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课程的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网上教学;在线测试;网上调查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发展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因此,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或计算机房授课,课后布置作业及实践操作题让学生完成,最后通过教师对作业的批改结果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本文设计了信息技术课程网上教学与测试系统。通过该系统,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在网上,实现网上教学;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并进行在线测试。这样,一方面达到了传统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通过在线测试,马上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 系统总体结构
信息技术课程网上教学和测试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包含用户管理、课程资源、教师答疑、在线测试、讨论园地、题库管理、搜索查询、网上调查等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结构
(1)用户管理模块
在用户管理模块中,将用户分为教师、学生、管理员三类,完成各类用户的注册和登录。
(2)课程资源模块
在课程资源模块,课程公告介绍信息技术课程的讲课内容、实验安排等,以及为每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程及时的各种最新通知信息,提供最新更新;资源下载提供各章节的PPT课件、例题、习题、思考题,以及其他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给学生使用,并由管理员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
(3)教师答疑模块
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该模块在网上对所带班级学生进行答疑辅导。
(4)在线测试模块
在线测试分为分章测试以及综合测试,并可查看当前或历史测试成绩。
(5)讨论园地模块
学生可以在讨论园地就课程学习中有关知识点以及国内外最新热点技术展开讨论。
(6)题库管理模块
题库管理涉及试题的添加、删除和更新,由管理员来进行操作。
(7)搜索查询模块
学生或教师可通过搜索查询模块查看学生参加测试的情况以及测试成绩。
(8)网上调查模块
网上调查模块用于收集访问该站点的用户对本站点的反馈信息,包括对网站的评价以及意见与建议。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评选最喜爱的教师或推举学生班干部。
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在本系统的实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系统,主要数据库表设计如下:
学生信息表:包含学生学号、姓名、班级、登录密码等信息。
教师信息表:包含教师的相关信息。
管理员信息表:包含管理员的相关信息。
章表:存放教学内容中每章章号、章名等信息。
节表:存放教学内容中每节的节号、节名等信息。
题库表:存放测试题,内含题目内容、难度、各个选项、章号、节号、答案、图(可选)等信息。
学生成绩表:存放学生的测试成绩。
网上投票表:存放用户投票信息。
通知信息表:存放各种通知信息。
3 在线测试模块的设计
通过在线测试模块,用户可以选择测试类型,选择较难、中等、较易三类题目数量,然后在随机生成的试卷上答题,完成后提交试卷,查看批阅结果,另外,还可以查阅以往测试的结果。
图2给出了在线测试的流程图。
图2 在线测试流程图
用户登录成功并进入测试界面后,首先进行试题选择。在这个页面上,用户可以选择进行“分章测试”或“自由测试”。分章测试是对每一章进行的测试,可以成为用户在学习完一章内容后进行学习效果测试,也可以成为巩固阶段的单元测试。由于在题目上设置了难度,即“较难”、“中等”和“较易”三类,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测试难度,以达到最好的测试效果。综合测试提供了更多的选题范围,用户可以在选择题目难度后输入希望测试的各类题目数量,系统会自动在各个章节中随机地抽出题目。该测试主要是为学生在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之后,考查自己的实际水平所使用,具有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具体操作时,系统会根据用户要求,随机地从数据库中选出符合要求的题目,并转入具体的显示页面。只有注册用户才能使用在线测试的所有功能,也就是用户登录后,必须能够识别出该用户是注册用户。学生可以象做任何实际的试卷一样进行答题,在做完全部题目后,按“提交”按钮,查看测试结果。系统会把该学生所做的所有题目都显示出来,每道题下面都有题目的正确答案和用户所选的答案。如果所选的答案正确,则显示绿色的“答案正确”字样;如果所选的答案错误,则显示红色的“答案错误”字样。这样,用户就可以在测试完成之后,立刻对答错的题目进行纠错,以达到最好的测试效果。
这是“答案正确”的情况:
答案正确
篇2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九十四中学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数字校园作为学校落实办学理念的新载体,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等学校核心业务,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致力于减轻教师负担、节约和激发人力资源,即“让机器发挥快捷统计功能,让人做更多创造性的工作”。“实用、易用、高效”是九十四中学数字化校园核心模块的应用特征。
九十四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模块为数字精品课程和作业系统、双基检测分析诊断系统、统一项目业务管理系统,尤以精品课程和作业系统的应用最为典型。该系统的建设旨在通过虚拟课程和互动平台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课程选择力度并解决学校师资条件不足的难题。
在教师端, 精品课程和作业系统由个人空间、个人云盘、教研中心、教学中心、评估中心、资源中心、学习社区、评课中心、在线上课和在线测试10部分组成。在学生端,则是由个人空间、教学中心、评估中心、资源中心、学习社区和在线上课6部分构成。其中, 个人空间和个人云盘是个人的网络空间和个人资料的集中存储空间。资源中心是优质资源的上传和分享中心。学习社区是以文档为主的自助式学习社区,同时提供百科、博客、论坛等应用。在线评估和在线测试能够完成课程的评估和实时测试。教研中心是教师所在教研组的空间,可以围绕课程设置、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等内容展开一系列教研活动。在线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远程教学平台,实现在线上课和答题等内容。
在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是教学中心,这是以师生教学活动为中心的交互平台,也是一个个性化教学活动的中心(如图1)。
传统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只能关注到少数几位学生,学生的发言机会少,因此教师也只能掌握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在教学中心这个互动课堂里,教师不仅能看到所有学生的回答,还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堂反馈。
篇3
一、教学设计和组织
1.逆向设计
在美国产生的逆向设计理论,是由教育学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提出的一种课程设计理论。该理论是以目标为导向,然后基于目标为核心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最后对预设指向目标进行评价。
在汽车实践课程中采用逆向设计的理论,提取了汽车拆装、汽车保养、汽车维护等项目。在这些项目下设置相应的子项目,采用真实典型的汽车实物为载体,设计和开发教学项目,形成项目教学方案,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和交替进行。以汽车拆装为例,下设子项目包括:车门拆装、雨刮器拆装、前后保险杠拆装等。子项目在设计时,以目标为导向。以雨刮器拆装为例,以让学生认识雨刮器结构和使用原理为目标,为完成该目标,在拆装过程中,需要学生首先观看视频或者教师演练,其次分组练习和讨论,最后教师和学生互评。
2.教学组织
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前提,充分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组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升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1)视频制作。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需要建立线上、线下一体课堂,其中线上课堂能否实施其关键在于设计、制作教学视频。以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制作视频展示教学项目的内容。
(2)组织课堂活动。通过线上的视频学习,保证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堂外传递给学生,在课堂上将以高质量的学习活动为主,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线上了解的知识。最终保证学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用实际操作的方式融会贯通,从而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
(3)学生评价体系。建立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价体系,教师根据学生的上课实际情况给分。同时,学生在数字教学平台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双向评价体系保障教学质量。
3.数字教学平台
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将教学任务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在日常保养的教学过程中,展示保养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分组讨论,同时教师展示操作,然后再分小组训练。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观看视频,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授课条件
“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本体,其所有教学的内容都必须体现社会与企业真实场景的实践性。为保证实践的效果,就需要在实训室、教师素质等软硬件方面改进。
1.实训室
