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环保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电开发 生态环境 影响 保护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23-2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蕴藏极为丰富的国家,原因不仅在于我国拥有黄河、长江、珠江等众多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水系,还在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巨大落差。水能资源是一种天然的可再生的能源,也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因此水电资源是一种理想的能源的获取途径。但是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升,特别近些年水电开发事业的蓬勃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地理环境趋于恶化,不少与生态环境相关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水电事业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既能够充分开发水能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又能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能源开发的一个关键点。
1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
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积极作用,如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增加人工湿地等等。同时也存在消极作用,大坝、水电站等一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势必会影响生态系统维持所需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这三大功能,进而扰乱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例如拦蓄河水,阻止或延缓水能从势能的转化;阻断鱼的洄游路径等。当这种影响超过一定限度时,特别是在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必然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
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改变局部小气候
水电站拦坝蓄水,水面面积扩大,蒸发量也将增大,从而提高了空气湿度,最后导致局部降水量增多。而且由于水相较于岩土比热容更大,水体对周围环境微气候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大面积水体代替了原先的陆地,通过升高最低气温、降低最高气温,减弱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从而对区域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水面比地面更加光滑,近地面大气运动所受到的摩擦力降低,风速将会显著上升。
1.2改变河流特征
大坝水库虽然有利于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理化性质。由于河流被拦截,流量减小,流速下降,水中泥沙提前沉积导致河床上升,水坝上游水位上升,下游水位相对下降。如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两水库可将40~50亿m3水量从汛期调至非汛期,使汛期水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由62%降到40%;而三门峡、黑石关、小董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比例由1950~1960年的60. 0%降至1986~1993年的45. 9%,而汛期沙量占全年沙量的比例却从84. 8% 上升至91. 4%,“小水带大沙”,影响到河床中泥沙输移和沉积[1]。
1.3破坏生物多样性
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河流水位上升,河流上游两岸处于水位线以下的陆地被淹没,某些地势较高的地方还可能形成孤岛,例如三峡水库蓄水,白帝城由“半岛”变成四面环水的“孤岛”。这对于陆生动物来说,栖息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不得不离开原有的地区而向外迁移,而一些生长在河流两岸地势较低处的陆生植物也会被上升的河水淹没而死亡。另一方面,由于水库上下游水深的变化,以及拦蓄河水导致的河流理化性质如流速、水温、含氧量等的变化,水生环境发生改变,水生生物也可能被迫迁移或者由于不适应而死亡。此外,大坝隔断大江大河,对一些洄游性鱼类的种群繁衍造成威胁。
1.4诱发自然灾害
水电工程改变了当地的地质构造,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为地质灾害。水库诱发地震的两种主要机理,第一种是水库蓄水后水体重力产生的静水压力对坝区地下岩体的加载,造成岩石断裂错动而引起地震;第二种机制是由于水库蓄水造成岩石中孔隙压增大有效应力下降而引起岩石破裂错动产生地震[2]。另外,水库水位上下急剧变动,水体对坡地的压力加大,也会促使斜坡和岸坡发生滑坡。
生态环境的好坏与否决定了水电开发的效率和持久性,生态环境一旦恶化也必定会影响水电工程的正常运作。例如,如果一条河流水体受到污染而严重酸化,则会对发电机组造成强烈腐蚀,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大大增加了维护工作,并且极易使设备故障而导致严重后果。如果水电站由于开发不当导致周围土壤结构性质改变,将会对大坝的稳固性造成威胁,严重者可能溃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保障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行,只有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才能充分保障可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环境和水电开发的影响是相互的,也是多方面的。
2协调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突出强调了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对于水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做好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3]。
协调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端正态度,加强生态环保意识
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对能源的巨大需求日益剧增。面对水电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水电工作者不应该想着如何逃避责任,而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小化。既不能为了发展水电而盲目的破坏环境,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水电事业。近年来,全国各地大肆修建水电工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对许多无证开发的水电站不置可否,甚至是开绿灯,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乱建、违建的现象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一些水电投资方,要么打着法律的球,要么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置若罔闻。政府以及水电建设方、投资方的观念不端正,履行责任不自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首先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3]的原则,要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不仅是对社会的失责,也是对子孙后代利益的损害。
2.2提高效率,建设科学的水电工程
“合理可行型”工程规划 在水电工程的设计阶段,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结合测绘、地质、水利水电等专业部门,充分利用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设施结构布局,把工程建设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工程的设计要科学可行,还要做到不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比如水电站横断大江大河时,设计洄游鱼类安全过坝通道不影响其繁殖。
“环境友好型”工程施工 水电建设是大型而且相对长期的工程,在施工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尽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不得随意占用耕地、林地,对可能影响到动物或者珍稀植物进行就地保护或者迁移。在水电站建设期间,大量建筑材料需要运输,材料的原产地和堆放地都会对陆地生物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应尽量减少受影响的陆地范围,并提供实物支付或等价替换的保护措施[4]。工程竣工后,应进行环保验收,验收通过后才能投入正式使用。
“生态协调型”工程运转 水电工程必须要与生态环境长期协调共存,制定一套合理的运行机制,才能使水电开发取得的效益最大化。水电站的运行要树立全局观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合理调节流量,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和生物生存情况,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此外,水电开发还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如瑞典和欧盟的“绿色水电”认证制度,美国的“低影响水坝”评估,对我国的水电开发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意义。
