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范文

时间:2023-04-08 00:5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篇1

关键词 PM2.5 初中化学教学 环保教育

我国环保部2011年11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拟将PM2.5纳入环境污染检测范围。2012年2月2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中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有关PM2.5的话题越来越突出,不容小觑。

一、了解PM2.5 关注PM2.5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粒径小于2.5μm的空气中的悬浮物。它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其它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

二、PM2.5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启示

启示1:

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时时处处体现环保意识

作为化学教师,实验时常用到各种化学物质,实验时怎样确保有毒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问题,我们化学教师正确的处理方法和习惯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也树立环保理念。例如,在演示实验时,药品的取用要规范,注意节约药品,不要撒在讲桌上;点燃酒精灯用过的火柴头要放入回收杯中;镁带燃烧后的白色固体要回收,不乱丢乱放;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固体的回收,制取氢气后锌粒的回收等等,都要预先给学生讲清楚,时时做好表率。

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教师良好的环保习惯也会影响学生,如不使用一次性方便饭盒;生活垃圾分类倾倒;做到人离关灯、随手关水龙头;使用布艺购物袋等。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这些小事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如果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去认真对待,那该演化成多大的力量啊!

启示2: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中出现很多有关环境的内容,如“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温室效应”、“低碳生活”、“酸雨”、“臭氧层空洞”、“化学肥料”等等,有漫画、有图示、还有社会调查,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针对“大气污染”的漫画,可先让学生课前上网查阅有关大气污染的资料,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并收集一些与本地大气污染有关的事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掘其所表达的意思,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让学生感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

启示3:

引导学生关注各种节日,做保护环境的践行者

为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强人们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世界及我国规定了许多相关的环保活动及纪念日,如2月2日 “世界湿地日”,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3月22日 “世界水日”,4月7日的“世界无烟日”, 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11月9日“ 消防宣传日”,1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还有“爱鸟月”等等。针对这些节日,适当地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以及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关系。

篇2

关键词:颗粒物,PM2.5,中文名称,环境科学

中图分类号:N04;X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2-0029-02

2010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以下简称环保部)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第一次尝试将PM2.5列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不过当时考虑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PM2.5标准的时机尚未成熟,仅在附录中规定了PM2.5浓度的参考限值,并未将PM2.5纳入必测项目,但却是中国第一次在环境标准中正式提出PM2.5这一概念,在该征求意见稿中将PM2.5作为细颗粒的代号,将其定义为:细颗粒物(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2011年环保部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将PM2.5正式列入了环境空气污染物一般项目中,但对PM2.5的描述略微进行了改动,将其描述为:颗粒物(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正式时,未对PM2.5进行定义,仅将其放在了术语“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英文名称particulate matter(PM2.5) 中。

由此可见,目前在中国环境领域还没有正式为PM2.5进行中文定名。与此同时,自从2012年PM2.5正式进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后,伴随着几次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大范围雾霾天气,民众切实感受到了PM2.5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也使得PM2.5这一外来词迅速为社会公众所熟知,其知名度甚至超过了中国环境领域内的所有词汇。由于没有统一的中文名称,人们在指代PM2.5时较随意, 主要有“入肺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细颗粒物”等几种叫法,也有直接称其“PM2.5”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PM2.5中文名称的混乱,不利于各界人士进行相关的研究和交流,因此亟须给PM2.5确定一个中文名称。

1PM2.5在国际环境领域内的定义

1997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第一次提出PM2.5这一概念并将PM2.5列入污染控制指标。EPA文件中直接将PM2.5作为污染物项目名称,将其定义为fine particles,中文翻译为“细颗粒物”。PM10同样直接作为污染物项目名称,但没有直接定义,而PM10-2.5被定义为inhalable coarse particles,中文翻译为“可吸入粗颗粒物”。欧盟环境委员会2008年制定的欧盟空气质量标准中将PM2.5作为污染物项目fine particles的代号,描述形式为fine particles(PM2.5),中文翻译为“细颗粒物”。日本环境省2009年制定的空气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for the PM2.5中将PM2.5作为污染物项目Fine Particulate Matter的代号,描述形式为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中文翻译为“细颗粒物”。

2中国环境领域内对颗粒物的相关定义

中国环境领域内有关颗粒物的名词有降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

大气降尘的定义见于中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 降尘的测定 重量法》(GB/T 15265―1994)中,其定义为在空气环境条件下,靠重力自然沉降在集尘缸中的颗粒物。其定义比较模糊,没有考虑颗粒物的粒径大小。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定义可见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其定义为“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此定义主要依据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定义比较明确。

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定义同样见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其定义为“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此定义主要依据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定义比较明确。

细颗粒物这一术语见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其在定义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时称“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可见细颗粒物的划分主要依据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粒径,但该标准并没有直接给出细颗粒物的定义,而是将细颗粒物作为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别称。

由以上定义可见,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虽然在划分上均依据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但在命名上并没有完全体现划分原则,且命名规则不统一。总悬浮颗粒物在命名上主要考虑颗粒物的悬浮特性,可吸入颗粒物主要考虑颗粒物的健康学效应,而细颗粒物主要考虑的是颗粒物粒径大小。

3.对PM2.5中文名称建议

PM2.5作为眼下关注度很高的一个外来词,在学术界一般直接使用该缩写形式PM2.5,并没有造成理解上的误会。但在媒体用语和公众生活中,PM2.5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中文名称,影响了大家对PM2.5的理解和认识。

