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建设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文明建设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文明建设报告

篇1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网络文明也必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而建设网络文明,就必须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运用我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准确地分析网络以及中学生网络行为的具体特征及其实际后果,有效地建立起在网上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为我国的互联网事业开辟一条广阔无垠的发展道路。

二、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是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

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维持稳定的网络秩序、网络安全,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也需要提倡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任何人都应当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网络空间虽是个虚拟社会,但涉及的网络犯罪也已经成为法律打击的一个方面。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能加强人们的法制意识,使上网人群的言行适应法制社会的要求。其次,在知识爆炸时代,互联网得以飞速发展,网站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网站要屹立于网络之林,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内发展,使网站有健康的思想、健康的内容、健康的管理、健康的发展策略。加强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才能更好地做到网络的和谐发展。

篇2

摘 要:化技术学校作为社区教育中心,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和桥梁。文章从加强精神方明建设是比较迫切的任务和化技术学校应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两方面,对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探究。

关键词:社区教育;精神文明;文化学校;任务;阵地

中图分类号:G416;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13-01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开展社区教育的试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我国乡镇化技术学校承担了广大农村及乡镇的成人终身教育工作,成为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和桥梁。

一、加强精神方明建设是一个比较迫切的任务

(1)广大老年人迫切需要健康和文明的精神活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以和桥镇辖区为例,老年人口已达常住人口的20%。而和桥镇五个居民社区及十四个村民社区只有社会养老院五所,容纳了很少一部分老年人,而大部分老人还是以自我养老为主。调查显示,部分老年人没有参加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其中一部分老年人还沾染上了赌博迷信活动。

(2)广大的青壮年迫切需要健康的精神文明活动。青壮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力量,他们既承担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工作,又要承担起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工作。经过调查研究,本地区大部分青壮年因受现代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影响,空余时间并不是很多,就算在节假日也没有做到进行自我学习,还有的青壮年把不多的空余时间荒废在一些不良嗜好及一些无谓的吃喝上。

(3)青少年也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现在的青少年独生子女居多数,他们衣食无忧,缺少艰苦朴素的精神,因而出现了一些啃老族。有些青少年迷恋网络,对网络信息不加选择地吸收,易受不良思潮的诱惑和影响。有些青少年意志力不强,经受不住生活的考验。因此,加强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要。

二、化技术学校应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作为发达的苏南地区,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各行政村一般都有专门的体育锻炼场所和文化活动室。虽然设施比较完备,但利用率并不高。有的地方就算能够对设施进行开放,也只是让群众自主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效应,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不大。化技术学校作为地方成人培训机构,既要担负起对区域内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的任务,又要担负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化技术学校应该从思想和行动上转型,以加强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任务。

(1)加强对现代女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女性扮演着儿媳、妻子和母亲的多重角色,是“和谐美满家庭”的核心,对和谐美满家庭氛围的营造、良好家风的传承以及家庭成员素质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挥好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关键在于提高她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一是要提高女性的科学文化素质。女性文化素质越高,其协调家庭关系的能力、抚养教育子女的能力、管理家庭事务的能力、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就越强,家庭凝聚力就越强。二是要提高女性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劳动技能。应举办各级各类的学习讲座,提高女性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同时还要开办插花、缝纫、茶艺等培训班,提高她们的劳动技能,使她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快乐,不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为家庭成员树立良好的生活榜样。

(2)加强老年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办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计算机、烹饪等培训班,对农村老年人进行培训,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老年人精神面貌好,生活幸福,必然会给家庭带来和谐,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3)加强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现在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文化知识看得比较重,往往忽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为此,化技术学校应利用节假日对青少年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可以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各类专题讲座,如请法律工作者进行法制讲座,也可请区域内的优秀人士举行事迹报告会,还可以组织有一技之长的人对青少年进行辅导和培训。在这些活动中,青少年学到了知识,练就了本领,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青壮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化技术学校对青壮年的培训工作比较多,因此,对青壮年的思想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责任心、感恩、诚实、孝敬等优良中华传统的教育。

三、结束语

成人学校是成人培训的主要机构,担负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加强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更讲文明和诚信是成人学校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成人学校应该和居民委、村委会、政府和各级学校,共同担负起这个历史使命,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立新,乐传永.成人教育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趋势[J].教育研究,2015(06).

[2]郭静,朱小蔓.发展中国家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11(05).

篇3

黄会林等

随着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影视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特别是对于6岁到18岁以下的在校未成年人而言,相对于家庭、学校教育和同伴影响,影视媒介以其特定的传播影响力对其价值观、人生观、暴力倾向等诸多方面起着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于2006年5月在北京城区、近郊区、远郊区6个区县 (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朝阳区、通州区、延庆县)14所中小学,面向未成年人进行了立意抽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1335份,其中小学453份、初中453份、高中429份。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并经SPSS10.0进行统计处理。以下为“影视文化对北京地区未成年人影响”调查报告的章节节选。

一、北京地区未成年人收视现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是北京中小学生继书籍之后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中小学生每天接触不同媒介的时间由多到少依次为书籍、电视、上网、杂志、报纸和广播。北京地区未成年人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为62.99分钟。

区别于北京常住居民将娱乐视为最主要收视目的,获得信息是北京地区中小学生收视最主要的动机,获得娱乐是第二动机。

在认为哪些因素最能导致中小学生不看或不多看电视的选择中,“学校学习压力大,作业多”是制约未成年人看电视最主要(44.0%)的原因;其次为“家长制约不让看”(17.2%)。电视节目本身制作水平的优劣,是影响未成年人不看或少看电视的第三大因素。

“动画片”和“影视剧”高居北京地区未成年人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前两位,其次依次为“游戏娱乐类节目”、“音乐类节目”和“体育竞赛”等。

二、北京地区未成年人眼中的电视节目

在课题组给出的九个不同维度的国内电视节目评价调查中,北京地区未成年人对电视节目平均印象分为3.20,各项指标无一达到良好水平(4分),总体在及格线上下徘徊。这表明,当前国内电视节目与未成年观众的需求已形成了极大错位。其中,北京地区未成年人对国内电视节目风格是否具有个性的评价得分最低(2.97分),处于不及格水平。

经过对选项的5分赋值,北京地区未成年人对当前国内儿童节目的总体评价为2.93分,低于及格水平。不同教育程度对国内儿童节目的评价差异显著,小学生对儿童节目的平均评价为3.57分,初中生为2.68分,高中生为2.52分。

关于儿童电视节目的类型偏好,喜欢“动画类”的最多(57.1%)。其次,喜好“益智类”(23.1%)与“竞技类”(23.0%)的未成年人在数量上难分伯仲。再次为 “从来不看”(14.5%)和喜好“谈话类”(1.4%)。

“日本”动画片是未成年人最喜爱的动画片,选答率高达66.5%。其后,依次为“中国大陆”12.7%、“欧美”8.7%、“都不喜欢”6.8%、“韩国”3.6%和中国“台湾”1.7%。

对电视新闻节目而言,北京地区未成年人最喜欢了解新闻的渠道是电视(53.4%)。其次依次为互联网(14.9%)、报纸(14.1%)、书籍(5.5%)、杂志(5.0%)、家长或老师(3.5%)和广播(3.1%)。

在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是否真实的评判上,仅有14.5%的北京未成年人认为电视新闻“完全真实”,大部分未成年人认为电视新闻中含有虚假成分。

不同媒介比较中,电视(55%)亦是未成年人获得娱乐最主要的渠道,其后依次为互联网(23%)、杂志(9%)、书籍(8%)、报纸(3%)和广播(2%)。

在未成年人对影视明星最新动向态度的调查中,“比较关心”(43.2%)明星的最多。除“现在还没有”(16.4%)崇拜对象外、“影视明星”(14.0%)是继“科学家”(16.3%)之后,北京地区未成年人第二大选择最集中的崇拜对象。长大后,从事“演员、歌手或影视工作”(11.9%),也是继“白领职员”(13.6%)、“科技工作”(13.3%)之后,未成年人第三大最希望从事的理想职业。

