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口老龄化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高龄者;设计改善;未来展望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这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家庭结构等都造成了持续影响。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使高龄者舒适、安逸地生活,关系着我国未来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1人口老龄化的背景
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从最新统计的数据看,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1%,首次突破10%.目前,我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人的国家。
2高龄者面临的问题
任何产品对于高龄者而言必须是易使用、安全和舒适的,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和产品能够畅销,更是为了丰富高龄者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逐渐衰退,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不安不断增加。如果设计师在设计时能了解高龄者生活中的细节,一定会使设计出的产品更加适合老年人。比如,可加深钢笔帽的槽、变换颜色、改变按钮的形状、放大文字等,依靠这些体贴的细节设计,高龄者可无需依赖他人而单独生活。即使服用了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补钙药剂,却也打不开瓶盖;难以在市场上看到经过反复研究才出售的面向高龄者的化妆品;街边盲道的设置毫无规律;医院中未设置指南图表等。上述现象表明产品的制造者并不了解使用者的真正需求。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然而,中国社会却还未形成适合本国高龄者安稳生活的社会环境。为了使高龄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掌握自己的生活,福利固然重要,但生活相关产品的改善也是必不可少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如果社会各方能将目光集中于长寿社会,则必然会诞生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在今后的高龄社会,从衣、食、住到通讯、时尚、旅行,再到城市建设、交通方法等所有领域中,高龄者对商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3高龄者相关设计的关注点
3.1室内
室内环境是高龄者非常重要的生活环境之一。高龄者年老体弱,居于室内的时间远长于外出的时间,而室内的环境和产品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设计者应关注灯泡是否容易更换,洗衣机是否适合高龄者的身长,多数卫生间是中式还是西式,浴室是否易进入、不打滑,家用电器的数码显示屏是否适合老年人,水管开关是否为杆式,燃气灶是否有安全提示,各种盖子是否易打开,门把手是否易抓握,各种通道是否有扶手,住宅中是否有障碍和逃生出口等。
3.2室外
室外环境对高龄者而言也是不能忽略的。高龄者不可长期处于房中,也需要与外界交流以及外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但室外环境比室内环境复杂。因此,设计者应关注室外环境是否有易可见、易理解的标志,是否有易坐起的椅子,是否有易识别的台阶,是否有适合老年人乘坐的电梯,是否有易使用的公共洗手间,下行自动扶梯时是否有危险,各种福祉服务是否齐全等。
3.3内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如何使高龄者的心理得到安慰,如何使高龄者得到满足,答案均在于改善生活中的细节。比如,老年人是否能安全、独立地烹饪和进餐,是否有适合老年人的旅店服务,超市是否有面向高龄者的对策,是否有适合的自动售卖机,是否有高龄媒体,高龄者是否可安心穿戴打扮,穿戴的衣物是否不可燃,医院是否舒适,独自在外用餐是否安全、舒心,是否有高龄者可参与的活动,各种交通标志是否清晰、明了,是否有可供高龄者选择的餐厅,是否有可选择的养老院,高龄者是否能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4对高龄社会的展望和延伸关注点
4.1女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一直在增长。世界卫生组织2015-05-13的2015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为71岁,女性平均寿命为73岁,男性平均寿命为68岁,与1990年相比,男女的寿命均延长了6岁。其中,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为80岁,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7岁;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4岁,女性为77岁;美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6岁,女性为81岁。从国际和性别的角度看,平均寿命最高的为日本女性(87岁)和冰岛男性(81.2岁)。由此可见,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因此,从高龄社会的社会结构入手,高龄女性对产品的需求将会是巨大的。
4.2高龄者独有的力量
生物的繁衍分为成长期、生殖期和后生殖期。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动物的后生殖期较为短暂,而人类的后生殖期较长。在远古时期,人类祖先的孩子均在父母的教导下成长,这逐渐成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而寿命较长的人更有利于传承文化。高龄者并非为只消耗社会资源而没有贡献的人群,存在着只有高龄者才适合完成的工作。除了文化传承外,高龄者可直接就业或参与相关设计,因此,相关部门应提供诸如此类的机会,从而使高龄者的作用最大化。
5结束语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设施,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以应对老龄化社会。比如,可通过相关设计来解决高龄者生活中的问题,调和矛盾,从而使高龄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享、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关键词:影响因素,灰色关联,人口老龄化
0.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正处于崛起过程中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问题最为严峻的国家[1]。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根据有关预测,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亿,2026年达3亿,2037年超过4亿本科毕业论文格式,2051年达到最大值,届时,中国人口中将有1/3达到60岁或者更大,4.38亿的老年公民将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
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2]。按照联合国的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生育率下降,而不是死亡率下降所导致的平均寿命的延长。美国学者诺特斯坦(F.W.Notestein)认为决定生育率转变的根本因素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期刊网。伊斯特林(R.A.Easterlin)强调公共健康的改进、普通教育的提高、城市化、新产品的引入和家庭计划服务(R.A.Easterlin,1985)是影响生育率转变的5个基本变量。对于相对封闭的中国人口,急速的人口老龄化过程无疑是生育率降低和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考察国内的研究文献,系统构建影响老龄化的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文献几乎没有。笔者在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选择与分析一文中提出了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五大因素,即社会公共健康、社会养老事业、普通教育、居民经济生活和人口结构。本文将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在借鉴文献[3-5]的基础上,分析人口老龄化与这些因素的关联性,探寻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供有益参考。
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简介
灰色系统的关联理论[6]是从系统内多因素中确定主要因素进行优势对比的一种理论,是指系统内部主要因素随时问而变化的同步程度,它定量刻画了系统内都结构之间的联系,是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
分析过程中,设有参考数列为x0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被比较数列为xi,(i=1,2,…,n)。且x0={x0(1),x0(2),…,x0(n)}, xi={xi(1),xi(2),…,xi(n)},(i=1,2…,n)。灰关联度分析步骤如下:
①原始数据变换:对原始数据消除量纲(或单位)转化为可比较的数据序列。分别用第一个数据去除后面的数据,得到新的倍数数列,即为初值化数列,量纲为一,各值大于零。且数列有共同的起点。
②求关联系数: 按公式①计算参考数列x0和比较数列xi的关联系数。
(1)
式中:ξ1(k)为x0与xi在k点的关联系数。
称为第k点x0与xi的绝对差。称为两级最小差。其中是第一级最小差,这表示在第i条曲线上找各点与x0的最小差。是第二级最小差期刊网。表示在各条曲线中找出的最小差的基础上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找出xi中的最小差。
是两级最大差,其意义与两级最小差相似。
ρ称为分辨系数,其意义是消弱最大绝对差数值太大所引起的失真,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一般取ρ=0.5。
③综合各点的关联系数,得到整个xi曲线与参考曲线x0的关联度ri,
ri=(2)
