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物流管理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物流管理概念

篇1

一、现代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目前广大人民常会接触的顺丰、圆通、申通、韵达等快递就属于物流。但是,物流又不仅仅是能够用快递来解释的,尤其是物流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要加以科学界定,才能做好现代物流的管理工作。早在1984年,美国的物流管理协会就对“物流管理”进行了概念的界定:供应链流程的一个内容,其是一种将相关产品和信息高效率、高效益地从产地到目的正反向流动以及存储,这个过程包括了计划、实施以及控制。可见,物流管理是企业供应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优势。放在我国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与美国协会的定义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因为考虑到中国物流的实际情况,物流应该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一个流动过程,而物流管理是在此过程中以流动的对象为主要目标,对其进行的计划、组织以及控制等行为,可以说,这种管理是有计划的、科学合理的、与时俱进的,并且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基本目标。很多文献中提出,物流管理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在运输状态中对于物品的管理,另一种是物品处于存贮地点的静态管理。本文涉及到的与供应链管理相对应的是在企业中产生的物品的存储和运输管理,是实体物流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物流管理”定义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环节,可见,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整体,是在企业管理中比较宏观的管理范畴,需要调度的环节比较多。供应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概念,因为它在整个企业管理范畴中至关重要,供应链是一个网状结构,不仅包括从供应地到目的地的物流,同时也包括与企业和客户都息息相关的服务流、信息流,而且供应链不仅是一个流动的结构,同时也包含着回流。供应链管理包含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几个社会上的较大群体,所以无论是生产、运输、配货,还是信息、服务,都是需要进行严格管理的。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的概念之上进行界定的,因为供应链是各个企业、各个环节共同组成的整体链条,所以供应链管理也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其中包含物流管理这个子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不同于传统的生产销售,也不是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而是将不同的企业集合起来,负责各自的部分,从而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供应链的科学管理包括计划、合作、控制,高效率地完成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并且注重提高服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将一个链条上的企业集合起来,实现目标的平衡,并且关注物品在供应链上的流动过程。

三、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1.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1.1基础与管理模式的区别。前文已经提到,很多概念的界定将物流管理定义为供应链管理的子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来讲,物流管理是一个企业、一个环节上的管理,物流可以理解为物品的流动,管理的是这个流动过程,其基础和前提是存在着流动的物品。而供应链则不同,它以信任和承诺为前提,将负责不同工作的企业紧密联合起来,是对这整个过程的管理,不仅要有流动的物品,还要求从生产到消费者购买都有管理过程参与其中,涉及的企业和个人要比物流管理更加程序化、复杂化。

1.2导向目标的区别。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导向目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现代物流管理相对简单,仅仅以降低一个企业的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为导向目标,可以说,物流管理的服务以一家企业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科学管理即可。而供应链管理的导向目标则复杂得多,物流管理的导向目标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供应链管理需要考虑的导向目标则是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服务质量,并将涉及到的所有企业囊括在内,使得所有企业同时完成科学管理,从而达到使客户满意的目标,并且在科学管理的过程中也提升供应链所涉及企业的竞争优势。

1.3管理层次的区别。物流管理的层次是单一的,虽然要考虑到物品的运输和存储,但是只需要一个企业进行管理,将运输、存储的过程完成科学协调和管理,即是实现了物流层次上的管理。而供应链管理是多层次的管理,不仅要考虑物流环节,还要考虑生产、加工、信息、服务、售卖等其他重要环节的管理。并且,供应链的管理层次还包括企业、人员的管理,需要将一些列的环节统一起来实现管理,并注意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设计、重构以及整合。

1.4管理方法的区别。管理方法上,两种管理也是存着较大差异的。物流管理是以技术为主要方法,利用行政指令和战术策略实现科学管理。而供应链管理则是以信用和承诺作为主要的管理方法,将涉及到的企业发展成为合作伙伴,再引入科学技术,实现对供应链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而物流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2.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子集,二者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物流管理是对物品从供应地点到收取地点的科学管理,通过严密的计划、合理的控制,实现在运输和储存两个环节的管理;而供应链管理也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但是过程更长,从物品的生产过程就开始了管理,一直到客户收货后的售后服务,需要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管理。可见,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存在共同点的,虽然管理范畴不同,但是管理目的的一致性使得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存在必然的联系。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子集,物流管理在管理内容方面与供应链管理存在相关性。供应链中包含着物流管理,它们之间是从属关系,所以在管理内容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四、结语

篇2

(一)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

物流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演化而来的,现代物流是指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将产品的运输、储存、搬运、装卸、包装、配送、再加工、信息处理等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科学合理地服务模式和流程。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现代物流打破了产品运输和生产分离的界限,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对企业销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采用先进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技术,进一步对物流行业进行优化整合。

(二)集约化企业物理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许多企业开始把物流管理作为战略规划的一部分。企业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关键内容,现代物流是连接各个企业之间合作的纽带,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过程。加强物流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企业通过对物流系统的优化和再造,大大减低了物流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提高了企业资金周转率和回收率,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物流管理的集约化理念和模式,满足了企业物流多元化需求,通过对物流信息的重新整合和利用,弥补了物流资源的浪费和损失。集约化物流有利于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全面系统地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价值,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资金、技术、规模、管理、信息等方面的问题,企业物流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制约瓶颈。就物流行业的资源整合和集约化方面来说,影响企业物流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物流规模较小,服务内容单一

我国很多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的以储运为主的个体户转化而来的,由于管理经验缺乏、资金不足、理念落后等原因,很少企业具备专业化物流管理系统,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服务能力不足、网点分布不合理等问题,难以提供多批次、跨地区、大批量等物流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狭小,企业信誉度不高。企业物流职能分散、运行效率低,很多企业内部物流处于附属地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往往把企业仓储、采购、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各个部门,缺乏物流管理的长远战略规划。

