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运输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道运输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道运输行业现状

篇1

关键词 物流运输 路径优化 运输方式

1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

1.1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2012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23.75万公里,这比上年末增加了13.11万公里。全国营业性货运车量完成货运量318.85亿吨,货物周转量59534.86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3.1%和15.9%,平均运距186.72公里,提高了2.5%。在公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GPS等电子设备、汽车维修等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我国公路运输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1.2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2012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了2071.1公里,增长了2.3%,里程长度居世界第二位。我国铁路运输的货物运输略有下滑。2012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91852万吨,比上年增加28923万吨、增长了8.0%。

1.3我国水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2012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45.87亿吨货物周转量81707.5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了7.7%和8.3%,平均运距1781.27公里,比上年增加了10.62公里。2012年末全国水上运输船舶净载重量22848.62万吨,增长了7.5%,平均净载重量1279.38吨/艘,增长了7.8%,载客量102.51万客位,增长了1.7%。

1.4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现状

2012年我国机场吞吐量各项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全年一共完成旅客吞吐量6797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9.5%。其中,国内航线完成6237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9.2%;国际航线完成559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13.4%。全年完成货邮吞吐量1199.4万吨,比上年增长3.6%。

1.5我国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算是处于管道工业的黄金期,到2008年底,我国已建成的油气管道的总长度约为6.4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为3.2万公里,原油管道有1.9万公里,成品油管道有1.3万公里,逐渐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供应格局。而我国正在修建的中俄输气管道,不仅为中国,而且为世界管道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2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各个运输方式之间不协调,缺乏沟通和衔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设施迅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物流效率和效益低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沟通和衔接,导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整个运输体系各运输方式之间差距较大,缺少统筹规划,运输结构不合理,不能统筹兼顾,这使得综合的运输体系很难建立起来。

2.2运输路线选择不当,造成浪费运输资源的现象

运输路线选择不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最短运输直达路线的选择不合理,造成了运输速度的下降,这在实际运输过程中比如快递行业中经常会出现这种问题;二是忽略了合理运用转运以降低运输成本这个策略,这也是对运输路线选择不当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这两种表现形式造成了大量运输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物流运输效率,很难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2.3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投入不合理,缺少合作和配合

理论上来讲,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自己的优势和运营体系。但是,在实际中,各种运输组织为了赢得更多利益,导致在很多重要项目中重复投入,如航空、铁路、水路三者重复投入道路运输组织,导致不同程度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应该加强各个运输方式之间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

2.4运输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运输方式之间制定的制度政策都不尽相同,很难形成一个统筹规划的局面,无法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运输体系,不利于提供完整的产品运输,阻碍了现代物流运输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完善。这直接对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形成了较大的阻碍,难以在区域物流中心中发挥主导作用,无法实现建设全国物流供应服务体系的目标。

3我国物流运输行业合理发展的对策研究

3.1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针对我国目前各个运输方式之间缺少沟通和衔接的弊病,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各个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降低成本,避免恶性竞争,逐步削减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壁垒,构建区域物流系统并逐渐加以完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管道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发展。

3.2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

直达运输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直达运输可以提高运输速度,省却装卸费用,尤其在一次运输批量和用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了一整车时表现最为突出。除此之外,通过直达运输,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运输系统,有利于提高运输的计划水平。提高运输效率。

3.3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合理减少重复投入

解决空驶等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它充分利用了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浪费。因此,为了避免重复投入,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在设施建设已定型和完成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能源投入,增加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优化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积极促进全国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篇2

关键词:油气储运;设施;安全;对策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了石油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石油的需求,更是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生存和发展,油气储运设施安全问题更是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油气储运设施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石油化工业非常重视的问题。本文以油气运输设施安全问题为重点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采取相关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避免油气储运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油气储运工作得以正常运行。

1. 油气储运设施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石油技术人员从未停止过对油气储运设施的研究,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非常好的成绩,从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油气运输设施安全管理体系,开发并研究了先进的技术成果和运输设施,为我国石油化工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1油气储运设施的分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石油、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油气存储和运输设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整个石油化工领域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当前,我们常说的油气储运设施主要指的是油气的存储和运输,也就是石油化工企业内部连接生产、运输、销售、服务的纽带,它包含了对矿产油气的收集、处理,油气的长距离输送、分配、运转,油气的炼化、存储等设施。

1.2油气储存设施

1.2.1油气存储设施

就我国目前油气运输设施现状而言,大部分的油气储存方式都是以油库或地下储储存库来进行储存。但是,随着天然气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天然气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天然气储存的运输方式也逐渐受到石油化工业的重视和喜爱。在天然气运输的工作中,短期的运输一般都是以基本输气管末端和储气罐进行储存的,而较长期的运输则是选择地下储气库进行储存。此外,油库的管理工作会根据不容的情况进行管理,并分为几种不同的储存方式。

1.2.2油气运输设施

而根据运输手段和方法我们可以将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分为:水路运输、管道运输、陆路运输、铁路运输等。这已成为继传统四大运输方式之后的又一新型运输措施,也是目前范围广、安全程度高的运输模式在目前的运输工作中,根据运输媒介,将油气管道运输又可以分为天然气运输、石油运输两种。

2. 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的重要性

石油天然气是一种低碳、节能的能源,天然气能源的应用已经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发展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但是,由于我国天然气和石油储备并不均衡,导致我国各地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数量迅速增加,使我国石油天然气储存运输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为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运输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因为油气储运设施增加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天然气自身就是一种可燃物质,其特点具有易挥发和蒸发性。因此,油气运输区域中,常常会闻到一些异味,还会发现低洼处油气聚集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火苗产生,天然气就会迅速被点燃,从而导致整个区域都会发生燃烧,引发重大的火灾事故。此外,油品蒸汽和天然气与空气混合是产生的气体,当处于一定环境下,就会发生爆炸,再加之油品本身含有的有毒物质,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窒息。

如今,随着油气储运行业的迅速发展,油气运输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断增加,油气储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因此,我国和石油化工企业加大了对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的重视,并不断提高完善油气运输设施安全技术和设别,从而有效的控制了油气管道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对环境进行了保护,促进石油化工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3. 事故教训

