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森林生态采伐;生物多样性;采伐方法;生态系统

随着工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事业的发展繁荣,人类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加快了对全球能源的使用和对环境的危害,能源的日渐减少,环境的日渐污染,不仅影响了全球气候环境、生态环境,也影响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能源危机的日渐逼近,森林的日渐减少,各种恶劣天气的日见增多,使得人们充分意识到了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此,各国政府颁布了一些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物种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并且一直在不断地加强对现代社会人们环保意识、节约减排、绿色节能、低碳生活等理念和精神的培养和宣传,并深入到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森林不仅是人们生存的一项重要资源,还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也要加强对森林树木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 森林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影响

森林是地球上陆地生态体系主要的承载主体,它不仅拥有大量的植物物种,也涵盖了很大的陆地面积。据有关数据调查分析,森林的生物量占据了整个陆地生物量的4/5,且其面积占据了陆地面积的1/3,由此可见,森林资源众多,森林生物具有多样性。森林物种众多,面积广阔,使得其生态系统在全球生态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和保障,也能够促进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森林不仅能够提供树木以及其它林产品的资源,还有着维护森林水土、防风沙、调节气候、美化大自然等功能。但是,由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人们对森林的大规模、大面积的采伐,使得森林的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生物循序体系损毁,系统不平衡、森林的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了森林其它物种生活环境的恶劣,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森林系统崩溃,进而使得森林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当地环境恶化。此外,森林的生态体系是动态的,它是维护森林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证,尤其是森林中一些重要的共建种或者是建群种。如果森林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树木采伐现象,就会使得森林的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瞬间发生变化,也会使得森林生物的物种瞬间增多。但是,一旦超过森林承受范围,就会导致森林的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导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从而造成森林许多物种消失。由此可见,森林采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在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的森林生态采伐

2.1 从森林景观方向考虑生态采伐

首先,对于一些已经明确划分并制定了自然森林景观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合理采伐时,就要充分考虑森林演替阶段变化、采伐和保留地的位置比例,老龄树木的保护和恢复,景观的自然性,以及森林景观树木的多样性这些因素,然后制定相应的采伐计划和方法。

2.2 从森林树木成分方向考虑生态采伐

如果从森林树木成分方向考虑生态采伐,就要保护森林树木物种、树种的多样性以及森林植被的多样性。此外,在保护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森林野生动物生活树丛的保护,确保景观地区的生物物种和植被的多样性,以及对采伐剩余物的合理分布等3个方面。

2.3 阔叶松林的生态采伐

对于阔叶松林的生态采伐,一般工作人员会采取一种选择采伐的方式来进行,主要是通过利用阔叶松林的树木年龄层结构的特点,充分利用森林的生产力。然后在进行择伐时,强度要低,采伐周期要适宜,采伐树木要选用老龄过熟的树木,利用这种方式能够降低森林破碎化现象,维护森林生态体系和森林物种的多样性,从而确保森林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持平衡。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看出在对森林进行合理的采伐和基材时,工作人员首先就应该依据森林生态采伐的原则,在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提前制定采伐规划,尽量避免出现对其它树木造成损伤的现象。此外,也要尽量避免对森林保留树木以及幼树的采伐和损坏,还要做好补苗的工作,确保森林的生态体系和自然环境不会受到不利影响,进而才能保证森林生物的多样性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亚藏,梁彦兰,张东斌.浅谈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保护[J].河南林业科技,2008(4)

篇2

关键词:珍稀植物;现状调查;植物名录;保护建议;石林县

中图分类号:S757.2X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1)03-0057-04

Rare Plants Survey and Protection Recommendations in Shilin County

DAN Guo-li【sup】1【/sup】,YIN Lu-xi【sup】2【/sup】, LI Zhu【sup】1【/sup】, WANG Kun【sup】1【/sup】, LIU Shuang【sup】1【/sup】

(1.Ecology Branch of Yunnan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Kunming 650031, China

2.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Shilin County is located in karst area, harsh environment is difficulty for variety protection plants growth. Taking measures to protect rare plant species is urgent and have potential value. With methods of looking up relevant information, consulting, visiting, accessing to general and typical investigation, status of rare plants have been surveyed.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otal 24 rare plans species in Shilin County, among which 17 species are key protected plants of national lever. Protection recommendations like listing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building nature reserves and rare plant cultivation bas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are plants status survey list of plants protection recommendations Shilin County

收稿日期:2011-03-23.

作者简介:但国丽(1965-),女,云南宾川人,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石林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也是驰名中外的旅游景区,调查县境内的珍稀植物,对保护喀斯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立县以及提高旅游景区地位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1调查目的和意义

生物物种及其基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植物物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物质至关重要.尤其是要着手保护并研究已经受到严重威胁而又对人类有重大价值的珍贵、稀有、濒危植物,以为人类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创造条件.【sup】[1]【/sup】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物种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在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中,植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物种一旦灭绝,就不可复得,人类将永远失去利用它的可能性,而一个物种的消失又常常导致另外10~30种生物的生存危机.特别是珍稀植物,不仅稀少而珍贵,又常常生长在极端环境中,面临着绝种的威胁,而恰恰就是这些能抵御极端环境的物种中存在着人类特别需要的遗传物质.有时候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不仅能改善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生存环境,而且还可以使生产和经济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保护住一个物种就保护了其许多基因资源,为今后的竞争多了一分主动.因此,保护珍稀植物物种不仅具有紧迫性,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潜在价值【sup】[2-3]【/sup】.