2.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考虑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综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并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筛选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如图1)。
基于本文旨在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目的,选取图中可定量刻化的因素16个,依次使用数据序列包括教育经费投入、初、高中升学率、妇女文盲率、卫生总费用、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环境污染与破坏次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人均GDP、恩格尔系数、人口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支出、人口密度、0-14岁少年人口比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9)、《中国发展报告2009》和《WorldPopulation Prospects: The2008 Revision》。为了使本文研究有更强的解释能力,同时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将研究的时间范围限定在1999-2008年。社会养老事业中的三个具体指标卫生保健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文化教育服务以及人口结构中的计划生育政策更适合做定性分析,因此不纳入灰色关联分析范畴,人口年龄结构(即人口惯性)是现时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其影响的复杂性,对其定性定量的分析以及社会政策提出将另文发表。
图1 人口老龄化主要影响因素
3.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经过对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定性判断,选取的16个影响老龄化的主要因素分别命名为x1、x2…x16(见表1),历年的>65人口比的数据为参考数列x0,根据灰色建模理论和程序[7]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建立灰色关联分析。
表1 1999~2008年老龄化主要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
影响
因素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X0
6.9
7
7.1
7.3
7.5
7.6
7.7
7.9
8.1
8.3
X1
3349
3849.1
4637.7
5480
6208.3
7242.6
8418.8
9815.3
12148
14500
X2
50
51.2
52.9
58.3
59.6
62.9
69.7
75.7
79.3
83.4
X3
63.8
73.2
78.8
83.5
83.4
82.5
76.3
75.1
71.8
72.7
X4
21.56
13.47
15.2
16.92
15.85
14.86
16.15
13.72
12.44
11.52
X5
4178.6
4586.6
5025.9
5790
6584.1
7590.3
8659.9
9843.3
11290
12218
X6
31.1
32.48
33.03
30.60
29.13
29.75
29.99
30.9
29.84
27.84
X7
445.9
449.1
450.8
427
430.6
439.3
446
462.4
478.8
503
X8
1614
2411
1842
1921
1843
1441
1406
842
462
474
X9
1965.1
2278.5
2489
3171.5
3680
4258.4
5093.3
6309.8
7834.2
9740.2
X10
7159
7858
8622
9398
10542
12336
14053
16165
19524
22698
X11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35.8
36.3
37.9
X12
52.6
49.1
47.7
46.2
45.6
47.2
45.5
43
43.1
43.7
X13
35
36.22
37.66
39.09
40.53
41.76
42.99
43.9
44.94
45.68
X14
3.55
3.904
4.1887
4.596
5.082
5.839
7.122
8.048
9.360
11.086
X15
131
132
133
134
135
135
136
137
138
138
X16
24.01
22.89
22.89
21.29
20.34
19.3
19.55
18.47
篇3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对社会经济发展有诸多影响。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4)》指出,人口老龄化会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也将挑战公共政策,并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公共政策作出相应调整。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按照联合国人口报告的标准,老龄社会分为进入、深度和超级三个阶段,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10%或65岁以上占到7%,是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至调查结束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我国当时已进入老龄化的门槛。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比10.1%。从以上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呈加速度上升的状态,并且形势日益严峻。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对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社会经济效益等也具有一定的刺激与促进。具体来说:
2.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始终是社会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国内外人口老龄化情况及研究来看,其确实对经济发展具有多重消极影响。一是会减少劳动力供给,降低劳动生产率。有效劳动力供给是确保经济发民的基本保障,人口红利是我国保持长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劳动人口的老龄化则会导致适龄劳动力比重下降,使我国丧失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二是会制约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懂技术、有文化、掌握多重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支撑。而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必然伴随着大量劳动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的减弱,制约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城市老龄化,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大量外流,这就使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整体下滑,不利于现代先进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障碍现代农业发展。同时,农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发展缓慢也必将全面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四是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深入,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抚养比将越来越大,再加上对幼年子女的抚养,必将加重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内地劳动年龄人口总抚养比2010年为34.2%,而2014年则达到38.1%。五是会影响税收政策和政府财政支出。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劳动力的减少,相应的就会减少纳税人的比例,而政府为了增加税收收入,只能提高税收,从而增加企业的负担。同时,政府为了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将大幅增加用于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服务的财政支出,从而减少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六是会减少社会储蓄。社会储蓄是经济建设投资的基本保障,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及老年人收入的减少,其更倾向于消费,从而导致社会储蓄的减少,并引起社会投资的减少,而影响经济发展。
2.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会拉动老年消费领域的发展。老年人消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吃、穿、用、精神享受等方面均不同于年轻人。老龄化的加剧会使这方面的需求愈加迫切,从而拉动老年人消费品、家政服务、文化服务、医疗和保健器械、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消费,促进这些领域的发展。二是促进消费品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政府、社会、家庭在养老保障的投入不断增加,消费市场规模和经济结构也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老年人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使老年产业不断发展,促进了所涵盖的医疗保健、老年人用品、护理、文化产业等的快速发展,从而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3结语
从社会发展进程和规律来看,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因此,广大社会工作者应全面、科学地对待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传钧.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S1)
