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物流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物流基本特征

篇1

关键词: 公路货物运输;服务价格;服务质量;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503;F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1-0128-03

0引言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2009年中国政府把物流产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说明了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物流产业相对滞后,必须扶持振兴。公路货物运输,具有集散功能,在现代物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既可以作为单式运输独立存在,又是多式联运的纽带,是铁路、航运、航空、管道运输充分发挥优势的重要前提条件[1]。但是当前中国公路货物运输业发展滞后,企业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信息化程度低、不专业,并且相当一部分企业不讲信用、超载超限严重,严重阻碍中国现代物流业的整体发展。

本文针对中国公路货物运输企业竞争激烈的现实,从博弈论角度运用Bertrand寡占模型对企业价格行为进行分析,从运输企业提供的服务价格与服务质量关系角度用纯战略均衡和混合战略均衡等方法进行探讨,得出公路货物运输企业采取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的差别定价战略,得出此战略能使运输服务供应方和需求方均得益的结论,发现差别运输服务价格反映运输服务价格与运输服务质量的正相关关系。

1公路货物运输企业间的价格博弈分析

(1)基本假设。

根据中国公路货运实际情况建立假设条件。假设只有两种类型的公路货物运输企业,一类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基本特征是股份制公司,能提供优质服务;一类是个体运输企业,基本特征是所有车辆所有权归属个人,提供劣质服务。

篇2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概述

1.概念

所说的第三方物流,这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来说的。它是通过和第一方以及第二方之间的合作来提供一种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它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不拥有商品,当然也不参与商品方面的各种各样的交易,而是通过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方面的服务。

2.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特点

从其他的很多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第三方物流在自身的发展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了很鲜明的特征,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1)关系契约化。 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合同这种形式来进一步的规范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消费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方物流的经营者会依据一定的契约要求,来提供全方位一体化、以及很多功能的物流方面的服务,并且用一定的契约来进行管理,管理的对象就是所有提供物流服务的活动以及过程。 (2)服务个性化。 各种各样不同的物流的消费者当然也会存在不同的物流方面的服务要求,而第三方物流将会根据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产品特征、业务流程、顾客需求特征等等很多方面的不同的需求,来提供针对各种客户的个性化物流服务以及增值方面的服务。(3)功能专业化。 第三方物流它提供的都是很专业的物流方面的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技术工具、物流操作过程、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得体现出来专门化以及专业的水平,这个既是物流消费者的一种需要,同时也是第三方物流本身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目前的状况

第三方物流,它是企业作业管理方面的协调者、物流服务方面的整合者还有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正在不断地成为现代物流方面的主流服务的模式。而我们要大力发展把第三方物流作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这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不断升级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同时也是我们传统的物流企业进一步转型的一种相关的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第三方物流理念传入了我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突出了很鲜明的特征。

第一,整体规模上偏小、发展的空间很大。总体上来说,第三方物流现在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而企业物流以及公众物流服务还是社会物流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所以说,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的不良局面在很短的时间内还是很难得到明显改变。而与此同时,第三方物流在我们中国已经有了将近十年的不断摸索的过程以及不断发展的整个过程。现在,当前的形式是全球经济已经呈现出一体化,在这样的影响下,中国正在逐渐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速度快的很多国家之一。

第二,各个方面需求的不平衡性在不断地增强。很多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理念还有物流需求方面的层次差异性是非常大的,先进的模式和很多的传统物流模式是一同存在的。一方面来说,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轴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中国的制造业和很多的分销行业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而第三方物流需求则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的领域。很多企业的物流理念非常的先进、而物流外包水平又非常高、供应链管理方面要求很严格而且自主性非常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又非常迫切,质量要求很高。

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一项咨询机构的进一步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一共有18000多个服务商以及终端,而其中排在前十名的服务商占到市场总额的比重是13%,当然这有可能是非常粗略的一个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会到达甚至超过2%,这就说明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没有实现充分的整合。而在竞争的模式上还主要体现在成本和价格方面的各种竞争,第三方物流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对它的关注还不够,所以说,更低水平的残酷竞争已经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而我们在行业的竞争中也可能都感觉到了这种竞争的压力。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GDP和物流成本

中国目前和物流有关的总支出大概有19000亿元人民币,而其中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20%左右,从这样的数字就可以看出来,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然是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2001年的市场规模大概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而有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当中,平均每年的业务增幅都要高于30%。从2000年到2005年,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每年的增长率达到25%。而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首先一个就是跨国企业正在逐渐的把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且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另外一个就是中国公司正在面临着降低成本而增加物流外包需求的境况。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

在很多的调查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发现,没有一家被访谈的物流服务商的市场份额超过会超过2%。实践就进一步的证明,在中国,一个尽量少拥有资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营模式很难再继续实行下去,也没有办法再做大做强。目前的情况是,物流市场的地域集中度非常高,其中80%的收益都来自于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

(三)重视物流服务团队方面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素养,还和企业团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意识有很大的关系。物流企业服务内容项目非常多、工作又很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持物流供应链的一定畅通,就必须要有一支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进一步的表明,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执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和实践方面的经验,物流配送教育和培训发展非常的迅速,已经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系统。而我国的物流人才相对来说是很短缺的,所以说,应该进一步开展物流培训和教育。

参考文献:

[1]田宇.李元旭物流自营还是外购物流服务[J].中国物资流通,2000,2.

[2]田宇,朱道立.物流联盟形成机理研究[J].物流技术,2000,1.

[3]颜光华,李建伟.外购还是自营――企业物流策略的选择[J].中国物资流通,2001,4.