(二)企业物流管理缺乏统筹协调,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

各中小物流企业为了开辟和占领市场,盲目扩大物流基础设施,纷纷建立独立的物流系统网络,出现各自为政、独立运营现象,物流区域布局不合理。尤其是市场发达地区,很多物流公司为了牟取利益,蜂拥而上并大肆重复建设物流设施,造成物流设备产能过剩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在偏远欠发达地区,物流行业发展滞后,一些农产品不能及时输送出去,严重影响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其次是多数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信息技术实施自动化水平较低,标准化执行能力差。企业物流缺乏专业化人才,对现代物流知识和理念认识不足,管理人员合作和风险意识淡薄,缺少物流战略规划。

(三)企业物流成本较高,运行效率低

衡量企业物流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统筹协调和方案优化问题,具体表现在运行线路、车辆:请记住我站域名利用率、调度合理性等。由于中小物流企业管理经验缺乏,现代化技术力量薄弱,资源闲置率较高,导致物流企业运行成本过高。另外,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和油价不断上涨,再加上国家关于车辆超载问题的控制,物流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物流企业成本控制难度加大。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整体方案设计缺乏综合性和一体性,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形成物流企业混战局面。物流企业营销手段落后,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对市场反应不灵敏,企业品牌效应不明显,缺乏物流增长服务,资源组成松散,整合力度不足,运行效率较低。

三、以集约化理念为核心,全面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

篇3

关键词:企业 物流管理 战略措施 信息技术

一、目前制约企业物流发展的瓶颈

1.企业具有现代物流理念的专业人才短缺。物流人才是企业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成长的保障。目前,企业严重缺乏合格的专业物流人才,物流管理和控制能力无法满足物流业发展需要。一方面是由于开设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不多,尤其是高级物流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另一方面企业没有在人才培养方面引起足够重视,对物流人才的继续教育没有或不足。

2.企业物流的基础设施布局规划不合理,物流效率低下。多数企业只注重生产流程的设计和规划,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不予考虑或考虑甚少。企业内各种交叉作业、迂回运输、无效移动等现象较为严重;管理粗放,仓库空间利用率低,物料出、入库仍然由一些简易的机械设备或人力来完成,运输网络尚未形成。即使有些企业有所改进,仍不能完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还需人工配合。

3.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网络技术应用不广泛。物流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分散,反馈数据不统一,甚至于相互矛盾,造成物流信息失真。目前,多数企业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考虑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物流管理系统缺乏统一规划,对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应用不够广泛,而信息系统配备的功能仅限于计算机进行管理的阶段。如物流信息交换与管理技术尚未普及;条码技术应用的范围较窄,且频率较低;射频识别等先进技术在我国尚得不到有效利用,现代物流供应链信息集成能力尚未充分实现。虽然有些公司应用了EDI、ERP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物流管理结构存在问题,信息传递不顺畅,导致信息共享与集成、及时性与准确性均较差,物流效益难以得到体现。

4.物流管理观念陈旧,缺乏对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认识。传统的物流管理,采用统一的产供销一体管理方式,导致企业物流管理运行缺乏整体性,缺乏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目前,客户对企业物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讲求个性化和多样化,需要充分认识物流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以及流通成本。

二、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战略措施

1.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加快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现代物流管理要求改变过去只关注成本、质量和销售,而忽略物流管理的做法,树立加强物流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效手段的思想。企业在生产和技术创新优化时,将物流管理纳入企业业务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当中,建立起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的概念,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在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同时,应加快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和水平。物流作为一个全新的管理技术,涵盖的专业技术范围非常广。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人员,不仅要对企业所有的物流管理环节全面熟悉,同时还需掌握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各种物流操作技能。要使企业物流管理尽快实现信息化,需要培养大量的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根据企业物流人才匿乏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手段:搭建与高等院校合作的平台, 联合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物流人才;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物流管理成功经验,积极引入国外的先进培养模式,建立多层次物流专业教育的在职培训教育;社会上公开招聘懂技术并熟悉业务的人才。

2.加强物流规划,增加对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当前,我国企业整体上物流设施、装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物流作为大系统的特性需要各业务环节的高效协作和沟通,一方面需要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加快规划和建设,另一方需要企业自身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规范物流管理。

3.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实现精益生产。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是物流系统的灵魂。企业生的产经营贯穿物流和信息流两个方面,物流运动过程产生信息流,为企业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反过来决策信息又控制物流运动和规划物流的各个环节,使物流发展按照规定达到预期目标。物流系统得以顺利运行,依靠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顺畅。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应考虑物流系统的特点,满足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为物流系统搭建一个技术平台,实现业务处理过程的信息化,做到物流全过程的实时控制,使物流过程的所有事务数据、技术数据具有高度可视性和可存取性,加快物流信息在企业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传递速度,实现精益生产。

4.整合现有企业物流资源,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首先,通过资源重组、流程再造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将剩余生产力转向物流市场;其次,加强供应商、储运商、中间商及物流合作伙伴等外部资源的整合,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实现互惠互利,节约成本。

5.推行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企业在识别与强调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物流运营模式,积极推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真正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的全面优化。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显而易见,可以为企业更好的控制物流成本,将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经营等核心部门。

6.构建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和物流成本财务模式,合理控制企业物流成本。企业不仅需要把物流成本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还需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真实掌握物流成本全貌。

三、结语

目前,我国政府已把物流作为一种产业纳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之中,我国物流业正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环境中。企业必须顺应物流发展趋势,正确地选择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通过采取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战略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本文思考的问题可能是不全面的,仅代表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妨作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何宝义.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J].中国电子商情:RFID 技术与应用,2009(6).

