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消费 数据分析 问题和原因 政策建议
1.经济理论综述
1.1消费水平的宏微观定义
消费水平从宏观角度来说,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从微观角度来说,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消费问题本来属于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微观经济学中用效用论来考察消费者行为,但同时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也会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产生影响。
1.2关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1.2.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存在着边际消费递减规律,这种消费函数表示为c=a+βy。
1.2.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决定的。
1.2.3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主要是强调理性的消费者会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即每个人都将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消费不是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其一生的收入。
1.2.4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将个人的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弗里德曼认为,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他们都认为影响消费的首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1.3其他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除了以上相关理论强调的收入水平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行为。
1.3.1价格水平
由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可知,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消费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吉芬商品除外)。这里需要强调一下价格水平的变动是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的。货币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升,实际收入下降,此时人们的消费就会减少。但是物价与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就会发生“货币幻觉”。
1.3.2国民收入
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这时候消费需求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
1.3.3利率
利率主要是通过影响储蓄进而影响消费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提高利率是否增加储蓄,抑制当前消费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当利率提高,人们认为减少当前消费增加未来消费是有利的,从而鼓励增加储蓄。利率提高使储蓄增加是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利率提高使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会使人们感觉自己较为富有,从而增加当前的消费以致减少储蓄。这种储蓄的减少是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可以看出,储蓄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是成反比关系的。
1.3.4收入分配
一般来说,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因此,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越低。
1.3.5社会保障制度
通常来说,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所营造的社会消费环境就越是良好,居民越是敢于消费,否则宁愿把钱存起来作为保障,而不愿意去风险消费,这时储蓄意愿会增强。
2.我国居民消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民消费现状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近十年更是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呈现不断减弱的趋势。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我国的经济规模急剧扩大,但国内居民享用的份额却在不断下降,其突出的特征是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我国投资率由1998年的36.2%上升至2009年的42.3%,近年来的平均投资率在40%以上,比世界平均投资率高出近20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则由59.6%下降到48.8%,十年平均消费率为56.6%,比世界平均消费率(78%左右)低20多个百分点。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十分有限,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投资和出口,消费的作用不断弱化,即使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也只能望洋兴叹。
2.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不断扩大
由于主要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使得原有的城乡消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越来越大。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购买的消费品零售总额70355亿元(市和县合计),比1998年增长2.9倍,而农村居民购买18855亿元(县以下),仅增长2.1倍,按人口计算的人均消费品购买量则更低。而且从消费支出比例上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差距呈不断扩大态势。特别是近十年农以来,虽然城乡消费水平对比项的比值虽起伏不大,但其消费的绝对值持续拉大。
2.3居民消费结构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也日趋于合理,从偏重于食品消费的温饱型消费开始逐步向享受型消费转变。总体上来说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从2001年的39.18%到2010年的35%,但是总体上我国恩格尔系数还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30%)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比重的提高,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同样也从侧面说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而且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消费结构有待完善。
3.数据分析
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了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作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变量来进行实证检验。下面以我国1991年到2010年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指标数据为样本,见下表。
表1.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3.1建立模型与最小二乘回归
根据经济理论和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居民消费水平Y受国内生产总值X1、人均可支配收入X2、居民储蓄X3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变量的影响及随机因素的影响,将其他变量及随机因素的影响均归并到随机变量u中,根据X与Y的样本数据,作它们之间的散点图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趋势是线性的,因此我们设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应用EViews的最小二乘法程序,得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3.22) (2.49) (10.04) (-2.22) (-3.50)
R2=0.99 F=4623.967 DW=0.8393
3.2模型检验和分析
3.2.1经济意义检验
由贝塔值可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居民储蓄和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加及提高而减少,并且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符合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
3.2.2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由表1.2得到样本可决系数为R2=0.999190
修正样本可决系数为R=0.998974 。
计算结果表明,估计的样本回归方程很好地拟合了样本观测值。
(2)F检验
提出检验的原假设为Ho:β1=β2=β3=β4=0
对立假设为H1:至少有一个βi不等于零
由表1.2得F统计量为F=4623.967,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查表可得F0.05(4,15)=3.06。因为F=4623.967>3.06,所以否定Ho,总体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即我国的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3)t 检验
提出检验的原假设为Ho:βi=0,i=1,2,3,4
对立假设为H1:βi不等于零
由表1.2得t统计量为β1的t统计量t1=2.4927 ;β2的t统计量 t2=10.0419;β3的t统计量t3=―2.2190;β4的t统计量为t4=―3.5022。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查表可得t0.05/2(15)=2.13。
因为各t值或其绝对值均大于t0.05/2(15)=2.13,所以否定Ho,β1、β2、β3和β4均显著不等于零,即可以认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以及消费价格指数对居民消费支出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可支配收入和价格指数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这些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时这些变量必须首先得到重视。
4.政策评价与建议
4.1国内生产总值与最终消费支出有着严格的正相关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将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大,而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的增长起着拉动作用。这样就形成了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因此,要增加消费,关键是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以增加人民的收入。为此国家应该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还应配合相关政策培育和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消费意识,树立健康、科学和绿色的消费观念。
4.2提高居民收入是关键。经济理论和居民消费模型都表明,要刺激消费,最重要的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劳动报酬形成机制,大幅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次,在再分配环节中要通过缩小城镇居民内部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增加政府财政在公共产品领域的支出,改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等措施来提高居民在再分配环节中的收入。只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才能促进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才能最终调整经济增长的结构。
4.3正确处理好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只有让储蓄和消费保持平衡和协调的关系,经济才能实现稳定。如果人们把过多的资金用于储蓄,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消费的增加,但是鼓励消费并不是意味着不储蓄,还是需要保持适当的储蓄,以备日后的各种资金需要。所以这就需要国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消费习惯和合理的储蓄行为。
4.4由此模型可以看出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成为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要想增加消费,就必须防止过度的通胀,维持物价稳定。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日益增强。因此,防止物价过快上涨,探讨影响物价上涨的各种国内外因素,并尽可能实现重要因素的可控可测。同时政府尤其要减少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负面影响,切实将改善民生落到实处,要在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多时,及时采取调整社会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参考文献:
[1]潘芳芳,李炯.深入认识消费现状,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改革和开发.2010.(2)
[2]赵明珠,亢晓龙.试析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消费经济.2010,(8)
[3]张寻远,李文启.城镇居民消费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消费经济.2011,12
[4]王长坤,喻永红.当前居民消费水平与物价变动的相关性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0.
