟大”的艺术作品,这无疑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追求电影发展的某种偏颇。
一、《无极》的生态之灾
2006年5月9日,在杭州举行的“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无极》剧组破坏生态的事实作了严厉的批评,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2006年5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通报了电影《无极》剧组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生态环境的调查情况。指出《无级》剧组拍摄活动中违背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并责成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依法对剧组进行处罚,限期恢复拍摄地生态植被。Www.lw881.com
二、生态经济道德视角浅析
生态经济道德的兴起,是人类在总结近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模式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主张走一条无害于环境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及对生态经济中伦理问题全面思考和深人研究的结果。它本质上是20世纪人类对现代经济发展道路批判性反思和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研究的产物。
(一)生态经济道德主张全面公平原则
全面公平原则具体体现为经济公平、生态公平与伦理公平相结合。它包含了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和分配有限资源的整体公平性三层意思,它不仅要追求并要努力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和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向所有的人提供实现美好愿望的机会。当《无极》中呈现高山杜鹃花海的画面时,现实中美丽百年的花海盛景却难以再现。《无极》呈现给现代人美丽的画面,却以牺牲现实中未来几代人的资源享有权为代价。《无极》让高山杜鹃花海的画面只停留在了胶片上,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的全面公平原则。
(二)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综合效率原则
综合效率原则不仅要求重视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而且要求重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重视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的发展,实现人的伦理精神与经济效益、优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极》作为一部商业大片,投资方投人巨资,为了要求票房和经济回报,影片拍摄中追求场面恢弘画面绮丽也在情理之中。但《无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忽略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后代人的环境权利为代价拍摄影片。《无极》的拍摄完成不仅有经济的投人,还有大量不可弥补的环境生态的投人。最后留下的“烂摊子”充其量给钱了事。就像某当事者所言,《无极》剧组已经给当地政府留下了大量的财物,希望在剧组离开后,有关部门能清除所有垃圾和建造。但是,这种否认破坏香格里拉环境的说法只是一种责任的推卸,而且这种用“钱”来换取“原始生态破坏”的逻辑是对生态和法律的挑战和蔑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极》的成本是巨大的,是无论多少票房都挽回不了的。《无极》只看见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都随着生态的破坏而遭到了践踏。
(三)生态经济道德主张互动和谐原则
互动和谐原则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保护环境的活动与培育健全人格、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把追求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视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一种良性和动态的情景中抒写人类的历史。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讲:“阴阳和谐,万物生长;阴阳不和,万物枯竭。”可见人与自然和谐之重要。一部电视、电影能给当地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带来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乔家大院》、《刘三姐》等等就是实例。
但这种斥巨资打造大实景演出,有没有破坏自然与人类生态和谐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怎样建立和谐的社会?《无极》等影视作品,以追求上座率为手段,带给人们娱乐以及美的享受的同时,却片面追求经济回报。影片的生产过程没有考虑到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败笔,其破坏性的结果是无法弥补的。电影艺术属于人文形态的文化,山水景观属于自然形态的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既要创造新的人文形态的文化,也必须保护已有的自然形态的文化。以破坏自然形态文化来创造人文形态的文化,那是得不偿失的。
三、《无极》背后的思考
目前,我们也不能把破坏生态环境的矛头唯一地指向《无极》。《无极》只是破坏生态经济道德的载体而已。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很多省市的景区管理者看来,剧组到本地拍摄是“难得的机遇”,可以由此扩大景区影响,也能收取一些费用,于是争相打起“影视旅游牌”。不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对普通游客实行限制的同时,却对影视“英雄”、“侠客”们敞开怀抱,也正是出于同样原因。但是,在看似“双赢”的局面背后,却是这样的现实:一些影视剧组考虑的只是美丽的画面能否带来票房,能不能猎奇,能不能有看点,以至为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惜糟蹋生态环境,完工后就溜之大吉了,或者就像某当事者所言,“留钱”了事。许多原始生态是数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破坏了便无法复原和再生。这些原始生态景观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破坏,任何人也没有权力允许破坏。剧组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明星作为公众人物,都应带头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无论拍什么作品,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凌驾于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规定之上。
