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在物流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在物流的现状

篇1

【关键词】物流业 发展现状 问题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1)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各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起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家电、汽车、电子、航空、食品工业、药品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大大增加了对物流行业的需求。这些企业在发展的初期企业原材料采购、商品分拣、商品配送等环节主要依靠企业自有物流,但企业自有物流有其自身的缺点:对物流管理认识不够,物流管理水平有限,不能达到专业化和精细化。这些缺点导致企业自有物流成本高工作效率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自有物流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经营要求,因此现代许多大型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企业运用现代物流可以极大的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使企业在市场中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2)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信息科学技术的提高奠定了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物流产业和交通运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9.8万公里和高速公路营业里程达9.6万公里,营业里程数均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拥有175个运输机场,3.18万个生产用港口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泊位达1886个,大体上形成了我国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联合一体的局面。这些交通运输基础措施的建设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发展,使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联系更为紧密及各地区经济合作更为频繁,同时也加大了各地区对物流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表现在“量”上面,对“质”的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信息化管理融入了物流业,对于物流过程中商品的管理采用信息化技术,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3)电子商务的发展丰富了我国物流产业的服务方式。我国电子商务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间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了企业产品的销售范围,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购物方式和企业的销售方式,“足不出户”是现代年轻人首选的购物方式,而送货上门是网上购物的主要特征。近年来我国优秀电商的迅速发展,如:淘宝、京东、卓越、苏宁易购等,都依赖于优质的物流服务,无论是自有物流还是外包物流的传递方式,都在极大程度上的促进了我国物流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物流产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各地区发展及其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该开放的先行示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方便,对物流的需求很大,提供物流的机会较多,同时科学技术发达,在较短的时间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实现了物流的现代化。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发展时间短、经济水平落后、地理条件、国家经济政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物流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且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落后的技术条件进一步阻碍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城乡第三方物流发展及其不平衡,目前我国物流活动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各大城市间物流往来频繁,物流发展迅速,但同时我国乡村的物流发展极为缓慢,城市和乡村之间几乎没有物流来往,造成我国物流市场的地域化、畸形化。

(2)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缺失。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国新兴的第三产业,发展初期对人才的储备不足,少有中职学校及高等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和专业。直到近年来我国各大高等专业院校才陆续开设了物流专业,培养了大批物流专业人才,但是相对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而言,物流人才的供给远远不够;高等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与物流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的现象日趋严重,一方面是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是物流产业专业人才稀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在体现在数量上,而应该根据物流产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纵观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物流人才的培养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培养目标不清楚,课程设置不合理,与实际脱节;授课老师实际经验不足,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的大多是理论书本知识,缺乏实地实践;师资水平低等。

(3)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欠缺。我国物流发展较晚,物流企业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因此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许多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不够重视,企业没有设置相关业务的标准管理条例,企业员工在工作中会不按规定进行处理,造成物流企业管理质量差,效率低,成本高。物流产业是配合其他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因此我国物流产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且直接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层次低,法律效力不大,而同时我国物流产业立法者的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有冲突,导致我国物流产业法律法规的完善进展缓慢。

物流产业是集合运输、仓储、加工等行业为一体的第三产业,是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产业。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都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物流业存在许多的不足,面对这些不去我国政府各部门、企业各单位应共同努力,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振主.物流学[M].北京:铁道出版社,2003.

[2]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吴清一.物流学[M].北京:物资出版社,2001.

篇2

物流成本管理中国发展阶段现状

物流被称为继生产力、劳动力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保证这一利润源泉实现的关键就是降低物流企业成本,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应付市场竞争和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战略决策资源。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和成功加入 WTO,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物流在企业运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成本高低也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水平以及竞争力的高低。然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至今没有完整的体系,物流成本没有和企业的财务会计区分开来,企业消耗的物流费用没有得到揭示,没有一套属于物流自己的核算制度,成本浪费现象严重,物流成本终居高不下等等。这就需要物流专业人才对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进行阶段化划分和现状分析。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在我国发展阶段

(一)物流成本管理概念引进和初步认识阶段

1.发现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并逐渐意识到只有降低物流成本才能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物流成本管理与物流管理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物流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的经营思想是以生产制造为中心,根本无暇顾及流通领域中的物流问题。进入到二十世纪后期,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开始进入企业的眼球,开始意识到降低物流成本对企业效益增加的重要性,物流成本逐步进入企业的视线。

2.物流成本开始初步研究和试验性管理并逐步组织化

由于经济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改善物流系统的推动力,同时也促使政府修改高物流成本温床的管理政策,物流成本管理逐步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物流管理部门,来对物流成本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和管理,使得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并出现了外包制这种新形式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竞争力。开始有了一些关于物流成本方面的专注和论文。为物流成本管理的继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物流成本核算阶段

1.物流成本核算原则的确认

为了提高物流核算的质量,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就有对物流成本核算的原则进行确认和制定:

(1)合法性原则

(2)可靠性原则

(3)相关性原则

(4)分期核算原则

(5)权责发生制原则

(6)一致性原则

(7)重要性原则

2.物流费用支出的界限

为了正确地算物流成本,除必须遵循成本核算的原则外,还必须正确的划分以下四项费用支出的界限:

(1)应计入物流成本和不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界限

首先,非生产经营活动的耗费不能计入物流成本。只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才有可能计入物流成本,财政部应该在颁布的成本开支范围明确指出哪些成本可以列入生产经营成本,那些不能列入生产经营成本。

其次,生产经营活动成本分为正常成本和非正常成本,只有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才可以计入物流成本,非正常的经营活动成本不可以计入物流成本而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2)不同成本对象的费用界限

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对象不止一种,那么为了正确的计算各种成本对象的成本,正确的分析和考核各种成本对象的成本计划或定额成本的执行情况,必须将应当计入当期的物流成本的费用在各成本对象之间正确的进行划分。凡属于某种成本对象单独发生,能直接计入该成本对象的物流费用,均应直接计入该成本对象;属于几种成本对象每年共发生,不能直接计入某种成本的物流费用,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别计入这几种成本对象。

(3)资本性支出与效益性支出的费用界限

资本性支出是指那些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如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而发生的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那些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如企业的工资支出、机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支出等。

(4)本期物流成本和以前或以后物流成本的界限

企业发生的各项支出,有的应计入当期物流成本,有的则应计入以前或以后各期的物流成本。

以上四方面费用界限划分,总的来说就是要贯彻受益原则,即何者受益,何者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多少,按受益程度比例分担。

