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的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的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的分析

篇1

    1引言

    人口问题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举足轻重,在人口问题中,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应重视。人口老龄化指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的现象,在社会里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一般用65岁或60岁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以上,或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在10%以上就属于人口老龄化社会(联合国,1956&1982)。日本现在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2004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9. 5% 。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经济长期陷人严重的衰退之中,日本的经济问题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福利国掀起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风潮。为应对人口的老龄化,缓解老龄人口的贫困以及分散和降低养老风险,维系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多层次弹性养老保障制度受到西方国家和世界银行及国际劳工组织等的重视和推崇。

    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现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必要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我国已于1999年进人老龄化社会,表1为我国1999 } 2005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有关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表明,到2100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分为3个阶段:

    (1)从2001一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2)从2021一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3)从2051一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我国现在已经处在快速老龄化阶段,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2051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 37亿。

篇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现状;问题

一、前言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在总人口当中,年轻人占比减少,老年人占比增加。老年人主要是指年龄在60或65岁以上的人,国际上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有超过10%以上的60岁以上老年人,或7%以上的65岁以上老年人,就可以说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目前,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老年人空巢化、失能化、高龄化特点,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因而社会中面临的养老问题十分严峻。

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结构调整、体质转化的重要时期。而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情况也非常严峻,为社会发展进步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既是社会大众的期盼,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国际标准判断,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我国当前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已经超过12%,预计每年增速将达到3%。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17%,到2050年,这一比例可能上升到30%。在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当前的城乡老年人口分布、老年群体状况、家庭结构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传统的三代同堂式家庭占比逐渐降低,“四二一”结构家庭比例逐渐升高,老年人独居情况较多,因此老年人会感觉到愈加严重的失落、孤独、和被排斥感。一方面需要子女亲友给予更多的陪伴,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同辈互助关系,缓解感情孤独。

目前,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当前纯老年人家庭占比约为43%左右,同时高龄老年人数量在不断增加,当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了73岁,8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经超过1600万,预计到2050年,高龄老年人数量将超过1亿,在全世界高龄老年人中,占比将达到25%。在老年人口中,高龄老年人增速往往最快,我国高龄老年人增长率平均增速已经达到5%以上,远远超出所有老年人口平均增速。当前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发生倒置,在很多发达国家中,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通常高于农村,而在我国则正好相反。从2000年开始,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就已经超过城镇。对于农村来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要远大于城镇。此外,老龄化的情况已经超前于现代化,我国目前尚未完全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但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一些问题,包括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社会管理体制等,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一)在养老保障制度中,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充足的养老资金。而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使得抚养结构发生了改变,本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就比较晚,而养老金缴纳者大量减少,养老金领取者大量增加,使得养老金供需面临较大矛盾。所以,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在医疗卫生资源消费中,老年人是重要的消费主体。然而我国当前医疗资源存在着分布不均、总体不足的问题,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不足,政府投入力度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升,给医疗保障体系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独居、病残、高龄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对社会照料护理服务的需求量也就大大增加。不过,我国目前社会养老床位数严重不足,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迟缓,服务能力也较为不足,因此,国家还需要在这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照料及护理服务。

(四)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对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下的社会化服务管理要求,已经难以满足。随着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社会化服务管理的要求也必然有所提高。而我国目前社区建设仍存在较大的不足,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相对较差,难以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社区应当对老年工作机制进行大力建设和健全,并致力于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对老年群众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对老年活动项目的组织提供、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因此,社区服务的发展和社区的建设将成为未来发展中的重点工作。

四、结论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经历的一个时期。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而老龄化进程又十分迅速,因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并不客观,社会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基于此,应当针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不断提高老年人服务于保障力度,从而实现社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区卫生服务 现状 干预

中图分类号:C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28-01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的划分,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或者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医疗进步的背景下,老年人作为其中的特殊组成部分,有其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因此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就湖州市吴兴区部分社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干预对策,旨在更好地为我们个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人服务,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为促进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湖州市吴兴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人口所占社区人数的比例。

1.2 调查方法

走访各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收集数据、查阅相关文献。

2 结果及分析

2.1 湖州市吴兴区人口老龄化现状

2.1.1 人口数量大

据调查,吴兴区6个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总共有33657人,占总人口的17%,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对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意味着湖州已处于老龄化社会。

2.1.2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经济

在吴兴区6个街道中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6%,3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8%,都充分体现出其人口老龄化在加速前进。但其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现代化尚未实现、生活水平还未达到一定水平,属于未富先老的状态。

2.1.3 区域分布不平衡

吴兴区6个街道的老龄化现状也不尽相同,其中以月河街道老龄化最为严重,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18.5%。而凤凰新村街道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占总人数的13.7%,其余4个街道的数据分别为:爱山街道15.9%,龙泉街道15.1%,朝阳街道17.8%,飞英街道17.1%,这些数据进一步体现了吴兴区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和区域分布不平衡性。

2.1.4 特殊老龄人群的不断扩大

在这些老年人中,以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老龄群体居多,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2 社区卫生服务在老龄化社会中所做的努力

目前,吴兴区老龄化社会所体现的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发展不平衡及特殊人口的不断增加,要求其各项老年事业和准备工作要跟上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步伐。但同时,吴兴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做了很多有目共睹的工作。

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老年人的服务占整个社区卫生服务的比例很大。正如我们看到的,对一些慢性疾病和常见病的治疗,以老年人占很大比例;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讲座和发放宣传单,老年人依旧占很大比例。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学习与自己疾病相关的内容及保健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更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一些药品因其价格便宜、购买方便,大大造福了社区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群。可以看出,吴兴区对于老年人还是十分关注的,所做的很多工作都将老年人带向更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向,也促进了湖州市的社会进步。

2.3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挑战

社区中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也要发生一些增加、提升及转变。医护人员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目前日益增加的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的需求,特别是老年人群;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也在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专业化的挑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设施不够齐全,无法实现“小病靠社区,大病靠医院”的未来医疗发展状况;对于老年人群,他们本身没有能力再去为自己的生活打拼,而社区服务中心的医保服务内容也未能充分满足这个特殊人群的健康护理需要。同时,因青壮年不断走向世界,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老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对于这些特殊人群的照顾加剧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担。

3 干预对策

3.1 加强老年群体的健康宣教

针对不少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容易盲目跟从、盲目就医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疗知识及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借助黑板报、宣传单、电视等多种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意识,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发展。