建设产学研服一体化实训室(车间),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线上体验汽车拆装、保养的过程,用真实汽车及零部件进行训练,最终在真实的生产情景中学习经验,从而实现车间与课堂、员工与学生以及师傅与教师相互融合。同时具备开展对外业务的条件。
2.教师素质
为保障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采用校内外教师共同授课方式,这样可以建立最符合实践需要的教师队伍。
采用引进兼职教师、教师下企业或在社会上招聘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课程教师的方式,将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请到学校里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总结汽车实践课程初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技能和创造力为目标,安排各种实际场景进行具体实践,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和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数字化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
在汽车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仿真教学,其教学方式是一种新型技能培训方式,并且仿真教学的消耗较小。但是,如何将仿真教学引出课堂,保证学生在教学外也可以学习成为改进的方向。
2.建立“产学研服”一体化实训室(车间)
利用具备对外业务条件的实训室(车间)开展对外业务,整合科研项目,开展学生实训,提高校内师资水平。在实训室下一步改建时可以将“互联网+”理念引入其中,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实训室,提升实训室的利用率。
篇4
关键词:以生为本;知识地图;线上线下;工学结合
0引言
《建筑工程预算》作为工程造价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土建类各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建筑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从研究建筑安装、建筑产品的生产成果与生产消耗之间的数量关系着手,合理地确定完成单位建筑安装、建筑产品的消耗数量标准,从而达到合理地确定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目的。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是一门技术性、综合性、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又与国家的方针政策、分配制度、工资制度等有密切的联系[1]。换句话说,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确定方法与原则是稳定一定时期后,将随国家政策方针、国情改变而有所改动,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如何去准确确定项目费用,还得培养这方面的自学能力,以备就业后之需[2,3]。然而部分学生,对国内工程造价方面的时势形态,以及理论性强、规则条款多、识图能力要求高的课程学习并不够积极,学习效果也并不理想[4]。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手段改革势在必行。
1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集技术、经济、实践和专业于一体的《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是一门与时俱进、行政区域性强的课程[5]。该课程一般是学生进入大二后开始学习。然而,这阶段的学生虽然褪去了刚入大学的羞涩与激情,也还没有大三后拟毕业生的明确定位或奋斗目标以及就业压力,却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学生听说《建筑工程预算》课程理论性强、规则条款要求多,试图能力要求高,还需要时常关注国内工程造价方面的时势形态,相对比较枯燥[6]。此外,该课程还要常进行习题、典型实际工程项目操练,课程并不容易学好。因此,学生心理上就有了畏难、躲避情绪。加之更多的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不理想或前期所学专业基础课程底子薄,学习自控性又弱,社交活动过多等因素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选择逃避现实,甚至有些学生还彻底放弃本课程的学习。除了以上问题外,课程教学上还有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之处。(1)课程重理论或理论与实践脱节《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本是具技术经济一体,还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动手能力。然有时因场地或时间所限的缘故,不方便开展实训,而在教学过程侧重理论;一些班级虽然开设了为期两周的短期实训课,但基本都是理论课都学完后才进行,这样就会造成实践不及时,理论与实践脱节。且学生刚拿到图纸容易比较迷茫,无所适从,等刚开始入门了解如果操作的时候,实训期便快结束了。因此,实训效果大打折扣;(2)授课手段单一一些老师上课方式手段比较单一,即使有所谓的多种教学方式,也不外乎仅仅是“PPT加板书”。还是一成不变的说教式的传统教与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听课的效果便大打折扣,所以教师们将怎样重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变得更为重要;(3)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授课是按统一标准要求与时间进行的。而学生的基础不同,造成教与学过程中会出现有些学生很快完成相关任务,明显感觉难度不够,而有些学生则因为无法完成任务而显得无从下手或焦头烂额、自暴自弃,出现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4)学生互动性不强,学习兴趣欠佳因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点的学生采用同一的课程评价标准,学生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有些因为吸收不了或不感兴趣而懒于动手,甚至拿着手机上与学习无关的网站或玩游戏,不仅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造成教师心理落差。
2课程教学设计
2.1教学设计方案
本课程旨在坚持“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与时俱进的课程要求,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与优势,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适应差异化、个性化培养的新需求,既与建筑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工艺紧密相结合,又以社会、行业生产实际需求为导向,力求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突出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2教学设计内容
(1)调研调研是课程教学设计开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即对即将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进行学习需要、能力、基础等方面的调研,同时了解企业对从事工程造价者在业务方面的要求;(2)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①重新整合课程,剖析知识点,绘制知识地图,微课制作:该课程负责人及授课团队成员对本门课程授课多年,对每个章节都非常熟悉,完全可以对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把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划分,找出重难点。一是将课程中的知识点以直观的知识地图--知识树形图和知识网状图上传云平台,展现给学生;二是将每个最基本知识点,尤其是涉及到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以微课的形式传达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的区分和理解;②补充简明实用的资源:鉴于一些同学的基础差或前期课程所学知识不扎实,比如不懂施工工艺,不会识图,或不了解施工技术等问题,本项目拟做收集图片、现场施工视频、模拟施工,并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点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③任务驱动法与学生实践:学生在线上线下授课以后,对专项训练内容已经十分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趁热打铁,给予学生一些任务并让其动手操练,即按要求进行子项目或项目工程造价确定。计量计价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由老师指导,也可以进入云平台查阅施工视频、施工工艺相关资源或网络查询;④工程实例法:学完一些分部分项工程计量计价或做过一些专项训练后,学生基本上具备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造价确定能力与技巧,就可以模拟实战———导入实际工程,进行工程预算文件编制。让学生在云平台找已上传的已建、在建及拟建不限的实际工程或典型工程进行正确地计算工程量并确定相应的单价,最后计费,完成一份完整的建筑工程预算的成果文件;(3)教学实施教学实施过程中教与学主要采用的手段是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即学生在网上听课的同时,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并针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进一步说明。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对课堂进行掌控,改善了传统的教师主讲,和单纯互联网授课的弊端,使两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3教学设计改革的应用
按照上面的设计方案与内容,本团体成员在本校16级工程造3个班的《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如下工作。
3.1应用步骤
3.2改革应用的主要工作
