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育率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湖南省开展休闲体育旅游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为湖南省开展休闲体育旅游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旅游 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旅游
随着社会化程度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意识、体育需求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实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休闲体育旅游正好符合这种要求,它不仅契合了人们对休闲、体育、度假、疗养等的多元需求,也实现了休闲体育旅游与经济的关联互动、协同发展的联动效应,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根据国内外休闲体育旅游出现的强势势头,结合湖南省的具体情况,从而构建出湖南省休闲体育旅游的一个伟大篇章。
一、湖南省开展休闲体育旅游存在的优势
(一)地理优势
湖南地处中国的中部,南连两广,东连长三角经济区,北连广阔的北部,西接物产丰富的西部。是我过南北交流的桥梁,东西连接的通道,是中国极具优势的战略要地。
(二)客源优势
由于湖南良好的地理优势,靠近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中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使得到湖南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
(三)资源优势
湖南拥有最适宜发展休闲体育旅游的资源优势,如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张家界;被国外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的凤凰古城;游韶山;爬南岳衡山及岳麓山;观桃花源及岳阳楼;览常德诗墙及舜帝陵等等。
(四)区域联合优势
在湖南的“十一五”期间,湖南形成了“长株潭”经济区,这种区域的联合为休闲体育旅游创造了巨大的旅游空间,游客的旅游不在局限在一个地方,可以做到很大的自由度,如果湖南可以多形成几个这样的区区联合,势必给湖南的休闲体育旅游带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湖南省开展休闲体育旅游存在的不足
(一)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
休闲体育旅游刚刚兴起,决定了在人才数量、 质量方面等严重不足,特别是休闲体育在湖南兴起还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要加大力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休闲体育专门人才,以适应以后湖南休闲体育旅游的飞速发展。
(二)项目开展对环境的破坏
湖南一些休闲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如野外宿营、徒步探险等,旅游人群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为的对生态的破坏,人们必须加强环保意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如在开发湖南永州阳明山的过程中就造成了环境的极大破坏。这些是开展休闲体育旅游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基础交通设施的不完善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湖南在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一些县一级的旅游景点的基础交通建设确实相当不够的,很多游客向往那里的休闲体育旅游,但是迫于交通的不便不得不取消。
三、针对出现的不足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重视专业人才,加大对休闲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满足湖南日益膨胀的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湖南政府及旅游部门应加大力度对专业人士的培养,建立体育人才和从业人员的教育、 培训体系,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休闲体育从业人员队伍。
(二)增强环保意识,加强人民对环保的重要性认识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休闲体育旅游地的环境更加重要,很多旅游者都是冲着美丽的环境去某一地方旅游的。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一些方针、措施去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通过各种演讲,纪录片,电视节目宣传等去加强人民对环保的重要性认识。这样才能使湖南的休闲体育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湖南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从而带动湖南地区经济的向前发展。
(三)完善基础交通设施
湖南处于东部和西部连接的咽喉要道,在改革开放后,基础交通设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把发展基础交通设施作为一个议案来解决,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来完善湖南的基础交通设施,加大投入,把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第三产业来发展。
四、结论
在国内外休闲体育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湖南省应抓住机遇,依托省内山秀水的自然生态体系,悠远的湖湘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具备开发体育休闲旅游的巨大潜力。通过对湖南省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发,实现休闲体育与旅游的优化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休闲旅游圈,从而不断满足社会各阶层人们的需要。开发湖南省的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对于调整湖南省产业结构、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增强湖南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湖南影响力、加快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达道,阳芸.经济欠发达旅游区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26-29.
篇2
【关键词】法律素养;法律意识
当代社会,对国民素质的关注主要在于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而对法治问题的关注主要在国家的立法和依法行政方面,很少有人关注到国民的法律素养尤其是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一大部分学生把在校生的法律问题仅仅归结到刑事案件一类,所以在很多大学生看来,法律似乎离他们的生活非常遥远,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不会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另一方面又觉得,在大学校园这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中,基本不会出现发生与法律有关的事情。但事实上,在校生常见的法律问题有很多,除了盗窃、打架斗殴致人受伤等刑事问题外,还有许多例如于打工讨薪、签订就业协议、恶意欠款等民事问题,而大部分学生又严重缺乏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一)法律知识欠缺
法律知识是形成良好法律素养的前提、基础和重要内容,而现在很多高校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除了偶尔的选修课程中会设置一门法律相关的课程外,其余在校期间很少有法律知识的学习,甚至大学四年都没有学过任何法律课程。当前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法律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种媒体的法制类栏目,致使很多学生触犯了法律全然不知,遇到问题也不会有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二)法律意识欠缺
很多在校大学生认为只要不犯法,学不学法、知不知法无关紧要。出现法律纠纷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是否存在违反义务性或者禁止性规定的行为,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权利是不是遭到了侵害。这种传统思维的影响在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中体现的较为明显。大学生知法、用法的意识淡薄,不知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于从事违法犯罪行为。大学生违法事例从以下事例中窥见一斑: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生马加爵的恶性杀人案件,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的硫酸泼熊事件以及来自大学校园的一些暴力事件,药家鑫事件等。
(三)法律信仰不足
法律信仰是人们出于对法律的依赖感或神圣感而生产的心理感受,在行为上则体现为对法律过程的参与。现实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让大学生们失去了对法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也很少有大学生主动参与法律过程,因此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危机进一步显现。
二、法律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伴随着城乡差距的加大,社会分配不公等现象,这对敏感的大学生群体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心理冲击,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贫富悬殊、权力地位差别、不可抵挡的提前消费和社会欲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的人格扭曲。还有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校园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网络不良资讯、不健康的网络游戏等也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极富有渲染力的网络不良资讯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网民长期处于虚拟环境中,失去对周围环境的正确认识,可能导致孤僻、冷漠、对社会反感、信仰迷茫、缺乏责任感,甚至导致人格畸变、诱发犯罪。这些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使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法的感知和敬畏,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实效。
