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概论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物流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物流概论

篇1

关键词: 现代物流概论 案例教学 实践能力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引导的学科,物流的科学性使得许多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而物流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参与、练习、思考使学生在实践或接近实践的练习中去获得。现代物流概论课程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学生对物流专业学习兴趣,并由此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高质量实践技能的物流专门人才。而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其独特的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在现代物流概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碰到的主要问题及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现代物流概论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好的案例选取不易

由于物流在我国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产业,早期大多数能收集到的都是国外大型企业的物流案例,发生的时间久远,离学生的生活及未来的工作环境很遥远;此外阅读型的案例多于分析型的案例,教学中很难运用此类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虽然我国企业物流应用案例有适当的增加,但适用于物流基础课程的典型案例还是较少。

2.学生的参与性不强

对于实施案例教学来说,小班教学的效果相对更好。而目前我校物流专业每届大概招生100人左右,普遍是大班上课,这给组织案例教学带来不利。传统的讲述式案例提问时响应不多。而讨论式案例:分组过少,每小组人数过多,则易出现部分学生“搭便车”现象;分组过多,限于课时,每组讨论时间有限并且不能保证每组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进来。

3.考核困难

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案例教学部分属于课程平时成绩,只占据总分的一小部分。对于讲述式案例参与的学生仅仅表现在课程平时成绩略有提高;而小组讨论式案例,成绩评定是根据小组的表现来确定的,由于小组中成员的参与程度和贡献不一样,无差别的成绩会挫伤积极参与学生的热情。案例教学考核的困难也是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现代物流概论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在现代物流概论教学实践中,笔者从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的方式和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探索。

1.案例的选取方面

选用贴近生活的当前专业热点问题或跟企业运作联系紧密的实际操作问题作为案例主题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讲到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章节,考虑到学生网购的比例较高,对于网购商品的物流服务有自己的体会,在此章节设置的案例主题为电商企业的物流运营模式分析。要求:(1)至少选择两家采用不同模式的代表性电子商务企业(如淘宝、当当、京东等),分析企业目前的物流运营模式(自营、采用第三方或兼而有之)。(2)通过分析,对不同电商企业的物流运营现状进行对比,对自营与第三方物流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案例教学的方式

在实际的教学方式中,采取传统讲述案例和探讨式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将原来传统讲述案例以作业形式在课堂上用一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所有学生全都做过案例题目,对案例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观点,再把问题提出来进行课堂讨论,参与的积极性和讨论问题的针对性有明显的提高。二是在某些章节学习前运用引导案例,由教师创造环境,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探讨式案例以分组形式进行,首先在学期初根据课程总人数的规模进行分组,通常不超过6个人为一组。四是确定几次探讨式案例主题及每次主题具体参与的小组。最后对案例教学过程提出具体要求,如课堂讨论时间,每组发言时间、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要求等。

3.考核方式

在现代物流概论课程的考核中,案例教学部分要占到50%以上的成绩。以课堂作业形式完成的案例类似卷面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部分记分。小组讨论部分主要由教师根据讨论报告、课堂展示PPT和课堂演讲三部分综合评分,同时由各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与贡献给出每个组员的权重,小组分数与权重相乘即是每名学生探讨式案例的最后得分。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活跃课堂的气氛,对于在所有案例教学环节中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额外加分。

三、结语

如前所述,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起到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必须考虑案例教学法有多种教学方式可供选择,具体采用哪种形式,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背景和学习任务的不同来确定。

总之,科学地选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江涛涛.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类课程案例教学研究.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9).

篇2

Abstract: The shortag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ompound talents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With new feat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he ability structur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ompound talents has been studied at first, and then the cultivating path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ompound talents has been described from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teaching mode and knowledge hierarchy.

关键词: 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能力结构;培养路径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compound talents;ability structure;cultivating path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023-02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模式均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物流在国内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的重视。我国物流业在经过前些年的概念炒作、理念推广后,逐步走上了相对务实的发展轨道并呈现出稳定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之相适应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尤其是具有较为广博知识面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却未能及时跟上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众多国内物流企业正遭遇这种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瓶颈”的煎熬。可见,顺应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势头,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合作交流和学习能力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国际视野能参与全球竞争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

基于此,结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本文首先对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进行刻画,之后提出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地开展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对物流管理岗位的复合化和专门化提出了新要求。物流管理岗位的复合化是指物流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化,要求物流人才首先接受“宽带式”培养,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应变能力强,可以胜任多个物流岗位。物流管理岗位的专门化是指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由低至高有不同层次的专门化,即物流人才经过“订单式”、“定向式”等多渠道培养,构建起从一线物流操作到物流运营、高级物流管理及物流决策,以及同时精通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运作的各个层面的合理能力结构。

综合来看,要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

1.1 基础能力结构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基础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素养和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②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适应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与习惯,形成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语书刊及文件,并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④精通物流国际惯例与规则、具有良好的跨文化商务交际及国际商务谈判能力。

