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与控规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设计与控规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绿色空间;系统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he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design present situ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from the design and actual effect of the contact form several aspects, summed up some feasible design method, it is importa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as well a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give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and to ensure that the space system planning practicality, but also ensure its quality.
Key words: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 前言
所谓绿色空间是指与建筑物、园区路面铺砌物等所涉及的城市建筑空间相对应的空间,可以讲园林、绿地、城市森林、小空间绿化、都市农田、绿色走廊和区域湿地等构成的绿色立体空间系统。城市绿色空间的主要功能包括:生态服务、美化空间、休闲娱乐等。对于绿色空间的规划在处理土地利用的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调整安排绿色空间,可以积极促进城市建设,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立法规划并设立绿化隔离带,进而约束城市的无序蔓延和发展。
1、我国城市绿色空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城市绿色空间现状
我国城市植被种类比较丰富,以北方部分城市为例,有维管植物 158 科759属 1482种及 151个变种和亚种。一些山地原始植被类型为暖带落叶阔叶林。由于人为的破坏和影响,城市中基本没有原始植被。现在的自然植被基本是次生的松栎林或是灌丛草本群落。在平原地区的城市主要是人工植被、农作物和各种可观赏性果树。
很多城市近年来开始进行总体规划,近年来效果明显城市绿地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包括:城市分割区域绿化建设、城市内大面积绿地建设、花园小区绿化改造和老旧庭院建设、城市内水系绿化建设、荒山造林绿化、城市周边沙荒治理、郊区山体造林改造、城市道路和河道等绿色通道的建设、适合城市的绿色产业的发展等。
1.2城市绿色空间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的绿色空间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与国际上绿化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定位、整体布局等多方面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国内的一些大都市和国际性的大城市的要求,无论是规模、档次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 ,与大都市的人文水平也极其不符。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由于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绿色空间被大大压缩。近10年来 ,很多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城市的迅猛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从1992~2002年,全国省会级城市居住用地平均增加了30%左右,而农业用地则减少了60%。最初规划的绿化隔离带的面积在不断减少。上世纪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隔离地区总面积与近几年国家的统计结果相比减少了30%。另外绿色空间的分布极其不均匀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从全国的区域划分来看,森林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山区,山区的林木覆盖率为 40 %以上,平原的林木覆盖率大约为10%,农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及人均绿地两项指标,城区的绿化值都大大低于城近郊区域的平均值。
1.3绿化空间的结构与层次化需进一步改变
专用绿地在城市绿化总面积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部分城市专用绿地占绿化总用地的覆盖率达到39%。近几年来,很多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绿化效果明显,绿化总面积增长很快。但是结构比较单一,几乎都是公共绿地在增长。其他类型绿地几乎没有较明显的增长。而且植物群落结构十分单一,没有达到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和生态学原理应用不够。城市的虽然在总量上较多,但却未能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系统。
1.4绿色空间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
城市的人口的不断增长将对绿色空间造成不可想象的压力。即使人口增长停留在现在近几年的水平上,到了2020年城市建设和交通用地将要增加20 %以上。才可以满足需求,以北京为例,如果北京未来人口达到1800万,随着建设用地的增加,“北京湾”内的绿色空间将所剩无几。因此保护绿色空间,规划合理的绿色空间网络系统 ,防止绿色空间被逐渐侵占是当务之急。
2、创建绿色森林城市需采取的规划方法及设计思想
现行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在目前的园林城市创建中具有局限性及非可持续性。
2.1园林城市建设的规划不等同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首先,一些城市的总体规划对绿化环境研究单一的局限在绿化用地系统上, 极易忽视其他类型的绿化效果。我国城市园林绿地比例指标均远低于世界有关组织推荐的科学合理的指标。鉴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在城市内重新开辟出成片的绿地是不可为的,而为了创建园林城市,占用郊区耕地的做法更是得不偿失。因此,纵向挖掘城市的空间绿化潜力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其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城市绿地作为居民主要的休闲放松的功能的认识不足。城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大环境、满足居民接触自然的要求,以及日常休闲的空间功能。
2.2相关专业的配合专业应更加紧密,发挥协作作用
城市空间规划时常出现以下矛盾和弊端:(1)绿化规划设计与园林艺术结合的不好,进而缺乏艺术文化特色和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利用价值的植被空间;(2) 城市人文艺术偏重于场地铺装图案、街头雕塑、园区小品造型和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而缺乏绿色生机的建筑材料展示空间;(3)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对空间机能和绿化调节效益的考虑。
2.3城市生态理论与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不相协调
城市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流量最为活跃和高度开放的多维空间,人类现有的理论系统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研究把握。综上,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仔细研究和运用具有可执行性的理论和方法,那就要求我们设计和规划人员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3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的方法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是在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下独立进行规划的体系,又是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的。从总体到分支可划分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列规划和环境设计三个层次。其中其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制定合理可行的总体目标
制定城市空间系统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情况、绿化高度、城市风貌等目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到定量化,使目标体系的操作具有现实意义。
3.3绿色空间序列规划
对城市空间有步骤的调整,形成“以点带线,以现代面”的结合思想。明确绿色空间的范畴为: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内河沿线、运动场区、儿童游乐园、城市主体广场、主要绿化街道等。规划要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 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作出定性、定量的规划。
3.4绿色空间的功能规划
绿色空间功能规划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生态效益功能、可活动使用类型、 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基本功能。绿色空间的功能规划就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按照需要的情况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4、结语
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社会、经济和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城市绿地例如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生态风景林地等已不能满足当前城市居民的要求。笔者在本文里提出了新的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以及为了达到新的绿色空间的高度,需要规划和设计人员共同努力来实现。其区别于传统的园林绿地概念,新的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将为城市居民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宜居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雅萍。浅谈城市绿色空问系统的规划设计[J];建筑与发展2010第03期
[2] 吴良镛。开拓面向新世纪的人居环境学. 建筑学报
[3] 李金路。中国园林“ 九五” 计划和 2 0 1 0年规划预测研究。中国国园林,2004(9),29-33。
[4]田燕舞. “ 自然• 生态” ——从韩国景观环境的椅生 看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 J :技术与市场: 园林工程, 2 0 0 5 ( 1 ) :34-36。
[5]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 i ( 200 4~2 020 年) [ z ]。北京,2004。
篇2
【关键词】控规;城市设计;指标制定;系统优化;特色;程序;表达
控规是政府干预市场的规划手段。其作用主要为:⑴保障总规实施,确保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⑵提供城市发展所必须的“公共产品”。⑶提供正确预期,防止开发的不利影响及公众利益受损。⑷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政府缺位、越位,约束规划管理的自由裁量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控规成为规划管理最直接的法律依据。控规逐渐成为规划体系的核心,这里迫切要求提高控规的科学性。