(1)课前资源准备根据调研结果,按照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班分别分10组;每个小组里面都有学习成绩优秀及稍微欠缺的学生,这样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将课程进行重组,各个教学模块进行划分至最基本知识点,除了对每一个基本知识点进行教学视频、施工录像、模拟仿真视频、课件、图片等不同形式授课,还绘制知识地图,制作微课。最后将这些资源上传云平台;(2)“互联网+”模式的交互式教学资源充足后,学生和教师便可以线上、线下教与学。引入任务驱动法,激励学生养成构建性的学习习惯;在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学习时,引入一些实际工程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有实际操作性,从而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不至于到企业后无从下手,进而缩短学校与工作之间的过渡时间。因为有了云平台,对于接受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就可以提前或课后多次上网进行学习、操练;而对于进步快的学生,也可以从云平台找到教师上传的资源,提前学习后期的内容。学生在线上、线下学习工程中遇到的疑问,除了在线上线下进行小组讨论外,还可以咨询老师。在此阶段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还应达到以学生为本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性。学习的顺序可以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每项分部分项工程都需要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学习、专项训练、小组讨论与补缺,最终达到能解决该项的工程造价确定;(3)施工图预算编制能将组成单位工程中的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计量与计价熟练后,就可以进行单位工程的施工图预算编制,也就是进行最终的学习。这个时候也是该课程的最后部分学习,但还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因为是刚学完理论和操练分部分项工程费用确定,所以学生此时学习效果尤为理想。因此,除了能减轻复习的负担和考试能获得优异成绩外,以后步入工作可以更快地独当一面;(4)总结、评价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操练后成功的喜悦,也为了学生能熟练、正确地编制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本项目还需进行最后一步,就是对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与程度进行总结与评价,让每位学生对自己在本课程或预算行业掌握深度有所了解,便于后期进行学习内容调整。
篇5
关键词: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正在激发教育系统发展根本性变革[1],在线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与学的“新常态”。融合了“互联网+”与“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推动了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各要素的重构。高职特殊教育学校依托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在线教学,适应教与学的需求实现了在线教学的无障碍。本文立足于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实践,针对在线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线教学改革实践措施,并从教学效果角度对在线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
一、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教学“无力感”,学生学习“无氛围”
传统课堂,师生之间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度更高。在线教学时,时间及空间的阻隔让教师觉得难以控制课堂,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
残疾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专注力差,受环境影响较大。问卷调查中,52.18%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没有学习氛围,受家庭成员活动或生活环境影响也较大。此外,学生认为教师在线授课的知识点太多、讲得太快,尤其录播课程是教师的一言堂,无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缺乏上课氛围。
(二)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线教学期间产生的问卷调查和阶段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线教学效果没有预期的理想。对比在线教学初期,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面对每天扎堆的直播或录播课,学生普遍觉得眼睛很累。网络问题也是制约在线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网卡、停顿、突然断网等导致学生无法正常签到、在线学习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绪。残疾学生,特别是视力障碍学生对在线教学工具的接受与使用较困难,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从教师角度而言,在线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改革,因而教师也需要针对在线教学资源、方法和模式进行重构,在适应调整时期将会影响在线教学效果。
(三)线下教学资源不适应线上教学需求
传统教学中,课程内容更丰富。在线教学,特别是直播教学,由于网速或网络传输问题,教师端和学生端收、发消息不能实现准时、同步。高职特殊教育学校线下教学使用的课程内容量、课件、教具、实训室等资源不适应线上教学需求,特别是实操类课程,在线教学达不到面对面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足
在线教学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要求较高,但高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网络教学资源使用得比较少,在教学资料准备过程中,对于幻灯片处理、视频剪辑、图片处理、录屏、微课制作等技术掌握不足。面对在线教学,教师无法将自身的知识经验与教育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面对在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无法做到及时处理,进而影响在线教学效果。
二、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改革措施
(一)增强在线教学互动性,加强课堂监控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雨课堂安装和使用都很简便,无需另外下载App,只要会使用微信就能操作,适合残疾学生使用。对视力障碍学生使用雨课堂,可实现无障碍收听学习,课上无复杂操作;对听力障碍学生,可将雨课堂与语音转换文字软件配合使用来授课,有效实现听力代偿,保证在线教学效果;对无法按时上课的学生,如高职扩招生或因身体原因需要住院的残疾学生,雨课堂的直播回放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便捷,有利于实现残疾人无障碍教学。
基于雨课堂的线上互动教学,可以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互动。“互动性”也是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最大特点。课前,预习手机语音课件。教师可在预习课件中,提出主要内容、讲解主要概念和主要理论、并针对预习进行习题检测,这样就可以在课前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预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课中,雨课堂快手直播授课,弹幕等多种方式互动。这是最接近传统面对面授课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课堂体验比较真实,以随时发送习题检测学习效果的方式,无形中将课堂划分为几个有效授课小节,更适合残疾人的学情和学习习惯。雨课堂的互动环节主要有弹幕、习题、随机点名、投稿等。线上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将知识与实际经验相联系,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后,进行作业提交和拓展知识推送。雨课堂课后互动支持多种模式复习与拓展。对课上学生标注不懂较多的问题,组织小班讨论答疑。布置语音或视频资源,促使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讨论区也会开放性题目,师生可互相讨论,实现课后互动研讨。
从布鲁姆认知目标金字塔分析,通过雨课堂实施全过程在线互动教学,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初步应用等初级认知目标,分析、评价、创造等高级认知目标通过课中的互动交流完成,这也是未来实现高职特殊教育学校金课“两性一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保证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等效
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闭环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主要理论基础[2],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六个步骤,即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小结(Summary),是既有参与互动,又有教学效果反馈的有效教学。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搭建有效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辅以雨课堂为教学工具,可实现线上教学的全过程互动。
以视障学生高职语文课程中的《口语交际:交谈》一课为例:课堂上以盲人按摩院工作案例导入课程,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意识到生活中得体交谈的重要性;向学生展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说明学生应该学到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理解教师对他们在本课学习的期望;授新前通过十道题目让学生测一测自己的交谈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后面的学习;通过雨课堂弹幕头脑风暴、投稿、小组讨论等线上互动方式进行线上问题讨论与情景模拟演练,通过投票等方式完成课上活动评价,提高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完成参与式教学;用2~3分钟时间在课上通过雨课堂随堂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后测;下课前用2分钟时间为本次课做一个小结,结合雨课堂反馈的后测数据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学习进行点评。由教学实践可知,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课堂”,解决了以往线上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线上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课堂互动,该教学模式针对残疾人教学合理有效,且能够保证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相同。
