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顶层的利弊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建筑顶层的利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层建筑顶层的利弊

篇1

关键词:转换层;高层建筑设计;应用与抗震性能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克服国家土地资源不足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建筑逐步趋向于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在设计上逐渐趋向于多功能、多用途,许多建筑商业用途的楼层通常设在底层,办公用房通常在建筑的中部,一些住宿或旅馆用途的楼层则置于顶层。建筑房屋的用途不同,其结构的构造和开间结构也不尽相同。底层底商所需要的较大的空间给人宽敞明亮之感,住宿等用房则需要较小空间经济实用为主,因此两者之间需要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转换处理,也就是转换层的设计,来为室内提供较大的空间。转换层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高了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为高层建筑物提供了新的入口。

一、转换层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转换层概念

建筑物楼层由于使用功能、用途不同需要实现楼层的上部和下部采用不同的设计类型,目的是为了实现该楼层的结构转换,那么该楼层就可以称之为结构转换层。目前在高层建筑中多为底层商用,中层作为办公用房,顶层多用作旅馆住宿的多功能要求,各层之间的转化往往需要一定的形式结构进行转换处理,即加设转换层。

2.高层建筑设计中设置转换层的必要性

现代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日趋复杂,具备的功能日益完善,综合用途逐步增强。在同一高层建筑,因为需要多种用途,二十的高层建筑的各部分楼层要求不同,要求的开间大小不同,因此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候需要设计构造不同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讲,高层建筑上部楼层如果想要满足住宅和旅馆的需要,就需要进行小开间设计,将小开间轴线进行规划,用较多墙体进行分割,来满足住宿设计的需要;中部办公用房则需要进行中等大小房间的设计,其可以在柱网中布置符合标准数量的墙体,实现中等空间大小的标准;下层房间因为是商业用途的建筑格局,因此,需要较大的空间设计,柱网务必要大,墙面越少越好。

理论上来说,建筑下部楼层所受力较大,上部楼层受力较小,所以下部楼层墙体刚度越大,墙面越多,柱网越密集则承重力就会越好;上部楼层逐渐减少墙面和柱体,轴线间距不断扩大,对下部楼层所施加的压力就会越小。但是高层建筑实际设计中,建筑结构与理论结构合理布置完全相反。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综合用途的需要,结构布置要按照常规结构布置思路的相反方向进行,比如,根据上部楼层的小空间、受力小等特征,最好布置刚度较大的剪力墙;下部楼层的大空间、受力大等特征,布置刚度较小的框架柱。

3.转换层的结构形式

通常来讲,根据高层建筑各楼层功能实现的需要,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当在下部楼层形成较大的空间时,包括需要对结构类型和轴线转变时,可以采用梁式、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转换层等结构形式;当框筒结构在底层要形成大的入口时,可以选择多种结构形式,如梁式、桁架式、墙式、合柱式和拱式等结构形式。目前来讲,梁式转换层是我国高层建筑设计首选的结构形式,它具备设计和施工简单,受力明确等优势。适用于底部是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当上下柱网、轴线不重合、难以用梁直接承托时,厚板或箱式转换层可以作为替换,但若从其自重较大,材料耗用较多,计算分析相对来讲相对较复杂。

二、转化层在高层建筑中的抗震性能

1.转化层在高层建筑中的抗震性能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有以下主要设计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时程分析理论等。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较强,有利于减少地震对人们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影响。有关实验显示:下部核心筒框架,上部核心筒密柱框架这种结构类型与下部核心筒框架剪力墙上部剪力墙这种类型相比,在相同的抗震设防烈度上效果更好,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高位转换的抗震性能的规范更为复杂。根据《高规》中相关内容的规定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的设置高度,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时不应该超过三层,七度时不应该超过五层,六度时可以适当的增加楼层数。依照建设部新颁布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相关内容指出:高位转换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属于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应进行一定的超限审查,采取可靠的抗震设施,以保证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具备可靠的抗震性能。转换层高度的设置对结构地震的反应影响也更为显著,笔者在对带梁式转换层结构形式进行抗震性能的研究时,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而得出结构及其组成构件的地震反应情况,并以此作为研究地震性能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结构显示,当转换层上下等效刚度比范围在0.85-1.0时,建筑顶部的楼层位移值会随着转换层楼层位置的提高而增大,进而导致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减小,结构逐渐变柔,也就是说转换层在高层建筑抗震性能降低,由此看来,合理确定转换层的位置之前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弊