1.2 专业能力结构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因此,其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物流管理运营能力: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能根据物流的具体情况,应用相关理论知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整个物流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能够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②物流管理技术能力:在掌握物流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具备能够对物流专业技术、物流管理方法和手段等进行创造性应用的能力,另外,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国内外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思路等,逐步深化自身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③物流系统分析能力:物流管理系统及相关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已受到广泛重视,并被应用到订单处理、仓储管理、货物配送等各个环节。作为一个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实际作业中的应用状况,能够综合使用这一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具有独立分析、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使用的过程提出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④物流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物流业务实际操作技能,擅长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较强的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运营的思维能力,具备较强地解决国内外物流管理与运作、物流业务操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路径

2.1 转变物流本科教育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本科物流教学大多沿用过去仓储、运输等专业的课程体系,这种传统的物流教学模式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传授与物流实务联系并不紧密。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其涉及领域十分广阔,在物流整个运作链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贯穿其中,可见,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具有各类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劳动者。

此外,随着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货运、国际转口贸易业务的快速发展,物流国际化也是必然趋势,物流管理人才除了熟悉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管理外、还需要精通物流国际惯例与规则,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商务能力。因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现代物流业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物流教育理念也要不断更新改进,为现代物流产业培养适用的复合型人才。

2.2 创新物流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 新一代的本科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以及富于挑战的事物,传统的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可见,创新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复合型的物流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认为物流管理本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基于典型案例互动式教学,其目的并不在于陈述真知灼见,也不是提供唯一真理,而是通过营造一种开放轻松的环境,逐渐培养学生对于企业实际经营事务分析与决策能力。案例教学倡导学生对任何合理的答案都抱合理的怀疑态度,敢于挑战权威,各抒己见。二是以实验室及实训中心为平台,让学生不再“纸上谈兵”,将课堂学习导寓于真实的物流模拟实务环节和职业训练环节,学生相互讨论和协助,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创新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三是基于各类物流竞赛平台,通过自主探索、老师指导、专家点评这样一系列环节,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竞赛的全过程。

2.3 优化物流本科教育的知识体系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结构体系的支撑,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满足其各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知识结构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模块、知识模块、学科基础模块、学科专业模块和教学实践模块组成。

①通识教育模块:包括外语、体育、哲学、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在这个模块,还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听力(初、中级)、英语口语(初、中级)等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②学科基础模块: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西方经济学(微、宏观),运筹学,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跨文化商务交际与谈判、商务形象礼仪,经济法,合同法,国际商法与海事法等。

③学科专业模块又可细分为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物流管理运营能力的相关课程包括:物流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物流运营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战略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

培养物流管理技术能力的相关课程包括:生产运作管理,电子商务概论,客户关系管理,国际采购管理,国际货运与海上运输,物流标准与法规,集装箱与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报关实务,物流专业英语等。

培养物流系统分析能力的相关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物流系统分析,企业资源规划,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物流管理前沿与热点问题讲座等。

④教学实践模块:掌握物流设备设施的使用技能,物流现场的实际运作,理论与实践结合,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相关课程与教学环节有:物流技术装备与作业仿真实验,物流管理流程模拟实验,物流管理综合实验,ERP系统模拟实习,物流沙盘演练,物流管理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3 结束语

具有较为广博知识面、较高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具备国际视野、能参与全球竞争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需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新目标。高等院校应顺应物流产业发展新需求,逐步转变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模式,找准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定位,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这类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从而有效解决这一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勇,余冰,秦仲篪等.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134-136.

[2]秦小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3):189-190.

[3]周敏,黄福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诊断改进框架的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1):180-183.

篇3

关键词:现代物流;智能运输系统;运输与配送;注意问题

Abstract: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use of advance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ITS technolog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logistics system, efficiency and security. The author used modern logistics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expounded the view.

Keywords: modern logistic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Pay attention to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物流学告诉我们,现代物流(modern times Logistics)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而运输和配送是现代物流的关键环节,实现了物流的空间效益,是物流中最为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还呈现出全球化、多功能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从而能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水平的目的。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则促使物流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的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满足了物流系统高度集约化管理的信息需求,保证了物流网络各点和总部之间以及各网点之间信息的充分共享。为此,笔者建议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应该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以完成信息处理、通讯、控制、以及对高科技电子技术设备的应用和管理,建立现代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实现对货物在途状态进行适时控制。

