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双减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双减政策的意义和作用

篇1

2021 年的暑假即将画上句号。从来没有一个暑假,教育政策的出台如此频密,并且从出台到落实的时间间隔如此之短,执行力度如此之大。

从暑期托管的普惠式推广,再到 ” 双减 ” 政策的高规格,学生、老师、家长、学校、教培机构……身处教育网络中的每个角色都在短时间内感受到重大变化。

如今,” 双减 ” 政策正式落地一个多月了,作为 ” 双减 ” 工作试点城市的广州,在这个 ” 试行政策 ” 的暑期窗口期,学生、老师、家长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双减 ” 政策下,他们迎来了怎样的变化?新学期将至,他们又将如何去应对?

学生:有人拍手称快 有人坦言减负要看 ” 两头 “

7 月 24 日,” 双减 ” 政策正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中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

作为教育的主角——广大中小学生——对于 ” 双减 ” 政策各有感悟。

刚从小升初 ” 杀出重围 ” 的小艺告诉记者,” 双减 ” 让她松了一口气。小艺说,她从一年级开始就参加各种课外拓展和培优。小学六年来,她的周末被各种学科类和素质类培训班排得满满的,在妈妈车上吃饭和睡觉是家常便饭。今年小升初,小艺被广州外国语学校录取,但这个暑假她还是被妈妈报的培训班安排得满满的。对于 ” 双减 ” 政策下不能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进行学科类培训的规定,小艺给了一个大大的赞。” 我最爱看科幻类小说了,放假终于有时间看书了。”

五年级学生小六成绩一般,妈妈从三年级开始就给她报了语文、数学、英语的校外培训班,不过小六连校内作业都完成得很辛苦,所以根本没有精力完成校外培训班的作业。” 每个周末都跟大家一样赶集似的去上课,但学了什么回来我基本也忘记了。” 对于 ” 双减 ” 政策,小六坦言:” 作业是老师布置的,课外班是妈妈报的,只有他们减量我们才能真的减负。”

从小就是 ” 学霸 ” 的华附高一学生小林表示:” 鞋子合不合穿只有自己知道。” 小林告诉记者,校外 ” 加餐 ” 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兴趣爱好做选择,所以他觉得自己的学习负担并不太重。” 如果一定要追求绝对的平均,那我担心学有余力的学生会‘吃不饱’。”

家长:点赞 ” 官方带娃 ” 期望学生评价机制更多元

7 月 9 日,广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表示今年暑期期间开始校内托管服务试点工作。全市十一区陆续暑期托管具体实施细则。7 月 19 日,广州 ” 官方带娃 ” 正式开启。

不少双职工家庭对于暑期 ” 官方带娃 ” 拍手称快。家长李女士工作很忙,孩子即将升入小学六年级,面对小升初的压力,在暑假前一个多月,她已经给孩子报好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校外培训班。” 整个暑假时间排得挺紧的,为了让孩子放松一下,我们还在暑假初期安排了一次外出旅行。如果早点通知暑期校内托管,我们可能会尝试着让孩子在学校完成暑期作业。”

王女士是广州一名高校教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女儿在暑假过后要升五年级了,儿子从 9 月份开始读小学一年级。” 双减 ” 政策落地后的这一个多月,她都在关注相关报道和政策解读文章。

王女士说:” 我觉得‘双减’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确实是解脱,现在教育‘内卷’太厉害了。就拿我女儿来说,在她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很焦虑了,因为听很多过来人聊小升初前的准备,他们说要想读广州比较好的初中,奥数和各种杯赛成绩是标配。我们也尝试着让女儿去学奥数,可是她真的不感兴趣,我们为孩子简历上没几个拿得出手的数学杯赛成绩苦恼和焦虑了很长一段时间。”

与王女士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谢女士的女儿今年小升初,她的优势是英语,但从四年级开始,为了上广州一线初中,她开始硬着头皮学奥数。谢女士说:” 我女儿不是那种有数学天赋的孩子,但她贵在勤奋和要强,会为了自己定下的目标努力奋斗。说实话,看到孩子学奥数很辛苦,我们家长风雨无阻地接送也很辛苦,我曾无数次想放弃,但最后为了小升初,大家都咬牙坚持了。”

王女士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幸运,正好赶上了 ” 双减 ” 政策,” 我觉得‘双减’对于我家这样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解脱。” 王女士告诉记者,大多数家长对 ” 双减 ” 政策的效果仍在观望,” 其实我们就是特别希望学校能够多维评价孩子,而不只是用分数来衡量。那些经历过小升初或者即将小升初的家长之所以如此焦虑,关键还是学校在选拔学生时主要看重成绩。如果学校能改变评价学生的尺度,家长的焦虑才能真正缓解。”

学校老师:看好 ” 双减 ” 政策落地 走出教育 ” 内卷 ” 怪圈

” 双减 ” 政策一出,不少老师纷纷点赞。广州某中学语文老师肖老师觉得,不少学生从小在校外补习过度了,上了高中就目光短视,急功近利。2015 年高考,他所教的两个班语文平均分都超过 120 分。对于肖老师来说,这份成绩单,既是对他冒险试水、苦心坚持三年 ” 深度阅读 ” 的交代,也是他 ” 用阅读而非纯应试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 理念最有力的注脚。在被 ” 短平快 ” 的功利主义控制下的中学课堂教育中,肖老师的尝试有着特别的意义

但是,没过几年,当他再一次教高一时,肖老师发现他的深度阅读课已经上不下去了。” 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发散知识点,建议学生多阅读、广阅读,甚至不提供书单让他们自由阅读时,遭到一些学生的反对。他们觉得我在浪费时间,语文课就应该讲重点和考点,他们没这么多时间看课外书,还有其他科目要学习呢。” 肖老师说。

肖老师在课下还专门找这些学生谈心,告诉他们高一高二的语文学习应该 ” 厚积 “,广泛阅读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很关键的一点。只有高一高二 ” 厚积 ” 了,到了高三讲考点的时候,学生才能比较好地运用之前所积累的知识去迁移和运用。” 尽管我苦口婆心地跟学生解释,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理解不了,他们习惯了校外培训机构老师直接讲重点难点,要自己去梳理知识,他们不知从何下手。”

与肖老师有同感的老师不少,他们越来越感受到学生过多的课外补习和刷题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是背道而驰的。不少老师也都曾建议学生减少校外培训,跟着学校老师的步伐走,但因为陷入 ” 内卷 ” 怪圈,人人都不敢停下参加校外培训的步伐,学校老师的苦口婆心劝说也收效甚微。

现在,他们看好 ” 双减 ” 政策的落地,因为这更加突出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校外培训机构:关停、调整、转型 等待开学后的明朗政策

位于天河区岗顶的华晟大厦周围,几乎云集了广州最主要的几家教辅机构。以往的周末,这里人头攒动,大厅里的三部客梯远远满足不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每次在高峰期去 20 楼以上的机构陪孩子上课,电梯至少要等 10 分钟。

记者近日走访了这座大厦,在 ” 双减 ” 政策冲击下,大厦前门可罗雀,与昔日的人流如织形成鲜明对比。记者上楼走访了几家知名的课辅机构,以往机构大厅很醒目的成绩榜没有了,有的机构甚至直接大门紧锁,门上贴着停课告示。

记者以家长身份前去一家知名一对一辅导机构咨询。课程顾问的第一个问题是:” 请问孩子可以在周中上课吗?因为我们学科类培训只能在平时的放学后,周末和寒暑假都没法上课,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孩子平时是否有空过来上课。” 此后,课程顾问也只是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并未推销课程,并让记者留下信息,等 9 月份开学后政策明朗了,再告知是否可以报班。课程顾问还透露,机构现已推出不少素质类课程,比如少儿编程和美术课,9 月份开学后的周末,这些素质类课程可以开课。

而在以往,他们通常会很热情地向家长推销机构的名师和课程,并称课程买得越多越划算。

” 双减 ” 政策下,不少学科类培训机构相继关停、调整、转型。近日,广州本土教辅机构罡得教育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致罡得学员家长的一封信》,宣布将于 8 月 31 日关闭所有门店,请还未申请退费的家长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到校区办理退费事宜。

