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物流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物流总结

篇1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市商务局和各兄弟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按照促进物流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发展要求,遵循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政策引导、打破垄断、整合资源、扩大开放、企业为本、规范运作”的发展原则,我县现代物流业取得了好成绩。现将的重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促进现代物流业又快又稳发展。

目前,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的煤炭、玉米、中药材等。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对原有的购、销网络已不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为促进我县现代物流的发展,特成立了以县委政府常务副县长刘皓为组长,商务局局长邱金亮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物流发展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现代物流企业的监督管理和各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和我们的努力下,我县建立了现代物流园区1个,现代物流企业4家,九州超市物流配送中心1家,全县物流业营业总额达750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政府调控,统一规划,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平台

建立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为主的政策平台,加大物流业的管理力度,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竟争公平、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外部环境。促进我县大宗工矿产品、农副产品销售体系和重要工、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与配送体系及城市农村消费体系建设,有力地保障了我县工、农业生产及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

1、本着“加强领导、统一规划、注重协调、做好服务”的工作思路,县商务局协调规划、计委、土地、财政、税务、交通等政府职能部门为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统一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和义务,落实规划任务。

2、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指南,贯彻执行国家物流产业技术标准,建立物流设施开发运营招标制度,引导社会各种所有制成份合理投资,允许外资投资物流产业。县物流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对我县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拉动和带动作用。

3、鼓励物流企业扩大物流经营范围和提升服务内容,对入驻物流园区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企业的建立和发展给予积极支持;要依照市场经济原则,规范运作,合理分担相关费用。今年,我县4家物流企业(三鑫运业、安捷运业、华能运业、平方货运公司)和九州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发张态势良好,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域经济的发展。

4、建立了物流业统计体系和考核指标,具体、翔实掌握了物流业企业的发展态势,更便利于我们对物流业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三、立足实际,合理利用,提高信息技术现代化水平。

要着眼于现代物流链式管理系统各个环节服务功能的增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仓储、运输、分拣、加工、配送、包装、网络服务等物流要素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更新改造,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配合公用信息交互平台建设,着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建立,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步伐。引导、鼓励现代物流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提升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扩展、延伸物流企业供应链的范围和半径,通过电子网络促进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有效结合。

(2)改造、盘活、挖潜传统物流企业闲置资产,优化、整合社会闲散物流资源。与此同时,要加强现代化物流技术的普及,推广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标准,提高物流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我们现代物流业在我县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 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一是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管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发展。二是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三是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四是人才缺乏,难以保证现代化物流业高起点和高水平发展。

20__年,我们要在过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建立物流业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规范市场准入,改进市场监管,加强行业管理。要引导物流企业增强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引入激励机制,按市场机制指导现代物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物流企业规范化运作。

(二)加大现代物流业宣传力度。通过开设专栏、举办讲座、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推介现代物流知识,树立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社会、有利企业的观念,建立社会各界入世后国际竞争加剧的紧迫感,树立和增强办好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

篇2

制定区域物流发展战略的意义

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进行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具有决定现代物流发展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物流在一定时期的基本目标和这一目标的途径问题。经济发展战略有多种层次,政府需要制定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地区的发展战略,农村的发展战略,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关系国计民生,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状况。因此区域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对推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落实与补充。国民经济的宏观目标,包括经济发展速度,工业的发展规模,工业的布局,商业的业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科学文教发展远景等。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不落实,国民经济的诸多目标就难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宏观框架和方向,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的发展战略,如能源、交通、高科技的发展,几乎全部与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其次,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区域都有区域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以及建立在比较优势上的区域分工与协作。现代物流是区域分工与协作的桥梁和纽带,合理的现代物流发展定位与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对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与区域分工,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作用重大。

再次,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对区域内各种产业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每一个区域都是三次产业并存,三次产业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三次产业结构具有不断调整优化的趋势。三次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三次产业结构合理,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有巨大的带动力量,产业组织形式科学,经济运行质量必然提高。若三次产业不能协调发展,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必然不断下降。因此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战略来促进三次产业向更加合理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调整,来发挥城市和地区的优势,提高区域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科学的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能引导现代物流不断向高水平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规律可遁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战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良性引导作用。现代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的运作同样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如现代物流的聚集效应、现代物流的增长机制以及现代物流演进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等。科学的区域物流发展战略能引导现代物流不断向高水平发展。现代区域物流发展战略的制定能够使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法令协调一致,既防止顾此失彼、相互脱节,又防止政策的不稳定性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现代物流的发展呈现为一个动态、有机的系统过程。

(三)科学的现代物流发展战略是解决物流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现代经济生活中也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如宏观经济运行质量较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落后、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发展现代物流加以适当解决。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整套系统严密的现展战略来逐步完成。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可以协调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的解决。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问题;城市、地区经济效益和整个国民经济关系的问题;各项产业的投资结构问题等等。如果区域物流发展战略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那么现实中由这些问题造成的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就能够得以解决甚至得到预防。

由此可见,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综合意义。为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需要根据青海省的区位优势制定出一整套关于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框架。

区域物流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层次性、区域性等特征,因此,区域物流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战略的依据、战略目标重点、战略措施等几个方面。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应主要明确各部门的发展方向、远景目标、重点建设项目和实施步骤、实施措施等项内容。研究制定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应着重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战略思想的集中反映。一般表现为在战略所规定的期限内的发展方向和希望达到的最佳规模。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应注意:

目标要制定得适中,既要有难度,又要有竞争性并现实可行。目标制定偏低,就会缺乏竞争性,没有挑战性,不符合制定战略规划的初衷,难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而目标过高,脱离实际太远,没有实现的条件和可能,人们就会失去信心,同样也不会为之奋斗。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战略目标的定性描述,通常表现为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发展方向。但发展目标也应有量的规定,是区域部门分析、预测、平衡和调整方案的主要依据之一。战略目标应该体现质与量的统一,否则很难推进。

各时期各部门目标相互衔接。区域物流发展战略的涉及面很广,不仅包括经济领域,而且包括经济领域以外的其它领域,如文化、教育、人口、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各个领域。为了实现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实现其既定的发展目标,各时期各部门的发展目标必须相互衔接,使需求与供应相适应。突出重点,不包罗万象。战略目标是人们为实现战略目的所设想的标准。因此,战略目标不可能也不应该包罗万象,而要突出重点。

(二)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重点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明确战略重点。战略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它是关系到区域全局性战略目标能否达到的重大或薄弱的部门或项目。在确定战略重点时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竞争中的优势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选择本区域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领域,可以扬长避短,助优淘劣,争取主动,求得发展。二是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是工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交通则是经济运转和区际物资流通的基础。在确定战略重点时,需要全面考虑这些方面。三是区域物流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区域物流是一个整体,各部门、各地方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组成要素。如果某一个部门或某一地方出现问题就会制约区域物流全局的运作和发展,会影响整个区域物流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些部门或地方就会成为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具有阶段性,这是制定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时需要注意的。因为在不同时期,各地区面临的环境和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会发生改变,因此战略重点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够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三)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的策略、总的原则,是规范地区发展行

