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下乡安全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做好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针对三下乡实践团员人身安全,交通,天气,与村民纠纷等方面的影响,固需要做到以保障人身安全为主要的原则,制定各危害实践团员人身安全的应急方案,保障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有序的完成,特制订本预案。
二、应急工作领导组
组 长:
主要职责:负责活动期间突发事件的及时上报、处理、善后等各项工作。
副组长:
主要职责:负责疏散师生,维护秩序,保持现场,协调有关单位(如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负责救援和抢险。
三、应急处置程序
(一)接警与通知
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工作小组组长必须将所发生的事故情况及时汇报应急领导工作组组长,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二)施救与求助
突发事件发生后,小组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指挥协调。根据事件性质向公安交警、消防、卫生防疫、交通管理等部门紧急求援,使灾情较快得以控制,受伤人员及时得到救治。
(三)报告与通报
1、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应急领导组报告,领导组负责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以及采取措施情况、进展和善后工作等。
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向110、119报警和通知120医疗救护。
四、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一)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1、预防措施
(1)小组长是本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小组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对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基本消防知识,掌握逃生方法。
(3)加强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报告。
(4)到红色德育教育基地或其他地方开展活动、参观学习时,任何人不得使用明火。(如个人原因引发火灾,责任自负)
(5)在住宿期间注意用电安全以及防蚊虫时燃烧蚊香等使用安全。
2、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火灾,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打“119”电话报警,同时上报应急领导组。同时组织师生疏散:救人是第一原则,责任人应在第一时间,有序地组织学生疏散转移。
(2)注意事项:
①火灾时,由于有烟气,能见度差,现场指挥人员应保持镇静,稳定好人员情绪,维护好现场秩序,组织有序疏散,防止惊慌造成挤伤、踩伤等事故。
②利用现场有利条件,快速疏散。外面着火时,未坍塌的采用低姿势迅速而下,有条件的可用湿毛巾,堵住嘴、鼻,用湿毯子披围在身上从烟火中冲过去。
③火灾时,一旦人体身上着火,应尽快地把衣服撕碎扔掉,切记不能奔跑,那样会使火越烧越旺,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场所。如旁边有水,立即用水浇洒全身,或用湿毯子等压灭火焰,着火人也可就地倒下打滚,把身上的火焰压灭。
④如有伤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如学生受伤,要及时通知家长。
(二)、交通事故处置措施
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乘车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1、预防:
(1)加强对驾驶员交通法规、安全行车的教育。
(2)加强对乘车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特别要教育学生不要把头、手伸出车窗外。
(3)选择经验丰实、驾驶技术熟练、驾龄较长、自觉守法的同志担任校车驾驶员。
(4)带队教师随车,做好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
(5)要求驾驶员做好车辆例行保养工作,出车前要对车容、车况、安全性能(特别是制动系统)进行检查。
(6)不准违法超载、超速。
2、应急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报警并通知上级领导等。
(2)报学校相关部门(先口头后书面)。
(3)处置乘车人员。
①发生受伤者,要尽快及时送医院救治。
②及时疏散人员,组织人员及时做好同乘学生或教师的护送工作。
(4)保护事故现场,配合交通事故处理部门调查,并参与调解。
(5)如有伤亡事故,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处理,教师车祸根据政策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三)、突发自然灾害
1、应急措施
(1)在活动期间如遇自然灾害或发现险情,各组组长要立即向应急领导组报告,并及时启动应急程序。
(2)应急领导组及各组组长要现场指挥并及时引导师生撤离现场,疏散至安全区域。
(3)有受伤的人员要及时拨打120送往医院救治。
(4)迅速了解和掌握现场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四)、活动期间师生意外伤害、发病处置措施
1、活动前期要制定活动方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和注意事项提出明确要求。
2、活动准备期间,准备好常见疾病备用药,有专门的医疗小组负责药品及药箱的保管,出发之前做好一些简单的医疗培训。
2、如遇意外伤害、公共卫生、师生发病等情况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即时妥善处理,情态严重需120等相关部门帮助。
3、在活动期间,由于个人不听从集体安排、不服从管理,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责任自负。
(五)活动期间与村民发生矛盾与纠纷问题的措施
1.预防
(1)实践团住宿地带应做到不打扰村民休息为准则,切勿大声喧哗,打闹等。
(2)活动期间,与村民一起做农活必须事先与当地机关和村民打好招呼,且争得同意后才能进行。
(3)文体活动时间应在村民休息之前,且地点必须提前申请好,不可在晚会现场随意放置垃圾等物品。
(4)不可未经同意偷摘农作物,更不可破坏和污染村民果园农田等。
篇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围绕全国和省、市、区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强化红线意识,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领导,完善设施,立足防范,严格管理,促进我区文体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以对人民群众和文体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体系,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各类生产安全消防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文体系统安全生产全年无重、特大事故的目标。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升防范意识。
1、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力度。各科室、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安办关于转发2014年全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榕安办〔2014〕42号)等文件精神,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与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落实。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重大决策部署、法律法规、重大专题活动、常识规范规程、文体环境建设和热点难点等内容的宣传力度。执法大队、文化科、文艺演出管理要组织我区网吧、文化娱乐场所、演出经营场所和印刷复印、图书销售各经营场所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文化科、文化馆要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优势,结合“文化三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激情广场大家唱”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创作和编排一些以安全生产为体裁内容的优秀剧作;文化科、图书馆要结合“图书进社区”、“全国读书日”、“图书三下乡”等活动开展群众性消防知识宣传活动;体育科要结合日常管理工作,经常性地向游泳经营场所、体育健身路径和体育健身场所经营者或管理者进行安全法规的宣传教育;少体校、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要结合日常体育训练、比赛和教学,向干部职工、运动员及家长开展体育安全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开展全国第11个“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实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全覆盖。
2、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各科室、各单位要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和特点,组织本科室、本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各行业监管科室、单位要督促指导人员密集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文化经营性场所、文艺演出场所、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健身活动场所、体育教学训练场所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要严格落实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通过组织开展岗位练兵、集中培训、典型案例分析、外出交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水平。
(二)围绕业务中心,突出重点监管。
3、公众文化娱乐聚集场所安全生产监管。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要积极开展清剿火灾战役和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活动,切实将小网吧、小歌厅、“三合一”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做为整治工作重点,以确保本行政区域职责范围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公共文艺演出场所、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和网吧不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网吧“三合一”场所整治合格率100%,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合格率达100%。文化科、文化馆、图书馆要进一步规范文化艺术活动安全行为,对本行政区域内主办或承办大型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须有严密完善的安全保卫措施,有完善的消防设备,有突发事故处置预案和人员疏散预案;承办或协办大型商业性文化艺术活动,须严格按照规定报告属地公安机关审批,并积极做好有关配合工作。执法大队、文化科、文艺演出管理站要将安全生产、消防审批和安全消防监管纳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示范经营单位创建等工作的重要内容。
4、文物场馆安全生产监管。文物办应严格落实文物场馆安全检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月安全生产分析制度,进一步提升检查消防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培育能力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配齐配足消防安全设施器材,确保消防安全设施及器材的完好率。要加强对宗教文物场所的管理,预防事件的发生。
5、出版印刷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大队要重点检查生活区与生产区未分离、原材料与易燃品混放、调制油墨与生产车间未隔离等严重消防安全隐患问题;重点检查企业消防安全设施、设备配置、义务消防队伍建设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及“五项制度”建立落实等情况。重点检查整改到位和超范围许可经营情况。
6、少体校及青少中心安全生产监管。少体校及青少中心要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各种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修定情况。检查消防器材、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等配备情况,安全通道、出口是否通畅,是否按规定进行消防安全隐患巡查,是否制定防火安全自求演练计划,师生是否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和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检查门卫、巡逻、值班制度和外来人员、车辆、物品进出少体校及青少中心询问和登记制度及学生外出登记、销假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摄像监控设施是否完善,保安人员是否配备防暴叉等武器。检查饮食设施是否清洁卫生,从业人员是否定期体检并持有健康证,食品采购是否规范,疫病防治措施是否到位,食品经营单位(含饮食摊点)证照是否齐全。
7、体育健身设施场馆的安全生产监管。体育科要加强对辖区游泳经营场所、体育健身路径和体育场馆的日常巡查监管,要求各场所按规定配齐具有相关体育专业资质的安全员和管理人员,并组织进行经常性预防安全事故演练,督促落实场所内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8、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监管。执法大队要本着“先衔接、后提升”和“基础达标,三级为主”的原则,通过主体责任级别标准化级别的衔接(A、B级企业直接认定为标准二级、三级),推动全区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改进、创建升级,实现2014年底前100%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目标。文化科对新设立的网吧、娱乐场所、印刷企业和出版物经营场所等经营单位要求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必须全部达标,方可进行行政许可。
(三)完善管理机制,落实安全责任。
8、健全领导机构。我局将进一步调整充实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由局主要领导担任,各科室、下属单位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执法大队大队长为安全生产工作分管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工作依托文体局办公室,承担安全生产工作传达部署、联络沟通、文件草拟、资料汇总等工作。各下属单位也应相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配齐配强安全监督员,形成强大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网络体系。
9、明确工作职责。要依法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会议重要议事日程加以认真研究,精心部署,抓好落实,各科室、单位坚持做到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分析和治理。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局领导要根据工作分工,定期组织所分管的科室和单位负责人对所分管业务和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0、强化责任落实。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逐级签订安全责任状,分解责任目标,层层抓好落实。根据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的要求和年初文体局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和局下属各单位负责人是本科室、本单位及业务范围内和管理对象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科室、本单位及业务范围内和管理对象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直接责任。分管安全工作的局领导以及具体分管各科室、单位的局领导要切实担负起领导督促职责,形成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1、健全奖惩机制。在实施安全生产检查中,检查人员不认真履职,对受检单位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由于不及时发现问题,不采取果断处置措施、不指定专人跟踪落实等原因,酿成安全生产事故,应进行效能问责,并追究相应责任。对不配合安全生产检查,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检查人员提出安全生产整改意见限时整改不到位,对受到省、市、区安全生产检查通报批评和由我局组织全年安全生产检查考评总分名列倒三名的单位,当年度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年度考核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对酿成安全生产事故,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效能问责直到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年终安全生产综合成绩优秀的单位和表现突出的个人,我局将给予适当物质或精神奖励。