3.物流成本核算制度的确立

根据企业的需要,确立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主要有这造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两种。要确认成本核算的主要科目、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账簿设置以及物流成本核算的程序等。要明确物流活动范围,确定物流功能范围,确定成本计算期间,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审核原始记录等程序。

(三)物流成本管理阶段

1.物流成本分析体系

物流成本分析实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的期初上,运用一定的方法,结实物流水平的变化,经一部查明影响物流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通过物流成本分析,检查和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实际与计划差异的原因,及时发现问题,揭示物流环节中的主要矛盾。确定物流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要根据分析目的、物流特点和所掌握的资料性质与内容。企业应该在该阶段首先确立物流成本分析体系。

2.物流成本决策体系

(1)物流成本预测

物流成本预测是在对本年度物流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物流成本数据和企业具体发展状况,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未来的物流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它可以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2)物流成本决策

物流成本决策是在成本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技术、经济因素等有关资料,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决定采取的行动方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从若干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

(3)物流成本计划

物流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方案、计划器的生产任务、降低成本的要求以及有关资料,通过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形式规定计划期物流各环节耗费水平和成本水平,并提出保证计划顺利实现所采取的措施。通过成本计划管理。可以在降低物流各环节成本方面给企业提出明确的目标,推动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责任制,增强企业的成本意识,控制物流环节费用,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保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目标的实现。

(4)物流成本控制体系

在物流成本分析体系和成本决策体系的基础上,企业还应该确立物流成本控制体系,主要有成本控制和物流成本信息反馈两各方面的内容。根据信息的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最优方案,一直到物流成本控制工作,更好的进行物流成本管理。

(四)物流效益评估阶段

在物流成本管理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物流效益评估,从而总结出物流成本计划是否最优,是否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是否使企业的物流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应该组建一个由单位物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的专项小组,对每次的物流计划作出评价,使企业的效益在改进中不断提高,使得企业在物流成本方面有显著的竞争优势。确定物流成本效益评估的规则:成本收益匹配原则、动态性原则。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如作业成本法;数据包络作业法,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360度反馈法:站在多方位,从多个角度搜集有关工作。建立完善的物流成本绩效评估体系,包括物流成本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绩效评价指标解释、参考标准、计分方法。物流成本绩效评价组织体系:管理机构、组织机构、执行机构。物流成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整体评价指标、具体作业评价指标。

(五)物流盈亏分析阶段

在物流效益评估阶段的基础上,来对物流成本计划进行相应的盈亏分析,是企业能够在每次的经营活动正总结出经验,明确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足,从而引起企业的重视,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改进,从而达到“零亏损”状态。要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物流盈亏分析体系,确定盈亏分析方法,不断的从分析中总结经验,优化物流成本管理体系。

二、物流成本管理在我国的现状分析

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了物流的概念并兴起研究的热潮。在此过程中,从简单的模仿到独自创新,物流领域为企业的成本节约做出了贡献。然而,物流成本管理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主要是由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关联性强决定的。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家之间的价格战也愈演愈烈,为了保持较高的利润,如何降低成本成为当务之急。我国的物流还处于第一阶段,但是发展迅速,市场潜力非常大。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物流市场需求总额也在不断的增加。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约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20%左右。70%的物流服务商在过去三年业务中平均增幅高于30%,而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2000-2005年,估计年增长率达到25%。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工业企业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己和供应方承担。所以,现阶段对物流成本加以控制无论从宏观的角度或是微观的角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宏观的角度来讲,有利于增加国家资金积累,有利于调整商品价格,为社会节约大量物质财富;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有利于降低物流企业费用,可以提高物流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加强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利于物流企业从总体上把握物流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我国迄今为止尚没有完善的统一物流核算标准,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框架。企业不同,物流成本的计算标准也不同,各企业所计算出的成本就缺乏相互对比的基础;企业内部计算物流成本的标准时常改变,缺乏统一明确的会计成本核算标准和整理方法,因此,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进而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

2.物流成本管理还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按职能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将物流系统诸环节隔离分解,没有单独核算物流成本的会计科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导致一些物流费用无法计量与控制,造成物流成本信息失真,从而形成“经济的黑色大陆”和“物流冰山”。

3.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厂商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为了寻求更多的效益,目前很多商家都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想方设法从这两个环节中找利润,却往往对物流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企业也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会计的机构和人员,有的公司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委之他人(物流专业人员或销售、生产部门)。传统的成本核算体制也没有单独反映物流成本,物流费用被夹杂在各项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中,无法直观全面地提供给管理当局,也给物流成本的控制带来困难。

4.力量分散。许多企业很难同时在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上达到规模经济,也没有建立起多批次、小批量物流系统,没有注意到机构之间的壁垒。如支店之间的壁垒已成为降低成本的障碍,同时造成资源闲置。

5.我国企业的信息技术落后。现代化物流是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而我国目前有不少企业还没有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加工手段很落后,甚至靠人工完成。信息处理水平低下,物流管理成本很高。

(二)我国要进入下一阶段则必须做出一些努力:

首先,我国应该确立物流核算的原则,制定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规定。这样才能为进入物流成本核算制度打好基础。应该明确物流成本费用的界限,把物流成本与财务会计划分开来。确立物流成本核算制度,明确物流活动范围,确定物流功能范围,确定成本计算期间,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审核原始记录等程序。

其次,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建立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推行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包括商品包装的规格化、系列化,物流信息的条码化,装卸、运输、储存作业的集装单元化等。应按照国际惯例和国家通行标准制定物流设施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装备,对行业物流实行规范的物流用语、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要进行行业物流系统整合,通过改造、优化行业物流系统,建立行业物流中心或综合物流中心,使行业物流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物流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其次要将GPS、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中,帮助正确选定物流中心位置、编制配送计划、设计最优配送路线、合理安排货品的存储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的优势,通过对整个物流系统资源的优化整合,发挥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资源优势,以降低整个物流过程的总体成本。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策略.中国商贸,2010,(16).

[2]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当代经济,2010,(15).