动的指南。比如一个区域的战略目标确定后,是采取全面推进,还是采取跳跃式的发展;是依靠自身为主还是依靠外援为主去实现目标。这就是战略方针问题。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方针要服务于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应简明扼要,易于掌握要领。因此,它既不能过于琐碎,又不能过于空泛。战略方针越具体,对指导战略的实施越有利。

(四)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措施

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措施是实现区域物流发展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实施发展战略的手段。制定战略措施,就是把比较抽象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进一步具体化的过程。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实施措施通常包括实施战略的相应的组织机构、资源分配、资金政策、劳动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控制、激励、协调等手段。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关心人民生活需求的各种措施,如社会福利、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措施和协调地区关系、促进平衡发展的措施,常常成为战略措施的重要内容,且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青海省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步骤

为了实现现代物流发展目标,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战略是:三年内形成青海省现代物流体系雏形,五年内建设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国内竞争力,十年内使青海省现代物流体系从基础设施到管理体系均与国际接轨,力争成为我国和西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区域。这种阶段性战略既考虑了青海省物流业发展现状,也表现出一定的超前性,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中关键是起步期。

三年内,青海省要通过完善物流市场发展软硬条件,系统整合现有产业和组织资源,引进先进物流组织管理技术,培育青海省物流服务品牌和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促进工商企业普遍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等措施,以系统规划、政策引导、法规保障、典型带动、重点发展、梯次推进、逐步完善为策略,着重发展国际贸易物流、工商企业物流、城市生活物流以及物流关联产业。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及机场、铁路、公路货运枢纽的改造和建设;规划建设机场、经济开发区几大物流园区和若干个物流中心及一批配送中心;初步形成支撑物流体系高效运作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试点和推广发展以优化企业供应链为方向的工业物流、流通加工物流及商业、农业配送物流、改造传统物流组织等工作,使物流产业、物流关联产业、物流企业及物流服务能力、物流市场需求初具规模。这一阶段,要创造出青海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声势,促进物流投资和物流需求的聚集。

五年内建设完成物流园区、综合及专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相结合的多层次且布局合理的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完成技术水平和服务功能居全国一流水平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形成畅通的多式联运体系;形成西北贸易物资的集散分销中心和物流加工中心。在这一阶段,要打出青海省物流业的知名品牌,树立青海省物流业的良好声誉;要完成青海省物流服务系统的网络化扩张;同时也要特别重视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物流服务的规范化。

青海省发展现代物流的实施策略

三年内,青海省发展现代物流的具体实施策略是:在建立专门机构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典型带动和重点推进。

(一)建立机构

成立青海省现代物流推动办公室。现代物流推动办公室对现代物流的发展直接负责,这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在管理机构上的保障。其主要职能应该有:拟定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拟定综合物流中心、物流网络的规划;拟定宏观物流产业政策;拟订专门的物流法规,包括市场准入与推出机制,索赔、规范物流企业经营行为和物流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建立物流管理体制;建立与物流产业相关的调解和执法部门。成立青海省现代物流协会,统一对外组织、参加现代物流会议和推广现代物流活动。这对发展青海省现代物流事业将是非常有益的,现代物流协会的会员包括青海省有关单位、物流企业和物流业的从业人员。

(二)统筹规划

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将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进行统筹协调规划,提出分步实施方案。

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涉及到工业、商业、金融、信息等多个行业。目前,从各区域、各行业情况来看,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与行业分割严重,物流活动自成体系。因缺少信息交流与业务合作,使资源无法实现合理配置。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闲置。政府应该对现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摸底清查。根据青海省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交通网络、产业布局的特点,将分散的、零星的资源整合起来,统筹考虑,制定整体规划方案,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资源,迅速改变青海省物流系统分立、物流资源重复配置的格局。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要服从国家有关政策和青海的长远发展规划,有利于实现青海省的功能定位。在推动物流发展时,应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掌握好步骤和层次。一方面,要防止有些企业在不具备资质和条件的情况下,搞“翻牌公司”,造成市场混乱。现代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如果现代物流企业素质低下或随意退出市场,将会给接受服务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企业一哄而上。如果不加分析评估,盲目剥离企业自身的物流功能将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政策引导

为使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政策引导十分关键。政府部门要从政策法规方面提供保障,推进物流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为各类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物流涉及的面很广。工商、税务、海关、商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以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瓶颈为突破口,如企业自运部分如何有效剥离以及物流人才短缺等问题,会同企业界、法律界及学术界有关方面的专家,深入实际,共同研究,尽快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然后,发送到企业和各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性意见。最后再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地方性产业政策。

(四)典型带动

在现代物流业的起步阶段,无论是物流组织的形成,还是工商企业对社会化物流服务的利用,都缺乏必要的经验,也难以看到预期效果。所以有必要在物流发展起步阶段树立一批服务于工商企业取得明显效果的物流组织的典型事例,使之起到示范和推广的作用。

首先是选择试点企业,这些企业必须具备适合推行物流服务的基本条件,如:生产消费中物流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大,物流费用有通过物流管理大幅降低的可能,企业运转基本正常,企业有行业代表性,企业领导有推行物流

管理的积极性或已有一定的物流管理基础等。在主要行业(如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医药、物资仓储等)的各类经济实体(如三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都应选择一两家企业进行物流普及和推广的试点。

其次,针对上述选择试点企业的特征,选择合理的物流服务组织和物流服务模式,以产生明显的效果。物流组织既可以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既可委托一家物流企业,也可委托多家物流企业),也可尝试将企业原有物流组织进行升级改造。物流服务模式要由企业与物流组织之间做出双向的协商选择。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应尽量符合现代物流业的一般规范,在试点过程中,逐步延伸服务内容,逐步提高服务要求。

再次,总结典型经验,推动物流业全面发展。总结物流试点的效果、试点工作中所反映出来的一般,性规律、一些好的值得推广的经验、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等。通过物流试点所产生的效果,吸引大批企业推行物流活动带动物流组织的发展和第三方物流需求市场的形成。试点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规律、经验、教训都可成为推广企业的借鉴。而相关部门对试点中反映的共性问题,也可通过物流协会或相应的对策措施予以协调解决。

(五)重点推进

1.依托青海省的运输系统、区域政策功能等条件,大力发展国标物流和外贸物流,面向东部经济腹地,把握西部开发机遇,大力发展国内物流。通过各种协作方式扩大物流市场,恢复和提高青海省对经济腹地的辐射力。

2.尽快整合现有信息产业资源和服务基础,构建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和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

3.建立物流服务协会并率先制定出地方性现代物流产业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法规保障适时适度地引进先进的物流组织、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使青海省物流业尽快与国际接轨,并带动青海省物流市场规范的形成。同时通过对现有运输、仓储、等企业及相关物流资源的整合,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

