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础设施范文
时间:2023-04-09 00:2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政基础设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市政债券是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重要方式。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也到了利用市政债券为基础设施融资的时候。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国外被证明非常有效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工具——市政债券在我国一直还处于。
我国发展市政债券的供求环境分析
一、从供给方面看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是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的效益成本不易分摊等,这就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应由政府来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财政的负担。而通过发行市政债券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是使国家财政减负的好方法。它的优势在于:1.可以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分摊。市政债券的期限多样,短的几个月,长的可达30年;2.可以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3.承销商之间的竞争可以降低发行成本;4.向广大的投资者发行,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可以降低利息成本。
上面这些成本方面的优势既使发行者有发行愿望,也增强了发行者的还款能力。另外,城市基础设施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效应,它的建成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这也加强了发债主体的还款能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发行市政债券的能力。起步阶段应让那些最有能力发行的地区来做,比如北京。在2008年之前,北京市需要投资1800亿元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而目前北京市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就300多亿元。所以寻找其他的融资渠道很是必要。另一方面,以奥运会为契机,基础设施的建成必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据北京市统计局测算,奥运会将对北京的经济增长产生每年两个百分点的拉动作用,这能够提供足够的还债力。
二、从需求方面看
首先,我国现有超过10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如果有合适的投资机会——风险不高,收益相对较高,这些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会很高的。国债的供不应求足以说明这一点。
其次,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有分散投资风险的需要,他们也将是市政债券的重要投资者。尤其是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更是需要长期资产来与他们的长期负债来配比,而市政债券刚好符合他们的需要。并且,法律上对这些机构的投资组合中债券的投资比例也有明确规定。可是目前的债券市场品种太少,债券惜售现象很普遍,大大限制了他们建立投资组合的空间。
最后,我国的资本市场很需要新的债券品种来丰富市场。健康的金融市场应该是结构平衡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金融市场在发展之初就着重于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一直以国债为主,企业债发行很少,交易也不活跃。而资本市场很发达的美国,在1970年~1985年期间,美国公司在股市的融资只占整个外部融资总额的2.1%,债券融资额几乎为股市的10倍。并且债券市场品种非常丰富,有货币市场债券、联邦机构债券、市政债券、公司债券等。其中市政债券占有11%的份额。不仅从国际经验上看应该发展债券市场,债券固有的风险相对较低的特征也使它可以起到资本市场缓冲器的作用。近几年股市行情不稳,如果资本市场保有足够的债券比例,这种波动对经济的冲击将不会那么剧烈。
我国发展市政债券的条件分析及对策
有了供给和需求还不够,最关键的问题是,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没有发债权,而国家何时能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则取决于发展市政债券的条件何时成熟。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发展市政债券的条件包括:相关法规的出台、投资者对市政债券的了解和信任、活跃的二级市场、债券的信用质量高、标准规范的信息披露、独立的债券评级机构、可参考的基准利率等。
1、健全的市政债券管理法规。这是进行任何经济活动所必需的,也是基础性的条件。如果不尽快建立这方面的法规,某些地方政府也会发生变相举债的行为,更不利于国家的监管。
2、可参考的基准利率。我国已形成了长中短各种期限的国债结构,可以作为确定市政债券利率的参考。
3、培养债券的二级市场。市政债券一般期限较长,这意味着不确定性增加,如果没有活跃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没有方便的退出机制,在他们需要资金时可能面临困难。我国的债券二级市场还不够活跃,交易所市场交易清淡,银行间市场债券惜售现象严重,倒是刚刚开设的柜台交易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实际上,只有债券品种足够丰富时,才会有活跃的二级市场。
4、提高债券的信用质量。市政债券虽然由地方政府或其所属的企业发行,但也是有风险的。从1940—1994年,美国市政债券的平均违约率为0.5%。可以采取某种补贴拦截机制——即为了保证地方政府按时足额偿还债务,中央政府将一部分给地方政府的补贴暂留在中央,同时对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进行限制。对于保障程度更低的收入债券,可以由政府以其他来源的收入做担保,以提高债券的信用级别。
5、标准规范的信息披露。这是任重道远的目标,它对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6、发展独立的评级机构。债券的评级不是还本付息的保证,事实上,美国在1929年发行的被评级机构评级,到了1932年违约的债券中,78%曾被评为AA级或更高,48%被评为AAA级。评级机构重在质量,不在数量,目前已经有包括中诚信、大公等几家,他们可能缺乏评估市政债券的经验,所以向其他国家学习是必要的。
7、投资者对市政债券的熟悉和信任度。事实证明,我国投资者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关键是要建立信任度。股票市场发展的问题已经对投资者的信任度有了足够的打击,如果债券市场再出现类似问题,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所以要采取多种措施。首先要选择信誉最高的地方政府及其所属机构进行预审,标准要严格,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被证明有效的标准,还可以对市政债券的还本付息进行商业保险。有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中央政府担保的做法,我不认为这是个好方法。在成熟的市政债券市场上,不应该存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连带责任。
篇2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特点;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专家预言,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有75%的人口住在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各个城市都在大力兴建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大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现代化城市发展。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特点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做好安全管理,必须看到市政工程独有的特点,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作业场所多变,作业环境复杂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作业场所多变,如:城市高架桥建设需要高空作业,地铁建设需要在地下空间施工,作业环境较为复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在现有城市设施基础上开展的,因此施工中要考虑到是否对其他工程有重大影响,如:道路施工中要考虑到是否有管道,施工是否会对城市管道产生不良影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既有主体工程,又有管线配套工程。既会在城市郊区人口较少地区进行施工作业,也会在城市经济繁荣、交通拥堵地区进行施工作业。市政工程施工面临着较为复杂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也有较高的要求。
1.2高空作业难度大,影响面广
在城市高架桥的建设中,高空作业中既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又要保证下方两侧道路中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群的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带来较恶劣的社会影响。某立交桥上部结构构造设计为5跨预应力现浇连续箱梁,全桥长122m,桥平面位于半径R=2200m的 曲线 上,桥跨布置左幅为18.6+20+25+25+20(m),右幅为20+25+25+20+18.6(m),左幅桥面宽度为12.0m~15.85m,右幅桥面宽度为12m,箱梁横断面为单箱三室, 梁高 1.3m,采用支架法进行施工。
1.3施工技术工艺多
由于市政基础设施种类繁多和地质条件复杂,加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这就使得在工程施工中涉及到了技术工艺较多的问题,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也会与其他工程有很大不同。另外,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是露天作业,因而又会受到天气状况、温度湿度影响较大,因此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比如说,当修建市政公路时,遇到软弱土层,那么就需要根据工程的需要来开展软土处理工程,根据路基的承载力要求,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沙井堆载预压、超载预压、CFG复合地基、路基土换填法、高压旋喷桩、PHC管桩、混凝土灌注桩等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促进工程的顺利开展。
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市政安全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安全管理水平较低,许多都是直接套用其他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没有根据市政工程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安全管理研究,因而安全管理缺陷较大。
2.1缺乏规范性管理制度
在市政工程中,由于工程的种类较多,工程面临的具体作业环境较为复杂,因而在许多城市的市政工程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在安全管理上的投入也较少,没有形成科学的工作流程,安全管理意识和水平都相对较低。