篇2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应通过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大力鼓励大众消费,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于我国调整经济结构,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意义重大。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整体消费水平具有带动作用,因此,及时把握城镇居民消费变动趋势,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查阅文献发现,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已有很多角度的研究。李洋等(2014)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发现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显著因素。罗世超(2012)从消费水平价格指数、可支配收入、人口增长率和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出发研究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吴锟等(2014)则基于财富效应视角,研究了收入、财富、利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除了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纵向研究,一些学者着重分析了城镇居民消费差异及成因。袁军江(2012)研究了我国各省域和城镇内部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郝东阳(2011)则按整体、收入、家庭收入角度对城镇居民进行分类,并建立年龄效应模型,分析城镇居民户主年龄与家庭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
尽管众多学者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做了大量研究,但是较多侧重收入研究。当今社会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应合理加入其它变量,才能更好地拟合消费函数。本文选取了几项重要解释变量,以1984~2014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并优化,以明确影响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三、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择的现实及理论依据
现实生活中,收入、物价等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理论方面,绝对收入假说指出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收入;生命周期假说认为边际消费倾向会因人口构成比例变化;消费品存量调整假说认为现期消费依存于现期收入等因素。本文以绝对收入假说为基础,选取以下变量: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个人所得税。
(二)确定模型形式
1.相关系数分析。相关系数矩阵显示,有4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超过0.9,属于高度相关,应为线性相关关系。
2.模型形式确定。
模型形式为: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 +μ
X1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2为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X3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X4为城镇人口(万人)、X5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X6为个人所得税(亿元),Y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元)。
(三)协整检验
1.平稳性检验。只有平稳序列才能建立模型,本文采用ADF检验考察变量平稳性。一阶差分未通过的情况下对各变量进行二阶差分,结果显示各变量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各变量均为二阶单整,回归可能是伪回归,需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G法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对变量进行回归,得到残差项;第二步,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统计量为-4.257139,小于临界值,因此,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各变量与Y存在协整关系。
四、模型估计和优化
(一)初步OLS估计
OLS法估计显示,X1、X3、X6通过了t检验;■2及F检验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解释变量对Y的联合影响效果显著。
但模型存在明显问题:X4系数符号与预期不符,X2、X4、X5未通过t检验,模型需要优化。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与处理
1.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多重共线程度可由膨胀因子判定,本模型平均膨胀因子为777.51,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
2.多重共线的处理。逐步回归法:各变量分别对Y回归后,选定最大R2的方程为基础方程,按R2排序依次加入各变量,得到方程:■=1471.460+1.063060X1-28.02823X3-0.769347X6对X2、X4、X5进行剔除。理由如下:①加入X2后系数不显著,可能是各变量包含了价格因素②X4的系数没有通过t检验,可能是城镇人口为相对不重要变量③加入X5后系数符号与预期不符,X1与X5之间存在多重共线。
(三)引入滞后变量
按照相对收入假说,收入变化在消费反应上表现的较为迟钝。因此,在模型中引入X1的滞后变量,并采用阿尔蒙法估计。
在模型中引入X1的滞后变量,模型的R2有所提高,并■=1888.82 -0.81X1t+0.35X1(t-1)-0.11X(t-2)-34.43X3-0.66X6并且滞后期为2时效果最好,引入滞后变量的形式:
(四)自相关的检验与处理
1.自相关的检验。
(1)D.W.检验:对模型进行D.W.检验,D.W.值为1.36,n=29,k=6,查D.W.检验上下界表,得dL=1.05,du=1.84。由于:dL=1.05
五、结论与建议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个人所得税呈负相关。可支配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个人所得税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加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大知识和技术普及力度,以实现劳动者高质量就业。
(二)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
扩大社保覆盖面,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水平;加大对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投入,减少消费者支出负担;倡导积极的娱乐方式,鼓励健康的精神消费;稳定物价水平,使居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三)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
积极进行税制改革与创新。国家应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起征点和免征额,同时,尽快实行综合制个人所得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公平课税,又可以刺激消费,从整体上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洋,刘美爽.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J].商业时代,2015(34):6-8.
[2]罗世超,谢蕊霞.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9).
篇3
关键词: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分析;EVIEWS8;影响因素
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选择
实际经验以及之前的研究表明,GDP以及人均居民收入对于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解释效力,很多情况下这两大要素被作为直接因素考虑,一般来说,GDP较高的国家说明其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因此居民消费水平相应较高;而人均收入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财富,正如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所体现的,收入对于消费具有重大
的影响。
除去这两个因素之外,从理论上直接分析,常见的因素还可能有以下几个:
(一)人口增长率
在财富一定的情况下,人口增长率越高,则财富将在更多的人之间进行分配,由此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同时人口增长率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口结构,而不同的人口结构消费习惯不同,必然导致消费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率较高说明年轻群体在人口中占据主体,则必然导致消费水平的提升。
(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使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普遍上涨,这意味着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同程度缩水。通货膨胀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降低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另外,通货膨胀对居民的消费预期也产生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欲望。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下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恩格尔系数提高,对消费结构产生影响。本文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描述通
货膨胀。
(三)居民储蓄
居民的消费和储蓄互相影响。一方面储蓄增加,现实的消费就会减少,而储蓄减少,现实的消费就会增加。另一方面高储蓄往往对应着高投资,银行可以作为中介将财富进行转移,而投资规模的扩张又可以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其对于消费的影响也是值得探究的。
二、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一)研究目标
首先我们将根据1978C2014年的居民消费水平(Y);1978C2015年的GDP(X1);1978C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X2);1978C 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X3);1978C 2015年居民消费指数(%) (1978年作为基期=100)(X4);1978C2014年居民储蓄(X5)这些数据,分别对以上六个因素与消费水平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这六个因素是否都如之前的理论分析一样显著影响消费水平。之后会将显著影响的因素与消费水平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剔除可能存在的共线性情况,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完美的模型。
(二)模型设定。
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i=α0+α1Xki+μi(k=1,2,…,5)
分别建立五个一元线性回归模型,α0和α1表示待估参数,通过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相关统计结果如表1:
综合上表可以发现,五个因素都可以解释居民消费水平,但解释程度不相同。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在模型拟合程度、对Y的解释能力方面都特别强,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消费物价指数对于Y的解释相对较弱。尤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显著性不是很强。相比较之前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到:在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下,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是负向的,即人口增长率增加1%,居民消费水平下降988.2012元。另一方面储蓄与消费水平是正向的关系,这与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也是符合的,我国最近几十年处速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提升的同时储蓄也有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假设上述的五个解释变量都可以显著解释居民消费水平)
Yi=β0+β1Xi1+β2Xi2+β3Xi3+β4Xi4+β5Xi5+μi
建立一个多元回归模型,β0到β5表示待估参数,通过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
该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R2=0.999077,R2=0.998928
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非常好,同时F统计值6709.099非常大,对应P-value值为0。整个模型是显著的,但是当α=0.05时,X2与X3的t检验并不显著,这与之前一元线性回归的结果有较大出入,说明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筛选变量。在表一中,我们首先选取R2最大的X2作为基础变量,逐步加入其它变量。根据赤池信息准则和施瓦茨信息准则以及加入的变量可以提高R2这三个准则,我们发现X2与X4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共线性情况,往往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变量同时显著的情r,故这里我们放弃以X2为基础变量的想法,选择X1为基础变量,当再加入X4、X5这两个变量时有:
R2=0.998956
这样修正后的可决系数大于考虑每个变量时的t值,而且各个变量都是显著的,都可以在95%的概率下对模型有显著解释能力,整体上F值等于11481.17,整个模型也是显著的,因此我们这里不再增加变量,原有的X2、X3剔除出模型之外,则可得最终的回归方程:
Yi=-1666.105+0.013Xi1+3.194Xi4+0.015Xi5+μi
三、小结
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我们最终发现,当单独研究时,国民生产总值、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消费物价指数、居民储蓄都可以显著解释居民消费水平,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居民人均收入、居民储蓄的解释能力非常强;而当综合考虑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由于共线性的问题,只将GDP、消费物价指数、居民储蓄列入模型之中。
从其影响因素来看,GDP、消费物价指数对于居民消费水平来讲更多的是一种被动影响,并不能真正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而随着近几年来我国GDP增速放缓,我们需要更多地依赖一些主动的刺激性措施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进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一方面面对社会老龄化趋势,政府放开了二胎政策,这对于社会年龄结构的改变具有重大意义,而年轻群体的增加将带来切实的消费水平改善;另一方面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居民金融意识的提高,鼓励更合理的资金配置,促进社会实体投资、加强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控制与监管将会成为推动居民消费的强大动力;最后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从供给端提升生产水平,加大科技研发与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将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郝卉.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才智,2011(8).