(三)借助超星学习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残疾人无障碍在线教学
发挥超星学习平台的大数据库作用,精选适合残疾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结合原有线下课程对在线课程进行整合改造。教师录制超星速课进行知识点强化讲解或实操演示,在超星学习平台上建设符合残疾人学习特点的课程资源。淘汰落后、冗余的教学资源,新增附合时代特色和在线教育特点的教学资源,重建学科知识点网络,组成在线教学团队搭建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在线教学提供更为精良的教学内容储备。
(四)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训,如线上互动、讨论答疑、布置作业、在线考试等。重点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网络授课平台建设、MOOC资源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教师从传统教师向在线教师转变的核心是,认识到自己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具有共享意识的知识重新配置者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推送者,从知识灌输转变为个性化学习顾问和教学交互的促进者[3]。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教与学的改变,意识到线上互动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性的作用,领悟到教育大数据对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的变革。
三、在线教学评价与反思
首先,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保障线上教学质量。在线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因此阶段性的问卷调查、在线测试等结果性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方法。但结果性评价往往不能全面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过程性评价就很重要。在线教学开展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主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产生的过程性数据来完成。通过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为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保障线上教学质量。
其次,进一步规范在线教学。结合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教基函〔2019〕8号[4]已经明确对线上教学作出规范。学校或教师在选择在线教学平台时应明确该平台或系统已取得ICP备案并通过国家审核。
篇6
一、MOOC源起与实践
1962 年,美国发明家和知识创新者Douglas Engelbart提出一项题目为《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的研究计划,计划中指出计算机作为一种增进智慧的协作工具加以应用的可能性。他提倡个人计算机的广泛传播,如何将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
许多热衷于计算机的教育改革家们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期刊文章、白皮书、和研究报告,来阐述这一教育理念。其中,伊万・伊里奇指出,一个完整良好的教育系统应该有三重目的:首先,它应该为所有想学习的人提供随时随地可以加以应用的资源;其次,给予所有想分享自己知识的人,找到那些想向他们学习这些知识的人的能力;最后,向所有想对公众发表自己观点和主张的人提供机会使其观点和主张为众人所知晓。
21世纪,苹果公司首创智能手机,实现了互联网移动模式,同时4G技术开始应用,为MOOC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从而保证了这一近似空想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行。2008年,MOOC这一响应此理念的教育实践开始出现并迅速扩展影响世界。《连通注意与连通知识》(由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道恩斯设计)进行了首次MOOC 的实践,这门课程有25 位来自曼尼托巴大学的付费学生,还有2300 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免费学生在线参与了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MOOC利弊分析
目前,edX、Coursera、Udacity、Udemy、P2PU 和可汗学院等是正在提供MOOC 课程的国际知名机构。MOOC 的理想,就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送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让人们能够有更好的职业生涯,免费是其主要特征。
MOOC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缺少合理的制度性规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并没有合适的教育政策进行规范、没有版权许可协议、也没有良性的商业模式支撑,任何新生事物如若没有规范的制度和环境光靠一时热情是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2、课程评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非科技类的人文、艺术等学科的评分机制上,亟需形成一套适合本学科的特色评分机制。
3、在线课程最大问题是学术诚信问题。为了杜绝考试作弊,Udacity 和edX 现在都提供监考制考试。如何完善监管措施,尽最大程度的减少作弊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4、MOOC如何更好的实现本土化的发展和多样性发展是重点。MOOC在国内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尝试,出现了网易、爱课程和学堂在线等平台的设计实践,掀起了一股在线学习热潮,传统课程到线上学习的转化需要进一步关注完善MOOC的本土化形式;此外,高职院校虽在其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已有一定在线教育的实践,但在MOOC的热潮中似乎显得境地尴尬,与名校名师名课程的MOOC初衷相差甚远。
三、高职MOOC建设初探
MOOC理念的最初创新是把名校名师的课程搬到网上公开展示,供全世界需要学习的学习者使用。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诞生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那种可称为世界级的国家名校,更没有公认的国家大师级的教师。在全球MOOC大潮中,高职院校似乎只是一名看客,没有参与的能力与本钱。
未来的大学学习可能有两部分,一半是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一半是线上的在线教学。而线上又分为两种MOOC和SPOC两种。SPOC类似于翻译课堂,只在本校中使用,而MOOC是可以开放给其它高校,当然也可以从其它高校引进MOOC课程。
立足高职自身特色,结合MOOC的优势及SPOC的个性化,我国高职院校也纷纷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的课程建设方法。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在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之上开展了不同尝试和探索,并于2014年中旬提出建设适合山科特色的现代职教课程(MOOC的本校化)建设方案,目前已初步成型,在组织观摩课的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在免费的小规模、在线、私密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不同的问题,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免费与有偿相结合的课程建设之路是下一步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实现有偿,高职线上课程的建设挑战巨大:
1、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高职课程注重非本科的知识性传授而是技术的传授,因此线上的教学设计的挑战更为大,也尤为重要,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将最真实的技术操作环境贯穿到完整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教学环节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连结起来,深化学习。在翻转课堂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应加强课程互动性和大量回应的互动教学。
2、名师团队的打造
MOOC的初衷是分享最优质的教学资源,高职在线课程要想走出自己的路子,必须打造自己的名师团队,单枪匹马的奋斗明显不是一个理想的办法。学院需要注重教师团队的建设,打造特色名师团队,以此提升课程知名度和业内影响力。
3、系统化的技术支持服务
人性化的课程平台,将系统化的功能提供给教学者,让教师的设计理想能够完美的呈现给学习者是重要的前提,目前国内的过来人网站、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功能框架供国内高校课程建设使用。
高质量的课程搭建团队,从前期的课程设计到视频的录制、制作加工再到后期课程进行中的作业、论坛的批改整理,都需要高素质的课程教师和助教的分工协作和技术支持。
4、课程成效的社会认可度
篇7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由于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课程内容固定、结构化的特征,让教学资源从单一资源转变为课程和教学等多方面资源,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从简单线性转向复杂化、网络化[1],因此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讨论[2]。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纷纷对其开展试点工作,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3-6]。但从现有文献看,从技术层面针对MOOC平台设计与实现方面的研究仍不多见。鉴于此,笔者结合本单位基于MOOC的实践,针对MOOC课程平台的功能设计进行讨论,以期为当前国内高校的MOOC实践提供参考。