[2]白洪鸽,梁硕轩.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5)
篇4
【关键词】新疆;人口老龄化;消费效应;平稳性检验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008-02
一、新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一)新疆人口老龄化的总体水平较低,但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全国相比,新疆60岁和65岁及以上总人口的比例仍低于全国,可见,当前新疆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滞后于全国;但在发展速度方面,新疆人口老龄化进程还是较快的,在1990年到2010年这两个十年间,新疆60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新疆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异比较明显
从统计资料看,新疆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东疆、北疆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快于南疆;城镇和汉族人口聚集区已率先进入老龄化的行列,同时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和新疆贫困的高发区,南疆三地州农村少数民族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也不断加快。
(三)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乐观,相关医护措施不完善
由于城乡卫生条件的限制,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差异显著,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南疆地区,以及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文化水平低,人口素质不高,加上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相关配套的医疗保护措施不完善,健康状况更不乐观。
二、新疆人口老龄化的消费效应
(一)理论框架
本文采用简单计量经济模型,根据2002-2013年新疆老年人口抚养比(ODC)、人均可支配收入(AI)、居民消费水平(XFS)这些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做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
(二)模型构建
消费水平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选用简单计量经济模型,将老年人口抚养比(ODC)、人均可支配收入(AI)两项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居民消费水平(XFS)作为被解释变量,模型设定为:
(三)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2000-2013年新疆老年人口抚养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数据作为研究变量。
由表1可知,从长期看,老龄人口抚养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居民消费水平都具有增长趋势,为防止出现“伪回归”的情形,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序列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由以上的ADF检验可知,当变量取对数二阶差分后三个变量均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说明三个变量取对数后经过二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序列,因此三个变量均为二阶单整即I(2)。因此变换模型为:
其中,X1代表对老年人口抚养比取对数并二阶差分的变量,X2代表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取对数并二阶差分后的变量,Y代表对居民消费水平取对数并二阶差分的变量。利用调整后的模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多元回归,模型中所有变量在5%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最终方程为:
(-1.485135)(22.88370)
R2=0.988040DW=1.115259
最终模型显示,老年人口抚养比(ODC)的系数为负,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居民人均消费反向变动,其平均每增长1%,居民的消费水平将平均减少约2.89,说明人口老龄化给居民消费带来了消极影响;而人均可支配收入(AI)与居民人均消费呈现正相关关系,两者同向变动,其每增长1%,居民的人均消费将平均增长0.69%,表明收入的增长能明显带动人们的消费需求。
三、结论和对策建议
(一)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提高会抑制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且影响程度较大,说明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存在影响,且这些影响是负面的,人口增长率不断降低,而劳动人口总量在减少,因此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给消费带来的不利影响将会继续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与现今整个大环境有关:老年人对未来存在忧患意识,并相信只有自己的钱才能给自己保障,由于对疾病的担忧,老年人常常选择自己勤俭节约,增加储蓄,尽量减少消费;另外,老年人还存在遗赠动机,更愿意把自己的钱留给子孙。
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人们因为预期收入的提高,对自身的消费能力更有信心,消费行为也更加大胆。因此不断提高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提高全疆老龄人口及其家庭的消费能力及消费信心,从内激发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最终促进老年消费市场向着更加合理、有序的方向。
(二)对策建议
1.完善养老制度,构建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应建立制定并颁布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法》,通过法律手段为养老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创造稳定的法律环境;更好地发挥包括公共养老金制度、企业补充养老金制度、个人储蓄保险制度和个人年金保险制度等多个支柱的优势,从而能在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情况下分散养老金风险,提高待遇给付的效率;同时,也要发挥社会互助保障、慈善组织、家庭养老保障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目前新疆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情况下老年人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2.借鉴国际实践经验,建设养老保障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新疆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不相协调。应尽快完善基本的养老保障体系,首先应建立健全城乡的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老年人口提供良好的服务,并在城乡之间、不同养老金计划之间建立“一站式”社会化服务体系。其次,要加快建立健全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扩大城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医疗服务,解好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后,可以采用多层次的养老保障方式,更好地体现国家、企业、个人的责任,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各主体的积极性。
3.注重新疆的老龄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老年市场
随着新疆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的增加,新疆的老年市场也逐渐扩大,老年人口在物质、精神生活以及服务都有相应的一些需求,这为新疆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更好地将老年人的健康资源和能力资源进行生产性的转化,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贡献出新的力量,利用好“银发资源”这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注重新疆老龄产业的发展,为老年群体提供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场所,发展适宜的老年产业。同时,也要不断开发适宜老年群体需求的新产品,引导企业生产满足老年人各种需求的门类齐全、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最终拉动老年消费市场的增长。
四、结语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共同的社会问题,新疆的人口老龄化也不容小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研究新疆人口老龄化特殊进程对消费的影响效应极具现实意义。随着新疆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退休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寿命的延长以及“少子化”已使劳动力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但老年消费市场不仅庞大且极具潜力,如何增强老年人口消费的能力与信心,促进老年消费市场向着更加合理、有序方向发展值得无疑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探究。
参考文献:
[1]童玉芬.新疆人口老龄化的形势、特点和对策[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2).