4.结合青海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汽车、机械、冶金、化工、医药等产业的改造,以优化供应链和改善销售方式为方向,在工业企业普遍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改造各企业传统的物流组织和物流管理方式,建立一批为之服务的专业物流服务中心(包括流通加工、物流配送、成品商业物流等内容)。

5.大力发展商业物流和城市生活物流,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城市生活配送体系。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形成与之适应的电子商务配送体系。大力发展面向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物流服务。

篇3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模式,它以真实案例为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借此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分析了现代物流基础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并就案例教学法在现代物流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现代物流基础 课堂教学

现代物流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特别强的学科,在现代物流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物流基础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现代物流基础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案例教学的实施条件与现代物流学科特点相契合

现代物流即对货物的流动、存储进行合理计划、执行与控制的活动过程,它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基础,将运送、存储、装卸、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进行整合、协调,最终达到满足社会和客户需求的目的。对于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教学而言,可以借助对案例的搜集、剖析和归纳,帮助学生深化物流基础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2.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准确地对案例进行理解分析,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融为一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案例教学法通过特定场景的设定,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主人公”的感受,从而独立做出决策,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3.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无固定答案,它重在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于活跃课堂氛围、强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课堂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在现代物流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前期阶段——案例选择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更好地理解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及概念。因此,合理选择简单易懂又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案例的选择要以生动性、启发性、现实性、典型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只有选对了案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打下基础。

2.中期阶段——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案例,把握整个案例流程;其次,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再次,学生在阅读时,应着重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并将所学知识与案例中的背景材料、相关因素加以整合,然后总结、提炼出个人的见解和方案。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过程是观点交锋与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路和方案在集体中进行讨论和分享。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力争将问题在此时段内解决。当组内队员产生相反意见时,应允许学生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进行辩论。例如,在物流成本管理这一章节中,教师就可以具体结合美国某物流公司的仓储成本危机,让学生组成财务分析团队,让他们找到减少仓库数量、缩减管理成本的有效解决方案。

(3)总结归纳。经过阅读案例、小组讨论等环节后,学生已对所给案例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要及时对所讲案例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及时消除学生的困惑。并就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与学生进行共同讨论,达到师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

3.后期阶段——成绩考核

案例分析成绩的考核主要包括书面考核与课堂讨论效果考核两方面。书面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得出的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以教师打分为主要评定标准。课堂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以及课堂发言次数,并以学生打分为主。通过科学的成绩考核,确保案例教学活动能够沿着正常的教学轨道运行。

三、小结

案例教学法对现代物流基础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化知识、深入了解实际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新全.基于案例的物流管理专业教与学方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

篇4

[关键词] 铁路货运;现代物流;结合

0.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市场一体化的加快和国内公路、水运及民航等运输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铁路货运的缺陷如运输速度慢、时间不确定和粗放式的服务等,显得更加突出,也使得铁路货运份额明显下降,给铁路货运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而现代物流业却以快速的运输速度、先进的科技信息应用结合各种交通工具作为载体,配以较新的管理方式,正在逐步的占领传统货物运输的阵地。因此,传统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业相结合,对于传统铁路货运企业来说,是一条可供选择的出路。

1.传统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的对比

现代物流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以其良好的管理模式、快速多样的运输工具、优质的服务理念及先进的信息管理等优点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认同。物流作为生产商与批发零售商及消费者的中介,其货物周转、分拣、配货、保管与流通等功能,为客户节省货物流通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的作用,已显得越发重要。而传统铁路货运作为货运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业务功能方面与现代物流方面有着一些共同点,但是在货物流通功能、服务意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相对于现代物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在货物流通功能上:传统的铁路货运只有干线运输、货物装卸、常规存储等基本的物流功能,其与现代物流的七大功能(包装功能、装卸功能、运输功能、保管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配送功能、物流情报功能)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总体来说,传统的铁路货运业务内容过于狭窄。

在服务意识上:大多数的铁路货运企业都是被动的接受业务,而不像现代物流企业主动寻找客户、主动提供服务业务;在服务态度上,有些铁路货运企业还保留着“铁老大”的旧思想,认为客户来是求我为其提供帮助的,而不是像现代物流企业一样把客户当做上帝,没有“我为你服务、你为我创收”这种思想。在企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相对比较落后。

信息等技术应用上:现代物流在信息处理、及时共享、实时查询等方面通过运用条形码、电子数据等信息技术,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向客户提供了随时查询和了解货物状态和动向的条件。而很多的传统铁路货物运输企业现在仍停留在到发站、费用查询等最基本查询的原始阶段,在这方面传统货物运输企业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现代物流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等方式进行运用结算等,对于传统铁路运输企业也是需要借鉴和学习的。

2.铁路货运应采取的措施和改进方式

铁路货运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上文提出的不足的同时,也应认识到铁路货运自身在大宗货物中、长途运输方面的优势,在制定企业改革的策略时,应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措施有针对性的判断和选择。

(1)转变思想、改革运营机制和管理方式

目前,在我国铁路管理体制的大环境下,铁路货运的主体即货运站并不是独立的经营实体,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约束较为严重,没有人、财、物等方面独立的经营权,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其发展进取的空间。因此,应当突破目前管理的束缚,建立独立核算的物流中心,下放相关经营管理权,使该独立的物流中心能够脱离原本的铁路主业,并独立的走向市场竞争,调动其开拓进取的积极性,避免走之前计划经营的“年初下任务、年底调任务”的老路。

同时也应充分利用统一的全国铁路系统这一优势,发达的铁路系统能够为现代铁路物流提供基本的全国仓储基地的物质条件,并能使全国物流信息共享,也提供了全国铁路物流运输网络化的经营基础。因此可引进分层的管理模式,铁路物流的总公司总体上把握全国货物的运作与协调,各分公司具体开展物流业务,在保证全国物流网络畅通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全国各地各分公司的配合,这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

在改变经营管理体制的同时,还应改变和突破传统铁路货运系统相对老化的经营理念,改变原来“铁老大”这种根深蒂固的旧思想,原来那种坐在家中等客户上门的思想意识、那种把客户当做上门寻求帮助的落后思想应当抛弃,应当主动寻找客户信息、分析信息、主动服务,把潜在的客户需求转化为实际的企业效益。

(2)完善设施、建立全方位的运作模式

要完善铁路货运的现代物流作用,还要在货运站的硬件方面做出改造和更新,如在原有的仓储场地上划分各功能区,增加新的存储设备,将原来铁路货运的货物暂存功能转化为现代物流的货物存储功能,增加导轨和牵引索道、活动货架、搬运车、起重机等基础设施。通过改造既有设备设施,增加新设备设施,来完善物流功能,提高作业效率。

还应在原来铁路货运服务的基础上,增设上门接货、代办手续、代办包装、流通加工、货物配送等新业务,实现“门到门”无缝隙服务,提高铁路货运在现代物流服务中的竞争力。在原有铁路货运无法满足上述功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汽车运输队或与其它公路、水路、航空等企业展开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在为客户提供更细致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身带来良好的效益。