篇3

关键词:面向对象技术;物流行业;信息化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1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Applied Research in the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 System

Gao Zhenhai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50002,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has shown a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particularly with the provincial,regiona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park's construction,the effective promotion of the regional logistics industry,large-scale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In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is necessary,and the application of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to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is the key technology,this far-related issue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Logistics industry;Informatization system;Application

在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信息化系统功能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向对象技术具有继承性、封装性、抽象性、多态性等基本特征,并且强调软件开发过程中面向客观的世界及事物,从而有效提升物流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效率,满足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根本需求。

一、现代物流信息化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完整化。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完整化主要包括:开发过程、使用功能的完整化,其中开发过程的完整化是指根据相关管理制度与规范,保证系统开发与操作诚的可持续性,尽量降低系统的运行故障;使用功能的完整化则是指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研发的各项功能必须符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以保障物流服务工作形成统一的整体。

(二)标准化。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注重各类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特别是在物流园区中,各类物流企业之间只有加强协同与合作,才能促进区域物流行业的全面振兴。在现代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中,随着各种计算机、通信、软件开发、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系统的版本也有所不同,很多系统存在不兼容的问题,从而导致系统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在现代物流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中,必须逐步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各种术语、信息,以及信息接口、信息安全保障等也要尽量实现标准化,从而在全国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化系统。

(三)安全化。在现代物流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中,为了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必须制定统一的安全防护策略,以及可靠的系统安全运行机制。同时,在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中,还应注意各种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措施的合理选用,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要注重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障。

二、面向对象技术在物流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

在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不同于传统的系统功能设计方法,也是现代仿真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由于物流信息化系统的规模普遍较大,而且要满足各种使用功能,因粗,国内在设计中主要采用基于总线的新型系统模型。与传统的物流信息化系统模型相比,基于总线的信息化系统模型实质上就是一种面向对象的模型结构,即根据物流企业服务对象、业务类型、服务标准的不同,在信息化系统中各模块都要满足相应的服务对象要求进行设计,通过软件模块的保存,从而起到相互协调运行的作用。

在物流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中,应用总线结构进行模型设计时,一定注重面向对象技术在软件开发过程的作用,保证各组件之间接口的平稳连接,并且实现各组件的“即插即用”与“无缝集成”。另外,针对物流企业服务流程的不断转变,以及业务规模的扩大,一定要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实现各种组件、中间件的任意使用,及接口和相关参数的标准化,从而满足随时增加新功能的使用需求。

三、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分析

目前,在国内研发的物流信息化系统中,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实现了其功能的不断提升,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一)Web客户端服务:应用面向对象技术的物流信息化系统中,客户可以通过Web的方式及时向物流企业提出物流需求,以便物流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同时,客户也可以通过Web的方式,随时对于货物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以保证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货物运载终端服务:在物流企业的货物运输中,根据货物运输方式的不同,如: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物流信息化系统中应构建相应运载终端服务,即客户可以通过电子地图了解货物的所在位置及运输情况。在物流信息化系统中,GPS、CDMA等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货物运载信息的实时传输,以便系统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反馈。另外,针对不同的服务类型与对象,物流信息化系统中还可以实现对于货物运载线路的科学规划与调度,并且指导司机按照预定线路行车。通过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为货物运载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保障。

(三)物流管理客户端与实时数据查询服务:物流管理客户端的功能主要包括:系统维护、运输工具调度、查询、信息管理、物流仓储管理等。实时数据查询服务的主要功能则是通过系统平台对于各种实时信息、数据进行监控。

(四)物流仓储管理:物流仓储管理是指利用物流信息化系统进行所有仓库的位置与储存情况等信息的查询、统计、显示,并且合理进行提供货物、智能储存规划等。

四、结束语

在现代软件工程学中,对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从而实现各种软件设计问题的科学解决与处理。与其他的系统设计相比,物流信息化系统是一个“离散事件”的动态系统,各类资源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对于信息的控制也存在较多的技术难题。因此,在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通过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从而实现信息化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促进物流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树山.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49-52

篇4

浙江省;经济发展战略;海陆空港;大物流;内在关系

【资助项目】“有效服务浙江现代国际物流业发展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8N141-G)

1.海陆空港大物流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海陆空港大物流是相对于过去传统的、分散的、单一的物流业态和物流模式而言的一个概念,笔者将其含义概括为:以海陆空港为主要构架,以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整合、优化各种物流资源为目的,以货物集散、存储、加工、分拣、配送为核心业务,兼具市场交易、信息管理、增值服务、报关报检等多种功能的快捷、便利、周全、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海陆空港大物流的征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A.海陆空港大物流的现代化特征

海陆空港大物流的现代化特征为:一是物流管理的集成化。海陆空港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分为横向集成和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就是空间上的集成,是指海陆空港及其所属企业之间为了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所进行物流业务的合作;纵向集成化是指海陆空港内部为了以简化物流环节、提高物流作业速度和效率,对港内各个物流环节、物流功能的协调和统一。海陆空港物流通过管理上的集成运作,就是要向客户提供最佳的物流解决方案,包括运输、仓储、加工、分拣、配送、交易、报关、报验、保税、金融、保险、商业配套、腹地运输等一系列整合服务。二是物流技术的现代化。海陆空港大物流技术的现代化突出体现在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上。它不仅包括专用运输工具、自动装卸设备、立体化仓库、卫星跟踪系统、条形码和射频识别、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还包括JIT(Just In Time,准时生产),MRP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DRP(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配送需求计划)等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物流技术的现代化使海陆空港大物流从客户资料信息的采集、分析,到信息的传递、定单的处理等各个环节都能实现实时化和标准化的操作。三是物流活动的社会化。海陆空港物流的社会化亦即物流活动的专业化,是指海陆空港及其所属企业利用各具特色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采用更为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服务,从而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B.海陆空港大物流的国际化特征

海陆空港大物流国际化特征表现为:一是物流资源利用的国际化。海陆空港物流体系中境内企业与境外企业通过发展国际合作关系、建立战略联盟、进行跨国并购等途径,实现境内外物流资源的有机整合,目的是为海陆空港物流活动在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更多环节和更多功能上的集成运作创造条件。二是物流集成服务的国际化。当前,物流集成服务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国际化物流园区的建设上。在海陆空港周边建设国际化物流园区,有利于形成和发挥物流园区的软硬件设施优势、整体功能优势,最终发挥物流集成服务国际的功能和优势。三是物流标准的国际化。物流标准国际化就是物流标准在国际上的统一化,这是海陆空港物流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目前,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正在极大地影响物流标准国际化的形成,一些国际物流行业组织开始在物流的交易条件、物流技术装备规格,物流业务流程、物流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统一的国际标准。随着物流标准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的接轨,否则不仅会加大国际贸易的技术难度,而且还会由于与国际物流标准的不一致造成不应有的贸易障碍、贸易工作量和贸易成本。