一些政府官员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想通过影视的宣传来扩大知名度,想通过招商或者旅游来提高自己的政绩。面对《无极》的青睐,云南省给予了极大支持。据新浪网的报道,香格里拉县县长马文龙曾经说:“得知陈凯歌选中碧沽天池作为《无极》的拍摄地,我们非常高兴,认为这对香格里拉、对迪庆州的美丽风光,是一次非常好的宣传机会。”当时政府部门相信,将来随着《无极》的热映,碧沽天池和香格里拉的美丽将更大范围地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
其实,影视制作既是文化活动,也是商业行为。不是到哪里拍摄,就能给哪里树立形象,带来政绩的。对于原始生态景点来说,保护好才是最大的政绩。生态经济道德并不仅仅是对企业的约束,对政府部门也同样实用。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生态经济道德也应该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景区政府应当誓惕用生态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审慎利用影视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只管开绿灯放行,尤其是对原始生态和国家文物景点的拍摄,更要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对剧组作好规范和管理。这不仅是对法律制度的遵守,更是对伦理道德的维护。《无极》造成的伤害无法弥补,破坏的原生态很难再恢复。但有始就有终,以后的电影、电视剧组更应注意,《无极》事件也不应再扩大和蔓延,当地政府以此来发展旅游经济的模式应有所创新和改变,应一起共同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文化及精神家园。
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电影的拍摄,选取风景秀丽的名山秀水、古色古香的历史古迹、人迹罕至的荒漠大川拍摄,是无可厚非的。在美轮美灸的背景中演绎奇异浪漫的故事,在提供给观众艺术享受中获得市场回报和国际影响。但是,在将绮丽壮观的美景摄人镜头时,却将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悠意破坏,甚至酿成难以估量的损害,这就令人愤感、遭人谴责了。电影拍摄似已成为自然的祸害、生态的杀手了!就像好莱坞环保大片《后天》的尾声中说道:“我们为了自身的便利,忽视了环境,一直以来对环境肆意破坏,从来没想过要付出代价。现在,我们知道错了。”
参考文献:
[1]李长虹.谁来消除《无极》生态之灾?[n].人民日报,2006年4月18日.
[2]王军.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
[3]陆晓禾.发展中国经济伦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篇4
维护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是人类最高的利益需求。张华夏从怀特海的有机哲学角度,提出了绝对生态主义的“广义价值”。他认为,系统机体的主体性是广义价值的来源,系统具有目的性,这个目的便是系统内在价值所在。他还认为,平常所说的自然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系统因其目的性所具有的工具价值,使得价值范围由单纯的人类,扩展到非人类的一切生命和系统范围。
绝对生态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对生态价值的确认,在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曾起过积极影响。绝对生态主义为生态价值添入科技立法提供了一定的哲学基础。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为核心,强调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划分,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截然对立。这种明显的“反自然”属性,使人并不对自然社会承担任何的法律和道德责任。以往的科技立法大多以追求经济进步为宗旨,技术中立主义无法掩饰现代科技立法所造成的生态道德危机。
因此,人们应该构建以生态价值为导向的科技立法,其生态价值的内涵应借鉴“绝对生态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构建以生态价值为基本取向的科技立法。因此,绝对生态主义对建立以“生态价值”为基本取向的现代科技法规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二、绝对生态主义的理论局限性及其阻碍作用
当前生态危机严重,绝对生态主义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批驳,一度成为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重要的伦理准则。但其否认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特殊性,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阻碍环境保护实践。
绝对生态主义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生态系统,认为系统中的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自成一体,而人只是系统的一部分。自然万物的价值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人赋予的,其存在本身即代表它的价值。这就否定了人类在生存环境中的优越性,忽视了人与其它非人类生物的不同之处。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独特一员,拥有其他生物无可比拟的智力优势,否认这一点即否认了人在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受绝对生态主义的影响,我国传统生态补偿制度忽视人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而补偿决策也产生了较大的问题。马克思哲学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但绝对生态主义没有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补偿方案的不合理,必使保护区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大打折扣。生态中心主义认为人对生态环境的支配造成了生态危机,只要人放弃支配权,就能解决问题。受此影响,传统生态补偿制度中采取行政主导的方法,“自上而下”强制执行,这不仅缺乏合法性,而且难以被当地居民认可,使得群众往往处于被动的或与生态保护区对立的立场。
另外,生态中心主义在处理现实世界两大重要关系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只是认识到人与非人类物种之间的不平等,却未认识到隐藏在这一不平等背后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当生态中心主义强调要关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问题时,却把人们的视线从贫困、社会公正以及发达国家(或地区)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援助问题上转移开了。以牺牲当地居民的利益为代价来执行环保实践,最终会导致各种矛盾的发生。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建筑规划;高效;管理;理念;策略
