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的局限性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教学的局限性

篇1

1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技术引入服装设计教学中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从本质上颠覆了过去传统的图纸教学,以三维的、动画的形式展现服装设计的各个元素。具体来说,其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学习压力

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教学首先一点便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大量的时间,还能避免一些人为失误造成的影响。比如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用手绘的形式绘制衣服服装设计图,那么几乎会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有了计算机技术,学生利用Photoshop绘制服装更加的高效方便,可以在电脑上快速的绘制出色调和背景颜色,即时出现了错误也能及时的更正。相比于手绘服装图,计算机技术绘制设计图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保证资源的存储和共享

计算机能够实现大容量的存储和快速查询,因此,对于服装设计教学来说,能够将大量的教学资料和图片存储在计算机内,也可以将学生完成的作业存储在电脑中,节省了因手绘图纸占用的空间。计算机可以通过建立同一局域下共享计算机功能实现教学资源和设计作品之间的共享和交流,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的下载和上传。

1.3教学形式的改变与进步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形式的一种改变,是对传统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冲击。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教学能够打破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寻求一种符合教学实际的育人理念。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教学同时也紧密结合了社会实践。因为现在企业都试图去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服装的设计和生产,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紧密衔接了社会实际状况,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2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角色探索

计算机技术作为教学领域的新生事物必然会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注入新的教学元素。因此,如何定位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角色是运用计算机教学的首要任务。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工具价值

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服装设计中的工具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服装设计的课件教学;二是,教师和学生可以运用诸如Photoshop,CAD,CoreIDROW等软件进行服装草图的设计、绘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多媒体教学的工具价值。多媒体技术将声、光、影等元素有机结合有利于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关注度。尤其是对于服装设计教学这门课程来说,需要对服装的造型样式、色调搭配进行全面的解剖,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直观的呈现出这些教学元素。同时,还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现学生优秀的作品设计,实现资源间的共享和交流。计算机软件的工具价值。教师和学生通过对Photoshop这样的软件进行学习和运用,能够快速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软件操作的技能。如运用Photoshop软件,学生可以制作服装效果图,提高自己色调搭配的能力,对局部的色彩进行调整。这种软件的运用增强服装效果的真实性和可视性,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资源流动的工具价值。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流动,这种流向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甚至是网络状的流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载到域外资源,也可以将线下资源变为线上资源。可以实现一对一的评审交流,也可以通过一对多的作品评审,还可以通过网络状的作品评审交流。

2.2计算机在教学中的纽带作用

有人说21世纪是计算机时代,谁掌握了计算机技术谁就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国官方和社会都很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笔者认为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纽带,是连接高校教学和社会实践得到纽带。

2.3计算机教学中的局限性

谈到局限性并非否定其价值性,认清局限性正是认清事物本质的一个重要过程。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教学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工具价值意义充分下的感性价值缺失。换句话说,计算机教学未能将教学的人文价值很好的展现出来。高校服装设计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技术、造型的教学,而应该是艺术与工艺相结合的教学。服装设计教学是美术与工艺的结合,必然要求塑造学生美学欣赏的能力,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更多的是突出其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美学艺术理念的引导,培养学生美与技术结合的能力。

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高校服装设计中的角色主要表现在其工具价值,这种工具价值是任何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也是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所不可或缺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教学的形式、教学的效率都作出了巨大的改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应注意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

引用:

篇2

全国中小学延迟开学期间广泛开展线上教学服务,统筹考虑在线教学计划,做到与开学后教学的有效衔接。为了使开学后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有序的开展,保证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如下的一年级开学衔接教学计划。

一、确保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为副组长以及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的学科教研组,认真研讨,积极备课,并且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研究透彻,了解重难点,能运用自如;

2、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可能存在的疑难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解决办法;

3、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等;

4、重点关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的反馈;

二、重视班级文化,恢复学习状态

线上学习极大的考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约束力,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的环节,导致学生上课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参与性。另外,容易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容易中断以及不利于学生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成为开展线下教学的障碍。所以恢复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学习状态,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同桌互助、优生展示、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交流互动,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重建学习规则。

三、要了解学生状况,做好知识衔接

首先,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活动等对线上教学情况摸底,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拿到课堂中,重点讲解,强调,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孩子找到解决办法;

最后,要认真备课,每次新授课之前可以结合前面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尤其是有关联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学科知识学习上的衔接。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爱玩、好动,自控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都比较差,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同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篇3

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对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活和思维转化起到很大的影响,其中高校的教育方面也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影响,要根据时代特点,进行教学改革,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很重要的部分,但是教学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时代要求,所有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让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一、大数据时代的概述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覆盖范围逐渐广泛,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在网络上,用户不仅是网络信息的享受者,也是网络信息的提供者。人们通过网络信息数据的分析,选择有益的信息,为自身以后发展的方向提供了信息保障,更够更好的明确自己的目标,提高人们的决策能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文化交流,不仅是在生活上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影响,也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上带来很大的改变,打破之前思维的局限性,更多的交流空间,带来的更加丰富的信息量,使人们接受到的信息更加全面,思维更加敏捷和高效。