篇3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

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述

1.1 定义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易腐的农产品,为了长久保持其营养不流失,保证其不腐烂,而采用的一种低温环境下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的物流链系统。这里的农产品主要是指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蛋奶等易腐的鲜活农产品。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节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需要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这些部门可以归纳分为冷链物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主要是批量种植养殖户、分散的农户以及生产基地等生产部门。中游是本地批发市场、本地物流中心、销地批发市场、销地物流中心等。下游包括农贸市场、超市、餐饮部等。由这些节点连接构成了冷链物流网络。鲜活农产品就是通过这些部门的相互配合,最终传送到消费者手中。

2.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的冷链物流始于五十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1982年,国家颁布了《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也开始起步。通过进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2.1 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方面,需要冷链物流服务的农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品、蛋类等。而这几类农产品的年产量都成上升趋势。奶类产品产量上升最为明显,奶类产品2004年的产量大约为1400万吨,而2008年奶类的产量上升到了3302万吨,约为2004年的2.35倍。而肉类的年产量也从2004年的6587万吨增加到了8051万吨。

另一方面,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也使得冷链物流的需求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发生了变化。人们的饮食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求温饱,人们开始转向购买肉类、水产品、水果等需要冷链物流服务的食品上来。2004年我国水果的人均消费量为49.06公斤,而2008年涨到了61.62公斤。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从04年的8.04公斤增加到了2008年的10.2公斤。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费习惯,也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2 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2010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了15%、30%、40%。在基础设施方面,2009年全国有冷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保温冷藏车的数量从2000年的21000辆增加到2010年的4万辆。为方便鲜活农产品流通而建立的五纵二横绿色通道也已开通。2012年以来,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像河北邢台市启动了仓储量8万、年吞吐量240万吨的华北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的建设。

2.3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政策环境逐步改善

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2009年3月国务院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2010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颁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给中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明了方向。

3.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展现代农业、满足居民消费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多不足。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冷链发展更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即使是逐步完善的冷链物流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3.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冷库和冷藏车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的冷库和冷藏车数量近些年虽增加了,但与国外还是存在很大差距。2008年全球总体冷库容量为247.77百万立方米,其中中国约为15百万立方米,而日本为27.69百万立方米,美国则高达70.74百万立方米。美国的冷库冷藏容量近乎为中国的5倍。就我国13亿人口总数来说,我国的冷库冷藏容量急需扩大。

而据统计,2010年我国有冷藏车4万辆,美国有30多万辆,日本有近17万辆。我国13亿的人口只拥有4万辆冷藏车,这表明我国的冷藏车数量不仅在绝对数上小于美国和日本,冷藏车的人均占有量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3.2 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虽然我国从事冷链运输的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但能够达到国际标准的企业较少。许多规模小的普通货物运输企业在从事冷链运输,更有些物流企业添置几台冷藏车就做起了冷链物流。这种类型的企业由于他们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所提供的物流并不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冷链物流。

3.3 我国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但这些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标准相距甚远。发达国家规定了如何监督和控制肉类食品的加工,不仅对各个肉类厂家的加工环境、包装等提出了要求,在出厂时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而我国肉类食品加工管理就显得宽松很多,在我国大部分市场上的肉类都是在常温条件下加工。

而我国现约有农产品质量标准3000多个,这其中仅有100个与农产品物流有关,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更少,在标准化和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需要向发达国家看齐。

4.发展提出的建议

4.1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硬件建设

重点加强产地、批发市场、低温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加快冷库建设工程。企业可以在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备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以保证农产品的鲜活性。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应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并鼓励肉类和水产品等企业购置冷链设备,加强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环节的冷链建设,推动主要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的改善。

4.2 大力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出于降低流通费用的考虑,我国应积极发展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国家应加强宣传,积极培育和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政策上国家应给予支持。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利用其专业化的服务水平,提高生鲜农产品产销信息处理的速度,并借助信息网络将供应链各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产销间信息的直接、快速传递,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3 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和标准

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标准,包括具体冷链物流节点的操作标准和冷链运输企业的相关标准,比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预冷及贮藏标准、加工标准、标签标准及检测方法标准等。要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根据冷链物流的要求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此外,也可以建立安全监察与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不断规范市场的秩序。

参考文献

[1]刘晓岚.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

[2]张革.浅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完善[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

[3]金盛楠等.冷链物流分析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J].现代食品科技,2008.

篇4

关键词:绿色物流;现状及趋势;可持续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254

0 引言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带动下,物流业依托自身的自然优势,牢牢把握住了发展机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截止到2015年,我国物流业的总产值达到1013.5亿元,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快速发展的物流经济的背后是物流资源的粗放式处置。在党的十之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绿色物流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本文从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入手,探究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对于促进物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这一词汇是一个舶来词。当前,关于绿色物流的内涵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在地区物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借助一定的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物流系统可承载的环境之内进行相关的运行行为,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物流从本质上来看是可持续发展在物流发展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在绿色物流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时间性。绿色物流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间性,主要是指物流资源的时间传承性。人类在开发与利用物流资源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到当代人的获得与享受,还应该为下一代人的发展留下必要的资源。无论身处在时间的哪一个维度的人类,都应该拥有平等的发展权。

其次,空间性。在绿色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对其它区域发展的影响性。不能在某些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无视或者影响其它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中,区域之间都在地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它们之间会彼此影响,互相关联。

最后,高效性。这一点是物流经济发展的本质所决定的。在经济学原理中,通过较少的产出,来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是其重要的运行法则。所以,在绿色物流的发展进程中,也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通过较小的环境代价,来获得较高的社会发展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

总之,关于绿色物流的内涵在学术领域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自然、资源、环境以及物流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其重要的落脚点。在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下,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已然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

2 当下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当下我国的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现象。这种现象或者是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物流发展的规模影响着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是,在进行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由于过于粗放的物流发展模式导致物流行业存在着恶性竞争的现象。具体来说:

一方面,我国从政策的角度对物流业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定。虽然从制定的出发点上是为了保护物流市场的稳健发展,但是,在客观上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另一方面,物流经济的快速增长无法在可持续的基础上进行。从物流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物流经济的快速增加需要相应的经济资源投入力度的加大。但是,这种资源投入力度的加大,在客观上就会增加物流环境的负荷与压力。当前在物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需求与物流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正在的不断的突出。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绿色物流经济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3 当下绿色物流发展的趋势

发展绿色物流是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现状所作出的一个科学的选择。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策扶持、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的引导等方面来分析绿色物流的发展趋势。

3.1 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引导与扶持

在绿色物流的发展中,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因此,为了提升绿色物流的发展水平,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绿色物流发展中的特点与优势,进一步制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例如,进一步开展保护补助机制,对于在绿色物流出现的经济收入层面的损失,通过发放专项的补助基金的方式来进行经济补偿。同时,对于出现的违反相关的绿色物流发展政策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只有从政策及法规上加大对绿色物流的发展力度,构建完善的绿色物流经济体系才会更加的有效与可控。