在娱乐节目与现实关系的判定中,大多数(86.10%)未成年人认为娱乐节目与现实生活“无关”或存在一定差异,但也有少部分(13.80%)人认为娱乐节目与现实生活“基本等价,非常相关”。

作者简介: 黄会林,女,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北京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主任。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

肖永亮郭 晶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产业集群现象,表现出独有的产业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艺术特征、技术特征、资源特征、市场特征和管理特征,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产业园、产业区和产业基地。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经营同一种产业的企业群体通过地域关联、功能关联或目标关联,形成在地理上的集中,它既包括同一类企业集聚,也包括其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支持行业的集聚。产业集群可以通过中小企业间彼此竞争、相互学习、模仿和产业相关联等效应,包括示范、推广和带动效应来提高产业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产业链的存在可以提高区域的专业化分工程度,降低从新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必须付出的交易成本。

产业园、产业区和产业基地在概念上有所区别。一般来说,产业园相对产业区更为完整封闭,有明确的管理主体,有清楚的地域边界,经过系统的规划,有一定的入园门槛,园内各种组织功能齐全,自成一体。产业区是依靠地域或经营特色自然形成的一片开放空间,地界模糊,管理松散,行政干预少,包容度大。产业基地是指针对某一单一产品和服务集中开发的空间,它不强调产业链的完整性,一般着重孵化功能。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运作模式

埃森哲研究的业务模式认为,标准的业务模式实际包括三个部分:价值的来源(即客户)、提供的价值(即产品)、提供价值的方式(如何提供)。

在此基础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以界定为五类定位模式:创作型文化创意园区、消费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市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原生态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创作型园区的特点是设计制作生产性的,具备研发、投资、孵化、制作、培训、交易等功能。通过传播输出文化创意产品,承接和提供服务项目来提升园区的价值。创作型一般是指产品的无形特征对产品的价值影响特别大、客户购买决策复杂。

消费型园区是指提供特色场所,通过展示、服务吸引消费群体参与消费。文化创意消费品一般是指消费者日常所大量重复购买、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较高的审美取向和娱乐功能。消费型园区是由客户的价值来源来决定提供价值的内容和方式。

复合型园区是创作型园区和消费型园区的混合,兼具二者的特性。

符合城市风格和迎合城市风情的都市主题的园区。价值的来源、提供的价值和提供价值的方式带有强烈的都市情调。

利用原生态的资源和环境,对某一地域实现计划性保护,根据当地特色进行文化继承和灵活创意而生产独特的产品,提供独一无二的服务。

三、园区规划方法

在园区规划过程中,要形成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有效提高规划效率。

首先,要形成园区战略定位,必须进行战略分析和竞争性分析。战略分析和竞争性分析常用的方法为“SWOT分析法”,通过对园区进行SWOT分析,从而提炼出与园区建设相关的生态环境中,对我们战略制定和实施起实际作用的机会和威胁;同时,总结出园区建设在某一细分市场中的强势和弱势。无论强势、弱势、机会,还是威胁,都是确定园区战略定位的基础。

另外,在对园区建设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宏观环境分析时,还可以采用“PEST分析法”,这是一种宏观环境的指向性分析法,依据于国家对未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科技的相关宏观规划与发展远景目标为基础参照,寻求发展机会与市场空间的前瞻性分析方法。

通过上述科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找到园区的战略定位,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规划。从而在基础上,找到园区适宜的运营策略以及文化内容等相关发展策略,形成园区独有的运作模式,从而顺利地在大环境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为文化产品的后续运营提供便利条件。

作者简介:肖永亮,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北京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张慧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有其特殊的地位,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充分发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作用,对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充分认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没有文化上的和谐,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社会的和谐就没有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要充分发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多处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把和谐文化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强调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深入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要紧紧围绕这一“重要任务”,始终抓住这一“根本”要求,就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以发展先进文化为引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凝聚全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力量,发掘和弘扬民族的、世界的、先进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精神,形成文明和谐的思想道德生态环境,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作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更大贡献。就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设而言,还要按照中央关于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要求,按照总书记关于北京的各项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着“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重点要抓好“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切实打牢市民文明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和谐的行为方式,营造首都庄重和谐、开放包容、文明友善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解决群众最关心、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入手,扎扎实实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为推进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营造一流的人文奥运环境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一是要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二是要大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实施“五大文明行动”,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三是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和谐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生活。

要发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设更有其特殊的地位和职责。要充分发挥这些特有的工作优势,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营造一流奥运环境,凝聚力量,作出成绩。一是要始终坚持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管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优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坚持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观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总体要求,积极调整工作安排,细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自觉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作出更大贡献。二是进一步密切与驻京党政军机关的关系,充分发挥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独特的首都优势。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是领导和协调首都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门机构,其人员组成既有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也有驻京部队的领导。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需要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的支持和参与,也需要驻京部队的支持和参与。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要充分发挥这一独特的首都优势,积极争取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和驻京部队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献计献策献力量。三是积极挖掘首都各界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潜力和作用,充分发挥首都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优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也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要充分利用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联系和组织的一些资源优势,把和谐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和保护来自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首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智力优势,发挥社会学术团体的理论研究优势,最大限度地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广大群众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作者简介:张慧光,女,首都精神文明办主任,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网络媒介与大众文化生活

杨春霞

回顾媒介发展的历史,每一种新的媒介的出现,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还有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化观念以及文化传递的方式。

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从1997年的62万人发展到2007年6月底的1.62亿人,位居世界第二。北京是中国互联网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无论是各种互联网产业,还是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网民在居民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北京都位居全国城乡之首。

对大部分的中国网民而言,互联网功能已经至少拓展到四个方面:信息渠道、沟通、娱乐和生活助手功能。反映互联网信息渠道的应用主要有网络新闻和搜索引擎,新兴工具有博客;起到沟通工具作用的网络应用主要有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发挥典型娱乐工具的网络应用有网络音乐、网络影视和网络游戏。能反映互联网生活帮手的应用主要有:网上求职、网上教育、网上购物、网上旅行预定、网上银行和网上炒股等。

过去,没有一家全国性的公司能够统一处理全国各地的机票,没有一家被行政区划限制的旅行社可以把从北京、上海、广州到三亚去的旅行者统一起来向酒店和航空公司下单,但在网络时代做到了。

过去,歌手和唱片公司靠唱片的销量挣钱,电影靠卖电影票挣钱,但网络却改变甚至颠覆了娱乐业传统的赢利模式。今天,对世界三大唱片商来说,人们从网上下载付费歌曲所带来的收入已经大于销售唱片的所得。而根据电影内容改编的游戏,根据电影音乐、内容制作的铃声、彩铃已成为这一老产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过去,无数的中小公司选择在繁华的街道上竖立巨幅广告牌来吸引市场的注意。而在网络时代,他们发现各大搜索引擎上的搜索排名与他们的业绩关联度更大,于是造就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搜索竞价排名市场。

网上理财 上网理财具有节省时间、操作简单、没有区域限制、理财产品种类多等优点。使得网上理财蔚然成风。从网络理财信息的渠道来源看,互联网以86.6%的比例高居榜首,而排在第二位的报纸、杂志仅为49.6%。

网上求职 是指网民通过网络寻找招聘信息和在专业招聘网站简历。根据调查,网民的求职信息来源85.1%来自互联网,而来自传统的报纸、杂志上的招聘信息则有52.6%。网民在网上搜索工作机会时,首先考虑的分类原则是行业,其次是职能、专业类别、招聘信息的日期等。这也是大部分招聘网站在分类工作机会时的分类原则。令人关注的是,有高达55.8%的人通过互联网找到过工作。

预定旅游 这里是指通过网络,定制自己旅行的交通工具、票务、起居饮食以及旅游路线的一种方式。包括:预定旅游路线,预定票务,预定酒店等。调查结果显示,出行全部依赖网上预定的网民占总数的7.4%,网上网下都有选择的占42.1%,有近半数(48.1%)的人只在网上查询,不在网上预定。网民在网上预定最多的是飞机票,高达65.2%,其次是酒店占57.5%,预定旅行团推出的旅游度假线路占30%。预定门票和餐饮的比例都在20%左右。