二、大数据时代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人们还停留在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仅限于教学素材,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很严重的局限性,无法扩大思想面。在一定程度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了负面影响。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创造了互联网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每个人既可以享受信息带来的好处,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和创作提供给别人。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互动,为大学英语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源。人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还可以在特有的信息资源网站上进行资料检索,选择自己需要的数据资料,节约时间,提高习作效率。

大数据时代对大学英语写作形式也带来的极大的影响,越来越多写作软件的出现,引起了大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线提交、修改和教学等方式,节约写作时间,提高写作效率,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维空间的开发。

在英语写作时要有明确的写作目标和意图,但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只注重写作过程,导致大学生对写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自己的想法,失去兴趣。这对英语写作起到了负面发展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人们由纸笔写作转变成在线网络写作,在可以获取丰富信息的同时,明确写作目的,提高写作效率,更有利于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当今社会,英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和普遍,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国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变得重视起来。大学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写作教学形式一直没有得到改革,无法适应当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点,所有大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没有很明显提高。虽然英语教学的其他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但是往往忽略写作的重要性,对写作要求相对较低,教学形式过于传统,主要是由教师对教学资料的讲解,教学资源简陋,教学设备不完善,学生所获取的信息量太低,使得学生没东西可写。

在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态度也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起到很大的影响。部分老师不关注?W生写作内容,对学生写作成果不重视,导致学生对英语写作失去兴趣。甚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到耐心讲解和针对性的帮助,严重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大数据时代下对大学英语习作教学的改革对策

进行英语写作的目的是对这门外语的学习更加深刻,便于以后的应用,而不是仅限于应试。英语写作是语言运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强加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写作训练更加全面,学生不仅可以在线上进行写作训练,也可以在网络上对别人的写作内容进行点评,实现资源共享,起到学习和反思的作用。所以,在大学英语写作水平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在一定成都上进行教育改革,明确学生写作目的和意图,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检索工具的使用,丰富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写作质量,在对学生写作完成后,重视写作成果,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出现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讲解,这也避免其他同学出现这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互相交流,交换思维的能力。

篇4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

“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也可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打造线上线下混和模式教学,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完成,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必备活动,线下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而是基于线上学习的基础,实施的更深入、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立即反馈给教师,教师综合学生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景观设计课程作为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从理论及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这门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方式进行,以场地调研、资料搜集及分析,制订一些课题要求等。然而,景观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1景观设计专业开设的现状

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是高校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各大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降低对传统教学的依赖,缩减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学时。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学时有大幅度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都有所减少,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新课题,在缩减学时的情况下,课程教学中出现教师侧重点不均衡的现象,有的教师重视理论、有的则重视实践,这样会剥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或影响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高校相继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国内开设的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也有不少,有交通类院校、建筑类及艺术学院等,也有不少的生物、地理等院校也有开设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设计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创造能力与设计表现技术。根据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开设的学科也就不同,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以设计为主,将景观设计作为艺术设计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都是以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栽培为主要科目。还有些高校是由景观设计专业分化而来,景观设计专业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高素质的景观设计人才是必经之路。

1.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思想与理念也随之更新,“互联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者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绝大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学习时间灵活,可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的学习将更具针对性,真实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知识碎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方面将授课视频化增加趣味内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实现授课内容的趣味化、教学网络化,网络教学覆盖面广,教学对象多元化,对本校学生及社会人员的管理定量化,将视频、作业、笔记及讨论融入教学中;另外,授课教师也很好地组织教学素材,其材料框架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授课意图,甚至可开发作业、笔记讨论等交互式环节。线上课程的出现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弥补线下课程授课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有很多时间在课上和学生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扬长避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优秀师资队伍的暂时短缺也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选配名师课程,快速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节约院校资源,共享其它院校优秀教师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名师的授课内容、专业知识、教材教辅等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不仅方便传播、使用,同时也实现长久保存,成为院校的战略资产。

1.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趋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线上主要的课程是理论基础知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采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学生、多媒体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在互联网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传授共享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后疫情时代,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发现线上授课的优势。首先,线上教学打破传统授课教学的局限性,学生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同的通信设备,随时都能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其次,线上教学资源广泛,不仅局限于书本及教材,学生可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自己选择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最后,线上教学的学习评价更加的透明、公正及多样化,学生能更直观看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距,进而更好地促使努力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但线上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与学生面对线上教学都有个适应度,就目前疫情期间情况看,线上教学的开展状况并不是很乐观。线上教学在技术上需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需更客观的硬件设施,但因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线上教学的开展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家里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线上学习。

1.3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根据课程大纲制订教学内容,课堂上采取多媒体播放与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内容的讲解,并对学生都是随机提问方式。根据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及课后作业效果看,这种教学方式已然达不到最优教学效果,要想课程上真正实现最优的效果,就需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检验在教学上能否得到更好的效果。