仍想活下去并且尚有余力活下去的校外培训机构选择了转型,素质教育、校内外托管、职业教育成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升级的三大关键词。据了解,新东方、好未来、卓越教育等企业均已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布局。比如北京新东方成立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专注学生五育目标发展要求;今年下半年以来,好未来接连调整品牌结构,推出励步儿童成长中心和系列素质教育新产品;卓越教育今年不断深化探索 ” 素质教育 + 社区 ” 新模式,在围棋、舞蹈、美术等领域完成品牌布局。

机构老师:职业荣誉感骤降 有老师离开教培行业

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必须随之转型的还有机构的老师们。

黄老师是广州数学培优界一位小有名气的老师,近些年,他培养了不少竞赛尖子生。2015 年,他成立了自己的机构,专做竞赛培训类项目。不少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直跟着黄老师学习。

” 双减 ” 政策落地让他面临挑战。” 我们这种小机构现在最担心的是生存问题,我们没有宣布裁员,但是周末和寒暑假不能上课了,明显课时少了,相应的老师的课时费就少了一大截。” 黄老师还说:” 以往社会对我们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还是有比较高的认可度,培训机构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确实潜心教研和教学。而如今这个职业的荣誉感骤降。”

黄老师目前已经被一所民办学校 ” 挖 ” 去当数学老师了,但他表示:” 现在民办学校也面临着转公办或停办的问题,我也想去公办学校当老师,但在公办学校如果没有编制,会有很大的落差。”

某机构数学老师小傅去年刚毕业,在 ” 双减 ” 政策下,他也面临出路抉择。目前他还在机构坚守着,小傅告诉记者:” 我真的很喜欢当老师,现在只能周中的晚上上课了,看看新学期学生和家长的报班情况吧,实在经营惨淡的话,我可能会去考研或考公务员吧。”

近日,智联招聘《2021 教培行业人才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教培行业一线城市招聘收缩幅度大,7 月职位数比政策前的 3 月下降 32.4%。

专家建议:通过购买服务解决校内托管  保证学校老师教研备课时间

1.” 双减 ” 政策下,如何保证学校老师的休息和教研时间?

面对新学期即将来临的 ” 双减 ” 以及 “5+2″(周一至周五 5 天,每天校内课后托管时间至少 2 小时),不少小学老师很担心每天增加了 2 个小时的托管时间,老师的休息时间很难保证。

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校长陈峰建议,政府可以尝试通过购买服务和吸纳大学生志愿者进学校辅导孩子作业的方式解决校内托管问题。他提到,托管领域也是教培机构转型的方向之一。不少校外培训机构正在布局课后托管服务,学校也可以遴选购买他们的素质教育课程,将之加入校内课后托管的服务,毕竟培训机构在教研、师资团队培训也是很有经验的,校内课后托管可以吸纳其精华之处。

2. 学生不参加校外辅导,学校老师能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广州市某重点小学的陈老师告诉记者,以往很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校外培训上,” 这些学生超前学习了,上课不听课,甚至偷偷做校外的习题,下课没时间做校内作业又去赶班了…… ” 陈老师说,这些学生其实学习压力很大,学习成绩却不见得很优秀。假如他们能跟着我们校内老师的节奏,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完全有信心把他们教好。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化学老师汪娜现任教高三,她觉得 ” 双减 ” 政策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最关键的是向课堂要效率,老师要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透,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就把难题解决了。

也有教育界人士提醒家长,不能把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完全归因于学校教育,家长也要付出家庭教育的责任,如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作息等,这些都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家校合作携手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3、” 双减 ”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教育焦虑真的可以缓解吗?

新学期开始,” 双减 ” 逐渐奏效,是否可以缓解教育的焦虑?

篇2

关键词:碳排放;配额;面板数据模型;价格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6日

一、研究背景

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是碳市场运行的基础,合理的一个现货价格对于繁荣碳交易市场、有效促进碳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价格运行机制的分析、为政府确定排放配额供给量、供给分配方式、分配时机等政策设计提供参考;也为减排企业与投资机构,提供了投资决策信息,有利于碳交易市场的活跃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决策者构建碳交易市场的风险预警机制,确保碳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

碳交易作为新的事物,且一直处于探索发展过程中,由于欧、美等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起步早,碳排放配额现货价格波动比较频繁。因此,学者们对欧美碳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价格与价格波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Derek W.Bunn和Carlo Fezzi(2007)运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VAR)模型,分析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英国市场上的电、天然气、碳价的每日现货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Rita Sousa等(2014)采用小波分析法,发现煤炭价格引导碳排放价格变动,碳排放价格引导电价变动,碳价波动与经济发展一致。Alberola等(2008)等检验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试验期(2005~2007)内二氧化碳排放权的现货价格与工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部门生产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合规位置,指出EUA的价格变化不仅反映了能源价格、极端气候事件,还反映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下的三大生产部门(冶炼、造纸、钢铁)的工业经济生产活动。Mansanet Bataller等(2011)研究发现次贷危机对第二阶段 EUA价格影响不显著,但对EUA与二级市场CER的价差具有显著影响。相关研究还包括Rita Sousa等(2014)、Atsalakis(2016)、Luis A等(2016)。我国学者对国外碳交易下现货价格的影响因素也做了不少的研究,如魏一鸣等(2008)采用协整理论研究了EU ETS碳价格和能源价格之间的长期和短期互动关系,发现能源价格与第一阶段碳期货的关系较弱,与第二阶段碳期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指出能源价格变化是推动第二阶段碳价格变化的重要原因。王双英等(2011)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碳交易的量和碳交易的价格和石油价格的关系,发现石油价格和碳交易的量和价格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011年,国家发改委决定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7个省市作为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6月,我国首个碳交易市场――深圳碳交易市场开始交易。随后,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湖北等碳交易试点市场陆续开市。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宣布:“2017年中国开始实行全国碳交易市场”。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平稳发展,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体系。本文将以我国碳交易试点地区的配额交易价格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其价格运行影响因素,以使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价格运行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碳交易现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价格的因素与机理非常复杂,但总体来说,有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因素。供给因素主要包括配额政策(配额数量、分配方式、跨期储备制度等)、碳减排技术、碳税政策、其他减排履约机制项目供给情况等。需求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水平、金融市场以及气候等。

(一)供给方面因素

1、配额政策因素。一级市场上的配额供给情况与供给方式将对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高低与波动起着决定的作用。如政府当期发放的配额总量,当期核证减排量的供给、政府配额存储池中的数量、配额的分配方式(免费、出售、混合)等因素,都将对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形成与波动产生显著的影响。

2、碳减排技术因素。碳减排技术会影响企业的减排成本,当企业面临比较高的减排成本时,可能就会选择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中购买碳排放权;当企业减排技术成熟,可有效地降低成本时,企业将减少碳交易市场碳排放权的购买,相应影响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

3、碳税政策因素。碳税政策作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政策工具,其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效果已在许多国家被实践。碳税政策的实施加大了排放企业的生产成本,势必对排放企业的减排技术、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排放量,并进一步影响对碳市场交易价格的影响。

4、其他减排履约机制项目供给情况。《京都议定书》包括了国际碳排放贸易(IET)、联合履行机制(JI)、清洁发展机制(CDM)等减排机制,在JI与CDM机制下,减排项目的数量,开发减排项目的技术将对碳配额交易市场的供给关系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配额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

(二)需求方面因素。影响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波动需求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水平、金融市场以及气候因素等。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两型社会;现状;设想

本文为河北行政学院二类课题《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途经分析-基于中外比较视角》(课题编号:2010XYKT0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河北在经历了过去若干年的长期经济高速增长后,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任务。近年来,中央强调“以人为本”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其实是在中国强劲增长动力之上增加一个平衡器。对于过分依赖煤炭、工业偏重、环境容量有限、环绕京津的河北而言,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唯GDP论的驱动模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来抓。发展低碳经济,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二、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一)英国。低碳经济的先驱英国早在2003年就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2005年英国建立了3,500万英镑的小型示范基金。2008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承诺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60%的长期目标。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2009年7月15日,英国政府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

(二)欧盟。欧盟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整体水平较高。欧盟碳市场(EU ETS)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交易体系,该市场目前不同类别的碳价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参考价值的碳交易市场价格。欧盟通过碳交易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促进私营经济参与低碳转型;二是借由交易盈利为欧盟发展世界领先的碳技术筹措资金。欧盟还实施经济与技术援助在内的项目目标式战略,如积极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建设。2010年11月10日欧盟委员会出台一份新的能源战略――《能源2020》,拟在重点能源领域实施更加细化的行动计划。

