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水平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费水平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消费水平分析

篇1

【关键词】 甘肃省;居民;体育消费

一、前言

体育消费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健康消费模式,它的兴起和发展有以下几个促进因素:1.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3.人民参与体育活动思想观念的树立。随着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已经具备了体育消费兴起和发展的条件。本文对甘肃省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找出了影响体育消费水平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二、对甘肃省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研究

1、甘肃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总体水平分析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当中,2013全年的体育消费额达到了304775元,消费最多的为体育用品及体育信息支出为222648元,观赏体育竞赛表演支出为2034元,体育健身活动支出为80093元,增长了78.7%。城镇居民对到现场去观赏高水平比赛的兴趣越来越高。从人均消费量上看,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仅有70元,相对经济发达省份还差很多。受经济水平的制约比较明显。

2、甘肃省城镇居民不同季度体育消费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2013年甘肃省城镇居民在四个季度的体育消费额总体差别不大,三季度最高为86699元,人均消费为19.99元;其次为二季度80294元,人均消费为18.50元;四季度消费额为75387元,人均消费为17.67元;最低的为一季度70362元,人均消费为16.12元。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二、三季度是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比较活跃的季节,尤其是第三季度,是体育消费的黄金季节,可见甘肃省居民的体育消费具有季节性。

3、体育消费时间的统计数据分析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当中,2013全年的有偿体育消费时间达到了23383小时,其中有偿健身的时间花费较多,达到了22768小时;有偿观赏体育时间虽然为597小时,人均时间仅为5.06小时,这个时间相对于全年的365天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三、甘肃省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1、甘肃省经济水平总体较低,影响体育产业发展

甘肃国土面积广阔、生态地位重要,但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地处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但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严重。因此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2013年全省GDP总值为6300亿元,人均GDP为24438元,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末几位。这严重影响了甘肃省体育产业的发展。

2、甘肃省的传统文化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甘肃省地处西部,老百姓更注重社会价值,讲究节俭、朴素,为未来考虑往往超过对现实生活的考虑,储蓄率较高。因此,其体育消费需求相对而言较低,体育产业不太发达。传统文化中的重文轻体,导致人们不愿或参与体育活动的愿望不强的现象也不容忽视,这一点在我国知识界表现的尤为突出。

3、消费者个体特征对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价格高,没时间和消费地点远不方便。 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影响因素不一样。

25岁以下的人群,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消费价格偏高。

26-50岁的人群,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工作忙,消费场所距离远。

50岁以上的人群,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体育消费价格高,经济条件差。

四、提高甘肃省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对策

1、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经济,为居民体育消费增长提供源泉

体育消费受收入约束,扩大体育消费需要宏观经济增长保持较快增长,因此,首先应该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开发大西北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继续抓好和利用好我们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最终带动体育消费水平的上升。

2、加强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转变居民健康投资意识

甘肃省地处西部,老百姓讲究节俭、朴素,对未来的考虑往往超过对现实生活的考虑,因此储蓄率较高。大家的体育消费意识淡薄。我们要不断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使人们认识到作为一种新的居民健康投资与消费,体育健身是一种最好的疾病预防手段,把得病花钱的事后控制,改变为通过体育消费锻炼身体减少得病机会的事前预防中来,逐步培养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

3、细分体育消费市场,加强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人们的不同的体育消费需求,开发不同的体育消费产品,以满足大家不同的需求。如青少年喜欢游泳、轮滑、球类等项目;中青年则偏好健美、登山、滑雪和体育旅游等;中老年更青睐以动为主的太极拳,锅庄舞,体育民族舞蹈和保健医疗操,以静为主的修身养性气功、垂钓等活动。同时也急需一批体育营销人才。相关的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员工集中培训,招聘一些非体育部门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与相关的体育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体育经营企业成为体育院校培养体育经营人才的试验田,两者联合,资源共享,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0]22号2010.3.19.

[2] 蔡军,苏明理.陕西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及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6)54-59.

[3][4] 甘肃省统计局.2013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cn/system/2014/03/20/010634923_02.shtml.

篇2

【关键词】广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0.引言

从1992年亚洲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的启动,到2004年中越两国政府“两廊一圈”战略达成共识,再到2006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对外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构想,作为前沿地带的广西,对外贸易数额飞速增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有了很大变化。2009年广西农村居民最终消费979.18亿元,而1978年仅为35.9亿元。正确分析广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现状与变动情况,对于采取恰当的消费政策和消费途径,最终达到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消费理论研究综述

由于西方已不存在所谓的“三农”问题,因此西方学者对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极为鲜见。近年来,我国学者借鉴现代西方消费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关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研究如下:卢嘉瑞等具体从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的演变与比较研究、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现状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孙江明和钟甫宁(2000)研究指出,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降低平均消费倾向和造成农村消费结构的断层和脱节。戴园晨和吴诗芬((2001)研究发现,在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中,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滞后于城市,而且消费的地区差距以及层次差距也是在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唐玲(2003)指出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题是温饱向小康型消费阶段迈进。

2.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过程

2.1收入水平与消费支出及消费倾向的关系考察

依据西方消费经济学理论,居民的一切消费都是以收入水平为依据的。消费支出是指一定时期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按照消费函数理论,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即平均消费倾向APC,呈递减趋势。