[2]王吉恒,李敏,孟菲.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J].开放导报,2012(2).
[3]程松柏.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业时代,2010(35).
[4]刘慧敏.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3).
[5]任逸佳.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观察,2015(16).
篇4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 对数多元回归
消费活动是可以量化的需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探讨、分析社会消费水平的规律,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消费水平的研究,经济学中有著名的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即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线性函数。本文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对于影响消费水平变动的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探究,并对模型进行分析评价。
模型设定
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衡量。对于消费水平,常用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等变量去衡量。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能更准确、全面的反映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了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不宜直接采用现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而需要用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后的1978年可比价格计量的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做回归分析。所以选用“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去衡量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数据的选择。本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变化趋势,因此选择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同时为了减小价格因素的影响,采用对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取决于可支配收入。因此以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必须要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除此以外,根据经济理论,还有众多因素可能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居民消费水平最重要的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它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代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投资需求的扩张与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的。但是,为了减小价格因素的影响,不宜直接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而需要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进行调整后的1978年可比价格计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人民财富、社会总资产增加的最直接表现形式,是扩大再生产的必然要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会直接带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失业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反映整体经济状况,从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因此,本文将“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X2”、“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X5”、“城市登记失业率X6”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X7”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模型形式的设计。本文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设计模型,考虑到数据间的差距较大,所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Y)与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X2)、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X5)、城市登记失业率(X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X7)进行回归分析,并将方程形式设定为一次对数回归模型。
数据来源
本文获取1978-2009年各指标的数据,如表1所示。
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一)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根据本文建立的模型:
InYt=β1+β2InX2t+β3InX3t+β4InX4t+β5InX5t+β6InX6t+β7InX7t+ut
用EViews的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得到回归方程:
(二)模型检验
经济意义的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增长0.376138%;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增长0.014395%;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增长0.292557%;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减少0.019675%;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登记失业率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减少0.022774%;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增长1%,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增长0.118284%。解释变量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同,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
统计推断检验。拟合优度:从回归结果看R2=0.998564 R2=0.998219,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t检验。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25时得临界值2.060。其中,InX3、InX4、InX5、InX6系数t统计量的绝对值小于临界值,说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X5”、“城市登记失业率X6”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没有显著影响。InX2、InX7系数t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说明“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X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X7”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F检验。给定α=0.05,在F分布表中的自由度为6和25的临界值约为3.05,由表中得到F=2896.829大于临界值,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X2”、“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3”、“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X5”、“城市登记失业率X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X7”联合起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计量经济学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由回归结果看出,该模型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显著,但是当α=0.05时,X5、X6系数的t检验不显著,这表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部分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分别做lnYt对lnX2t、lnX3t、lnX4t、lnX5t、lnX6t、lnX7t的一元回归,回归结果表明lnX3t、lnX5t、lnX6t引起多重共线性,应予剔除。最后修正多重共线性影响的回归结果为:
异方差检验。Goldfield-Quanadt检验。分别按照解释变量lnX2t、InX4t、lnX7t的递增型排序,构造样本容量n=12的子样本区间,用OLS法得到结果后,定义样本区间为21-32,用OLS法得到结果,根据结果计算F统计值,分别为1.185597、1.758101和1.778105,在α=0.05下,各F统计值均小于临界值F0.05(8,8)=3.44,所以不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White检验。用EViews作White检验,辅助回归模型中有交叉项,得到检验结果。由White检验知,在α=0.05下,查χ2分布表,得到临界值χ20.05(6)=12.5916,比较计算的χ2统计量与临界值,因为nR2=5.748802小于χ20.05(6)=12.5916,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自相关检验。图示检验法。用EViews作残差图,如图1所示。从残差图中可以看出模型中存在自相关,故模型中t统计量和F统计量的结论不可信。DW检验。从回归结果得到DW=1.126316,n=32,k=3,取显著性水平α=0.05,查DW统计表可知dL=1.24,dU=1.65,模型中dL
采用广义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修正,使用Yt进行滞后一期的自回归,得到Yt=0.3364805Yt-1,可知ρ=0.364805,对原模型进行广义差分,得到广义差分方程:
对广义差分方程进行回归,由回归结果可得回归方程为:
其中,lnY*t=lnYt-0.364805lnYt-1,lnY*2t=lnX2t-0.304805lnX2t-1,lnX*4t=lnX4t-0.364805lnX4t-1,lnX*7t=lnX7t-0.364805lnX7t-1。
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减少了1个,为31个。查5%显著水平的DW统计表可知dL=1.23,dU=1.65,模型中DW=1.638179
由回归结果可得新的回归方程为:
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再减少了1个,为30个。查5%显著水平的DW统计表可知dL=1.21,dU=1.65,模型中DW=1.775741>dU,说明广义差分模型中已不存在自相关,不必再进行迭代。同时可见,R2、t、F统计量也均达到理想水平。
由差分方程式有:
β1=2.013408/(1-0.364805)*(1-0.496598)=6.296653,
β2=0.299817/(1-0.364805)*(1-0.496598)=0.937636,
β4=0.207438/(1-0.364805)*(1-0.496598)=0.208487,
β7=0.154054/(1-0.364805)*(1-0.496598)=0.145599.