油气储运设施事故后果严重,风险程度较高,尤其、是布置密集的油气储运设施若发生事故,处置不当可能形成多米诺效应,造成连锁反应,加重事故后果。油气储运设施是连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一旦发生事故,将影响上游油田和下游炼化企业的正常生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油气储运设施发生事故,将导致供应中断,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

随着我国油气储运事业的快速发展,相应领域发生的事故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及企业对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油气管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事故数量明显下降,但很多事故教训值得举一反三。

4. 确保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的措施

我国现处于管道建设的快速发展期。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人员均应充分认识管道安全的重要性,管道所属企业应掌握管道周边的环境变化情况,了解、认识影响管道安全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针对油气管道“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按照隐患“救其未萌”的 HSE 新理念,在工程立项、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各个阶段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运行管道的监测。

4.1 提高本质安全

(1)加大“三同时”管理力度。从油气储运设施建设前期开始,确保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投用,严格执行安全设计审查。同时,加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力度,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和投入使用。在工程竣工验收前,还要组织建设项目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设施的验收。

(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质量验收。施工质量严重影响油气管道的运行安全,在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杜绝管道运输过程中的野蛮装卸,严格控制焊接质量,确保焊缝质量达到承压能力要求。其次,切实保证管道的防腐工程质量,管道敷设过程中,避免管道防腐层破损和管道外壁机械损伤。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加强油气储运设施安全对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生存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快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要高度重视油气储运设施安全问题,建立完善的油气运输设施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油气运输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减少能源的过度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加大对油气运输设施安全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从而使油气运输设施能够正常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人们创造和谐、安定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清,韩小坤. 分析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的重要性及管理措施[J]. 化工管理. 2013(04)

篇3

[关键词]油田;技术服务市场;重点板块市场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114-03

1 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随着原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全球及中国油田勘探开发迎来了空前的繁荣。2009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达3660亿美元,新增钻井82019口;2009年我国三大油企E&P合计投资达到2232亿元;新增钻井量24739口,新增油气井进尺5162万米。在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中,用于油田技术服务的占70%~80%,这使得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业务和收入持续保持增长。斯伦贝谢、哈利伯顿、贝克休斯三大境外油服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由 2002 年的-1.7%上升到 2008年15.3%,国内油服领域上市企业利润率也超过17.44%。

按照油田技术服务投资占E&P投资的70%~80%,设备投资占20%~30%计算,2009年我国三大石油巨头的E&P投资合计2232亿元,当年国内油田技术服务的市场为1600亿~1800 亿元。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对全球包括中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考虑到经济的快速复苏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现状,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在未来2~3年必将走出低谷并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预计2013年我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将达3028亿元,2010―201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1%(见图1)。

2 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钻井液是钻探过程中孔内使用的循环冲洗介质,是油井的命脉,被比喻为石油钻井的“血液”。我国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以后,钻井液材料技术已逐渐进入稳定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钻井液的主要功能从维护井壁稳定、保证安全钻进,发展到如何利用钻井液这一手段来达到保护油气层、多产油的目的,行业技术进一步升级。

从工程结算角度,钻井液技术服务的市场份额占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5%~8%。伴随着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复苏,三大石油公司将长期保持较高的新增钻井量和进尺水平,为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初步预计,2013年中国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70亿元,2010―201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37%(见图2)。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控制着我国绝大多数的石油和天然气油井,而其油井开采过程中的钻井液的配制及技术服务也一般都由其专门部门负责。我国钻井液技术服务行业集中度较高,前十位钻井液技术服务企业市场集中度约为55%。全国范围内从事钻井液技术服务的重点企业包括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液公司、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大庆钻探工程公司、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仁智油服是国内民营最大的钻井液技术服务企业。

随着我国油田钻井技术和钻井液处理剂技术的发展,对油田化学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国内油田化学品尽管起步较晚,但后期发展十分迅猛。1995年,国内油田化学品用量为102.9万吨,市场规模仅19.14亿元,而到2009年,全行业使用量已达到147万吨,市场规模到达53.83亿元。15年间,油田化学品的使用量增加了42%以上,市场规模增长超过180%。其中,钻井用化学品用量最大,占油田化学品总用量的45%~50%,采油用化学品技术含量高,占总消量的30%以上。

3 油田环保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加快,油田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多,针对油田废弃物的处理,我国从1983年陆续颁布了《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石油开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等相关政策,严格控制油田废钻井液、岩屑和采出水等的处理及排放,促进油田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我国各油气田企业逐年加大了对油田污染物处理的力度,钻井废钻井液全部纳入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多个油田实现了含油采出水的“零外排”,如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2009年,全国各大油田累计形成污水处理站300多座。采油地层水平均回注率达到90%左右,废泥浆的产生也得到了较好处理。依据石油专业工程定额标准确定的我国历年油田环保技术服务投资额如下:

在油田环保技术服务领域,由于油田环保最大的成本产生于污染物的运输,因此,污水处理站的选址通常要求紧临矿区。因此,各环保企业大多都按照各油气田的需要零散地建立站点,导致目前全国尚未形成规模化的跨区域经营油田环保技术服务企业,市场高度分散,行业区域性特征明显。

4 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在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领域,主要服务内容为钻具检维修和油气集输设施的检测,最常用到的检测方法为无损检测和完整性检测。

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长输油气管道6万多千米,从2001年以来平均每年建设的油气管道超过5500千米,其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但近年来,国内油气管道趋于老化,腐蚀严重,我国因跑油、停输、污染、抢修等造成的损失,每年都以亿元计算。为此,国家制定了《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主干线油气输送管道3~5年必须进行管道在线检测。

