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运输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道运输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道运输的作用

篇1

关键词:原油运输;长输管道;自动化控制

1传统长输管道存在的问题

原油运输所使用的长输管道过去一般都是使用人工进行管理与控制,这种工作方式有着很大的缺陷,因此现在原油运输在使用长输管道的时候都会优先考虑运用自动化技术完成对管道运行的控制。原油长输管道已经存在并发展了一百五十多年,自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在18世纪建设了第一条输油管道之后,全世界各国的输油管道都开始纷纷铺设起来。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原油长输管道,而且这些管道支撑着全世界所有的原油运输工作,在石油工业领域的作用不容小视。由于欧美地区的石油业产生较早,发展时间自然也较长,故其地区内长输管道的铺设以及应用相较于我国更为成熟。

1.1我国长输管道的发展

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对原油长输管线的建设,但是当时我国的石油工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同时生产力并不充足,因此在当时进行铺设的三条长输管道管径较小,总长度较短,输送能力极为有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石油长输管道的建设也有着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大庆油田的开发获得成功之后,我国以大庆油田为中心铺设了由大庆至大连与秦皇岛的两条原油长输管道,并在之后铺设了由秦皇岛至北京的原油长输管道。

1.2我国原油长输管道存在的问题

我国原油长输管道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之后,虽然技术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我国的石油行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原油长输管道在运行过程中过于复杂,人工操作的局限性较大使得当前原油长输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原油长输管道的自动化控制

原油长输管道系统极为复杂,在工作时需要实时进行监察与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整体协调配合运行。在此过程中,如果使用人工进行控制,由于工作人员的任务量较大、数据采集与分析不及时、设备调试速度慢等原因,往往会造成长输管道系统运行故障等问题。根据长输管道系统运行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以SCADA系统为中心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此完善当前原油长输管道的运行[2]。

2.1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号收集

在传统的原油长输管道运行中,信号的收集工作一般都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完成的。这样不但耗时,而且耗力。因此在建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时候,首先应该解决的便是信号收集问题。在原油长输管道的节点、场站等各个位置都应该安装传感装置,以此保证管道系统运行时各类数据收集的及时性与全面性。

2.2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号传输

在数据收集的工作完成之后,还必须进行传输才能将收集到的信号传递至各个监控站进行分析处理。而长输管道所处的环境极为复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使用无线传输还是使用有线传输。无线传输不需要繁复的网络线路铺设,而有线传输则可以尽可能的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两种信号传输方式各有优劣,在实地考察之后才能做出合适的决定。

2.3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号处理

如果将自动化控制系统比作人体,那么信息收集装置便是感受器,信号传输线路是神经元构成的网络,而信号处理装置则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在信号收集与信号传输的工作完成之后,便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里的数据包括在站场的生产数据以及长输管道输送原油过程产生的数据,数据处理中心需要依照标准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比对,如有异常则需通过程序进行模拟分析以确定故障的具体信息。同时,信号处理中心也要对终端装置下达指令,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再由工作人员根据信号处理中心的数据进行故障维修。除此之外,信号处理中心也要定期对收集上来的全部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将其整合成为生产活动报表,以此来帮助管理者和决策者更好的了解原油长输管道的实时工作状况,并根据信息进行工作上的调整,保证原油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

3结束语

原油长输管道的建设已经开始并且发展极为迅速,我国大部分的油田,比如说: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以及新疆油田和长庆油田等,在长输管道的工程建设中都在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其进行改造和完善。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任务负担,同时也无需担心由于工作人员疲劳操作而导致的监控不力所造成的危害。可以说,原油长输管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极大程度释放了石油企业的生产力,在降低工人工作强度的基础上提高了各类数据收集、传递、分析、决定的精度。所以,自动化控制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充分开发以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琳.长输管道输油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8).

篇2

关键词:道路运输 工作职责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233-01

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要求必须建立一支基本功扎实、责任清晰、执法严格和热情服务的管理队伍,通过道路运输管理的不断进步促进交通事业的振兴。本文从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入手,在强调道路运输管理原则的基础上,论述了强化道路运输管理值得关注的要点,这对于道路运输管理是一种先行的探讨工作,也是一种管理上的实践工作,希望可以得到同行的重视和理解。

一、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道路运输管理可以适应时展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也获得了发展的良机,人民群众出行、物资流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交通运输的根本职能,作为交通运输的管理主体,道路运输管理就必须应该明确自身职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强化自身素质,提升自身形象,更好地为时展和交通运输业进步服务。

2.加强道路运输管理可以缓解社会的各项矛盾。首先,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同时存在,加强道路运输管理可以提高人员的交往、物资的流动以及资金的走向,有利缓解不同地区出现的差异,对缓解不同地区之间的矛盾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我国道路建设事业尚需要强化,高等级公路网络还有待于完善,现实的情况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通和运输压力任然很大,科学地进行道路运输管理可以缓解道路网络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矛盾。最后,加强道路运输管理可以促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改掉不适合当今实际的弱点,进一步化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二、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

1.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深入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观,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发展的需要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其次,要以提升自身素质、创新管理方式和转变服务观念为突破口进行有效地管理。最后,建立起适应当今实际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促进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深化。

2.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基本原则。首先,坚持加强服务性原则,在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强化道路运输管理的服务功能,将公益化、专业化和人性化服务做好做实,让道路使用者和道路运输受益者切身感受到运输管理的服务。其次,坚持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争取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其三,坚持因地制宜运作,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努力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本地实际、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新格局。其四,坚持权责一致原则,按照精简效能的要求,逐步理顺管理体制,规范机构设置,明晰工作权责,合理确定人员编制,优化人员结构,推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能、名称和级别的相对统一,实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机构职责、队伍能力相适应。