3.2 提升绿色物流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人对物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在物流系统的合理范围程度之内,不要逾越,不要超出物流系统所能承受的底线。人类作为造物主最大的奇迹,有能力更好的为自身的发展谋求更多的发展资源的同时,要把自己当作系统的一部分,主动的去维护人与物流环境的和谐与平衡。一旦,在发展过程中,人类的发展与物流资源发生对立和冲突时,要主动让步,只有充分物流系统的运行规律,才能赢得物流的尊重。

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思想教育,培养大众的绿色物流意识。因为绿色物流意识首先来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深入人心需要绿色物流教育的普及。这种教育的普及不仅仅体现在国民绿色物流意识的提高,更体现在将绿色物流意识纳入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之中。

4 结语

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是当前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方向。本文重点分析了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在经济发展物流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引导与扶持,营造良好的绿色物流发展的思想氛围等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雪峰.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应对措施[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

[2]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5(09).

[3]邹辉霞,刘仙泽.绿色物流在中国[J].物流科技,2014(01).

[4]高本河,魏际刚.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3(12).

篇5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模式;选择探析

虽然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但分析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跨境物流无法跟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无法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需要。为改善这一情况,当前我国的跨境物流应积极改变传统的物流模式,不断创新出新的物流模式以保证其可以更好的服务于跨境电子商务,以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以下笔者就对基于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模式选择进行一些探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的发展现状

1.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蓬勃

分析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可以发现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具体表现在: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普及下的今天,国际贸易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交易模式,故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成长并逐渐得到普及运用。由于不同国家对商品的供应与需求不同,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借助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完成跨境交易,实现不出门就可以在线完成交易、支付等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时之间涉足跨境业务的电商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很多电子商务也逐渐由原本的本国市场逐渐扩展到国外市场中,进而发展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而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蓬勃的背景下也推进了我国电子商务时代的全面到来。

2.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缺乏协同

协同顾名思义,就是协调、合作的意思。在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当前我国的跨境物流发展现状却发现:目前我国的跨境物流无法跟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无法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需要,也缺乏与跨境电子商务之间的协同。其具体表现在: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与成熟的背景下,需要相关的跨境物流实现基本的商品空间位移功能,同时还应达到时间更短、成本更低,服务多元与各种增值服务更多等。当跨境物流在达到以上要求时,可以有效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的满意度,也就是说二者其实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但事实上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之间还缺乏协同,故跨境物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3.国内物流与目的地物流间缺乏协同

除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缺乏协同之外,当前我国国内物流与目的地物流间同样存在缺乏协同。由于跨境物流链是由“国内物流―国际物流―国外目的地物流”3个阶段的模式展开的。当前各个阶段内部的协同工作发展良好,但是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还缺乏协同,时常导致衔接与配合中出现各种问题。如:信息查询,通常顾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国内物流信息进行追踪查询,但却无法对境外物流信息动态进行追踪查询,导致物流的可视性与信息透明度还无法满足顾客需求。

二、当前我国跨境物流的发展趋势

1.跨境物流市场规模扩张迅速

了解其发展现状后,我们一起来分析当前我国跨境物流的发展趋势。首先从跨境物流市场规模扩张迅速分析,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可以使顾客通过跨境通关平台、跨境服务平台等数据的对接实现海关监管放行,使国内外买家与买家在该平台上实现交易。方便当前人们的生活需求,故近年来跨境物流市场规模扩张迅速。其具体表现在:由于顾客可以借助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跨境消费,且操作、退换货便捷、容易满足顾客的期望,故近年来的需求量不断在提升。另外,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可以获得相关的商业价值与利润,故近年来跨境物流市场规模扩张迅速。

2. 跨境物流的成本在不断上升

其次,近年来跨境物流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其具体表现在:由于跨境物流是由一家物流公司提供的全程服务,故商品自卖家手中流出后需要经历:发出国集货―发出国海关―运输―目的国海关―目的国集货,最终通过分拨配送到买家手中,时间长、环节多且空间跨度较大,故一般所需物流成本较高。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当前借助跨境电子商务购物的人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背景下,跨境物流的成本也在逐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我国的跨境物流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且呈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

3.跨境物流业务方式呈多元化

另外,当前我国跨境物流业务方式逐渐呈多元化发展。其具体表现在:当前我国跨境物流的进出口方式主要为跨境进口物流(进口直邮、跨境直采集货与保税进口模式)与跨境出口物流(邮政EMS、邮政小包、专线物流、海外仓、国内与国际快递出口模式)。但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进出口模式会逐渐供不应求,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相信在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我国跨境物流会出现更多创新的物流商业模式。

三、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创新策略

1.拓展跨境物流平台式商业

为满足跨境物流跟上跨境电子商务的脚步,实现更好的物流服务。首先应积极的拓展跨境物流平台式商业。具体可以:分析探究我国支付宝从原本的依托淘宝诞生,经历的成长与发展,最终实现剥离淘宝成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生态业务之一的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积极拓展跨境物流平台式商业,打造出国际物流商城,实现支持网上下单购买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然后依靠其沉积下来的大数据及资金流,逐渐使其成为平台式商业模式主要的利润源泉。

2.推进跨境物流服务多样化

跨境物流服务的多样化是未来跨境物流的发展趋势。而当前我国外贸企业跨境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业务在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现一键申请、其通关预示着跨境电商兴起与B2C但规模却不如B2B大,因此B2B也是跨境物流服务中不可忽视的业务。但是如何建立出多样化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呢。其可以参考富士康等相关制造业进入跨境电商业务的模式,着眼多样化的货运方式并积极构建,以此实现尽早在跨境物流市场中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3.实现海外仓+保税仓的融合

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相关电商可以在选择目标时常所在国建立相关的海外仓,然后提前将商品运送仓库,在有订单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从消费者所在的国的海外仓中发货配送。这样的海外仓模式有效的发货与收货的时间,同时还可以提升配送效率,有助于提高顾客的消费体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损耗。而保税仓就是国家海关设置或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与管理,能够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经济区域。为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创新,保证跨境物流的稳定持续发展,可以尝试将海外仓与保税仓有效融合。

4.借助沉淀技术建立物流体系

海外仓与保税仓在带来优势与便利的同时还隐藏一些相关的负面作用,如:相关电商若无法准确的预测国外顾客的消费需求,则很有可能会导致海外仓、保税仓商品滞销,如若发生这一情况商品占据资源的同时增加了逆向物流的成本。针对这一情况,相关电商应分析、考虑海外仓与保税仓是否能够对接跨境电商综合平台以达到及时获取大数据进行精确预测的能力。故其应积极借助沉淀技术,建立智慧物流体系,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想达到跨境物流跟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其提供更有效地服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需要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创新物流模式,加强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协调,并对当前的主要跨境物流模式进行分析,汲取精华结合自身发展模式进行总结与分析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冀芳,张夏恒. 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J]. 中国流通经济,2015,06:14-20.