篇3

关键词:PM2.5 监测 空气质量

一、前言

PM又称大气颗粒物质,是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而PM2.5指的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化石与生物质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及建筑扬尘等。虽然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只占了地球上大气成分中很少的一部分,但由于其颗粒直径非常小,可长时间滞留在环境中,可能会富集大量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比如重金属、苯并芘(a)等),易进入人的支气管和肺泡,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严重影响人体健康。PM2.5的这些特点使之成为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影响大气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就针对PM2.5监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日常研究中使用大量的监测工具,获得了很多关于PM2.5的研究成果。本文结合我国PM2.5的监测历史与现状,重点比较我国PM2.5的各种监测方法,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对提高我国PM2.5的监测管理与污染防控水平有所帮助。

二、我国PM2.5的监测历史与现状

1.我国PM2.5的监测状况

1982年,我国针对空气中飘尘状况制定了第一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但并未明确的提出PM2.5。直到2012年,我国才真正地将PM2.5纳入到环境空气污染指标中,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给与了新的修订,目前我国对PM2.5的监测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监测技术和规范体系尚待统一和完善。在我国公布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之前,国内仅广州、上海及南京等少数城市开展了PM2.5的研究性监测。随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推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将率先开展PM2.5监测。因此,我国对PM2.5的监测还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2.开展PM2.5监测的重要意义

PM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燃料燃烧、餐饮油烟、工业生产及建筑扬尘等。通过这些途径,PM2.5可能会富集大量重金属元素或者多环烃等致癌物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环境空气,同时对人体健康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尽管大气颗粒物在大气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它对城市大气光化学性质的影响可达99%[2],对人眼所能见到的光产生很大的干涉作用,特别是当颗粒物的直径与可见光的波长几乎一样的时候,颗粒物就会对光纤产生很强的消光作用,PM2.5的粒径基本上已经非常接近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因此,PM2.5浓度的增加导致了大气中可见光范围的缩小。此外,正是由于PM2.5的粒径非常的小,导致了PM2.5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比较长,加上PM2.5富集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被人吸入肺中,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转,给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长期处于PM2.5浓度较高的空气环境中很容易患上支气管炎、心脏病以及各种呼吸道炎症等疾病。正是由于PM2.5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我国开始加强对PM2.5的监测,研究其形成机理与污染组分,掌握其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不仅能够让公众更加精确的感知到环境空气的真实状况,更能够为PM2.5的污染防控工作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随着我国逐渐的对PM2.5的监测引起重视,我国空气PM2.5严重超标的状况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的空气质量。

三、PM2.5的监测分析方法

开展PM2.5的研究以及防控工作应该将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作为此项工作的基础来进行,然而PM2.5的监测分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因为PM2.5不但直径非常小,而且其形成机制与化学组成亦十分复杂。目前我们对PM2.5的监测主要包括了两个步骤:一是将PM2.5与其他大颗粒物分离;二是测定分离出来的PM2.5颗粒物的重量。

四、加强PM2.5监测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监测技术,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体系

我国的PM2.5监测起步晚,水平相对较低,需要不断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同时还应结合我国空气质量的特点,进行创新完善,形成一套适应我国空气污染特征的PM2.5采样方法及监测技术规范体系。此外,还需要对国际上的先进监测技术进行追踪,不断地开发适合我国空气质量的监测仪器,从而提高我国的空气监测水平。

2.优化资源共享体系,不断提升环境预警水平

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PM2.5的监测水平,很关键的部分还在于气象和环保等部强力合作。只有在气象和环保部门的合作下,加强对PM2.5的监测点位的优化布设,才能不断扩大PM2.5监测所覆盖的区域,动、静态掌握其变化趋势及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气象部门的气象数据来进行环境预警分析,从而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水平。

3.加快推进监测能力建设,尽快形成PM2.5及相关指标的监测能力

要想彻底改变PM2.5的污染现状,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首先要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建设,尽快形成PM2.5的监测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对PM2.5主要影响因子的监测分析能力,为PM2.5的源解析及变化规律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4.不断加强监测成果应用,充分服务环境管理与环境决策

由于PM2.5的组分复杂,污染特征存在区域性差异,各监测部门在监测环境空气PM2.5浓度的同时,应加强对日常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逐步开展PM2.5的源解析及有关PM2.5的研究分析工作,动态掌握本辖区内PM2.5的产生原因、成分特征、污染特征、其变化规律与变化趋势,并将监测成果应用于环境管理与环境决策之中,为本辖区内的PM2.5污染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达到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目的。

5.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力度

在对PM2.5监控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强大影响,对经济的发展中各种气体的排放给予制约,并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法律,进行监督和制约,从根源上降低空气中PM2.5的浓度含量。

五、小结

虽然我国对PM2.5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避免不了污染物的排放,希望环保部门、气象部门及政府方面对PM2.5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要从源头减少PM2.5的排放,还要从各个监测手段上监督和制约PM2.5浓度的上升,最大限度的降低PM2.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肖美,郭琳,何宗建.空气环境中PM2.5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6(04).

[2]杨复沫,马永亮,贺客斌.细微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研究概况[J].世界环境.2000(04).

[3]杨书申,孙珍全,邵龙义.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进展[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01).

篇4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对大气中污染物或其他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所作的规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我国,目前常用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其中规定了二氧化硫等6项基本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以及总悬浮颗粒物等4项其他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并以附录的形式给出了镉等5项污染物的参考浓度限值[1]。

但是,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仅《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就列出了33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2]。在环境评价――特别是石化行业环境评价中,经常遇到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不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之列的情况,其中有些特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空气有显著的危害和影响。显然,这些特征污染物也应该是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工作的重点。因此,在环境评价阶段如何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践,总结和梳理了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选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并以石化行业为例,给出该行业主要大气特征污染物的建议环境质量标准,供广大环境评价和环境管理工作者借鉴。

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选取的方法

在选取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时,通常遵循的原则是:有地方标准的应优先执行地方标准;没有地方标准的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3]。

而对于地方标准或GB3095中未包含的污染物,一般根据其他标准和规定确定其执行标准,方法不一而足。通常的做法有:

(1)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4]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