一、智能运输系统(ITS)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智能运输系统(ITS)在现代物流中的运输和配送活动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实现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起到间接抑制物价的作用。智能运输系统(ITS)作为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首先是为物流运输提供各种有用的交通信息。通过智能运输系统(ITS)的应用,物流车辆驾驶员可及时获得实时的交通信息,避开拥挤的路段,及时调整其行驶路线,帮助驾驶人员估算运输时间,实现最佳路径选择,提高运输效率和精度,以便在客户需要的时间内尽快完成运输和配送任务,从而提高了物流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其次为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了保障。利用智能运输系统(ITS),可以对车辆进行跟踪和定位,实时对在途的车辆和货物进行监控,及时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方便管理者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及时监督管理。同时,物流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监测到的信息迅速对在途车辆或货物出现意外情况做出对策,以保障物流损失减到最低限度。利用智能运输系统(ITS)的定位功能,可以对货物的在途控制提供可视化的货物实时信息,一则实现了对货物的动态跟踪、调度管理,二则也能为物流企业减少大量的投资,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二、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应该注意的问题

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是集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 Database 、电子定货系统 EOS 、电子数据交换 EDI 、快速反应 QR 及有效的客户反映 ECR 、企业资源计划 ERP 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因此,信息化是其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因而在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时,要充分注意它的这一特点。

1、要注意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信息的及时传递功能,以发挥适时制度作用,降低物流成本。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中的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分析道路交通信息,并通过对相关交通信息的分析、传递和,使得现代物流系统能够根据变化的交通状况为物流业提供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信息系统。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适时有效地把系统采集的信息提供给服务对象,以使驾驶人员能灵活、方便地选择最佳行车路线。

2、要注意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车辆动态控制功能,为车辆提供适时导航服务。 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的车载导航系统和车辆跟踪信息系统,可以对车辆位置状态进行实时跟踪,可向物流企业提供车辆预计到达时间,为物流中心的配送计划、仓库存货战略的确定提供依据。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对车辆实时定位,动态掌握车辆所在位置,帮助物流企业优化车辆配载和调度,以实现企业对运输车辆的严格管理,促进驾驶人员依法劳动。3、要注意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对货物实时监控,提高货物的安全性,降低运输企业的损失。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实现货主参与到运输管理的全过程,通过监控中心的信息对货物的动态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实现运输途中时间及地点的跟踪与监控,同时实现控制物流中运输、转运、代销和存储过程。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通过对货物的实时跟踪,能够准确获取货物的在途信息,对危险品和贵重物品的运送进行监督与控制,实现货物的安全有效传送。

4、要注意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物流配送功能,提高企业的信息掌握水平,避免盲目生产。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可以实现物流配送与现代物流中心、生产企业、用货单位及交通监控中心的紧密联系,可以提高各大部门信息反应速度,增强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就可实现客户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避免了盲目生产。对于仓储中心来说,仓库商品的周转次数一般每年达20 次左右,若利用客户信息反馈这种有效手段,可增加到24 次。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可以实现从零售商店很快得到销售反馈信息,配送不仅实现了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能有效改善物流的配送效率,使得快速响应、准时配送的优秀服务成为可能,同时降低了成本。

参考文献:

【1】孟祥成,《现代物流概论》,西南交大出版社,2007-9-1

【2】隽志才;智能运输系统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综述[A];中国公路学会’2000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0年

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63-01

一、中国物流管理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中国物流业飞速发展,已经迎来了物流的春天――现代物流。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后,物流管理的发展也渐进一个平稳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总体上讲,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物流需求在持续增加,物流这个行业的增加值也在增加,物流企业也在不断增长,将物流作为服务链的行业也在不断增加,物流服务的市场化经营逐步形成,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优化,以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来改善技术条件,以新的经营、服务理念改造业务流程从而反过来促进管理优化。在一些重点区域、优势行业、龙头项目、优势领域率先推广先进的物流管理和服务,政府予以物流管理政策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支持,使物流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物流管理重视不够

通常,我国多数厂商将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认识和重视远远不够。为了追逐利益需求,多数企业都将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作为企业的重要环节,并且想尽办法从这生产和销售成本中寻求利润,但这个过程中缺容易忽视潜在的物流利润。与此同时,很多管理部门对物流行业管理的潜在发展不能有充分的认识,不能预见到物流行业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市场流通,以及企业竞争力,这说明我国在物流管理方面还是比较滞后。实践告诉我们,从企业自身寻求方法加强物流管理不仅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有效方式,也是增加企业外部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

(二)现代物流业务附加值低

我国物流实物规模较大,社会物流收入总规模却较低,说明我国现代物流业务增值服务少、附加值低。我国单位货运量物流收入虽然自1991年以来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2005年单位货运量收入不到160万吨,这说明我国现代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业务增值服务太少,导致物流活动还处于低水平、粗放的阶段,很难适应目前多品种、多批次、少批量的流通方式的变化。

(三)政府在物流发展中的应有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会对本国的物流发展做出规划和提出实施原则以指导行业发展,同时也会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对物流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和协调。在我国,由于物流管理体制不合理,物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缺少配套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制,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而物流管理中由于环节多、分工细,多头管理现象严重,而物流的后续服务水平就跟不上,使各物流企业或机构只对其上级管理机关负责,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却很少。地方政府在进行物流行业规制时多数只从本地区利益考虑,这将对建立全国统一化、行业化、专业化的物流大市场很不利。