3结语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大规模开发修建,正是社会对能源的强大急切的需求造成的。协调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溯之根本,就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水电工程的负担也就相应减小,由此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会减轻。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问题,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只有高度重视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水电事业才能健康、高效的发展,才能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麻泽龙,谭小琴,周伟,等.河流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广西水利水电,2006(1) :24-28.
[2] 太树刚,李建有,林凤仙,等.水库诱发地震两种机理的比较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S2):52-56.
篇2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环境 保护 措施
1建国以来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建成了8.5万余座大中小型水库,水闸3万多座,有效灌溉面积8.2亿亩,水电总装机容量接近1.3亿千瓦,机电排灌设备8000万千瓦,机井、塘坝均以百万计。这些水利设施为抗御水旱灾害,保障城乡生活和生产用水,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水资源的供求矛盾也日趋尖锐。我国水资源供应和使用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二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水资源使用量大,但利用效率低。三是水资源污染严重,污水的处理和利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2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是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用水大幅度增加。预计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高峰,接近16亿,城市化水平达到40%,生活用水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用水将适度增长。21世纪上半叶,我国工业化进程明显,2030年前后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最高值,逐步成为工业化国家,届时工业需水量达到 2000亿立方米左右。
三是农业用水将逐步趋于稳定。在粮食立足自给的基本国策下,按人均占有粮食450千克计算,人口高峰时的粮食产量要达到7亿吨,通过节水措施提高农业水有效利用率,力争农业灌溉用水维持在现状水平,每年4000亿立方米左右。
四是生态环境用水逐步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估计全国生态环境用水量约800亿~1000亿立方米,其中约600亿立方米由各河流目前尚未控制利用的地表和地下水供给,约200亿立方米由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退水量供给,尚有110亿立方米的缺口。
综上所述,预计我国将在2030年左右出现用水高峰,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9000亿立方米,预计的用水量已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
3水资源管理措施及对策研究
3.1人水协调共处,建立完善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要确保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保证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干流及重要支流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特大城市能够防御200年一遇的洪水。要继续建设一批防洪控制性枢纽,初步完成重点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抓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基本消除隐患。
3.2开源节流并举,建立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保障体系。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与经济结构,有限满足生活用水,基本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用水,逐步改善生态用水。要新增供水能力800亿立方米,基本解决华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重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现有24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在积极开源的同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
3.3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建立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采取措施切实保证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资源保护,搞好城市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为广大人民提供优美的水环境。
3.4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新型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是建立水权制度的重要前提,更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体制保障。目前,水资源配置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体制改革和不断创新。
3.5要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客观需要,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就是打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水管理界限,建立起城市与农村、水源和供水、供水和排水、用水与节水、治污与回用一体化管理的城乡水务管理体制。
3.6推进水利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一定的流域或区域内,要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确定适当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规模,以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只有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造成生态系统破坏,最终经济社会发展也失去了基础。要努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途径:一是节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二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在水资源充裕和紧缺地区打造不同的经济结构,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
3.7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一定的水域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是有限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水环境承载能力,确保各种水域能够永续使用。既要满足经济用水、生活用水,也要充分考虑生态和环境用水。要全面节水,推进清洁生产、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
3.8积极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一套体制、机制。界定并明晰水的使用权,逐步建立水资源的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体系。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逐步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实行水权有偿转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推动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4我国未来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水质污染,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采取各种措施,提高重复利用率,降低工业用水定额,实行废水净化再利用,节约生活用水,防止浪费,逐步建立科学的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人类的的生存条件就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吴季松.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4]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5]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J].中国水利,2004,(3).