另外,近年来,随着钻具应用数量的增多,钻具的寿命和稳定性也越来越受到各油田和钻井工程队的关注,针对此,《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SY/T 5369―1994标准)及中石化、中石油内部制定的《钻具配套、使用与维护技术规范》对钻具应符合的技术标准、检维修对象、检测方法及检维修周期等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并重点明确了纯钻时间超过3600小时应对钻具进行一次壁厚检测,钻具经历卡钻、断裂等事故应及时对钻具进行一次探伤,钻具分级、检测后管理单位应出具正规检测报告等重要内容,充分确保了钻具井下作业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石油专业工程相关定额标准确定的我国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如下:

在油田特种设备检测维护领域,钻具检维修方面,大多数油田目前依然保留了各自的检测队伍,基本不对外承接业务。油气集输设施的检测市场相对开放,系统交叉性特征也较为明显。全国范围内从事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的企业包括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下属检测机构等。

5 防腐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篇4

关键词:管道输油 、计量化验、现状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对石油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在整个石油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计量化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计量工作就是实现准确测量的基本保障,没有准确可靠的计量,工业生产就无法正常运行。文章主要结合管道输油的实际情况,分析计量化验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管道输油计量化验的现状分析

在石油企业中,尤其在管道输油中,计量化验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企业管理者对输油的计量化验不够重视,在计量化验的技术水平上也是与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那么,我国石油管道输油计量的现状如何呢?

1、众所周知的,我国是一个“三高”型国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是我国石油企业以及其他工业的典型现状,有限能源利用方式不合理不够科学浪费现象严重,使用和开采效率不高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在石油企业里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在生产和运输以及化验的各个环节上都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尤其是对管道输油的计量和化验比较薄弱和缺乏。

2、企业的管理者不能有充分足够的意识对管道输油计量工作贯彻到底。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生产环节的计量化验工作,而忽略了在石油运输中的资源流失和浪费,在运输的计量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发掘,没有管道输油计量工作的理念和思想,并且忽略了输油计量化验工作的统筹计划。石油企业要发展自然离不开好的领导者,所谓好的领导者,是能够保持稳健、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思想,节省能源重视生产开发和后期维护的每一个环节;是能够带领整个行业朝正确的方向前进的企业;作为企业领导者,即使是管道输油的计量化验工作也同等重要。

3、思想上不重视:一些企业的领导在思想上不重视计量化验工作,忽视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严格落实计量化验的各项工作。往往重视生产过程的计量化验,而管道输油过程的计量化验不被重视,导致石油资源出现浪费现象。因此今后需要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重视管道输油的计量化验工作。

4、员工素质较低:一些员工的经验不足,没有认识到计量化验的重要性,计量化验的技术经验不足,能源节约意识不足,影响计量化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

5、规范没有落实:提高计量化验水平必须以落实相关规范要求为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规范标准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尤其是在管道输油计量化验中,更没有执行和落实相关规范标准,导致结果不准确,数据不可靠,也容易造成石油资源的浪费。

6、仪器设备落后:先进的仪器设备是确保计量化验效果的重要前提,但一些企业由于受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忽视对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或者是对现有仪器设备的保养不到位,影响计量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导致数值不准确,所得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石油资源利用情况,给整个计量化验带来不利影响。

三、提高管道输油计量化验水平的措施

我国石油计量化验的技术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些不足之处,尤其在管道输油计量中的意识和技术都比较低,这不仅是企业经济利益的威胁,还为我们每一个人敲响了资源浪费和流失的警钟。在输油的环节中计量化验工作同等重要,针对目前的计量化验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1、作为石油企业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计量意识观

不仅在石油生产过程的其他环节上,在石油管道输油上也应该有计量化验的工作意识。要有计量化验的工作意义的认识,计量化验的意识是石油企业以及其他工业企业计量的前提和保障。计量工作应放在石油生产和运输以及其他流程的什么位置,这主要取决于一个企业核心管理层(包括高层和中层负责人)的计量意识。想要石油企业再次进展和发展前进自然离不开好的领导者,所谓好的领导者,是能够保持稳健、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态度;领导者就是风向标,是能够带领整个行业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2、石油企业要落实加强能源计量化验的工作

计量化验的工作是一个细节工作,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的制定能源计量工作计划,以节省能源的浪费和流失还有监督和检验的作用,这样才能发展循环经济。企业领导者要通过开展能源讲师宣传和培训,增强企业整体员工能源计量意识,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全面推进落实能源计量工作。在石油企业中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在每个环节都要健全机构,充实明确计量化验的人员,增强其责任感,使得石油企业的员工整体素质都有所提高。在计量化验上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心和事业心,这样企业才能确保生产中每个环节的计量化验都能有效进行下去。

3、提高思想上的认识

企业相关领导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计量化验在管道输油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落实相关规范要求,促进计量化验的顺利进行。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计量化验水平,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管道输油计量化验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4、成立计量管理部门

为提高计量化验水平,促进计量化验效果的提升,石油企业有必要成立计量管理部门,完善机构设置,并配备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操作水准,并且重视监督管理,促进工作人员履行好自己的各项职责。同时还要明确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工作人员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提高计量化验效果。

5、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要引进和吸收高素质的计量化验工作人员,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同时重视对他们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完善奖励考核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确保计量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6、严格落实相关规范

为提高效果,计量化验应该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标准进行。从样品选择、仪器使用、计量化验操作、数据获取与分析、数据处理都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确保计量化验结果准确性。加强对计量化验过程的监督和巡查,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对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应该及时纠正,促进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提高计量化验效果,以便更好的指导管道输油和石油企业的日常工作,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7、加强仪器设备管理

为确保计量化验的效果,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促进仪器设备更好的发挥作用是必须的。在日常工作中,要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仪器设备管理,尤其是要加强对关键环节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并建立管理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检查,对于出现损坏的仪器设备需要及时更换。要重视先进设备的研发和引进工作,促进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并在这方面适当增加资金投入,从而确保各类仪器设备更好的发挥作用,提高计量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8、在具体的管道输油环节上的计量化验工作,企业要针对其工作特点对员工进行技术和素质的培训和宣传。使得输油计量员有一个对计量化验的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认为在此环节上计量化验是多此一举的事情,因为管道输油也会有很大的能源浪费和流失的现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管道输油计量化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众所周知,我国已是一个出口石油的大国,在经济利益达到一定的高度下,更不能忽略能源的节省和检验能源的使用情况。要想充分合理科学的利用能源,就要进行计量化验的工作,才能统计出一个准确的数据来描述能源的使用和浪费的情况。作为石油企业,要根据这些数据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有节能的意识检查纰漏。因此,石油企业一定要加强计量化验的意识,增强在管道输油上的计量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企业员工都具有一定的计量意识,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计量水平,合理科学利用计量化验器具,使得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钢铁工业的节能现状及发展分析.来源:中国钢材价格网2008.