虚拟社区 如果将博客比喻成个人在网上的家,社区则是个人网上生活交流的小区。社区一体化趋势――网上社区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成为未来网络社区演化的方向。社区一体化将网上难以变现的经济与社会价值通过网下兑现,完成了价值实现的过程。社区不断强化用户的交流体验,挖掘出淹没在信息背后的活生生的人并建立社会关系,建立趋于真实社会生活的网上生活社区空间。

居民小区网络社区化――真实社区基础上的虚拟社区具有更强的活力。居民同住在一个小区,产生高度的信任感。例如北京最有影响力的居民小区社区网“回龙观社区网”注册用户5万左右。这样的社区还很多,这种以大规模的真实社区为基础的网络社区往往具有更强的活性和粘性。

因为互联网的产生而增加了许多新的职业。还带动了新的企业文化。在传统产业中造就了一支准IT业从业人员,他们大多拥有高学历,其追求新知识、接受新思潮的主动性往往也会在职工中起到推进作用;拉近了政府、产业与社会的距离,近几年政府网、行业管理部门网、社会团体网等专业网越来越普及,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向社会传达,对参与决策、提高民主意识,大有好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工作方式和经营理念。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诸多负面效果的产生。首先是基本文化技能的危机。读和写是一种最基本的文化技能,然而在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文字只是作为看的对象而存在着,失去了它应有的读和写的内涵与意义。不知不觉中出现了想起一个很熟悉的字却写不出来的现象。其次是语言词汇的乱用、滥用。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脱离了语法规则的语言不仅会产生歧义、难以理解,而且还会像病毒病菌一样感染整个文化系统,破坏文化的正常发展。第三是网络传播还导致文化帝国主义问题。互联网上的语言之争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典型战场。经常上网的人总是会被网上海量英文信息弄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往往正是在人们的这种茫然中,英语文化的影响得以大行其道。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英语主导着因特网。网上的英文信息占整个信息的90%以上,而汉语信息尚不足1%。这显然不能反映丰富多彩和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

作者简介:杨春霞,女,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助理研究员。

北京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优势

李春雨

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并与“汉语国际推广”一起成为备受关注的国际文化现象。在汉语国际推广中,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都市魅力的北京文化,占据着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

一、北京是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平台

2006至2007年,在北京开展了一系列与汉语国际推广直接相关的重要活动,使北京真正成为一扇窗口,主动地向世界敞开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2006年7月,汉语国际推广北京基地正式成立,并开通了全国最大的汉语学习和展现中国文化的网站(省略);同年10月,北京又建成并正式启用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教师培训基地;2007年3月 “世界汉学大会2007”在北京召开,会议的总主题为“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该次会议是在中国本土举行的最大规模、参与者最多、规格最高、收获最丰的汉学大会;同年4月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揭牌成立,它是全球孔子学院的最高管理机构,北京成为孔子学院总部所在地,再次证明并巩固了北京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核心地位。

二、北京高校云集,在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中作用巨大

至2007年5月底,在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55所孔子学院,现有的海外孔子学院80%以上都是由国内的教育机构合作承建的,而其中由北京的高校或教育机构承办的孔子学院占近40%。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一批师资力量雄厚的京城著名高校都参与了孔子学院的合作承建。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育环境、过硬的教学水平,为北京的教育市场与高校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参与合作承建海外孔子学院,北京高校的教育文化功能在汉语国际推广中有效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三、北京在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得天独厚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不仅拥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历史文化古迹不胜枚举,长城、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圆明园、明十三陵、各式各样的胡同和四合院……这些名扬中外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浩瀚历史最佳的见证者与讲述者。此外,云集北京的那些中国饮食文化、戏曲文化和节日文化等多种突出反映中国人审美观念、精神气质与文化心理特征的传统文化,对外国人来说也充满了吸引力。如何发挥北京文化的辐射力,向世界展示古老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汉语国际推广必须面对的课题。

四、北京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北京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与时俱进的。北京的什刹海、三里屯、朝阳大山子798艺术区等地现在已经成为外国人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有着当代中国的前卫艺术和时尚,有着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当代中国不仅有茶馆,还有酒吧;不仅有二胡,还有吉他;不仅谦逊含蓄,而且自信开放……处于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的北京,以包容的姿态担当起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任,成为中国的“文化大使”。近年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英国戏剧舞蹈节(2003)、首届国际新媒体艺术展(2004)、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2005)、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2006)、美国艺术300年展览(2007)等活动,大大促进了中国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体现出了北京文化为迈向国际化所做出的努力。

五、北京奥运是推广中国文化的难得契机

篇4

关键词:和谐社会 礼仪教育 途径

一、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自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提出之后,我国便朝着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努力奋斗着。“和谐社会”随之也成为了一种切合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国情、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巨大社会变迁新需求的社会发展理论。和谐社会实质上是一个民主与善治的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宽容与友善的社会、诚实与信任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任务,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和谐社会是社会全面系统的和谐,是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种关系。在这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应是最基本的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而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礼仪从理论上讲是一种和谐人际关系、和谐集体乃至社会的人类共同认可的道德规范。缺少礼仪,人与人之间就很难和谐相处,难以保持平衡。它的外显形式可以是人们言语方面的,也可以是行为方面的。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还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讲文明,懂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会影响到集体的精神面貌以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由此可见,礼仪教育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一些人忙于物质方面的需求,无暇顾及精神领域的自我完善。很多人尤其是中学生出现了“礼仪危机"。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导致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行为上放荡不羁,语言粗俗不堪,自私冷漠,我行我素,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甚至有一些孩子因为不擅社交而形成了任性、内向、偏执等不良性格。中学阶段是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中学生礼仪教育现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当代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人要生存,就不能置身于社会交际之上。学习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社交礼仪规

范、知识及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他们就能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不健康问题己成为教育不能忽视和回避的问题。“究

其原因,主要是当个人理想和现实情况、个人需要与实际条件出现矛盾时,理智、

情感或心理无法平衡和协调,自我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调试,容易走向极端。尊重和友情、宽容和理解、关心和爱护是缓解其心理压力、排解其孤独苦闷、减少其内心矛盾冲突的良药。”

(二)培养高尚品味,建立文明形象的需要。

礼仪塑造形象,形象体现教养。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礼仪知识训练,所以在行为举止、个人仪表风度、礼仪规范、接人待物等方面力不从心。通过礼仪培训,掌握社交活动的礼仪规范,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素养,提升个人修养品位,塑造良好的气质风度,更好的展示个人的魅力。优雅的举止、

从容的态度、风趣的言语、优良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信心。

现代社会,形象是金。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保持良好的组织形象以及员工的个人形象,只有时时处处讲礼仪,才能塑造出有品位的职业形象,只有遵循礼仪规范,才能保持和密切与社会组织的交往与合作。礼仪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形象,展示职业风采。

(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报告中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能成为其道德水准和工作能力的判定标准,但却会对别人的第一印象和看法产生较大的影响。个人礼仪、应聘礼仪、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等礼仪的掌握,,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形象,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增强竞争能力。

(四)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语言表达思想,

行为体现道德,形象反映素质,素质表现教养。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公民良好素质的标志。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

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使他们切实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符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三、施当代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学校在实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关键因素

学校礼仪教育的内容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也具有一套便捷的可操作、可调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可取得独特的教育效果。其中,教学是一项最直接、最经常、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是传授学生礼仪知识、培养学生礼仪行为习惯、建构学生礼仪素质的一个关键环节。国内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学对礼仪素质培养的突出作用;教育实践也证明了教学途径的独特功效。首先,通过礼仪课程教学,教师可向学生直接“灌输”礼仪知识和规范,为其礼仪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和礼仪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礼仪课程包含礼仪理论知识、礼仪规范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课堂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礼仪、礼貌和礼节问题,而且还可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善恶观念和礼仪规范。在此基础上,学生方可形成良好的礼仪意识和文明习惯。其次,教师通过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进而为学生礼仪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工具。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各学门课程本也包含有较丰富的礼