篇5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趋势
如果65岁以上人口数量超过了总人口数量的7%,那么就说明这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委员会的评估标准则以60岁作为老年人的年龄界限。从总体上来分析,在2000 ~2010年,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呈现平稳性的增长趋势,在2020~2040年,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则呈现出快速性的增长趋势,到2040年之后,开始趋于平缓。在我国,老龄化趋势是无法避免的,不仅人口结构总体呈现出老化趋势,且老年人口内部也呈现出不断老化的趋向。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需要特殊的保障,因此,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仅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而且对于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与养老保险制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体制的创新模式
创新我国养老保险体制,使其能够顺应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要求,才能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确保民众能够老有所养,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1.整合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
目前,《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对于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也开始在各地实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颁布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就现阶段来看,城市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接问题,一直都未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笔者认为,下一步,需要做好监察工作,吸收城市农民工、非国有企业职工等参与到养老保险制度之中。
2.控制退休,提高退休年龄
关于职工的退休年龄,国家规定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体力劳动者退休时间则提前5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工退休年龄更早,这一退休年龄标准是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国情制定的,与现阶段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已不适应。有学者估算,每延长一年的退休年龄,可以减少160亿元养老统筹基金的支出,增加5岁的退休年龄,能够减少1/3养老金的支出。
虽然延迟退休年龄是解决养老保险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关于这一方案的实施,还存在着很多的争议,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延迟退休年龄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做实账户,增值养老保险基金
养老保险基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是不言而喻的,就目前各个地区养老保险的运行情况来看,个人账户一直未能够做实,多数省份存在着空账运行的问题,这是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的。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不断做实个人账户,为正常地收付打好基础。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完善、健全的资本市场是促进养老金增值的有效渠道,为了降低风险,需要采用科学的投资组合手段,提升投资的收益和安全性。
4.创新模式,实施多层次保障体系
在很多发达国家中,已经开始推广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这为养老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的方案。如果个人储蓄以及企业年金可以为养老保险的替代做出贡献,那么就能够有效缓解养老金的收支紧张问题。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贵州省;老龄化;消费
一、引言
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2001年中国老年人口达到9062万人,占总人口的7.1%,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而贵州省作为西部地区省份,在2003年老龄人口达到287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7.59%,也宣告贵州省进入老龄化社会。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是发展经济和推动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贵州省居民消费水平环比指数连续三年保持在102,表明我省的消费水平发展有所放缓。本文将贵州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居民消费水平建立联结,采取理论与实证结合的方法,研究贵州省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的相关关系。
二、文献综述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消费理论,解释了影响消费的决定因素就是家户的收入,并且用传统公式C=a+by表示了短期内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提出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会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使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实现效用最大化。保罗(2005)使用了多个亚洲国家的动态面板数据,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有负的影响,对居民的消费也有负的影响。Hock(2006)提出了一个动态的人口年龄结构代际转移理论,通过模型的建立和实证研究,求出最适合的生育率,使得年龄在长远之内达到稳定状态,居民的平均消费能力最大化。中国人民银行研究课题组(1999)研究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显示,储蓄与居民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而抚养比与储蓄呈现负的相关关系。付立春(2011)研究发现我国长期的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不高,政策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根据查阅文献可知,老龄人口抚养比、少儿人口抚养比、以及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消费水平有所影响。因此本文根据四者关系提出以下假设。H1: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居民消费水平有负面影;H2:少儿人口抚养比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正面影响;H3: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正面影响。
(二)数据来源和变量设计
1. 被解释变量:贵州居民的消费水平。
2. 解释变量选取:
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65 岁以上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老龄人口抚养比=(老龄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
少儿人口抚养比是指0-14岁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老龄人口抚养比=(老龄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
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居民可以用来消费和储蓄的个人财产。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消费价格指数(1995年为100)。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三)模型建设及实证结果
为了研究人口老龄化对贵州省居民消费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μi