1 MOOC课程平台建设背景
南京审计学院是我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学校设有28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近15 000名,研究生127名(含10名留学研究生)。现有教学平台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功能体系,对学校相关的教学门户、网上课堂、教研活动、形成性考核、毕业设计等业务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支持。但是随着南京审计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新型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现有教学平台和教学手段已逐渐无法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因此,南京审计学院适时提出MOOC教学平台建设项目,希望通过网上教学平台的建设,解决现存的教学数据孤岛、教学体验不友好等问题,实现全网上教学与移动教学,并达到降低教学成本、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师生满意度的目的。
2 MOOC课程平台建设可行性分析
2.1 数据准备可行性
南京审计学院多年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使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教学资源,包括:以课程为单位的教学视频、教案、教学文档、题库等。这些教学资源的积累为MOOC课程平台项目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准备。另外,南京审计学院已建设并使用的网络考试平台可有效解决线上教学过程的考评需求,正在建设的数字化校园公共数据平台、统一门户平台等可解决底层数据交换难题,为全网上教学平台项目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准备。
2.2 技术可行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3G/4G等技术的普及,加上学校现有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为MOOC课程平台项目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支撑,人们随时、随地、随心进行网上课程教学已成为可能。特别是随着数据集成技术和SOA技术的发展,为MOOC课程平台项目提供了成熟的技术保证。
2.3 用户行为可行性
首先,南京审计学院的学生是具备完全自学能力和意愿的群体,而且多年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中有较高接受度;其次,大多数在校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IPAD或智能手机,为MOOC课程平台中移动功能的实现奠定了用户基础;最后,南京审计学院的教师有着丰富的线上教学经验,为MOOC课程平台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2.4 人才准备可行性
近年来,通过大量信息化工作实践和探索,南京审计学院培养了一批既懂学校现状,又熟悉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才,为MOOC课程平台项目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3 MOOC课程平台功能设计策略
3.1 总体策略要求
考虑到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基础情况,MOOC课程平台项目除支持课程全网上教学模式之外,还需支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教学为辅或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因此,在平台功能设计上,需采取如下策略:
①功能范围需要支持全网上教学相关所有功能,可以给所有课程提供对应的功能支撑;
②针对不同课程,支持对各个功能点的灵活选择使用并提供不同的设置策略,从而为不同教学模式提供差异性的功能支撑。例如课程采用全网上教学模式时,可以选择使用平台提供的全部功能;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时,可仅选择使用其中的部分功能。
3.2 O2O线上线下一体化策略
对于某些课程,由于存在一定特殊性,某些教学活动无法通过网络或不适合通过网络进行,如课外活动、课后实践等,相关教学活动仍需通过线下进行。这些课程则需采用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实现O2O线上线下一体化。因此,线上线下相关的数据、规则等需保持一致性,包括:教学内容、课程教材、教学大纲、课程章节目录、教学进度安排、院系数据、面授教师数据、学生班组数据、课程题库、课程考核标准等。
O2O线上线下一体化,还体现在线上和线下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促进,具体如下:教师根据线上教学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学生学习情况、学生测试情况、提问和讨论情况、学生评论信息、网上行为统计信息等),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背景信息、常见问题、学习难点等,然后针对性地制定线下面授辅导方案,以提升线下辅导的目的性和教学效果。例如可针对学生提问较多的知识点或错误率较高的测试题进行线下重点辅导。
教师通过线下的面授辅导,以及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在线上难以了解的信息,如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和特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线学习的具体场景等。通过线下了解到的信息,可以帮助教师不断优化
在线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在线学习体验,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
3.3 在线支付支持策略
学生用户在学习课程时还可以选择付费学习,系统需提供试学习功能,预览部分课程后再选择是否支付继续学习。若支付,系统能够保存试学部分的学习进度,同时,系统提供在线支付功能,支持用户将选中课程加入订单。
3.4 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策略
系统可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具体要求如下:
(1)提醒服务:提供站内消息、邮件、短信等方式的提醒服务。
(2)相关支持服务,包括:①技术支持服务:主要提供平台使用过程中与技术相关的问题支持;②热线电话支持:提供电话人工支持服务;③在线客服支持:嵌入全网上教学平台在线人工支持服务。
(3)课程助学服务,主要提供课程学习方面的支持,包括:①即时助学服务:师生之间等通过Web IM工具,实现在线交流,教师向学生或学生向学生提供课程助学服务;②非即时助学 服务:学生在线提交问题,平台给教师发送问题提醒,教师登录平台回答学生问题后,平台再给学生发送回答提醒。其中,除教师回答学生提问之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回答提问。
(4)完善的线上帮助系统。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使用全网上教学平台时更加简单、方便,有问题也可以随时寻求支持,获得帮助,从而消除了用户后顾之忧。
3.5 学习激励策略
网上学习因为缺少学习同伴和教师监督,对学生自制力和自学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设计一些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提升网上学习效果。一些参考的激励机制如下:
(1) 积分制度:学生通过网上学习的相关行为(访问次数、学习时长、笔记、提问、回答等)获得一定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升级。
(2) 奖励制度:学生获得的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奖励,可以是实物或虚拟物品,或是成绩加分及兑换学分。
(3) 竞争机制:设置各种学习排行榜(访问次数、学习时长、学习进度、作业/考试成绩等)并向所有用户展示。向学生展示其他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等),可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并对各种排行榜前若干名的学生提供实物或虚拟物品奖励。
(4) 词语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平台根据应用场景,向学生展示一些激励词语。比如学习完一章之后,显示:“恭喜,您已经学习完第一章了!您的学习进度打败了全校80%的同学!”
3.6 视频直播支持策略
全网上教学平台除视频点播外,也可以观看视频直播。通过南京审计学院提供的独立视频直播系统,给全网上教学开放视频直播接口,从而实现在全网上教学平台上观看视频直播的功能。
4 MOOC课程平台功能设计体现效果
4.1 体现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的建设理念
MOOC课程平台在设计上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同
时兼顾管理者需求,与现有平台以管理者为中心的模式相比,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上突出面向学生的学习功能和面向教师的课程资源建设功能,给学生提供视频学习、学习动态、主题讨论、问答、笔记、WebIM等强大且系统化的网上学习相关功能,给教师提供简单、易用的可视化、渐进式的在线课程制作工具,教师不需要专业的IT知识即可很快上手。同时给教师提供强大的在线资源库功能,让其可以很方便地管理资源、建设课程。
(2)在界面和交互设计上,采用美观、简洁、统一、实用的风格,优化导航,减少页面信息层级及窗口跳转,并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统一的平台登录及功能操作入口,从而让学生专注于学习、教师专注于课程建设和教学,减少其它不必要的干扰。
4.2 支持全网上教学模式
MOOC课程平台把线下教学的全套过程都搬到网上,提供网上导学、促学、助学、教学管理等完整的线上教学解决方案,真正实现教学过程全部上网:①教学过程全网上:包括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开课、课程选课、课程学习、课程笔记、课程问答、课程讨论、随堂测验、章节测验、课程作业、模拟考试、结课考试等;②学分认证全网上:通过网络提供学分认证的素材构成,包括课堂交互、课外资料、主题讨论、单元测试题、考核方案等;③综合成绩全网上:课程的成绩由各种网络教学活动的综合成绩组成,包括学习时长、互动情况、单元测验、结课考试、课程作业等;④支持服务全网上:通过网络方式(IM、微信、网页、短信、呼叫中心、邮件等)提供各种支持服务,包括:教学支持服务、在线督学服务、在线技术支持服务等。
参考文献:
\[1\] 李华,谢艺,等.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8-33.