篇3
地质构造、断裂活动和新构造运动复杂,具有破坏性地震的孕育条件和历史背景,市地处华北断块和华南断块的结合部。历史上已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一直是省的地震重点监视区和防震减灾重点工作区。今后一个时期,受全球地震活动趋势增强的影响,市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地震活动威胁。各级政府一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防震减灾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依靠法制、科技及全社会力量,实现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由局部的重点防御拓展到有重点的全面防御,不断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年,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市要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市区及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城区力争综合抗御地震的能力要达到周边同类城区的先进水平。
三、地震灾害防御措施
(一)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逐步在每个县(市、区)建立一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纳入文明社区建设活动中,将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列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城乡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二)明确地震重点监视区,实行全面防御。一带是省今后1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防震减灾重点工作区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市、区)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有关规定。使区域内的中心城镇在年前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进而推动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完善地震监测台网。保证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确保项目按时完成。要改造、完善全市地震台网观测条件,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证我市地震监测台网充分发挥防震减灾效益。
(四)推进“三网一员建设。积极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的三网建设。重点监视防御区要把“三网覆盖到村,并在乡(镇)政府设置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观测员,其他县(市、区)三网要覆盖到乡(镇)逐步在全市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五)突出防御重点。充分考虑潜在地震危险性。期间,要完成城区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年以前完成重点监视区县(市)城区的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要在年前完成中心城镇的建筑物抗震性普查工作。要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与监督,把抗震设防作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对城镇上游或位置重要的大型水库和病险水库、易燃易爆易泄漏有毒有害物质的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及城镇高层建筑、大型超市、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和其他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和查险加固,使其达到抗震设防要求;要高度重视并尽快改变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的状况,逐步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提高村民的居住安全水平;要认真抓好各级各类危、旧校舍的改造和加固,增强其抗震能力。
(六)抓好救援救助准备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重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应急救灾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明确应急工作程序、分级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做到临“震不乱、决策科学、行动迅速、处置有力。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逐步落实地震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要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发展救援志愿者队伍,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壮大地震灾害救助力量;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地震灾害保险、社会捐赠相结合的多渠道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
篇4
一、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紧紧围绕全县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有效提高全县的地震监测和应急反应能力,服务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地震安全宣传教育,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依靠科技、法制、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全力做好地震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台网维护管理,不断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强化措施,规范管理,提高观测资料质量。依托现有监测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地向市地震局报送监测资料,定期向上级提出震情趋势会商意见。报送电磁波资料300份,报送会商意见42份。及时掌握震情,对省市提出的震情预测意见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加强台网监测管理,实行24小时震情值班,确保工作人员在岗、仪器设备正常、数据处理准确,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及时、准确、连续、可靠的观测数据。
(二)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民减灾意识
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统筹宣传资源,5月12日在县城东大街、文化广场举行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摆放地震科普知识版面20块,悬挂防震减灾宣传横幅3个,发放地震知识读本5000本、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材料10000份。通过赠送《防震减灾图册》、分发地震知识宣传材料,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全面提高全民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和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三)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抗震自救能力
联合县消防中队在实验中学、东关小学等城区学校进行应急演练,制订了较为科学的演练方案。演练前,对老师学生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明确了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师生一切行动听指挥;演练中,各配合单位各司其职,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演练后,组织开展讨论,总结成绩,寻找差距,不断丰富地震灾害的“实战”经验。演练活动是对我局《地震应急预案》的又一次检验,不仅落实了应付自然灾害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四)赴震区开展调查工作
6月3日18时11分,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北纬37.99度,东经103.56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我县震感强烈,距我县最近的居民点为南湖镇南井村,直线距离约26公里。地震发生后,我局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震情、第一时间派出现场工作队赴震区开展调查工作,没有发现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财产损失情况。
(五)开展“百村万户大走访大调研”活动
县委、县政府“百村万户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动员会后,县地震局根据动员会议精神,结合本部门实际,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迅速成立“三同”活动领导小组,成立工作组,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并迅速进驻重兴镇扎子沟村,正式拉开以“送政策、访民惰、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的活动序幕。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等方式,积极宣传政策,按户走访、联户座谈,将中央、省委、市委、县委有关文件精神送到村干部手中,将强农惠农政策进到农户家中。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驻点村309户的走访民情工作。召开驻点联系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大会、座谈会3次,填写调查表309份,送出《惠农政策汇编》手册309份,撰写民情日志近35篇,掌握了民情民意100余条,走访调查入户率达到100%。
(六)提升机关办事效率,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认真执行依法行政各项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无行政执法错案发生。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积极协调处理案件,党务、政务及时公开,内部财务管理规范,工作作风扎实,办事效率显著提高,无工作作风方面的违纪违规问题发生。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三、工作成效
(一)严格依法行政,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地震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推进当地防震减灾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全县地震行政许可工作,严格依法行政,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关。逐步健全执法队伍,有计划的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法规大众教育机制。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县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县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操作手册》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地震应急工作流程,完善了地震应急管理制度,落实了地震应急工作职责,加速推进了地震应急工作法治化建设的进程,县镇村三级干部和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地震工作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县和镇都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民政、卫生、消防等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基本建立应急组室,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有专人负责。全县18个镇配备防震减灾助理员,部分村社配备地震安全员。
三是地震规划管理逐步完善。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与省市地震工作对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组织力量,全面科学地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工作。加快探索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管理新机制,稳步推进县镇地震预测、减灾等基础性工作,督促协调发改、规划、建设、土地等部门切实把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四是地震灾害应急基础与灾情速报体系基本形成。对全县中小学校舍地震安全排查鉴定工作进行了排查,并组织多部门协同开展了地质灾害检查、消防安全检查等活动,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重大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进行险情排查。加大“三网一员”建设力度,健全县、镇、村三级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建设,加强各种应急通讯设备、设施、通讯网络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完善地震灾情速报制度,规范灾情速报程序,确保及时快速上报震情与灾情、应急与救援等动态信息。目前,全县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和村社地震安全员达60余人,专兼职地震灾情速报人员28人。
(二)把握震情趋势,监测预防救援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地震监测预报能力不断提高。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严谨的作风,严密监视震情的发展变化,及时捕捉和研判前兆异常信息,积极开展地震趋势判定工作。积极推进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职责明确、联系紧密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
二是地震灾害预防能力不断增强。县抗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单位紧紧围绕全县重大建设项目,强化防御措施,做到“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推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一体化,认真贯彻落实《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依法加强监管,从源头上把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关,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加强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加强对各类重大建筑工程、生命线工程和易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以及交通、水利、电网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抗震设防整体水平。全面推进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建设,结合新农村小康农宅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加强在场地选址、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等环节的抗震技术指导,提高农村整体防震减灾能力,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学得会、受教育、得实惠。
三是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加大。高度重视地震应急工作,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按照《县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全面落实和监督检查地震应急预案要求的各项工作。加强和推进“三网一员”建设,落实人员和经费。切实加强震情监测、短临跟踪和震情研判工作,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管理,进一步完善使用功能,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应急启用正常。
(三)坚持群测群防,社会防震减灾力量逐步形成
一是群测群防措施更加科学。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地震的监测和预防,因地制宜的开展地震宏观异常观测,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在现有7个观测点的基础上,计划新增4个观测点。每个镇确立了1名灾情速报联络员,筛选培训了10个宏观监测员,大范围收集地震宏观前兆异常信息,使防震减灾知识逐步深入人心,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遍增强。
