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工行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化工行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化工行业发展

篇1

化工行业的发展与我国其他行业的发展相比,具有较为复杂的性质,尤其是化工行业的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多,在制作的过程中还有着本行业内独特的工艺技术,在这种背景下生产出来的化工产品的种类和应用范围也是相对较为繁杂。化工产品对于社会有着一定的危害,因此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远远地超过其他行业。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物联网的技术的发展对于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物联网中具有的智能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特性能够保证在化工行业生产中的工作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的水平。因此,文章针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化工行业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尤其是针对于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析,旨在提出促进我国化工企业生产中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化工行业;安全生产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化工行业产品的需求量也是在不断增加,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地位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是,和其他行业发展相比,化工行业在发展中极为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并且一旦是发生安全问题,就会对于整个社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在化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行业的发展水平,还要重视在行业发展中的安全性提高的问题。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建设和使用现有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整合行业发展资源的目的。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化工行业中,对于跟踪化工产生的生产、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关节具有重要作用,发现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总之,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能够实现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

1物联网技术概述

1.1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提出的一个思想,主要是为了组建一个全球信息共享的实物性的互联网,利用对物品编码、无线射频识别以及互联网技术进行操作,一整套物联网技术的问世,无论是对于当时的社会,还是现在经济一体化社会的发展都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物联网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一种针对于实物的物联网技术,并且具备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首先,物联网是可以实现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等技术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的共享和交互;其次,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应用当前较为流行的模式识别以及云计算的智能计算技术,实现对于信息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最后,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随时获取产品相关信息的能力。

1.2物联网的分层

物联网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划分为是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物联网的功能。首先是感知层,在这个层面的可以通过一些数据的采集设备,实现获取数据的目的。主要包括一些红外感应器、视频摄像头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其次,物联网的网络层,借助于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互联网技术,主要是双方之间按照一定的方式,将物品与互联网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最后,物联网的应用层,在这个层面主要是通过前两个层面功能的实现,对其所获得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和处理,对于实际的生活给与一定的指导,能够保证物品按照人们预定的方式进行运输和传送。

2化工行业生产安全现状

化工行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性,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都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政策,加大了对于化工行业生产安全性的监督和检查。但是根据现有化工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来看,化工行业生产安全水平仍是相对较低,在化工行业生产中还存在部分问题。

2.1化工行业的生产中存在不科学的环节

化工行业存在危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在化工行业生产中容易产生一些有害、有毒的气体,并且化工材料多是一些易燃易爆的材料,所以在化工生产中容易出现一些相对危险性较高的事故。化工生产对于无尘的环境要求较高,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相应的空气质量,并且对于空气中的粉尘也需要进行专业的处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粉尘处理和空气质量控制,在化工生产车间中发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的概率就会大幅度的提升。另外,在一些发展时间较早的企业,在长时间的发展中,生产设备以及安全生产检测机器相对已经出现了老化的问题,这些老化的设备事故预警的功能几乎已经丧失,极为容易产生一些安全问题。

2.2化工安全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落实

近年来,我国的化工企业事故频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安全生产的制度不能有效落实。数据显示,在我国化工行业生产中出现的事故,其中七成以上都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或者是一些管理不当原因造成的。化工生产环境以及化工物资材料的保管环节,是整个化工行业事故高发环节。部分企业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提高,在化工材料保管的过程中租用一些不能保管化工产品、但是相对价格较为便宜的仓库,一旦发生化工安全事故,就必然是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在化工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落实,一些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配备的缺少,也是造成化工行业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在化工行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建议

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于物品的实时监控,因此,对于危险性相对较高的化工行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在化工行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包括:

3.1物联网技术可以为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在化工行业中,特别是在一些化工企业中,在组织化工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于一些较为危险的材料进行调度、指挥。以人力来进行这些环节,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误差,而借助于物联网技术,特别是一些红外线传感器、视频摄像头以及激光扫描仪和RFID标签的应用,通过物联网的网络层将一些数据传送到决策平台中,并且能够实现对于获得的实际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决策人员只需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就能够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操作,不仅是可以实现化工生产效率的提升,还能够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3.2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物流环节