篇5

关键词:安全管理 消防保证体系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63-01

近年来,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火灾、泄漏与爆炸等重、特大事故层出不穷,其等级与数量也不断上升,给社会的公共安全与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燃气事业的推进与发展。因此,理清当前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有关部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燃气消防安全管理保证新体系时提供参考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现状

我国目前与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有三个,即《消防法》、《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作为消防部门,在燃气安全管理方面的业务,主要涉及:参与制定与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并执行;负责相关消防产品的检测认证;对燃气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上的相关场所、管线、设备、用户进行防火监督管理;参与燃气灾害事故的处置;日常的消防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二、我国燃气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机制不适应燃气产业市场经济发展

燃气产业涉及建设、能源、交通、劳动安全监察、农业等各管理领域,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也涉及公安消防以及上述各主管部门,目前由中央和各地方的上述部门颁布有关政令,对燃气实施安全管理。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都在建设主管系统设立了燃气管理办公室或者燃气管理处,但由于受人员编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部门履行着行业管理的职能要大大多于履行安全工作职能,有的办公室只有几个人,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根本没有精力通盘考虑安全管理,而把安全管理的职能依托于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察等监督部门,或者让燃气供应单位自行强化安全管理。

(二)法制建设滞后

1.法规制定滞后。我国目前执行的较权威的燃气规定只有1991年的第10号令,该规定对燃气的安全管理只提出了原则意见,相关的法律责任也不够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弹性太大,有一定难度。2.各地管理法规不一。由于各地方使用的燃气的种类、数量、地理环境等情况不同,所制定的法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全国燃气管理没有较为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多头,职能重叠,监督与管理的界限不明确,使得许多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及时整解。3.政出多门、缺乏协调。不同部委的法规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给具体执行部门带来诸多管理上的不便。4.政府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关系重大,国外燃气行业的经营者不敢以身试法,严格的法制管理将使违法经营者损失重大以至破产。

(三)规范、标准不健全

其一,制定的年代比较晚,先进的技术内容少,无法体现通过提高燃气设备设施本身的高技术含量来实现的本质安全的指导思想;其二,技术规范修订的周期较长,与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城市环境不相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所带来的新措施无法在实际应用中找到法律依据。其三,主要技术指标缺乏科学依据。其四,一些重要的燃气设施标准与工程规范尚缺,各类燃气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等。此外,燃气用胶管的质量和老化问题、家用燃气报警器等技术,至今尚无定性和定量的使用概念。

(四)设计、建审和验收的可操作性不强

由于规范标准不健全,弹性大,给设计、建审和验收带来操作性不强的弊端。目前燃气项目的建审主体为公安的消防部门,鉴于燃气设施的工艺流程和专业设备的复杂性,消防部门的专业水平远低于燃气行业的技术管理部门,其建审难度较大。如北京等一些省市的消防部门认为消防部门不应承担不能胜任的技术环节方面的建审工作。

(五)日常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燃气管网老化现象比较严重。部分管道已连续使用几十年从未进行检测维修,其安全可靠性无法确定,随时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2.道路改造带来问题。许多城市的燃气管网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局部管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道路拓宽及新出入口的开设致使燃气管道置于车道下方,而原有管道的基础却没有加固,防火间距不足是一个方面,更为严重的是极易造成管道受压损坏,发生燃气泄漏。3.违章施工也是影响燃气管道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燃气管道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外来施工损坏燃气管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燃气管道旁边施工时,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不征求城市规划或燃气管道管理单位的意见,盲目施工,损坏管道,造成燃气泄漏,危及安全。4.燃气管道产权归属不明。城市燃气供应系统中,从企业至用户之间的输送管线的产权归属至今未明,随之引出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清。5.居民室内装潢隐患较多。目前对家庭内燃气管道的敷设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6.液化气钢瓶管理失控,事故率高。作为取代煤炭的优质燃料,液化气经营、销售、运输等领域,恶性竞争、惟利是图情况突出,因此产生了较多安全隐患。

(六)应急处置能力不强

篇6

关键词:原油运输;长输管道;自动化控制

1传统长输管道存在的问题

原油运输所使用的长输管道过去一般都是使用人工进行管理与控制,这种工作方式有着很大的缺陷,因此现在原油运输在使用长输管道的时候都会优先考虑运用自动化技术完成对管道运行的控制。原油长输管道已经存在并发展了一百五十多年,自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在18世纪建设了第一条输油管道之后,全世界各国的输油管道都开始纷纷铺设起来。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原油长输管道,而且这些管道支撑着全世界所有的原油运输工作,在石油工业领域的作用不容小视。由于欧美地区的石油业产生较早,发展时间自然也较长,故其地区内长输管道的铺设以及应用相较于我国更为成熟。

1.1我国长输管道的发展

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对原油长输管线的建设,但是当时我国的石油工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同时生产力并不充足,因此在当时进行铺设的三条长输管道管径较小,总长度较短,输送能力极为有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石油长输管道的建设也有着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大庆油田的开发获得成功之后,我国以大庆油田为中心铺设了由大庆至大连与秦皇岛的两条原油长输管道,并在之后铺设了由秦皇岛至北京的原油长输管道。

1.2我国原油长输管道存在的问题

我国原油长输管道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之后,虽然技术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我国的石油行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原油长输管道在运行过程中过于复杂,人工操作的局限性较大使得当前原油长输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原油长输管道的自动化控制

