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互联网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互联网的认识

篇1

[关键词]协同培养模式;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

[DOI]10.13939/ki.zgsc.2016.31.062

随着3G技术的普及和4G技术的发展,我国移动互联网呈现井喷发展。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8.75亿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4.84亿G,同比增长85.5%。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层次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大数据三个特性,且在使用层次具有便捷性、便携性、即时性、定向性、精准性、感触性等特征。这些特性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跨时空,多渠道、全网、全生命周期消费,并且身份可识别、互动参与的社会网络化特征明显。另一方面,这些特性将对企业营销产生革命性影响,对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高校自有资源有限,仅仅依靠自身资源去培养高要求的营销人才难度很大,基于此,很多高校通过以资源整合方式协同培养营销人才。

1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人才的素质结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关于“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传统经济模式下营销人才素质依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形态、商业模式、消费者行为所表现出的新特征给营销人才提出新的素质要求。具体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人才除需具备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基本素质外,还需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1.1移动互联网营销思维

移动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具体进化。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强调“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移动互联网营销思维除具有互联网思维外,更需要针对“移动互联”、“随时随地”特征,突出强调“5F”思维:Fragment(碎片化思维),消费者如何在碎片时间如何整合碎片信息,得到有价值的东西;Fans(粉丝思维),忠诚的粉丝,如何让产品品牌价值吸引粉丝,提高粉丝的参与感;Focus(焦点思维),专注,极致,集中做好一个点的成就,需要明确正确的战略方向焦点;Fast(快一步思维),快,速度决定一切,抓住优势的同时,保证与消费者的协调性;First(第一思维),即人们只容易记住第一,就像更多的人记住了微信而忽视了来往。

1.2创新创业意识

移动互联网发展,使得经济互联互通,产业和企业边界日益模糊,企业经营风险放大,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在此背景下,企业营销活动更需要创新思维,需要营销人员用创新性眼光提出新产品开发的创意,用创新精神营销产品,用创新性沟通维护客户关系。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近几年,教育部公布的15大最难就业的专业中,“市场营销”就榜上有名。但我们的前期调查显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是减少了传统营销人才(比如实体门店推销人才)的需求,而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人才的需求却有大幅度的提升。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营销人才具有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意识。

1.3商业模式知识

当前,商业模式作为“元战略”(即战略的战略)对企业经营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工商管理、风险投资等实践领域非常热门。移动互联网时代,OTO模式日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商业模式,这就需要营销人才站在更高层面上去理解营销,运用营销,甚至能用商业模式来营销,以此更有力、有效地解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用户需求。OTO营销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归根结底,来源于商业模式的营销力量。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优秀的营销人才具有商业模式知识。

1.4大数据处理能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就是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时代”最关键的是如何处理数据。这就需要企业能从海量、复杂的移动数据中挖掘规律,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的关键在于大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处理能力,已成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企业能根据移动互联网数据,更好地发现消费者的偏好、兴趣,挖掘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设计价格、安排渠道,搞好沟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企业营销人才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

1.5微营销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精细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微营销”应运而生。微营销要求企业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以营销战略转型为基础,广泛利用微博、微信、微网站、APP、微电影以及社会化媒体,执行好企业营销策划、品牌策划、运营策划、销售方法与策略,注重每一个细节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此获得企业利润,从而支持企业发展。由此可见,微营销需要企业的营销人才既要掌握一般网络营销知识,更要掌握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微营销的能力,最终达到像移动互联网一样无缝连接企业和消费者,实现对目标消费者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全方位贴心服务和立体营销,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其营销目标。

2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营销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今,高校很难仅通过自己的资源就能培养出优秀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更好地以协同论为指导,整合各方面资源,采取不同协同模式,培养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

2.1“校企协同”模式

校企协同模式,是学校通过整合自己和企业的资源来共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改革方向与发展趋势。近年来,校企协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受到了高校、企业和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应以社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从观念转变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入手,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共同确立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建立实践基地以及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来联合培养营销人才。

校企协同的关键是学校和企业资源的互补性和契合性。一般来说,学校不缺乏营销理论培养方面的专家、教育资源,而缺乏移动互联网实践方面的资源。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以移动互联网企业为主。合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学校可以派专职教师到移动互联网企业挂职获得相关移动互联网知识后,再整合知识培养营销人才,也可以直接派高年级学生参与移动互联网企业的营销实践实习来培养人才,也可以企业派企业导师到学校任教来协同培养,可以通过双导师培养营销人才,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营销比赛或者参与具体项目实施来推进协同培养。

2.2“校校协同”模式

校校协同模式,是指跨校整合教育资源来培养人才,一些教育发达地区正在广泛推动这种模式来提升人才质量。如中国香港地区高校的学生可以跨校修学分,武汉地区部分高校也可以相互跨校选修课程。实践证明,校校协同模式在节约高校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大力推行校校协同模式来培养营销人才。这就需要高校要有开放思维、超前远见、博怀、务实精神,放弃“本位主义”,认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仅仅依靠自身教育资源很难提供营销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这一现实,积极主动展开校校协同来培养营销人才。