[2]赵敏敏,周盛世,王青. 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探讨[J]. 中国储运,2015,07:116-118.

[3]柯颖. 我国B2C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J]. 中国流通经济,2015,08:63-69.

篇6

关键词:冷链物流;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U695.2+91文献标识码:A

1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是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减少食品损耗,将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使各个物流环节处于完全低温环境并实施全程温控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具有两个特殊性:一是对象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对象是容易腐烂变质的生鲜食品;二是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储运和作业环境必须限制在适宜的低温坏境下,必须严格遵循“3T”原则,即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温度和产品耐藏性。冷链物流把易腐、生鲜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

2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市场前景光明,但总体上来看,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就是和国内的其它产品的物流相比也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

2.1硬件基础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

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设施情况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冷链运输设备、各种规模的冷库、冷冻冷藏装置等都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在汽车冷藏车辆方面,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在铁路冷藏车辆方面,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 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冷库方面,我国商用冷库及冷藏库面积约为

1 000多万平方米、冷冻冷藏能力达1 500多万吨(中国冷链年鉴)。截止2009年6月,中国的冷藏能力大约能满足食品总产量的20%至25%,这与能满足食品总产量的70%至80%的发达国家冷藏能力相比,差距很大。而硬件设施的建设及购置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和规模。

2.2软件水平稳步提高,但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

近年来,我国在冷藏专业技术、信息技术、组织技术(战略联盟)等冷链物流所涉及的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运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运用了仓储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生鲜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信息,掌握供应链中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位置,进行及时地提货和补货,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然而,我国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只处于起步阶段,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往往造成冷链流通的盲目性。部分省市虽然开始建设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但该信息平台中的信息并不全面,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2.3冷链物流未成规模,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

通常,社会物流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的标志,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2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7.8%,这一指标与2005年的18.5%相比,虽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早在2002年美国这一比例就仅为9%,为我国的一半左右。因此,我国物流费用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物流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在我国物流业总体效率不高的背景下,冷链物流在物流业仍处于未成规模、效率偏下的水平。

此外,因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各地区冷链物流发展也很不平衡,冷链体系建设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沿海地区。冷链物流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区域已经出现了冷链物流联盟,冷链物流园区的数量和规模呈逐渐增加和扩大的趋势。

2.4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在我国尚没有一家专业的全国性的第三方低温物流公司,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实力较弱,经营规模较小,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冷链物流仍以自营物流为主,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因此,大多数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极大地妨碍了冷链市场的成本效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3国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制冷技术,国外的制冷技术发展比较早,也比较迅速。

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易腐食品物流过程的冷藏率已达100%,冷藏食品的销售量(以价值量)占食品销售总量的50%,并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国外的冷链物流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3.1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意识强

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均达到80%~90%,日本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98%通过冷链,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低温物流更为典型,产品从田间收获后到消费者的冰箱一直在低温环境中流通,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3.2制定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并有专门机构管理

国外发达国家对冷链物流行业制定了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对有些食品还专门制定了行业标准,对保鲜物流系统中的各阶段做出具体的温控规定,并对各种运输工具也有专门的规定,包括容器和托盘等。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使得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实践表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对保证冷链物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3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完善

国外冷冻设备比较先进,各种制冷机和速冻设备齐全。冷藏运输主要有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和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其中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是冷藏运输的发展方向。冷藏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可实现“门到门”的现代化运输方法,即处于流通中间环节的冷库预冷间的“门”到处于流通末段环节零售商冷库的“门”。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达到10亿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装箱能力超过60%。

3.4冷链物流技术先进

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冷链物流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主要应用的技术有气调技术、微生物控制技术、预冷技术和冷库自动化技术等,与此同时,还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以促进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

3.5冷链物流人才充足

国外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并为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同时还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所有行业的物流从业人员都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专业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4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目前还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国九条》等一系列政府文件的出台,政府对冷链物流的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冷链物流不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而是已经列入政府工程,这必将预示着我国的冷链物流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笔者认为我国冷链物流将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4.1向现代冷链物流模式体系方向发展

随着国家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法规、政策的出台,冷链物流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将向构建完整、高效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方向发展。在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弹性激励与刚性约束下,必将出现政府宏观指导、统筹规划,企业热情参与,从而有效降低供应链物流的总成本,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供应链一体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新模式。

4.2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将会明显提高

在未来的冷链物流领域里,国内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冷库设施建设、冷库技术水平提高和冷藏车辆多元化发展等方面。一批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冷藏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建立,适合农户建造使用的微型冷库将快速发展,果品蔬菜恒温气调库迅速发展,低温库比例将进一步增加。铁路冷藏车将定位于深冷、高品质货物的中长途运输以及低附加值冷藏货物的长距离运输,将会使用机冷车、气调保鲜车和适应大批量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装备。在公路冷藏车将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种是小吨位、针对短途和小批量运输的,主要满足城市配送中心的需要;另一种是大容量、大吨位的,主要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

4.3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将会盛行

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可以使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不仅能够提供冷藏运输、冷藏仓储、冷藏加工等,还能为冷链物流需求方提供高效率和完备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具备整合冷链物流供应链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冷链物流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形成独立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链,提升冷链物流核心企业的系统运筹能力和竞争力,实现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化和网络化,以满足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纵向整合供、销商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或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从而实现整合效应,推动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5结束语

冷链物流已经在我国物流市场中快速发展,尽管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物流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现代化冷链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广泛应用,我国冷链物流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叶海燕.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3):38.

[2] 周月超. 冷藏食品物流发展的内在动因与机制探析[J]. 物流技术,2006(12):97-98.

[3] 方昕. 中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思考[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1):56.

[4] 丁声俊. 积极发展我国生鲜品“冷链”物流[J]. 中国粮食经济,2007(9):37-39.

[5] 鲍长生. 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 阎君. 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张连军. 浅析我国食品冷藏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 物流技术,2006(1):103-104.

[8] 张倩. 国外农产品物流业现状[J]. 世界农业,2004(11):11-13.