2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缺点,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的混和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制订,设计教学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知识的探索,以达到内化知识的结果,课后学以致用,完成在线作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1教学理念设计

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基础与拓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部分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可充分参与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及思维性。教学设计理念包括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三方面内容,课前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的自学任务,学生在课前查看学习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自学,教师通过学生自学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课中主要通过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思政、基础要拓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生活中案例的引导开展对其重点知识讲解,对难点知识,通过实验内容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等,总结及分享难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注重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课后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自学情况及思考题,在讨论区域可进行线上讨论,便于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

2.2混合式教学组织情况

2.2.1课前知识授课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做好课程规划,阅读目标导学,明确学生学习的要点,提炼教学重点,录制微课程视频,梳理好章节内容,编写微课程字幕与课件美化;将所有准备好的课程上传到微课的平台上,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和追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同时通过进行在线测评总结学生的疑点,明确课堂教学方向。学生将要完成目标导学,明确学习要点,通过自学教材、微课助学、合作互学掌握学习内容;完成以上在线测评,并发现不懂之处加以巩固学习。参见图1。2.2.2课中知识内化课中内化知识,针对课前的预习中学生可能遇到难点设置一些挑战性和创新性问题,层层把关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对一些重点需解答的问题组织分组进行讨论及汇报,评价颠簸,结合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将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最后在开展随课堂测评实验和课堂小结;学生参与小组的讨论案例,互动交流,完成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2.3课后的提升知识教师在关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下,及时批改作业,运用引导式解答,鼓励学生线上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提升。开展出景观设计作品进行持续改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完成线上测评与作业,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巩固。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线上资源

在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中,内容繁多、涉及范围也较广,由于线上线下教学学时有限,如何利用线上资源补充知识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该课程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内容梳理成32个知识点,再将每个知识点分为8-15分钟的微课视频,每个知识点下的设置课件和附件将供学生自学,测评和作业包括客观和主观进行练习内容,目前此方法是检测学生微课视频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在线讨论话题是微课视频和课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后的深度拓展学习,巩固学生的理论方面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3.2将案例分析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模式

在讨论中认识真知、分析中联实际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河流生态污染教学中,设置四个挑战性问题及创新性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掌握三个阶段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中重点是从关注教师是否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转移到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知识点并将其准确运用。课堂展示的任务由易到难,此时的课堂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方式,这样才会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教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辅导学生完成成果展示,并且给予客观的评价及指导;同时,还可对成功的“生态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授课与网络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氛围,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对课程中难以理解的原理、抽象的概念更易掌握。景观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后续建设需及时更新和互补课程教学内容,要将慕课堂、雨课堂等辅助工具引入教学实践中,编写与混合教学课程相适应的新型教材,打造持续改进在线课程与本院校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金课”。景观设计实践课程具有政策及实践性强、专业化程度高、涉及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多且领域广等特点。教学内容构成需全面且自成体系,更要强化应用及实用性。通过环评全过程的梳理,形成以导则为纲,指南与规范为翼,考试真题强化理解为辅的教学体系。并通过环保经理人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关注力,提升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知力及内涵延伸,不断提高对景观设计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边青.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22,45(04):29-31.

[2]张佩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1):71-73.

[3]唐晓亚.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J].居舍,2022,(01):111-113.

[4]韩丽莹.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思考———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21,(12):276-279.

[5]侯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1,44(19):172-173+177.

[6]张伟宁,温立国.园林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环境保护———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9):2808.

[7]张玮缨.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篇5

关键词:MOOC;SPOC教学;教师角色定位;新要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04-03

近年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大数据、云计算等词频繁跃入人们的视野,教育正面临着不断的革新和变化,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随之更新。SPOC――被哈佛大学称为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克服了MOOC的局限,正快速崛起,为教育界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SPOC大规模的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正是基于此,浅谈在SPOC教学模式下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和要求,以期为教师提供些许支持和参考,以更好的促进教师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一、SPOC现状:理论到实践

SPOC即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缩写,是小型的、私人的在线课程的统称。一般认为,它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

1.SPOC溯源

“MOOC元年(2012)”开启后,MOOC在全球迅速发展壮大。以Coursera、Udacity、edX为代表的组织在国际范围内掀起了一波MOOC的浪潮[1]。从远程教育、精品课/公开课到微课/慕课,中国的在线学习课程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清华大学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以及“网易公开课”、“爱课程网”成为MOOC在中国产生的新成果。

国内外平台建设风起云涌,随着上线课程和在线学习用户数量的突飞猛进,Udacity、Coursera、edX三大MOOC平台的用户数量都为百万级。MOOC学习一时间成为世人的关注焦点。MOOC的大规模应用,意味着处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的学习者都能借助互联网得到公平的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MOOC平台把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内容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教”与“学”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MOOC颠覆着千百年来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学校”、“教室”的概念。

