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

篇1

粮食生产虽然为一项低效产业,但也是一项相当稳定而无风险的大宗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采用省工节本高效栽培技术,规模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如2003年西周镇赖岙村赖伟平,种植单季晚稻216亩,总收入12.50万元,净收入7.20万元,平均每亩333元。

我国粮食生产供求形势出现三上三下的过程,后一次波折从1998年开始粮食生产连续下滑,总产量从1万亿公斤以上连续下滑到9千亿公斤以下,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粮食有所紧张,粮食价格较大幅度回升,各级领导重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供求安全问题。

我县地处浙东沿海,长三角经济区的南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较快,经济比较发达,属于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之一。土地面积锐减,结构调整深化,粮食生产供求形势更为紧张。为了保持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成果,恢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本县生产实际,特提出如下要求和建议:

1、对种粮大户给予用种补贴。宁波市已经决定对承包土地100亩以上,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给予每亩水稻20元的补贴。建议我县对承包土地50亩以上,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给予每亩水稻10元的补贴。据初步调查,全县承包土地50—100亩,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51户,种植水稻3454亩;承包土地100亩以上,种植水稻50—100亩的种粮大户有12户,种植水稻918亩;合计应补水稻面积4372亩,需补贴资金4.40万元。

2、对水稻抛秧盘也给予补贴。为大力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宁波市已经决定对水稻抛秧盘给予补贴。我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以直播栽培为主,但水稻抛秧仍有一定面积,全县3000亩,需抛秧盘20万张,建议每张抛秧盘补贴0.10元,需补贴资金2万元。

3、对水稻高产竞赛活动给予奖励。开展水稻高产示范和竞赛活动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我县粮食生产以单季晚稻为主,建议在全县开展单季晚稻高产示范和高产竞赛活动,以奖代补,优胜给予奖励。百亩以上高产示范方设立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1000元;高产攻关田设立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分别奖励1000元、500元、200元。共需奖励资金2万元。

4、对水稻新品种引试给予补助。农作物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之一。需引进早稻早、中、迟熟新品种8个,籼型杂交稻新品种5个,粳型杂交稻新品种6个,常规粳糯稻新品种13个。组织早稻、杂交稻、粳糯稻新品种区域试验4项,生产试验5项,新品种、新组合示范点3个,实施大小区100余个。要求补助引种、试验、示范经费5万元。

5、对优质稻米产业开发给予补助。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求日趋强烈,对优质富硒营养稻米需求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将开发优质富硒营养稻米1000亩,采取基地示范,全额收购,精细加工,精美包装,商标品牌,产业开发。要求补助引种、示范、加工、包装等开发经费5万元。版权所有

6、对优质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社给予补助。组建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恢复、稳定、发展我县粮食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将对全县粮食生产和销售大户组建优质粮食生产销售专业合作社,建议给予补助开办经费3万元。

篇2

一、年粮食生产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基础,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鼓励多种,制止抛荒;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全面提高种粮效益。

总体目标: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亩,争取亩,粮食总产确保吨,争取吨。各村年粮食播种面积、产量指标见附件。

二、继续深化结构调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有效地抓好粮食生产,突出重点抓好早稻生产,保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同时引导农民种好玉米、蕃薯、大豆、高粱等,努力增加旱粮面积,以弥补结构调整带来的播种面积减少。

三、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为切实增加农民种粮收入,经江山市政府研究决定对我市今年粮食生产继续实行以下扶持措施:

1.鼓励大户种早稻。对种植早稻面积亩(含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继续给予每亩元的奖励补贴。

2、实行早晚稻谷底价收购和价外补贴政策。凡市场价低于底价的,按底价收购;高于底价的,按市场价收购。对新增储备粮和轮换储备粮的订单早稻,在市场价收购的基础上每公斤价外补贴元。对早稻达亩以上的订单户给予%的预付定金,并上门服务。

3、对列入农业(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科技示范户,安排技术指导员挂联指导,优先供应良种,提供技术指导,并由市里给予适当的物化补贴。

4、中央、省、市对种粮大户、大中型农机具购置和良种等进行补贴的各项扶持政策,今年继续实行。

四、继续推进实施农业(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促进粮食单产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今年是实施农业(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第三年,按市农业局的“调整、完善、提高”的要求,扎实做好此项工作。

推广省农业厅要求的主推品种:早稻:中早、金早;单晚:两优培九、 号、Π优、国稻号;双晚:新两优号、国稻号、协优,晚糯糯等。主推技术有水稻旱育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稻草还田技术、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等五项技术。

五、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基础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篇3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稳定粮食面积,改善基础条件,强化科技支撑,确保全市粮食稳定增产。

(二)任务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确保实现“十年增”,力争实现“吨粮市”。

二、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是确保稳定增产的基础。各县(市、区)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要从全年生产大局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挖掘土地资源潜力,通过扩大粮油、粮菜、粮棉等间套复种面积,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防止棉花、花生、蔬菜等其他作物生产大幅波动,确保大宗农产品均衡供应。

(二)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按照国家“五不准”(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外的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地区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意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的要求,落实好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备案和年度核查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加强土地综合整治,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用途不改变。

(三)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长久稳定不变的基础上,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流转,集中土地经营权,提高粮食集约化经营水平。注意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发展粮食生产。在劳务输出较多的地方,鼓励和支持各类服务组织通过代耕、代种、代管等方式,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搞好粮食生产。

三、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一)加快推进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大对种子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的粮食作物育种项目支持,加快粮食新品种培育,尽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抗逆、广适的小麦、玉米新品种。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种子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粮食作物种子繁育基地建设,提高种子质量,加快推广粮食新品种。

(二)加快关键技术推广。小麦要重点抓好冬春控旺防冻、氮肥后移和一次喷药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玉米重点推广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种植的“一增四改”和适期晚收等增产技术措施。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推广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深耕深松技术。