篇3
一、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观念淡薄,生态环境与人类及其它生物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是人们目前不能有效地保护,甚至破坏生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的热情,就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含有生态环境的知识,要求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保教育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例如,在讲到“藻类植物”时,可以联系到近几年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频发的赤潮现象。赤潮在短期内可使海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含化肥和农药的江河入海水、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营养元素大量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使环保意识成为生活的自觉理念。
二、结合我国国情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国耕地、森林、草原绝对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如耕地占世界的7%,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些并不可怕,世界诸多国家中,资源即使贫乏而国家富强者,并不罕见。令人忧虑的是,长期以来,人均占有量低的事实,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森林的乱砍乱伐导致了生态的恶化。
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土高原曾经是草木葱茏,而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黄河含沙量巨增,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厘米,下游主西槽已抬高2米,真正成为一条“空中河”,向学生讲解这些国情,学生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感到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环境保护好。增强了责任感,也激发了他们为治理环境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要真正将环保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环保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培养环保意识的目的。 转贴于 结合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环保意识。如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和视频,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水污染形势的严峻和淡水资源的缺乏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水污染危机意识,是学生懂得平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资源观和社会责任感,邀请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到校举办环境专题讨论,掌握有关环境教育的新信息,从而加深对环境教育的新认识、新理解。类似的还有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等等,这些都是开展环保宣传的好素材。
走出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成立了“清除白色污染志愿者”活动队,利用休息日到公园、市场等处,义务清除废弃包装袋、饮料瓶等垃圾,为美化城市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调查活动。通过设计一些对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将市面上的各种洗涤用品使用后水质是否含磷、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行对比;还将一些能降解的塑料袋与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一起埋入实验田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观察、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还组织学生开展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并写出了调查报告。学生通过亲眼所见深深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四、充分利用引人注目的数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环保教育;渗透
环保教育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应该基于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生物教科书中的环保点进行相关拓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理解环保的重要性。下面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一、将环保教育渗透到相关的知识点去
环保教育应该基于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为纲,进而实现环保教育的连接和拓展。比如,在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绿色植被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然后联系到目前人们对绿色植被的恣意砍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危害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老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充满绿色植被地区的图片,然后再展示一些植被被大量砍伐地区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一下绿色植被对于环境健康发挥的重要保护作用。通过一些植被破坏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如果绿色植被被广泛砍伐,人类的生存将面临巨大的威胁,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植被的欲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在生物教学中灵活渗透环保教育
生物教科书中有很多地方都加入了环保的理念,因此,老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改变原来那种让学生自由阅读的教学方式,将这部分内容重视起来,带领学生进行共同学习,在老师的讲述中渗透环保教育。比如,老师在讲述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有关知识点时,通常不会将“在山坡种草来保持水土”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只是让学生记住这种保持水土的措施。然而如果要在生物教学中深入环保教学,就不能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忽略,而应带领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向学生讲述水土流失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水土流失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的生态问题,在学生掌握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后,再向学生讲述避免水土流失的相关措施,实现环保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灵活渗透。
三、重视课程的探究活动
