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水平概述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费水平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消费水平概述

篇1

关键词:县城建设 县域经济 拉动作用探究

广义来讲,县城是连结农村和城市的良好纽带,同时县城也是人才以及物流的主要聚焦点,其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整体带头作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党和政府就将县城建设作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建设环节,同时也对其加大投资力度,并对政治传播和文化教育等工作也都高度重视。加强城镇建设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坚持规范化县城建设和把好县城发展责任关以及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三者共同完成县城建设工作的。在进行县城建设规划的规程中应该聘请经验和资质相对较高的专家和学者来共同协助完成县城具体规划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较为完善的县城领导监督机制和县城领导干部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和推动县城经济快速发展。综上所述,加强县城建设是退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并且拉动相关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应该从县城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取和县城建设能够成功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原因以及县城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深刻探讨。

一、县城建设对相关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评价指标选取概述

1.县城建设对相关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评价指标种类

在进行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构建的过程中,不同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的言论各不相同,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政府和机构都会依据县域指标和县域经济计算方法等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较为整体且全面的比较和评价。其中一种常见的状况就是,将县域GDP和县域GDP增长率以及县域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三项指标作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标准。另外一种较为常见的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是以县域经济总量指标和县域经济结构指标以及县域生态发展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其中县域经济总量指标是指县域地区经济生产总值和县域地方经济收入两个具体方面,而县域经济结构指标则包括城镇化比例和相关县域经济劳务输出两种,我们所说的这种县域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的内容相对来讲较前者相比较为全面,但是其主要缺陷就在于当我们进行县域经济数据信息收集时会受到一定阻碍,并且在确定县域经济剂量方法上也具有较大难度。图为县域经济发展中评价指标曲线示意:

2.有效评价县城建设对相关县域经济发展指标选取概述

以上述内容为主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种类选取依据,按照上已提及指标体系对县城建设对县域经济拉动作用进行具体且全面的经济反映,之后在此基础上按照可行性原则和数据可等性要求等充分考虑个人能力问题,在对县城建设对县域经济拉动作用研究的过程中选取县域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指标、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指标和县域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以及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指标四种作为主要县域经济指标评价标准。

(1)县域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指标

县域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指标主要包括县域经济GDP总量和县域经济财政收入以及县域经济增长率三种。同时县域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指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出县域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和县域地区发展潜力等。

(2)县域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指标

在进行县域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指标衡量的过程中其主要是依靠县域经济社会商品具体零售额和销量来进行准确衡量的。广义来讲,县域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指标可以有效反映出本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县域内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图为县域居民消费水平占总体县域消费水平比重示意:

(3)县域经济发展产业机构指标

主要运用县域第三产业站县域经济GDP比重来进行衡量,合理运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指标进行衡量可以有效反应出当地县域产业结构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对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态势加以辨别。

二、县城经济建设拉动相关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探究

1.拉动县域经济成本投资增长

就县域发展而言,进行县域经济建设投资是促使县域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时对县城加强经济建设也会带动整个县域发展,因为县城经济投资能和县城经济投资潜力都决定着整个县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程度,所以加强县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县城经济建设投资对县域经济发展应该从基本资本理论方面进行研究,马克思理论中资本论这一理念就有效的阐述了劳动价值的重要性,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合理利用去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之后在此基础上扩大地区经济资本积累。

2.拉动县域消费水平增长

县城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拉动县域经济水平增长,其同时也是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县城消费水平就会提高,二者经济水平提高便会促进整县域经济水平提高,起到相应拉力作用。需要了解到,我们会应用到消费乘数理论,此种较为科学的数学表达方式能够准确且全面的反映出县城消费水平对县域消费水平的拉动作用。

通过进行县城经济建设可以扩大农村消费水平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随着县城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县城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其相应居民消费收入也在不断增加,这样就会达到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使得农村整体消费水平得以提高。县城人口增加会带动相应工业产品需求增加和带动居民住宅需求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会使居民消费档次上升,此时便会形成较为完整居民消费示范效应,这就会在优化县城第二产业的同时也会使增加其在县域经济GDP中的比重。

三、县城建设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详述

1.县城建设拉动县域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化农业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一种必然发展趋势,规模化生产模式是当期农业生产主要特征。现阶段县域农村土地呈零碎式发展状态且分散不均,这样就会早成人均用地减少。通过加强县城建设可以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县城,并使这些农村人口投入到第二产业生产和第三产业中,此种方式能够有效进行土地流转并可讲有限徒弟进行连结。实施土地集中规范可以为县域专业化生产提供相应经济效益,这也是县城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策略中的重点。县城建设可以使县城交通运输和县城供水供电以及县城物流部门等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图为县城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结构示意:

2.县城建设拉动县域城乡统筹发展

县城建设中经济部门主要以相应传统农业为主,传统农业身缠规模相对较小,此种积极部门多数用于市场交换并采用先进科技进行农业生产,合理利用县城建设的优越条件可以促进县域企业制度规划和县域企业组织生产等。县城经济建设已成为生产县域商品和能源以及相应聚集拉动力的有力基础,分别可对县城经济和县域经济二者之间做权衡考虑,在共同促进城乡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城乡统筹规划侧率得以实现。在加强县城经济建设过程中,第三产业会迅速得到提升,并且一些新型产业也会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我们应该了解到,第三产业的产生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会带动就业,并在增加人员就业的基础上使得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县域居民消费水平以想成良性消费循环以带动县域经济整体发展。县城居民消费增长代表着县域整体经济水平提高,此种状况还会使得县域投资增长和县域消经济消费水平提高以致促进城乡统筹规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当前县城建设发展现状,对县城建设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相应评价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加强城镇建设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坚持规范化县城建设和把好县城发展责任关以及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三者共同完成县城建设工作的。县城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拉动县域经济水平增长,通过进行县城经济建设可以扩大农村消费水平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以致拓宽县域消费市场。加大县城经济、文化各领域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县域文化水平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应该了解到,县城建设会拉动县域农业发展和县域产业需求以及相关城乡统筹规划等,在进行县城基础建设时会受到人口影响,所以应根据此种发展趋势制定出合理解决方案。县城经济建设成本投资增加,此时县城居民消费水平也会增加,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整个县域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珊.江苏省县域城镇规模变动及机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篇2

关键词:广东;消费函数;居民;消费;收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106-03

我们知道,收入增加,消费就会增加。收入增加1元,消费会增加多少呢?以广东为例,经过计算,收入增加1元,广东城镇居民的消费增加0.75元,广东农村居民的消费增加0.70元。笔者运用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得出广东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关系,计算1998年以来广东城镇居民的消费与《广东统计年鉴》的数据最大误差在3%左右,广东农村居民的消费与《广东统计年鉴》的数据最大误差在4%左右。

一、消费函数概述

1.凯恩斯(J.M.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消费函数的概念,他认为消费函数是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唯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C0+bY,式中,C为消费,Y为收入,C0为自发消费部分,b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常数,b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整个公式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1)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2)0

2.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假说[1]。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其自身收入的影响,同时,一方面受周围人群的消费行为、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也受过去曾达到的收入水平和

消费水平的影响,消费者一旦维持过一个较高的消费水平,该消费水平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消费的“不可逆性”,也称“棘轮效应”。相对收入假设的消费函数表示为:Ct=α0Yt+α1Yt-1+μt,其中,Yt表示当期收入,Yt-1表示前期收入。

3.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安尼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他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受一生中总消费等于总收入的预算约束,追求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因此,消费者现期消费不仅与现期收入有关,而且与消费者以后各期收入的期望值、开始时的资产和个人年龄大小有关。消费函数表示为:Ct=α1Yt+α2At+μt,其中,Yt表示当期收入,At表示t时刻的资产存量,0

4.弗里德曼(M.Friedman)在《消费函数理论》中提出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们在消费时不是依据短期的实际收入,而是依据长期、持久收入,既包括前期收入,也包括以后各期期望收入。消费与收入的关系为:Ct=α0 +α1YPt+α2 Ytt +μt,其中,YPt表示持久收入,Ytt表示t时刻收入。