经管类高校的营销专业可以协同理工类院校的资源来学习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知识,既可以鼓励学校到同区域类的高校实地选修相关课程,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教学、慕课教学等学习相关知识,并承认学分,还可以专门聘请外校移动互联网专家到学校设置相关课程。综合性学校的营销专业可以和其他学校结合成联谊营销系来联合培养营销人才。各个营销专业也可以通过交换生的形式来协同培养营销人才。普通高校也可以和高职院校协同来培养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一般来说,普通高校的营销优势是理论功底较深厚,而实践能力相对要弱,而高职学校却正好相反,通过二者协同,能较全面地培养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

2.3“校地协同”模式

校地协同模式,是指高校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近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地方发展人才需求之间的错位对接问题日益突出,致使高校出现大量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高校可以通过校地协同模式,准确掌握当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校地协同对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更是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特有的“摩尔定律”现象,普通高校不可能有完全的经费来购置最先进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的软硬件资源。这样,高校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来弥补资源的不足,因而要加强校地协同。

校地协同培养营销人才的关键是校地双方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力求在高校人才培养营销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营销管理模式探索和营销创新等方面有新的突破。高校通过与地方协同拟定营销教学内容、共建营销实习实训实践基地、联合培养营销创新型人才、促进专业人员与营销教师交流互访四个方面,构建校地协同营销人才培养机制。从构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营销能力、创新营销导师制三个方面,构建校地协同营销人才培养保障措施,最终通过与地方机构、组织等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实习基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重点培养营销专业技能,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培养优秀的营销专业人才。在此过程中,高校要特别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当地工信部门、商务局、中小企业局、国资委联系,以此协同它们的资源来培养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玉海,汪银霞.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消费需求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4):43-46.

[2]张竹.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协同创新行为分析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5):45-47.

[3]李祖超,张利勤.美日产学研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路径比较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3):41-47.

[4]李晓钟,俞晓诺,唐建荣.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7):46-47.

篇2

A、互联网能快速传播你的企业和产品特性。

B、互联网的企业通过网站、电商平台,24小时都在销售自己的产品。

C、互联网有能力对精准客户投放广告。

传统企业走向互联网,已经不是新闻,已经不能算是尖叫,而有些企业没有赶上互联网,但是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赶上移动互联网。

懂传统行业的企业、懂移动互联网营销和管理的企业,他们将主宰世界。

1、以后任何企业都可能是电子商务企业

马云在2013年提出“小而美”的企业概念,“小而美”究竟是什么。说的直白一点,它就是让企业坚持行业细分、产品细分、目标人群细分,通过投入少、团队精、服务快就能在电商行业稳定生存发展的经营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营销策略。甚至说,每个月重点只包装一款爆款产品,而放弃全线产品的推广,也可以称之为小而美。因为它针对的人群是固定的,它的成本是相对降低的。

小而美的企业最关键的是:能够用低成本的方式影响一小撮特定人群。而电子商务成为核心的核心,他能用网络低成本寻找到那一部分特定客户群,能用网络低成本维护客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然后马云也没有想到的是基于微信的移动互联网将加速这种小而美的公司成长,对客户的影响可以通过SNS,社会化媒体实现,对客户的销售可以用微信扫码、微信支付,销售更加快速更加直接。

移动电商将是主流,O2O,OXO,都将干掉一大部分传统企业。

为什么移动电商能够颠覆传统企业,因为:你的产品能在客户的手机里(除了你的内裤,再也没有另外一件东西比手机和客户更紧密),手机超越客户的老婆、亲人,而客户自己喜欢的,你的产品信息却在客户的手机里面。用移动互联网影响客户,更加有效、成本更低。

而客户为什么选择你,不是因为你“小而美”,而你代表一种特质,你把这种特质传递给你的客户,而特质的宣扬需要借助媒体,有了社交网络,我们就可以自己成为影响客户的媒体。

2、以后任何企业都将是自媒体

每个企业都将有自己的特质,这个特质有可能是你产品的卖点,这个卖点可以让客户尖叫。

我们需要很专业的网站,尤其是适合手机浏览的网站,这就是我们谈的微站来承载你的产品和尖叫。

微信公众号也是能承载你的“尖叫”的基地,而与微信打通的微网站是绝对的趋势,你的客户可以从微信公众号里面得到他所想要的信息。

当你不能自己影响自己的客户的时候,你仍然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在你的营销费用上。

而那些能搭建自己的信息传播方式的竞争者,可以降低成本,侵蚀你的客户。

3、以后的传统企业都将要有自己的粉丝,粉丝经济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模式。

粉丝是传播你的产品、你的特质的部分人,粉丝是为你的特质(尖叫、故事)买单的人。

粉丝的三大特点:

1、为你付出金钱和时间。

2、拉上朋友跟你走

3、错了也支持。

通过粉丝,利用社交化媒体,传播你的尖叫就是移动互联网精髓。

我们的传统企业,也许是工业企业,也许是B2B的企业,也是有粉丝的,

在企业里面,产品的使用者绝对是人,既然是人,就是那个供应商的粉丝。

没有粉丝的企业就是没有未来的企业。

传统企业走上互联网的例子,我们看看:

鲜花店,可以上网:

最近很火的一个网络鲜花品牌RoseOnly,它的品牌定位是高端人群,买花者需要与收花者身份证号绑定,且每人只能绑定一次,意味着“一生只爱一人”。2013年2月上线,8月份做到了月销售额近1000万元。

水果店,也可以是电子商务:

百森的丁谋透露,现在百森的网上业务还未能实现盈亏平衡。百森把采购回来的水果分为特级品、一级品、弃品等三个级别,特级品用于网上的水果营养套餐销售,一级品则供给超市、水果店等,弃品处理掉。目前网上卖的特级品能够收回80%的成本,其余的靠一级品来填补。

“目前还处于客户积累阶段,估计二三年后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丁谋认为。不过,最近中秋、元旦等节日的订单都忙不过来,通过对个人消费者的追踪分析,客户的回头率超过了90%,丁谋对未来的生意充满了信心。

小米是逼迫“家电企业上网”的罪魁祸首:

这是一家创业仅四年的企业。2011年销售额5亿元2012年,销售额达到126亿元;2013年销售额达到316亿元,全年销售手机322.5万台,MIUI用户数突破3000万。小米成功了,你才相信,什么是粉丝经济。

篇3

移动互联网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0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已达682亿元,环比增长75.7,%,仍保持较高增速。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分析认为今年移动互联网规模继续提升原因在于三方面:1、移动互联网资费有一定下调;2、相关移动互联网应用更加普及;3、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持续增多。

预计未来一两年内,无线音乐、移动阅读、手机游戏等内容类移动应用的应用接受度和付费意愿将有明显提高,同时移动电子商务等新兴生活方式将被大力推动,部分移动互联网用户将逐渐培养起手机购物等习惯,而随着移动互联网覆盖受众量的增加,移动互联网媒体化特性将广告主广泛认识和使用.

基于此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会在未来3年内保持50%左右的增长速度,预计2013年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3204亿.

篇4

商业模式的变化

近年来关于移动互联网的本质说法林林总总,但主要观点还是集中在两个特征上。一是链接,即移动互联网让人与人可以链接。移动链接最基本或最重要的表现方式就是社交网络的建立,比如微信、易信、微聚等工具的广泛使用。链接实现了资源互联互通的共享。熟人、陌生人到职场人士中移动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群不断地细分和切割。现在还出现了很多垂直的社交,例如,脉脉主攻人脉社交应用,ZANK切割了“同志”市场,可见移动互联最重要的基础是人与人的关系,移动互联营销就是基于关系链接的营销,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传播的营销。

二是界面。移动互联网较PC互联网是全新的服务界面,企业据此思考如何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界面,而不是认为做了个微信账号、做了个APP就叫移动互联网营销。如何使移动互联网与消费者进行更好的交互以及让消费者更高效便捷的享受企业服务的界面创新,才是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本质。

因移动互联网链接的发展而兴起的很多商业模式,比如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易到用车,以及包括大众点评、58同城等等基于人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类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都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在链接人和服务,企业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网更广泛深入地链接人和服务依然还有很大的创新和想象空间。

前一阶段一些企业认为做微信公众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销售的业绩,这显然不对。因为微信公众平台更适合做客户的维护与宣传工作。有研究分析过微信平台中的粉丝,可能只有不到30%左右的是真正有需求的客人,而在这有需求客人当中可能只有不到10%会产生购买需求。因此想要通过微信平台来提升销售业绩非常困难,但对于维护客户来说微信平台就非常好,客人扫描了二维码,随时都可以看内容,随时都可以关注活动,而通过老客户的转发后还能产生二次浏览,甚至是三次浏览等。

企业做微信平台一定要定位准确,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小圈,通过微信平台打通朋友圈,来产生最终的信任,这才是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重点。企业运营微信平台的重点就在与基础粉丝的积累,而这些基础粉丝就需要从老客户转换,打通老客户的朋友圈,尤其是对于小众化产品的企业尤为重要。而达成这些目标就需要做一些促销活动,让老客户扫描二维码,让老客户分享转发,这一切都是以人为出发点,而不是以销售作为出发点。这说明营销的本质是沟通与传播这一核心思想并没随移动互联网而改变。

移动互联网的界面和传统PC互联网的界面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个性化的、更加精准的界面,而且是一个具有全息化,且带有情感和情绪的界面,例如体感技术,例如摇一摇、雷达、声音等等,让移动互联网不是冰冷界面,而是一个有温度的界面,承载的商业是有温度的商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的聚合与群分,不再是简单的人口学分类以及简单的代际人群的切割,而是要根据人们的兴趣、生活方式、个性等重新思考的分类,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巨头对于入口的侵占,要想作出大众化的移动互联网商业,变得越来越难。小众化反而成为了新的突破,人们会由于兴趣、内容、个性、生活方式等而重新在移动场景的不断碎片后重聚,这种重聚的基础则是小众化的亚文化,而不再是大众化文化,在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发展就是要在亚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中寻找创新机会。

市场营销的新观念

根据移动互联网本质的分析与认识以及出现的商业模式的变化,不难看出未来的市场营销有四个全新的观念。

从信息单向输出到信息交互影响。目前我们正处在市场营销巨变的时代,传统媒介形式在巨变中产生了“质”的变迁。自2010年步入了立体传播时代,媒介逐渐演化为身边型媒介,移动社会化媒体已成为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信息获取平台。随着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人们可以通过多渠道、跨屏等形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人在作为接收端的同时更是内容制造、分享与传播的媒体。在移动互联时代将会产生诸如存在感经济、点赞经济、想象力经济等信息交互性较强的经济体。没有交互和对话,就没有品牌影响力,人们在双向互动中理解品牌意义,信息传播是基于关系链的传播。

从你生产我消费到我参与我消费。在传统的消费模式中,消费者往往扮演着被动选择消费的形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不断透明,产品生活化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每一个消费者都将成为产品的生产者,参与到符合自我个性的产品生产环节当中。例如,宝洁为了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推出了让消费者创新产品的平台,从而激励消费者参与到生产过程,又有哪一个生产者不会为自己的产品买单呢?消费者参与到生产环节是激励消费行为的手段,使消费成为产品众筹者中的一员是对消费者消费价值的鼓舞。

篇5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59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21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接近10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近5亿――中国,成为世界移动与互联网领域增长最快的国家!