(三)美国。美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也一直在暗自发力。美国政府的举措可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是核心。2009年《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09年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和《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的均旨在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美国在新能源、低碳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世人有目共睹。

(四)日本。日本作为亚洲低碳经济的倡导者,也在不断坚定着低碳发展的步伐。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制定《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确定了综合推进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建设目标。2008年5月,日本环境省全球环境研究基金项目组了《面向低碳社会的12大行动》,其中对住宅、工业、交通、能源转换等都提出了预期减排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和制度支持。同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政策,即著名的“福田蓝图”,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2009年4月,《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出台,旨在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

(五)韩国。韩国2008年9月制定了《低碳绿色增长的国家战略》,明确了2009~2050年的低碳绿色增长总目标。以此为主轴,立法机构负责描绘法律框架,2010年4月14日公布了《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行政部门制定了阶段计划,韩国环境部新设“温室气体综合信息中心”,推行一项旨在到2012年前达到年均能耗下降1%~6%的计划;科研部门发展绿色技术及其产业,外汇部门发展“旅游”等货币资产项目。

(六)印度。印度是CDM项目大国。印度在《京都议定书》还未生效的时候,就看好并着手CDM项目,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CDM项目开发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CDM项目的政策。目前,印度在利用CDM机制方面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此外,印度还通过各种途径致力于国内的减排行动,包括对煤炭征收碳税为清洁能源提供资金支持。

(七)巴西。巴西政府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热带雨林为出发点,结合农业和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替代产业。如,成立了一个跨部门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总统府牵头、14个政府部门参加,负责研究和制定有关生物柴油生产与推广的政策与措施。目前,全巴西境内27个州,有23个州建立了研发生物柴油的技术网络。金融支持政策是巴西政府出手的另一项拳头措施。国家银行推出各种信贷优惠政策,为生物柴油企业提供融资;央行设立专项信贷资金,鼓励农户种植甘蔗、大豆等作物,满足原料需求。除此之外,巴西政府还大力号召和推动国民的低碳生活方式。

三、河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越。河北省处于我国第三经济增长极“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腹地,同北京、天津构成了闻名遐迩的“金三角”。借势京津辐射优势,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具有获得国家战略支持的良好前景。

(二)资源禀赋良好。河北省蕴藏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资源基础。

(三)前期基础坚实。为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河北自2007年开始实施“双三十”工程以来,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河北已经投产的风电装机规模居内蒙古和吉林之后,排名全国第三;在光伏发电领域,河北省也走在了全国前列;保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并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构成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良好基础,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保定市为首批开展低碳工作的城市试点之一;以“生态科技”、“创新”为理念的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作为当今世界四种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之一,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建设同样有助于低碳经济在全省范围内的崛起;河北在建筑节能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全省大部分城市新建建筑80%达标,唐山市新建建筑100%达到节能标准;在“节能减排”方面,河北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09年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建设唐山新能源汽车、张承千万千瓦级风电、保定中国电谷、宁晋晶龙等新能源产业基地作为2010年重要经济工作之一,为河北省的经济低碳化发展确定了方向。

但是,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动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仍面临许多现实挑战。一是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完善,尚未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和金融系统支持机制;二是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能源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碳增长是刚性的,短期内跨越资源、能源瓶颈约束是主要难题;三是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将是长期制约因素;四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最大制约;五是河北工业特别是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比重偏高,“高碳”产业特征明显,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偏低;六是低效企业众多,单位能耗偏高,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时日;七是高耗能的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在河北占有大比重,短期内改造很难,从而导致高碳排放锁定,构成潜在风险;八是人们低碳消费意识尚未普遍形成。

四、发展河北低碳经济的设想

借鉴与参照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实践,立足河北现状,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对河北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明确低碳发展战略。战略是行动的指南,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行动的总体安排。将低碳经济发展作为重点纳入全省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低碳经济的全面方案和行动路线,形成一个可操作性强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同时,将二氧化碳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十二五”规划中,以制度形式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努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低碳转型。

第二,细化低碳支持政策。细化政策支持是落实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因此,需要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省有关经济、环境保护和税务等部门密切协作,探索建立适应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支撑。

第三,开发低碳居住空间。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开发低碳住宅已势在必行。建议引入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大标准的检查、执行力度;鼓励能源服务公司对既有高耗能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推进建筑节能材料的产业化发展。

第四,构建低碳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城镇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控制私人轿车无节制增长;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形成立体化交通体系;不断提高强制性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促进汽车改善燃油效率;同时,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

第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培养居民“碳中和”理念。通过对“碳中和”这一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分解和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大力提倡,可以使人们深刻了解到生活中习惯和细节的改变可以起到减少碳排放、促进碳中和的作用,拥有越来越重要的环保意义。每一件生活用品,大至家电小到玩具、书籍和摆设,都有无穷的改进空间,投入智慧就意味着减少每一个环节的碳排放。个人的积极行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可汇聚为行为减碳的威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意义重大。

第六,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低碳转型的方向下,为了改革过程不可逆转,同时使改革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风险是可承担的,应当坚持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路径。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地区或行业来先期试点,先在局部取得经验,再逐步扩大,最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

五、结语

没有人会反对增长,因为这是繁荣和福祉的基石,需要调整的是增长方式。置身在一个有限的世界,告别“竭泽而渔”的野蛮增长,倡导低碳转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对我们过往所保持的唯经济发展单一维度评价体系的深刻反思,也是为了迈向更为人道和可持续的增长轨道,必将成为影响未来若干年河北增长后劲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河北行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如明.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06.7.

篇4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噪音能耗控制建筑绿化

Abstract: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noise control i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universal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 at present, and the world developed countries, we still have quite a big gap. This paper tries to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alk about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nd building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noise techniques, take this of building energy and construction of noise control to practice the operation produce positive realistic meaning and practical value.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construction noise control building green energy 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江苏属于夏热冬冷地区,不论从冬季保温还是夏季隔热方面,建筑能耗构成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墙、屋顶、楼板、门和窗)的传热及空气渗透。关于围护结构的传热,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W/m2•K])紧密相关,而解决空气渗透在于增强建筑的密闭性,密闭主要是在门窗这一块,门窗要有很好的气密性。噪声控制方面,主要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为使所设计建筑达到允许的噪声标准,必须使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隔声性能,以防止来自外界的噪声干扰。同时,建筑的密闭性对建筑隔声也有明显的影响,墙体等围护结构上的孔洞(例如门窗缝隙等)会使其隔声性能明显下降。同时,建筑绿化可起改善局部热气候;调节空气湿度;降低城市噪声污染;防止灰尘侵袭等作用。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采取某些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技术手段具有可行性及现实意义。

一、综合考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

可综合考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主要有外墙,外门、窗等,下面谈谈在这些围护结构的构造和材料的选取上具体如何兼顾节能和隔声。

1、外墙。现阶段江苏地区建筑外墙以240厚粘土空心砖为主,分层增加约20~60厚膨胀聚苯板或聚苯颗粒保温砂浆等材料形成外墙保温构造以满足整个建筑节能设计要求。而砖墙本身面密度大,隔声较好,240厚砖墙双面抹灰的计权隔声量达到54.5dB,完全能满足建筑隔声要求。但建筑外墙有提倡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趋势,这种材料虽导热系数较低,约0.2~0.3,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墙体传热系数。但其隔声性能不如砖墙,200厚加气混凝土墙双面抹灰的计权隔声量为44.5dB,这与其面密度有关(质量定律)。此时,若只采用200或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则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难以达到隔声要求,须采取增加其他材料或设空气层等构造措施来提高隔声量。在设计中应注意此类情况。

2、门窗

(1)外窗

一是窗墙比:不同朝向的窗墙比的大小对能耗有很大影响(由于外窗的传热系数一般来说比外墙小很多,影响护结构的综合传热)。随着窗墙面积比的增大,外窗的传热系数要求更小,以达到相近的节能效果。不同朝向、不同平均窗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KW/(m2.K)不同。同样,窗墙比对护结构的综合隔声能力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窗户的隔声性能不好,如果窗户的面积不大,隔声性能与窗面积大、隔声性能非常好的窗几乎差不多。

二是窗体材料:节能方面,湖南地区窗框材料木、塑料、断热铝合金优于钢、铝合金。但木、塑料非现代建筑所青睐,断热铝合金由于造价较高,使得铝合金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窗框材料,同时采用复合层玻璃(如中空玻璃窗)等方法提高窗的节能效果。