2.2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低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线施工人员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知识的农民工,他们缺乏市政工程施工的经验,安全意识较低。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的问题,这样使得安全管理也面临着较大的困境。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低,对施工中的危险源认识不足,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因而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安全事故较多。
2.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政,管理不善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如:电力、园林、公路、人防、电信等,而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于是经常出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自相矛盾的情况,如:今天某个部门在这个路段埋下管道,过不久另一个部门就申请开挖。
2.4分包管理漏洞较多
很多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采用分包的形式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而公司则只是派遣几个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分包安全管理的人员较少,因此在施工中难以落实分包企业责任制,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
2.5安全措施不到位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管理有别于其他建筑工程,对安全管理的要求比较高,而很多市政工程中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技术投入较低,施工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面临着严峻挑战。
3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保证市政工程建设中城市居民的安全健康,减少市政工程的不良影响,针对市政工程的特点做好安全管理非常重要,能促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3.1市政工程建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市政基础设施要各个部门协同合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布局、综合开发。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一步步促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工程的经济性、社会性和环境效益。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分成长期、中期和短期工程,注重工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要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既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又要减小对周围居民的不良影响,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文明城市建设。
3.2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重点,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就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由于很多施工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因而在进行培训时也要结合他们的特点,从施工人员的理解层面来开展培训活动,逐步提高施工人员对危险源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将安全意识培训与业绩考核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员工都能以积极的热情去接受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技术知识。
3.3加大安全防范措施的技术投入
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管理指导方针,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尽量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加大安全防范措施的技术投入,给施工人员配备最先进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
3.4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基础上形成符合市政工程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具体施工作业中严格按照制度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促进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规范施工,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3.5完善安全责任制度
企业领导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因此,在企业内部应该形成完善的安全组织结构,相关负责人要有较高的责任意识,要能在安全管理制度要求下统一指挥、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执行情况,确保安全指令的执行。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要寻找事故原因,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以此来促进各个管理人员提高责任意识,从细节上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了促进现代化城市发展,要针对当前我国市政工程中安全管理现状和市政工程特点来促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市政工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绍儒.浅谈市政工程管理有效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1(7).
[2]孙龙.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分析[J].活力,2010(23).
篇3
【关键词】市政建设;维护;现状;加强措施
引言
一个城市的形象并不是靠外表形象就能体现的,还需要依靠市政建设来进行表现,市政建设的好坏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城市的大体规划。当今社会,城市要想完善其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和加强文明建设,健全市政设施的建设十分重要;完善的市政设施就好像城市的一面镜子,将城市的发展状况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但是,从目前我国广西地区来看,该地区有的城市对市政建设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这是有悖于城市发展的,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的需要。
一、市政设施的含义与意义
(一)市政设施的含义
市政设施是指在政府以及法人出资金建设的公用设施其包城市道路及其设施公共娱乐设施;桥涵及其设施川卜水防洪设施;道路照明与建设公用设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文明建设等设施一经破坏将受到严厉处罚。
(二)市政的意义
市政设施是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的设备当设备处于破旧、老化遭到破坏时,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同时沛政设施的管理与养护工作能够提此案城市建设情况市政设施管理与养护不仅关系着城市的发展还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必须重视市政设备的管理与养护。
二、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现有的会共文化设施不能够被充分的利用
虽然近几年来,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相对落后的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最终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已经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比较低,运行状况非常的不理想。有些设施名义上是文化设施,而实际上并没有起到文化的作用。有的还将文化设施用于其它事情或者是闲置在一边。政府在搞不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公共文化设施的配置,最终造成了缺失与利用不能够平衡,设施的价值无法体现出来。
(二)市政维护资金的配置不合理
在市政设备中其分布的范围大涉及多方面的工作我国市政维护资金的配置中一方面是对于没有直接利润的投资情况例如城市道桥建设、环境保护、绿化等等另外一种则是能够具有直接利润的投资例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气等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中并没有将市政设施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由于管理不当存在投入的资金的不足与浪费现象,导致市政设施不仅资金支持少,还有可能造成资金亏欠使矛盾增大。
(三)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目前,乡镇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使城市人口量不断增多始城市规划带来一定的影响城市为了满足人口需求小区面积,同时使污水的排放聚集并且增多,导致城市排水系统超负荷工作影响其排水效果甚至导致排水管道堵塞、损坏而这些基础设备没有得到良好的管理就会加重损坏速度最后造成严重的污水问题给城市环境及城市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加强市政设施维护水平进行探讨
(一)提高维护资金投入比例
要保证市政建设设施的维护质量,就要满足市政设施维护的资金需求,只有提高了市政设施的维护水平,才能保证城市文化水平的提高,才能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加在市政维护方面的资金投入比例,减轻市政设施维护的工作压力,才能保证维护工作又好又快地进行。政府部门是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直接掌控者,市政设施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资金源非常单一。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在日新月异,建设工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需要投入的维护费用也越来越多,这就加大了政府的资金压力,供给与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抛弃守旧的城市建设思维,不能只靠政府投资来实现市政建设,拓宽城市市政建设的资金来源,加强与国外市政建设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借鉴其好的方面,采用灵活的方式来完成市政建设,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方便居民的生活。