随着信息手段的发展和普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数量将会超过个人计算机的数量(包括台式PC和笔记本PC),而移动智能终端不仅仅指手机,还包括了更多具备无线宽带、智能操作系统的便携设备,例如各种Pad、联网的游戏设备等等。随着互联网和电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和互联网的融合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顺应了这一发展大势应运而生。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

既然这样,移动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呢?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移动互联网就是下一代互联网――web3.0。

无线互联的时代就要到了。

我们以前总觉得无线互联网离我们很远;但是现在移动互联网因为智能终端的普及,就这样真真切切的出现在眼前,未来我们将会实实在在地置身在无线互联的海洋中,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移动互联网。在上班的路上,更多人使用手机阅读与社交;在家里,pad产品正在逐步取代家庭娱乐中心;移动电子商务更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管是京东还是淘宝,亦或是垂直的电商网站,纷纷调整部门,进军移动互联领域。

被众多专业认识所看好的移动互联网,究竟有哪些优势呢?

第一,精准优势:广告界的鼻祖、奥美公司创始人大卫奥格威曾经说过:“我们都知道广告费里有一半会打水漂,但不知道是哪一半”;但是这一非精准的命题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被大为改观了。

当智能终端拥有一定覆盖面的时候,由于其良好的互动性和对用户行为可跟踪的特性,自然可以对其目标用户形成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感知用户的人口学指标,能了解用户的使用地点,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可以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

此外,移动互联网更容易促发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来源于三个层面:一是通过许可营销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二是通过用户自学习能力的跟踪实现个性定制;三是基于群体智能的需求挖掘。

第二,社交优势:技术的发展能带来变革,但是却不能从本质改变需求。千百年来,人们的主要需求就是社交。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社交变革已经在席卷我们的生活社交圈。首先,移动社交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打破了pc端对设备和网络的限制;其次,移动社交可以实现近场通信,更加便于维护和扩大社交;最后,设交应用的出现解决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社交拘束,给未来的社交应用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第三,商务优势:移动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手机屏幕较小,操作不方便;手机支付发展不完善,用户尚未建立在手机上大额支付的习惯;位置明确、身份唯一等手机的优势未被充分利用到移动电子商务之中……

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

首先,移动互联实时操作的优势可以将位置相关信息的收集转化为行为触发的许可营销。简单地说,当你使用移动互联网完成定位,表达了你的诉求后,附近的商家按照你的需求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随身性使得比价与选择成为可能。我查查、条码购物的出现使得用户更加方便地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选择和购买。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由于其移动性、独一性、便捷性使得其具有了很多传统互联网无法比拟的优势。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横向分层,营销和社会化应用前景光明;产业链纵向分层、开放功能带来业务模式多样化。

1.未来智能手持终端将占比高于70%,pad产品更便于成为家庭娱乐中心。

2.便捷的信息获取是移动互联网核心诉求,搜索仍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广告业务仍将是主流盈利模式之一。

3.移动与桌面互补。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里,移动终端还无法取代pc的商务作用。

4. 移动互联网是开放的世界。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开放、平等、共融,这一特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更加的明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包括上传,下载和浏览都是用户自己决定的,无论平台、应用以及终端,都应当遵守开放、自由、公平的原则,让用户真正得到最好的应用,才能获得用户的欢迎。

篇6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通信设备性能的大幅度提升,便捷而高效的移动互联网络正在逐步形成。无线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Wifi全覆盖。校园移动互联网络在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工作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当前,受移动网络发展趋势的冲击,高校思政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因此,研究移动互联网络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特点

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多以课堂教学为主,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灌输,教学内容局限于教师的课堂传授,教学环境相对封闭,这就使得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比较容易开展。当前,受移动互联网络的冲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思政教育对象更加个性化。现在的大学校园已是“95后”的天地,“95后”的他们正处于社会经济大发展、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文化交融不断深入,新技术和新事物层出不穷,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教育对象,“95后”的大学生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他们关注自我,个性张扬,但又同时表现得开放自信,富于创新,他们更喜欢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发散式的思维模式,抵触传统的只重视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体验的思政教育模式[1],个性化特点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2.思政教育环境更加开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当代大学生与外部世界互联的渠道更加通畅,互动的便利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极大提升,思政教育环境已经由传统的较为封闭的学校教育环境转变为现代的比较开放的社会教育环境,又可称为网络教育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当代大学生不仅接受教育的渠道更广,方式更灵活,同时,他们接受网络上新鲜事物的速度更快,积极性也更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环境变化对学生思政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响应[2]。