(三)大力开展科技服务。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开展“万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和“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农时季节和重要环节,组织市、县、乡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实行技术包保,搞好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抓好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轻危害。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多渠道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加快推进农业免费职业教育,着力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病虫机防手和科技带头人,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水平。

(四)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继续把高产创建活动作为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小麦、玉米“十、百、万”高产示范工程。各县(市、区)要切实抓好农业部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和整建制高产创建乡镇建设,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在此基础上,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级新建20个整建制高产创建乡镇,东昌府区、莘县全面启动整县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其他县(市、区)要力争自行建立2个整建制实施乡镇。国家和省级奖励资金,原则上要全部用于高产创建。在高产创建活动中,要通过“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协调和“五良”(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机)配套,重点提高集成技术覆盖率,提高粮经复合种植比例,有效带动全市粮食平衡增产。

(五)切实抓好防灾减灾。科学制定和完善粮食作物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及早做好物资、资金和技术准备。切实做好气候条件的跟踪分析,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病虫害发生动态,加强各种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研究会商,及时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做好科学抗灾减灾,努力将各类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一)认真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继续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2020年)》,推进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切实抓好粮食产能县田间工程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严格实施标准,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建设质量。

(二)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实施好国家批复的位山灌区、彭楼灌区、陶城铺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进一步改善灌区基础设施条件。抓好“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强化田间工程整治,突出解决好农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借助南水北调机遇,抓紧启动市级南湖水库、屯水库、南王水库等9座平原水库建设,科学配置水资源。积极争取国家、省水保示范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

(三)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启动实施耕地深耕深松工程,大力推广“整村连片、整乡推进”的作业模式,力争2012年完成200万亩深耕深松任务,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适当补贴。大力推广小麦、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力争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80%以上。继续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鼓励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启动健康施肥行动,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

五、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调动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精神,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良种、农机具购置等补贴不折不扣落实到农民手中,切实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适时启动预案,努力保持粮价合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重点搞好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保险,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龙头企业,推进粮食生产与产业化衔接、与大市场对接。大力发展粮深加工,提高粮食加工增值率,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优质优价,提高粮食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六、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营造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各级农业、发展改革、科技、财政、国土资源、水利、统计、调查、粮食、气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发展改革、科技、财政部门要在资金扶持、项目安排、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水利部门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农业部门要搞好粮食生产指导,加快新品种和关键技术推广;统计、调查部门要密切关注各种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强对粮食生产的分析研究,准确反映粮食产量;粮食部门要加强产销衔接,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气象部门要抓好天气预测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

篇4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和衡量指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的一定地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稳定地达到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由耕地、资本、劳力、科技、环境等要素的投入能力所决定,由年度的粮食总产量所表现。耕地、资本、劳力、科技、环境等要素每年能投入到粮食生产中去的质和量,就决定了粮食产出的质和量,即产出能力。粮食生产能力要变为实际产量,由国家政策和粮食供求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粮食比较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耕地保护能力。主要指能够保持有多少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二是政策支撑能力。包括政策措施的保障悄况,投入增加的状况,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等。三是科技服务能力。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推广体系状况。四是抗灾能力。包括排灌设施条什、物质装备状况和粮食种子储备情况等。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衡量指标:一是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部“十五”计划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到20*年耕地面积不低于1.28亿公顷(19.2亿亩)。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考虑,“十五”期间,年度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7亿公顷(16亿亩)左右。二是粮食单产。可综合反映粮食的产:出水平。*年我国粮食单产为4261公斤/公顷(568斤/亩),“十五”时期的亩均单产应高于这个水平。三是抗灾水平。可反映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状况和粮食生产的稳定程度。可用受灾面积‘孙览灾而积之差占受灾面积的比重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抗灾率一直在50%左右。

二、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农户对粮食生产的物质要素投人不断增加。化肥施用总量(按有效成分100%计算)由1*8年的884万吨增加到*年的4146万1吨,有效灌溉面积由1*8年的6.74亿亩增加到*年的8.08亿亩。主要粮食品种良种种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到60—70%。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由1*8年51亿元增加到*年357亿元(同期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4.6%下降为2.67%)。由于投入增加,生产条件改善,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虽然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总产量由1*8年的6000亿斤增长到1996年的10000亿斤。近几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为稳定粮食生产,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年以来,粮食产量和面积出现连续下降。*—2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累计减少770.7万公顷(11561万亩),年度分别比上年减少62.6万公顷(939万亩)、469.8万公顷(7047万亩)和238.3万公顷(3575万亩)。粮食总产量累计减少1193.2亿斤,年度分别比上年减少78.2亿斤、924.2亿斤和1*.8亿斤。

近几年粮食面积和产量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

一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民自主调减粮食面积。1996年以来,受粮价持续下跌和农资、机械和劳动力等粮食生产要素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实际出售粮食价格接近甚至低于成本,种粮效益明显下降。据湖北省农业部门测算,*年粮食作物每亩成本纯收益率为1%,亩均税后收益为3.26元(其中水稻为0.09元),不足柑桔(712元)、绿茶(436元)的1%。湖北省京山县有关部门测算,20*年度种植水稻亩纯收入约200元,较1996年下降150元左右,比种植沙梨、蔬菜等经济作物少300元左右。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粮食主产区及60%左右的纯农户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二是政策引导结构调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据统计,*年全国因结构调整主动调减粮食面积333万公顷(4995万亩),占粮食播面减少总数的70%。近两年粮食主销区省份大幅度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主产省份也调减了粮食面积。浙江省德清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19*年的553,5万亩,调减到20*年的175.5万亩,减幅为68.4%,其中,20*年调整农田发展多种经营面积184.5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59.2%。浙江全省20*年粮食播种面积2812.5万亩,比19*年减少1396.5万亩,减少幅度为33%。今年一些省区开始取消或部分取消保护价,通过粮食购销公司补贴收购部分粮食,但补贴面小。如湖北省今年给17个粮食主产县按每公斤补贴6分钱汀购3()亿斤优质粮,对其他县区不下达订购补贴任务,这些地区就相应地自主调减丁粮食种植。