(二)教育因素
首先,法治教育在个人成长历程中介入较晚,从小学到中学,学校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对中小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近年来,高等教育虽然一直在强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真正涉及到法律层面的教育还是少之又少。学校的“法治教育”一直从属于“德育”,并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这就会降低学生从小法律素养培育的成效。法律素养的培养没有从源头抓起,而是就事论事,遇事才讲。而实际上,法治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只有如此才能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其次,目前各高校比较注重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科研成就,而对法制教育则显得缺乏力度。很多高校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只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这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想和理念了。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在校大学生大都是18—24岁的青年,正处在生理、心理渐趋成熟时期,该阶段的大学生较冲动敏感,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素来养成自我为中心,行事我行我素,不能或很少考虑理解和宽容他人。大学期间大部分学生常常处于学习、生活、恋爱以及就业等多种压力下,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果不能及时疏导与发泄,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抑郁,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心理。
(四)家庭因素
家庭式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的理想、情操、道德、性格、情趣的形成,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为此,社会学家把家庭看作是预防青少年违法违纪的第一道防线。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之间的和睦关系等,都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稳重、成熟、善良的性格,是他们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更有自信,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的挑战和挫折。相反,支离破碎的家庭,紧张的家庭气氛,家长不良的生活习惯,则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冷漠、粗暴的性格,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容易走极端。
三、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规章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法制教育是“认同”规范、“接受”规范和“消化”规范的教育。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生对法治的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更多地来源于高校本身的各项管理制度,高校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本身是否合法,实施规章管理制度的程序是否得当,是大学生在实践中建立法律信仰的最直接感受。因此,高校的法治环境对在校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坚决予以执行,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法治环境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法律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法律现象给予关注的热情和兴趣。
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让大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到法制教育,为学生营造一种法制教育氛围。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法制教育、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组建法律社团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身体验机会,提高同学们参与法律的热情和在实践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校生大都处于心理发育不成熟,意志不坚强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遇到事情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因此,学校应该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增强学生对复杂环境抵抗的心理素质。学校要有针对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认识自我缺陷,缓解焦虑情绪,化解矛盾,消除自卑感,矫正不良行为,提高他们正确认识和应对各种事情的能力,避免因为心里障碍而引发的违法违纪行为。此外,还要格外关心后进生和“前科”生,要积极鼓励他们,用心关爱他们,感化他们,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篇3
一、体育旅游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上讲,则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于一体的服务,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研究大学生体育旅游的意义
旅游这个行业作为新型产业发展起来。其中,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中的消费热点,需求规模将越来越大。它以其参与性、刺激性、专业性、挑战性满足了年轻人的需求,符合时代的主题,吸引了消费群体,其中包括高校大学生。因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独特的敢于冒险和迎接新事物的勇气,作为较为活跃的人群,他们是体育旅游的主力军。他们具有一定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更具有冒险精神和超前意识,已成为潜在的出游率较高的旅游客源市场。
通过参加体育旅游活动,大学生可以丰富课余生活,为大学时光增添色彩,并且开阔了眼界,可以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更好地提高。各方面素质相对较高的在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以健康为主题的体育旅游的发展以及其市场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更有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大学生体育旅游的特征
(一)健身性和娱乐性。体育旅游以体育活动参与为主要内容,大学生在亲近自然的感受新鲜环境的同时,也愉悦了身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二)欣赏性与体验性。这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在观看大型体育赛事、体育文化活动、民族体育表演及地方传统特色的体育竞赛时,既欣赏到了表演者的技能和当地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也满足了内心情感的体验过程。(三)刺激性和挑战性。主要是体现在刺激性体育旅游方面,如攀岩、漂流等,这些以年轻旅游者为主,可以更好地展现大学生的风采,如挑战自我、追求极限、感受刺激、自我超越。(四)多样性和重复性。体育旅游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既有普通的陆地活动,也有水上、空中活动,内涵面广,可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五)教育性与交际性。大学生可以在体育旅游活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运动技术,增强体质,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还可以在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中能够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
(一)对体育旅游的市场分析
大学生是指在大学校园里攻读各种学位的学生,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规模分析,多数在校大学生有旅游意向,而且部分大学生有过旅游经历。
(二)对体育旅游的认知程度
通过体育旅游,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精神疲劳,所以被大学生所接受。但目前,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知程度较低,处于只是简单的了解的层面,需要进一步向前发展。多数学生是通过网络和报纸来了解,其他认知渠道也只是通过电视、杂志、宣传手册等渠道来获取的。
(三)对体育旅游的参与程度
在大学生群体中,从参与体育旅游次数多少来看,男生参加体育旅游的比例要高于女生。而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人数受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学业负担较重,自身没有经济来源等。因此,目前体育旅游在大学校园参与程度不是很高。
五、大学生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体育旅游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正确引导大学生体育旅游的消费观念。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消费的态度直接影响其参与体育旅游的行为。因此,无论学校还是社会,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加深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活动的进一步了解,提高他们的体育旅游的兴趣,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意识,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旅游的消费观念。