仪文化思想,在教学中,通过挖掘各门学科的礼仪因素,也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最后,由于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师生间、同学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因而师生交流、同学协作的机会和场合较多,这也可以培养和形成师生交往、同学间交往的基本礼仪行为习惯,进而生成社会交往所应具备的礼仪素质,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学校具有优良的礼仪教育环境,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学校的环境、气氛也影响着学生礼仪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学校的教学组织环境,包括课堂秩序、学习风气、生活条件、校园文化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影响。它主要表现为方向上的正确性、范围上的广泛性和作用上的持久性。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是家庭和社会礼仪教育不可具备的。其次,一些非正式团体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作用。这些因素包括师生在课题内外的个人关系、同学间的老乡会、兴趣活动小组等。因为这些团体和关系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相似的个性倾向性建立起来的。它们对学生言行举止、交往方式、礼仪素质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学校通过制定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引导、鼓励和规范,使这些非正规团体起到正面的强化作用。

(二)发挥家庭在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基础地位

就教育而言,家庭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品行萌芽于童年时期,长成于少年时期,定型于青年时期,良好的品行大多是在幼年和童年时期建立起来的。作为人生起点的家庭和家庭教育,对于个体进入社会角色具有起始定势作用。在家庭中进行礼仪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个体形成和发展礼仪素质的基础。

在家庭礼仪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家长要提高“身教”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言行,发挥好榜样和示范作用。可通过多读书、参加礼仪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素质。另外,还要避免在家庭教育中执行“双重标准”,也就是家长在要求孩子规范言行的同时自己却不修边幅、散漫随意、出言粗俗。这样做不但难以实现家庭礼仪教育的目标,而且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甚至出现道德虚伪。

(三)重视社会在青少年礼仪教育的依托作用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至理名言。社会教育相对于学校和家庭教育而言,是一种更广义的教育,是除二者以外的其他所有教育的统称,主要指各级社会组织、各种社会团体、社会传播媒体、社会舆论习俗、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作用。社会教育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先进与否的关键性指标,同时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教育形态。它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礼仪素质的重要依托。

良好的社会礼仪环境有利于巩固学校和家庭礼仪教育的效果。学校和家庭的礼仪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从礼仪素质形成、发展和不断提高的全过程看,无论是在学校所接受的礼仪教育,还是在家庭所受到的礼仪文化熏陶,要固化为个人的礼仪素质,都离不开社会的作用。如果社会礼仪环境的影响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要求相互冲突,那么,学生从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所受到的正面影响就会被大大削弱,很难积淀为社会所要求的文明礼仪素质,甚至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四)不可忽略网络在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拓展功能

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对现实交往也构成一定的威胁。网络交往是借助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的,具有间接性和匿名性的特点,使得外部力量难以对网民行为形成有效的外在约束。由于网民行为主要依靠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容易出现网民的网上行为失范,或者产生网络与现实中的双重人格,甚至出现虚假交往、网络欺诈等行为和现象。同时,网络交往中虚拟化的交往方式,使得一些网民抱着游戏的心态参与 交往,加剧网络交往中的信任危机并影响到现实环境中的交往行为,引起现实社会的信任危机。也有人过分沉溺于虚拟世界,不愿直面现实,与现实生活日益疏离,进而造成现实社会的人情日益淡漠。

网络礼仪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网络礼仪是网民个体

在网络社区生活并参与网络活动的基本准则,为此,深入开展网络礼仪教育,必然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网络礼仪教育,可以强化少年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使之不断调节外在行为和内心世界,以适应网络交往的需要。教育学生网上网下行为一致,可以减少“双重人格”的困扰,有助于形成健全人格;还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

总之,在当代中国,深入开展青少年礼仪教育,既有现实必要性、历史必然性,又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从我国目前现实情况看,由于青少年礼仪教育长期缺位,不但引起道德滑坡,而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民族竞争力提升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深入开展青少年礼仪教育,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途径,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以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I.王艳珍,卢小平,刘瑞. 模拟实训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7,(12).

2.高琼.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

3.孙和平.礼仪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J].理论月刊,2009,(6).

4 Wang Rui.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J]. science studies. 2008, (7).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态文明;工业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6;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13)03-0054-07

十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系统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这就提出了新问题:在工业化进程中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信息技术如何调和发展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冲突?

一、在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应把握的原则

关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目前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可分为以下两种:(1)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的形态,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超越。该观点将人类文明形态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不断演变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迄今人类最高的文明形态。(2)生态文明是人类未来文明的新特点。这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并不是未来人类文明的全部,仅是未来文明的新特点。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内在统一与协调发展理论,为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理论增添了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并将创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工业发展不是产生所有环境问题的来源,也不是解决所有环境问题的途径。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应把握以下几点。

(1)可持续性是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2)生态文明并不意味着零增长,而是有条件的增长。在当前经济社会中,一旦增长停止,将会带来高失业率和破产率,经济不景气。生态文明并不是提倡零增长,而是提出了增长的限制性条件。要使社会在物质上具有可持续性,社会的物质和能量生产就必须达到赫尔曼・戴利提出的三个条件:一是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率不超过它们的再生率;二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率不超过可持续、可再生的替代物的开发速度;三是污染排放率不超过环境的吸收能力。

(3)生态文明选择增长模式的价值标准是服务于社会目标,能加强社会的可持续性。生态文明要求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种发展并不反对物质的增长,而是综合考虑增长的目的、增长的受益者、增长的成本、增长的效果和增长的生态影响等因素;那些能够服务于社会目标、加强社会可持续性的增长,才是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

(4)生态文明也并不意味着必须停止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在生态文明的社会中,人们更应谨慎有效地使用地球资源,应对资源合理定价并维持足量资源以供后代使用。但是,没有理由完全不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只要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符合可持续的定义,即只要能够发现可替代它的可再生资源,就可保证将来的社会不会出现资源不足或无法承担使用资源的费用的情况。

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应把握以下原则:(1)将生态系统的完善与经济的目标结合;(2)将传统的工业主义纳入新的经济和新的生产模式中;(3)大幅度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率;(4)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以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传统制造业的运营模式依赖于产品的销售,而在新型的运营模式中,产品的销售为服务的提供所取代。

二、从生态文明战略的角度审视信息技术的价值

(一)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信息处理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20世纪40年代,冯・诺伊曼提出了“程序存储”(stored program)这一概念,并描述了它在计算机上的可能实现方式。该概念成为设计数字计算机的概念支点,计算机的现代体系结构也逐步形成。随着计算机所采用的基础技术的不断开发,所有这些技术都围绕两项重要技术而发展,即数据存储技术和数据可靠计算技术(最初是数字计算,后来是信息分析)。与此同时,软件开发也在不断进步,包括操作系统(管理和指导机器内部的所有行为)、程序设计语言(给系统发出特殊指令)和数据库工具。1964年,计算机供应商第一次能够提供一组不同规模的计算机,它们的运行软件可以通用。兼容的设备、操作系统和软件工具,为企业提供了一条扩展系统的途径,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应用软件库。

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机制在于:(1)信息技术建立在通信和控制基础理论的数学公式基础之上,基于信息技术可以制造出能自我控制、自我编程的计算机。计算机可以自动地执行一系列逻辑操作,纠正发生在它们自己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并可以根据内置的准则在多个预定方案中进行选择。(2)形成实时处理的信息技术架构,可实时进行资源配置,动态地分配资源。这种实时资源配置系统的一个关键功能是可以共享数据库,使人们获取操作结果的实时信息,以便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纠正与目标的偏差。(3)让产品和服务的过程逐渐用信息代替稀缺资源,随着资源的配置逐渐转向信息而远离稀缺资源,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得以下降。(4)利用信息技术对组织进行变革,帮助管理者更有效地运营其组织,包括大量连续性文件的数据处理,如员工工资和跟踪顾客的消费记录,改善业务操作水平和客户服务水平。