MOOC被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虽然MOOC注册用户众多,最终完成了学习的用户却不多。高注册率、低完成率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没有先修条件”和“没有规模限制”对于学生和大学而言,既是MOOC的优势又是其局限性所在[2]。不设先修条件,学生的基础必然参差不齐,教师对讲授内容的难易度把握必然不能因人而异,实现不了因材施教,只能按照固定标准执行,势必损害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此外,MOOC在线学习,不能发挥师生、生生的互动互助学习,也影响学习者的最终学习效果。基于MOOC的发展现状,校园的面对面教学必将不会被MOOC替代,但也不能固守传统的课堂模式,必须进行改革,那就是采用“SPOC”,运用网络视频资源,开展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学习。教师可以自己制作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微课视频或合理采用网上MOOC资源,实施翻转课堂,进行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2.SPOC实践进展

2013年,哈佛大学法学院“版权法”(Copyright)课程、肯尼迪政治学院“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媒体面临的主要挑战”(Central Challenges of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Strategy and the Press:An Introduction)课程和设计学院“建筑学假想”(The Architectural Imaginary)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件工程”等首先尝试了SPOC实验。在我国,清华大学自去年10月推出“学堂在线”慕课平台以来,也尝试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教学模式。“C++程序设计”和“云计算与软件工程”这两门课程已经在清华校园内实践这种教学模式。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宁波大学等等一大批高校也开始SPOC教学模式的尝试。宁波大学王晓东教授在他的《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开展SPOC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教学研究。他选择了其中一个平行班为SPOC教学班,在教学中实施“三混合”和“三翻转”。“三混合”是指课内课外混合、线上线下混合、理论实验混合,“三翻转”是指课堂翻转、实验翻转、探究项目翻转。课前,教师提前一周视频,学生学习视频,学生提出问题,回抛问题,线上互动。课堂里,组内讨论互动,课前在线测试,学生报告或问题讨论,实验探究与分析,课后在线测试,课程小结。学生的视频学习情况、线上提问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课程学习进度都能被教师完整地监测,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网络统计与分析。通过对比教学,王教授发现采用SPOC教学的班级无论在过程学习还是学习考核中的表现总体都比传统教学提高了至少10%的效果。SPOC教学,一是使网上慕课视频或教师自制的微课视频发挥了更完整高效的作用;二是重新定义了教师的作用,让教师回归校园,回归课堂,采用混合式教学追求教学的更高价值;三是随时随地的线上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时间更自由,课堂的问题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让学习更高效,两者结合的学习效果更好;四是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教育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二、SPOC对教师的新要求

SPOC教学模式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篇6

关键词:教师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混合式学习

一、引言

为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常态化研修活动,目前提倡的研修模式就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然而有关研究指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因此,有必要反思目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不足,并总结融合的模式,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常态化校本研修活动。

二、研究背景及现状

在“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下,我国出现了多种教师培训模式,其中,校本研修有利于解决教师师资紧缺及集中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但也面临着低水平重复问题。而远程网络研修因不受时空限制、互动便捷等特点,可有效弥补校本研修的不足。 “远程学习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201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并于2014年研究制定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提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但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只注重完成任务,并没有与线下校本实践相结合,也没有认识到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互促关系,“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三、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2001年,Colis和Moonen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的网络学习的混合,网络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他们指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在线课程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又没有完全舍弃面对面交流。混合式学习开始用于学生开展学习,后来被用于在职教师培训。

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模式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以下三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方式。

1.由助学者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是由助学者,如区县级研修员、研修辅导员、学科专家等,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的过程大致为: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助学者在研修平台研修计划,指定某个教师讲课。第一,讲课教师在研修平台上传教学设计方案,与其他教师在线讨论,根据其他教师意见进行修改。第二,讲课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并将教学录像上传至研修平台,其余教师进行线上观课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教者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议课。第三,讲课教师根据在线讨论情况,再次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并上传到平台。第四,讲课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完成第二次现场教学,并上传教学录像,其他教师进行在线观n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学者组织教师进行第二次在线议课。第五,所有教师提交研修心得,助教者研修总结。这类研修模式只适合解决课例研究型的教学问题,并不适合磨课。

2.视频案例研修

马立、郁晓华、祝智庭(2011)介绍了杭州市上城实验区的视频案例研修方案。整个研修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

3.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模式

滕光辉(2015)提出的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即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简称“U-S伙伴合作”)模式:“大中小学和政府共同参与、以网络研修社区为重要支撑、以应用型课题研究为主要依托、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在职教师校本研修模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有课题项目的支持,否则可能会缺少大学的参与,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篇7

在全新技术和设备促进下,当前教学模式应与之相匹配,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因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专业理念必须符合,甚至于引领潮流。而教学模式陈旧,会局限教育理念,影响专业未来发展。艺术设计学是由美术学、建筑学、数学、工程学等多学课构成的交叉学科,信息量大,知识涵盖面广,而教学过程中教师术业有专攻,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求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碎片化时间中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点,网络就成为最好的平台。就此本文提出在后慕课时期,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应多元化发展的思想。

一、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当下教学方式中大多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完成作业的基本模式。学生积极性低,参与度差,就教学效果与学生未来发展而言,具有极大局限性。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以下三种教学模式用于借鉴。