(二)建立科学系统的维护工作体系
在市政设施的维护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对市政设施要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市政设施维护的前提条件是市政建设,没有市政建设谈何市政维护?不管是什么区域的市政建设,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让市政建设能够与经济的长远发展相适应,合理地设计出符合城市发展的市政设施规划,要把重点工作集中在那些阻碍城市发展或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方面。市政部门还要做好合理规划,杜绝重复设施建设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要将各方面的规划统一起来,预测各种市政设施之间可能出现的相互影响,从根本上降低其相互之间的干扰。
(三)市政设施资源管理
基于GIS平台对市政相关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照明、道桥、通信等各行业基础设施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以资源目录的方式分类管理各类设施,包括地上地下空间的厂站、管线以及附属设施等,全面掌握市政设施现状,系统实现设施责任监管、资源目录管理、数据动态更新维护、辅助规划分析、设施现状风险分析、综合查询统计等功能。为城市规划、市政管理、管网应用等部门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同时实现市政设施数据的共享、交换同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为各专业单位、政府、社会科研等机构提供可定制化的数据共享服务支持,运营盘活资源,更好地利用其应用价值。
(四)市政公众信息服务
市政公众信息服务系统是智慧市政对外信息展示的重要窗口。系统支持各种格式的市政公用信息的即时,可对一些关键信息如政策方针、通知公告等设置审批。系统集成工作流引擎,实现城市信息传递的实时、动态、准确,保证多部门间的协同并联,具有咨询、投诉、求助、、统计、等监控和服务职能,保证市政信息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逐步建立起渠道畅通、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理及时、全程管控的市政信息管理长效机制。
(五)促进市政监管信息化
提升了市政监管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了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全面性及强制性的能力,切实对市政各行业的服务能力与水起到监管的作用。同时,顺应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潮流,加快对现有的政府形态、结构、管理和运作方式的信息化改造,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优化行政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满足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提升行业监管整体信息化水平。
(六)优化会共文化设施建设格式布局
文化设施的合理布局并非是简单地均匀分布,应该做到与经济发展相配合、与群众需求相对应、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文化格局。在合理安排文化设施地点布局的同时,也应该优化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布局。应该对运营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创新,对社会资金参与管理运作进行鼓励。对有公益性质,又有市场化操作的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政府管理部门在其建设项目竣工后,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将其管理和运行委托给社会主体。社会在政府的指导与调控下进行管理,不但能够解决政府不能直接管理的问题,同时也能使社会的管理有条不紊。
(七)利用科学手段完善明晰市政设施网格划分
在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城市市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地协调地方街乡镇等政府部门,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网格划分工作,明晰设施的管理网格。这些科学的手段包括了GPS定位技术、城市发展规划研究、城镇发展研究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工作。同时网格管理工作中还必须明确属地管理和收益管理的原则。属地管理原则就是以属地间的地标物为网格的划分原则,只要是地区属地内的网格问题无论产权问题如何,必须解决。利益原则则是以谁受益谁解决的原则划分网格,将利益与责任问题进行捆绑,进行管理。
结束语
市政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依托于经济的发展,两者成正比的关系,经济发展得越快,需要投入的市政设施建设资金就越多,市政设施维护力度就越大,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市政设施建设,只有市政设施建设完善了,城市的整体水平与形象才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程琦.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4(12):37.
篇4
关键词:建设管理,基础设施
1 前言
近几年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是最有活力的时期,城市道路以每年近亿元投资用于道路拓宽改造。由于道路建设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而我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技术力量的储备较少,经济基础较差,车辆超载严重。使一些路段的建设水平并不如意,甚至通车头几年就产生车辙、开裂、流油、坑槽等早期损坏现象,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维修[1]。笔者就近几年来对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的实际结合及在施工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与设计、施工单位联系的经验,分别对建设、设计、施工单位自己谈谈粗浅的看法。
2.建设单位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职能
建设单位的管理对象是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内用系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系统性的、科学的管理活动,从而按项目既定的质量要求、动用时间、投资总额、资源限制和环境条件,圆满地实现建设项目目标[2]。建设单位的职能如下。
2.1 决策职能
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决策过程,每一建设阶段的启动靠决策。前期决策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行,均产生重要影响。
2.2 计划职能
这一职能可以把项目的全过程、全部目标和全部活动都纳入计划轨道,用动态的计划系统协调与控制整个项目,使建设活动协调有序地实现预期目标。正因为有了计划职能,各项工作都是可预见的,也是可控制的。
2.3 组织职能
这一职能是通过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组织保证系统实现的。给这个系统确定职责,授予权利,实行合同制,健全规章制度,可以进行有效的运转,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2.4 协调职能
由于建设项目实施的各阶段、相关的层次、相关的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结合部。在结合部内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处理不好,便会形成协作配合的障碍,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故应通过项目管理的协调职能进行沟通,捧除障碍,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
2.5 控制职能
建设项目的主要目标的实现,是以控制职能为保证手段的。这是因为,偏离预定目标的可能性是经常存在的,必须通过决策,计划,协调、信息反馈等手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纠正偏差。确保目标的实现。目标有总体的,也有分目标和阶段目标,可项目标组成一个体系,因此,目标的控制也必须是系统的、连续的。建设单位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目标控制。主要目标是投资、进度和质量。
2.6 建设单位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懂技术”,这是根本
因为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优异的施工方案是建设管理中的关键。施工技术问题,具有它的特殊性。
第一,往往涉及面较广,关系错综复杂,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了解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
第二,问题的解决经常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不能孤立地考虑问题。只有能够适应环境条件和所有制约因素的施工方法,才是真正合理的方案。第三,在施工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所碰到的条件和因素常以“动态”形式存在,并随着工程进展而变化,特别是涉及到人的因素,变化更为复杂。所以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除了必须遵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条件、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要求以及合同文件外,还必须考虑环境条件,包括地质水文条件、气象气候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施工场地条件的影响;考虑到的现状,如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技术装备状况、经济财务状况等等。制定和抉择方案时必须经过周密思考和分析比较,在多种可供选择方案中,选取晟优方案。在方案抉择中,把每一个问题分割开来研讨,也许就不复杂了,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去解决。但是就方案的总体来说,由于它涉及面广,相互关系错综复杂,限制条件和制约因素多,要做出正确、适当的抉择,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是事情。所以,广泛的科技知识面(包括经济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科学的综合分析和抉择能力,是优秀的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管理者具有设计、施工、监理等经验,才能行动容易协调一致,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效果更加显著。
3 设计单位的设计水平对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影响