三是实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减少了耕地和粮食播种。近两年全国因生态建设退耕,调减部分粮食种植面积。湖北省粮食种植面积由80年代的7699,5万亩,减少刊现在的6000万亩,其中退耕399万亩(退耕还林还草319.5万亩,退耕还湖约79.5万亩)。据估计,全国因退耕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约100万公顷(1500万亩)。这项计划的实施,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有利的。四是农田基础设施老化,粮食生产抗灾能力低,因灾降低·了粮食生产能力。*年代以来,国家预算内农业资金投入总量有所增加,但投资比重没有提高。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重点用于大江大河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直接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明显偏少,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田间排灌设施陈旧老化,农业抗灾能力脆弱,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饭”。19*—*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受灾面积8。1亿亩,成灾面积3.9亿亩,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48%,抗灾率仅为52%,与80年代水平相比没有明显的提高,不如1*8年的水平(57%)。*年因灾损失粮食1300亿斤,比上年增加600亿斤。近几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水平趋于下降。全国年度粮食播种面积由多年稳定在1.10—1.13亿公顷(16.5—17亿亩),减少到警戒线1.07亿公顷(16亿亩)以下。20*年为1.06亿公顷(15.9亿亩),2002年预计为1.*亿公顷(15.7亿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下降,有些因素是不可逆的,要恢复起来代价很大。例如耕地的减少,*年耕地占用2349万亩(其中建设占用244.5万亩,生态退耕1144.5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占用867万亩,灾毁耕地93万亩),耕地补充436.5万亩(其中未利用土地开发276万亩,废弃地复垦99万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63万亩),占补相抵,*年耕地实际减少1912.5万亩。从*年以来的情况看,在粮食生产和流通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利润,粮农的生产积极性难以得到保护,投入粮食生产的各种要素会减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三、粮食供求趋势预测

(一)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

由于我国人口继续增加和粮食转化与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将早刚性增长。近年来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对我国粮食消费需求的中长期预测很多,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1、20*年的粮食需求总量为10620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985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369斤;饲料粮需求量4108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38.7%;加上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及损耗,人均需求量为786斤。

2、2*5年的粮食需求量为11670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503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312斤;饲料粮需求量5545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47.5%;加上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等,人均需求量为804斤。

3、203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13195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160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260斤;饲料粮需求量7244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54.9%;加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等,人均需求量为824斤。分品种来看,今后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饲料粮增长。据预测,从目前到2030年,稻谷需求略有上升,小麦需求持续上升,玉米需求大幅增长。玉米20*年需求量占粮食总量的比重为28.4%;2*5年需求快速上升至31.9%;2030年需求量进一步上升至35.2%。

(二)未来粮食产需缺口较大

从上述需求和目前100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看,20*年、2*5年、2030年我国粮食产需缺口分别为620亿斤、1671亿斤和3195亿斤。按照粮食最低自给率95%计算(粮食净进口控制在总产量的5%以内),为实现产需基本平衡,粮食生产能力需要比目前分别提高约100亿斤、1100亿斤和2540亿斤,提高幅度分别为1%、11%和25%。这在目前的投入和科技水平下,困难和压力很大。从最近十几年的情况看,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不大。19*—1994年5年粮食单产在533斤/亩左右,1995—20*年7年粮食单产在573斤/亩左右,19*—20*年12年单产提高幅度仅7.5%,年递增0.6%。在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要实现粮食产需平衡,粮食单产必须有相应的提高。

(三)影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是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目前国家资源未能有效的补贴到农民,在粮食流通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如无有力的保护措施,不解决粮食的比较效益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将进一步下降。

二是耕地和水等资源紧张。我国耕地数量和水资源不足而且不断缩减,是阻碍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和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左右,人均占有耕地仅1.59亩,为世界人均数3.75亩的42%。即使现有耕地总是稳定,随着人口增加,到2*0年和2030年,人均耕地也将降至1.43亩和1.34亩。农业用水也严重紧缺。现阶段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的25%。预计到2030年,人口达到16亿时,在降水不减少的情况下,人均水资源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接近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灾害的能力不强。我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小,干旱半干旱面积比重大。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水田和水浇地为7.91亿亩,仅占总耕地的39%。全国40%的耕地退化,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危害。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给粮食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四是科技储备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由于体制不顺、科技与生产、科研与推广脱节、经费不足、机构重叠、力量分散、人才流失等问题仍很突出,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各类试验、示范等科研推广工作难以很好地开展,粮食生产领域科技储备不足,技术推广队伍不稳,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更新推广速度较慢,直接制约着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

五是基本农田环境污染状况加剧,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下降。由于工业和城市“三废”对基本农田的污染,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全国已有1000万公顷(1.5亿亩)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占灌溉总面积的7.3%,’且呈上升趋势。每年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数千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由于地力下降、环境污染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直接影响,难以估计。

四、建议立足于人多地少的国情,要从长远战略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藏粮于库与藏粮于地有机结合,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一)依法保护耕地和水资源,确保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由于部门分割,制定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造成破坏粮田、滥占耕地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耕地和水足粮食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要树立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就是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观念,建立健全耕地等农业资源保护法制体系,依照《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和水资源,保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率。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减少国家对耕地的低价征用和高价出让,避免对农民利益的损害。

(二)实施农业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粮食产品成本高、品质较差,国际竞争力不强,逐步增加的粮食进口势必会冲击国内粮食市场,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因此,我们应在WTO规则框架内,利用政府补贴弥补完全市场调节的缺陷,调节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方向,实施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加大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力度