原油长输管道系统极为复杂,在工作时需要实时进行监察与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整体协调配合运行。在此过程中,如果使用人工进行控制,由于工作人员的任务量较大、数据采集与分析不及时、设备调试速度慢等原因,往往会造成长输管道系统运行故障等问题。根据长输管道系统运行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以SCADA系统为中心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此完善当前原油长输管道的运行[2]。

2.1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号收集

在传统的原油长输管道运行中,信号的收集工作一般都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完成的。这样不但耗时,而且耗力。因此在建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时候,首先应该解决的便是信号收集问题。在原油长输管道的节点、场站等各个位置都应该安装传感装置,以此保证管道系统运行时各类数据收集的及时性与全面性。

2.2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号传输

在数据收集的工作完成之后,还必须进行传输才能将收集到的信号传递至各个监控站进行分析处理。而长输管道所处的环境极为复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使用无线传输还是使用有线传输。无线传输不需要繁复的网络线路铺设,而有线传输则可以尽可能的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两种信号传输方式各有优劣,在实地考察之后才能做出合适的决定。

2.3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号处理

如果将自动化控制系统比作人体,那么信息收集装置便是感受器,信号传输线路是神经元构成的网络,而信号处理装置则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在信号收集与信号传输的工作完成之后,便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里的数据包括在站场的生产数据以及长输管道输送原油过程产生的数据,数据处理中心需要依照标准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比对,如有异常则需通过程序进行模拟分析以确定故障的具体信息。同时,信号处理中心也要对终端装置下达指令,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再由工作人员根据信号处理中心的数据进行故障维修。除此之外,信号处理中心也要定期对收集上来的全部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将其整合成为生产活动报表,以此来帮助管理者和决策者更好的了解原油长输管道的实时工作状况,并根据信息进行工作上的调整,保证原油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

3结束语

原油长输管道的建设已经开始并且发展极为迅速,我国大部分的油田,比如说: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以及新疆油田和长庆油田等,在长输管道的工程建设中都在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其进行改造和完善。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任务负担,同时也无需担心由于工作人员疲劳操作而导致的监控不力所造成的危害。可以说,原油长输管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极大程度释放了石油企业的生产力,在降低工人工作强度的基础上提高了各类数据收集、传递、分析、决定的精度。所以,自动化控制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充分开发以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琳.长输管道输油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8).

篇7

关键词:可靠性;天然气管道;可靠度目标;极限状态

当前,我国天然气的用量在逐年递长,对长输管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此,未来几年中,多条大输量天然气干线管道的建设必将提上日程,同时,包括各条主干线路的设计输量也都将达到300亿 /年及以上:这标志着国内输气管道建设已进入新的时代,需要进一步提高输送效率,满足日新月异的要求。提高输送效率的途径包括:①研究X80及更高钢级管道;②提高输气管道设计系数;③使用更大口径输送管道。这些新材料、新方案的出现势必带来材料、设计、施工以及运行上的可靠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引入新的设计方法进行管道设计和全面的评价,也就是基于可靠性的设计技术。

1 方法概述

目前国内、外陆上管道基本都采用基于应力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能满足管道行业的设计需要,而且将继续长期得以应用。这种方法将材料、制造、施工、运行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即可靠度,集中在统一的安全系数中,也就是设计系数。这个系数的确定是根据设计人员的经验和对失效风险的定性评估结果,而且为已有的规范,甚至为法律、法规所采纳。尽管这种方法有着直观、简单、便于应用、为人们广泛接受等优点,但是随着人们对材料的认识、失效机理的理解日益加深,管道服役环境的日益复杂,其局限性日益显著。如:

1) 安全系数的确定不能反映管材性能水平,其有效性无法证实和量化;

2) 不能综合考虑管道运营维护技术和运行作业的进步;

3) 不能适应新的服役环境,如地震、冻土地区、滑坡等地段的设计;

4) 不利于技术进步,即超出经验范围的技术难以说明其可靠度等。

为此,需要寻求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法,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针对管道实际的失效模式而进行的设计。这里的极限状态是指管道结构刚好满足特定设计和运行要求的临界状态。陆上管道的极限状态一般分为:

极端极限状态――破裂;

服役极限状态――变形等影响正常的运行但未破裂;

泄漏极限状态――小孔泄漏。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通过识别可能的极限状态,建立对应的极限状态方程和设计的准则,从而保证所设计管道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有效。由于此方法能反映出管道的实际环境、管材的性能、失效模式、运行要求等优点,已逐步为管道行业所接受。如1996年版的DNV海底管道规范就开始使用,陆上管道CSA Z662-03版引入了此方法,ISO 16708-06对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内容、流程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规定等。

2 国内外技术现状分析

2.1国内技术现状

国外在进行新材料、新的服役条件下的管道设计中一般采用基于可靠性的设计和评价方法,并形成了相应的规范。国内目前将《ISO 16708-2006―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s―Reliability-based limit state methods》等同采用为国标,但是该方法在国内的适用性、操作性等方面还有诸多问题,在具体实施方面该文也并未深入研究。就该方法包含内容来看,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包括目标可靠度确定、不确定分析、极限状态方程建立和可靠度计算模型:

1)可靠度目标。国内一些研究机构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可接受标准值,但还没有国家层面的社会风险和个人风险可接受标准。此外,也没有和管道沿线的具体情况、具体的设计参数联系起来确定可靠性目标值。

2)不确定性分析。管道的不确定性分析包括管道材料的性能指标参数、管道荷载、施工及运行维护参数等诸多方面。对于X80及以下钢级的钢管性能参数,如钢管的壁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及夏比冲击功等数据可以根据目前已建的相关管道工程中调研获取,但钢管的压缩屈曲应变和拉伸应变,以及钢管焊缝的CTOD值等在以往管道研究设计中未能得到的数据,则需要进行相关试验获得;对于更高钢级的钢管性能参数,则需根据该级别钢管的试制及批量生产情况,同步跟踪研究。

3)极限状态方程建立。基于可靠性的设计方法研究中需要考虑运输、施工和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极限状态方程。对于常规管道涉及约十几种工况,几十个状态方程,对于这些极限状态,国内尚没有专门研究。