C.海陆空港大物流的立体化特征

海陆空港大物流的立体化特征表现为:一是物流系统的全面性。海陆空港大物流是由海港物流、陆港物流和空港物流三大主体有机构成,海港物流、陆港物流和空港物流都具有国际口岸物流基地、物流枢纽、物流结点、物流企业集群的共同特点,但又都独具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海港物流是以海港为主体、依托的是海运优势,陆港物流是以陆地交通枢纽为主体、依托的是铁路、公路运输的优势,而空港物流则以机场为主体,依托的是机场航线网络及航空运输优势。由于三者的物流特点及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它们在海陆空港大物流体系中缺一不可。二是物流系统的耦合性。即海港物流、陆港物流和空港物流通过在信息、资源、业务、功能、管理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上的联合与联营,整合与优化,互通与互补,最大限度地实现物流活动快速、便捷、节约、高效的本质要求。三是物流服务网络的全覆盖性。四是物流主体及业态的多样性。具体表现为:物流主体及业态中既具有专业性较强的物流主体,也具有综合性的物流主体;既具有内资物流主体,也具有外资物流主体;既具功能单一的物流业态,比如冷链物流、会展物流等,也具有功能复杂物流业态,比如现代国际物流园区等。

2.浙江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海陆空港大物流的内在关系

A.浙江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浙江人素有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应变意识、发展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创造了民营经济、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三位一体的浙江模式,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13%以上,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均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然而,近年来浙江经济发展与土地、水、环境等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约束,浙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和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局限性不断暴露出来。特别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浙江外贸出口严重受阻、出口增长大幅滑落。而随着国家“救市”宏观政策的出台,货币投放量大规模增加,国内消费品物价普遍上涨,进而推动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价格也快速攀升,浙江大量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停产、转产、倒闭风潮迭起,浙江经济发生的戏剧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浙江经济发展的出路是在哪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为目标,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港航强省建设”、“发展海洋济”等一系列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应对新挑战、抢占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为了支持和帮助浙江经济的发展,2010年3月国务院把浙江省确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省,要求浙江在“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推进义乌国际商贸综合改革试点,加强产业集聚区战略规划和布局”方面进行大胆探索。2011年2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又获得国务院批准,该规划定位于把浙江舟山市建设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和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国务院的决策标志着浙江省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了到国家战略层面。

篇5

  一、关于现代物流业的基本认识

1.物流产业的发展及其基本内涵

物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传统上的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日益完善,生产和销售领域以外的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环节中蕴藏着巨大潜力。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寻求成本优势和差价优势,对物流各环节的功能进行扩充和整合,使其实现总成本最小化。他们首先将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一个独立部门和职能领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不再仅仅局限在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在此基础上,发达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各种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及表现出来的快速发展趋势表明,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上述可知,物流理念被引入产业界后,其内涵一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充。短短几十年间,物流由最初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在全球迅速成长为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产业,并已进入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所谓现代物流业,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进行一体化管理,以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因此,国际上通常把降低物资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一利润源泉,把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带来的利润称为第二利润源泉,而把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润称为第三利润源泉。著名管理权威P.F.德鲁克则把现代物流业称之为尚待开掘的“黑大陆”。

2.现代物流业的基本特征

虽然物流活动存在已久,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第一,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现代物流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第三,现代物流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3.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发展呈现出五大趋势:一是系统化趋势。为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商品流动过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专业化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也就成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二是信息化趋势。借助于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整个物流系统实现管理电子化,物流业正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新阶段;三是专业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企业为精干主业,提高效率,逐渐把物流配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去做。第三方物流能够发挥集约化、专业化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合理化,从而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仓储现代化表现为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则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五是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传统上,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但现代物流的功能逐步拓展,将商品的交易、产品的位移和信息的传递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三流合一。

  二、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它不仅涉及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经营企业,还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通信等设备的制造和经营业;不仅涉及农业、工业、货代、仓储、包装、堆场、电子商务、邮政、通信、银行、保险、消费者等生产经营和物流服务企业以及用户,还涉及政府、税收、海关、检验检疫等管理部门。因此,现代物流业几乎涵盖了一产、二产、三产的所有领域和部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越发展,专业分工就越细。专业分工越细,也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专业比正是现代物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使生产者、经营者能压缩存量资本和不必要的物流投入,使消费者的需求能更便捷、更好地得到满足;使电子商务、全球卫星定位通讯技术等先进科技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使物流经营者能更专致于物流服务;使物流设备和技术、管理进步更快;使物流资源向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方向配置,形成集约化的物流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2.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地区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东部、中部、西部产业相近系数高达0.95左右。规模形不成,厂商生产和销售成本高,消费者购买价格高,可谓两者俱损。因此,各地区应依托资源优势从事生产和经营,形成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协作,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贸易发展奠定交易基础。而地区分工造成的生产区域化与消费全球化矛盾则通过现代物流业得以解决。这样,不仅使各地区和企业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盲目竞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能使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3.发展现代物流业,将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好属于需要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地位。而且,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带动相关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的发展。这样既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绝对数量,还提高了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从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繁荣区域经济。此外,发展现代物流业也是创造再就业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劳动就业将出现新的格局。

4.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潜在需求巨大,相对传统的物流业,它属于产业的优化升级。现代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高效率物流服务的需求,将使传统物流业获得新的业务拓展领域,变单纯的仓储货运为现代物流,提高附加值,走出新路。

5.现代物流业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欧洲、新加坡等国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把综合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考察条件,来判断项目投资的效益。例如,上海浦东刚建成就吸引了世界500强中的不少企业登陆,而当他们发现那里居然没有一个物流中心,不少企业憾然离去。痛定思痛,一个由上海市相关部门组成的物流促进委员会开始着手建立物流中心改变其投资环境。

6.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物流业的发展又将推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近年来,我国不少港口城市通过实施“以港立市”发展战略,城市交通运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海港、空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日益完善,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港口城市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大力发展物流产业,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7.现代物流业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物流运作方式下,企业各自搞物流,形不成经济规模,造成采购成本高,人员和运力利用率低。现代物流业通过集中采购、集中运输、集中储存、集中管理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极大地提高人员和车辆、仓库等物流设备和设施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企业物流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8.现代物流业是现阶段实施港区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在港口(包括海港、内河港、空港)与保税区合作中,依托港口的运输功能和保税区的保税仓储、加工贸易、国际中转贸易功能,发展现代物流业,使港口的优势和保税区优势得以互补,为实现港区一体化创造有效的途径。