此外,霍尔(Hall,Robert E.)将理性预期理论引入永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提出了随机游走假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有人提出预防性储蓄假说和流动性约束假说等等。

二、广东的消费函数

选取1998—2011年广东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见表1),将表1中这两组数据输入几何画板软件,可绘制出以下散点图(见图2),图2中,X轴是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轴是人均消费性支出,图2中每个点的旁边是人均消费性支出。从图2中可直观地看出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在这些点之间可以画出一条直线,使这些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可以找出这条直线的斜率以及直线和Y轴的交点。得出方程:

Y=0.75X+562.00

这就是广东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其中X表示收入,Y表示消费,边际消费倾向为0.75。广东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表明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消费增加0.75元,自发消费(收入为零时的消费)等于562.00 大于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75 在0~1之间,符合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

和广东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算法一样,可以得出广东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

Y=0.70X+180.00

其中X表示收入,Y表示消费。广东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表明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消费增加0.70元,自发消费(收入为零时的消费)等于180.00 大于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70 在0~1之间,符合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

三、广东消费函数评价

从表1可以看出,根据广东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算出的消费支出与《广东统计年鉴》的消费支出,平均误差只有0.09%,绝对值的平均误差为1.61%,这样的结果是不错的。笔者还用微软的Word软件画出了广东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几何画板和微软的Word软件得出的消费函数相当吻合。当没有收入时,广东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显示维持生存需要的消费为562.00元,这点钱会不会少了点?这与我们选取数据的时间段有关,我们选取数据是从1998年开始的,那时候在广州一个教授的月收入才几百元。

从表2可以看出,根据广东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算出的消费支出与《广东统计年鉴》的消费支出,平均误差为0.16%,绝对值的平均误差为2.78%,这个的结果比广东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得出的结果稍差,但还是可以接受的。表2中,2005年广东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算出的消费比实际消费少6.59%,是表2中误差最大的。这是因为2005年广东比全国提前一年免征农业税,一个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农民消费热情高涨,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4.4%,实际增长11.4%,在这13年中仅次于2011年。

按照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随着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但广东的情况与之相反,广东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0.75大于农村的0.70。1946年,西蒙·库兹涅茨用美国1869—1938年长达70年的有关数据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消费函数中边际消费倾向不随收入上升而下降,而保持在0.84~0.89之间,长期内相对稳定。库兹涅茨发现的这一关系,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特性不一致,这一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2]。这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作为一个长期趋势并不一定存在。

比较上页图2和图3,广东农村居民2011年的消费还没有1998年城镇居民的消费高,2011年广东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7∶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必将推动广东和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兆宁.中国消费函数模型分析[J].社科纵横,2006,(9).

[2] 熊正贤,翟有龙.鉴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消费函数研究——以上海、甘肃农村居民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6).

篇3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嬗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0-0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开始覆盖千家万户,基于互联网而衍生的网络消费平台拓宽了“虚拟消费空间”,此后成千上万的网络消费平台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以网络自媒体为载体催生出的“微商”,逐渐成为青年群体青睐的对象,不仅在悄然地改变着中国的零售业格局,更在悄悄地改变着中国青年的消费观念。大学生在中国青年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在社会消费结构中他们是最为活跃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较为旺盛的消费需求,他们的消费观念通常是引领整个社会消费的潮流。身处“微时代”,充满猎奇心理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微环境”的冲击,不仅刺激了没有收入来源的他们开始追求时尚、超前消费,也使得他们走上了网络借贷的危险道路。近年来频频出现女大学生“裸贷”现象,更是将“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剧变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的新意蕴

所谓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对各种物质生活资料、劳务和精神产品的消耗”[1]3。而消费观作为一种观念,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2]。且消费观表现为一个稳定的体系,在具体的消费行为或商品消费过程通过人们对待:消费与支出的价值判断、特定的商品价值判断、商品的样式或风格、消费心理的推动等方面得以反映[3]200。大学生作为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一部分,自新式大学教育开始,他们就表现出了精神独立、思想活跃的特质,因此,在社会消费框架中常常引领整个社会的消费风潮。

身处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的“微时代”,大学生的消费形态逐渐由实体货币消费转变为虚拟货币消费,他们开始注重时尚消费、多元消费、超前消费,他们的消费理念不仅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因此,笔者尝试对“微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重新界定,即:在“微环境”影响下大学生对其消费行为(网络购物行为)中的消费对象、消费过程、消费心理等的价值追求和综合认知,是基于网络平台消费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念,且能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同时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能动地反作用。

二、“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嬗变

“微商”购物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们的消费平台得以扩充,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更新,进而推动人们的消费观取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学生群体对新事物反应灵敏、感受力强,在消费形式更新过程中通常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因此,大学生在“微环境”的冲击下消费观极易出现嬗变和转向。

(一)大学生消费观嬗变的具体表现

首先是消费理念由实用向时尚转向。“微商”购物平台出现之前,大学生消费观普遍强调实用性,以期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但特殊的“微环境”出现后,使得大学生思想更加开放、需求更加多元。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对时代前沿问题事物、新观念、新挑战的接受能力往往比较强,加之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也为他们的自我需求的不断扩张提供了年龄支持,因而他们往往愿意通过彰显社会时尚的消费倾向展示其社会地位以及其自我存在[4]。故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中一大部分主动地亦或是被动地成为时尚商品和时尚消费方式的追崇者和膜拜者,而这种时尚化的消费倾向往往体现在对品牌的追崇、对价格的迷恋等方面。

其次是消费内容由单一向多元转向。“微时代”到来之前,传统的大学生消费内容总体较为单调,大多是对于衣食住行等方面消费的追求,且商品的种类普遍单一。而随着网络自媒w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推进,网上购物逐渐演变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大学生处在一个物质丰富、消费欲望膨胀的时代,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带着一种享乐主义的消费心理,不断追求商品的时尚性和种类的多元性,尤其是对衣食的追求更高,不仅要求吃的好,而且要求穿的时尚。此外,除了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消费,各种纷繁复杂地消费活动在大学生的消费领域中比重加大,呈现消费种类多元的趋势。

再次是消费目标由保守向超前转向。依据基本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5]98。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消费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个人消费水平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应当总体上保持一致。在过去,受制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大学生的消费大多具有保守性,而身处“微时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开始向超前消费转向。因此,“花明天钱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理念开始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但大学生消费群体尚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无法对消费做出合理的度量,故而超前消费理念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大学生消费观嬗变的动力机制

篇4

(①江苏科技大学国防学院,镇江 212003;②江苏大学管理学院,镇江 212013;③国家统计局镇江调查队,镇江 212000)

摘要: 研究居民消费结构,了解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对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优化居民消费的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分析近年来镇江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研究和探索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键词 : 居民消费结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011-02

作者简介:居凌云(1974-),女,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国防学院讲师,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韩志明(1965-),男,江苏丹阳人,国家统计局镇江调查队副队长、统计师,研究方向为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

1 镇江市居民消费结构和经济增长概述

1.1 镇江居民在不同经济增长条件下消费结构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镇江居民消费结构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呈现一次质的飞跃,且各有其特点:

2000年以前,基本实现温饱的消费结构,饮食水平改善,恩格尔系数处于较高水平。2001年-2008年,居民收入增长加快,2008年镇江实现了以市为总体的全面小康,人们在吃饱和基本吃好的前提下,消费支出多元化,恩格尔系数降低。2009年至今,居民消费发生显著变化,结构渐趋合理,恩格尔系数稳步回落,服务类支出增加。

1.2 镇江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首先通过表1和表2来显示2005-2012年镇江市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额及其比重变化情况: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序列依次为:食品、衣着、文教娱乐、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