(3)引进先进技术,加强人才培养

针对目前传统铁路货运相对于现代物流跟踪能力差,无法实时查询、无法便捷支付等发面的缺点,应重视铁路货运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子商务。因此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体系化的全程货物管理信息系统。在货物的信息采集、数据库建立、货物运输、销售、管理电子化等方面,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为企业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体系化的货物运输电子商务平台,这其中包括电子支付、网上支付、密匙提取、客户管理、个性化服务、商管理、货物追踪查询等各种功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射频技术等来实现仓储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以便帮助对仓库货物的合理存储和调配,从而提高货物存储方面的生产率。还需引进GPS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使铁路货运的实时追踪、查询功能得以实现,弥补传统铁路货运在这方面的不足。

在人的方面,传统的铁路运输人员在现代化物流的运输、配送、仓储、信息管理、物流理念以及市场竞争观念方面都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显得迫在眉睫。

3.结语

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使客户满意才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因此,在传统铁路货运的模式下,铁路货运企业只有结合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改进,才能提高铁路货运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参考文献:

[1]高霞 台湾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2(12).

篇5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税负水平;利润率;成本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203-02

现代物流业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程度,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合理的行业税负水平,是保证该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鉴于现代物流业的资本营运特点,如使用简单传统的税负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将有悖于实际营运状况;使用差额利润分析法来评价税负水平是适合现代物流业特点的。

一、现代物流业的构成

现代物流业是近年来产生的新兴行业,虽然至今未独立的出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分类中,但其独特的经济发展地位足以引起各方人士的注意。

现代物流业是物流业内部分工和外部市场化竞争的产物,是由传统物流业演化而来。从广义上讲,现代物流业包括传统概念的物流企业的商贸流通企业,涵盖原材料从起点到终点以及这一过程相关信息有效流通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方面的信息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性的服务。

现代物流业涵盖面很广,包括港口码头物流、公路运输物流、铁路运输物流、保税物流及空港物流。

二、现代物流业成本费用构成

(一)现代物流企业成本归集方式

到目前为止,现代物流业的成本费用归集没有确定的标准。在调查过程中出现了3种不同的成本费用归集方法。

对于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了类似于制造业的成本归集方法。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有所不同。制造业的主要成本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而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成本都是间接费用。对此,这些企业都使用按月分摊间接费用的方式。

对于传统的运输物流企业,延用了交通运输业的成本归集方式。28%的企业按业务归集成本费用;43%的企业按运输线路归集成本费用;29%的企业按运输工具归集成本费用。

对于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物流企业采用的是统一费率成本归集法。通过归集上一年的经营数据,将上一年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全年营业额,获得一个参照基准费率进行成本归集。

(二)现代物流企业成本项目

不论企业使用那种成本归集方式,其主要成本项目有:(1)信息系统开发、使用、维护费用;(2)运输费;(3)仓储费;(4)装卸费。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业的成本费用水平较高,在评价其税收负担和给予税收政策时应将此因素综合考虑。

三、现代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

(一)传统税收负担评价方式下的现代物流业税负水平

1.我国宏观税负水平

宏观税负水平是指当年的税收收入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该项指标表明一个国家宏观的税收负担。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从2010 ―2012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差额利润分析法下的现代物流业税负水平

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12》相关数据计算可知,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利润率低于全国所有行业平均水平,其差额利润为负值。也就是说,在单位投入相同的情况下,现代物流业的利润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传统的社会平均税收负担计算方法下,现代物流业的税收负担处于全国各行业的中等水平。但是在差额利润分析法下,明显呈现税收负担过重的情况。

四、营改增后现代物流业税收负担评价

2012年1月1日营改增试点工作在上海市开展;同年8月1日增加了深圳、广东等10个省市进入试点范围;2013年8月1日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

营改增,是对交通运输业及现代服务业过去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从制度上解决营业税重复征税的问题。在增值税税制下,实行“环环征收,层层抵扣”,避免了重复征税,加强了征收管理,税制更科学合理。同时也是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措施。

营改增以后,现代物流企业高税负的情况会得到缓解吗?

(一)税率的改变

营改增后,在增值税原有的17%和13%两档税率基础上增设了11%和6%两档税率。现代物流业涉及“物流辅助服务”和“交通运输业”两类项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的财税[2012]71号文,被划为“交通运输业”方面的现代物流业项目,由原来的3%的营业税(差额纳税)变为了11%的增值税。被划分为“物流辅助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应税项目,由原来的5%的营业税税率变为了6%的增值税税率。

在营改增后,各应税项目计税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均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

(二)抵扣的政策

单从税率来看,税负是提高了。但是计税方式也是影响税负的重要因素。在营改增后,现代物流业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所以抵扣政策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归纳而言,现代物流企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有:

1.从销售方或者提供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含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上面著名的增值税税额;

2.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

3.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专用缴款书外),按照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的13%计算进项税;

4.接受铁路运输服务,按照铁路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5.接受硬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应税服务,从税务机关或者境内人取得的解缴税款的缴款证明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

在现代物流企业里,经常发生的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汽车燃油费和修理费。然而这样的费用在整体成本中的比重不足35%。进项抵扣难以拉平税率提高给现代物流企业带来的税负增加值。

(三)毛利率水平的变化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2013]37号文件的规定。现代物流企业的营业收入=含税收入/(1+适用税率),如此一来会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应纳税额、毛利及净利。

例如:某现代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业务部分年总收入是1000万元,物流辅助服务项目总收入为200万元,毛利率是10%。比较营改增前后毛利润的变化(只考虑营业税和增值税)。

营改增前,交通运输业务项目的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毛利是97万元。物流附注项目的营业收入为200万元,毛利是19万元。

毛利(交通运输)=1000万元×10%×(1-3%)=97万元

毛利(物流辅助)=200万元×10%×(1-5%)=19万元

营改增后,交通运输项目的营业收入有所减少900.9万元,毛利是90.09万元。

营业收入(交通运输)=1000万元/(1+11%)=900.9万元

营业收入(物流辅助)=200万元/(1+6%)=188.7万元

毛利(交通运输)=900.9万元×10%=90.09万元

毛利(物流辅助)=188.7万元×10%=18.87万元

结果,营改增后该现代物流企业营业收入减少110.4万元,毛利润减少7.04万元。所以,营改增后,如果现代物流业经营价格不改变,企业的营业收入和毛利润都会下降,最后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加重了现代物流业的税收负担。

五、总结

现代物流业在传统的社会平均税收负担测算法下,税收负担处于中等水平。为了更科学的测算税收负担,应该选用差额利润分析法。在差额利润分析法的测算中显示,现代物流业的税收负担高于社会其他行业税收负担水平。

为了税制更合理、征税更严谨,我国于2012年进行了营改增的试点工作。营改增是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措施,但是对现代物流企业的影响较大,不仅没有减少税负,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该类企业的税收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鞠送东.中国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分析[J].现代物流,2009,(1).