2.转换层在高层建筑设计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转换系数:保持转换层上下主体竖向结构的连续贯通是在布置转换层上下主体竖向结构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之一,尤其是在布置核心筒框架结构中,应该尽量保证核心筒上下的贯通,精确到一定的数值,避免在设置转换层的过程中一个环节的失误影响到后期的效果。

(2)上下层刚度比:通过增大转换层下部结构的刚度,减小转换层上部结构的刚度,达到转换层上下主体结构的刚度和变形结构尽量接近的效果,也能够有效增强下部楼层大空间整体结构保持适宜的强度、刚度、延性和抗震能力。为了防止沿竖向刚度过于悬殊,对抗震不利。为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将上下刚度比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可以使剪力墙尽可能的落地、加大落地剪力墙的厚度、对上部的剪力墙采取开洞、开口、断肢等措施提高大空间层空间结构的刚度。

(3)对高位转换框支柱的处理:根据高层建筑的楼层的限制,普通的转换层的结构形式不能够满足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的需要,为此针对20-30层的楼层要采用高位转换这种形式,考虑到高位转换的安全性,对于目前大部分转换层设在3~5层的结构,则转换层下的梁柱全应按框支柱处理;普通框支柱超过7层就完全不考虑了,其他层的梁柱全应该按照框架柱来处理。

结语:

本课题对转换层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期望可以使相关人士不仅认识到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设置转换层的重要性,并且纠正转换层在高层建筑应用中存在问题。希望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发挥更完善的功效,顺应现代高层建筑具有综合功能的大潮流,适应高层建筑多功能和综合发展的要求。另外,本文还对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对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简单阐述,期望可以对设置转换层的相关环节做好抗震效果有所帮助,增强高层建筑的抗震等级,给人们一个安稳、舒适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要求也越来越多。因此,探讨高层建筑给排水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1.1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重点

(1)传统的低层建筑的给水方式用于高层建筑中会造成管道系统中静压力大,容易破坏管道配件,影响使用寿命和安全。所以,必须分多个区域在给水管网中设置竖向井,采用机械强度较高的管道材料,并采用柔性接口,降低下层管道的静水压力。

(2)高层建筑中的用户数量大,需水量大,一旦发生事故影响范围较大。必须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给排水的顺畅。

(3)高层建筑的排水量大,管道长,管道中压力波动大。为了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稳定管道的压力,保护水封不被破坏,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应设置通气管或采用新型单立管系统[1]。另外,高层建筑动力设备多,管线长,易产生振动和噪声,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2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难点

高层建筑中,由于土建施工时往往不够重视给排水预埋处理,因此,易使得管道的预埋、空洞的预留位置不准确甚至会导致漏留和漏埋现象;同时,由于地下室的特殊性,在进行机电等设备设计时大部分设备都设计在地下室,使得管线多,线路交叉冲突,降低空间利用率,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另外,由于转换层和标准首层结构复杂,梁柱密集,管道敷设较难。

2.施工工艺

2.1预留预埋

事前控制技术人员应充分理解施工图纸,并对设备洁具等的安装尺寸管道配件的安装尺寸及安装工艺熟悉,综合考虑各种利弊对重点部位做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应对比结构尺寸绘制给排水预埋图和提前形成各楼层预留预埋统计表,每一处预留预埋完毕后对照统计表检查位置及数量在保证位置准确的情况下,应对预留孔及预留套管周边加强振捣,保证振捣密实,避免套管周围出现孔洞造成绕渗并应在浇铸混凝土时及时纠正预留孔和套管的偏移总之预留预埋是给排水乃至整个建筑物工程施工的关键

2.2分区施工

高层建筑一般都是面积较大高度较高,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所以要采取分区安装的施工方法,分区施工能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的垂直空间,缩短施工工期避免施工作业面混乱。一般的分区施工原则,一是按层数分为上中下三个区或上下两个区;二是按安装量密集程度分区,分区以后能够系统的组织施工监督及控制工程质量。

2.3样板层

应仔细阅读图纸,与设计监理等部门沟通,不合理处及时协商解决,确定安装数据对样板层施工时应重点控制管线平面布设位置标高,按设计合理选用管道配件及洁具等样板层安装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其它有关单位共同验收样板层能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以后对其它楼层施工时参照样板层的数据或完全跟样施工,这样便于施工和检查,做到有据可依[2]。

