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物流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物流含义

篇1

郑店是个好地方,郑店更是一个做大做强物流的最好的地方!……市委、市政府希望江夏区及武汉富丽园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同志们,坚定目标、滚动开发、各方支持、同心协力,一定把我们武汉郑店华中商贸物流城打造成知名的物流商舰航母!

――摘自武汉市常务副市长涂勇在武汉郑店华中商贸物流城奠基仪式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以来,素有 “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交通运输迅猛发展,基本满足了社会不断增长的运输要求。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启动和中国加入WTO,交通运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国家运输企业的主流趋势。武汉市虽是全国45个枢纽之一,已规划建8个大的货运站,但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尚没有一家物流企业。而澳大利亚TNT、深圳新科安达等物流企业已把触角伸向武汉市。在这种态势下,武汉郑店华中商贸物流城应运而生。

厚积薄发,历史沉淀独特优势

郑店,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是武汉市南大门的交通咽喉,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公路立交互通占地1300亩,其规模居全国第一。京广铁路、107国道、武汉外环线纵贯全境,东倚武汉光谷,北靠武汉城区,西接黄金水道长江,处于全国地理中心。以此为圆心,在半径1200公里范围内,涵盖了中国10多个特大城市,至广州、珠海、上海、成都、北京等城市均可在10小时以内通达,完全适应现代物流快捷的需要。已经建成的白沙洲大桥与军山大桥,将郑店与武汉青山、汉阳等行政区域联为一体。以郑店互通为轴心,构建物流产业园,周边可规划土地11.4平方公里,足以提供现代物流业所需的运输、储存、配送、信息处理等建设用地,极利于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的运作。郑店具备的独特优势在武汉版图上日益凸现,无可替代。因此,规划建设郑店物流产业园不仅是江夏区发展的需要,更是武汉市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长江经济带、京广铁路沿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方位物流格局的形成,提升武汉城市功能的迫切需要。

郑店版图面积141平方公里,人口4万,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一是有完备的水电设施。自来水取水管道经过郑店,并在境内建有增压站,日供水达4万立方米。拥有一座3.5万伏变电站和两座6000伏变电站,距11万伏变电站也不到5公里。二是有一流的通信设施,形成了现代物流中心的信息支撑。总装机容量5万门,建有3个移动通信中转站,全国通信网光缆干线网中的京广线等国家一级干线贯穿全境。“十五”期间,江夏区还将进一步加大宽带网建设,完全有能力为现代物流业配套。随着武汉城市的不断成长和“膨胀”,物流发展区域的扩张和不断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也是和国际物流发展趋势一致的。江夏郑店区域将发展成为新型仓储结合市场的物流发展区域,形成郑店商贸物流城的新品牌。

把握机遇,郑店物流呼之欲出

由于郑店各种独特优势所形成的强大吸引力,已经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国内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郑店,以郑店互通为轴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武汉春天集团征地460亩,投资2亿元,兴建“郑店全国医药交易中心”,总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将建成集仓储、配送、信息、科研、批发为一体的大型医药集散地,该项目2001年9月份破土动工,2002年完成一期工程并投产;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郑店分部,总建筑面积达9.8万平方米,预投资金8020万元,开发生产生物制品;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征地250亩,建设农产品交易大市场,并从事农产品精加工,年加工“三白”可达1万吨;武汉富丽园房地产公司征地500亩,兴建农产品交易市场;武汉长青藤生化制品公司征地50亩,投资800万元,年产氨基酸1000吨;武汉裕通塑胶制品公司征地30亩,投资2800万元,生产PVC塑钢型材,2001年6月份已正式投产;武汉金前轮胎制造公司征地20亩,投资2500万元,生产机动车斜交轮胎,年产轮胎30万条,2001年元月已投产;武汉江夏农业科技园占地60亩,投资300万元,发展高科技农业。同时,郑店已建成三大农业基地:西甜瓜基地面积2000亩,年产西甜瓜6000吨;雪竹基地面积5000亩,年产雪竹5000吨;银杏基地面积5000亩,生产的银杏茶在全市已成知名品牌。一大批项目的投资建设,使郑店物流产业格局已渐成气候。

在加速发展区域经济的进程中,江夏区委、区政府敏锐地意识到现代物流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审时度势,抢抓机遇,超前运作,将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大举措。一是成立专班,加强了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了郑店现代物流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区主要领导挂帅,计委、城建、土地、工商、财政、交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从各部门抽调人员定点办公。区政府多次召开了郑店物流产业园规划建设专题会议,拟订了实施方案。二是科学规划,构建了园区基本框架。组织力量对郑店物流产业园进行了充分论证,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科学制定规划。整个物流产业园以郑店互通为轴心,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初步构建了物流产业园区“四横、六纵”的基本框架,四横是:春天大道、沪蓉高速、郑店大道、纸金大道。六纵是:红旗一路、红旗二路、107国道、物业一路、物业二路、京珠高速。形成三大圈层布局、十大功能分区。三大圈层是:以立交互通为中心的物流产业中心圈、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物流产业支撑圈、以第三产业为补充的物流产业延伸圈;十大功能分区是:交通货场区、仓储区、市场区、高新产业区、娱乐休闲度假区、别墅居住区、商贸购物区、加工区、信息中心区、科教服务区。三是精心组织,启动了园区前期建设。郑店物流产业园前期建设按5000亩运作,已经开工的武汉长青藤生化制品公司项目、武汉春天集团项目、春天广场等按照现代物流产业的要求建设,在107国道边设立巨型广告牌,并预留广场、门楼等宣传项目建设用地,依托国道旁的西甜瓜等农业基地搞好现代农业品种的开发,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

郑店物流在向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其中蕴藏着无限的商机。这些都是江夏郑店发展物流的优势,也是成就华中第一商贸物流城的基础。随着郑店物流商机的不断挖掘,郑店商贸物流城这块钻石将发出夺人的光芒,郑店物流的品牌也将为众人所熟悉和接受,武汉的一个物流新亮点就是这样呼之欲出。

因时而动,物流企业发展正当时

机遇已经摆在了面前,但并不代表已经成功,物流大品牌的塑造还需要具体的载体,还需要政府的引导、规划,也需要物流企业的积极参与,而成功只垂青那些有准备性头脑的前瞻企业。

2005年4月25日,江夏区委书记吴一民、区长余本友在郑店街召开了郑店物流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会议一致认为:首先要统一共识,规划建设郑店物流基地,既是落实市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建议案和区人大二届三次会议的议案,又是江夏开发区拓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要从经济强区战略的全局来考虑,要急之所急,解之所难。要按区人民政府【 2005 】 8 号文件精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改革要有新思路,服务要有新方法,政策要有硬倾斜,以物流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打造新的经济平台,配合江夏区西部大开发。会议认为:郑店物流产业基地建设,要整体规划立项,尽快完成 7 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先期启动 2 平方公里的核心园区。在建设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调整的基础上,申报省、市级立项,争取省、市支持。会议要求占地 50 亩的会展中心和园区规划的基本道路骨架,土地规划部门要创造和给予争取动工的条件。郑店街要依据国家政策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和环境整治工作,使项目在稳定的环境中逐步推进。

会议按照区政府【 2005 】 8 号文件的精神,确定整个物流基地建设采取市场运作、业主投资、滚动开发、招商经营的方法,认同武汉富丽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郑店物流基地建设的投资主体,并享有文件中投资业主的一切政策。

为促进园区建设,江夏区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第一,税收政策。对外来企业实行所得税“三免两减”的优惠政策,在优惠期间,视入园企业所缴纳的所得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奖给所得税企业一定比例的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第二,收费优惠。对在园区注册、投资、纳税的外商企业和外地客商投资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减项降率,执行标准为国家规定收费标准的20%-50%。第三,地价优惠。以国家《土地法》为依据,在满足办证及农民实际补偿的前提下,土地出让金可根据入园企业的性质及近期效益酌减。第四,办证优先。凡申请入园企业,前置条件完备的,由园区管委会为企业在区引联中心一次性办毕所有区内可办理的手续。