(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组建大学生体育旅游社团。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组建大学生体育旅游社团,组织更多的热爱体育旅游的大学生加入进来,从而保证大学生体育旅游团体的质量。利用大学生团日活动进行体育旅游方面的知识宣传,培养大学生体育旅游习惯,增强大学生学习户外体育旅游的方式、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体育旅游活动。
(三)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和要求,积极设计并推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旅游项目,以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积极性。国家旅游部门应根据大学生体育旅游动机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偏好,推出有特色的大学生旅游线路,以满足大学生体育旅游的需求。
篇4
关键词: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发展历程;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114-0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工作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质量安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日益成为主流。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以下简称“绿色生资”)作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经过近20a的培育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形势下绿色生资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绿色食品事业和现代化农业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 绿色生资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1.1 绿色生资内涵 绿色生资是指获得国家法定部门许可、登记,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以及《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经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核准,许可使用特定绿色生资标志的生产投入品。绿色生资标志使用许可范围包括肥料、农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食品添加剂及其它与绿色食品生产相关的生产投入品。
1.2 绿色生资发展历程
1.2.1 1996-2007年 绿色生资工作探索阶段,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出台《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定推荐管理办法》及肥料、农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实施细则。
1.2.2 2007-2012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注册了证明商标,纳入了法制化管理。出台并修订《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证明商标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重点强化了现场检查、产品抽检、企业年检等审核和监管制度。
1.2.3 2012-2015年 绿色生资证明商标专用权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转让至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并于2012年6月13日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至此,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已成为绿色生资证明商标的注册人。截至2014年底,协会会员总数达635个,其中团体会员387个,个人会员248个;理事单位(个人)240个,常务理事单位(个人)136个。其中企业会员265个,占会员总数的41.7%。
2 发展绿色生资的现实意义
绿色生资作为经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核准并许可使用特定标志的安全、优质、环保的农业生产投入品,是绿色食品产业体系的重要部分,是保障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在2015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推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加快发展的意见》中也提出了绿色生资开发与应用的重要现实意义。
2.1 发展绿色生资有助于促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落实,是绿色食品安全优质的有效保障 绿色食品生产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行全程标准化生产模式,其投入品的安全优质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色食品的安全优质水平。发展绿色生资可从源头上优化农业投入品结构,扩大安全优质投入品的市场供给,有利于落实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科学施肥、合理用药、规范使用添加剂等相关制度,是保障绿色食品安全优质的有效途径。
2.2 发展绿色生资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能够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可靠的原料,夯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基地建设中统一推广绿色生资,为农户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投入品,有利于规范投入品的使用行为,减少绿色食品原料质量安全隐患,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3 发展绿色生资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 面对经济新常态,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要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发展绿色生资正顺应了新要求,大力推广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等减量化生产技术,有利于减少农业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生产,提升农业产业素质,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 绿色生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全国绿色生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绿色生资标志许可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据统计,2014年新批绿色生资企业45家,产品75个,截至2014年底,绿色生资用标企业总数共有97家,产品243个。其中肥料53家,产品99个,农药7家,产品21个,饲料及饲料添加剂18家,产品92个,食品添加剂18家,产品30个,其他类1家,产品1个。绿色生资产品已经涉及到全国26个省市,除兽药外,绿色生资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农业投入品。
3.2 发展绿色生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绿色生资工作经过近20a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前期探索阶段时间较长、市场宣传力度不够等诸多因素,使得绿色生资的开发和应用较绿色食品明显滞后,存在品牌影响力较小、总量规模小、推广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已成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推动绿色生资加快发展。
3.2.1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全面普及绿色生资基本理念、市场前景等相关知识,使公民对绿色生资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鼓励并帮助符合条件的农业投入品企业开展绿色生资申报认证工作;引导绿色生资企业积极参与相关专业展览、工作交流等活动,扩大绿色生资在农业投入品行业中的品牌影响力。
3.2.2 积极推广,鼓励应用 绿色生资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大力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单位与绿色生资企业建立有效对接和长期合作关系,减少非绿色生资的市场采购量,积极推进绿色生资应用,提高农业投入品企业申报绿色生资的积极性。
3.2.3 增强自律意识,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绿色食品诚信体系是实现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也是当前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应有的科学思维。现在的种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都充分体现了一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意识淡薄和缺失。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把诚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各类诚信建设活动,大力宣传绿色生资诚信企业,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增强绿色生资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自律意识,让诚信在全行业成为一种风尚、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和一种核心价值观,共同营造推动绿色生资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王运浩.推进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2):10-13.