石林县属喀斯特地貌区域,多种保护植物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近年来,石林县掀起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美县、创世界一流景区、打造世界旅游胜地等.在此,为公众提供处于濒危状态而有待保护的具体植物种类及其特征的知识,教育公众保护植物,充分理解“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重要性与意义,号召人们共同参与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为保护环境、保护物种和发展生物产业、旅游业等尽一份责任. 2濒危物种保护级别分类

按IUCN地方濒危标准评价,将物种保护级别分为9类,根据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分类,最高级别是绝灭(EX) ,其次是野外绝灭(EW) ,“极危”(CR)、“濒危”(EN)、 “易危”(VU)、近危(NT)、无危(LC)、数据缺乏(DD)、未评估(NE).其中:“极危”(CR)、“濒危”(EN)、 “易危”(VU)3个级别统称“受威胁”.石林县境内调查到的保护植物全部属“受威胁”.同时,根据国家林业局 农业部令第4号 1999年9月9日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又将其分为Ⅰ、Ⅱ级保护,具体详见表1. 3调查方法 3.1查阅相关资料

首先通过收集二手资料,了解石林县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基本情况,并查阅以往相关的记载资料,然后从云南省有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单中筛选出与之相适应的物种作为石林县有可能分布的重点名单. 3.2咨询和访问

咨询林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当地群众、乡土专家,了解一些已知的保护植物信息. 3.3普遍调查与典型重点调查相结合

采用全面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普遍与重点

表1 石林县珍稀植物调查名录

Tab.1 Rare plant survey list in Shilin county

续表1 注:保护级别Ⅰ、Ⅱ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局 农业部 令第4号 1999年9月9日中的国家保护Ⅰ级、Ⅱ级;其它指除国家保护级别外的珍稀植物.

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即在石林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基础上,在小班区划调查的同时对各小班内的珍稀植物先作一个普遍初查,并在各小班备注栏标注有关珍稀植物分布的信息情况等.然后由植物专家带头的专项调查组根据各种资料、踏勘情况以及各调查小组的初查信息,采用典型线路、详细调查等方法进行调查. 4调查结果

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石林县境内调查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其它珍稀植物共24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7种(含Ⅰ级保护植物1种、Ⅱ级保护植物16种);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7个种,虽不在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但确属珍贵、稀有的植物,其中有已经匿迹达100年之久的中国苦苣苔科特有单属植物――弥勒苣苔.弥勒苣苔一般生长在海拔2 000~2 600 m的石灰岩林内石壁上,仅分布于滇东南弥勒和石林县,它的再次发现,对于研究云南喀斯特地区物种多样性、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起源与分化、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调查结果详见表1. 5珍稀植物保护建议

1)深入开展对植物区系和植被的研究,编制濒危的珍贵稀有植物名录,研究其分布区、生物生态学、种群和群落学特性及其生境特点.在此基础上,查明引起它们濒危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2)在不同自然地带各生物地理范围内,根据遗传基因库的要求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干扰,有效保护野生植物的栖息地.

3)在植物园和苗圃引种栽培所在区域内的珍贵稀有植物.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濒临灭绝的珍贵稀有植物,人工繁殖一定数量的个体后在原产地重新种植,以恢复其天然分布和自然繁衍.

4)对经济价值高、需用量大的珍贵稀有植物建立栽培基地.

5)拍摄有关珍贵稀有植物的电影,出版珍贵稀有植物的宣传画片和画册,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和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6)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坚决打击破坏性的天然林砍伐不法行为,对涉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建设用地,应严把征占用林地手续关,对涉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项目应采取避让、移栽等措施.【sup】[4-6]【/sup】

参考文献:

[1]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大纲》[Z].1995.

[2]国家林业局 农业部 令第4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S].1999.

[3]贺善安.中国珍稀植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郑小江.鄂西南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及特点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学版),2000,18(4):21-25.

篇3

【关键词】园林施工 保护措施 探究 过程

一、园林施工的管理与养护之间的关系

就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园林施工是一项在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一项工程,与园林施工相比,养护管理则是需要较长时期、周期性都较大的工程,切更耗时耗力。不过,两者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相反,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联系的关系。所以本文章重点探讨了园林施工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的相关知识以及实践措施,以促进我国园林施工工程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园林施工是一项在短期内即可完成的工程,将设计图纸演化为现实中的景物就是园林施工的首要任务。但是,在进行园林施工时会牵涉到多方面的问题,小问题会酿成大错,所以,园林设计者及施工人员一定要对相关问题引起注意,谨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合理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是园林施工的基本原则,在施工中要合理有效的保护原有的树木、草地等植被,尽可能的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原有土壤适当的修复是其重点,土壤关系到植物的生长并且极为重要,在园林施工中,补充修复土壤表面的养料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植物良好的生长条件正是由这一步骤提供,确保了植物健康的生长发育;在栽植园林树木时,植物的生长周期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用以确保熟悉树木成活和生长的周期,方便人们在熟悉树木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栽培。

二、保护园林区生物多样性以及对园林施工中养护意识的探究

园林区在为施工人员施工之前,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的,在该园林区内动植物都有自己的居所及食物来源,各方相处和谐,但人为的进行园林施工后,园林区的原有的生物圈及食物链会遭到一定程度上打击破坏,所以,原有生息地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力度必须得到加强,并适当的建立起全新的社和动植物生存的生息环境,使园林区里的动植物生存,达到生态平衡,这也是现代社会生态保护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在这同时,园林施工的过程中还有应注意的事项,比如应该及时为本地生物及其生息地建立详细的档案,然后使对其进行的调查跟踪及监测防护更加方便。生态环境的再生能力有好有差,这关系到人类与动植物等一切生物的生存,而且,如果遭到破坏,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与影响。在当前,对很多城市进行全面的、整体的规划和建设,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就会建造许许多多的园林景点,植树造林本来就是保护环境的方式,但一定要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给园林施工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这种现象是经常的事,这些地方通常都是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保存较好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环境。如果在园林施工中,简单的照图施工,违背了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就会出现与理想相违背的结果。