武汉富丽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是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秉承“实干打造未来”的开发理念,短短几年已投资开发了“富丽・奥林园”、“富丽・雅典园”、“建材花园”等项目,累计开发量达四十万平米,总资产逾2亿元。“我们将紧紧按照市场发展、政府的规划,并在政府引导下,积极发展物流项目,把江夏郑店华中物流商贸城建设成为武汉、华中乃至全国一流的名牌物流基地”,正在江夏开发建设郑店华中商贸物流城的武汉富丽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关雨斌,满怀信心向世人宣告。

篇2

现代物流席卷全球,在我国虽刚刚起步,但已经形成了物流热,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的机遇、挑战和途径。

西部发展现代物流的机遇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自从1999年6月17日,同志在西安主持召开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动员令,拉开西部大开发的帷幕后,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物流方面集中表现为不断加大中央财政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铁路、空港、出海口岸等)建设和城市公共设施(城市高架公路、现代通讯、仓库等)建设。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吸引的国外资金在现代物流方面的投入,使得西部发展现代物流的硬件方面得到不断提升并将继续得到改善。

WTO的加入

我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日益加快,这无疑会给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现代物流建设,已经在我国东部沿海省市、由于地缘和外资物流的带动被普遍重视起来,并率先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如广东将发展物流产业作为经济领域四大主攻方向之一;深圳明确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深圳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上海原规划建成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后又加上了一个国际航运中心,即国际物流中心,并提出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和五个物流园区;天津争取成为中国及东北亚地区物流及信息枢纽;青岛则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以港兴市”及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切入点。

西部各地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发展现代物流,必然降低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减少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带动投资需求,增加就业;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电子商务真正变成现实;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因此它已摆了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着手制定各种扶持其发展的优惠政策。西部各地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尽管受区位劣势等因素的影响,但热情不减。如西安市副市长李雪梅于2002年6月21日主持召开的西安市现代物流发展研讨会,强调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城市行列,努力使西安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现代物流中心。随后,市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又拿出了从2003年到2010年的物流产业规划,即建设一个物流园区,六个物流中心,十个配送中心。

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经济竞争力要求

中国经济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之所以依然是吸引外资最活跃的国家,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据计算,中国比日本的人力成本低30倍,而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则更低,但中国的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2-3倍。因此西部地区如果继续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的同时,加大建设现代物流,不仅能够开辟社会就业门路,对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地位和经济竞争力无疑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市场需求加速放大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中国市场的更加开放,西部地区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性化、特色化、定单生产、定单采购、电子商务的发展,内外资及本地区连锁经营的不断成长,大卖场、大型批发市场、仓储超市的发展,一定会对低成本、快捷、方便、准确、安全、周到的高质量客户服务的现代物流产生强劲需求。

西部发展现代物流的挑战

现代物流意识淡薄

在我国,物流,尽管经过20多年的理论探讨,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被人们所熟悉,但现代物流观念还远未被业界所掌握和运用。特别是广大的西部地区很多人对物流还停留在运输、仓储的传统物流的低层次认识上,处在被动的服务地位。

现代物流的专业人才缺乏现在物流人才非常紧缺,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被一抢而光,供不应求。据估算,到2010年,高级的物流管理人才需求量大约是五万人左右。但西部地区的诸多不足和种种劣势使得毕业生不愿来,高级人才难以引进、留不住。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缺乏,导致管理太粗放,物品破损率、车辆空载率、到货误期严重。因此,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早出人才、留住人才,已经摆在了西部地区社会各界的面前。

管理体制因素

我国现在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物流市场。因为所有的物流资源都分散在各个部,有许多资源都是政府直接管理的,这种垄断局面以及纵向的管理体制切割了物流业本应有的横向联系。而西部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及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又很严重。显然,这是制约发展现代物流的又一障碍。

市场竞争的压力

西部地区不仅受到我国加入WTO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竞争压力,而且受到东部地区逐步化了的现代物流业的竞争的压力。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业的市场准入,将逐步取消管制的状态。物流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相对于采掘业、制造业,具有投资少、风险小、收益高、灵活性强、受地理环境影响小、经营范围广的特点,大型跨国公司会迅速进入中国的物流业,抢占物流这个市场。我国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物流企业也积极西进,如上海大型物流企业、中海物流有限公司,与陕西汽车集团正式签订物流服务合同,由中海物流为陕汽所需原料和配套件提供采购供应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同时中海物流在西安的子公司也宣告成立。

物流技术普遍落后

开展现代物流经营所需的技术包括:管理技术、作业技术、信息技术和装备技术等。西部地区因历史的、经济的、地理等原因,物流技术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很大。据了解,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的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尚可维持外,地市、县原有的物流设施很多挪做它用,其原因主要是物流技术的水平低,导致服务质量差造成的。同时西部地区的商贸企业将大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东部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又是一个例证。现在西部地区正在搞现代物流建设的企业,其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技术普及率很低。

西部发展现代物流的途径

发展现代物流,政府积极引导是关键

现代物流是一门新兴产业,经过培育可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政府应对现行规定进行必要清理,研究制订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体系。按照“大物流”思路,制定现代物流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样才能防止和避免物流产业发展中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以实现“大物流”、“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有物流为主导,民营物流为主体

西部现代物流建设中一些重大的项目、基础性建设,物流园区,大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在开始时只能主要由国家来办,或由国家出面,制定方案、规划,组织社会力量来办,才能办得起来。事实上只有政府先投资或参与投资,才能带动和吸引民间和外商投资或参与投资。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特色决定的。然而西部现代物流建设要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实质性进展,必须吸引和带动大量的民间投资进入,包括外资和东、中部地区民间投资,并使民营物流成为主体,并发挥作用。民营物流产权关系清晰,经营机制灵活,又彻底面向国内外市场,关心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创新。其经营管理搞得好与不好,同当事人的利益、社会地位、名誉关系最直接,即具有很强的自我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而不像国有物流那样,要靠外力的推动才能搞好。推动和支持民营现代物流的发展,既是促进西部地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也能锻炼出真正的企业家。

加强物流的教育培训工作,树立现代物流观

发展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首先要在业界大力开展现代物流教育与培训,树立业内人员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员的现代物流意识。可聘请物流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企业家、业务骨干赴沿海发达地区现代物流企业考察学习,有条件的企业尽可能组织内部职工的现代物流知识、技术的培训工作,真正建立起学习型企业。

发展第三方物流,做大、做强一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物流专业化的集中表现,使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是建立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在特定时间段内按照特定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系列化物流服务的企业。由于第三方物流巨大的成本价值、服务价值、风险分散价值、竟争力提升价值以及社会效益,在国外发展迅速,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据专家预测,2000年至2005年,我国物流业其年增长率将达到25%,2010年中国的物流市场容量将达到1.2万亿元,这不啻是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巨大商机。做大、做强一批物流企业,主要应是做大、做强一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可以说是西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突破口、切入点、样板工程,应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先行搞好。

提高物流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

如前所述,因各种原因,西部发展现代物流业有着许多先天的不足,为了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物业的差距,迎接入世后跨国物流企业的激烈竞争,西部物流业一定要有超前意识,通过各种融资渠道,集中财力,对物流的硬件支持系统如:自动化设施、网络化设施、信息化技术、柔性化工艺,和软件支持系统如: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及营销策略适宜化、物流管理人才高级化、第四方物流支持形成化等物流装备、物流技术,进行不低于沿海发达地区物流业水平的现代化的改造更新。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怎样保证企业在市场中处于核心地位?这是现在急需要处理的问题之一。物流管理作为第三利润源,早就受到了企业经营者的广泛关注,物流管理也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下面分析一下现代物流管理的内容、任务、概念、实际情况,并且针对如何提升现代物流管理质量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且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任务。