[2]刘斌斌,余汉新.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4):10-13.
[3]马爱国.新时期我国“三品一标”的发展形势和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2):3-5.
[4]陈晓华.2014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及2015年重点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1):3-8.
[5]张志华,唐伟,陈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2):21-24.
[6]梁志超.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夯实绿色食品产业基础[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2):31-32.
篇5
关键词:海南国际旅游岛 ;乡村旅游 ; 问题对策
1、引言
海南顺应《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展,提出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要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着力培育一批海南特色旅游城镇。本文从乡村旅游发展形态的识别与内涵辨析,海南省开展乡村旅游的意义,海南省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海南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
2 、海南省开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一)乡村旅游丰富海南旅游资源,促进农村城乡经济和谐以及城镇化的发展。
海南少数民族众多,风情各异,再加上五指山、万泉河、尖峰岭等美不胜收的风景点,是值得人们细细观赏的绝佳旅游资源。开展乡村旅游改善了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使城镇化整体的综合水平得以提高。村民的认识水平也上升至新的水平,为城镇化的发展在思想上打下基础。
(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分流热点景区(点)的接待压力
海南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更是国内外旅游的热点旅游目的地。在旅游旺季,许多传统旅游景区(点)往往人满为患,造成不同程度的接待压力。乡村旅游的开发在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同时,也能很好地起到分流热点景区(点)游客的作用。
(三) 乡村旅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就会给社会创造6~8个就业机会,因而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比较强。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西部欠发达的广大农村地区,资源比较贫乏。剩余劳动力多,发展乡村旅游可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3 、海南省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3.1 海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独特的海南民族文化遗产没有得到相应开发和重视,一些落后的中部如果能整合起来把中部的生态保育区的旅游资源整体推出,海南有特别丰富的热带农业、渔业、药业、种植业、养植业、晒盐业等动植物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海南现在缺的是对旅游资源开发,并让其形成规模[2]
3.2服务人员水平不高,没有服务意识。
由于海南得天独厚的资源,是个生活节奏很慢的省份,所以这里的人们都比较懒散,不仅表现在工作上,也在学习方面不是很重视。特别是一些落后的村落,往往出现,一些无所事事的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即使有客人迎门,态度也是散漫,漫不经心,没有服务意识。常常安于现状,但是一些思想较为开化的农民群众想学技术,也无从下手,没钱也没地方学,使其发展陷入很尴尬的局面。
3.3发展规模小,宣传力度低,造成客源范围小,吸引力不高。
海南旅游资源丰富,然后由于村民创新意识淡薄,文化程度不高,有良好的资源,也不知该如何整合与开发,很容易出现,一家发财后,其他相同企业 争相模仿,并且发展规模小,同质化高,造成吸引力不高,影响力不够。吸引的客人范围也比较少。
4 、海南省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对策:
4 .1 加强保护以及开发力度,形成规模品牌化。
寻找值得开发利用的农村以及规划制定旅游建设帮助其制定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全省乡村旅游进行经营等级评定等。通过开展专题调查研究为做好全省和乡村旅游发展管理提供帮助;四是为全省各地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咨询与培训等服务。形成有规模性,品牌效益性的乡村旅游路线。[3]
4.2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
我们要多加了解当地资源,做好卫生及其安全条件;增加娱乐设施,让当地居民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一定规模的,提升当地乡村旅游文化和生态内涵。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客源市场,向市场推出体现当地乡村旅游意象的独特产品,避免低俗化普遍化现象产生。
4.3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客源市场
我们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扩大客源市场,向市场推出体现当地乡村旅游意象的独特产品。民风淳朴的古村落,还有别具特色的村寨,整洁多样的文明村,都将会是吸引游客的有利因素。[4]
4.4 坚持可持续性开发
旅游这个行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旅游产业才能长久生存下去。严禁在发展旅游资源同时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我们要提高海南乡村旅游的科技含量,使旅游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体现当地地方特色,注重复合型产业高质量产品的开发,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研究。(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操文斌 张跃西 中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年 173页
[2] 周杰love1005 海南乡村旅游 [J/OL] 2011 -12- 23
篇6
一、安徽省旅游资源的概况
(一)安徽的自然资源
安徽省地处华东西北部,人杰地灵,地理形势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皖南和皖北的旅游资源相差甚远。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江和淮河将安徽划分成平原、丘陵和山区三大自然板块。老庄的道家学派产生于淮河流域,它与儒家学派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安徽的黄山、九华山、大别山、天堂寨、天柱山、琅琊山、包公园、八里河、相山风景区、巢湖等旅游景区驰名中外。安徽的自然资源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身后的文化,自然与历史融为一体,不仅可使游客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将历史、文化相结合,在旅游中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些都为登山、山地越野、水上运动、温泉运动等休闲体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安徽的人文资源
安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皖东和皖中地区属于江淮文化,皖南及其它地方是江南文化和浙、赣文化的相互融合。皖北地区则保留了古淮河文化,同时还融入了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这是由于历史上北方人大批的向南方迁居的缘故。安徽大地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两大文化,分别是吴越文化和楚文化。安徽的代表性文化是徽文化,它是明清时期非常有影响力得到文化流派,也完美的诠释了儒家文化和经商之道的结合,开创了“儒商”的典范。徽商由此诞生,它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徽学也是中国著名得到地方学,安徽的黄梅戏以它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四大戏曲之一,凤阳花鼓被誉为东方的芭蕾。安徽雄厚的文化底蕴在体育旅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合肥市的逍遥津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还有点将台等历史遗迹,为摔跤、射箭等休闲运动提供很好的场所。
二、安徽省体育旅游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民俗体育融入旅游之中
皖北的文化主要是黄淮文化,它的民俗体育资源有五禽戏、花鼓灯、方棋、民间拳术和马戏等。皖中的文化则是皖江文化,它的民俗体育资源有舞龙、赛龙舟、划旱船和踩高跷等运动。皖南的文化是新安文化,它的民俗体育资源有叠罗汉、抛绣球、目连戏、花棍舞等。例如淮北的相山公园景区,在宣传相山风景秀丽的同时,还在景区开展大量的民间体育活动来吸引游客。在景区中有毽球的场地可供游客参与,还有民间的老人表演各种拳术,这些都很好的将体育融入到旅游之中,不仅增加了趣味性,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能将安徽的传统体育得到发扬和传播。这些民俗项目在近些年发展的越来越好,各个地方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来传播当地的特色,例如宿州的五禽戏,砀山梨花节的斗牛等。黄山举办的国际民间艺术节,充分的展示了叠罗汉、花棍舞的特色和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保护了当地的民间特色,还能推动个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地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旅游品牌赛事的打造
为打造安徽省的体育旅游品牌,省旅游局和省体育局联合制定了《体育旅游产品发展规划》。希望能将体育资源、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想结合,包装、开发并推广出安徽省一流的体育旅游品牌。目前,我省的体育旅游品牌赛事虽然种类不少,但是区域不够普及。仅黄山和天柱山就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黄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节、黄山国际登山节、黄山国际健走节、黄山论剑等。此外,天柱山有着国家一级网球训练基地,所以国际网球挑战赛成为天柱山的品牌赛事。天柱山武术养生、漂流、探险等体育旅游品牌。黄山和天柱山的攀岩大赛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赛事。