篇4

作者简介:李宗华(1944-),男,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简述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提出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应用的基本思路,介绍一个应用自动识别和其他技术,实现现代物流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

关键词:自动识别技术;现代物流;条码;RFID;MIS

1 自动识别技术简述

自动识别技术通常可分为光学技术和无线电技术,采用光学技术的主要有条形码和摄像系统。采用无线电技术的主要是射频识别系统。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兴技术。一维条码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问世,由于其识读快速、准确、可靠、制作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商业、图书管理、仓储、邮电、交通和工业控制等领域,可极大提高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信息容量小,一维条码仅仅是对物品的标识,而不是对物品的描述。二维条码正是为了解决一维条码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它具有信息容量大(在国际标准的证卡有效面积上,相当于信用卡面积的2/3,约为76mm*25mm,PDF417条码可以容纳1848个字母字符或2729个数字字符,约500个汉字信息)、编码范围广(字符、汉字、图像等凡可数字化的信息都可进行编码)、译码可靠性高(普通条码的译码错误率约为百万分之二左右,而PDF417条码的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保密防伪性能好、容易制作且成本很低等特点,是大容量、高可靠性信息实现存储、携带并可被自动识读的较好方法。在当代物流管理,尤其在物资的存贮、运输过程中,用二维条码描述物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1 二维条码

条形码价格虽然相对便宜,但它的信息无法更改,存储容量相对较小,识读距离小。随着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物流信息流量,以及期待信息处理速度不断提高的需求,条码系统显得力不从心。而射频识别系统则以非接触式远距离、高速度、多目标识别的特点,在现代物流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以下通称RFID技术)。

RFID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电子标签(以下简称标签)和读写器。其基本识别过程大致是:标签写入ID代码和被标识物品的有关信息后,附在被识别物品上的表面或内部;当附有标签的物品进入识读范围(即进入磁场)后,阅读器自动以非接触的方式读取标签中的目标识别信息;读写器读取信号并解码后,在通信网络的支持下将信息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可使管理者实时掌握被标识物品的相关信息(如品种、数量、位置、预测到达时间等),实现物流资源的透明化。

图2 射频识别系统组成

RFID的数据通信通过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射频传输来进行,可以采用电感耦合或反向散射调制两种方式。电感耦合又称为负载调制,多用在近距离的低频系统。反向散射调制是指无源标签将数据发回阅读器时,通过控制标签天线的阻抗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多用在远距离的系统。

手持阅读器(HR)是阅读器当中的一种,它适合于移动用户手持使用,其工作原理和其它的阅读器完全一样。它除了一般阅读器所具有的模块以外,还可以带有液晶显示屏、键盘和加入条形码扫描模块。HR的通信接口可选802.11接口,并安装有无线网络接口卡(NIC),使HR能与WLAN的AP通信。

RFID技术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敌我目标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现代物流管理的大信息流量、高效率运营、可视化监控等需求,正是RFID的英雄用武之地。

2 现代物流管理

物流概念在现代英语中的主流翻译是Logistics,本来是法语词汇,意为兵站,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将其作为专门的军事术语使用,用来强调军队在作战时,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安全无误地将武器、弹药及其它军需物品按要求供给前线。二战后,美国企业界便将这一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引入到企业经营之中,以期企业的物流运作也能像军队后勤那样,实施科学管理、高效运营。随着人们对物流的理论和实践认识的不断发展,物流概念也在不断发展。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议会对物流[3]的定义修改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去年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Logistics)”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其中,所谓“物品(Article)”,是指“经济活动中涉及到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而“物流管理(Loglstics management)”,则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2]。

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现代物流技术基础上的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存在静态物资管理和动态物资管理两种管理活动。静态物资管理活动主要指物资在仓储管理中的作业和管理活动,动态物资管理主要指对在途运输或装卸过程中物资进行的作业和管理活动。将自动识别技术恰当地应用这两种物流管理过程之中,可大大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水平,更好地达到现代物流管理的所谓的“七个适当(7R)”目标,即将适当数量(Right Quantity)的适当产品(Right Product),在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和适当的地点(Right Place),以适当的条件(Right Condition)适当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交付给客户。

3 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应用的基本思路

如上所述,条码和射频虽同属自动识别技术,但由于技术特性不同,而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和射频相比,条码的优势在于超低的成本,条码的成本主要是条码纸,在纸条上印编码图形,其成本几可忽略不计;而目前射频卡的成本,即使是作为条码标签理想替代品的被动式无源射频标签(RFID电子标签),其单价约在2至3元人民币左右,两年后预计也只能降低到0.4元人民币左右。很明显,在目前物流领域,要想以RFID标签全面取代条码用于单品信息采集是不现实的。但对于满足现代物流管理的大流量、高效率、可视化等需求而言,则非射频技术莫属。

鉴于上述分析,根据条码和射频技术的不同特性,选择在不同应用对象上分别使用条码和射频卡,不失为扬长避短的明智抉择。其基本思路是:

将条码技术主要应用于单件物品(含出厂整包物品)。对于即将入库或出库的单件物品,有统一条码标签的,即将其条码信息通过条码阅读器采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没有条码或条码破损的单品,或拆改包装的新包装品,则统一编码、印制条码标签,并录入到管理信息系统,集中实施条码化管理,实现对在储物资信息的实时监控。

对于待运物资,则以集装箱、集装方舱、运输汽车整车为运输单元,分配RFID射频标签,标签输入本单元所装物资品种、数量、到达地等基本信息,将射频卡号及其内含信息一并登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射频卡号、运输单元和内装物资的条码信息之间的关联。运输途中可通过预设在运输线路的中间站或终点的射频识读设备,将采集信息传输到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对在途物资的及时监控。到达目的地后,则可直接将所运物资与射频卡信息自动核对入库,确保物资完整,提高收发作业效率。

4 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自动识别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物资基础管理,大幅度提高物品信息采集效率和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它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研制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为了更好地实现现代物流管理所追求的“7R”系统目标,除了应用上述自动识别技术以外,还须综合集成GPS或PDA/北斗卫星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现代数据通信等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

信息处理平台

微型计算机和服务器系统作为主要信息处理设备,互联网+物流管理局域网作为主要数据交换平台,通过Windose网络操作系统,采取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连接成一体化的信息处理平台。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Oracle 9i 或SQL Server;地理空间数据库选用MapInfo。

技术应用方案

采用一维或二维条码,以数字、文字等信息对库存物资进行标识,提高物资入、出库信息采集和仓储物资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采用射频卡/识读设备,对运输单元及其货物进行自动识别、记录和管理,及时掌握在途物流信息,并可实现库存物资瞬间动态增减;

采用PDA/北斗卫星定位技术或GPS技术,实时获得在途运输单元的地理位置等信息;

采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将目标相关地理信息,实时传送到后台数据库系统;

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开发GIS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相关数据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并在指控中心显示,实现在途物资可视化管理和控制。