篇6

[关键词] 铁路货运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一、我国铁路货运业发展现状

1.依附性强,服务项目单一

我国铁路货运业的发展大致起步于1979年。当时,为了补充主业资金不足,缓解经营困难状况,不得不围绕铁路货物运输主业开办了一些带有附加性质的经营项目。到2000年按照铁道部的统一要求规范为铁路运输业。尽管多年来一直逐步规范、发展,但始终没有摆脱依附铁路运输主业的影响,还是依托铁路围着运输转,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工作人员,的思路比较狭窄,难以拓展生存空间和市场份额。

2.对现代物流认识与准备不足,存在消极被动服务现象

现代物流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运输、仓储、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服务,大大超出了传统铁路货运的业务服务范畴。但目前我国铁路货运业工作人员大多局限于传统铁路业务思维,不熟悉现代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明显不足,存在消极被动服务现象,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3.发展受缚,体制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多年来,为适应现代物流运作要求,我国铁路各级经营管理部门和货运企业在体制上进行了多次经验总结和探索,对服务内容、标准、价格、合同等进行规范,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了规范发展货运的责任部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物流作业层面还存在对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不够重视、“吃大锅饭”等的现象,导致发展受缚,体制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4.运营基础相对脆弱,信息化程度较低

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近年来,尽管我国铁路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已进行了6次大的提速,实现了集装箱海铁联运、“五定班列”等运输组织形式。但我国铁路货运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很低,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运营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尚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5.行业竞争加剧,传统优势项目正被削弱

由于各种运输方式使用的基础设施和采用的运载工具不同,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和最佳的适运范围。随着我国城际高速路网等各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各运输方式的最佳适用范围均得到了大大的拓展,运输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由于铁路货运运力提高缓慢,且单一铁路运输方式往往难以实现“门到门”运输,我国铁路在运输市场所占有的份额逐渐减少, 传统优势项目正被削弱。

二、我国铁路货运业发展对策

1.转变思想,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现代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它远远突破了传统仓储、运输的范畴。因此,我国铁路货运业要获得新的大发展,就必须树立现代物流服务理念来规范、引导我国铁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

2.适应市场需求,深化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在“十五”期间,我国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主要是加强区域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分布。这些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势必引起运输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我国铁路货运业应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以铁运为龙头,积极稳妥地推进铁路货运业体制改革。

3.整合现有资源,构筑物流服务网络

我国铁路货运企业经过约30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物流设施和装备,这为铁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服务转变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目前我国铁路货运物流资源利用率还比较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还有不少,大部分货运企业业务单一、综合服务水平低。因此,有必要在集团、分公司、子公司等各层面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构筑区域性特色物流服务网络,增强企业物流服务能力。

4.坚持深化创新,拓展服务空间

创新是现代企业和经济活动之源。一是要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发挥铁路货运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充分依托现有网点优势,把多种运输方式结合为一个整体,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二是要不断扩大铁路货运企业的功能,使之从传统的运输、仓储功能向涵盖运输咨询、代办保价与保险、包装、索赔、报关等功能发展,通过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拓展服务空间。

5.合理定位市场,突出核心竞争力

现代物流系统中存在明显的制约关系,如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之间的制约关系等。因此,铁路货运业在依托传统铁路货运业务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时,应充分认识这些关系,合理定位市场,突出核心竞争力,在当地经济吸引区内,建立区域网络,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和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6.注重品牌营销,发挥规模效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由于物流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无专利性,用户对物流服务质量的判断,会更多地依赖于品牌。因此,我国铁路货运业要实现从传统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物流品牌营销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品牌营销、发挥规模效应,不但能实现物流服务的低成本化,还能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篇7

关键词:交通;物流;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now, 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initially formed a relatively perfect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nd the city ha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But in toda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on the urban industrial system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nfluence and importance,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on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traffic; Logistics;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物流的“流”与工业交通运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交通规划仍然是物流整体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若要使物流能够更好的为城市及地方服务,就必须先行开展物流的交通规划,处理好内部的交通系统与外部周边地区的交通衔接关系,使其与现有的地方交通系统网络融为一体。因此,研究工业交通物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十分紧迫的。

工业交通系统的完善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是这样描述运输的——“用专用的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 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而运输与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经及信息处理共同构成物流系统,可以说,交通运输是物流系统的重要功能要素和子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物流的目的是在符合社会、经济合理性的前提下,采取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完成物资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的空间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交通是实现物流空间转移目的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将对物流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扩大物流规模,带动物流产业增长。

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提高,将对物流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例如具有一定规模的高速公路网络,通过其辐射和吸引作用,可以形成更具活力的物流产业和更大的配送服务范围,使物流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我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将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优化物流网点配置。

交通系统的完善与整体水平的提高,可加速社会物资循环,从而促进国民经济运转需要的物流网点的合理配置。传统的物资企业大多需要配置大面积的仓库,而高水平的区域交通系统,使散置在各地的仓库能迅速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建立现代物流系统,物流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会有所扩大,服务水平也将大大提高。

(三)促进物流活动合理化,整合物流系统功能。

建立高水平的区域交通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该区域物流活动的优势。在交通系统建设中,把交通网络规模扩展与提高技术等级、发展快速通道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交通结构调整,加快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物流系统功能整合。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工业交通系统的要求

这里的交通系统主要指城市货运交通系统,城市货运交通系统是城市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持,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城市物流按流向分类

基于物流与交通系统关系研究的需要,对城市物流按物流流向进行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1)过境物流。过境物流与城市所在地域内的位置及城市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一般是城市生产水平越高,则过境物流量越少;城市生产水平越低,则过境物流量越大,中小城市的过境物流量甚至大于市内物流量。为此,服务于过境物流的交通网络应布置在城市,避免对市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2)出入市物流。出入市物流与城市对外辐射的能力有密切关系,一是中心城市与市辖范围内各县城之间的联系,二是市际间乃至国际间的联系。各种等级的城市在其经济区域内都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中心城市的职能越强,其出入市场流量就越大,规划建设好区域交通网对发挥中心城市的物流辐射作用十分重要。

(3)市内物流。市内物流是和城市自身生产、生活和基本建设有关的物流。不同性质、规模的城市其上述的数值也不相同。一般中小城市过境物流量大,而大城市是出入市及市内物流量大。因此,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视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

(二)物流对城市交通的要求

(1)物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要求。

城市货运交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城市物流量的大小,符合节约用地、方便用户、保护环境的要求,并应结合城市自然地理和环境特征,合理选择公路、铁路、水运和管道等运输方式。在组织货运时,应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以经济、便捷、灵活、安全为原则,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选择有效的联合运输方式,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减少因中途多次转运而造成的货损与时滞。