表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消费支出、人均消费倾向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历年

从表一得出,自1990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1994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107.02元,比上年增长25.1%。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980.44元,比上年增长了7.8%,比1990年的639.45元增加了3340.99元,年均增长10.5%。从表中的人均消费支出一栏可以看到,1990年人均消费支出仅为536.97元,2009年增长到3231.14元,年均增长10.2%。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要快于消费支出增长的速度。同时,从表中的APC一栏可以发现APC是呈下降趋势的,验证了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总的来说,从1990年到2009年广西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基本呈较快增长势头。平均消费倾向APC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2.2恩格尔系数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它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指食物支出与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定律表明,食物开支占总消费数量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反过来,食物开支占比重越小,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就越高。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表二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历年。

从表二可以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广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是逐渐提高的。广西农村居民在1990到1995年间,农村恩格尔系数一直大于60%,由此说明广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直到1995年以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才维持在50%到60%之间,农村居民生活有了本质性改善,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009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7%,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

3.消费结构变化的描述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表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历年

从表三可看出,居民的食品支出从1993年的453.5元上升到2009年的1572.82元,增长3.47倍。与此同时,恩格尔系数由1993年的63.6%下降为2009年的48.7%,下降的幅度较大。按照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呈递减趋势说明广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改善。

衣着支出从1993年的30.4元增长到2009年的91.82元,占总消费支出份额却从4.3%下降到2.8%。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衣着消费支出的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持续在3%左右。从农村的实际衣着消费构成来看,衣着消费仍处于低级阶段,可见农村的成衣市场还是有极大潜力的。

居住是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到农民的居住消费从1993年的75.4元上升到2009年的677.92元,增长了近9倍,同时也是消费项中增长较快的一个,其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993年的10%增至2009年的2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分三阶段变化,第一阶段从1993到1996年,这一时期家用消费水平快速增长,收入的增加使得高档家用产品开始进入百姓人家。第二阶段从1997到2004年,家用消费此时一直徘徊在65元左右,无法再继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广西农村居民所居住的山地环境给很多公共服务的提供带来阻力,致使家用消费支出完全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从2005年到2009年,家用消费水平快速增长。科学技术及经济的发展方便了农村居民电力与水力的供应,之前的山地环境不再成为很多公共服务的障碍,农村居民开始大量购买使用现代化的电器设备。

自1993年以来,广西农村居民的平均寿命由原来的68岁增至71岁,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持续加快,基本己超出了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深刻体现出农民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医疗保健意识逐步提高。同时,医保费用的高增长也反映出我国医疗体质改革在农村实施中的弊端,医药价格节节攀升,使农民的医疗支出加快,农民负担加重。随着广西交通通讯的发展,到2003年止,广西摩托车人均拥有量36.2辆,交通工具得到明显改善,乡村电话用户也大幅度增长,农村电话普及率已达到50%以上。■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编.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Z](1990年至2009年).广西:中国统计出版社.

[2]覃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篇3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GDP;计量检验;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一、模型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马车之一,决定着产品的需求,影响着厂商的供给,是促进就业及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物价水平也会对居民消费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本文在众多消费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1985~2010年四川省居民消费水平相关数据,提出如下模型:

CONS=C(1)+C(2)*I+C(3)*P

其中,CONS为四川省居民消费水平,I为四川省居民收入水平,P为四川省物价水平。

二、数据来源

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可以查到从1985年到2010年的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四川省居民消费水平(CONS)、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口(POP)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以1984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然后用地区生产总值除以人口就可以得到四川省人均生产总值,作为四川省居民收入水平(I)。为了克服数据的不稳定性,对数据取其自然对数。

三、模型的建立、检验及修正

1、模型的建立及参数估计

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带入数据后得到回归方程模型为:

LNCONS=0.6955+0.6953*LNGDP+0.2110*LNP(1)

(13.8929)(1.7593)

Adj-R2=0.9920,D.W.=1.1253

2、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

(1)异方差性检验和调整

对模型(1)进行怀特检验,检验的原假设为残差无异方差性,由于收尾概率远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残差存在异方差。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加以修正,以1/abs(resid)作为权重,得到模型:

LNCONS=0.7042+0.6921LNGDP+0.2148LNP(2)

(64.0849)(7.7810)

Adj-R2=0.9997,D.W.=1.0952

再对模型(2)进行怀特检验,结果如图一所示:

图一

检验结果概率为0.0561>0.05,即模型(2)不再存在异方差问题。

(2)序列相关性检验

对模型(2)进行LM检验,以判定其是否存在系列相关性,得到ObsR-squared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772,说明存在序列相关性。用差分法消除序列自相关性,将所有变量变为其差分形式,代入数据得到的结果如下所示:

D(LNCONS)=0.0775+0.0362D(LNGDP)+0.6947D(LNP)(3)

(0.5156)(5.3434)

Adj-R2=0.5650,D.W.=1.9942

运用D.W.检验模型(3)的自相关性,查D.W.检验表的结果:样本容量n=26,解释变量k=2,临界值dL=1.22,dU=1.55。由模型(3)可知模型的D.W.值为1.9942,即dU=1.55

(3)多重共线性

模型(3)中两解释变量LNGDP与LNP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9601,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共线性,使用剔除法消除其影响,两解释变量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图二