2.2 国外技术现状

近年来,国际上开始研究管道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对管道运行安全可靠性的影响,并逐步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的管道设计方法和标准。200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了标准ISO 16708-2006《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基于可靠性的极限状态方法》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的管道设计方法。

1)可靠度目标:欧美国家、我国香港地区等都有可接受的社会风险和个人风险的标准,关于目标可靠度的确定,国外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一些标准和规范,如挪威船级社的标准DNV-OS-F101(2000)就建立了不同极限状态下海洋管道的目标可靠度,加拿大的油气管道标准CSA Z662(2007)也建立了目标可靠度的确定方法。但是,DNV-OS-F101标准的适用范围为海底管道。

2)不确定性分析:对于管道的不确定性研究,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随机变量(如环境荷载、机械冲击)、测量的不确定(如材料性质、缺陷大小测量)、模型引起的不确定和统计引起的不确定性(如样本的大小、代表性)等。

3)极限状态方程建立:经过近二十年和目前还在进行的研究,国外已经建立多种管道失效模式下的极限状态方程,然而这些方程的基础数据不能涵盖更高钢级(X80及以上)、更大管径的范围。需要对这些已建方程初步分析。

3、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

从国内外技术现状分析来看,尽管此方法有了一定了基础,但是要在国内应用还需要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工作为目标可靠度的确定和极限状态方程的建立。

1) 管道目标可靠度的研究

目标可靠度是管道基于可靠性设计的评判标准和前提,其研究必须具有前瞻性和适用性,从宏观和系统的方面整体把握。要首先确定个体风险水平和社会风险水平;然后针对具体国内已建天然气管道的数据建立工况数据库;由此建立管道的失效后果模型,计算目标可靠度。

2)极限状态方程的研究

极限状态方程的研究是可靠度计算的基础,为了最终完整评价管道的可靠度情况,需要从各种工况对管道的极限状态做出研究,根据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对于整个管道从运输、施工到运行的分解,结合国内管道建设的具体情况。而根据极限状态评判标准的不同,服役极限状态对可靠度计算的影响结果小,但是鉴于其危险性,可制定相应的极限标准制约;极端极限状态,包括泄漏和破裂,对最终可靠度的影响较大,同时后果严重,需要采取失效概率的计算。其不同荷载工况下的极限状态方程目前国内外都有部分研究成果,包括第三方破坏、腐蚀、轴向地表移动、管道局部屈曲和焊缝缺陷失效等。

篇8

一、厂址选择中体现节约用地

作为有效的解决用地问题的最初阶段,总图设计人员应从思想上就重视工程设计的选址工作,同社会上的各部门努力的沟通协调,从而共同的做好选址工作。在前期应做好原料、水电以及社会供应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在确定所有相关条件都符合要求好,便可以连同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项目的选址工作。在工业厂房工程项目中,进行选址工作时应尽可能的将工程的地址定在社会福利措施和公用工程较好的地区,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辅助设施的占地面积,也防止了所建设工厂社会化问题的出现。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多与城镇沟通和配合,双方应共同做好生活区和相应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从而避免因员工的生活问题而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还应尽可能的利用好市建的公共设施,这样有可能会节省出变电站和锅炉房等厂房的用地面积。应多与兄弟单位协作,提升厂房的社会影响,与兄弟单位共同负责物流和运输等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储运及设备维修等方面的用地面积。

二、有效利用地形节约用地

建筑能够满足自身的生活和生产的功能需求是做好总图设计工作的前提条件,还应充分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根据结构或是功能将各类建筑物分类,将建筑物的布置形式和外形与场地的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从而保证总图设计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进行建筑物的外观设计时,应遵循简单简约的原则,在我国节约用地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各类建筑的高度不断的提升,而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却也暴露出没有进行前期全面的调研和规划的不够详细、合理等问题,在日后的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这些问题并及时的解决和完善。工业建筑具有非常明显的生产特点,其生产工艺长,生产工序也更为复杂,因此,其在节约用地工作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工业厂房应采取联合布置的方式,从而将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既要满足生产工艺,同时其外观也应尽量的简单和规整,从而降低我国土地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另外,在铺设管线和管道时,也应遵循简约简单的原则,防止因线路的迂回而增大用地面积问题的出现,保证布置厂房的紧凑性;(2)在设计平面的布置形式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应保证其功能上的特殊性,比如说,石油企业的某些建筑是需要加长和加宽的,那么就必须做好其平面布置形式的设计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建筑建议应设计在结构相对完整的地带,同时石油企业中相邻的生产建筑应尽可能的平行布置,如果存在空缺的位置,那么为了充分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建议应配以辅的建筑物。

三、合理规划建筑间距,节约用地

一般厂区内的建筑和运输通道在整个规划面积中占比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设计中,在满足企业生产生活需要以及运输路线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将建筑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确保建筑或者运输路线之间距离合理化,以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营为主。一般厂房之间的间距和其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联系。根据北方的季节情况,冬季夜长昼短,其日照时间也就短,因此在进行设计中,建筑的屋檐通常要比前一排的屋檐高1.5倍。另外,按照相关的研究,选择迎风坡布置建筑也能够实现减小建筑间距的目的。

减少设备的防振以及防噪的距离也能实现节约用地。当前,影响设备防振距离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振动强度以及振源设备的振幅和设备所处位置的土壤吸收振动能量的能力等,所以,为了能够减少设备的防振间距,在总图运输设计中一定要将振源位置合理的原理,对安装振动较强的设备的建筑之间的距离在设计中尽量集中布置,同时按照厂址的现状,将这些建筑建设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这样也就能够减少防振间距