目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强烈要求提高设计质量。设计质量的优劣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在平山道路设计说明中有这样一句话:因地下管线修建年代久远,没有资料记载,所以要求工程开工前,先进行工程探点的开挖,本工程共设探点8处,探点开挖到暗渠顶及两侧墙,打开暗渠盖板后,会同甲方、监理及道路、排水设计人员,现场查看暗渠的完好程度,各部是否能满足道路结构的要求,以及测量暗渠的渠底高程,以便校核排水管道的纵向设计是否可行后,再进行全线排水管道的施工。由于设计的不确定.给预算、施工管理带来诸多不变,延误工期。这不仅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影响了施工进度,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设计质量高,施工单位省心,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也省心。然而.由于目前城市道路上马较多,设计单位的工作最较大,因此很难做到精心勘探、精心设计。现在对设计单位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一时又无法跟上,所以就造成在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把设计的最后一道关交给施工单位,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施工单位水平高还好,如果施工单位水平低,预先发现不了设计问题,等到路修出来后才发现不对头,这就造成了许多麻烦和损失。,
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很多,有些路从基础、下部构造到上部构造都发生了设计变更,变更图纸比原设计图纸还多。这让施工单位还怎么能做到按图施工。遇到变更问题都是施工单位先拿出处理方案,然后再由设计部门审批,这不是硬要考验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设计水平吗?施工单位为设计变更做了大量试验,花费了许多资金,使建设单位增加工程投资。而这些钱又无法计量,只能自认倒霉。
4 施工单位在市政基础建设中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由于施工单位的生产活动的独特性,对产生的问题难以补救或虽可补救但后果严重;由于参与施工的人员不断在流动,需要采取特殊的方式,组织工作量很大;由于施工在露天进行,工期长,需要的资源多;还由于施工活动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关系、技术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和人际关系等,故施工项目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最为艰难、复杂、多变,必须通过强化组织协调的办法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主要强化方法是有优选项目经理,建立项目机构,配备称职的管理人员,努力使工程建设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建立起动态的控制体系。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施工道路工程建设的特点,在施工中应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认真执行建设程序。(2)搞好项目排队,保证重点,统筹安排。(3)遵循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4)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的施工。(5)科学地安排冬雨期施工项目,保证工程过程的均衡性和连续性。(6)提高建筑工业化程度。(7)尽量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8)尽量减少暂时工程,合理地储备物质.减少物质运输量;科学地布置施工平面图。
篇5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存在的问题
1.1忽视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
以往的城市规划大多都是围绕经济目标、用地方案来展开,市政基础设施只是被动的根据城市用地方案和人口规模进行配合规划,而有些规划对市政基础设施只是简略介绍甚至直接省略,即使有相关内容,规划的意图和目标往往也不能很好地在专业规划以及具体工程设计时予以体现,导致城市规划中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无论在规划阶段,还是审批阶段,以及到后期的建设及管理阶段都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1.3欠缺的规划方法
传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主要解决设施的规模、布局和管线走向问题,对于规模的计算主要通过人口数量与相关指标来直接预测,这种依靠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也是导致设施规划走向按需供给的主要原因。在相关指标的取值上,国家及地方规范为了适应更多的地区应用,一般取值较为宽泛,对个别城市来说,往往不能适用,如人均用水量指标,由于城市人口的急速增加导致人均综合用水量不断增加,在传统规划中,会继续按增长趋势来预测未来用量,没有将节约用水的意图贯彻进去,在设施的布局上,主要考虑不影响其他用地需求的基础上安排市政设施用地,未严格从市政设施系统本身的角度来布局,更缺乏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模拟校核,使得市政基础设施布局与规模分配缺乏严格的论证,也不能引导城市发展与其他用地布局,在管线走向上,部分现状管线资料缺失,已有资料与实际地下管线存在误差,这也导致市政基础设施管线规划在准确性与合理性上有所欠缺规划的可操作性也有所减弱。
1.2落后的规划理念
理念的落后不仅在于工程工艺设计中多采用应用已久的成熟系统,新的技术方法不敢轻易尝试,更体现在传统规划是以满足城市供需为主要目标,在低碳生态、集约高效等理念上均只停留于文字的概述,未能落实到工程规划中。按需供应的规划思路也必然导致城市的资源消耗量越来越大,环境污染逐步加重。同时也给社会与决策者带来一种错误的意识,即只要经济发展上去了,就可以满足不断膨胀的资源利用需求,环境污染问题都能通过工程手段解决,而现实是在城市的快速扩张中,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获取资源的代价成倍增加。
1.3老套传统的规划内容
现如今阶段,无论是规划管理部门还是规划编制单位,经过多年的经验都逐步形成了各类城市规划的编制技术导则或技术规范,这对规范规划编制、提高编制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专业内容多而复杂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来说,更是指明了规划编制方向。然而导则和规范无形中又使得规划编制逐渐变得模式化和程序化,规划内容不能体现地方特色,对于新出现的工程技术方法不能进行明确的内容定位,比如直饮水系统、中水工程、垃圾分类处理、新能源利用等等,这些内容以往大多零星出现在各类规划及专业内容中,未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特别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市政基础设施的新理念、新技术方法如不能通过完整的内容体系来表达,就很难对下一层次及专项规划提出明确的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也难以得到落实。
二、基于现代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探索与创新
2.1规划理念的创新与重塑
(1)统筹方面,区域供水工程、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从全局最优化的角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地区的供电设施、通信设施以及管道天然气按照统一的配套标准建设,根据城乡生活生产差异制定不同的污水处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方式和能源供给方式,提高城乡生活水平的同时体现城乡特色。
(2)节约方面,规划通过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中水回用等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循环的生产方式实现消费节约,运用电缆埋地、高压线路同杆多回架设、污水厂集约化建设等技术措施减少市政基础设施占地。
(3)引导方面,利用直饮水局部推广、中水回用与工业企业布局协调、控制热电厂供热半径等措施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对空间布局的引导作用,形成人口、产业的合理集聚,推进城乡统筹集约化发展。在超前方面,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均以国际先进建设水平作为参考和目标,按照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要求,适度提高建设标准,合理预控发展容量,构建前瞻性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4)和谐方面,规划对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敏感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布局,对于垃圾焚烧气体排放、污水厂尾水排放浓度等均参照国内外现行最严格的标准与实际环境容量进行确定,推广先进的污染防控技术,严格控制周边安全距离和防护用地,合理控制敏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用地开发。
制敏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用地开发。
2.2改进规划方法
规划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将各项约束性指标与发展目标直接融入到设施规模计算中,通过供给约束来切实实现资源节约目的。在供水与能源供应工程中,参考发达国家的资源利用水平,将万元GDP水耗与能耗作为计算校核依据,控制总资源供给量,引导全社会进行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高效利用。
依据相关规定和城市能源消耗的特点,确定远期城市的万元GDP能耗指标和总能耗,按照统筹的原则分配电力、天然气、原煤等各类能源的消耗总量,并与各类市政设施专项的预测指标进行相印证,提高能源消耗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效的规划各类能源设施规划的布局。
随着城市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与水环境容量的矛盾逐步显现,污水厂布局与水环境改善的关系也缺乏研究,针对这个矛盾,构建城市河网水质模型,模拟现状及原专项规划中污水处理厂布局及尾水排放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结合不同用地与河流的功能定位,调整污水厂布局,并通过模型校核,仍不能达标河流通过污水厂的中水回用与提高尾水排放标准来确保河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保障城市发展过程中水环境可以得到持续改善。
2.3完善规划内容
在水资源与能源需求方面,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总量统筹核算,避免盲目发展,同时在研究和计算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
确立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模式与方向。在城市水系统中,规划增加直饮水的规划内容,并明确推广范围与方式,将中水回用从给水及污水工程中独立出来,完善相关内容体系,在能源系统中,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确定城市的能耗目标,控制高能耗的粗放式发展,明确远期的能源结构,倡导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展太阳能、地热能的利用,完善城市各类能源保障措施,统筹考虑,确保未来发展所需的能源供应,在环卫工程方面,除传统垃圾量预测,转运站、处置场规划等内容外,重点明确垃圾分类收集方式与落实途径,加强分类转运、建设垃圾分拣中心的措施�提高了垃圾资源化处置的可实施性。
结束语
无论从过去的理念方法,还是现状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以及未来的现代化建设目标来看,传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已无法满足要求,我们更需要一套全新的规划理念与方法,根据城市特色,构建完善的规划内容体系,保障城市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敬瑜。浅议城市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规划[J].城市路桥与防洪,2006,(6).