中图分类号:S7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的合理规划设计不仅总整体上定位了城市的发展性质和建设方向,也改变了城市规划的主导性力量。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发展建设的关键点,不仅在微观层面上指导了城市的发展性质和理念,在宏观层面上,也体现了城市发展的构建和方向,而且指导了城市开发指导部门的开发行为。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中,建筑规划的生态性是一件值得引起重视和发展的问题,因此,加大对建筑工程规划全方面的优化,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对于我国建筑事业的良性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同时,高品质生态环保建筑规划对创造人们现代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化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建筑整体布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同时也要跟随时代和科技的步伐不断优化,特别要注重对建筑规划整体性的设计,即使的采用和引进新的材料设备来充实建筑工程的完善,积极的改进布置优化方案,运用现代信息科技,结合现代网络监控系统的发展,使得建筑规划的施工朝着智能化、网络信息化运行操作,最大限度的应用科技创新来使得工程施工设备更新优化成为可能和一种必然趋势。
2.遵循“规范、巩固、提高、完善”的总设计方针。这是工程施工质量保证的总体要求的体现,遵循工程规范规章进行建设,不断巩固与更新建筑总平面设计以及老旧的基础设施,加强建施工的力度,提高工程建设规划质量,保证建设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性,完善总设计方案并且不断优化改进,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开发的合理性和环境适应性,促进建筑事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3.将规划条件和生态环境协调统一。建筑规划的科学设计和管理中,设备改造以及施工时,不但要严格遵守工程设计的规范规章制度要求,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规范管理程序更新与建设的流程,同时,要根据具体的工程的环境条件特点,将工程施工规范规章和当地的环境条件想统一,做到因地制宜的建设与开发,最大限度针对环境特点合理开局,做到工程、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
二、现代化的建筑规划设计理念
1.市场观念
高效的建筑规划管理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时地了解和掌握建筑规划设计的动态信息,合理分配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履约经营,本着高质量好、科学规划、经济成本造价的理念来获取更多优势取胜,根据市场动态,不断开发和实施名牌战略,占去建筑规划市场的优势。
2.效益观念
效益是建筑规划管理的核心,必须切实的转变经济观念,强化建筑规划造价成本意识,适时调整项目投资战略,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的科学管理体系,着眼于市场决策战机,合理科学的使用项目资金,提高建筑规划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人才观念
人才是规划设计的生命,是建筑规划管理的根本,不断加强建筑规划管理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素质是关系企业工程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现代化的建筑规划高效管理的落实必须要培养各种类型的高素质人才来增强规划和管理的实力。
4.环保观念
建筑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断提高生态性,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这是建筑设计的无形资产,没有生态就不能在城市规划中立足。因此,建筑规划设计要把有机地统一绿色、生态、环保的发展目标,把良好的设计形象和信誉,视为在规划设计竞争中求得生存、赢得优势的关键。
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具体框架
(一)根据城市机理,给城市生态开发定性
每一座城市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出自己独特、显著的特点。在城市建筑规划开发规划设计过程中,抓住城市的特点对于规划设计城市建筑规划开发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把握城市的历史发展文化气息,从而根据城市固有的历史发展特色来给建筑规划开发定性,并根据其品质特色来设计规划。这是做好城市建筑规划开发规划设计的前提和必要性的准备。
(二)根据城市的定性,组织城市生态布局的开发
围绕城市的机理特点,根据城市的定性,结合这些城市元素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发展特色来确定建筑规划开发的规划设计风格和特色。
城市中,街景的规划设计同样对于城市建筑规划开发规划起着或不可少的作用。各种不同的建筑物风格与空间协调性影响着人们对于该城市街景的空间视觉的效果,建筑灯光设计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建筑的特点,体现建筑物的风格和所要表现的理念,对于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老城街区建筑,要充分挖掘其历史人文积淀的特色,通过构图、用光、用色的规划设计尽可能完美地表现出来从而展现出一个非凡的、特色的视觉空间效果,完美的勾画城市建筑规划开发的美感。
(三)发掘和建设体现地域人文特色的城市建筑规划开发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有的的历史发展背景和文化特色,这种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往往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在其发展规划中都有各自显著发展历史和文化特色,城市交通的建设承载着城市文明和特色的动态展示,而在城市建筑规划开发的规划设计当中,应该把握这些城市特色并且加以规划设计,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规划开发城市景,体现人文气息,创新建筑规划开发规划设计。
(四)营造宜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开发环境
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规划,我们更多的是要树立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念,从建筑规划开发的总体规划着手,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相协调,结合城市现在及未来的空间开局,从艺术形象整体美的角度制定城市建筑规划开发未来的发展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并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进行城市建筑规划开发的艺术的持续发展。同时,结合交通枢纽的点建设,创造符合人们生活发展的便捷交通环境。城市建筑规划开发观的实施规划控制能为城市整体空间布局和建筑规划开发提供整体,努力在城市各个功能分区等方面设计符合建筑规划开发观整体性、创造建筑规划开发与城市整体景观互相协调的重要规划设计。
篇6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环境影响 问题与对策