9.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直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美国物流业规模为9000亿美元,几乎是高技术产业的两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日本在近20年内,物流业每增长2.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就增加1%;据统计数据,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我国约为16.7%,这说明,我国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非常大。因此,如果能够在物流合理化方面加以改进,将该比例降低一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将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的物流成本,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10.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能够起到完善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质量和抗御危机的作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人们在分析和总结东南亚各国和各地区的情况时发现,以现代物流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新加坡和香港具有较强的抗御经济危机的能力。

通过上述探讨可以看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应作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优化生产力布局,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三、成都发展现代物流业孕育巨大商机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商贸流通和货运仓储相当发达,发展现代物流业理应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依托西部大开发战略,成都明确提出:将成都建成西部物流中心的战略举措。2000年9月2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成华区内建设“成都物流基地”。目前,成都物流基地已与北京赛普京良、深圳平湖两大物流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国未来的三大物流基地。

物流基地的建设为其服务辐射半径区域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给区域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在过去几年,成都市成华区因基础设施差、改造成本高而制约了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成都其他各区。在成都市约400万平方米的专业市场总量中,成华区仅有10多万平米。自2000年正式被市政府批准建立物流基地后,成华区专业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建成成都八里庄二仙桥钢材市场、成都512建辅建材市场、八里庄粮食批发市场、圣灯陶瓷玻璃橱具酒店用品市场等大大小小的市场共40余个,在建的还有富森·美家居装饰材料批发市场、中国西部塑料市场等20多个专业市场。根据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介绍,计划到2005年成都全市市场需新建近500万平方米,其中,成华区就规划有118万平方米,约占全市新建市场的25%。到2005年,这一地区将建成一个以生产资料为主的,集仓储、运输、物资配送、信息咨询、餐饮娱乐、通讯、金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市场群,形成高起点、高效率,极具辐射力的现代化物资交易中心、仓储中心和信息中心。建成后,年交易额将达到200多亿元,与金牛区金府路生资市场群及五块石市场群和武侯区红牌楼汽配市场群及高新区火车南站消费品加工贸易区批发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成华区的成功实践引起了青白江区的高度重视,区政府开始积极探索促进本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加快青白江区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青白江区提出了“建成一流卫星城,跨越发展青白江”的发展目标。可历史及实践都证明: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和有效的物流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良好的物流条件,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成华区为何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开发者?为何能成为一片投资热土?究其原因,投资者都不约而同地看中了这里良好的物流条件。为此,青白江区提出紧紧围绕交通区位优势的特点,依托工业基地、大型企业、铁路枢纽,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充分发展物流经济的思路。青白江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1)青白江区是成都市东北的门户,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国家公路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经过成都的两条(上海—成都)、  (二连浩特—河口)均经过青白江区(成绵高速、成南高速),另有国道108线和省道唐巴公路,还有7条县道,区内公路密度达132.9km/km[2]。区内现有国家铁路4条——宝成、达成、成渝、北环线,另有1条企业专用铁路,有火车站5个,其中大弯站、青白江站、城厢站属成都枢纽站,有国家铁路二级口岸1个。(2)青白江区拥有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而且地价便宜,只相当于成都二环路附近地价的1/5。(3)青白江区有充足的水、电、气资源。工业渠流量8万立方米/秒,并已建成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区内建有西南地区最大的500KV枢纽变电站,总变电容量178KVA,具有国、地电网双线供电优势;四川省南北两大输气管道及两座大型天然气配供中心都建在区内,天然气管道铺设完备,天然气日供量400万立方米。(4)区内建有华铁国际储运有限公司,配有先进的物流设施,具备“一关三检”查验功能,已开通成都  上海“五定班列”,以及与上海、天津、青岛、连云港、广州、深圳等沿海口岸的进出口业务,具备良好的物流基础。(5)经铁道部批准,将把青白江火车站由原来的13股道扩建为24股道的大型货运编组站,成为成都北货站,这是青白江区发展物流业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6)青白江区是全国和西南地区著名的化工、冶金基地,拥有川化、成钢、成桥、蓝风等12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有中日合资川化味之素、美国成都宝洁、成都王牌农用车、四川升达杯产等10多家合资、独资公司及联办企业,形成了以化工、冶金、机械、建材、轻纺五大支柱产业。雄厚的工业对物资储运有巨大的需求,可以为物流业带来充足的货源。

由上述可知,青白江区已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条件,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将引起青白江区经济的重大飞跃。第一,青白江区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增强本区对德阳、金堂、新都等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而且可以与同处成都市北面的“成都物流基地”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增强成都市对中国西南地区物资、人员、信息等的辐射作用;第二,青白江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区内物流资源的整合及优化配置,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率;第三,青白江区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为区内大中型企业提供“准时供应系统”、“即使供应系统”和“零库存系统”等第三方物流服务,使工商企业降低管理费用,压缩存量资本和不必要的物流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第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会大大改善青白江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和项目落户青白江区,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短与周边地区和先进区县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大大提高青白江区的整体服务水平,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同时,可以带动周边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这将进一步增强青白江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随着物资、信息、资金和人员的集散,又会直接推动餐饮娱乐、金融、信息通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此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最终也会对房地产的开发形成新的需求,以商业房地产开发带动住宅房地产的建设。

然而,上述这一切都必须立足于对现代物流业的大力发展。可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确对区域经济有着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版

2.丁俊发,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对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物流技术,1998.01

篇6

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物流教育虽然受到多数高校和职业院校的重视,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比较低,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一)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没有形成特色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实行的是三年学制,由于在学习时间上与四年制本科教育的接近,其中许多课程事实上是从本科知识中选择合适的内容简化压缩形成,这种模式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脱节,此种学习方式不适合目前的招生对象,与本科生相比不具有优势,又不能体现职业院校特色,使目前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偏差。

(二)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

现代物流业是由商业、物资、储运等众多产业、部门和企业组成的一个社会化服务的整体。但现代物流业绝不是上述产业、部门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概念。但在物流相关学科的教育与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依然存在,各专业之间课程设置重复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许多学校的物流教育只是现代物流理论中的某一个环节,使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教学内容很多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职业岗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专业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目的是为了今后的转岗和继续学习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而对于就业岗位针对性的学习、训练只集中于学习过程的后期,使职业培训过程过短。此种培养结果既不能使学生奠定很好的理论基础,又丧失了针对性学习专业技术时间,根本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简单化