3.2 重视对特殊老年群体的照顾

随着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不断扩大,针对这个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如孤独、抑郁、自卑等,医疗服务人员需及时了解这些状况,解决他们最根本的问题;对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等具体问题,医疗服务人员应趋向于家庭化、区域化服务来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使人口老龄化社会趋向健康化。

3.3 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是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核心,是完善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必备。据调查,现在湖州市吴兴区6个街道社区的医务人员是处于匮乏状态,必须鼓励更多的医疗服务人员向基层转移,以满足这个社会、这个社区所需要的服务。一方面,可以增设一个特别服务老年人群的点,普及社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让更多老年人获得自己疾病的治疗及一些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增加必备的医疗设施满足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的需求,可以使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可以做到“小病靠社区,大病靠医院”的医疗服务目标。

3.4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向社区转移

政府应该培养更多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并可以培养专业为老年人群服务的人员。同时,政府应加大对转移到社区的医务人员的鼓励政策,引进人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社区、社会的发展。相应的,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必要的医疗设施,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真正实现“小病靠社区,大病靠医院”的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篇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

1、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

我国民族地区老龄化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其老龄化过程也不完全同步,就是同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区其老龄化程度和趋势表现也不相同,同一地区各个民族老龄化程度和趋势也不尽相同。所以,我国民族地区老龄化情况十分复杂。

具体来讲,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属年轻型。我国一些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低,人口年龄结构还处于年轻型。青海玉树自治州1982年老年人口比重为6.10%,1990年为5.81%。而根据1990年——2050年青海人口老龄化预测,2000年全省老年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4.62%,2005年为5.64%,2010年为6.38%,2050年为14.46%。(1)。从2000年四川民族地区年龄构成看,人口年龄结构大多处于年轻型。例如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分别是5.12%、5.36%、5.48%。(2)有的民族地区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镇的水平,这可能与乡村少数民族年轻人口流动、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的提高,城市打工和做生意比较收益的刺激,使农村有较高文程度的青年移居到城市等有关。

第二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我国少部分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惯性等影响,还处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四川德格县更庆镇城区人口老年人口系数和老少比,属于年轻型人口,而农村的老年人口系数和老少比则达到了成年型人口,所以,从全镇总体看,应该属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3)

第三种类型,有的民族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广西壮族自治区就很早进入了老龄化阶段,1995年广西65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6.61%,1996年为7.06%,1997年为7.62%,1998年为7.52%,1999年为7.95%,2000年为7.12%。由此可见,广西是在1996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4)新疆石河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也基本进入老年型。20世纪80年代至今,石河子地区200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达11.70%,2003年已升至15.43%。因此,石河子地区已步入老年人口社会,而且呈现逐年递进上升的趋势。(5)

贵州黔东南州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具有代表性。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黔东南州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3万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突出的表现为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贵州黔东南州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逐年增加,到2010年将达到53.09万,其老年人口系数也将达到12.7%。(6)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具有较大差异性。从发展趋势看,人口年龄结构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区,其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而人口年龄结构未进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区,也必然发展到老龄化阶段,而且这个过程发展很快。所以,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影响分析

1、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一,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民族地区国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投资、消费、储蓄、税收、财政支出带来相关影响。

第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劳动力供给、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赡养功能的发挥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必然使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不足。同时,民族地区老龄化加快,使本来不太富裕的家庭增加更沉重的负担,也必然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和谐、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产生消极影响。

代际关系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又必然使民族地区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增加,从而对在职人员收入产生影响,也必然加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民族地区农村老人子女负担,从而导致两代人利益分配的矛盾。

此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就可能增大民族地区反贫困难度。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都会对社会公平产生消极影响。

第四,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传统伦理和社会心理产生冲击。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逐渐形成了尊老的传统美德,也就形成了家庭“养儿防老”、“养儿送终”的道德理念,也深深扎根于民族地区各民族人们心里。然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老人和子女心理受到冲击,也会使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整个社会心理受到冲击。

2、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也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某些积极影响,比如它可以促使民族地区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对出生率也会产生影响,对可能对推动教育水平提高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积极作用。此外,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可以促使民族地区老年市场形成和老年产业发展。

由上可知,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从多方面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但从长期趋势看,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三、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路径依赖和对策措施

1、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路径依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民族地区突出的“未富先老”问题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利,成为制约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路径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真正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

2、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措施

第一,转变观念,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老龄化问题,制定科学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保持民族地区人口稳定适度增长。

民族地区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人口老龄化发展很不平衡。加之,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一旦进入老龄化,“未富先老”必然严重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对民族地区稳定与和谐产生极大危害。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未雨绸缪,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老龄化问题。

第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增强经济承载能力,缓解“未富先老”带来的巨大压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民族地区经济不发展,就无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载能力,对经济本来就落后的民族地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重要和急迫。

第三,确立适合民族地区的养老模式和社会保障体系,在民族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老年人口的扶贫开发活动。

一方面,要发挥家庭养老为主的功能,贯彻“以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区城镇,国家和企业要承担养老责任,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在民族地区农村,推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要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保险等,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等项目以及在民族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老年人口的扶贫开发活动。

第四,建立适合民族地区的农村和城市的老年服务体系,加强机构建设,搞好民族地区社区福利和社区服务,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老年产业,开发利用“银色人力资源”。

必须加大民族地区城市和老有所养,农村社区环境、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和建设,搞好民族地区社区福利和社区服务,加强其硬件、软件建设,使民族地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同时应该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老年产业,开发利用“银色人力资源”,可以变人口压力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可以带来经济社会效益,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此外,弘扬少数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构筑符合民族地区老年人生存的社会伦理环境也是民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而且发展迅速,已给或将给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面临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针对民族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从而为民族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时正中.青海高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J],西北人口,1994(4);

[2]、四川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四川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蒋彬.四川藏区城镇化与文化变迁——以德格县更庆镇为个案[M],巴蜀书社,2005;

[4]、陈喜强.人口老龄化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去影响广西的经济?[J],百家言,2002(11);

[5]、杨晓熙、刘平等.石河子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4(12)。

[6]、贵州省黔东南州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黔东南人口的现状与未来》第82页,巴蜀书社2004.