1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旅游开发对土壤和地质地貌的破坏。生态旅游开发是一些原本受到保护的生态区域对外开放,接受游客进入该区域观赏和游玩。旅游的过度开发使原本脆弱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地面裸露、土壤板结、小溪断流,土壤厚度减少。登山运动还会影响岩石结构,使山体的高度降低,开发旅游必然要大兴土木,修建旅游基础设施。严重地破坏了地质地貌,导致自然景观受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平衡失调。
植物的生长受到威胁。火灾是破坏植被的最大隐患。自开发旅游以来,游客吸烟、野炊或者其它方式引起的火灾成为森林火灾的源头。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如修建游乐设施、饭店宾馆、交通道路、购物中心、通信设施等时,必然会使大面积的植被受到破坏。游客践踏是破坏植被最为常见的方式,导致植物死亡,还会引起当地土壤酸碱性的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使物种结构发生变化,植物种类趋于减少,特别是一些稀有的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动物的生存受到影响。旅游的开发破坏了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大量的动物寻找新的家园,动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使其生存质量下降。四川峨眉山由于大量游客旅游,使山上的野生动物逼迫离开寻找新的生存之地,由于蛇的减少,使山鼠繁殖过多,导致对植被的破坏,从而生态环境面临着失衡的危险,部分植被和动物绝种。游客在游玩时使用的各种设施设备,发出的噪音对动物也产生影响,如飞机、汽车、游船等的噪音,影响动物的生活。
垃圾、废水和废气的污染。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消费,其不管在数量和种类上消耗量极大,而且排除放出大量的废弃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一些塑料制品的污染很难在几十年内消除。在一些风景区,旅游景区,面积过大,山高林密,游客分散,生活垃圾外运销毁比较困难,又无法清理,使垃圾在景区内随处可见,不但给植被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也影响着游客的视线。在旅游中,游客和旅游设施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这些污染物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污染了河流,而且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汽车的尾气、宾馆的废气都会带来空气污染。特别是在山谷中,游客和机械排除的二氧化碳会污染空气,影响景区的气候,是景区的气候发生多变。
2 旅游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科学规划与建设。科学的规划与建设是开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其目标就是要使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在进行规划与建设时,必须要明确旅游地开展生态旅游后可以接受的生态系统变化的极限,不能超越这个极限,否则就会造成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缺少科学的规划与建设,开展生态旅游就会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
健全法律法规。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为了有效地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在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执法方面,还应设置专门机构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用法律的手段来惩治偷采、盗捕野生动植物、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包含两个层面的建设。一方面,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技术力量,定期监测,加大监管力度,对各旅游区环境进行评估、评比,参与决定各旅游区的定级评审项目,从政策上把握好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另一方面,各旅游区也应建立起自己内部的环境监测系统,开展定期的监测工作,对生态旅游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论证,特别是在游客集中的时期或景点,要准确地监测游客的数量和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
注重环保宣传与教育。旅游者是旅游
动的主体,人数众多,成分复杂,活动复杂,活动范围不定。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是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从旅游宣传促销到旅游活动的开展都有必要引导游客认识、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对旅游者的宣传与教育应坚持寓教于游的原则,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全方位进行。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决定了生态旅游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环保宣传与教育,决不能让“生态盲”去管理和经营生态旅游。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职业培训,导游人员要经过考核后持证上岗。对他们的教育,除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强其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教育,增强责任感。
强化旅游活动的日常管理。大量的旅游活动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冲击,为了保护环境,就要强化对旅游活动的日常管理。首先,应根据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控制游客总量。旅游市场具有极大的周期波动性,呈现出时间和地点的双集点。一些热点的生态旅游区在旅游旺季总是人满为患,这给旅游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破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有必要控制每天的游客总量。其次,管理工作要职责明确。旅游地工作人员都应明确的管理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确保保护环境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可以将旅游地分片分段落实到人,谁管理的范围出现问题,就由谁负责,增强责任意识,防止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莹.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3):67-68.