2 镇江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居民收入

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结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1],直接决定着居民的消费水平。首先居民收入是形成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的现实基础,当居民的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居民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其次,收入水平也可以通过不同消费方式的选择来影响消费结构。收入较低时,人们倾向于选择“省钱”作为主要的消费方式,尽量减少开支;收入提高后,“省时”、“省力”的消费方式更受人们欢迎。

2.2 消费价格 价格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意味着消费者可支配的货币能够购买到的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这就促使消费者在消费和储蓄之间以及各种金融资产之间做出重新选择,从而使消费结构发生变化[2]。

消费品之间的比价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结构。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而一些高档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正因为各种消费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所以它们之间的比价变化会影响人们对不同消费品的需求量,进而影响消费结构。

2.3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决定产品结构,决定消费结构,是影响消费结构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消费资料主要来源于第一、三产业及第二产业中的轻工业,它们的发展状况及在整个产业体系构成中的比重直接决定了广大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其次,三次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居民消费的具体品种,反映了消费结构微观层次的变化。如第一产业内部种植业、畜牧业的结构,对人们食物消费结构中的粮食、水果、肉蛋奶的消费有直接的影响。

2.4 消费倾向 消费结构和储蓄之间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虽然近年来镇江城市居民消费倾向(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稳定在63%左右,但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较大差异。

3 镇江市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3.1 恩格尔系数分析 恩格尔系数是指用于食物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2012年镇江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9.3%,比2000年的42.7%下降了3.4个百分点。按照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富的标准,镇江城市居民已处于相对富裕阶段。但是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不仅源于人均收入水平的迅速上升和生活水平的急剧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居民消费观念的多元转变。因此从总体上讲,镇江城市居民生活仍处于小康阶段,正在逐渐走向富裕。

3.2 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2012年镇江城市居民总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413,这说明在新增可支配收入中,41.3%用于了生活消费。其中,食品、教育文化娱乐与其他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分别达到0.077、0.070和0.098。城市居民在基本的生活满足后,更加注重饮食的丰富化和科学化,教育的多样化和层次化,旅游和美容等成了城市居民十分热衷的消费项目。由于国家住房调控等政策的实施,居民在居住需求方面的意愿降低,居住的边际消费倾向仅为0.009。

4 镇江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镇江经济运行逐步从生产主导型转变为消费主导型。市场化程度越高,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牵动作用就越大,其规模、结构和增长速度,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条件之一。

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从基本生活消费为主的初级阶段到以家用电器及耐用品等向高档化方向发展的第二次、三次消费阶段的升级,对电子、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5 镇江市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经济增长对消费结构传递机制可以归纳为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增加消费结构改变经济进一步增长,具体如下:

5.1 经济发展推动消费增长 由于资料的限制,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可用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代替。2008年至2012年期间,镇江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491.83亿元增长至2630.42亿元,四年间增长了76.3%;而相对应的,镇江城乡居民收入四年间分别增长了54.7%和66.8%,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增长了51.6%和60.0%。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消费(收入)也有了较快增长。

5.2 消费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促进经济增长 一方面,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卖方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买方市场,供过于求,消费者的需求导向决定着市场的发展导向,消费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货币分配形式增强了消费的选择性和自主性,拓宽了消费渠道。

5.3 以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产品引导消费,实现质的飞跃 近年来,信息产品进入家庭,无论是从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都达到相当高的速率。移动电话、家用电脑等拥有量成倍增长。十年来,城市居民家庭彩电拥有量增长49.0%、照相机增长22.0%、摄像机拥有量增长3.7倍;移动电话增长3.7倍,家用电脑增幅达到7.4倍。消费产品的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也预示着未来居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6 实现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基本对策

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作为一个动态的运行发展过程,客观上存在着一些标准来帮助人们判别消费结构是否已趋于合理。这些标准主要包括生理标准(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经济标准(消费结构应与生产力水平、生产能力、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和社会标准(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等。

6.1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千方百计提高镇江居民的收入水平,尽快扭转镇江居民收入水平长期低于苏南地区平均水平被动局面,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消费水平的提升,而且还能启动目前较为低迷的消费市场。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将对消费需求的回升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镇江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

6.2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多年来,镇江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坚持错位发展,扬优求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现阶段,镇江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文章。一是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建设好协作配套园区。按照发展壮大产业链、加速培育产业集群的整体思路,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势骨干企业。三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6.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消费环境 消费结构优化需要政府实施相应的政策才能进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是影响当前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政府要着力改善消费环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净化市场环境,大力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和垄断行业,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消除居民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王怡,李树民.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2,10:133-135.

篇5

现阶段,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的速度极快,尤其是高端酒店业,在游客接待方面的能力也不断提高。然而,在高端酒店业繁荣发展的背景下,背后的竞争却十分激烈。而这也同样表明了高端酒店行业在投资方面的严重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必然会带来不良后果。

一、高端酒店业概述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中国的酒店业并未明确制定出星级档次,而酒店则主要以招待型的事业单位宾馆或者是招待所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酒店行业出现了合资潮。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也随之进入到中国境内,因而,营销方面的市场定位理论及酒店星级的评定制度也被引入到国内旅游管理部门以及酒店经营管理人员观念中。根据国际惯例分析,星级标准识别性以及可读性则被定位在档次级别当中,通常情况下,等级为五星的酒店被认为是奢华型,而四星酒店则被认为是高档型酒店。此外,等级不超过三星的酒店被定义成中低档。文章将高端四五星级的酒店当作高端酒店业,同时,也称其为高星级的酒店。

二、高端酒店业过度投资理论可能性及分析

站在需求和供给关系角度分析,酒店的需求和旅游的需求存在紧密的联系。而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旅游的实际需求也会在社会经济水平全面提升的背景下不断增加。其中,当人们外出旅游的时候,必然会有住宿的需求,特别是当前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同样也提高了对住宿质量的要求,为此,全面促进了高端酒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与低星级的酒店或者是经济型酒店相对比,高端酒店每间客房的日平均收入都要更高一些,所以,企业很容易受到经济利益驱使而进军这一领域。

站在地方政府角度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在经济、文化与环境等诸多方面创造效应,所以,在当前产业结构需要转型与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也同样给予了旅游行业较高的期待,同时,在这一产业领域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在这种形势之下,对于高端酒店而言,特别是五星级酒店,其数量能够充分展现某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同样对本地形象工程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商务类型高端酒店能够为高端商务客人提供理想的设施以及服务,所以,有效地促进了该区域的招商引资。为此,政府也逐渐对四五星级的酒店提高了重视程度,进而使得高端酒店发展空间更大,同样引诱了企业的投资。若企业自身的资金不充足,那么金融机构就会随之介入,最终就会形成大力支持高端酒店发展的“羊群行为”,使得投资出现过度现象。而对于高端酒店投资长期,所需资金量很大,而在行业内部出现投资潮涌现象之后,就会导致需求的增长速度落后于供给增长的速度,长此以往,“僧多肉少”的问题也更加严峻。与此同时,酒店行业是高壁垒退出行业,如果在投资兴建方面效果理想,那么在建筑结构与功能方面也就决定了企业转行几率不大。为此,诸多酒店就会争抢客源,随后,就会出现部分酒店经营效果不理想或者是无法维持生计而破产退出。而这种过度投资的恶性结果就是增加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三、现阶段中国高端酒店行业投资过度识别及正确判断