式中y表示贵州居民消费水平;β1、β2、β3分别表示解释变量老年人口抚养比、少儿人口抚养比以及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μi 为随机干扰项。根据整理的数据以及模型,在spss20.0中整理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回归方程为:y=-7510.177-0.183x1+0.228x2+1.356x3。模型中调整R方等于0.995,非常接近1,说明模型的拟合度很好,DW=1.678,比较接近于2,F统计量的概率近似于0, t 统计量概率都在5%以下,同时,x1~x3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分别为:3.528、7.753、9.762,均未超过10,因此,三个解释变量共线性的程度较低。
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老年人口抚养比系数是负的,说明随着贵州省老年人口的增多对于居民消费水平有负向影响。老年群体在在退休后,无法创造社会价值,只能依靠退休工资或过去的储蓄、子女的抚养以及政府的补贴生活,这导致老年群体消费水平降低。而少儿抚养比的系数是正的,少儿人口的增多对于居民消费水平有正向影响。婴幼儿没有创造财富的能力,只能依靠家庭的抚养,家庭中在孩子身上的花销占比增大,从而刺激消费。最后,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系数是正的,毫无疑问,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
四、相关建议
1. 适当提高老年群体的消费水平。贵州省的老龄人口是稳步上升的,对贵州省居民消费水平有负向影响。从凯恩斯消费理论来看,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要想刺激我省老龄人口的消费水平,政府应提高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保证老年群体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同时,还应该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群体在医疗保健上的顾虑和心理压力减轻,从而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消费。
2. 大力发展银发产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我省的人口老龄化相比全国来看推迟一些,但是也必须重视其带来的影响。我省应该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逐步发展相关的银发产业。既可以丰富老年群体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减轻家庭中年轻人无法兼顾照顾老人和工作的问题,还可以引导老龄人口不再进行过度的储蓄,从而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3. 增加老年人口的再就业机会。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和设施都有所提升,人均寿命也在不断上升。鉴于这个原因,很多城镇的老人退休后身体依然健康,他们依然想继续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并且减轻独生子女的负担。因此,政府可以考虑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增加老年人口的再就业机会。缓解部分老龄人口无法创造社会价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
篇7
关键词:劳动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32-03
人类预期寿命的逐渐延长、死亡率降低以及出生率下跌造成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从2005年一直到2050年,全球人口数量将达到92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数量之比将从当今的大约11%提高至22%;超过65岁的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数量之比将从当今的大约8%提高至16%;超过80岁的年人数量将在4亿以上。我国情况相对而言更加严重,已提前发展至老龄社会,预计在2030年的时候,我国会出现老龄化高峰,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会达到31.2%,我国必须面对这种“未富先老”的经济发展局面。
一、实证方法和研究数据的选取
研究样本数据采用的是1993―2014年的具体时间序列数据,通过人均GDP指标衡量经济增长,对于人口方面,着重测度相关老龄化因素,通过老年抚养比指标,也就是ODR对我国老龄化程度进行衡量,并且增加了人力资本―HC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PGR的指标,其中前者可以将人口质量变化有效反映出来,后者可以将我国人口数量发生的变化准确反映出来。ODR指标、HC指标以及PGR指标共同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口因素造成的影响[1]。依据我国实际情况以及数据可得性,选择我国超过65周岁的老年人口数以及同期劳动人口数量之比来表示老年抚养比,对于人力资本而言,可以通过年度教育总经费以及当年GDP之比来表示其度量。本文所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或者是世界银行,同时,为消除源数据所具有的异方差性,全部数据都选取自然对数构建相应的模型。
二、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计量分析主要要求之一就是数据变量保持平稳,可是在实际经济生活里面,时间序列数据一般处于非平稳状态,因此,进行实证分析的时候首先应该对四个变量实施平稳性单位根相关检验环节,选择对数后的具体变量数据和相应的一阶差分开展ADF检验(其中5%表示达到显著性水平)工作。
依据EVIEWS最终分析结果能够知道,PGR、PGDP以及ODR全部拒绝了有单位根这一原假设,属于一阶单整序列,而其中HC的原数据以及一阶差分均处于非平稳状态,继续对以上几个变量的具体二阶差分实施ADF检验(其中5%代表显著性水平)过程。依据检验结果可知,上述四个变量全部拒绝了原假设,也就是具有二阶单整关系,属于同阶平稳序列,需要对其协整性进行验证[2]。
(二)协整检验
分析时间序列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所用时间序列处于平稳状态,也就是没有随机趋势或者是确定趋势,不然将出现“伪回归”现象。因为实际经济里面的时间序列一般是非平稳的,如果对变量进行差分让变量平稳,就将丢失总量的具体长期信息,因此需要采取协整的方式来处理这一问题[3]。
首先应该确定VAR模型具体滞后阶数,能够通过综合运用HQ、LR、SC、FPE以及AIC相关标准来确定,通过分析结果能够得出2属于最优滞后期,同时AR根模倒数全部在1以下,因此这一模型非常稳定。
因为VAR模型具体滞后期是2,所以协整检验滞后期应该是1,通过Johansen检验协整检验每个序列,依据检验结果可知,迹统计量或者是最大特征根统计量都于5%显著性水平条件下对原假设进行了拒绝,这表明HC、PGR、PGDP以及ODR间具有协整关系。其中,标准化协整方程如下:
PGDP=-6.520141 ODR+2.098707PGR+2.824500HC+μ
通过上式可以发现,人口老龄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反向,而人力资本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如果老年抚养比提高1个百分点,那么人均GDP将会降低6.52%,依据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正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所以,为了抵消老龄化加剧以及减小自然增长率,增加人力资本是个有效的手段。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经过协整检验之后可知变量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可有没有构成因果关系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检验。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来对HC、PGDP、PGR以及ODR间有没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其中确定滞后期是2[4]。依据最终检验结果能够发现,当处于5%显著性水平的时候,HC、PGDP、PGR以及ODR相互之间是格兰杰原因,这种因果关系具有双向存在性,并且均属于经济体系里面的内生变量,经济增长(也就是人均GDP)和人口变量(包括人力资本、老年抚养比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四)对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
对于脉冲响应函数――IRF而言,其主要作用时对源于某个内生变量的具体随机扰动项里面某一标准差冲击给相应VAR模型里面全部内生变量当前值以及未来值造成的影响进行衡量。本文将分别对PGDP予以一个HC标准差冲击、一个ODR标准差冲击以及一个PGR标准差冲击,其中脉冲响应分析图可以将冲击作用非常直观地表现出来(如下图所示)。