生物课程的探究活动中有许多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教师应该重视生物课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在学习“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身边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进行探究,了解这些环境破坏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危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能够使他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环境破坏产生的危害,进而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将环保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四、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的渗透不仅要联系课堂,还应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参与环保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在生活实践中落实环保行动。比如,学校可以在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去海边捡垃圾,组织废旧电池回收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只有真正将环保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环保的意义。在初中生物课堂渗透环保教育是对当前建立生态环保社会的积极响应,而且将知识的传授与社会公德教育的传授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也为我国的环保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民儒.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设想和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
[2]文莲.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成功:教育,2010(04).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邢台;环保意识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跃发展,资源紧张、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不仅是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掣肘着邢台市的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二、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协调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制度创新,进行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方式,降低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大气破坏,环境污染,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平衡。而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的依托,生活法师决定经济路线,只有依赖低碳生活才能更快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碳生活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都贯彻节能减排的宗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采取简单、节约的方式降低碳排量,这种生活方式会促进低碳经济的油耗健康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加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以态度改变生活方式,近而年从根本上使得人们自觉履行经济环保的行为,做到正正的节能减排从自己做起。
三、低碳生活与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公民作为主体,其节能环保意识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在构建低碳型社会、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这公民在社会、自我环保行为中的参与度与主动程度,这是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人们的环保意识在经济发展过程的选材、生产、销售、流通、交换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环保政策的顺利推行、现实社会的公民履行程度和响应程度都决定这法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买更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提供公民环保意识、决策环保制度的制定、进行环保行动的履行程度、提升决策的准确性都有有利于切实体现公民的社会参与度,使其在思想上意识到资源环保的重要性,促进节能环保社会的发展。
四、邢台市的发展现状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是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的家乡,素有“鸳水之滨、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地腴民丰”之誉,这里不是经济发展要地,也具有悠久的政治历史。邢台市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中药城市,关系着河北省整体GDP水平的高低,然而,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邢台市的环境、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得这个历史上曾经被四次见过、三次定都的城市,逐渐面临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以环境污染、资源破坏、能源消耗的代价所换来的经济社会进步发展,不值得被提倡,它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问题,不仅仅是生态文明的缺失,也是人类社会的缺失,这种缺失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不可估计的。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大背景下,需要提高公民的整体节能环保意识。邢台市的发展需要公民提高节能环保意识,使得有意识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得以成功成为邢台市经济发展转型的契机,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邢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目标。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公民提高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促进公民参与节能环保行为的自主度和配合度,加强社会成员的共同监督效力,共同为社会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五、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低碳经济反战目标的制定与实现
“低碳环保”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当今社会的流行,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是人类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先进模式,发展风能经济、阳光经济、生物质能经济等先进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目的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高碳资源的使用,降低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资源的浪费,实施可是许发展,又快又好的发展全球、区域经济,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加强邢台市的节能环保意识,从公民的伦理道德、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视角,通过全体市民的共同节能环保意识,使市民在生产、发展、生活、工作、学习的过程中,都能贯彻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的方针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邢台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投入资金与先进技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积极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有助于邢台市的整体发。