三、强化道路运输管理的要点

1.明确道路运输管理的职能和规范管理体系。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工作职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是承担行政职能的管理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管理机构和运政执法机构,实行道路运输管理统一政令、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的行政管理目标,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新《道路运输条例》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于申请从事客运、货运、危货运输经营的,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为必须符合的共同条件。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准人的先决条件。严格把好客运市场的准人关,对达不到行车安全要求、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一律不予审批新的客运线路。严把货运市场准人关。对于违反国家标准私自拼装、改装的车辆,以及车况达不到标准的破车严禁进人货运市场。在危险品运输的审批过程中,更要严把市场准人关,车型和车辆技术必须符合开业的“四个条件”。

2.规范道路运输管理的人事管理。道路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合理确定机构设置标准,实行编制的动态管理,控制人员总量。加强人员日常管理,实行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健全人员退出机制。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之间可开展干部交流挂职。

3.提升道路运输管理的素质建设。首先,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强化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和法纪意识,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队伍,筑牢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政治基础。其次,加强队伍教育培训。制定人员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定期轮训等制度,建立基地,拓宽渠道,创新机制,改进方法。

4.加强交通运输经费的保障工作。推进道路运输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工作。保证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经费。要加强监督检查,规范经费使用管理,严禁道路运输管理经费挪作他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履行政府赋予的其他管理职能和工作任务所需经费,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5.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的组织体系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廉政建设、推进正规化建设、推进依法管理工作和强化规划指导,确保道路运输管理组织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道路运输安全是道路运输工作进行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是其他道路运输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行管部门,要解决好管理的问题,保证道路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

诚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的要点有很多,本文只是在笔者日常道路运输管理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经验,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疏落,希望同行采用批判式接受的办法,有选择性地吸收。相信,只要我们能认真学习道路运输管理的相关知识,努力做好日常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就能将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向更深、更高和更远的方向推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 信息化管理 重要性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管理的范围逐渐扩展。在公路运输经济中,信息化管理同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使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极大的增强了公路运输经济的活力和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公路运输经济要继续结合和推进信息化管理,发挥信息管理的积极作用,采用有效的措施提升公路经济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一、道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制定道路运输产业发展政策

道路运输经济管理,可以对现阶段产业政策的不足进行有效分析及解决,并能为道路运输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为调节市场运力及运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更能对运力资源配置起到优化作用,是道路运输行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二)有利于完善道路运输市场机制

在道路运输市场经济管理中,应了解道路运输行业的基础性,实现道路运输市场规模化管理。同时,必须确保相应市场机制来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经济管理,并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这也是完善道路运输市场机制的重要条件。

(三)有利于调整道路运输单位经营模式

在道路运输市场中道路运输单位是其重要主体,其经营管理模式对其规模化、集约化及网络化管理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深入分析运输市场经济管理,可以为调整道路运输单位经营方式提供帮助。单位在规模扩大中可以利用兼并或内部扩张等方式,为实现单位集约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有利于优化道路运输市场结构

在道路运输经济管理中,优化其结构形式一直以来都是管理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在道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应充分了解道路运输经济和优化道路运输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将优化道路运输市场结构作为道路运输市场规模扩大的重要基础条件,为实现单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有助于避免企业经营风险

公路运输企业随时面对着很多的不可知的风险,尤其是天气环境或者是交通运输情况的影响,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我国南方雨水较多,在雨季以及下雨天气就会造成公路运输的障碍;我国北方冬天寒冷,而且经常下雪,就会造成严重的运输问题。

在公路运输的时候,还会遇到道路施工的情况,加大了运输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公路运输的时候,信息化管理能够保障企业及时的掌握公路运行情况以及天气变化状况,并且依据风险因素及时的做出运输的调整,减少时间和货物的损失。信息化管理有效的将企业的运营风险降低了,这就使得企业的经济发展得到了保障,能够健康发展。

二、提高公路运输经济中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公路运输信息管理网络

公路运输经济要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公路运输信息管理网络,将公路运输管理的各个环节纳入到信息管理的环节中,逐步推进公路运输的信息化进程。换句话说,不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网络就不能够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目前不少公路运输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网络,但是这些信息管理网络的建设范围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从而表现出信息管理的局限性和运输行业发展的差异性。对此,公路运输企业在进行运营发展的探索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首先对该行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制定全面的信息管理目标,逐步建立起关联性强的信息管理网络,保证公路运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

(二)建立客户服务体系

近些年来,服务质量成为公路运输企业的重要衡量指标,消费者不仅对产品质量本身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很高。很多客户选择公路运输企业的时候,异常的关注企业的服务水平,所以公路运输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制度,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路运输企业要建立“客户至上”的观念,了解客户的需要,维护和客户的关系,尊重客户的选择和要求。信息化管理在应用的时候,要为客户制定需求模块,将企业的老客户的信息输入进去,尤其是客户的特别要求等,为以后的再次合作提供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客户也要有专门的登录方式,能够查找到相关的信息,了解物品的流通状况。

(三)构建管理评估系统

企业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要不断进行评估,帮助企业不断进行生产经营的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各个部门定期进行工作的评价,对经济增长的指标进行点评,找到运输经济发展和信息化管理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针对性的提高。相关部门要合理的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监督部门的指标完成情况,和其他部门进行比较,从而提高本部门的经营情况。公路运输企业领导者要依靠着信息化管理系统,掌握每个部门的动态,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很好的了解。构建完善的评估系统有助于企业客观的进行反省和总结,能够理性的分析企业发展的漏洞,并且做出有效地调整。

三、结束语

公路运输会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从而不断促进信息管理水平以及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优化公路运输企业的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服务水平。文章首先分析了道路运输经济管理对道路运输产业的发展、市场机制、单位经营模式、运输市场结构、企业风险规避五个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从公路运输信息管理网络、客户服务体系、管理评估系统三大内容的建设提出了优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由于个人精力和学识有限,文章可能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仍然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波.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作用[J].交通标准化,2014,02:88-90