3.思政教育工作难度加大。便捷且丰富的网络信息在增长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网络上充斥着的大量不良信息也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不小的冲击和影响。面对网络上的各种社会负面问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做一个旁观者,一味被动地接受正向的舆论引导,而是更急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质疑。但由于学生阅历尚浅,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立场尚不成熟,这种质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移动互联网络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碎片化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使大学生的社会成熟度加速提高[3],而碎片化的特点则会使学生的社会认知或个人认知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因此,移动互联网络对高校思政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对高校思政工作发挥着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1.移动互联网络对高校思政工作的积极影响。首先,移动互联网络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全新载体。传统思政教育局限在课堂教学和面对面的谈心谈话,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受众面狭窄。而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络基础上的新兴信息传播平台如微信、微博、QQ、博客、论坛等突破了传统思政工作的时空限制,打破了传统思政工作的局限,为思政工作提供了全新载体,使得现在的高校思政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工作效果也更加明显。

其次,移动互联网络丰富了高校思政工作内容。移动互联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载体,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为思政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网络信息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融合了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诸多特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4]。

最后,移动互联网络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者自身能力的提升。移动互联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和教育平台,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思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同时,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有了更宽泛的知识获取渠道和更多元化的文化熏陶,这会在无形中提高对高校思政教师的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移动互联网络也可以倒逼高校思政教师提升自身能力。

2.移动互联网络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消极影响。第一,削弱了传统思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移?踊チ?网络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由教育者主观控制的局面,熔断了信息单向传输渠道,冲击着思政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和权威性。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和选择的空间,网络的共享性和时效性则可能会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多于或先于思政教师[5],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着传统思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加剧了多元文化思想对青年学生价值体系的渗透和侵蚀。移动互联网络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环境下社会主流文化思想在青年学生价值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为多元文化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提供了良好平台。尤其是西方强势文化和价值观念对我国主流思想的冲击,很容易在价值体系尚不健全、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群体中进行渗透和侵蚀,对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社会认知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充分显示了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宿舍里,学生已经养成了手机不离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用在身体锻炼和人际交往上的时间则少之又少,?@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同时,网络上的大量垃圾信息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性格和人格塑造,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对策

移动互联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是时展的产物,面对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出现的新特点,高校思政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满足时展要求,把握思政教育规律,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带给高校思政工作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对移动互联网络给高校思政工作造成的消极影响保持清醒认识,通过切实有效的举措降低消极影响,从而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坚持传统思政教育,重构思政工作新模式。移动互联网络对高校思政工作造成了不小冲击,这是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思政工作者更要清醒地看到网络环境下传统思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传统思政教育,一方面要从思想上重视高校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借助移动互联网络提供的全新载体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强化传统思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思政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增强传统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队伍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大力整合高校思政教育的人才资源,强化传统思政教育。与此同时,高校思政工作者还要适应网络环境新变化和新形势,积极应对,着力把网络打造成思政教育的新阵地,使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线上引领教育和线下指导教育相结合,着力构建思政工作新模式。

2.增强时代意识,注重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移动互联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开放的网络环境大大增加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难度,因此,要防止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还要能够让学生直接应对网络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必须增强时代意识,充分运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时代内涵、时代精神的价值取向,增强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内涵的时代性,注重思想引领,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同时,高校思政工作者还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络本身强大的价值渗透功能,及时主流文化和价值观,不断传播社会正能量,对于社会负面信息要进行正面引导,快速有效地消除负面信息的影响和扩散,通过将主流文化和价值观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再塑造。

3.注重营造人际氛围,构建友好型和学习型校园文化环境。移动互联网络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较多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以及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网络的这些特点恰恰迎合了大学生追新猎奇的围观心理,但却淡化了人际关系和感情交流,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思政工作者应在工作实践中注重营造人际交往的文化氛围,创新人际交往和感情交流的活动载体,让校园文化活动真正起到促进学生交流和成长的作用,而不是以应对学校考核为目的的形式主义。只有从现在做起,从提升思政工作队伍自身素质做起,通过长时期的积累和沉淀,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重新从虚拟网络回归到现实教学活动中,才能逐渐构建起友好型和学习型的校园文化环境。借助校园文化熏陶和感染,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低头族”现象的危害,还要能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人际交往带来的温情,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

篇7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房地产营销;微博;微信;APP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工信部公布数据显示,截止至2014年7月份,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72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达到69.1%。此外,据工信部统计,工信部数据显示,前7个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0.36亿G,同比增长56.1%,今年以来每月同比增长均超过50%。

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在于网络的终端不同,以往传统的互联网的终端以电脑为主,直到智能手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数据表明,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的有效媒体接触时间为5.8小时。其中移动端使用时间为146分钟,手机凭借每日每天146分钟的平均使用时间成为最受欢迎的移动媒体。

二、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方式

随着中国城镇住房制度商品化改革政策出台,房地产营销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从最初的“豆腐块”广告到概念炒作,从整合营销到大战纷争,从传统营销方式到网络再到PC、移动,每一个改变,表面上是形式的不同,其实是卖方主导、营销驱动和客户主导的过程演变。

市场总是在沿着其规律前行。作为房地产业营销主角的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公司,不管是多么地怀念过去那种“游手好闲”的营销岁月,伴随着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带来的营销手段的变化与更迭,房地产营销者只有不断“换脑”,参与进去,勇敢拥抱这些变化,才能在进化中升华自己并体会到其中的惊喜与乐趣。

移动互联网营销具有传统营销方式无法匹敌的优势,首先,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已经超过了任何传统媒体的用户群,其次,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方式扩散速度快,可谓是病毒式营销,而且营销投入相对于传统的媒体广告低廉很多,因此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今最为流行的营销方式。各行各业都已经将目光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营销。