三、我国物流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服务意识

终端物流是物流系统供应链里面最后的一个环节,是物流配送服务好坏的体现,不是简简单单物品交付的过程。在递送过程中,不仅仅体现终端送货人员的素质好坏,而且直接影响快递企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影响企业以后的发展。服务的缺失会使一些老顾客渐渐流失,而与其将大量资金用来开发新的客户,不如提升服务质量来培养老客户的忠诚度。

(二)不断提升物流服务

现代科学技术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物流的运作效率。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服务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需要物流企业能运用现代科技为客户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率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要具有综合化、一体化的特点。另外,物流服务要具有个性化,以适应个性化消费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三)培养物流服务的专业人才

和其他行业一样,专业化使企业的发展更快,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批拥有业务技能、精通业务知识的专业从业人员。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社团组织来执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

四、结语

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业将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中流砥柱,很多服务业的交叉合作中物流业不仅作为单纯的服务,还将作为成为一种提升其他服务的增值业务,如一些餐饮行业、鲜花、礼品等行业都增加了快递送货到门的服务,可见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在以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有着广阔前景。如果能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正确指引下,以民营为主的快递行业在加快自身改革,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局限性,在和传统寄送服务和外资快递行业竞争中逐步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王芬.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09(5).

篇5

【关键词】物流;农村流通;供应链

一、引言

由于受到传统“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深刻影响,现在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阻碍因素。城市的居民吃着“不放心”的蔬菜;农村的农民买着大量伪劣产品等问题在当今中国社会层出不穷。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普遍存在农产品价格成倍上涨,农民在网上购物却不能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农产品、农资流通缺乏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农村流通渠道、流通信息不畅和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所以,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流通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仅改变了流通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也对流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和手段,它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商贸流通业提出了挑战,大大促进了商务理念和商务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为流通领域带来了积极深刻的影响,使流通真正实现社会化成为可能。它导致流通费用的减少,提高流通渠道效率,改变现有流通模式与流通格局。

二、关于农村流通供应链研究现状

关于农村流通供应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供应链方面的研究。夏英、宋伯生(2001)提出,我国农产品在种养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化肥、工业“三废”的污染,加上激素的滥用等,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隐患。为使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达到ISO9000以及HACCP 认证标准,如何落实和执行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是关键,这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刘从九(2004)在《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组织重构》中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提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组织重构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刘美远(2006)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中提出对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的模型并提出了建议。倪燕逾、燕翔在《农产品流通中第四方物流组织结构及其运作》中将第四方物流引入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通过建立一个第四方物流的结构框架,对农产品了流通五个层次进行整体协同运作,以提供一个综合的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解决方案。俞海宏在其博士论文《基于服务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的农村流通供应链运作优化研究》,他是基于服务型供应链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理论来研究农村流通供应链的优化。鉴于此,本文从农村物流的角度对农村流通供应链进行优化研究。

三、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现状

我国现在的农村流通供应链模式如下图1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存在如下问题:(1)技术设施薄弱,销售网点总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2)中间环节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规模化的农村流通企业。(3)农产品流通与加工技术水平不高。(4)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的机制与体制。(5)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交易行为不规范,监管成本高。(6)农村流通企业融资难度大,保险难度也比较大。

四、农村物流改善

1.农村物流组织。农村物流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规模物流企业的参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居民分散是阻碍物流企业进驻农村的关键因素。我国现阶段物流企业实力普遍不强也是造成其进去农村市场的主要原因。中国邮政有着百年品牌历史,多年来在每一位百姓生活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深受农民信任;特别是设立在农村的代办员,对村里的情况比较了解,能够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同时在拓展市场以及大用户发展、新业务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邮政完善的网络体系,覆盖面广的实物投递网、信息通畅的信息网和方便快捷的金融网三网合一,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顺畅。所以,农村物流组织可以考虑利用“邮政+第三方物流”的模式。

2.农村配送中心建设。农村配送是一个区域配送的概念,是相对于城市配送而言的。同样按照配送的一般概念,可以认为农村配送是以农村经济生活消费为目的,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一种既包含集货、储存、拣货、配货、装货等一系列狭义的物流活动,也包括输送、送达、验货等以送货上门为目的的商业活动,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供应链环节。配送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农村配送体系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然存在组织设置分散、实力较弱;配送渠道少、环节较多;配送技术水平低;配送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这方面主要研究在农村连锁经验配送模式下如何构建农村配送网络体系,主要包括配送网络的规划,配送中心选址和配送中心运营三个方面。在配送方式也可以考虑先到镇,再到村的配送二级模式。

3.农村信息技术建设。在技术方面,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农民、供应商以及批发商零售终端、客户联结起来,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Internet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国外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无论是生产企业,政府监控部门,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等,都可以通过Internet相关信息。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前提。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对农村流通供应链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方面主要研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构建出一个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农村信息系统。