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136-01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故要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由此,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有其客观需要和应用价值。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的再认识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或者人口平均年龄不断提高的过程。目前,社会各界对人口老龄化后果的认识尚不统一。主流的看法是将人口老龄化视作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消极不利因素。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被描绘成是使社会丧失弹性及朝气,使社会有停滞危险的负面图景。与主流看法相对应,部分学者提出,应充分正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主动予以应对,尽可能减少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老年人在需要社会供养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他们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威望和能力,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仍旧是社会发展的一股建设性力量。

二、昆山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应对选择

昆山是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先进示范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稳定在较低水平。2008年,全市出生人口6098人,出生率为8.9‰:死亡人口3967人,死亡率为5.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1%。为避免人口老龄化,那么势必要提高出生率。那么,稳定低生育水平下的昆山人口老龄化的具体状况怎样?

1.老年人口数字增长迅猛,比重持续上升。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上升到117993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7.36%;2008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增加到123048人,占到全市户籍人口的17.82%。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引起昆山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2.高龄老年人口规模数量逐步扩大。通常,我们将60-69岁称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称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及以上称为高龄老年人口。就昆山而言,2008年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2007年增加近2000人,为18126人,占老年人口总体的14.73%。高龄老年人口的规模数量呈现出增长扩大的趋势,他们不仅需要经济物质上的供养,而且还需要生活上的悉心照料,由此引发对医疗、社会福利设施尤其是福利院等机构的需求增加。

3.在性别方面,总体呈现老年女性多于老年男性的特点。2008年不同年龄段老年女性数量要超过老年男性数量,在逐步提高的年龄段层次中,老年女性占比由51.22%上升为74.92%。2007年昆山市人均预期寿命达80.24岁,其中男性78.41岁,女性82.29岁,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预期寿命高出3.88岁。这就意味着年龄段的层次越高,老年女性呈现寡居状态的问题越突出,她们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照料情况令人担忧。

三、昆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出路

基于昆山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再对照积极老龄化的内涵实质,我们认为,昆山需从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和自我提升三个方面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1.政府主导层面。政府主导需要在物质基础、制度安排、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准备,未雨绸缪。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为昆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今后面临的问题是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调节机制,提升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涵成效。

2.社会动员层面。在昆山率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社会动员层面是一个薄弱环节

(1)老龄产业的开发和投入。由于老龄群体的不断壮大和消费能量的日益增长,昆山需要积极引导企业和民营资本进人老龄产业领域,如培育老年群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和金融理财产品,开拓满足特殊需要的老年用品市场等。

(2)社区照顾的起步和拓展。社区照顾是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生活自理存在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服务。目前。昆山需要动员整合社区照顾的主要资源力量,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老年个体需要的照顾体系。

3.自我提升层面。

(1)老有所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龄的增长向每个人提供多次更新其生命价值观的能力。老年人可以继续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例如关心教育下一代,从事咨询服务、民事调解、社区服务等工作。

(2)老有所学。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可以利用社区老年大学并利用各类媒介充实自己的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激发自身内在活力和潜能。

我们认为,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广泛动员参与,老年个体的自我提升,必将成为昆山等经济发达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选择和战略举措。这有助于其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法]保罗一帕伊亚,老龄化与老年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14

篇6

论文摘要:建立多层次弹性养老保障制度可以分散和降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风险。针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分析了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包括一个救助层、两个强制层、一个补充层和一个自助层的五层次弹性养老保障制度模型。

1引言

    人口问题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举足轻重,在人口问题中,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应重视。人口老龄化指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的现象,在社会里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一般用65岁或60岁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以上,或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在10%以上就属于人口老龄化社会(联合国,1956&1982)。日本现在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2004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9. 5% 。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经济长期陷人严重的衰退之中,日本的经济问题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福利国掀起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风潮。为应对人口的老龄化,缓解老龄人口的贫困以及分散和降低养老风险,维系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多层次弹性养老保障制度受到西方国家和世界银行及国际劳工组织等的重视和推崇。

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现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必要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我国已于1999年进人老龄化社会,表1为我国1999 } 2005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有关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表明,到2100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分为3个阶段:

    (1)从2001一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2)从2021一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3)从2051一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我国现在已经处在快速老龄化阶段,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中国面临人口老

3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3.1状况

    我国在1997年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部分积累模式。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多年改革,国务院2005年颁发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因。

    持续的人口老龄化使得退休人员增加,退休养老金支出不断攀升,1999年底全国离休退休人员以及退职人员为3730万,到2004年底为4675万。2001年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总支出2321亿元,2004年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支出为3502亿元。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在职劳动者的逐渐减少,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时必然带来养老金支付危机。

3.2困境

3. 2.1“大统筹”面临的困境

    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财务机制,透支个人账户导致数额巨大的个人账户空账,政府对养老保险金的财政补贴也不断增加,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部分积累模式实际上是按现收现付式运作的。为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政府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补贴金额逐年增加,政府承担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同时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资金和个人账户资金混合并账运行,个人账户资金被用于养老金给付,个人账户成为空账,缴纳的养老资金未形成个人账户积累基金。个人账户空账无疑加剧了未来的养老金支付风险。表2为我国近年来养老个人账户空帐及政府对养老保险金的补贴。

    为了减轻个人账户空账压力,实行社会统筹资金和个人账户资金分开管理,力求做实个人账户。虽然对“统账结合”的模式做了多方面的调整,注人激励与约束机制,扩大覆盖面,但是由于其现收现付式的主体模式并未改变,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固有的结构性缺陷依旧存在。国务院2005年的《决定》采取削减用于个人账户积累资金3个百分点的做法,是在做大统筹账户而缩小个人账户,这种“大统筹小账户”模式无法实现养老金的积累和增值,无法克服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老人”和“中人”的养老金将主要依靠当前现收现付式的“大统筹”筹措的资金支付,而目前20%的企业缴费无法满足“老人”和“中人”的养老金支付需求,提高企业的统筹社会养老保险缴纳费率困难,按现行的制度安排,就是靠扩大覆盖面和政府的财政补贴。前者是拆东墙补西墙,后者是杯水车薪。现收现付式的“大统筹小账户”制度不可持续。

3. 2. 2“小账户”面临的困境

    2005年的((决定》规定,个人账户的资金比例由占职工工资的11%降到8%,完全由个人缴纳、用于积累、个人账户的养老资金实行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通过购买国债等方式增值。强调做实个人账户,积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制订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办法,实现保值增值。但是,面对的难题有,一是个人账户规模的缩小,二是面对不成熟的市场风险,增值渠道单一,获利空间小;加之由政府部门统管的管理机制面临的效率等问题,这些难题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的资金难以增值,积累最终难以形成;或者即使形成一定量的基金,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退休者按个人账户结存的基金仍无法维持其基本生计,陷人贫困,还是要依靠下代人养上代人。