[2] 王鑫,李磊.慕课MOOC在线教育平台技术架构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3):215-216.
[3] 宋德清.MOOC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探索——基于开放大学建设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6):68-74.
篇8
1 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008年,MOOC产生之后,以其丰富的网络课程和资源,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自主在线学习为基础,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了“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和使用之后,人们也发现了MOOC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MOOC的课堂教学主要以视频为主,形式比较单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没有面对面交流学习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等。事实证明,无论是以教师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都存在各自的弊端和不足,只有开展混合式的学习模式才能较好地将两者进行结合,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的教学质量。
2 MOOC的特点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2007年,起源于美国,2012年在各国高等教育界流行开来,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狂潮。MOOC教学模式以其大规模的网络课程的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网络课程,开放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资源,学生者可以通过网络自主进行在线学习,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视频授课模式,成了一种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全新灵活的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教学体验。MOOC的特点是面向全球学习者,提供大规模、免费的课程,教师主要通过网上留言、学习论坛等形式进行答疑解惑,无法跟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学生主要靠自觉性完成学习,完成率相对较低。
3 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起源于美国,最早用于企业培训,后来慢慢被引入到教育界。我国最早提出混合式教学概念的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认为它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大提高和大转变”。[1]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回去练习的教学模式。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是以网络为教学的支撑环境,教师通过在网上课程,开展视频教学,交流互动,学生在线上进行学习、练习、考核的教学模式。而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将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在线学习模式进行混合,学生可以在通过课堂上或者网络环境下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混合式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自主学习模式进行很好地结合,它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导作用,让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面对面沟通,实现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又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平面设计》课程中实证研究
4.1 研究目的
该研究旨在论证在高职《平面设计》课堂中通过应用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模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水平、平面设计水平和创新创作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4.2 研究?ο?
该研究的对象是笔者教授的我院高职大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两个班的学生,两个班的学生都由普高生和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组成,三校生上来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平面设计课程,专业基础相对较好,而普高生相对操作基础比较薄弱。班级人数相同,各为54人,男女生比例基本相同,教学中,我们把两个班的一班定为实验班,二班定为普通班,实验班实行混合式教学,普通班实行传统的课堂教学。
4.3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准备
4.3.1 教学设计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是基于MOOC平台的基础上,把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在混合式教学中,不管是线上的网络学习,还是线下的课堂教学,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督促者。
4.3.2 教学平台选择
该研究选择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作为网络学习环境,课程平台如图2所示。该课程已成功列为我院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且正在申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平台上,教师可以开设课程,组建班级,视频和教学资源,布置作业,建设题库,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测试,同时,还能公告,进行讨论交流等。
4.3.3 教学内容整合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线上自主学习环节,教师提供的学习视频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讲解是否透彻等?对教师在知识体系的把握、视频制作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线下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如何通过较好地课堂活动组织真正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深化。
平面设计课程作为典型的操作类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重构了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教学,将平面设计课程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确定为4大项目,10个小任务,采用“大项目小任务”的形式,在每个大项目任务中设计了N个小案例,每个案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图3所示。
根据每个项目任务的内容,按照理论基础和案例操作两个部分分开,设计录制了一套适合我院学生学习的教学视频。学生按照每个项目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先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再通过案例练习,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例如:文字与图层应用知识模块对应设计了系列旅游宣传海报制作项目。为了让学生较好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我们开发了如表1所示的微视频。
4.4 教学实施
4.4.1 实验班的教学实施过程
以文字与图层的应用部分旅游宣传海报的制作为例,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4.4.1.1 课前预习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学生提前预习文字与图层的相关内容。
4.4.1.2 线上自主学习
教师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将学生任务单、视频、PPT教学课件及相关的素材资料在平台上进行。学生登录平台后,首先下载该次课的学习任务单、教学课件和素材资源,了解该次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任务。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单,登录平台下载相关素材,观看平台上的初识图层理论视频和空中飞石操作视频,了解图层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基础,由浅至深,动手完成基础操作练习。
4.4.1.3 线下课堂教学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线上自主学习能够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初步应用等低阶目标,而分析、综合与评价高阶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借助课堂活动的设计。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学生已经对该次课的内容和知识点有所了解,线下课堂教学上主要就是由教师进行引导,师生和生生之间通过讨论分析,交流互动,操作练习等环节,实现知识的内化。任课教师根据该次课的案例背景、主要学习内容和学生平台上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交流讨论。
1)教师结合该次文字与图层的应用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教学目的和设计意图。如当前旅游行业竞争更是越来越激烈,如何制作一份精致的旅游宣传海报,吸引游客的注意呢?各小组开展讨论分析,团队协作,并派出代表发言。通过讨论分析,基本得出海报一般包括电影海报、商业海报、公益海报、文化海报几种类型,旅游海报作为商业海报类型,要具有商业性、时效性、目的性、艺术性、整体性、创新性的特点。
2)教师结合该次课的知识要点,提出图层在图像处理中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图层的作用和特点。
3)在学生搞清楚图层的作用和特点后,教师再提出任务操作过程中学生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掌握在图层中如何创建、编辑图层、如何进行图层的合并和调整图层顺序,如何应用图层样式等。
4)通过练习和讨论之后,学生对该次课的知识要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可以进行提升实践练习了。由于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和学习态度的不同,学生知识掌握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要互相讨论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作为小组负责人,在完成自己的设计之后,要及时帮助其他组员学习。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巡视,及时跟踪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解决各个小组遇到的问题。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教师可以对各组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对于各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统一示范讲解。这种团队合作、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当然,也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5)总结点评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平面设计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学习操作技能外,还有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和创作精神,教师要对课堂中出现的优秀的、有创意的作品予以肯定,同时也要对出现的集中问题和关键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教师将学生上传的作品进行展示,并抽选出几位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等,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4.4.2 普通班的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预习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2)课堂教学