(二)基于互联网构建信息服务的平台

交互信息是互联网的一项重要的功能。互联网最初源于通信研究者意欲在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的通信,他们试图把分布在各地的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众多计算机系统通过电讯线路和相应设备连结起来,实现资源(硬件、软件、信息)共享。ARPA网的创建、TCP/IP协议作为网络核心协议的确立,使数字化信息的网络化交流有了技术支持,可以保证各种信息安全可靠地到达指定地点,为信息交流消除了障碍。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创建了大学之间互联的骨干网络NSFnet,到1990年代,整个网络向公众开放,信息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接着,蒂姆・伯纳斯-李设计出了一个超文本链接系统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上链接信息,即万维网。超文本的价值在于:一个文件中的任何词汇或者词组都能够建立一种链接,不管是在同一个文件里还是在不同的文件中,都能让读者找到相关的文本部分。这一链接系统使互联网成为人们交流的平台,正如其在自传中所说:“万维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创造,更多的是一项社会发明。我是为了社会影响(帮助人们在一起工作)才设计它的,它不是作为一个技术的玩具。”

信息网络的发展异常迅速,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再到国际互联网,高速信息传输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信息传递的神经中枢,也成为建立和发展其他信息网络的平台。在互联网上,计算机和用户通过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联系的“节点”而连接起来。在信息技术所建立的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提供各种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地图查询、博客服务、图片服务、支付服务、商业软件服务等。这些服务平台可以帮助使用者创建他们自己的产品、商业、社区和网络。

(三)大数据提供智能的、个性化的服务

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量激增,它不但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日渐加快。人类存储信息量的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4倍,而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则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9倍。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约增长一倍,2011年全球创建和复制的数据总量有1.8ZB(1021 bits),预计2020年将达到35ZB,是现在的50倍。除了数据在量上的爆炸式增长,数据来源也呈现多元异构的特点,有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有些数据诸如语音视频等则是非结构化的。正是由于数据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导致跨点关联,才产生以前传统方式所不能产生的新价值。

大数据的基础平台与支撑技术是云计算。数据本身成为资产,而各种网络计算,特别是云计算,为数据资产提供了保管、访问的场所和渠道。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模式,云计算旨在使计算资源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工业基础,类似水、电、气和通信。在云计算出现之前,传统的计算机是无法处理大量且不规则的“非结构数据”。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可以便宜、有效地将这些大量、高速、多变化的终端数据存储下来,并随时进行分析与计算。通过云计算对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决策更为精准,能释放出更多数据的隐藏价值。

大数据被认为是继信息化和互联网后整个信息革命的又一次高峰。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教授指出,“大数据”所代表的是当今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新型的能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深刻的洞见。

大数据有助于形成一种自主式决策系统。面对复杂、动态、不确定的环境,大数据有利于提高复杂环境下的决策能力。美国国防部推出“数据到决策”计划,其目标之一是通过将感知、认知和决策支持相结合,建立自主式系统,对来自各种渠道的动态影像数据、静态影像数据和文本数据进行分析融合,独立完成操控并进行自主决策。

大数据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服务。大数据时代与以前的工业革命不同的是个性化突出。因为目前才开始允许大规模的数据以个人为中心流动起来,所以未来的大数据时代能够提供一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

这种智能服务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信息时代的组织,从大规模的生产转变成要为客户提供高度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利用静态的系统生产静态的产品的观念,转变为利用动态的、交互的系统生产出不断创新的产品。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资源消耗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即提高利用能源、自然资源和其他材料的效率,意味着可以用较少的材料和能源,从一种产品和过程中得到同等量的效益或成果。在制造、运输、林业、建筑、能源和其他的工业部门中,我们应当尽力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以求得自然资源――能源、金属、水和森林发挥出相当于今天5倍、10倍乃至100倍的效率。

信息技术使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改善对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管理。

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数字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数据采集传感设备、变率处理设备和决策支持技术等,收集有关农作物的产量、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的信息,分析产量不足的原因,进而选择经济有效和技术可行的手段来调控。在信息技术作用下,农业生产和管理可根据土壤的差异、播种时间的不同和作物种类有别等来选择耕作方法,从而减少了各种原料的投入、节约了生产成本和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用信息系统管理,不仅可以生产更多更好的谷物,还节约土壤、时间、水和经费。农民们不是凭主观猜测土壤的湿度如何、农作物的营养成分如何或者需要什么营养成分、农作物生长快慢、农作物有什么害虫,而是学会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指导农业生产。

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信息资源与生产要素结合,能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完善生产要素的管理,优化要素之间的配置,提高生产要素运行的效率。传统工业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例如,由于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过去50年间,钢铁生产实际成本降低了近90%。此外,信息技术可以在能源使用中发挥优化作用。在复杂的能源密集型系统中,可以进行传感探测,然后实时以电子方式优化系统自身的能源消耗。例如,目前汽车中的电子系统可以监控和动态调整发动机的运行参数以使燃油效率最大化。GPS可以优化卡车司机的行车路线,可以使行车距离最短而燃油效率最高。家庭照明方面,电子传感器可根据需要来开关电灯、实时调节温度,在保证舒适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数据储备和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战略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与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息息相关,包括与环境问题相关的全球气候及生态系统的分析,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系统、绿色建筑等的建设。数据储备和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战略能力。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数据储备和数据分析能力可帮助我们对污染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佳方案,从而指导未来努力的方向,提出缓解问题的方法。在大量传感设备和传感技术的支持下,我们能够以更高的细节水平来模拟场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还可对环境污染实施监控。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筑等行业的污染排放进行联网监测,对经济运行中的环境成本信息实施监测与分析,以提高环保综合效益。目前,美国已通过计算机观测、处理、收集了全国2400个产业设施排放有害化学物质的数据,并建立了污染数据库《有害物质排放一览》,民众可以在网上查询和了解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状况,使这些企业处于监控中。

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电网能够控制电力的传输和配送,通过使用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分析工具等,自动监控电网,可以节省电费,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较高的使用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支持混合动力车的接人以及家电设备智能化。目前,全球照明占据了20%左右的电力,其中70%的电力可通过一种智能管理技术来节省。

智能交通系统可利用实时监控技术,动态地管理运输信息,减少交通堵塞,使交通更加快捷、高效和可靠。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停车指导系统能使司机将车停在最合适的地方,减少引擎运作时间;GPS导航或车辆调度能减少行程时间;基于RFID的公路收费机制能鼓励人们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供应链物流和私营运输。

利用信息技术使建筑的能源消耗和控制管理实现模块化和集成化。在欧洲,信息技术使建筑消耗的能源从40%降到20%。为了能更好地让绿色建筑实现其节能环保功能,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已经开始和大数据服务公司合作,对绿色建筑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

(三)形成一种多品种、定制式的生产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转变生产方式,以一种多品种、少生产的全新生产方式,代替现代工业“大量生产、大量废弃”的生产方式。这种定制化生产,能通过对客户直接的、互动的、迅速的响应,实现完全个性化定制,而且价格更低、功能更多、服务更好、效益更高。过去,工厂只接受大公司的最大订单,而现在,很多工厂会接受任何规模的订单。

定制化生产的实现,需要我们探索与开发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的特点是集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和制造,生产多品种和小批量的产品。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相比,柔性制造方式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多变的情形,使企业不必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产品单位成本。例如,当需要生产一种新产品或零件时,不需要改变生产线或机器,只需要修改计算机程序即可,因而极大地简化了企业生产管理。柔性制造方式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表现为:在更短的时间、以更低的价格生产出更多品种的产品,既满足了顾客多样化的需要,又节省了改变生产线的费用。

(四)构建一种有效、节约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地球生态系统,无法支撑物质资料的无限增加,而对于承载信息和知识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却毫无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在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增加信息比重的同时减少物料比重,那么,可持续性与发展就相容了。

信息技术能够避免人或物质材料的无谓运动。例如E-mail的出现使纸张的存在成为不是必要的,可以用比特和大脑来代替纸。在许多复杂的商业贸易中,正常情况下需要非常多的文件,然而电子通信就可以节省纸张、时间和金钱。例如,美国证券银行投资40亿美元组织辛迪加康柏电脑公司,使用安全可靠的网点向贷款方提供信息和分配贷款的文件草图,节省了1.1万多张纸。

篇6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道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154-02

互联网技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世界,人类的生产进步、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被显性地编织进网络空间,形成了互联网社会和现实社会并存的空间架构。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方面促进了互联网在各方面的应用,反过来,网络也隐性建构着庞大的虚拟世界,渗透进新时期国家运行的各层面。互联网在当代的发展变化让党和政府认识到先进媒体技术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蕴藏着巨大能量,互联网能够更便捷地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汇集社情民意。但另一方面,中国网民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量,巨大数字的背后其实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网络时代,政府怎样实现良治?