作为一个城市规划的设计人员,我经常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城市的发展中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如果说城市管理者是城市发展的带头人,那么设计人员则是城市蓝图的设计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城市管理者擅长于政策的制定,设计者更擅长于空间的缔造。从这个层面来说,引用城市设计进入法定层面的规划,更增进了它人性化、感性的一面。对设计者来说,更有助于从空间的角度对城市整体形象进行塑造。
一、用城市设计的手法解决控规部分指标的制定
控规对城市管理实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控规指标的制定上。控规指标主要分成两块:一是对地块的利用及开发强度控制,具体表现为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要素的控制;即强制性指标。二是从城市整体形象考虑对本地块的建筑、景观等要素进行控制;即指导性指标。
对于强制性指标的制定,虽然有一些经验数值的参考,但针对每个地块的具体特点,不能套用。具体指标的制定,可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考虑。容积率定多少、建筑密度取值,可以从整体的空间布局中一目了然。这里面避免了对地块论地块的缺点。从而从城市的整体形象上考虑对每块地块的指标制定。例如对于土地价值较高的地块,容积率定多少,是值得斟酌的问题。我国在市场环境下的城市开发在投资项目的空间选址、开发时间、项目内容具有不确定性。仅通过各地块指标的制定容易造成整体城市形象的混乱。如果辅助城市设计,可以引导同类项目适当集中,创造更多的开放空间,从整体城市形象的角度考虑强化地区的识别性和场所感。
对指导性指标的制定,可以与城市设计相结合。随着越来越多的控规项目对指导性指标的重视,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的工作比例逐渐增大。有些可作为专题研究进行方案各阶段的引导。城市设计的要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开放空间、步行系统、绿化系统、建筑界面、入口和边界、视觉走廊及眺望系统、城市雕塑与标志系统,城市夜景系统等。通过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有效控制城市沿街界面,塑造城市优美的天际轮廓线,打造城市夜景,创造城市开放空间及步行系统。
二、用城市设计的手法优化控规绿化及景观系统
城市设计更注重物与人的相互关系,讲究人在空间中的感受。通过研究人在空间的具体所见、所闻、所感,对城市空间进行控制和塑造。具体体现在视廊、对景、轮廓线的控制。
这种具体体现在环境指标──绿化指标;设施配套(城市家具)完善;景观美学要求──空间尺度(三维比例),方便度、舒适度的提高。
通过城市设计的思考角度去构建控规的绿化及景观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品质。
三、用城市设计的手法提高控规地块的特色
控规作为对总体规划的细化和深化,很难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和特色体现。总体规划通过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把握城市问题,能够更高层次的挖掘城市内涵和特色。怎样在控规层面既体现了总体规划思路,又能够有进一步的提升和亮点,可以从城市设计这一角度入手。
通过对视线、对景的考虑,可以跳出地块考虑问题。将周围的山体、河流、地形地貌都纳入你的考虑范围。从周边找寻与本地块的联系。通过从空间上的把握,找寻本地块控规的亮点和特色。
四、工作程序及成果表达
具体的工作程序上,城市设计不应简单作为控规的成果表达。它可以深入到控规工作的各个阶段。前期阶段,可以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发掘每个地块的场所特性,从而使每个控规、每个城市设计有它的独创性。中后期,用于控规指标制定和修改的依据。
分图则模式示意图
同样在成果的表达中可以将城市设计与控规相结合,在分图则部分考虑引入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双向引导,增加成果表达的易懂性。如城市入口的控制,通过城市设计的空间引导,城市管理者可以从三维空间简单明了的判定那些需要建筑后退,那些需要配置开放空间,从而增强控规指标实施的可操作性。
五、结语
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理性和要求全面的学科。在设计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不断地去需找有效地途径去解决。城市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考考虑问题的角度。它以富有感性的一面弥补城市规划中的理性成分。使设计更加有血有肉。
参考文献:
[1]《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篇3
关键词:老城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原则
中途分类号:P285.2+7文献标识码:A
控规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目前采用管理土地资源、协调城市空间环境的法定规划,进行旧城改造规划时,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和规划条件引导市场开发。老城区是一个城市规划绕不开的研究课题,拥有厚重城市历史积淀和一系列“城市病”困扰,伴随着城市扩展不断发生变化
在我国,老城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为保持一座城市活力,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区,对其进行控制规划需要很强的延展性和适应性。老城区的控规编制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发挥城区的实际作用。本文尝试以新疆库尔勒 15#小区控规为例,阐述笔者对老城区控规编制重点的几点思考。老城区是当前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拥有厚重的城市历史积淀,并且伴随着城市扩展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设计老城区控规编制时,必须因地制宜,符合老城区发展需要。
一、控规编制体系概述
新疆库尔勒控规编制工作在2005年前后开始陆续编制,经过了近十年的积累,对其中8 项指标进行了具体控制;其后又相继开展了局部率先发展地区的控制规划。从2008年之后进一步开展了主要街道两侧的控制规划、城中村改造控制规划、片区用地控制规划,现今逐步编制覆盖全市的“分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新疆库尔勒控规编制逐步走上了完善、规范的道路。
针对老城区控规编制的思考有以下几点:1、市政设施老化,没有进行及时的整改,导致市民无法正常使用,在社区内,居民难以正常展开运动,导致居民幸福感下降。必须严格把关人口流量,当前外来人口增加,人口流量大,出现许多隐患,值得人们反思。2、城市建设不合理。因此,对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时,地方政府统一规划审批城市建设的土地。3.按照城市总体规划, 制订老城区的具体开发建设规划和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4. 通过对开发项目多方案的审查,综合性开发,达到协调统一的安排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 以及配套的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5.也可将经过开发的土地(所有权仍归国家),有偿转让给其他单位兴建; 也可以将兴建的房屋建筑,商业性和公用性建筑等进行出售。诚然, 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意义重大。
其一, 是有利于加快实现城市发展战略,使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要求城市领导高瞻远瞩, 决策科学, 正确处理好住宅、商业等与其他方面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有效解决综合开发与当前建设的矛盾, 协调好城市经济发展中重大方面的比例关系,从而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其二, 是有利于加快实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 迅速改变城市的面貌。综合开发改造旧城兴建新区, 延缓建设周期的现象, 实现计划一片, 开发一片, 建成一片, 收效一片, 迅速有效地改变着城市的落后面貌。其三, 是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投资的经济效果, 缩短建设工期。据不完全统计分析,有些城市住宅区, 综合开发建设有效地使用了人力物力和土地资源, 造价比分散建设降低10% 左右, 工期缩短1/4 , 配套建设水平大大提高, 更好地发挥了基本建设投资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15#小区控规概述
(一)基本概况。15#小区位于孔雀河以南,团结南路以西,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区位优越。该片区是新疆库尔勒老城向南的延伸地区,同时是衔接老城与南部新区的重点区域,紧邻城市东西向滨河景观带。该片区建设密集,分布大量的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学、清真寺等。目前,老城区的典型特点是,居住拥挤、配套设施不全、交通拥堵和小型厂房用地外迁等特点。
(二)城市风貌控制。该片区城市景观风貌结构为“两轴、两区、三心”。两轴即孔雀河滨河景观轴、内部纵向绿化景观轴;两区为现有道路划分形成东西两个片区;三心为结合现状规划控制了三块内部公共绿化用地。
(三)编制评价。详细了解区域现状情况时,优先考虑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安全设施控制与落实,从老城区地块繁多、产权复杂、利益群体多样的特征出发,充分了解片区单位的改造和建设意向,尽量满足城市公益设施控制与项目土地的开发。然而实际操作在编制深度控制、编制技术运用、编制方法等方面提高编制质量。
三、老城区探索的几点思考
老城区控规编制因其复杂性决定了其编制策略的特殊性,下面笔者结合自身15#小区编制经验,论述在老城区控规编制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针对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差异变化,决定了控规是老城区建设的重要管理依据。老城区与新城区控规编制需要不同的控规编制层次与深度,实地调查、总体协调等方面是决定老城区控规是否符合实际、是否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适应的基础。城市设计是老城的核心控制内容,是控规编制的重要方面。控规的编制技术决定了控规逻辑性强,但是只依赖控规编制成果对老城特定区域进行控制,难以实现城市空间形态和风貌控制。城市设计是非法定制规划,城市设计的成果必须配合控规一同进行。
针对15#小区而言,城市中心建设受城市核心景观以及风貌的影响,结合城市的高容积率成为老城控规编制的首要考虑。建议建设一种控规与城市设计协调的编制机制,把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快速反应的规划,成为控规编制的一部分。城市设计的主要手法是针对实际问题采用灵活性的应变能力,弥补空间规划的不足,避免控规编制出现建筑风格各异,色彩,体量等城市设计控制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问题。建立建全老城控规管理编制系统,重视个性特征和现状调查法。前期现状调查对控规编制尤为重要,现状调查直接影响规划的成果。老城区控规编制是建设状态决定调查方法的体现。实际调研工作不能局限在物质空间环境中,建立健全全面的调查系统进行资料收集,因地制宜的对一般内容进行调查,避免重视特定性忽视资料收集,控制控规规范,引导地区开发。
篇4
关键词: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控制
1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活动日益频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日渐增多,城市规划的控制和引导变得十分重要。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模式的转型,城市规划领域的大环境以及政策形势也不断发展变化,这就客观上决定了城市规划本身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既需要有总体上的把握,保持法律的刚性;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个体不同需求,保证市场的灵活性、包容性。