隔声方面,铝合金窗框与塑钢窗框在1KHz以下,两者隔声量基本接近,但铝合金窗框在中高频隔声性能优于塑钢窗。而关于玻璃,实际应用中,往往使用复合层玻璃来替代,在玻璃+空气层+玻璃的复合层中,单层玻璃的厚度宜控制在4~6mm,空气层厚度约在10mm左右。经过对比,若节能设计时的采取相近的中空玻璃参数,可以取得节能和隔声两方面的效果。

三是双层窗:双层窗对节能和隔声都有利,双窗的间距受到建筑物外墙厚度的限制,可供采用的间距一般为10cm左右。实验测量表明,双窗间隔10cm的计权隔声量为33dB。在双窗间隔作吸声处理后,其隔声量达36dB。隔声效果较好,而双层普通玻璃窗的节能效果可见表3,而从造价来说,双层窗的工程造价约为复合玻璃窗的50%。

(2)住宅外门及阳台门

江苏地区住宅外门及阳台门在节能设计中可采用多功能户门(具有保温、隔声、防盗等功能)及夹板门等。夹板门一般中间填充玻璃棉或矿棉等作为保温材料,而玻璃棉或矿棉等同时也是吸声材料,节能设计中应用较多的如:双层金属门板,中间填充15mm厚玻璃棉板,可考虑适当增加填充厚度来提高隔声量。而门的密缝处理对于门的隔声也有很大影响,在防止空气渗透上也能起一定作用。

二、加强建筑绿化

1、节能方面,绿化可以调节温度,尤其是降低夏季温度,树木枝叶形成浓荫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和地面、墙面和相邻物的反射热。经过测试,夏季林地及草坪的气温与普通场地气温比较,平均降温值约为2.5~3℃。而西墙外有绿化的房间的室温低于无绿化的房间约3℃,同时在11~16时段内的升温速率有绿化房间也明显优于无绿化房间。不同的建筑绿化布置方法对节能均能起到一定效果。如:临街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建筑本体绿化等。

2、减噪方面,在噪声源与建筑之间的大片草坪或是种植由高大树木组成的足够宽度且浓密的绿化带,是减弱噪声干扰的措施之一。一般来说,绿化对于低频噪声的隔声能力优于高频;混植林带的隔声能力优于纯植林带;而植物本身的吸声能力,一般以叶面粗糙、面积大、树冠浓密的为强。在建筑绿化布置方法上,临街绿化对减噪的作用较大。在道路边设置1.8~2.4m宽的灌木绿带+6m宽的大乔木绿带,其隔声量可达8~10 dB。在节能与减噪方面均能产生效果和作用。

三、抓好推动建筑节能的几个环节

(一)抓住建造环节

1、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基础能耗水平。根据《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规定,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进行详细的计算、比较和分析,合理确定建筑体形系数,选择优化的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屋顶、门窗等的热工性能(包括平均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及气密性要求)必须满足国家最新颁布的节能标准。

2、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的建筑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

(二)抓住运行环节

要通过科学管理和应用适用的先进技术,使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切实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减排的法律制度和技术规范,建立建筑节能监管服务体系,实施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公示等制度,落实建筑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三)抓住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环节

通过科学开发和有效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工艺技术和先进设备,尽量减少建筑对一次性能源的依赖。在水资源的使用中,在建筑设计中,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努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量。

1、水量平衡。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建筑污水的排放量,实现建筑用水的良性循环。

2、制定节水率、回用率目标。根据《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一建筑和小区给水排水》规定的用水定额及参照相关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计算小区生活用水量、 污水排放量及雨水收集量,制定节水率和回用率目标.

3、节水措施。在物业管理中制定节水管理制度,在日常使用和管理中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做到防止跑、冒、滴、漏,以降低资源的损耗。

4、污水回收利用系统。经济理地利用污水资源。对再生水行合理的规划,使再生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回用水作为绿化车、地下水补给等。

5、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通过给排水管道的合理设计,用洗衣服、洗菜的水冲洗厕所。同时采用新型卫生设施,比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水浴缸等。

雨水:收集雨水用以一定范围内补充用水,改善建筑屋顶和室外场地水收集系统,建立完善整套的集水、处理、储存等设施。雨水处理后回用。限制或禁止使用市政供水进行浇灌 。

(四)抓住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环节

1、采暖、空调系统。在设计采暖、空调系统时,应进行详细准确的热负荷计算,确定系统各设备装机容量的大小:积极稳妥的采用各种先进的设备、技术措施,确保空调系统在最优化的状态下运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选择优化的采暖、空调系统方案利能源供应形式,比如,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比传统的冬季壁挂锅炉铸铁暖气片采暖,夏季分体壁挂式或窗式空调制冷节能40%一60%,比空气源中央空调系统节能30%一50%,运行费用节省30%一50%。

2、热水供应系统。应选用适宜的能源制备热水;整个系统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减少输送系统的能耗损失;应采用先进的控制调节措施。优化整个系统的运行。

3、家庭炊事系统。家庭炊事系统的设计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进行,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最优化的设计。节约能源,减少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4、照明系统。在建筑规划和单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采光;合理设计照明点;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要设计相应的照明节能控制措施。比如:采用太阳能光伏电源、节能灯及T15型直灯管,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设置具有光控、时控或人体感应等功能的智能照明控制装置,采用SCB10型节能变压器等,可直接体现节约电能的效果。 转 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省略

(五)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的法律和政策的环节

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 《可再生能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并抓紧制定《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配套法规,把建筑节能减排的制度保障工作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抓好。同时,要与各有关部门配合,加强建筑节能减排重大政策的研究制定,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激励建筑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 抑制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六)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的技术标准环节

加快工程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不断扩大标准的覆盖范围。直接涉及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建筑技术进步的内容将作为强制性条文。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标准的技术保障和引导约束作用。

(七)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环节

组织推动重大技术研究攻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水体污染与治理、北方地区供热改造等节能减排重点示范项目和重大专项。在加强成熟、适用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同时,充分挖掘本土化的建筑节能环保传统技术和工艺。 比如钢结构和绿色屋顶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篇5

“资金宽裕、项目难找、信贷需求不足”,这是《财经》记者近期在与一些地方银行交谈中听到最多的反馈。

信贷需求不足到什么程度?某城商行一分行副行长向《财经》记者坦言,今年初,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他所在的分行小微企业余额就开始下滑,最严重下滑近10%,后在二三季度调整业务策略,余额才赶超年初总数。

另有一村镇银行行长也告诉《财经》记者,今年以来,信贷需求疲软,该行信贷投放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十几个百分点。

在流动性上,上述银行均表示资金比较宽裕,从市场目前资金价格水平也能够说明这一点。10月23日,一年期shibor为3.41%,与去年同期4.95%相比,利率降低了31%。

在流动性资金充裕的大环境下,人民银行继续向市场释放货币宽松信号。

10月23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再次双降,反映最近一段时间宏观经济对货币政策的要求。9月份CPI同比上涨1.6%,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0.3%,此外9月份PPI同比下降5.9%。综合起来看,当前我国物价整体水平较低,因此基准利率存在一定下调空间。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依然是“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组合,预计可以释放流动性7000亿左右。

央行希望在进行总量调控的同时,可以兼顾结构调整,频频采用定向放松。就在本月初,人民银行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11省(区市)。10月21日,人民银行再次定向对11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055亿元,期限六个月,利率3.35%,同时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副总裁章俊向《财经》记者表示,“此前,我们就预测四季度还会有一次降准、降息,首先,降息比较直接,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现在整个利率水平和比还是偏高,有降息的空间。降准是对冲外汇占款,最近一两个月特别是9月整个资本外流的幅度下降,人民币汇率已经稳住,但是未来资本外流还会持续,会造成基础货币萎缩,必须有一个新的投放渠道。信贷质押再贷款也是提供基础货币新渠道,另外,通过降准提高货币乘数,能够维持整个国内流动性的相对宽松。”

随着货币政策渐进放松,一个新问题却日渐凸显,在企业效益不佳,市场风险加大,信用风险攀升的宏观环境下,如何让资金真正流入实体经济,助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释放新一轮经济增长动能?