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仓储物资管理系统:除满足通常仓储管理系统具有的一般功能外,该系统采用二维条码描述物品属性,进行扫描快速录入;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库存物资瞬间动态增减。

运输跟踪系统:采用GPS与GIS集成技术,通过GPS接收机或北斗卫星终端机将运载工具的运行轨迹坐标、速度等信息传送给GIS程序,将运载物资的当前位置及所经过的路线等信息实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实现运输途中物资机动跟踪。

物流指挥控制系统:依托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将保障对象的需求及位置、现有资源及其分布、途中物资运送轨迹和保障力量分布等信息,实时显示在指挥屏幕的电子地图上,辅助指挥决策和机动控制。

系统运行描述

以一个运输车队为例。所派车队的指挥车上配一台GPS终端,其GPS代码保存在后方数据中心,代表该车队并对应其当前任务;该车队中每一台车分配一个射频卡,并将其射频卡号保存在后方数据中心,代表该车辆;在指定仓库装货时,出库物资信息通过二维条码扫描采集到后方数据中心,通过与射频卡号的对应匹配,代表车队上的物资明细,从而实现车队、车辆和该车所装物资的静态关联。车队行进过程中,物流指控中心不断接收该车队GPS代码的相关地理位置信息,并通过GIS实时展示在电子地图上,映射出该车队的动态信息(如车队现在所处地理位置、时速、所运物资明细、运达目的地等),从而实现该车队在途运输可见性。通过后方数据中心与该运输车队指挥车上PDA的即时通信,可调控车队的行进状态(更换路线、停止、返回等),实现该车队的在途可控制性。

参考文献

[1]裴向前.美军物资分发自动识别技术[J].物流技术,2000(3).

[2]蔡淑琴.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3]刘丽艳.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辨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篇5

    企业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为何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有的中途陨落,有的历经坎坷仍生生不息?纵观中外名企,现代化物流管理极其重要,尤其是供应链管理对原材料供应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零售业等组成的物流供应链在物流信息、资源配置、物流流程、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控制、创新和调整。

    据相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物流企业以超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82万家物流企业或者物流相关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管理、功能、业绩、服务等方面综合评价,具有现代物流竞争力的企业却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物流企业更是凤毛麟角。物流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科学方法和基本原理,对物流活动进行指挥、计划、组织、协调、监控,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配置,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物流成本的最终目的。

    尽可能低的总成本下最大程度实现客户要求服务水平是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所在,即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提升企业的战略优势。按照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就是把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间提供给客户。

    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已成为目前很多国内物流企业最为强烈的变革方向。面对激烈竞争、高深莫测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传统企业看似完整但缺乏系统的生产、采购、销售模式,已没有办法适应需求,加强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缩短产品开发到流通的周期,降低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终端用户的全过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成本,已成为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

    1.现代企业物流概念和特征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企业物流的概念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不仅物流活动的功能范围不断扩大,物流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深入。现代物流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现代物流是系统整合的协作物流。从企业内部来讲,它是对信息、运输、物料供应、搬运、存货管理、包装、仓储、实物配送等分散的物流作业流程的综合协调整合;从供应链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现代物流管理指挥着跨企业组织的物流作业,实现供应链的协调。企业物流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客户,而且要考虑自己的供应商;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物流作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致力于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

    第二、现代物流是物流策略的选择。在物流中,尽管就成本而言,它是非常重要的,但现代物流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节约成本,最重要的是要平衡成本与企业长期效益、客户服务水平的关系,并且在于企业如何选择物流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

    第三、现代物流是客户服务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创新的原动力。当今的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已从产品制造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与此相适应,企业的物流动作在产品生产组织的基础上也同时向企业生产过程的上下游延伸,特别是增加了产品的售中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现代物流将更多的以企业的客户服务为价值取向,强调物流动作客户导向性,成为客户驱动物流。

    2.现代物流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手段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中国国内市场而不断发展,企业的成本优势或价值优势将是企业生存和成长必需取得的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手段来获取。沿着价值优势的轴线,物流管理创新能够缩短提前期,增加可靠性,快速反应能力,提供个性化服务。

    第一、现代物流管理创新的中心在于对现有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的创新。从工业化以来,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被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步骤。这些分割了的业务流程,差错多、步骤多、周期长、反应慢,这些都是竞争力的杀手。创新就是要缩短周期、减少步骤、加快速度。伴随步骤减少,产品的积压和库存也就相应减少了,从而得到了更高生产效率。现代物流管理注重的是整个物流系统总成本的合理控制和整个供应链物流的管理。要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重点不能仅仅放在技术创新和生产线的优化上。向生产要利润、要成本降低的空间有限,我们要着手物流管理,通过卓越的物流效率,创造企业的成本优势,提高企业利润,增加企业市场份额。

    第二、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优化供应链的价值创造过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能比其他竞争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这种价值是通过成本高低差异来显现。对于顾客来说,价值可以独一无二的服务,也可以是低价格。价值优势就是与竞争对手的价值差异化能力。一个物流管理技术娴熟的企业,如果在存货的可得性、递送的及时性和交付的一贯性等方面领先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就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供应商和理想的业务伙伴。一个拥有卓越物流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竞争优势。

    高效的物流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同时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一直扮演辅助角色的物流管理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效率的途径 第一、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提供物流管理平台。现代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上。物流管理信息化必备条件主要有三点:(1)一套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物流运作提供电子化管理;(2)一个能快速、方便、安全、可靠的交换数据的方法电子数据交换平台。(3)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为此,企业应加大投入,建立计算机支持的物流信息系统。

    第二、建立行业物流服务模式。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第三、不断改进物流过程,增加新的服务内容。首先,实现库存合理化。库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成本的高低。企业应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库存水平,争取达到“零库存”。如果缺乏优化控制,运输路线过长,运输批量过小或采用运输代价过高的运输方案,就会造成运输成本的直线上升。因此,应制定合理的运输批量,选择经济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案,以节约运输成本。再次,增加物流服务的内容,让顾客“参与”物流。最后,建立科学、合理、优化的配送网络和配送中心,产品能否通过供应链快速地到达目的地,这取决于物流配送网络的健全程度。