从上图可知LNP的系数t检验值为1.7593,小于1.96,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故删除LNP,代入数据所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LNCONS=1.2149+0.7798LNGDP(4)

(53.4192)

Adj-R2=0.9913,D.W.=1.4165

四、四川省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GDP长期关系的研究

由于四川省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GDP两个经济变量本身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仅用传统的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可能会产生“伪回归”现象。下面将进一步运用协整理论,对四川省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GDP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探索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1、观察图形

查看LNCONS与LNGDP两个时间序列的图形,可知两个时间序列均随时间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这两个时间序列均属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对这两组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后,两序列随时间上升的趋势均消失了。

2、格兰杰检验

运用EVIEWS软件对DLNCONS、DLNGDP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选取滞后期为2,得到结果如图三所示:图三

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DLNGDP与DLNCONS互为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建立ECM模型。

3、误差修正模型

运用EVIEWS软件得出的结果如上述模型(5)所示:

LNCONS=1.2149+0.7798LNGDP+e1(5)

(10.2475)(53.4192)

Adj-R2=0.9913,D.W.=1.4165

回归方程残差序列估计值为:et= LNCONS-1.2149-0.7798LNGDP,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如图四所示:

图四

残差的ADF检验统计量为-5.6556,小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DLNCONS=0.0922+0.2143LNGDP-0.4675et-1+μt(6)

(6.1187)(2.8057)(-4.3552)

Adj-R2=0.8633,D.W.=1.5941

各项统计量表明,模型拟合优度较高,效果不错,说明模型将处于长期均衡,而模型中的别解释变量的短期波动可由差分表现。

五、结论

由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四川省人均GDP与物价水平均会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影响,且其影响都为正相关。即人均GDP增加,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物价水平升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但是,过高的物价水平将抑制居民的消费欲望,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下降,从而降低消费水平。

2、四川省居民消费水平与四川省人均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到2010年底,四川省人均GDP为21361.69元,大体上只相当于世界人均GDP水平7518美元的40%。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居民消费水平偏低,消费与储蓄紧密相关,传统的储蓄观念也是抑制消费增长的一大原因。

3、消费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之一,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能同时带动GDP的增长。因此,需要对居民未来的消费趋势进行初步预测,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提高消费质量,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同时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陈瑾瑜.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特区经济,2012/02.

[3]陈娟,林龙,叶阿忠.基于分位数回归的中国居民消费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

[4]乐为,钟意.收入视角下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1985~2006[J].经济问题,2009.

[5]黎洁,邰秀军.西部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基于分层模型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9.

篇4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存在差异;水平对比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需求作为推动消费顺利进行的主导力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拉动以及约束作用较为显著,消费经济作为最终消费需求,其结构、规模以及增长幅度对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处于市场经济快速转型时期,消费对于经济发展产生着显著的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较大,但是,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因此,怎样才能够提升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显得较为重要。

在经济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发达的工业和落后农业共同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居民的消费以及收入差距较大,并呈现出逐渐扩大的发展趋势。

一、理论假设

消费函数作为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个经济函数,开始被运用在国民收入使用动向分析工作之上,用来对居民生活水平以及收入水平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帮助政府有关部门更好地制定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家就消费函数问题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包括杜森贝利相对收入理论消费函数、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假设消费函数、弗里德曼持久收入消费理论函数等。

其中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设理论认为总收入数量决定总消费数量,并将这种关系使用较为稳定的函数来表示。所以,当前消费水平是由可支配收入决定,在这种理论假设分析下,建立其相应的消费函数:

Ct=α+βYt+et

其中Ct表示样本数据t个样本的总消费支持,Yt则表示相对的绝对收入,截距α为自发性消费,α>0,β则为边际消费倾向,0

杜森贝理论则认为消费者行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特征,所以,消费支出还会受到消费者过去水平、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因素。莫迪利安尼以及弗里德曼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认为消费者预预期的收入可能会对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理性特征,消费决策也是多期的,因此,其追求的目标是最大化的长期效用。这些不同理论构建的模型具有较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也就是自变量要能够配合滞后消费变量,假设模型表示为:

Ct=α+βYt+γCt―i+eν

其中Ct表示样本数据第t个样本的实际消费支出,Yt则表示相关的绝对收入,也就是可用来支配的收入,截距表示自发性消费,β>0,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0

二、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通过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开展回归分析能够得到城乡居民消费函数以及相关的检验结果。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关系数学回归模型,结合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理论来分析,我国现阶段城镇局面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Y和人均年消费支出水平C之间形成的回归模型表示为:

Ct=243.448+0.744Yt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年消费支出水平之间形成的函数关系模型表示为:

Ct=263.527+0.655Yt+0.121Ct-1

从上述两个回归函数结构中不难发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对于人均年消费支出的影响相对显著,模型拟合效果相对明显。

结合农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Y和人均消费支出C之间形成的数据关系,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得到的回归模型表示为:

Ct=110.232+0.711Yt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年消费支持水平之间形成的函数关系模型表示为:

Ct=263.527+0.655Yt+0.121Ct-1

从上述回归函数中可以有效得出农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对于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较为显著,其模型拟合效果相对较好。

通过上述函数方程不难发现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和当前收入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通过看恩斯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地解释我国最近消费状况,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从而导致我国现阶段消费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城镇居民相比较,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相对来说,城镇居民消费比较满足持久收入理论模型,农村居民比较满足相对理论模型。

要想能够进一步缩小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差异,就要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含量,保证农民收入能够得以增加;其次,要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消费场所;再者,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断提升农村消费品位;最后,要能够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减少居民消费存在的顾虑。本文通过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分析和对比之后不难发现,收入来源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此,只有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引导城镇居民消费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日东,钱明辉,郑永冰.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LA/AIDS拓展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4,05:75-87.