某接近央行决策者人士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可发挥效用的空间已很有限,不能指望货币政策解决所有问题。近期,财政可以加大一点支持力度。但总体上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还是结构改革的问题。而无论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只是短期的反周期政策,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发挥企稳作用。根本之道还要落在改革层面,比如金融改革、国企改革等关键性改革,来实现中长期增长。 调控机制创新

10月23日晚间,在央行宣布降息、降准的同时,存款利率管制的最后一根红线也宣告破除。央行表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是利率市场化的大势所趋。目前通胀率较低,流动性较为充裕,前期已经数次上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放开了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的上限,允许了同业和大额存单的发行,这些措施已经基本释放了利率上行的压力。因此,现在是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较为理想的时机,同时宣布降低基准利率也为控制这项改革的风险提供了额外的“保险”。

在货币政策调控的手段上,央行近年来一直在践行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的转变,利率市场化无疑是其中最举足轻重的一步。事实上,在此轮逆周期调控中,央行在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同时,不断适时进行新的制度、产品创新。

10月10日,人民银行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九省(市)推广试点。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部分贷款企业进行央行内部评级,将评级结果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纳入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范围。

央行指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是完善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有助于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引导其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这一政策被市场大范围关注的时间点并不是该政策的时间,而是有人士将其解读为“中国QE、将释放7万亿资金”。随后,多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该政策与QE区别甚大。

马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这种解读和对流动性影响的估计是没有根据的。央行宣布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的合格质押品选择范围,不会对流动性总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也不可能是中国版的QE。同时,马骏认为,随着外汇形势的变化,基础货币的外汇占款供给渠道减弱,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等主动供给基础货币的渠道加强。

据了解,西方国家再贷款的质押品主要以证券、信贷等金融资产为主,中国再贷款的质押品主要以债券为主,此前并无以信贷资产为质押物的再贷款,将质押品扩展到信贷资产,未来能够更好完善这个工具(再贷款),银行也更便利推动央行再贷款,央行再有选择性进行信贷投放,有助于将来更好发挥再贷款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

“现在来看,如果央行觉得货币在投放总量上有问题,降低存款准备金很容易可以解决流动性不够的问题,所以,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跟货币总量投放无关,从央行角度去看,还是完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完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为未来更好发挥再贷款作用,尤其是结构调整作用会有积极意义,短期来看,对于流动性投放没有什么意义。”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某接近央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从央行角度看,作为进一步利用商业银行资产补充流动性的一个工具,另一方面,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一个产品,是未来支持、开发金融市场的一个渠道。” 企业信贷需求不足

人民银行自去年11月以来六次降息、五次降准,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宽松可以从利率水平的降低中体现出来。

10月17日,作为市场化利率参照系之一的余额宝七天日均年化收益率首次跌破3%,中金公司报告称,在货币政策宽松背景下,余额宝收益率将继续下降。在此次双降前,报告估计,余额宝的收益率将下降至2.4%-2.5%,如果央行今年继续降息一次、降准100个基点,那余额宝收益率或将再下一个台阶,至2.1%-2.2%。

从近期公布的三季度金融数据来看,货币政策已经渐显效果。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与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分别为1.05万亿元和1.30万亿元,均高于此前市场预期水平,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新增社会融资中占比高达81%。

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趋松,然而流动性市场并不缺钱。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的信贷需求相对下降,今年以来,很多地方银行出现“资金充裕、项目难找”的情况。

《财经》记者从上述城商行了解到,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相对疲软,银行现有客户贷款需求不足,包括制造业、房地产、政府平台等传统业务贷款需求不旺,而出于不良贷款攀升的担忧,银行业普遍惜贷。目前,部分银行开始改变风险偏好或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上述城商行的分行副行长告诉《财经》记者,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越来越弱,原来很多特别优良的企业陆续出现逾期。随着逾期情况越发普遍,银行放贷意愿下降。“实事求是讲,银行利息再低,企业贷款出去能赚到钱才行,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是导致信贷需求减弱的直接原因。前两年资金特别紧张,总行还会协调人民银行给一点额度,今年就没有这样的情况,绝对是需求少,银行的流动性是充裕的。”

该副行长介绍,从数据来看,信贷需求不足在今年一季度体现较为明显。一季度小微信贷余额下滑了近5亿元,达年初余额10%。随后,二、三季度开始调整业务策略,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年初余额总数。“原有小微企业需求下降,我们就扩大农贷、按揭贷款的占比,房地产是绝对不碰的。”

另有一村镇银行行长告诉《财经》记者,今年以来,信贷需求疲软,该行信贷投放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十几个百分点,更有某股份制银行的支行行长告诉记者:“除了政府,基本不要钱。”

不过,近期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政策,揭示了更为全面的信贷状况。

标普评级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此举显示中国经济及小型中资银行的压力增大。目前全系统流动性依旧充裕,且9月末银行业超额准备金率在2.5%左右的高点。但是,这一融资方式试点范围扩大表明,全系统流动性指标可能掩盖了部分小型银行因资产质量快速恶化导致流动性状况或流动性前景不佳。资产质量的下滑不仅会直接削弱银行资产流动性,而且打击存款人信心从而损害融资状况。 结构性问题待解

基于“稳增长”考虑,以及提供基础货币的外汇占款进一步减少,市场对于此次降准、降息早有预期。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2009年6月以来首次跌破7%;同时,10月22日,外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银行累计结汇8.26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34万亿美元),售汇10.1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64万亿美元),结售汇逆差1.88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015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2015年前三季度,累计涉外收入15.28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48万亿美元),对外付款15.7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54万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4139亿元人民币(折合636亿美元)。

连平表示,降低准备金是出于外汇占款负增长考虑,进行对冲。总体是从实体经济需要进行调整,同时,也有前瞻性考虑。目前已经是第四季度,明年初经济运行要保持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就要有前瞻性考量。从前两年情况来看,每年一季度经济增速通常会下一个台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明年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需要政策进行提前布局。

他同时提醒,在利率方面,降息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由于美国可能加息,中外利差明显收窄,或将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造成资本加快外流,这对稳增长又是不利的。所以,政策要有所兼顾。此外,利率水平要注意前瞻性,因为货币政策有一个滞后效应,长期来看,我们想要减杠杆,但是利率水平不断降低,杠杆未来还在上。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 “当前货币政策的目标功能就是把融资成本降下来,增加流动性。”但渐松的流动性,与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不足,二者间新的不匹配,再度揭示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货币总量并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

“钱已经提供了,但是又用不上,货币政策怎么样解决呢?应该从改革来解决,例如银行、企业的改革,要理解不同的政策是发挥不同功能的,总体上来说,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似乎还是结构改革的问题。”上述接近央行决策层的人士说,“财政政策也好,货币政策也好,都只是短期的反周期政策,根本之道还是要落实在改革上面,比如金融改革,国企改革、所有这些改革是最关键的,并能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马骏向《财经》记者表示,货币政策主要还是总量政策,但货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结构调整的作用,比如对小微、三农结构性的支持。传导机制有一部分和货币政策相关,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建立更加通畅的融资渠道,需要中长期很多结构性的调整,还需要政府在增信、贴息方面做很多工作。

市场上相当部分的人士认为,除了货币政策还要有其他的配套措施,比如财政政策当加大力度。在财政政策方面,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

马骏认为,这些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一定的滞后效应,稳增长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可在出台6个-9个月后达到峰值。具体而言,财政政策推出后,对实体经济的最大促进作用将在推出5个月后出现,货币政策则是在9个月后显现。

总理在金融企业座谈会上曾表示,我国货币池子里的水不少,但向实体经济传导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对此靠大水漫灌无济于事,而是要依靠改革开放加以破解,提高金融调控和服务的有效性。他指出,其中的一项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

篇6

关键词:经常项目赤字;财政赤字;中东欧;财政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10.1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0-68-03

经常项目赤字与财政赤字是中东欧国家突出的经济现象。受这一地区经济增长模式、政府认识和政策的影响,“双赤字”问题因而未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在金融危机面前,经常项目赤字得到一定程度的自动纠正,但财政赤字问题更加突出,对经济的负面作用更加明显。总之,“双赤字”问题带给中东欧国家的教训是深刻的,而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中东欧国家调整未来的经济发展政策和增长模式。

一、“双赤字”问题的由来

(一)“双赤字”产生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后,中东欧国家深受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根据“华盛顿共识”中有关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实施经济转轨,即建立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制度。同时,为实现“回归欧洲”的目标,中东欧国家既要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过渡,又要按照欧盟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改革本国经济制度,选择了在政治、经济全盘西化的基础上实行以欧盟为依托,主要依靠外资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欧盟也推出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援助措施,引导中东欧国家靠拢或加入“欧洲大家庭”。