    第四、实行企业物流服务整体外包。当前,企业应打破自办物流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第三方物流理念,积极寻求与第三方物流提供着合作。其优势在于从库存方面看,使用“第三仓库”可以一方面节省资金投入,减小企业财务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篇6

关键词 汽车;管理技术;现代物流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091-02

1现代物流概论

1.1现代物流概念

现代物流是指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总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优服务。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际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2我国物流行业现状

我国物流业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已走过了近20个春秋,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纵观全球物流发展方向,我国物流业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主要表现在:

1)物流业的发展受到制度约束,现有的行业制度和管理模式并适应当前国内物流行业发展;

2)物流行业整体系统庞大、布局分散、体系不健全、系统化管理落后、资产利用率低、劳动力浪费等不良现象较为突出;

3)交通运输行业中诸多环节存在着不规范作业现象,极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4)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自身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平有限,绝大部分仅仅只停留在“第二方物流”水平上,远满足不了市场发展及客户需求。

因此,要突破发展瓶颈,完全实现“第三方物流”或者行业更高水平,深层次改变我国物流业不成熟现状,让我国物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同步,有效改善物流环节中的问题,增强现代化、信息化物流管理思想是必不可少的。

2汽车新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运用

我国的物流专家和学者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出了很多利用汽车与先进技术结合的方法,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物流效率。

2.1汽车货运条码技术

条形码是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实现数据传输和处理的一种特殊代码。它是由一组粗细不同,黑白相间的条、空、字符组成。这种简单易行的信息存储阅读方式现如今已被运用到了物流行业中。在汽车运输中利用条形码技术,不但可以快速检测出车辆在物流环节中的各类基本信息,而且能够较为准确的获悉车辆的载荷情况、技术状况、调度指令执行情况等。同时,还能做到“有码可依”。 这项信息技术的实施和应用有效提高了车辆货物装运效率,从而实现物流环节“准确、灵活、快速、高效”这一目的。

2.2车辆监控系统

如今,物流环节中的运输元素汽车已逐步装载并运用了各种电子信息系统,如:CIS、GPS等。即通过车载终端GPS接受卫星定位数据,再由ECU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并传输,最终实现在电子地图上可以准确清楚地掌握车辆的位置、状态等信息,从而实现了车辆的实时监控管理。

这一技术的运用对物流环节降低成本有着跨越式的意义。首先,实现车辆实时监控,可以实时了解和掌控车辆动态,有了准确的环节和过程控制,使物流统筹决策者能够准确的对物流运输事件中的人力物力高效统筹分配,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空载率和运行成本。同时也实现了透明化管理和客户订单完成情况的监控追踪服务,对于提高客户满意度有很大帮助。

现代物流业中合理运用汽车技术优化物流作业的例子很多,以上两个相对比较典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新技术运用到车辆上,未来的物流发展必定让汽车这一物流元素的“元老”焕发出新的活力。

3 管理技术优化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管理决定绩效”,这是被企业所奉行的真理。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也不例外。实现企业硬件、技术、人员配置等的优化,是解决现代物流管理技术落后、资产利用率和运行效率较低、行业发展缓慢、业务流程复杂等不足强有力的措施,核心问题之一的管理工作更是我国发展中物流行业所关注的重中之重。

3.1物流管理

专为物流行业所服务的一套管理技术称为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实体流动规律,应用管理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我国的物流管理和应用相比之下发展显得较为缓慢。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尝试着走物流管理之路。其中较为著名的例子就是海尔集团剥离物流资产组成海尔物流,注资3亿元遍布全国200多个分部的锦程物流等。就拿海尔物流来说:从1999年开始创新了一套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兴建了自己的物流要素,并完善了包括物流、商流、资金流的供应链,从而使呆滞物资减少73.8%,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如今的现代物流业界,缺少了科学化的管理,就如同缺少了强有力的竞争力。

3.2现阶段管理在物流中的发展方向

1)管理技术方面

应用在物流中的管理技术很多。大多数都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所创造出来的高精尖技术。如RFID,前面提到的电子标签,物联网技术,全自动化分拣系统等。利用计算机软件,有效减少了人力资源投入,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率,减少企业固定成本和运营成本。飞速发展的今天还会有更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被应用进来。

2)管理模式方面

我国的物流行业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理念,为物流活动制定了符合自身条件的业界纲领和发展规划。

比如“JIT”准时制原则。早期的“JIT”是由日本丰田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运用在物流行业中是指将正确的货物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送到正确的收货人手中。极大地缩小了库存在物流环节中产生的不良作用,从而减少由库存引起的诸多问题和经济损失。

4 结论

发挥现代物流优势已经是大势所趋,而现代物流所秉承的“高效、迅速、准确、灵活”的理念,与其中运输环节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运输正是最直观体现现代物流优势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参与运输的主力工具之一,汽车是少不了的。汽车的运用管理,汽车技术的提升,汽车的安全管理等都与物流息息相关。而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一个良好的经济收益结果,更是日常管理工作中一个高效的管理工具,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同时,又能为物流业的高效运作保驾护航,二者在现代物流活动中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曾宇容,王林,袁泽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区域物流资源整合[J].科技管理研究,2007(4):125-127.

篇7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

1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

1.1传统物流管理模式

(1)自营物流模式。即企业拥有独立的物流管理机构和组织架构,具备较为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体系,掌握必要的相关物流技术,拥有一定规模的物流设备,能够独立自主完成从原料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部物流环节。(2)第三方物流模式。即企业专注于自身擅长的业务,集中精力投入主营或核心业务的生产研发当中,同时将不擅长的物流管理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并借助相关信息技术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紧密联系,从而实现对物流业务的全程管理控制。(3)联合物流模式。即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以建立契约的模式,在物流领域进行战略性合作的物流管理模式。这类模式能够有效帮助中小企业物流业务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规避。

1.2“互联网+”物流管理模式

“互联网+”是指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物流行业,传统物流企业纷纷转型,朝着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现代物流方向发展[2]。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运营方式、运输模式、信息管理等方面,较传统物流,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现代物流效率更高,员工的幸福感也更强。