【关键词】

物流管理;内容;任务;解决措施

0引言

现代物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谓的现代物流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巩固市场地位,利用整合生产、把控、调配、流通等多个环节来进行有效的搭配,从而让物质资料能够在企业内部快速的流通,大大地减少了成本,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经济利益。现代物流管理主要是在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多个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现代物流管理的实际含义

现代物流管理方式是根据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发展而来的是传统物流管理方式和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而且使得物流的整个过程得到提升,各个环节都能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的减少了物流管理的成本,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物流管理和企业范围的融合,关系到企业物流管理质量的高低,并在企业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换句话说就是,物流管理质量和企业的生产范围相对应。而且相同规模的企业,特定时间所产生的产品数量和价格相融合时,如果企业能够尽量的减少物流管理成本,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现代物流经济管理的任务

现代物流经济管理实际上是对物流体系的构建和管理。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投入的是物流资本,出来的是物流服务。物流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沟通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对物流系统中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管理,从而保证这些功能有效的融为一体,从而实现物流管理价值的最大化。

现代物流管理第一要关注的是正确处理成本和服务之间的联系,从而保证两者有效的融合。从服务的层面来看,当然是物流体系所提供的服务水准较高,但是高质量的服务也会付出较高的成本代价,从而造成高质量的服务却换来低支出的成本,造成两者之间的矛盾。所以,这两个目标是不能同时完成的,就需要依靠物流管理来融合。物流管理要在较低的成本状态中来满足客户的服务水准,这就需要寻找服务和成本之间相互融合的共同点,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便。

3现代物流管理的管理内涵

3.1把企业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

现代物流概念认为,产品如果投入到市场之中,企业就需要融合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把其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连锁式的管理体系。企业利用控制体系,把产品从生产车间转化到顾客的手中,构建合理完善的系统体系。企业还可以进行跨企业的物流,保证产品的最优化。

3.2获得客户就是掌握市场

过去的物流管理是对企业进行自身管理,服务的对象也是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但是现代物流管理注重的是企业的外部,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对客户的争夺,现代物流管理的内涵就是获得客户,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市场。

3.3对于信息的把控

现代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也是信息的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作用也越来越强,是确定企业发展方向的关键,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于市场信息的把握也更加的迅速,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然后发展到各个生产环节,企业要学会顺应市场,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现代物流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也越来越个性,而且企业也面临着交货时间短,风险大和压缩成本的挑战。当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顾客选择一个商品,所注重的不再只是质量方面的问题,更多关注的是购买产品时内心真实的感受,也就是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顾客最为注重的事情。随着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也渐渐的认识到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并且更多的关注服务质量,他们主动接触顾客,从而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服务,因为产品是无形的,提升物流服务是加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在现在的社会中,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已经不受区域的限制,竞争的关键是物流层面。而且,很多大型的企业,零售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已经把物流服务作为最主要的发展内容,因为优秀的物流服务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现在物流管理不再是局限于迎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更主要的是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物流管理也逐步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5加强现代物流管理质量的解决措施

5.1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

因为我国管理制度的不同,有的企业还没有安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制约。因此,企业需要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彻底转变“注重生产,忽视物流”的错误观念,要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合到物流管理中。进行物流管理的企业,要站在现代物流管理的高度,对企业的生产,运行,营销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建立高效,专业,高水准的企业物流体系。

5.2构建物流信息平台

现在的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因为经营规模和利益的制约,还不能构建大面积的信息网络平台。企业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可以让几个企业一起出资,通过合作的形式建立信息公司,对于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然后把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共享。第二,让企业投资构建信息平台,把收集到的信息作为产品进行销售。第三是让政府部门进行构建,使用行政的方法来构建信息平台。不论使用什么样的方式,企业都要根据市场规律,在发展企业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成本要求,把企业的投资保持在适当的范围之中。

5.3物流管理过程加强信息化和标准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要不断加强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从而更好的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对于订单、发货、库存和其他有关物流资料进行处理,对现在的市场条件进行准确的分析,有效的预测未来物流的发展动向。

5.4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

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演变,我国物流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和西方国家的物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促进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需要引入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吸取优秀物流管理的优点,并且密切关注物流专业的发展情况,掌握物流管理的发展状态。对于先进的物流管理,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取长补短,不能完全照搬。对于先进的技术和器械,要根据实际成本,使得有能力的企业能够保持设备的先进,让资金不足的企业,进行适当的选择。

5.5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培养物流人才是企业物理管理的关键问题。现在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物流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是物流人才专业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物流管理人员,经过系统的,专业化的培养人员较少,从而大大的制约了物流管理质量的提升,更不容易实现现代化物流所推崇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企业的库房管理人员不但要进行入库和发货,还要拥有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水平。因此企业不但要积极的招聘人才,还要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知识能力,更好的满足现代物流管理的需求。

6物流的发展蓝图

前景一: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更是信息化的社会,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物流信息商品化,物流信息整理和处理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的数字化,物流信息整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信息化,相应的技术设备也不能使用,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会让世界出现全新的变化,在物流领域中使用信息技术,会给物流管理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前景二:社会化物流也是物流发展的主要前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的产生。首先,它顺应了企业物流发展的社会需求;第二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社会保证。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产生,是物流事业专业化的产物。在将来的社会中,虚拟物流和第三物流也是物流的发展态势,物流管理被承包,物流行业不再是小而全,大而全的发展模式,而是横向发展的新型化发展模式。

前景三: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资源也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交换和传播,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合理的调配全球的资源优势,物流也趋向于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动,物流企业也走向国际化的轨道,物流管理的主要任务也转化成为跨国贸易企业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尽量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把物资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实现资源的流通,这也是物流发展的高级模式。

7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充分的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才可以保证物流管理的顺利进行,才可以从物流细节中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尽量减少成本。中国物流服务企业和系统集成,还有设备构建都要找准时机,转化市场定位,更多的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加强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升我国物流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韦瑞.浅谈现代物流管理的任务与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6)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顾客需求的个性化,物流整合领域的扩大,物流管理从最初的职能管理阶段向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方向发展。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职能管理阶段、内部一体化(企业物流一体化)阶段和外部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阶段。

(一)职能管理阶段

职能管理阶段是指物流活动分散在各个职能管理活动中,每个职能部门都是相对独立地发挥作用,各自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生产部门通过大量生产来使单位成本核算降到最低,而不考虑成品的库存积压,也不会注意因此积压的库容和流动资金的减少。当库存的积压问题和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时,企业才会认识到在生产、流通及财务部门间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合作。这就进入到企业物流一体化阶段。

(二)内部一体化(企业物流一体化)阶段

一体化物流(Integrated Logistics)是20世纪末最有影响的物流趋势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指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在初期物流系统中,企业的物流与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因此,最初物流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是对实物配送、生产支持和采购业务的资源的计划、分配和控制过程进行的系统管理。在建立一种高效的内部职能协调机制后,企业间流通和交易费用就显得非常突出了,于是出现了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的概念。

(三)外部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阶段

供应链一体化阶段其基本含义是指不同企业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美国物流专家Donald.J.Bowersox和David.J.Closs的《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一书中有两幅图示,用来说明“物流一体化”向“供应链一体化”演变的过程(见图1和图2)。

该图说明物流一体化已从内部的采购获取、制造支持和实物配送的合作延伸到包括顾客和供应商,说明从最初的供应商采购获取到最终消费者所接受的、致力于所有物流一体化管理的整个供应链。由此可以看出,物流管理的“供应链一体化”是指为供应链服务的物流一体化管理的延伸,是供应链的物流,即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的供应与采购关系,更具体的说是供应链联盟内的物流活动。

