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利与弊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口老龄化的利与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德国“同居式”养老 新形式下的市场养老设施功能业态研究 外国“同居”式养老面面观 同居式养老,几多欢喜几多忧伤? 同居养老,猜忌生悲 基于健康管理理念的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模式介绍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研究 三代同居是符合国情与老人心愿的养老选择 养老地产的养老模式与规划设计初步研究 基于传统理念的社区养老文化构建 基于养老服务理念的老年人档案建设 基于乡镇养老院调查的我国养老体系构想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 倒按揭式以房养老与中国式养老的碰撞 苏北地区养老现状与问题调查研究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中的宜老服务理念分析与研究 城镇居民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与研究 养老服务的成本与效益研究 机构养老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候鸟式”养老的利与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utm_source=&utm_medium=referral&utm_content=caixin_news_mail&utm_campaign=caixin,2012630.
[2]殷骏.如何补强同居式养老模式[N].新民晚报,201681.
[3]魏华林,金坚强.养老大趋势: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三浦展.超独居时代的潜商机[M].进口图书默认,2014.
[5]民政部,全国养老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养老服务政策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 标志性知识 地理思维 教学实效
所谓标志性的地理知识是指教学中遇到的核心知识点、核心地理原理、最基本的地理思维方式与方法。它是地理思维的基础与核心方法,是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出发点与关键点。将标志性知识内化,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思维方式的形成、地理原理的应用乃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很大帮助。
1.抓标志性知识,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
笔者认为读书可分为“书越读越薄”和“书越读越厚”两个阶段。其中“书越读越薄”的过程就是去繁就简的过程,而“书越读越厚”的过程,就是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迁移的过程。
1.1抓标志性知识,有利于去繁就简将书读“薄”。现行各版本教材都是编写者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编写的,在编写中既要考虑课标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故而运用大量的图、表、文字等各种方式对相关知识加以解释说明。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研读课标的同时还要考虑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等应试需要而钻研考试说明。课标与考试说明对知识的要求往往说得比较笼统,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翻阅教参、上网搜索,查阅大量资料,希望面面俱到,生怕哪个知识点有遗漏。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往往也是这种感觉,希望面面俱到。于是,师生会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大量的文字、图表等,使书变得很厚,致使师生倍感疲惫,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也不理想,造成事倍功半。如果教学中能抓住标志性知识,则有利于将书读“薄”,减轻师生负担。如教学《城市空间结构》(鲁教版必修二)时,只要抓住城市功能区及其成因这一标志性知识:综合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也就是说在城市功能区中住宅区分布最广泛);商业区(付租能力最高)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地租最高)和街道两侧;工业区(付租能力最低)一般分布在城市(地租最低),并沿交通干线分布。抓住了这一标志性知识,其他的不必细究,这一节就没有什么可讲了。
1.2抓标志性知识,有利于知识迁移将书读“厚”。学会迁移是对学生地理应用能力层面的要求。课本上知识很多,而且在考试中的呈现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的,只要抓住标志性知识,无论是怎样的情境,也不论是怎样的呈现方式都将云开雾散,剩下的将是核心知识的考查。如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则该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则严重老龄化。抓住这一标志性知识,所有有关老龄化问题的题目都将迎刃而解。
如读“某省人口年岭结构变化图”(下图),回答第(1)题:
(1)该省开始进人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问D.2004年以后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止2010年11月l日零时,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71亿人,比10年前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数增加了约7400万人。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第(2)题:
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单位:%)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正处于人口加速增长阶段B.青壮年比重上升,劳动力过剩
C.我国已进入老龄化行列D.我国应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很明显第(1)题选B,第(2)题选C
2.抓标志性知识,有利于地理思维方式的形成