二是地震科普宣传深入人心。坚持以“科技三下乡”、“防灾减灾”活动周等大型活动为契机,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示范基地、示范社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地震应急科普宣传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认真开展科普周、7.28地震纪念日、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和12.4法制宣传日等科普活动,鼓励地震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创作,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救援技能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能力。
三是地震应急队伍发展壮大。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依托县消防紧急救援队,组建了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督促民政、建设、卫生、电力等成员单位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队,各镇组建了以基干民兵为主的突发事件工作队,基本形成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抢险救灾等专业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四)及早安排部署,地震突发事件处置科学合理
坚持“超前谋划,及早安排”的原则,修订下发了《县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操作手册》,出台了《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科学合理的安排部署地震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一是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工作。以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与县扶贫办一道对全县农村住房进行摸排,建立了农村住房情况工作台帐,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民居纳入危房改造工程项目,有计划地分步整改。二是抓好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制定了地震灾害应急演练方案,组织消防、公共卫生、学校等方面的应急演练3场次。通过预案演练增强了各应急救援队伍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处置能力,检验了应急联动和协调配合能力,熟悉了响应程序,为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积累了“实战”经验。三是加强地震应急保障能力。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不备”的原则,购置了发电机、GPS定位仪等设备,确定了以广场、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等开阔场地为主的应急避险场所6个15万平方米,不断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和2018年工作打算
我局在防震减灾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是广大群众的地震忧患意识比较淡薄,群测群防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二是专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工作人员少,而且来自不同的岗位,需要进一步培训提高。三是工作经费十分紧张,地震应急装备的配置、保障物资的储备、监测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日常的业务培训、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的地震工作,要认真贯彻省市地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服务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科学的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抓好防震减灾法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和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指挥调度能力,提高全县防震减灾法规大众教育的普及率。
二是抓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做好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运行、地震观测数据的处理与汇交共享,做好地震群测群防的建设和运行,抓好地震异常及时落实、上报,进一步完善会商机制。
篇5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中省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各界十分关心。各级各部门要立足我市毗邻汶川特大地震余震发生区的实际,进一步深刻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扎实认真地落实防震减灾各项措施。
(一)将防震减灾纳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县区、各部门要把编制防震减灾规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并切实纳入到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基本建设、事业发展、科技进步、重点项目等专项计划中,要充分体现防震减灾工作内容。要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加大对防震减灾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要充分发挥科技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地震科技攻关,增加地震设施手段。对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项目,从立项到经费安排方面要给予倾斜。要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测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大力推进实用技术,开发和推广工程抗震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场地抗震和结构抗震技术措施的落实,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救助工作水平。
(二)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全市各级地震、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制订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市、县区都要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完善宣传网络,加强阵地式宣传。要进一步加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法制观念和意识。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即将实施。各县区要以“5·12”国家防灾减灾日、科技之春宣传月、唐山地震纪念日等为契机,大力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和防震避险知识教育。要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纳入文明社区活动和新农村建设中,作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录音录像、张贴标语等形式,对包括农村在内的广大群众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应急避险知识,引导、帮助群众消除恐震心理,增强社会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全市各级教育部门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课外读物和科普活动中,每个县区要建立一所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学校,并逐步推广。各级学校也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生安全素质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使广大学生能够掌握应急防范措施和应急避险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要加强新闻媒体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体平台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局面。
(三)不断强化防震减灾执法工作。要按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与监督,加强抗震设防的执法检查;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加大防震减灾相关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力度,强化执法队伍,健全执法机构,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机构,完善工作体系,坚持经常性研究防震减灾工作的会议制度,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各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明确各自防震减灾工作的职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加强目标考核,把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市、县区地震行政管理机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配备专业人员,明确职责。依据省地震局重新确定的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我市汉台、宁强、略阳、勉县、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八县区要重点加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县区在下一步政府机构改革时研究单设,条件暂不成熟的可与科技等有关部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配备3-5名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有牌子、有职能、有人员、有经费”。同时,各乡镇要确定一名防震减灾助理员,负责落实基层防震减灾日常工作,抓好“三网一员”建设,巩固群测群防工作基础。各县区、乡镇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要在6月底前分别报市地震局备案。要加强对地震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市、县区地震工作队伍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防震减灾综合工作能力。
二、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测,积极做好群测群防工作
地震监测预测是整个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要努力探索和揭示地震发生发展的规律,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的能力。
(一)继续严密监视震情变化。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对全市地震地质环境、地震地质构造及其活动规律和地震预警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震情短临跟踪工作方案,完善震情跟踪工作措施,坚持重大异常速报制度,及时做好资料分析,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提高震情分析会商水平,确保各类地震监测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地震监测资料质量可靠,地震信息及时传递。要规范地震信息行为,积极探索逐步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判定信息的渠道,使群众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震危险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二)努力加快台网改造建设步伐。要按照“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前兆台网合理布设、基本实现地震烈度速报”的目标,将监测台网建设纳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加强省、市、县区的沟通,统筹安排经费,进一步加密测震、强震、前兆台网密度,新增监测手段;加快实施**GPS监测项目;开展陕南地区跨断层流动监测。今明两年我市要建设完成12个强震观测台,7个测震台,5个A+级GPS测点,4个形变台,8个跨断层一级水准观测点,3个断层流体观测台,到20**年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区要建至少2个断层观测台,其他县至少应建1个断层观测台。要健全地震信息网络,建成市级区域台网中心和地震速报平台,以市地震信息节点为平台,建立全市防震减灾虚拟网络,实现与各县区及周边地震联防区、协防区的地震监测信息共享,确保信息传递快速、准确。要不断引进新的观测技术和方法,逐步形成空间、地表、地下相结合,覆盖全市、与周边地区互相联网的立体观测系统,不断提升我市地震监测能力。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
(三)全面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积极推进以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技宣传网、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为主要内容的“三网一员”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地下水、气体、动植物等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群测群防投入力度,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要以地震宏观监测技能和科普知识宣传能力为重点,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培训,使其成为基层地震工作的重要力量,巩固防震减灾宣传的前沿阵地。
三、着力抓好地震灾害防御,依法加强抗震设防工作
地震灾害防御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由建(构)筑物的倒塌破坏造成的。当前我市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普遍不高,汶川地震造成大量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学校医院、村镇房屋毁坏。为确保建筑物的防震安全,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行政监督,加强建筑物场地抗震和结构抗震的行政审核把关和技术管理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科学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一般建设工程必须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国家批准的地震小区划确定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生命线等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据此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程序,为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必要的设防依据。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建设工程管理制度,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
(二)切实做好恢复重建抗震设防技术服务。市县人民政府在制订本地经济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重视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评价和地震小区划等地震基础性探测工作。配合省上尽快组织实施汉中地震活断层探测项目和小区划项目,详细排查具体的地震地质环境,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提出抗震设防要求,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基本建设提供依据。认真加快全市灾区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做好防震减灾技术服务,开展恢复重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检查,使恢复重建项目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从根本上消除灾害隐患。要组织开展县级以上城市的建筑物抗震性能鉴定工作,对达不到设防标准的要统一规划,逐步予以加固改造。对存在地震安全隐患的病险水库及能源、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要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改造,消除隐患。加强对地震可能引起的滑坡、水库、溃坝、堰塞湖等次生灾害的防御。继续推进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工作,建立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指标体系,各县区至少建设1个城市地震安全示范区。