(2)参照国外大气环境或居住区有关标准;

(3)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5]; 1996)[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6]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限值;(5)参照上述标准的解释或编制说明;(6)根据国内外车间卫生标准或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计算。

另外,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将浓度限值的平均时间分为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和年平均3类。有的污染物,某平均时间对应的浓度限值未作规定,必要时可按1小时浓度:24小时浓度:年平均浓度=1:0.33:0.12的比例关系计算标准中缺少的浓度限值。

2.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TJ36-79修订后最新版分为两个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和GBZ2.2-2007)。TJ36-79中规定了居住区大气34项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由于该标准后续的修订版本中不含有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因此目前在用到部分特征污染物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时,仍然会参考TJ36-79。

2.2 国外大气环境或居住区大气质量标准

主要参照美国、欧洲、前苏联、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大气环境或居住区大气质量标准。

2.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GB/T18883-2002规定了苯等13项空气污染物的标准值。

2.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GB16297-1996、GB14554-93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了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7](简称《详解》),GB16297-1996中,除二氧化硫等五项污染物外,其它污染物的厂界浓度控制标准原则上是按照GB3095中的二级标准1小时限值确定,新建企业按此值的85%定值;GB3095中未列出的项目,根据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计算。可见,从标准制定的角度考虑,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相当的。因此可以将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作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种选择。

2.5 标准解释或编制说明

实际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是《详解》以及各标准的编制说明。以《详解》为例,该书说明了在制定GB16297-199有组织排放标准时,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确定污染物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然后以此为出发点计算允许排放速率和排放浓度,最后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合理的标准值。因此可以查阅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说明,来确定其环境质量标准。

2.6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或车间卫生标准

对于前述方法均无法确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原苏联学者В.НИКИХОРОВ给出了一种根据车间卫生标准或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来计算污染物一次标准限值的方法[8]:

式中:

CE为环境质量标准一次值;CI为车间卫生标准或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3 石化行业主要大气特征污染物的建议标准3.1 主要大气特征污染物

受原料性质、生产规模、工艺技术路线、设备选择、管理水平等的影响,石化行业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不尽相同。除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常规污染物外,石化行业常见的特征污染物有非甲烷总烃、总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和氨等。这些特征污染物均未列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3.2 大气环境质量建议标准

(1)非甲烷总烃:GB16297-1996和《详解》中提出非甲烷总烃的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4mg/m3和2mg/ m3);此外某些地方标准如河北省《环境空气质量 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规定了非甲烷总烃的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1mg/m3(一级标准)和2mg/m3(二级标准)。国外[9]以色列的总烃标准为:30分钟平均浓度5mg/ m3、24小时平均浓度2mg/m3。综合考虑上述取值方法,本文建议非甲烷总烃的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取2mg/m3。

(2)总挥发性有机物:目前通常采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中规定的8小时均值(0.6mg/ m3)作为TVOC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3)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污染物,国内外许多相关标准均对其作了规定,详见表1。

除TJ36-79和前苏联由于当时对苯的毒性认识不足导致标准值过宽外,其余标准中1小时浓度均不大于0.4mg/m3。国外普遍制定了苯的年平均浓度限值,按照传统换算方法换算为1小时浓度后,均小于0.05mg/m3。再按照公式(3)计算得苯的一次标准为0.08mg/m3。结合国内外标准和上述计算结果,本文建议其1小时浓度限值取0.1mg/m3。

(4)甲苯:TJ36-79中没有规定甲苯的浓度限值。

GB/T18883-2002、GB16297-1996和《详解》中提出甲苯的1小时/一次浓度限值分别为:0.2mg/m3、2.4mg/m3和0.6mg/m3;以色列[15]规定了甲苯的24小时平均浓度10mg/m3,换算1小时平均浓度为30mg/m3。再按照公式(3)计算得甲苯的一次标准限值为0.24mg/m3。结合甲苯的毒理性质,本文建议其1小时浓度限值取0.6mg/m3。

(5)二甲苯:TJ36-79、GB/T18883-2002、GB16297-1996和《详解》中提出二甲苯的1小时/一次浓度限值分别为:0.3mg/m3、0.2mg/m3、1.2mg/m3和0.2mg/m3;前苏联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CH245-71)[9]中规定二甲苯的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2mg/m3。再按照公式(3)计算得二甲苯的一次标准限值为0.24 mg/m3。结合二甲苯的毒理性质,本文建议其1小时浓度限值取0.3mg/m3。

(6)硫化氢:TJ36-79和GB14554-93中规定了硫化氢的1小时浓度限值,分别为0.01mg/m3和0.06mg/m3。前苏联CH245-71中规定硫化氢的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008mg/m3;前西德大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硫化氢的一次浓度限值为0.2mg/m3[9]。再按照公式(1)计算得硫化氢的一次限值为0.17mg/m3。考虑到硫化氢的毒理性质,本文建议其1小时浓度限值取0.06mg/m3。

(7)氨:TJ36-79、GB/T18883-2002和GB14554-93中规定了氨的1小时浓度限值,分别为0.2mg/m3、0.2mg/ m3和1.5mg/m3。前苏联CH245-71中规定氨的1小时浓度限值为0.2mg/m3。再按照公式(1)计算得氨的一次限值为0.33mg/m3。结合氨的毒理性质,本文建议其1小时浓度限值取0.2mg/m3。

现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污染物,可按照本文给出的几种方法分别提出相应的标准限值,再结合污染物毒理性质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对比给出最终的执行标准。

石化行业特征污染物的1小时平均浓度建议标准:

(1)非甲烷总烃执行2mg/m3;

(2)总挥发性有机物执行0.6 mg/m3;

(3)苯执行0.1mg/m3;

(4)甲苯执行0.6mg/m3;

(5)二甲苯执行0.3 mg/m3;