[2]张东辉,孙华臣.中国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的分析[J].经济评论,2010,02:16-23.

[3]朱诗娥,杨汝岱.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J].经济评论,2012,01:76-84,107.

篇5

[关键词] 消费函数 消费结构 弹性 恩格尔系数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是反映人民生活现状及变化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拟对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

一、四川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分析

1.变量及模型数据关系形式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理论,消费和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即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其数学表示形式为:

其中,系数β为边际消费倾向(即新增购买力与新增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了收入水平变化后,消费需求幅度。y代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c代表居民的消费支出。

按照国家统计年鉴,我们选取了四川省1997年~2005年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表1),并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散点图。从图1可看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ZC)和可支配收入(SR)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

(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

2.参数估计及检验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模型建立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利用以上的样本数据和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消费函数为:

ZC = 296.9396 + 0.780328SR

(2.166785)(36.86474)

其中,括号中的数据为t统计量,ZC为四川省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支出,SR为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下同。

以上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每月的人均边际消费倾向为0.7803,即平均每增加1元的纯收入就有0.7803元用于消费。

拟合所得R2为0.994876,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F统计值为1359,查表知F0.01(1,7)=12.25,有F> F0.01(1,7),故在99%的显著水平下否定原假设H0:β=0,即模型的线性关系成立;参数β在95%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而参数α在9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因为t0.05(7)=1.895,t0.025(7)=2.365),说明方程的变量是显著的;DW值为1.044,由DW分布表,(k`=1, n=9)的1%显著点dU=0.998,可见DW值大于该临界值,故模型不存在序列一阶自相关。

下面用Glejser检验法对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进行检验。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

|e| = 119.8977 - 0.009323SR

(3.531868)(-1.778060)

R2=0.311125, F=3.161498, DW=2.614126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变量的显著性较低,总体显著性和拟合度低,因此认为上述方程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重复以上过程,分别求|e|对SR的h幂次(h=2,-1,1/2)的回归方程,得拟合优度R2分别为0.2796,0.3626,0.3258。所以由Glejser检验,原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二、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1.消费结构模型的建立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1997年~2005年)中提供的数据(表2)建立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食品、住房、娱乐文化服务、设备用品及服务的关系,所选用的模型为: logcjt=αj+βjlogyt+εj

其中cjt是指第t年城镇居民用于第j项人均消费支出额;yt表示第t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第j项消费的需求弹性。

(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

2.参数估计及检验

利用以上的样本数据和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消费结构函数为:

食品(SP)

LOG(SP) = 2.732419 + 0.566446LOG(SR)

(3.198408)(5.799148)

R2=0.827714, F=33.63011, DW=0.669849

居住(JZ)

LOG(JZ) = -4.149179 + 1.185746LOG(SR)

(-3.869007)(9.670488)

R2=0.930361, F=93.51833, DW=1.438660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JY)

LOG(JY) = -4.261982 + 1.234125LOG(SR)

(-4.021674)(10.18530)

R2=0.936789, F=103.7404, DW=1.655327

医疗(YL)

LOG(YL) = -13.58507474 + 2.199095889*LOG(SR)

(-7.039453)(9.966452)

R2=0.934167, F=99.33017, DW=0.885533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SB)

LOG(SB) = 3.179462 + 0.318893LOG(SR)

(1.786927)(1.567539)

R2=0.259821, F=2.457178, DW=2.243063

通过以上分析数据可以看出,除了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拟合优度为0.259821外,其余的拟合优度均在0.8以上,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F检验也能通过,说明方程是显著的。t统计值符合要求,说明方程的变量是显著的。值得一提的是,食品和医疗的消费结构函数的DW值偏小,介于(1,9)的1%显著点dL=0.554和dL=0.998之间,这两项消费是否存在一阶正自相关是未定的。

3.经济分析

通过模型观察结果,发现在增加可支配收入的情况下,5种主要的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为正值,说明随着四川省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对消费的需求量也会随着增加,但消费的侧重点不同。四川省城镇居民用于食品和设备用品及服务的需求弹性比较低,而用于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方面的需求相对比较高。这说明了随着收入的增加,一般城镇居民不急于提高食品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档次,而是把更多的消费用于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和住房投资方面。医疗需求的收入弹性最高,其余依次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食品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对医疗的需求量最为敏感,对它的消费支出将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占据更大的份额。当然,消费结构的变化因素是复杂的,并且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只有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才会得到明显的变化。

三、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综合分析

1.消费的合理性

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正逐步提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食品消费的比重下降,消费质量有所提高。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开始注重和改善饮食结构,主食的消费数量下降,消费质量、档次提高,饮食逐渐朝多样化、讲究保健营养、科学膳食的方向发展。

(2)住房消费增长较快,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3)教育文化和娱乐服务消费增幅平稳。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也是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