[2]石登荣.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博弈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8):134-135.
篇7
xx电站:
你公司报送的由福建臻微环保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永安市安砂白溪口电站(一级站)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和要求审批的函收悉。现对《报告表》批复如下:
一、我局于2021年3月23日受理本报告表,并于2021年3月23日至2021年4月6日进行受理公示(10个工作日),于2021年3月26日至2021年4月1日进行拟审批公示(5个工作日);受理公示和拟审批公示在永安市人民政府网进行,公示期间我局未收到关于本报告表的意见。
二、本项目位于永安市安砂镇江后村,建设规模:坝址以上流域面积4.9km2,装机总容量275kW,年发电量80万kW·h,属于新建(补
办)项目。
本项目在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确保各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我局从环境保护方面同意该项目按照《报告表》中所列建设项目的地点、性质、规模、工艺进行建设。
三、建设单位必须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重点做好以下环境保护工作:
(一)项目的产生的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林施肥。
(二)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合理安排生产作业时间,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确保噪声达标排放。
(三)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分类收集。危险废物应设置专用的危废暂存场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实行转移联单制度,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落实危险废物贮存、转移污染控制措施;落实《报告书》提出的一般固废和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措施,所有固废必须集中处置或综合利用,不得外排。
(四)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最小下泄生态流量0.056m3/s,并安装在线监控设施,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
四、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
(二)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及2013年修改单。
五、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并依法开展自行验收。
篇8
关键词: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23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45
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上就是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限制、相互促进的历史。从使用自然的棍棒到自己制造石器,从发明使用火、弓箭、陶器到驯养家畜,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到手工业、商品及城市经济的出现,直到后来的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到今天,体现了人类高度的智慧,彰显了科学技术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影响。
但是,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不但影响甚至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亮出了红牌。一个自然环境恶劣、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的城市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牵制和压抑,因为这样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可能吸引投资商和大量的消费群体。可以说,自然用它必然的规律和铁的事实,在提醒人类,疯狂发展经济的结局将会使人类与自然玉石俱焚。
要使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可以说,通过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
一、只有创新驱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减轻经济发展对自然的破坏
(一)新能源是经济发展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根本保证
纵观2016年新能源领域十大创新关注点,归纳起来,新能源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新的能源管理观念,像能源互联网智能技术,就是新观念新技术背景下的能源管理,就是通过互联网这一电子新技术,实现能源分布使用等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科学的选择控制;二是新的能源利用系统,像智能户用分布式光伏系统、光伏应用终端、大规模风电消纳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动态无线充电技术,这些新的利用系统将促进能源的科学利用;三是新的能源来源,像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太阳能薄膜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锂―氧电池等,这些环保性能高的新能源将逐渐取代旧能源;四是新的能源回收系统,像动力电池的系统管理技术,能源回收将从另一端实现能源的节约利用。不难看出,新能源中的这些创新热点对环保的重视。
(二)新材料将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与自然相协调
新材料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可见新材料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新材料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生态环境材料”是新经济形势下产生的新提法,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主要是针对旧的材料使用过程提出的。旧的材料使用过程,就是“将大量的资源提取出来,又将大量的废弃物排回到自然环境”,这种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已经吃到了苦头。
(三)新工艺将节省能源并减少污染
提倡绿色新工艺,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不但可以改善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废水的状况,还可以节省能源,降低能源的消耗。所以说,新工艺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国家相关的部门和单位花大力气进行改造。
二、只有创新驱动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放生产力,有条件和精力正视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一)创新能够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只有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下的劳动生产,才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彻底解放劳动者,为劳动者创造培训、提高的环境和条件。如果劳动者总是疲于奔命,根本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提高素质,而素质低下的劳动者,不可能关注生态环境。