1.自学模式: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兴趣,自主学习,用尽各种方法手段培养学生自学积极性,在教学中留有学生自学的部分,把课上课下相结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促学、比学的学习状态。

2.翻转课堂模式: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信息,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讲座、听播客、与同学讨论或者查阅图书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进行讨论与研究,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3.实践模式:第一,课堂实践,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利用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加强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更能使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公司实习,加强校企合作,将实习类课程引入教学计划,利用翻转课堂中得到的经验,在现实社会找准自我定位,通过实习对专业知识加以巩固与提升,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教学平台多元化

1.线下平台多元化:从现在的线下课堂教学出来,变为翻转课堂中的模拟公司经营模式,教师以设计总监或顾问形式出现,把课堂变为模拟实践,让思维碰撞,打破创意的枷锁。

图书平台,以读书角的形式师生同读一本专业读物,交流思想、心得,使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通过交流与思考获取更多知识和灵感,从而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知识传递模式。

2.线上平台多元化:电脑平台,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是现在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首要途径,而艺术设计类专业知识庞杂,而且极具实效性。有效甄别知识的优劣,是学生对线上知识把握的一个重要技能。教师可以就线上网址进行推送,对优秀作品进行讲解。

掌上网络终端平台,就后慕课时期,掌上网络终端的使用已成为教育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高校普遍的低头族,上课玩手机等现象,如何为课程所用。就学生对手机、掌上电脑等终端的使用发展掌上终端平台,将专业知识以微信、QQ等形式传递给学生。

三、教学理念多元化

子曰: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在教学体系中与学生直接对话的一线教师,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对教学模式的直接阐释与执行。而教学理念应分为三个步骤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进行。

1.由促学到自学。学生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学习十数载,进入高等教育体系中,应转变原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的职责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由原来催促学生学的监督员,向学生自主路上的引领者转变。

2.由自学到求学。经过自主学习过程,学生会在其中发现众多专业问题,从而向求学之路迈进,从自主学习向自主思考发展,而教师的身份再次改变,从引领者向解惑者转变,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大量知识,也会对其进行思考,是专业知识大量累积的过程。

3.由求学到研学。经过大量专业知识的学习及专业问题的解答后,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思考和探索将进一步深入,教师的职责是根据其专业兴趣及特长进行引领,而不是一味干涉。对某一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促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从而达到教育最终目的。

篇8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挂图、实物模型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挂图是平面图形,不直观,难以体现立体感;采用实物模型时,由于模型体积小,学生无法看得清晰,且模型的结构是唯一的,无法改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经常为了讲授一节课准备多个模型,搬运和演示都非常麻烦,无法实现实物与视图的快速转换,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难免出现所选用的课件内容不适合授课内容或教师授课方式的情况,例如当教学过程中演示课件给学生看,学生对某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或深入理解时,教师往往又不得不重新使用板书绘图讲解。若教师自行制作课件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应用课件教学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二、应用三维工程软件辅助教学的优势

目前在我国制造业普遍使用Pro/ENGINEER、SolidWorks等三维工程软件,因此在各机械专业中也设置了此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采用三维软件平台进行《机械制图》辅助教学时,由于软件自身所展示的三维实体环境更利于学生认知与理解,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针对学生的问题建立三维模型,使学生迅速、准确地学会相应的知识。可以说,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都得到了方便,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三维工程软件使用奠定了基础。

三、SolidWorks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1.在投影理论中的应用

在引导学生开始学习《机械制图》时,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投影方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用挂图和模型,而使用SolidWorks软件辅助教学时,只需通过各视图的动态切换或利用多个视口来观察各视图之间的点、线、面投影关系,这种方式既形象,又直观,可以很好地使学生理解单面正投影和多面正投影所产生的视图、正等轴测图形成的原理与过程,简化了授课内容,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2.在读组合体视图中的应用

在机械制图中要培养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认知能力,读组合体视图是重要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绘制切割型组合体视图时,教师可使用软件在课堂上一步步地切割建模,让学生充分了解切割过程,特征树中回放步骤功能更能使教师达到灵活讲解的目的。课堂上这种演示叠加型组合体的形成过程及切割型组合体视图的切割过程,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根据已知组合体两个视图求第三个视图,或补齐视图中缺线的练习中,学生经常由于对三维空间理解能力不够而做错题目,若不能提供相应的组合体实物,而是只泛泛讲解答案,学生是难以理解的。这时若用SolidWorks软件现场绘制立体模型展示,学生会一目了然,疑难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例如图1所示的组合体视图,根据这两个视图,学生很难想象这个零件的三维形态是怎样的,因此很难画出第三视图,在笔者所教授的制图课中,许多学生对于这个典型问题在读图过程中出现了失误,难以绘制出正确的第三视图,而通过SolidWorks软件的使用,演示零件的建模过程,加深学生对组合体形成过程的理解。零件模型绘制好后可通过软件的多个视口功能,同时展示三视图及轴测图,各视口中的视图间的点、线、面一一对应、一目了然,也可以对零件进行旋转操作,使学生从各个角度都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该零件的三维模型,第三视图也就很容易求解了,如图2所示。