三、安徽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面临的公共话题。环境问题和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对百姓的生活影响重大。生态旅游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而如今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很多旅游景区的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众所周知,环境是旅游业的灵魂,体育旅游是旅游中的一部分,保护生态环境间接的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政府要加大力度整治环境,游客要提高爱护环境的意识,旅游业点要多宣传爱护环境的广告,当地旅游局也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环境的规章制度。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制造出更好的体育旅游环境。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途径
一、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意义
所谓法律素质,就是一种掌握和实际运用法律的综合能力。法律素质包括法律知识、法律评价、法律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四个方面,法律素质不仅要求个体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而且要求能够将这种知识转化成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掌握相关法律,遵守法律、法规,并能有效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参与者,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真正学法、懂法,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办事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是构建和谐社会、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法制教育,培养其健康思想和法制观念,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完善和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因此,作为高校,有义务也有责任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知能力、评价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现状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当代大学生较之前人无论是在法律意识还是法制观念上都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其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法制观念显著增强。但不可否认,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有待提升。法律知识是法律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人法律素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有专家指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应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相对较低,普遍存在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
2.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来统领自身法律行为的意识与能力欠缺。这不但表现在大学生对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理解上,还表现在遇到各类社会问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法律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将这些法律知识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途径
1.更新教育理念,注重素质培养
在我们以往的法律教育课堂上,通常着力于强调学生对基本法律条文的记忆与掌握,却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则的培养。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领域的法律条文必将随之不断修正,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与之相反的是,那些长期积淀下来的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则却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因此,高校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教授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对社会法律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对法律案件进行分析、判断与推理,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对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则的把握,进而培养他们独立运用法律武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最终实现其法律素质的全面提升。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
法律基础课堂教学虽然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主要渠道,但因其受时间与场所的限制,它不可能完全满足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不断加深和强化法律课堂教育的效果。首先,我们可以开展不同专题的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的相关法律知识。另外,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律素质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录像、电影和专题片,开展法律主题辩论赛,组织模拟法庭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定期邀请校内外知名法学专家、公检法等部门的知名人士来校讲学,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知识及咨询活动,开展法律主题系列演讲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来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从而使法制教育取得实效,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营造校园法制氛围、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基本上都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校园的法制氛围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氛围、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教师和高校自身能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形成和法律素质的高低。只有高校坚持依法治校、教师坚持依法治教,按照法制社会的要求规范管理和教学行为,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氛围,才能够让身处校园的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法制社会的存在,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进而提升其法律素质。
4.建设健康网络环境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了当今时代炙手可热的事物,而与之接触最多的人群恰恰是高校的大学生,他们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受网络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及其环境的自由开放很容易使人产生自由感和放纵感,很多时候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难以判断清楚。对大学生来说,网络秩序的维护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而网络负面作用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网络法律教育的滞后现状。因此,作为高校应该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注意校园网上有关法制网站和网页的建设与管理,营造法律教育的全新平台,利用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另外,作为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QQ、微博这样的网络通讯工具向学生传递相关的法律常识,在沟通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5.加强实践应用
由于大学生受年龄、经验、心理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对社会法律现象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书本的教条、内心的感受和社会的评价,却忽视了对法律知识的实践应用。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法律素质除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之外,更应注重对其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给大学生提供法律实践的机会,通过法律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评价社会现象、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现实问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参与报刊法制案例讨论、旁听审判机关对具体案例的审理、参观监狱或其他劳改场所等等,在多种形式的法律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能依法辨明是非和善恶,以法律的途径解决现实纠纷,维护合法权利,从而养成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他们通过法治力量战胜邪恶和自身弱点,从而更加自尊、自立、自强,更加坚信法律、崇尚法理。
参考文献:
[1]周光发.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教育和培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2).