互联网的营销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最为流行的营销方式是:微博、微信和APP。

笔者认为,在房地产行业,微博这一移动互联网营销方式是最先兴起的,也是商业地产在移动互联网营销上成功的体现。

2009年,微博出现,人人皆可做传播者、评论者的特性让其逐渐深入人心,其所带来的信息爆炸式的传播功能甚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价为“地球的脉搏”。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微博魅力在于,微博所带来的强大粉丝团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的关注,其带来的客户群不容忽视,而开发商在“转发赢大奖”的类似活动中可以适当“植入”项目的销售动态,网友会了解到楼盘的各项信息,再通过粉丝的持续转发,营销效果会被成百倍的放大。微博捧红了一大批中国的房地产商:王石、潘石屹等等。从表面上来看,他们做的是他们个人的营销,实际上是对自己品牌的营销。他们经营自己的理念,让广大的网民更加了解他们自己,了解他们的商业,了解他们的品牌,从而赢得了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信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房地产微博营销无疑是成功的。除了微博营销,房地产行业也做了其他互联网营销的尝试,下一部分我将介绍除了微博营销之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房地产营销几个案例。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房地产营销案例

地产泛营销并非首创,但只有进行移动互联网时代,才真正形成规模效应。

万科日前推出了一款社区生活APP“住这儿”,主要用户为万科业主、住户群体。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该APP,业主可以直接登录万科房屋交易厅,进行相关交易服务。乐居紧跟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针对不同受众推出“口袋乐居”、“房牛加”“口袋经纪人”、”装修钱管家”、“口袋楼书”和“乐居触屏版”等多款移动产品及移动应用,深度打造多维度房地产服务矩阵,全面占据房产移动营销终端。2014年3月,乐居和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与腾讯共同开发微信乐居房产O2O产品,为移动端房产电商开辟更广阔天地。2014年,中国美林湖强势启动推荐购房有奖活动,网友推荐亲朋好友买房,双方将获得3000元奖励,该活动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并成功推荐多套成交,堪称地产界的“嘀嘀打车”。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地产的应对策略

房地产营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有可为,以搜房网为例。2013年搜房网的数据十分可观,无线流量即将超过PC流量,整体股价为2280,位列中国互联网前5名。

尽管房地产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前景看好,却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移动互联网营销存在一定的夸大成分,而买房作为大笔的支出,相对于其他商品,人们在购房时势必要更加理性,而移动互联网的“夸大”和“不实”,会影响人们对于商品的不信任,而当今各种电信、互联网的诈骗行为更是让人们对网络信息产生了不信任。以前因为缺乏管理,移动互联网营销行业比较混乱。不过,移动互联网络营销缺乏规范的形势即将有所改变。

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获悉,为积极维护公共网络安全环境,遏制网络攻击威胁源头,工信部将研究制定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移动应用程序第三方安全检测机制。此外,工信部还将加强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下一代互联网新技术、网络安全业务的跟踪研究,加快推进相关网络安全标准研制,对涉及提供公共电信和互联网服务的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都纳入工信部网络安全防护管理体系进行监管。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地产网络营销应该结合房地产的行业特点,发展商业地产的网络营销。由于房地产是实物而不是虚拟商品,加上它具有不动产的特性,所以应该结合线上和线下共同完成营销的整个过程,并掌握好这两种不同营销方式的平衡。

我们相信移动、电商、大数据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是关键词,这是非常充满梦想的年代,在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背景下,商业地产网络营销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严航.移动互联网时代房地产网络营销探究[J].知识经济,2013.

[2]史磊.房地产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式研究[J].厦门大学,2014.

篇8

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网络、业务和终端的融合,并且面向大规模用户市场提供高效、稳定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复杂过程。用户规模变化、产业链整合、业务模式转型、技术演进发展、应用服务创新、新竞争者进入和成本压力风险等诸多因素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市场规模:2009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4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

研究发现,2008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艾瑞咨询预测,在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共同推动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等因素驱动下,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47.8亿。

电信运营商针对中高端用户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营销效果逐步显现,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消费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此外,手机搜索、手机游戏等移动互联网业务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表现。

用户规模: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19600万,同比增长66.7%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19600万,同比增长66.7%。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大幅下调手机上网资费和实施积极市场营销策略,增强了用户手机上网的意愿,提高了手机上网用户的活跃度和使用黏性;另一方面,手机应用服务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体验。

艾瑞咨询预计,短期内移动互联网用户结构还将以青年群体为主体,但用户群体的学历层次、年龄层次和消费能力等方面将呈现向上延伸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带宽增加、上网资费下调、智能手机价格下降和应用服务多样化,都将促进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稳步增长。

商业模式:门户模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成功实践

研究发现,在商业化早期阶段,互联网受到了有限带宽资源、单一内容应用、终端渗透率较低等制约因素的影响。技术发展和竞争压力促使互联网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经营模式。经过市场实践和验证,门户模式是最佳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一。雅虎、新浪、搜狐等互联网企业均凭借门户模式取得了卓越业绩,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先企业。

分析认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具有相似性,门户模式同样适用致力于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企业。目前移动互联网处于市场进入阶段,其三种商业模式都源自于门户模式的成功实践:一是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平台+服务”模式,定位于价值链控制力;二是终端厂商主导的“终端+应用”模式,定位于用户需求整体解决方案;三是信息服务提供商主导的“软件+门户”模式,定位于最佳产品服务。不同业务领域的企业,基于自身业务体系和竞争优势构建具有主导权的商业模式。网络融合的趋势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门户模式成为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选择。