在物流过程中,提高运输的质量与速度,将创造出新的附加产值,产生出新的经济效益。货运交通方式的选择旨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与效率,利用联合运输,节省物流费用。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及管道运输等方式应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基础上,采用平衡点分析法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某种运输方式的固定投资加上其运输费用的总费用加以比较,选取最有效、经济的运输方式。

物流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具体要求有:

(1)企业运量大于5万吨每年的大宗散装货物运输,宜采用铁路或水运方式。

(2)运输线路固定的气体、液化燃料和液化化工制品,运量大于50万吨每年时,宜采用管道运输方式。

(3)当城市对外货物运输距离小于 200公里时,宜采用公路运输方式。

(4)大、中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型比例应结合货物特征,经过比较选择确定。大、中、小车型的比例,大城市可采用1:2:2~1:5: 6;中、小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物流对城市道路系统的要求。

城市道路应能满足城市物流的要求,以及特殊运输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并与物流流向流量相结合。城市货运道路是城市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应满足城市自身的大型设备、产品以及抗灾物资的运输要求。其道路标准、桥梁荷载等级、净空界限等均应予以特殊考虑。城市对外货运交通的出人口数,应根据城市土地使用、出入市物流流向和流量而定,一般不少于3个,并与对外公路网联系起来。若出人口数量太小,会使流量过分集中,使城乡结合部的道路不堪负担。

物流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具体要求包括:

(1)城市道路上高峰小时物流量大于600辆标准货车,或每天物流量大于5000辆标准货车时,应设置货运专用车道。

(2)货运专用车道,应满足特大货物运输的要求。

(3)城市的重要货源点与集散点之间应有便捷的货运道路。

(4)大型工业区的货运道路,不宜少于两条。

(5)当昼夜过境物流量大于5000辆标准货车时,应在市区边缘设置过境货运专用车道。

(6)城市道路与港口、铁路、空港等统一规划,要充分考虑交通枢纽地带的物流集散对城市主干路交通的影响。

(3)物流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

从目前国内外的具体实践总结分析,物流基础设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提供公共功能为主兼具个的综合设施,如运输枢纽、各类场站等;二是主要为适应特定区域领域的现代物流集中管理和组织需要建设的专向服务设施,如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从现代物流服务组织的基础需要考虑,物流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共生一体的。

物流基础设施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两者都是建立在满足需要、提升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之上的,因此两者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规划、全局考虑,协同运作,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在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在规划建设专项服务设施的同时,应从物流运作的核心环节——运输、仓储角度,综合考虑利用国家运输网络系统中规划与建设的各种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等,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使相关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符合物流发展的需求。

交通系统与物流系统的关系

现代化交通系统是现代物流系统的可靠技术保障。通常,交通枢纽是物流网点的布局可选地,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对交通系统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可将交通系统与物流系统的关系总结如下:

(1)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交通系统的改进提出了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物流系统的建设,区域物流量与城市物流量均会不断增大,区域货物运输量与城市货物运输量也会相应增大,因而要求改善或重新进行交通系统规划,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现代物流系统的建立要以现代化交通系统为依托。只有区域与城市的交通系统实现现代化,区域与城市的物流系统才能最终实现现代化。

(3)交通系统的完善要有利于促进物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的需要,有利于发展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实现敏捷供应链管理,从而促进现代物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毫无疑问,现代物流系统与交通运输的有效融合是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对于物流系统来说,集疏运能力是实现其货物快速集散功能的重要保证,而作为货物运输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便成为物流系统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其作为物流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了物流本身的集疏运能力,还将对地区的航空货运及周边现有路网产生影响,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必定会影响整个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从咏.《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1).

[2]陈立军.关于准东地区交通物流规划初探[J].科技向导,2010(7).

篇8

关键词: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60-01

现代物流作为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产物,近年来一跃进入我国市场,以系统化的目标制定、集成化的功能,规范化的作业,市场化经营,电子化信息以及周全的服务,促进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物流人才的质量越来越得到重视,培养一批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人才,成为各大院校进行物流管理教育的重心。

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新兴物流模式,刺激着物流人才的培养,而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不足。

(一)物流人才数量上供不应求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其操作很大成分是人力,不需要高技术含量,这就直接影响物流人员的教育与学习。在物流人才培养上缺乏相应的教育保障,很多高校没有物流专业,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此课程,但其招收人数或是报考人数较少,例如我国目前高校就读物流专业的学生总数不足10万人,就2011年应届毕业生来看,仅占总毕业人数的二十分之一,这就造成现代物流人才的缺失。同时,由于教育水平与培养水平的限制,很多物流专业性人才,管理性人才不能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物流人才低质量与市场需求高质量相矛盾

物流作为一种新名词,被引进市场,刺激着一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但是由于新事物的适应时间较长的原因,以及我国本身物流观念的落后,造成物流人才质量不高。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精、尖的专业性人才。物流行业独立发展性低,很多物流企业由一些运输企业或是仓储企业改造而来,这就造成经营管理中物流知识与理论的缺失,即使一些原来具有运输、包装、仓储等经验的管理人才进入物流行业,但是他们的管理知识结构,仍不能适应物流管理现代化,信息电子化,作业规范化等要求,造成了经验与实际想脱离。现阶段,物流人才的培养,对于高校来说是片空地,由于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模式僵化等,引起物流专业学生质量不高,这集中表现在,学生对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现状分析不到位,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实践能力较低等方面,这就直接造成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高质量需求与物流人员低质量供应的矛盾发生,进而影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二、造就现代化物流人才的对策

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其更讲究物流过程的信息电子化、管理智能化、手段现代化与服务系列化等,学校是物流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为适应现代物流需要,面向现代物流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引进教育,进行物流人才专业化、实践化培养,成为造就现代物流人才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培养“硬件”投入,扩大物流人才基数

物流人才数量的缺失,是物流行业发展的直接阻碍,这就要求进行“硬件”扩展,为培养物流人才创造广大的空间。

一方面,扩大高校人才培养基地。到目前为止,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较少,有的学校岁有相关专业的设置,但在招生人数上偏少,这就直接造成物流人才基数小,不能达到市场的实际需求,所以,以资金支持、设备投入、专业设置等方式加大学校物流学生的吸纳,成为扩大物流人才基数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吸纳高级物流人员。就我国现阶段物流发展来看,专业物流人才数量小,其直接的增加途径就是对外员的吸纳,这就要求政府以及各类物流企业以积极的态度展开外员引进,确保国外高端物流人才为我所用。

(二)提升“综合软实力”,提升物流人才质量

一是,树立现代物流培养目标。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实际教育的开展,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必须要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支撑。物流是一个科学而系统的业务领域,其设计领域的规模性与丰富性是任何一个流通行业为所能及的,这就要求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业务能力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思想指导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物流人才。

二是,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由于物流学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在其课程设置中将经济学、工程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引进课程教育之中,使学生全面化的掌握物流基础知识,但是,在引进内同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实际与我国市场实际为出发点,建立既能适应市场需求又能提升学生物流能力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中以基本知识的传授为基础,如运输、包装、配送、制单结汇等;以能力提升为发展方向,如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引进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课程,运用IT技术能力的培养等,针对我国国情充实新课程,如电子商务、供应链流程、物流成本分析等,以保证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化能力与全面化知识的提升。

三是,充实师资力量。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关系教学成败,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通过教师物流专业培训,加强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吸纳先进教师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加强教师思想建设。教师为人师表,其自身素养对学生默化这学生的品格,这就要求加强教师思想建设,以传统文化、人文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以达到为学生树立良好到的示范,促使学生思想素质的实现的目的。

四是,加强实践培训。物流业操作性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展开实践性教学。一是,积极创设实践情境,通过案例讲述、模拟训练等,促使学生操作性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实地考察以及企业实习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创设条件,展开学校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实践提供实践场所,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我国物流实践性人才需求的实现。

三、总结

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决定了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向,只有充实物流人才数量,全面提升物流人才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才能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家锐.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5.