[2]姜廷志.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
[3]于童.简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3,(9).
[4]李金玉.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6,(10).
篇8
关键词: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体育锻炼 休闲活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49―03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生活、工作的节奏也逐渐加快,尤其是给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带来的巨大影响,让高校大学生们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压力。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不但要加强其德、智、体方面的培养,而且还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大学生体制健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体育锻炼能使人的身体各方面都得到锻炼,与此同时也可以缓解各种竞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慢慢地休闲运动也成为了人们在生活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开展体育休闲活动,充分的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学习和实践,这样既能培养大学生对休闲运动的兴趣,也能起到引导大学生体验健康休闲,让平时的生活更丰富化。同时,对培养终身体育也有着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随机抽取300名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男生占到31.11%,女生占到68.89%,女生明显多于男生,16―18岁的占3.67%,18―20岁的占61.11%,20―22的占24.59%,22以上的占5.63%,20―22岁的居多,大一年级的学生占到总数的47.59%,大二年级的学生占到总数的35.74%%,大三年级的学生占到总数的16.67。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期刊、报刊、教材等文献资料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问卷,对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来了解他们的锻炼现状。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调查问卷270份,调查问卷的收回率为90%;在收回的270份调查问卷中,有效的调查问卷为270份,收回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2.2.3 数理统计法
整理问卷上所获得的数据资料来进行统计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分析
体育锻炼是以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状况为基础,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丰富文化生活为主的体育运动,体育锻炼能使人体各方面都得到充分提高,身体机能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由于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重视体育锻炼,所以说提升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当前各个普通高校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3.1.1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和项目调查
通过调查表2得知,从锻炼原因方面看出因为个人爱好的锻炼的人数占总数的19.63%,以强身健体为体育锻炼的首选目的占27.78%,反映出了这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的全面性。这类人群必然是大多数学生身体素质中的佼佼者,领头羊,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选择休闲娱乐的占总数的35.85%,因为认为上体育课需要的占总数的20.74%,喜爱田径项目的人数占到15.74%,喜爱球类项目的人数占到35.39%,喜爱水上项目的人数占到17.78%,其它的占总数的31.11%,
3.1.2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段
通过表3得知,体育锻炼时间段为早上的人数占14.07%,说明有百分之85.93%的人不早起锻炼身体,上午的人数占16.67%,下午的人数占40.00%,晚上的占29.26%。这些数据客观反映出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比较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势必影响到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的整体水平。
3.2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课余时间和休闲活动方式的特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休闲活动的趋势也是日渐上升,休闲活动的活动种类也是慢慢增多,让更多的人们去接受它,休闲活动既能丰富普通高校学生的余暇时光,也是陶冶情操的良方,无形的把休闲活动作为一种时尚,把休闲运动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并促使其成为大学生主动选择的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生活方式。
通过调查表4显示和家人一起参加休闲活动的人数只占7.78%,而和朋友一起参加的人数占57.41%,参加社团活动的占20.00%,其它占14.81%。由于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女生多于男生,女生又不喜欢拘束,更倾向的是和朋友一起参加,这正是女生喜欢结伴的特点之一。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因为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是用在了休闲娱乐和学习上,所以才会导致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在加上他们每次锻炼的时间、次数都不是很够,这样就很难达到好的锻炼效果,也就会造成学生缺乏运动,很容易导致一些亚健康现象的出现,很难达到身心健康,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尤其是女生,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心中的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而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子女的娇气,让许多学生普遍缺乏自理能力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吃苦耐劳精神,潜意识里还没有完全认识了解它的好处,也反映出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全面,对学生的触动不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对体育锻炼的基本核心知识内容认识不透彻、不明了,有待提高和重视。
3.3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制约因素
通过调查表7制约体育锻炼的因素中,因身体条件因素人占到28.89%,因场地设施因素的人占到36.81%,因学习繁忙因素的人占到24.30%,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人占到10.00%,在制约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种种原因当中,学习的繁忙位居第一位,这说明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对体育锻炼并不是很重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通过调查发现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其中女生占的比例占68.89%。其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场地设施和身体条件不允许,其中场地设施占36.81%,身体条件占28.89%,才会导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缺乏。
(2)太原旅游职业学院57.41%的学生选择是与朋友一同参加体育锻炼,体现出了体育锻炼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单独的健身方式,已变成了集体参与的综合。
(3)在课余时间项目的选择上,35.85%的学生都选择了休闲活动。从而减少了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是用在集体聚会、休闲娱乐和练习技能当中,忽略了对身体的锻炼,导致一些学生在进行身体质量检测时不合格。
4.2 建议
(1)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应当深入的开展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建立一些体育协会。由于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减轻学习给学生造成的压力,让学生不仅在身体素质方面有所提高,在学习方面也会有所进步。
(2)建议学院应该加大对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营造更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尽最大可能去满足旅游学院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的需求,并提升场地的利用价值空间。
(3)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对大二、大三没有开设体育课程,对于一年制体育课的高校建议大二应开设短时的体育课程,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洪晖,刘炜浩.我国高校学生体质下降原因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09).