    至今国家有关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办法尚未出台,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和人口老龄化严峻态势,以及变化莫测的资本市场,个人的“小账户”的积累功效及其对老年人养老的支撑力度十分有限,很难抵御老龄化和市场风险,担当起现在养老保险供款人将来养老需求的责任。

    2005年的《决定》确立的“大统筹小账户”财务机制,仍是以现收现付式为社会养老保险运作方式,加之制度转制出现的巨额转制成本(隐性债务)问题,目前仍没有消化的具体措施,这就必然导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长期负债运行。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未来的50年间,需要领取养老金的“中人”数量大量增加,在转制成本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夹击下,由于现行的统筹账户本身不具积累功能,致使形成新老债务链循环,隐性债务问题更加突出。

4建立多层次弹性养老保障制度

4.1多层次弹性养老保障制度层次设计

    针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这里提出多层次弹性养老保障制度构想。多层次弹性养老保障制度共5个层次。

    (1)救助养老层。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农村五保户和城市贫困家庭的老年人及优抚对象,由政府、集体提供基本养老保障,以社会福利养老供养形式作为基本养老支持,慈善团体给予社会救助。养老保障对象无需缴纳养老费用,可实行老年人集中养老供养和生活照顾。国家要鼓励社会兴办为老年人服务的养老敬老院、老人护理院和老年福利院等非营利养老服务机构,政府可给予财税政策支持。

    (2)强制社会统筹账户养老层。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安排,企业单位和个人必须参加,用于社会基本养老金支出的社会统筹账户资金由企业(雇主)缴纳供款,基本养老待遇水平依据国家经济发展情况适当调整。社会统筹账户实行现收现付模式,具有较强的保障性和社会互济性,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在现阶段,由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制老账没有解决,企业养老供款的统筹比率需要高一些。随着转制老账的消化,统筹比率要逐步调低,在维持现行企业总养老供款缴费规模20%不变的前提下,逐步降低社会统筹账户比例,账户比率从现在的20%逐渐缩小至5%,达20%的替代率即可。逐步降低的企业养老供款统筹账户减少的部分或在在职企亚工工资中反映或划人个人养老储蓄账户。自雇者养老供款缴费从现在的12%逐渐缩小至3%,现行的优惠政策保留。

    因为我国不同地区及企业经济发展状况不平衡存在差异,政府的调剂作用需要保留,因此,在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保留适当比例(5%左右)作为调剂是符合国情的长远考虑。

    (3)强制个人账户养老层。基本养老个人账户层,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强制性的退休储蓄计划,职工退休前根据个人收人按月缴纳,记人个人的一个终生不变的账户中,每个人退休后从“个人账户”中得到养老金收人,大致相当退休前工资收人的30%一50%,可通过精算推出缴费比率。个人账户实行完全基金积累模式。

    随着经济发展,个人账户逐步做大,统筹账户逐步做小。因为两个账户的资金都来源于社会成员的劳动所得,以上两个层次,共同使职工退休后可以得到的替代率50%一70%即可。西方国家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一般为50%一60%,第三层次意在强迫那些对他们退休后的需求缺乏远见,不愿储蓄以备晚年之需的人参加储蓄。通过强制储蓄,使社会成员逐步树立攒钱养老、自食其力和自我保障的养老理念。

    (4)补充养老层。由职工个人根据经济能力和不同需求,自愿参加,或者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效益,为本单位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可按现行年金制办法由雇主与雇员共同缴费构成。

    (5)自助养老层。由个人根据自愿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层。

    第二、三层次的强制性养老计划和第四层次的补充养老计划,都是把储蓄列人养老必要的正式支出。养老计划安排时,应当把养老储蓄列为日常开销必需的费用,与衣、食、住、行的支出一样。西方经济学家就曾建议,每个人把工资收人按一定比例的储蓄起来。prescott (2005)建议个人把工资收人的10%进行强制储蓄。对于第四层次能否给予税收的财政支持,则要看国家的整体养老水平,可以按商业养老保险模式运作或按补充养老保险模式运作,视国家整体养老保险水平给予政策支持或调整。

4.2多层次弹性养老保障制度阶段安排

    多层次弹性养老保障组合可分别规避不同性质的制度风险,应对人口老龄化。多层次弹性养老保障制度中基本养老的总体保障水平不变,略有提高(2%左右),账户结构由现在的“大统筹小账户”逐步向“小统筹大账户”过渡,以增强自保能力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风险。结合我国的情况,在不同的时段,采用不同的灵活组合模式。

    整个21世纪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现在起,最好在25一30年的时间把转轨债务和现存的养老账户缺口消化掉。这段时间里,政府财政重点可集中力量解决几十年计划经济年代欠下的养老老账。这个时段确立的依据是对“老人”和“中人”养老老债的清偿还需要的大致时间。智利政府对养老老债的偿还期就在35年左右。

    2051一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稳定在3一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那时我国实现全国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将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

篇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如何通过政策调整缓解这种现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河南省老龄化系统模型,然后利用GM(1,1)灰色模型对系统中部分因素进行预测,再将预测值导入模型,从而对2012~2020年河南省人口总量、老年人口量和老龄化系数进行预测。最后,通过政策模拟,预测了不同政策情况下老年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和医疗投入对老龄化系数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政府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制定相应措施。

关键词:老年系数;GM(1,1);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033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改善,人口发展出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以及人口寿命延长等现象,这必然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人口老龄化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老龄化社会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简称老龄化系数)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老龄化系数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反应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老龄化系数的高低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2002年河南人口老龄化系数为7.38%,2011年老龄化系数上升至8.61%,河南正处于老年型社会的行列。由此带来的劳动力缺乏、老年抚养负担加重、财政压力等都给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如何在一定的政府调控下实现河南老年人口量和人口总量的有机结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大多数学者只是对全国老龄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区域的老龄化研究却很少。杜鹏等利用联合国最新数据对中国和亚洲各国人口老龄化进行比较,提出在未来60年内中国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吕盛鸽等利用生命表理论、联合国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模型及年龄移算法对北京市人口老年化系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预测期内老龄化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包玉香等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方法对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得出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存在的结论。