竞争现状:竞合关系驱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移动互联网的价值链不断演变发展。过去,电信运营商占据了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价值链系统。进入2G时代,基于移动带宽提高和终端功能增强,移动增值业务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3G到来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正朝着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和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内容服务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芯片厂商等更多的新进入者,分割了原本电信运营商垄断的价值链系统。

面对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产生的巨大价值空间,诺基亚、苹果、微软、谷歌、腾讯等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战略部署和市场布局早已开始。这些非传统电信行业的竞争者对电信运营商的传统核心地位形成有力挑战。

分析认为,过去电信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运电信营商对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绝对控制力。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趋势,迫使电信运营商必须为了应对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激烈竞争做好准备。经过在各自领域的快速成长,新的竞争者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庞大的用户规模、高效的产品研发能力、重视用户体验并且了解用户需求增强了新竞争者的竞争实力。

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三大博弈力量形成了移动互联网三向竞合格局。电信运营商一方面应对包括网络、终端和业务在内的全领域竞争,另一方面在应用服务、渠道拓展等方面展开广泛的产业合作。

未来趋势:移动互联网触发产业变革

基于产业发展的长期观察和深入研究,艾瑞咨询展望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趋势一:以用户为中心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电信行业经历IP化变革是互联网冲击和通信技术演进相互作用的结果。建立可管理的IP网络和形成对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控制力,是电信运营商长期以来实践的方向。面对市场竞争加剧,电信运营商实施由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的战略转型,决定了移动互联网成为电信运营商竞争的焦点。移动互联网正在经历一个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未来移动互联网将发展成为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服务的开放式网络。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认识到不仅仅提供接入服务,更重要的是满足用户随需服务的诉求和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这种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核心的驱动力,改变了电信运营商重运营轻服务的旧有模式,重塑了电信运营商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

面对移动互联网潜在的巨大价值空间,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始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创新,是促进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与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相比,电信运营商具有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优势,包括定制终端、语音和数据服务、计费等集成服务,从而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开放式的发展理念和有效整合的一体化服务,决定了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方面的表现力。

趋势二:移动互联网用户意识形成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随着移动带宽增加和终端功能增强,用户逐渐形成了通过无线接入方式和便携终端,获取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意识。这种不断增强的用户意识逐步影响和改变了用户习惯。在分隔的网络环境中,用户主动寻求信息,而在融合的网络环境中,信息主动寻找用户。这种变化增加了用户获取信息服务的控制和选择。

生产成本降低为智能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等移动终端走向大众市场创造了条件。移动终端普及化促进了多终端用户数量的增长。在不同需求场景中,多终端用户会根据需求选择适用与有效的接入方式和终端。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的业务整合,是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价值和服务的基础。精准把握用户体验,创新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业务,是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企业,创造移动互联网价值的重要驱动力。

趋势三: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趋势

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从文本格式、铃声图片、WAP上网、个性化定制服务到多媒体信息服务。早期以短信服务为代表的移动增值服务扮演了移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角色。目前移动宽带和智能手机成为服务内容的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手机搜索、手机即时通讯、手机SNS、位置服务LBS和手机游戏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经过终端融合发展的历程,手机终端发展趋向于更加贴近用户并且以满足个人需求为主。手机终端高度个人化的特征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必要性。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长期目标是面向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无缝的移动信息服务,促使移动互联网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核心。无论在办公室、家庭还是在生产流通,在不同的需求场景下,个人和企业用户都可以高效、便捷和低成本地获取信息服务。卫星导航、移动定位和机器识别等移动互联网特色服务具有巨大的社会和商业价值,未来将形成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推动力量。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必将主导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发展方向。

趋势四:移动互联网走向开放、协作和分享

篇9

没有盲区,只是缺乏勇气

这些年,我接触过许多传统企业,颇为意外地发现许多传统企业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并不比纯粹的互联网企业差多少。

例如深圳的花样年集团,虽然看起来不过是一个地产开发商,但很早就开始探索转型。旗下主营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的“彩生活”平台便是花样年的转型试验田。围绕“彩生活”打造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将基于物业费的盈利模式向基于增值服务费的模式转变。免费带动规模、刚需产生粘性,增值完成变现,这是典型的互联网三级火箭式产品思维模式。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过于骨感。一方面是对移动互联网的到位理解,另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战略难以实施。转型项目的效果始终难尽人意,成为传统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战略转型道路上的普遍现象。

不要忽视传统企业从挫折中学习成长的能力。联想集团于2009年回购联想移动,开始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我亲身经历了承载联想转型梦想的关键产品第一代乐Phone的开发过程。习惯了PC的开发生产模式的联想,对于怎么把乐Phone做出来显得笨手笨脚。往日成功的模式不能再简单复制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原计划在2009年推出的第一代乐Phone由于种种原因不断延期。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数字家庭事业部的组建,联想这头大象的移动互联网舞步开始变得越来越轻盈。

作为传统大型企业,往往并非受限于自身的盲区,而是受制于缺乏敢于自我革命的决心。比如,在一次关于微信的讨论中,来自中国移动的许多管理层对于错过在飞信基础上的巨大市场机会扼腕叹息。