2005年伊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正式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CSCMP),此举被认为是美国的物流管理进入到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整合物流资源,发展现代物流

发展现代物流需要整合存量资源即现有的物流资源,以实现构建一个信息化所引领的供应链体系的最终目标,此体系应该是能够高效运转、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费用和成本的体系。在构建体系的过程中,对现有存量资源的整合是其精髓,是用现代供应链技术及理念、物流技术及理念来整合传统的物流资源的方式,使其真正成为现代物流。

(一)丰富的物流资源是整合优势

首先,我国拥有一大批传统的仓库,这些仓库面积已经超过了仓储的需求量,目前还有大量的仓库闲置。其次,各种运力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及管道运输在内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很快。例如,我国拥有超过3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排行世界第二位;还有海洋运输船只、运力排在世界第一位的中远。另外,几乎每一个大省城市都基本具备了航空运输的网络和运输能力,这些都足以说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第三,物流设备、设施这些年来发展得非常快,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运输工具,激光导引车、立体化仓库、自动化装卸的机械设备在我国也得到了普遍应用。第四,近几年对信息化的大力度投入,使得在供应链体系方面的信息化改造以及企业和物流流程的信息化改造也广泛地开展起来。

(二)整合物流资源是发展现代物流之关键

虽然我国具备了现代化物流的硬件,但资源配置效率低。表现在:首先,信息系统共享程度低。各个领域、企业的信息系统都是自成体系,为自己服务,不能共享,不能互通互联,缺少链接和有效传输,即缺少一个标准体系。其次,对各种运力需求缺乏有效整合。现在各种运力,如铁路、公路、航空 和港口都是独立的,所以,我国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做到一单到底、多式联运、无缝链接。第三,整个物流缺乏系统性、动态性。整个物流系统是静态的,没有形成一种动态的链,特别是大型物流园区还处于传统的仓储、运输、保管、分装和部分加工的业务模式里,工厂里和社会上还有大量仓库闲置。 第四,物流发展和规划一般限制在行政区域内,没有形成跨区域的物流整合。因此,如何使资源在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运转迅速的供应链体系、一个系统、一种快速的流程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

三、供应链一体化下物流资源整合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组织方式,物流管理则为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提供完成实物流的服务活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交流与合作)、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价值链激励机制等方法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使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物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保证实时物料供应、同步化运作。要有效整合供应链一体化下的物流资源,笔者认为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正确认识现代物流体系

明确现代物流体系的内涵、理念,对物流资源的整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不但可以引导对存量资源的合理整合,还可以减少对增量资源的盲目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体系主要采取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美国式的由大型跨国公司占主导地位的经营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代物流体系,是全球化的物流体系,能够很容易地实现全球化的物流配送、信息传输和供应链体系的建设。第二种是日本和欧洲式的社会化的物流平台,社会化的物流体系。这种体系是在政府的扶植下构建的企业可以共享的物流系统,为所有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发展第三、第四方的物流配送 。在这样一个物流体系的基础上,可以使企业积压库存最小,流通速度最大,这也是很多企业能够达到零库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不需要企业有自己庞大的一套库存系统,而可以通过整个链条有效地运动、传输,使预定的、可预见的物流配送流程及时地传送到货架或者是生产线上。

(二)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

政府要进一步引导和推动跨区域的物流规划,突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按照流通规律来设计物流的流程、方式、结点、枢纽及物流链互相衔接的操作规程,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引导,推动供应链管理的方针发展,同时,应鼓励本土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与合作。日本的物流业发展之所以走在前列,与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寻求更大范围的合作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佳资源搭配,使各成员企业实现资源最充分的利用。比如:台湾地区电脑业所推行的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就充分利用了物流网络的资源配置功能,实现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模式的思想就是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生产采用分散模式,将全球的电脑资源利用起来。采取外包形式,将各种零配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通过全球物流网络发往配送中心组装,再由配送中心将组装好的电脑发送给用户。美国许多跨国公司都有完备的物流网络系统,能快速地把世界各地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有很强的竞争力,企业也有很高的敏捷性和柔韧性,十分有利于实现全球跨国经营。

(四)品牌化供应链

供应链的品牌化,是指运用品牌战略思维,将品牌融入供应链的各个要素,打造自身的供应链,使技术环节转化为品牌效益。供应链的各环节中其具体操作包括:选择品牌供应链伙伴、优化内部接口、销售链品牌输出等。如国内新飞冰箱曾为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生产过电冰箱,GE公司提出了3000多条要求,新飞公司用了好几个月才生产出完全符合GE公司要求的电冰箱。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新飞公司的管理、价值、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品牌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供应商的选择就变得非常重要。现代企业借助品牌来传递企业核心的价值和观念,培养顾客的忠诚度,以获取高附加值的回报,被认为是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供应链为企业的品牌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品牌战略又给企业供应链带来更稳固的发展,化其技术优势为效益,使之成为企业利润的放大器。如何构造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形成品牌化的供应链,是目前企业供应链管理中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五)重视供应链中逆向物流建设

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产品退货率不断提高。同时,政府、企业、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退回商品、废旧物品、获救财物、废料以及包装材料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的深入使得物流回收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因此,逆向供应链已成为许多企业业务创新、降低运营成本的又一利器。

(六)选择合适的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战略

篇5

[关键词]亚运会;生活垃圾;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17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22-02

历届亚运会的组织者均十分重视亚运会期间主办城市及场馆地区的生活垃圾管理问题,借鉴北京奥运会垃圾管理的经验,充分做好广州亚运会赛前在思想、技术、设施、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为有效制定亚运会期间全市及场馆地区生活垃圾管理提供帮助,以期为主管部门制定亚运废弃物物流的管理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1 亚运废弃物物流的含义及特点

1.1亚运废弃物物流的含义

亚运废弃物物流是指将亚运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对于亚运会的主办者和广州市来说,将废弃物直接返还给分销商或在固定的地点汇集起来并及时清运,并不是件小事,而高效、低成本地汇集并清运废弃物品的过程,就是废弃物物流的过程。消费者将废弃物通过有偿的形式卖给亚运分销商;或直接将其丢到指定的回收点,后经废品回收人员将其拣回,最终到回收中心集中。若废弃物还具有较大的价值,消费者可能将其直接返回给制造商。然后,回收中心将对回收来的废弃物进行检验、分类、再加工,最后配送到需求方,以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价值。

1.2亚运废弃物物流的特点

亚运废弃物物流除了普通废弃物物流所具有的特征外,还具有亚运物流的特有特征。

1.2.1逆向性

正向物流中实物的流动方向是制造商、分销商再到消费者,而废弃物物流则恰恰相反,实物是从消费者手中经回收中心再流向它的各个来源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在进行亚运废弃物物流管理时,要另建物流系统,采用与正向物流有别的管理策略。

1.2.2时间阶段性

赛前废弃物发生量比较平稳也比较少;而赛中由于运动员需要补充能量和运动器械或医疗设备的损坏等,均导致废弃物发生量增加,出现高峰;赛后的废弃物则较赛中有所减少。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合理配置物流设施。

1.2.3空间集中性

亚运会期间,废弃物主要集中在居住区、饮食区、娱乐区、办公区、比赛场馆等地,这些区域内人员聚集,导致亚运废弃物出现空间集中的特点。因此,回收、清运废弃物的物流设施除了应根据废弃物的时间特性来配置外,还应根据废弃物的空间特性来配置。

1.2.4安全性和复杂性

亚运会期间,由于人员和亚运会设施众多,会产生大量不同性质的废弃物,因此要根据废弃物性质的不同采取及时、快速的不同的消除和运输形式,防止出现损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的事件。另外,由于亚运会期间,废弃物发生主体及废弃物物流中涉及物流企业的多样性,废弃物的处理和各企业间的相互有效配合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2 广州废弃物处理与亚运会的差距分析