五、农村物流改善后农村流通供应链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改善后的农村物流优化后的农村流通供应链模型如下图所示:

六、结论

本文提供了一种从物流的组织、配送中心建设和信息技术建设三个方面对农村物流进行改善的思路,并建立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改善后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模型。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农村物流改善和建设的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更进一步的分析。

参 考 文 献

[1]李建军,苏庆艳,曲慧梅.电子商务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夏春玉.流通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牛东来.流通业供应来年管理与电子商务模型及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杜文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J].商业现代化.2008(2)

[5]李海平.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模型创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2)

篇6

关键词:现代物流思想;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20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其范畴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服务、废旧加收、处理等环节构成了完整的回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物流与信息流共同作用,物流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崭新时代[1]。现代物流已经深入到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对施工企业来讲,将各类产品、原料或物资工程化而生成产品,从而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现代而高效的物流管理,对于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推行走出去战略,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对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加之,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微利时代粗放的物资管理已经没有出路。由此可见,作为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必须引入现代物流思想。

一、搞好物资采购管理严把物资入场关

(一)严密组织大宗商品的招标。施工企业所需要物资种类齐全,规格多样,为了减少采购中出现的问题,避免随意性,钢筋、水泥等大宗材料采购应尽可能的进行招投标,选择优秀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同时在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前提下,大宗物资质量将会更有保证。为了确保招标投标活动的公正性,项目经理部所属各部门都参与到采购活动中,明确采购管理上的责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避免采购的随意性。(二)稳定小件商品的供应链。对于小五金、电料、配件等零星材料的采购应遵循货比三家、择优选购的原则。对于信誉能力较好和自身实力较强的几家商户,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确立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商户之间对物资的供应本身形成竞争,可以改善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施工企业在在资金紧张或突发性事件发生的灵活应对能力。有了小商户对小件施工原料的短平快供应,施工企业可以降低小件施工原料的库存数量,降低成本。(三)强化质量第一的理念。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无论是大宗材料还是零星辅材都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绝对不能一味强调价格而忽视了对质量的管控。要做到在物资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成本。对于采购中出现的某种商品价格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保障物资稳定供应的同时兼顾质量,停工待料是眼前的风险损失,以次充好则是潜在风险。

二、完善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体系,严控出入关

施工企业的各类物资设备,动辄成百上千类,为了保证稳定供应不断线,除了有供货商的配送保障,也离不开施工企业充足的配额储备。(一)配强配齐物资管理的人员和组织机构。管理者是管理工作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彼此有隶属关系的管理人员构成管理组织。对于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而言,最直接的管理模式是能级管理,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权与责要统一。施工企业内部各部门彼此间即合作,又制约的一个综合化体系。同时,要注意研究的人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资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动态管理的专家。(二)修订和完善场内物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比人更可靠。对于高速流动,时时处处处于动态的场内物资管理,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制度规范。因此,施工企业现场物资管理者就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者和督导执行者。要维护制度的权威,保持制度规章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同时,及时掌握制度运行中的情况反馈,渐进性对制度规范进行完善,使场内物资管理的制度规范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三)以信息系统助力物资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人力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常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储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2]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以提高管理效益,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场内的物资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三、加强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的督导检查

(一)引入专业监督。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某些方面专业性比较强,引入并发挥本单位专业人才在物资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及时有效发现深层次的管理漏洞,引导物资管理上层次,上水平。如专业财会机构和财会人员成本的控制,账目运行方面的监督;质检人员对原材料和施工质量的全程监督。在自身监督,做强内功的同时,还要主动与工程监理、业主等其它方合作,借助外部力量,全程介入工程管理,发挥监督效能。(二)发动全员参与监督。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是人人都在管理中,人人都主动参与管理。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要取得成效,就要调动物资部门和其他部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对于物资管理中的制度规定张榜公布,对于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等重大第三问题要公示,让管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违纪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处理,绝对不姑息迁就,维护法律制度的权威。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形象,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引入先进的物流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施工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成.现代物流概论[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 中职 物流 课程教学 专才职教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人才需求急剧增加。虽然物流教育不断扩大,但物流企业急需的人才(尤其是生产一线员工)缺口却越来越大。中职学校根据国家宏观教育政策要求,以学以致用为基本点,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娴熟操作技能的实用型物流专业毕业生,成为必然趋势。

受高考大幅扩招带动普通高中火爆的冲击,以往属于中职学校生源的初中毕业生大都被普通高中抢走了,学校所招学生综合素质大为降低。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动力不足、信心不强;年纪尚小,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明辨是非能力;长期受溺爱,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心理素质差;没有人生规划,对前途充满迷茫。因此,中职学校应以学生为本,灵活设置课程和使用教材,以实用、实效为原则,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能力为主导,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帮助学生设计职业发展规划。