[2]程曙光.浅谈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4,12:87-88

篇4

关键词:油气;电路;搭建;维护

中图分类号:TE86 文献标识码:A

一、油气集输的定义

油气集输是以钻油井为起始,矿场的原油库或者油田注水站为终点的矿场业务,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输送过程。油气集输有油田多、运输线长。、运输面广等特殊性质,又有温度高、压力大、容易爆炸、生产工艺复杂、发生火宅的危险性大的特点。

二、油气集输电路的搭建

油气集输主要是以管路为介质进行输送,油气电路的搭建用的成品油管道作为先进的输油设备具有很多的优点

1 管道运输可以降低运输的成本,减少油田的自身消耗,从而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2 管道运输可以避免环境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3 管道运输可以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输油气速度,

4 管道运输安全系数相比较于其他的运输方式,具有安全系数高的特点。

油气运输管道的搭建,主要是在空旷的场地上,周围没有很大的可燃物等,运输方便,运输线呈现直线状态,可以缩短运输过程中的消耗,提高运输效率,减少因管道运输的损失,降低成本。在运运输管道的搭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生态环境,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及资源,做到“我传我送、勿扰其地”。

在输气中,油气从油井开采出,要经过集气管到处理厂处理以后,在进行运输,在整个过程中,从生产到使用各个环节都是紧密的连在一起,环环相扣,而在油气的输送过程中,油气的可压缩性和管道运输过程中的泄露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在运输过程中,也可以用地球地层的压力差来进行传送。

油气集输电路的搭建,要有集中处理站,作为核心,集中处理站的任务艰巨并意义重大;在运输过程中,设置计量站,来统计油气的运输量,做到“输出有计,输入有数”;运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提压和降压,在适当的地点设置增压(降压)站,并充分发挥其功效。

在油气的集输电路中,运输电路的运输设备可以使用大口径、耐高压的管道材料,避免在传送过程中,因压力大而造成的管打破裂,并且在选材时,使用无缝管,防止泄露或渗漏。

三、油气集输的设备

油气运输中需要集油站和计量站、油气分离站、沉降设备、取样检测(监测)设备、除油设备、缓冲站、加热设备、泵等设备。

四、油气集输电路中的设备维护及注意事项

1 油气和输送设备投产前,一定要有明确、详细的投产方案,投产前期和投产后,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

2 输送管道在投产前,一定要打扫干净管道,除去管道内杂物及施工时留下的残余物,保证输送管道的畅通,并安排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在管道运行前,要对管道进行试压,缓慢升压,看设备的运行状况,并记录数据;

3 在管道运输过程中,管道的运送工作压力不能超过此运送管道能承受的最大操作时的压力,以防止管道在运输油气过程中因压力过大而发生管道爆裂等事故;

4 各个输油站在输出和输入压力时应符合输油管道的条件和要求,禁止违章输送;

5 在各个出站及进站口,安装的压力报警装置应定期检查,保证灵敏度,以便在油气运输过程中监控到位,防止管道压力过大或者过小,进站报警器的压力设定值应该高于最低的进站压力;

6 输油气管道的调节系统要根据管道的输油安全要求及输油方案去确定设定值,保证其正常的输油,当输油方案或者输油安全压力确定后,应及时调整输油管道的工作压力值,做到万无一失,保证输油的顺畅性;

7 在管道运输中,不可避免的会进行温度的升降,在管道运输中最高的出站温度不能超过输送设计温度,输油管道的温度应以安全、经济、高效率为原则去确定,安装的测试站及测试点,每天最少要测量一次;

8 管道的输送量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制定不同的输送方案,在不同的季节中,要制定管道停输的时间,要保证管道的最低输量,同时不允许超过输送温度,并且要满足输油设备的输送运行要求,根据输送管道的设备配置、输送油气的物理性质、输送管道铺设沿线当地的温度及铺设的管道材质状况,确定输送量的大小;

9 在各监测站及监测点,要测量油气的凝点及油气的粘度,并及时统计数据(测量次数不少于三次);

10 定期对输送管道进行检测及维护,并对输送管道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调整措施并及时处理问题,要防患于未然;

11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输送效率的测试,对输送管道及设备有相应的了解及运行状况的监测,当设备出现问题及事故时,从而能及时的进行调整运行并对效率低的设备进行更换。

12 在有仪表的地方,仪表应指示准确,测量的数值应该做到没有误差,定期检查仪表的状态,在安装仪表的部位,应有保护装置,保护仪表的正常,防止出现磕碰现象;

13 在操作高低压力衔接的时候,应该先通低压,并及时记录运行状况,然后再通高压,在通压过程中,一定要按操作规程操作,防止出现事故或应操作不当造成的人生伤害,人工进行操作时,要明确分工,防止出现操作混乱的现象;

14 油站附近的设施,例如扶梯、栏杆等,要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检查,扶梯、栏杆是工作人员检测、取样、巡查时设置的防护设施,为了使工作人员在使用时能正常使用,并保证其工作人员的安全,定期、定人进行管理;

15 由于油气易燃,因此在输送过程中,或者油站,消防设备要定期检查并更换不能使用的消防设施,保证不出火灾,当出火灾时,一定要保持镇静,采取正确的方式扑灭火灾,互相配合,听从指挥,切不可慌乱手脚。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持证上岗,把安全分配到各个部位,不留死角、盲区。

结语

油气的集输在油田建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油气集输是油田在建设中的主要生产设施,在油田的日常生产中有着主导的地位,可以使油田的生产传送等顺利进行。油田集输的电路搭建及维护更在油气输送过程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因此,要相实现油气的安全运输,就要把油气集输的搭建及设备的维护等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它对油气的传送起着关键性作用。

篇5

关键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U49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6-0079-03