(6)硫化氢执行0.06 mg/m3;

(7)氨执行0.2 mg/m3。其它特征污染物的执行标准可按上述方法确定。

5 建议

污染物的执行标准应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生效执行。尽快细化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体系,适时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常见的大气特征污染物浓度限值,便于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 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2] 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S]

[3] HJ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S][4] TJ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5] GB/T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

[6] 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S]

[7] 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

[8] 朱根逸. 环境质量标准总论[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9] 吉林省图书馆. 国外环境标准选编[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84

[10] European Commission. Air quality standards, 2009

[11]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Government of Japan.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in Japan, 2009

[12]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Republic of Kore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standard, 2009

[13]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 Forest, India.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2009

[14]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ailand. Ambient air standards, 2009

篇5

关键词:燃煤锅炉 颗粒物 PM2.5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61-02

近年来,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感官认知与政府部门的空气质量状况的矛盾不断加深,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保护部先后组织对多个废气排放标准进行修订,相继颁布实施了多个更为严格的废气排放标准。同时,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整体调整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质量目标,并向社会公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空气质量标准的公示将公众的视线引向一个新的名词PM2.5,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就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m的颗粒物,形象的表述为直径不到头发丝1/20的颗粒物,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PM2.5,但其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形成感官上认知的灰霾天。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的《2010年灰霾试点监测报告》,发生灰霾天气时,PM2.5浓度较非灰霾天气时明显增加,且颗粒物与能见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颗粒物浓度增加是除了气象条件以外,灰霾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越接近,其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越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 mm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论计算数据同样表明:粗颗粒的消光系数约为0.6 m2/g,而PM2.5的消光系数在1.25~10 m2/g,PM2.5的主要成分硫酸铵、硝酸铵和有机颗粒物的消光系数都在3左右,是粗颗粒的5倍[1]。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自然过程中也产生PM2.5(称为背景浓度),国内尚无关于PM2.5背景浓度的数据,引用国外数据作为参考。在美国和西欧,背景浓度大约为3~5μg/m3[2],澳大利亚的背景浓度也在5 μg/m3左右[3]。由此看出自然产生量较小,环境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人为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及某些气体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的间接排放。直接排放主要来自城市扬尘、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尾气等,间接排放主要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等转化成PM2.5。城市扬尘、煤烟尘、机动车尾气是城市PM2.5的3大污染源,对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20.42%、14.37%、15.15%[4]。其他关于城市中PM2.5来源的相关研究同样表明上述三种污染源对城市PM2.5贡献较大。

燃煤锅炉作为传统高污染行业,在废气治理措施及排放标准不断从严的情况下,分析其排放颗粒物中PM2.5贡献程度,对采取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1 燃煤锅炉排放颗粒物粒径分析

燃煤锅炉排放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过程,根据煤炭中灰分含量不同,颗粒物产生浓度为12~40 g/m3。锅炉产生的初始颗粒物粒径分布为PM10/TSP为32%~48%,PM2.5/TSP为2%~4%,PM2.5/PM10为5%~12%。采用五电场静电除尘器后颗粒物排放浓度

2 燃煤锅炉排放对空气中PM2.5的影响

2011年7月,环境保护部颁布《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标准中提出新建发电燃煤锅炉烟尘排放浓度限值为30 mg/m3,重点地区执行20 mg/m3,现有锅炉自2014年起执行30 mg/m3。新标准的颁布实施对发电燃煤锅炉废气治理措施提出更高要求,现行的四电场除尘设备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除尘设备将向袋式除尘、增大电极面积的静电除尘设备发展。烟尘排放浓度的降低也导致排放的颗粒物中PM2.5比重大幅提升。

随着环保要求不断从严,城市中存在的燃煤锅炉主要以大型热电联产锅炉为主,均采取高效除尘措施以满足新标准30 mg/m3的要求。采用环境保护部推荐的大气稳态烟羽扩算模式-AERMOD模式对燃煤锅炉排放的PM2.5对空气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1台1025 t/h锅炉在海边城市地区最大日均贡献浓度为0.0018 mg/m3[7],1台2060 t/h锅炉在海边城市地区最大日均贡献浓度为0.0014 mg/m3[8],1台2060 t/h锅炉在丘陵城市地区最大日均贡献浓度为0.0011 mg/m3[9]。可以分析看出,在采取严格控制措施,满足新标准的情况下,城市中大型燃煤锅炉对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贡献

由此分析,在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后,城市燃煤锅炉高空点源排放的颗粒物对空气中PM2.5的影响相对较小。

3 降低环境空气中PM2.5的几点建议

从上面分析,燃煤锅炉已颁布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其排放颗粒物对环境空气中PM2.5的影响已控制在较低水平。而城市中的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汽车尾气及其二次转化颗粒物,由于面源排放方式、排放高度较低等特点,其扩散受到城市建筑物的阻隔形成建筑物下洗,冬季受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对近地面的空气质量中颗粒物贡献影响更为突出。

为保护人体健康,降低环境空气中PM2.5含量,提出下阶段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控制方向。

(1)严格推进《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等新标准的实施,积极推广其它行业参照执行的方案。

(2)借助媒体舆论宣传,提高公众认知程度,扩大公众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监督范围。

(3)建立行政责任制,推动炼油企业油品质量升级,实现全国范围内“国四油”的供应,促进机动车“国四”排放标准的实施,并逐步试点“国五”排放标准的实施。

(4)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明确职责职能,加强建设施工管理、控制渣土堆放和清洁运输等措施,减少城市扬尘。

参考文献

[1] Ye,B.M.et al.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M2.5 in Shanghai for a 1-year period.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3,37(4):499-510.