[2]殷正红.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
[3]李康林.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看体育锻炼的作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6).
[4]叶培军,徐南强.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影响机制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5]李孟军,曾秀英.当代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现状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02).
[6]俞金英.运动、健康与休闲: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方向[J].体育科学研究,2010(01).
[7]王胜超.普通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7).
[8]张建新.影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9).
篇9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和课堂实际观察的方式进行,旨在了解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的焦虑现状,分析焦虑与阅读成绩的关系,探求产生焦虑的原因,并提出缓解焦虑的教学对策,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 英语阅读焦虑现状焦虑原因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40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Horwitz提出了“外语学习焦虑”的概念,受其影响,国内外学者对外语学习焦虑做了大量的研究。遗憾的是,尽管我国的研究者对英语阅读焦虑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很少涉及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而英语阅读能力对高三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016年福建省高考将采用全国新课标卷,阅读理解题中新添了7选5的题型,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对考生阅读能力的测试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所延伸。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高三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显得很紧张、担忧和畏惧,甚至逃避英语考试。基于此,本研究着重调查高三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焦虑现状,分析阅读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教学对策。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从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和课堂实际观察三方面展开,采集后的数据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高三260名学生,其中男生126人,占48.46%, 女生134人,占51.54%。
(二)研究材料
1.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卷
试卷采用全国新课标卷阅读理解题型,分为四选一和七选五两小节,共20小题,分值40 。题目有一定难度,但不完全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
2.问卷调查
问卷主要是Saito等人编制的“外语阅读焦虑量表”(FLRAS)。表内20道题,采用Likert的5级计分法,完全同意(5分)、同意(4分)、不同意也不反对(3分)、不同意(2分)、完全不同意(1分),量表的分值范围为20到100,得分越高意味着焦虑程度越高。
3.访谈材料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与高三学生交谈沟通,旨在跟踪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态和英语阅读理解情况,缓解不良情绪。
三、结论与分析
(一)对调查问卷的总体分析
1.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焦虑情况突出
调查表明,高三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普遍存在焦虑现象(见表1)。按阅读焦虑表的得分情况,可将英语阅读焦虑划分为3类:高度阅读焦虑(>70)、中度阅读焦虑(50-70)、低度阅读焦虑(
2. 焦虑程度影响英语阅读成绩
笔者根据学生在高三省质检考试中取得的英语阅读成绩,计算出不同焦虑程度下学生的阅读成绩平均分(见表1)。总的说来,高度焦虑的学生英语阅读成绩比较差,阅读平均分为9.23,而焦虑程度低的学生英语成绩较好,阅读平均分为25.20,前后相差接近16分。这说明学生的焦虑程度对英语阅读成绩有负面影响。
3.产生英语阅读焦虑的原因
通过归类分析,笔者发现“外语阅读焦虑量表”(FLRAS)问卷调查的20个项目中,焦虑均值≥3的问卷题目,较易导致高三学生产生英语阅读焦虑(见表2)。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自身因素
大部分高三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表现得不自信,否定自己的阅读能力。表2中显示,题13、14、12分别得分为389、316和 365,焦虑值较高。表明大部分学生缺乏阅读自信心、阅读习惯不佳、害怕遇到阅读障碍。
[LL]
(2)文化背景
高中生普遍欠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中西文化的差异意识,较易形成阅读理解中的障碍,引起阅读焦虑。如:题20、 5、 19焦虑值分别为337、322和346。
(3)阅读策略
高三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导致阅读效果差,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学生容易产生阅读焦虑。如:题2、9、11得分分别为3.29、3.66和3.85,焦虑均值较高。
(4)模糊容忍
低模糊容忍度也是阅读焦虑产生的因素之一。如:题10、6、7的量表平均得分为3.48、3.33和3.75。表明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不能容忍客观存在的模糊性,尤其接受不了篇幅大、生词多、句子长、结构复杂的文章。不能忍受模糊性的心理会阻碍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访谈和课堂观察总结
1.长期被阅读焦虑困扰,严重时甚至影响到饮食和睡眠。
2.随着高考的临近,压力越来越大。各科学习任务很重,而英语阅读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感觉身心俱疲。
3.需要精神支柱,尤其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点。
四、缓解英语阅读焦虑的教学对策
(一)课堂激励,提升阅读的自信心
Krashen(1982)认为学习者的个性因素与外语学习的成效有关,在个性因素中,尤以自信心最为重要,自信心强的学生,更能发挥出已有水平。对那些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引起阅读焦虑的学生,激励是缓解焦虑的有效办法。在高三英语阅读课堂的提问环节,教师要有倾听的耐心,用期待的眼神去看待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即使学生无法回答出问题,教师也该用缓解焦虑的短语如“No problem.”“Dont worry.”“It’s (quite) all right.”来舒缓其紧张感,提升其自信心。如果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进步,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有喜悦感和成就感,从而更有阅读的自信。
(二)内外结合,拓宽文化知识面
教师应该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首先,重课内。教材就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对其加以注释或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其次,抓课外。鼓励学生课外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媒体看些英文电影,读些英文名著、报纸,听些英文歌曲,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化输入意识。这样,课内、课外相结合,就避免了学生一味地只用单一的中文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有效地减少阅读中的胡乱猜测,自然而然就降低了学生的英语阅读焦虑。
(三)分层推进,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
阅读策略是指为了有效阅读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巧。高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分层推进。首先,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等,学会区别文章体裁,能理解文中细节信息和主旨要义。其次,侧重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能辨别关键词,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根据文章具体信息作出必要的推理和判断。最后,着重培养学生对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要求学生立足语篇,分析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连贯性,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上,有计划地选择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阅读材料,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示范,循序渐进地推进,帮助他们克服因阅读障碍而产生的焦虑。