所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模型的最终结果为:
lnYt=6.296653+0.937636lnX2t+
0.648733lnX4t+0.481782lnX7t
协整检验。用EViews对lnX2t序列、InX4t序列、InX7序列和lnY序列做ADF检验,结果表明,均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对InX2t的一阶差分序列、InX4t的一阶差分序列、InX7t的一阶差分序列和InY的一阶差分序列做ADF检验,结果表明,均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继续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对ut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结果如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τ检验统计量值为-4.821812,小于相应临界值,从而拒绝H0,表明回归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InX2t、InX4t、InX7t和InY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消费水平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
InYt=β1+β2InX2t+β4InX4t+β7InX7t+γut-1+εt
用OLS法估计误差修正模型,最终得到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
上述结果表明,模型中存在自相关,会夸大所估计参数的显著性,但误差项的t统计量不显著,说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取决于上一期消费水平对均衡水平的偏离,系统不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结论
本文分析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受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还受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因素的影响。
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确实存在影响,这是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本文研究结果同样反映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大。政府可以通过增加低收入者、无劳动能力者和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越高。通过增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本文未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证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城市登记失业率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这种影响可能过于间接而被剔除。虽然模型的建立在理论上来讲是合理的,但是还有贫富差距、人口结构等因素没有考虑,所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模型还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7
2.Olivier Blanchard.宏观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袁原,王新国.新疆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行为关系研究[J].北方经贸,2011(4)
4.吴蓓蓓,陈永福,于法稳.基于收入分层QUAIDS模型的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4)
5.杨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9)
6.王玲玲,马骁.我国民用汽车需求的计量经济模型及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4(1)
7.朱振亚,张小青.经济转型期城乡居民消费地区间非均衡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4)
8.辜予薇,易昆南.居民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8,28(4)
9.孙敬水.计量经济学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篇5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在迅速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在增长。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也都在增加。2001年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在3887万亿元,直到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增加到了9969万亿元。居民的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需求生存、发展和享受需求方面所达到的程度。一般,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的。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整体的经济状况影响国民生产总值是用于衡量一国总收入的一种整体的经济指标,经济扩张时期,居民收入稳定,GDP也高,居民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多,消费水平较高;反之,经济收缩时,收入下降,GDP也低,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少,消费水平随之下降。消费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收入、消费支出、物价、贫富差异、地区和行业等因素入手研究了我国消费结构。因此,为了更加了解我国的消费水平,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
二、理论综述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凯恩斯将消费函数表达为:C=f(Y),并将此式改写为C=bY,表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C随收入Y增加而增加,随收入Y减少而减少。他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凯恩斯认为,消费是限期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以下的关系:
(1)在短期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是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大于零。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的消费支出,来源于从前的储蓄或现在的借债,这部分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称为自发消费;
(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增加。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的消费叫引致消费;
(3)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少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假定消费函数为线性,则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表述为
C=C0+cYd
其中,C为消费支出,Yd为可支配收入,C0与c均为常数,且C0>0,0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杜森贝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这里所指的相对收入水平有两种: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指消费行为互相影响的,本人消费要受他人收入水平影响,一般称为“示范效应”或“攀比效应”。相对于本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收入降低后,消费不一定马上降低,一般称为“习惯效应”。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提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b·YL,式中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b分别为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他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出人一生劳动收入和消费关系:人在工作期间的每年收入YL,不能全部用于消费,总有一部分要用于储蓄,从参加工作起到退休止,储蓄一直增长,到工作期最后一年时总储蓄达最大,从退休开始,储蓄一直在减少,到生命结束时储蓄为零。还分析出消费和财产的关系:财产越多和取得财产的年龄越大,消费水平越高。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他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即:CL=bYL,表明持久收入YL增加,持久消费(长期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CL也增加,但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b值越大CL增加越多,b值越小CL增加越少。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构成现代消费理论,这两种收入理论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基本一致的,互相补充的。
三、模型的设定
1、消费的影响因素
(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按照经典经济学理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如果收入为0时,居民的消费支出是最低的,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才会拿出多余的钱买奢侈品,去娱乐。但是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原理,真正对居民消费水平有影响的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在考虑到这个因素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居民人均收入(X2)作为解释变量。
(2)农村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对于价格需求弹性低的商品(生活必需品)来说,商品价格的变动基本上对商品的需求量没有什么影响,而对于价格需求弹性高的商品(奢侈品)来说,物价的微小变动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大幅度波动,因此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文章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1)来代表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将其作为解释变量。
(3)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居民储蓄越少,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居民储蓄越多,恩格尔系数就越小,这一项也是需要被列为影响因素即为解释变量。
(4)其他因素1)体制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居民收入分配越来越与其劳动成果和市场不确定状态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居民必须为下岗与再就业之间的各项支出,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使得居民必须为某些活动而消费。如果在体制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其中有些不必要的消费很难用数值来衡量,故归为其他因素。2)人口结构因素。根据生命周期模型可得出,一国人口结构年轻化,该国消费将会减少,当进入老年化时,消费比例将会增加,但是由于数据收集原因,也归为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在本文中用随机扰动项来表示。
2、模型的设定
Y: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X1:农村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
X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3: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
基于以上数据,初步建立模型
3、数据的收集
本文收集了我国1991-2010年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数据