(三)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并尽快改变农村民居不设防的状况,提高农村民居的地震安全水平。各县区要新建1—2个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把知识普及到乡(镇)、村及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农民把建设地震安全民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自觉行动。建设、地震部门要组织力量,及时提供抗震性能比较好的民居设计图和模型,建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技术服务体系,为建设地震安全民居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鉴于我市乡镇机构设置情况,村镇成片建设的抗震设防工作由建设、地震工作部门协同分工把关;农村零散农户建房的抗震设防工作由镇政府牵头,土地、建设、地震部门参与,采用“会商制”,共同抓好。发展改革、民政、扶贫等部门在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和推进安全民居工程中,将地震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扶持、引导农民建设地震安全民居。
四、不断提高地震应急能力,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
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危机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努力实现从被动救灾到主动减灾的转变。
(一)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分级编制、分级管理的原则,尽快修订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层级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补充、协调一致的地震应急体系。要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经常开展演练,检验反应能力,使地震应急预案更加科学、实用,增强可操作性。要完善措施,建立地震快速评估基础数据更新机制,推进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建设。要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市上力争20**年建成1个市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县各建成1个县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二)切实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平灾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各县区在规划建设或改扩建广场、公园绿地、体育场所、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时,根据人口密度和分布实际,应充分考虑紧急疏散和安置受灾民众的需求。**期间,受汶川地震影响灾情较重的**县要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各建1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市上将在2009年底前建设完成桥北广场应急避难场所的基础上,再建2处避难场所。“**”期间,其它每个县城的应急避难场所至少要能满足30%城镇人口应急避险需求。
(三)建立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市、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一队多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要依托消防部门,建立市、县区两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要及时配备、补充救援效果好、携带方便的专业救援设备;要对现有的各行业各部门救灾力量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统筹现有救灾救援力量,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统筹调度的工作机制,并加强对救灾救援知识的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集中统一组织开展救灾救援工作。同时要加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各县区必须有1—2支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群众自救互救中的作用,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要进一步完善军地联络机制和区域联动机制,为及时应对地震突发灾害事件做好准备。
篇6
一、我校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按照时间划分,我校实践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寒假社会实践、暑假社会实践和学期间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以“大工学子母校行”为主,各学部、学院组织各种主题的自主实践为辅。“大工学子母校行”顾名思义,大工学子,回到高中母校,宣传大连理工大学的各项政策、校园文化、学习氛围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连理工大学,为我校获得更多优质学子打下良好基础。各学部、学院组织的自主实践主题宽泛,地点自由选择,通过立项后,既有资格到实践、地开展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实践是没有经费支持的,学生要自行解决一切费用问题。
暑期社会实践是主题最宽泛,团队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包括报国企业行、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多个主题。学生自由立项,通过答辩评选出精品团队、重点团队和普通团队(活动经费不同),即可开展实践活动。
学期间实践主要有社区挂职、志愿者服务工作、自主实践、党支部实践、实习等形式,时间活动性比较大,学生参与实践的连续性比较好,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参与实践活动,来充实大学生活。比如支教、挑战杯志愿者、去社区挂职锻炼等。
我校正在积极的为学生提供越来越多实践平台,每年都会有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做出改革与改变,学生也努力抓住每一次机会,投入到社会实践中。
二、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时常见的心态以及会出现的问题
现代大学生思想成熟较晚,价值观等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在社会实践中容易出现一些心态问题。下面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一)积极心态
1.了解新鲜事物,增加新阅历,新认知。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更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在实践立项时,很主动的选择那些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主题,来增加阅历。比如在报国企业行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第一手的企业用人信息,用人标准,结识人脉;还会了解到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体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一部分学生对感兴趣的领域更深入具体的了解,很有益于世界观的建立。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坚韧不拔精神,提高组织能力等。社会实践团体是一个和谐融洽的小组织,队员性格互补,相互学习,共同生活,一起处理问题。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小摩擦,观点不合等常见现象,但是队员及时调整,做出改正,共同创造和谐愉快的团队氛围,相互鼓励,不抛弃、不放弃。在团队中,每个队员都会扮演适合自己的角色,摄影、通讯、宣传等。强项技能可以继续发展,弱项短板可以努力学习,只要有想法,在实践中都可以创造机会提高自身能力。
3.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帮助,部分大学生会利用好假期时间积极的回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比如,为农民工子女做义务家教,走进老人院看望老人,关爱弱势群体等,积极主动寻找途径,帮助他人,无私奉献,在能力允许范围内,发挥光与热,实现自身价值。
当然,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心态也是多方面的,以上三点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学生在实践中的心态更成熟,实践活动可以做到有始有终,积极传递正能量。
(二)消极心态
1.追求行为积分,目的实践类奖学金。很多同学做实践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得到实践类奖学金,于是参加很多个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做的危害有:盲目性、实践活动质量不高、思考少、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比如在2012-2013社区挂职活动中,部分学生做的非常差,以至于被取消挂职资格。其实,想要拿到社会实践奖学金并不难,学生要做的是把每一次社会实践都努力用心的做好,目光放得更远,善始善终,实践成果必然会很丰硕,更容易被别人看到,收获的不仅仅是奖学金,甚至会得到更多你想不到的收获。
2.遇到困难易放弃。实践活动中难免会遇到经费不足,气候恶劣,团队不和谐,准备不充分等形形的困难,如果队员存在消极心态,就不会积极的做好本身角色和分内事物,甚至传染其他同学,最终导致实践无法进行。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每年最终答辩的实践团队都远少于参与立项的团队,充分说明放弃实践的队员数量不少。
3.实践团队出现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难免因为观点不合等问题产生冲突,性格不和发生摩擦,最终使团队出现问题,不能圆满的完成时间任务。
三、社会实践中辅导员的角色和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实践团队请辅导员当指导教师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带队教师和非带队教师两个角色,其职责和作用如下:
带队教师职责:
1.确保所有实践队员的人身安全安全,财产安全;
2.把握实践主题,不偏离大方向;
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非带队教师职责:
1.了解学生实践活动,知道学生实践去向,给出参加实践活动时参考性意见;
2.要求学生定期汇报实践情况,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开阔思维;
3.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的困难,提供最大的帮助。
篇7
一、2010年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服务措施,提高创新能力,两个“中心”作用初见成效。
一育苗服务中心作用突显。育苗中心第一车间于12月份建成投入使用。为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育苗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安装了自动排湿降温、自动遮阴补光、自动喷淋、自动卷帘系统、监控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实行了全程计算机智能化管理;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今年共育苗三期72万株,无偿供应给100农户的200座日光温室和春棚使用,有效解决了菜农在育苗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完成新品种展示11种、新技术展示5项、举办专题培训班三期,受训人数260多人次。初步实现了育苗中心“科技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推广、育苗服务、种植结构调整、休闲观光”五大功能,为设施农业园区实现规范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煤化工研发中心作用明显。,市政府与相关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了褐煤研发中心并投产使用。为了切实发挥“研发中心”带动煤化工向产业化方向的示范引领作用,协助煤化工园区促成了市政府与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签定科技合作项目,提升了“中心”褐煤化工技术研发水平;切实抓好科技厅下达的褐煤科技研发项目落实和资金管理,保证项目和资金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整理收集“中心”相关数据和材料,为申报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做前期准备。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科技含量,两项工程成效显著
一设施农业种植水平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工程顺利实施。一是继续搞好校地联合,促进产学研结合。丰富与内蒙古民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内容,创新服务手段。一年来,推广新品种20个、新技术7项,组织专家入户指导9次,现场解答农民的技术疑问30余条;二是发掘培养本地文化水平较高、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乡土人才,重点培养,一部分人己成为技术能手、科技带头人。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推进了设施园区种植水平整体提高。三是抓典型、搞示范、带整体、促发展。加大对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和扶持力度。新增加科技示范户26户,总量达到达36户。通过提高科技示范户建设标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技术指导、加大物资投入和强化监督管理等措施,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有效地带动设施农业园区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园区优化升级工程取得实效。深入企业加大对科技政策宣传解读和引导力度,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主动为企业联系科研院所,搭建科研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和产品的自主研发,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和名优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截至到11月未,新建企业研发中心三个。3月份,我们为工业园区申报的“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材料已通过通辽市科技局初审,通辽市政府批准,上报到自治区科技厅。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开始起步。工业园区优化升级工程取得实效。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科技意识,两个推进工作成果丰硕。
一自主知识产权推进工作有了明显进展。截至10月末,申报专利5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授权3件,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知识产权,促进全社会专利意识的提高。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天网”、“雷雨”行动要求,制定了霍林郭勒市专利执法专项行动方案,积极开展了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企业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二科技素质推进工作成效斐然。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载体活动。围绕“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这一主线,针对当前社会热点和群众实际需求,开展了以“努力构建和谐霍林郭勒——科技创造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举办各类科普讲座3场、科技培训班1期,参加人数约余人(次);发放科普图书100余册、科技宣传资料500多份;悬挂标语8幅,展出科普展板5块、科普图片(挂图)8幅;与相关部门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三次。通过现场设置科技成果宣传展台、科技咨询台等形式,向广大农牧民宣传科技知识。编印发放了各类种养殖适用技术资料1000余份。通过活动,全市掀起了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热爱科学新。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科技动态》和科技网站,定期宣传公共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科技工作情况。2010年,宣传科技法律法规4部,16期。编发科技动态20期,印发400多份。在科技网站上传科技信息80余条。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全民科技首位意识不断提高。