三、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适当、合理的施肥、排水并且及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来源于土壤且主要依靠根部从中汲取,然而有些地区,由于其地质及气候等特点,造成在土壤中水分含量不足的问题,地表的水分过多消耗,为了保护这些地区的植物,采取灌溉是必要措施。根据植物的具体缺水情况而决定灌溉过程中水量的多少。在对园林中各种植物的需要多少水分的掌握是必须的,不同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程度,例如,耐旱的植物是不需要经常性的浇水。因此,灌溉是园林施工中植物养护的基本要求。园林中的每一块土地,它们土壤的成分是不同的,而不同植物对于肥料的需求也不相同。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对植物进行培养保护时,一定要做到根据不同植物的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适量、合理的施肥。肥料中的成分可以成为植物快速生长的必要的营养,如果施肥工作没有认真负责的进行,则有可能造成植物由于缺乏充足的营养元素而出现叶片发黄发蔫、成长缓慢,严重的甚至死亡等现象。所以,对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植物进行养护时,养料的供应必须确保足够。从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园林种植的植物种类来看,从外地或国外引进的非本地植物占据一大部分比例,其中有很多植物属于珍贵的物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植物受到了病虫害虫的侵扰,植物会遭到死亡几乎是必然结果,而且会导致经济上的损失。所以,在园林养护工作中,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对防治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而且还要建立健全系统、长期、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机制,以预防为主为首要原则。园林中的土壤的水分含量过多的大于正常量,就容易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严重者甚至死亡。因为植物不同的生存环境、生长习性以及长势等,导致不同植物抵抗水涝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进行园林的施工过程中, 修建、应用排水系统是施工人员要考虑充分的,对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进行严格监控,在土壤中水分过多时,要及时对其进行排水。

四、贯穿于园林施工的全过程的是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

园林绿化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两项工作不是单独进行的,两相措施之间有着互相补充、协调的作用。在生态防护措施开展时,要尽量为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空间环境。而在进行植物养护时,对生态的保护力度仍然不能有丝毫放松。园林工程施工中唯有全程贯穿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园林效果。

五、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的意义

总合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的探究,对园林的建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下述三点:探究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能使得我们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保护措施,可以更好的使得园林工程能不间断地持续发展;严重批判了传统的思想,增强了林业工作者对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是我国园林工程发展的内在需求的体现。

六、 结语

在当今社会,社会物质十分充裕,人们开始追精神享受的更高层次。而园林作为人们传统的、具有中国文化气息的休憩的地方,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了。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这使得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园林绿化越来越突出起作用。所以,园林绿化在当今社会中的社会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作为园林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起着领导全局规划的作用。园林绿化要以安全为工程施工第一要务,同时要加强对施工的组织协调,让园林绿化达到施工人员最佳的理想效果,进而成为各种施工成本最小化的目的。但在目前来看,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域麻烦存在于我国园林绿化施工管理过程中,这不仅影响了园林绿化的理想效果,还阻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参考文献】

[1] 赵金荣. 浅谈园林施工中的成本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6)

[2] 谢海湃. 浅析园林施工中的绿色概念的应用[J]. 魅力中国. 2009(24)

[3] 张前友. 浅谈园林施工中的技术管理[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12)

[4] 余蕙娴. 简述园建施工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7)

[5] 刘建跃. 园林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探究[J]. 经营管理者. 2010(12)

篇4

关键词:城市绿道;景观营造;功能;方案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概念

城市绿道,近几年,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升,让其在城市大放光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城市绿道,其是与人为所开发的景观相互交替而成的一种自然走廊、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即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野生动物、植物群落、土壤、水体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景观美化、生态维护等功能。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系统等构成,具有慢行交通、休闲游憩等功能。

二、城市绿道的功能与意义

绿道是一种体系化的规划方法。绿道体系特别强调绿地空间的连接性,只有具备较长线性的连接性,才能体现绿道的生态、游憩、社会和景观价值。城市绿道是城市生态网络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具有生态环保、社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防灾等多种功能:

1 生态环保功能

城市的绿道起到生态绿色廊道的作用,城市绿道提供了动物运动的通道,使物种在不同栖息地之间可相互交流,满足了物种流动性需要,增加了城市动物的多样性。城市绿道线长、面广,对机动车辆排放的有毒气体有吸收作用,可净化空气、减少灰尘。通过缓冲带的方式隔绝城市噪音,同时还能消除城市内过多的热量,有效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2 社会文化功能

城市的绿道建设加强了城市中自然栖息地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廊道的保存,增加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们对于城市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这使城市绿道成为城市标志性的空间,营造了城市特色的风貌特征。城市绿道满足了城市现代休闲活动的功能需要。城市绿道的建立,使行人能够不受机动车的干扰和影响,满足了人们日常散步等娱乐性活动场所的需要。城市绿道相比城市公园来说其的服务范围更大,人们更容易抵达。所以绿道成为人们休息和游憩的主要场所。市民可以在此开展体育锻炼、人文休闲、科普教育活动,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绿道穿越多个区域,串联起城区的多个广场绿化区,将块状的绿化区连接成一个整体,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交融,构成景观游憩走廊。连网的城市绿道构建慢行交通网络,引领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

3 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防灾功能

城市绿道在增进城市景观魅力的同时还直接带动旅游、休闲、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并且还可以结合生产创造一些物质财富。如有些树木可提供油料、果品、药材等经济价值很高的副产品,如七叶树、银杏、连翘等。还有树木修剪下来的树枝,可供薪材之用。目前在我国部分城市的道路宽度有限,在灾害降临时人流的疏散和安置存在巨大隐患。通过城市的绿道建设可增加抵御灾害的能力。绿道为防灾、战备提供了条件,它不仅方便了人流的疏散,还可以伪装、掩蔽,在地震时搭棚,洪灾时用作救命草,战时可砍树搭桥等,极大的保证了公众的财产和安全。

小结:以绿道网络为框架的绿色基础设施及城市景观体系的建立对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重大作用以及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必要性。

三、城市绿道的景观营造

城市绿道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基于生态维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功能的生态型绿道;二是基于隔离防护为主导功能的防护型绿道;三是基于游憩景观文化主导功能的游憩型绿道,下面对这三种城市绿道的景观营造分别进行介绍。

城市的生态型绿道要依托现有的水系、绿地、山体和道路,将绿道网建设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以及市政公园、森林公园和社区公园等的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打造功能各异、形式多样的绿道。避免城市联片发展而对生态、景观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产生影响。生态型绿道多处在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里,生物多样性高,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绿道应保持整体自然景观格局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促进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因人为活动破坏山脊线完整性地段,需结合具体地势和人为活动影响等特点,开辟人工性质自然生物走廊,以保持自然景观格局的完整性。