在此背景下,西欧经济发达国家的资本通过直接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进入中东欧地区;而中东欧国家乐于看到短期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市场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对外资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相当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被外资企业控制。外国公司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利用对外贸易、红利汇出等手段将利润和租金转移到国外;同时,主宰了中东欧金融业的外国银行,也为国外资本转移创造了便利条件。在此情况下,中东欧地区吸引外资的数额连年升高,进入21世纪后更是成为跨国资本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二)“双赤字”的严重程度

中东欧国家的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问题由来已久。1995―2008年,从时间跨度上看,14年来中东欧国家连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从赤字规模上看,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约为1.1%―4.3%,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约为3.1%―10.7%;从具体国别上看,历年双赤字国家基本在11个以上,只有保加利亚、爱沙尼亚财政状况以及斯洛文尼亚、波兰经常项目状况相对较好。从经济转轨开始,双赤字现象一直是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的隐患。

(三)“双赤字”的成因分析

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中东欧国家连年出现财政赤字。首先,财政收入不稳定,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给予私营部门较多的税收优惠,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并扶持本国企业的发展,这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的财政实力。同时,受财政监管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国家偷漏税现象严重。其次,财政预算难以有效执行,财政支出逐年上升。一度高涨的经济增长率使政府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财政预算与支出规模偏离实际承受能力。再次,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加剧了财政收支失衡的程度。庞大的外债规模使政府财政收支捉襟见肘,而高负债使“赤字财政”政策呈现出常态化的被动选择趋势。最后,部分国家行政效率低下,横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财政支出。

与此同时,主要受外币信贷高涨,对外经贸结构失衡,国内需求旺盛导致商品贸易逆差的影响,大部分中东欧国家的经常项目处于赤字状态。而在经常项目赤字中,商品贸易逆差的贡献率很高,从中东欧地区整体来看,1995年以来基本在70%以上,个别年份高达150%以上。为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些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主要依靠外国直接投资和国外借款等外资注入方式弥补,这又使得其对外资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外债规模不断上升。

实质上,中东欧国家的财政收支和对外贸易都存在很大的脆弱性,对国外资本依赖程度过高、主要出口市场相对单一、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分布和经济结构不合理、本外币配比失衡导致信贷结构失当、政治与经济转轨后对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欠缺正确认知是“双赤字”现象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但在世界经济向好、外国投资热情高涨、本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这一问题基本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和警觉,而是将经济增长速度作为解决一切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

二、金融危机下“双赤字”问题的表现

(一)财政赤字问题趋于恶化

财政收支状况对本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以及外国资本的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危机爆发后,财政赤字问题加重,各国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较2008年更是进一步升高。从下图可以看到,2009年波罗的海三国以及阿尔巴尼亚、土耳其、塞尔维亚等国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较近年平均水平有了大幅攀升。

在经济基础薄弱,外资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下两方面原因使得中东欧国家的财政赤字问题凸显:首先,由于税收等财政收入锐减,各国财政均面临沉重压力。急剧膨胀的财政赤字不利于各国货币的稳定,也损害了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加剧外资抽逃或撤离的程度,给本国的经济复苏带来消极影响;与此同时,财政支出有增无减,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和失业人数的增多,迫使政府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进一步增加。在经济下滑背景下,收入的减少、支出的增多以及连年的巨额赤字使中东欧国家的财政状况更加脆弱。其次,对于有能力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国家而言,积极的财政政策缺乏灵活性与长远性。虽然用于经济刺激计划的绝对数额小于西欧经济发达国家,但部分中东欧国家的财政扩张政策带有更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面前,无暇顾及财政收支失衡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经济“自动恢复”的作用。同时,行政干预还使得部分国家的政府公共债务激增,从历史经验看,高债务预期将增加政府的长期借贷成本和长期公共财政支出的风险。

目前,财政赤字对中东欧国家的负面作用日益加大。在金融危机全面扩散初期,实体经济快速萎缩、货币贬值、金融市场不稳定等因素是中东欧国家经济下滑、风险水平上升的主要外在表现;而在世界经济初步回暖时期,财政收支状况恶化则成为其经济复苏相对乏力、风险水平居高不下的主要体现。从外国投资者的视角看,财政赤字的大幅上升将严重影响一国财政稳定性,增大政府违约的可能,增加宏观经济动荡、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的可能性,影响企业投资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同时,财政赤字问题会使各国吸引外资的能力持续下降,外部融资难度上升,信用评级有可能被调低,这对于依靠外部资本实现经济增长的中东欧国家而言十分不利。

许多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和区域性组织已就此问题发出了警告或表示了强烈关注。欧洲中央银行多次表示,部分中东欧国家较高的财政赤字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欧盟委员会已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成员国必须在2013年前将财政预算赤字削减至3%以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9年11月发表的报告指出,中东欧地区波兰、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等国的财政赤字已经超越警戒线,这些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赤字,尽快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二)经常项目难言乐观

商品贸易逆差是影响中东欧国家经常项目赤字规模的主要因素。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商品出口额同比大幅下降。即使在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球经济初显回暖之势后,大部分国家的出口情况仍没有明显好转。目前,除波兰、斯洛伐克、捷克等国外,克罗地亚、马其顿、塞尔维亚等国的商品出口下降幅度依然较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东欧国家外贸结构上的缺陷暴露无遗。首先,其主要出口目的地多为德国、法国等西欧经济发达国家,尚未实现出口对象国的多元化。而西欧是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西欧经济发达国家国内消费需求的真正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其次,其外部总需求较西欧国家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出口产品竞争力相对有限。当系统性风险显著上升、外部环境突然改变时,这些国家对外贸易下滑的更加猛烈。

篇7

一、充分认识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突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区域、企业新增能耗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是市政府为确保完成全市“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采取的一项新举措,是我县“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任务。年我县万元GDP能耗0.84吨标准煤,比全市平均低0.47吨标准煤;年我县能源消费总量为77.784万吨标准煤,在建项目中年及明年新投达产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除霄云寺煤矿、金钻玻璃以外,均集中在化工园区(位于胡集镇),初步估算约为83.3万吨标准煤。

随着我县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也随之将不断攀升。实现由工业弱县到工业强县的目标,二产占比将明显提高,能耗总量会大幅增长,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矛盾将尤为突出,在去年万元GDP能耗低于全市平均能耗的基础上,再完成“十二五”降低17%以上的目标,节能降耗任务尤其艰巨,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更加重要。

二、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切实控制能耗总量增长

(一)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抓好源头控制。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市场、法律等手段促进节能降耗工作。坚持把单位能耗水平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发改、经信部门要按照项目立项管理权限强化项目审核工作力度,严格节能评估审查。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和《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要求,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规定,凡新、改、扩项目能耗高于市政府下达我县单位能耗的一律不予审批;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建、扩建项目,一律停止供地;凡未经节能主管部门能评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备案、核准和上报;对未经能评、环评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坚决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二)鼓励发展新兴产业,从根本上降低能耗增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我县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大力培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从土地、审批、融资、服务等各方面给予倾斜。以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食品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非晶合金变压器、地埋式变压器、智能箱式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高分子材料、光伏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以较小的资源消耗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实现节能降耗。

(三)努力压减现有存量能耗。强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节能,突出抓好年综合耗能3000吨以上标准煤的重点用能企业监管,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抓住我县高效节能机电产业列入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的机遇,大力支持金曼克集团、鲁特电工、金人电气、金巨公司、新华建材、华盛木业、泉达光伏等企业发展,努力提高全县节能环保产业的比重;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实施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广泛推广应用高效家电、灯具、电机等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全面搞好落后产能普查,合理安排淘汰计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艺、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列入淘汰计划的建材、化工等落后生产能力,要尽快关停;逐步淘汰城区供热燃煤锅炉,实现小区、居民集中供热供气,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全力压减存量能耗,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大环境资源空间。

(四)创新能耗交易模式。实行项目、能耗指标双入园制度,如化工园区新上退城进园项目民生煤化等,本身就带有能耗指标,但大多数项目进园时都要进行技改扩能改造,凡项目进园时,园区要与上级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把存量的能耗指标加上增量指标带过来。其他新上符合《意见》要求的大项目,高于同行业单耗标准或超出全县单位能耗控制目标的部分,不能通过压缩存量能耗自行消化的,由项目投资方按超耗每吨标准煤200元出资购买。低于同行业单耗标准且低于全县单位控制能耗的,按节约部分每吨标准煤100元予以奖励,其能耗交易资金由财政部门、经信部门负责监管。

篇8

自从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将从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这一热词刷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总理对这一改革的高度重视。

3个月内六提营改增 总理如此“青睐”的改革是件啥大事?