化工产品的生产需要一定量的化学试剂和化学品进行组合,这些化工材料每一个企业中并不能独自生产出来,需要从不同的企业中购买并进行运送。我国对于化工产品和化工材料的运送有着明确的规定,必须是使用一些必要的设备和专业的运输车辆才可以运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一些RFID标签设置在专业的运输车辆中,通过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实时监控专业运送车辆中所装置的化工材料的名称、数量以及品种。一旦运输车辆出现任何一种问题,相关的人员都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信息,并且根据所获得信息作出一些机动反应,避免出现化工材料泄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损失的问题。

3.3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化工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监管

化工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使用一些品种较多、化学性质各不相同的化工材料时,以往多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前期检测。这些化工原材料对于人体有着较为直接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违法了人道主义精神,并且人工检测的结果还存在一定的误差。物联网应用于化工生产环节,可以通过其感应层的应用,实现对于操作现场的湿度、温度以及光、压力和各种气体浓度的感应,实现了操作过程中杜宇环境数据的实时收集。之后借助物联网的网络层,将收集和处理的数据信息传送到安全管理人员的手机或者是智能设备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数据自动采集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人工数据数据难以达到的精确度,降低人工操作出现的各种失误的概率,还可以建立异常情况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值或者是环境中的气体浓度在短时间内急速增加的情况,就能够自动报警。

4结束语

化工行业的发展关乎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不断提高化工行业的生产安全性,利用物联网技术,尽可能的减少化工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了我国化工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操作的目的,并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向着无人化操作发展,物联网的使用能够保证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对于化工行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化工行业发展中,应该逐步认识到应用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并且在发展中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程度。

参考文献:

[1]陈国华,张文海,狄建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化工环保,2013,(6).

[2]陈海燕.化工企业火灾原因分析及预防[J].江西化工,2011,(2).

篇2

关键词:精细化工;现状;趋势;看法

一、精细化工的定义

首先我们说精细化学品。中国和日本把产量小、组成明确,并且能够按照规格说明书小批量生产的化学品,或者产量小、经过加工具有专门功能,同时按照规格进行小批量生产的化学品称为精细化学品。而前者在欧美被称为精细化学品,后者称为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具有“工业味精”“工业催化剂”和其他特殊功能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精细化学品概念知道了,那么精细化工就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精细化工的生产是由化学合成、精制加工和商品化等三部分组成,通过多功能装置和间歇方式小批量生产,与通用化工的生产方式有很大差异。其中化学合成经常采用液相反应,并且流程比较长,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化学合成后,要想达到商品化,又需要精致的、复杂的加工过程。所以精细化工技术密集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其技术保密性很强。由于市场随时变化,要根据市场及时更新产品。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又把那些还未形成产业的精细化工门类称为新领域精细化工。它们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胶粘剂、生物化工等。后来用精细化工的产值在化工行业的占比表示中国精细化工发展的程度。这个占比叫做精细化工率。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精细化工率已达50%以上,日本的精细化工率最高,现已超过60%。

二、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状况

1、国际精细化工发展状况

现在各个国家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为此,国际上纷纷加大精细化工的开发和利用。世界范围内都在加大在精细化工方面的科技投入,希望生产出更多的能源替代品来解决能源危机,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这方面在发达国家表现的更加突出,精细化率不断提高,科技投入规模也在不断上升。精细化工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重视技术保护,严控技术外流,形成一定的技术垄断。部分发达国家在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环境的保护,减少三废排放,重视污染处理。这点值得我们学习,环境保护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发展精细化工也能更好的减少污染。

2、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加大在能源、材料、信息等方面的投入。化工没有被列入优先发展的行业,很多人把它归为夕阳产业。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尤其是针对精细化工,它跟能源、材料等是紧密联系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近年来,精细化工的发展在我国越来越得到重视,已经成为化工行业的战略要点,同时也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成分。现在精细化工已经被列入多项国家计划中,得到了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精细化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化学分支,是化学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也开始向精细化转变,再加上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投入到精细化工里,精细化工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随着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农药世界第一、涂料世界第四、染料世界第一。我国的精细化率目前是40%左右,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了。目前,我国的精细化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部分产品在其他国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863计划和“火炬”计划里有多项关于精细化工的项目得到推进,对我国的精细化工产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民间科研机构投入到精细化工的发展中。精细化工产业目前是一个朝阳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我国由于精细化工的发展时间有限,部分产品和技术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管制,我们只能加大科研力度,赶超发达国家。