2.1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和对逆向物流的认识

调查发现,广州城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和对逆向物流的认识,没有真正理解现代物流的含义,没有理解现代物流具有的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等特征,当前认识仅仅停留在对废弃物收集、分拣和处理等单个功能活动上而缺乏系统性;同时对逆向物流特点、运行规律等方面认识不足,所以不能够从系统的角度去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广州城的废弃物回收物流系统。

2.2废弃物回收网点不健全和不合理

目前,广州城废弃物回收比较混乱,网点布局存在明显的不健全和不合理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2.2.1缺乏系统整体性,造成废弃物收集过程资源配置不当,存在严重浪费

东西两区收集废弃物的运作方式是各自独立运行的,结果造成压缩站、运输车工作时间长和资源闲置浪费。西区废弃物运输的备用车是在工作车出现故障或者是月底进行常规保养的那两天才使用,也就是说备用车一般一个月只工作两天,其他时间都闲置。另外,现在两区废弃物运输工作量都远远达不到饱和状态,导致两区都存在着资源过剩。西区运输车每天两趟就可以将废弃物运完,一趟所需时间不到一个小时;而东区压缩站内两台压缩机上下午轮流使用,每个时间点只有一台机器处于工作状态。

2.2.2网点布局不合理,存在行政区域分割问题

如有的地区垃圾桶数量过多,经常有一部分垃圾桶闲置着;有的地区却太少,装载不了过多的废弃物。此外,这些垃圾桶分别属于不同单位所有,所以不能有效地对垃圾桶进行调剂和合理配置。

3 北京奥运会废弃物物流管理情况

3.1重视废弃物的分类收集

分类收集是废弃物物流的首要环节,实行废弃物分类收集,可促进资源化与再利用,减少最终填埋处理数量,提高经济与环境效益。

(1)城市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应主要考虑有利于直接回收与资源化。北京市借鉴悉尼奥运会的经验,将城市废弃物分为可回收类(纸类、塑料类、金属类)、食品类和其他类进行收集。

(2)场馆地区废弃物的分类收集,除了要有利于直接回收与资源化之外,还要考虑安全性因素,防止出现疾病传播危害健康的事件。因此,对子奥运村和办公区的废弃物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对于比赛场馆的生活垃圾,纳入城市废弃物收集系统。

3.2选择科学的废弃物物流作业方式

(1)以定点收集方式作为主要收集方式。在场馆地区配置一定数量的废弃物收集装置。工作人员根据废弃物的发生量变化随时进行收集,避免造成收集延误。

(2)清运方式定时、定点、定路线相结合。场馆地区,尤其是奥运村废弃物的清运,应该充分考虑各国运动员生活习惯的多样性以及比赛的日程安排,实行定时清运与定点清运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主管部门根据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指定废弃物清运的专用路线,保证清运作业的快捷性和安全性。

(3)配置专用设施设备。在场馆地区配置专用的物流设施设备,以保证安全、高效、快速准确地进行废弃物物流作业。

(4)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废弃物清运人员素质,建立具有一定物流知识的专业化的废弃物物流作业队伍。

4 建立完善的废弃物物流运作模式

广州亚运废弃物物流的运作模式,尤其是场馆地区废弃物物流的运作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1)借鉴北京奥运会经验,由亚组委物流部门统一承担场馆地区废弃物物流的管理工作,与广州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等城市废弃物的主管部门进行协调与合作,统一进行废弃物物流设施的规划布局,合理安排物流路线,科学配置专用废弃物物流车辆和工具。

篇6

关键词:物流产业;产业融合;“大”产业

Abstract:Becauseofdevelopmentof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moreandmoreindustriesarehavingaconvergencetothe‘Large’Industry.Fromsomeway,LogisticsIndustryisaconvergenceoftransportation、storage、post、communicationandsoon,fortheaimoflogisticsintegration.ThisarticleputsforwardthatLogisticsIndustryisa‘Large’Industry,itcouidhelpusrecognizeLogisticsIndustryonthemacro-levelanddirecttheLogisticsIndustrydevelopment.

Keywords:logisticsindustry:industrialconvergence;‘large’industry

物流产业是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起,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出现产业融合趋势,形成现代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信息技术和传统物流技术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通过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等传统物流产业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产业,是新兴的产业革命。

1物流业是产业融合的结果

1.1产业融合

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讨论,最早源于数字技术的出现而导致的产业之间的交叉。实际上,产业融合除了发生在信息通讯领域,还广泛地存在于其它领域中。

现代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产业融合是指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放松规制,在具有一定的技术与产品的替代性或关联性的产业间的产业边界和交叉处发生技术融合,进而带来这些产业间产品的融合、市场融合,从而导致不同产业的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发生变化,使传统的产业边界模糊化或消失的现象。

产业融合赋予了产业经济及其理论新的内涵,也体现了整个新时代的融合化进程。现在所讲的产业融合,已不仅仅是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更广泛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发生在各个产业间的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合作,使原有的产业边界模糊化或消失,甚至形成了有完整体系的新的产业。

1.2物流业是产业融合的结果

物流业是产业融合的结果,没有产业融合就没有现代的物流产业。当然,现代物流业比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业所涵盖的内容多了很多,但是不得不承认,物流业并不是被人发明出来或者制造出来的,是对原有产业的融合和有机组合的结果。

20世纪90年代以前,传统的物流产业处于产业分立状态,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之间的边界比较清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传统的物流活动被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和环节进行,由于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传统的物流服务分散在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等之中。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是相互独立的产业,存在着明显的产业边界。这几个产业的技术基础与提供服务的物理网络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技术性进入壁垒。各国政府对邮政业实行行政性垄断,并对运输业实施严格的经济性规制,形成了政策性进入壁垒。运输业务、仓储业务、物流信息服务和配送服务业务分别由不同的企业来经营,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来规制,适用于不同的法律法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邮政企业处于非竞争关系之中,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之间的传统边界固定不变,处于产业分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生产全球化、销售全球化,打破了地域界限、产业界限、时空界限。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大规模生产、大批量消费使物流的规模日趋庞大,分立的物流产业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物流服务的低效率和高成本,制约了经济运行的效率。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信息技术在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中的广泛应用,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呈现出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融合的大趋势,形成现代物流产业。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技术相互融合,形成物流信息技术。由于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物流企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包括各种方式的运输、大规模仓储、物流信息服务,以及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服务。物流信息技术逐渐消除了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之间的技术性进入壁垒,成为这几个产业的技术基础。发达国家放松对运输业的经济性规制,进行邮政改革,降低了这几个产业之间的政策性壁垒。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速递企业及邮政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开始相互并购组建战略联盟,为消费者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传统的物流企业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由非竞争关系变为竞争关系;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之间的传统边界开始消失,出现产业融合趋势,形成现代物流产业。物流产业的产业融合是在物流信息技术、运输业的规制放松与邮政改革、传统物流企业的相互并购、战略联盟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实现的,四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产业融合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整合。

产业渗透。产业渗透主要发生在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产业边界处。现代物流业区别于传统物流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技术对其的影响。现代物流高度依赖于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及时更新能力,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网络技术、EDI技术等存在于整个物流过程中,正是这些信息技术的渗透从而产生了现代物流业。

产业交叉。产业交叉是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在现代物流业中,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产生了多式联运,这就形成了截然不同于单一运输方式的效果;运输企业介入仓储业务和仓储企业涉及运输业务,从而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边界和市场空间,使传统产业边界不再局限于港到港、场到场、站到站和库到库,而是形成更大空间范围的货物流动、储存服务。

产业整合。产业整合是实现产业融合的重要手段,是产业融合的另一种方式。现代物流业在契约或合同的前提条件下,以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对仓储、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分立物流资源进行有机协调而形成了专业性的物流服务能力。