教师根据该次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讲授文字与图层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文字与图层的相关理论知识。
3)练习讨论
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完成相应的实践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答疑。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解答。
4.4.3 测试考核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该课程的?C合测试采用答辩考核形式进行。答辩的考核形式既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设计思想和创意理念,又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等。学生完成操作类和设计类两个大题的作品,操作类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设计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设计类主要考查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然后各小组成员上台答辩,由组长进行组内打分、小组间互评打分,教师打分三个部分进行综合评价。
4.4.4 实施成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对实验班和普通班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实验班明显比普通班要好一些,测试结果如图8所示。其中,实验班平均成绩为78.70分,普通班平均成绩为70.12分,实验班学生中高分同学明显比普通班要多。从以上成绩说明,采用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平面设计》课程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效果明显。
学期末,针对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满意,我们在实验班中进行了问卷调查,54人全部参与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调查结果看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总体比较满意,认可度较高。混合式教学对学生操作设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5 结束语
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起源于2006年美国的两个典型案例:一个是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翻转课堂实验,另一个是可汗学院的创始人可汗的翻转课堂实验。他们不约而同地采用录制教学视频的方法,让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及时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稳步提升。翻转课堂是把传统教学结构颠倒,学生学习知识是在课外,内化知识是在课堂,这促进了师生之间良好有效互动,而依然遵循从学习知识到内化知识的一般规律。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精细化,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微视频,内容简短精彩,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时间碎片化,充分运用动画、视频、PPT 等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把课程内容趣味化,创造出新兴的指尖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2.有助于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
翻转课堂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自主支配学习时间,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深度学习探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释放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实践。
3.有助于课程教学管理实现信息技术化
翻转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通过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提前将自己选取和录制的教学视频和预习自测题上传至服务器,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在独立预习教材和观看完教学视频的基础上进行在线学习测试,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
依托网络平台,借助微信的优势,教师进行线上交流、答疑和布置作业,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线上线下良好有效的互动。学生用微信等形式上交实践作业,将完成作业的过程用照片记录,上传到微信后与教师交流。这样既可节约资源,又简洁高效,教师在第一时间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可以学习交流,取长补短。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前准备
第一,教师设计与制作教学微视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行选择与录制教学视频,也可以选取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典型的微课视频形式是“老师的讲解+多媒体课件”的演示,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帮助自己理解知识。教师自己录制视频,视频时长最好为3~9分钟;教师的语速较快,声音清晰,讲话有激情,幽默风趣;微课课件设计很重要,画面应简洁明了,字体、字号、行间距规范。总之,微课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短小精悍,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制作精良,学习效果好。
第二,教师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的实践任务单。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用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出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和难点转化为问题,坚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探索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学生的协作与交往能力、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第三,学生进行组内课前预习交流。学生在观看视频阶段出现的问题,先由小组讨论、消化,消化不了的问题再由小组长在课堂上提交给教师进行解答。学生观看完教学视频后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团队的探究协作,以任务为动力开展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知识保持率和学习效果。最后通过小组推荐,选取代表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2.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对学生进行合理拆分班组,角色划分。上课前两周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命名,确定口号。同时要选任一名善于协调,有很好的组织能力的组长,选任一名记录员,并选取一名监察员和计时员。
这样合理拆分班组之后,教师面对的是组,而不再是学生个人。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得到锻炼,小组长也可以实行轮值。由组长协助教师安排实践教学任务,开展实践教学的各项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合作分工,各司其职,互帮互助。
第二,课堂上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的前5分钟要对学生进行小测试,针对学生课前网络视频的学习过程来提出问题,或者是让学生创建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最终展示学习成果。如果学生上课前不看教学视频,就无法参与到课堂讨论环节中去。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全面了解和跟进学生的线上学习状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项目任务驱动法的课堂实践活动。项目学习是一项主题来自真实情境、具有一定挑战意义、需要协作研究来揭示原因、探讨解决方案、着手解决问题并展示协作探究成果的有反馈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翻转课堂要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在于通过课堂活动实现知识内化。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把知识的内化过程融入课堂实践中,完成相应学习任务,既能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四,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进行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高效教学策略。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成果的展示大约占到1/3的教学时间。教师要在班级中培养模范学生,让他们走上讲台以项目实践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模范学生的带动下,课堂气氛更活跃,教学效果更好。
当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组织其他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推动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内化。
第五,总结提高。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之后,小组首先对自己本组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再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互评,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在学生个人总结和小组总结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浅层认知达到深层认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1234混合式教学体系;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金课;教学改革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本科教育应合理对大学生有效“增负”,打造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有挑战度的“金课”[1]。在遵循“二性一度”标准下,各高校加快课程改革步伐,特别关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高校人力资源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工商管理、文化管理、市场营销的专业基础性课程,目前仍存在教师理论教学“满堂灌”,学生实践能力弱,被动学习等“水课”痕迹。近年来信息技术驱动智慧教学的兴起,教育全域实现线上教学,在线开放免费课程和教学管理平台为教学创新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面对这一现状,传统人力资源课程应如何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学效果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已经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探索的新课题。