篇7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在发展农产品经济过程中,就要注重和物流产业相结合,这样才能相互的促进。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对农产品的物流发展就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实现的网络交易,这样就在物流的效率上得到了加强。通过从理论层面对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研究,对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就有着积极意义。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及与物流的关系分析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分析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将农产品和电子商务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的新的物流发展模式。从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在农产品的产量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比较迅猛[1]。在这一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够将消费者和农民以及农产品等相关的内容得到了有机的联系,从而在农产品的信息共享能力上就得到了有效加强,对产前以及产中的市场预测能力得到了加强。这对农产品的规模化以及规范化的发展就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为能够对农产品的运输能力得到加强,一些电商网站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经营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新形势也逐渐的形成。在产地直销的发展模式上已经逐渐的成熟化,这就对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带动作用,也对农产品的物流发展的新模式起到了创新作用。农产品电子商务所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多,有食品电子商务以及生鲜电子商务和特产电子商务等。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物流的作用关系分析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物流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物流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有着积极作用,在商品配送过程中就是消费者购物过程中关键的环节,物流的质量优劣会直接影响电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对农产品的质量方面也会存在着相应的影响。同时,农产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比较大,物流在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中对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有着重要的责任[2]。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下,在供应链的管理以及和物流的运作模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对互联网的应用下,就能有效实现消费者和供应商的直接沟通交流,这对消费者掌握农产品的信息也有着促进作用,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就能够将物流高效性以及系统化的实现。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特征分析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发展过程中,有着鲜明的特征体现。一个是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在对物流的要求上也有着提高;另外就是在电子商务的自身也有着特殊性,这样在两者进行结合应用之后,也会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体现。对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消费者在对农产品的购物过程中,对农产品的质量是最为关注的。因为农产品的保鲜期比较短,所以物流的时间如果过长就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带来诸多的麻烦。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物流方面的要求比较突出,物流的反应要迅速,这样才能对实际的要求得以有效满足。电子商务的消费者基本都在城市中,所以在收货的时间控制上就比较注重,对农产品的配货要及时有效[3]。还有就是物流的配送点相对比较分散,这一特征也表现的比较突出。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所面对的是个体消费者,所以这就使得在具体的配送过程中,相对比较的分散化,在进行配送过程中对配送的效率就比较重视。

除此之外,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物流的特征还体现在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农产品和其它的商品不同,注重对其保险性就比较重要,这就需要在相应的技术上能得以有效加强。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在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方面没有跟上实际的需求,物流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物流的冷藏设备等方面,都没有很好的满足实际的需求,从而就造成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农产品的质量保障方面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会由此而造成农产品的物流发展受到阻碍,以及造成资源的浪费等。

在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过程中,供应链的缺位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就是在实际发展中物流的主体功能比较落后,以及在实力上相对比较小。在前端的农产品货源的支持力度不够,这就不能将供应链的效应得到有效的发挥[4]。还有是在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性没有得到加强,以及在信息的资源共享目标上没有得到实现,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结构在搭建过程中相对比较迟缓等。

另外,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中的网络信息化程度相对比较低,以及在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上也比较低等。这些方面的问题对农产品的物流发展就形成了很大的阻碍。对此,就要能从多方面加以重视,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就能有助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良好发展。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策略

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优化就要从多方面得以重视,首先要能对农产品电子供应链网络结构能结合实际加以优化和完善。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下对农产品的供应链环节的问题要能得以有效解决,要能在农产品的物流组织化程度上进行强化,从而形成高效参与以及管理的重要机制,不断将供应链的管理进行提升。

再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重要性要得以重视,从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营造良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环境,在宣传的力度上要进行加大,从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还要能够将电子商务的物流标准化发展目标加以实现,将物流的整体效率进行提高,这样才能有助于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良好发展。

另外,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工作要能得以完善化实施。基础建设是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就要能将仓储配送设施能结合实际加以完善化,以及在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方面进行加强并实现[5]。不仅如此,也要能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模式层面进行优化,注重对农产品物流配送网络的优化,将物流效率有效提升。

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业的技术层面积极创新,对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加以引进。例如对冷链技术加以引进,对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物流的质量水平提升就能起到积极作用。还要能充分注重对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有助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在这些基础的工作上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的有利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

篇8

关键词:冷链物流;农产品;解决方案

一、冷链物流的概述

冷链物流是指蔬菜、水果、肉类和乳制品等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以保证食品质量、较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随着需求的不断扩大,农产品物流不再受季节的影响,出现很多反季节产品,同时产品运输呈现出规模大和运输远的特点。另外,随着消费者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新鲜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我国食品行业的需求量每年超过1亿吨,由此可见,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已经非常必要。

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冷链物流具有如下特点:

1、对温度、湿度要求高

由于冷链物流的产品都是易腐类食品,因此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必须维持规定的低温环境。任何食品在进入冷库之前都必须进行前期处理和预冷工作使食品温度迅速降低。进入冷库的食品还需要不断降温,直到降到规定的温度。因为温度的升高会加速微生物的繁殖,而微生物在活动过程中会分泌出对食品有害的各种毒性物质和酶类物质,这些物质对食品的存储非常不利。除此之外,温度的升高还会加快酶的活性,会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解。而对于果蔬类食品,温度的升高还会加速果蔬的呼吸作用,会使食物加速腐烂。除了对温度要求高以外,还对湿度的要求高,湿度过高,会使食物发生腐烂,湿度过低,则会发生严重的干耗,所以合适的湿度也是冷链物流必须的。

2、成本高

与普通食品相比,为保证冷冻食品需要的低温环境,必须额外按照温度控制设备,这无疑会大大提高整个冷链的运作成本。

3、对信息技术要求高

为保证食品质量,将新鲜的食品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冷链物流速度非常快,对市场的反应要非常灵敏,这就需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冷链物流最早始于出现在早期的进出口贸易,运输距离长,运用领域有限,并且技术落后。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消费者收入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区冷链物流的发展已趋于成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4年农产品物流额在不断增加。当今,我国生鲜品每年产量超过七亿吨,冷冻食品超过2500万吨,冷藏企业的数量已超过2万家,冷链人才25万左右。冷库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同时冷藏车也不断增加。尽管如此,我国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冷链物流观念还未完全建立

由于消费者根深蒂固的消费观念,以及我国市场的恶性竞争环境,使得冷链物流的价值不能在市场中得到认可。消费者一方面希望收到的农产品新鲜度高,质量好,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为冷链物流的高额成本买单。这就使得供货方的压力不断加大,甚至会导致很多物流企业出现亏损。