四、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1用最小二乘法,利用Eviews软件可得估计结果如下
2)检验多元回归模型:
给定显著性水平 为0.05
注:以上数据来源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报告形式:
拟合优度检验: =0.9983接近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程度高。
F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F=3194.401 ,表明模型线性关系很显著,或解释变量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1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和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X3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消费水平Y有显著影响。
T检验(解释变量显著性检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0.6090 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Y没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37.8879 表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Y有显著影响。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1.8333
表明家庭恩格尔系数对Y有没有显著影响。
3)模型经济意义:假设其他解释变量不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长1%,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就增加1.7884元;
假设其他解释变量不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被解释变量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就增加0.7215元。
假设其他解释变量不变,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每增长1%,被解释变量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就减少8.007元。
计量经济检验:
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选择的影响因素过多,所以估计模型之前,应先分析各个因素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利用COR命令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得相关系数矩阵为:cor y x1 x2 x3通过计算表明,各解释变量都与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相关,且解释变量之间也是两两高度相关的。先按照逐步回归原理建立回归模型。
1)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根据理论分析,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应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系数检验也表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性最强。所以,以Y=a+bX+
Ls y c x2
2)建立二元回归模型
以一元回归模型为基础建立二元回归模型
Ls y c x2 x1 Ls y c x2 x3
3)建立三元回归模型
Ls y c x2 x3 x1
将其余的变量逐个引入模型,估计结果列入下表(第二行为t检验值)
经过以上的逐步引入检验过程,最终确定农村居民消费函数为
Y= 529.0466 + 0.7277x2 - 6.5794x3
(237.3581) (0.0173) (3.8978)
T = (2.2289) (42.1161) (-1.6880)
统计检验:
判定系数:R2=0.9982 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优度高。
F检验:F=4891.113,大于临界值4.41, 其P值0.000000也明显小于
,说明各个解释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Y有显著影响,模型线性关系显著影响。
T检验: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t值小于2 ,表明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Y)没有显著影响,其他各参数的t值的绝对值均大于2,表明其他各参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Y)有显著影响。
计量经济学检验:
1)自相关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DW表,当n=20 ,k=2时,得下限值dL=1.100上限值dU=1.537
因为DW统计量为1.0281小于dL dU所以无法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性。
偏相关系数检验:
作异方差的White检验如下表所示。检验知Obs*R-squared=13.81344,表明不存在异
从White 检验知Obs*R-squared=13.81344明显大于自由度为3,显著性水平为为0.05的 值为9.48773,表明不存在异方差性。
所以本文的最终模型估计结果为:
该模型表示,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时,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随之增加0.7277元,。当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上升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随之减少6.5794元。
篇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研究居民消费水平,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相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来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这样来看的话,对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认识,本文才围绕居民消费水平作研究,希望通过研究问题的过程,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浅要分析河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找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动力。从而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入新动力。
二、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2012年―2015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收入户、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作为研究的变量。本文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于河北统计年鉴。
由上表可知,中等偏上收入户和高收入户高于平均自发消费水平,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和中等收入户低于平均自发消费水平。自发消费水平最高的是中等偏上收入户,其余由高到低依次是高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和中等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和中等收入由于收入低于河北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因此平均自发消费水平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中等偏上收入户和高收入户由于收入较高,对于消费也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
收入等级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影响明显,处于不同收入等级的消费者消费倾向不同。α*i值随收入等级上升而逐级上升可以看出,就消费的绝对量而言,收入等级越高消费倾向越高。这说明我国消费者的总体消费水平不高。低收入者由于对未来预期的原因,消费欲望不强,更愿意多储蓄以备未来消费之需。高收入者一般收入较为稳定,无后顾之忧,消费欲望较强。这说明低收入者的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比超过了高收入者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比,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更强,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当前的收入政策应立足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缩小贫富差异。
从时间因素来看,γt的估计值逐年递增,但在2015年大幅度下滑,说明近几年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还不稳定。河北省整体的经济虽然有所提高,但不同区域还存在差异,整体的经济水平在全国排名还比较靠后。当前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收入的弹性还是相当高的,收入政策只要运用得当,应该能够很好地促进消费,从而拉动内需。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虽然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基本物质生活支出仍占主要地位,但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食品、衣着类消费是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方面。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基本物质生活支出总额一直不断增加,但其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从相对指标来看,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这反映出我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是符合恩格尔定律的。衣着类人均实际支出上升,但其消费支出比重却下降。
第二,发展性、享受性消费持续升温但其所占比重仍相对较低。近几年来,我省居民在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比重逐年上升。这表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城镇居民开始重视享受性、服务性消费,将其作为消费支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三,家庭设备用品支出比重呈现先急剧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消费政策的合理调整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分不开的。从消费支出比重来看,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城镇居民在优先满足了家庭设备用品等基本消费需求后,开始转向更高层次的消费。
第四,居住消费支出比重增长比较稳定从总量和相对指标来看,居住消费实际支出和居住消费支出比重均呈直线上升趋势。这种变化主要受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影响,总体来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城镇居民消费不断出现新热点,我省大部分居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向富裕生活迈进。
(二)建议
结合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就促进我省城镇居民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结构,提出如下建议:
1、扩大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并进行产品结构的升级,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创造潜在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减少不合理收费,以利于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2、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水平。现阶段河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主要受可支配收入的限制,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消费结构性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就河北省各地区而言,尤其是第三类城市需要增加该地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将有助于河北省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经营食品、衣着、家电的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河北省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达到小康,并开始向富裕水平迈进。为了与居民不断变化的物质文化需要相适应,河北省应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重点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消费结构的加速升级。