依据脉冲响应分析图可知,在第0年的时候对PGDP予以一个ODR脉冲,不会严重影响到前五年的PGDP,可是从第六年开始不良影响逐渐开始显现,同时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发展趋势,这说明人口老龄化会给经济增长带来长期负面效应。同时,在时间不断累计的条件下,这种负效应就会逐渐增加,变得更加严重。而对PGDP带来一个PGR的相应脉冲,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在第五年的时候这种影响程度提升至最大,之后慢慢降低[5]。尽管本文获得的脉冲响应图仅仅将十年之内的冲击效果显示出来了,可是能够通过这种响应图对收敛的趋势进行预期,其中预期结果是该趋势不会发生变化,并且最终将逐渐回归到零,即对于人口增长率而言,其造成的影响具有一定时效性。此外,还应该考虑HC给PGDP造成的冲击,PGDP遭受冲击后的当时会产生负面影响,慢慢加深到第三年就会达到最大程度,之后这种负面影响逐渐降低,直至第六年变成零,接着会呈现出一定的正面影响,同时影响程度逐年提升。这种现象说明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在起初几年不仅不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正效应,还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可如果从长期来看,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给国家经济增长带来的正效应是非常深远的。
三、结语
尽管当前我国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不会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可在老年人口高峰期逐渐临近的情况下,我国劳动力必然会承受老龄化的冲击。国家在关注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时候,更应该全面了解劳动力老龄化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制定合理的政策预案,从而采取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去解决劳动力短缺的相关问题,达到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增长的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君君,胜,关之烨,等.劳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9个省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4):149-159.
[2] 王金营,杨磊.中国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J].人口学刊,2010,(5):15-24.
[3] 孙爱军,刘生龙.人口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4,(1):37-46.
篇8
【关键词】 人口 老龄化 经济增长
一、引言
2005年江西省人口年龄结构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7.3%。按照国际上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因此,江西从2005年开始就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江西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据江西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全省总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76.00万人,占25.99%;15—64岁的人口为2810.92万人,占67.90%;65岁及以上人口为252.87万人,占总人口的6.11%。2005年江西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6.9万人,比重增加7.3%,标志着全省步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而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们发现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75万人,占总人口的21.88%;15—64岁的人口为3143.1万人,占总人口的70.52%;65岁及以上人口为338.6万人,占总人口的7.60%。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1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6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49个百分点。从表1可知:2010年江西老龄化比例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排在24位,比第一位的重庆低了3.96个百分点,与最后一名的相差2.51个百分点,相较全国老龄化水平低了1.3个百分点。虽然全省老龄化比例较全国水平低,但是经济发展也是相对落后,而老龄化的加快是不争的事实,老龄化带来的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日益趋现。下面来了解现阶段江西省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第一,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在第五次到第六次江西人口普查的十年里,江西省总人口数由2000年的4139.8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456.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4%。65岁及以上人口数由252.87万人增加到338.62万人。由图1可以知道:老龄人口年均增长速度高于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这突出地表明了全省的老龄化正逐渐加快。
第二,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现代化。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在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10000美元以上。而江西的人均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4851元增长到2010年的21253元人民币,折合成相应的美元是从586增加到3140美元。虽然全省的生产总值一直在增加,但还是明显地落后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相应人均GDP水平。在全省“未富先老”的情形下,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社会财富不充足,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都比较薄弱,无疑会加重家庭赡养和社会经济的负担。
第三,老龄人口中男性逐渐增多、性别比有所提高,老龄人口中高龄人口数比重呈增长的趋势。2000年人口普查时,江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8.78,而2009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增加到98.32,其中65—69岁的男女性别比高达108.76,70—74岁的为104.42,其余阶段的都小于90。反映出虽然江西男性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但老年人口性别比仍然偏低、女性老年人口明显多于男性的特征。高龄人口的标准是80岁及以上人口。2000年江西高龄人口数为33.36万人,而2010年的高龄人口数增长到58.46万人,十年增长了75.24%,比总体老年人口增长率33.91%高了41.33个百分点,说明高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总体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人口高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四,“空巢化”加重。2000年人口普查时,江西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家庭户中,独居老人或老年夫妇单独生活的“空巢”家庭户分别占7.8%和9.1%,其中65岁及以上单身老人户占8.50%。2010年全省单身老人和独居老年夫妇共有54.86万户,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和越来越严重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空巢老年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增多。这势必而且已经对依靠儿女共同生活养老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造成了冲击。
第五,老龄化水平城乡、地区之间呈现差异化。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中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江西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务外出导致人口老龄化水平城乡倒置更为严重。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西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50%,比城镇高0.83个百分点,到了2010年江西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较城镇比重增加。根据表2,我们可以了解到:2010年全省各市的人口老龄化差异非常大,65岁及以上人口数最多的为上饶市的48.49万,与人数最少的鹰潭市的8.32万相差40.17万人,地区老年人口差异非常之大,全省各市的老龄化比重平均为7.59%,其中虽然新余的老年人口只有9.25万人,但是它所占的比重却在所有市中高居第二,萍乡也是以少数老年人口而比重却占据第一。这说明新余和萍乡的老龄化较其他各市严重。