城市的防护型绿道应根据城市污染物的具体分布规律,以降低城市街道废气、粉尘、噪声的污染为目的来选择植物景观。同时还应根据所种植植物的种类来安排植物配置结构。并结合街景特点,追求景观上的美化效果,同时在局部地段安排游玩,休憩活动。分别形成模纹花境式、独立行道树式、疏朗开敞式以及层次丰富的梯进式和空旷结合的群落式的植物种植模式。为了体现不同组团之间的防护、隔离的功能,在城市的工业区集中地带应设置这一类型的绿道。

城市游憩型绿道在其设计过程中要与城市绿地建设相结合,可将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和城市河流、道路系统等纳入到城市游憩绿道的整体空间网络系统中,将游憩功能、景观功能和区域发展等融为一体。根据所处地域及的不同,将城市游憩绿道分为河流型和道路型游憩绿道两种。河流型游憩绿道在滨水型游憩绿道要着重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滨水景观。其主要生态景观分布在河流沿岸,在设计中应注重与滨水区的特色相结合,突出生态性和亲水性,将滨水文化融入到城市生活景观中,让市民在休闲的同时接触自然与文化。道路型游憩绿道在景观营造中要充分考虑其主题定位侧重点不同。比如在对城市的外在形象有着重要影响的位于城市公共中心位置的绿道,要重点突出其景观功能,在景观的设计上要多种植一些观赏性的植物;在位于历史文化丰富区域的绿道,在景观设计上要在保护文物和突出其历史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进行,体现出独特的历史的韵味;对于沿线连接有居民生活区的游憩绿道,在景观营造上主打休闲健身,多设置休憩亭台、健身设施,真正服务于市民日常生活的游憩活动。

篇5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业工作;病虫害;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00-01

林业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遭受到的病虫害每年呈增加趋势,已对我国林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因为引发林业病虫害的原因较多,导致林业工作对病虫害的防治较为困难。因此,林业工作人员应当对引发病虫害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展开病虫害防治,确保防治效果,从而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林业病虫害种类

我国林业遭遇的虫害种类繁多,且根据地区不同、林业种类不同、生态环境不同会发生不同虫害,常见虫害类型包括松毛虫、美国白蛾、天幕毛虫、青杨天牛、杨扇舟蛾、杨树食叶害虫、春尺蠖等,同时虫害种类在不断增多。据统计,某省在十年左右,虫害种类就从原有的25种增加到40种以上,有很多害虫来源于当地,也有很多是来自于外地。

林业发生的病害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侵染型、非侵染型及衰退型。侵染型病害是由质原体、真菌、病毒、细菌、螨虫、藻类、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的侵染造成,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非侵染性林业病害是因为林业所处环境中的光照、水分、营养物质、温度及空气质量与林木生长需求不相符引起,通常无传染性;衰退病常是按特定顺序发生,属于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的林木生长潜能及长势大幅降低,最终引发林木死亡的林业病害。

2.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2.1 对造林缺乏必要管理

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上一直都有保护力度不足问题,尤其是在对天然林保护上,管理不完善之处更多,在很多地区甚至没有针对天然林的经营与管理活动,而是任其生长,长此以往,森林健康度必然会不断下降,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可乘之机。如我国某市对地处偏远山区的876平方千米森林缺乏必要管理与监测,在该处森林区域发生病虫害时未能及时发现,造成病虫害大量爆发并不断蔓延,导致全县有一半以上的森林资源受到波及,给该市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害。

2.2 在造林中对病虫害防治问题不够重视

在我国植树造林号召下,很多地方不断加强造林工作,造林面积得到极大增加,然而在造林中,常会存在造林树种单一问题,这样的纯林会造成生物种类单一,导致整个林木体系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较弱,如果有严重病虫害发生,则会使病虫害波及范围迅速扩大,造成严重危害。另外,在造林中对外界树种引进时,很多地区都缺乏对病虫害问题的考虑,导致栽植树种后往往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由于外来树种与环境气候不适应引发严重病虫害,极易导致森林步入衰退期,导致病虫害进一步蔓延。

2.3 林业检疫工作不够完善

林业检疫是对外来林木携带的病虫害加以有效预控的重要手段。然而现在的林业检疫工作在检疫站建设上还不够完善,不能对实际需求有效满足。另外,在很多地区的林业检疫工作中,由于法律知识所限或受利益驱使,导致很多森林植被未接受应有检疫,给我国林业资源埋下了大量病虫害隐患。

3.林业工作中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3.1 高度重视造林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我国林业工作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采用的方针是以预防为主展开综合治理。在防治工作中,首先要从思想上加深认识,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地方政府的有力领导与宣传,加强当地人们对于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人们自觉参与到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另外,要对各地林业部门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片区负责制,保证各部门都承担病虫害防治责任,都清楚自身责任,并能够在实际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将自身责任贯彻落实。

3.2 保护森林中生物的多样性,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中植被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可以为多种微生物、动物的生存及发展提供充足的寄主、栖息地,使森林中生物多样性大幅增加,尤其是病虫害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得到丰富,使森林食物链进一步复杂化,强化了森林系统的稳定性。森林物种多样性可减缓有害生物的流行速度及传播速度,使各种生物关于空间资源的竞争大幅增加,对有害生物种群进一步扩张加以限制。

3.3 采用混交林模式造林,对树种进行合理搭配

单一树种的人工造林由于品种单一,常会给病虫害爆发创造有利环境。因此,在林业建设中,应通过政策号召、技术指导、多种树苗提供等方式倡导并组织林农建造树种多样、形式多样的混交林,特别要加大对乡土树种的栽种力度,并将之和引入的外来优良树种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树种搭配,这不仅对于林木生长极为有利,同时也有助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人工造林中,混交林的比例应在30%以上。在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时,要以具有很强抗逆性的经济树种为主进行造林。

3.4 对病虫害实行事前预测

对病虫害防治进行预测是展开防治的关键环节,各地区林业监管部门应对林业监控工作加强管理,建立动态的监测网络,采用新型科技加强管理工作。同时要对基础工作如育苗等加强检测,对当地土壤、环境及水进行实时监控,避免生态恶化引发生物病变。