2.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消费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恩格尔系数虽然总的趋势是不断下降,从1997年的0.49到2005年的0.39,下降了10个百分点,但食品消费支出仍然过大,占总消费支出近四成。而2004和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甚至有所反弹(见表2)。反弹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原来的农产品价格偏低,近几年我国在农产品价格上进行了结构性调整。

(2)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重偏低。四川省居住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由1997年的8.2%持续攀升到2000年的11%,2000年后在近一个百分点的幅度内振荡回落到2005年的10.3%,与国外的居住消费比例占15%相比,仍显偏低。居住消费前一阶段的拉动反映了住房商品化改革后居民对住房需求增大,而后一阶段的振荡下降则反映了居民的有限购买力与不断上扬的房价相比仍显疲软。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例由1997年的11.2%持续上升到2002年的15.3%,然后又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13.2%。前五年的上升反映了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文化和娱乐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后几年的下降则可能是因为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从而产生了负面效应。

(3)医疗支出的比例增涨最快,由1997年的3.4%上升到2005年的6.4%,增涨了近一倍。这一方面反映了随着收入的增加,城镇居民有条件改善健康方面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部分反映了药价贵,看病难。

四、提高消费水平和改善消费结构的建议

1.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只有居民收入增加了,才能为提升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在政策上,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普通职工工资和福利水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通过税收调节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机制,通过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水平。

2.积极推进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制度改革。当前,住房、医疗和教育的压力抑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因此,要努力推进各项改革。在住房方面要落实国八条和国六条精神,大力调整住房和土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土地供应,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廉租住房,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城市推进“双限房”,扩大保障人群范围。而医疗和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要更加注重公益性和公平性。此外,还应当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消除体制,为大学生就业拓宽渠道。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6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高校体育教育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肯定大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为体育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在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大提高的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的商品化、市场化、多样化、高层次化以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高校体育教育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良好的体育消费是终身体育不可缺少的方面。随着大学生上学费用支出的不断攀升和高校改革进程,为之服务的第三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体育活动作为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随着观念的改变及大学生可支配费用的增加。体育消费从无到有,在高校中已经广泛存在,而且消费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和大学生了支配费用呈正相关趋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大、南华大学、湖南电大、湖南农大、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样本总数为1000人,男女各500人。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3份,回收有效率是94.3%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 

    调查表明,大学生无论男女,均对体育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审美和社会性各方面功能的认识较全面,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体系。其中女生的“形体健美、学习需要”等项的认识上略高于男子,亦表明女性特有的态度和现代女性在塑造自我、身心完善方面的需求(表1)。 

          表1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系(%)

调查还表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体育联系越来越紧密,并引伸到“终生体育”这一认识上。即78.8%的学生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常锻炼;有18.5%的学生同意这种看法,但自己做不到;有1.5%的学生的认为只是在情绪不适时或在某种约定下才会去锻炼;只有1.2%的人表示不接受这种观念。 

    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主要面对的是大学生自身,他们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没有自己的固定收入,不能承担过高的消费。所以他右桩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尽可能获得最大程序的消费满足。这使他们在选择商品时,首先会对各种不同或相近商品的价格进行判决,衡量的是商品的效用。因而,他们在选择体育消费品时,倾于便宜的消费品,甚至不花钱体育消费品。总之,大学生在体育消费选择时,始终存在着对体育消费品的效用、偏好、欲望的特征,是我们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开发体育消费市场的重要依据。 

    2、我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 

    体育消费包括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两种。本文在调查问卷时,把运动服装、鞋帽、体育健身器材、体育书报、音像制品运动饮料、食品等方面的消费归为实物消费;把体育健身咨询与培训,体育彩票、观看体育比赛、医疗康复、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归为劳务消费。 

    从表2来看,大学生实物消费支出中100元以下的占10.7 % ,100-150元的占20 . 9 0} ,150-200元的占52.2%,200元以下的占16.2%。劳务消费支出中100元以下的占51. 6 %,100-150元的占22, 6 % ,150-200元的占16.4% 200元以上的占6.3%,0元的占3.0%,通过计算,大学生实物型消费年人均为161.%元,占57. 3 ,劳务消费支出年人均约为109.17元,占42. 64 0,说明湖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为主,劳务型为副。通过访谈得知,学生的实物消费主要用于运动服装、鞋帽,其次为小型的运动器具,因为运动服装、鞋帽不仅可以用于上体育课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还可用于日常生活,这样的消费一举两得。劳务型消费主要用于校内的一些有偿健身场所,如乒乓球房、滑冰场、游泳池等,这些场所面向学生的收费较为低廉,学生相对可以承受,而且高校内的有些劳务性消费是福利型的,这是造成大学生劳务性消费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学生普遍反映,对体育旅游、社会上组织的体育比赛、社会上的一些健身俱乐部等都较有兴趣,但费用太高,有限的经济水平抑制了这些消费欲望。由此也说明了,我省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但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还比较单一,目前仍集中于有形的体育产品的消费。 