由于产业融合突破了产业分立的限制,使运输、仓储等活动得以寻求系统集成和整合,从而为企业提供了扩大规模、扩展业务范围、提供更大范围的货物空间位移和服务,导致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合理配置。

2物流业是一个“大”产业2.1“大”产业与“小”产业

首先我们要弄清产业的含义。

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同一性质,承担一定社会经济功能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活动单元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社会影响的组织结构体系(戴伯勋等,2001)。

大家所熟知的产业是分成三大产业的,即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本文所指的产业的大小并不是以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来说,而是从其涵盖的产业多寡来分别。本文认为单一的产业可以认为是“小”产业,而经产业融合以后或者产业重组以后或者是产业之间联合而形成的产业,都可以称之为“大”产业。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对产业的分类只是依据不同,并不能说明产业之间的“大小”关系。但是可以据此站在一个整体的高度来制定产业系统发展的战略。

2.2物流业为什么是“大”产业

如前所述,物流产业是产业融合的结果,其中涵盖的产业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信息产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等;从细微一点来说,物流的整个运作过程几乎涉及到了各行各业,而最主要的还是为制造业服务,围绕商品货物的运输、仓储、配送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所以,本文认为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大”产业。

2.3“大”产业的发展理念与策略

不管是一个大产业还是一个小产业,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发展的根本理念,就是整体的最优。当然,这个理念仍然适合于“大”产业。像现代物流业这样的产业,整体最优是根本的发展理念。但是更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因为其内部还有一些小产业或者是小产业的一部分,那些利益主体之间并不是双赢的关系,所以在整体最优的发展理念下,还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利益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占主导地位的小产业的优先发展。

3认识物流业是产业融合的意义

如前所述,物流活动自古就有,“传统物流”就是对传统运输、仓储等“类物流”活动的一种统一认识。而现代物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基础上,通过运输、仓储等若干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它突破了传统物流产业的技术边界、业务边界、组织边界和市场边界,是对运输业、仓储业等传统产业边界固定化及相互间产业分立的根本否定,它不是几个传统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显示出新的产业属性,是一种新的产业革命。

本文认为作为产业融合结果的现代物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借鉴其他融合产业的发展经验,来指导物流业的发展。既然是融合产业,就存在一定的共性,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产业融合的经验,来指导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由于物流业是产业融合的结果,其中的“小”产业的发展思想和发展经验可以仍然指导物流产业中相关部分的发展,但是要遵循物流业发展整体最优的发展理念。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认识物流业,可以对物流业有一个更全面整体的认识,更有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群琪,等.物流经济[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80-83.

[3]詹浩勇.产业融合的涵义及其理论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S2):6-9.

[4]罗文,等.产业融合的经济分析及启示[J].科技和产业,2005(6):61-63.

[5]魏建国.产业分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J].北方经贸,1998(6):69-70.

篇7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一、物流成本管理概述

(一)物流、物流成本

1.物流、物流成本的定义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在物流过程中,为了提供有关的物流服务,要占用和耗费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这些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为物流成本,也称物流费用。企业物流成本是“使商品变贵而不追加商品使用价值的费用”;是企业在物流过程中,为了提供有关的物流服务,要占用和耗费的一定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也就是说这些过程中所涉及的与物的流通有关的耗费都应计入企业的物流成本。虽然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有所不同,但是,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物在流动过程中的费用,即运输成本、流通加工成本、配送成本、包装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仓储成本。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所谓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物流成本的控制和降低。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物流成本管理不仅要考虑物流本身的效率,而且还应综合考虑提高服务、削减商品在库以及与其他企业相比取得竞争优势等各种因素,甚至从物品流通的整个过程来考虑物流成本的效率化。只有从企业的整个系统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物流成本管理,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降低整体物流成本。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企业开始意识到了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加强了物流成本的控制管理,但是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状况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物流成本难以准确掌握

目前,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物流成本一般只是对外支付的运输费用和仓储费用,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对外支付的5倍以上。虽然,上述情况绝大多数与物流成本的本身特点有关,但确实并未得到解决,问题仍然存在,现状依然是企业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物流成本。

2.物流速度缓慢,货损率、空载率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当前,我国工商业领域物流速度缓慢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库存比例过高。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的平均货损率略高于2%,货损带来的成本仍然是物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因装卸运输不当造成的损失达500亿元,包装问题造成的损失达150亿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达30亿元。在运输车辆中,货物自运车辆占70%,空载率高达37%。从物流成本方面来看,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近20%,而美国不到10%;我国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40%左右,而发达国家仅占10%。所有这些都已严重影响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物流成本财务核算制度存在缺陷

在物流成本财务核算制度方面存在制度缺陷,是造成物流成本难以掌控的原因之一,物流成本大部分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且范围大、流通环节多、涉及的单位较多,因此许多已经发生的物流费用在具体分解时存在很大的困难。物流成本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通常将一些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如仓储保管费、仓储办公费用、仓储物资的合理损耗等计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费用。同时,将物资采购中发生的物资运输费用、保险费用、合理损耗、装卸费用、挑选整理费用等计入物资采购费用或经营费用。在实际计算物流成本时,对上述费用的分解必然存在一个制度规范问题。如果要分解这些隐藏的费用,在操作上也存在很大的难度,操作成本较高。

2.企业内部物流体制没有理顺

虽然不少企业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物流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

3.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

当前,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大量的定制化生产,对物流的要求也倾向于实行多批次、小批量配送和适时配送。而大多数企业只是企图在过去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尚未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运作的物流系统,以适应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和及时配送的要求,导致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

4.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方式的制约

物流系统效率决定企业物流成本的水平,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重要手段。从这方面来看,我国企业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还相对落后。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生产企业成品库存约15天,原材料库存约30天,商业销售库存约3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的时间不超过10天。工商企业的配送及时率也仅为86%,有待进一步提高,原因是我们的技术和管理没有跟上。

5.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落后

标准化的物流不仅可以降低了工作难度,减少物流损失,而且降低了物流综合费用。对配送来说,标准化可以加强物流作业现场管理,降低物流作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标准化也是供应链合作的基础。而条码就是标准化技术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也是物流管理的基本手段。虽然条码技术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连锁经营商店(POS)在我国也相当普及。但条码技术和POS扫描仅用于提高零售企业的结算速度上,条码技术在提高整个物流运作效率上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篇8

关键词:区域物流 物流信息系统

一、区域物流业的特点

1、区域物流的含义

区域物流既包含地域概念,也包含经济概念。具体来说区域物流指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等货物及物品在不同区域或地区之间的流动和转移,即货物及物品供应地与需求地分别处于不同区域的物流称为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就在于地域空间的差异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地政府和企业都积极扶持、发展区域优势产品,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山西内蒙古的煤炭、山东淄博的陶瓷、福建晋江的服装等等。而他们的消费者几乎遍及全国。当生产者和消费着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之间的生产与消费目的,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区域物流活动。

2、区域物流的性质

区域物流产业涉及多种行业,概括来说区域物流具有三个性质,即基础性、服务性和综合性。

(1)基础性。物流业是基础性产业。由于货物的生产与消费是分离的,为了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就需要物流运输,因此物流对所有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都有影响,它通过交易、仓储、配送等生产、流通条件与手段对国民经济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不断输送各种物品使生产者获得原材料、燃料、零配件,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2)服务性。物流业本身并不提供物质产品,它只是为了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或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需求而从事的运输、配送需求。是为顾客提供专业化服务。说物流业是服务性产业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供应链与客户的关系而言,物流业强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现货物及物品由供应方配送到需求方的运输行为;其二:物流服务供需双方的关系而言,物流业强调增值服务,仓储、运输等基本功能之外的附加服务是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能为客户提供高效、及时、经济的运输行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通过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而发展的。