教学方式上,没有将实际操作同理论相结合。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掌握了书本知识,而在实践过程中缺少创新。这一点反映出中国教育体制的通病,其结果造就一大批眼高手低的“秀才”。

二、对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深入思考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视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行业及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针对目前的高职教育,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一)对高职物流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因此,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应重点考虑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当地经济特点、区域经济特点及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根据这些情况来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具体岗位群。如学院所在地是沿海还是内地,如是沿海城市,可重点考虑港口、码头及物流人才的需求;如在内地又不沿大江,则重点考虑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需求或铁路运输业务的企业的需求。

(二)对高职物流专业培养对象的分析

高等职业物流教育根据招生对象,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对于不同的培养对象,应分析他们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缺陷,以便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弥补他们知识或能力的缺陷,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我们应贯彻发挥优势、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通过分层次教学或开设选修课给与学生不同的指导。另外,由于某些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们可以考虑使学生在已有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三)对高职教与学过程特征的分析

高职教育执行以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原则。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教学,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增强实践性课时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如开设“物资编码与识别技术”、“物流配送实务”?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除一般性的讲述外,还需要在校内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实习,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四)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条件

为保证职业技能型人才这一特定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培养条件作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在师资和设备这两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需要学校加大投入和改造。

(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构建具有高职物流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适应高职物流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在教材选用方面:不求它全面和权威,不要求结构和体系十分完整。只要有特色、有实用价值、学生爱看爱学,并能启发他们思考的教材就是好教材。

(3)在教学手段的使用方面:物流专业教学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如采用多媒体教学。

(五)对用人单位参与高职建设的尝试

篇7

关键词:核心竞争能力;物流企业;资源整合;转型;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1、我国物流发展的回顾,我国物流的发展,除了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技术发展状况有关外,还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建国以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六致可以分为GPRS DTU几个阶段:

①计划经济下的物流,即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国家对各种商品特别是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指令性计划生产、分配和供应,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指令性分配计划的实现、为了节省流通领域的费用。政府虽然也在综合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布局物资储运点、建工合理库存、编制并不断修订猫池主要物资的合理流向图、提倡综合利用各种运输万式及发展联运等方面提出了多种政策措施外,但总体上是按计划生产、储存和运输,实现计划分配与供应。

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即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即从计划经济向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体制转变。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脉冲电子围栏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也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

由于经济活动已向商品导向转变,物流业开始注重经济效益、物流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被动的仓储和运输,而开始正重系统运作,长兴物流公司即考虑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运输在内的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按系统化思想,推出了仓库一次性作业、集装单元化技术、自动化工体仓库、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形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全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这一阶段,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2、我国物流发展的状况,我国物流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会同世界银行召开了杭州物流现代物流国际研讨会后,我国的现代物流有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物流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从总体来说,我国的物流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部分省市开始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部分省市政府已开始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项涉及经济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来抓、以天津、上海、深圳、山东三市一省为例为了使杭州物流公司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三市一省"都从战略高度出发把发展现人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支撑点之一。

二、传统物资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现状分析

1、传统储运业正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积极推进

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不断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我国的物流企业正面临着飞速发展时期,分析我国的物流企业的来源,大多数是从传统的储运企业发展而来,如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托运人、财务和信息咨询公司、港口码头铁路、电子分销商等七种。这些从传统的储运业务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形式而缺乏核心的改造或者改造不彻底,留于形式。例如,有资料指出用物流理念改造传统货运,创办快递服务,开展直销配送,建立专业物流公司,创建规范物流园区,加大投入,谋划未来。也有的学者指出,变革体制,适时转型的观点,提出加大信息化,改造流程,改变观念等手段来促进转型。也有学者指出,完善物流配送功能,以传统储运为基础,建立多种形式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强横向联合,开发各自物流资源等手段以促进转型。

2、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2.1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企业理论、资源观理论的不断发展及其与企业战略理论的不断结合,20世纪九十年代初,理论界提出了基于核心竞争能力的竞争优势理论。企业中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自身构建、培育和拥有特殊的资源和能力,这已经是当今各国战略管理专家、学者的共识。西方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d)和哈麦尔(Gary hama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正式论述了企业核心能力及其在工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之后,世界各国对核心竞争能力的定义特征和范围等作了诸多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哈麦尔(GARY 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 RAHALAD)于1994年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未来的竞争》,提出未来的企业竞争必须形成核心竞争能力,提出了企业竞争战略杠杠作用和延展策略。

2.2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用核心竞争能力来评价一个物流企业的运作水平,保障能力。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具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本特征,但对实际的企业而言,确实很难评价一个物流企业与别的企业相比有更优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研究中,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来界定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转型的发展策略

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打破物流管理的条块分割。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物流的功能是由分属各个部委的企业来完成的,因此在目标上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功能的分散导致了人们在决策时只考虑了价格因素而牺牲了速度和灵活性。只注重价格导致运输缓慢,因为快运价格高,同时也造成了供应链中的大量库存。其结果是消费者不得不苦苦等待货物运到,或者是在所有的省份建立大量库存以便客户需要时及时供货。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大力发展综合物流。 物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以及信息交换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间具有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内在联系。从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来看,物流管理的分散化,破坏了这些环节间的内在联系,严重影响了物流的发展。我国的物流管理还存在条块分割和内外脱节的管理体制,这严重制约着从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进行物流的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产业的社会化进程。应当指出,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和物流载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物流的组织和管理出现了综合性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打破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地方封锁的体制,统筹协调全社会的物流管理,顺应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加强物流体系各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同时消除对内物流和对外物流的分离。 发达国家在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了发达的物流产业,在当今和未来社会,物流业必将成为支撑和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国家制定的政策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也应制定物流政策,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协调和规划21世纪物流产业的发展,合理划分和明确物流行业管理职责,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鼓励运输企业间的兼并重组等,加速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国民经济进程。 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方向发展有优良条件,本文试图通过介绍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方向发展的现状,分析其优劣势,探讨其发展前景,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建议和设想。