此外,在相贯线的教学中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教学能使内容直观性增强,学生容易掌握。例如两圆柱相交、两圆柱孔相交、在圆锥表面上打直孔等,只需绘制出两圆柱孔相交、圆锥和圆柱孔相交的立体图,相贯线会自动产生。如图3所示,两个圆柱正交时,可通过改变它们的相对大小来观察相贯线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这样使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相贯线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同理当两圆柱孔相交时,也可建出模型,采用剖面视图的形式来观察孔内部相贯线的形状。在讲解相贯线画法时,可以很方便地在软件中指出相贯线上的一些特殊点的位置,便于黑板作图讲解。这种灵活展示模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3.在剖视图中的应用

在讲解剖视图中,受实物模型的限制,无法较直观地向学生表达模型的内部结构,通过使用SolidWorks软件,可以直接创建零件模型,通过采用剖面视图的形式来获得剖视图,学生很清晰观察到实体的内部或外部结构,剖视图画法中的难题也迎刃而解。如图4所示的装配体模型,若直接讲解剖视效果,学生想象不出其内容结构,但是在SolidWorks软件中,生成该模型的剖视图时,学生立即理解了该模型的内部结构和各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如图5所示。

4.在读装配图中的应用

在讲解零件的装配关系时,应用SolidWorks软件的装配功能及爆炸视图工具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SolidWorks软件环境中可应用装配功能进行各零件间的配合,这样使教师更易讲解装配图中各零件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及配合方式,并可以通过SolidWorks Animator功能制作动画,将零部件的装配过程录制成动画,学生可通过动画演示直观的看到零件的装配过程,进一步理解各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对装配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样可通过SolidWorks Animator功能制作爆炸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示爆炸及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6所示,在SolidWorks软件中生成了零部件的爆炸视图,有助于学生对装配过程的理解,提高阅读装配图的能力。

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由于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学生对某些难点学习起来较吃力,这时在教学中使用SolidWorks软件辅助教学,将二维视图的概念转换为三维形态,便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适合教学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技师学院)

篇9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175-02

职业技能大赛是一项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技能比赛,在赛中既是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也是对院校專业教学质量的一次考核。近年来,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均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组的比赛,这些不同级别的赛事为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提供了职业素养与实践技能训练、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可以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的质量。

儿歌弹唱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专业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弹唱能力,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学前教育专业组比赛中,儿歌弹唱环节主要考查参赛学生的弹唱能力,具体要求是:学生能够正确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将所抽选到的幼儿歌曲进行边弹边唱,表现效果适合幼儿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这就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能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进行有感情的演唱;同时能够对儿歌进行即兴伴奏,并做到手口一致边弹边唱。本文结合职业技能大赛对儿歌弹唱能力的要求,分析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培养状况,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儿歌视奏能力差

要能够进行儿歌弹唱,首先要对儿歌旋律进行准确的视奏。在职业技能比赛中,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儿歌的视奏和伴奏,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儿歌视奏能力。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视奏儿歌时常常出现音准、节奏方面的问题;还有的学生由于对常见儿歌的调式不熟悉,无法快速地在对应的调式上进行弹奏,只能选用C自然大调来弹。这样使得歌曲旋律的美无法体现出来,也无法准确地表达出音乐中传达的情感。

(二)弹与唱不能很好地结合

在进行儿歌弹唱时,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做到手口一致边弹边唱。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恰当地处理歌唱与伴奏的效果,否则会影响儿歌弹唱的效果。但是,教学发现不少学生在进行儿歌弹唱时出现弹唱结合不好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钢琴弹奏音量过大,而歌唱的声音却很小,使得钢琴伴奏声音处于主要位置,歌唱则变成了次要位置,没有凸显出儿歌弹唱中唱的主体性;有的学生虽然在儿歌弹唱中可以较准确地进行钢琴伴奏,但是儿歌演唱却不准确,出现演唱旋律与钢琴伴奏的调式不一致,或者是演唱时歌词、节奏不准确的情况。在儿歌弹唱中,歌唱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歌曲旋律都唱错,那么弹唱的效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弱

在儿歌弹唱中,钢琴即兴伴奏要根据儿歌的特点进行恰当地编配伴奏织体,同时设计好儿歌的前奏、间奏和后奏等内容。但是在教学中有的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进行伴奏编配;虽然课堂上学过的伴奏织体有很多类型,但是学生用得最多的伴奏音型是柱式和弦,使得很多儿歌的特点得不到准确地表现,音乐缺乏生动性。还有的学生在进行儿歌弹唱时,没有设计前奏或者间奏,导致整首儿歌的伴奏不够完整。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问题的成因

(一)音乐基础薄弱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报考时不需要经过音乐学科的专门测试,大部分的学生在入学前都没有学习过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因而音乐基础较为薄弱。在学习钢琴弹唱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好乐理、视唱练耳等基础学科知识,才能学好钢琴演奏和演唱等技能,否则就会出现音准、节奏、音乐分析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儿歌弹唱的学习效果。