一、网络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必要性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互联网民数量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学习知识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以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但与互联网繁荣景象共生的是一些不文明现象在网络空间滋生,一些不良的网络风气对社会风气和现实产生了影响和冲击。

1.网络交际造成人际关系疏远

互联网的“人―机―人”交往模式似乎客观上扩展了人与人交流的时空范围,实则纵容了网上交际的虚拟形式。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把交往机会过多赋予虚拟空间,于是人们与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以及同事之间的感情联络开始渐渐变得淡漠。沉溺于网络交往的个体内心易于产生枯燥而空虚的倾向,对现实社会产生抵触心理。一些个体认识甚至发生扭曲,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参与感,部分严重的网络依赖者被界定为心理疾病。

2.虚拟社会导致道德观念模糊

网络时代,人们每天穿梭于虚拟世界和真实社会,大部分人可以把网络和现实有机勾连在一起,顺畅地完成个体角色的统一或者转换。但是一部分网民对这两个社会的道德现象、行为准则及道德意义的认识存在着一定反差。他们在现实社会被严格的道德力约束,而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他们往往自认为来到了自由的国度,可以肆意言行而不必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他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偏差,甚至敢于挑战现实中不会触犯的道德。

3.海量信息侵袭下信息污染增加

互联网的信息量每天都以几何倍数增长,但是在自由抽取信息的同时,也会产生所谓“符号暴力”(被污染的信息)侵扰。一些虚假信息、过时信息、错位信息会影响人们筛选有用的信息;强制浏览的植入程序利用网页代码技术,强制网民自动访问黄色网站、商业广告等网页。我们看到,网络空间的信息污染也给互联网生态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阻力。

4.技术进步使隐私被侵蚀风险加剧

数字化是网络虚拟空间的显著特点,信息的开放性和通用性使网络活动会留下一连串的数字痕迹,个人的隐私信息也会在网络上被查阅或跟踪。保护个人隐私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伦理道德要求。但是,由于互联网上网络安全性能较差,个人隐私很容易被他人窃取和滥用,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大量涉私内容经由新媒体渠道无障碍地传播,从技术上强化了传播内容的涉私性。而我国法律对隐私保护条款的粗疏及隐私权的非分立性导致的隐私法的弱规制力,使个人隐私保护的安全性出现隐患。

5.网络监管漏洞下网络犯罪趋升

网络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非常高,这为人们放弃道德责任提供了可能。一些自恃网络技术高超的人可以利用网络庞杂、无序、松散等特点和网络监管的漏洞以及网络犯罪治理的困难,在网络上进行非法活动。尽管动机和规模有所不同,但网络犯罪对经济秩序、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目前网络治理面临的道德困境

互联网的繁荣发展不能遮蔽以上诸多问题的产生,虽然问题的面相各异,造成的社会破坏力不同,但是我们都可以归因到互网媒介的新特点给网络治理带来的困难,而这些困难无一例外与思想道德建设缺失相关联。

1.网络放松了个体的自我约束

网络时代在现实社会之外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社会空间,它具有再选和遮蔽自我身份的作用。“虚拟的自我掩盖了真实的自我”[2],网民可以以电子书写的方式随意地修饰和涂抹自己的身份,也可建构自己多变的主体身份。被创建的自我角色很可能是实际社会生活过程中被隐藏的面相,毫无顾忌地释放压抑的自我。这样,一些网民道德束缚感降低,较少顾及社会责任、舆论导向和道德观念。

2.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有限

现代网络社会中,个人主体性的过度发展导致了极端利己主义盛行,公民自我的道德约束力下降。而就道德的发生机制来看,传统的道德观念根基也发生了松动。一方面,网络成为当代意识形态争夺的场域,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传统伦理道德在网络面前缺乏感召力和说服力。现代网络社会的信息量惊人,单一和枯燥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易被一些搏人眼球的新奇信息淹没。

3.法律约束体系不完善

法律的约束应该是在道德体系之外作为底线的个人行为约束机制,但是网络上的非道德行为甚至某些违法犯罪难以得到相应的惩处。这被我们称为网络负道德成本的低下,即网民在非道德行为后只付出极低的代价,或不承担“经济后果”。网络空间是一个开放的离散结构,对人们的网络行为难以实现很好的控制,从而对不道德行为采取相应的道德监管。而另一方面是强制性的缺失,这表征了我国关于互联网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相关法律的约束力不强,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缺乏坚强的制度保障。

三、推进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网络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整治网络环境的政策和规定,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大兴网络文明之风”、“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等活动,有力地净化了网络空间,网络生态得到了相当的改善。但是和中央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任务还很艰巨。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对网络思想道德的主导作用还应该加强:一是明确责任;二是制定政策;三是引导社会[3]。具体来说,笔者归纳了以下三点建议。

1.建议增强文明网的服务功能,扩大网站的影响力和宣传效果

中央和地方的文明网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的主要阵地,要把门户网站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努力提高网站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首先是把政务公开作为增强工作透明度,保障群众知情权的重要手段。要及时准确地将工作动态和思想道德建设进展情况在文明网上。二是增强线上服务的水平,改进互动单元的可操作性。要在文明网上精心组织活动,拓展思想道德宣传的途径,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社会正能量。第三,联手全媒体,扩大宣传效果。全媒体时代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加强自身力量的同时,积极整合各类网络资源和传统媒体,同心协力做好网上思想道德建设。

2.建议加强制度建设,积极研究和推动网络道德建设的立法立规

目前,W络空间的治理存在着一些法律空场,我国虽然先后颁布实施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回归到监督和执法的现实依然存在一定难度。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加快立法步伐,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国网络建设的网络法律,用法律来推动文明上网,建立网络思想道德新风尚的根基,划清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底线。各地政府部门也可以制定地方规章,加强网络立法研究方面开展一些尝试,为全国的网络立法提供积极的建议和对策。此外,要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舆情研判机制,实时动态地把握舆情脉动。

3.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网络参与主体树立自律意识,提高网民道德素养

“网络是惟一能够没有偏见而发展,不经引导而学习的组织。[3]”要通过持续有效的网络文明传播,把我们宣扬的网络道德内化为网络主体的自我道德意识,从而确立网络文明风尚,净化网上环境。具体而言:一是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对网络主体进行道德灌输,宣传正义、善良、诚实等道德行为,在此基础上引导网络主体逐步建立起网络道德意识;二是必须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唤起网络主体的自主意识,强化网络主体的自我道德教育――道德养成。“对网民的思想、行为进行正当引导的教育趋向,必须以网络化的社会生活为中心”[4],网络主体主动进行网络道德修养,其实就是自觉进行道德内化,这个过程不再是外界对个人的思想干预,而是网络主体对道德至善自主、自为、自觉、自愿的追求。

四、结 语

党的十报告浓墨重彩地突出了道德建设的重要地位,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和关键举措,这就给中国网络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时代,我们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掌控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5]”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切实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 鲍宗豪主编.数字化与人文精神[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2] 宋元林.培育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探讨[J].研究,2008(12).