[2] 世界卫生组织,WHO Air quality guidelines for particulate matter,ozone, nitrogen dioxide and sulfur dioxide (Global update 2005,Summary of risk assessment)

[3] 澳大利亚环保委员会,Summary of Submissions received in relation to the Draft Variation to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Ambient Air Quality)Measure for Particles as PM2.5 and Nation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uncil's Responses to those Submissions.

[4] 叶文波.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的源解析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66-69.

[5] 鲁晟,姚德飞.燃煤电厂烟气中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增刊):62-65.

[6] 姚群,陈隆枢,陈光伟,等.燃煤电厂锅炉烟气PM10排放控制技术与应用.电力环境保护,2007,23(1):52-54.

[7] 徐伟.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三期“上大压小”热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0:p.6-10.

篇6

相关人士称,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指标技术已不成问题,但是目前国内PM2.5的污染情况较重,如制定标准,将大范围超标。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依靠对这种颗粒的选择性失明,换来我们耳熟能详的“空气轻微污染”,有意义吗?

雾锁北京城,空气质量“轻微污染”之惑

2011年过去,北京大雾频发。“雾本来不是污染,只是在积累了污染物后才会影响空气质量。”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在微访谈中反复解释此类问题,而网民对于北京的空气质量仍鲜有乐观。

大雾将北京的空气质量围困在“轻微污染”,而市民却更愿相信iPhone上实时更新的空气质量“有毒害”。

iPhone的监测数据来自美国驻华大使馆空气质量监测站。该监测数据独立于北京市环保局,通过衡量PM2.5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以美国标准为基准对空气质量进行评级。起先,该监测数据在Twitter Feed博客网站,传播范围有限。随着iPhone和Android客户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用户开始广泛接收并转发此类信息。

收到空气质量监测信息的市民发现,美国使馆对空气质量的评定经常徘徊在四级和五级之间(美国将PM2.5的污染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四级为‘非常有害健康’,五级为‘有毒害’),与北京环保局的“轻度污染”相距甚远。

尽管美国使馆在页面中明确了“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无法通过单一空气监测站的数据得到”,但人们宁愿相信这个坐落在朝阳区一座使馆楼上监测站的信息,也不愿相信28个遍布北京的监测子站的信息。

“别为人家一再申明是内部用的数据劳神,中国人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杜少中在微博中如此回应网友的质疑。

的确,很难将美国大使馆的评定结果与中国的结果直接比较。因为,美国大使馆采用的控制标准是PM2.5,而中国的是PM10。

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由于此尺寸的颗粒可以被吸入并富集在人体的呼吸系统,因而被作为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

但是,PM2.5对人体健康威胁更大。因其直径过于微小,比头发丝的七分之一还要小,所以PM2.5极易富集于肺部深处。研究显示,PM25可加重呼吸及心血管疾病、引发哮喘等,对儿童及老人的威胁尤为严重。“PM2.5是对健康威胁最大的悬浮颗粒”,美国环保局在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表示。

由于PM2.5对人体影响更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准则,国际上的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作为单独指标列入空气质量标准,而中国未在此列。

前不久,中国首次对飘尘测定方法进行了修订。《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lJ 618―2011)正式取代原先使用的《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6921―1986)(下称《测定方法》)。

但是,《测定方法》的修订并不意味着PM2.5被纳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目前,PM10的防治还是主要矛盾,大颗粒扫除了治理小颗粒才有意义。”杜少中在微博中解释说。

“有关政府部门认为(将PM2.5列入监测范围内)会损害很多城市的城市形象,而这些城市或者计划招商引资,或者在短期内无法减少PM2.5的含量。”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2011年8月底,环境保护部对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考核标准做出了第二次修订,将PM25指数纳入其中。使得“模范城”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从修订前的77个城市变成了之后的11个。另有三个城市正在进行复核中,其余的前“模范域”均需重新核查。

(据“中国广播网”)

链接:口罩网上热卖,北京买家最多

受部分地区大雾和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口罩开始热卖。来自淘宝商城数据显示,仅2011年12月4日当天就卖出3万多只口罩,相比前两周平均销量翻了3倍,其中有2万多只是被北京地区用户买走。北京市气象台于当天下午4点半大雾黄色预警,预计当天夜间到5日白天,北京大部分地区有大雾。市环保局也发微博称,受大雾天气影响,北京污染物浓度上升较陕,预计5日的空气污染指数将达到260至280,是中度重污染。

周一上班后,很多上班族便开始网购口罩。因此,淘宝商城口罩销售热度更甚。

淘宝网一位资深卖家对记者表示,这两天生意太好,之前的库存已经销售一空,现在正紧急调货以补充库存。

3M官方旗舰店负责人表示,该店铺一款明星单品,售价5元的9010口罩(头戴式),因为具有防尘等专业过滤作用,累计已卖出3万多件,近一个月销量为5200多件。最多的一位北京消费者,12月5日一口气买了上百个。“收货地址在北京地区的,占了八成;不少都是公司、学校等团体。”

淘宝商城数据还显示,目前棉布类带防护作用的口罩,5―15元是热卖价位;活性炭类型、以保暖功效为卖点的口罩,20―35元左右的最好卖。(据《京华时报》)

钟南山:PM2.5全方位影响人体健康

PM2.5虽然个头小,但是对空气质量的破坏性却是最大的。有人说,这样的大雾天气就是因为大气污染的原因,PM2.5难辞其咎。那么大雾天气真的和污染有关吗?PM25到底有多可怕?中国之声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

首先要区分灰霾和雾霾天气

钟南山:“首先要区分灰霾和雾霾天气,我们所担心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在灰霾天气下。灰霾天气相当大的部分还是和污染有关系的,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工厂散发出的挥发性的氮氧化物,燃烧石油产品的废气等等,但是它需要一些条件才会形成很明显的灰霾天气。雾就是由于气温的关系,湿度比较高的话变成雾气。”