篇6
【关键词】环保节能技术;民用建筑;重要性;应用
在民用建筑中应用环保节能技术,不仅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国建筑的智能化、低碳化、节能化的必经之路,更是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就环保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重要性及应用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浅显之见,仅供同行参考与交流,文中难免出现讹误之处,还望批评指导。
一、环保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能源大国,但也能源消耗大国,经过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认识到环保节能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看,我国至少90%的建筑仍是高能耗建筑,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还导致空气污染人,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困扰。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实力的加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在满足居住要求的同时更注重见的智能化、低碳化、节能化。此外,我国的能源正不断的枯竭,环境正不断的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我们还不采取行动,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而民用建筑是我国主要的建筑类型之一,民用建筑环保节能与否也是关乎能否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民用建筑中的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就是在民用建筑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的将天然的条件和人工的手段打造舒适的宜憩环境,并尽可能的减少和控制人类占有自然资源,实现索取和回报的生态平衡,为广大人们群众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现代化的生态建筑环境和优良的生存与活动空间,回归大自然,节能降耗,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由此可见,环保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浅析环保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民用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
(一)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尽可能的保护原有的生态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将对生物圈带来的破坏降低到最小化;二是尽可能的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创造舒适的环境;三是有利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沟通;四是为未来的发展预留足够的具有弹性的发展空间;五是尽可能的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
(二)民用建筑设计阶段的环保节能技术应用浅析
在民用建筑设计阶段应用环保节能技术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体现建筑的环保、节能和健康的特点,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整体的设计考虑,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阶段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水文和地理条件,借助被动式的建筑设计和建筑参数的优化等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并与周边建筑环境相结合,将自然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应做好建筑及周边环境的整体规划,合理利用原有资源,尽可能的避免重复建设。一句话,民用建设设计阶段的环保节能设计关键就在于:通风、遮阳、光、建筑立面绿色以及屋顶的绿化,这几项技术应用的到位与否,是决定设计水平高低的关键,通常能在降低空调使用频率的同时能降低建筑物能耗一半以上。
(三)民用建筑施工阶段的环保节能技术应用浅析
民用建筑施工阶段是能耗最大的阶段,更是环保节能技术的核心阶段。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健康、节能、环保的材料与设备,以及不断强化民用建筑施工技术。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应用现代化的环保节能技术。尤其所选用的建材必须能耗低、效能高,绝热技术先进。民用建筑施工与生产性建筑施工不同,生产性建筑施工主要是达到工程指标为最终目的,将质量、造价和进度作为基本的目标,而民用环保节能建筑不仅要达到这些目的,还更加注重建筑的环保节能,供人们居住、休闲和购物等所用的建筑场所。但不管是在施工的策划和原材料的购进还是施工现场和工程的验收,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全程实行节地、节能、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四节一环保”,将高效利用资源为核心,将环保优先作为前提,打造高效、环保、低耗的民用建筑施工工程,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民用建筑的智能化、低碳化、节能化。
(四)环保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综述
第一,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
第二,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第三,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一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第四,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楼体的"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以及低辐射的玻璃进行外墙维护。
(五)相关建议
在民用建筑中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已成为顺应时展需求而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为更加有效提升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水平,笔者建议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合理利用我国“十二五”期间带来的各种发展契机,并加大环保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充实当前环保节能技术的内涵;二是加快新型环保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并针对工程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才能进一步提升民用建筑的节能环保功效。
篇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51