近年来,道路运输在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下,在交通运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黑龙江省道路运输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运输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适应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但是,道路运输市场在发展中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市场结构不合理、低效过度竞争加剧、主导性企业缺乏、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等。这些问题需要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来解决,从而保证道路运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1]。“十三五”是黑龙江省加快经济建设、全面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摆在全省各级道路运输监管机构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有效地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使黑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国内外道路运输监管现状

国外道路运输的历史已经将近100年,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管理的历史也有80多年。道路运输越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越高,如美国、英国、日本。道路运输成为评价国家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美国道路运输监管现状

美国的道路运输监管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美国政府将道路运输业分州内和州际两个层次进行管理,每个州内的道路运输业由所在州的政府管理,州和州之间的道路运输业由联邦政府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公路的使用与安全和公路运输经济两方面,美国政府的交通管制体制(见图1)。在20世纪80年代前,美国政府统一制定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价格,经营各种运输方式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政府制定的价格执行,不得自行定价。从多年运作效果来看,美国的道路运输监管比较成功。

(二)日本道路运输监管现状

作为典型的岛国,日本针对本国城市人口密集、人多地少以及建筑物众多,交通压力较大的基本国情,采取纵向和横向管理相结合,并以横向为主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交通运输管理国家层面的主管部门为国土交通省,它是由原来运输省、建设省、国土厅和北海道开发厅四个省厅合并而成,职能是对全国的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等交通运输业以及国土整合、 土地开发等多个行业进行管理(见图2)。日本目前的交通管理模式强化了国土交通省以及其他行政管理机构对道路运输的规划、管理、监督和建设,有利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三)英国道路运输监管现状

英国道路运输监管机构主要是运输部,它是由地方事务部、交通运输管理部、环境保护部三个相互关联的部门合并而成。运输部的领导是运输国务大臣,其职责主要是负责全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铁路、水路、航空四大运输方式的安全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等相关事务。运输大臣下设英国运输部管理委员会,运输部管理委员会下设很多主管部门和执行机构(见图3),它们承担交通行政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

(四)我国的道路运输监管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式管理阶段、改革开放后的行业管理阶段和依法规范的新型道路运输管理阶段。目前我国交通管理体系是交通部-省级-市级-县级-乡级的五级道路运输管理体系(见图4)。

二、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条块分割,地区割据

目前,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监管是“条管事,块管人”的体制,同级政府管理各级道路运输监管机构的人员编制,上级运管机构业务指导下级运管机构。由于道路运输在各地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各级道路运输监管机构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出现地区割据现象。

(二)职能交叉,政出多门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管理业务主要是路政管理、交通安全管理、运政管理和交通规费管理四项,每项业务都有相应的管理机构,这就造成了道路交通运输体制“多头监管”,存在多头执法和职责交叉等问题,削弱了行业监管效能,使监管环节繁多,办事程序繁琐。

(三)市场监管不到位

黑龙江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从事道路运输的经营者购买的车辆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淘汰下来的,由于监管机构把关不严、监管不到位,淘汰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造成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隐患。

(四)人才缺乏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交通运输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缺乏稳定、多渠道的资金保障。受体制束缚和人员编制所限,引进人才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及引进力度不够;职业教育工作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借鉴国外经验加强黑龙江省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对策

(一)加强法治建设

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将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内容;提升交通运输依法行政水平,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方法,强化法治交通建设保障,加强交通运输政务服务。

(二)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

道路运输监管的目的就是让资源配置得到最大限度优化和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在道路运输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运输资源配置必须以市场机制为主,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三)交通部门统一管理

按照一事一机构的原则设置道路运输监管机构,由交通部门统一进行管理,解决多头执法和职责交叉问题,交通部门具有交通监理、城市客运以及部分道路交通管理职能。

(四)理顺内部体制

首先,实行监管机构垂直管理。改革目前“条管事,块管人”的管理体制,实行垂直领导的全省道路运输监管体系,彻底消除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使道路运输资源得到合理高效配置,保证贯彻落实道路运输法规。其次,明确道路运输市场监管机构的行政主体性质。第三,增加道路运输监管机构经费,实现监管行为和经济利益脱钩,使道路运输市场监管正常运行。

(五)规范监管内容,明确监管重心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通过履行《道路运输条例》,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监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运输企业的经营资格,包括市场准入和退出;二是运输企业的经营行为,包括保障安全、优质服务与诚信经营。各级道路运输监管机构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安全、环保、诚信上,以及各项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执行上。

(六)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

1全面推行质量信誉考核制度

落实交通部《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对运输企业、机动车维修企业、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客运站、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等实行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建立道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质量信誉档案,做好质量信誉考核工作。通过实行诚信考核、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等制度,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诚信体系。

2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加快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广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应用,实现道路运输跨区域执法信息交换与共享;推进车辆动态监控系统与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引导企业加入道路运输信息系统,提升运输行业运行效率。

3加强安全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要始终将安全管理放到第一位。要提高运输企业安全意识;建立营运汽车驾驶员、车辆的退出制度;严格治理超限超载;强化汽车客运站源头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等。

4加强节能、环保管理

要在全省范围内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节能意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立节能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道路运输车辆的里程利用率和实载率,对一些客运线路实载率不到70%的,原则上不新增运力。要将机动车维修及保洁中废油、废水循环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调整运力结构,发展农村物流,优化站场布局,培训节能技术,建立运输企业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等。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方面,重视生态环保。

5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全省各地道路运输监管机构应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一要充分借助媒体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二要借助舆论监督发现道路运输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三要通过媒体曝光严重失信企业,使这些企业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达到惩戒失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祝昭,郭洁道路运输市场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 2005(4).

[2]王辉山西省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研究[D]长安大学,2008.

[3]魏槟衔夜道路运输管理体制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4.

[4]王洋权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月刊,2008(11).

[5]吴金中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12).