三、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精细化工的发展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是由化学合成、制剂和商品化组成的,每一个过程又有各种化学、物理、经济等考量。所以精细化工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传统的精细化学品是肥皂、染料、油漆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精细化学逐步进入市场,未来也会更具备科技含量。环保型新型农药,建筑、轻纺工业所用的特殊胶粘剂,还有各种环保型染料等。精细化工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环保、经济、高效等方向。以前由于技术限制,我们使用的很多精细化产品都含有一定的毒性,比如塑料袋。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使得精细化产品更加具有安全性和便捷性。

由于精细化工产品跟很多行业有密切联系,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生物技术、能源、海洋开发等领域都是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例如功能型高分子材料就是精细化工的重要应用领域,还有感光产品、胶粘剂也有很多的应用。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逐步得到重视,精细化工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海洋里面资源丰富,为精细化工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新型原材料。生物技术被誉为21世纪革命性的领域,它涉及人们生活的多个领域,酶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都给精细化工提供更多的发展领域。因此,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是高科技化。

四、总结

精细化工产业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在精细化工方面持续大量的政策、经济投入,新型精细化产品将持续快速的得到发展,而且更加具备科技含量,更加多元化,更加环保。精细化工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大全.精细化工和精细化学品:精细化工辞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87.

篇3

本文从企业不可控和可控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价格的众多因素。在考虑众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价格操作策略。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influence factors of petrochemical product price, but the proportion of speculative factor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etrochemical product price for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d many influence factorsof price from two aspects of uncontrolled and controllable factors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considering many factors, some specific price operation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石化产品;价格;市场

Key words: petrochemical products;prices;market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029-02

0引言

石化产品价格在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普遍暴跌的情况下,09年整体价格复苏。石油化工是以天然气或石油炼制所提供的原料油为原料,对其进行化学加工,继而得到各种石油化工产品。从整个产业链来说,上游是资源性产业,油气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中下游生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直接影响我国的终端消费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市场机制在石化行业发挥作用日渐显著,上游生产企业、中间商和终端用户对价格日渐敏感。在石化产品销售过程中,石化产品价格作用日渐加大,但重要产品的价格信号却严重偏离供求关系,价格受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多,尤其是价格中投机行为增多。了解石化产品价格成因,对石化企业制定价格策略和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影响石化产品价格的企业不可控因素

1.1 国际石油价格石油和石油化工在一条产业链上,石油价格对石油化工价格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总体看,与石油距离比较近的即处于上游的行业,由于企业相对较少,而生产能力一般又较大,其产品价格随油价上涨而水涨船高。对石油产业链中的下游行业来说,由于企业较多,市场竞争激烈,无法实现成本向用户的转嫁,高油价所带来的是盈利空间的大幅度缩小以致亏损,使企业经营的承受巨大的压力。目前,石油价格这个石化领域乃至整个能源原材料行业最重要的产品价格不再由国内供需形势决定主要取决于国际原油价格,大部分国内石化企业以WTI(WTI即West Texas Intermediate 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是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原油价格为主要参考。并且国际原油价格在金融炒作等因素的作用下,也越来越脱离供需基本面。石油价格会影响石化企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时也会对买卖双方产生价格心理预期,影响买卖双方价格判断。当石油价格上涨,会对下游买方的购买量和购买时机产生购买压力,也就是大量购买和提前购买的产生。

1.2 宏观经济的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中国石化行业的发展轨迹,行业出口下降、需求放缓、价格下滑、盈利减弱。2009年随着经济复苏,我国房地产、汽车市场的逐渐火爆,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大部分石化产品价格上升,企业逐渐扭亏。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为今后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般来说,宏观经济的转好,也是石化产品价格走高的支撑点之一。

1.3 市场需求需求因素是最终决定行业景气能否延续的关键,市场需求是影响石化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我国石化产品消费仍处于增长期,部分石化产品刚性需求长期存在,高端石化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在政府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预计今后3-5年我国石化产品市场将继续稳定增长。宏观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构成有效支撑。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发展阶段,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旺盛需求。旺盛需求也会推动石化价格的上涨,但上涨的空间还要取决于市场供给及其它因素。