在中国,随着各大城市雾霾问题的加重,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特别是柴静《穹顶之下》纪录片的面世,更引起了人们对全国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总体上看,全国上下正在面临因为几十年粗放的发展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在涉及生存发展的环境问题面前,人们的生态理念在渐渐加强。以下笔者就生态理念下幼儿环境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生态理念下进行幼儿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幼儿教育中推行环境教育,相对其他学段来说更有意义。因为幼儿相对来说不易受其他功利思维的影响,更容易接受生态环保理念,并且长大后更容易成为生态环保理念的实践者。
当下接受教育的幼儿,是二十年后社会的主人,其中一些还将是未来社会的决策人,他们的环境行为决定着20年后的世界生态。在幼儿时期对他们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起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这是当代社会赋予幼儿教师的责任,也是培养未来合格公民基本素养之必需。只有从幼儿开始抓好环境教育,生态环保理念才可能真正植根于他们的意识之中,从而在将来的社会活动中自觉地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理念下幼儿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
《纲要》为我们提供了幼儿园生态式教育的理念,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幼儿教育,是充分体现并不断展露出生态智慧的幼儿园教育。滕守尧先生首先提出生态式教育,为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有效的运用实施。 滕守尧先生首先提出, 要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察、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 生态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 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 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教育。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应不局限于环境中孤立事实的认识, 而要教给幼儿一种思考的方式和观察的方法,以情感教育为核心, 并与幼儿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在幼儿环境教育中,引导幼儿逐步了解和掌握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生态理念下的幼儿环境教育策略
(一)通过校园文化环境使幼儿受到环境教育
幼儿对生活的环境最为敏感,周围环境传达的信息会使他们不自觉地受到影响。所以,幼儿园的整个校园环境要注意美化,为幼儿营造生态环保文化氛围,使幼儿在园中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周围环境传达的生态环保信息,形成环保理念。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组织幼儿一起参与校园环境的文化布置活动,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布置环保内容,比如以可爱的小动物生存为主题的手工布置活动,可以使幼儿从中了解到环境对于小动物生存的重要性,进而理解环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二)让幼儿享受自然之美,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感情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应带幼儿到自然环境中,充分感受自然环境之美,引导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学会观察,学会体悟,呼吸新鲜空气,观赏美丽花朵,看小蜜蜂高兴地采蜜,观小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让幼儿在自然之美中充分地享受和陶醉,感受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让他们树立起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三)开展环境主题教育活动,使幼儿对环保有更深入的认识
为确保幼儿生态环保意识能系统地形成和发展,我们有必要进行主题环境教育活动,通过选定一些重要的环境内容,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好活动形式,定好活动目标,组织儿童参与,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树立环保理念。比如引导幼儿参与“变废为宝”活动,让他们懂得废料回收利用的价值;引导幼儿参与植树,让他们懂得树对于环境生态的重要价值;引导儿童考察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让他们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的危害。总之,要借助一些恰当的时期,如地环日、世界环境日等,通过环境教育主题活动,集中、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四)家庭和幼儿园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
幼儿一天的时间,除了在幼儿园,就是在家中。家庭生活中也会涉及到很多与环境有关的问题,比如洗菜水的回收利用、绿色蔬菜对健康的作用等。幼儿园有必要和家庭进行合作,共同对幼儿施加环境教育影响。为此,幼儿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协同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开展环境教育。有的幼儿在学校中知道了浪费水是不对的,可是回到家里,父母却告诉他:反正水有的是,多流点无所谓。这在幼儿心里会产生两种观念的冲突,最终使环境教育失败。为此,寻求家长的配合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非常有必要性。
(五)通过形象的动画片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他们对自己需要的、有兴趣的事物都会去追问、去探索。幼儿期孩童主要靠模仿来学习,只有直观形象的教育,才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幼儿一般都喜欢看动画片,为此有必要通过一些有趣的环境教育动画片来使幼儿接受环境教育。动画片的语言、故事情节、动画场景等都应适合幼儿,环境教育内容不能是说教,而应该是融于故事之中的。
四、建立生态环境教育师资队伍
篇8
论文关键词:低碳,教育,有效途径
一、课堂是渗透“生态低碳环保” 理念的主阵地。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低碳环保”理念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找准 “切入点”,适时适量地渗透 “低碳环保”理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大大增强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
我在讲解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电功、电功率”章节之前,我问学生:“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耗电吗?”同学们有的说耗电,有的说不耗电,争论不休。于是我在课堂评估中及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一天,小明放学回家看电视,看完后,把遥控器一摁,电视关了。他发现电视机上还有一个指示灯亮着,于是他想:这时电视机是否还在消耗电能呢?一次,乘父母出差,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让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然后拔掉其他所有电器的插头或关掉开关,记下时间和家中电能表的读数;去奶奶家住了两天后回到家中,再记下此时的时间和电能表的读数(记录数据如下表)。问:
①在小明外出这段时间里,他家电视机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时 间
电能表示数/ KWh
6月6日上午8:00
105.7
6月8日上午10:00
106.2
②通过实验,小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③据估计,我市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消耗的电能一年有近7200KWh。若小明家有1500W的电水壶一只、60W白炽灯2只、180W电冰箱一台,这些用电器平均每天工作2小时,试通过计算说明这么多电能够小明家使用多少天?