篇6
【关键词】集约用地 市政基础设施 整合规划
一般来说,市政基础设施在城市发展与规划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综合化的服务功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辅助设施,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此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体现出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资源利用、人口增长趋势等内容,而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是对保障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资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才能满足城市建设需要,也是顺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方针的重要体现。
一.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存在的问题
市政基础设施整合与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是要对城市所有人员、资源、环境等协调分配与规划,要确保城市经济建设顺利开展的同时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的相互统一与共享,也就是说,要体现出人与资源和谐发展的趋势。为此,而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开始出现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严重阻碍了城市基础设施整合规划,为此,出现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少区域性的统筹与规划
随着全球经济的大融合,城市空间区域逐渐朝着集群化的趋势发展,为此,市政基础设施布局要从当前的城市变化角度考虑,尤其要加强考虑的是:城市水文变化、城市污水的排放与处理、城市供电系统布设等。但是,由于大面积的分散区域导致城乡结构日渐不平衡,使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存在困难。
(二)城市基础设施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
随着城市集群化趋势的增强,城市可用土地日渐减少,各个行业之间独立化程度较强,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彼此间的合作与监督非常少,协调性较差。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也在单独开展,政府不能对规划做出整体的合理分配,导致土地使用的随意性较大。并且很多管理人员都没有集约用地意识,资源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很多地区建设项目用地都不能进行合理开发。人们对土地的需求量非常大,用地是否体现出集约缺少考虑。
(三)基础设施规划缺少规范
本文以某城市加油站设计规划为例,该地出台了《汽车加油站设计规划规范》在规范中是这样指出的:“加油站要与铁路保持一定的距离,其中,最小的距离要控制在200米。而该市的垃圾处理厂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也以本市为例,其设计标准,要按照垃圾处理的数量确定车辆的用地面积,其标准用地面积为300立方米。一般来说,处理的垃圾越多,对用地的需要就会越小,具体见下表1:
二.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统筹规划的方法
(一)对区域进行统筹
从城市区域划分上来说,这种覆盖统筹有非常强的可行性。随着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研究的增强,在市政主体划分也充分考虑到封闭条件下的诸多弊端,从而更好的实现了城乡覆盖,对各项基础设施的整合也变得非常有效。比如,在对城市基础设施走廊进行设计时要首先对排水、供水等问题进行考虑,这样在设置排水管道时才能减少资源浪费现象。
(二)构建出协调统筹机制,从而确保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得以落实
随着我国区域划分变得日趋完善,行政划分对区域规划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难度较大。比如,我国某地区首先成立了严格的规划监委会,并出台了监委会制度,通过监委会的规范能够使该市城市基础实施规划变得可行,还能够有效监督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工作的落实情况,能够在城市区域环境下实现基础设施的有机协调化和规范化。在该市的水资源利用方面,建立了接收、并购、兼并等多模式的供水设施,有专门的供水公司进行统一管理,使全市形成了统一化的供水体系。
(三)探索集约化的市政基础设施用地指标
当前,在城市规划当中,对城市土地的控制一般都在商业建筑用地、办公用地以及工业用地等方面,而很多城市鉴于用地规定较弱、规范较为落后等问题,想出了很多加强的办法。比如,北京在全国首次出台了《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指标》对城市用地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与控制,这些指标的出台使北京市的用地变得更加规范,取得了显著效果。
(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
1、市政基础设施与道路交通的整合
城市的高架桥是市政设施中的停车场、环卫设施等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经常考虑的地点。下图中就是我国某城市的一些高架桥闭合所建设,这样建设能够使城市空间大大节省,并能够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道风景。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空间开发整合
市政基础设施空间开发是城市建设规划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应用的手段也非常多。比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会在城市中建立能源中心、地下污水处理厂、地下垃圾清理系统等,都是扩宽城市空间的重要途径,使城市污染大大降低,土地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我国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我国北京市就在王府井地下开发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餐饮娱乐等一体的城市空间模式,使城市空间得以合理利用。
结语
本文主要基于集约用地背景,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进行了分析,在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在日趋减少,人们的不合理开发、建设等没有合理的规范进行约束,导致城市建设与规划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浪费了非常多的资源。而通过更新管理规范、合理开发城市空间、构建集约用地指标可以使城市规划减少上述弊端,是顺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方针的重要体现。可见,要想使城市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就要做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整合,以更好的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闫萍,戴慎志.集约用地背景下的市政基础设施整合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0(1):109-115.
篇7
关键:词市政工程存在问题 监督管理分部验收 “数字化”竣工验收
一、前言
工程质量监督站是指接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的委托,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认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各参责任主体和有关单位的质量待业及工程实体质量监管理,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性和强制性监督。
二、 存在问题
1、施工图审查落实不到位
市政工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专业复杂,工期紧,有些施工图审查机构没有相应专业人员,有些工程虽有施工图审查意见,但是否落实,没有跟踪,使施工图审查流于形式,有些工程边出图纸边施工。
2、施工行为不规范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借用资质,挂靠施工,项目经理长期离岗,导致管理脱节,有的以包代管,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质量意识薄弱,擅自隐蔽、随意验收,而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默认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与投标中承诺的不一样,又不办理相关变更手续的现象更是普遍。
3、监理行为不规范
市政工程涉及专业多,很多有市政资质的监理单位均存在专业配套不合理的问题,项目总监不到位或擅自变更、专业监理工程师没有或专业不全,监理员没上岗资格,监理人员大多为“转业”而来,无“专业”可言。目前我国监理人员主要来源于设计单位的退休人员、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搞设计出身的对图纸吃得透,但缺乏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经验,不熟悉施工质量控制点;搞施工出身的施工经验丰富,但往往对图纸吃不透;现有监理队伍人员流动大,大多数监理人员为临时聘用,有的同志思想不稳定,在工作同时还在寻找其他岗位和机会,一旦时机成熟就立马跳槽,转行或改做其他工作;工程监理深度不够,监理制度执行不严,缺乏有效的监理措施和手段,监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都已成为市政监理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4、检测单位不规范
市政工程检测项目很多,很多检测机构由于人员、设备、资金等条件限制,许多项目都有不能开展,能检测的项目,竞争很激烈,个别检测单位为了迎合施工单位、竟然违背原则,出具虚假报告,检测单位现场人员对检测项目不了解。
5、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流于形式
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参加的单位是建设、监理、施工、设计单位,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参建单位存在着消极意识,有的甚至逃避在工程质量中应承担的责任,借口“工作量大”而将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流于形式。
三 我区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中采取的措施。
(1)对施工图审查跟踪检查和加强对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对施工图审查跟踪检查,工程备案前须提交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签章的施工图审查意见落实报告,共同对意见的实际落实情况进行确认。同时设计单位是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的主要实施者,其质量行为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的设计质量。
1设计单位应贯彻执行国家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标准和其他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按照设计合同的要求进行设计。