(一)过度投资现象的预警信号分析

第一,五星级酒店的数量和出租率变化对比。站在整体数量角度分析,我国在2001年期间,五星级酒店的数量只有129间,而客房的数量超过了5万。然而,截止到2010年,国内五星级酒店的数量接近600座,而客房的数量也快速提升至21万间。而根据国际酒店客房的统计数据显示,最佳比例是豪华型酒店的客房数量在全部酒店客房总数中占据5%的比例。若将四星级酒店客房的数量纳入其中,当现阶段国内奢华以及高档酒店客房的数量在国内星级酒店客房总数中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9%。而这一情况则与目前大众旅游市场消费需求的特点不相适应。由此可见,同酒店行业基本面进行比较,国内高端酒店与客房数量实际增长的速度要远远高于酒店行业整体数量增长的速度。另外,目前高端酒店总数量和旅游者消费需求数量及消费水平之间是相互脱节的。现阶段,国内旅游消费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大众旅游,所以,酒店消费市场所展现出的特点就是消费的基数极大,而人均的消费水平不高。与此同时,酒店消费在旅游总消费中的比重随之降低。据调查,在2010年,国外入境过夜的旅游者在境内平均每人每天的花费不到200美元,而住宿消费在旅游整体消费中的比重仅为12%。针对上述情况进行计算,可以发现,国外过夜旅游者住宿消费每天只有24美元。概括来讲,^夜入境的旅游者在住宿方面,人均的日销费只有经济型酒店亦或是三星级以下酒店客房的价格。因而高端酒店与客房数量的增长速度要高于酒店行业数量的增长速度,而这种发展趋势从本质上来讲,也并不符合中国大众旅游市场需求的特点。另外,对于高端酒店所看好的会议、公务与会展消费等,则始终受制于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水平。若需求受到限制,即便地区的商务经济发达,高端酒店市场需求结构和不同类型客源市场消费的能力也同样处于变化状态,最终导致高端酒店行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而对于商务客源来讲,国际范围内的商务客源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都要高于我国。然而,在2011年的中国酒店业务统计报告当中所表现的则是中国高端酒店市场客源是国内商务客源,而且在四星和无形酒店市场当中所占的份额也要明显高于之前的五年,然而,消费平均房价的水平提升幅度并不大。也就是说,即便消费能力得到了强化,但是,在增长幅度方面的效果仍然不明显。相反的是,国家商务客源在四星与五星酒店市场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同时,平均房价水平也呈现出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受国际客源基础疲软的影响,加之金融危机,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端国际品牌的酒店进入到中国市场当中。除此之外,因为市场供给过剩,使得酒店被迫采用价格竞争方式面对竞争,最终导致国际商务客源的消费水平不断降低。

第二,高端酒店平均房价和经营收益的变化。平均房价和经营收益与出租率变化相对比,能够真实地反映高端酒店行业过度投资问题所引发的恶性后果。从平均房价角度分析,五星级酒店客房的平均价格最初处于稳定上升的状态,而在2008年达到巅峰以后,随后不断下跌,而在2004年再次回到原有房价水平。在这期间,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然而,同样也受到过度投资及酒店数量相对较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平均每间客房的收益水平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由此可见,五星级酒店在客房中获取利益的能力有所下降,而四星级酒店业类似于五星级酒店。

(二)高端酒店行业的投资回收期财务研究

现阶段,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端酒店行业当中,那么业主实际获取回报的可能性并不高,具体可以对投资回收期进行计算来证明。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内容显示,按照国际酒店行业标准,五星级酒店投资标准应当确定成每间客房在15-20万美元。如果某一企业投资建设五星级酒店,将客房数量确定为350间。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国情,选择使用最低投资标准,将每间客房的投资标准确定为15万美元,且汇率为一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通过计算,该酒店所需投入的金额应当是3.675亿人民币。但是,对中国酒店业务的统计数据显示,五星级酒店平均客房的出租率和每间客房的平均房价作为具体计算的依据,假设酒店每年平均客房的出租率是60%,而每一间客房的平均房价是780元,难么大致估算酒店每年客房的营业收入是将近6000万,假设酒店客房部门的收入在整体收入中的比重是55%,那么酒店每年营业收入接近1.1亿元人民币。如果将利率确定为6%,对年金流入总额现值进行计算,那么该酒店需要营业23年才能够收回原有投资。但是,通常情况下,五星级酒店投资回收的期限应是8-12年。

通过以上分析与研究发现,现阶段,国内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相对较低,而且营业的实际情况也不满足投资回收标准要求。同理推论,四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与出租情况也难以满足投资回收的俗肌R虼耍若不切合实际地加大投资力度,不仅无法改善当前状况,甚至会出现恶化。所以,过度的投资只会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相关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出相关结论:当前国内高端酒店因投资过度而提高了风险,这是所有酒店行业人士所需要重视的,一定要适当减少对高端酒店行业的投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城市高端酒店与四五星级酒店数量是对地区旅游行业与投资环境进行衡量的重要条件。即便缺乏需求,那么政府推动修建的高等级酒店数量也同样很多。但是,因为酒店行业的投资十分分散,所以,在开发项目方面必须要有特定周期,若政府和行业人士不给予重视和管制,那么投资者就会受信息不完整的原因而无法正确判断资本投入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出现激进投资的情况。

中国高端酒店行业过度投资问题的情况已经发出预警,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转变原有态度,不断增强自身引导与信息服务等职能,以保证其信息优势得以全面发挥。与此同时,对行业内部企业的数量及实际的供需情况,信贷与投资等多种信息内容进行全面收集,积极构建信息服务机制[5]。基于此,还需要创建识别评估产能过剩的相关机制,如果有必要,则可以及时提出产能过剩的风险预警,有效地避免投资者受信息不完整或者是协调问题所引发的错误投资行为,对管理投资项目进行严格地规范,并且针对投资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展开全面且深入的审查评估,以防出现重复建设或者是无序开发等问题,规避后续的恶性竞争。

而在企业方面,一定要保证投资的理性化,当进入酒店业之前,需要按照政府所的信息内容展开深入地分析,而在决策中,应当由经验管理逐渐转变为知识管理。这样一来,就能够对高端酒店产业单一投资现象减轻依赖性,避免盲目投资或者是模仿与复制,最关键的是可以充分利用收购兼并的方式,有效地替资建造的方式,规避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

由此可见,需要从政府及企业两个角度出发,分别从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出发,确保投资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规避高端酒店行业的投资过度,以免出现恶化而扩大影响面。最终,为中国高端酒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营造积极的氛围。

五、结语

篇6

关键词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协整分析

消费问题在近几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自从政府实行启动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在住房、养老、教育、就业以及医疗等方面的改革推动下,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已经发生变化,消费需求也发生转化,通讯、教育和旅游已成为消费的热点,医疗保健支出近几年呈现较快速度增长。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状况。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均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可支配收入在2006年达到7511元,是1978年的24.1倍,年均增长93%;人均年消费性支出在2006年达到5711元,是1978年的19.7倍,年均增长76%。

根据居民需求决定理论和上述的简单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影响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诸因素中,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对于消费和收入的关系的研究,诸多的经济学家以不同的消费理论假设,建立了各种形态的消费函数,如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计量经济模型建模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的产生,他们为解决伪回归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研究收入消费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本文利用这一理论,对安徽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

一、 安徽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简介

1.单位根和协整关系检验

在进行时间序列的协整关系检验之前,首先要确定时间序列的单整性。序列的平稳性是指序列的均值与时间无关,同时其方差是有限的,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系统的变化。

如果一个序列在成为平稳序列之前经过d次差分,则该序列被称为d阶单整序列,记作I(d)。本文使用单整的ADF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设时间序列为 ,则用ADF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设时间序列为 ,则ADF检验模型为:

(t=2,…,T)

其中a 为常数,p和为系数项, 为时间趋势项,为残差项。P为滞后阶数,它的选择可依据AIC准则和SC准则进行。

协整是指如果时间序列向量X1=(Xit,… Xkt)的每个分量都是d阶单整,存在一个向量a = a1…an ,使得Zt = aXt表示为I(b),其中b>0,此时序列Xt是(d,b)阶协整的, 称为协整向量。特别当d=b=1时,称Xt为(1.1)阶协整。协整检验的模型为:X1=(Yt,XIt,… Xkt)是k+1个I(d)时间序列构成的向量。如果{Xt}分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有Yt=ao+aXt+Ut

其估计残差为

在检验过程中可通过检验协整回归方程的估计残差项的平稳性来判断协整关系。如果估计残差序列是平稳的,那么就表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意味着两个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2.误差修正模型的概述及理论运用(ECM)

误差修正模型是协整的一种等价形式。当

的分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时,以(1,1)阶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为例,该模型为:

经移项可得到:

此方程即为误差修正模型,上式可写成:

其中 为误差修正项。误差修正模型反映的是Yt 的短期波动 是如何被决定的。而误差修正项则反映了Yt 与Xt 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为协整系数。本文将用上述误差修正模型估计安徽省收入和消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均衡关系。

(二)实证分析

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经济分析,并阐述其经济意义。

本文采用的数据取自2007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由于数据资料的限制,选用的样本区间为1985-2006年的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人均消费支出(Y)”,剔除价格因素后得到人均实际收入(Xt )和人均实际消费(Yt )。

对变量采用对数形式可以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使数据更为平滑,便于建立模型,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取对数后记为In Xt 和In Yt 。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作出序列In Xt 和In Yt 的序列图,可以发现序列具有明显的时间趋势,是非平稳序列。对两序列进行一阶差分计算后,发现时间趋势基本消除,认为是平稳序列,理论上应该利用单位根检验法来进行检验。(如图)

In Xt和 In Yt的序列图

1.单整检验

考察变量单整的阶数时,通常用ADF检验。由协整的定义,如果收入和消费存在协整关系,二者必须是同阶单整的,所以在协整之前,必须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用Eviews对序列In Xt 和In Yt 以及差分后的序列(分别记为

(c,t表示带有常数项和趋势项,n表示采用的滞后阶数)

由表可以看出,原始的对数收入和对数消费序列的ADF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为5%下的临界值,这说明原始序列是非平稳的;而经过一阶差分以后,ADF值均小于临界值,可以认为序列经过一阶差分以后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所以序列

In Xt 和In Yt 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即I(1)。

2.协整检验

由于In Xt 和In Yt 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检验协整性其实就是检验协整回归方程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这两个序列不是协整的,残差中一定存在单位根,如果序列是协整的,残差将是平稳的。因此,可以对安徽省城镇居民的对数收入和对数消费进行协整分析,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协整回归和协整检验,对数据进行回归,得如下结果(括号内为统计值):

(2.2838)(36.7382)

R2=0.9868R*2=0.9861DW=1.68

若变量InXt 和InYt 具有协整关系,则上式中的应具有平稳性,对序列 做单位根检验,得ADF检验值为-3.0477,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下的临界值-1.96,所以残差项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这表明,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且长期边际倾向为0.9276,即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增加0.9276个单位。

3.误差修正模型

受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消费和收入的关系经常会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由于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消费者会根据偏离程度及方向不断调整消费,以便使消费和收入的关系逐步回复到均衡点。根据上面的分析,In Xt 和In Yt 都是I(1)的,且存在着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此时误差修正项ecm即为回归模型的残差序列,即

,利用Eviews估计参数,逐步剔除不显著的变量,,以为被解释变量,以 和误差修正项ecm为解释变量,利用OLS方法进行估计,可得误差修正模型:

(0.9754) (4.6812)(-4.2561)

R2=0.6886R*2=0.650DW=1.82

误差修正模型描述了均衡误差对消费的短期动态影响,模型中误差修正系数为-0.8473,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三、结论及建议

1.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目前仍由收入决定。若要刺激居民消费增长,必须考虑提高居民的收入。在长期,只有收入的增长才能带动和维持居民持续的消费增长。要刺激安徽省城镇消费市场,必须依靠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但经济发展不足使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到提高,进而制约了其消费需求的扩张。而增加居民收入,启动社会消费,必须扩大生产,另外注重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城镇居民中的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以此提高整体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扩大需求总量。

2.近几年安徽省各种改革措施出台后,对促进居民消费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随着消费质量的提高和形式的多样化,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所增大。但由于居民生活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居民的消费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本期收入。因此,政府在出台政策时,可以适当考虑提高居民的收入预期的政策,比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调整政府公共支出的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支出,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消费、减少储蓄。城镇方面,社会保障体系应在继续加强“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搞好“三条保障线”衔接的同时,重点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3.传统的消费观念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行为,要扩大消费就要转变消费观念,大力发展信贷消费。大力宣传新的消费观念,引导城市居民逐渐接受现代消费方式,推动由现金消费向刷卡消费、延期付款消费、租赁消费转变,尤其要大力提倡信贷消费。以“信用安徽”建设为契机,加快建立全省个人信用体系。要在现有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消费信贷法》,规范、约束和调整消费信贷活动中所涉及的法律主体行为和法律关系。金融部门也要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和品种,逐步建立、完善消费信贷的法规和具体的规章制度,使消费信贷有法可依,促进储蓄转化为消费。

参考文献

[1].苏林.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质量控制.统计教育,2006,(5)

[2].戴娜.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统计教育,2006,(5)

[3].周四军、陈艳.关于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统计教育,2006,(9)

[4].祖蕾.居民消费行为演变的政策分析与模型解释.统计教育,2006,(9)

[5].庞智强.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较分析.统计研究,2007,(7)

篇7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日益凸显。一方面,在和平环境下,我国医疗卫生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使得人口死亡率获得大幅降低,老龄化呈现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出生率下降也促进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首先,我国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的过快增长便得到了抑制。1978年,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实施后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却是边得到了基本控制。其次,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育愿望同样发生了改变,两者均说明了生育率下降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当前是人口第一大国,并且人口仍处于持续膨胀趋势,一方面是总数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人口平均寿命持续延长,所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在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国社会消费需求的扩大对策任重道远。

二、目前我国老龄化现状及对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

目前,我国老龄化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首先,人口老龄化区域城乡发展并不均衡。在经济区域性发展的影响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大多呈现地区间不平衡现象。在东部沿海地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已超10%,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却低于5%,其中的大多数地区仍属于典型年轻型人口结构。除此以外,大多数的老年人口被分布在农村,而农村却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缺乏必要社会保障,老龄化问题的处理压力相对城镇更为突出。其次,规模巨大的老年人口。截至目前为止,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大约有2.12亿人,占据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大约有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1%。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人口数量多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老年人口数量问题,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再次,我国的老龄人口呈现高龄化趋势,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所占比重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最后,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据推测,1990年至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递增速度则大约为3.3%,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速度最快,而且其还将继续保持这样一个较快速度。我国老龄化现状对于消费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老龄人口呈现高龄化趋势决定社会服务消费需求的扩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身体各项机能呈现下降趋势,各种疾病趁虚而入,老年人需要依赖多方面的照顾。但是当前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所以单纯依靠家庭成员照料老人,已经无法实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其需要社会付出更多的照料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例如开设养老院,聘请陪护等等。老年人口对于社会服务需求的增加,将导致其消费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其次,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使得医疗保健消费需求获得提高。大多数老年人均患有很多的慢性病,这使得老年人心理压力增加,急需医疗保健方面可以提供更好保障。除此以外,伴随空巢老人数量增加,许多高龄老人开始重视自身健康问题,在自身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的前提下不断增加医疗保健方面的投资。最后,老年人在基本生活方面的消费比重逐步下降,精神层面需求获得不断提升。在老年人退休后,多多少少会感到些许落差,其希望通过各种途径缓解内心不安,对于一些生活有保障,收入较高的老年人,愿意接受全新消费观念,将消费比重向精神文化方面倾斜,在开阔眼界同时放松身心,充实生活。

三、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和意义

消费需求包含个人消费以及公共消费两个层面,而个人消费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不断采取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才能有效规避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具有巨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其较大的老年消费潜力急需进一步挖掘。所以,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以及开发老年消费品市场,在仍未消除世界金融危机产生影响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由低到高、分层次的,它们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许多即将步入老年社会的中年人或者已经成为的老年人已经不再满足于粗浅的茶饭以及粗旧的衣房,其希望能够享受到更为营养的食物、更为新潮的服装、更为舒适的住宅,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中安稳度日。所以,采取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大有裨益,其不仅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更能够盘活老年市场,带动相关产业持续稳步发展,为解决我国现今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经济影响奠定坚实基础。