四、减少仓储的用地面积

对仓储空间的合理利用也是节约用地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在一些工业企业中,例如,煤矿企业,用料大部分都是在露天进行堆放的。某某矿企业,煤和矿用机械以及报废机械都堆放在厂区,就这些东西基本上就占用了整个厂区面积的一般,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用地的浪费。根据这种情况,为了能够节约用地,在这一类型的工业建筑建设中,在进行材料的堆放中一定要考虑将堆物向空间发展的方式,设计占地面积小的环形高走廊式堆场,利用机械运输的方式进行原材料的运输。这种设计不但有效的节省了材料的堆放空间,还能够合理利用余下的空间,可以将其设计成机械库房或者工人休息室,这大大节约的企业的用地面积。

五、将总图中的集中布置合并起来

进行总图布置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合理紧凑的理念,在缓解占地压力的工作中,压缩通道的宽度虽能起到作用但却也是辅助的作用,所取得的效果也还是有限的,而要想从本质上解决占地压力的问题,那么防火、生产、运输以及管线铺设等相关要求才是关键的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工艺流程不断变化并且更加复杂,人们对住宅面积的认识也更加理性了,人们节约用地的意识也有所增加,土建技术和通风除尘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联合集中布置的形式也成为了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并且这种形式也能够真正的实现合理性和经济性的并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应环环相扣,功能类似的辅助设施和车间应紧密布置,从而保证生产工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运输效率。

六、其他节约用地的规划措施

(1)管线合理布置。在工业厂区通常有很多管线铺设,在进行总图运输设计中需要对这些管线的走向以及路径等进行考虑,保证管道的路径顺直以及短截,走向合理。保证建筑物和管道以及管道和管道之间、道路和管道、绿化和管道之间的合理性,防止出现功能干扰的情况,在管道的设计中还应该具有超前思想,尽可能的考虑到厂区扩建对管道的影响等,同时进行科学的排布。在对各个设施的使用不影响的前提下其间距尽量减少。对管线集中的地方,应该利用共沟或者共架的设计方式,也能利用多层共沟或者共架的方式,这样不但能实现节约用地的目的,还能够实现在检修和维护中较为方便。

(2)综合利用废弃物,对土地的占用能够减少。很多企业所产生的生产废弃物对整个厂区面积占用比较大,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将这些废弃物可以有效的合理利用,以此实现减少对场地面积的占用。比如在进行矿井总图设计时研石需要占用很大的堆放场地,所以可将研石转化成建材、电力等企业的可用资源。这样就能够减少其占据的厂区面积,同时还能够缓解其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篇9

关键词:油田管道 敷设施工 问题 对策

一、对管道铺设成本的控制

1.对于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在保证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以及高质量的状况下,将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中,使得实现成本目标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使得实现较好的成本控制。在组织上,在公司的层面成本的管理中要确立好牵头的部门和相关的负责人来代表企业行使对成本控制的职权。在对成本的控制中,项目的经理和各项专业的管理都具有成本的责任,并享有一定的限权。

2.对全过程进行控制。从开始投标到中标之后的施工以及验交的整个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加强合同的管理,并认真对待工程的索赔,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

3.加强对财务和合算的管理。对于未完成的工程,要对施工的成本进行及时的分析和预测。发现造成成本中增加的主要因素。积极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杜绝可能发生的浪费状况,从而实现成本目标。

4.合理的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在合理的工期之内,要将项目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中。如果出现工期的提前和延迟都意味着工程成本的提高。于是在安排工期的时候,要深入的研究工期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进行均衡有条理的施工。在合理的使用资源的同时,保证在一定的工其中完成,从而降低成本。

二、加强石油管道的焊接技术

管道运输是大规模的经济的运输天然气和石油的一种方式。其安全,经济,同时也不间断。管道运输具有有效性,其并不只是对天然气和石油进行运输。在陆路运输,空运和海运以及管道运输中,管道运输一致被认为是最经济的一种运输方式,特别对于石油和天然气来说效果最为突出。在国际上对于中,高强度的管道焊接进行研究时,在焊接的设备,材料,以及工艺上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开发使用了管道全位置自动的焊机,实心焊丝以及管道专用的下向焊焊条等焊接材料。在我国对于输气管线的环焊缝焊接的工艺中,比较重视常规力学的性能指标,没有针对潮湿的气候天健,硫化物的应力腐蚀的性能系统的进行试验研究。为了使得输气管线环焊缝的质量,要加强对高强度长距离的输气管线环焊缝的焊接工艺系统的研究。将其中的研究成果直接的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在输气管线的施工中,提供相关的技术和有效的数据。当今,管线的钢级别在不断提高状况下,有效的结合管线钢在材料制备,成分,结构和使用性能等方面,使得高强度的管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以及较强的腐蚀性。在此基础上,对于管线钢和焊缝还应该具有疲劳性,抗断裂性。

三、QHSE体系在石油管道建设施工中作用

在对管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QHSE(健康,环境,安全,质量)的体系并不是非常完善,为了使得扭转这种现状,对于推进QHSE体系的工作非常有必要。满足顾客的需求,保障员工的安全,保护附近的环境。以最大的力量对顾客的需求进行满足,在其中没有事故,伤害和损失。如今在解决石油企业中的安全管理的水平较低的措施是,合理的安排顾客,员工,社会之间的关系,加强领导,让全员参与其中,使用系统的管理办法,达到相关的每一方收获利益。这时也需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控制,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追求一种高效科学合理的方法,并对其进行科学创新。

四、结语

石油管道在对石油的运输中的时最方便快捷的一种方法,而且经济有效。因此对于施工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石油管道的建设过程中的耗资比较大,因此需要对成本的控制问题提起相关的注意。石油管道的运行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对适应的环境相对较为复杂,而且耐腐蚀性也不是很高,因此也要注重发展焊接技术。初次之外对于任何一种技术来讲,都是以安全作为前提的,因此要推进QHSE体系在石油管道建设施工中的应用。这样在不久,石油管道的工程中的建设技术就会变得更加完善,科学。

参考文献

[1] 刘真;海滩油田地面工程开发模式探讨[J];石油规划设计;2004年03期.