2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我国物流的实际发展情况,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物流管理意识不强,尤其中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领导对物流管理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缺乏物流管理的基本意识。二是我国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普遍较为单一,大多数企业未能在企业内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三是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效率大多较低下,导致物流运营成本较高,存在浪费现象;四是中小企业大多缺乏完善的物流基础设备,物流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

3原因分析

一是由于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较西方先进的物流体系来说,我国物流体系尚在建设之中,物流管理理念、物流经营理念、现代物流理念等先进理念在我国的认知程度较低,大多数管理者属于“半路出家”。二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受重视程度不足,学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或多或少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设备器材不够先进、学生生源数量较少等问题,全国每年物流管理人才输出量较低,社会上物流人才需求存在大量缺口,从而导致物流相关企业缺乏人才。三是由于消费者追求“又快又好”与物流企业追求节约成本之间存在矛盾,物流企业要想建设较为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本,这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几乎是不可接受的,虽然从长远来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中小企业的必经之路,但由于资金和人才的限制,中小企业目前不得不走“粗暴发展”这一条路。我国目前物流行业正在飞速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若想在激烈的物流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就要清醒地意识到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及时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找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

4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新模式

4.1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式

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式指的是在互联网和电子供应链发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模式,其将供应商、零销商以及消费者等物流主体联结在一个网链结构内,使这个网链结构具备一体化功能。将网链结构的链主作为核心,对各个主体的利益进行有效协调和分配,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市场资源的整合,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节省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成本,维护各个主体的利益,既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也使得物流服务水平迈入更高的台阶。

4.2第四方物流管理模式

所谓第四方物流管理模式,顾名思义是由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发展衍变而来。其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套差异化、个性化、整合度较高的物流方案,内容主要涉及金融、保险以及多站式物流配送等[3]。第四方物流相较于第三方物流只提供物流服务而言,具备了一定的整合性,比如能够协助企业处理进出口关税等问题,属于具备高附加值的物流管理模式。

4.3“互联网+”动态物流管理模式

当前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互联网+”动态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中小企业应努力抓住这一政策红利,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尝试采用这一新兴模式。在“互联网+”动态物流管理模式中,中小企业可以依托既有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相关物流活动,共享物流信息,达到资源利用的高效化、低成本化。近年来,我国正在着力打造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中小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来提升企业货物调度效率以及仓储运营管理能力。同时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我国大力建立健全智能物流配送调配系统的契机,促使商品运送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5“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实现路径

5.1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适应现代物流管理新模式

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要认清形势,积极学习先进的物流观念和管理思想,清楚认识到物流管理对于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确评估企业发展水平,根据企业发展近况,结合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选择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例如,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式、第四方物流管理模式以及“互联网+”动态物流管理模式等新型物流管理模式不失为企业的明智选择,这些新的管理模式有助于促进企业物流的一体化管理,有效减少产品与购买者之间的距离,既促进了企业经济利润的提升,又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5.2建立一体化物流管理与运行体系,实现物流系统配置最优化

建立一体化物流管理与运行体系是当前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应把分散在不同机构的物流管理职能独立出来,统筹建立具有完善职能的物流管理机构,其工作内容主要是为企业处理物流运营的相关问题,帮助企业有效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应该对物流活动进行优化和重组,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实现物流系统配置的最优化,从而为客户赢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为企业积累良好的口碑[4]。

5.3加速信息化发展,推进物流管理现代化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物流的发展具有经营全球化、系统网络化以及服务一体化等特点,加强物流信息化管理应是中小企业下一步重点关注的内容。企业要建立功能完整且合理的物流管理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物流信息的准确度和及时性,为实现企业物流管理一体化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同时,中小企业应在物流管理领域内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企业物流业务同上下游节点之间联系,促进企业信息化与物流管理信息化成功对接,打通企业管理和物流管理之间的通道,能够根据顾客的要求快速做出反应。

5.4重视物流系统总成本控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应注意控制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经济利润。物流系统总成本由总运输成本、订单处理费和信息费以及顾客服务费等多项要素构成。中小企业在物流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核算和论证工作,避免出现总成本超过总收益的情况,导致企业得不偿失。此外,企业的从业人员也要增强物流成本管理意识,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控制和降低物流总成本。

5.5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竞争力

高效的物流管理最终需要相关人员去操作和实施,相关人才的培养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物流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但当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从业人员队伍的素质层次不齐,尤其缺乏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严重制约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注重培养相关的物流管理人才[5,6]。对于企业来说,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物流人才需求特点,积极学习国内外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的物流成功管理案例,同时,中小企业应根据发展需要,定期组织物流管理人员接受相关培训,或外出交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对于物流管理人员来说,除了工作之余努力学习物流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应该广泛涉猎财务管理、信息技术以及数据处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物流管理相关业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6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中小企业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物流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应更新物流管理理念,在公司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注重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控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切实提升企业自身的实力,帮助企业实现健康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维.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6):230.

篇8

关键词: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发展演变;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引言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集物品的包装、运输、装卸和物流信息等于一体的经济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人们输往货物的需求,且价格成本低、运输时间段,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便利。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据中国物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去年社会物流总量额为213.5万亿元,同比增长7.9%。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流供应链管理更加符合现代管理特征,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进一步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一、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的物流管理更加注重的是交通运输(Transportation),当时尚未形成“物流”一说。根据Farris的分析与研究,物流的发展与运输学术研究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Henry Adams在耶鲁大学担任校长期间曾经开设了交通运输类经济学科课程。讲述了关于运输模式中成本、定价、交通管理等各项问题。在此之后的将近100年间,关于交通运输领域的研究不断发展,直到一战至二战期间的交通运输研究一度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二战后人们发现,由于军事生产的需要,交通运输行业逐渐开始向物流行业过渡,教材中关于交通运输经济学的课程逐渐被“物流”字眼所取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集物品的包装、运输、装卸和物流信息等于一体的经济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人们输往货物的需求,且价格成本低、运输时间段,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便利。