08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把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法定规划,在整个规划体系中相当于实施性规划,与具体建设活动密切相关。而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城市设计的内容较多,如确定规划区域的空间结构骨架、各地块的用地功能风貌和道路绿化系统等。我们可以在控规中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考虑不同空间序列的关系,形成城市设计总体概念与结构,以“城市设计概念图”加以表达将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的要求以指标的形式确定下来,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由于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缺乏城市设计研究,国家尚未出台有关城市设计层面的相关规范。造成了控制指标制定不尽科学、控制手段执行不力等问题。这种状况不仅阻碍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顺利实施,同时对城市空间环境也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研究体现城市设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 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关系
现代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两者之间有明显的不同,同时两者又是相互交融与互补的,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中都包含了城市设计的内容,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中城市设计定义是对城市体型和空 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与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主要是对城市局部地区的空间环境作进一步控制与整合,将同地与空间转化易于限定和控制的符号、文字、数字,用分析和规划控制引导指标形成对不同层次间的界定与表达,并要近远期结合,针对不同地段的城市空间做时序上的统筹安排,并提出不同的控制意见,同时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地块划分较为机械,小地块之间互联不够,运用整体城市设计的手法可解决控制性详细规划系统内部无法克服与协调的病端。
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在内容上的密切联系。控制性详细规划所采用的规定性指标与城市空间环境密切联系;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形成建筑外观特征的引导性指标与建筑体型环境紧密联系。城市设计研究内容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建立在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之上,城市设计研究对促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完善和深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设计成果不仅包括城市空间形态设计内容,同时更加强调制订城市设计准则、指导纲要等管理控制性要求。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建立在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之上,城市设计研究是控规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促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完善和深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几乎所有控制指标都与城市设计有关,深入的城市设计研究能对控制指标做出有效指导和起到完善作用,具体以下为例。
3.1城市沿河、山、街的规划设计
沿河开辟一定深度长度的带状公园,不允许有任何的高层建筑及占地大的建筑,但可布置隧道出入口、地铁。桥坡等交通设施,布置体育场地、森林公园、儿童游戏场地等。沿河考虑亲水性设计,分为沿河道路、人行道、绿化区、亲水性区、河流五大部分。建筑区仍以绿化为主,建筑要相对集中,构成高层群或一组建筑群等,并用快车道联络,多立交,以确保交通畅通。严禁在江边建设板式建筑,考虑把沿河建筑物高度轮廓线放在城市设计的首位。破坏河流自然环境,使建筑凌驾于河川自然环境之上是不可取的。有些地方水面较小,可采用“伸爪”式的设计理念,扩大水面,开辟海河两岸带状公园。树丛、草坪、水面融为一体,体现江河的自然性,并扩大了视野。沿山建筑物或构筑物压低比例尺度体量,其高度不高于山脊线的3/4,突出自然景观的主体。沿街建筑必须考虑视线通廊,由外向内慢慢提高,结合城市结点系统,局部做些变化,使得城市天际线丰富,沿街建筑退后道路必须留有足够的建筑后退红线,若仅把道路仅当作建筑间距,会不利于交通和居住。
3.2 城市设计与城市交通
在城市交叉口的建筑不能阻挡司机的视线,建筑物应建在视距三角形以外。严禁建筑物在交叉口区域设置进出口。地块出入口离交叉口至少大于70米。城市规划师有时要综合各种因素对十字形交叉口建筑布置应做协调平衡工作,如建筑物挖角,保证通车视距(交通工程师要求);突出建筑物,加强建筑物在交叉口处的地位(建筑师要求)等。做好道路横断面设计及布置附属交通设施如公交站、路边停车带及出租汽车专用路边停车场地也是城市设计的具体体现。
3.3 城市设计与高层建筑
城市设计就是城市形象设计。直接影响城市形象的就是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是多点视线范围的焦点。围绕高层建筑的周围,要有视线通廊的设计考虑,让它的周围在不遮挡的情况下即使距它很远,也能见到它。因此设计高层建筑不单单是建筑设计问题,而是城市设计范畴内的问题。在古代,我国的古塔和西方的教堂往往成为城市的中心,它们的高度成为本地区的限高。在现代,高层与环境、高层群之间的调和问题应放在首位。现代高层建筑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建筑形式单调,建筑风格雷同,单调乏味;二是毫无表情,没有建筑文化内涵等。观赏建筑的空间十分重要,即人的视线范围。从城市设计角度,除了近景、中景、远景外,还有借景、框景、背景、底景、对景、静景及活动景均要考虑。
4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指标控制的主要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城市用地指标控制: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兼容性,居住用地根据地块开发需要,最多可兼容10%的商业建筑面积。
(2)城市环境容量指标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
(3)城市建筑形态指标控制: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4)城市交通控制内容: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面积);建筑设计引导及控制。
(5)城市配套设施控制: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布置和管理的要求。
在以上控制内容中的前四项属地块控制指标,可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规定性指标是必须严格遵照的指标;指导性指标是参照执行的指标,其目标是贯彻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的意图,将控制要素具体布置为布局引导。为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引导城市建设有序进行。城市设计的研究成果,应通过抽象、概括转译成控制指标体系,具体落实到相应的建设地块上进行控制,以便作为土地招议标底条件和融入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建设中付诸实施。
4.1城市用地指标控制
规划地块内有大量可建设用地,地块划分以保持用地性质的完整性和唯一性并有利于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土地出让为原则,地块界线一般依据道路红线以及土地权属界线,同时结合现状的土地使用情况和规划需要进行调整和确定。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按以下方式解决。
4.2城市环境容量指标控制
4.2.1 容积率控制。
在城市设计指导下进行容积率分区控制。控规应以成熟的城市设计方案或设想为根据,确定容积率指标。不同区域根据不同的城市设计构思,就会有不同的容积率分区。在城市滨水或靠山等环境景观要求较高的区域,需要将容积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城市传统保护区或有保留价值的城市旧城区域,由于考虑保护规划区城市肌理和整体空间格局的需要,也需要将其设定为一个容积率较低的区域;对于城市中心区域,由于大型商业服务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用地较为集中,可以将其设定为容积率较高的区域。
4.2.2 建筑密度控制。
在常规的操作下,一直是以二维平面建筑密度的限定来控制城市三维实体空间,忽视建筑空间密度的存在,且常以这样的一条规律作为建筑密度界定的依据之一,即在容积率确定的情况下,建筑层数越高,建筑密度越小;建筑层数越低,建筑密度越大。但关键是,当建筑物垂直投影总面积确定下来时,建筑密度就己经成为定值,不会因为建筑层数的改变而变化。
这样的规律只有在建筑的各层平面不发生面积变化的情况下才适用。我们所要控制的建筑空间密度与建筑的平均楼板面积有关,即建筑空间密度=平均楼板面积/用地面积。且建筑密度和建筑空间密度控制内容没有必要在整个规划区域内强求统一,用地性质不同,控规的控制重点和两者的控制力度应该允许有所区别。商业金融应该严格控制建筑空间密度,适当放宽对建筑密度的限定。文化娱乐用地面积上相对充裕,只控制建筑密度就可以满足城市空间的要求。
4.2.3 绿地率控制。
深化地块绿地率控制,规定地块绿地率控制标准和要求,提供绿地一般的植被配置参考,根据不同用地性质地块公共空间和景观的需要,提出特定的绿地布置要求及绿化建设的时序原则。如城市滨水地区地块强调通过绿地建设将自然水景引入规划区域;城市中心区地块则应考虑绿地布置结合城市开敞空间、道路系统的建设,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4.2.4 人口容量控制。
即规划地块内部每公顷居住用地的居住人数,通常以上限控制。另外还有居住户数、建筑形式与体量及风格要求,其他环境要求。
4.3 建筑形态指标控制
4.3.1 建筑高度控制
1)从街道空间角度控制建筑高度。在街道空间D/H 值控制研究中,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认为1≤D/H≤2 是空间的最佳比例,这是个值得借鉴的经验数值。在高层建筑投影面积控制研究中,上海市的作法值得借鉴:
A≤L×(W+S)
其中,A-建筑以1:1.5 的高度角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
L-建筑基地沿道路规划红线的长度;
W-道路规划红线宽度;
S-建筑后退距离。
2) 街道空间宽高比与建筑最佳高度协同控制。街道空间宽高比与建筑最佳高度协同控制的方法是:先通过城市设计整体研究,对规划区进行分地块建筑高度控制,提出各个地块建议的建筑最佳高度。然后,将地块建筑最佳高度值与沿街建筑高度控制值进行比较,修正沿街建筑高度控制数值。
4.3.2 建筑体量控制方法。
对于低层、多层建筑的体量进行控制,首先需要明确与建筑体量相关的控制要素。控规可通过建筑最大外墙面宽分类控制的方法实施小尺度空间格局地块的建筑体量控制。
对于高层建筑体量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控制:第一,高层建筑塔楼外墙控制线;第二,高层建筑塔楼平均楼板面积和建筑高宽比;第三,高层建筑裙房的位置及高度。
4.3.3 建筑形式和色彩控制指标
1)选定参照建筑。参照建筑的选择,有以下几个原则:艺术性原则,要丰富城市空间环境;代表性原则,它应是某一时期特定风格的代表作;历史性原则,它应在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或与重大人物、事件相联系;延续性原则,它的存在应使周围环境具有一种历史沿革上的延续感。具有以上特征的这类建筑是城市特色的载体,可对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建筑的形态设计产生影响。