2设计单位必须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接相应的设计业务。从事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
3设计单位应对本单位编制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质量负责。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工程设计标准和合同的规定,建立设计技术负责人审查制度,并由设计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复核后签字,加盖单位印章。设计单位应当指派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并在验收记录上签字。
4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主管部门核发的审核意见修改施工图设计文件。如因无证设计、出卖图签、越级设计,设计文件不符合规定要求,或设计不当造成重大工程事故,将视情节轻重,受到政府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监督管理机构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处分,对因此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2)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和抽查
1承担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不得超越资质等级或超业务范围承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得将承接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也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或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
2施工单位应当严格依据国家有关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和经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定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图纸文件、及施工合同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施工单位发现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有差错时,应当及向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
3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施工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抓好职工培训,确保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提高企业技术素质,广泛积极的采用新技术,以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并对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负责。
4依照合同由施工单位负责采购的市政工程材料、构件和产品、设备,其性能应当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其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 5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对工程施工应当进行质量检查和记录;尤其对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等隐蔽工程的施工要进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工程监理等单位检查签字确认。
6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印章。
7施工单位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竣工报告、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各功能性试验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设施操作维护管理手册和施工质量保修书等竣工资料。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未经政府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验收备案或者经验收不许备案的,不得交工。
8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保修期限为设计使用年限,保修期从验收备案之日起计算,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负责及时修复。
9施工单位的资质核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了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强管理,保障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工程质量,制订了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承包单位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且不得超范围经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承包单位的资质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资质升降及审查规定。
10对施工单位的下列行为进行抽查:
(1)施工单位资质、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的资格、配备及到位情况;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资格、配备及到位情况;
(2)分包单位资质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情况;
(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审批及执行情况;
(4)施工现场施工操作技术规程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配置情况;
(5)工程技术标准及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实施情况;
(6)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情况;
(7)质量问题的整改和质量事故的处理情况;
(8)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
(3) 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和抽查
1监理单位应当依照国家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和经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定的设计图纸及文件,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实施工程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单位不得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不得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单位以及市政工程材料、构件或者产品、设备的生产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
2监理单位应审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情况。
3监理单位不得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推荐或指定市政工程材料、构件或者产品、设备供应单位;不得擅自接受被监理单位的任何的津贴、礼金和可能导致判断不公的报酬。
4、检测单位的资质核查和抽查。①核查检测单位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格认可证书》和《计量认可合格证书》是否超越核准的类别、业务范围承接任务。资质证书是否有效,其年检结论是否合格;②核查检测单位的营业执照,重点是有效期和年检情况③对检测单位的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④抽查检测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性程度;检测报告形成程序、数据及结论的符合性程度;不合格的检测结果是否在1个工作日内上报质监站;
4、 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督分部验收
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质量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设置为质量监督控制点。当工程施工到质量监督控制点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通知质监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道路工程四个监督控制点:①雨、污水管道,施工单位严格按图纸和图集施工,监理全过程的旁站且做好旁站记录,严禁边开挖边回填,施工段管道安装好,由施工单位申请报验,经监理单位复检合格总监签字后通知建设单位、质监站履行分部验收程序。分部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方,管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将基槽土方开挖、垫层、管道安装留存影像资料且刻成光盘。②灰土底基层工序中的压实度和弯沉检测。③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基层工序中的灰剂量和弯沉检测和侧、平石的尺寸、强度、观感等。④面层工序中的沥青混合料质量指标、平整度和弯沉检测。
2、桥梁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墩、台帽,板梁实行首件认可制,施工单位在首件浇筑砼前,由总监、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质监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作监督记录。
5、强化政府监督,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数字化”竣工验收
“数字化”竣工验收就是“一切以数据为验收依据,做到事前预控、事中控制”。竣工验收前质监站进行现场抽测,实行“数字化”验收,现场对路面平整度、厚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差等进行抽测,抽测合格后,施工单位方可申请竣工验收。
篇8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策略;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市政的基础设施中,它所包括的范围一般可划分为水资源、环境资源、能源、邮电通信、交通以及防灾等为主要系统资源。而市政基础设施则是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系统,因此又具备几种特征,即效益 的综合性和间接性、运转的协调性和系统性、服务的两重性和公共 性,以及建设的同步性和超前性、经营的垄断性和多样性等。
所谓市政基础设施指的就是在城市中为了可以满足城市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的全面需要,所建设的基础设施和相应的系统、服务以及机构和组织等。而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构建以及和谐社会的支撑体系,它主要的完善程度和完备体制都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产生活和基本的公共服务以及对各项活动的有利开展。