2 研究方法概述

2.1 GM(1,1)模型

GM(1,1)表示灰色模型是一阶方程,含有1个变量。设系统数列为:X(0)(k)={X0(1),X0(2),…,X0(n)},

第一步对该序列作一次累加生成(1-AGO)得:

(1)

第二步对X(1)作紧邻均值生成得:

(2)

第三步建立GM(1,1)模型的白化方程:

(3)

其中,-a为发展系数,b为灰色作用量。

方程3的时间响应式为:

(4)

第四步求出X(1)的模拟值

(5)

第五步还原求出X(0)的模拟值

(6)

第六步检验误差,并求出相对误差的值。

2.2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机理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被誉为“政策实验室”,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ay Forrester教授于1956年创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从系统内各变量的因果关系出发,分析各种因素之间构成的因果反馈,从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出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及形成机制。通过获得主要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表达式,并确定如何对系统实施最优控制,使政策变量有效控制系统状态的发展变化。系统动力学具备处理时间滞延、信息回馈、非线性问题、动态性复杂的能力和优点,经多年发展渐渐发展为一门体系完备的学科,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态、企业管理等复杂系统决策的实验和制定。

3 人口老龄化系统SD模型

3.1 人口老龄化系统边界的设定

根据人口统计学原理,生育和死亡是引起人口变动的两大基本原因,为预测河南老龄化系数,初步选取青少年人、成年人、老年人、总人口量、出生率、死亡率和女性比例等指标序列,并用牛眼图表示(图1)。

牛眼图又被称作边界图,内生变量放在中心,外生变量放在环外,能明显的表示出建模者对这个系统边界的界定,能显示模型的重点和需要的输入。青少年、成年、老年等7个内生变量放在内环,生育率、死亡率、女性比例等5个外生变量放在外环,系统排除在外的变量迁移率放在环以外的地方。牛眼中心变量较多这是一个好的标志,表明需要的输入与内生变量之间是相对平衡的。

3.2 人口老龄化系统因果关系图

系统边界确定后,就可以用因果关系图(Causal Loop Diagrams)来描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图中的因果链可标明影响作用性质的正负,正号表明箭头指向的变量将随箭头源发的变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而负号则表示变量间与此相反的关系。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可建立因果关系图(图2)。

系统中主要的反馈回路有:

正反馈回路:青少年成熟成年人成年女性出生青少年

负反馈回路:老年人死亡老年人

3.3 人口老龄化系统SD流图

系统设计的变量主要有状态变量、目标变量和控制变量三种,本模型具体包括:

(1)状态变量: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是人口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标变量:老龄化系数,是系统研究的最终目标,不同的控制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目标结果。

(3)控制变量:计划生育政策和医疗投入是为协调老龄化现状而调整的手段。

系统动力学流图可以反映出因果关系图中没能反映出来的变量性质和特点,使系统各指标之间的作用机制更加清晰,通过数学逻辑关系式量化,实现仿真目的。人口老龄化系统的SD流图见图3。

4.1 数据处理

本模型仿真时间设为2002~2020年,其中2002~2011年的数据均来自《河南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2012~2020年,生育率、女性比例和死亡率的数据由GM(1,1)预测得到。建立GM(1,1)模型,预测得到生育率、女性比例和出生率数据(见表1)。

模拟结果表明,生育率、女性比例和死亡率的相对误差都在3%以内,说明GM(1,1)模型的拟合度非常好,可以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模型。

4.2 模型有效性检验

以2002年的数据作为状态变量初始值,模型的仿真时间设为2002~2020年,取DT=1。应用SD建立的人口老龄化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运行,仿真结果对比见表2。

表中数据显示,模拟数据的相对误差均控制在10%以内,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度较好。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误差范围在10%之内是合理的,此模型运行结果符合要求,证明所建立的SD模型是可行的。

4.3 政策模拟

政策模拟是通过改变SD模型中的某些政策变量来分析政策对系统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研究必须考虑的现实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缓,随之带来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等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人口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研究,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推动河南省人口结构的优化。而老年医疗投入则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寿命,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河南省发展的老年人医疗投入,从而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河南省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因此,应从计划生育和医疗投入两方面,利用政策模拟分析不同的政策对河南省人口结构的影响。一方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从2012年开始实行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的生育政策;另一方面从2012年开始改变医疗投入将医疗投入分别增大20%、减小20%。本模型模拟的是在其他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放宽生育政策,将医疗投入分别增大20%和减小20%时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

图4 不同政策下人口总量预测值图4表明,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增加20%医疗投入将使人口总量增加,减小20%医疗投入将使人口总量减少。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对河南人口总量的影响最大。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2020年河南人口总量将迅速增至11050.6万人。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河南总人口的数量变化。

图5 不同政策下老年人数预测值 图5表明,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对老年人口数量的影响较小、增加20%医疗投入将提高使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而减小20%医疗投入将减小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增加20%医疗投入,202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增至1013万人;减小20%医疗投入,201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增至977.02万人。由此可见,医疗投入影响老年人的数量变化。

图6 不同政策下老年系数预测值图6表明,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增加20%医疗投入,减小20%医疗投入对老年系数的变化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012年开始实施相关政策,放宽计划生育的情况下,2020年老年系数将达到8.95%;减小20%医疗投入的情况下,2020年老龄化系数将达到9.26%。两种政策的实施将减小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增加20%医疗投入的情况下,2020年老年系数将达到9.57%,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加快。

5 结论

通过SD模型仿真分析可以看出,老年系数增加一方面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医疗投入的影响。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将在短时期内减缓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增大医疗投入将加快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减少医疗投入将减小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因此,政府应从计划生育和医疗投入两个方面着手对河南人口老龄化问题该制定相应措施,从而减缓人口老龄化现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邬沧萍,杜鹏等.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2]杜鹏.中国和亚洲各国人口老龄化比较[Z].人口与发展,2009,(2):7580.

[3]李扬,刘慧.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Z].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1):131137.

[4]包玉香.人口老龄化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J].人口与经济,2012,(1):39.