(3)综合性。物流业是既是一个庞大的纵向经济领域,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到消费的整个过程提供纵向各项服务;也是一个为其他所有经济领域服务的横向经济领域,无论是任何产品它的交易成功都需要通过物流业。因此物流业是一个横跨多个基础性、服务性行业,涉及并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及核心要素

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核心因素,是所有物流信息平台的交接点。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就是要以一定的物流信息交换标准为基础,将企业信息化平台同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互联,最终目标就是建立物联网。通过物联网为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信息采集、共享和集成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网络平台,大大提供物流系统的运行绩效,为物流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是区域物流信息系统的主体要素,其端口必须与公共的信息平台相一致。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划分为供应链、企业、运作职能三个层次的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模型设计规划层面的信息平台,包括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评价;企业物流的预测及计划层面,即管理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控制和调度的各项物流活动计划的生成以及与各流程控制的管理。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物流信息平台功能,一般由物流的共用信息平台、基础信息平台、作业信息平台三部分组成。共用信息平台主要是通过为参与者提供信息沟通的技术平台,建立一套完整的共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的系统。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为物流结点内的物流企业的接入提供技术支持;向相应数据库抽取相关信息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共享功能。物流作业信息平台主要是向各物流企业提供支持运营作业的信息平台,满足物流企业完成运营过程的各项功能需求,其主要目的是为减少重复建设,满足未自建信息网络系统的物流企业的需求,提高各物流结点信息网络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二、物流信息系统对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物流信息系统是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保证。

物流业是通过他的工作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产品——物流服务。尽管这种产品不具备实体形态,但是它和其他产品一样讲求质量,只有服务质量好了才能吸引客户。因此,现代物流必须保证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以最少的时间和最低的商品损耗将商品送达合适的地点。为了保证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必须建立一个高速畅通、动态互联的标准化信息系统。如果信息流通不畅,就不可能形成对物流服务需求全面及时的了解,更难以达到对物流过程的合理、有效的控制,就很难满足货主企业的要求。

第二,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效率的必要条件。

要想实现物流服务的高效率与及时化,现在的标准是为5“R”:即,在适当的时间(RightTime)、将适当质量(RightQuality)的货物(RightCommodity)、在适当的地点(RightPlace)、送达适当的客户(RightCustomer)。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对物流行业的信息实行系统化管理,对各种物流业务的相关数据进行电子化储存与管理,对各个物流环节产生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向货主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咨询信息,这对现代物流中心是相当重要的。

第三,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节约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

物流信息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信息的数字化、快速化、集约化,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对商品信息的标准化操作,建立有关ID代码、条形码或磁性标签等的参数体系,实现了对于商品配送的自动化控制,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何青.卜华白.张振文.4PL的供应链整合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借鉴意义[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 年第02 期

篇9

一、物流与区域物流概述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上的定义现代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可以看出,现代物流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它囊括了生产过程中几乎每一个环节,它可以通过缩短原材料及产品送达及库存的时间和优良无差错的运送等提高企业效率,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

区域物流是指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物流活动,它的一般含义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结合物流辐射的有效范围,将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进行有效的实体流动。根据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将多种运输方式及物流节点有机衔接,并将物流基本活动有机集成,以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本区域物流活动的水平和效率,扩大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辐射其他区域,提高本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区域物流侧重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品的运输与集散一体化的过程,目的是运用区域概念和战略的手法解决有关大范围物流的

二、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首先,区域物流一体化是全球流通产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物流一体化打破单一企业、行业乃至区域的界线,在竞争中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出最适宜的物流运行结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物流一体化,不是靠产权关系或任何行政关系维系的,而是按照现代流通规律整合成的一个虚拟企业群体,竞争模式也由过去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为一个群体企业与另一个群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个物流配送体系与另一个物流配送体系之间的竞争。可以说,参与的群体规模越大、流通效率越高,流通成本越低,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因此,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区域物流一体化正是流通领域不断革命化的必然结果。

其次,从国内区域经济自身发展来看,区域物流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来,为应对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国内区域合作渐渐出现了以产业联动为交往机制的新模式,他们旨在打造一体化的区域内“交通同制、规划同网、铁路同轨、乘车同卡”的现代物流支持平台,以制度协调、资源互补和需求放大效应为目标,以物流一体化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达到降低成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目的,至此物流一体化呼声日高。

再次,从国外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成功范例来看,物流一体化在区域经济合作和行业一体化的进程中,从一开始就担当起助推器和开路先锋的重任

物流行业跨区域的合作与经营,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货物的快速流动,从而使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在经济贸易上形成了很大的互补性。北美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成立北美经济圈后,区域经济开始明朗起来,物流即是其经济圈内最早实行横向合作的行业之一;欧盟辖区国家间形成了统一的物流市场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聚散快捷的航运枢纽,国民待遇的市场规则,使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终使欧洲区域经济走上了快车道。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前提下,具有强大流通能力的区域或国家就会成为主导经济的主体。而作为构成社会流通能力之一的物流产业,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区域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即决定着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其优势表现在:

第一,降低运行成本,促进规模效应,优化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既可以有效地降低区域内物流运行的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提高整个区域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带动经济增长。又可以促使区域内信息、技术、人才、资金以及政策等一系列资源要素的流动和整合,有利于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业形态。现代物流产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因而它的发展将直接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现代物流业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所有生产领域和部门,不仅能够加快区域内商务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而且,依托现代物流中先进的区域信息网络对经济的协调和管理,能改变产业发展的资产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促进作用。

第三,激发区域经济体内城市的“极核”作用,强化城市作为先进生产力载体的扩散作用。依据增长极理论,区域中心城市毫无疑问应该成为区域经济的一个强有力的增长极,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一个高效的区域物流系统能促进一个中心城市的形成,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讲,区域物流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现代物流区域化能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加强区域内部的协作与分工,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有利于区域经济体的内部分工和参与国际分工。

三、我国区域物流一体化现状分析

(一)整体概况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的物流业也随之高速增长。2004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18.1万亿元,同比增长32%,物流业增加值1969亿元,同比增长10.1%。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有近千个物流园区,有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中心城市都制定了自己的区域性物流发展规划,并将开发物流园区作为发展物流的品牌。北京、上海、沈阳、天津都把发展现代区域物流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并编制了相应的《现代物流发展纲要》;山东省更是由省经委牵头,从启动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人手,改变传统物流运作模式,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区域物流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的今天,物流业“遍地开花”,重复建设严重;物流企业内部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此外由于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造成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北煤南运”“南粮北调”“西气东输”等,导致我国物流费用较高。因此,从整体上来讲,我国物流区域化发展仍然

处于初级阶段,大力发展区域物流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具体问题

首先,管理体制落后,缺乏系统规划。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条件的限制下,中国物流业的条块分割和部门分割严重。从管理体制讲,主要表现为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产业管理机构,从整体上对物流市场进行合理规划,加以引导和协调,而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门,不同的部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规划与投资,其结果只能是布局不尽合理,资源浪费,管理效率下降,难以形成统一的物流市场。

其次,经营理念落后。我国物流业基本上还是沿用了原来的一套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许多企业涵盖产供销全部内容,物流专业化程度低,物流过程浪费惊人。据统计,我国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的3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仅为15%左右。

再次,物流硬件设施落后。具体表现在仓储设施,装卸设备,运输工具,信息处理技术等都比较落后。此外,我国物流标准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到信息的共享和作业效率。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基础薄弱,物流标准的制、・修订跟不上经济发展需要,已经出台的与物流业相关的标准总体质量不高,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造成了人力、时间、空间等资源的极大浪费,已经成为导致我国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我国物流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府对策分析

(一)合理规划区域物流体系,搭建区域物流发展平台

区域物流规划是物流区域化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区域物流规划应制定以区域物流基础平台为重点的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路在内的综合干线网络,同时还要有相应的信息平台规划建设。物流区域规划应着重于解决地区的物流规模布局和发展顺序,提供融资、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生产和销售布局、物流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区域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引导区域内各经济主体按统一规划建设物流园区。