篇6

关键词:管道运输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管道运输以其特有的优势与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形成了我国五大运输体系,对我国能源的开发与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管道运输已成为陆上油、气的主要运输方式。作为提供特殊运输服务的管道运输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其运输量和运输价格往往受政府严格管控,其利润空间不能完全由自己掌控,因此管道运输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成本管理问题就成为管道运输企业的核心问题,企业要获得更多利润就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一、管道运输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管道运输的特点包括技术经济特点和成本特点。所谓技术经济特点是指运输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或不足,管道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表现在:在优势方面,管道运输建设速度快、占地面积小、运输成本低且效益高以及运输过程不产生噪音等;在劣势方面,无法提供“门到门”运输、合理运输量范围较窄、服务缺乏弹性(仅限于液体或气体的单向运输)以及需要面临油田干枯管道报废的风险等。另一方面,相对于工农业生产行业,管道运输的成本特点包括:管道运输提供的是运输服务,其不会像工农业生产部门那样消耗原材料,而是消耗燃料、能源和动力等;管道运输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固定成本大;相对于一般企业生产成本与产品数量直接相关,管道运输企业成本主要取决于运输的距离而非运输量;管道运输行业是一个高耗能行业。Www.lw881.com

管道运输的总成本主要由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组成,其中建设成本属于固定成本,由于管道基础建设投资额大,其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也很大。目前,影响管道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运输量、运输距离、单位能耗和折旧等,同时人员工资、管道使用年限等对管道运输成本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我国管道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现状与问题

(一)管道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管道运输是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手段,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相比,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和环保等特点。管道运输的主营业务成本包括燃料费、动力费、管道维修费、输油气损耗和人工费等,它是管道运输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管道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着力点。由于管道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其产品的运输价格和输油量往往由国家决定,因此管道运输企业更多的是进行成本控制以求增加利润。调查研究显示,与国外管道运输企业相比,我国管道运输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本控制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从运输成本构成来看,由于我国人工成本较低,我国管道运输企业除了人工费用和管道维修费低于国外管道运输企业外,其他各项费用均要高于国外企业。因此,可以知道,我国管道运输行业的成本控制仍不够成熟,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管道运输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管道运输的成本控制。

(二)管道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现存问题分析

1、成本管理意识存在偏差

虽然我国大多管道运输企业都重视成本管理,但在成本管理的观念、范围和手段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首先,缺乏成本效益观念,部分管道运输企业更多的认为成本控制就是降低成本,较少从油气输送的市场效益角度分析成本问题;其次,成本管理范畴过于狭隘,成本管理范围仅限于管道运输企业内部,不重视对上下游企业等相关领域的成本管理;再次,成本控制手段更多的是依赖节约的方式,未能有效发挥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实现更大的收益,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

2、管道运输企业预算方法问题

我国管道运输企业大多时候采用增量预算方法,它是以上一年度的预算为基数,根据下一年度的预计情况对之进行加减调整,以形成计划年度的预算指标。在这种预算法下,有时有些主管为了保持现有的预算水平或希望获得更多的资金会想尽办法用完所有资源,这就使得很多浪费和无效的行为被长期保持下来,增加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管道运输企业为加强成本控制,通常会有硬性的成本消减要求,使得很多管理者将目光集中在管道维修费用这一弹性较大的可控成本上,导致管道维修费用被大大消减,管道质量没有充分的保障,管道使用年限降低,日积月累形成安全隐患,一旦事故发生,最终也将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成本巨增。

3、成本效益纵深活动的深化大大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

管道运输企业的一些部门的职工出现潜力枯竭、指标到顶的畏难情绪,同时部分员工认为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直属的责任,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政,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必然会受到阻碍,使得企业成本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难以推行。

4、冗员过多带来的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我国有些管道运输企业存在冗员问题,冗员过多造成企业负担过大,增加了企业进一步推行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难度。管道运输企业有时存在“三个人做两个人的事”的“隐性失业”现象,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益。另一方面,当前管道运输企业正在大力实施现代化和信息化战略,其目的是节省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但实际情况却是钱花了但人工成本却减降得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往往也是企业的冗员问题。

三、加强对管道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

目前,我国管道运输企业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各种问题和薄弱点也会迅速暴露出来。因此,各管道运输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在逐渐加强对成本的管理控制,通过尽可能降低各环节成本来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保证企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1、树立目标成本管理的全局观念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以确定的目标成本为中心,结合先进的管理方法,对生产经营产生的成本与费用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为企业进行成本预测与计划下达、成本控制与考核提供重要依据和手段。管道运输企业作为新兴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都应与时俱进,树立目标成本管理的全局观念。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应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时调整规划企业的微观活动,适度进行管道运输网络体系的建设。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转变事后控制传统,形成健全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管理的全面成本控制体系,保证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的最优化选择,及时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将各种损失减小到最低,为管道运输企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做好节能减耗工作

管道运输行业不生产有形产品,而是提供运输劳务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能源和动力,因此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而燃料费用和动力费用是其输油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每发生1元钱的运输收入需要消耗燃料原油0.07千克,电量0.23千瓦/时。因此减少能源消耗是管道运输企业控制运输成本的关键。首先,做好事前预测、科学规划,选择最优运行方案。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明确各备选方案的经济预算和实施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科学选择最优方案,尽量减少点炉数,控制输油泵的启动量。同时做到试验阶段的严谨与规范,为后期实施提供有力依据。其次,管道运输企业应结合现代先进技术,更新节能减耗的新设备,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燃料与能源的损耗。同时,要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节能减耗意识,在员工绩效考核中加入对节能减耗工作指标的考核,将员工个人利益与节能减耗效率相结合,保障全员参与节能减耗工作。