PM2.5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产生全方位影响

钟南山:“5以上的话就到气管支气管,但是5以下,特别是1到03微米的话,就会进入肺泡里去,肺泡是用来做气体交换的地方,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对其它都会有影响,不是单纯对呼吸系统。”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

作为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从1996年起,PM10被纳入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今年以来,PM2.5被越来越多的提起及讨论,钟南山指出,官方数据与民众自身感受的巨大差距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统一的监测标准。

钟南山:“灰霾的天气越来越严重了,影响到人们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这个提出来是很自然的,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关部门认为大气的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引起公众的质疑,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大家评判的标准不太一样。”

(据中国广播网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青锐声音

鉴于PM2.5的危害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日本、美国、印度以及欧盟等,都已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不久前,环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长赵华林曾透露:将尽快修改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其纳入评价指标。事实上,北京、上海等城市早已开始对PM2.5进行监测,只是从未对外其监测结果。然而,令人遗感的是,在环保部新规中,PM2.5未被纳入监测指标。

有意思的是,为何未将PM2.5纳入监测指标,或者监测了也不对外公布结果?环保部门的专家说,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时机不成熟”。至于为何时机不成熟,相关人士的解释更是离谱――“如果制定实施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地将大范围超标”。

以前经常听说某个标准的滞后是缘于技术上的无法突破,比如说地沟油无法检测,即是因为检验方法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现在有了技术,却又拿时机不成熟作借口,难免让人生疑,技术到底是为谁服务的?统计数据又是给谁看的?技术不能成为“橡皮泥”,视实际需要而可有可无,有了技术竟然不运用,这样的技术又有何用?统计数据更不能只是为了好看,而和民众的实际感受相差甚远。

以北京为例,连续几天雾霾天气,让当地居民感到相当不舒服,有网友干脆将北京的空气比喻成“用过的洗澡水一般”。可环保部门的数据却显示,北京空气质量只是“轻微污染”。为何会有如此反差?空气监测指标滞后,PM2.5未被纳入监测范围,恐是主因。为了保证数据上好看,也不至于出现“大范围超标”,就拒绝强制检测PM2.5,这只是自欺欺人的选择性失明。

一方面,公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生活的城市空气质量究竟如何,而不应生活在“被优良”、“被轻微污染”中;另一方面,监测空气质量不需要等待时机成熟,而应是环保部门的日常工作。

篇7

关键词:

徐州市;PM2.5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06401

PM2.5即细颗粒物,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

2012年4月2日,CCTV12公布了北京市PM2.5的来源及其所占比重,其六大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扬尘、秸秆、喷涂、煤炭及周边地区影响。徐州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其重工业发达,工业及居民用煤多,城市机动车辆较多,再加之其现在不断的开发新城区、改造老城区,道路及建筑施工的扬尘较多,徐州每到五六月份,周边农村会焚烧大量麦秸,加上内陆城市空气扩散条件较差等,徐州的环境空气质量不太理想,因此,大家对其PM2.5的现状及其对居民健康影响极为关注。

2011年1月1日环保部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才首次对PM2.5测定进行了规范,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终于写入“国标”,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江苏省率先在主要地区建立了PM2.5的试运行监测网点,公布的是全省17个已配备PM2.5等监测仪器国控子站的监测结果。这17个监测点中,南京、苏州各3个,其他每个省辖市1个,这些测点属于空气质量功能区的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公布的内容包括新标准规定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的1小时浓度以及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等7个指标,数据每隔1小时更新一次。我们通过省环保厅网站对徐州黄河新村监测点数据进行查询。图1、图2为我们随机抽取的6月13日早晨6:00到8:00,省环保厅网站公布的徐州PM2.5连续数据。

由此可见,徐州市PM2.5远远超过了标准值,其空气环境质量现状不容乐观。

篇8

[关键词]雾霾天气 成因 危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25-01

1.雾霾的成因

1.1.雾霾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天气现象 weather phenomenon

天气现象就是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等。 而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上统称为视程障碍现象 visibility obstacle phenomenon,影响能见度且其强度与能见度直接相关的天气现象。

雾 fog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高纬度地区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并加记冰针。

轻雾 mist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

霾 haze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1]。

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给出了更为技术性的判识条件:当能见度小于10公里,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2]。

雾与霾的主要区别除了影响视程的程度外,体现在水分含量的大小上,雾的水分含量是饱和或者接近饱和的,达到90%以上,而霾的水分含量低于80%,水分含量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份是霾。

1.2 雾霾的分级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状况,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这个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主要污染物项目和这些污染物各个级别下的浓度限值等,是评判空气优劣程度的科学依据。随后2012年我国在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现行)中了比API(已作废)的标准更严格,污染指数更多,频次更高,评价结果更客观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计算AQI有五个主要污染标准:地面臭氧、颗粒物污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它是一种评价大气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将大气质量状况在原来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上增加一级,即按AQI将空气质量状况分为六级 。雾霾的形成与恶劣的空气质量息息相关,而空气质量状况一般根据空气污染指数AQI进行直观判断。

雾霾天气的分级按照能见度范围划分,当相对湿度小于80%时,排除降水、扬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视程障碍,按能见度大小划分为四级,依次表示为轻微霾、轻度霾、中度霾、重度霾。

根据能见度雾分为三个等级:

――雾,能见度0.5km~小于1.0km;

――浓雾,能见度0.05km~小于0.5km;

――强浓雾,能见度小于0.05km。

1.3 雾霾天气的形成

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3.1、大气空气气压低。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1.3.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1.3.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1.3.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1.3.5、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2.雾霾天气的危害

雾霾天气对身体健康不利,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雾霾天气中空气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灰尘、尾气、废气,其中包含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甚至空气中还可能含有病毒,从而引发人体的各种疾病及交通问题。

2.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2.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雾霾天气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比如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的高,如果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的话,人体的汗就不容易排出,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