二、早期物流的管理

早期物流的管理模式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逐渐的实体分销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准确来说,实体分销管理的概念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F・杜拉克所提出的,属于“物流”概念[1]。实体分销管理包括几大部分:第一,货物的分销渠道类型及其作用。分销渠道指的是货物转移过程中需要通过的个人或者生产者,物流的分销渠道主要包括直接渠道和三层渠道;第二,分销渠道的设计与管理。实体分销管理学中指出,分销渠道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商品的特点、市场行情、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等来确定渠道模式和成本价格,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效益。分销渠道的管理更加注重对成员和产销管理的管理,建立各种垂直营销系统;第三,产品的实体分配。产品的实体分配指对茶农储存、管理、运输等过程,尽量降低产品运输的成本,提高经济收益;第四,零售与批发。这一时期的物流管理已经形成了相对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对物流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物流管理模式更加系统化,能够在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物流发展中的各项主要因素如运输成本、成员管理等相互协调性,降低物流运输和生产的成本。二、实体分销管理注重分析市场对物流行业和运输的影响,在客户分析、市场分析等方面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三、分销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三、中期发展的物流管理

中期发展的物流管理以企业集成化物流管理模式(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为主。与早期的实体分销管理模式相比,集成化物流管理不仅仅是针对产品的分销物流活动,而是从整体上降低企业内部物流的总成本,具有更强的整合效应。集成化指的是将所有的事物集合在一起,使分离的各项功能形成一个整体。物流管理中,应用实体分销管理实际上只是物流其中的分销部分,与分销相分离的还包括产品的收购和生产或者服务,将这三部分功能形成整体,进行科学管理,即我们所说的集成化物流管理[2]。集成化物流管理从物流企业内部出发,整合程度更高,使物流活动的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现代化物流供应链管理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物流消费者的需求日趋向个性化发展,如何满足越来越挑剔的顾客需求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难题。供应链管理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管理内容贯穿物流活动的始终,使所有的物流活动形成完整的体系,管理对象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等[3]。与集成化物流管理模式的区别是,供应链管理模式更加系统化,包含物流活动的所有组成部分,并且供应链管理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物流信息和管理都实现了高度的集成化,能够更好的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未来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发展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建更加完整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第二,物流企业向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第三,第三方物流和共同配送的管理方式将成为未来物流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第四,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压力和环境、资源等问题,未来物流管理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绿色物流管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必然朝着高度信息化和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实现物流管理网络信息化、全球化和绿色化。

参考文献:

[1]何荣宣.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的策略[J].企业经济,2011,09:41-43.

[2]李远景,李卓彦.基于现代物流供应链的电网物资管理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144-147.

篇9

1 现代物流及其教学要求

现代物流源自于实践, 经历了由隶属于市场流通的角色向事关整个国民经济和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角色的转变。

这种转变促进了其理论和实践的极大丰富。从理论上看, 现代物流是多学科的集成, 这种集成形成了崭新的现代物流的概念、理论、技术和模式。

从实践上看,现代物流除了强调各功能要素的运作之外, 更强调各功能要素运作的系统化、物流服务的一体化和社会化、物流服务的增值性, 以及物流在形成和维持供应链中的作用。

现代物流的发展和特点对其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现代物流教学应面向社会、面向就业; 现代物流教学应适应 “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要求; 现代物流教学应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等。

2 管理类本科物流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教学实践和学生调查发现, 管理类本科物流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管理类本科物流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定位模, 教学模式不明确。

从社会需求看, 物流人才的能力结构包括: 操作能力、设计与运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研究和教育能力。与这种需求相对应, 目前专科 (高职) 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并基本建立了以企业岗位和岗位群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但目前的物流教学在本科学生能力培养的定位上比较模糊, 进而导致了教学模式的混乱。

(2) 管理类本科专业物流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

从目前的研究看, 虽然管理类本科专业物流管理教学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 日益重视实践教学, 强调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在教学中的地位, 但对于这些环节缺乏系统性设计, 容易造成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或过分简化, 降低了其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效果。

(3) 现有的教材对相关内容的阐述缺乏深度。

在教学中, 学生往往会提出诸如 “ 物流是什么, 是否是一项具体活动” 、 “ 物流与运输、仓储等活动的区别是什么 ”“ 学习物流的目的是什么 ”等问题, 而目前很多教材往往注重相关内容的广泛涉猎, 以构建模块化的知识, 但对于各模块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深入探讨, 使得学生无法从教材中得到上述问题的解答思路。

3 管理类本科专业物流管理教学设计

要解决上述问题, 就要结合现代物流的特点, 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对教什么和怎么教等进行设计。教学设计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

31 1  确定本科物流教学目标

布鲁纳认为, 教学目标有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类。

结合物流及物流教学的特点, 本文认为本科物流教学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本科物流教学的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现代物流的服务本质和系统特性, 认清物流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构建系统化的物流知识体系; 本科物流教学的情感目标则是强调物流教学在学生今后就业和发展中的意义, 使学生形成对物流领域的认同, 保证其能形成积极学习的动力, 并主动构建现代物流的知识体系。

31 2  教学对象的分析

管理类本科各专业的差别使得学生形成了不同的起始能力和专业背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从资金流的相关知识出发, 加强学生对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等的认识, 体现出其相通之处, 起到强化和扩展学生的知识背景的作用, 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避免出现学生重建其知识体系, 或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否定和动摇的现象。

31 3  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分类, 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类。物流的陈述性知识主要阐明了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物流的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的物流知识的问题, 包括概念和理论应用、知识结构完善和知识迁移三个方面。物流管理的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物流知识的问题。

在物流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念、逻辑演化的观念理解物流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以更好地理解物流的本质。

31 4  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

31 41 1  物流教学中的归纳和演绎教学法在物流教学中, 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物流的本质以及学习物流的目的等问题。在关于物流的本质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物流的服务本质。

首先明确生产和服务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分别列举运输、储存、信息处理、包装、配送等物流作业要素的作用和目的, 最后归纳形成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的结论。而在讲授学习物流的目的时, 教师可以在明确物流的服务本质的基础上, 结合第三利润源、效益背反等理论, 运用演绎的方法, 说明物流活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谋划各功能要素, 使之相互结合形成物流系统, 达到系统最优服务水平。

31 41 2  物流教学中的指导学习和发现学习策略指导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的系统讲解和直接指导下形成知识体系; 而发现学习则强调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 形成知识体系。在物流教学中, 针对物流系统的复杂性和物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使用有指导的发现学习策略。