此外,江西老龄人口还有着:较多的老年人口身体状况良好,但高龄老人健康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总体水平很低;经济活动参与率低,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家庭供养等特点。
篇9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性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是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综合、经济、方便、可及的基层卫生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调整卫生资源合理布局和配置,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国内外实践证明,社区卫生服务是在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优质、价廉、连续、综合的卫生服务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特点使得社区卫生服务在老年群体的医疗服务提供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因此也成为国外老年医疗服务的主流途径。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然而,当前我国针对老年人群的社区卫生服务在技术能力、服务功能、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从管理体制能力建设、功能拓展、人力资源等方面加以系统改进。
一、完善社区老年群体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1、老年卫生服务需求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其中
我国老龄化程度呈加速趋势,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特别是慢性病需求也随之高速增长。据统计,我国城市老年人两周就诊率为23.75%,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平均两周就诊率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为7.62%,比其他年龄组平均年住院率4.36%高的多。我国卫生资源有限,少数高等级医院显然无法满足数量巨大的慢性病和康复需求,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其便利性和覆盖的广泛性,具备应对需求的潜力。
2、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适合老年群体健康需求
由于老年人在活动能力和身形状态方面的特殊性,使其有着有特殊的疾病、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殊的医疗护理方法。这些情况对医疗保健服务性质、种类、质量等方面有更高的需求。这不仅需要先进卫生设备,更需要专业的、技术更先进的人力资源。目前,庞大的老年人口和老年病人使得医疗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着巨大的门诊量压力,医生的平均诊疗时间一再压缩,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力资源、可及性和覆盖面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使得针对老年人的持续和个性化的治疗与护理成为可能。
二、完善社区老年群体卫生服务的紧迫性
1、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人口老龄化空间上不平衡,地区间差距较大;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未富先老,超出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迫切需要构建新的有效的老年服务体系。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2、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无法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存在人才短缺、结构失衡和服务能力相对不高等问题,专业化的老年护理人员更是不足。尽管新医改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质资源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但人才和服务能力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提升。而且,财政投入通常以项目形式为主,其增长机制不稳定,难以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老年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人力资源持续短缺。
3、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老年卫生服务在管理上也受到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的影响,协调管理成本加大
尽管社区老年卫生服务由卫生部门主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但现实中社区老年卫生服务是一个综合性工作,还涉及民政、工商、物价、劳动等众多的部门。在投入、价格、服务监管等方面出现相关推诿等问题,不利于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大量时间精力浪费在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上,客观上也使协调管理成本加大。
三、完善社区老年群体卫生服务的思路与建议
完善社区老年卫生服务工作需要从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服务过程、监管等多方面同时入手,以实现服务效果的最大化。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价格和服务便利性方面的优势,继续引导老年社区居民一般诊疗下沉
加大医保政策倾斜力度,从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方面拉开与公立医院的差距,给予社区就诊更大的优惠。在药品使用方面尽可能增加常见病、慢性病药物,扩大基本药物的种类和数量,满足更多用药需求。同时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分布和规模,在布局、床位、人力资源和设备配备等方面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卫生需求,以最大的体现公平性。
2、重视就医过程因素,使老年居民“享受"看病过程
由于老年人就医频繁、看病花费高、自我照顾能力弱,因此服务需突出服务便捷、人性化以及相对廉价的诊疗与药品费用。同时,由于老年人在价格和自我尊重方面较其他人群更为敏感,因此对于老年人疾病的诊疗,医疗机构应顾虑到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又舒适的服务,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
3、拓展健康保健功能
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不仅体现在医疗服务方面,而是体现为医疗、生活、精神的综合性需求,这也符合当前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趋势。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提供基本的健康保健外,还应积极开展基本预防控制、健康知识宣传、精神卫生等多方面的服务,并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内其他组织实现资源整合,共同开展老年人健康相关的服务与活动。
4、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人才建设是社区老年卫生服务得以提升的根本条件。对于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专业化人员短缺的现象,应从技术能力、工资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服务能力。从国家层面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并使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核心。同时,针对老年人健康需求特点,在服务中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思路,使得社区卫生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理调适和其他方面的照护,使其提供更好、更有效的老年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一.浅析人口老龄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1).