2.4给排水方面

实践表明,当分区压力过大时,底层水压较大,用水器具容易损坏,且水流流速大,使用不便。所以设计时用水点的静水压力就应该低0.35MPa进行分区。生活用水增压后送到顶层水箱,然后用比例式减压阀向下供水。

室内排水系统应严格按照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筑物的标准等来执行安装。同层排水是指管道在本层内敷设,采用一个共用的水封管配件代替诸多的P弯、S弯,一旦发生堵塞,本层内就能清理、疏通。同层排水作为一个新技术近年来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其管材一般采用热熔对焊,所以在安装中一定要满足施工技术要求,而且要确保管材材质有较强的密封性和抗外力破坏性。

2.5消防系统方面

由于在城市规划中更多只关注区域集中消防供水系统,即在区域内不设多个消防水池及泵房,只设一个消防水池及加压泵房,以满足区域消防供水要求。但对于单个建筑体来说如此设置在消火栓箱里应安装紧急启动消防泵按钮,按钮一合,消防水泵就立即启动,不仅需要增加多功能控制阀,水泵起动时能自动打开阀门,停止时能自动关闭,而且要确保在消火栓压力超压后要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2.6成品保护

为防止卫生洁具管道配件不受损害和保护表面的光洁度,应对成品进行保护,派专人看护并对全体工人进行成品保护的重要性的教育对于已安装防盗门的房间平时应锁门并有专人负责开门,做好登记及交接工作。

3.施工技术要点

3.1 安装要点

(1)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的立管多采用镀锌钢管,支管多采用PPR,排水系统立管多采用铸铁管,支管多采用UPVC,与传统金属管道相比这两种管材具有自重轻、耐腐蚀、耐压强度高、卫生安全、水流阻力小、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等优点;(2)PPR管材连接前应清除管道及附件上的灰尘及异物,连接时应无旋转的把管道插入加热套管内,达到预定深度;同时无旋转的把管件推到加热头上加热,达到加热时间后,立即把管子和管件从加热套管与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的均匀用力插入到所要求的深度,使接头处形成均匀凸缘;(3)UPVC管材用排水胶粘接,粘接剂使用前需摇匀,管道和承插口部位必须清理干净,承插间隙越小越好,用砂纸或锯条把承插口打毛,承口内较薄的均匀刷一遍胶,插口部位外刷两次胶,待胶干40 -60秒后插入到位,同时应注意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胶干时间,粘接时严禁沾水。

3.2 给水管道试压

在管道安装完毕后再全面检查核对已安装的管阀门等,全部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规定后,把不宜和管道一起试压的配件拆除,换上临时短管,所有开口处封闭,并从最低处灌水,高处放气系统试压时须考虑应急措施,发现异常立即中止,并应有及时泄水或排水的方案和设备试压合格后应对管道进行吹洗工作。

4.施工质量控制

4.1事前控制。在施工前,需要认真检查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仔细阅读设计图纸,熟悉有关规范、标准、图集,及时将施工图中的问题反馈给设计单位。做好进场材料的检验工作,对施工工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熟悉给排水施工操作规程,提高施工质量;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保证施工能够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标准严格执行。

4.2事中控制。(1)严格执行隐蔽检验制度。在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需要对给排水管道进行隐蔽工作,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通过现场工程师做好隐蔽验收工作。(2)做好混凝土工程施工。在土建混凝土施工中,给排水施工人员需要做好预埋、预留工作,如果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就会造成预埋、预留不准确。(3)屋顶水箱出水管道设计。在屋顶水箱设计中如果管道管径偏小,会形成给水负压,造成顶上几层水压力不足或水污染,影响使用功能,因此,应提前做好审核工作,严格控制放线定位。(4)协调组织,自查自检。现场管理人员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合理安排人员进行施工,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施工质量。

4.3事后控制。监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验收,上道工序未验收或验收未合格,不得进入到下道工序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工序,施工人员应该制定合理的改进方案,并进行施工,直到问题得以解决[3]。

4.4安全控制。施工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规程中的各项规定,加强现场安全教育工作,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交底制度;在施工现场危险区域采取保护措施,并挂明显的标志牌;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5.结语

在给排水设计时,如何将设计理念完全地融入到实际工程的应用中,则需要施工技术人员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才能使给排水施工技术更加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庆唐.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125-126.