篇8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体系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有本国自身的人口老龄化特点。总的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点: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而老年人口众多,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可以说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我国未能在人口老龄化到来之前富裕起来;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农村老龄化水平比城镇高,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比西部落后地区水平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三大二高的特征”:地区差异大;老人数量大;老年抚养比大;高龄;高速。

二、在人口老龄化影响下,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养老保障资源匮乏。家庭养老这种方式仍然占主要地位,社会保险覆盖面较窄,集体养老功能弱化,储蓄养老保障功能不足。据世界银行估算,我国的养老金隐形负债约为我国GDP的50%。(2)社会养老意识不足。由于政府缺乏对养老危机的宣传,老百姓缺少养老保障的必要知识,全社会普遍缺乏对养老问题的紧迫感,然而养老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3)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养老基金实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与社会统筹,所有基金均从一本帐中支出,剩下的部分作为积累。社会统筹基金长期透支个人账户基金,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由于社会统筹资金不足,实质上执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度,并且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迅速扩大。

三、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

(1)对养老保障基金加强管理与监督。第一,实行三位一体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式,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主体,实现“税收部门征收、财政部门管理、养老保险经办部门发放”,从而使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第二,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的严格监管体系,实行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制。(2)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引导与重视。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舆论宣传与具体引导,制定相应的对养老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以加强对发展养老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推动与引导并提高政策吸引力。(3)建立“三结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和国家扶持相结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实行基本养老保障试点,政府建立养老保障基金统筹账户,拿出部门资金给予补贴;个人、村集体出资计入个人账户。优先推进计划生育对象、小城镇农转非居民、被征地农民、农民工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发展,实施东中西部的农村养老保障的区域差异补助。(4)城市养老保障体系改革进一步推进。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劳动力转移的不断升级,建立城镇就业人员百分之百的养老保障制度。针对目前人口转变的新特点,实行老人原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过渡方式。“老人”的养老保障仍然由国家承担;“中人”是转轨的一代,依靠现收现付积累的养老金取得养老保障;“新人”的养老金完全实行个人账户制,个人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强制性养老金储蓄。(5)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推广各种补充养老保障模式。积极试点、因地制宜,推广各种补充养老保障模式。在城市,逐步推广“住房养老”,即老年人自愿将自己居住的房屋抵押给金融机构,获得“倒按揭”贷款,每月从贷款中获得一定数量的生活费,老年人去世后,由金融机构对房产按法定程序进行处理或由后人还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集体经济较强地区,推广“土地养老”,即将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经营,以土地所有权作为抵押,将经营土地获得的资金收入按相应比例配备农民个人的养老储备金。60岁以下农民将每年土地分红一定比例用于提高个人养老储备金,60岁以上老年人将每年土地分红作为养老金的补充,以切实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栾世生.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9)

[2]孙端.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基本状况及养老保险模式选择[J].统计与管理.2011(5)

[3]张然.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0(8)

篇9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政策建议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此后,人口生育率开始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比重明显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由1964年的3.65%上升到1982年的4.19%,1990年上升到5.57%,2000年进一步上升到6.96%。2005年达到9.07%。2007年,人口老龄化水平上升到9.36%。国家人口和计生委的预测表明,2020、2030、2040、205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11.8%、14.0%、20.9%和21.8%。这些数据说明未来近40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将呈越来越快的上升趋势。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生产率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和劳动力年龄老化,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是影响劳动供给的主要因素,它在长期内决定劳动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而劳动供给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由于现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自各样新的行业的不断涌现,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对劳动者的适应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人们迈向老年的过程中,体力、精力会逐渐下降,工作能力逐渐退化。与中青年相比,老年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能力较弱,因此,在经济建设中若劳动力主体的年龄后移,明显不利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人口老龄化影响创新能力

老年人思想较为僵化,相较青年人缺乏活力和可塑性,习惯于按经验办事,缺乏创新与冒险的精神。中青年的创新能力优于老年人,是国家创新的主力军。而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人口中的中青年比例下降,这将会令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减慢,尤其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下降。所以,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会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产生不利影响。

(三)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养老问题带来挑战

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实现了人口转变过程,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2004年4月20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指出:随着中国出生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中国将会出现“4-2-1问题”,即独生子女成人后可能要赡养他们的父母及他们父母的父母。然而,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体系本质上仍是现收现付制,而支持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障体系所需的条件,如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有效率的税收体系和有效且安全的基金管理和治理机制等在我国还不完全具备。因此,“未富先老”使我国的养老问题面临巨大的挑战。

(四)人口老龄化产生其他社会问题

现今越来越多的子女出于各种原因,并未与父母同住,“空巢”现象越来越多见。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亲情关系的疏远、代际之间沟通的减少,还有生活在城市的孤寡老人,与周围邻居的互动较少,很可能出现“情感空洞”等的心理危机。我国目前养老机构不普及,许多老年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且多数作为子女的人也不希望父母晚年进养老院,认为那不符合我国传统的孝道。生活在空巢中的高龄老年人、带病老年人和孤寡老人由于身体的日渐衰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现实存在的问题与传统观念的矛盾,更加使老年人面临一系列的生存风险。

三、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必要性

(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利于解决当前养老金的“空账”问题

当前我国养老金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混合管理,从一本账中支出,剩余部分留作积累。因个人账户存在“空账”问题和社会统筹基金不足,养老保险基金绝大部分用于当年养老金发放,实际积累额小于职工个人账户记账额。因此,个人账户只是名义上的,即所谓的“空账”。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群的消费越来越大,且各种社会保障逐渐建立起来,使得原本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福利政策不完善的国家负担更大。有人测算,每延迟1年退休,就可以可增收养老基金40亿元,减少支出160亿元,从而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二)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人口寿命延长的必然趋势

现行的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或50岁退休的规定是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口寿命提出的。由于生活条件改善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显著提高,继续现行的制度已经不合时宜,会增加养老金的支付年限,更加加重社会养老负担。

(三)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利于人们为社会充分发挥才智

一般说来,何时退休应取决于当事人在工作与闲暇之间的偏好,在他们本人的消费和为子女积累遗产之间的偏好等等。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高、富有经验和技术的工作者,如医生、科研人员等,强制退休会造成其工作技能的损失和浪费,使之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并且,这些人中不乏有继续工作意愿的人,譬如相当一部分医生在退休后还会继续在院外接收病号行医。可见,对于需要经验技术的职业,适当延迟其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可能更为合适。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实现劳动者个人效用最大化,有利于社会发展。

四、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弊端

(一)延迟退休年龄不适合于弱势群体

对于低工资、低福利的,特别是工作环境恶劣、重体力劳动的劳动者而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他们所难以接受的。因为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区别,体力劳动者劳动强度较大,体力消耗较多,很大一部分人的工作环境很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在步入中年以后体力会明显下降,并不适合继续从事体力劳动。这些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他们收入有限,面临下岗的风险更大,再就业也更加困难。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非常的不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无疑是加重那些弱势群体的生活压力。