2)分级确定控制区域。控规对建筑形式和色彩的控制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应在规划范围内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和所处的不同位置有区别的对待。根据控制对象的重要性差异,可进行如下分区:重点控制区,它要求控规对建筑形式和色彩做出较详细要求,并严格执行;一般控制区,在整体统一协调的前提下,由下一层次规划或建筑设计自由决定;自由选择区,控规对这类区域在建筑形式和色彩方面无具体控制要求,设计可自由发挥。
4.4 交通引导性指标
4.4.1 机动交通组织。在城市总体交通规划的指导下,控规中合理组织规划区域的交通线路,包括货物装卸线、公交线、市政交通线,保证人们集散方便、货物顺畅运输,并能满足消防、防震等抗灾应急的需要。此外,城市面临自行车、自备车、外来车、公交车的停车问题,控规中需要保证数量充足的停车泊位,同时注意停车场库设施使用的方便性和视线掩蔽。
4.4.2 步行交通组织。在控规的相关图纸中需清晰表达重要步道系统的具置和宽度设置。步行交通组织还需重视交通转换点的设置,包括自行车与行人、公交车与行人、地铁与行人的交通转换以及不同高度层面上的步行交通的衔接。
4.4.3 道路交通设施控制。在控规中加强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控制,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交通设施与人行活动相关的部分应具有人性化的尺度。加强交通设施绿化建设,在交通设施上设计一定的绿化空间,对改善城市环境和交通设施形象大有益处。
4.5配套设施规划布局引导
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主要依据规划人口分布,同时综合考虑周边人口分布及公共服务情况。规划以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完善区内各项配套设施为目标,采用集中分布的原则,分级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必须综合考虑(1)教育设施:学校、幼儿园;(2)行政管理设施: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社区、警务室;(3)医疗卫生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4)文体设施:文化活动站;(5)商业设施:肉菜市场;(6)市政设施:公共厕所、公交车首末站等等的合理规划。
5结 语
值得说明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技术层面的研究内容及指标体系,但面对经济、政治因素对控制性详细规划顺利实施的种种干扰,仅仅依靠技术层面上的更新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更多经济、管理、实施上的内容。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创造良好的规划局面才能推动开发建设的健康发展,保证各方面利益的均衡。未来的规划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夏南凯,田宝江.控制性详细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控规编制重要意义相关建议
中国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3)03-0001-02
Abstract: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is based on overall urban planning or partition plan,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area of the land use intensity of use, control index, road and pipeline project controlling position and the planning of the space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 recent years experience engaged in the work of planning, discusses some shallow understanding of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the control rules establish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s: regulatory significance related suggestions
1、前言
无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就是一个城市进行规划管理的规矩。城乡规划的编制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包括三个层次,即区域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包括分区规划)以及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详细规划的第一个层面,介于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的,是对总体规划的细化,对修规的控制指导。在较大的范围内准确合理地完成一项控规,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许多城市的控规是分片区进行编制的。
2、控规对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依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以此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经审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法律依据,对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强调规划的系统性。承前是细化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启后是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管理。控规是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各项内容能否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控规以落实上位规划的要求为基础,性质上衔接其大的用地布局与功能定位,容量上衔接其开发引导与相关指标的控制要求[1]。
2.2规划部门的管理依据,土地开发的指导依据。控规也是政府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土地的地级差效应在控规中有明显的体现。控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确定规划地块的使用性质及规模,规定了绿化规划要求,维护了生态的平衡。
2.3对城市空间形成具有指导作用。控规比较准确地把握规划地区与城市整体空间的关系和特色,确定规划区域的空间结构骨架、各地块的用地功能、道路绿化系统,再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考虑不同空间序列的关系,形成城市设计总体概念与结构,将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的要求以指标的形式确定下来,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2]。
奎屯市在控规编制方面的一些经验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灵魂,更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手段。[3]
随着奎屯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规划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同的主体在不同时间对同一个地块先后组织编制不同层面的规划,以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来讲,我们在编制控规时,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衔接协调各类规划,重点是对其进行定性衔接、定量衔接与定位衔接,即在遵循上位规划总体安排的基础上,控规编制留有适当的弹性,可增强其操作实施性,控规对于已基本明确的用地尽可能划分到小类,且用地边界应明确,对难以确定的用地建议划分到中类甚至大类为宜。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在奎屯市以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和最佳宜居城市为目标的指导下,我们规划局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和“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超前指导和综合调控作用,科学编制城乡规划,高起点搞好城市设计,依法加强规划管理,有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城乡面貌的改善,实现了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规划编制委托方面,邀请资深的规划设计单位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先后完成城市东区、中心区、西区、北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实现建成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控规全覆盖。同时,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精心编制、审查和实施了一大批位于中心区、西区等重要地块、重点路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改、拆、绿、整、饰”等方式,开展了多条主要街道沿街地段的城市设计,创造人性化的居住、商业、餐饮和旅游空间,使城市整体形象、品味、空间结构等方面得到优化,城市综合功能得到提高,城市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日益彰显。
4、结语
未来的城市发展将更加注重城乡规划,以科学、先进的理念编制规划,以超前眼光研究谋划事关奎屯市长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建设引领作用;又要立足当前,根据发展重点提出近期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建设时序,为市委、市政府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当好参谋。要突出重点,高质量、高水平做好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修编,统筹安排好城乡发展建设的方向和空间布局等,引领和调控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要实施“阳光规划”,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规划透明度,增强规划科学性;要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决不因任何个人意志而随意变更规划,全面推进科学规划、民主规划、依法规划。要加强规划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把我市的规划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月胜.浅析空间形态研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08(8):47
篇6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内涵,意义,编制流程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工作从普遍意义上讲包括三个层次:区域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包括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属于详细规划的第一个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是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等必不可少的内容,无疑这一层次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只是一个相对宏观层面上的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应是在上位规划基础上工作的延续。
1.控规定义与内涵
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控规制定的意义