1.4 相关产品价格的变动近期石化产品价格总体呈现在成本推动下持续攀涨态势。但由于市场状况不同,具体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也会出现差异,需求强劲、供应偏紧的产品价格上涨较快。石化产品的价格还受到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等相关替代产品的市场竞争。当相关替代产品价格上涨或下跌,都会对石化产品价格造成冲击,替代产品价格变动幅度越大、时间越长,对石化产品价格的冲击力度就大。

1.5 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从2003年10月开始到2008年上半年,整整5年的时间是化工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其发展速度在化工行业发展史上是少见的。这一时期每年销售收入增长30%-35%,利润在25%左右。这种发展速度刺激了行业的投资,使不少领域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全国几千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无序和过度竞争导致石化企业尤其是产业链下游企业大部分产品处于产品线盈亏平衡点之下。国家未来几年内为规范市场,逐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并加大了对环境的治理力度,将会关闭多家小化工企业,导致部分产品生产量减少,这样会推动价格逐步回升。

1.6 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国大多数企业从事的是“买与卖”的简单国际贸易,出口石化产品的整体价格始终维持在接近成本的水平上。我国石化企业的产品是以通用产品为主。产品主要用来满足中低端市场需求,附加值不高,绝大部分高档产品要依赖进口。进料加工方式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比例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内主要石化产品结构性短缺的事实。面对国外公司在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方面的垄断地位,国内石化产品很难与之竞争。导致石化产品价格波动调整的这些企业不可控因素,相互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宏观经济形势是影响其他所有因素的因素,宏观经济走好,所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推动石化产品价格走高。但当石化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时,在初期价格快速上涨,但随着而来的是市场竞争加剧,价格走跌。石化企业应当随时随地的监控这些不可控因素的变化,为自己的价格走势决策提供帮助。

2影响产品价格的企业可控因素

2.1 企业库存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企业库存压力大的时候,企业就可能采取价格下跌的策略,来降低库存的压力;反之,当库存压力小的时候,企业一般采取价格上调的策略,一方面推动价格的上涨,一方面寻找高价时机出更大量的货。为减少风险,企业一般的做法是保持产销的平衡。这样可以回避低价位多出货、高价位少出货,降低企业最大亏损的可能性。

2.2 物流周期的控制物流周期会影响产品价格,尤其是冬季运输瓶颈也是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同时,由于不能及时安排运输渠道,使产品运输成本提高,采购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自己库存升高,产品价格一方面也存在下跌的压力。很多石化企业采取一票制价格,通过缩短和控制物流周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货物运输能力,提高销售与运输的衔接性,也可以提高到站产品价格的竞争力,减少库存压力,占据市场。

2.3 买卖双方对市场预期的判断石化产品价格的投机因素,很大一部分取决是买卖双方对市场价格预期的判断。买卖双方考虑上述综合因素,预测市场的趋势,及双方讨价还价的博弈心理,制定各自的具体接受价格和价格操作的思路。如果买方观望心理加重,则导致石化企业库存急剧上涨,由于库存压力增大,则企业价格进行下调;如果卖方观望心理加重,则会惜售,造成供给紧张,推动价格上涨。例如,在市场买卖过程中,当石化企业开始降价时,往往给买方一种心理暗示就是上游企业库存压力比较大,或者上游企业对市场前景不看好,此时,购买方根据市场的预估、上游企业的成本和自己企业的库存,采取持币待购或者少量购买,保证日常生产的稳定,等到预估的市场低点时,大量采购囤积,达到低价大量进货的目的。这种市场操作模式对买卖双方的市场预估能力要求比较强,承担的市场风险也比较大。上述企业可控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企业库存压力的大小和物流周期的快慢会影响自己后续价格的高低,从而影响买卖双方对市场预期的判断。反过来,买卖双方对市场的预期,也会影响企业未来库存容量。

3石化企业产品价格的策略

影响石化企业产品价格的因素繁杂多变,但价格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市场的供需关系。低附加值的石化产品竞争激烈,大多情况下盈利空间不大,价格偏低。因此,石化企业应致力于创立新型科研开发体系,加大创新力度,一方面着眼于新产品开发,加大新产品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改进和提高老产品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同时要进一步鼓励开发与生产新型石油化学和特种石油化学产品,要借鉴外国石油化学工业产品质量控制策略与措施,提高产品价格。同时,企业在营销策略上针对产品特点及市场地位,应采取了差异化的营销价格策略。