(二)改进和创新生产工具,能够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对生产工具进行新一轮的创新改造,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完成的新课题。那些严重破坏和污染环境的旧生产工具,必须从生产活动中退出,新一轮生产工具的变革,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
(三)重新认识劳动对象,能够使劳动者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充分表现在劳动对象的扩展程度上。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的劳动对象从陆地、海洋、天空一直扩展到了外太空,这是人类对自然的胜利,也是人类盲目扩张的结果。人类必须重新科学地认识劳动对象,强化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思想观念,才能进一步提高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三、只有创新驱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形成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引导世界经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健康发展
(一)创新强国,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新经济常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才能在经济发展中引导新的方向。要想在国际经济生活中有发言权,就要创新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
(二)在“一带一路”的国际产能合作中,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推向全球。
“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家级顶层战略”,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寻求共同发展的国际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和平、发展、互信、融合、包容”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发展中,必然会把这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推向世界范围。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在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点上,在经济合作中更容易达成共识。
(三)创新观念,以人为本取代以物为本,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引领世界经济的新潮流。
旧的经济发展观念过度重视经济的发展,片面强调GDP的高速增长,忽视了人的需要和利益,甚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损害,这种损害直接表现在破坏环境给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的威胁。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回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健康经济的新常态,也是世界经济的新潮流。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到科技日报社考察时强调,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主旋律,全面推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解决这个问题,是发展“以人为本”的经济新常态的首要问题。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将从根本上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和桎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基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及个人环保自觉行为培养的需求,中职学校加强环保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环保教育融入中职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离不开环保教育体系的建立、环保教育教材的开发、师资队伍及经费的支持。中职学校可以多层次全面开展环保教育,增强中职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中职生的环保行动能力。
【关键词】环境保护教育;中职教育教学;现状;基本保障;实践
一、前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问题仍是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成为大家的共同责任。从职业教育教学角度探讨和实践环保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增强中职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中职生的环保行动能力,对我国环境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学校环保教育的现状
(一)环保意识不强,认识不深
近些年,政府、社会、学校多方面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开展环保教育,使得中职生的环保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总体而言,环境保护仍未能引起中职生思想上的足蛑厥樱中职生环保素质仍需大幅提高。日常行为习惯不文明、破坏环境的现象在中职生中时有出现;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对环境保护态度冷漠,对环保活动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究其原因,在于中职生对环境保护认识不深,环保意识不强,对环境恶化带来的危机感不足。
(二)环保教育途径比较单一
当前,环境保护问题虽得到普遍的正视,政府、社会及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但中职学校的环保教育途径仍比较单一。其一,环保教育课程开设不足,只有环保及相关专业开设了比较系统的课程,其他专业所的环保知识较少。其二,教师教学过程融入环保教育不足,更多地注重课程本身的知识教学和技能实践,教学活动中自觉融入环境保护教育的意识不强,涉及内容极其有限。其三,环保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重理论轻实践,与日常环保实践结合不密切或不深入,尤其是没有与生态建设、绿色生产环节相结合,影响环保教育的开展。
(三)开展环保教育的平台少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系统的环保教育活动多利用单一的团体活动开展,平台少,涉及面窄,教育合力无法形成,参与人数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保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
(四)环保教育长远规划不足
环保教育是一项养成教育活动,其教育成效在短期内很难凸显,必须要有长远规划,方能起到成效。目前,中职学校在环保教育规划方面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学校开展环保教育缺乏系统规划,忽略教育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中职生提出不同的环保教育要求;同时,中职学校的环保教育忽视了与社会、家庭环保教育的衔接,缺乏环保教育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三、环保教育融入中职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多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先后出台了政府性指导文件,并采取了一系列强硬保护措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九条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从治理和保护环境出发,更重要和迫切的是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环保教育,大力普及和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思想教育和培养环保行为能力,让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重视生态保护。