“控规”是借鉴北美大陆和我国港台地区实行的土地分区管制(区划)的原理,根据中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城市建设项目具体的定性定位定量和定环境的控制和引导。它的产生弥补了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的缺失显示出传统的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主体的两阶段规划体系开始发生本质性的变化(陈荣,1997)。在1991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首次把控规纳入法定规划体系,从而转向以“控规”为主导的规划控制和引导。
3.控规编制流程
3.1现场调研与资料搜集
1.现场调研
采用照相、摄像、录音和测量等技术手段,收集真实、一手的现状资料。地形、视线、重要节点、地标、公共设施、城市家居、开敞空间作为主要的拍摄点。拍摄应做到富含拍摄单体全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特殊时间、特殊事件、特殊地点的拍摄采集(如民俗节庆、民族宗教仪式等),用于规划编制中对现状的重现和地块的使用要求。
2.资料搜集
收集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的资料,包括:政府各部门《十二五规划》、上位规划、各专项规划、已批待建和已批在建项目资料、案例设计资料、Google航拍实景案例等。
3.2资料整理与分析
解读政府报告和相关文件,抓住政府的发展思路。
从规划区的历史、理论寻找其实际发展的脉络。
从选址、周边自然环境、道路交通、土地利用、用地功能、绿地景观、空间组织、建筑特征、遗产保护等方面,深入系统解析已建、在建、将建案例的设计特色。
寻找规划地块与解读案例的共同特征与差异特点。
在层层分析中提取有用信息。
3.3确定定位与特色,制定技术路线
项目的定位是整个设计的灵魂,项目的定位要与规划片区的具体发展条件和发展要求相适应,要与上位规划相协调。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结合上位规划、区政府的发展设想和自身条件,确定了“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小镇”的性质定位。
项目的特色是设计的亮点,在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中,“慢城、绿城、水城”是设计的特色。区域内绿地,以景观道路、慢行道路和水系为骨架布置线状滨河绿地和道路景观绿地;在水系集中区域布置片状的公共开放绿地;加之南部保留农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景观系统。主要道路红线外两侧控制20-30米绿化,结合道路绿化和慢行交通系统打造“井”字形线性公园。采用“反规划”的设计理念,建立从戈壁到湿地的连续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注重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绿地引入镇区,使镇区的绿地、水面形成绿楔;增加游憩休闲场所,让居民和游客尽可能的接触自然,感知自然。
3.4方案确定
从环境、交通、土地、功能、景观、空间、遗产等各要素角度,分析规划地段的自身特色,并积极思考前期分析案例在本次规划设计中的可借鉴之处与相矛盾之处。
思考并确定本规划的设计要点、特色以及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形成设计框架。
在以上详尽分析基础上,从规划系统性、区域性、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参考甲方设计意向,进行方案创作。方案创作时,也应从上述各要素角度出发考虑本次设计。
方案讨论和调整。优化、深化并完成方案。
3.5指标引导
在控规中,指标的引导是刚性的,城市设计的引导是柔性的。两者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
1.指标引导
控规对城市规划的应用作用,在于通过对几项主要指标的控制实现城市建设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化率、机动车禁止出入口的控制。
为了体现达坂城镇生态宜居小镇的建设目标和城市特色,除了规划区内建设大面积的生态绿地,镇区用地的容积率控制在0.5-2.0之间,采用低层低密度为主的设计目标。
在北部新区的规划中,行政中心和文展中心两个增长集合周边的用地以商业商务办公为主,可以相应的提高容积率。
建筑高度决定了城市的天际线,在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中,我们着重考虑了沿水系和大型绿地周边,视线开放区域内的建筑高度控制,使之形成错落有致、松紧结合的城市立面形象。
建筑密度与绿化率息息相关,互相制约。本规划以生态建城为发展目标,重点突出城镇的良好生态环境,所以绿化率的控制指标要求相对较高,下限控制在35%。在生态绿地内也应该严格控制建设容量,使生态宜居的环境有所保障。
2.导则制定
控规在编制中会涉及城市设计相关内容。其中各种导则的制定为指标引导提供了有形的支撑。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以本土与现代相结合为原则,致力于保持与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优良的城市环境品质,形成充满吸引力和活力的、优雅、秩序,具有历史感和现代化,特征鲜明的城市形象。
城市设计导则在整体架构的基础上,建立构成城市空间环境主导要素的建设指导原则,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其它城市建设领域的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协调有序的视觉环境建设。
为了树立达坂城镇的鲜明形象,在编制过程中对建筑设计、街道景观设计、步行系统设计、室外广告标识设计和城市家俱设计做出具体引导和要求。
小结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城乡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本文结合《达坂城镇核心区控制在详细规划》的编制,阐述了控规的基本编制过程和编制体系,希望能对初学者有一定的帮助。
文献
[1]颜丽杰.《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分化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J].城市规划,2008(11)
[2]鲍维科.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新探索——以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为例[J].规划广角,2009(10)
[3]于一丁,胡跃平. 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6(5)
篇7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三门县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城乡规划法》明确的我国城乡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同属详细规划范畴。它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了建设用地的性质、开发强度和空间环境,是具体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上位规划各项战略部署、原则要求和规划内容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
二、提高控规编制质量的必要性
首先,《城乡规划法》将控规确定为实施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要求我们加快完善城乡规划结构,提高控规的覆盖率。在当前范围大、时间紧、任务重的控规编制工作形势下,迫切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新的规划编制思路与方法,加快编制进程,切实提高控规的编制质量。
其次,控规中主要的控制指标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又是社会各方利益关注的焦点,指标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再次,《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了城乡规划的修改程序,把控规的法律地位和规划的刚性提高的新的高度,为了减少控规的修改,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同样要求我们提高控规的编制质量。
三、近年来,三门县在控规编制工作中的探索
我们在推进控规编制的工作实践中,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在控规编制的各个阶段,进行了一些尝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归纳起来,共有以下几个内容。
(一)规划组织编制阶段
1、合理划分控规管理单元。 为了实现控规在规划区内的全覆盖,突出控规的“法定性”和“唯一性”,实现“一张图”的高效管理模式,需合理划分控规管理单元,作为组织控规编制和进行规划管理的基础。2008年,三门县建设规划局根据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关于开展单元控规编制方面的要求,完成了《三门县城规划管理单元划分及规划成果数据入库标准专项规划》,同时按照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时序,划定城市重点建设区块和一般建设区块,按照分期分批组织编制的原则开展控规编制工作。
2、摸清现状,加强基础资料调研。 科学、深入,细致的现状调研和资料收集是编制好控规的前提,尤其是基础测绘资料,更是规划编制的基础。为了摸清“家底”,局测量大队实时更新县城地形图资料,并于2008年底完成了县城地下综合管线勘测工作,拥有了全面准确的基础测绘成果,为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我们积极配合规划设计单位,针对城区不同区块、不同地段的特点,除了对常规内容调查外,还针对其个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分析区块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编制控规,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3、 科学合理地确定控规指标。 指标是控规中的核心内容,是对城市用地建设强度的具体控制。因此,控规指标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控规的质量。我们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如何提高控规指标的科学性、可实施性,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① 控规与城市设计相结合。
控规是以土地区域为媒界的二维平面规划,强调的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技术指标,而城市设计则是三维空间环境的整体安排,强调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等城市子系统的联结渗透。因此,在城市的重要街区、地段,可以在控规编制过程中结合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修正各项控制指标,协调规划范围内的景观控制,并建议性地给出城市建设的最佳引导,以供城市发展和建设参考。近年来,三门县建设规划局在县城重要区块控规编制中多次采用这种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县城B片区02单元(大湖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客运中心周边区块规划》和《县城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② 重视经济性分析。
城市发展本身就是一项经济活动,而重视物质环境分析,忽视经济性分析却是控规编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城市风格、传统风貌,以便创造更优美、富有魅力的城市环境,本是规划的题中之意。但过分强调形式美而忽视了经济性分析,也可能会带来规划管理与实施的一系列问题。
以容积率的定量分析确定为例。容积率是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指标中最核心的内容,其指标的确定是开发商、地方政府和群众三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引发控规修改最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重要区块,三门县建设规划局在控规组织编制过程中,会同规划设计单位充分考虑地价因素,综合运用级差地租、投入产出效益分析等理论和方法进行经济性分析,验证容积率的合理性,确定容积率的上下限,下限可保证开发商的利益,上限可防止过度开发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和环境质量的下降。