3.1 主导价格策略企业的产品在整个行业内占主导地位,如产量最大、成本最低廉等。企业具备市场领导者的条件,企业应采取价格领先战略,引导行业价格走势,同时当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积极主动调整价格。例如,当竞争对手甩货降价时,企业应当根据对方甩货量来制定应对价格。如果对手量比较少,企业可以听之任之;如果对手量比较大,企业应当采取更具有优势的低价策略,迅速瓜分市场需求,清理库存,等待下一个市场需求高峰。当竞争对手存货量大幅减少时,企业应当率先存货提价,推动整个行业价格走势,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就应该加大市场信息调查,密切关注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宏观经济走势、替代产品价格波动、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发挥行业中主导地位,加强并控制买方的市场预期,在维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争取高价时多出货,低价时少出货,以库存目标调节销售节奏,最终达到产销基本平衡。

3.2 随行就市价格策略企业对相对弱势的产品,采取价格跟随战略,紧紧盯住市场主导者,及时进行价格跟进调整。当石化企业库存压力比较大时,企业在关注市场领导者价格变动同时,也要关注市场信息,如宏观经济走势、石油价格变动、天气等偶然因素,要紧密跟随市场领导者作出价格反应;当石化企业库存压力比较小时,企业在关注市场领导者价格变动,同时关注其他影响价格因素,有距离、有选择的跟随市场领导者价格。考虑未来石化产品价格的投机影响作用日渐增多,企业加大对价格影响因素变动的监测,并制定选择适合自己灵活多变的价格策略。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GDP将继续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速度。同时,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会快速增长的。企业应抓住市场机会,回避威胁,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明智选择市场价格成交高点,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红秋,卢青.世界石化行业周期分析及预测[J].中外能源,2009.14.

[2]孙丽颖,王凤芝.国际油价下跌对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影响加剧[J].黑龙江金融,2009.2.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振兴研究课题组.当前石化行业运行态势分析[J].经济观察,2009.7.

篇4

20世纪前叶,一批重大化学工艺出现使得化学工程这个学科在学术界崭露头角,而煤和石油迅速发展也要求有透彻的理论指导与专业知识,因此作为化学工程的一级学科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化工学科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国内各大地方院校中,绝大部分开设了化工工程专业及其类似专业,为我国化学工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化工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也成为我们亟待改革教学模式的原因。

(一)化学工程与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发展

化学工程涉及面广,且涉及品种多、数量大,不仅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载体”和“桥梁”。而化工在学科上与材料、能源、化学等学科联系越来越紧密和深入,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也应该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培养专业化、多样性复合人才。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教育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与高新技术发展的现实有所脱节,学科交叉引起专业界限的淡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在仅仅强调本专业知识的把握,更应着眼于未来,打造化工与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交叉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就业观念和培养模式改革

这就要求高校化工教育人员转变教学模式,从化学教育深层理念创新入手,扩大学科内涵,改变教学设置和教学方法,开展以理论教学作为基础,以实践训练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化工学科教学质量。就目前情况来看,“平台加方向”实为不错的选择。近年来,我们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深化改革教学模式与实践等教学项目为依托,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压缩冷门内容,采取专业互补的形式,拓宽专业发展方向,尽可能增加知识含量。此外,化学工程专业应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建立不同种类的培训基地,在打好基础理论知识前提之外,尽可能增加实际操作的经验,以便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三)教育模式落后,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人才的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核心。教学模式的落后直接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承担新领域开发和高新技术研发的重任。高校教学仍然遵循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授课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化学工业的热情,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这也是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上述情况,未来高校必须在人才培养以及课程教学方面有所改变,适应当今社会对化工人才的要求和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说来,可从基础专业知识和课程改革入手,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高校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探讨

(一)适应社会发展,拓展专业外延和内涵

1.重视新兴专业,与社会接轨。近年来,高新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各种新科技层出不穷,特别是生物化工与新能源等发展十分迅速,在日常生活与生产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高等教育院校应该抓住当前发展契机,重视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努力调整专业课程,与社会发展接轨。特别是生物制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作为人类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这些都是当前化学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要领域。高校教育应及时了解行业最深动态,调整教学方案,以适应当前化工行业发展的现状。