地理思维方式是认识地理事物、地理规律及地理原理的一般方法与过程,是相对固化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中或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具备良好的地理思维方式,对我们分析地理现象、探究地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等都将带来很大帮助。如在分析某地理现象的成因时,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在分析地理事件的影响时,通常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今后学生只要看到影响马上能从利与弊两方面分析。对于动态地理现象或事件的影响,要强调对源头与终点的影响(当然也是从利和弊两方面分析)。笔者曾在教学《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二)一节时给学生归纳时就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与迁入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归纳,而且将其作为标志性的知识在黑板上做了如下板书,并强调要掌握这种地理思维方式。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影响不利影响?摇对迁入地不利影响有利影响?摇
而在教学《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鲁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三节)时,在读过P101知识窗后,笔者让学生思考“产业转移的影响”时,许多学生马上想到要分别从产业转移对输入区和输出区两个方向考虑其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的影响。姑且不说他(她)们的答案是否完整、准确,单从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来看,在必修一关于“人口迁移的影响”的教学中,抓标志性知识,无疑是成功的。
3.抓标志性知识,有利于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篇3
【关键词】城市;养老
所谓家庭养老:老人由子女为其提供经济来源、生活料理和精神上的抚慰,并且与配偶或子女在一起生活。目前我国以家庭式养老为主。所谓社会养老:老年人养老的一切由社会提供,而不是家庭提供。
一、诸多问题在我国城市集中养老中并存
供应严重不足:对我国二、三线城市的调查发现床位数仅能够满足50%的老人入住;而一线城市的集中养老床位达不到需求的30%,而且档次较高的养老机构更是达到了“一床难求”的局面。
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其表现为:资金供应不足,这一问题表现的突出,由此带来诸多问题,如:房间紧张----两人甚至更多人“挤”在一间房里,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习惯不同,造成了许多生活的不便,老人身心愉悦从何谈起。相关专业人才缺乏:其一,高等院校极少有与养老相关的专业。其二,由于照顾老人,特别是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是一项细致、需要有专业护理知识、有耐心、有爱心的工作,费用低找不到相关人才,费用太高,要考虑到用人成本。
公办和民办的养老机构都处在两难的境地。公办的机构主要是对特定的人群开放,并且需要大量的人、物、财力。民营养老机构更是雪上加霜:收费太贵能让老人过的舒适,但大多数收入阶层望而止步;收费太低,又让老人过的很糟糕。
二、美国和香港集中养老的情况
(一)美国情况。美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集中养老也是如此,其中25%的老人都在养老机构。其养老机构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类为技术性较强的服务,老人有“小”病,需全天照顾,有医疗器械,不需要医生;第二类为护理型,老人有“慢性病”,如轻度高血压等,不需特别护理,但需全程照顾;第三类就是普通的养老机构,老人无疾病,生活能自理,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须条件。
(二)香港情况。香港的养老机构一般称为院舍服务,一般由政府和社会团体、个人、慈善组织成立的服务机构。其最大特点就是福利性机构。其服务对象是特定的:在家庭养老条件下不能完成的人群。其主要职能就是为老人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香港的院舍都由私人或政府资助的机构举办。因此造成了政府资助的机构不但费用较低,而且入住的老人多。而私人办的养老机构考虑到盈亏,所以其收费自然就较高,大部分家庭住不起。因此政府为满足养老需要就出资金向私人机构买床位。香港的院舍与美国相似,依照老人身体状况不同,分成不同类型入住。其养老机构一般分为:宿舍、安老院、护理安老院和护养院。
三、完善我国城市集中养老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应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满足养老需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同样适用与养老。作为养老固然每个家庭要负主要责任,但中国今天的现实是:绝大部分城市家庭都是2个年轻人养活4位老人。这种现状决定了国家、慈善机构、有实力的企业、个人都要参与进来。国家应加大养老金的投入,盘活社保资金,让其“钱生钱”;慈善机构应更合理的安排其社会捐助;有实力的企业首先在加大本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补贴基础上,拿出部分资金来资助养老机构,要把“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落到实处。作为个人,特别是名人,要用其社会影响力,定时、不定时的组织募捐,这些资金将会是养老资金的重要补充部分。此外,中国体育彩票、中国福利彩票的公益金也是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养老应更专业、更人性化管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作为养老也是如此,没有较充足的专业人才也是制约集中养老机构发展的因素之一。在现实中,首先在大学中探索开设相关专业。此举,既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又为养老机构提供了专门人才。其次,加大在岗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成为真正的专业人才。
人性化表现在:不仅仅让老人吃饱、穿暖,而是要考虑到他们的精神需求。在老人的居住安排上应考虑到他们性格、爱好的共同点,集中安排。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为老人的身心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此外,养老机构的文体活动相对枯燥、单调,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调动老人开展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也是机构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