需要为新模式重造基因

有转型决心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模式重造。

首先是决策模式。决策模式的重造要求企业认识到新的风险。

和诺基亚一样,传统企业对于传统质量的重视要比今天的互联网企业强得多。而永远的Beta版、销售工程机、边上线边打补丁这些在互联网企业中的常态行为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很容易被认为是几近自杀的疯狂行为。因此,他们的管理更偏保守,需要更多的决策流程来防范出现质量风险。今天用户所关注的质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质量,还包括设计质量、创新质量、差异化质量等,一言以蔽之,今天的质量是用户体验的质量。

传统的决策模式将过多的资源放在了保障传统质量处于风险可控上,而忽视了对外延质量的把握。事实上,外延质量的提升对于传统质量具有显著的补偿作用。这正是苹果手机虽然屏幕易碎(传统质量),但用户仍然愿意为它出色的使用体验(外延质量)埋单。反过来,诺基亚手机尽管稳定耐用(传统质量),但落伍的Symbian系统(外延质量)仍逃脱不了被用户抛弃的命运。

创新在传统决策模式下举步维艰,产品会自觉地趋于回到保守的方向上。只有意识到管理层对于产品的细度管理(micro-managing)不再适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才有可能将转型的步子加大加快。

许多传统企业中层以上的领导是清一色的60后和70后,完全看不到80后和90后的身影。这对于求稳是有利的,但对于转型时期的变化却是有害的。80后和90后正日益成为市场的最大群体,无法与他们建立共鸣的管理层虽然可以保护企业躲开礁石,但不过是带领企业安全地驶向无人区,其结果不过是把触礁的风险换成了油料耗尽的风险。

其次是研究模式。体验时代将研究的外延也从传统的市场研究扩展到用户研究。

尽管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研究也很粗糙,但不得不承认传统企业的研究和互联网企业相比更显粗糙。尽管乔布斯从不做市场调研的传说被许多人作为研究无用论的有力证据,但不得不说,用户体验的基础是研究。

在技术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市场竞争中,像黄太吉煎饼那样靠营销炒作的方式可以火一下,但不可持续。只有通过用户研究才能够发现机会,创造与众不同的体验。

在很多企业的理解中,研究主要为创新提供支撑。但实际上研究的作用远不止于此。用户研究是推动产品不断进化的引擎。因此,用户研究的定位应该为产品提供全方位支撑,让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可以建立在对用户的准确理解之上。

未来的市场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能力的竞争。2013年,我曾应邀为某一传统企业进行模式重造。首先是项目的研究环节,我们共同梳理出产品的差异化构想后,通过对用户研究加以验证,但很多假设被打破,这让我们认识到研究在产品概念阶段的价值。

互联网企业看似离用户很近,但事实上,传统企业更具备走近用户的条件与能力。已成规模的传统企业大多已经建立起定期的市场调研机制,只是在研究目的和方法上仍停留在过去以市场为中心的模式上。当这些传统企业意识到并学会从以市场为中心的研究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模式转变,这种研究模式的重造将会让传统企业在产品思考上有巨大的机会超越互联网企业。

最后是协作模式。不同职能的快速组合、快速迭代、快速分离是新协作模式的特点。

用户体验虽然被不断强调,但能真正将用户体验融入产品开发流程的企业并不多见。我给很多传统企业讲用户体验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每一次都能从他们脸上看到讶异与惊喜。而在具体执行中往往受限于传统的协作模式。

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让单独的一个用户体验团队来完成所有的用户体验工作是脱离现实的。这就如同希望乙方给出一个可以立即量产的创新产品设计。但不管乙方多么优秀,都不可能对甲方的市场理解超越甲方自身。

用户体验需要产品开发的每个职能单位共同付出才能获得有效的保障。产品、设计、开发、测试、用户体验、运营这些基本职能之间的相互吐槽十分常见。当每个职能单位只考虑自身利益,只在意自身风险的时候,产品的风险便失去控制。

篇10

近日,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应用中心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工作委员会指导、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触摸移动营销新机遇暨企业移动互联网安家工程”系列活动在山东省济南市隆重举办,移动营销专家臧文娟女士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分享了中小企业如何借助移动互联发展的机遇实现新营销的精彩观点,为中小企业迈向移动时代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思路。

臧文娟指出,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接入人群发展远远超越普通PC接入,移动上网已经成为新时尚。而移动互联网营销具有消费能力强、人群定位准、用户范围广、在线时间长、私密性强、前景广阔等特点,是中小企业实现业务增长的新契机。

对于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要真正把握机遇,需要以客户为中心,构建一个建站、二维码、网上传播一体化的通道,让消费者能够及时认识并购买中小企业的产品。

用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习惯来看,客户端是智能终端使用者的首选方式。据权威统计数字显示,当前APP应用者已经超过了3亿,而APP的下载次数仍然在不断地增长。

臧文娟认为,如果能够打造一个中小企业专有的APP,无疑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帮助中小企业构建一条与移动互联网用户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的用户零距离接触的直达快车道,为将这些用户发展成为企业的忠实客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方面,中企动力公司提供了一整套适合移动营销的企业客户端解决方案。专门为移动终端设计的页面以及客户端,融合了二维码、社交网络传播等特性,比传统的PC网页在内容可用性、浏览和交互操作的易用性上都更具优势,能够更好的满足移动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