近些年来,粮食作物科研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薄弱,科技储备严重不足。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选育相对滞后,优质品种不多,专用品种不全。农民迫切需要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仍比较缺乏。要树立储备科技就是储备生产能力的思想,加大粮食作物科技投资力度,集中资金,集中人才,大力开展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的研究,力争在短期内有所突破。建立对良种和适用新技术推广的补贴制度,加强技术推广力度,确保粮食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水平要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特别是国内支持保护的“绿箱”政策,借鉴国际经验,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资力度,加强基本农田没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和土地生产力,直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粮食主产区选建500个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加强农田灌排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在这些基地县,形成年产粮食5000—6000亿斤的生产能力,保证每年提供*—2800亿斤商品粮。

(五)建立国家粮食预警体系,及时调控粮食市场

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粮食市场和价格大幅度波动,国家应建立粮食预警体系,确定粮食警戒线,进行指标监测。同时对粮食预警进行立法,确保粮食供应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要求各级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应。

篇5

关键词:粮食产量;耕地面积;粮食生产能力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3-0063-01

粮食是人类的必需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需要,稳定粮食的供给对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受到挑战,因此保护耕地面积是当前重要内容。

1 文献综述

关于粮食生产能力的概念,姜爱林(2004)认为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产量挂钩,在达到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便是粮食生产能力。郭燕枝(2007)认为,粮食生产能力应该包括粮食增产的潜力,其高低取决于粮食产量。

关于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王静(2011)认为,耕地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取决于: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

王梅(2007)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粮食产量、人口、GDP对耕地面积产生负向的影响。因此政府需要从政策建议着手,提倡保护耕地。

但部分学者提出不同意见。封志明(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价格、投入、政策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较大,耕地面积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 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现状

1993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逐年下降,耕地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现象明显。1980~2011年耕地面积较少1 777万公顷,年均减少0.4%,如图1所示。

3 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理论机制

3.1 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生产面积的影响

1993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1993~2012这20年间),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图2,我们可以看出,粮食产量的变动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93~1998年,1999~2003年和2004~2012年。粮食产量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状态,耕地面积则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但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却逐步提升。

3.2 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生产环境的影响

耕地面积变化对生产环境影响较大。质量较好的耕地具有临水的特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逐渐被城镇化工业化利用。耕地面积的变化,很大程度因为城镇化和工业化而分割,因此对我国粮食规模化生产产生了消极影响。

4 实证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建立如下模型:

RY=β0+β1RX1+β2RX2+β3RX3+ε

此式中β1、β2、β3分别表示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运用简单线性方法测算,得到全国粮食产量的C~D生产函数模型的估计结果。结果证明:复种指数与粮食作物面积占比对粮食产量并没有显著影响,耕地面积则在5%的水平上有显著作用。

5 对策建议

5.1 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必须对耕地保护建立行政规范和制度保护,加大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促使人们树立起“保护耕地”的观念,从自身做起,保护耕地面积人人有责,对破坏耕地的行为进行督促和举报。

5.2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据调查,农户种粮的收入较少,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普遍偏低。因此政府需要增加农户收入,在粮食直补等基础上提高补贴和优惠,切实提高种粮收益,鼓励农户种粮,为粮食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水映.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耕地保护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3).

[2] 姜爱林.关于粮食生产能力研究的几个问题[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4,(2).

[3] 郭燕枝等.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3).

[4] 张士功,王建湘.从粮食安全角度审视加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重要 性[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5).

[5] 封志明,李香莲.耕地与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土,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 综合生产能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6,(3).

[6] 蔡继明,周炳林.论城市化与耕地保护[J].社会科学,2005,(6).

[7] 陈飞,范庆权.农业政策与粮食生产调整能力[J].经济研究,2010,(11).

[8] 陈静彬.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10.

[9] 尹成杰.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思考及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3,(10).

篇6

一、今年以来春耕生产完成情况

截止3月3日,我区春种作物面积11.8万多亩,其中新植糖料蔗3万多亩,种植春玉米2.85万亩,花生2.36万亩,蔬菜1.1万亩,木薯2.3万亩,豆类2000亩;全区犁耙田面积9万多亩,已浸种7.2万多公斤,播早稻面积2.8万亩。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到早部署、早计划、早落实。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我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从元旦开始,我区农村工作的中心就已转到春耕备耕上来,区领导在1月份以来就多次组织涉农各部门领导会议,研究今年的农业生产工作,并作了具体的部署。区四家班子领导也经常深入各自挂钩乡镇,督促指导开展春耕生产各项工作。各镇也按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迅速及时进行部署,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二是及早部署,任务落实。今年元旦刚过,我区及早召集各镇农业站站长,研究部署今年春耕备耕工作,并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结合全区粮食生产现状,及早制定了全区粮食生产及其他经济作物指导性计划,下发了《2005年春耕生产意见》、《2005年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改革耕作制度意见》等一系列抓好粮食生产的文件,明确了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各镇(场)、办事处根据区的要求把计划任务分解到各村(居)委会,及时做好种植布局,切实把粮食生产任务落到实处。今年,根据我区的实际,我区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是:粮食计划种植面积60.9万亩,粮食总产量15.76万吨,比上年增长8%。其中:水稻面积40.65蚰叮ㄔ绲?5.8万亩,中晚稻24.85万亩),玉米面积5.35万亩,其他粮食作物面积14.9万亩,建设“吨粮田”面积7万亩、“吨糖田”面积8万亩、“万元田”面积4万亩。三是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宣传发动工作。我区紧紧抓住粮食价格回升和减(免)农业税的有利时机,及时组织人员深入镇村,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宣传发动工作,督促农户及早落实春耕备耕所需的种子、化肥和农药等春耕物资,并大力宣传各项涉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全区已组织春耕工作队1200多人次深入到各镇村宣传发动,搞好春耕抢插工作。四是召开会议,示范带动。2月18日,我区召开了各镇分管领导、农业站长及农口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参加的春耕生产工作会议,对今年春耕生产工作作了具体的动员和部署,强调要求全区务必在3月10日前播完种,4月10日前插完秧。我区在镇抓了300亩以上旱田、望天田改种春玉米示范基地,在村抓了200亩旱育稀植春播水稻示范现场。通过示范带动,使我区春耕生产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迅速在全区掀起了春耕生产。五是重点抓好种子、农药、农膜、化肥等农资的购进和销售工作,加大了农业执法力度,确保了农用物资的供应。到目前为止,我区已调进杂交玉米种8.6万公斤,杂交水稻种23.5万公斤,化肥3.5万吨,农膜30吨,农药280多吨。六是加强督促检查。我区成立了由各农口部门组成的春耕生产督查组,指导检查各镇春耕生产工作情况,有效地加快了全区春耕生产的进程。