3.5 加强对外来物种的检疫与监测力度

在我国林业病虫害中,国外生物的入侵属于较为常见的病虫害发生原因, 使我国林业资源面临的病虫害威胁不断出现新类型。我国林木对这些新型病虫害常常缺乏有效调节与免疫能力,因此一旦爆发病虫害,就会形成很大威胁。所以,应加强对外来物种的检疫与监测力度,尤其是对于从国外引入的优质林木,在入境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加强对林木上寄生病虫及携带病菌的检查力度,从源头杜绝病虫害的蔓延。

3.6 对林业病虫害实行生物防治

在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时,生物技术属于较为先进的防治方法,不仅可以通过食物链或病虫害天敌方式对病虫害加以消灭,同时还不会对其他动物或植物造成较大影响,避免了使用传统药物实行病虫害防治产生的害虫抗药性问题。因此,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进行生物防治,是可控而长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3.7 合理利用物理机械手段对林业病虫害予以防治

在林业工作中,为实现病虫害防治目的,还需加大对物理机械防治手段的利用力度,主要措施为阻隔、捕杀、涂白与诱杀措施。阻隔是在林木上进行塑料布、毒绳或胶环设置工作,对害虫实施有效阻隔,使之不能传播到其他树木上为害;捕杀主要是将蛹茧或卵块摘除,或者人为对成虫及幼虫进行捕杀;在秋冬时可用石灰、水、叶蝉散与食盐按一定比例配制出白涂剂,将之涂在树木上,可有效遏制虫卵依附;诱杀害虫的主要手段是毒饵诱杀、潜所诱杀、灯光诱杀或饵木诱杀等。

参考文献

[1] 李世林.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7(5):49.

[2] 张永贺.浅谈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4(13):93.

[3] 程立军.浅析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7(11):246.

篇6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生态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物质财富享受的同时,也给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绿地范围减少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城市环境恶化、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大致是由于城市景观结构布局不合理及景观要素在结构、功能和空间等方面不协调造成的。由此,我们可知,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不仅能美化环境、平衡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改变居民生活环境,间接地减少社会问题。

一、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的现状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主体。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才能建设好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有助于解决城市的发展问题。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却无法达到其建设的目的,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1缺乏合理性:目前的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系统建设只注重表面的绿地率、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四项指标,而忽略了城市绿地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1.2缺乏远瞻性:意识上缺乏对生态性的认识,在绿地的建设规划中只满足了居民的“游憩”功能和城市的“景观”功能,没有意识到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发展长远性的重要性。

1.3缺乏合理性:受城市建设用地制约,把城市绿地建设和城市结构分开来看待,并没有注意到城市结构应依附于生态系统,所以,在实际的规划中,没有优先考虑城市的绿化用地。

1.4缺乏完整性:大多数城市绿地系统只注重城市中心的建设,而忽略了郊区在类的周边环境绿地建设,系统布局不合理,使得整个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不完整,其功能得不到良好发挥。

1.5缺乏法制性:我国城市绿地系统法规条例并不健全,所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有的城市由于其政府部门贯彻和执行力度不够,使得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得不到良好的指导和执行。

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研究内容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它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为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变化和景观管理四个方面。其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系统理论,总体来说,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根本是内稳态的机制,即地表所作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以及它们造成水平和垂直的异质性。

三、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系统,其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三种内涵。它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

3.1城市绿地系统的特征及任务

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受人类行为影响较大,决定了其不完整性、复杂性和脆弱性等特点。要平衡城市生态系统,最关键的是要建设好城市的绿地系统。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所以绿地系统的建设必须要达到系统、整体、稳定的要求。其规划有三项基本任务:①美化环境,塑造城市形象;②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③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结合城市经济产业布局,实现综合绿色规划。

3.2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

以往的城市建设过于重视人工的建筑系统,忽略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针对目前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的现状,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提出为整合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提供了一条新的城市规划途径。

3.2.1斑块、廊道模式的合理应用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在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中,斑块和廊道的合理分布是整个建设规划中的关键部分。斑块不仅要数量多,还需要分布均匀。把大小斑块合理地结合起来,以大斑块为主,小斑块为辅,使大斑块成为城市的“绿肺”,小斑块担当起物种迁移“踏脚石”的作用,从城市整体景观格局出发,在关键性的局部开辟绿地斑块,使其相对合理均匀地分布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保证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效益。在廊道的设计上,应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宽度。除了在沿河地带设立绿廊外,还应该与城市道路相结合,在道路两侧设立一些足够宽度的植被带或防护林带,在居住区和工业区设立隔离林带或是卫生防护林带。由于廊道能有机地连接不同地域,所以城市的绿廊系统应成网状分布,以达到其最佳效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中,应把斑块和廊道的布局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廊道,各斑块之间相互连通,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优化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

3.2.2景观异质性的应用

景观的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景观的异质性主要是指斑块镶嵌的复杂性及结构分布的非均匀性和非随机性,其作为景观结构的重要特征,决定了空间格局的多样性。从景观生态学来看,景观的异质性越大,景观类型就越多,空间格局的形式也越多,其防止外来干扰的能力也越强;同时,由于景观的异质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所以越大的异质性越能够保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使得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所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景观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束语

作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构建和谐城市生态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设好城市绿地系统,能够平衡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社会。而把景观生态学合理地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划分廊道、斑块,确保城市景观格局的完整性及生态环境恢复的连续性,有助于对城市绿化系统的建设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规划,可以弥补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缺乏生态功能的缺陷,促进城市绿化发展,提高绿化效益,从而达到实现改善城市环境和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骏;蒲蔚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姜允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刘继忠.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建设[J].华夏星火.2000(10)

[4]隋艳.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X].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

篇7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管理;新思路

城市园林的功能不仅仅是满足于人们观赏的需要,而是创造合理的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环境,在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求,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具有公益性。目前我国园林管理发展速度很快,但并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