这是两会后总理谈及营改增的时间轴:

―3月18日,总理主持召开今年两会后的第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一个议题就是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强调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3月24日,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总理向海内外嘉宾阐述了全面推开营改增的重要意义,指出这一改革是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不仅有利于统一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更重要的是会有力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4月1日下午,全面推开营改增“倒计时”一个月之际,总理来到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对各部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据悉,视察和座谈会上,总理强调了不下10次营改增。

―4月11日,总理在国务院专题座谈会上,和20个省(区、市)政府负责人当面谈了全面实施营改增的问题。

如果加上今年1月22日总理在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以营改增作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重头戏,激发市场活力,调动两个积极性,迄今三个月时间内,总理已经六提营改增改革,其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总理如此重视的营改增是件怎样的大事?经历了怎样的改革历程?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体税种。营改增,顾名思义就是原来按照营业税征收的部分行业,改为按增值税征税。营改增的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可以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减轻税负。

我国2012年1月1日率先在上海实施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启动营改增试点,当年9月1日至12月1日,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由上海市分4批次扩大至北京市、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含厦门市)、广东省(含深圳市)、天津市、浙江省(含宁波市)、湖北省等8省(直辖市)。2013年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推向全国,同时将广播影视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在全国范围实施营改增试点;同年6月1日起,电信业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营改增试点。至此,营改增试点覆盖了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以及研发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3+7”个行业。

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将正式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随着营改增改革“收官”,作为地方第一大税种的营业税将在中国退出历史舞台。

本届政府最大规模减税行动 总理要下一招怎样的大棋?

作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最深刻的一次财税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是总理布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大棋局”中具有盘活带动效应的重要一子。

今年世界经济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要保持经济稳中向好势头,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加力增效。今年我国赤字率增加到3%,扩张的空间主要用来减税,而减税的主要渠道就是营改增。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把“利剑”。

此次营改增全面推开,实行行业范围和抵扣范围“双扩”,涉及新增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4个行业约1100多万户纳税人。今年减税的金额将超过5000亿元,是本届政府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减税。正如总理4月1日考察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时所言,营改增是今年确保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效、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这步棋下好了,实体经济就会更好“活”起来。如总理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就在营改增中有所体现。营改增的减税效果,对服务业明显,对中小微企业也明显,而这些正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就业民生因而成为营改增改革效应最突出的领域。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助推器”。

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激发自动力,培育新动能。从前期4年多的改革试点看,已经显现出营改增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撬动作用。

统计显示,2012年开展营改增试点以来,截至2015年底,全国试点纳税人共计592万户,累计实现减税6412亿元。同时,营改增试点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45.5%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0.5%,首次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可以想象,营改增改革红利已有相当显现,而未来则更可期。全面推开营改增的政策取向,更强调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生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分工优化,拉长产业链,带动制造业升级。可以说,营改增是创新驱动的“信号源”,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助推器”。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迈出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总理曾强调,营改增通过统一税制,贯通服务业内部和二三产业之间抵扣链条,从制度上消除重复征税,使税收的中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完善我国财税体制具有长远意义。

营改增全面推开试点后,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所占税收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到42%。上世纪中叶,很多国家引入增值税,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服务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大量就业。“推进营改增是从大局着眼、细处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不是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简单转换,而是重大制度创新。”在总理看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全面实施营改增是结构性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举措,具有一举多得的政策效应。从当前看,会为更多企业减轻税负;从长远看,这项改革将利国利民。

以“工匠精神”打赢改革攻坚战 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总理重视营改增,还表现在对改革执行效果的关注。“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几乎每次提到全面推开营改增,他都会强调决不能让这一目标成为一句空话,更不能“囫囵吞枣”,而要精心操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总理更是强调做好营改增的准备实施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我们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工匠精神,把事情办扎实,办精细。”4月1日考察当天,总理在财政部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如是强调。

在这一部署下,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中央部委,到基层财税部门、上千万试点纳税人,齐心协力打响全面推开营改增的攻坚战。与前期改革试点相比,从今年3月5日总理宣布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起,留给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准备时间不足两个月。如此短的时间备战这场涉及1100多万户纳税人、业态更复杂、社会关注度更高的改革,其难度之大实属少见。

目前,国家税务总局梳理了49大项、各地税务机关梳理了63大项具体任务,并逐项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和专项督查考评办法。各地倒排工期缜密部署,截至4月下旬,各级税务部门已完成既定工作任务近90%,税制转换的准备阶段工作接近尾声,确保5月1日顺利开票,6月1日顺利申报、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税制转换期间不发生影响安全稳定的问题。

改革进入关键时刻,除了周全考虑、精心设计,把准备工作做好做细,后续亟待破解的改革难题也开始推动。

4月11日,总理在国务院专题座谈会上,和20个省(区、市)政府负责人当面谈了全面实施营改增的问题。

篇9

近百页约四万字的《通知》,明确了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的具体实施细则。

《通知》共包含四个附件,包括试点实施办法、试点有关事项规定、过渡政策规定、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率政策的规定。此前市场揪心的政策安排,一一落地。

据测算,这四大行业涉及的纳税人总数近1000万户,是前期营改增试点纳税人总户数的近1.7倍,年营业税规模约1.9万亿元,占原营业税总收入的比例约80%。

“所以这四大行业才是营改增真正的重点和落点所在。”中国政法大学财税金融法研究所中心主任施正文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

不动产抵扣政策明确年限

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可以在两年内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为60%,第二年抵扣比例为40%。《通知》中,不动产抵扣政策得以明确。

此前,财政部税政司四张王建凡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此次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基本内容是实行“双扩”。一方面,是扩大了试点行业范围,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4个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至此,现行营业税纳税人全部改证增值税。

另一方面,就是继上一轮增值税转型改革将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纳入抵扣范围之后,本次改革又将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今后,无论是制造业、商业等原增值税纳税人,还是营改增试点纳税人,都可抵扣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

在施正文看来,此次营改增中,带来的最大减税额莫过于不动产纳入抵扣,预计全年带来减税额度超3000亿元。2016年营改增预计减税5000亿元,其中因为不动产纳入抵扣,将带来占比超60%的减税规模。

据财政部有关人士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不动产纳入抵扣曾经想分十年,而两年则是彼时所提年限中最短的一个。征求行业等各方意见后,最终确定为两年,而且还允许第一年抵扣60%。

“这无疑是超出市场预期的。政府下决心要刺激企业加大不动产的投入,扩大经营规模。帮企业减负的同时,也有楼市‘去库存’的要求。”这位有关人士说。

《通知》中所指的取得不动产,包括以直接购买、接受捐赠、接受投资入股、自建以及抵债等各种形式取得不动产,不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融资租入的不动产以及在施工现场修建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其进项税额不适用上述分2年抵扣的规定。

而对于前期试点行业和原增值税纳税人,总体税负也会出现下降。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这是因为,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等四大行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后,各类企业购买或租入上述项目所支付的增值税都可以抵扣。

“特别是将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减税规模较大、受益面较广,通过外购、租入、自建等方式新增不动产的企业都将因此获益,前期试点纳税人总体税负会因此下降。”聂日明分析。同时,原增值税纳税人可抵扣项目范围较前期试点进一步扩大,总体税负也会相应下降。

施正文认为,此次营改增将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增强了企业的经营活力,更重要的是较完整地实现了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

二手房改征增值税后,税负提升还是降低?这一问题一度引发市场热议。《通知》确定,个人二手房买卖交易中的增值税,完全平移原营业税政策,交易环节税负不会加重。

《通知》称,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5%的征收率全额缴纳增值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上述政策适用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深圳市之外的地区。

对北上广深而言,与上述政策唯一区分在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以销售收入减去购买住房价款后的差额按照5%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而普通住房则免征增值税。

聂日明发现,个人转让住房营改增后,营业税优惠政策平移到增值税,而且由于计税方法不同,二手房改征增值税后税负还略有下降。

建筑业的过渡性政策最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营改增将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如何兑现这一承诺,备受市场关注。

“在设计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时,政府作了充分考虑,按照改革和稳增长两兼顾、两促进的原则,妥善安排。”北京营改增工作小组组长陈志坚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