一、 引言
市政的基础设施作为在每个城市中最为重要的设施,为了可以更好地确保其应用功能可以正常地运行,同时也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公共安全,因此,这就需要优化城市设施系统的整体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通过进行整体规划来塑造美好的城市环境。但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大,市政基础设施的规模也是不断地增长,因此,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也会随之扩大,由于当前的设施规划不够完善,未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所以,在新形势下就需要通过舍理科学地规划策略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的体系,从而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
市政基础设施主要就是体现在城市综合服务的功能载体,它是社会各项发展以及城市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作为城市现代化体现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多方面内容,所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利益也需要进一步协调,所以,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市政基础设施的主要作用和地位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它是作为城市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保障。b.它是城市人民生活与物质生产的基本条件。c.它是作为城市集聚效应所产生的决定因素。d.它是作为衡量城市的优劣条件的重要标志。f.它是确保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 新形势下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目标
随着我国城市快速地建设发展,市政基础设施的负荷也是日渐增加。而随着城市文化水平逐渐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等,就需要在水、电、用地和燃料等方面有所增加,所以市政基础设施在负荷方面也在日渐增加。但是,由于在我们国家对于这些资源的应用是有限的,所以,在市政基础设施的资源利用与负荷运转之间的矛盾也有所突出,并且,对于我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与规划是处于分散的状态,也缺乏综合协调统一的考虑因素,对此,要以合理的应对措施加以规划
在新形势下的市政基础设施中,必须以坚持保护水源、开源、节流并重作为主要方针,并且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确保城市供水的安全。同时,要合理的安排配置水资源,以科学的管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应用的方针。对于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安全、节约、高效、环保、生态等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以高起点、高标准等主要原则,建设达到相对较完善、较全面的市政基础设施,从而引导城市持续发展。对于能源的开发要与节约相结合,从而优化结构产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及能源的结构,并且要创建多元化的能源体系,以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有效。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原则,采用新技术,运用新理念,并且合理科学地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达到全面充分的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 新形势下关于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策略
对于在市政各个时期的整体规划时,必须要根据城市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质量等各个方面的指标,再确定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模式以及技术水平等,从而促使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
3.1作为市政的基础设施主要是体现在支持和引导城市的增长,而在城市增长地中包括了文化、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也就是指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市政基础设施在数量和结构以及在形态方面已经逐渐地延伸为城市的功能性导向因素,所以,市政基础设施需要与城市的发展协调一致。在现阶段,我国城市的主要问题就在于环境,即空气的污染、交通的拥挤、水源的污染、城市的垃圾等诸多问题,而大多数的问题都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比较缓慢,没有良好的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协调性等原因造成的。如果要提高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就必须要提高供给力的水平,并且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也必须要注意到可以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对其各项建设的协调发展。
3.2近些年以来,对于在我国城市的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来观察,市政基础设施的关键点就在于城市的交通建设。而提高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交通建设问题,作为交通建设它是确保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活动 的载体,同时也是确保社会经济活动正常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为了可以达到城市的持续发展要求,所以在各个城市中就必须要以自身发展的需求,从而建设综合的交通信息系统,发展建设地铁、铁路、轻轨等轨道交通,它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重要方法,轨道交通所具有速度较快、环保、运量较大、节约用地等一些优势。并且还可以通过对城市合理的布局,从而降低交通需求的模式,改善交通管理措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完善交通信息系统、交通监控系统、环境保护系统,以及提高交通安全等,全面地改善城市的交通 情况。
3.3对于在市政基础设施中所包括的通信、环保、交通、能源以及在各种基础设施之间,都要有不同程度地互相制约和互相依存的关系。要想在城市中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要在市政基础设施之间做到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并且平衡发展,达到合理科学的结构比例关系,同时也是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结束语
在城市开发的建设中,市政设施的建设作为主要的基础,因此需要应用对其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全面地建立起一套包括在市政管线的数据、市政的审批数据、基本地形图的数据、道路数据等一系列数据为一体的规划基础设施的数据库,利用此数据库来实现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地管理规划,以实现共享资源,加强提高审批的科学效率。负责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人员可以应用此系统对市政基础设施做合理的规划设计,同时也可以应用系统所提供的工具把设计的内容以及对原有的内容做叠加显示,从而可以提供辅助的分析决策。
参考文献:
【1】杨放,刘荣华,仝德良,柴华.和谐建设基础设施保障城市安全运转一敏感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方法探索[J].北京规划建设.2010(2)
【2】尤丽霞,连军,吴育华城市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3】周亮城市基础设旎经营研究[D].四川大学.2004.
【4】王婷,徐川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规划【J】四JII建筑201O(3)
篇9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企业合同管理索赔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工程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合同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也得到了行业人士的一致认可。合同作为甲乙双方责权利的约定,用于指导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任何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都将以合同作为依据进行解决、处理,因此做好合同管理,控制好索赔是有效控制工程投资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政府投资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代建企业的视角,就如何提高合同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工程索赔尝试提出几条合理建议,用于指导实际工作。
1.定义
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为了适应和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出于政治、国防等因素的考虑,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向证券市场或资本市场融资,利用外国政府赠款、国家财政担保的国内外金融组织贷款以及行政事业性收入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例如通过财政投资进行的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开发建设,包括土地整理、市政道路给排水、场站项目,生活配套设施项目的开发建设,用于满足区域开发,招商引资的需要。
以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施工合同为例,从实际工作角度来讲,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条款的确定、合同洽商、合同签订、合同执行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工程索赔及合同收尾等工作。工程索赔主要发生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或者由于其他非自身因素而受到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通过合同规定的程序向对方提出的经济或时间补偿。