③ 重视环境容量评价。
环境容量控制的指标主要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三项,以及相应延伸出的空地率、人口密度、人口容量等。通过对城市自然环境容量(日照、通风、绿地等)和人工环境容量(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评价,确定适宜的控制指标。例如:在编制县城A03单元控规时,单独委托规划编制单位编制了三变老厂区区块的交通影响评价,从可接受的交通环境容量入手,反推人口容量、商业和住宅建筑面积,从而确定适宜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指标。
4、突出控制的弹性,增强实施的可操作性。 城市建设是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具体问题的复杂性往往出乎规划的预测,容易导致城市建设无法按规划的控制内容执行,产生矛盾。若经常调整规划,又使规划失去严肃性,易让人误解为规划和管理处于无序、随意的状态。面对当前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为了增强控规的可操作性,必须采取弹性控制的方法。主要表现在:根据规划地块在城市中的地位来划分不同区域,设立不同的弹性标准。如:特殊控制区和重点建设区主要以刚性控制为主,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设置土地性质的兼容、或地块的合并、控制指标的上、下限等方面的弹性空间。而对于没有特殊开发要求和非近期建设的区域,各项建设要求可给予适当放宽,并在不突破强制性规范的前提下可取下限。
(二)规划方案审查阶段
设计单位提交规划方案后,组织对方案的审查和论证是保证控规编制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局相关科室联席审查,提出初步修改意见,完善规划内容。
2、邀请相关部门和熟悉本地区情况的专家参与规划方案的论证和评审。对于重要区块的控规评审会特别邀请人大、政府、政协的相关领导参加。
3、遇到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向县级分管领导汇报、请示。
4、加强规划方案公示工作,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对于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采纳,并作出及时的修改。
5、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台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查规划成果的深度和内容,加强图文校核。
(三)规划成果确认阶段
规划成果确认阶段是保证控规成果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控规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认真根据三门县建设规划局《关于建立城乡规划成果确认制度的通知》要求进行批准成果的制作和确认,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报送县人大、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备案。
四、结语
控规是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相衔接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城市规划管理的核心层次和重要依据,也是政府积极引导市场、实现目标的直接手段。控规编制工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规划管理工作的好坏以及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解决控规编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高控规编制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名城乡规划工作者前面必须要过的一道坎。
参考文献
[1]城市、镇控制线详细规划审批办法(2010年住建部第7号令)
篇8
1、与住建部就总体规划修改进行了对接,成立总规修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听取了总规修改的规模、空间、交通、生态四个专题研究的工作汇报,并征求了市级有关部门意见;
2、围绕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委托中规院上海分院承担总规修改《大都市经济圈城市间关系研究》和《市域空间结构规划研究》两个专题的研究任务,并赴市级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
3、开展《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编制,组织项目组赴高新区管委会、区政府、大学等单位调研,做好项目经费落实、基础资料征集等工作;
4、向市政府汇报《新区启动区控规》、《城新区控规》、《中心城西部地区概念规划》、《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市中心城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等项目;
5、组织《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区域空间布局规划》、《组团概念规划》、《市城市绿道网专项规划》技术审查;开展绿地中心项目专家评审暨技术审查;
6、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批前公示准备工作,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委托并形成初稿,一期方案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
7、开展市历史文化街区调查及数字重建技术研究和伏跗室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方案讨论;
8、组织对综合交通规划中发展战略、快速路网等专题进行讨论,深化研究通途路BRT方案;完成中心城电力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会审;
9、开展停车配建指标调研,配合做好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有关工作;
10、做好第二批市历史文化名村评选相关准备,组织风景名胜区古道规划建设现场会暨风景名胜区工作座谈会。
二、九月份主要工作安排
1、继续推进市城市总体规划,完善《总规强制性内容修改论证报告》,做好规模、空间、交通、生态、大都市经济圈和市域空间结构6个专题研究;
2、完成《市近三年规划建设策略建议》、《市重大项目规划空间保障报告》,与市发改委对接《城市功能区研究》和《市域重点产业区块研究》;
3、组织第一批指令性项目审查,开展《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等项目编制工作;
4、深化通途路BRT设计,组织综合交通规划中对外交通、公共交通、交通枢纽等相关专题讨论;
5、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初稿审查,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批前公示;
6、基本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报告,起草市名城委工作章程、名城保护工作思路等相关文件;组织(西区)一期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伏跗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技术审查;
7、实施第一批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评估,做好第二批市历史文化名村评选的宣传、准备等工作;
8、完成户外广告设置导则修订,开展《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统稿工作;
篇9
关键词:城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思路
Abstract: urban centers urban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state, of urban civilization level as well as urban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iconic geographical paper on building density in the city center area planning in China is too large, the image of chaos, the planning structure is irrational, traffic congestion, pollutionserious landscape decline in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 lack of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do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idea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Keywords: City center city; controlling detailed planning; planning ideas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关于中心城区
城市中心区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居住、土业、道路系统等城市要素的布局,乃至影响到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中心区是城市独特的地域组成,是显示城市历史与发展状态、城市文明水准以及城市建设成就的标志性地域,是城市中最活跃的区域,山多种功能及相关的物质要素组成。它具有公共性强、建筑密度高、交通集中等特征。城市中心的高密度给我们带来了聚集效益,提供了展开公共活动的场所与空间,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矛盾。中心区建筑形象混乱,特色丧失;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交通向其聚集,引起了交通阴塞、混杂、废气、噪音和交通事故等问题;高密度给中心区活动参与者带来了对健康的损害和心理压力。
城市中心是市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力。这儿群集有许多公共设施。通常集中在个地区形成单核结构,其特征决定了我国城市中心存在多种问题。 1. 1 城市中心功能过于集中,恶性膨胀 城市中心区的聚集效益和运转的连续性,用“寸卜寸金”形容中心区的高价性实不为过,商家为了眼前利益、盲口大规模地投资建设,使城市中心作为整体出现了根木的失衡症,其建筑高度不断刷新,拥有极高的建筑容积率,但各自为政的功能、交通组织使中心区空间结构的整体性受到了破坏,城市中心区缺乏标志性,高层建筑杂乱无章、拥挤不堪,巨大的建筑尺度、大片阴影使城市中心区失去了应有的秩序与不日谱 1. 2 城市中心的交通组织问题 作为城市“心脏”的中心区。山于负担过重,必然出现“梗塞”问题。城市交通指向集中是中心区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体现在交通组织、交通运行和车辆停放等力面。道路面积不足,交通类型单是引起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阴塞现象的主要原因,从绝对量的比较}_看,我国城市道路的增长速度低于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长,面对越来越多的集中向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通过拓宽道路的做法解决矛盾收效甚微。停车难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1. 3 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中心建筑密度大,沿街多为高大建筑,形成类似“峡谷”的地形,静风频率高,气流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而中心区机动车流量大,在过饱和状态下,经常处快速停车、起步加速等状态,排污量大,长期积累会发生污染危害。山于缺乏空地和绿化,生活在钢筋混凝卜从林中的人们心理、生理产生种种不适。另外,由于市中心盲目扩大,单体建筑与环境缺乏呼应关系,忽视与城市脉络的联系,尤其在新老建筑交接地带,“顾此失彼”,致使城市中心的建筑组群从色彩、质感、风格、体量等失去了和传统的关系.