(二)缺少实践的机会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歌弹唱中,要求学生能够边弹伴奏边唱儿歌,实际上就是考核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了儿歌弹唱的专业技能之后,还要通过一定的实践训练,才能积累较好的实践经验,否则在儿歌弹唱时就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导致无法顺利地进行儿歌弹唱。虽然很多院校都开展了不同类型的艺术实践活动,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儿歌弹唱实践,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导致在进行弹唱时容易紧张,容易唱错歌词或者弹错伴奏,影响到儿歌弹唱的效果。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钢琴即兴伴奏课和声乐课是两个独立的课程。在钢琴即兴伴奏课中,老师教授的主要是即兴伴奏方面的内容,学生学到的是如何将歌曲进行适当的编配并弹奏出来,钢琴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儿歌演唱的专业指导。在声乐课中,老师主要是教授声乐演唱的技巧和相关的儿歌的演唱,也不会涉及钢琴伴奏的内容。因为课程的内容不同,所以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不能在课堂学习中同时掌握“弹”与“唱”结合的方法。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培养对策

(一)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指导,建立儿歌弹唱曲目资源库

近年来,很多专业都开始注重教学资源库建设,整理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信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和实训。在各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中,都会对儿歌弹唱作出比赛指导要求,参赛院校也会根据相关参赛要求收集儿歌并作为训练之用。因此,相关的院校可以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指导思想建立儿歌弹唱资源库,根据教学、实训、参赛等方向对资源进行分类,这样有助于教学、训练和比赛使用,更好地充实教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儿歌弹唱曲目,了解儿歌弹唱的特点;同时,也为今后学生参加相关技能比赛的训练做好充分准备。

(二)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激励,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职业技能大赛是考查学生专业技能的一项重要赛事,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性。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实践训练,对提升自我专业技术水平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掌握的技能。各级培养院校应该将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激励,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大力开展相关的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通过组织比赛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练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儿歌弹唱实践能力;同时还应该为每个学生都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如组织学生参加幼儿园的艺术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进行儿歌弹唱的要求;或者定期举办弹唱汇报演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儿歌弹唱的展示,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通过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交流学习中更好地提升儿歌弹唱能力。

(三)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深化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弹和唱技能有综合性的要求,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儿歌弹唱能力进行考核是一个契机,可以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学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应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将基础学科与实践性学科进行更科学的规划,使学生既能够打好音乐理论基础,也能促使儿歌弹唱技能获得发展。其次,应加强各学科的知识融合,如组织音乐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交流,探讨如何在各自的课程教学中融入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加强学科之间的互联互通;还可以将儿歌弹唱设置为一个专门的课程,使学生能夠在一门课程中得到“弹”和“唱”的综合训练。再次,拓展课程教学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比如利用网络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儿歌弹唱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

(四)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各院校优秀学生的一个竞技平台,也是专业教师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机会。首先,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关比赛内容及要求为各级师范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教学明确了指导方向,也可以作为音乐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参考依据。其次,在各级别职业技能大赛的学前教育专业比赛中,参赛选手都是由各参赛院校选的优秀学生,展示的也是最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可以组织相关音乐课程的教师观摩比赛,这样可以与各参赛院校的同行进行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音乐教师指导学生弹唱技能的能力,也可以激励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实践活动的探究[J].福建茶叶,2020(4).

[2]王亚兰.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4).

篇10

【关键词】物理学;物理模型方法;桥梁作用

从物理学发展史来看,物理学概念、定律的创建过程都和物理模型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物理模型方法史。

下面对物理模型方法做一粗浅介绍。

1 何谓物理模型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的物理现象一般是比较复杂的。如正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身在平动,车轮在转动,发动机的一些部件也在运动。我们如何描述汽车的运动?如果在汽车的一系列复杂运动中,我们要研究的是汽车运动的快慢,那么只需要考虑车身的平动,忽略其他运动形式,于是汽车的实际运动便被想象地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的运动。

在一定的情况与条件下,考虑实际物理现象主要的、本质的特征,忽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物理抽象,被抽象出来的物理现象虽不再是原来的、实际的物理现象,但它能反映出原来实际现象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称为原来实际现象的物理模型。运用建立物理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就是物理模型方法。

2 物理模型的种类

根据物理模型在实际物理现象、规律中所扮演角色或所起作用的不同,它可分为:

条件模型: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就是在建立在“忽略空气阻力,认为重力恒定”的条件模型之后才得出来的。

对象模型:如静力学中“刚体”“质点”,电学中“点电核” “电场线”。

状态模型:如热平衡状态就是热学的一种状态模型。

过程模型:如完全弹性碰撞过程就是一种碰撞过程模型。

实验模型:如热学中等温、等容、等压实验,就是一种实验模型。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五类模型,井非孤立分开毫无联系,恰恰相反,它们常常是互相牵制的、内在的统一于所研究的问题中。例如,伽利略运用理想斜面实验模型揭示了惯性定律的本质。在这个实验中,“光滑的、无摩擦力的斜面与无限大平面”就是条件模型:“光滑的小球”就是对象模型;“小球在无限大平面上的速度不变”就是状态模型;“小球沿无限大平面永远以恒速运动”就是过程模型。