一、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存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课堂已超越“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的教学情境,而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外输式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知识的浅层学习,课堂内容吸引力不足,教学氛围沉闷,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使课程建设常常陷于填鸭式教学、应付式教学。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痛点”,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资源匮乏与封闭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效果而运用的要素。传统的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资源一般为教师选定教材,配套课件和案例等教学辅助材料。一方面,学生在单线教学中获取课程资源十分有限。教师主要围绕教材制订教学计划,开展面授教学和期终考核,对教材使用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在教学计划下,教师教学任务紧凑,不会过多介入其他课程资源;同时,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影响课程资源配置深度与广度,能否引入优质的拓展性教学资源取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资源信息具有延迟性。教材的发行需要文字、印刷到出版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错综变化势必导致教材内容的滞后和实践应用技术的过时。虽然教材等教学资源涵盖了优质的教学成果,但缺乏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终究陷入浅层学习的困局,导致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弱,知识面单一和专业知识更新延迟等。06
(二)线下课堂教学空间吸引力不高目前主流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空间是以教室为中心开展师生对话或者教师演讲授课的物理空间。在这种教学场景下,单线教学空间割裂师生的有机关联。为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全力讲授新知,学生被动听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师生互动时间有限,教师下课即失联。每次课堂教学机械化运作,造成师生教学倦怠,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些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在知识付费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提前享受了虚拟线上空间带来的教学红利,传统教学课堂的封闭教学环境吸引力不强,线上学习、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已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新潮流。
(三)课程内容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务实性、实用性和实操性。而实际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模块教学难以平衡,在目前的教学计划中,教师理论教学的课时布局偏重,而忽视技能的实训实践环节,具体表现为:首先,教师注重教材内容过多讲解理论知识,在实践实训环节课时留存时间较少。其次,大部分高校教师在企业工作履历短,校企合作机会少,无法真正传授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同时,高校由于资金问题缺少实践实训的平台,学生根据教师主导的情景模拟教学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后课程考核方式仍为期末闭卷,对知识点记忆力考核权重大,忽略对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的考查。
二、混合式教学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的重构
(一)混合式教学对传统人力资源教学模式改革的作用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的优势有机结合,引领学习者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作为双线混合式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和方式,颠覆传统教学教师主导的统领地位,将教学主动权转让给学生,凸显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新教学范式。通过整合全网络平台优质课程资源,搭建双线教学管理平台和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打破线下单一的教学空间,有效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质量,弥补课程实践教学不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被动学习向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学习转变。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1234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未来教学的新范式,应明确信息与教学的关系,不在于强化教学过程的“技术论”,而是要发挥应用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提升教学质量。虽然合理运用混合式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但是混合式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应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需求为出发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立足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困境,本文从混合式教学理念出发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路———打造1234的人力资源课程新教学模式(见上图)。具体表现为一个培养目标,两个主线,三种工具,四个环节。一个目标即“传授知识、注重实践、提升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两个主线是线上线下双重教学主线,三种工具为大规模免费开放线上课程、混合教学管理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四个教学环节包括在课前、课中、课后和课终教学闭环。1234人力资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与学,学与用,主体与主导、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课程目标与学生差异化的关系,促进“以学习为中心”教学范式的转变,减少教学成本,优化课程供给,满足个性需求[2]。
三、人力资源管理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与课前翻转一方面,在课程资源准备上,教师应肩负双线教学空间建构者的角色。比如,课前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新建课程门户,设置好章节布局,提前把PPT,案例资料,电子书等课程资料上传到线上平台;同时,通过集体备课,积极围绕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录播或者搜索优质线上课程资源,配套相关在线学习课程视频资源,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在线上课程资源选择上,可以参考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人力资源管理国家精品课程和超星学习通名师教学示范课等资源。经过前期的活动设计,教师完善线上资源的配置,搭建好多元化便捷性的教学资源平台后,便可邀请学生进入线上班级,放开资源权限,学生可以碎片化,自主化学习。同时,教师针对性提前指令,公布线上教学空间的使用指南。另一方面,在课前教学活动上,通过翻转课堂模式,设计以自主学习和社会交互为驱动的学习活动[3]。第一,教师在搭建好线上平台后,在超星学习通上视频预习通知,课前打卡,章节内容测试和课前讨论群,督促学生完成课程预习。由于线上视频成功地复制还原了教师授课的教学场景,对理论知识讲解于线下课堂有等质的效果,学生观看视频后,实现线下课堂与线上平台的翻转,完成课程内容的初步认知。第二,学生预习后自主完成课前测试,线上平台系统实时自动改分,师生即时收到反馈,调整线下课堂的教学重点。第三,课前打卡和讨论群发挥教学空间的交互功能,提高用户使用黏性。在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中,交互作用直接影响认知的形成[4]。线上打卡和讨论群有利于促进生生和师生的交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线上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中应用教学课中阶段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线上线下有效联结的教学枢纽,课中阶段应该尽量设计有趣生动和符合岗位实际需求的实践实训活动,积极运用先进的人力资源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想学、乐学和好学。一方面,在线下课程导入方面,教师应在课堂上针对课前测评结果开展难点重点精讲,帮学生理清课程内容思路,提升知识内化。另一方面,在课程实践实训环节上,首先综合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和人力资源虚拟仿真系统,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职业生涯管理和培训与开发六大模块,创设机构仿真,环境仿真和业务及工作流程仿真,还原真实工作场景;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设计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商业游戏等体验式项目实践训练活动。比如在职业生涯管理模块上,教师可以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真实案例视频,引发学生讨论,现场分组开展辩论赛;通过直播和线上投票的功能,吸引每个学生各抒己见,设身处地参与到案例场景中;通过学生评论区弹幕说出自己的想法,辩论实时投票,教师收获教学反馈;教师还可以对职业生涯管理涉及的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进行延伸,启发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思考。再如,在战略规划模块,让学生自主分组,进行无领导小组协作,在人力资源虚拟仿真系统上情景模拟完成组建公司、市场分析、战略制定等一系列指令,最后形成角色分工合作,履行职位职责,推选出“公司总经理”上台述职,接受师生的提问,在此实训模块中,不仅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而且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际等实践能力。
(三)课后探索阶段课后是学生巩固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成效,满足学生高阶性认知发展需求的阶段,虽然在课中阶段学生对课程理论的实践运用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单次的实训实操尚未形成扎实的专业技能。如果课前课中是自我理解和分享理解,那么课后则是对课前和课中知识的反思与升华,针对课前课中的内容提出新的挑战。具体操作方面:教师针对性地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布置兼顾个性化和拓展性的课后作业,促进学生浅层学习向高阶学习的转变,例如模块化课程论文、专题讲座心得、文献阅读笔记和专题调研报告等课后作业。由于此类课后作业注重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权衡自身情况选择相应任务,系统会根据学生选择的任务推送学习资源,例如名师在线讲座链接、知网文献和专题调研资料等,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探究学习。
(四)课终提升与考核混合式教学应该注重全程观,而课终是课程教学的最终一环。在传统的人力资源课程中,课终意味着闭卷考试,这种结课考核偏重理论知识,形式呆板,考核结果基本通过,大部分优良,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要改变传统单线教学学业质量“低水平均衡陷阱”的现象,应废除统一答案的闭卷模式,回归到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终环节凸显知识、实践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需求。在混合式双线教学中,课终考查了前三阶段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注重过程性考核,即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双线教学出勤率,任务完成度和互动积极度等。为保障双线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序进行,过程性考核应占据较大的分值,决定课程的通过率;另一方面从“产学研”相结合出发,创新课程结果性考核方法,例如课终阶段,教师可以在教学管理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双百工程”或“挑战杯”创业大赛,要求学生规定时间以个人或团队方式线上提交与本课程相关的申报书,通过线上生生互评,师评和校评获得项目评分;或者,参加校企合作的人力资源实习项目,企业线上评分获得实习考核评价。最后把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结合,合理分析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得出课程分值。
- 上一篇:干部队伍建设交流发言材料
- 下一篇:溺水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