2.把握发展趋势,发掘专业内涵。化学工程最早包括“化学工程”、“化工自动化”等几个板块,但就目前的形式看,仅仅围绕这几个传统板块展开教学已不能满足现在的产业发展现状,应在原有基础上发掘专业内涵,确保传统人才培养紧跟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充实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另外,根据信息技术在化工领域应用的愈加广泛的特点,一方面将其纳入传统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与信息学院、生物学院等展开合作,探索和实践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化学工程焕发新的生机。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美、英、德等西方发达主义国家早就将“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澳大利亚也明确指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的使命是输送符合国家和全球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有知识、技能和适应能力的优秀人才。我国紧跟世界发展步伐,也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未来一段时间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领域来把握。尤其当前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导致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速度非常快,毕业生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点。

1.变革课程体系,注重课程质量。本着务实专业基础,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高等院校,特别是石油高校应认真梳理与优化传统化工课程,同时根据现代化工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打造适应化工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这不仅要求高校对传统课程进行整合,更要抓住重点,利用化工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拓展化工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整理,以满足新形式下的化学工程技术发展要求。努力提高课程质量也是当下高校发展需着重考虑的重要方面,如何将枯燥的原理课程讲得精彩、生动,培养学生对于化工产业的热爱并激发学生投身化工实业的热情,这是衡量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根据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在化工专业毕业生对高校教学效果等评价中,与世界总平均值相比,中国化工教育只有教师优秀与敬业精神一项略高于平均值,而包括教师激励作用、就业所需课程深度、授业满意度以及课程组织优劣等其他四项评选,中国的得分全部低于世界平均值。这其中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中国学生学习化工专业愉悦程度仅仅为67%,这一成绩远远低于美国、澳大利亚以及英国等同类学生,这一调查结果也给我们化工教育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

2.加强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高校可利用自身资源和外部条件,从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两方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高校可利用现有实验室,开设大量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等实验项目,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实验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习教学作为化工专业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过于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就业环境,必须积极的组织实习教学,建立高效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人才输送等渠道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构建优良育人环境。在我国高校教育领域,过去往往过分强调“教书”,而忽略了“育人”;过分强调“教学”,而忽略了“教育”。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高校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学专业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缺乏应有的动手操作能力,或者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最终不得不背弃自己所学专业。西方教育在之前的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而中国目前这种情况则相当突出。我们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将可迁移性技能培养作为基础知识领域外的重要环节,努力培养学生可迁移性技能是高校教育的必由之路。除了这些基础知识的培养外,更应该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学生可通过良好的素质进行自觉地学习与提升,很快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与就业环境,这是高校未来人才的培养方向。在高校课程设置过程中,以专业知识为主线,以可迁移性技能培养为辅线,增加学生团队合作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和交流理解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与企业放心人才。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特色

一、实训在高职专业教育中所占的地位和意义

(一)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经济每年以超过8%的速度增长,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技工人才、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与此同时,从教育内部来看,由于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普高热升温,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很大。社会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就怎样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工作调研并得出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突出的三个问题:一是近年来虽然我国职业院校高职比普通高校就业率高,但是质量不高,稳定率不高。调查显示,有些院校的毕业生到工厂里去超过3个月的不到60%,而30%多都流失了,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职业教育和企业对接的不好,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特别是实操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二,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200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的全国预算类的教育经费一共是2135亿元,但是职业教育在其中的比重仅为10.56%。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实训设备不够,学校发展受阻,给人才培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很多学校虽然有了演示的仪器设备,也有一些实训设备,但是更多的是在这些设备面前,或者在课堂里面跟学生讲技能,而这种通过讲的方式学技能,学生在掌握的时候,效率与实际操作相比只有20%的效果。

(二)实训在高职专业教育中所占的地位和意义

职业教育一定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实训教学已成为连接企业需求和学校培养方式的极为关键的教学环节,而调研的结果集中在了职业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这一环节的薄弱上,最重要的问题恰是最薄弱的环节,所以不遗余力地构建符合高职办学目标的实训教学体系,改善实训教学条件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与课程理论的有机融合,突出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走出原有“学科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于操作性、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专业,同时又是20世纪末才开始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起步的一个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就有着更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改善的必要性了。学校的教育既要注重理论的传授、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更需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面对资金紧、各专业作业环节多、涉及面广,如何有效地、合理地利用学校资金、地方资源建立起真正能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有特色、能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职人才的实训体系和场所是当前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教学特色