1 专业设置

物流专业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现代物流业涉及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货物的包装、运输、储存、流通以及有关的信息传输、处理等,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于是就产生了专业知识内容多而学生学习能力差的矛盾,当前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缩短为两年,更加剧了这个矛盾。因此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有别于高等教育的“全才”教育培养模式,建立侧重物流某一专业领域的“专才”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实用型人才。我校根据毕业生就业方向,设立了“连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将来我们还可依据“服务于当地,就业在当地”的市场定向,适应福州及其它沿海港口城市发展需要设置“国际物流”、“港口物流”等专业方向,或者依照区域行业特点设立“林产品物流”、“海产品物流”等特色专业方向,使学生在两年时间内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我们还将尝试“校企联合办学”,根据企业具体需要设置专业方向,这样既体现了物流专业教育方向,也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

2 课程教学

目前,中职学校的课程有两个部分,即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笔者现就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2.1 理论课程教学

物流专业理论知识是对以往物流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物流实践提供一定智力支持,有十分重要指导作用。物流专业涉及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学科,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理论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物流基础课程,如《现代物流概论》、《仓储实务与管理》、《物流客户服务》、《物流配送》、《国际货论与实务》等;另一类是专业课程,如“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推销技术实务》、《仓储实务与管理》、《市场调查、预测与决策》、《商超经营管理实务》等。第一学年以物流基础知识教学为主,第二学年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这样,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面向不同专业方向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同时采用分层次、针对性教学,对学习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兴趣小组等形式单独上课辅导。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改变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枯燥方法,而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课堂演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实验等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介绍物流设备,就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如对某些热点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物流企业,了解和操作物流设备设施,现场观摩物流过程。

2.2 实践课程教学

实践课程教学是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的重点,这是由中职学校及物流专业的特殊性造成的。中职物流教育的切入点是培养物流企业的“蓝领”。通过先易后难,层层推进,逐步提高的实践课程,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理论知识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实践课程教学也是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的难点。首先,物流教学内容广泛,涉及物流设备设施种类繁多,购置需要大量资金,占用较大场地,但教学利用率较低,维护成本较高,因此一般学校难以配备成套设备设施;其次,教师队伍中以理论型教师为主,缺少熟练掌握运输、仓储、装卸等具体操作的专业实践教师;第三,各校实践课程教材差异较大,独立编写力量不足,缺乏配套的实践教材;第四,真正能够接受学生实训的企业不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针对以上难点,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课程建设:

2.2.1 加快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训软硬件系统

实训室建设是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各个学校应根据所设物流专业特点和自身资金、场地条件进行实训室建设。实训室建设应根据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建立模拟软件系统,购置现代物流设备,借鉴物流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深入了解现代物流。

篇8

关键词: 电子商务;物流;物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 V353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 %)。在这样庞大的网络应用用户群基础之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迅速。至2008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已经达到74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60%。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物流需求,物流的管理运作策略必须作出调整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

1 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保证作用

(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的主体是商务,这必然涉及到货币支付、信息传递及商品所有权的转移等活动过程,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一体化。前三流均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而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物流,只有诸如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等少数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方式进行,实物物流无法通过网络实现全部空间转移过程,需借助一系列机械化、自动化工具传输来实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物流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是商流的后继者和服务者。

(2)物流是实物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环节。

电子商务通过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转移问题,而将实物商品及时地配送到客户手中,即为实现商品的空间转移成功进行物流配送才标志着一次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结束。没有物流,实物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无法最终实现,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同样无法成功完成。因此,发展现代物流是实物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环节。

(3)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保证。

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战略目标。在现代物流技术的支持下,电子商务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客户,他们只需坐在家里通过互联网便可实现商品浏览、挑选并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缺少了现代化物流技术的支持,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安全的传统购物方式。

2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

(1)物流发展要适应电子商务分散性特点。

受Internet物理分布广泛性的影响,电子商务客户在地理分布上具有鲜明的分散性特征,这一特征要求物流适应其需要,具备在有限时间内合理组织配送的能力。因此,企业要针对不同的销售区域采取不同的物流服务策略。如在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电子商务普及率较高的城市,因订单及客户居住地相对集中,可采取不低于实体店铺的送货标准组织送货;而对于偏远地区则要采取集中送货方式,时限也会相对拉长。

(2)物流服务更加个性化。

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重要体现。电子商务物流要求物流供应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即在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环节之外增加针对客户需求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这些个性化物流服务既包括客户对物流供应商的商品包装、配送时间、地点的个性需求,也包括物流供应商有针对性提供的加工、存储等增值服务。现今倡导的“门到门”、“门到人”服务均是物流服务更加个性化的体现。