篇3

关键词:工程概况;结构设计;分析

1工程简介

某商业综合楼建筑面积29250m2,是一座商场,酒店和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地下一层为核六级的人防物质库,地上主楼总层数为16层,群房5层,建筑总高度80米。本工程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但本工程的商业用房的建筑面积约为11000m2,故该工程应按重点设防类考虑。抗震验算按6度,抗震措施按提高1度(7度)考虑。本工程的结构形式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楼板采用现浇板,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2结构布置

本工程的群房平面呈长方形,开间8.4m,进深32.1m,四跨。主体呈“Z”形,具体开间和进深的尺寸见下图。群房层高5.8m,主楼层高4.8m。因建筑使用功能的限制,剪力墙布置时,在规范允许的前提下,尽量把剪力墙布置在主楼的周边,这样即有利于建筑抗震,又能最大限度的不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布置楼面梁时,应开发商的要求,考虑开发商今后装修时的具体情况,加大了梁上的设计荷载,故垂直向的框架主梁初定为400x1200;水平向中间框架主梁初定为400x1000,水平向边框架主梁初定为300x7708.4m开间的中间位置设次梁。现浇板取120mm(顶层和群房顶均加厚到150mm)。

3设计计算参数

设计参数主要依据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楼面活载取2.0kn/m2,装修荷载取0.5kn/m2,屋面活载取2.0kn/m2,结构自重软件自动计算。梁、柱、板主钢筋采用III级钢(HRB400),柱子箍筋采用III级钢(HRB400),梁箍筋采用I级钢(HPB235),型钢采用Q345钢。

4主体结构分析与计算

主体结构内力分析采用PKPM08单机版中的高层建筑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分析计算时,定义为1层地下室,

框架-剪力墙结构,竖向荷载计算 按模拟施工3加荷计算,计算周期比和位移比时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注:计算构件内力时为不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振型组合方法采用CQC耦联,地震烈度为6度,场地类别为3类,考虑偶然偏心作用(计算构件内力时按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进行了复核)。经过分析与计算。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均大于1.0,地下室和底层的剪切刚度比大于2.0。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除5.8米层高向4.80米层高过渡时为0.91外(高规中规定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要求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其他各层均大于1.0。周期比为0.847,前三个振型的数据如下:

底层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如下:

底层框架柱地震剪力百分比如下:

各工况下:

X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2543;

Y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152;

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38。

最大一个中柱的设计轴力为22705KN。

5 设计殊问题的处理

通过上面的计算分析,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点:底层柱倾覆弯矩百分比已经接近50%,此数据不够理想。但底层柱剪力百分比为X向14.53%,Y向15.57%。底层柱承担剪力百分比的理想范围在15%~50%之间,本工程基本在此范围内。故倾覆弯矩百分比基本可以接受。考虑到底层Y向的柱倾覆弯矩百分比已达到49.63%,因此框架的抗震等级严格按照7度要求确定抗震等级。

第二点:Y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152,满足1/800的限值。而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达到1.38,已经接近超限高层专项审查限值1.40。因此有条件的前提下宜调整剪力墙,降低此项比值。但经过和建筑协商未果,故只能采取增强两山墙处剪力墙之间连梁的刚度,减小中间框架的刚度来适当提高整体的抗扭刚度。

第三点:梁高问题。垂直向的框架主梁较高,最高的主梁高达1200mm。为了减低梁高,设计人员提出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梁,这样就带来楼面的混凝土等级要提高到C40,楼面板的构造配筋率和温度配筋率也要相应提高,对混凝土的温度收缩不利,而且造价有一定的增加,另外无粘结预应力的施工对整个施工工期周期有一定的影响。衡量利弊之后,此方案没有采纳。第二种方案,主梁梁高达1200mm,主要是8.4米开间中间的次梁荷载大部分都传到了垂直向的框架主梁上。故用调整内力的传递途径,来达到减小主梁的目的。 首先加高水平向的主梁梁高(包括外墙处的主梁),减小原先水平向的次梁梁高,使8.4米开间中间的次梁荷载大部分通过水平向的主梁传到柱子上。经过试算,效果较好。但经过和建筑专业协商,外墙处的水平向主梁只能做到300x770,不允许加高梁高。此方案行不通。后来,经过和开发商沟通,主梁梁高1200mm开发商可以接受,故梁高问题也算圆满解决。