2、基础设施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冷链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和运输设备严重不足,目前,国内对果蔬类农产品大多采用普通货车运送,多数情况只在货物上面覆盖塑料布或者帆布,从食品冷藏原理可以看出这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做法根本不能保证食品的质量。

除此之外,冷库的容量和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出现了很多类似2015年年初发生在重庆的“丰收萝卜冷着急”的现象,由于天气转暖,萝卜大量丰收,但由于当地冷库有限,导致大部分萝卜烂在地里。

3、冷链物流技术落后

冷链物流的实施除了要有先进的设备以外,还必须配备先进的物流技术。物流技术的缺乏也会严重影响农产品物流的效率。据冷链物流网数据显示,每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包装技术和保鲜技术落后而导致农产品发生腐烂变质的数量高达上万吨,这无疑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

4、冷链物流人才缺乏

由于冷链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冷链物流的课程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开设,并且大部分的知识都只是借鉴国外的成功例子,很少与我国的国情结合,并且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实际所需的人才完全脱节,冷链物流经常出现“无人可用”的现象。即使现在从事冷链的人在不断增加,也大多是半路出家,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冷链企业人才的成长也大多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对冷链的实质不能把握,大多都是边实践边学习。由此可见,我国严重缺乏冷链物流人才。

5、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缺失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配送大多是由供应商自己完成,很少有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并且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规模小,实力薄弱,缺乏统一的标准,除此之外,冷链物流企业的技术设备落后,产品品种少,效率低,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

6、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全

在我国,缺乏统一规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冷链物流各主体的市场行为,导致冷链物流市场经常出现恶性竞争的现状。同时,尽管冷冻食品的需求的不断在增加,但我国冷链物流在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上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制定了自身的标准,然而在监管上也处于空白,这些标准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

三、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鉴于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一下方面着手来加速冷链物流的发展。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并健全法制

尽管我国已经在冷链物流方面进行了投资,但国外相比还远远不够,我国政府仍需加大投资力度。政府的支持势必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观念,所以这对冷链物流观念的普及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世界各国不断出现禽流感、疯牛病等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许多国家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保证食品安全,我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更应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市场,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2、加快技术革新

我国冷链物流所采用的技术相当落后,导致很大一部分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腐烂而浪费,因此冷链物流企业应该重视物流技术的革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及时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确保农产品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

3、加快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我国冷链物流人才极为缺乏,因此需要加大冷链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和培训。除此之外,高校应完善冷链物流学科体系,培养出真正能够胜任实际岗位的冷链人才。对于社会人员,鼓励其进行冷链物流培训,加强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合作。从整体上提升冷链物流人才的专业水平。

4、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由于农产品存储和运输的特殊性,普通的运输和存储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这就需要加快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供应商可以将运输任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来完成,将主要精力放在自身的核心业务中,这样的分工会使得整个冷藏链的利益最大化。(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玉侠.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

篇9

关键词:烟叶物流 现代化 现状 对策

1 现代化烟叶物流系统的现状

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以来,国外企业的进入对我国各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诸如美英烟草公司等国外烟草巨头也对被打开的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与此同时,国内烟草业开始采取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自2003年实行“工商体制分离”以来[1],国内烟草行业的总体面貌焕然一新,取缔或合并了一些地方性的中、小烟草企业,基本完成了业内的资源整合和各地区的统一规划。2009年物流业被列入调整振兴的十大产业之一,物流活动的重要性开始被社会所重视,物流系统的建立及完善也开始成为各行各业的一种革新浪潮。物流现代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烟叶物流的现代化建设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国烟草业的国际竞争力。烟叶是重要的农产品经济作物,烟叶物流系统的发展不可避免的要适应国内当前的农产品种植模式。受各种原因影响,目前国内的农产品种植模式[2]仍然是以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模式为主,以多种种植模式为辅的不均衡的现状,而烟叶物流系统也是与之相匹配的几种形式,具体如下:

1.1 基于传统种植模式下的烟叶物流系统 传统种植模式[3]下的烟叶物流系统是国内目前最主要的烟叶物流系统存在形式,所谓传统种植模式即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模式。在该模式下,烟农以家庭所承包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烟叶采摘后,经过烟农初烤的烟叶在经由烟农所在地的烟站统一采购后进入烟草公司,之后再经复烤、发酵、制丝等工艺流程最终制成卷烟并流向消费者市场。该模式下的烟叶物流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1.2 基于新型种植模式下的烟叶物流系统 随着社会的进步,基于传统种植模式下的烟叶物流系统所固有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如:起始端的种植户多且户均产量不高、烟叶收购工作的集中化程度低且工作量大、物流成本高等。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先进的种植模式也开始被国内部分地区所借鉴、并且出现了与我国现状相匹配的、新型的种植模式。这些新型的种植模式主要有:种烤分离模式、种植大户模式、烟草农场模式等[4]。相对于传统种植模式下的烟叶物流系统,这些新型种植模式下的烟叶物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烟叶物流的起始阶段出现了一个类似于集散中心的功能节点,而扮演这个节点的正是种植大户、烟草农场等新生组织。具体如图2所示:

2 现代化烟叶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组织模式落后 现代化烟叶物流系统的发展离不开烟叶种植模式的改进,新型的烟叶种植模式虽然已经开始出现,但占主导作用的仍是传统种植模式下的烟叶物流系统。在这种物流组织模式下,供应源分散且供应量小、不必要物流活动的发生等成为了阻碍烟叶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物流成本过高 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装卸成本、搬运成本、流通加工成本、信息处理成本、配送成本以及围绕物流过程发生的管理成本等[5]。物流组织模式的落后增加了不必要物流活动的发生,运输、保管等环节的不科学等使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长期以来烟草专卖体制的存在以高利润的回报掩盖了烟叶物流成本过高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降低物流成本的意识,这其实是阻碍了烟叶物流的健康发展。

2.3 信息化程度低、设备落后 现代化烟叶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烟草业物流政策、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虽然部分省份在烟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现代化仓储设施、专业化运输工具以及基于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离真正实现烟农、烟草公司和卷烟厂三者之间及时的信息流通还有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现代化烟叶物流信息化意识不够强,RFID、GPS/GIS和EDI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普及等。