(二)延迟退休年龄会增加就业压力

现今民众反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原因之一,就是认为延迟退休年龄会加重就业压力。有研究测算指出,我国每年新增退休人员大约300万人,每延长1岁的法定退休年龄,就会减少3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目前正面临着劳动力过剩的巨大问题,同时,劳动力市场上“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其原因包括劳动力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错位。各种因素导致的劳动力过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解决,在缺乏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如果强制性提高退休年龄,即达到一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不得领取退休金的话,当人们年龄偏大而难以获得就业机会时,只能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而社会要负担的实际最低生活补贴相当于让这些人退休一样。因此,从这方面看,延迟退休年龄无疑是雪上加霜,会加剧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

五、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劳动力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但必须循序渐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多种退休政策。

(一)分步延迟退休年龄

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一般较晚,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5岁以上,女性60岁以上。我国可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并根据具体国情,逐步、缓慢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如美国从2003年开始采用“小步渐进”的方式将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

(二)拉平男女退休年龄

50岁或55岁的女性正当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尤其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而言,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其发挥余热。且现今,女性的寿命普遍比男性长,而退休年龄却低于男性,显然不合理。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采取拉平男女退休年龄的做法,我们也可以尝试。

(三)实行弹性退休

篇10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GM(1,1)模型;灰色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2204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等原因使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平均水平,产生“未富先老”现象。2002年湖北省老龄化系数(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8.81%,从此迈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北省60岁以上人口占比13.93%,居全国第9,这一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0.61%。2013年湖北省65岁以上人口占比9.91%,居全国第1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约023%。老龄化社会给经济产业结构转型、老龄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又给湖北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劳动力供给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带来巨大挑战。 

国内诸多学者和研究者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所研究,探讨了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王金营,梁俊香(2008)从未来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对社会保障的战略设计和体系构建面临的诸多矛盾给予了分析,认为我国应该从长期的角度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能应对未来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社会保障体系。袁俊等(2007)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分异特征,揭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差异扩大的内在机制和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主要因素。张冬敏(2010)以人口扰动为切入点,分析了陕西省人口年龄结构的非正常波动,并构建人口扰动模型,测定人口波动规律,判断人口老龄化进程与人口扰动的关系。侯大强(2012)对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Leslie模型对湖北省的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胡芬(2011)利用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预测了湖北省老龄人口。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叶宁,尹文耀(2006)研究了人口发展趋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各项应对措施。杨雪,侯力(2011)研究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和微观影响。姚从容,李建民(2008)对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得出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在老龄化问题相关研究基础上,利用灰色预测理论对湖北省老龄化人口进行预测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对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最后根据老龄化人口与老龄化系数预测结果及老龄化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政策建议。 

1 湖北省人口结构现状 

2013年湖北省常住人口为5799万人,城镇人口有3161.03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54.51%;乡村人口有2637.9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45.49%;出生率为11.08%,死亡率为6.15%,自然增长率为4.93%;从湖北省人口年龄结构上看,0-14岁的有866.37万人,占14.94%;15-64岁的有4357.95万人,占7515%;65岁及以上的有574.68万人,占9.91%。2013年湖北总抚养比达33.07%,少年儿童抚养比1989%,老年人口抚养比13.18%。湖北省人口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湖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阶段性缓慢增长趋势。2001-2004年湖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44%、2.21%、2.32%、2.40%,保持在2.21%—244%范围内,作为人口增长的第一个阶段;2005-2009年湖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05%、313%、323%、271%、3.48%,在2.71%—3.48%范围内,作为人口增长的第二个阶段;2010-2013年湖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34%、4.38%、4.88%、493%,保持在434%—4.93%范围内,作为人口增长的第三个阶段。 

第二,人口结构中少年儿童系数比大体呈现下降趋势。2001年湖北省少年儿童系数为22.43%,而到了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14.09%和14.95%,在12年的时间里系数下降了7.48个百分点。 

第三,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系数大体呈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湖北省2001年的老年人口系数为6.73%,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10.76%和9.91%,2013年比2001年提高了3.18%。2001年湖北省老年人口抚养比为9.51%,而到2013年已经达到13.18%,与2001年相比提高了3.67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加,少年儿童系数减少,承担养老的子女减少,这将会给社会养老方式和社会保障带来更大的挑战。 

2 基于灰色GM(1,1)人口预测模型的分析 

2.1 灰色GM(1,1)模型介绍 

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适用于贫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的预测,抗噪声能力强,优于传统预测方法,该模型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态、工程预测控制等领域。灰色GM(1,1)建模过程如下: 

(1)设一组原始数据为X(0)=x(0)(1),x(0)(2),…,x(0)(n),对X(0)作一次累加,得到生成数列为X(1)=x(1)(1),x(1)(2),…,x(1)(n),其中,x(1)(k)=∑ki=1x(0)(i);k=1,2,…,n。

(2)生成X(1)的邻均值等权数列,且Z(1)=z(1)(k)/k=1,2,…n,其中,z(1)(k)=0.5x(1)(k)+0.5x(1)(k-1)(k=1,2,…,n)。 

(3)根据灰色理论对X(1)建立关于t的白化形式的一阶一元微分方程GM(1,1):dx(1)dt+ax(1)=u(a,u表示待解参数),设Φ=[a,u]T,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则Φ︿=[,]T=(BTB)-1BTY。 

令Y=x(0)(2)x(0)(3)x(0)(n),B=-z(1)(2)1-z(1)(3)1-z(1)(n)1 

(4)解出Φ后,即可得到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的解:(1)(k+1)=x(0)(1)-e-k+。 

(5)将上述结果累积还原,即可得到预设值: 

(0)(k+1)=(1)(k+1)-(1)(k)=(1-e)x(0)(1)-e-k 

2.2 老龄化人口预测及趋势特征分析 

根据《2014年湖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4)整理了2001-2013年湖北省常住人口数、65岁以上的人口数以及老龄化系数的数据(见表1),对湖北省2014-2060年的老年人口总数及老龄化系数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见表2。 