(二)积极推广耕作制度改革,稳定粮食生产。

根据近几年来我区旱灾、水灾、台风、海潮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状况,为使今年全区粮食生产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然灾害袭击,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我们对耕作制度进行适当改革。一是把旱田、高架田改种玉米,将等列为防旱改种重点镇,全区计划早稻改种玉米15000亩,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争取玉米单产达到400公斤以上;二是大力推广低水位易涝农田避洪栽培技术,将黄屋屯、大番坡、沙埠、东场、犀牛脚等列为避洪栽培重点镇,全区计划推广低水位易涝农田避洪增产栽培早稻面积16000亩,比上年增加8000亩,推广优质、高产、高抗杂交稻组合,采取选用早熟品种及早种、早管等措施,争取在洪水来临前收获,达到避洪增产目的。

(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我区特色产业。

我区根据自治区和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发展的新举措,加快培育和壮大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优势产业集群,走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子,形成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多个渠道促进增收的新格局,在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发展我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发展壮大我区的甘蔗产业。今年我区计划种植甘蔗面积30万亩,其中宿根蔗19万亩,新植蔗11万亩,计划甘蔗产量150万吨。今年新植的甘蔗全部种植高产高糖的新台糖22、25、26号和台优、粤糖93/159以及粤糖95/168等新品种。二是积极发展木薯产业。充分利用广西木薯综合开发示范工程项目在我市即将投产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动农民种植发展木薯产业,今年计划种植木薯6.5万亩,重点推广高产高淀粉含量GR911、华南124、巴西木薯等品种,计划产鲜木薯12万吨以上。三是进一步抓好黄瓜种植。全年计划种植黄瓜面积4.2万亩,鲜瓜产量6.5万吨,为黄瓜皮加工企业提供足够原料。四是认真抓好我区冬种辣椒、马铃薯等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我区冬季气候优势条件,发展冬种蔬菜产业,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今年计划冬种辣椒面积6.9万亩,冬种马铃薯面积2.1万亩。

(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技术培训服务工作。

一是根据我区的实际,在我区重点推广优I253、优I679、中优402、中优679等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农大108、豫玉30、桂单30、正大619等杂交玉米新品种,推广新台糖25、26、粤糖95/168等甘蔗高产高糖品种,推广GR911、巴西木薯等高产优质木薯新品种。二是继续推广免耕抛秧、旱育稀植、低水位避洪栽培技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一批适用农业新技术,充分利用党校、镇、村学校为阵地,做好农民技术培训工作,目前全区已举办了2期技术培训班,通过参加培训农民的带动,使广大农民掌握了适用农业新技术,提高我区农业生产效益。

(五)加强农资市场管理

我区继续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重点对种子、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产品进行监管,截止3月3日,我区已派出农业行政执法人员130多人(次)下到各镇(场)检查农资市场。严厉打击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杜绝了坑农现象,净化了农资市场。

(六)着力抓好春作物种植和冬种作物的护理

一是抓好花生、木薯、黄瓜、豆类、蔬菜等春种作物种植工作,着力提高我区特色农产品规模。二是抓好冬种作物特别是冬椒、马铃薯、冬菜的田间管理,并根据气候的变化、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指导农民做好作物的管护,促进了全区冬种作物的良好长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去年秋冬连续干旱,山塘水库畜水量不足,加之开春以来,我区未下过一场大雨,对我区春耕生产影响较大。

2、区和各镇的财政困难,对春耕备耕生产投入有限。

3、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影响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

4、今年种子价格与去年相比偏高,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民持等待观望的态度,影响了春耕生产的迅速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版权所有

篇7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濉溪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

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

20**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

2、粮食(小麦)生产情况。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积约200万亩,其中小麦165万亩,大麦、蚕豌豆20万亩,发展小麦预留行、间作套种20万亩。实行优质小麦同一品种连片种植、规范化栽培、专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规模种植效益。全市种植小麦165万亩,其中烟农19、皖麦19、周麦18等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就在150多万亩,占全部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70万亩,其中濉溪县55万亩,烈山区15万亩。实现统一供种700万公斤。同时,省下达了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面积30万亩(其中濉溪县25万亩,烈山区5万亩),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分别在相山区和杜集区安排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各1万亩。预计明年,我市小麦单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粮食生产抓的早、抓的紧,秋种面积落实非常顺利。各地领导重视、粮价上涨,更重要的是,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粮食(小麦)生产形势。今春以来,由于部分畜产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农民得到的较好的经济利益。有利的经济因素和惠农政策正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几年的农业良好态势仍然没有改变。预计,今后至明年一段时间,小麦价格将稳定上涨。原因是:一是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费用也相应增加。小麦种植成本的上升,将直接导致小麦市场价格的上升。当前,继续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丰收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应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