(三)突破传统观念,加强舆论宣传。在传统观念中,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有儿女不孝之嫌:在别人眼中儿女不愿意或不乐意在家养老就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百善孝为先,这样就将儿女陷于巨大的压力中。子女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还要工作。所以只有大家摒弃了传统观念,符合在家养老的在家养老,不具备条件的集中养老。这样儿女没有了后顾之忧,儿女既能安心工作,老人又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两全其美。
(四)与时俱进、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机构。限于我国的国情,为了面对中国的老龄化,应充分发挥家庭、子女、老人原工作单位、老人生活的社区、街道、居民委员会及更上一级政府的力量,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养老机构。理想的养老机构应是资金充足、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优秀、人员配备齐整、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水平高的养老机构。要衡量这些水平的指标就是老人们满意、子女乐意将老人送到这些机构。在社会主义建设正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国的经济为世人所瞩目,我们的养老机构也应与时俱进,让更多的老年人住进养老机构,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颐养天年。
参考文献
[l] 毕素华.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的若干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5(5).
篇4
本文就成都小学教育改革的具体做法,分析改革的利与弊。并将成都与乐山相比,通过走访调查乐山教育现状,分析在乐山实施教育改革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探讨今后实施教改的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教育理念;西部教育;改革;争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然而,中国千百年来的应试教育,重智力开发轻身体健康,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如同用模具塑造各种标准样式的人。近年来,“素质教育、教育改革”轰轰烈烈地兴起,笔者以小升初招生考试的改革为例,探讨乐山教育改革实施情况及其利弊。
1争议中的成都小学教育改革
为了选择优质的生源,2016年部分学校小升初考试实施了不同形式的选拔方式:笔试环节——测试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面试环节——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综合素质;体验测试——考查身体素质;心理测试——考查家庭教育、人格发展、行为习惯;云课堂——考查学科知识。出于不同的考查目的,侧重考查的方面不同。
(1)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也注重了解家庭教育状况。比如,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不仅考查语文方面阅读理解或写作能力;也考查家庭教育方面,会问孩子是否会做家务,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孝心。而在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则要求提供一张全家福照片,借此了解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2)成实嘉西师则采取了保守加创新的方式考查学生。在语文方面注重阅读,会问能否说出最近在看的书;涉及到学生自己的见解时,会问读书感想、自己的观点、看法和疑惑等等。这重在考查孩子日常积累,考查理解力,分析力和表达力。在数学方面,现场解题,解决多几何题,并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这重在考查孩子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正确性。
(3)还有学校为了考查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提出朋友闹矛盾了,你该怎么办?老师上课出现明显错误,你会怎么办?小明因为奶奶是马路清洁员而被同学嘲笑,小明非常伤心,你该怎么劝劝他等一系列的问题,专注考查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4)为考查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程度,某些学校提出如何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看待手机进校园的事,对丝绸之路有什么看法和见解。还有学校则要求学生以外国友好同学的接待员身份,围绕“游遍成都”、“吃在成都”等主题,模拟导游推荐成都名胜古迹、介绍诸葛亮的逸闻趣事、赏析杜甫的诗作等等,以此考查同学们的文化积累、策划能力和实践能力。综上所述,成都小升初考查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反应能力、行为举止、家庭教育、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内容。题目涉及历史、地理、建筑、风俗、典故、智商、情商等多方面、大范围的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进而择出优质生源。
2成都市小学教育改革的利与弊
在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呼喊声中,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率先做出表率,开始了小升初的教育改革。成都此次教改,犹如一股新鲜的源泉,让人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它带来的不利影响。
2.1成都小学教育改革的利
成都教育改革,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一改革,让社会各界看到教育的曙光:
(1)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都教改促使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式,不断接收新想法、开拓新视野。为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学生接触知识的渠道增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老师就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发展自己,开阔教学视野,提升教学水平。
(2)教育改革必然影响课堂教育的转变,单纯知识传授的课堂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新的教育改革,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的课堂会随之出现。课堂教育的转变,不仅于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也有利于老师与学生更好地交流。