结束语

篇8

【关键词】黑龙江省;粮食物流

1.粮食物流体系的基本内涵

粮食物流体系是粮食物流的基础和系统保证,由完善配套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统一的政府管理体制,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高效合理的“供应链管理”运作方式和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所组成,是粮食流通活动中的各种粮食物流功能的较为完美的结合,是协调、高效、低耗的粮食物流、粮食信息流和粮食流通服务的统一体。粮食物流体系随着粮食采购、生产、销售活动而发生,是粮食生产、加工、销售、收购、运输、仓储、装卸、配送、消费、交易和信息应用的一个完整的“环节链”体系。粮食流通体系从整个粮食流通的角度研究,粮食生产者与粮食流通中介组织、粮食流通中介组织与粮食市场、粮食市场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使粮食的流通高效运营,实现粮食物流的安全和经济。

2.黑龙江省粮食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黑龙江耕地集中,土质肥沃,粮食物流产业经过多年改革发展,粮食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健全、功能不断提高,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发展积累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也必须看到,黑龙江省粮食物流发展比较缓漫,主要表现为:

2.1市场化程度不高,竟争能力不强

由于受粮食安全以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方面因索的影响,粮食物流体系中仍以国有骨干粮库为主,其它所有制企业进入较少,导致粮食物流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粮食物流主体主要还是由购销主体来完成,第三方物流还处在初创和试运行阶段。因此,黑龙江省物流企业的综合竟争能力低,尚不能适应市场要求搞好粮食物流和扩大对粮食物流的需求。

2.2仓储资源整合不彻底,仓储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黑龙江省的仓储资源还没有按市场的要求进行彻底整合,省内现有物流企业建立的货场、仓库、装卸搬运队伍、包装厂和铁路专用线基本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缺乏横向联系,流通设施设备很难得到充分利用,这种状况难以使粮食物流形成规模,也造成物流成本高昂,不符合粮食现代物流专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要求。

2.3粮食运输方式落后,粮食流通成本高

散粮装运和接卸设备缺乏,运输设施简陋引发粮食在途时间长、途中损耗大、运输费用高等问题;一些粮食设施的建设缺乏科学化论证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了粮食仓库、粮食加工厂建设和布局不合理,影响了粮食物流的合理组织,不利于粮食物流的发展。粮食生产与外运不相适应,运输设施和技术落后,一些运输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与利用,致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由于黑龙江省地处铁路运输末端,粮食外运主要靠铁路,而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影响,运力明显不足,这已成为制约黑龙江省商品流通的“瓶颈”。

3.黑龙江省粮食物流的发展对策

3.1成立粮食物流管理机构

首先,粮食物流系统有着完整的体系,涉及多种组织、多个环节,粮食价值在其中实现增值是比较复杂的物流链体系,如果没有一个实力强的核心物流管理机构,是难以表现出整体最优效果的。其次,粮食物流系统又具有较强的脆弱性,在物流链的最上端和最下端是无数的有差异的个体农民和消费者,组织的多样性及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物流链上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体得不到满足,都会造成整个物流链的扰动。管理机构应协调好黑龙江省内地区间政策性和经营性两部分粮食的物流运作,协助做好中央储备的调动和管理以及粮食企业的市场化运作。

3.2加大粮食物流技术研究的力度,引进先进的现代粮食物流技术

粮食现代物流是指根据市场需要,通过计划、执行、控制、系统化管理,在粮食供应地与接收地之间以及进出口流动中将收购、储存、运输、加工等功能有机结合,实现用户要求的全过程。黑龙江省应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现代粮食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寻找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流通相适应的物流模式。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具有运粮通道网络化、流通“四散化”、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基本特征。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现代物流建设,支持东北打通粮食物流节点,建设粮食现代物流。

3.3加快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将粮食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结合起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运作,各个环节之间实现无缝链接。消费者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对购买的粮食的质量安全进行查询,并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直接订购;加工企业和经销商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对粮食的采购种类、质量、数量的选择等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生产者,减少物流环节中的不确定性,从而保证供求的良好结合物流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信息共享的手段。

3.4完善粮食物流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

粮食物流政策包括有关粮食物流的法律、法规、规划、计划、措施(对策),以及政府对粮食物流活动的直接指导等。完善的粮食物流政策体系一方面可以增加粮食宏观物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扶持与促进粮食物流事业的发展,加速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而提高粮食微观物流的效率。

目前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尽快建立与粮食物流直接相关的物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对粮食物流发展的引导、保障、激励和规制作用。我国应该考虑制定诸如粮食物流信息化促进政策、粮食物流标准化促进政策、粮食物流社会化促进政策、粮食物流专业人才促进政策,等等。在构建我国的粮食物流政策体系时,需要各级认法机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协会)的通力合作、相互协调,以提高物流政策体系的政策水平与实施效果。

3.5提高粮食流通的“四散化”率,是降低粮食物流成本的关键所在

相关调查显示,东北地区的粮食运往南方一般需要20~30天,为发达国家同等运距所需时间的2倍以上。发达国家的粮食物流成本低、效率高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四散”程度高。粮食实现“四散”:即散装、散卸、散运和散储,是粮食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四散”不仅可以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物流成本,还有利于保证粮食品质和减少运输损失。可采取的主要办法有:一是省政府和省粮食主管部门与铁路部门和大连港协商,从政策上降低或补偿铁路的“空驶费”,提高散粮运输专用车的使用率;二是组建由粮食、铁路和社会各界共同出资的混合所有制粮食物流企业,提高各方的积极性;三是由粮食部门购买铁路散粮运输车,在收回投资成本后,将全部产权交由铁路部门等等。通过有效措施,提高南方用粮大户散粮接收能力,健全散粮运输的最后环节。

【参考文献】

[1]聂振邦.促进粮食流通事业科学发展[J].求是,2010(17):28-29.

[2]陈锡文.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与“一农”面临的挑战[J].中农村经济,2010(1):4-9.

[3]马晓河,蓝海涛.影响粮食安全的10大因素[J].中国投资,2008(11):21-23.