1、城市园林的特点及园林管理概述

区别于我国古典园林,现代城市园林追求的是生态平衡以及与城市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其建设使用目在于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更为舒适的活动空间。城市园林综合了绿化、气象、建筑等众多领域的先进理念,追求综合性的生态与社会价值,形成了一套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建设与管理方法。

现代园林管理工作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实现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有效配置,从而达成了科学系统的管理。相关的部门在各自的行政区内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开展园林建设的规划,对园林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监督,并对现有的园林产业进行保护扶持,加快园林科研的脚步,并大力宣传建设城市园林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促进园林管理的良性发展。

2、我国城市园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城市园林格调单一。当前我国城市园林建制和景观构造等方面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对设计原创艺术性的剥离,同时也是对城市特征、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忽视,这样的园林缺乏生机活力,很难给市民带来有血有肉的感受。

2)绿化环保意识较低。很多城市存在投资项目、房产开发与民争地的情况,这使得城市绿化面积逐渐变小,绿化分配不合理,导致城市园林建设与城市总体发展向左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部分市民的绿化环保意识较差,在享受城市园林利好绿化的同时,却做出了一些破坏绿化的行为。

3)忽视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城市园林建设的出发点就是通过绿化设施的构建,提高市民生活环境现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但在实际的建设管理中,一些城市盲目追求高投入、高标准,一味建设大面积的广场,布设大量的照明设施。殊不知,稀少的树木、遍布的大理石、露天设置的休憩场所,容易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

4)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目前,根据客观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城市园林种植可以选择乔木、灌木和花草等植物,可以此营造出多样性生态系统。这些植物在生态习性等方面有着一定差异,进行种植配置时就需要考虑安排的科学性。对城市园林工程的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证,也是苗木成活的关键。

3、进行园林管理之前的准备工作

3.1事先做好设计规划

首先,要熟悉我国这方面的规范要求,其次要总结国外园林建设的优秀经验,在设计城市建筑的同时,对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城乡结合,进行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城市绿化建设。园林绿化要兼顾美观与发展,避免对生态的恶意破坏。

3.2设计不但要将之前好的地方加以继承,还要不断创新

中国的园林设计无论是修剪技艺,还是呈现风格,都应该大力继承并不断发扬。在做地区园林规划的时候,应做到“亮其特点、变其风格、因地制宜”。

3.3尊重原本的生态环境

引进适宜发展的植物种类,建立美观的景观环境,同时要大力创新。在园林设计创新时,不但要考虑地形环境因素,还要考虑绿化的平面化与立体化的和谐。最重要的是提高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改进生态情况。

4、城市园林管理新思路研究

首先,城市园林构建的创新。在城市园林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摆脱传统园林建设经验的桎梏,通过设计建设人员的努力,创造出贴合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的城市园林。在园林建制方面,要赋予园林绿地更大的发展创造空间,不盲目抄袭以往成功范例,应该从城市文化和市民生活底层积淀为切入点,种植市民乐于见到的树种和草坪,营造出生机勃勃的绿化氛围。

其次,自然化的生态多样性原则。在城市园林植物选择和搭配方面,要注重生态多样性原则,构建协调稳定的生态系统。避免一味追求植物的珍稀、罕见,而造成的树种水土不服情况。实现乔木、灌木、草坪的有机搭配,控制冷季型草坪种植量,提高耐旱、耐病虫害类植被的种植量。

再次,城市园林人性化体现。人性化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园林管理中的直接体现,将市民的活动需求作为建设与管理的核心,保证市民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便捷地享受自然生态带来的好处。在草坪中铺设脚踏小径,便于市民进入草坪中间释放心情。现在大部分城市园林都向市民免费开放,周边居民在此锻炼、交流、抒怀,而在部分人流量较大的时间段,要合理安排管理工作,进行除虫药物喷施时,尽量避开这些时段。

最后,绿化生长管理生态化。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管养注重化肥的使用以及杀虫药物的使用,不断改善不合理布局,而在生态化建设的背景下,现代城市园林的植物管养崇尚通过自然的方法提高植物的生长和抗病虫害能力。通过有机肥的使用,能够增加土壤腐殖质,改变土壤结构,增强植物生长能力。利用黑光灯、性诱剂等方法,抑制病虫害发生,实现生态保健预防,保护生物多样性。

5、结语

综上,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园林对于现代城市建设起着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也为城市居民提供自然、雅致的生活环境,城市园林能够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市容市貌,提高市民生活舒适度,是当前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对象之一 ,城市园林建设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绿地管理也出现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安娜.浅析西宁市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2012(3)

[2] 陈宝琴,吴卓艺.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园艺,2012(20)

篇8

关键词:生物教学 模糊语言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048-02

所谓“ 模糊语言”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状态的不确定性的物质形式,是语言表现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模糊语言主要是指由模糊词组所产生的,表示概念的外延难以确定的语言。在生活中,当人们无法具体或精确地确定思维对象的范围时,语言就带有模糊色彩。一般来说,模糊语言语义不清,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从而产生模糊结论。对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若处理不当,会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掌握带来消极影响。相反,若运用恰当,则能准确反映自然界中普遍和特殊、简单和复杂、主观和客观的各种生物现象和规律。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正确处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对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的认识及其应对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常见模糊语言

据笔者的粗略统计,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涉及“模糊语言”的词语有“主要原因”“主要分布”“主要特点”“主要方式”“主要区别”“某些”“有些”“绝大多数”“大多数”“绝大部分”“大部分”“部分”“几乎所有”“一定浓度”“一定条件”“一般”“接近”“通常”“基本相同”“主要”“常常”“轻微”“重度”“大致”“适时地”“有计划地”等,而且许多与重要概念、规律有关。

二、对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模糊语言的应对策略

笔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和听课活动中感觉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模糊语言都不太重视,常常视而不见,忽视它们的存在和重要性,即使看到也不去仔细推敲、琢磨、弄清它们的准确含义。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准确、科学、规范地使用教学语言,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不能准确理解其中含义,这种现象很严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好生物语言的模糊性和知识的准确性之间的矛盾,将模糊语言对教学的消极影响转化为教学的有利因素。下面笔者结合生物教学实践谈谈对“模糊语言”教学的一些策略。