(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未来将出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社会现实来讲,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衡量,提出综合性人才需求指标。国家有这种需求,是因为中国尚且还缺乏相应的人才。此次成都的教育改革方案,是从学生、老师、甚至是国家长远发展考虑的。
2.2成都小学教育改革的弊端
成都市小学教育改革,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由老师灌输学习到引导学生学习的确进步很大。但是此次改革的弊端也不容忽视:(1)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被忽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牢固掌握了课本知识,才能够进行发散思维。课堂上,老师教学虽然突破了传统教学理论,使得学生对课堂不再那么排斥,甚至是喜欢上这样的课堂,但是老师忽视课本的解读,使得学生对待传统型的考试还是倍感无力,甚至可能感到迷茫。基础不扎实,文字与语言表达就会苍白,毫无说服力,不利于学生今后的社会交往和知识点的实践与应用。(2)考试方式的转变成为某些辅导班赚钱的帮凶。为适应成都地区小升初的招生考试,众多的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奥数班、语文班、冲刺班、面试辅导班……这些补习班占领了小学生周末的时间,看似提高了学生素质,实际上将学生推向应试考试的深渊。成都在小学教育改革方面成为了典范,是因为具有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成都具有优秀的教师资源,软硬件设施优于西部其他地区;成都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先进于西部其他地区的老师。其他地区想要达到的成都教改的效果也是很困难的。
3乐山实施教改的方向和措施
乐山教改不可能盲目模仿成都教育改革,“拿来主义”并不适合乐山的教育。乐山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老师应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学科课本的掌握和理解,善于运用正确的教学理念,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营造活泼、热情的教学课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是保证学生在教学课堂积极主动探讨问题的前提。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为营造活泼、热情的教学课堂创设条件。
(2)立足长期发展,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找寻幸福的能力。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学习各种技能。于是,孩子在家长的命令下变得烦躁,继而失去了方向。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化“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乐山地区首先要做的便是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加强德育。小学教育要从学生长远发展考虑,应该培养拥有丰富学科知识且有真正素质内涵的学生。
(3)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学生因为个性的不同,擅长的科目和领域不同,因此,不能施行“同一论”,按照一样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考察学生。乐山作为一座四线发展城市,由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因此家庭背景和教育理念也就不同,对孩子的期望也就不一样,造成孩子间的差异很大,所以更加需要个性化培养。在乐山有些学校已经开始个性化教育。根据孩子的喜好不同,学校开设了书法班、绘画班、音乐班。虽然还不是特别完善,但这的确是乐山实施教改的先行者,乐山教改也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行。
(4)注重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强化社会实践的参与。将学生学习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来教授。语文注重的是口语交际,能够直接运用到生活中;英语不再是看重高分,能够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基本的防卫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救;参与社会调研,学会思考社会现象;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定时出去游玩和参与献爱心活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5)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路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来。举办多种多样的亲子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近况,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学校主动和家长沟通,交流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学校和家长成为合作伙伴,有利于更加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在学习、生活、实践方面取得进步。
总之,学习的道路很长,甚至还充满了各种挑战,孩子要学会保持正确的心态,在行进路途中找寻使自己幸福快乐的方法,等待拨云见日那一天的到来。这就需要老师在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未来道路中走得更远。
作者:曹莉佳 聂小丽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项目来源:
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从成都小升初教改探析乐山教育模式转变》,项目编号:201510649058
参考文献
[1]王宗敏,张武升.教育改革论[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瑛.谢广田.“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的开发与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3).
- 上一篇:对双减政策的建议意见
- 下一篇:关于双减政策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