(二)学校良好环境建设的需要
良好的校园环境在环境育人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正确引导师生自觉保护和爱护良好环境。加强环保教育,创造良好生态校园,可以让师生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
(三)个人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培养的需要
中职生是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今天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生态意识的主流和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和强度。鉴于中职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在中职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环保教育,培养中职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四、环境教育融入中职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
(一)构建环保教育体系,推进环保教育系统开展
环保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中职学校必须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构建环保教育体系。环保教育体系应注重环保教育过程的知识传授-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的整体性和教育体系教育对象的不同层次性,保证环保教育在中职学校系统推进,真正提升中职学生环保素质。
(二)融入环保教育的教材的开发
环保教材或融入环保知识的教材是环保教育在中职学校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目前,中职学校所具有的专门的环保教材很少,因此,加强有关环境保护的必修课、选修课教育非常重要,应特别加强不同专业课程中环保教育知识点的渗透,让中职学校的环保教育开展得有理有据。
(三)建设一支强健的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自身知识结构及知识形态意识一定程度上支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环保意识形态及对环保知识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职生对环保知识的认知。因此,培养一支有强烈环保意识和环保自觉行为的教师队伍对中职学校环保教育的推进至关重要。
(四)环境保护教育经费的支持
环境保护融入中职教育教学,需要设立环境保护教育课程开发、环境保护教育项目研究、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活动专项资助资金。中职学校在经费得到保障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五、环保教育融入中职教育教学的实践
中职学校可充分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几方面的合力,全方位推进环保教育的开展。一方面,中职学校可通过完善环保相关制度来约束中职生的行为规范,充分利用社会相关环保组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可以利用学校教学、实践、学生活动等平台开展环保教育。
(一)环保教育融入学校建设
生态校园有利于促进学生环保素养的提升和学校和谐持续发展。学校建设中环保教育的深化,一方面需强化学校管理层对环保教育的重视,在管理环节可以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教师工作的一项考核内容,把环境建设作为班集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功能,将校园内的教学区、运动区、住宿区及用餐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划分为班级绿化美化区域,实行班级管理,让师生参与到校园美化绿化的生态校园建设中,十分有利于学校的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的环保行为。
(二)环保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应把环保教育知识备于教案,在各课程中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环保内容,以推进教学活动中环保教育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通过教学知识结合环保实例开展渗透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生态环保的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中职生专业性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可开设环保课程,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方式开展专业的环保教育活动。通过系统或与专业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环保知识讲解,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了解行业的最新环保动态及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创新性思维。
(三)环保教育融入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主体是培养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环保教育融入实践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的课堂实验、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中职学校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在实践中结合专业教学,融入各行业环境保护的科研生产知识、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让学生体验节约材料、减少污染、合理运用资源等环保行为,培养学生环保生产意识。
(四)环保教育融入学生活动
环保教育融入丰富的学生活动,成效好。学校可以利用重大节日及活动开展环保教育专题活动,增强中职生对环保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如“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或者引导学生学会对垃圾进行分类,节约资源(如节约水、等)。
六、思考
环保教育是一项养成教育。笔者有幸赴德,深刻感受和目睹了欧洲职业教育中环保教育的浓厚氛围和卓越成效。欧美一些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的环保教育非常到位,它们把环境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门课程中,把环保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德国之所以成为全球环境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除了归功于环境立法,更归功于对环保教育的重视和实践。
我国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借鉴德国等国家在环保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环保教育教学方法,将环保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各课程的教学不仅要紧跟学科的前沿发展,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科学技术,更应融入环保教育知识,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对社会、对人类、对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自觉实践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行为习惯。