4、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发展交通通信事业。在大力推广和发展这些热点的同时,还应积极培育新的热点。随着互联网络的兴起,持卡消费、网上购物、电话电视购物等新型消费方式即将进入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我省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交通和通信事业,带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张昱,刘斯.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经纬,2007(1)
[3] 彭必源,黄宏磊.湖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J].消费经济,2009(2)
[4] 杨永兵.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Panel Data模型分析――基于2005~2008年面板数据[J].公共管理,2011
[5] 杨超.应用Panel-Data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研究[J].统计信息论坛,2003
[6] 赵卫亚.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变系数panel data[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1)
篇7
【关键词】居民消费 消费能力 经济动力
一、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发展特点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消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消费能力实现回暖,但是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居民消费所占比例较小,国内需求市场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国内需求力量没有完全释放,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偏低,居民消费所占比例较低,不能实现全新的发展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动力要求。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统计我国居民消费的能力只是处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70年代水平,这跟我国长期保持的传统消费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老百姓喜欢存款和储蓄而国外资本主义社会的居民热衷于先消费享受而后还款,大多数国外居民没有存款,但是拥有稳定工作的居民可以享受到银行的充分资金支持与贷款服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消费能力和居民平均消费率也相应下降,但是国民经济发展整体规模与实力却在提升,这就说明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了存款和储蓄而不是把钱拿出来选择消费,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越来越多的物价上升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我国居民消费的惶恐心理,尤其是在房价与车价的选择上价格越来越高,导致了消费者的为难心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持币待购,造成了流动性陷阱的产生。我国消费能力的弱化,自2007年开始就走向了低估,2008年奥运会,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发展过程中都显示出了居民消费能力的不足,降低了居民消费价值观和居民消费平均价值取向,从改革开放后期到2010年的消费数据显示我国的消费能力从1952年的78.6%下降到了1978年的63.5%,又下降到了2010年的45.6%,居民消费的观念是越来越保守,对我国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带来了障碍。
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一)收入影响因素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收入,这也是体现居民消费水平的最直接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不像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收入普遍较低,基本的生活消费都很难保障,更不要提其他的消费活动了,现在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消费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收入越高,消费能力也就越强。尤其是中产阶级,他们的收入较高并且稳定,所以是国家的主要消费群体,在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中,美国也是靠着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才逐渐走出困境。目前,我国的中产阶级也在不断地壮大,总体消费能力在整个国民消费中占主导地位,是带动消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消费习惯影响因素
如果收入水平一定的话,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就是消费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所以对消费也就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偏好。一般情况下,消费习惯主要是指人们的储蓄心理,有些人就喜欢即期消费,有些人则偏好于远期消费。在我国,居民的总体消费观念都偏好于储蓄,支出有度,总有结余。而美国却正好与我国相反,他们的消费观念更偏向于即期消费,甚至是借钱消费,所以在爆发次贷危机后,很多人面临破产的危机,而在美国的华人就没有因此而受到很大的影响。虽然储蓄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居民的消费能力,但从长远来看,只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引导,这部分储蓄资金会增加人们的远期消费能力,总体来说还是有利的。
(三)个人生活保障水平影响因素
只有在生活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之后,人们才会有较强的消费意识,一个除了工资之外没有任何保障和保险的人,即使工资水平较高,那他的消费能力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个人生活保证水平也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其中一个因素。而社会保障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如北欧国家,甚至欧美国家,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就比较高,因为储蓄的意义相对就减弱很多,消费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而我国居民之所以更加偏好于储蓄,就是因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人们为了能够使自己今后的生活有所保障,就会在有能力赚钱的时候大量储存资金,而减少了即期消费。所以,目前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保障水平,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意识。
(四)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满足程度影响因素
个人仅有消费意愿,但社会无法满足个人的消费需求也不能促进消费。也许有人可能提出异议,目前是商品供过于求的阶段,怎么可能出现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我想说,目前我国仅仅是低端产品的供过于求,而目前我国消费能力最强的人群是中产阶级,但中产阶级通常都是较为小资的人,买东西追求品牌更甚于价格和质量,喜欢国外品牌胜过国内品牌,偏爱纯进口货强于国产货。而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主要品牌和产品几乎都被国外品牌垄断,中国最具消费能力的人群消费的却是外国货,中国的制造业无法满足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
三、加强居民消费能力的战略思考
(一)最大幅度地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收入现状
扩大居民收入是提高居民消费的一个直接动力,也只有消费者手中拥有了更多的钱才会考虑提高日常消费的数目,提高消费预期的金额。国际先进国家的居民消费能力强的主要是因为先进国家人均收入较高,福利较好,社会保障比较全面,居民根本不需要存太多的钱去考虑养老和医疗的问题,这些全部由政府为老百姓解决,居民自然会拿所赚的工资去消费,工资越高消费的金额就越多,所以我国应该学习国外的发展环境的建设,要不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年轻人,提高居民工资与福利待遇,改善居民收入的整体状况,提高居民消费的预期,提高消费数额。政府不断加强创业和就业人数,扶持创业发展,可以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收入水平,并让一部分人保持乐观的心态,出台一些有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提供更多的创业贷款,帮助企业渡过艰难时期,稳定员工的心态,稳定工资待遇和福利,改善失业人群的就业,并提供就业发展的指导,在最后还要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劳动保障制度,保障最低工资的人群拥有一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要确保这类居民群体也拥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实现全新的发展。另外,要将这种就业的政策与发展现状努力维持,建立一种统一、有序、规范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整合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各项制度与规范,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减少劳动力市场设施的重复建设,节省资源,积极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收入。
(二)改善民生环境,减轻消费者负担
居民消费需求,是由其手中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来决定的,其消费能力取决于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中国内需难以启动,老百姓无力消费,除了前面所言高房价引发的掠夺性贷款;另一个重要杀手是:高药价。“看病贵”已成为压在中国民众头上的一座大山。公立医院实行“统收统支”,不仅是传统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制度。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对公共医疗财政投入占GDP近8%;而我国从90年代下半年至今,对全部医疗支出的政府财政投入所占GDP比重不到1%。在卫生负担公平性方面,中国位居世界倒数第四位。其中居民个人支出部分占60.6%,为世界之最,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是27%,转型国家为30%。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直接后果和政策导向,导致医院方向发生改变,从以“救死扶伤”为职责,变为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宗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尚处于弱势,消费能力较低,不能扩大我国内需,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现阶段必须加紧改革消费环境和工资待遇的福利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降低物价,降低楼价,提高各项政策的扶持力度,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永忠.关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战略思考.消费导刊,2010(10):30-32.
[2] 韩晓燕.提高我国消费率关键要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0-92.