[2] 黄燕,王倩,李昌琪.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4).
[3] 刘雪荣,于普林.浅析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卫生保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06).
篇10
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60、70年代人口之和占据我国总人口的42.6%,而50年代人口占据18.7%。现如今,50年代人群已经完全成为老年人群,60、70年代人群正在步入老龄化,这也是现如今我国需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作为出发点,进而提出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希望对我国社会发展有所帮助。
人口老龄化过度老龄化问题特征
“人口老龄化”是现如今耳熟能详的词汇,但是在人们认识上却存在很大差异。部分人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中年人转向老年人的过程;也有人认为,人口老龄化就是老年人的比重上升。现如今比较主流的观念是指,中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比例偏移,即老年人口上升、中年人口下降。但如果辩证分析,这些观念都是成立的,但也都是不澜鞯摹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了“世界老龄问题大会”指出,老年人的年龄标准在60周岁,现如今,国家、地区评判人口老龄化是:国家、地区中60周岁人口达到该地区总人口的10%或65周岁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即被称之为老龄化地区。老龄化会给社会生产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带来很多风险,因此,我们必须要找出相应的措施,出台一系列的有效政策,进而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简述及所带来的问题
(一)适度老龄化与过度老龄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平均寿命大幅提升,现如今80周岁人口到处可见,人口老龄化是必然趋势。从客观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是自然现象,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当今人口老龄化定义分析,可以划分为适度老龄化和过度老龄化。以稳定人口理论可以推导出生育率更替水平,即如果人类平均寿命在60岁左右,那么发展下去人口老龄化将在21%左右,理论上可以称之为60岁条件下适度老龄化水平。同理,可以推导出70岁在22%左右、80岁在26%左右。根据此类方法推导,如果生育率小于1.5,那么发展下去的老龄化水平就已经达到过度老龄化。
(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我国老龄化问题正处于初期阶段,老龄化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彰显,但从发达国家老龄化问题分析,老龄化无论是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会产生非常深刻的问题。总体来说,人口老龄化并不是全是消极影响,但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是不争的事实,随着老龄化分口不断增多,其影响程度也会不断增加。具体来讲,人口老龄化会造成人口规模缩减,致使劳动力缺乏、有效劳动力下降、储蓄率下降,引起养老、医疗保障支付困难,加重国家公共财政支出压力,削弱经济增长步伐,进而演变出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
以我国人口年龄布局来分析,我国正在酝酿过度老龄化风险。以理论推导分析,计划生育是导致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主要因素,两个完整的计划生育家庭结构中,中老年人占据半数以上,即双方父母4人、夫妻2人、孩子1人或2人,一旦生育率降低到1.5,那么扭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将极难逆转,计划生育期间我国一直处于低生育水平,假设我国生育率在1.5,那么未来我国稳定人口会每54年折一半,到21世纪中叶老龄化将高达38%;21世纪末达到40%以上。过度老龄化会造成我国人口极速缩减、公共财政危机、经济下滑、老年保障降低等问题。因此,现如今虽然我国开放二胎政策,但以当今人们生活情况分析,二胎家庭少之又少(城市)。
二、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一)原因复杂性
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非常多,例如经济宏观因素,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微观因素等。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例如产业结构不适应、公共服务体系落后等。这一系列原因,有的属于内生性的,反之,也有一些是外部因素引起的。总之,人口老龄化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不可避免的。
(二)传导机制模糊性
随着人类社会愈加复杂,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变得更加系统、更加复杂,与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虽然其实质关系非常复杂,但却非常模糊,即不相关现象。特别是一些内生联系,其产生环节极其难以察觉,看似不相关的两种现象,却有可能是一种共生关系,并非是因果关系。笔者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为例,看似老龄化与经济并无直接关系,但中间传导环节依然与国家人口、劳动力人口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受国家传统、国家制度、国家发展阶段、国家产业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强调一点,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下滑的途径不是单一的(直接影响),而是诸多影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间接影响)。
(三)发展长期性
解决一个阶段的人口问题往往需要一个世纪,甚至是更多的时间。由此可见,在宏观人口的条件下,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样也是不可逆转的问题。以我国当今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例,当今40~60的人口比例最大,受计划生育影响,80后、90后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并且如今的80、90后大多数都是“一家三口”。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会贯穿于21世纪之中,各个阶段老龄化问题不断积累、展现,甚至是爆发。以老龄化问题分析,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问题,这个问题将终身积累。
(四)风险累积性
如果老年人疾病增多、安全事故增多等问题突然爆发,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由于老龄化问题具备模糊性、隐蔽性、累积性等特点,一旦爆发老龄化危机,那么就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生产力,并且也无法保障取得预期效果。同时,风险累积性也体现在不同年代,60、70后受计划生育影响,那么80、90后也会形成这种意识,也被称之为风险沉淀。以我国为例,如今我国是由适度老龄化向过度老龄化过渡阶段,虽然我国想要弥补计划生育带来的弊端,提出二胎政策,但其效果甚微,很多家庭为了减轻家庭压力而放弃二胎,或者人们没有二胎意识,我国生育水平仍然低迷,人口老龄化问题依旧没有缓解。总之,老龄化问题必须要做到一定的前提性,即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社会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很多,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影响。相关部门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支持,调整人口结构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