七、结束语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民生工程。对环保教育的重视和坚定不移的实践,是养成环保意识和自觉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加强和重视环保教育,探索出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在学生中推行实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是环境保护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对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一、公益先行,在问题探讨中参悟
公益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中国古代倡导日行一善,现代公益事业是人人参与的,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公益基金、公益网站等途径,以直接参与、无偿捐赠、公益广告等方式参与的。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得公益事业实现了高速面广的爱心满天下的理想效果,而这些社会公益热点、社会公益事件、社会公益活动则是加强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运用富含生态环保理念的社会公益案例开展幼儿教学,能够帮助幼儿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和社会公益意识,树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念。
例如,在开展“走进大自然”的主题活动时,导入部分我用了“秀出你的环保搭档”的公益广告:我把家里的废纸盒都收集到大桶里,爸爸说纸盒回收后可以再造纸。这个大桶就是我的环保搭档。我不用一次性筷子,因为我要保护森林,自带餐具是我的环保搭档。我的铅笔盒里只有三支环保铅笔,因为它可以节省木材,环保铅笔就是我的环保搭档。我喜欢玩拼插玩具,少用电池,减少污染,拼插玩具是我的环保搭档。出去旅行,我不用酒店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妈妈说那不环保,随身的洗漱用品就是我的环保搭档。接着我引导幼儿认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的环保搭档还有哪些?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实践,奶奶的菜篮子、自己的小水壶、教师制作的环保玩具……无不充分体现了幼儿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比如,结合“光盘行动”的开展,我们设置了“思想曲”、“行动曲”和“家园曲”的“三部曲”,从节约粮食入手,引导幼儿能较好地吃好每顿饭菜,做到不挑食、不掉饭粒、不剩饭菜,能保持餐桌的整洁,教育幼儿节约用水等,从而帮助幼儿把节约从口号变为行动,将行动化为习惯。这些丰富多彩的公益主题活动的有机渗透,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实现对生态环保理念的意义建构。
二、多元整合,在多彩活动中生成
幼儿园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强调在创设的近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帮助幼儿实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给幼儿提供展示、交流和提高的机会,而且要不断推进学习资源呈现方式的变革,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资源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体验,不断引发幼儿的知识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幼儿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内化新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生态环保教育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利用生动鲜活的多媒体资源创设有效学习情境,让幼儿实现生态感知,动态生成生态环保意识。
例如,在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观看海洋动画视频、聆听海洋动物声音等方式建立起对海底世界的初步印象,让幼儿感知神秘的海洋世界和海洋生物。然后我通过课件展示了层出不穷的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以及我们人类的危害,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海洋世界,有的说我们不向大海里乱扔垃圾、有的说减少对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的说对海面垃圾进行打捞等。接着我把幼儿的视线聚焦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以“我是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于是,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不随便乱扔垃圾等在幼儿略显稚嫩的笔端被勾勒出来,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语言描述着他们的图画,更为粗糙的画面增添了生动趣味。还比如,利用《快乐的大脚》、《海底总动员》等动画电影,利用世界气象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等生态环保节日以及相关的环保图片、公益广告等开展生态环保教育,在主题鲜明、生动形象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加强对幼儿生态环保教育。
三、亲近自然,在实践体验中感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幼儿对绚丽多姿的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幼儿走近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幼儿通过一定的学习情境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自觉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断内化为生态环保意识,外化为绿色环保行动。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在自然的天地之间学会观察、学会适应,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建立新自信的目标。
例如,在3月12日植树节来临之际,我们小班年级组开展了“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在这样的一个营造绿色环境、呼唤生态文明的特别节日里,有的家长和孩子在自家小区中认养小树,有的同爸爸妈妈进行种植灌溉活动,有的在野外进行种植树苗活动,还有的配合社区绿化人员进行保绿作业……小朋友们通过种树、除草、浇水等亲身实践活动中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和植树节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感情,培养了孩子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绿色环保意识。还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室自然角里的动植物,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责任意识,还可以利用我园开辟的“欢乐小农场”,利用亲子活动和种植活动等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生产农具,帮助幼儿在松土、施肥、浇水的过程中体验成长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当然更能让幼儿在辛勤劳动中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从小树立起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行为习惯。
- 上一篇:地震监测的意义
- 下一篇:公共交通的优缺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