2.有利于提升国内消费水平

虽然已到垂暮之年,但是老年人口仍然具备着较大的购买力。2010年,我国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总额已经超过8000亿元,不难推测到2020年,我国退休金额将持续增长至28000亿元,2030年可超73000亿元。除此以外,大多数的老年人在青壮年期间还将储存相当数量的存款,以备不时之需。所以,综其两个方面可以发现,老年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部分具有着不输青年人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我国老年人还具备很强的购买欲望。现今“花钱买潇洒,花钱买健康”正成为老年人追求的潮流。扩大消费需求使得我国消费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3.有利于促进就业

在老年人市场中扩大其消费需求,不仅可以维护老年人利益,同时可以在我国老年人消费水平的不断扩张下为企业开辟崭新的市场,以创造更多的就业上岗机会。201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6万人,登记失业率高达4.05%,失业率的不断上升一方面与国际间竞争背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需求的严重不足有紧密联系。如果能够在金融业、教育产业、医疗卫生服务业、房地产业、娱乐业等加大老年人消费产品的生产比重,将能够大力吸纳就业人员,在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同时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四、约束我国老年人消费的主要因素

约束我国老年人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不仅与老年人以往的生活观念,追求的生活理念紧密相关,同时也与我国对于老年人建设的程度较低有一定的联系。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约束我国老年人消费的主要因素,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1.医护保健业

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以及生理机能随年龄增长而日趋衰弱,各种疾病接踵而至,而且其发病持续时间以及几率也较年轻人眼中,所以老年人在医护保健行业的消费比重较大。例如,在健康教育普及中,老年人体育健身参与率达到40%至50%。但是,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老年医疗护理业并不发达,老年医院、老年专用门诊、老年保健中心非常少,如此低的老年医疗护理专业程度使得许多老年人无法享受所需的健康照料;另一方面,享有医保的部分老年人无法独自承担高额费用,再加上子女照顾有限,医疗费报销困难,使得其消费需求被大大约束。

2.旅游及服务业

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并不丰富,其大多限于家中以及家外的几个地方,并没有足够的文娱活动放松身心。虽然伴随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快速融合,老年人的娱乐休闲视野得到大大开阔,但是国内硬件设施不足,使得娱乐业发展难以满足老年人需要,老年人消费受到约束,其无法享受到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与此同时,我国老年旅游业的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较好,但是由于一些老年人的个性化消费,例如运动平衡性、听力、视力、体力以及反应灵敏性等方面的不足,使得旅行团配置队医必不可少,增加的旅游风险以及消费制约着老年人的参与类别。而且老年人十分关注自己消费的主观感受,而这一项并没有在旅游产业中显现,所以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受到约束。

3.房地产业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物质需求之一,对于老年人来说,拥有一个舒适的住所对于自身健康的维护十分重要。老年人在住房需求方面主要以环境质量、出入方便性等为主要的考虑条件,其与年轻人追求的住房质量有所不同,但是在当前社会,极少有房地产商以老年人为主要的消费群体开发相应的房地产业,即使是现存的老年公寓,其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质量方面也存在一些仍未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在北京、广东、江西、浙江四地,存在6%的老年人没有单独住房,在老年公寓生活的仅仅占据0.42%,可是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却高达8%。如此的社会现状以及家庭理念制约着老年人消费需求的扩张,使得人口老龄化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难以及时解决。

五、扩大老年人消费需求的主要对策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无法规避的重大社会问题,而扩大老年人消费需求,拓宽其消费市场对于发展我国经济大有裨益。政府通过实施落实老年医疗改革、开发老年旅游产业、发展老年地产业等产业政策,在社会以及市场力量的集结下破老年产业约束,促进和谐社会的早日到来。

1.进一步推动老年医疗改革,促进保健业健康发展

在改革的日渐深化中,我国在医疗改革方面加大了政策落实力度。通过促进保健业健康发展,实现老年人健康问题得到及时关注、解决。参考发达国家老年产业的发展创举,在研究老年人消费特征的同时,使产品市场能够推陈出新,以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例如,专门研制适合老年人胃口,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的食品,使得老年人食物需求得到满足;由专家设计多种方便老人使用的生活用品,像可调节的淋浴喷头、坐式淋浴设备、可升降的床、椅子等等。这些专门的产品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在医疗保健方面的不足,通过加大该方面的研究,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我国的消费水平得到极速提升。

2.开发老年旅游产业,提升娱乐业水平

在老年旅游产业的开发中,旅游团应参考老年人特殊的身体状况,通过安排特殊照顾,使得不同经济状况、文化层次的老人都能够享受到身心的愉悦。例如,组建老年旅游团,配备相应队医,选择适宜的专门旅游路线,以达到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基本需求。除了旅游产业注重老年人特征外,在娱乐业方面也应适当组织适合老年人参与,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娱乐的活动。例如,政府或社区组织轻量的体育活动,如太极、交谊舞等等,在专门人员为老年人指导的基础上获得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

3.逐步发展老年地产业

在老年地产业方面,东西方文化价值存在较大差异。西方国家老年人愿意与年轻人分开居住,在西方国家,地产业更容易发展起来。而我国更为崇尚大家庭式住宅的传承,但是在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趋势下,人口流动性逐步增强,家庭功能开始减弱,所以,发展独居式住宅、老年公寓以及养老社区,对于现实更为适宜。政府应积极鼓励老年地产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强调服务需求量的增加,更是要求服务种类多种多样。根据市场与政府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思路,在政府提供基本养老经济保障的基础上,借助市场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使得我国的养老市场在福利化以及公益性方面持续进步。

六、结论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消费 行为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伴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少年占适龄人数的比例越来越高,基本达到大众化的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年年的扩招,越来越多的青年进入高校,大学生群体将逐渐成为未来体育消费的重要群体。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

1.体育消费的概念界定

在社会消费需求中,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三者之间的比例在不断地调整。人们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前提下,其消费倾向必将发生转变,并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即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体育消费是以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一部分,是高层次的消费,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体育消费问题的研究我国的学者做了有力的探索。

我国关于体育消费概念有多种界定,尚未形成具有共识的定义。徐钟仁[1]认为体育消费包括两方面,一是体育管理职能部门的消费,二是居民消费。钟天朗[2]认为体育消费是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朱柏宁[3]等人认为体育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采用不同方式消耗体育资料和劳务的过程。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体育消费主要是指那些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的行为,广义的体育消费则包括一切和体育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消费的行为。杨永德[4]认为体育消费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达到发展体育事业目的的需要,而用于体育以及和体育有关的一切设施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于振峰[5]把体育定义为物质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体育消费者体育需求的行为和过程。他把体育消费分为物质和精神两部分内容。栾开封[6]将体育消费理解为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或观看体育竞赛,以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要求的过程。他从三层意思上解释了体育消费的涵义,即消费的主体、消费的实现形式和消费的目的性。张岩[7]、邵淑月[8]等人认为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参与体验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而对体育资料的使用和消耗。

现有文献对体育消费的界定基本上从消费者与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及消费者消耗与体育有关的物质等方面展开,主要表现了三层意思:一是体育消费的主体是具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二是体育消费具有某种功能性。马克思科学地把人类的需要分成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类,而体育消费是属于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一部分,即体育消费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消费。三是消费是消费者(主体)对消费资料和劳务(客体)的行为依赖关系。

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类型及其特点

消费类型是按照一定的条件因素把消费行为划分为不同类别,有利于掌握消费行为的特点,发展消费市场。

2.1按我国高校招生的生源情况可分为大城市生源、中小城镇生源、普通农村生源、边远特困区生源,一部分学校还有国外、港澳等生源。他们的体育消费特点是:大城市学生的消费观念较高,体育意识较好,体育活动大多积极参与,在体育消费上肯花钱。中小城镇学生的消费观念也较高,体育意识中等,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比大城市的学生稍差,在体育消费上一般,肯花钱的学生较少。农村的学生的消费的观念较差,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不高,花钱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差。边远山区的学生的经济条件差,消费也差,体育意识更差。国外生源在消费观念上比较放得开,体育消费意识较好。