(四)限时训练,提高阅读模糊容忍度
从语言学习角度来讲,对模糊的容忍是指语言学习者在认知方面主动地容忍、接受同他/她的知识结构或价值观等相冲突的思想、概念,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认知奠定基础。低模糊容忍度学生往往会对陌生、异质的学习材料感到焦虑不安,也不能很好地选择和利用阅读策略来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加强限时阅读训练,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模糊容忍度。如:笔者要求学生用5-8分钟,完成350-400词左右的语篇,因为时间有限,为了能快速地获取有效信息,学生就只好尝试略过无关紧要的生词,利用英语构词法推断词义,或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没有时间查字典,无形中提高了对生词的模糊容忍度;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抓中心句、主题词,学生就只好尝试容忍对次要细节的模糊;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句子的主、谓、宾,就只好尝试在长句、难句中分析句子结构,也就提高了对句子修饰部分的模糊容忍度。实践证明,长期坚持科学地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模糊容忍度,缓解阅读焦虑,提高整体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五、结语
高三学生普遍存在阅读焦虑情绪,过度的阅读焦虑对英语阅读成绩起负面作用,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然而,只要找到产生英语阅读焦虑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高三教师就能帮助学生缓解阅读焦虑情绪,让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以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Horwitz. E. K., Horwitz, M. B. & Cope, J.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6 (2).
[2]Saito, Y., E. K. & Garza, T. J. Foreign language reading anxiety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9 (2).
[3]Krashen, S.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Education [M].London: Pearson Prentice Hall,1989.
篇10
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1 生态旅游的提出
1.1生态旅游的概念
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词,关于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的使用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这些诠释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别很大,甚至讲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从中外学者70多条对生态旅游所作概念和内容的诠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基础,具有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高层次的保护性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可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和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生态旅游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时尚。
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但是,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包括生态旅游,都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发展生态旅游,不搞好规划,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旅游环境的问题,就会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地正受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成为开展可持续旅游和生态体验的理想场所。但是,生态旅游区(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开展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就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的重要原则。
生态旅游由于囊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诸多关系,故对其进行开发管理时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并以此为指导,形成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双向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2.2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原则
经济有效性是指人们在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时,应最有效地利用生态资源。
生态安全性是指人们在组织旅游经济活动时,应该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使之保持存在和再生的能力。
2.2.1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衡量经济的有效性上
衡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要把促进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二,向自然生态系统索取资源要适度,坚持控制外延无限扩大的生产方式,反对掠夺或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做法。第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要充分,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生态感受和生态知识。只有做到上面三条,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使旅游收益得以实现。
2.2.2必须对生态安全性进行定位
通过对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两个指标的分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处于既矛盾又统一的定位整体中。其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的无限增长给生态安全带来的威胁,其统一主要表现为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和转化。
2.3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整体统一原则
生态效益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社会效益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经济效益则是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的重要拉力,从中起主导作用。三大效益都是生态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3 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需注意的问题
(1)制定生态旅游区的专项规划时,要特别注意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亦即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在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程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2)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
成功的生态旅游有赖于高级导游、称职经理的合作,而熟练又有技巧的经营管理人员又需要有效的培养和良好的教育。因此,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上岗职业培训,特别是导游更应具备较深的科学知识。对所有从事生态旅游业的经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伦理的思想教育,让所有的人都明白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伦理为指导,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与环境伦理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生态旅游强调环境意识、自然感应,以唤起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3)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与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