[2]吴峰.国内外物流人才教育比较分析与启示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4.

篇9

(一)重庆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1、物流成本现状

物流成本指标由运输费用指标、库存费用指标和管理费用指标三部分组成。

重庆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重庆是制造业城市,这种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已经威胁到了重庆的外贸出口和招商引资,影响到了重庆市的产业提升,无法有效带动重庆市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2、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在西部地区,同时具有五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的特大城市,唯有重庆一家。经过多年的努力,重庆已经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立体交通网络,奠定了能够良好地开展物流服务的基础。

3、物流信息化现状

重庆正在建设“数字重庆”工程,使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相结合,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速。建设并完善以信息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以促进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为目的,通过信息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最终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4、物流需求现状

至2009年末,在重庆市常住的人口达到3000万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5.2%,随着持续增加的人口数量和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激增,增加了物流需求。

在重庆市,消费结构将伴随着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持续增长而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使居民的消费需求多样化,将更高的要求物流服务的水平。另外,在重庆市商业经营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经营业态多样化的影响下,物流服务需求数量将更大,物流服务质量的需求将更高。

5、重庆市物流人力资源和政策现状

目前,重庆市开展物流专业教育的学校越来越多,既有物流博士点,也有本科层次培养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学校,同时也有大专层次和中专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机构。

《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倾斜性政策建议,支持工商企业剥离自有物流系统发展成为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运输、储运企业发展成为主导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公用型物流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网络、现代技术支撑系统。

(二)重庆物流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原因

重庆物流企业发展状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在重庆,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即大型、有实力、拥有跨地区甚至全国性网络的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大多是小规模的企业;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专业知识不足,物流统筹规划较低、组织的精细化和管理能力较弱。也就是说,目前物流公司的服务层次还很低。

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高:重庆市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这就增加了物流无效作业的环节,降低了物流速度,提高了物流成本,使物流的效益受到影响。

重庆市物流设施还不完善:重庆市大部分的物流设施都与国际化标准还有着很大的距离,例如,大多数仓储企业没有现代化的立体仓库,大多还是设施简陋、机械化程度低的仓库。物流企业的物流设备贫乏、技术水平低、甚至没有适用的、专业的车辆。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比较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现代物流观念。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程度低,传统物流的概念仍然在对大多数工商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使这些工商企业不能对现代化的物流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二是缺乏整体规划。要统筹考虑制定重庆现代物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同时,各种所有制的物流企业无序竞争,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部门分割及各部门现有的一些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也不适应发展现代物流的需要。

三是绿色物流概念没有建立。重庆市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还没有认识到绿色物流的重要性,还没有一个统筹考虑,没有向绿色物流转化和发展的意图,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物流发展思想上,不利于重庆市物流的快速发展,也不利于重庆市环境改善,以及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庆现代区域物流中心的定位

(一)重庆物流体系本身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

重庆市现代物流体系将实现物流体系内部各要素的网络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使物流所需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各种知识和信息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各种服务得到及时全面的供应。同时,在尊重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在注重建设本市现代物流体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具有较强内在经济联系的经济区域,培养跨省市、甚至跨国的物流协作网络。

(二)重庆将建成以现代物流技术为特征的现代物流体系

按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不断加大保护治理力度,整体环境日益改善,为市民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同时,重庆市还要创建技术、产业、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城市。重庆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技术,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原材料、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建立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提前实现现代化为导向,加强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三)重庆将建成长江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型物流枢纽中心

重庆的发展条件和地理区位决定了其具有成为区域性物流枢纽的条件。重庆在经济发展上具有其它城市所不能替代的地位,经济发展地位决定了其作为物流组织中心的重要地位,发展的现状也证明了这种作用和地位;其次,重庆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很多港口,现有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也决定了其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将发挥重大作用的地位。

三、重庆现代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战略

一是重庆市应充分集中区域内外创新力量,在现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基础上,借助世界范围内技术转移便利化的机遇,打破产业演进规律而压缩推进的模式,通过引进、开发与应用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技术与循环物流技术,实现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支撑。重庆具有现在其他很多城市所没有的内外部优势,并且有政策的支持,所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避免传统梯度推进过程,是完全可行的。

二是发展现代运输体系战略。发展共同配送,有效解决中小批发者或物流企业独自配送时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等弊端,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

三是发展现代流通加工战略。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资源和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

四、构建重庆现代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议

(一)完善现代物流的法规和市场监督

各个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从加快全市物流发展的整体高度,修改和完善地方性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运输管理法规。针对现代物流出现的新的服务业态和经营类别,税务部门要按照现代物流服务企业的特点,建立能将传统运输、仓储与现代物流经营进行区分管理的综合物流业分类体系,以适应物流服务的直接经营、服务经营和增值服务经营的多业态管理需要,建立新的税收体系。逐步建立重庆市包括物流行业的环境保护政策、传统物流企业转型政策、生产企业物流技术应用政策、物流服务市场培育政策、物流技术政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等相关的政策,为重庆现代物流发展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

(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成长

对处于重庆市物流网络发展关键节点上的网络化经营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经营企业,给予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支持,以扩大物流发展的资金来源。此外,对纳入国家物流发展规划和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规划的物流设施,要积极争取国家及行业管理部门的投资支持。

(三)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其自身技术经济特征,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运输过程中,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竞争有序、运输高效,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单个及组合优势。

加强交通运输的综合发展规划。从建立适应经济开发和发挥重庆市在区域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角度,重庆市必须改变目前各种运输方式各自规划自身发展的做法,从综合运输的高度,制定交通运输综合发展规划,减少可替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以便从总体上提高交通运输的发展效率,减少无序物流作业对环境的污染。

(四)完善现代物流服务市场

工业企业要重点导入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对物流各环节进行优化整合;运输企业重点要摆脱单一运输业务的束缚,聚合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向第三方物流转变,为社会提供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商贸企业重点发展连锁经营、扩大配送的规模及范围,运用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努力优化配送网络。