篇8
【关键词】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影响因素;地区差异
一、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开始转变,城乡居民的健康行为有了很大改善,人们开始从传统的寻医问药转向更加注重养生保健,医疗保健消费需求随之扩大,并且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有调查显示,医疗保健消费已成为我国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的热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之一。
本文通过描述我国医疗保健消费的现状,分析影响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主要因素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为合理引导我国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提供相关信息和理论依据,这将有助于居民形成良好的医疗保健消费习惯,避免盲目消费而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二、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一)收入
收入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收入水平的高低不仅能影响医疗保健消费水平,也会对消费结构的改善有显著的作用。同样,医疗保健消费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也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收入水平越高的居民,其医疗保健消费的边际倾向越大,对医疗保健消费的需求也会相应提高,消费水平也会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也会更加合理。但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加剧了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居民医疗保健水平的差异。有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对整体消费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价格
医疗保健作为一种福利性事业由国家提供,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垄断现象。由于药品和医疗服务作为必需品的特性,存在一定的刚性需求,其需求缺乏弹性,价格的变化不会对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滋补药品、保健器具和医疗器具需求弹性较大,自身价格的波动会引起需求的显著变化。随着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更加注重疾病预防和日常保健,对于滋补保健品和保健器具的需求逐渐增多,对于药品和医疗服务的消费渐趋合理。
(三)受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医疗保健消费具有间接的影响,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于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城镇居民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接受的医疗保健知识更为全面,健康意识也随之提高,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身心更为健康,这有助于减少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农村居民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健康意识的限制,小病扛、大病拖的问题仍然存在,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农村医疗保健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人口年龄结构
医疗保健消费作为普通消费的一部分,更能体现生命周期假说,然而医疗保健消费又区别于其他消费,老年人口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较大,主要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其医疗保健需求更加突出。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也会使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发生显著的变化。
(五)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
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会减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个人支出,减轻疾病经济负担,从而刺激人们的医疗保健消费。不同地区由于各自在政策实施上的差异而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地区之间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也是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三、结论
(一)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是整体水平偏低
2000-2014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都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但是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偏低,并且不同收入等级之间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占家庭总消费的比重有显著差异,城市和农村之间也明显不同。
(二)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存在着差异
对于城市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而言,地区之间的差异大于地区内部,并且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大于中、西部地区;对于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而言,地区之间的差异同样大于地区内部,中部地区内部差异要小于东、西部地区。
(三)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地区差异影响因素不同
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主导因素,影响东部地区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受教育年限;人均可支配收入、受教育年限和老年嵫比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较大;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财政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和城乡收入比是影响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
四、建议
(一)提高收入的公平性
收入是影响医疗保健消费水平和结构的重要因素,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是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人均总支出的比重随着收入等级的升高而降低,即收入等级越低,用于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比重越高。因此要促进医疗保健消费的稳定健康发展,必须要保证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加快培养医疗保健服务专业人才
由于健康服务涉及诸多学科,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较高,在社会上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医疗保健服务专业人才的缺失,使服务水平和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制约着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这也是居民看病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积极开展健康服务人员的培训,鼓励教育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进行此类人才的培养,形成品牌。吸收城市下岗职工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进入养老机构就业,在解决这些人员就业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服务。
(三)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民营医疗保健机构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民营医疗保健机构,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降低社会资本进入民营医疗机构的门槛,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并进行分类管理。在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和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要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适度向非公立医疗机构倾斜;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吸引外资,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制度管理。
参考文献:
篇9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 河南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截止到2009年底,其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已超过57.6%,众多的农业人口,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但河南省的广大农村消费市场尚处于未开发,或是开发不足的状态,农村居民的消费力普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本文从研究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入手,分析影响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促进我省农民消费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79-03
1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1.1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5608元,超过1990年生活消费支出为413元的10倍多;同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为10380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17104元,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刚刚超过全体居民消费水平,不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三分之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相距甚大.从消费支出占各自收入来看,到2012年底,我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7525元,生活消费支出占家庭纯收入比重为66.9%;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443元,消费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7.2%.由此可见,与城镇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水平相比,我省农村居民的各项消费水平相对偏低.
1.2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
2012年,我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为5032元,其中,食品类支出为1702元,占消费支出的构成比重为33.8%,较2011年提高2.7个百分点,比2000年降低了15.9个百分点,2007—2011年平均每年以1.2%的速度递减,2012年出现回升;居住类消费支出为1061元,占消费支出的构成比重为21.1%,稍低于2007—2010年平均每年23.2%的构成比重,较2011年上升1.5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提高5.4个百分点;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类支出分别为424元、362元、469元,所占消费支出的构成比重为依次为8.4%、7.2%、9.3%,自2007年起一直呈现出递增趋势,其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是4.6%、6.4%、9.4%;交通和通讯类支出为525元,占消费支出的构成比重为10.4%,明显高于2000年的4.3%,自2007年起,其年均增长速度为1.1%;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出为344元,占消费支出的构成比重为6.8%,该项支出虽然在绝对数上每年呈现出递增趋势,但它在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支出比重构成中所占比重逐年以5.3%的速度下降;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支出为146元,占消费支出的构成比重为2.9%,自2007年起,平均每年以4.9%的速度增长(表1).
2 影响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
2.1 经济因素
2.1.1 收入水平
近几年,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不足与收入增长缓慢紧密相关.2000年以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年增速为13.0%,消费支出平均增长率为11.3%;而农村居民纯收入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1.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率为11.5%;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上的差距达1.3个百分点,在消费支出水平上的差距仅为0.2个百分比.在2009年中期以后,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均稍高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受国家近期采取“促内需”,尤其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经济政策的影响.总体而言,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于消费支出的差距的前提下,此种收入—消费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
2.1.2 利率因素
在我省,相对于城镇居民的高收入、高消费,农村居民的相对低收入、低消费,属于低收入群体,应该呈现出显著地替代效应.但客观现实并不像理论研究那样,他们对利率高低变化并不敏感.当前高通货膨胀率,低存款储蓄率的现实状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负利率,广大农村居民并没有增加当前消费,而是继续提高储蓄比例.2011年7月7日,国家开始执行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5%,虽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相较于较高的通货膨胀,仍然是较严重的利率,即使是这样,不仅是我省农村居民仍然继续增加储蓄,丝毫没有调高当前消费的意识,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也是异常的显著.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历年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①如何调高调低,城乡居民的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一直持续、快速增长,储蓄行为的惯性很强(图1、图2).
2.1.3 价格水平
2012年,在我省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在总体物价较2011年全面下降的前提下,食品、居住类的价格降低幅度显著,均超过5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的价格稍有超过0.3%的降低;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的价格均有超过0.1个百分点的不同幅度提高;这说明,较2011年通货膨胀率时期,省内各类物品的价格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回降,其中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保障性生活需求品的价格变化显著,而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的下降,应该是由于相关政府部门的补贴或是安民措施的出台,而这又为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增加了一层保障.可见,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趋于优化,但仍需相关部门的继续引导.
2.1.4 收入分配差距
与2000年相比,我省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的差距整体上都呈现降低趋势,从2006年后,其走势大致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增长率一致,说明恩格尔系数的大小与收入密切相关.自2006年后,我省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恩格尔系数一直在34%左右徘徊,而农村居民的人均恩格尔系数在2004—2006年间出现了急剧下降,之后一直在36%—38%之间浮动,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差距正逐渐缩小,到2012年底,城乡居民间的恩格尔系数之差已经低至0.2个百分点,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我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缩小,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正在逐渐缩小,但仍需继续调整.
2.2 政策因素
2.2.1 农业补贴政策
农产品价格补贴和支持政策是我省近来使用较为频繁的农业政策,理应对我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国外一些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这类做法并不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更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这是因为虽然此类政策在短期内对提高农民的收入效果十分显著,但从长期来看,却在市场和成本两方面降低了农民务农的劳动收入,进而是收入的减少限制其消费水平.除此以外,生产资料补贴、农业领域基础设施及科研推广的投资也是常见的政策选择,但这类做法同样在运用中面临着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这就使得增收效果受到局限,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
2.2.2 农村就业惠农政策
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发展均表明,非农就业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效果是显著的,进而对消费影响也十分突出.由图中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在我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但其所占比重正在逐年降低,而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非农收入所占比重正在逐年上升,而且其中,工资性收入以每年31.9%的速度在增长.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标志,预示着在日后,增加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将成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重点.