2.4 行业标准化不统一 物流标准化是现代化物流建设重要的标志和体现,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之所在。烟叶物流标准化不统一主要表现在烟草行业规范实施制度不健全、运输设备不统一、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以及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后等。这些问题影响了烟草物流的一体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造成货物流通和信息交换不畅,使流通环节增多,流通速度变慢,费用增加,降低了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制约了烟草物流的快速发展。

2.5 物流人才匮乏 由于我国现代化烟叶物流建设起步较晚,虽有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但在物流人才方面仍然十分匮乏,且作业员工专业素质较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烟叶物流的现代化建设。

3 对策建议

3.1 引进先进设备、构建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 先进的设备是提高物流效率的硬件保障,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是物流信息高效率运行的软件基础。加快推进自动输送机、自动升降卸货平台、RFID自动扫描仪、自动安保设备、仓库温湿度自动控制设备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和构建完善的物流平台是现代化烟叶物流系统建设不可缺少的软硬件基础。

3.2 完善烟叶物流标准化建设 烟叶物流标准包括物流服务标准、技术标准、信息采集标准、信息分类标准、编码标准、电子单证及信息交换平台标准、物流信息管理标准等。目前烟草行业已经制定了部分物流标准体系,但并未完全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中烟电子商务公司在2007年底的《烟草行业物流标准体系》并在全行业征求意见,就是以期能够早日形成一套统一的烟草物流标准,这为日后编制真正的烟草行业物流标准奠定了基础。

3.3 培养物流人才,打造优秀的物流团队 要加强对行业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物流建设的要求。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具有物流管理经验、掌握物流先进理论并熟悉中国市场的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加强危机竞争意识教育、职业品质教育。组织学习现代物流基础知识、岗位技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4 加强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并积极开展物流增值业务降低成本 物流配送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所耗费的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大型企业通过专业物流进行市场配销,可比自行设立配销网络节省24%-30%的成本[6]。因此,烟草企业也可将物流部分工作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合同约定好双方在烟叶物流各个环节中各自的角色和分工。由于我国烟草行业具有市场控制、政策保护和资金充足等优势,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配送网络,所以可以利用现有卷烟销售和配送网络,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做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工作,提升物流网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军.中国烟草业“工商分离”改革制度经济学分析[J].东岳论丛,2009,30(6).

[2]任颍洁,马静.现代化农村农业物流系统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4:179-181.

[3]吴亮,周宏,张兵.基于RFID技术的烟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烟草科技,2011,9:30-33.

[4]何广生,吕永华等.烟叶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与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6:146-149.

[5]张鹏洲.简析我国烟草物流发展现状及其“精益化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商界,2010,6:283.

[6]蒋云凤.中国烟草行业现代物流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J].市场营销导刊,2009,3:59-62.

篇10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 绿色物流 瓶颈

绿色物流是承接绿色供给与需求主体形成的克服时间和空间障碍、具备快捷、高效、安全和经济特质的绿色商品及服务流动下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绿色物流的概念表示出绿色物流符合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符合生态经济学和生态伦理学的理念,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背景下具备较强的发展价值。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在此背景下逐渐兴起,在绿色物流行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兴起与发展,在低碳经济理念逐步深入的背景下,逐渐加深。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应用范围及业务量逐渐增长,对于承载绿色产品的高效物流服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就广西绿色物流与一般物流行业的发展对比而言,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从绿色物流的业务范围而言,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较多的集中在极少数大企业的绿色商品运输上,在一般企业商品的承载上极为缺乏,这就使得绿色物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发展相对缓慢并且效益较差。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方面而言,仍然与传统物流一致,集中在铁路运输之上,在水运和航空运输的应用较少,并且物流企业往往追求经济利益,而促使绿色物流业务失去绿色本性,促使绿色物流的发展脱离其长期社会效益的追求。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发展上的信息化程度不足、自动化程度较差,这就使得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以传统的人工搬运及手推叉车等方式进行货物装卸,信息化不足也使得整个物流运作的重复环节较多并且降低物流效率,促使浪费加剧不符合绿色物流理念。可以说,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绿色物流脱离其本质特征的要求,这对于广西绿色物流发展的威胁极大,需要引起重视。

二、制约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发展的瓶颈因素分析

(一)宏观环境欠缺

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其宏观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绿色物流发展的法律环境与政策环境对于绿色物流的扩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对绿色物流发展的趋势有着重要影响。

1.缺乏完备的法律约束

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发展的法律环境缺失,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只是提到绿色物流的概念,但是对于在哪些领域应该或者必须发展绿色物流并没有进行说明。这就使得在传统的有色金属等的物流承载上,企业往往会选择使用传统的低成本物流运输方式,促使该产品的物流运输上的消耗较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理念。在法律环境缺失的情况下,绿色物流实际上成为一种或选的物流模式,在成本相对较高、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情况下,绿色物流的发展实际上陷入尴尬的境地。

2.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绿色物流对于相关的技术要求较多,要求使用绿色包装、建设物流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和运输模式,这就使得物流企业必须在较高的成本支出下才能发展绿色物流。但是实际上,基于成本最优和经济最优的考虑,企业往往选择在传统物流上继续扩展,而缺乏发展绿色物流的积极性。这就使得政策对于绿色物流发展的支持等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家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对于绿色物流的扶持政策尚未完全出台和落实,这使得绿色物流成为物流企业并不愿意发展的模式,极大地限制了绿色物流的发展。

(二)中观条件不良

绿色物流是在物流行业发展的,这就使得行业氛围对绿色物流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行业竞争激烈更倾向于发展低成本的传统物流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物流企业较多,大中小型物流企业起头发展。在有限的物流需求基础上,物流行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随着广西物流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企业更多地采取价格策略争取市场份额,这就使得低成本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企业竞争的首要考虑。在此情况下,传统物流能够在较低的成本要求和较大的规模效益基础上获得企业青睐,进而实现新发展。而绿色物流则相对失去发展空间,导致其限制较大的发展瓶颈。

2.绿色物流发展的相关技术滞后

绿色物流的“绿色”本质在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就使得绿色物流的发展有着极为严格的技术要求。例如,为满足运输过程的绿色要求,物流企业必须使用绿色包装,降低包装的污染和浪费问题。这就使得诸如绿色包装在内的一些现代化物流技术成为制约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绿色包装等影响绿色物流发展的技术发展落后,并且缺乏独立的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这就使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在缺乏技术支撑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有效发展。

(三)微观积极性不足

物流企业对于绿色物流的认识和发展积极性决定广西绿色物流发展的最终状态,在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企业相对缺乏发展绿色物流积极性的前提之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发展势必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