本院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十分重视,大力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以就业岗位特点为导向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营造实践教学环境,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为模式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满足了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目标

明确高职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时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以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

2.实践教学内容

各专业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参照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实验实训、实习、设计等形式的培养完成学生的基本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训练。在实施过程中,力求保持特色性原则、一体化原则、注重过程考核原则,并合理设计与安排实践训练项目,即认识实习(校外合作基地)―课程实践与设计(校内)―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校内、外实训基地)―毕业实习(校外合作基地)―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校外合作基地),所有实践性项目均有多元化考核及成绩。

特色性原则体现在:

(1)课程实践环节: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中实践教学是服从和依附于理论教学、作为对理论教学的解释和说明,课程的实践环节多为验证性实验的做法,变实“验”为实“训”,推行设计性、操作性强的训练项目,如电子、化工、分析等课程的相关实训等均进行了尝试和改革,旨在训练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实训:a.将考证实训融入到综合实训中,如电工、分析、仪表数控、化工、营销等均有相应的考证实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又可避免重复考核。b.推行仿真教学。建立虚拟工厂、虚拟车间,通过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因化工行业的特殊性,为让学生在校内充分了解化工设备,掌握化工单元操作技能,我院在2000年建成了化工仿真实训室,自建成以来就面对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生物化工技术等专业学生全面开放使用,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掌握化工单元操作及生产故障排除等基本技能,取得了相当好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数控、会计、营销、国贸、仪表等专业也相继实施仿真教学。c.实训时间充分,各专业累计实训时间达半年以上。

(3)实习:目前我院的认识实习、岗位实习及毕业实习,均在校外合作企业开出。学生在生产第一线认识并适应本行业的职业特点,在真实环境里强化、提高本行业的职业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毕业后顺利上岗打下扎实基础。

一体化原则体现在教师类型的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的结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训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训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如我院双师素质教师为107人,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人数的70.3%。以2005级毕业班学生为例,除去最后一期的顶岗实习,各专业累计实训课时为550课时以上,其中分析、精细化工、生产自动化专业达到了900课时左右,占必修总课时的50%强;在相关实验实训室设置多媒体设备,专业课基本由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在实训室、校内实习工厂采取讲练结合的方法共同完成。

注重过程考核原则体现在面向过程,强调实践过程,加强过程考核。要求教师对每一次实训均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设计能力目标及考核标准,并使考核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中,最终通过出勤、过程考核记录及实训作品等多方位的评定得出成绩,这种融“教、学、做”与考核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3.实践教学的管理

(1)机构:目前全院设实验实训处,下设教学管理和设备管理机构。教学管理机构负责实践教学任务的安排与监督,设备管理机构负责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和维护。三级机构为机电实训教研室,化学实训教研室及计算机中心,负责全院实践教学的实施。这种结构对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统一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2)文件:学院制定了《实验实习、实训管理规定》、《实验室管理规定》等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各实训室的规章制度,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训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一应俱全。

(3)监督机制:教学督导随时对全院实践性教学进行检查,教学管理科每学期均从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常规管理检查及教案评比、同行互评这五项对实训教师进行考核。这两方面的监督机制规范了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

4.实践教学的条件

为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这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为此,学院制定了引进人才的管理办法及攻读硕、博学位的管理规定和双师型培养方案,一方面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使其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聘请从业多年的技师、高级技师来做实习指导教师。为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善,通过“请进来,送出去”方式使符合要求的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达到100%。

在硬件方面我院各专业都具有必需的实验实训条件,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实验实训环境,拥有99个实验(实训)室和2个中心(计算机基础实训中心和电教中心)、两个金工实习工厂和2个车间(化工生产和药物合成中试车间),现有实验实训专用固定资产总值3205多万元。另有校外实训基地37个,每个专业均有相关的校内外实训场所。

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利用资源,仪器利用率高,必修实验开出率达100%,同时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各专业累计实训时间为半年以上。

(二)职业能力考核及技能大赛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

多年来,我院一直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按照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考核,使职业能力考核与岗位实际需求相适应,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考核,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建立各专业技能测试试题库;二是在课程教学中围绕职业能力考核项目进行教学,按各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要求,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内容贯彻到各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使教学、培训和鉴定紧密结合;三是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多渠道动员和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国家承认的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报考类型涵盖全院所有专业。