以抓人才管理、服务和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重点,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专家信息库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做好贮备工作。目前,入库各类专家已达20位。认真落实市委、政府有关于人才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科技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霍林郭勒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宣传,不断优化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激发优秀科技人才创新动力。
(四)抓好项目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两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科技项目收集、申报、争取工作。对我市重点开发的优势产业、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招商企业进行调研,开展科技项目收集入库贮备工作。同时,根据项目申报指南,认真筛选,积极申报。2010年,新增入库项目12个,向上业务申报了9个,其中直接走财政2个,上报自治区科技厅4个,通辽市局1个。审批下达4个。
二是防震减灾工作。定期对我市数字地震监测台设备和院落进行维护修缮,确保监测台的正常运行、数据信息准确畅通。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出现地震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上报处理。根据市政府人动情况,相应地调整了“三网”工作人员。确保地震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规范抗震设防审批程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管理转变。实现工程审批、监督、验收全程管理。今年共审批项目50个,目前完成验收的19个。指导市内19个相关单位完善了地震应急子预案,完成了我市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了我市防震减灾的能力。
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防震意识和应急能力。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方针,以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重点,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
(五)建设“四型”机关,树立部门良好形象,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以深入开展争先创优为契机,全力打造“四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年初制定了学习计划,规定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建设学习型机关;树立“规范就是形象”的观念,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法,做到诚信服务、文明服务,建设服务型机关;成立科技成果推广中心,构建适应跨越发展创新体系,从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到工作方法、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全方位创新,建设创新型机关;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纪律约束人,树立“全局一盘棋,协力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建设和谐型机关。
一年来,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科技成果不能卓有成效推广;科技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不强;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亟待加强;政府及企业对科技的投入明显不足;领军型高科技人才和创新性团队匮乏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科技工作将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加快建设创新型霍林郭勒为目标,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按照全市总体安排部署,工作思路是:“坚持一个战略、突出抓好二个中心、实施三项工程、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争创09-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普及应用,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型转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坚持一个战略
即:实施科技大开放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积极开展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全面实施科技开放。在农业方面,继续抓好我市与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地校科技合作以及与辽宁北镇科协横向科技联合,不断丰富合作内容、拓宽合作范围、提升合作质量和绩效水平。在工业方面,坚持政策引导和推动,搭建产学研平台,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实现产学研的良性互动。突出科技招商,把招商目光盯在产学研相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持续研发能力的项目上,盯在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广的项目上,盯在应用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项目上,达到既引资金又引技术、既引项目又引科技的目的,推动企业走集约型发展之路。全力做好煤化工园区和中钢鞍山热能研究院的科技合作项目管理与服务,尽快拿出科研成果并转化应用实现产业化,使褐煤化工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带领企业、科技示范户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博览会、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扩大宣传,开阔视野,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探索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医药卫生、防震减灾等社会事业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建设。
二、突出抓好二个中心
即:高效设施农业工厂化育苗服务中心和褐煤化工研发中心。
育苗服务中心。要完善功能性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从业人员、管理人员技能培训,提高种苗供应数量和质量,切实解决好菜农育苗难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探索“中心”新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更好发挥服务中心“科技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推广、育苗服务、结构调整、休闲观光”五大功能,引领设施农业生产向精品特色、高产高效方向发展。今年是育苗中心运行的第二年,对园区内菜农继续实行免费供应种苗。力争全年三期育苗量达70万株以上。其中:早春育苗是重点,满负核育苗量要达到24万株以上,满足150农户种苗需求。
褐煤研发中心建设。在做好我市与中钢鞍山热能研究院褐煤化工研发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和服务的同时,对科研成果及时进行申报鉴定,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产生行业第一台标准设备,第一套成熟专技技术,示范引领煤化工行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努力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中心”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积极申报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提质升级,早日建设区域褐煤研发中心,抢占褐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先机。
三、实施三项工程
(一)实施科技入园惠农工程,实现科技兴园富民。大力引导农户进一步完善温室工程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做到“穿鞋”“带帽”“着装”全副武装保温增温,增强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提高效益。充分利用地校科技合作、横向科技联合平台,切实抓好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实现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切实抓好菜农技能订单培训,全面提高科技素质。注入科技要素,提升农科协、农村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使设施农业园区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升园区整运行质量和水平,实现科技强区富民。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努力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实现园区优化升级。
(二)实施科技入园兴企工程,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深入园区宣传解读科技政策、帮助园区争取科技政策、督促园区落实科技政策,大力实施科技政策入园,使园区和企业享受更多的科技政策优惠;通过向上争取科技项目、向外招商引进科技项目,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入园,使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优秀成果等创新资源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搭建产学研平台,引导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联合,共赢发展,大力实施创新技术入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园区加快发展低能耗、低(零)排放、非资源依赖型的科技产业,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入园,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科技项目的安排上,侧重向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倾斜。明年要打造1-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园区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密切联系园区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督导,使科技入园兴企工程落到实处。逐步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程,着力培育知识经济。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和载体活动,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中的导向作用,提高我市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力。积极争取上级专利资助项目,促进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企业科技人员开发申请专利技术,确保全市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长,培育发展知识经济。
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科技人才建设工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保障。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发展的关键。一是认真贯彻《霍林勒郭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充分发挥科技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创新创业;二是继续实施各类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搞好继续教育,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科技队伍结构;三是加强专家信息库建设,不断增加各类专家的入库数量。通过建立以项目开发、基地建设为载体的人才引进服务体系,形成对外开放、对内联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新机制,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重点建设好技术创新、科技企业家、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服务等几支人才队伍,为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更多人才资源。同时,对引进的人才建档立案,进行跟踪服务。
(二)做好民生科技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认真抓好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载体活动。继续与主要宣传媒体合作,搞好科技宣传窗口建设、办好《科技动态》、丰富科技网站内容,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做好科技项目工作,促进成果转化产业升级。
围绕重点行业企业,收集科技成果,编制可研报告,做好项目入库贮备工作。同时,根椐科技厅项目申报指南,积极甄选申报、跟踪盯跑,力争有更多科技项目落户我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优化升级。
篇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政〔20**〕3号)精神,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示范生态创建为载体,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重点搞好农村饮水安全、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总体目标。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等措施,力争到20**年,全市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遏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摸清全市土壤污染与农业污染源状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以上,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均提高**%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健康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用2—3年时间,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市)创建任务,**镇成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2—4个乡(镇)成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0—20个村成为**市级以上生态文明村。到20**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着力解决农村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建设。各乡(镇、区)要把保障饮用水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市水利部门负责抓好农村供水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做好村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市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对集中饮用水水源要划定保护区,重点抓好环境保护、水质监测与管理,严禁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对分散供水水源要加强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监测,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市卫生部门负责做好村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卫生技术评估工作。