[4]广德,张广胜.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篇9

(一)物流与国际贸易物流的内涵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全过程。国际贸易物流是指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物转移,跨越国界的物流交换互动,它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国际贸易物流主要是依靠国际的物流网络、凭借国际物流技术和设施,实现货物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流动和交换,主要体现了国际间的分工协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推动各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物流主要为国际间发生的贸易以及跨国公司服务,它的目标是提供专业化的国际服务。由于国际贸易物流设计的范围广、区域大,同时又会受到各个国家不同文化理念、民族习俗、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以及社会制度的影响,因而国际贸易物流相比国内物流,在运行起来就会相应复杂与困难。因而选择合适的国际物流途径和方式对于企业实施跨国经营,节省交易成本和费用,实现企业的经营利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际贸易物流的基本特征

国际物流运输能力要求高。由于国际贸易物流是发生于国家与国家之间,涉及的区域非常广,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因而实施起来更加复杂。国际物流需要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管理理念,提升国际物流的能力,使得国际物流功能更加集成,反应更加迅速,节省物流时间和环节,加快商品的周转,推动整个国际物流效率的提升,提高国际物流的运输能力和水平。国际物流需要高信息化。国际物流需要出口方和进口方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因而透明化的信息对于节约双方的成本和费用,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国际物流的正常运转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持,而国际信息系统的建立难度大,不仅投资巨大而且管理难度也大,还会受到不同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是基于EDI(电子数据交换)发展起来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于国际物流的发展意义重大。国际物流标准化要求高。由于国际物流是在全球范围内运转,而各个国家对于物流标准化的建立都是不一样的,为了保证国际物流运转更加顺畅,提高国际物流的运行效率,统一国际物流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很多欧美的发达国家之间已经逐步实现了国际物流的标准化,例如采用统一的条形码技术,统一集装箱的规格,统一规格的托盘等,这样就节约了物流的成本和费用,提高了物流运转效率,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还包括物流作业的标准化,强调各国在物流作业流程和方式的标准化,从而使物流过程变得有章可依、简单有效、便于考核。国家物流组织网络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企业的经营范围往往涉及到众多国家,因此要求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物流的选择和配置。为了保证国际物流的顺利运行,必须要在国际间建立强大的物流网络,实现国际间物流组织的协调和合作,保证物流网络的点、线、面得到有效配置和结合,建立国际间完整的物流体系,实现国际物流组织的网络化,提升国际物流的运输能力和效率,加强国际合作,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稳定,世界各国沟通和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国际贸易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世界贸易额逐年飞速上升,平均每年都以接近30%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年增长率。从国际贸易的数量上来说,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国际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增长到了2011年的20万亿,增长了970倍,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家;从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上来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是出口原材料密集型以及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现在我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向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等转变。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速度不断增快,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对于商品的转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物流应运而生,可以说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没有国际贸易就没有国际物流。然而,国际物流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为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扩大了国际贸易的区域范围。

(二)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存在的问题

从客观上来说,我国的国际物流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国际物流能力还比较薄弱,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企业发展不成熟。近几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虽然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企业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开始比较晚,起点比较低,与大的国外跨国物流巨头相比,技术还是比较落后,差距比较明显。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运载能力有限,只有中国远洋、中国海洋、中外运等几个比较大型的企业,但即使是这几个企业与马士基、达飞等国际巨头相比,也还远远落后于它们;再者,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的物流功能单一、没有现成有效的物流网络,企业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服务水平比较低,不能满足国内进出口企业的需求;另外,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低,缺乏高素质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国际物流企业的高级策划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比较大,因而导致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政策支持不足。现代国际物流的发展少不了国家的政策支持,美日等国家的现代物流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和其政府对于物流企业发展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而我国虽然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障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很多物流企业存在恶性竞争、无视操作规范等现象。国际贸易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发展和延伸,更需要国际立法的支持和政府的引导,然而,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在政策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国家关于国际贸易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缺乏国际贸易物流的基础设施或是设施比较落后,地方性的限制政策比较多;政府不能对于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政府职能缺失,因此导致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缺乏健康有利的政策环境,阻碍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

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在国际合作中存在问题。国际贸易物流主要是为跨国贸易服务,它必须设计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货物流动,因此,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对于发展国际贸易物流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加强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同世界很多国家建立了深切的友谊,我国国家的对外交流取得了重大成功,这都为国家贸易物流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国家贸易物流方面,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国际合作在国家贸易物流中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得到发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的行业开放度不够,铁路、公路、航运、海运等交通网络主要集中在政府手中,部分地方政府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为物流发展设置了很多障碍;第二,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不够,不能为我国国际贸易物流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按照我国政府现有的组织架构,国际物流行业涉及的相关部门有:航空、铁道、海关、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多个部门,由于疏于对各个部门的协调,导致我国国际贸易物流缺乏必要的指导。

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的措施

(一)壮大企业规模,完善物流网络

国际贸易物流对于企业运输能力以及运营能力的要求一般比较高,单个小企业很难肩负起国际贸易物流的重任,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物流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首先壮大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特别是跨国经营的能力。因为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贸易企业,必须在全世界重点地区铺设完善的物流网络,提供跨国贸易的物流服务。

(二)增强服务意识,逐步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

现代物流的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物流,物流企业提供的不再是仅仅传统意义上的运输服务,它还包括仓储、配送、货代等综合服务,企业面对的客户要求也不再是统一的标准化的物流服务,更多的是需要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要设计独特个性的物流服务,这就对物流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物流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逐步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

(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政策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发展国际贸易物流,必须加强铁路、港口、公路、机场等物流枢纽的建设,同时加强国家立法,推行一些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打破运输行业的地方性保护主义,推进国内物流企业的整合和竞争力的提升,加强政府对于国际贸易物流行业的指导。

篇10

1.现代企业实行团队管理的优势及特征

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组织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已成为当今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素质。在实践中,强化团队管理的理念已越来越多地为我国企业所应用。团队管理是基于权变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归纳起来具有如下优势:①有利于发挥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③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④有利于提高企业团队运作的效率;⑤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⑥管理技巧灵活多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