此外,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2006年,参加全国第二届“南化杯”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操作技能大赛,我院学生获多项一等奖,并获全国高职组团体二等奖、中西南区高职组团体一等奖;参加“华昌杯”全国首届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技能大赛获高职组全国一等奖、高职组中西南区二等奖。参加湖南省计算机大赛获湖南省计算机应用技能团体第一名;参加省数控技能大赛获学生高职组第一名、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工高等职业院校组第二名;参加2007年“南化杯”全国首届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获全国化工检修钳工职业技能大赛学生高职组团体二等奖;参加“中控杯”全国化工技能大赛获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高级组团体一等奖等。2008年,我院参加“中控杯”全国石油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工仪表维修工技能大赛获高职组团体一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参加“天成杯”全国石油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获高职组团体一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三)与地方资源挂钩的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训场所的开发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时强调实验基地的建设要与行业挂钩,没有行业企业背景的申报,原则上是不予考虑的。并要明确这个基地是为哪个领域服务的,这个领域是不是职业院校所在的市或者省的支柱产业或者优势产业,又或者是需要扶持发展的产业。这就说明了教育应该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本着利用地方资源,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有地方特色的人才的理念来办学,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观念更新贡献力量。

1.行业背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专业的建设如果能有行业定位和区域定位,获得企业的支持,则对在教学领域倡导校企结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这样的教学改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寸步难行。

其次,有行业定位和区域定位能给院校带来的更关键之处在整合资源上。因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较差,实训基地建设要面临大量的投入,而据2003年启动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时测算,中国的职业教育如果都要达到职场化的环境,创建一流的、高标准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至少要5000个亿。而实际情况是到2008年国家投入40多个亿,加上地方配套近100个亿,100个亿到几千亿之间的差距肯定要通过整合资源来填补,整合的资源就包括企业、行业的,还有其他社会方面现成的资源。

第三,在行业企业背景下的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训场所开发能实现共享功能,不光面向学生,还有其他社会层面,面向社会服务,如企业职工的培训、农民工培训、再就业培训,实现“让人人共享职业教育”目标。这不仅能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且能紧密地实现校企结合,有效地为行业服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观念更新,可谓互利互惠,实现双赢。

2.我院实践教学与行业的接轨

首先我院在省化工行管办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校企董事会,形成了一个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依赖董事会单位建立了近30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分为企业“协作型”和校企“合作型”两大类。“协作型”实训基地主要依靠学院与企业建立的信任和“感情”,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的行政支持来巩固,它需要学院相关责任部门及专业教师坚持不懈地与企业保持联系,这类基地建设的成本低,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还是我院校外实训基地的主流。而“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依靠企业,实行以企业为主导的双方共建的互惠互利原则。如我院郴州桥氮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岗位,配备了相对固定的实训指导老师,提供了上课教室及学生食宿住房等条件,我院也配置学生实习所用的公寓用品及相关教学设备,并为企业提供长期的技术服务或共同进行技术开发,鼓励优秀毕业生留在企业等。学生实训、企业人才储备和人员培训、技术开发等形成了一种基地建设的良性循环。这类基地的建设实行的是校企共同“经营”的理念。

其次在专业建设方面凸显行业特色。我院的专业都力求凸显“化”字特色,如我院的经管系新开发的物流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化工物流的主脉,在实践项目的设计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深入开发及整合与化工厂、株冶集团等化工企业的合作,探讨绿色物流、化工物流、危化品运输及储存等课题,在实训时间、实训方式上进行改革,探索工学交替的高效之路,凸显专业方向和特色,使学生既能从实训中获得最大收益,同时也缓解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缺乏,真正实现了双赢目标。

总之,我院在实训教学方面已树立这样的意识:实训教学的核心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先进的、丰富的设备,而应该是立足企业实际需求,以设备设施和信息系统为辅助,来模拟实际运作,锻炼学生的作业层和管理层的实战能力。学院在建立实训室的过程中应该抓住以下重点:实训室硬设备设施的选择应该是适合于目前国内企业发展水平的设备设施,信息系统是实训室的灵魂,应该属于实训室建设的重点,实训室的硬件和软件都建设好之后,设计一套完善的实训室教学方案则是实训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认识到这些,我们才能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红.面向职业需求的地方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储运,2007,(1):91-93.

[2] 姚建凤,钟茂林.推进物流实训中心建设,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