(二)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各乡(镇、区)和市新农办等部门要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引导农民开展村庄绿化,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环境,逐步消灭“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的现象。市水利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小城镇和农村污水治理的指导,在有条件的乡(镇、区)和村庄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市建设、农业、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垃圾污染治理的指导,积极引导农村建立垃圾站,实行生活垃圾定点存放,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区)运输、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市卫生部门要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通过开展改厕,逐步推广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市发改和农业部门要把农村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提高建设标准,实行“一池三改”,推广“猪—沼—果”、“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三)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各乡(镇、区)要制订和完善村镇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和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村镇工业企业布局,按照村镇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发展村镇
二、三产业。坚持有计划开发矿产资源,严禁私采乱挖行为,对生态已遭到破坏的矿区要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市发改、环保、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工业企业监督管理,新上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标准和水土保持标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水保方案审批、“三同时”制度和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制度,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严防污染严重、工艺设备落后的“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死灰复燃。工业园区同类企业、同类行业要实行集中建设,农业园区特色产业要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循环化生产建设,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四)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市发改、环保、畜牧等部门要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市环保部门要会同畜牧部门对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规范的环境管理,对新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超标排污企业,必须限期治理到位。
(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市农业部门要在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摸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产生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排放量及其去向。摸清农业污染物排放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农业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积极推行秸秆还田和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生产饲料肥料等,严禁露天焚烧。
(六)防治农村土壤污染。市环保部门要做好全市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摸清土壤污染现状,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市农业部门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和生产基地灌溉水源、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对矿产、交通、水利、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等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管,防止出现新的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现象。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街道绿化、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加强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逐步恢复农村地区水体的生态功能。
(八)大力开展创建示范工程活动。把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一批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实力强的乡(镇、区)、村率先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区)、生态文明村,推动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从20**年起,市政府将把环境优美乡(镇、区)和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考核。对完成创建任务的乡(镇、区)和村庄,比照**市政府奖励资金同等给予奖励。
三、切实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把农村环境保护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乡(镇、区)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的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创新机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二)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力度。农村环境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各乡(镇、区)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无公害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以及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同时,要研究制定乡(镇、区)、村庄投入及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完善农村环保基层队伍建设和农村环境监测监管。完善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机制,逐步建立覆盖农村的环境管理体系。各乡(镇、区)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逐步建立环保监察员制度,制订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把环保工作职责落到实处。市环保部门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预警监控体系,重点做好环境监测站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和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和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全面开展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管理“三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定期公布区域农村环境状况。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禁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项目立项。开展污染物与健康危害风险评价工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新晨
篇9
一年来,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工作创新,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全民创新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防震减灾、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增添了一些科技工作亮点,开创了科技工作新局面。2007年,共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7项,济宁市级12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省级专利明星企业6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家,新增一家济宁市级科技示范园,争取无偿资金243万元。我市连续12年保持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的光荣称号。我市被省列为知识产权试点市,市地震局被评为山东省地震监测预报先进单位,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绩效验收。
一、工作回顾
(一)加强领导,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1月16日,召开了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对2006年的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安排布置2007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大力开展全民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加快创新型曲阜建设步伐。3月20日,由市政府吴霁雯副市长带队,抽调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统计局、市科技局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全市12个乡镇(街道)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暨全民创新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核验收,历时7天,重点围绕组织领导,科技宣传培训,科技示范园、示范村、示范户建设,科技创新,科技投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全面严格考核,评选出一等奖2个,鲁城街道、时庄镇,各奖壹万元,并授予“曲阜市科技工作模范乡镇(街道)”称号;二等奖5个,书院、姚村、息陬、王庄、南辛,各奖五千元,并授予“曲阜市科技工作先进乡镇(街道)称号。三等奖5个,吴村、陵城、董庄、防山、小雪,各奖两千元。对乡镇的考核是对乡镇科技工作一个较大的促进和提高,进一步优化了乡镇科技发展环境。5月9日召开了迎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考核工作专题会议,吴霁雯副市长主持,郭庆海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并对考核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直有关18个部门参加了会议并及时准确的上报了考核所需资料和证明材料,汇集成册,并及时上报。为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激励科技人员干事创业,今年对1988年制订的《曲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6月25日,市政府第68次市长办公会通过了新修订的《曲阜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了科技最高奖,奖金10万元,奖励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这也是我市首次设立科技最高奖。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由原来的1000元、800元、500元提高到现在的1万元、5000元和3000元。6月26日,市政协主席马书轩,副主席刘汉武、韦挺带领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机关组部分政协常委、委员视察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市政府副市长吴霁雯陪同了视察。马书轩主席听取了市政府科技创新工作汇报,深入到书院农业科技示范园、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力促进中心实地察看了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情况,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新的要求。7月4日,召开了上半年科技工作总结暨乡镇科技目标考核通报表彰会议,通报了全市12个乡镇(街道)科技目标考核情况,并进行了表彰奖励,回顾总结了2007年上半年科技工作开展情况,就下半年科技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市政府托娅副市长;市政协刘汉武副主席出席了会议。8月10日,召开了第八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筹备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我市的博览会筹备工作,会上传达了全省、济宁市产学研合作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精神,表彰了我市优秀专利企业、优秀创新产业化项目、优秀专利人,市政府副市长吴霁雯主持会议,市人大副主任史存华,市政协副主席刘汉武参加了会议。8月14日召开了全市科技进步奖评审会,对全市筛选出的30项科技成果进行了全面评审,共评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3项,发放科技进步奖奖金13.9万元。通过一系列地政策、资金引导和扶持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发展环境,并进一步将全民创新活动引向深入。
(二)扩大宣传,全民科技首位意识全面提高。一是扎实开展了科技周一系列活动,5月21日,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科技局组织18个市直部门在息陬乡集中开展了“送科技下乡、赶科普大集”活动,为息陬乡赠送了价值近万元的微机、打印机和科技光盘200余盘。这次活动各单位共制作了精美宣传展板60余块、条幅20余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为群众进行技术咨询200余次,倍受群众欢迎。11月28日,我局组织市知识产权局、市地震局、曲阜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16人参加了在小雪镇举办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展出各类展板6块,发放各种科技信息资料26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余次。二是利用了《曲阜科技信息快讯》和曲阜科技信息网,对我市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和企业科技工作情况进行了及时通报和交流,今年共编发12期,交流各类科技信息1000余条,印发12000余份。另外,我们还为各乡镇(街道)及市直有关部门订阅了60份的《科技日报》。三是大力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2007年初,由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主办,曲阜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曲阜市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无偿为全市12个乡镇(街道),388个行政村,10个科技示范园建设410个信息网点。4月19日,市委、市政府在书院街道召开了全市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启动仪式,市政府吴霁雯副市长主持了会议,市委组织部王志泉部长作了重要讲话,济宁科技局宋科局长、济宁市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吴凯生主任应邀参加了会议。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真正实现科技信息村村通。该项工程已成为我市的亮点工程,受到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和市领导的赞赏和肯定,被列为市政府2007年为民利民十大工程之一。11月7日,全市远程教育暨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管理员培训班在曲阜生产力促进中心举办,本次培训班主要是提高管理员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安排部署全市科技信息村村通接收点的开通工作,切实发挥市远程教育和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的作用,统一思想,扎实推进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农民送去实用科技信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一年来,通过形式多样、求实创新的科技宣传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各级领导和全民科技意识的提高。