3 物理模型的形成及其特点

模型方法在物理研究中能起到从事实过渡到理论的桥梁作用。那么,如何构造模型?物理模型有哪些特点?下面我们以原子结构的探索为例进行说明。

人们从观察得知,自然界充满着千变万化的物质,大的物质由小的物质构成,小的又由更小的构成……构成万物的量小基本单元是什么?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物质由一些不可再分的坚硬微粒――原子构成。这就是古代的无事实根据的、纯思考性质的原子模型。到了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将这一模型运用到研究化合物,发现元素总是按确定的重量比互相化合。为了解释这一结果,道尔顿提出了他的原于模型,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分的原子组成,同种元素的原子重量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重量不等,氢元素的原子是最小的物质点。1879年,英国人克鲁克斯发现了阴极射线。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证明了这种射线是由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微粒组成,命名这种微粒为电子;其质量只有氢原子质量的1/1836,可见原子不是最小微粒,而且是有结构的。汤姆逊用不同物质作阴极都能产生阴极射线,这说明任何元素的原子中都有电子存在。道尔顿模型受到挑战,1903年,涵姆逊提出了原子的蛋糕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原子的质量和正电荷均匀分布在球内,电子像蛋糕中的果粒分散在原子中,原子中正负电荷的电量相等,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为了验证汤姆逊模型,1911年,汤姆逊的学生卢瑟福做了a粒子散射实验,面对实验事实,汤姆逊模型不能解释。于是,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有核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但卢瑟福模型不能解释原于的稳定性与氢原子的线状光谱。为此,1913年,卢瑟福的同事,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量子化原子模型:电子只能在某些可能的轨道上运动,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处于稳定状态,只有电子从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才一份一份的辐射能量。玻尔模型虽成功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及氢原子线状光谱,但对于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来说,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并不完全相符。现代物理实验已经证明,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服从德布洛意――薛定谔波原子模型或电子云模型……。

综上可知,一个好的物理模型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实验事实和已有理论基础上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包括某些真实内容,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能够解释已知的现象。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模型本身就成了空中楼阁,还算什么模型。由于人们对所要认识的现象的原型并无确切了解,所以一个好的物理模型只能是一种大胆的猜测,能够预言未知的现象。否则,模型就成了已知事实的堆积,从而也就失去了模型应有的从事实过渡到理论的桥梁作用。由于人们所要认识现象的原型的深邃性、复杂性,所以一个好的物理模型提出后不可能一下于就与原型符合,还必须接受科学实践的检验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量后,要提出一个好的物理模型,还应该对具体研究的问题做出系统的历史的考查。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前人看得更远。

4 物理模型方法的作用

4.1 推动物理学发展

创建物理学离不开建立物理模型的例子在物理学史上屡见不鲜,比比皆是。

在力学中,牛顿提出万有引力理论便是一个著名的例证。牛顿一方面运用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的太阳系模型;另一方面借助数学方法证明了“一个物体吸引它外边的物体时,它们的质量就好像都集中在它们各自的中心一样”,太阳系中的所有星球可视为有质量而无形状与大小的质点,据此,建立了质点模型,把宇宙万物视为质点。从而首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2 促进物理教学

如前所述,物理模型的提出与发展揭示了物理概念的进化与形成,所以模型方法也就成为理解物理概念的基本思路。例如,物理学中的专用或通用名词“物质”或“物体”是没有形状和大小的、是各种具体的物质或物体的抽象,可视为物理学的语言模型。又如,力学中单摆的振动是在建立了“忽略摩擦与空气阻力,不计摆球的大小、摆线的质量与伸缩,摆的偏角不超过5°”这样的模型后才可视为简谐振动。热学中的热平衡方程是建立在与外界无任何能量交换的孤立系统或封闭系统模型基础上的。电学中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模型。几何光学反射、折射定律则是因为建立了“光线”、“点光源”、“平滑的反射面、折射面”这些光学模型后方才得出的等等。

4.2.1 推证物理规律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模型方法,推证物理规律,也不乏其例。牛顿的高山上的平抛运动实验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了人造卫星的原理。爱因斯坦的理想闪电实验模型,从理论上得出了同时性的相对性概念。中学物理中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实际上是运用理想实验模型完成的。

4.2.2 解答物理习题

广义地说,物理学所研究的问题都是物理现象在特定过程与条件下的科学抽象,即物理 学所研究的都是物理模型。解答物理习题亦可以说是应用模型方法的过程,其基本思路大体如下:分析题意,确定对象模型;察看对象所处环境,确定条件模型;根据对象的变化情况,确定状态与过程模型;将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模型转换为相应的数学模型,推算出结果。

5 物理模型方法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