2.3、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2.4、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2.5、影响心理健康。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及悲观情绪。

2.6、影响交通安全。出现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3.雾霾天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3.1.关闭门窗;出现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应紧闭门窗,避免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2.注意饮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饮食清淡。

3.3.减少外出;身体欠佳的群众尽量少出门,必要外出时尽量戴好口罩再出门。

3.4.出行要小心;在中等和雾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视线差,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5. 调节情绪、饮食清淡。由于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建议大家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注意饮食清淡。

3.6 采取预防措施。为预防雾霾的危害,增加身体抵抗力。

综上所述,雾霾天气是自然和人为污染环境所形成得,面对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只有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给人们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危害。

参考文献

篇9

强烈的呼声得到了一些回应。同一天,环保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2稿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第3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最大的调整即拟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并收紧PM10、氮氧化物等的标准限值。

11月21日,山东省环保厅宣布,2012年起,该省17市开始监测PM2.5,每月通报结果,力争到2015年空气中PM2.5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较2010年改善20%以上,还原“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PM2.5数值是反映当前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至今未列入国内空气质量监测范围,即便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监测多年,而且,结果亦显示,PM2.5污染问题日益凸出,但这些数值一直未公之于世。如今,僵局终于被山东打破,一场空气质量的革命正悄然来临?

吃螃蟹的南京

PM2.5本属专业指标,但近期走红民间,以前,很少有人知道,原来,这才是空气质量标准中最具话语权的因子。只是,它的数值一直成谜。

而大致的情况可从研究论文中窥见。黄鹂鸣等人发表的《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污染水平》一文指出,2001年冬、春、秋3季,南京市5个主要城市功能区PM2.5的浓度范围为0.044―0.586毫克/立方米,超标率达92%,污染程度非常严重,应引起公众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10年前,PM2.5是个陌生的名词,而11月14日,类似的信息出现于南京市气象局的官方微博“南京气象”中,赞誉声一片:南京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揭开PM2.5的神秘面纱。

那条微博写道:近日,大气层结构稳定,虽天气晴好,但大气浑浊,据探测,昨天一天我市能见度不超过8公里,PM2.5细微颗粒物浓度大多在75微克/立方米以上,超过正常水平。

如此的天气情况并不鲜见。根据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束炯教授过去几年的研究,上海的“灰霾”天气占全年总天数的25%―30%,主要原因即为PM2.5浓度超标。而北京,整个10月,灰霾难散。

不过,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从未主动披露过任何关于PM2.5数值的信息,而南京气象局偶然“泄露天机”后,这条微博仅存活半小时,此后,便以“误发”之由删除。据称,者还因此被追究责任。

谁家孩子谁抱走,信息也是这个道理。“在上海,空气质量信息要由气象和环保两部门共同协商后由后者。”束炯告诉时代周报,通常,环保部门设置的监测点数量更多,分布更合理,取得的数据更具代表性。

但问题是,环保部门从不公布PM2.5值。“政府自己不,又不允许别人,这是错误的做法。”北京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时代周报。

直至11月21日,山东省率先做出改变,决定自明年起监测、公布PM2.5值。该省环保厅表示,山东半岛是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密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最为突出的12个重点区域之一,因此,要在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等重点区域率先推进大气联防联控工作,而结合该省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全省17市。

另一抹亮色是,11月16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首次增设PM2.5日均、年均浓度限值等项目,确定了2016年全国实施的“底线”时间,并提出,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应该提前实行。

其实,早在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已出台《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其中已“暗示”部分地区需要提前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而山东半岛正是其中之一。

山东之后,若更多省份跟进,这将督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出台,而此后,各地区必定千方百计“达标”,那么,中国的空气质量能否大幅改善?

80%中国城市很难达标

先来看看几个数字,虽不起眼,但不要低估它的意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2稿认为,目前,PM2.5日均及年均浓度的达标值可设为0.075毫克/立方米和0.035毫克/立方米。

而世界卫生组织(WHO)现行的《空气质量准则》规定,PM2.5日均浓度的准则值(即安全值)为25,过渡期分75、50、37.53个阶段;年均浓度在10以下为安全,过渡阶段设35、25、15三个目标值。换言之,中国可能将采用过渡期第1阶段的数值作为PM2.5的“国家标准”。(本段数值的单位均为微克/立方米)

“这是一个将在5年后才在中国实施的空气质量标准,却把PM10、PM2.5的达标浓度定在WHO认为‘长期暴露会增加大约15%的死亡风险’的水平上。这是对公众负责吗?”

为“尽一个环保学者的社会责任”,“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团”成员李皓建议,应将PM2.5日均浓度限值收紧至0.025毫克/立方米,年均值修改为0.02毫克/立方米。

0.075毫克/立方米与0.025毫克/立方米,差别究竟几何?这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戴海夏、宋伟民等研究人员2002年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可以窥见。他们对上海某一中心城区大气中PM10、PM2.5的污染浓度与居民日死亡数进行了分析,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即,当大气中PM2.5浓度上升10微克/立方米,总死亡数上升0.85%。由此推导,如果将PM2.5的日均均限值定为0.075毫克/立方米,居民的日均死亡数预计较0.025毫克/立方米时增加4.25%,那么,这样的天气能否称得上“安全”?