第四点:柱子的大小问题。开发商从使用功能和今后的发展考虑,对本工程的结构设计提出了一个强制要求,柱子的最大尺寸不能大于800X900。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最大一个中柱的设计轴力为22705KN。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人员提出了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柱子采用高强混凝土,且加芯柱;第二种方案,柱子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第三种方案,柱子采用型钢混凝土柱。第一种,高强混凝土柱子加芯柱的方案,经过计算,C60的柱子的轴压比为1.15,不满足要求。C70的柱子的轴压比为0.99。而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柱子轴压比限值为0.85,不满足要求。但是按照抗规表6.3.7的注释3和4的要求对柱子箍筋直径和间距进行严格要求和设置芯柱后,柱子轴压比限值可以增加0.15,即柱子轴压比限值可以放宽到1.00。故经过对柱子的特殊加强,C70的柱子还是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但是,经过了解,当地的施工水平有限,商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只能做到C55,故此方案不可行。第二种,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经过计算,轴压比能较好的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开发商不能接受,主要是不利于装修,所以此方案也不可行。第三种,采用型钢混凝土柱,经过计算,轴压比为0.83,满足设计要求,且经过同建筑专业和开发商沟通之后,各方均能接受此方案,柱子的大小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

6总结

1.本工程经过分析计算,周期比,刚度比,位移比,轴压比,剪重比和刚重比均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但个别数据已经接近限值,在建筑专业允许的前提下,宜适当调整剪力墙布置。

2.如果垂直向的主梁梁高采取措施后,可以降低梁高,框架的刚度就会减小,从而使得主体结构的刚度向结构的周边集中,有利于提高主体结构的整体抗扭刚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周期比,位移比的数值,使主体结构的安全度有所提高。

3.柱子的大小问题虽然得到了圆满解决,但是对结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结构设计,解决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是关键。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构造主要有三种,如下图:

篇4

一、定位决定品位

抓好城市发展,准确定位是前提。在省会南昌的周边县市中,我县不仅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63.7%,而且区位优势明显、距南昌市区和昌北机场均为60公里,即将建成通车的昌奉高速公路,可将车程缩短为30分钟。对接南昌,快速融入“南昌半小时经济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成为____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对自身优势及城市发展方向的分析,我县确立了“打造南昌休闲地、卫星城、后花园”的城市发展定位,着力加快城市建设。

1.高起点规划,抓好顶层设计。规划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总纲、建设的蓝图和管理的依据。为此,我县在全国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一流的规划设计院,高标准、高起点抓好总体规划。在区域层面,将____放在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范围进行分析,明确“生态经济强县、新兴产业基地、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在县域层面,按照“一河两岸,五桥四区”的城市发展格局,科学安排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和休闲区布局,并着眼50年、甚至100年,预留好28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在功能层面,进行精细化规划,抓好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城市设计等规划编制,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一区一品、一街一景的建设效果。

2.高品位建设,做足山水文章。按照山水园林城市的标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__万元在潦河上建设橡皮拦水坝,形成近2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建成两岸近8公里的亲水园林街区,打造生态园林城的艺术长廊。按照“内环”完善功能、方便生活,“外环”拉开框架、疏解交通的思路,规划建设“五纵八横”双环结构的城市主干路网,城市道路总长达42公里,在建的天工大道拉开城市框架近5平方公里。按照“将森林引进城市、让花园进入社区”的思路,抓好城市绿化,规划建设8个森林广场和4座森林公园,每年新植乔木1万多株,每年新增绿化面积20多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8.4平方米,大大延伸了生态园林城的艺术内涵。抓好小区连片开发,每年新建高品位住宅小区20多万平方米,穿插配套建设16栋各具特色的高层建筑,形成“森林、建筑、水系”有机统一的生态园林城艺术轮廓。

3.高标准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投入,完善城市环保设施。投资4500多万元,建成全省首批日处理污水1万吨以上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70%。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拟扩建至日处理污水2万吨规模;投资1亿多元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即将完工并投入运行;投资9000万元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日处理能力可达400吨;投资1.2亿元、全长38公里的城市下水道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正在规划实施当中,到2015年基本实现雨污分流目标。

二、经营激活投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用于城市发展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资金制约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只有以“经营”的理念和手段,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城市经营路子,才能有效破解发展资金难题,全面激发城市发展活力。近年来,我县累计投入60多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除少量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外,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入机制。