我市粮食生产,在国家、省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资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土地治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良种补贴”、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等各项政策措施实施良好,粮食生产持续得到发展。

1、科学规划,项目带动,为粮食生产注入活力。我市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十分明显。已建立起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和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

2、科技支撑,服务到位,为粮食增产提供动力和保障。每年秋种之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紧紧抓住技术培训、科学播种、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不放松,确保落实到位。今年全市测土配方面积达60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25万亩。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共下发科技“明白纸”20多万份。农业科技为全市小麦单产、总产跃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3、政企联姻,狠抓订单,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我市先后成立了粮食协会、小麦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政府引导中介组织在技术培训、标准研制、市场分析、产销衔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依托鲁王、天宏、鲁南等龙头企业,结合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开展了小麦订单生产,全市粮食订单面积达70万余亩。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发挥作用,做到优质专用小麦种子供应到哪里,订单签到哪里。在每年秋种时节,粮食部门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促进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不断提高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农惠农,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市开始减免农业税后,农民种粮不缴粮不纳税,国家还给补贴,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若干意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管理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粮食生产存在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特别是优质小麦生产,还处在发展阶段,无论规模还是质量以及发展后劲,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实现由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由特色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撑、人力开发、市场开拓、经营方式和减灾能力等方面需要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今年小麦每亩成本292.72元,以亩产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计算,亩产值为630元,亩盈利337.3元,这其中还未扣除农民付出的人工成本,纯种粮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

(二)受自然条件影响偏差较大。今年,我市受降雨强影响,造成了我市20个乡镇受灾,32个村庄进水,农作物受淹面积141.85万亩,绝收面积19.88万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农田基本设施还较薄弱,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部分农田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粮食生产的要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现有的投资资金远远不够建设的需要。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

(四)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五)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原因,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么种田。

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

建设具有区域优势、抗灾能力强、生产基础好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地,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粮食基地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适度规模,充分考虑现有老产粮基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使粮食生产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确保全市粮食安全适应。

在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时,应重点考虑粮农利益,粮食生产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出现“高产穷农”现象。为此,一是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优质优价,集中财力重点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努力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从上至下营造粮食生产良好的氛围。二是要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种粮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广泛开展技术、信息宣传,加大技术扶持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关涉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驻点指导。强化农情、墒情、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

(三)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总产,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现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技术资源,借助市内外各类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粮食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市实施了高产、优质粮食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等等。单产逐年提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篇8

[关键词] 粮食 高产 创建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21-01

泰安市岱岳区辖15个乡镇、2个街道,666个行政村,89.86万人,总面积1641平方公里,耕地100万亩。是全国“十五”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区,先后五次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8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是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岱岳区抓住国家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的有利时机,扎实开展小麦、玉米“十、百、万”高产示范工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一、行政推动,完善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体系

始终不渝地重视粮食生产,是岱岳区粮食高产创建连年实现新突破的组织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机构。为确保全区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取得扎实成效,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粮食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区长为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行政负责人,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点制度,区乡农技人员实行包片包村联户制度,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行政和技术保障。二是建立目标体系。结合全区粮食生产实际,遵循“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稳定增加总产,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粮食生产”的总体思路,按照“十亩核心攻关、百亩高产示范、万亩辐射带动、全区均衡增产”的原则,确立了“高产更高产、中产变高产、主攻单产、向中低产田要产量”的粮食高产创建总体目标,区分“汶阳田”、泰莱平原等不同土壤类型和种植特点,合理划分了粮食生产三大区域,科学制定了粮食生产发展计划,计划到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总产增加1亿斤。三是制定扶持政策。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岱岳区发展粮食生产目标考核办法》、《关于扶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将粮食高产创建列入区委1号文件,并列为年度农业农村经济重点考核指标,区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对高产创建活动中的选购良种、技术集成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扶持,并对高产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构建起了“政府主导、资金整合、联动实施、农民参与”的高产创建工作格局,为粮食高产创建扎实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科技促动,构建科技兴粮长效机制

遵循“理顺编制、整合资源、拓展平台、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科技兴粮队伍。一是强抓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区成立了17个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建立起3个区级农技推广服务站,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专供点100个,试验示范基地10个,农业科技短信用户6310个,形成了“农业专家领衔、科技人员引领、示范户以一带十”的塔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为加快粮食高产高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兴农工程。根据不同农时,采取赶科技大集、制作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推动科技入户,在小麦、玉米生长关键期,聘请省、市专家、组织区级“讲师团”,区乡村逐级培训,常年举办专题培训60余场次,直接间接受训农民3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种植管理水平。累计推广小麦、玉米优良品种30多个,全面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一改四推”技术、玉米“一增四改”、适当晚收及病虫害系统防控技术,制定出了适合全区小麦、玉米生产的技术规程和超高产技术规范,技术推广到位率达到了80%以上。三是创新服务模式。百名技术指导员常年开展巡回指导,及时制定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措施,有效克服不利气候影响,开通了12316、6912316两部农业科技服务热线,建立了以专家热线、专题课件、远程视频、手机短信为主要服务手段的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采取赠送农业科技挂历、《农家致富报》、发放科技挂图、群发手机短信等形式,拓展农业实用技术进村入户渠道,引导农民科学改进生产管理方式,推动传统耕作模式向现代农业管理模式转变。