通过课堂评估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到由于我们的不良习惯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共鸣。接着我及时地投影了生活中节电的小窍门:
夏天,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频繁的开启,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存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数个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在家用洗衣机洗衣服时,用同样长的洗涤周期,但 “柔化”模式比“标准”模式叶轮换向次数多,电机启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5—7倍,所以,用“标准”模式洗衣服,更省电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
经过类似的渗透,我发现学生们“生态低碳环保”意识浓了,离开教室、实验室、微机室随手关机、关灯的人多了,垃圾也知道分类了,电池收集箱也满了,参加“地球关灯一小时”活动的人也多了。
二、学校是“生态低碳环保”教育的实验地。
作为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渗透“生态低碳环保”意识,更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调研。为此我在上完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 热和能》中的“第四节 热机”后,要求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学校锅炉节能吗?”不到一周时间调查报告全部都交上来了,在交流会上,学生们的发言很积极,他们是这样写的“没想我们学校的锅炉效率不到8%!” “原以为袅袅的浓烟是我们校园的风景线,现在才明白我们才是校园的吸尘器!”“蓝天原来是这样被涂灰的”…有的学生还写了一封给学校领导的建议书——“还我们一个更美的校园”。 有的学生给全体师生发出了倡议———“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这些建议书、倡议书中我发现学生不但掌握了“热机”这一节内容,而且还自学了《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道了“21世纪的能源趋势”、“温室效应”、“我国能源现状”、“未来的理想能源”等知识。真正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生态低碳环保”活动的实践能力。
三、家庭、社会是“生态低碳环保”教育的宣传地
对学生进行“生态低碳环保”教育 ,不能仅停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真正视环境为已任,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并且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家庭、社会就是更好的“生态低碳环保”教育的宣传地。
我们可以通过“今天,你低碳了吗?”、“爸爸妈妈听我说节能”、“生态低碳环保周”等创意活动,把简洁、节能、文明的绿色生活理念带回家。了解家庭能源使用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等点滴小事做起,树立节能环保观念,带动小家庭,辐射全社会。也可以走进社会,做好“生态低碳环保”的宣传,把“环保低碳生活小窍门”“空调节能小贴士”“家用电器节能小常识”等资料分发给周围的家庭和居民。还可以结合“城乡孩子手拉手”——为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等弱势群体学生捐献旧书,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传递教科书、学习笔记等活动,在节约、环保使用学习用品的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和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篇9
关键词:环境保护;基层;宣教工作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32
1 基层环保宣教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对基层环保宣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从整体上来说,基层环保部门缺乏对基层环保宣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并未将环保宣传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未曾将其看作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没有为环保宣教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甚至有部分部门管理人员存在“急功近利”思想,虽然重视污染治理工作,却忽略了环保宣教工作的重要性,错误的认为宣教工作可有可无,进而导致环保政策、措施“流于形式”,大大削弱了环保宣教开展力度。
1.2 缺乏完善的宣教体系
部分基层环保部门未设置独立的宣教管理机构,未设立专职宣教工作人员,将环保宣教工作人员与其他类型的职能工作合并任职。正由于缺乏独立的环保宣教部门、专职环保宣教人员,使得环保宣教工作没有形成完善的目标管理机制,责任不明、权责不清,严重影响了基层环保宣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环保宣教资金投入较少
环保宣教工作的经费开支均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但经费数量有限,使得环保宣教资金投入较少,进而影响环保宣教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2 基层环保宣教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部门必须充分认识环保宣教工作的重要性,将其纳入环境保护工作的日常议程。法制工作、宣教工作、投入工作、科技工作是开展环境保护事业的4个“车轮”,只有将这4者有机结合,才能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健康、顺利开展。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中,必须将环保宣教提升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推动环保宣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宣教机构规范化
在新形势下,必须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宣教机构“规范化”建设力度,使各项宣教工作的开展有坚实的阵地支持。具体步骤为:成立环保宣教机构,切实做好机构落实工作;设置专门的环保宣教人员,并积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环保宣教队伍;切实落实好经费问题。准确定位环保宣教工作,积极争取多方面的资金支持;在努力争取政府财政拨款的同时,还应积极寻求当地企业的支持,促使经费来源多样化。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强强合作,在提高环境宣教效果的基础上节省工作经费投入力度。
2.3 宣教手段多样化
强化对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在具体宣教方式上,可以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领导培训工作,分步骤、有计划的提升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借助环保培训基地、行政院校、党校等作为培养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保发展决策能力的重要阵地。通过内参录像片、内部资料、简报等方式,向领导干部定期汇报本地区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状况,激发领导干部治理污染的忧患意识与紧迫感,或是邀请领导干部积极参与有关环保工作研讨会,赢得领导支持,积极推动环保宣教工作的开展 ;切实做好青少年环保基础教育工作。青少年阶段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习环境知识、养成环境道德观念、形成环境法制意识的重要时机,因此,必须切实抓好青少年环保宣教工作,努力将青少年培养成环保新人。在具体宣教方式上来说,可以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等方式,在学习教材中积极渗透当地环境知识、环保内容,促使环保教育开展正常化。另外,还可通过作文比赛、夏令营、竞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此同时,继续推广“绿色学校”活动,进一步深化环境宣教深度;促使环保宣教工作社会化。环保宣教必须加强与文化、科技、新闻等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宣教工作从城市走向农村,并走入居民家中。例如,积极开展城市环境日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挂图等方式将环保工作深入农村,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环保参与意识。