1.先入为主,引导探究

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短短两节中出现了许多模糊语言,如仅第10页就有“绝大多数”“主要成分”“主要”“相对”“可以”等模糊语言。教师在学生刚接触生物学科时要把握契机,明确告诉学生类似这样的模糊性语言在今后生物学教材中有很多,要注意正确理解和应用。这样一方面可引起学生对模糊性语言的有意注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究隐藏在模糊语言背后生命的奥秘,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如针对如下模糊语言“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构成生物体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而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都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笔者对模糊语言“主要成分”“相对”“主要”“几乎”“绝大多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成分除DNA外还有哪些物质,遗传物质除DNA还有哪些物质,酶除了蛋白质外还有哪些物质,遗传信息除在DNA中外还存在于哪里等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学习欲望。

2.标记关键字词,引起重视

在具体教学中碰到一些重要的模糊性语言,教师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讲,而应让学生作为关键字或词用笔圈出或点出,以引起学生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如针对如下模糊语言:氨基酸分子共同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至少”两字圈出,并通过列举具体实例(如必修一24页的练习第2题)进行仔细剖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

3.适当拓宽教材内容,帮助理解

对含模糊语言知识的有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进行恰当拓宽,掌握其外延。如在讲授“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内容时,笔者对细胞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蓝藻、细菌等原核生物、病毒的呼吸方式(特别是产生ATP的场所)进行适当拓宽,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模糊语言“主要”其中的含义。又如,笔者在讲授“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教材中的例子:“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捕鱼;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从而有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时,笔者对“适时地、有计划地”其中的含义进行适当拓宽,与必修三“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4.“反例”教学,加深理解

对教材中一些存在于重要的概念、规律中的模糊性语言,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举出一些典型的“反例”、“特例”来说明,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语义的范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笔者讲授教材中描述“物种”时解释“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的,即使成功,也不可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和“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概念时,笔者用骡、狮虎兽、虎狮兽的产生、生殖来说明为什么只说“一般”这个模糊性语言。笔者用“生殖隔离”图片展示人类正常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XY等特殊例子来说明“同源染色体”中的反例。这样学生学习了以后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强化训练,巩固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地编制一些选择题、判断题或简答题进行强化训练,认真讲评,纠正错误,深化理解,以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来描述生物现象和原理的能力。如笔者在讲授教“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的应用时,针对教材中讲到“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如笔者设计如下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以巩固理解。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程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6.示范教学,激发实验兴趣

篇9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化;设计原则;施工

1.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所发挥着重要作用。园林绿化工程营造了美的景观,改善了生活居住的环境,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园林的设计与施工是其中重要的两部分。笔者简述了风景园林绿化的重要性,总结了风景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并就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2.风景园林绿化的重要性

(1)风景园林绿化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不仅对城市原有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维护,更对自然环境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

(2)园林植物综合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其他生态因子所不能替代的,如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的生态效益。通过植物景观创造的良好城市环境和为人们提供游憩空间的社会效益,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发展派生的经济效益等。

(3)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工建造的接近自然环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

(4)风景园林绿化可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文明建设,这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本国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们文化修养、艺术审美和行为道德。

3.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时,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城市绿化结构很是简单,没能强调植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特点。第一,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采用植被种类多样,但营造出来的景观单调乏味,缺少生机盎然的景象,更没有体现出园林更深层次的艺术气息。第二,就是选用植被种类较少,绿化结构简单,植被比例搭配不协调,基本上是一种树木占据一大片区域,色彩极其单调,没能体现多样性的特点,当然就谈不上美化的效果了。

园林生态环境能耗较高,没能体现环保的特点,这是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遇到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一味地强调效益,忽视环境保护,严重破坏了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城市绿化的先天不足,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已经相当恶劣。现在的城市园林绿化想要扭转这种形式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其次,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一味强调美观,忽略园林的生态效益。最后,因为铺设草坪简单、成本低,很多园林设计中草坪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这样的园林缺乏观赏性和生态效益。相关数据显示,50m2生长良好的草坪与10m2乔灌草合理搭配的生态效益持平。以上因素,造成了城市绿化的结构简单,生态效益低下,能耗较高。

4.风景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

4.1 功能性园路不仅是二维平面的几何构成,而更多的考虑其功能性,即满足道路承重及安全使用。安全性中很重要的是使用便捷性,如步石间的距离若不合理,使用时则较整脚。如成年人的步幅为50 cm左右,游步道的设计施工以此为依据设置石板更为合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设计中应避免使用光面材料。

4.2 艺术性美学感受对于普通受众而言,往往是其对景观评判的直接标谁,感受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是基于所有的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而设计,否则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因此景观的艺术美感显得尤为重要。

4.3 文脉性尊重地域文脉、延续地域文脉是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某地景观营造了现代社会中古代文化意境美的园林文化,运用现代的水泥、钢板、玻璃等材料来着力表现中国古代山水园的意境美,并运用竹、荷、水、桥、榭、窗等植物及小品的构成,达到了景中有景、意外有意的中国园林特色,延续了中国人心理文脉的继承感。

4.4 经济性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因此,风景园林规划中应尽量使用本土植物,以降低造价及养护费用,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加以推广。

4.5 可持续性应引进多方参与制度,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可持续性不仅意味着技术上的解决办法和对设计项目中问题的回应。可持续性本质上是关于在个体与物种之间资源的分配,因此是基于公平的论述。

风景园林师必须致力于这个根本性公正问题。而公众能有效地对领导者和设计者这2个主体进行制约,形成合理的公众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决策模式。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综合平衡各种使用者的需求,有利于克服片面性。公众的参与能集思广益,使决策更为科学,增强设计项目的可操作性,避免设计师陷入形式的自我陶醉之中。