三、项目带动,持续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区政府把整合项目资源作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关键措施,积极整合水利、农业、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统筹规划,集中投入粮食主产区和高产创建示范片,实现了高产创建示范片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先后整合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农机购置补贴、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等涉农项目资金,全面加快以水利化为主要支撑的现代农业设施体系,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良田70万亩。二是整合各项补贴资金。集中整合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配方施肥、科技推广培训、深耕深松等项目向高产创建示范片倾斜,推动高产创建示范片农机农艺结合,提高技术集成配套水平,通过品种展示、技术集成、模式推广、典型示范,带动全区粮食生产科技化水平明显提升。三是实施辐射带动。全区建有百亩高产示范片7处、千亩示范片6处、万亩示范片4处,整建制推进乡镇1个,科技指导员150名,科技示范户1500户,每个示范户带动20个农户应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通过适时举办现场观摩,省长指挥田、万亩高产示范片建设中所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措施,得到了大面积快速推广,推动全区粮食生产实现了一年一个新水平,粮食单产一年一个新台阶。

篇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粮食形势不容乐观。从全国看,到20__年止我国在WTO谈判中争取的农业过渡期已经结束,调整粮食进口配额以后,将打破我国1996年提出的95的粮食自给率目标,这必将打压国内粮食价格,直接损害种粮农民利益。从我市看,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粮食生产持续下滑的势头,但受优质耕地减少、农资价格上涨、新技术应用普及率低、农机化水平不高、自然灾害高发、耕地抛荒严重等因素影响,给我市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增加了难度。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粮食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始终把制止全年性耕地抛荒和减少季节性耕地抛荒,提高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推广和应用,提高粮食产量,稳定粮食安全,作为粮食生产工作中重要环节抓紧抓实抓好。

二、明确目标,狠抓落实,确保今年粮食生产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今年,我市粮食生产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万亩,粮食总产量13.5万吨,在此基础上力争有所提高。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努力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实践证明,制止耕地抛荒是提高粮食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今年粮食生产的工作重点继续放在制止全年性耕地抛荒和减少季节性耕地抛荒上,努力多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在这里我想重申一下,今年市政府仍将制止耕地抛荒列入年度“农村经济发展奖先进乡镇、街道”评审标准,对全年抛荒面积达1.5以上(含1.5),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市政府还将适时派出督查组,对各地的

制止耕地抛荒工作进行检查,真正做到以查抓落实,以查增面积。为此,各乡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继续采取前两年制止耕地抛荒的成功经验,运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切实抓好制止耕地抛荒工作,努力提高粮食播种面积。

2、严格保护耕地,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储粮于仓是保证,但只是应急之策。储粮于田是基础,才是长远战略。只有把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今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有足够的信心和手段来应对粮食问题上的突发事件。一是要切实保护耕地。各乡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个不准”要求,坚决制止随意改变基本农田的用途,切实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二是要加强对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的力度,扩大“沃土工程”实施面积,重点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同时,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田综合生产能力,做到储粮于田。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与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要继续坚持能调则调,不能调则种粮的原则。特别是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要通过耕地在粮食与经济作物生产上的可转换性来保证粮食安全,即一旦粮食预警显示紧缺时,迅速将种植经济作物的耕地或其他用地转换成粮田,可较快生产出粮食。

3、加大农业科技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努力提高粮食产量。从粮食生产科技本身的角度出发,要把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作为提高粮食单产的关键来抓。今年我市要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10万亩,实施单季晚稻“双百工程”12.5万亩。为此,市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强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协作,加快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水稻种子产业,依靠科技,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同时,要加大对种粮农户的培训指导,鼓励种粮大户主动聘请、结对科技人员,努力提高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4、切实加强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维护有序的粮食和农资市场体系。市农业部门要深入开展农资市场打假保农业专项整治,彻底查处各类坑农害农的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现象,禁止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控制化肥、水稻种子等农资价格的过度上涨,净化农资市场,保障种粮农户的正常生产。同时,根据省政府文件要求,从今年起农业部门要承担起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的储备工作,希望你们尽快作一研究,抓紧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市粮食部门要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情形,及时、及早粮食收购信息,出台优惠收购政策,扩大粮食订单收购数量,保护和调动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种粮积极性。

三、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切实做好当前几项工作

(一)关于春季灭鼠工作

根据省农业厅、爱卫会、卫生厅《关于认真做好春季农村统一灭鼠工作的通知》(浙农专发〔20__〕31号),结合我市实际,市城乡统一灭鼠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春季农村统一灭鼠工作。近期,市城乡统一灭鼠工作领导小组已下发了文件,刚才李局长也对此次春季灭鼠工作进行了部署,我不再一一重复,只着重强调一点,就是要求各乡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春季灭鼠工作的领导,把春季灭鼠工作当作促进农业全面丰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全市总体部署,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精心组织,全面发动,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控制鼠害的发生和危害。特别要强调的是,市农业部门要继续抓好杀鼠剂市场的整顿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鼠药市场秩序;要加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高防治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确保人身安全;要加强对乡镇、街道灭鼠人员和农民群众的灭鼠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灭鼠整体水平,确保灭鼠质量和效果。

(二)关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内容,通俗一点讲就是对症下药,即作物生长缺少什么元素,就施用什么肥料。它可以有效地解决作物施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既达到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又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比较先进适用的科学施肥技术。这一技术应用,我市一直处在全省前列,去年,承担该技术推广的市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获得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今年,我市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这既是对我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又一次肯定,也 是一种鞭策。希望市农业部门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把这项工作做深做透做好,要在去年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1.75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完成40万亩项目推广应用任务。首先,要抓紧将40万亩面积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项目区,真正做到工作目标具体化,工作任务明细化,工作职责制度化,工作推进稳健化。其次,要继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让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有深入的认识,并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继续开展好土壤植株测试、配方设计、校正试验、肥料供应等各项工作。第三,各乡镇、街道要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强化宣传,引导和鼓励农户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真正让这项技术尽快造福广大农户。