2.2按照大学生的经济条件可分为过剩型、充足型、紧张型、欠缺型等四种类型。经济过剩型的学生占少数,他们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好,肯花钱甚至乱花钱,喜欢高档次、高消费品。经济充足型的学生的比例比较大,他们的体育消费意识也较好,也愿意花钱健身,喜欢中档消费品。经济稍差的紧张型学生的比例也比较大,他们的体育消费意识显得较差,不太愿意花钱体育或喜欢低档次的消费品。经济欠缺型的学生占的比例不多,但他们的生活贫困,处处节约省钱,很不愿意花钱进行运动。

2.3按体育消费品的状况可分为实物性体育消费和参与性体育消费两类。实物性体育消费是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所消耗的实物产品,包括运动服饰、鞋帽、健身器材设备、体育书刊杂志、运动饮料等。这种体育消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消费欲望。参与性的体育消费是指学生购买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各种体育服务的消费行为,如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健身健美培训、体育咨询等支付的费用。这种消费起动慢,学生承受的意识差,积极性还不高,但发展潜力较大,有待开发、挖掘和引导。

概括地讲,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特点主要趋向于“物美价廉”、实用性好、见效快的商品。

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

根据对众多文献的研究,以下三个研究者最具代表性。

3.1李凤新[9]认为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有五个方面

3.1.1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影响体育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

学生每月总的生活消费支出的高低对其体育消费项目、形式、水平有制约作用。学生的消费行为是根据他们的经济来源而定的。学生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的支持,一部分是学校发的助学金、奖学金和打工所得。家庭经济好,学生经济收入相对高,总的月均消费支出越高,体育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多,随之学生在参与体育消费的项目上选择的余地扩大。月均消费低的群体对体育的主要消费以不花钱为主。因为他们少量的体育消费开支要从生活费中挤出。

3.1.2从事体育活动的次数是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

学生参与各项各类活动时间的次数多少与其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劳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经常参加学校有偿体育服务的学生在其实物消费中呈上升趋势。

3.1.3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显著因素

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主动、自觉地以体育运动为健身手段,是一种有规律和经历的生活行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学生对体育需求、健身需求和转化为体育消费幸福的纽带。体育锻炼习惯的好与坏与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的态度有着趋同关系,对体育消费的认识、体育消费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

3.1.4学生中不同生源对其体育消费有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城乡经济差距缩小,但从目前看在体育劳务消费支出方面,城市生源的学生最高,农村学生为最低。在体育实物消费方面二者无差异性。

3.1.5地域间的经济、文化对学生的体育消费有影响

一个地域的经济、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域的发展水平,对花钱买健康的理解程度不同。经济收入水平高,体育消费水平随着增高;文化背景不同,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倾向有较大的差异,对体育消费水平有影响。

3.2张健[10]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3.2.1大学生体育消费从众性和个性化特点

学生是一个极易具有从众心理的社会群体,他们常常结伴购买体育用品或观看比赛等。另外,每个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个性心理也存在差异,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表现自我,这特别表现在选购体育商品时。

3.2.2大学生面对体育消费是的求实与求名的双重心理

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会随着在校年级的升高趋向成熟和稳定,并且因为经济条件的有限,会对自己的生活消费进行计划性安排。这种消费的量入为出同样也会表现在体育消费中,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物美价廉的体育商品,大学生由于学习比较紧张而非常重视时效性,所以一般会选择距离学校较近的体育消费场所。大学生的实物消费主要为运动服装、鞋帽等,因为体育运动服装不仅可以体育活动时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时穿,一举两得,正好迎合大学生的求实心理。大学生的劳务型消费也主要用于校内面向学生开设的健身场所,因为价格低廉,学生相对能承受,并且节省了交通时间。

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比较热衷于追求新颖,喜欢通过服装品牌和时尚潮流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因此品牌运动服装也会作为他们的选择之列。许多学生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品牌消费不仅时尚,而且可以降低购买风险,若经济条件许可,他们会较大范围地消费品牌的体育用品。这是大学生体育消费时求名心理的体现。

3.2.3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经济支付能力

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制约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目前的经济支付能力。他们表示,如果能提高月消费支出,那么无论是体育的实物消费水平还是体育劳务消费水平,都会有相应的提高,并且他们的劳务消费水平的提高幅度会更大。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支付能力的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结构会更趋向合理化,大学生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需求会渐渐向无形的体育劳务产品的需求发展。另有少数学生认为学业太忙无暇顾及体育锻炼,更谈不上体育消费了;还有个别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体育消费。

3.3王莉华[11]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3.3.1消费价值观是制约体育消费最基本的因素

3.3.2经济状况是制约体育消费最主要的因素

3.3.3软硬氛围是制约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

当然,大学生体育消费除了受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外,居住环境、生活习惯也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有着极大的影响。

4.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理念及行为特征

有关体育消费的价值理念和行为特征,大致有从下面两种观点:

4.1王莉华认为:一是身体健康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首要价值取向,健康的价值取向是最直接最受关注的。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健康,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劳务及各种活动的保证。在经济、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生命的质量、健康的价值已是每个人共同努力的目标。体育活动与生理健康的密切关系及体育活动对机体生理机能的促进作用,早已被国内外多项研究所证实,且得到了人们的共识。体育为健康更为广大的大学生所推崇,花钱买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新的消费理念。二是心理上的健康是大学生又一关注的焦点所在。体育运动既是一种身体的运动,又是一种心理的活动。实践证明,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作用。人们通过运动不仅能满足一种运动本身的刺激,感受一种自娱性的满足,而且可以达到缓解精神压力,提高生活自信,从而改善不良情绪,促进积极心理状态发展的目的。因而,伴随着学习负担和竞争压力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体育运动这一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途径。而它又可以从3个方面理解:1.精神上的满足感。2.信息上的需求感。3.交际上的成就感。三是新兴的投资理念也成为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之一。

4.2杜国如认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和选择要从三方面考虑

4.2.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偏好和选择。学生往往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或商品表现得比较积极,也愿意花钱去消费,所以偏好程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消费,因而有很大的弹性。

4.2.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效用和选择。学生在选择体育消费品的同时往往要考虑它的价值和效用,是否值得。而一种体育商品是否具有效用及其大小,还与学生对其商品的欲望程度的大小有关,因而也表现较大的弹性。

4.2.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替代和选择。所谓消费的替代效用是指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愿意购买同类商品中更便宜的商品,从而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学生在体育消费中更具有这种消费的替代效用,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选择体育消费品是倾向于便宜的消费品,甚至不花钱的体育消费。

5.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5.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家庭实际收入的增加,带给学生的生活费的增加,学生对体育健身等方面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5.2在现阶段由于大多数家庭的消费开支基本用于吃穿等物质生活上,这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制约力。因而,在一定时期内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中仍以物质消费为主。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将逐步由物质产品消费转向主体身心发展和完善以及情感愿望上。

5.3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取向将发生改变,具有多元化的趋势。

6.结束语

我国学者在研究分析体育消费时,主要有两大类意见。第一类是将体育消费形式分为三类,即体育实物消费、体育劳务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第二类是把体育消费的内容形式分为两类,即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劳务消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的消费:(1)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小型体育用品、器材等的费用。(2)用于体育锻炼卡,参加各类体育培训班、俱乐部和体育场馆等的费用。(3)用于购买体育书刊、报纸、杂志、画报等的费用。(4)用于观看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相关的费用。

参考文献:

[1]徐钟仁.论体育消费[J].体育论坛,1989,(3).

[2]钟天朗.我国体育消费发展趋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4).

[3]朱柏宁,元国定,李汉伟等.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状况的考察及思考[J].体育学刊,1998,(2).

[4]杨永德.“体育消费”内涵试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1).

[5]于振锋,王庆伟,任圆春.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关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4).

[6]栾开峰.加深认识促进体育消费[J].体育文史,2000,(2).