(3)物流运作更加时效性。

电子商务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便捷性,这一优势不仅是指客户购物方便性,更是指实物所有仅转移的方便、快捷,这就要求必须有高效运作的物流来保证其优势的正常发挥。电子商务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强调其时效性,这也是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一些大、中城市物流配送已经开始以小时来计算,如何在整体范围内实现电子商务物流“更便宜、更好、更快”发展是提高电子商务服务品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合理选择物流模式,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的竞争优势不再是企业拥有的资源多少,而重在其能调动、协调和整合多少社会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灵活采用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合作模式是电子商务企业有效发挥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发展企业自营物流。

自营物流是企业凭借自身的设备条件、人力资源自行组织物流配送的模式。物流服务是否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自建的物流体系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核心功能是电子商务企业考虑是否运用这一物流模式的关键。从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早期发展比较完善的企业,如海尔已经拥有庞大的市场营销渠道,自身拥有良好的物流网络与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网络经济发展,这些企业在经营电子商务时可通过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吸收外界资源,发展自营物流,形成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物流配送体系。企业以自营物流方式开展电子商务,增强了物流过程的可控性,有利于企业改善服务质量,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提高交易效率。企业也可利用自身物流体系承担其他企业和商家的物流配送业务,从而减少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达成网络配送规模效应,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配送。但因投入大、成本高,企业需综合考虑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第三方物流合作。

由供需双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模式即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专业化的物流设备和覆盖范围广泛的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企业从构建全国性的物流体系角度出发,可以考虑请专业化的物流公司来承担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任务或指导企业物流重建。经营理念、物流成本、服务质量、网点覆盖率、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接口能否对接整合等是企业寻求第三方物流合作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企业应注重在经济可行基础上与专业物流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库存控制、商品在途信息跟踪、商品销售信息及服务、信息系统之间的整合,从更高层次上实现商流、物流信息的共享。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时代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对传统交易方式、消费观念带来深远影响。同时,其优势的正常发挥需要现代化物流技术、管理的支持,对现代物流提出“更安全、更便捷、更快速”的需求。因此,必须重视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推进作用,提高我国现代化物流水平以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柯新生.电子商务运作与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2]宋文官.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调查研究报告[R], 2008,(6).

篇9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业 发展现状 发展策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业运作方式,将会给各个行业与领域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对于广大的企业来说,步入电子商务时代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有效的商业运作方式,将迎来一个极大的市场发展机遇。藉此契机,作为电子商务发展配套措施的物流业,其必将也要受到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重大影响,迎来物流业革命性的变革。

一、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相互影响

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新的交易方式,更是一种新的工具,新的技术应用。物流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同样也就需要把新工具,新技术应用到物流的运作当中去,以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的成本。

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仅体现在对物流管理理念更新上,而且还包括物流系统结构调整、客户服务和物流地位大大提升等多个方面。电子商务带来的信息环境,使得物流业在供应链一体化建设和物流作业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信息共享的即时性,能够使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做到有效地分配信息资源,使得全系统的物流服务水平达到最高。物流作为供应商与客户最终连接的纽带,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促使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而且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也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在电子商务影响与推动下,现代物流业具备了许多新特点: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其中:物流的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网络化就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物流内部系统的网络集成,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一大特征。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特点体现在各种电子商务系统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上。电子商务带来的不但是技术的革新,还有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标准和现代物流流通标准。

二、电子商务时代下我国物流业面临的机遇与制约因素

(一)电子商务时代给我国物流业带来的机遇

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对于我国的物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契机,也是重大的转折点。电子商务对我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对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带来的信息化使得物流在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方面变得电子化和数字化,同时,物流的信息化派生出了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使得作业过程做到了省力和快捷。

此外,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理念的提升。随着电子商务时代带来的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了物流企业服务的最终目标。这将有力的推动物流业的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二是对管理人才要求的提升。为适应电子商务下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物流企业管理者必须同时具备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知识,必将是电子商务时代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和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不但提供了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支持和带来了诸多环节运作方式的优化,而且在促进了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变革和升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供应链管理能够更高效的整体化运作,提高供应链敏捷性、降低供应链的成本,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供应链管理效果。

物流配送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一直以来,物流是供应商与客户最终连接的纽带。而随着电子商务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与深化,企业将会更加重视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从而摆脱“包邮”——物流配送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作为促销的一种手段的尴尬。而且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也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其中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企业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中心,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势头可以说是欣欣向荣,但是具体到电子商务积极运营与有效应用中,受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的长期深入影响,加上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各行各业对于物流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物流体系的行业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改进与积极的完善。但是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口号一呼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物流业积极的与电子商务相融合,循序渐进的不断探索、实践、发展与完善。

物流业总体水平偏低。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具体表现在:

(1)运行效率偏低。我国物流业的运行效率极为低下,具体表现在:第一,物流业的资金实力不足,相关设施与技术设备落后,相关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运行效率难以提高;第二,缺乏全国性的全面系统性物流服务网络,已有物流服务的网络区域,物流运输速度也极为缓慢,难以提高,更不用说积极有效的发展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网络了,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低等也是我国物流业的普遍现象。