[3] (美)卡斯特.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篇7

二、不断加强典型宣传要总结近年来选树、推广先进典型和举行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等经验。继续开展正面典型宣传工作。进一步塑造卫生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要结合白求恩奖章荣誉称号、南丁格尔奖、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和标兵、优秀乡村医生等评选表彰活动,探索以先进模范人物评选、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开发制作宣传典型人物的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宣传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广泛深入地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并发动新闻媒体开展深入宣传报道;要多渠道加强典型的培养、选树和推广工作,注重积极主动地会同党委宣传部门、文明办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选拔推出一批各类各层次行业先进典型,挖掘、整理典型事迹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使典型的核心价值得到凝炼提升,影响更加广泛持久。

三、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并遴选表彰一批先进创建单位和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和标兵;会同文明委组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参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同时,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自觉参与到以医德医风建设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制订完善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计划。要着眼于全行业管理和在卫生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卫生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将卫生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覆盖到全行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配合党委宣传部门有关“三下乡”工作的要求,协调、落实好帮扶项目、物资和资金,注重完善长效工作机制,配合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把“卫生下乡”经常化、品牌化。配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工程”协调、落实好村级卫生室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面貌的改善。

四、拓展卫生行业文化建设。年内完成反映同志先进事迹的大型现代京剧创排工作。完成大型历史陇剧创排工作,要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做好卫生题材舞台剧目创排和巡演工作。完成反映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黎秀芳同志生平事迹的黎秀芳》二次创排工作。并启动展演活动;要会同卫生部办公厅等开展大型现代秦剧西北五省区的第二轮巡演工作,完成大型秦腔历史剧全省的巡演工作。借助文化部、广电总局、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在北京举办有利时机,协调推荐二次晋京演出;要会同省文化部门在全省卫生系统层层开展文艺调演工作,办好全省卫生系统迎大型文艺汇演,并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选拔、推出一批优秀作品;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医院文化建设,丰富医院文化建设载体,培育医院精神,端正办院理念。要不断推进院区“美化、绿化、亮化”建设,开展“院徽、院歌、院报、院训、院史”创作、征集活动,着力为城乡群众创造更加舒适、方便、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

篇8

在院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信息设备科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紧跟院党委的工作思路,2020年是我院发展转型、推进医改、拓展市场、大力发展科研的关键年,我们科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不断掌握工作方法积累经验。现就本年度重要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信息系统维护。新增医学影像系统(PACS),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相连,使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调阅诊断图像进行诊断,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继续完善HIS及LIS系统,修正系统中存在的使用不便及错误,实现HIS系统可查询检验结果、微信可查询检验结果、微信可查询第三方检验结果,在方便病人的同时又可以推广我院公众号;改进微信连WIFI系统,在原有扫二维码链接基础上进行升级,实现手机连接我院WIFI信号后自动跳转到我院微信公众号并免费上网,WIFI的应用更加便捷,并有助于宣传我院。

二、网络信息。微信公众号及网站是我院文化建设及宣传的重要手段,我们以单位为中心积极编稿发稿,发挥网络宣传优势。定向服务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创新栏目,办好微信公众号。针对院领导提出的要求,对版面进行策划重新设置了专栏,有意识的加强了文章和图片的排版制作,力争排版和图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实反映出我院的精神风貌。争取版面灵活、美观,尽可能扩大影响面,得到更多的关注。目前微信公众号粉丝已接近一万人,增长了两倍多。重点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图文并茂的开展宣传报道,开辟了院内动态、精神文明、廉政建设、优生优育知识、科普等专栏进行重点宣传。先后发表院内动态35篇,精神文明20篇,廉政建设6篇,信息公开8篇,对外交流5篇,招聘公告2篇,健康知识20篇等共计92篇。

三、新闻报道及宣传拍摄工作。今年是我院改革调整年,各种活动及宣传任务非常重,我们的相机随时待命,积极主动的完成各种拍摄任务,全年共完成各种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科室宣传等各种拍摄任务96次

四、固定资产管理。依据省财政厅和科技厅要求,顺利完成了2016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年报,在2016年固定资产清查基础上,完成清查核实工作,按时报送资产清查核实工作材料。

五、统计报表报送。协助科技科报送重点实验室及仪器设备资产统计;根据卫计委信息规划处及信息中心要求报送《全名健康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工作》报告、《2016年度国家级重要信息系统和重点网站安全执法检查自查表》及自查报告。

篇9

20xx年上半年,办公室牢固树立“团结协作、管理有序、廉洁高效、争先创优”理念,进一步明确各岗位职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重点工作

1、全面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争创省管企业精神文明单位。为集团“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年”营造良好环境,按集团工作部署撰写了《20xx年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和《集团省管企业文明单位考核细则》,上会通过后按方案要求组织实施。一是按要求做好申请材料准备工作。二是积极办理精神文明建设各种硬件项目。

2、组织确立集团新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宣贯实施。一是着手推广使用集团标志图案。二是为加快推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升集团软实力,充分发挥集团文化的引领、管控、凝聚、激励作用,促进集团尽快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上会通过后按方案要求组织实施。

二、日常工作

(一)办文

1、做好集团文字及宣传工作。一是组织撰写20xx年度集团工作会议相关领导讲话、通知等及集团公司20xx年度工作计划、在xx公司巡察组进驻省医药集团公司见面会上的主持词、表态发言及集团党委有关情况的报告、关于推进20xx年度“大调研”工作的汇报、关于报审《集团总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请示、关于印发《集团网站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各类文件;二是不断完善并充分发挥集团OA、QQ群的作用,加强对内、对外宣传工作。截止目前,紧紧围绕集团发展和领导班子决策,在OA集团动态上信息4条;报送山东xx各类综合信息17条,简报信息2条;整理党委常委会、总经理办公会会议纪要、记录各25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记录7份。

2、做好公文收发、档案管理及印鉴管理工作。一是对各类文件、重要资料进行认真收发、登记、传阅、立卷、归档等处置工作;及时接收严谨处理OA文件,对相关文件合理提出拟办意见或是审核意见并充分沟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权属企业推进相关工作落实。截止目前,共处理省xx及各权属企业来文62份,集团公司下发文件135份。二是严格按规定处理各类印鉴109份。

(二)办会

较好地完成了20xx年工作会、xx公司巡察组进驻省医药集团公司见面会及汇报会、xx公司党委第四调研组调研省医药集团见面会、13次党委常委会、12次总经理办公会等会议的组织、服务、保障等工作。

(三)办事  

1、加强集团网站建设,制定网站管理方案,做好内容组织、审核、、数据监测、网站维护等工作。一是网站首页和手机PC首页已开始使用,现正在处理后台工作,已更新完成新闻稿500余件。二是《集团网站建设实施方案》已经总经理办公会议通过并开始组织实施。

2、强化督办工作,努力提高督促、检查、催办、协调和综合反馈有效性。一是撰写《集团公司20xx年度督办工作计划》及《20xx年督办工作记录表》,明确了其本年度的重点工作内容、目标、完成时间和项目扣分标准等要求。二是对2017年各权属企业督办事项客观公正地进行了评分考核。

3、稳步推进制度建设制度化、系统化,使集团公司的制度持续保持充分、适宜、有效。通过组织集中对2012年至2016年集团出台的制度进行审核评定,形成了由64个现行有效制度组成的制度汇编(2017版),为守法合规经营奠定基础。

4、设施设备及办公用品管理。一是按照采购制度进行采购。二是对办公用品进行登记,做到进出有帐。加强常用、易耗和老旧办公用品管理,避免不必要的储存或积压,阶段性使用和暂时闲置的物品妥善保管,随时待用。

5、车辆管理。及时做好2辆公务用车的保养和维护,出车xx0多台次,安全无事故行驶了3万多公里,较好地满足了集团总部公务用车需求。

6、工作午餐、报纸征订工作。一是多方考察确定供餐方,细心制定用餐计划,努力给员工提供方便快捷、卫生营养及相对合口的工作午餐。二是按需订阅并及时收取分发报刊。

7、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一是及时接待外来人员,加强监控及办公设施设备日常管理,保障了办公场所的安全。二是坚持每月组织检查,总部卫生环境大有改观。

8、妇委会、计划生育等管理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按时向甸柳办事处报送人口及计生报表。二是精心办理集团所属省医药公司、省药材公司等6家省属困难企业重新认定工作及其第二批次退休职工中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助落实工作。

9、组织实施集团重大信息公开。严格按照《集团重大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精心组织协调整理相关材料,准备送审。

10、通信、宽带及信息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电话线路、宽带网络及OA系统的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其正常运行。

三、其他工作

(一)逐步强化党委办公室职能

在没有配备专业、专责工作人员的情况下,不推不等,勇于担当。一是撰写《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xx年学习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二是组织撰写在xx公司巡察组进驻省医药集团公司见面会上的主持词、表态发言及集团党委有关情况的报告和给xx公司“大调研”工作组《关于推进20xx年度“大调研”工作的汇报》。三是组织做好集团统战工作。