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及服务需求市场。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建立对工业、商业企业资金利用水平、存货水平、物流相关资产回报水平、物流成本水平等指标的考核体系,提高其开展和利用专业物流服务的自觉性和能力,培育现代物流技术应用的良好环境。

五、总结

篇10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货代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开展现代物流服务,逐渐从单纯的货运人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由于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范围、运作模式等很多方面与传统的货代企业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满足客户的现代物流需求,如何提高服务效率是广大货代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项目管理(以下简称PM)为货代企业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提供了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很多货代企业都在实施PM,但是由于对PM缺乏深刻的认识,不能把PM和货代企业的实际状况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实施PM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本文从分析项目的内涵出发,阐述货代企业实施PM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PM理论,提出货代企业实施PM的程序。

1项目的内涵

所谓项目,是指针对特定目标,在一定进度和时间范围内,通过预算、投资、管理、实施等手段达到的多种变革的一次性过程。其主要包括范围、组织结构、质量、费用和时间进度5个要素。从项目的定义可以看出,项目与传统作业具有重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传统作业的环境是稳定的,而项目的环境是相对变化的;传统作业属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于“循规蹈矩”,而项目属于“探索”;传统作业的风险较小,而项目的风险则要大得多。之所以建立与实施项目,是因为传统作业不能满足需要或达到某些目标。而通过实施项目,则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结合到货代企业开展现代物流服务而言,物流服务相当于项目,而货代服务相当于传统作业。物流服务与传统的货代服务相比具有根本的区别:物流服务范围远远大于货代服务范围。一般来说,物流服务涉及的范围包括物流方案的策划、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环节;而货代服务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货运、报关等;物流服务涉及的环节多,其复杂性远远大于货代服务的复杂性。

2货代企业实施PM的意义

从物流服务和货代服务的区别可以看出,货代企业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货代企业应结合客户需求,通过建立项目,实施项目管理,有效开展现代物流服务。PM的对象是项目或被当作项目来处理的运作;PM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PM的组织具有特殊性(临时性、柔性、强调协调性);PM的体制是一种基于团队管理的个人负责制;PM的方式是目标管理;PM的要点是创造和保持一种使项目顺利进行的环境;PM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进性、开放性。货代企业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实施PM把相关部门的人员临时抽调到同一个组织中,形成作业团队,目标一致,直接面向客户开展工作,有效克服传统作业模式的不足。此外,实施PM有利于货代企业的组织结构重构和业务流程再造(BPR),为PM企业的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团队化、精干化发展打下基础。结合组织结构重构的相关理论,PM企业组织结构重构主要是在立足现状的基础上,同新兴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向网络型结构发展,PM企业打破部门之的界限,将分工过细的职能、工作重新整合,从而避免部门之间在衔接上的困难,最大限度地减少完成任务所花费的费用与时间,进而提高组织效率。具体而言是将传统的科层式组织代之以过程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的全新网络型组织(扁平化组织);将职能分工下的连续作业方式转变为在同一小组内进行的平行作业;将原有金字塔型的管理层次改变为扁平式的管理层次;将传统的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转变为团队在过程中的统一,从而实现货代企业组织结构的跨越式发展。

3货代企业实施PM的理论

指导货代企业实施PM需要相关的理论作指导,主要包括系统思想、三维模型及工具。系统思想的应用PM认为,项目是由要素组成的系统,管理必须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各自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货代企业根据客户需求内容,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成立服务项目。服务项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服务内容上包括运输、配送等服务。依据系统论“整体—分解—综合”的原理,将整个服务项目分解为许多责任单元,结合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落实到部门与人员,由责任者分别按要求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个责任者应着眼于整个项目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的任务,应发挥团队精神,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整个服务项目。三维模型的应用PM的三维模型主要包括项目:生命周期理论、项目过程管理及PM的职能领域。

3.2.1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根据项目生命周期理论,货代企业面向客户设立的物流服务项目具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主要从货代企业接受客户的委托开始,到完成客户的委托任务。在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中,在时间上分为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不同。因此,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人员应密切关注客户的需求状况,并在各个实施阶段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配合工作的开展。

3.2.2项目过程管理的应用项目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计划过程、执行过程和结束过程。其中,在计划过程中,主要工作是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包括时间安排、项目组织的组建(人员配置、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的制定等)、项目风险的预测及监控机制的建立等。在执行过程中,主要工作是按照制定的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客户的需求变化,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等。在结束过程中,主要是总结项目的实施状况,并向客户收集实施信息等,以便总结经验,为以后的物流服务项目的开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3.2.3PM职能领域的应用结合货代企业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实际情况,物流服务PM主要涉及到9个职能领域,即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和综合管理。因此,货代企业在实施物流服务项目之前,需要对9个职能领域进行详细、周密的策划,做到“全面考虑、留有余地”。工具的应用PM工具主要包括WBS、责任矩阵和OBS。

3.3.1WBS(工作分解结构)WBS(WorkBreakdownStructure)是PM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主要应用于项目范围管理,是一个在项目全范围内分解和定义各层次工作包的方法。它按照项目发展的规律,依据一定的原则和规定,进行系统化的、相互关联和协调的层次分解。结构层次越往下层则项目组成部分的定义越详细。WBS最后构成一份层次清晰、可以具体作为组织项目实施的工作依据。通过运用WBS,对项目中具体的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并落实到相关部门与人员。

3.3.2责任矩阵责任矩阵是以表格形式表示完成工作分解结构中工作细目的个人责任方法,它在PM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因为它强调每一项工作细目由谁负责,并表明每个人的角色在整个项目中的地位。通过建立责任矩阵,明

确项目人员各自的责任,并根据责任对其进行考核。航运企业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结合项目的工作内容,制定项目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考核要点,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督、考核,使项目能顺利地展。

3.3.3OBS(组织分解结构)OBS(OrganizationBreakdownStructure)是项目管理中由WBS演化而来的一种方法,它是一个在组织范围内分解各层次人员的方法。从OBS图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项目团队人员的构成以及明确个人在团队中的位置。结合责任矩阵,每一名团队成员可以明确自己在实施项目中的任务,并了解其他人员在实施项目中的任务与职责。当遇到问题时,根据责任矩阵和OBS,可以很快知道应与哪个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货代企业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根据客户的需求内容,从相关的部门抽调人员,并明确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职务。超级秘书网

4货代企业实施PM的程序

在理论指导下,结合货代企业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实际情况,实施PM,主要程序如下。项目策划项目策划是实施PM的首要步骤。项目策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时间计划、人员组成、工作安排、经费预算、风险防范等内容。货代企业根据物流项目的实际情况,坚持创新的原则,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特别是客户满意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务效率等),制定详细的项目策划书。项目实施在项目策划书的指导下,组建项目团队,组织物流项目的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费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和时间管理,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效控制项目进度,提高效率,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项目计划。项目反馈当物流项目实施结束后,既要注重客户意见的反馈与收集,也要注重项目团队成员意见的收集,对项目策划与实施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不足,以便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