由以上预测分析,可知湖北省人口老龄化速度较稳,根据GM(1,1)模型预测结果,2014年65岁以上人口达619.66万人,老龄化系数为10.71%。到2060年湖北省老龄化系数将达到25.57%,65岁以上人口超过全省总人口的1/4,老龄化人口将达到1601.58万人,老龄化程度相当严重。湖北省未来50年人口结构向老年型转变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2060年湖北省65岁以上人口比2014年增加了981.92万人,年均增加21.3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09%。从表2中的预测数据可以看出湖北省老龄化系数逐年增加,增速稳定,2011-2020年这十年的老龄化系数增速为1868%,2021-2030、2031-2040、2041-2050、2051-2060这四个十年的增速均约为18.56%。2015-2060年每年的同比增速保持在1.91%。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有区域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此外,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出现城乡倒置现象,大城市的老龄化系数反而比中小城市低,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 

3 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3.1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通过灰色关联度来分析和确定系统因素间的影响程度或因素对系统主行为的贡献测度的一种方法。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灰色关联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参考数列是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比较数列是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 

(2)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初值化:矩阵中的每个数均除以第一个数得到的新矩阵。均值化:矩阵中的每个数均除以矩阵所有元素的平均值得到的新矩阵。区间相对值化。 

(3)求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度系数ξ(Xi)。参考数列X0,比较数列X1、X2、X3…,比较数列相对于参考数列在曲线各点的关联度系数ξ(i)η(k)= 

minminX︿(0)(k)-X(0)(k)+ρmaxmax|X︿(0)(k)-X(0)(k)||X︿(0)(k)-X(0)(k)|+ρmaxmax|X︿(0)(k)-X(0)(k)| 

称为关联系数,其中ρ为分辨系数,0<ρ<1,第二级最小差记为Δmin,两级最大差记为Δmax。Xi曲线上的每个点与X0曲线上每个点的绝对差值记为Δoi(k)。因此关联度系数ξ(Xi)也可简化为下列公式: 

r(x0(k),xi(k))=miniminkΔoi(k)+ρmaximaxkΔoi(k)Δoi(k)+ρmaximaxkΔoi(k) 

(4)求关联度。r=1n∑nk=1η(k)称为X︿(0)(k)与X(0)(k)的关联度。 

(5)排关联序。因素间的关联程度主要用关联度的大小次序描述,而不仅是关联度的大小,将m个子序列对同一母序列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排列,便组成了关联序。 

3.2 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影响因子关联度分析 

通过文献研究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以下7个变量,分别用X1,X2,…,X7表示,其中,X1为少年儿童系数(%);X2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X3为城镇恩格尔系数(%);X4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支出(万元);X5为卫生技术人员数(人);X6为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数(人);X7为城镇人口比重;X0是参考数列,表示65岁以上的人口比(老龄化系数)。2001-2013年湖北省上述各影响因素及X0的原始数据见表3。通过MATLAB软件编程计算X0与X1,X2,…,X7各个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值的大小,结果见表4。 

按照灰色关联度大小对7个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其关联序为X7>X3>X5>X6>X1>X2>X4。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城镇人口比重与人口老龄化系数的关联度最大,为0.94,相比于农村,城镇有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和较好的生活环境,老年人死亡率较低,这便促使湖北省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方向转变。城镇恩格尔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系数也有较强的关联度,为093,城镇恩格尔系数比农村恩格尔系数小,即城镇人口的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较小,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越小,地方越富有。城镇条件优越,生活交通较为便利,广大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用于陶冶情操的文化艺术、健身等方面的支出稳步增长,从而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必将加剧湖北老龄化进程。卫生技术人员数与老龄化系数有较强关联度,为0.92,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老年人死亡率自然会降低。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数与老龄化系数的关联度为0.91,地方受教育程度越高,受教育人数越多越普及,人们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懂得更多健康之道,人们更加长寿。少年儿童系数与老龄化系数的关联度较高,为0.87,少年儿童系数的大小对老龄化系数起决定性作用。从关联度排序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支出的关联度较小,分别为0.78和0.71,说明湖北省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未富先老。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灰色GM(1,1)模型预测了湖北省未来47年的65岁以上人口数和老龄化系数,预测结果显示,2060年湖北省65岁以上人口将达1601.58万人,老龄化系数将达到25.57%,届时湖北省老龄化程度相当严重。根据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可知,湖北省老龄化系数与城镇人口比重关联度最大,为0.94;城镇恩格尔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数、少年儿童系数分别与老龄化系数有较强的关联度,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支出与老龄化系数的关联度相对其他因素而言较小。根据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关联度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几项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第一,建立完善的以社区服务和村镇卫生院为主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根据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可知,老龄化系数与卫生技术人员数有较高的关联度,说明卫生医疗保障是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65岁以上人口增多,意味着医疗保障的费用将增加,极有可能造成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国家卫生服务系统,建立覆盖广、效益高、费用低的较公平的医疗保障体系。 

第二,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产业格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根据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结果可知,老龄化系数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关联度最大,城镇化率对于人口老龄化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完善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工作十分紧要,关键要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积极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制定政策,将老龄服务业列入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项目,创新老龄产业融资方式,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兴办老龄产业,多渠道筹集老龄产业发展资金,建设一支为老服务的职业化日常看护、医疗保健、心理辅导服务队伍,鼓励和号召志愿者参与到为老年人服务的过程中来。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需求,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要提前布局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产业链,发掘与老年人相关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产业。 

第四,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老龄化系数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度相对于其他因素较小,可知湖北省老龄化有“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未富先老”的现象。应提前做好应对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的准备,除了政府发力外,还应充分发挥个人与家庭、市场、非营利机构的积极性,健全养老、医疗等制度。以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为依据,制定短期、中长期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第五,延迟退休,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湖北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不争的事实,全国的人口老龄化也在逐渐加重,这必然使得老年抚养比增加,加重社会和家庭的财政负担。因此,延迟老年人的退休时间,让有能力的老年人为社会建设继续添砖加瓦,贡献力量,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有研究表明,“老有所为”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客观的要求,它可以消除劳动力的不足担忧,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延缓退休,可以增加社会劳动力,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社会价值,同时减少家庭、社会、政府的财政压力。 

参考文献 

[1]毛凤藻.湖北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9572175. 

[2]张恺梯,郭平.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状况蓝皮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56. 

[3]王金营,梁俊香.未来人口发展失衡引发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4]袁俊,吴殿廷,吴铮争.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7,(3). 

[5]张冬敏.人口扰动下的陕西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0,(5). 

[6]侯大强.基于Leslie模型的湖北省人口老龄化预测及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72. 

[7]胡芬.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在湖北省老龄人口预测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