(三)关于农民信箱工作

“农民信箱工程”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实事工程。市政府将其列入了20__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争取今年注册用户增至7000户。从前阶段的检查情况看,农民信箱注册、启用情况都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乡镇至今还未启动。为此,各乡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在思想上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行动上一定要迅速,措施上一定要按照“八个有”(即:有一个固定场所;有一台上网电脑;有一部固定电话,并将号码向全村公布;有一个兼职信息员,并能够比较熟练操作电脑;有一块牌子;有一批“农民信箱”注册用户;有一套服务制度;有一个信息栏)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专人,突出重点,想方设法抓好农民信箱工作,确保今年6月底前完成7000户注册用户。

(四)关于山林延包工作

做好山林延包工作是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和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加速推进山林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的客观需要,是切实维护林农合法权益的基本保障。延包工作做得好不好,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事关“生态市”战略的实施。4月26日,市政府在春建乡召开了山林延包试点工作总结暨《林权证》发放大会,标志着我市山林延包试点工作基本结束和春建乡延包工作的顺利完成,以及全市性的山林延包工作即将全面启动。对于我市山林延包试点工作,省、杭州市林业部门给予了充分肯定。按照省、杭州市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5月份将在全市全面铺开山林延包工作,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山林延包工作。因此,各乡镇、街道要引起高度重视,把山林延包作为当前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抓紧抓好。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今天会议结束后,各乡镇、街道要尽快建好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的山林延包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班子,落实人员,抓紧组织力量,认真开展好前期调查摸底和有关延包的准备工作,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向群众讲清楚,以得到各村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山林延包工作顺利进行。

(五)关于防汛工作

篇10

为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根据*市财政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市20*年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20*年对种粮农民在原粮食直接补贴的基础上,考虑成品油价格调整增支和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预计增支等因素实行综合直补。实施意见如下:

一、粮食综合直补的原则

(一)坚持简便易行的原则。对粮农综合直补资金分配和兑付办法既要周密规范,又要符合农村实际,尽量简化程序,力求化解和避免矛盾。

(二)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粮食综合直补工作各项政策、对种粮农民分配补贴的相关数据以及补贴兑付方式都要向农民公开,确保宣传到户。

(三)坚持政策稳定性的原则。本实施意见所确定的粮食综合直补资金分配依据及分配原则等相关政策,今后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

(四)坚持综合算帐,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农民种粮使用柴油全年预计增支因素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化肥、农药、农膜等其他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及全年预计增支,进行综合测算,核定补贴。

(五)坚持一次性发放、直补粮农的原则。对成品油价格调整,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预计增支给予的新增补贴资金,连同粮食直补资金一次性发放到粮农手中,20*年年内不再随实际价格变动而调整。

二、粮食综合直补的对象和补贴品种

(一)补贴对象:全市范围内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种粮农民(含农垦系统国有农场的种粮职工)。农民承包地实施流转的,原则上补贴给原承包户,承包方与流转方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二)补贴品种:享受综合直补的粮食品种为玉米、水稻、小麦、高粱、杂粮。

三、粮食综合直补资金分配依据

自20*年起,以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中每个农户当年5种粮食的实际播种面积作为粮食综合直补资金的分配依据。

在汇总全市直补范围内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计算出全市统一亩均补贴标准,并在补贴兑付开始前,在全市公布。

粮食综合直补标准不得低于10元/亩。

四、粮食综合直补资金的拨付和监管

(一)市财政局在市农业发展银行开设“粮食风险基金”专户,进行封闭管理,明细核算。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农场要在农村信用社设立“粮食直补资金专户”,并设立综合直补资金台账,确保补贴资金的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二)财政局依据农业部门提供的直补面积和亩均补贴标准,计算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农场的粮食综合直补资金额,拨付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农场“粮食直补资金专户”。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农场在粮食直补资金到达“粮食直补资金专户”后,按照粮食综合直补具体实施办法按期向种粮农民兑付。20*年粮食综合直补资金兑付工作必须在6月20日前全部结束。

(三)建立统一的直接补贴发放渠道,实现“一折通”或“一卡通”。

为避免直补资金发放过程发生截留、挪用、扣款等问题,保证资金安全,同时为逐步建立“统一格式、上下一网、资料共享、信息畅通”的农民综合直补网奠定基础,20*年对种粮农民兑付直补资金,全部实行“一折通”或“一卡通”形式,通过储蓄存折(或卡)将直补资金一次性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对种粮农民发放的储蓄存折(或卡),其工本费统一由农村信用联社负担,不得向种粮农民收取任何相关费用,不得扣收各种款项和债务。

(四)健全粮食综合直补公开制度。粮食综合直补资金的兑付,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农民兑现补贴继续实行村级公示制度。每个农民的补贴面积、综合直补标准、粮食直补标准、新增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事项要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五)兑付农民的粮食综合直补资金,要向种粮农民发放《种粮农民综合直补通知书》。通知书中必须注明:享受补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补贴标准(包括粮食直补标准和新增补贴标准)、应发放补贴金额等内容。同时要让粮农清楚对今年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预计增支,国家一次性给予了补贴。

(六)健全粮食直补基础档案管理工作。粮食综合直补的相关资料,要分类归档,严格管理。

(七)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粮食综合直补资金的监管,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付。补贴资金兑付过程中,不允许抵扣任何税费和债务,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和骗取补贴资金等违纪问题的发生。

五、建立粮食综合直补工作责任制

(一)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实行粮食综合直补,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由财政和农业部门牵头,宣传、农发行、农信社、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粮食综合直补工作组,共同做好直补工作。财政部门负责综合直补资金的筹集、监管;农业部门负责提供及核实粮食播种面积以及直补资金的发放;金融部门负责配合财政、农业部门做好直补资金的划拨、发放等相关工作;宣传部门做好政策宣传,确保粮食综合直补政策家喻户晓;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对直补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粮食综合直补政策,截留、挪用和套取财政补贴等问题,要坚决查处,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