3、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环节,全面预算管理是有效实现成本控制的有力手段,因此,管道运输企业应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管道运输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的管理机构,通常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执行与控制部门和各责任中心构成,该机构主要负责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是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基础。同时,在实际中也应让管道运输企业其他部门参与预算的编制过程;其次,采用科学预算方法,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提高全面预算的准确性,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可将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多种预算方法相结合,将预算涉及的主要生产任务、设备运用效率与收入、支出有机联系起来,保证工作量变动与预算费用的联动,切实维护预算的科学性;再次,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管道运输企业应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纳入企业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合理程序进行考评充分发挥预算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因此,需要确立相应的预算考评指标以及预算考评的结果和用途等,考评指标的制定应与企业整体预算目标一致。通过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形成长效的考核机制,将管道运输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最后,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监督。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监督环节必不可少的。管道运输企业内审部门应根据需要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全面预算过程实行动态监督,防止监管不力,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

4、加强人工成本的控制

人工成本在输油成本中的比例较大,因此,管道运输企业要加强对人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企业应结合管道长度、输油量、自动化程度来确定项目所需员工数,并根据津贴、补贴和非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编制工资计划。人事部门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定期考核,对于考核结果不达标的员工要有明确记录,并给予一定惩罚。在一定条件下,管道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减员、分流来提高组织绩效。同时,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工资、奖金发放的监督工作,防止津贴和奖金的多发重发,严格控制加班费的审批环节。

5、加强管道建设成本的控制

管道建设成本是在管道建设或更新改造时形成,管道运行后它将是管道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在输油成本的折旧项下,加强管道建设成本控制不仅可以控制目前的资本性支出,进而也有限控制了未来的管道运行成本,具有双重意义。对于管道建设的成本控制主要从材料成本与现场管理费用两方面来实现。首先,在施工阶段材料成本在整个工程成本中占有高达70%的比例,具有较大的控制空间。施工材料分为主要材料与辅助材料。成本控制重点是对主要材料的控制,如管材、水泥,应实行限量发料,将用料效率与施工队利益挂钩,在结算中扣除超额部分成本。其次,是节约现场管理费用。施工项目要根据工程周期、工程规模适度精简施工人员队伍,同时对于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合理调整,循序渐进,最大限度将现场管理费控制到预期计划内。

总之,成本控制是管道运输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树立目标成本管理的全局观念,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加强节能减耗工作的实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管道运输的成本控制,提高管道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戚爱华.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9(12).

篇7

论文摘要:文章面对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加强基拙建设和管理是提高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措施。 

目前,交通部发布《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代理、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篇8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着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

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篇9

LPG的运输可分为陆上和水上两类,陆上运输可以分别采用铁路槽车,汽车槽车以及长距离管道输送三种方式。一般说来,在有水运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水运,能达到运量大,费用小的效果。在陆上运输方面,三种运输方式各有其适用条件。一般在长距离,大运量,具有铁道专用线且接轨距离不太长等条件时,采用铁路运输是首选方案。不过在近些年,由于铁路运输能力的紧张,铁路运输周期往往变得较长,使铁路运输的效能大为减低。这种状况在未来若干年亦恐难有显著的改善。

汽车槽车运输方式具有灵活的特点,但运输量小,特别是由于其运输成本(油料消耗,车辆折旧及维修,道路税费等)基本上正比于运距,所以只适于短距离运输。例如在省内或邻省之间的运距范围运输。否则运输成本将在LPG的经营本中占据不适当的比重。

管道输送相比于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具有很多优点。首先,管道输送工作稳定可靠,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这是管道输送的基本技术特点。其二,管道输送安全性好,管理简单。管道埋于地下,不像槽车在各种道路上穿行,也不需装车却车环节。其三,管道输送有很好的经济特性。在本文我们将会看到,达到一定的运输规模时,即能使LPG的运费成本降到合理的水平。

采用管道输送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供需关系需要固定,即管道的两端一端是固定的LPG供应厂,站,库,点,另一端也是固定的接受站点。所以管道输送不适用于变动的供需关系。另一个前提条件是前面提到的LPG管道输送要求具有一定的输送规模。

所以采用何种LPG运输方式要根据LPG供应点与接受点的特性,相距距离,运量规模,各运输方式的有关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后予以确定。

LPG管道输送在我国的城市燃气系统中已有了39余年的工程历史,到目前为止有近lo条系统正在运行,分布在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宁波等城市,管径为φ159x 6-φ89x 4不等。管道长度在10—100km之间。运行压力为2—4Mpa。但总起来看,我国LPG管道输送没有很好的发展,现有的几条管线距离都很短,运量很小,没有形成规模。我国现有LPG年供量已达600万吨,而采用管道输送的LPG量估计只占5-8左右。可见LPG管道输送在我国发展有很大的空间。

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各地大量涌现的经营规模很小(接近于零售站点)的LPG公司以及一些地方或国有的LPG公司都是直接向LPG生产厂购买并运进LPG的情况下,不具备LPG管道输送应有的建设规模。

随着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作为公用事业燃气系统的LPG产销关系将完全纳入市场。 LPG的供销将逐步提高到规模经营水平。在经济中心地区(LPG消费中心地区)以及沿海,沿江口岸已经出现了LPG储运中心,即LPG储运基地。这种储存站与LPG产出方有固定的大批量购入合同关系或与海外有LPG输入合同关系,它们向周围地区,市镇的各种中小型LPG公司销售LPG,一般采用汽车槽车作销售的运输工具。在这样一种经营格局情况下,就会

产生采用LPG管道输送方式的要求,具备管道输送方式所要求的输送量长期稳定,有一定输送规模这样两个前提条件,以及具备建设管线的资金条件。可以预计,LPG管道输送方式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兴起。有眼光的经营者和企业家应该看到这种前景,规划并实施相应的经营战略。

在考虑液化石油气管道输送的技术经济问题时,需要看重论证两个重要的方面:首先是液化石油气管道输送是否存在一个规模界限值,只有达到一定的输送量才值得采用这种方式,即管道输送的经济规模问题;第二方面是对已定的液化石油气输送能力的管道,采用多大的管径在经济上最为合理,或者说管道的设计流速应取多大,这即是经济流速问题。