2玉林市中心城区现状及综合评价
2.1 中心城辐射能力不强,首位度低
玉林市人口规模、经济总量比较大,位于广西前列,但不集中,比较分散。玉林市各县(市、区)人口分布比较平均,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近50万人,相对于市域近600万总人口来看,首位度偏低。从经济规模来看,玉林市的经济指标也是平均分布于各区县,2005年除玉林市玉州区GDP超过100亿元(含市直)外,其它各县市均在30-60亿元之间,人均GDP较为平均。可见玉林市经济、人口平均分散到周围地区,中心城市作用不够突出,中心城市的带动和幅射作用比较弱。
2.2 经济发展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完善
玉林市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层次低,产业结构也不完善。2005年,玉林市三次产业比例为29.4∶34.1∶36.5,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相差不大。农业经营的现代化水平不高,第一产业占据经济总量的比例偏大,且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仍占主要地位。工业结构停留在传统型为主的状态,缺乏现代社会要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工业系统缺乏竞争力强的拳头半成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第三产业仍是以传统的商贸业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
2.3 水资源缺乏,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玉林市人均水资源量为1890 立方米,是广西48%;南流江玉林中心城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38 立方米,是一个重度缺水(500-1000 立方米/人)的地区。由于市域城镇河段水体受到严重污染,部分县(市、区)不得不改由从周边的水库解决生活饮用水源。市域水库总库容12.2亿立方米,但调节能力强大的大中型水库仅为6.1%,低于广西的7.2%,其中大型水库仅为1.1%,远低于广西的4.5%,水库对水资源的调节能力远低于全国水平,也低于广西水平。玉林水资源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缺水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3 规划基本思路
3.1 规划理念
“整体优先,系统更新;有机疏散,提升品质;公共优先,兼顾效益;和谐发展,重塑生活;近远结合,长期控制。”
3.2 发展策略
(1)纾解和调整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策略
随着行政中心的搬迁和行政文体新区的建设,城市功能布局面临着新的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和工业用地也要进行重新的布局,由于这些资源对周边土地的增值和带动作用以及新区建设的配套需要,应向玉东新区逐步转移部分资源,这样也可以减少中心城区对人流的吸引,使其自身条件得到改善。中等职业教育和工业用地的外迁是必然,但要依据现状、规划目标来确定模式。
(2)公共设施规划策略
1)重视市级公共中心的功能,空间在核心区统筹协调。因为核心区在
城市布局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一体两翼”还是“圈层式”的发展格
局,核心区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核心区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功能内涵
上相对完整,因此,中心城区的功能整合最重要的是在核心区的整合。
2)政府与市场共同驱动,大力增补公共、公益设施、对中心城区用地进行挖潜、打通道路、填补公益设施、居民服务设施、停车设施、绿地等历史欠帐,提高旧城居住品质。
(3)居住规划策略
1)对小区管理实行归并重组、集中配套,完善社区组织模式,提高物业
管理水平。
严格控制住宅底层的规划建设及使用管理,杜绝底层随意开店、车库出
租等不合理的行为。控制底层开店的商住的开发模式,提倡块状布局,集中配套停车空间、绿化空间。
对现有城中村的居住用地,原则上以调整为主,主要是控制道路网,增补公共设施,改善居住环境。
2)适当提升老城区住宅建设标准,降低居住人口密度。
(4)交通规划策略
1)干道成环,支路成网,提高交通供给
在中心城区形成环状交通,控制和引导穿越式交通,避开中心城区。支路网加密,尤其是城市中心区。
2)与用地功能更新相结合
减少和平衡布局交通源,合理组织步行、车行流线,运用新城市主义的理念,构建社区步行空间,减少机动车交通。
结合地下空间、屋顶空间、过街天桥,构建中心区立体步行系统,采用人车分离的交通组织模式。结合地块的拆建提供停车场所。
3)中心区提供立体化、复合化的静态交通,提供多层地下停车库,提高公建停车配置比例,鼓励向社会开放。
(5)环境规划策略
1)增加滨水空间,塑造城市形象
清湾江、南流江水系等重要河道,须留出步行,连续的公共滨水空间,现有实施难度大的增加步行通道。水系相交处尽可能开辟块状绿地。
2)增补公园绿地,采取规模小型化,布局高密度的策略,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增加实施可行性。
3)绿地建设与地块开发,服务设施建设等紧密结合,提高每一块新增绿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价值。
4)增加绿地阳光覆盖面积,提高绿地品质和使用效率。
4 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结合片区的规划路网、现状用地布局以及周边自然山水、人文景观要素,采用“核心引领、十字双轴、六区宜居、两江共赏”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以指导片区持续稳定地发展。
(1)“核心引领”
即以核心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功能组织核心,引领整个城市发展。核心区由人民路与民主路交叉的东南部分,即老城十字街、人民公园和云天宫所围合的区域。
为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功能,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辐射效应,规划在核心区一带集中布置大型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以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具有场所标志的,充满吸引力的综合城市中心,形成集商业服务、休闲娱乐、办公和居住为一体的城市发展中心。
规划力求落实总规对中心城区商业中心的定位,建设地标式商业建筑群,其天际轮廓线跃宕起伏,错落有致,宛如跳动的五线谱,使整个中心的三维空间显得生动有趣,形成玉林市中心城区新形象。
(2)“十字双轴”
即人民路城市综合发展轴和民主路城市景观控制轴。
1)人民路城市综合发展轴
规划人民路道路红线宽度60米。其西起工业品市场,东至三大行处,贯穿整个中心城区东西,是片区重要的综合发展轴。
人民路是玉林市的一条重要的城市道路,拥有多重复合功能,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已经不堪重负,本次规划适当纾解该道路的行政办公功能,加强其商业商务、文化娱乐功能,打造玉林市区内重要的城市综合发展轴线,并且链接玉东新区,作为玉林双中心的连接轴线,发挥更大的作用。
2)民主路城市景观控制轴
规划民主路红线宽度40米。其北起玉林市交警二大队,南至云天宫,贯穿片区南北,是片区重要的城市景观控制轴。
民主路北接进入玉林市区的高速公路,向南至会展中心和体育中心,并贯穿整个玉林市区,对整个城市的景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调整该路的现有功能,将不利于城市景观的工业用地等调整出中心城区,将置换出的土地用作居住、商住,并留出适当的绿地公园,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
(3)“六区宜居”
规划将中心城区大致按其功能属性和社区权属,划分为六大片区,每个片区(除核心区外)配有区域次中心,提供公共服务或绿地休闲功能。
六区为名山生活综合区、东明生活综合区、州佩生活综合区、大新生活综合区、新民生活综合区和核心区。
(4)“两江共赏”
中心城区北面为清湾江,南面为南流江。片区环绕在两江之间,规划充分利用优越自然景观,结合“百里画廊”景观规划,留出生态廊道和视线通廊,打造生态宜居之地。
5 规划创新与特色
(1)有效与上层次规划衔接
规划在对现状深人了解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了片区的用地布局、道路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问题,首先完善和深化分区规划的工作内容,然后在分区规划的总体把握下进行街坊和地块的深化,规划思路自上而下,体现规划的全局性和系统性。
(2)区别对待不同单元
用地区位不同,其外部性要求、地价、交通、配套设施等现状条件也就不同,因此针对城市中不同地域的编制单元,规划采用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充分体现了规划的适应性。
对于包含重点地段的编制单元,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现状用地条件的限制比新区复杂很多,因此控规以“刚性”控制为主,规划中不仅划定特色意图区,而且对这些复杂地段进行明确的城市设计引导,在内容和深度上都超过普通编制单元。
(3)有机结合刚性与弹性
规划对控规中最重要的城市“四线”和“两大设施”的控制性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对于城市“四线”进行严格的刚性控制,同时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在配建规模上做了“刚性”控制,而在具体定位上则做了“弹性”控制,以实现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适度加强经济分析
本次控规加强了用地的经济分析和策划研究,通过区位、地价、房价、拆迁补偿等分析,重点优化土地开发强度,充分体现了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5)充分引入城市设计
此次中心城区控规工作中,充分考虑城市设计的作用,将编制的城市设计成果转化为具体控制要求,对各编制单元进行宏观和微观层面城市设计引导。对于划定的核心区,在结合区域条件,编制城市设计的同时,专门制定其高度、设计要素、节点、标志物等的控制要求,并绘制城市设计引导图则,在指标体系的确立以及高度分区上提高了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引导城市开发,塑造城市风貌,起到了1+1>2的效果。
6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心区的压力将加大。城市中心区作为个有机的整体,包含了它与城市整体结构的协调关系,包含了它自身相对的完整性、包含了城市中心区公共性活动与物质环境的致性。城市中心区规划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矛盾。在不断的分析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城市中心区建设才能迈个崭新的台阶,真正成为城市的核心和标志。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2010.7
[2]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玉林市城区道路专项规划.2010.8
[3]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等. 玉林市百里景观长廊方案.2010.11
[4]梁智雄. 城市中心区规划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 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6期
篇10
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历史风貌;保护与控制;利用与再造
Abstract: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is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city solidified memory. This paper take the purpose to protect and pass on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take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rational use of the urban design principle, historic preservation strategies and historical protection methods discussed.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historical style; protection and control; use and recycl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城市发展自从城市产生一刻就不断演化和发展。这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空间格局和形态,产业、城市生活形成了城市历史文化,凝固成为城市记忆。保护好历史传统文化、城市历史景观风貌,维持历史的延续,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传输文明的桥梁。也正因为如此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成为了可能和必要。