“使用WHO最低级别的标准,这说明,我们尊重了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若某城市达标,可以认为,其基本满足了我们对于空气质量的要求,至于对人体健康是否存有不利影响,这是一个科学、客观的问题。毕竟,这只是WHO最低级别的标准,而这个组织显然认为,只有达到更高的标准,才能确保对人体健康没有威胁。”马军分析道。

但中国的现实有些“残酷”。“即便是日均值75微克、年均值35微克的标准,80%的中国城市都需要通过极大的努力才有可能达标。若限值再收窄,几乎所有城市都会不合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告诉时代周报,“国标”的作用在于为大多数城市树立一个奋斗目标,如果定得太高,就失去了意义。“这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人体健康等因素后的产物。”

“我国推行环保标准时,通常会采取过渡措施缓解市场压力。目前的限值确实有利于指标值从无到有的制定,也较容易大规模推广,但毕竟,限值尚未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并未体现出对空气污染的改变。”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告诉时代周报。

“初期,我们可以利用WHO的研究成果,制定一个要求较低的PM2.5国标,先让公众熟悉这些数值,改进只笼统公布一个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做法,后期,再对这些数值做进一步解读。比如,易感人群在0.075微克/立方米的环境中是否仍需采取一些保护、规避措施,研究人员要给出相应的建议。”马军说。

争论仍在继续,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即便城市的PM2.5日均浓度达到了“国标”,那时的空气仍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以往只是玩文字游戏

怎样的空气才能定义为“达标”,这是目前讨论的焦点之一,而另一个是,如何给不同质量的空气批注合适的评语,准确反映风险。

11月16日,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同征求公众意见的还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第3稿。与早前的API(空气污染指数)相比,AQI增加了臭氧(8小时浓度)、一氧化碳以及PM2.5三项评价因子。

该草案按照AQI值由低往高,将城市空气质量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6级。与之对应,美国采用的评语体系是良好、中等、对敏感人群不健康、不健康、很不健康以及危害。

以中国评定的“良”为例,其代表了AQI在51―100区间,空气呈黄色,对少数敏感人群的健康有较弱影响的状态。

“中国老百姓会觉得,良与好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而AQI101―200这一级别,中国称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老百姓可能以为没什么危害,但美国的评语很直白,那就是‘不健康’的空气。”李皓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这两套评语体系,我更同意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因为,一般居民很难判断‘优’或者‘良’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影响健康,而采用健康、危害等词汇更贴近他们的需求。”束炯说。

不过,魏复盛并不认同,优指空气质量比较好,良则指有轻微污染,但对人体健康没有太大影响,这种说法不一定要和其他国家一致。

“评语的问题与国民的接受程度以及思维方法有关,如果更换表述,称某地的空气质量‘不健康’或者‘很不健康’,这是否容易引起心理恐慌?将来,这可能是一个科普宣传的问题。(即,普及“良”、“轻度污染”等评语的真实含义,记者注)”

“而且,国外还发空气质量警报,说今天不能上街,车辆要限行,工地不能开工,这些做法在中国能不能推行,还都有待讨论。”魏复盛说。

实际上,一旦推出PM2.5国标,短期内,众多城市必然无法达标,受之影响,如果AQI换用美国式表述,那么,他们的空气质量评语极可能是“不健康”,甚至更差。

“空气质量客观存在,不管如何评价,它对人体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玩一个文字游戏,我觉得没有这种必要。”束炯说。

“我希望,有关AQI的最终表述可以尽量反映真实情况,若空气质量对健康有害,该写‘不健康’就一定要写‘不健康’,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以便其采取应对措施。”马军说。

PM2.5将引发革命?

尽管两份草案引发诸多讨论,“但总体而言,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过程。因为,前一次征求意见后,很多建议、要求,比如,收紧氮氧化物限值,增加臭氧、一氧化碳、PM2.5等指标,都已被新版意见稿采纳,这体现了一个公开、透明、参与式的立法过程。”马军评价道。

既然如此,这份新标准前景如何?“就环保部而言,他们确有诚意、意愿、决心推动这项工作,而且,我国的工业发展也到了一个转型期。这是一个机会。”但同时,魏复盛也告诉时代周报,目前,好多部门都认为新标准要求太高,推动标准出台需要很大努力。

“公布PM2.5数值有两方面作用。首先,这将给各地政府带来警示,促使其减少形成灰霾天气的人为因素,逐渐改善空气质量;其次,数值公布后,城市居民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不过,束炯坦言,硬币的另一面是,新标准推出后,很多城市的天气优良率会下降,有的大降,有的小降。

比如,由于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管理的优势,上海受到的影响可能较小,即便如此,这也意味着上海要承认,全年1/4―1/3的天数是灰霾天气。“上海市政府曾多次表示有意愿、决心做出改变,但放眼全国,阻力是必然的。”束炯说。

“这不仅是面子问题,实质意义上,还会对城市形象、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造成影响。”马军认为,新标准敲定意味着,若某一地区未达标,其可能被要求制定时间表,治理污染。但汽车尾气、大型工厂等污染排放源头很难攻克,若一定要治理,当地的GDP“伤得起”吗?

其实,治污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原来的PM10中,PM2.5占了60%―70%,尽管近年PM10有所下降,但PM2.5呈上升趋势。”魏复盛告诉记者,能源燃烧、工业污染造成的细粒子实际很难去除。目前,燃煤烟气脱硫、脱硝以及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措施都有助于减少PM2.5,但这将涉及到很多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与转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这在一时半会儿无法实现。”

篇10

关键词:长春市;空气污染物;空气质量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194-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公众对于环境质量关注的提高,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为了加强空气污染控制,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空气污染造成的环境危害,我们有必要掌握长春市内的大气污染状况,为大气污染的治理与防治提供依据。

1 长春市2011年、2012年空气质量状况

1.1 长春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

长春市目前共有6个全自动监测点位,位置及所属功能区如下表(表1)。

各自动监测点位均采用大西比――1000全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监测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02),二氧化硫(S02)。

1.2 长春市空气质量监测情况统计

利用长春空气质量监测网及电视台实时公布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02)的监测浓度值,并总结计算出长春市2012年全年PM10,S02,NO2等主要污染物月平均值和2011年、2012年的平均值,并绘制出变化趋势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参照表2。

1.3 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