第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城市自身的交通运输能力和城市之间的联运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现代物流的发展必然与IT技术的应用紧密相连,CP贴、EDI、POS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物流产业快速的发展,因此,建设完善、顺畅的信息系统是建设物流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

第二,统一物流标准。区域物流平台的构建实际上是其各构成要素的项目建设。由于区域物流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涉及诸多因素,实现统筹管理相当不易。因此,必须遵循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日本作为物流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为推进物流产业一体化发展,就公布了“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统一了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标准和整理方法,加快了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物流一体化的进程。

(二)优化物流发展的法规政策,营造区域物流发展环境

第一,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行和发展。研究和制定规范的物流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改进对物流相关领域的管理方式,对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各类规定和政策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美国在1991年通过了《陆运多式联运效率法》,为物流综合运输方式的有效联运提供了重要指导;为确保综合物流政策得以实施、落实,上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以确保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物流企业、货主等各方面能够合作实施有关政策;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002年7月正式《货物运输行业行动纲要》;韩国制定了五年规划。这些国家加快发展物流的法律法规等各项政策措施对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第二,放宽物流业准入条件,规范物流企业扶持标准,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各类所有制物流企业公平竞争。

第三,加大物流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现代物流业。

(三)建立推进现代物流区域化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

国外区域一体化的经验说明,区域物流一体化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协商机制。因此,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物流管理部门必须牵头组成物流区域发展协调小组,就协同区域物流发展产业政策,整合区域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产业链条,合作建设区域内大型物流基础设施、消灭地方保护主义等共同重大课题进行全面的交流、磋商与共同发展,实现产业对接、交通对接和规则对接。并将协商内容由过去的对话、交流、协商等非制度性安排逐渐向组织、协议、地方立法等制度性安排转变。通过协调机制,逐渐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结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消除贸易壁垒和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共同打造区域商品流通一体化格局,建立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的区域物流网络。

第一,由各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机构,共同研究和制定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全局性政策和战略性规划。

第二,建立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物流行业

第三,实现优势互补,区域内部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比较优势,提供最有效率的组合方式,降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

五、小结

篇10

关键词: 现代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模式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mmerce needs of modern logistics support, the vast majority of e-commerce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log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socialization, specialization, globaliz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rn logistics showing a more electronic, virtualization and network, e-commerce related technologie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mmerce and modern logistics, the application mode of modern logistics in e-commerce activities.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technology; e-commerce; modern logistics mode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电子商务概念,已成为当今商务活动的全新模式,同时向物流产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电子商务时代,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加强对物流的管理,与网上交易过程的顺利对接,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已成为现代电子商务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不仅给物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其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等一系列的新特点。由此要求物流向系统化、社会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传统的物流技术与现代的电子商务技术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其得到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电子商务化的物流模式也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

一、电子商务化的物流技术

1、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及有效的客户反映(ECR)、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与观念在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2、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

3、网络化

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的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

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 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

4、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5、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20世纪90 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系统(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另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新特点。

二、电子商务化的现代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主要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顾客要求为宗旨、获取系统总效益最优化的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电子商务的企业主要有自营物流模式、物流战略联盟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

1、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就是电子商务企业本身来完成产品的配送。企业内部设立物流职能部门,自行出资购买物流设备,由电子商务系统来统筹支配整个电子商务过程,企业内部协调合作,从而实现电子商务“四流”的高效完成。

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本身有强大的物流配置,物流业务成为企业的核心优势之一,于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时候,利用原有的物流资源就可以开展针对电子商务的物流活动。这类企业以批发、零售商为主,比如美国的沃尔玛公司就采用了这种物流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度这一庞大的物流配送体系,是它成功的关键。自营物流企业,直接支配物流资产,所有的资源都服务于一家企业,它控制物流职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维护了企业和顾客间的长期关系。有利于建立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2、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社会分工的细化促使这些专业物流公司的出现,利用专业设施和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为客户制定和实施物流计划。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将其国内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美国邮政和联合包裹(UPS),将国际物流委托给国际海运公司等专业物流公司,自己专心于网上销售业务。

UPS在120个国家和地区有占地3500万平方英尺,拥有超过1000个设施,提供的主要业务包括物流与配给、运输(包括空运、海运、路运、铁路运输)、货运、国际贸易管理和清关。亚马逊根据商品的类别设立不同的配送中心,然后根据订单的不同,把货物进行组合包装,然后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运送到收货人手中。亚马逊还采取了一种“邮政注入”的方式来降低物流费用,减少送货成本。

3、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企业联盟就是指在物流方面通过签署合同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滚动、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三联家电与厦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全新供需链战略物流联盟”协议,双方共同尝试运作这种全新的家电生产、流通的供需链体系。目前厦华在山东的物流部门已经全部取消,基于商流和信息流而产生的所有物流环节都交给三联来解决。物流联盟运行之后,双方将可以利用因特网“面对面”决策,厦华不仅可以快速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借助三联家电完善的销售网络进行市场拓展,降低企业流通、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据测算,该体系顺利运营后,生产企业的流通、交易成本将下降30%左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正在逐步成熟,对物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电子商务企业所采用的这三种物流模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自营物流在资金和人才充足的条件下能够得到顺利开展,电子商务企业能够独立进行物流活动,保证其效率和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能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使其能专注核心业务,降低成本,实现跨区域发展;物流战略联盟是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联手,合作方式有很多种,“双赢”是双方合作的共同目标。

三、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现代物流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EDI)、条码(BarCode)等。正确和有效地将这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活动中,将能很好地解决电子商务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1、条码技术的应用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条码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物品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借助自动识别技术、POS系统、EDI等现代技术手段,企业可以随时了解有关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并即时做出反应。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如果将条码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将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实现物流管理的初步现代化。

2、EDI技术的应用

EDI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俗称“无纸贸易”。EDI技术很好地满足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要求,利用网络技术和标准进行数据交换,快速准确地实现交易。另外,还可以将EDI技术应用在电子商务物流上,使物流企业能快速准确地获知商品交易的信息流,以便及时和准确地进行物流活动,达到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

3、GIS技术的应用

通过空间数据进行快速搜索和复杂查询是GIS的看家本领,GIS能提供从最简单的点击式查询到辩证思维的空间分析方法,GIS最引人入胜的作用是通过各种假设分析来模拟区域内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而且GIS的操作结果可通过高品质和高信息含量的可视化地图、影像、多媒体等方式加以直观表达,这是GIS无与伦比的优势。正是地理信息技术的空间查询和分析能力,使物流过程中,可以迅速、准确地掌握供需双方的地理分布,确定物资调运的数量和运输方式,决定运送货物的数量、种类、到货方式等,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收益。将GIS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可以使物资的高效、合理流动,达到物资配给效益最大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很强的时代特征。

4、GPS技术的应用

GPS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GPS在物流中普及应用后,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三方应用,车辆使用方、运输公司、接货方对物流中的车货位置及运行情况等都能了如指掌,透明准确,利于三方协调好商务关系,从而获得最佳的物流流程方案,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将GPS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中,可以使电子商务活动更加明朗、更加具有电子商务的特色。客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获知其所购买的商品目前处在哪个位置,甚至可以准确地知道该商品离送到他手中还需要多长时间,使客户买的放心。

电子商务是21世纪的商务工具,而现代物流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支点。在信息化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配合也变得更重要,必须借助现代物流技术。只有正确而有效地将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才能很好地解决电子商务物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电子商务物流更好地服务于电子商务活动,也使电子商务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璐.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哈尔滨铁道科技.2007.

[2]林孔团.浅议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商业研究.2003.

[3]张译.电子商务与物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