2.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企业在合同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代建企业是按照代建合同约定承担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主要有以下类型:政府机关型、事业单位型和企业型。较常见的为企业型,根据代建企业与政府委托人责权利约定的差异,代建企业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以某园区代建企业为例,由园区管委会和代建企业签订代建协议,在协议中约定,代建企业充当“业主”的角色,全权负责市政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园区管委会负责对外协调,项目整体把控监督审查工作。项目开展的工作流程如下:由园区建设计划部门负责下达年度工作任务,代建企业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包括项目前期的立项报建、规划设计、招标、工程实施,结算收尾移交工作。其中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由园区财政部门负责,财政部门并且负责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资金审核拨付。由此可以看出,代建企业负责全面合同管理及索赔处理工作。
3.改善合同管理、有效控制工程索赔的几点建议
在实际工作中,代建企业作为“业主”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包括合同管理及索赔的具体工作,同时因为工程项目属于财政投资,代建企业必须做好资金把控,使投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突破合同价款的增加部分做到有据可依,价款变更合理。就如何做好上述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 前期及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
3.1.1做好前期土地整体,提供有条件的工作界面。
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拟建区域的拆迁问题是阻碍工程建设的首要障碍,实际工作中,因拆迁问题导致的工期延误或工程变更现象已屡见不鲜。除拆迁问题外,也有可能因为地界交汇,协调办理因工程需要所导致的现有管线拆改变线也是一件十分棘手的工作。因此,应尽可能在工程招标前,将上述工作落实到位,如果实在不能解决的要在合同条款中就万一发生上述事件,如何解决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约定,以防止出现问题时无据可依,双方产生分歧。
3.1.2加强设计管理,优化工程设计。
Kelly[2]的研究发现一个项目80%的造价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下来了,所以后续的控制只能影响到其余的20%的投资。市政项目通常由设计单位完成设计,业主单位进行招标,施工单位进行实施。因为设计和施工相分离,因此在设计阶段应该充分探勘现场,结合现场情况及地质勘察情况,作出最有利于施工,且满足使用需要的工程设计,减少施工过程中发现如相邻工程不衔接等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引起工程索赔。
3.2 招标阶段的主要工作
一般市政工程因为施工难度相对简单,设计较完善通常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模式,除非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及现场洽商签证外,合同价款不做任何调整。因此招标阶段,因提前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做好风险防控。就招标人而言,应详细介绍现场的施工条件,就施工图纸不能充分表达的施工要求,详细在招标文件中予以表述;投标人应仔细阅读招标文件,查看图纸,核对工程量清单,认真探勘现场,有关工程的任何异议都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向招标人提出,尽量做到投标前识别出所能预见到或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做出有效的风险防控。
3.3 工程实施过程中变更签证的管理
不论前期工作做的如何充分,施工过程中也难免发生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设计变更及签证,进而引起工程索赔。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对变更和签证处理的工作方式如:第一种,经内部签批程序后,现场人员负责下达变更及签证指令,不核算增减工程量和工程价款,待工程结算时一并处理;第二种,经内部签批程序后,现场人员负责下达变更及签证指令,负责造价核算人员负责增减工程量计算及工程价款核算,与施工方达成一致后作为日后工程结算的依据。两种方法相比较第一种较好,因为在工程结算时,普遍距施工时间较长,常会因
现场资料记录的不详细,而对变更工程量的工程数量产生分歧,尤其是依据工程图纸不能准确计算的那部分,加大施工结算的难度。因此,如必须采用第一种处理方式,必须及时做好现场资料记录,如现场确认单,影像记录,会议纪要等,作为最后工程结算时的依据。
3.4 明确索赔的流程
在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通用条款第19条为索赔条款,分为承包人的索赔、对承包人索赔的处理、发包人的索赔、对发包人索赔的处理、提出索赔的期限五个部分。在条款中将索赔约定为:只要承包人认为“根据合同约定,其有权得到追加付款(或)延长工期”,或发包人认为“根据合同约定,其有权得到赔付金额和(或)延长缺陷责任期”即有权向对方索赔。并举例如发包人未及时交付图纸和基础资料、承包人施工质量瑕疵、所使用材料不合格等,也有因不可归责于合同当事人的原因产生的索赔,如合同履行过程中遭遇不可抗力、异常恶劣的天气条件、不利物质条件、市场价格的变化、发了变化等。索赔通常仅限于费用、时间和利润的赔偿。
在实际操作中,以业主方为例,当施工单位提出索赔后,要全面掌握索赔发生后对施工单位的影响,包括施工单位资源投入情况、现场施工情况(图片)等,以合同条款为依据对比分析施工单位的费用增加情况,以便在审核索赔费用时有充分依据【3】。此外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出索赔的内部办理流程,明确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以使索赔发生后,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办理。
4.结论
本文从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企业的角度,对如何做好合同管理及索赔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望可以用于指导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尹贻林 闫孝砚,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理论与实务上册[B],2008,p009
篇10
BT建设模式(Build-Transfer),是指政府授权机构(项目业主)与投融资人签订特许合同(融资、建设的特权),将公共基础设施交由投融资人成立的BT项目公司筹资、建设。BT项目竣工后,投融资人将BT项目移交给项目业主,并按照特许协议的约定收回投资及回报。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统一指导BT项目建设的法律法规,武汉市主要的指导性文件有《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财政局、市法制办关于做好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管理的通知》(武发改城建【2008】627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政府投资BT项目融资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武政办【2011】124号)。
2、BT项目建设模式的流程
2.1、基本流程
政府通过专题会议纪要明确模式,确定项目业主,并在年度城建计划中列明该项目采用BT方式融资建设;项目业主启动BT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办理项目建议书批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批复、环评批复、初设批复、施工图设计及审查等各项手续;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开始寻找、接洽潜在BT投融资人,开展竞争性的商务谈判,选定不少于3家融资能力强的潜在投融资人(一般为大型在汉央企);根据商务谈判的情况,编制项目融资实施方案,报市政府审批,经批复的实施方案将作为BT项目的纲领性文件;实施方案批准及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后,项目业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BT投融资人暨总承包人,签订BT项目投融资合同,由投融资人组建BT项目公司负责建设。工程施工由投融资人采用总承包的方式承担;项目业主会同市国土规划部门、市财政部门,编制资金平衡方案,落实回购资源,制定回购方案报政府审批;项目业主全面监督和管理,工程验收合格后,投融资人将项目移交给项目业主或项目业主指定的管理维护单位,同时报送竣工结算资料,项目正式进入回购期;项目业主根据按合同约定向投融资人支付回购款,可根据资金情况提前回购。项目回购完毕,BT融资建设合同失效。
2.2、实施流程及关键环节
BT项目的运作分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及项目回购阶段三个阶段。
2.2.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择优选择BT投融资人。项目业主通过前期商务谈判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BT投融资人的准入条件、拟采用BT方式融资的工作内容、回购价款的计算方式、项目回购期、质保期、融资担保等重要条款,择优选择最佳的投融资人。
落实回购资金来源。项目业主应在立项之后,不迟于进入回购期前,切实落实BT项目的回购资金来源。一是城建专项资金;二是适量实物资源,其中以土地资源(土地整理储备上市后增值收益)平衡项目的方式为主,回购款列入城建专项资金计划的还款方式为辅。
2.2.2、项目建设阶段。
对项目公司的管理。项目业主在招标文件中约定对BT项目公司组建的各项条件,投融资人中标后,项目业主与投融资人签订的《BT融资建设合同》中明确BT项目公司的权责利,要求BT项目公司全面履行建设单位的管理职责等。
对设计和监理单位的管理。项目业主通过招标确定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同项目业主签订合同,对项目业主负责,符合基建的基本流程,有利于监管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
对跟踪审计单位的管理。跟踪审计单位受市审计机关(财政局或审计局)委托,接受项目业主的管理,独立负责整个项目的合同价款审核、进度款审核、竣工结算、财务计息等全过程造价管理。
按规范性文件操作。项目开工前,项目业主编制《BT项目管理手册》,系统地制定各项具体操作流程。
2.2.3、项目移交回购阶段。
BT项目的回购期为BT投融资人自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至项目业主向BT方付清全部回购价款之日止,该期限一般为三至五年。项目业主保留提前回购和延迟回购的权利。回购价款按合同约定,经项目业主和BT投融资人认可,以政府部门委托的跟踪审计单位的最终审定金额为准。回购期每年按约定比例回购,利随本清,不计复利。
3、BT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点
3.1、土地打包资源落实慢,回购压力大
BT项目的主要回购来源土地打包资源,这取需要市国土资源部门支持,然后再由项目业主编制资金平衡方案,市财政部门组织编制回购方案。该过程明显滞后于工程建设,项目业主进入回购期后,相关的土地资源未形成收益,将对资金回购产生巨大的影响。
3.2、征地拆迁、管线迁改协调难度大、影响工程进度和投资
BT项目多在市中心建设,涉及道路红线周边房屋的征拆,以及红线范围内各类管线的迁改,管线迁改工作BT投融资人组织,具体由各管线迁改权属单位实施。该工作涉及单位多,协调量大,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进度,且此类的费用不易控制,在批复概算多以暂列金额列项,实际发生费用据实结算。
3.3、全口径BT模式,投融资人兴趣锐减
项目业主融资困难,承建项目多采取全口径BT模式,但央企不支持下属公司参与BT建设,部分项目征地拆迁等二类费用占总投资比例偏高,盈利空间小,投资兴趣不大。
4、风险防范措施
事前防范。在前期准备阶段,严格按照政府相关文件规范运作。明确各方合同关系,确定BT和非BT投资范围,保证回购资金来源及金额,选择具备相应融资能力、施工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投融资人。
事中监控。在BT项目建设阶段,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项目业主和社会专业咨询机构(监理、跟踪审计)对BT项目公司融资活动、资金运用、工程质量、分包情况和工程进度进行严格监管,确保BT项目如期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