      表2大学生实物型与劳务型体育消费水平

(1)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水平的比较 

    由表3中知,男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中100元以下的占3 .1 ,100-150元的占10.0  ,150-200元的占68. 0 0 ,200元以上的占18. 90;女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中的100元以下占18.6  ,100-150元的占32. 3 0,150-200元的占35. 70,200元以上的占13. 3 0,通过计算,男大学生实物消费人均为176. 35元,女大学生实物消费人均为146.97,说明男大学生的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女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第1,尽管女大学生也有较强的健身意识,但她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明显低于男大学生,因此,男生自觉地参加课夕降炼的次数远远大于女生,显而易见,男生对运装、鞋帽、饮料运动器具的消耗量和需求量必定比子生大;第2,男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大多集中在大球方面,女生则较喜欢小球类或韵律类项目,大球类的价格明显高于小球类;第3,出于生活行为方式的不同,男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喜欢运动服装、鞋帽等代表阳刚之气的服饰,自然会增加这方面的消耗和需求量,通过同样方法计算,男大学生的劳务消费人均为122.51元,女大学生的劳务消费人均为98. 49元,男生略高于女生,这也跟两者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及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有关。

(2)不同消费支出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比较 

    由表4可知,对月均总消费支出分别为500元以下、500-600元,600元以上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作了调查,通过计算,月均消费500元以下的学生实物消费人均为131.99元,劳务型消费为90.86元,月均消费为500-600元的学生的年实物消费人均为166.57元,劳务消费为105.17元,月均总消费为157. 62元,说明随着大学生月消费支出的高,无论实物消费水平还是劳务消费水平均相应提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其中500-600元组同500元以下组的实物消费水平相比提高幅度较大,600元以上组的实物消费水平提高幅度相对较小;而500-600元组同500元以下组的劳务消费水平相比提高幅度较小,600元以上组的劳务消费水平提高幅度非常大,而且,家庭生活水准较好的学生,不仅对实物消费的要求提高,受其家庭的影响,他们还会更多的涉足校对一些消费较高的健身场所,其劳务消费的水平提高更快。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支付能力的增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会更趋向合理化,大学生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需求会渐渐向无形的体育劳务产品的需求发展,同一般居民相比,这种需求的变化将更为明显。在这里我要提出点己的意见。首先,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普遍的偏高,月消费支出在500元以上的学生,他们的体育消费都超过了100元。

3、造成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上有不同选择的因素 

    (1)激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促使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首要因素是“强身健体”,其次是“个人兴趣爱好”,而其它几项因素对体育消费的激发作用都不显著。可见,大多数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是出于自身的原因。因此,如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健康意识和体育兴趣,高校体育教学显得更加重要。

(2)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由表6可以看出,但出于大学生来说,体育消费的价格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没有时间”已成为影响体育消费的第2因素。问卷调查中还发现,参加体育活动在日常业余生活中被排列在图书报刊、上网之后,居第3位。可见,大学生并非真的没有时间,而是参加体育活动在他们心目中处于较后和次要的位置。

三、小结与建议 

    体育消费已成为众多我省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一部分,但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较低。在体育消费中间,男性体育消费者占的比例一般要略高于女性体育消费者,但在健美操、羽毛球等体育消费的项目上,女性参与者多于男性。在造成大学生选择不同体育项目的因素中,1/3的人都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个人兴趣、大众传媒影响、体育明显影响、家庭与学校影响这些因素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1、改善高校的体育设施,增设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健身场所。大学的体育市场开发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大力开发体育实物消费市场,重点发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体育服务性消费市场,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和娱乐的需要。 

    2、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动机,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最佳健身效果,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3、充分利用高校宣传媒体传播体育信息和体育锻炼的科学常识等。 

    4、加大对体育消费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宣传报导力度,引导广大居民体育消费科学化、合理化。 

篇7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

一、问题提出及相关理论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相对不足,这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小影响。1978—1990年,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2%以上。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开始低走,从1991年的61.8%下降到了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也呈下降态势。1978—1990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50%上下。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居民消费率也呈下降态势,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了2005年的38.2%。

消费包括农村居民消费和城市居民消费,我国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其消费潜力是巨大的,但目前而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市场不健全,消费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城镇居民消费的增长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城镇居民消费能力进行研究,寻找刺激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途径。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用公式表示为:.c=α+βy

消费理论在凯恩斯之后有很多变化和发展,包括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永久收入理论等。名义收入对消费倾向具有影响,即使物价与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实际收入不变,但消费者通常会注意到货币收入的增加而忽略了物价上升,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消费倾向会增大,这也就是所谓的“货币幻觉”。除了收入对消费有显著影响之外,价格水平、收入分配,人口状况也会影响到消费水平。

二、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城镇居民消费额。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因素有很多,这里仅从几个可能的因素着手,分析各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可能因素包括:城镇人口自然增涨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针对以上各因素,建立模型:Yt=β1-β2X2t-β3X3t+β4X4t+β5X5t+μt。其中Yt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X2t为城镇人口自然增涨率。X3t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4t为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X5t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μt为随机扰动项。

三、参数估计和模型修正

从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查找1981年至2009年相关数据。由于是时间序列数据,所以对模型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τ统计量为—3.357,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小于临界值—1.607456,故各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用EVIEWS软件,通过OLS估计有:

通过模型得到以下结论:

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较大,投资过多必然会带来消费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投资会促进消费,但在总体上,居民用于投资的钱过多,必然会导致消费的减少。城镇家庭平均每人的可支配收入对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很大,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用于消费的钱就会增加。