篇10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我国已初步建成了由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目前,交通运输业除管道运输外,分别由铁道部、交通部和民航总局三个部门分管。依据管理体制的分工,我国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主要是依靠上述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分别由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负责统计铁路运输、公路和水路运输、港口生产、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统计由国家统计局负责,主要统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两大集团数据。全国民用机动车统计由国家统计局负责,根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注册资料收集整理。

长期以来,各业务主管部门其分管的业务职责分明,互不交叉。国家统计局作为政府综合统计部门,主要是负责综合交通运输统计工作,包括: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统计方法制度,采集、加工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生产数据,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能全面反映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整体实力、综合运输网结构和布局发展变化态势的资料,以及整个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综合资料。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出现了多元化,运输企业所有制形式、经营模式多样化,很多运输企业不再是某个业务部门的直属企业或下属企业,而成为无上级主管部门的企业或划归地方政府管理的企业。这种情况的出现,打破了原来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只进行系统内企业统计的框架,部门统计由系统内统计开始向全社会行业统计过渡。与此同时,政府综合统计部门配合、协调业务主管部门适时开展运输全行业统计工作,已成为另一项重要的工作。

目前,国家统计局综合交通运输统计方法制度,除管道运输统计内容外,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现行统计方法制度或业务管理记录的基础之上。业务主管部门有什么资料,我们就采集什么资料,其依赖性很强,而自主性较差。政府综合交通运输统计工作基本上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

二、交通运输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资料分散,可比性较差

我国交通运输管理权限的分散性,决定了交通运输统计信息管理的分散性和差异性:各部门管理体制不同,比如:铁道部下设13个铁路管理局,民航总局下设的地方民航管理局也不是完全按省(市、自治区)的地域划分,交通部按省(市、自治区)设有交通厅(局)。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各业务主管部门建立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统计指标解释不同。由于运输方式的不同,各自特点不同。比如:反映运输生产总量的指标运输换算周转量,不同的运输方式其客货换算系数是不同的。据业内反映,同一种运输方式使用运输换算周转量指标计算运输的弹性系数、历史资料之间比较都是可比的,而若与其他运输方式横向间相比较,其可比性就较差。因此,虽然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量统计都有换算周转量指标,但使用却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统计资料共享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对本部门的统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交通运输统计信息在为本部门管理服务的同时,业务部门相互间的交流、为其他部门的工作提供相关统计资料的渠道却并不畅通,各业务主管部门实际上垄断着其行业统计信息的使用权。时常出现的情况是,当某地区或某投资者需要研究某一区域交通网或交通流量情况,制定路网或水网发展规划时,由于掌握的资料缺乏,往往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重复的统计调查。而交通运输统计由于专业性较强,外行调查收集的统计资料并不一定准确,从而影响了资料的使用效果。

(三)统计资料社会需求缺口大

我国交通运输业务主管部门都是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他们行使的权力就是代表政府对交通运输行业实行管理。因此,政府宏观管理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也就是其自身的需求,各部门都不惜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内容及统计调查方式,更新统计手段等。但是在为社会公众服务方面却投入不足,对外公开出版的统计资料品种少,且内容不丰富。比如:跨经济行业联合开展物流业务情况;直接和间接为运输企业服务的辅助业情况;交通枢纽的发展情况;城市内交通统计与传统的城市间交通统计的衔接问题等,现有的统计调查内容和资料已不能适应,需要开拓的统计内容很多。

(四)公路、水路统计调查方法改革艰难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活动的繁荣,运输企业规模、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输统计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加大。尤其是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变动快、流动性强,统计对象点多面广量大,采用全面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很难维系。从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统计局和交通部就开始合作,尝试在公路和水路行业运输统计中采用抽样调查为主、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改革。十多年来,公路抽样调查方案从实施至今,已先后作过5次大的变动。从历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尽管各省反映不一致,但推算出的全社会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指标,其数据总体上基本准确,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基本吻合的。但从个别地区看,尤其是省以下的地区,抽样调查推算出的总体数据,不能反映当地交通运输实际情况,有的甚至与当地经济发展趋势相反。主要原因:一是调查方案不适用省以下的地区,样本的代表性差;二是样本企业的配合程度越来越差,不按要求填调查表或根本不填表;三是由交通部门运管系统组成的抽样调查队伍力量薄弱、业务素质较差;四是抽样总体运输工具数据库更新、维护较差;五是根据运输统计的原则,虽在本地运营,但在外地注册的车、船不统计等。其结果是,尽管有比较科学和完善的统计调查方法,但在基层操作时,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已走样变形,基础数据质量难以控制。

三、改进和完善现行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设想

(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资源共享机制

根据我国交通运输统计工作是由两部分组成(政府综合统计和政府部门统计)的现状,进一步明确在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中部门统计在政府统计中的位置、角色,要充分利用和发挥部门统计的优势。在统计数据收集方面,以业务部门统计数据为基础,以业务部门统计渠道作为交通统计资料收集的主渠道,组织和协调业务主管部门参与国家重大的统计调查项目的实施工作,比如:基本单位普查、第三产业普查、经济普查、投入产出调查等国情国力调查。在统计制度改革和专题研究方面,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牵头,定期组织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参加,共同研究有关统计调查方法改革和统计指标协调等重大问题。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业务主管部门自行开展的专业调查,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应积极参与和协调其他部门,为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正确处理好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相互关系,既要考虑各方面的需要和可能,又要搞好合理分工协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相互支持和促进,实现统计资源互补、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是政府统计工作的重点,应重视做好统计信息的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和了解各业务主管部门已在开展的统计调查项目、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指标解释等,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制度(国家统计局已制定和颁布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在国家统计局建立起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数据库,定期公布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利用部门统计项目管理数据库,实现部门间的网上交流、统计资料共享的功能。

(二)创建与时俱进的统计新内容,扩充运输统计的外延

交通运输统计如何全面反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目前在有些方面还是空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交通运输统计框架、统计方法制度已不适应,适时创建与时俱进的统计新内容,对原有的统计内容进行改造、扩充,是非常迫切的一项工作。近年来,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已开始关注和参与组织研究相关的统计问题,比如: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的运输业统计的衔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间运输统计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中停车场、交通枢纽的统计、公路大通道(干线)运输量统计、区域运输流量流向统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