[7]张岩.略论体育消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4).

[8]邵淑月,陈梦周,张智会.我国体育消费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4).

[9]李凤新.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2,(2).

篇9

关键词: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关系

1、导言

在宏观经济中,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一起,构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它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而在这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又是最重要的。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作为最终需求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生产的正常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在总消费中,居民消费又占绝大部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因此,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2、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概述

2.1消费的定义

消费是人们通过使用消费品满足需要的经济行为,消费包括消费者的需求产生原因、满足需求的方式等等。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消费是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严格地说,消费应仅指在这一时期中那些完全用掉了的消费品。但在实际上,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已购买的商品,而这其中许多商品的使用时间要远远超出考察时期。

2.2经济增长的定义

库兹涅茨把经济增长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需要的制度政策的相应调整基础上的。”简单来说,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持续增长,可以用一国GDP的增长来衡量,另一种说法是指人均产出量的持续增加。

2.3研究居民消费行为的意义

2.3.1居民消费行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居民消费行为在经济范围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居民消费能力的波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居民消费能力高,国能生产总值也高,必然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可以说,居民消费行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对居民消费能力的研究,也就是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2.3.2居民消费行为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有利的推动力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居民劳动能力的提高,而居民劳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保障居民生活起居的消费能力的提高,所以居民消费行为提高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是中国欧经济增长最有利的推动。

2.3.3居民消费行为是中国经济政策的直接产物

随着对居民消费能力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居民消费有助于提高本国GDP,会对本国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中国经济政策发生转变,降低储蓄率,鼓励居民消费。可见,居民消费行为是中国经济政策的直接产物,对于本国经济增长具有十分直接的影响。

3、新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新时期的居民消费特点、变动趋势,我们需要进一步实现对消费结构的考察、探索,这样更有助于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市场优化,正确处理供需关系。除此之外,通过这些评价、分析,有效地对国家产业的结构进行衡量,检验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对于市场调整也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消费结构是供需之间的产物,合理的消费结构可以有效地调整二者之间的关系。消费结构变动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动而不断变化。同时,一定的消费结构又会影响到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二者的影响是相互的。

实现对消费结构的考察,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消费需求的满足,同时还可以考察消费的特点和趋势。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考察的是人民在生活需求上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以及在消费形式上的支出比例。例如当下的居民消费形式中,支出比例较多的是服装、日常用品的消费品,而食品消费已经由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人民在恩格尔系数上已经体现出了生活质量的优化。这也体现出了供应条件的改善对需求质量、食品支出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这也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环境下,我国市场导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优化新时期居民消费结构的策略

4.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市场是一个灵活的手,它是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主要途径。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就是将落后的生产力、生产方式淘汰,培养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符合的新兴生产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想实现以上目标,就需要开发与现在适应的、未来会需要的产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除此之外,还要加快主导消费品的转型,创以此促进传统消费品向更具现代化标准的消费品上过渡。

4.2提升居民收入

当下我国地域之间的收入不平衡,最明显的一点在于城乡差距的扩大,城乡消费水平逐渐拉开。所以,加强对城乡市场改革,这是优化、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战略调整上要结合城乡之间的消费断层,来凝结新的消费动力,发展农村地区的市场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4.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近些年有了显著成效。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我国的社会制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需要从规范、平等两方面入手。实现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提升、企业性保障制度向社会性的过度。实行个人账户、社会统筹之间的协调,完善社会资金保管办法,更好地实现对居民的失业、养老、医疗方面的问题解决,以此来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让其能够有更多的消费能力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改进,还需要通过大力宣传,让广大居民能够充分地相信新体制下对居民生活的改善。让居民充分地体会到新时期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政策所带来的美好,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以此来实现消费结构中对动力的调整。

4.4推进多样化的信贷消费

物价的上涨始终处于一个较快的水平,这种情况下,金融风险始终居高不下,这就导致居民对于扩大消费更是缺乏信心。一方面,信贷消费中的贷款利率始终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城乡居民消费更普遍于倾向固定资产的投资,这更不利扩大内需。居民的收入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存在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居民收入通过短时间内的累积,仍然不能满足扩大内需的市场要求。根据上述问题,国家应积极调整政策,通过灵活的金融政策,带动信贷消费,支持信用支持性的超前消费,这样可以有效地化解产品积压、消费动力不足的问题,进而拉动内需,使得消费对经济有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过去由于我国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较快,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光靠投资和进出口来保持经济增长已经很难实现。应逐步提高消费在内需中所占比重,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改变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失衡状况,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正视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内需才是目前可以预见的解决之道。相信对居民消费能力的鼓励下,我国经济将重新平衡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使我国经济达到更加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崔海燕.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J].技术经济,2011,02:98-101.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宏观经济发展;关系探究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是对我国宏观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房地产发展较为迅速,研究房地产和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更好把握二者的联系,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房地产和宏观经济的共同发展,寻求其中的平衡点。以下本文就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形象以及房地产和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的探讨。

二、我国房地产发展概述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需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房地产市场被初步开发,而后获得稳定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房地产行业较高的利润和盈利引起了开发商和投资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对房地产进行了开发投资,进一步扩大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模;其次,商品的需求量逐渐加大,价格保持稳定上升。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购房,因此刺激了商品房的销售需求,推动了商品房的发展;最后,国内贷款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贷款的支持,政府有意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是推动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情况

第一,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制定的土地政策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带动了房地产投资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为紧缩性调控政策,解决了当时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但是也限制了未来适度经济的发展;第二,从1990年之后,3年内我国实行了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大大激发学生房地产市场经济的积极性,为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一时期的宏观政策过于宽松,市场却缺乏完善的规范制度,因此一度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混乱;第三,1993年到1997年,国家才起了双紧缩宏观调控政策,限制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降低了社会对房地产的总需求,保持了房地产投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第四,21世纪初,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供求关系开始变得协调,但是在部分地区却出现了泡沫房地产现象,国家进行了相应的宏观调控,加大了对过热房地产行业的经济控制;第五,2010年之后,国家制定了系列政策进行了房地产调控,如加强了对二套房贷款的管理,加强了对国土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并调整了贷款的基准利率,上调了准备金率,保证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

四、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民生产总值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是正相关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越高,房地产行业发展越稳定、迅速,相反,国民生产总值下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房地产购房需求会大大降低;第二,利率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利率上升则贷款的成本就会增加,购房需求会减少,房地产市场的退出企业会增多,与此同时房地产投机者也会增多,因此会导致房地产的购房价格下降;第三,居民消费水平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高,其购买的需求和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房地产行业的销售量会增加。反之,居民消费水平降低,购买需求和能力下降,房地产行业发展不理想;第四,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减少,贷款的难度就会增加,从而降低房价。反之,货币供应给增加,贷款难度减小,房地产的销售价格就会上涨。

五、房地产和宏观经济关系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求能蛲晟谱》勘U咸逑担加强住房建设,帮助解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其次,要求制定完善的土地供应政策,加强对土地的监测,防止房地产行业出现投机现象;再次,制定土地增值税政策。土地增值税政策的制定可以防止房地产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减少暴利;最后,加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力度。就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泡沫现象虽然还没有出现,但是存在一定的预期风险,为了防止出现金融泡沫风险,政府有必要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力度,及早进行风险预防。此外,政府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租赁房补贴和优惠政策,为困难家庭提供一定的政治补贴和优惠。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房地产的发展持续增长,发展态势较为迅猛,甚至还一度出现了房地产“过热”的情况。要求政府能够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房地产和宏观经济的平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张鹏,王志刚,程瑜,梁强.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调控:从短期到中长期的分析认识[J].经济研究参考,2012,61:3-50.

[2]邓富民,梁学栋.宏观经济、政府规制与房地产市场发展――政策调控与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2,12:152-155.

[3]丰雷,卢静.2004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用地市场发展及房地产用地价格决定因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3,04:29-35+90.

[4]夏贝贝,张雅淋.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会城市的实证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02: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