以上结论与经济理论和我国实际经济情况是吻合的。

四、政策建议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分配制度

1、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我国长期以来分配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种政策导向造成了居民生活严重的两极分化,影响了消费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今后应该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初次分配中充分市场的调节重用,再分配中加强政府的调节重用。

2、合理的调整税收制度,发挥政府在再分配中的作用。个人可支配收入受到个人所得税、赠与税、汽车使用税等税费的影响,国家的税收政策对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同时,国家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职能。扩大转移支付,努力提高低收入阶层、增加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创造更多条件使人民拥有财产性收入,适度调节过高收入。

(二)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各经济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

1、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这实质上是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经济运行要求各部门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用于积累的资金过多会挤占消费基金,导致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负担过重,消费滞后,最终会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要实施新型对外发展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向外输出劳动力;鼓励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增加就业。

参考文献:

[1]刘红刚.当前经济增长需要扩大消费需求[J].经济前沿,2004,(09).

[2]白重恩,钱正杰.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下滑[N].人民网,2010年1月2日.

篇8

[关键词] 体育经济 大学生 体育消费 调查研究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格系数的不断下降,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当代大学生作为体育消费的主力军,体育消费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他们的消费体育动机、项目与水平就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项目与结构的分析,试图找出当代大学体育消费的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探讨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相应对策。为正确引导其体育消费行为提供依据,使大学生体育消费走向健康、合理的轨迹。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陕西省境内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宝鸡文理学院的520名学生。

2.研究方法

(1)问卷法:共发放“大学生体育消费问卷调查表”520份,回收510份。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今年发表相关论文10多篇进行比较研究。

三、体育消费的概念及途径

1.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而对体育资料的使用和消耗。

2.体育消费途径

人们通过支付货币来购买所需的消费资料而实现体育消费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品是以商品形式出现的,在交换过程要遵循价值规律进行。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分析

表1表明: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消费需求。为了健康、娱乐、交往、缓解压力和追求时尚等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希望通过体育这一载体来实现。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够达到健康体魄的目的,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可以使自己达到娱乐的目的。近10%以上的学生认为可以达到增进交流、心理宣泄和追求时尚的目的。当代大学生具有消费的动机。在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体育的强大功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并可达到所期望的目标。

2.大学生体育消费项目分析

表2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单一,80%的学生在主要消费内容上是运动服装。因为这类消费一方面具有运动和日常生活兼用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上体育课的需要。在调查的5所院校中,有4所新生进校要强制性购买体育服装。

从调查来看,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体育类项目主要是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占到调查对象的48%。三大球由于较普及,一般有较充分免费活动空间,故花钱消费的愿望不强。武术类排序是跆拳道、太极拳、散打等,实用格斗类较受欢迎,符合青年人增强好胜的性格。太极拳更符合健身养生的需求。这类项目占到调查对象的19%,新兴项目像健美操、形体训练、交谊舞带有外来文化的新潮项目。符合青年人求新、求奇的心理,有22%学生愿意在这方面消费;有11%学生愿意在野外生存、攀岩、定向越野等消费;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符合青年人的冒险精神。

3.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分析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体育要求而用于体育方面的各种投入的量。它可以用一定的货币数量来衡量。体育消费水平,反映大学生在一定时期内体育消费需要的实际满足程度。从表3可以看出,60%以上的学生愿意在体育消费上进行投资,说明多数学生对体育消费从认识上持积极态度,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观念在学生中已经逐渐形成。80%以上的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在200元~600元之间,过半数的学生每月的体育消费费用在10元以下或没有。由于学生属于消费群体,其自力收入不多或没有。如按体育费平均每月10元计算,占月花消费的2.5%左右,显然体育消费水平较低。调查中发现,体育消费远低于像交友、零食等消费。一方面体育消费方面的宣传不够;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怕吃苦受累,意志不够坚强。

4.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表4表明:训练环境的因素排在第一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要求也在提高,良好的环境能够愉悦心情,更好地进行消费;其次是价格,大学生属于消费群体,除了家庭条件较好的,做家教打工的外,其他的学生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男生对体育消费的教练员要求较高,而女生对体育消费的内容比较注重。

目前,学生对环境要求较高。主要是体现在场地上和免费相同项目有显著提高。像乒乓球、羽毛球,希望在室内练习,网球有塑胶场地。

在影响大学生体育诸因素中,相互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主要是价格和内容、教练员、环境之间存在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在经济效率、社会效益和满足学生消费需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5.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特点

体育消费具有一定的趋同性,集体项目消费中受好友的邀请,一起消费较多见,像观看大型比赛。全国甲A足球比赛、CBA、 CUBA篮球比赛等。个人项目也有可能受到同伴的影响,与其相好的人喜欢网球,他们也可能慢慢地喜欢上网球男朋友或女朋友喜欢某一项目,另一方往往也受其影响而喜欢上这一项目。

体育消费具有一定的受限性。许多学生虽有强烈的体育消费愿望,但由于受经济、时间、环境的影响,往往体育消费的需求不能很好的满足。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受限的第一因素是经济状况,经济宽裕时,分流到体育消费方面的投资可能就多一些。受限的第二因素是时间,对大学生每一学期来说,体育消费往往表现为前多后少的现象。