二、LPG管道输送系统的年费用

经济规模和经济流速,顾名思义,是从经济角度确定的输送规模和合理流速。所以作为了解它们的基础,首先要研究管道系统的经济性。为此,我们考察表证经济性的系统年费用指标。

管道输送系统的年费用包括管道泵站设备及建筑的年折旧、年维修费、人员工资及管理费、液化石油气泵组设备的年运行电费及其他辅助消耗费。对一个LPG管道输送系统进行关于流速或管径为主要因素的经济比较,人员工资等某些项目费用在方案之间的差别很小甚至没有差别。我们在下面的分析中因此将略去这些因素的可能的差异。

1.泵设备运行年费用

Ep=e0nNτ (1)

式中Ep----泵设备运行年费用104元a-1

e0----电价 104元(104kWhr)-1

n----泵站数

N----泵站运行功率 kW

τ----泵站年运行小时数 104hra-1

N=PQ(3.6η)-1 (2)

式中p----泵工作的扬程 Mpa

Q----泵流率,即管道输送流率 m3hr-1

η----泵组效率

P=1.1λL0w2ρ(2D)-110-3 (3)

式中λ----摩阻系数

L0----泵站输送平均距离 m

D----管道内径 m

w----管道内LPG流速 ms-1

ρ----液态LPG密度 tm-3

L0=Ln-1

式中L----LPG管线总长度 m

由(3)式代入(2)式,得

N=1.1λL0w2ρQ(2×3.6η)-110-3 (4)

2.管线工程造价及管线工程折旧、维修费用

Es=1.5(CtCRFt+CcCRFc+CpCRFp) (5)

式中Es----管道系统的年折旧、维修费用 104元a-1

Ct、Cc、Cp----分别为管道,管道防腐及保护,泵站的建设费 104

CRFt、CRFc、CRFp----相应于管道、管道防腐、泵站建造费的资本回收因子

1.5----维修费为折旧费的50%

一般CRF=(1+i)ni/(1+i)n-1 (6)

式中i----贴现率(折现率)

n----折旧年限

Ct=ctπ(D+δ)δLρm

=1.06ctπDδLρm

式中ct----管道工程单位造价指标 104元t-1

δ----管道壁厚度 m

ρm----钢材密度 tm-3

1.06----取(D+δ)/D=1.06

δ=PdD/(2[δ]φ-Pd)+δ0

δ=PdD/2[δ]+δ0 (7)

式中Pd----管道设计压力 MPa

[δ]----管道材料许用应力 MPa

φ----焊接系数,φ=1

δ0----管道壁厚附加值 m

(8)

Cc=ccπDL (9)

式中cc----管道防腐工程造价指标 104元m-2

Cp=cpCNnN

式中cp----泵站工程单位造价指标 104元KW-1

CN=装机容量/运行功率

二、经济流速

大家都经常提到LPG管道输送经济流速的概念,顾名思义,是从经济角度确定的合理流速,即按经济流速设计的输送管道,投资及运行费用的综合效益是最好的。从国内外书刊文献或手册中间或有资料提供出经济流速的数字,但其未源不明,并且未见有关于经济流速的论述和分析。经济流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而非实在的把握中。

所以作为了解经济流速的基础,首先要研究管道系统的经济性。为此,我们采用管道系统年费用指标作为衡量经济性的尺度。

从(13)式看到,管道输送系统的年费用大小与流速w的关系是双曲函数与幂函数的叠加关系。下面试求出能使年费用为最小的经济流速wop,为此令dE/dW=0

由(13)式的函数式可得(d/dw)(dE/dw),所以w=wop时,E有极小值。由(14)式计算所得的管道内流速即为最佳设计流速,即经济流速。可以看到,计算wop需

由(14)及(14a)经迭代计算。

由(14)式可以看到,经济流速与输送能力Q有关,与e0ctcccp无关,即与市场绝对物价无关,与管道工程单位造价与电价的相对比值εt,εc,εp,有关。采用单价比值对于经济问题的论证更有好处,因为相对比值比绝对物价要稳定得多。市场物价相对之间有着内在的投入产出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认为是基本同步的。此外,经济流速还与CRFt、CRFc、CRFp有关,即与金融环境有关。但是wop与运距Lkm无关。

为便于工程计算,完全可采用下列简化式:

考虑到一般λ=0.025,wop=1.42m/s,η=0.8,ρm=7.8,代入(14)式得

表中G表示LPG管线的日输送量(t/d)

G=Qpτ104/365 (16)

年输送量(104ta-1)是

Ga=Qρτ (17)

由表一的数据看到

1)在很大的G的变化范围和εt的变化范围,wop变化不大,一般wop=1.42ms-1

2)输送量G增大,wop只略有增大,G由50t/d增为1000td-1,即增大为20倍时,wop仅增大为1.37倍

3)从敏感性角度看,虽然εt增减,wop相应增减,但wop对εt并不敏感。εt由1变为5.5时,wop增加仅为1.33倍。

计算表明,管线运行时数增加,则wop减小。这是因为若τ较大,则计算流量小,使选用管径偏向小的方向3而经济险的要求则对此有所约制;使管径值增大,结果使经济流速值调小。

众所周知,管道输送流速除了从技术经济角度考虑,在设计中使设计流速尽量接近经济流速wop外,还应考虑防静电起电的要求。流速不应高于防静电的允许流速。若采用允许的防静电流速为0.5/D(D—管道内径,m),则可看到表l中的wop都远低于允许流速,因而wop可以看为唯一的设计流速准则。