一方面, 教师通过指导和讲解, 使学生明确物流的本质和学习物流的目的, 辨清物流及其与具体活动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另一方面, 教师提供思路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周围生活中的物流现象 , 分析其实质 , 掌握物流的本质和学习目的。例如 ,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校所在城市的物流 ,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

31 5  运用教学媒体

在本科物流教学中应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就相关知识, 如物流各功能要素的运作、物流技术设备等进行演示,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而在实践教学中, 由于企业分工和个人兴趣所在, 学生往往只会关注物流的某一方面, 缺乏系统的认知, 这就使实践教学容易与理论教学相分离。沙盘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模拟实践和深化理论理解的方法。

通过沙盘模拟可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物流系统的构成, 以及物流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而加强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深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 1 ] 白世贞, 陈化飞 1物流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研究 [ J ].物流科技, 2004 (3) : 58 - 601

[ 2 ] 关善勇 1论物流管理课程本科与专科教学 [ J ]. 辽宁高职学报, 2007, 9 (4) : 17 - 181

篇10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

对于电子商务,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对其有不同定义。从现代通讯角度出发,是指借助网络平台为媒介来完成商品买卖或是在线交易等。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微观上的电子商务是指依托互联网为平台来实现商品或服务的在线支付;从宏观来看,指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实现的企业生产运作、营销等一系列职能的自动化。从服务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是一种既能同时满足供需双方的意愿,又能在确保商品高质的基本前提下,加速在线交易速度并实现服务成本最优化。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是指一种依托互联网为媒介来实现的在线交易模式。

(二)B2C电子商务的定义

B2C全称Business to Customer,B是指Business,即供应方,泛指商家,2(two)是to的谐音,C是指Customer,即需求方,泛指顾客,是一种商对客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顾客可凭借互联网直接在线支付商品或服务。该种模式以零售业为主导,依托互联网为销售平台,是企业直通受众消费者群的一种全新交易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B2C电子商务全环节的最终结束,是以物流的最终交付为标志。作为B2C电子商务的保障,物流确保了其任务的最终达到。

二、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一词最先朔源于美国,称为“PhysicalDistribution”,简称“PD”,即最早的“商品配送”。而物流管理则最早产生于二战,美国最先将“后勤管理”(即LM,LogisticsManagement)运用到其后勤的货物供给与配送当中,对部队所需枪支弹药、食品、医药器材的补给、运送等等予以科学统筹,集成化管理。二战结束后,该种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商界,被普遍称之为商业后勤(即BL,BusinessLogistic)。这就是最早的物流管理。

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般将其定义为,货物自出厂开始计算起的,对其的包装、配送、中转、存储、装卸等等一系列流程。由于各道工序环节之间均由互不相关、互相分裂的不同主体各自独立承担,缺乏沟通性、协调性、配合性,由此严重影响到商品流通的运营效率与经济成本。

综合传统物流的诸多弊端,现代物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物流管理、总体物流或是物流系统化的观念。具体说来就是,使物流向前向物流和后向物流双向延伸,从采购物流为起点,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同时,要经过加工、装载、仓储、配送到达需求方一端,最后还有回收物流。现代物流完全是个全新的概念,它涵盖了商品由“生”到“死”的整个物理性的流通全流程。由此综合以上所述,可以将现代物流管理(modern times Logistics)定义为,一种将信息、加工、仓储、包装等全套物流职能整合起来的全新的集成式管理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在确保为需求方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前提下能最大限额度的节约物流运营成本。而关于现代物流管理,我国学者给出的定义是:现代物流是依据需求方的实际所需,把商品以最小成本由供给地向发生物理位移的全过程。其主要职能包括加工、配送、信息技术处理等等。

三、B2C电子商务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B2C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里程碑,它极大颠覆了商品贸易模式,由此改不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

具体来看,B2C电子商务物流与传统物流有如下区别:

(一)商品物流和承运的类型不同

相较于传统物流,在B2C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下,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物流运作的对象不再是大件商品,而是详尽到每个客户的每项要求,并且客户能在任意时间段内追踪商品物流。

(二)顾客类型不同

在传统物流模式下,物流服务的对象大体都是固定不变的,由此物流运营商基本都能对其产品服务需求和客户类型有准确把握。而在全新的B2C电子商务模式下,其面临的特定顾客目标群是一个未知概念,而其服务方式等也远超传统物流。

(三)物流运作模式不同

传统物流是一种典型性的“推式运营”,商品一经销售出去,就需要凭借物流来实现货物配送,这一过程里,物流和商流都仅仅是“推式”,实质上物流在整个过程中仅是起到了支持作用。而B2C电子商务物流则完全不一样,其资金流、物流、商流都是围绕市场来运作,其产品生产、销售及货物配运等所有环节都是根据顾客订单运转,在此过程中,物流发挥了绝对主力作用。

(四)库存、订单流不同

在传统物流格局下,库存与订单都是单向的,买方与卖方没有任何交流。而在B2C电子商务物流下,库存与订单是双向互动的,并且顾客还能实时监控,甚至修改库存与订单。而生产商和零售商也能随时及时依据顾客的不同要求调整库存与订单,达到物流绩效最优化。

(五)物流的目的地不同

对于传统物流模式而言,常无法第一时间匹配货物位移信息,尤其是零散客户的信息,加上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功能缺失。在传统物流模式下,由于信息缺失,无法及时获取商品流动过程的信息,尤其是零星分散顾客的信息,加之个性化服务功能匹配不足,因此只能提供集中批量化配送和无差异。然而B2C电子商务物流是完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开展商品流动,不仅要通过集运来实现最低运输成本,还依托差异化配送来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正由于以上几点,所以其配送的目的地也是分散化零散化的。

(六)物流管理的要求不一致

传统物流在其运营过程中的任何丁点状况都能导致其上下游企业的惨重损失,因此传统物流一贯强调物流过程中的稳定一致不变。但是B2C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完全不存在这一问题,因其本身就是为满足差异化的物流需求,其自身策略也是定位为差异化竞争,并且因其物流会有不连续性和结节性等特质,这便对其提出更高要求,务必以优质高效服务以及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