2.4 宣教部门联合化
基层环保宣教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必须靠多部门联合才能取得良好宣教成果。环保部门应加强与共青团、妇联、教育部门等之间的联系,积极组成统一的环保战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表扬先进、抨击环境违法行为,通过多部门联合,全面提高基层环保宣教质量。
3 结 语
综上所述,基层环保宣教工作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对环境保护发挥着前驱与先导作用。因此,新形势下,必须积极探究基层环保宣教工作的优化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由于社会生产的无度开发、对自然环境的无节制索取,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赐予,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世界各国纷纷加入低碳环境计划的行业中。各国加强了对人民低碳环保意识的教育与培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公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将就低碳经济环境下公民环保意识的提升进行探讨。
关键词:
低碳经济;公民;环保意识;提升;策略
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度的工业化文明彻底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步伐和轨迹,现代文明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等均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抗议和惩罚。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天气的增加、扬沙天气的增多、温室效应的产生、水土流失和污染的加重等都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提出了警示。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国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等形成一种内在的、自觉的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低碳经济环境下,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这是站在国家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考虑,关系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实现。
1努力开展各种社会低碳环保活动
应是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低碳环保公益活动中来,全面提升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增强公民的低碳环保技能。因此,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作支持进一步向广大公民宣传并普及低碳环保知识,并在城市中挖掘树立典型的低碳环保榜样人物。站在环保范围的角度来看,加强社会公民的低碳环保公益活动,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低碳环保公益活动,在低碳环保理念的中不断提升自我,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例如:可以组织本地居民到本地区的乡镇企业、厂矿企业进行参观,进一步了解这些企业低碳环保的情况。各社区应组织本社区的居民大城市的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参观观摩,感受自然环境被污染后的严重后果,彻底感悟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而增强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加强环保行动的紧迫感。
2加强低碳环保的网路宣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全球迎来了网络信息时代。社会环境方面也在进一步拓展信息交流平台。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网络的发展更是为低碳环保的宣传创造了条件。网络的灵活性、开放性能够满足公民生活中多环保知识的多样化需求,并进一步巩固公民低碳环保意识。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力量,为公民有效的提供丰富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关信息,开辟交流平台,多建立一些与低碳环保相关的特色环保网站;还可以结合各种真实的案例资料,利用网络的传播介绍生态环境的现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建立并完善大众媒体引导机制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各种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微信等传播平台媒介正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众传媒的形式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文化传播平台,它更是有效提升我国公民低碳环保意识的重要媒介,还是在新时期大力开展公民环保理念宣传与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大众传媒的覆盖面较广、传播的速度较快、传播的影响力较强等特点,使得大众传媒在公民低碳环保意识培养与提升中发挥出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
4搭建并完善低碳环保社区平台
每一个公民都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日常的生活与生产活动的,作为社区中的一份子,每一个公民都必须仅仅把握在社区学习的机会。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将低碳环保的意识教育与培养融入到社区教育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特别是以社区为中心努力建立公民低碳环保意识平台,更是对公民进行低碳环保意识提升的重要落实途径。因此,必须要努力推进绿色社区的建设,充分发挥低碳社区在提高公民低碳环保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利用社区的宣传公布栏公布当前本市、国家、省的水、空气质量、植被情况等。从而进一步引导公民在社区活动中进一步关心环保建设问题,履行公民的环保责任。再例如:可以鼓励社区公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环保志愿者的队伍中,从而在低碳环保社区环境中提升自己的低碳环保意识。
5结语
总之,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加强我国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公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更直接关系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成败。目前,我们人类正承受着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理念、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倪珊,何佳,牛冬杰,包存宽,王娟.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同行为主体的目标指标体系构建[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01):100-105.
- 上一篇:现代物流的优势
- 下一篇:对全民健身的看法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