体育消费具有一定的交叉性。虽然大学生体育消费具有和经济来源密切的层次性,但也不排除其交叉性的一面。经济来源高的学生可能既参与高消费项目,也参与低项目;经济来源较少的学生,有时也会参与一些高消费的项目。这主要还是由喜欢该项目的程度决定的。

五、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对策

1.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和引导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历来不受重视。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外来企业文化的进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重视体育,重视体育文化。但与国外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来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政府、学校、媒体做进一步的宣传和引导。

2.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场馆设施服务质量

社会和学校场馆应走设计好、管理好、利用好的发展之路,开发组织不同层次的体育商品,供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选择,并以优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提供给广大的学生。

3.提高体育产品生产者的素质,保护体育消费者权益

只有体育产品生产者生产出或提供的服务,能满足消费者对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的需要,才能形成良好循环。当体育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王岗:关于体育文化消费问题的探讨[C].体育科学,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专集 2001

[2]张永明张军:影响我国体育消费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2

[3]蔡军: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4)

篇9

>>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分析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苏北地区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分析 农村人力资本外溢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分析及政策建议 土地财政、房价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 人力资本积累与海南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实证分析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分析 再分配对居民消费水平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基于收入分配差距视角的我国内生消费水平提升路径 中国农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区域金融发展与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家庭收入影响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与旅游消费水平现状分析 财政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生产效率动态关系实证分析 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的区域对比分析 广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新疆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其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白菊红.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民收入分配机理研究[D].2002

[4][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蒋武,张蘅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90

[5]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篇10

【关键词】 小儿急性肺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诊断价值

血常规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检测手段之一, 也是最基础的一项检测指标, 在临床上发挥了坚实而有效的作用, 广为医生和患者所接受。血沉又名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CRP)含五个多肽亚单位[1], 它是在人体遭受入侵或者组织损伤等刺激时在血浆内浓度急剧升高的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主要的急性期蛋白[2]。现在借助以上检测手段来对小儿急性肺炎进行诊断, 并将其效果及价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有详细病史记录的急性肺炎小儿患者50名, 作为感染组, 其中男32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8.5±1.4)岁, 同时选取相应时间段的无急性肺炎的小儿患者50名作为非感染组, 其中男29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7.9±1.1)岁, 再选取同期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8.3±1.2)岁, 三组的年龄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1. 2 方法 三组分别在入院24 h内取血进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的检测, 血样采集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给患儿的手指用医用酒精消毒, 并擦拭第一滴末梢血, 然后采集大约20 μl末梢血用于血常规的测定, 10 μl用于血沉的测定(统一使用魏式法), 10 μl用于CRP的测定, 认真及时记录检查结果。

1. 3 评判标准 小儿血沉正常范围0~10 mm/h, 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4.0~10.0)×109个/L[3],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范围为50%~70%, CRP的正常范围为≤10 mg/L。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统一以( x-±s)的形式表示, WBC计数、N、ESR、CRP等计量资料组间计量进行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 P

2 结果

2. 1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比结果 感染组的WBC、N、CRP均远远大于非感染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值及结果见下表1。

2. 2 感染组与对照组对比结果 感染组的WBC、N、ESR、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3 非感染组与对照组对比结果 非感染组的ESR、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小儿急性肺炎属于小儿时期常见病之一, 3岁以内的婴幼儿常在春冬季节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湿罗音, 若仅凭经验习惯性地使用抗生素, 并不能起到根本的疗效[4]。本次研究对急性肺炎患儿进行血常规、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用以证明血清ESR及CRP水平在小儿急性肺炎的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WBC计数为鉴别是否是细菌性感染的最常用指标, 但是WBC受年龄、生理等多方面影响, 儿童的WBC水平差异更大, 部分患儿WBC基数原本就比较低, 轻度升高并不会超出正常范围, 一部分细菌感染的患儿的WBC计数变化不是十分明显, 在临床上不能提供有效的信息[5]。CRP是参与机体的防御机制, 当机体有损伤或者炎症反应时, CRP的水平会迅速升高, 尤其是在创伤、感染、炎症、肿瘤等等情况下会显著上升。CRP的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同时又极具敏感性, 变化常常早于WBC, 疾病发作后, CRP迅速升高, 而当病情好转时, 它又能迅速的回归正常。CRP常常存在于各种感染的早期, 以及有炎症反应的患者的血液中, 它相较于WBC要稳定得多, 受影响的因素较少, 比如年龄、红细胞或者血色素均不能影响CRP, 因而在儿科感染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一项指标——血沉, 也属于非特异性的炎性指标, 并不能单独使用来诊断某疾病, 血沉的加快绝大多数见于急慢性感染, 也可见于心肌梗死、恶性肿瘤[6]。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对比, 感染组的WBC、N、CRP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两组的ESR数值相接近,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对照组的WBC、N、ESR、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感染组;非感染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非感染组的ESR、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综上所述, 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在对小儿急性肺炎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爱君.C-反应蛋白及相关指标检测对哮喘患儿的诊断及分析.中国医疗沿, 2010(03):69-70.

[2] 刘宁.浅谈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中国医疗前沿, 2009 (19):14.

[3] 王秀荣.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在儿科感染中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 2008,15(21):2788.

[4] 王志云.超敏C-反应蛋白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3):38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