(2)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更多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管理与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还没有积极有效的融入进我国当前的物流业发展中。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传统的物流发展阶段,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够,资金不足,普遍存在企业的物流设施与设备陈旧老化,相关管理与维护技术落后、运营过程中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此外,我国当前的物流业发展缺乏先进的现代化管理与科学技术元素,缺乏物流业的网络信息化发展与提高,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要求。

(3)服务水平的制约。就当前我国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来看,物流企业的发展极为分散、管理方式都拘于传统,缺乏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概念引入,缺乏有效的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提高,区域性的企业物流割据大量存在,极不利于社会服务网络的有效形成,受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发展没有统一规划。就当前我国物流业的积极发展而言,我国物流业内部的发展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统一部署与合理规划,依靠传统的分散式管理的物流系统与相关企业居于大多数,受此因素的影响,在物流行业的积极发展与有效管理中,存在着极多的杂乱、复杂、繁琐性的问题,缺乏统一的规划性管理机制,管理极为不到位,管理的效率也难以提高,物流业内部的行政割据局面、部门割据局面、重复交叉的分工情况普遍存在,对物流业的集中规划、有效统筹、合理安排、协调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力,对物流业的长远发展与优化极为不利。

对物流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传统的“重生产、轻物流”观念一直以来就持续影响着我国的物流业发展与积极建设。而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提高与完善发展,对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材料与产品流通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建设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与企业经营的重要发展问题。必须积极有效的加强对物流建设的认识,完善市场的相关物品流通制度与物流管理系统,更好的发挥物流在企业经营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电子商务时代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策略

由以上对我国物流体系发展现状的分析,明显可看出,由于传统经营观念和企业模式的影响,及各种具体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仍存在较多的阻碍。在由电子商务带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解决好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问题将有效的促进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有效的带领我国的物流产业向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积极推进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建设迫在眉睫。

(一)明确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性

我国物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稳健发展,必须积极有效的加入现代化的优势元素,尤其是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将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物流进行有效的发展融合,进一步完善我国物流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物流业的现代化物流管理水平,积极有效的扩大我国物流市场发展需求。通过这些现代化的优势元素,有效的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物流资源统筹与物流信息优化,建立良好的电子商务物流应用与运营环境,有效提高我国物流业积极发展。

此外,政府应该建立必要的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出台相关的物流运作标准和政策。并由政府部门牵头,吸收该行业的相关研究组织、专家和学者。为电子商务物流未来在我国的发展出谋献策。制定全国性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规划中。

(二)构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物流巨头涉足我国的物流领域,对我国本地物流业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外国物流巨头的冲击,我国的物流企业如果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培育。

首先,必须积极有效的加强我国物流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通过积极的融合现代电子商务技术、网络信息化技术,将物流业的发展提升到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积极有效的集物流服务、信息流与资金流于一体,进行统一的优化与发展。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更多的表现在物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与存在,即积极有效的把物流的相关组织、交易活动、管理办法、服务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化操作。快速、及时、有效的了解客户需要提供相对应的物流业服务。这些情况必须极大的增加相关电子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投入才能予以实现。

其次在积极有效的提高物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时,必须快速有效的为物流业培养并大力储备大量的优秀人才,尤其是熟知电子商务运作的相关物流人才。现代物流业的积极发展要求其在人才的引进上,能够培养并获得熟知物流理论与知识,并积极了解电子商务理论与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以便更好的实现物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与相关操作,促进物流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体系

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入与影响,极大的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与物流体系,是我国物流业未来发展与提高的重要紧迫性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要求积极有效的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物流业的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速度为重要的目标追求,努力借鉴外国先进的物流业管理与发展经验,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物流理论研究与综合,将现代化的电子商务技术积极有效的构建到第三方物流体系的发展中,营造良好的第三方物流环境,更好的推动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

(四)积极推进物流业电子商务的进程

当前物流业的发展,更多的应用到了网络信息技术,其利用电子商务的有效手段,有效的突破了物流业的传统时间与地域限制因素,快速、及时、有效的帮助相关物品与资源实现跨区域的转移,具有极为重要的发展意义。比如现代企业发展中极为普遍的跨区域物资仓储管理就是物流业依靠现代电子商务运营与操作而积极的实现的。电子商务技术对于物流业的促进除了跨区域的物资仓储外,还可以与企业供应链管理、产品销售等系统进行积极的联系,更好为物流业务的发展拓展新发展领域。物联网作为近年来新兴起的信息技术,以其带来的革命性尝试迅速的成为了最热门的技术。物联网作为技术手段将把电子商务物流带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进入到一个动态的、实时进行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这肯定是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物流的制度法规和环境条件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需要高效的现代物流。而建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又离不开电子商务提供的技术支持。相信随着电子商务的以后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日益普及,中国的物流业一定会向着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吴军,胡桃,杨天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向洪波.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教创新,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