(三)以培植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高新技术项目。在继续抓好“复合材料活塞”、“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圣旺药业”、“天博晶碳”等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同时,认真研究,紧密跟踪国家、省、济宁市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排出了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科技项目,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各级科技计划。2007年我市共组织申报济宁市级以上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济宁市级12项。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纳微米粒子复合活塞项目纳入国家级重点火炬计划,天博晶炭科技有限公司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制造高价位成型活性炭项目获得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的支持,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汽车胎压监测系统,曲阜海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孔子文化动漫系列项目,曲阜城建生态园林公司的三孔景区古树名木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项目等被列为省级科技攻关计划,曲阜生产力促进中心公共技术创新及服务平台建设被列为省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项目,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镍碳化硅复合镀陶气缸项目被列为济宁市重大技术专项。二是突出抓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对天博汽配、金皇活塞、圣阳电源、圣旺药业、慧迪化工等19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9家,济宁市级8家)、50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1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加大扶持力度,跟踪服务,促其更好更快发展。山东圣旺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省级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曲阜广龙生物制品厂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突出抓好重点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截止到11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2.05亿元,同比增长32.14%,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26.14%。四是搞好企业调研,2007年11月份,对50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进行了全面调研。这次调研对企业基本情况、科技人员情况、经济指标、计划项目、专利情况、成果情况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即了解了企业2007年的情况又掌握了企业2008的发展想法,即为领导当好参谋提供第一手资料,又为科技局在2008年为企业服务掌握了情况,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印制了《科技法规政策选编》1000余册,发放到各个企业和乡镇,为企业提供科技政策支持。五是第八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圆满成功。9月28日—30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工程院、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山东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和济宁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在我市科技城成功举办,今年的博览会呈现出几个明显特点:一是盛况空前,品牌凸显,本届博览会规格高,规模大,展出的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多,成果优秀量大,展厅布局新颖,突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这一主体。二是洽谈踊跃,成效显著。三是会展水平大幅提高。四是宣传工作扎实有效,《科技日报》、《中国知识产权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等著名媒体报到了博览会信息和筹备情况,舆论氛围浓厚。本届博览会,我市共有7个普通展位,1个特装展位,参展企业16个,共签订技术合同21项,项目技术成交额1580万,项目投资额4.44亿,超额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任务。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科技兴农工作成效显著。今年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第二年,作为科技部门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村建设。今年选择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重点支持,加快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步伐,使他们尽快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人才引进及技术培训的基地,带动全市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的提高。重点扶持了九仙山林果科技示范园、书院城建生态园林果蔬菜基地、董庄屈家村草莓基地、市渔业协会书院夏家村、王庄刘庄、南辛宫楼、时庄坊岭等科技示范村共12个重点项目,扶持资金30多万元。二是加强了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了农业良种的引进、选育,积极推广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重大疫情的预测预报技术。今年以来,全市引进推广了农业、林果、蔬菜、畜牧等新品种100多个,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三是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今年全市共组织286名科技特派员下派到12个乡镇和“书院城建生态园”等17个科技特派员基地。无偿为书院科技特派员基地、时庄好友农牧基地、王庄弘基牧业、吴村林果高科技示范园制作了高标准宣传牌,大大提升了科技特派员工程的水平,并无偿扶持资金8万元。四是扎实推进包村帮扶工作。投资2万元对王庄乡刘庄村的村委大院进行了修缮、粉刷,并购买了办公桌椅和办公用品,大大改善了村委办公条件。年底市领导郭书记、严主席一起走访、慰问了三户老干部、老党员、老残废军人,深受欢迎。另外,我们还无偿支持王庄乡7名农村干部进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进行为期一年半的科技培训。
(五)以鼓励自主创新为重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抓住“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宣传周”、“科技下乡”等时机,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活动。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评选“曲阜市优秀专利企业、优秀专利产业化项目、优秀专利发明人”活动。三是对全市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授权并符合资助条件的44项专利进行资助,资助金额共计17400元。四是积极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服务,2007年我市又获得两项“山东省第九届专利奖”奖励,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活塞用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获三等奖,伟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双向密码遥控器”获优秀专利奖。全市又有6家企业被命名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已有的5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也全部通过了省级复查。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有较大突破,2007年1—11月底申请专利169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139件、外观设计9件),同比增长38.5%,在全省的排名列69位,与2006年同期持平;专利授权127件,同比增长86.8%,列全省的第46位,前移2个位次;两项指标在济宁市12个县市区中均处于前列。
(六)以综合防御为重点,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及时调整充实了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下发了《曲阜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督管理办法》、《曲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阜市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曲阜市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扎实组织开展了地震科普宣传活动,开辟了地震科普橱窗,展出农村民房抗震知识挂图。开展了送地震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向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赠送科普读本300余册,举办科普讲座3次。全面完成了曲阜地震台的建设,严格按照标准完成了土建、避雷、供电设施、内部保温装修、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安装了BBVS—60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和EDAS—24IP地震数据采集器。主要监测鲁中、鲁西南断裂带地震活动情况,可以观测到附近地区最小ML1.2级地震活动。积极做好地震应急工作,圆满完成了2007年11月11日发生在曲阜泗水交界处ML3.2、ML3.3级地震的应急工作。扎实做好抗震设防标准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对曲阜市银光前锋化工有限公司扩建工程项目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估。
(七)以三个平台建设为重点,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以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为宗旨,搭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和星火培训平台建设,收到良好成效。一是充实完善曲阜科技信息网。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向全社会开展信息化服务,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完善网络数据库,收集和科技要闻、政策法规和科技成果信息8000余条,收到良好成效。二是开展科技政策法规、专利和技术咨询服务,提供技术导入、项目立项、成果转化、科技交流合作等综合服务。2007年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100余次,帮助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0项。三是开展星火培训工作,积极服务三农。9月10日,在九龙宾馆举办了玉米良种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了10余名玉米良种公司的技术专家作报告,来自乡镇农技站、农资服务站的200多人参加了培训。另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综合楼的作用,采取电化教学、专家授课、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
(八)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和“双评”活动为重点,机关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按照创建“学习型、创新性、服务性”机关和“双评”活动的要求,始终坚持了周五学习日和“”制度,把当前工作与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工作促学习,以学习促工作,干学结合。今年7月16日组织科技系统全体人员去小雪镇西鲁贤村植树造林,栽植各种树木2万余棵。11月2日,参加了全市组织的60个被双评的市直单位到体育公园向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开展咨询服务的活动,通过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主动征求对我单位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廉洁勤政等方面的意见,以实际行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设立了咨询服务台,制作了宣传图板,局领导班子亲自接访,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余种,近1000份,受到群众好评。另外,我们还发放征求意见函100余份,听取社会各方面对科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11月23日,我局工会委员会成立,选举产生了我局首届工会领导班子,这是科技系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12月7日,科技系统举办了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报告会,邀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孔令绍同志给全体干部职工做了一次精彩的报告,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的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同时,积极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科技系统共为贫困地区捐赠过冬的棉衣棉被96件,超额完成了机关工委下达的任务。进一步加强档案整理工作,成立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更新了档案柜,归档了10年的档案,为晋升“省二级”奠定了基础。另外,我们还召开了支部大会,按党员转正程序为曹海云同志按时办理了预备党员转正。总之,通过思想作风和机关作风建设,形成了团结和谐、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机关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7年,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二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科技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乡镇、街道之间的科技工作开展不平衡。四是科技经费普遍不足。五是科技人才严重匮乏。
二、2008年工作打算
2008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和十六次人代会精神,同时,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想,全面提升我市科技整体水平,即“开好一个大会,抓住两个关键,突出三个重点,搞好四项活动,做好五项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开好一个大会。2008年6月,历时两年的开展全民创新活动即将结束,将筹备召开一次大型的会议,对我市科技功臣、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在全民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并展示我市科技创新的成果和成效。
二、抓住两个关键。工业方面:一是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将组织专门班子,靠上服务,重点扶持天博公司、圣阳电源、金皇活塞、电缆集团、圣旺药业等高新技术企业,为他们牵线搭桥,引进人才,解决技术难题,提供科技信息,争取优惠政策,争取奖金支持,为高新技术企业强筋壮骨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抓好重点高新技术项目,以好的项目带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计划将再申报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使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6家;力争济宁市级以上计划项目达到10个以上。农业方面:一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尤其要抓好农作物秸秆利用,促进我市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争取上级农业项目立项10个以上,新品种引进150个以上。二是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达到15家,科技示范村达到30个,科技示范户达到200户。