在进行经济流速计算时,要先给定管道设计压力Pd,为此,先确定采用的泵站数n,相应于每一泵站的输送管道长为l

l=L/n

式中l----每一泵站的输送管道长度 m

n----泵站数

再按一般情况设流速w=1.42m/s,计算泵的扬程H

管道设计压力Pd的确定即泵站数n的确定存在优化问题,作者将另文论述。

三、管道输送的经济规模

管道输送的经济规模问题是指确定在经济上合理的管道输送量的界限。其衡量的足度可以取为单位吨公里的液化石油气的输送成本。

1.管道输送单位成本

由(13)式,等式两边同除以年输送量Ga

y=1.1E/GaLkm (18)

式中 y----管道输送单位成本 元/(tkm-1)

1.1----人员工资及管理等费用按E的10%考虑

(18)式的表达式为

由(19)式揭示出,y与输送距离无关,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与输送能力Q的方根成反比。y与年输送规模的关系见图2,可见Ga愈大,y愈低。图2的5根曲线相应于5种e0值由上到下分别相应于e0=0.8,0.7,0.6,0.5,0.4 元/kwh.图2是按εt=3.0作出的。

2.管道输送的经济规模

若给定管道输送单位成本应小于或等于其他运输成本(例如:汽车槽车、铁路槽车、槽船水运等)的单位成本y0,则由(19)式y≤y0,可得出:

图(3)给出了以εt为参数(εt=4.0,3.5,3.0,2.5)情况下经济规模Ga与单位运价y0的关系,y0愈高,则Ga愈小。

图(4)给出了以y作参数(y=1.5,1.25,1.0,0.75,0.5)情况下经济规模Ga与εt的关系。

四、结论 .

1.LPG管道输送的经济规模是存在的,其值变化范围不大,约为1.2—1.7m,基于年费用最小为目标的经济流速计算公式可供工程实用。

2.由于经济流速远小于防静电允许流速,所以经济流速wop可以作为唯一的流速设计准则。

3.分析表明LPG管道输送的单位成本随输送规模的增大而降低,因而表明LPG管道输送特别适用于大规模输送量的情况。

4.按液化石油气各种运输方式的单价:

汽车槽车1.2元/(tkm)

铁路槽车l元/(tkm)

内河水运槽船O.3—O.5元/(tkm)

取εt=3.0从电价e0=O.5元(kWhr)-1,则管道输送相对于上列各运输形式,在经济上更有利的输送规模分别是:

Ga>4.O 1O4t/a(相对于汽车槽车运输)

篇10

关键词:道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一、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 从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看

就我国道路交通发展进程来看,道路交通规划已逐渐被规划至国民经济范畴之内。现如今,道路交通运输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迎合了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就道路交通运输行业而言,稳定的发展可有效改善运输水平,提升运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运输成本,进而实现以最低成本获取最高利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道路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能起到完全的影响作用,虽然通过改善道路交通运输可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但对于不同的地理地域而言,其作用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交通便利的区域,在交通运输道路建设中增加人力及物力的投入,并不会明显增加经济及社会效益;而对于交通落后的区域,在交通运输道路建设中增加人力及物力的投入,能够有效提升当地的物流流动效率,提升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地域发展。

1.2 从档案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看

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是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从某种角度而言,档案管理工作是对经济发展的文字描绘,可以说其是一种文字型缩影。对交通运输信息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同时有效激发档案管理价值,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交通运输档案管理信息能够将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明确清晰地反映出来,并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有效依据,通过为经济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基础,进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

1、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建立“以本单位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本单位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

2、设计好档案现代化管理总体方案

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时网络发展的总纲,具有总体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相对稳定的要求。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网络的功能设定、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基本内容、建设步骤的组网模式等直接关系档案网络未来发展和最终成效的重大决策。因此,制定总体方案是道路交通运输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组织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3、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计算机,或者说有了计算机而没有进入网络,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现代化管理只能是一句空话。随着档案信息量的剧增,人们需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道路交通运输档案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化管理,尤其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传统的纸质载体的档案材料转化为全文、全图、全声的光盘储存,并实现全屏幕自动检索。所以,计算机及其配套设施必须跟上,以满足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起码要求。

4、建设系统工程,实现信息共享

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总体设计、设备选型、软件开发、档案整理、扫描录入、系统管理、光盘备份、查询管理、安全措施等一套硬件加软件的系统。由于各机关单位日常工作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文字档案,需要进行录入、保管,因此该系统应采用双服务器、磁盘阵列存储、高速扫描仪集中扫描、光盘和磁带双备份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了提高利用率,还应设置适当的档案查询系统,通过触摸屏查询及文档网络上传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此外,还应将电子档案管理类别细分为操作管理、系统环境管理、档案密级管理、卷内目录管理等,从而从机制上提高机关信息共享能力。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构建全能管理队伍

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随着道路交通运输行业逐步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道路交通运输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合格的完成。其一,国家应加大对新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设计专门的档案管理教育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二,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的信息较复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极为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非常迅速的反应能力,在工作中应善于观察和分析,及时对道路交通运输实际工作中各项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总结能力,应对所有的档案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够不定期的从档案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高层更好的进行决策,促进整个道路交通运输单位的发展;其三,道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应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从而科学、客观的对道路交通实际工作的N种问题进行汇总和整理,同时应对社会需求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帮助单位更好的制定道路交通运输方案,推动单位更好的发展;其四,作为管理部门之一的道路交通运输档案管理单位,由于需要随时与其他单位相沟通,因此对其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其五,道路交通运输单位应加大对包括档案管理人员在内所有管理人员的监督考查力度,应随时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法律知识以及道德素质进行全方面的考查,努力构建一只爱岗敬业并且专业技能过硬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从而有效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整个道路交通单位日常工作更好的开展。

结束语: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管理和监督,道路交通运输行业更不例外。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事业已经今非昔比,庞大的运输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同样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新的时代,为了更好的保证道路交通运输工作的正常进行,我们不得不更必须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努力建设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优秀的管理队伍、健全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管理设备构成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从而推动我国道路交通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