5.风景园林绿化的施工

5.1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需做到:①明确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此为根本出发点,制定出一套完善、科学、适用性强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制度。②大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推广和宣传,使其成为行业内基本认可的基本管理制度之一。③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组织模式的更新与完善,对于质量管理人员的聘用一定要重视专业人才的选择,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要合理、充足,既要满足工作的需求,又要防止管理部门人员的闲置。④园林工程行业要加强对于质量管理与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不断对现行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更新与完善,紧跟时展与行业创新的步伐,保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5.2 严格审核工程设计图纸风景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与验收的主要依据,其设计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景观效果。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应从设计阶段抓起,管理人员要在对工程项目所在地区各项自然、生态、经济、地形条件进行全面统计与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整体功能需求与各项设施的具体布局,以审核工程设计图纸。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核仅依靠工程管理部门是难以全面完成的,工程管理部门还要邀请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规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设计图纸审核工作,最终以科学、合理、客观的方法理解该设计图纸的可行性和有待修改与完善之处,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最优化。

5.3 施工前准备施工前制定适宜的施工作业方案,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专项攻关。由于园林工程具有多学科、多专业、多工种交叉的特点,重点抓住关键的作业环节,如钢结构异形加工、土工膜焊接防漏等专业环节,则需借助外力完成。最大效率地发挥有限资源,力求使每个环节做精做细,做到质量保证、成本最低,以达到创优目标,避免为达创优目标而一味提高成本的做法。

5.4 确保施工质量应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必须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使各分项工程符合质量标准,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又通过各工序来完成。由于工程质量在工序中创造,要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查,当上一道工序不符合质量要求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只有每道工序都符合质量要求,整个绿化工程才能符合质量要求。

土方工程主要控制为土壤质量和土方造型2个方面:①土壤质量,这是影响植物种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绿地进土前必须先查看土源,可依据有关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对栽植土壤进行检测。②土方造型:要兼顾景观和排水要求,景观是功能性要求,排水是技术性要求,应以地形排水为主,做好地形整理工作,满足设计文件标准和植物配置要求。

苗木栽植前应修剪苗木根系和树冠,拆除带土球苗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带土球的乔木栽植时,应踏平种植穴底部,裸根的种植穴底部要将土填成锥形,填土时要分层压实,最好浇水充足并用锄把捣实,不留空隙,并注意观赏面的朝向。

5.5 后期保养与维护风景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后期保养与维护也是保证园林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受人为、气候等各方面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园林绿化工程在交付使用后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必然导致园林工程整体质量的下降,若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对遭受破坏的部分进行保养与维护,园林的质量也将持续下降。园林管理人员要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延伸,以实现更持久保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目标。

6.结语

设计与施工是风景园林绿化工程中重要的两个部分。通过合理的设计,掌握科学的施工方法,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养护,才能营造出美丽的园林景观和维持景观的长久美丽。

参考文献:

[1] 吴志明,徐杰元,步红风.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266-267.

篇10

【关键词】林业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生态

林业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源,而且是净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渠道,主要通过吸尘、保持水土等方式改善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从而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自然条件,保持生态平衡。此外,森林还能够阻挡风沙,控制水土流失。林业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是做好民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做好林业管理工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意义

1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平衡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湿地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必经之路,林业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不可或缺[1]。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林业资源培育及其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规范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生态破坏带来的压力,加快实现森林资源的恢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十分重视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并且正在采取措施转变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方向发展。加强林业管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给生态农业、绿色林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从生产终端来看,还能够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我国林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采育失衡、森林面积不断减少采育失衡指的是对森林的利用程度与速度远远超过了森林与之相应的实际生长速度,并且在采伐森林后,补种工作没做好,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众所周知,树木生长需要较长的周期,但有些地方为了当前的经济发展,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却没有做好全面的防护工作和更新工作,造成生态环境遭致严重破坏[2]。2林业产权模式单一,给林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在我国,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此种模式是公有制模式,结构单一。现阶段,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民素质还不高,对集体所有的事物多以漠然之态处之。这也会给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3生态补偿机制未落到实处生态补偿机制本身是一种资源使用制度,指的是利用生态资源时,相关的使用者需要进行资金的支付,但是在进行林业管理的时候,这种制度并没有真正的被落实[3]。4林业管理监督力度不够现在,我国已经开始加强林业资源监管的力度,比如,有些地方对政府征地以及毁林开地进行监管,实施退耕护林还林的策略保护林业,但是有些监管部门仍然没有做好监管工作,这也给林业管理效率得提高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三、做好林业管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做好林业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林业想要发展,森林资源是基础,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以往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选择的往往是非资产化管理,森林资源生成需要政策资金运作,这也导致了林区资源危机以及环境危机的出现,给林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4]。林业可以将市场作为导向,合理的利用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对生产要求进行优化,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性能的优化。合理的利用市场体系,将其和产销结合在一起,通过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渠道,将林业资源的效益综合发挥出来。2进行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整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就要把政府的企业职能剥离出来,比如剥离森林管理职能,扶持企业,让企业真正的做到独立的经营,只有这样,才可能融入到市场竞争环境中去[5]。林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对林业科技体制进行改革,进行生态技术的创新,不断的提高林业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现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可以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模式,改善生态环境,给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做好伐区监督管理工作相关领导以及技术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对伐区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对技术操作的规范进行统一,严格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作业的质量。对于伐区中剩下的东西,必须积极的利用。做好火灾隐患排查工作,避免出现病虫害,从而给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环境[6]。4做好资源培育、保护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林业部门必须认识到资源培育和保护的重要性,林业部门工作开展的时候,需要重视林业资源抚育方案的健全,落实相关的责任,进行作业计划的编制。强化林业建设,重视林业生态平衡的维护。我国应该针对林业建设以及资源培育出台政策,不断的增加投入的力度,实施天然林保护计划,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完善执法,严格管理森林经营行为,做好森林保护工作。

结语:

我国林业发展形势非常严峻,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提高森林生态的更新能力及其生产力必须重视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本身就是要在不损害林业资源系统的前提下进行活动,综合利用和培育森林资源,将森林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同时保证满足后代对资源的需求。总之,必须深刻认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有力措施改善现状,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鋆彬.做好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J].北京农业,2011,15:167-168.

[2]赵树荣.浅谈做好林业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47.

[3]李春东.做好林业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03:2.

[4]覃超和.生态文明下的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3:167-168.

[5]申兴刚.做好林业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5,0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