三、突出三个重点。(一)知识产权工作。1、积极推进曲阜市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2、加大对企业专利工作的指导和服务,继续培植“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3、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专利奖励政策,并争取市财政设立专利发展专项资金。4、扎实开展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力争曲阜市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曲阜市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5、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依法开展专利行政执法,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等行动,切实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二)防震减灾工作。一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二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网络建设。三是强化境内及周边地区地震地质研究。四是加强地震应急工作。协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信息化进程,实现“科技信息村村通”、“网站村村通”,加强管理,注重实效。二是加强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信息网络中心,进一步完善科技信息网。三是加强科技培训平台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星火培训。
篇10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充分发挥牵头作用
(一)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会议。区食安委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食品安全工作会精神,积极组织开展协调工作,针对食品安全突发问题及时召开会议。全年组织召开了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2次,联络员会议2次,抗震救灾食品安全整治专题会议2次,处置婴幼儿奶粉事件专题会议4次,召开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专题会议4次,及时安排部署各项工作,沟通信息,推动了全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建立了畅通的食品安全信息通报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整理和传递交流及时,实现了我区食品安全信息资源的共享。全年,共编撰《食品安全工作简报》22期,其中,被市局办公室采用8期,市食安委办采用10期,公众信息网采用4期。
(三)深化“食品安全网”建设,抓好农村群体性聚餐监管。继续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督网,在各个街办新聘用了一批食品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充实了监督网络体系,在辖区城乡覆盖面达到100%,全年对77名协管员、信息员分2次专门组织开展了培训,重点组织学习了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安全常识及其广告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充分发挥其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了与银江镇协调落实农村家宴监管相关事宜,使农村5桌以上家宴监管备案得到加强。
(四)认真做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各项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县区食品放心工程进行综合评价的通知》(办函13号)文件精神,一是制定了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并召开了相应会议;二是对农水、卫生、商务、工商、质监各监管环节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管理指标评价细则进行分解;三是对相关工作人员多次组织培训学习,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四是组织相关部门对迎检印证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五是牵头协调组织对辖区各经营企业(门店)的专项整治。于11月底顺利通过市政府的综合评价。
(五)邀请区人大、政协对《食品卫生法》和《药品管理法》在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视察调研。4月25日和9月24日,区政协、区人大分别就我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情况进行了视察和调研。区人大、政协领导及代表、委员在听取区食安委办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情况汇报后,深入企业实地视察。认为:我区在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工作中,从机构和制度建设方面加大了力度,区政府和区食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思路,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食品放心工程得到稳步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新进展,食品安全形势较往年有所好转,已形成了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区人大、政协领导要求各监管部门还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进一步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六)积极做好抗震救灾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8.30”地震发生后,区食安委办在第一时间召开了紧急会议,对抗震救灾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要求各部门要做好抗震救灾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检查力度。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认真履行综合监督职责,加强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食品安全联合检查,对各项食品安全工作及时督查督办,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了辖区抗震救灾期间食品安全工作信息畅通。
(七)全力做好问题奶粉事件处置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快速反应。9月12日接市食安委办紧急通知后,区食安委办立即通过电话,分别向区食安委会相关成员单位传达了关于开展婴幼儿奶粉清查和整治工作的安排,并及时转发了《关于加强婴幼儿奶粉安全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川食安委办[2008]13号),随后区食安委会结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下发了《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关于开展三鹿问题奶粉综合督查的通知》(东食安委〔2008〕1号),明确各监管部门责任,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各监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结合自身职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区食安委办坚持24小时值班,收集、汇总上报处置工作情况,积极作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二是加强市场巡查力度。根据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等六部门“关于全面清理检查市场乳制品的紧急通知”精神,组织开展了辖区乳制品市场联合清理检查工作,重点查看了9月14日以前生产的乳制品是否加贴了“经检验符合三聚氰胺限量值规定”的标识,增强广大群众的购买信心。截止12月,辖区内下架9月14日以前生产的乳制品共408430.74公斤,其中液态奶217936.75公斤,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102701.86公斤,婴幼儿配方奶粉87792.13公斤,乳制品全部经过批批检验,加贴“经检验符合三聚氰胺限量值标准”标识后才上市销售。督促超市等零售商为消费者退换奶粉及奶制品累计1554.2公斤,超市、零售商等奶制品经营者向消费者退款1261738.35元,指导商主动召回、下架奶粉及乳制品累计435437.19公斤,责令我市三鹿奶粉总商市风驰贸易有限公司退回厂家不合格奶粉1088(听)、24717袋,价值45万余元。同时对风驰贸易有限公司召回的不合格奶粉在仁和垃圾场进行了集中销毁。在此次问题奶粉事件处置中,受理消费者咨询114件、申诉7件、举报1件,均得到圆满处理。
二、重点突出,认真开展专项整治
(一)牵头组织开展“元旦”、“春节”、“国庆”、“中秋”、“8.30”震后及问题奶粉事件等食品专项联合执法检查。
(二)区食安委各监管部门与辖区10家重点商贸企业负责人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了“百日安全生产活动”联合执法检查。于1月15日至18日对辖区各大超市、专业市场、宾馆、景区景点、农家乐、生猪定点屠宰场、餐饮企业等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通过邀请部分企业负责人参与其中,搭建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企业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
(三)开展了食用菌添加荧光增白剂联合执法行动,协助市食安委联合检查组对我区华山农贸市场进行的突击检查,对5个食用菌批发商经营的食用菌进行了现场检验,收缴添加有荧光增白剂双孢菇75公斤。
(四)进行中高考期间学校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检查,区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监管职责,分别在范围开展了学校、幼儿园、午托机构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30人次,检查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户75户。
(五)针对我市周边地区出现猪蓝耳病疫情,为防止个别不法商贩从市外盗卖病疫猪肉到我区的一些餐厅、学校、建筑工地等食堂,确保辖区食用猪肉安全,各监管单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加强区内生猪屠宰、猪肉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监督检查工作,禁止疫区生猪和疫区猪肉流入我区。
(六)组织开展学校及其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整治分集中整治、回访和针对薄弱环节再次整治三个阶段,共出动车辆32台次,人员166人次,清理违规流动摊贩115家。同时,检查学校食堂21家,对个别存在饭菜留样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的食堂,现场指出并要求立即整改。
三、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突出食品安全“三进”活动的开展
一是组织参与在银江镇阿署达村火之舞广场和十九冶弄弄坪劳动者广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邀请西骨科医院和九附二医院的专家现场为村民和社区居民进行义诊、健康咨询、食源性药源性疾病的预防、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讲等。共计发放《饮食用药安全知识读本》200余本,发放“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宣传挂图50余张、家庭常备袋装药20袋、家庭小药箱10个及合理用药、食品卫生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余人次。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食品安全常识,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消费和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二是积极开展了“3.15”食品安全宣传周、产品质量月、拒绝假劣保健食品等大型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三是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以“绿色和谐校园”为主题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在“六一”前夕,工商部门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讲解食品安全和识假辨假知识,使4000余名学生受到培训,让食品安全伴随学生身边。四是进一步拓宽宣传的覆盖面,通过媒体、报刊及食品安全网络等多种宣传平台,及时报送和食品安全工作信息,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安全消费意识,逐步在全区营造起了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齐抓共管,重在治本,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
(一)加强源头治理,监管关口有效前移。1、加强生猪宰前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屠宰加工。为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以来,加强了对屠宰场相关人员的教育管理,督促他们公平竞争,守法经营,严防私屠滥宰和生产注水猪肉。一方面同各屠宰场签订了《“放心肉”工程目标管理责任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人,把“放心肉”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实行肉品加工质量业主先行负责制。另一方面采取定期、不定期、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生猪定点屠宰场进行严格执法检查,强有力的监管、高密度的检查,有效震慑了生猪屠宰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使业主自觉遵守《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相关规章,确保了肉品品质,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净化了辖区生猪屠宰市场。一年来共屠宰检疫生猪46406头,检疫出不合格生猪17头,其中高温15头,销毁2头。共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车辆50台次,开展对生猪屠宰场执法检查146次。
2、加强市场监管,严禁无检疫证明、无检疫印章、无产品合格印章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上市销售,共出动市场监督238人次,查处销售不合格上市猪肉4头,并督促银江镇兽医站严格按照检疫“四到位”原则对辖区内两个农村集贸市场(五道河市场、倮果市场)开展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严禁未经检疫的肉品上市销售。
3、加强市场复检工作,市场复检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市场复检中,共检疫牛肉2100头,羊750只,活鸡147000只,活鸭7500只,白条鸡69000只,白条鸭196500只,冻制品352500公斤,腌腊制品46500公斤,复检猪肉6235头。严格做到产地检疫开展面100%,屠宰检疫率100%,耳标、证明回收率100%,对检疫出来的不合格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
4、加强对出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截止到11月15日,共检疫鸽子245只,犬只33只,驴肉250公斤,猪肉2150公斤。
5、结合市每年春秋两季开展的执法大检查及日常监管,不断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对辖区农资市场开展了多次拉网式检查;每个季度对辖区内的所有饲料、兽药经营户、动物医院、宠物诊所进行拉网式检查。
6、开展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农药残留检测,组织对西海岸市场、旺客隆超市、九附六农贸市场、华山农贸市场现场监测4次,监测蔬菜品种65个,合格率100%。配合市农牧局等有关部门完成了饲料监测采样、瘦肉精监测采样和兽药残留监测采样任务,饲料采样7个,瘦肉精监测采样100个,兽药残留监测采样30个。
(二)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监管力度,有效制止违法行为重点对辖区内饮用水、饮料、面条、米线生产企业进行了检查,杜绝企业生产假冒伪劣及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特别是8.30震后加大了对抗震救灾急需食品米、面、(瓶、桶)装水、食用油等生产企业的监管检查,确保抗震救灾期间食品质量安全。对发往灾区的食品协调企业组织生产,配合市质检所进行抽样检验,杜绝不安全食品流入灾区。全年来对辖区内的食品企业巡查、检查126家,查处违法案件9件,违法货值金额2.5万元,处以罚没款1.8万元。规范了一批小作坊。
(三)积极推进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工作。1、开展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针对流通环节出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和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品种、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涉及到的奥运食品安全以及“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乳制品为重点,突出抓了粮食、食用油、肉及肉制品、牛奶及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酒类、调味品、水产品等品种的专项执法检查,集中开展季节性、节日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以元旦、春节、“五一”、“六一”为重点,加强对糕点、儿童食品、保健食品、酒类特别是白酒等节日食品的检查。重点检查过度包装、搭售食品、虚假宣传及欺诈消费者等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节日市场和季节性消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