1.加强土地经营,运作市场资金。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强市场运作。通过道路、桥梁、公园、广场和文化、教育、体育等设施的合理布局,把“生”地做“熟”,形成“科学规划-土地收储-公共设施建设-上市出让-土地再收储”的良性循环。土地出让价从20__年的13万元/亩提高到现在的210多万元/亩,累计通过公开拍卖出让土地获得资金8.7亿元,成为城市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2.大力招商引资,撬动社会资金。面向国内市场,引进理念新、实力强的开发商大力发展房地产业;采取BOT模式建设桥梁、道 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出台鼓励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建设学校、医院、商场等配套设施。近年来,累计投入30多亿元,其中仅引进的上市公司伟星置业投入达8亿多元,社会投资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有生力量。

3.包装城建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把握国家政策,精心包装项目,全力向上争资,累计争取城镇建设转移支付资金2亿多元,成为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

4.搭建融资平台,用好银行资金。率先在全省县级政府设立金融办公室,组建国资信用担保公司,充分发挥城司作用,共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贷款4亿多元,极大地缓解了建设资金压力。

5.经营国有资产,盘活沉淀资金。充分发挥国资公司的主体作用,对国有山林、水电资源、矿山、河道采砂、经营性公房等资源性资产,以及出租车经营权、广告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进行有偿经营运作,累计筹集资金7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城市建设资金的有力补充。

三、民生维系稳定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拆迁改造是经营城市、提升形象的重要途径,更是关注民生、改善人居的必要手段。如何实现平稳拆迁、和谐拆迁,关键要把民生利益放在首位。新世纪以来,我县全面推进旧城改造计划,共实施沿河北路改造建设等拆迁安置工程19个,拆迁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安置涉迁户3626户,老城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整个改造过程做到了和谐拆迁、妥善安置、平稳推进。

1.以人为本有情操作。每一个拆迁工程项目均成立临时的拆迁协调工作组,耐心细致上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拆迁双方的矛盾纠纷尽可能实行调解,尽量避免法律诉讼程序。通过举办听证会、调解会、座谈会等方式,使涉迁对象充分认识改造意义、权衡利弊,主动配合拆迁改造,有效化解了纠纷。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补偿标准、降低房屋折旧率、放宽实物安置的条件,兼顾群众利益,取得了绝大多数涉迁户的理解和支持。

2.灵活多样妥善安置。城镇居民房屋拆迁实行就地安置,其中私产房涉迁户可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置换(拆一补一),公产房涉迁户符合条件的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租住廉租房。对城中村改造实行集中安置,统一安排用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行建设。由于方式灵活,大大减轻了拆迁阻力。

3.大力建设保障住房。已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公租房1681套,面积达11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2亿元,解决了大部分困难涉迁户的安置问题。目前,正继续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力争每年建设1000套以上,到2015年保障性住房覆盖全县20%的城镇居民。

4.全力解决就业社保。研究制定了《____县失地农民保障和就业暂行办法》,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积极向园区企业推荐就业,对自主创业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对“4050”人员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已有3200多名失地农民实现了就业或自主创业。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将失地农民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对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适当提高保障标准;达到退休年龄的,逐月发放基本生活保证金;失地农民的子女,享受从小学到高校一系列助学政策扶助。据不完全统计,8000多名失地农民中,不同程度都享受了各类社会保障或扶助,解决其后顾之忧。

四、管理提升形象

一个城市的发展,既要靠基础设施建设来完善功能和拓展外延,更要靠城市管理来改善形象和丰富内涵。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是树立城市美好形象、展现城市独特魅力,提高城市软实力的关键手段。

1.整合力量,推行综合执法。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逐步把城市单项管理行政执法权从其他部门剥离,整合至城市管理局。目前,县城市管理局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管理、燃气管理以及城区市场规范经营管理、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城区建筑秩序管理等八个专项管理职能,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改变以前多头管理、交*执法的情况,极大地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2.转变职能,建立长效机制。城市管理部门不断转变职能,从以纠章执法为主向提供优质服务转变。重点推行人性化管理,变“堵”为“疏”。全面清除城区乱张贴的小广告,在城区设置一些便民服务牌。在取缔占道经营的同时,把市民需要的服务摊点规范进社区、进市场。加强车辆违章停放监督管理,合理规划设置停车位,规范车辆停放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