《通知》明确新增试点行业的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原则上予以延续,对老合同、老项目以及特定行业采取过渡性措施等,如建筑业和房地产新老项目划分也终于清晰。

一般纳税人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而建筑工程老项目,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项目;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注明的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项目。

同样,房地产老项目,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房地产项目。

从营业税3%的税率,提高到增值税11%的税率。建筑业是这四大行业中,税率提升最多的一个。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翻阅《通知》发现,建筑业是享有过渡性政策最多的行业。这也难怪有业内人士预估,建筑业的税率有望在试点之后降低。

聂日明分析,建筑业上游建材可抵扣的项目很多,能抵消掉税率的上升。对于那些进项不多的业态,一些人员成本占比较高的业务模式,如清包工等业务模式,允许企业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简易计税办法征收率为3%,与营业税3%的税率基本相当,还略有下降。

对于建筑服务,营改增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里明确,一般纳税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建筑服务、一般纳税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一般纳税人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

增值税是对货物和服务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一般计征办法是逐节征收、环环抵扣,简易计征办法则类似营业税做法、对销售额一定比例(即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在陈志坚看来,这些过渡性政策将有助于缓解市场应对改革的“阵痛”。

但施正文表示,过渡性政策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以房地产业老项目采用的征收率与此前营业税税率相同为例,“营改增后这类项目如选择简易征收方式则税负不变。那不还是老一套!”施正文认为,政府应缩短过渡性政策的实行时间,以免造成避税漏洞。

此外,增值税的减税幅度增大,并不代表着整体税收收入降低幅度大。聂日明肯定了营改增的最大受益者将会是小微企业。但由于小微企业的税收本身占整体贡献率就很小,所以对整体税收收入影响并不大。

“虽然供给侧改革强调税收收入整体要减,但考虑目前财政的需求和财政政策的需要,恐怕近期也不可能减税幅度太大。”施正文认为。

施正文也提醒企业,虽然整体上看,《通知》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基本上只减不增,但由于每个企业情况不同,仍需要根据营改增细则测算本企业税负变化情况,以提前应对。

将倒逼财税体制改革

不少企业忧心的是现实中,营改增后可能出现“高(税额)征低(税额)扣”,甚至“有征无扣”的现象,导致税负有增无减。

一些企业的成本支出多为个人劳务、没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资格的供应商等,像建筑业的沙石辅料、金融业的借款利息、房地产业的佣金、生活服务业的小额零碎开销等等,可能无法取得发票,也无法抵抗进项税。

在增值税体系中,税率跳增而无法抵抗,就意味着承担更高税负。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税务部门对此的回应是“会增加代开发票点”,方便为上游如沙石等供应商代开增值税发票。

“虽然营改增肯定会降低名义税负,但金融业、房地产业和生活服务业的营改增想要降低实际税负,还有进一步推进改革的继续扫尾空间。”聂日明说。

增值税是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营业税为地方的主体税种。“营改增”不仅关系着税收体制全局稳定,也关系到中央和地方各自的利益分享。

据财政部统计,2015年前11个月,剩下4个行业的营业税收入实现1.75万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为23%。而增值税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目前中央和地方按75∶25分成。

全面推进“营改增”后,地方原有主体税种变成地方分享25%,可能会对地方财力造成冲击,增加本已沉重的地方事权负担。

“加快立法,授权地方。必须培育其他税种成为主体税种。”这是施正文提出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省一级政府实行消费税改革。

在央地增值税分享比例的讨论上,曾传出五五分的提议。施正文认为这并不科学,建议适当优化分享方案,比如分享比例因地制宜,让地区之间有适当的差异。

施正文解释:“税收征管中长期存在着因税源与收入背离的问题,所以,地区之间也存在着税收负担分配不公、财政收入分配不公、征管中宽严程度不一等问题。”

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当属德国――按照各个地方商品服务的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例还确定增值税收入的分配,因为税收最终是消费者承担。这种分配方式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施正文不否认这种做法很可能打破现在发达地区的既得利益。

在施正文看来,“营改增”本身是一种税制改革,同时其减税功能又为其他税制改革提供空间,铺平了道路。

税制改革是配套改革、联动改革。施正文认为,“营改增”改革更全面的意义就是倒逼财税体制改革。

“像房地产税等地方税种都还没有发展起来,第一大税种营业税又改成了增值税,势必要调整、理顺中央地方财政分配的体制,调整这个体制势必要引导配套改革。” 施正文说。

离5月1日仅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落实营改增的细则迫在眉睫。税制转换过程中,要做的后续工作繁杂、沉重。

篇10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之年。因此,做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改善民生、突出城乡统筹、突出整体推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9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900人以上,其中转移前培训350人以上。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年新增企业养老保险人数300人以上,医疗保险400人以上,工伤保险400人以上,生育保险50人以上,失业保险100人以上,征缴农保基金50万元以上。

——“两个合同”管理。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不低于98%,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以劳动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规章制度,50人以上的企业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合同签订率均达95%,女职工专项合同签订率80%,三项合同经职代会讨论通过达100%,报送劳动保障部门审查率达100%。

——工伤保险目标管理,安全办、建管站要加强对高危行业的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将参加工伤保险作为核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高危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参保率分别达到90%、80%以上。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各村、各企业部门要把就业工作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城乡就业步伐。

一是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要抓住当前良好机遇,齐心协力推动经济发展,努力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鼓励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拓宽就业空间。要坚持经济拉动和创业带动并重,劳动保障、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努力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组织,及时掌握各类企业新增就业岗位情况,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用工服务,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二是城乡统筹,推进就业。对“零就业家庭”、“4050”、残疾、低保等困难人员培养帮扶机制。各村要做好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活动,使贫困村、贫困户就业率达30%,年底充分转移就业村达80%,基本消除“零转移家庭”。各村要对本村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失地农民就业扶持政策,实现工业规划区内失地无业农民就业率超过50%。

三是落实政策,扶持就业。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各项就业扶持措施,要将国家优惠政策范围覆盖到所有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特困群众,确保“双下双失”职工、“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等人群充分享受政策;鼓励、扶持各类服务型企业和经济实体的发展,推动全民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是加强培训,促进就业。各有关部门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实施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进度。对下岗失业人员培训,要给予优惠、减免相关费用,加快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充分培训计划,确保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充分培训;积极发挥培训券的作用,广覆盖、分层次、多形式搞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具备职业资格的技能型农民。

2、坚持扩面优先,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全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各用工单位应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加快推进“五险”齐扩。各村、各相关部门要以贯彻实施省政府36号令为重要契机,扩大参保范围,强势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力争到年底,实现五大保险各企业全覆盖,所有规模企业的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伤保险参保工作。加大城镇居民医保扩面力度。劳动、税务等部门要强化执法检查,对经多次上门做工作、仍拒不参保的企业要公开曝光,实行地税预征制,强制参保,这里要强调的是,镇劳保所、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杜绝以“减、缓、免”社会保险费作为承诺企业不合理要求的做法。劳动、税务部门要对重点行业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检查,纠正少报、漏报缴费工资基数行为,对逾期仍不缴纳的,按规定加收滞纳金,督促参保;对拒不登记参保、瞒报职工人数和缴费工资基数的,以及能交不交的,要严肃查处,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是加快社会保险制度。在我镇的贯彻实施,要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全面推行新农保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险实行“即征即保,应保尽保,计划内批准的被征地农民参保率达90%以上。

三是按照“六到位“的要求,加强镇劳动保障所平台建设,并按照要求将镇级服务平台向村延伸,建立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和信息员队伍,完善并扩大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深化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强化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离退休人员健身活动中心,确保本镇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100%。

3、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巩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镇劳动保障所和有关部门,应以宪法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为依据,规范管理,严格执法,着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一是积极落实“两个合同”制度。全面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扩大劳动合同覆盖面,确保年末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签订率不低于70%。进一步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确保50人以上各类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5%,集体合同、工资协议报送审查率达100%。依托村级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打造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的劳动关系工作体系。

二是保障职工劳动报酬权益。要大力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已建工会的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劳动保障所、镇工会要进一步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及其增长机制。要加强对最低工资标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工资收入。全面推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坚决防止产生新的工资拖欠。

三是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积极和上级劳动保障执法部门联系,对极少数违法用工现象实行重点打击。深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水平,积极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年”活动,及时受理举报案件,严厉查处企业欠薪、不参加社会保险、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非法招用童工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