(二)集团机关工会的工作

一是撰写《集团公司机关工会2017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和《20xx年集团机关工会经费支出预算说明》,上会通过后认真执行。二是积极组织20xx年春节慈善救助金申领工作,共为集团总部4人、权属企业7人申领救助金共计5.5万元;三是联合机关党委、团委成功举办20xx年春季登山比赛等活动。

四、存在问题

办公室上半年虽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按计划要求稳步推进,但各岗位服务、协调与沟通意识及文字处理等工作相关能力按集团发展要求还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远远达不到集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要求,办公电脑、OA系统、新建网站的管理与维护能力不足。

五、下半年重点工作

篇10

在此基础上,“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清华大学课题组提出“畿辅新区”、“京津冀沿海经济区”、“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三项跨地区合作计划。 图1. 畿辅新区示意图

1

一、以北京新机场规划建设为契机,京津冀共建“畿辅新区”

设立畿辅新区,疏解首都政治文化功能

北京新机场将对京津冀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必将进一步完善强化京津走廊,为北京城市功能和人口的疏解创造条件,特别是必将提升北京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河北省中部的廊坊、保定地区也将由于新机场的建设运营,获得临空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对于北京来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和密度的持续加大带来的交通、环境问题,使得中心城区发展必须实施从市区转向区域的“走出同心圆”战略。随着国家经济规模扩大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管理需要,在京的中央机构、央企、国家科研院所等建设需要也更加急迫,为了保证首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功能,需要在中心城区之外的地区寻找合适地点,安置新增、转移和扩建的国家机构和首都职能。

建议选择北京新机场周边的大兴南部、廊坊市区、固安、永清、涿州、武清等地区,成立跨省市边界的“畿辅新区”,围绕新机场,将部分国家行政职能、企业总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驻京机构等等迁至“畿辅新区”,结合临空产业和服务业,合理布局,使其发展成为京津冀新的增长区域,成为推动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发展的新引擎。

“畿辅新区”是京津冀共同建设世界城市地区的发展地带,建议“畿辅新区”设立高层次的协调、指导机构,统筹确定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见图1)

建设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畿辅新区中央服务区

规划建设北京新机场的集疏运体系,该集疏运体系应与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一体化规划建设,协调京津冀两市一省交通网络规划与建设,统筹整合公路、铁路、轨道交通、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

在北京新机场建设航空和地面交通的高效率综合交通枢纽,纳入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建议规划建设一个集民航、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铁路、轨道交通于一体的、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换乘的跨区域服务综合交通枢纽,使航空旅客的集约型公共交通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为此建议廊涿城际铁路、京广、京沪、京九客专都应在新机场航站主楼前设站;北京市到新机场的快速轨道交通、畿辅新区的轨道交通,以及地面有轨电车、相关公交巴士等都应在新机场航站主楼前设站,形成一个真正的综合交通枢纽。

同时,在畿辅新区考虑设置中央服务区,作为京津冀地区最为重要的商务办公节点之一,承接部分首都功能的转移。中央服务区与机场综合枢纽之间建立便捷的轨道交通联系。(见图2)

2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共建“京津冀沿海经济区”

推动大滨海地区的合作发展

京津冀滨海地区经过近年来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黄骅等地的港口、重工业项目相继投产,进入到快速聚集的阶段。但总体说来,京津冀滨海地区的天津滨海和河北的曹妃甸、黄骅等开发区和港口之间的整体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整合、港口合作等都面临如何跨越行政体制,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问题。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预先谋划。

以共同的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环保准入要求,建设京津冀沿海经济区

提高天津滨海新区在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区域服务能力,在滨海地区形成较为完善的世界级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链。借鉴首钢模式,在天津滨海新区、沧州渤海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设立合作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和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 图2. 北京新机场功能区示意图

加强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协调

逐步提高天津港集装箱运输规模和效能,建设天津国际航运中心为枢纽的渤海湾港口群。共同建设疏港交通网络,渤海湾综合交通走廊,以及跨京津冀疏港铁路系统,增强沿海地区城镇群、港口群、工业区的交通联系,不断拓展经济腹地。

合理利用沿海岸线

制定渤海湾岸线综合利用规划,设立湿地等生态岸线保护机制,规范生活、工业、港口岸线建设标准,以有效合理利用岸线资源,保护沿海生态环境。

建立京津冀沿海经济区联席会议机制

“京津冀沿海经济区”是京津冀共同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发展地带,建议“京津冀沿海经济区”设立具有协调、指导能力的联席会议机制,确定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在渤海湾铁路、高速公路、航道、^地、以及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协调、对接。鼓励北京参与京津冀滨海地区的开发建设。

提高天津滨海新区的区域服务能力

作为大滨海地区的龙头,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自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以来,天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增长迅速,现代制造业获得了新的发展。但经济规模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服务能力的提高。要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增强和完善滨海新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综合功能”的要求,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坚持京津冀地区的“双核心”格局,天津与北京共建世界城市地区

天津未来发展要继续坚持与北京互补共赢,作为京津冀地区的双核心,共建世界城市地区的基本战略。借助北京在国家金融、国际交往、基础研究、产业核心技术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发挥天津在研发转化、港口物流、先进制造业、金融创新、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长处,在金融、总部经济、科技研发转化、服务业外包等领域加强与北京的合作,积极承接北京在国际物流、商务商贸、文化创意、国际体育赛事、职业教育培训等城市职能的疏解。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等高端产业领域,加强对河北及环渤海地区的带动作用。

进一步加强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战略地位

以天津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支撑,充分发挥北京在国家海关、商检、金融、信息、商务、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整合环渤海地区的港口运输资源,重点发展航运融资、保税贸易、物流服务、保险等现代航运服务业,成为各类航运要素聚集、服务效应显著、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国际航运中心。

加快创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推进于家堡等金融集聚区建设,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做大做强股权、排放权、金融资产和贵金属等交易市场,建立私募债券市场,发展银行间同业拆借、票据等货币市场,逐步建成与北方经济中心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与北京在全国性金融管理机构、国际金融公司总部聚集地形成互补,服务京津冀以及更大的首都经济圈。

建成科技研发转化基地

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以建设天津未来科技城为契机,发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纳米质检中心、国家大型水动力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研发中心的作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引入国家级大院大所和海内外科技资源聚集强化天津的研发转化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承接首都科技创新资源的对外疏解和转移,共建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的科技研发转化中心。

3

设立京津冀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

完善顶层制度设计,设立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

太行山、燕山地区、海河流域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是影响整个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在河北张家口、承德、保定,以及北京昌平、怀柔、平谷,天津蓟县等地划定适当地域设立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1] 。可以将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作为一个政策先行先试的地区,京津冀共同参与,实施长期的生态扶持政策[2] 。

整合资源、全面规划,整体解决试验区内的扶贫、生态、移民、公共服务等问题。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挂钩,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合作。

探索县域生态型城镇化的新路径,提高县城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能力

对于京津冀广阔的农村地区,二期报告已经提出发展县域经济。总体看来,河北省的县域数量多,人口规模较小,由于地理条件等原因,各县的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在广大山区存在大量贫困县,县域经济水平较低。因此,建议:

加强县域之间的合作与统筹

以富民强县和生态保护为目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探索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县域的具体落实问题。

以“县域”为平台,有序推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依据各地各具特色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文化特色等现实情况,积极进行以县为单元的城镇化、新农村和制度创新试点。以县域为平台,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立基于生活、生产圈的村镇体系。具体包括:① 引导人口迁移;② 引导产业发展;③构建县域公共服务网络,提高地方文化水平;④ 长期实施小流域治理战略。

建设美好人居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建设不仅需要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宏观规划和整体布局,更需要自下而上结合地方特色,发动基层力量,积极探索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的共同缔造。

4

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协{的制度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后,京津冀地区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举办过盛大的北京奥运会,也经受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经历过2003 年SARS 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目前正面对严峻的大气环境问题――雾霾。每当出现重大区域性事件,京津冀两市一省就会在生态、交通、水资源等方面进行协调与合作,在合作中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很多局部的、自身的问题只有通过相互协作才能得到解决,区域协调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