团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它强调集体绩效,表现出的作用往往是积极的。它的责任既可能是个体的,也可能是共同的。它主张个体的技能相互补充。团队的基本要素包括规模、目的、目标、技巧、方法和责任心。对这些要素给予重视,才能形成产生团队业绩所必须的条件。因此,作为一支高效团队应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特征:①明确的目标——团队成员清楚地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目标所包含的重大现实意义;②基本的技能——团队成员具备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良好合作;③相关的技能——每个人对团队内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④共同的诺言一这是团队成员对完成目标的奉献精神;⑤良好的沟通——团队成员间拥有畅通的信息沟通;⑥谈判的技能——高效的团队内部成员间角色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这要求团队成员具有充分的谈判技能;⑦合适的领导——高效团队的领导往往担任的是教练或起后盾的作用,他们对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而不是试图去控制下属;⑧内部与外部的支持——既包括内部合理的基础结构,也包括外部给予必要的资源条件。

2.现代物流企业构建团队管理的必要性

①现代物流企业许多是从传统的职能型企业转型而来的,员工们的态度和行为保有传统行业的等级烙印,不同的物流职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目标冲突。因为仅以物流职能为核心的传统企业,其各部门过于强调单一的、独立的物流基本职能,忽视各个职能间的关系。不同职能间利益及视野会导致职能间不断地发生冲突,都极力强调各自的重要性。同时,由于职能经理们看到的只是组织的一个狭窄的局部及他们的职能所涉及的部分,这种结构并不能给管理者带来关于整个组织活动的广阔视野。

②物流管理理念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改变。近十年来,物流活动的组织结构从强调“物流职能”为核心转变为强调“物流过程”为核心。其中--个显著的趋势是,物流组织正努力将其运作能力更好地支持以过程为导向的管理,而不受功能集成或分割的影响。在以过程为导向的水平组织结构中,当职务是围绕小组而非个人来进行设计时,就必然形成工作团队。物流组织中自我管理工作团队确定了要完成的目标以后,他就有权自主决定工作分派、工作作息和质量检验方法等。

③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大都是以物流项目的形式存在,物流团队可以针对客户综合的,个性化的.物流服务要求,按照客户的特点进行物流过程纵向重组,形成综合的、一体化的物流服务项目,从而和客户的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紧密结合„新的物流团队文化就是要求他们改变观念,明白文化变革的必然性,清楚他们应该做的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意味着在部门、团队、团队间以及与客户之间,人们必须改善彼此的合作、信息的交流和决策过程。

3.高效物流企业团队管理的构建方略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组织。企业内部的员工就是组织的细胞,只有不断地给细胞补充和提供营养,细胞才有活力,所有的细胞才能内聚成强大的动力,由此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一个髙绩效的物流团队至少应包括三种不同能力类型的成员:其一,具有物流技术专长的成员,能够胜任某一具有技术难度和挑战性的物流工作任务;其二,具有物流专业问题解决和决策技能的成员,能及时发现并提出问题,接受有益建议,做出有效决策;其三,具有良好沟通技能的碑员,善于积极倾听和反馈,能妥善处理人际冲突。这三类成员的有机组合,为创造一个高绩效的物流团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管理者如何构建高效物流企业管理团队呢?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几点策略:

1.建立组织共同远景。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目标。“组织目标”这个词对人们心弦扣动的能力长期以来大为减弱,而美国当代管理学家彼得圣吉以“共同愿景”来重新命名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u所谓“共同愿景”就是“愿望”与“远景”的结合,他既能够体现组织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又能够体现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望。人们之所以如此热忠于建立美好的共同愿景,是因为它能带给组织强大的内驱力,激发组织及其员工的创造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高效的物流团队对于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有清楚的了解,并坚信这些目标包含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而且目标的重要性激励着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中去。

2.提倡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中国有个尽人皆知的谚语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讲的道理连小学生都知道。今天换一个角度来分析,我们把三个和尚比作某些组织,当这些组织有一个和尚时,输出的是一担水,两个和尚时输出的是一桶水,三个和尚时输出的是零——没有水。物流服务的物流特性表现为一种网状结构,这个网是由多个节点和连线构成的,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又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在作业过程中,团队成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为周边相关岗位多想一点和多做一点,使信息传递、业务交接达到无缝化状态。如果没有这种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就不可能将整个线上的作业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不可能达到物流目标系统化和业务操作无缝化的目的,就不可能有效准确地完成繁杂程度较高的物流服务。

3.充分进行内部沟通。善于沟通,可以使团队内部凝聚力增强。传统金字塔式的组织内的严格等级制度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级是权威的,不可侵犯的,这使得下属对待上司心惊胆战。如此,则不可能产生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团队要努力改变的正是等级制带给人的压抑,应尝试着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物流服务的特征之一是客户参与到物流方案设计、设施及评价的全过程。物流团队成员在工作中需要时时与人协调沟通、与上下游环节岗位人员进行协作,这是高效的物流团队必不可少的。时间是衡量物流服务水平的要素之一,因而要求团队成员信息交换必须及时,这些信息包括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另外还需要保证各种渠道的畅通。此外,管理层与团队成员之间健康的信息反馈也是良好沟通的重要特征,有助于管理者指导团队成员的行动,消除误解。

4.构建合作型团队。团结合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学会真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合作愈加重要。一个团队取得胜利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良好的真诚合作。高效的物流团队是由一群有能力的成员组成的。他们具备实现理想目标所必需的技术和能力,以及能够良好合作的个性品质。高效的物流团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物流专业知识,更要注意有关法律法规的差别;物流团队除了必须具备团队及企业内部协调能力外,还应当具备与外部客户协调的能力。有精湛技术能力的人在传统的职能部门可能做得很不错,而高效的物流团队还需要他有处理群体内关系的高超技术。

5.建设明礼诚信的工作体系。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源。早在18世纪弗兰克林就指出:“信誉就是金钱;影响信誉的微不足道的行为,都要注意。”诚信意味着企业的信誉,意味着企业的生命。企业重承诺、守信用,就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一种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企业的无形资产得到了积累和升华,其能量在以后的市场经营中就会逐渐释放,支持着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后劲。离开了诚信,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更谈不上企业的长久发展。物流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效物流团队成员必须对团队表现出高度的忠诚和承诺,我们可称之为一致承诺。一项物流活动仅当其对客户价值做出贡献时,其存在才被认为是正当的。所以一项物流承诺必须给予这样的动机,就是客户需要一种特殊的活动。团队核心成员必须培养这种能对外在因素进行思考的能力。另外,由于物流服务常常会涉及到客户商业机密,因而要求物流团队成员不仅仅限于忠诚于团队,还要忠诚于客户。

6.营造内部支持和外部支持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