总体看来,我省政府原来所采取的大多数政策都是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居民增收为最终目标的,但是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其消费水平而言,上述政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提出一些针对性更强的公共政策.
2.3 制度因素
2.3.1 我省农村金融体制不合理
目前,我省大多数农村地区的金融部门主要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组成.在2008年,台资村镇银行开始逐渐入驻我省,但因处于入驻初期,只是在全省初步建立了30家试点分支机构,覆盖率不高,短时间内其作用效果极其有限.因此,我省农村地区缺乏真正意义上能够为广大农村居民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这致使我省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农民贷款比较难.另外,由于农业开发、生产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风险大、见效慢等特点,商业金融机构一般不愿介入.
2.3.2 我省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未富先老”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老龄社会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的总人口数达到1482.5万人,是1990年898.5万人的将近2倍,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的12.7%.截止2011年底,我省总人口达到1048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417万人,女性人口5072万人,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所占我省常住人口比重达到17.3%.
2.4 其他因素
2.4.1 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因素
在我省的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居民仍受传统消费思想的影响,消费观念很是陈旧,不良消费风气盛行,给他们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和经济浪费.集中表现在:一是炫富心理.随着我省外出人口的逐年增加,外出返乡的农村居民中,逐波兴起“盖房热”、“苹果热”、“豪车热”等不正常消费现象,而且大多数农民并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只是盲目追求奢华、讲求排场、死要面子,滋生了严重不正之风.二是平时异常节俭,特殊节日过度消费.其实,我省广大农村居民受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平时居家生活上十分节俭,“重积累,轻消费”,但是在逢年过节的人情往来、婚丧嫁娶、新房上梁、乔迁新居、生日祝寿及孩子满月、升学、封建迷信等方面则是不惜花费大量钱财,有的更是为了争面子互相攀比,造成极大地浪费.这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消费观念,不利于我省农村居民新型、合理消费观念的形成.
2.4.2 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因素
由于我省农村乡镇众多、分布广,农村人口多,社会保障体系难以覆盖全部农村,另外,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自身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居民的即期消费.目前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仍属传统型消费,从传统的消费心理分析,农村居民的家庭消费动机要立足于求实性、求廉性和储备性,投资和娱乐消费意识不强,特别是提前消费的观念尚未形成,不懂得“借钱消费”理念的实用性.同时由于农村居民的增收缓慢,出于预防动机,其预期消费支出压力远大于城镇居民,促使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更加谨慎,即使是在存款利率不断降低等因素的刺激下,其增加储蓄的预防意识也依然没有转变;农村居民对于大件、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仍需长期的资本积累,这就毋庸置疑的抑制了农村居民的短期消费,延缓了农村家庭消费品的流通速度,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2.4.3 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因素
近几年来,我省加快了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电费高,电网老化,电压不稳,电力供应不足等,限制了农村居民对大件电器的消费.另外,农村道路条件差,甚至很多地方还没有通公路,即使有的地方有公路,公路等级也很低,致使道路达不到完全畅通,居民所需要的一些消费品不能顺利运达,即使可以运达,也不能正常使用.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电网、通讯、水利、道路等设施的改革力度,但基于成本原因,一些乡镇的电价仍存在未执行和城市电价等同,甚至高于城市电价、有线信号仍为全面覆盖、农村居民用水不安全等问题依然存在.而且目前,我省农村市场网络化尚未真正形成,商业网点少,售后服务差,造成农村居民购买不便等问题.
以上分别从经济、政策、制度及其他因素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我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限制性因素,但从理论上讲,研究影响居民消费因素的的实证分析需要建立计量的数学模型,理应包括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制度因素以及其他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环境和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的分析,但在诸多影响消费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主要从经济因素入手,建立影响我省农村居民消费因素的模型,进行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
注 释:
①由于国家在有些年份中不断地调整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所以在有些调整次数多于一次的年份中,对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值代替;而人民银行并不是每年都公布的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所以在统计年鉴中未出现年份的存贷款利率仍使用上一年份的存贷款利率.
参考文献:
〔1〕石爱虎.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
〔2〕祖强.当前农村市场启而不动的原因及对策[J].唯实,1996(6).
〔3〕范陈玉,李旭.山东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展趋向[J].商业研究,2010(2).
篇10
关键词: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01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成功地从低收入国家跨越到中等收入国家。但是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从短缺经济转向了过剩经济,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的改革,在此背景下,研究国内居民的消费因素,进而扩大国内消费,满足需求侧是促进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的成功之路。本文以青岛市为实例,探索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
二、数据选取及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及初步处理
文章中的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均来自青岛市统计年鉴,其中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2005年为基数。由于有些年份存款利率进行了调整,文章中采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次作为此年利率水平,存款利率查询于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二)模型及回归分析
根据经济学消费的相关理论,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因素有很多,由于受实际数据资料和其他各种条件的限制,这里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存款利率水平三个作为自变量,即解释变量,依据相关经济模型,将消费模型设定为多元回归模型:
lnY=a+a1lnI+a2lnP+a3lnR+ε
其中,Y为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I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P为城镇人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为各年存款利率,ε为随机误差项。
在SPSS中,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
a. 因变量: lnY
即:lnY=-0.973+1.081lnI-0.269lnP-0.4lnR
三、模型检验及修正
(一)经济意义检验
所求模型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青岛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转换变量lnI变动一个单位,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水平的转换变量lnY就会变动1.081个单位,且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同样,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转换变量lnP每变动一个单位,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水平转换变量就会变动0.269个单位;当存款利率的转换变量lnR每变动一个单位,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水平转换变量就会变动0.41个单位。
(二)统计意义检验
第一,拟合优度检验:R2=0.995,接近于1,说明设定的模型拟合度很高,即所求模型能很好的解释样本数据。第二,F检验:H0:a1=a2=a3=0,显著性水平α=0.05,在方差分析中,可以看出Sig值0.0000.05。以上数据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自变量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而城镇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和“存款利率”对青岛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都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第四,多重共线性检验,虽然R2的值比较高,但只有lnI能通过t检验,因为模型中存在共线性,需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对剔除不必要的变量。结果仍只有lnI可以通过t检验,所以剔除lnP和lnR两个变量,此时,模型应该为:lnY=1.874+0.778lnI。第五,残差独立性和正态性检验:D-W检验,值为1.235
经过上述检验,可以最终得出的模型是:lnY=1.874+0.778lnI。表明,在2005-2015年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即正相关性。
四、结论
第一,从青岛2005-2015年的实证可以看出,人均消费支出与其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即随着居民收入的逐年提高,消费支出也是不断增长的。
第二,产品或服务价格的上涨(即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对青岛市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是很大。
第三,存款利率水平对青岛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没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