文章从城市设计角度探讨历史文化保护,对促进城市更新,传承城市传统文化,发展地域文化,重塑城市文化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原则,对城市设计中历史保护的保护策略和保护方法进行探讨。
2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近几十年来国内城市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大规模更新建设和向城郊不断扩展,旧有街区的推到重来,追求现代化城市建设,造成了城市结构的雷同,城市失去了传统特色。城市旧有肌理和城市空间特色丧失明显,历史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传统文化不能很好传承。
历史文化保护过程中凸显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矛盾,特别在历史街区的市民、村民反映最为激烈,历史文物、历史街区的保护限制了他们发展成为其他城市功能的机会。在利益的驱动下,历史街区不断遭受破坏。现实反映出来的是城市历史建筑年久失修,缺乏管理,不断被拆除重建;历史街区慢慢蚕食,周边新建建筑的高度、强度、建筑形式和布局与传统建筑不协调,传统城市整体风貌逐步丧失。
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发展冲击着人们生活习惯,破坏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延续,大量优秀民风、民俗、民间工艺正面临失传,人们对历史文化藐视,保护意识淡薄,加剧传统文化的没落。种种问题正困扰着城市历史文化保护。
3保护目标
如今,以保护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作为目的的历史文化保护已经达成人们共识。特别是面对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矛盾,坚持有利文化保护为处理前提,放弃过往以破坏历史文化作为发展代价的道路。
保护历史文化的城市设计是以尊重地方城市,历史和尊重地方人文特色为前提,更注重市民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做到保护城市生活记忆,维护地方特色,传承地方文化。从宏观的策略出发,准确的分析、评价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城市的景观风貌特征,发掘、提升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地方民俗,并最终指导下一层级的规划设计。
4保护策略
城市设计角度是从城市整体风貌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和场所记忆和精神保护出发,探讨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策略。
4.1建立历史文化保护框架,完善分级保护体系
梳理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分析,建立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框架。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结合地方历史文化保护条例,城市设计中将历史文化划分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近代优秀历史建筑――传统街道――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等五个层级,便于分级保护与管理。从文献资料显示,主要包括古文化遗迹、古墓葬、古建筑、近代重要史迹、石刻和构筑物、近代优秀建筑、近代工业遗迹、传统街道、特色街区、特色建筑群、名村、名镇、传统特色历史风貌区等等。作为人文特色重点非物质文化包括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民俗文化包括饮食文化、礼仪文化、节庆文化、地方风俗。民间工艺包括各类型的表演艺术、艺术文化、传统手工艺等等。从城市设计角度中对保护框架和保护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整体把握,选择合适地方历史特点框架,便于分层级保护和管理。
历史文化保护框架示意图
4.2挖掘文化价值,提升城市活力
分析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要素、内涵、建筑形式等方面,对地方文化进行梳理分类,分析地区文化载体,提炼出鲜明区域特质、元素和核心文化价值。例如济南城市中的齐鲁传统文化、泉城水文化特质,广州的岭南传统文化、传统商埠文化、近代工业遗产文化等都是详述各自城市悠久历史和核心文化价值。
新元素的注入为城市提供新兴活力。城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在原有历史环境的基础上,不断的注入新兴元素和活力,才能促进文化的持续发展。文章认为可以通过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产业的结合两种思路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文化发展。
4.2.1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发展地方文化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历史文化人们生活是长期沉淀下来的生活观念和生活形式,而旅游本质是一种感受异地文化的活动,而缺乏文化的旅游是没有吸引力的。只有当两者寻找结合点,才能充分发挥地方历史文化价值,促进当地旅游。
发展独特文化旅游,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含了四种类型。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游;举办活动,以民风、民俗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游;以历史、自然环境为代表的人文风光游。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传播,宣传城市文化形象。
4.2.2文化与产业相结合,发展文化产业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感受历史文化环境被看成为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方式,从而使之具备较高商业利用价值。产业的引入,为片区注入新生活力,推动了历史文化发展。因此,文化与产业结合被视为推动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目前常用的形式包括特色商业街和创意文化产业这两大类型。
特色商业街(区)――以传统历史街区和街道为基础,保留具有传统老字号商铺、独具地方风情的打造特色商业街,以这种独有地方风情、特色建筑文化、传统街巷空间、市民生活文化成为人们购物和旅游的去处。
创意文化产业――目前流行的对工业遗产的一种方式。通过转型改造,在保留工业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将文化融入科技和资本要素,改造成为集文化创意、展览、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创意园区。
5保护方法
文章通过详述历史文化保护的调查与范围划定、协调与控制、利用与再造这几方面,分析城市设计中历史文化的保护方法。
5.1 调查与划定
首先对地方城市环境与空间的调查研究是历史保护的基础工作,包括保护主体资料收集和调查。资料收集,主要为历史文献的查阅并与有关文化部门的对接,了解包括保护对象建筑历史、形成原因乃至使用方式习俗、生活模式等。调查包括对历史建筑主体、建筑群体布局、与周边街道的衔接、与周边地区关系等五个层次调查分析。
其次确定保护对象,城市设计中保护主体不仅局限于文保单位,可以适当放宽至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近代优秀工业建筑等。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划定保护主体历史建筑、近代优秀工业建筑、文保单位、历史保护区(历史街区)、城市特色风貌区的范围。
5.2 保护与控制
在确定保护对象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保护对象对策,目前常用的策略包括冻结保护、原址复古保护和拆除异地重建等方式。冻结保护,是指保护对象属于不可重复的历史文物,适合原貌保护,维护好现状情况。原址复古保护,是针对于对象具有较高历史价值,但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需要进行修复保护,一般采用“修旧如旧”思路。拆除异地重建,对于受损程度严重,保护价值有限的历史建筑,采用现状拆除,选择合适位置重建。例如,城市更新中旧村破旧的祠堂改造。
历史文化的保护除了对保护对象本体保护外,还必须跳出保护对象本体,研究其对周边的影响范围,与有机协调理想城市形态的关系。通过历史环境、视线走廊、建筑风貌、街道尺度、公共空间等方面对保护对象周边进行协调控制。
根据实际情况,划定保护对象的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体量、形式、材料、色彩等均应与保护对象的保护要素相协调,建设活动不得对对象造成干扰。对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应制定相关的措施进行纠正。环境协调区内的水体、绿地等自然环境要素必须严格加以保护。环境协调区内宜保持原有的街区尺度和肌理。保持地区原有的特色与风格,使保护区周边环境风貌协调。
而城市设计中针对传统风貌区的保护与控制,需要从保护城市总体特色出发,选择风貌区保护范围,从城市整体角度考虑分配好老城区、风貌区的自然发展和新区建设的关系。城市传统空间结构和形态的保护包括风貌区天际轮廓线、城市肌理的控制。
另一方面通过管理机制进行控制,例如周边地块功能控制,土地利用的高度、强度、绿地率、建筑退线等控制。并通过制定控规地块导则、城市设计地块图则等便于图划管理。如此,通过多方面措施保证城市特色风貌、空间形态得以保护与实施。
5.3 利用与再造
“再创造、再开发、再利用”是历史文化保护的另一个层面,也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充分历史文化的利用与文脉再创造,更好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方能促使历史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文化保护利用,从国内外实践研究来看,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主要是针对不同保护对象,保护对象要求层次和对象利用的可能性,因地制宜,并创造性的发挥其场所精神。文化保护利用主要包括展示和功能置换再利用、空间再造等方式。其中历史文物作为不可再生性,以完整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作为前提条件,修复原貌作为文化展示利用为主。而历史建筑、近代工业建筑,例如旧有工厂、传统民居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它们曾是前工业时代的历史见证,是传统生活的记忆,也是城镇发展的记忆。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时代文化、建筑文化、生产生活文化等等,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城市设计需从其存在形式蕴含文化内涵出发,改造发展成为符合新形势下的功能。
历史建筑、近代工业建筑保护利用方式包括主题博物馆、遗址公园、购物旅游中心、创意园区开发等方式。主题博物馆,包括以博物馆形式展示工艺生产过程,还原工业的真实性和历史感。例如我国青岛市的青岛啤酒博物馆,红砖厂中展示百年啤酒生产历史。也有展示地方民情风俗、人文历史的民俗博物馆等。遗址公园,将工业遗址改造为公共休憩空间,例如广东中山岐江公园造船厂的改造。旅游购物中心,将旧厂房改造为购物中心,配置各种休闲功能。创意园,目前国内最为流行的改造利用模式,融合创意、科技、文化创造文化创意社区。例如广州TIT创意园、北京78街区等。
6结语
历史文化的保护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秉着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围绕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再创造”思路,发掘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才能使城市文化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蔡云楠 彭涛等 .“三旧”改造背景下的广州历史文化保护策略[J]. 南方建筑,2011.2 :60-62
[2] 齐冬晖. 城市设计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策略探索――以太原市浑源会馆历史片区规划设计为例[J]. 中国勘察设计 2010(11):45-48
[3] 董世永 李骐莉. 浅谈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J]. 重庆建筑,2012:40-42
[4] 王霖 张苒 李慧蓉. 城市设计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策略与设计手法探索――以广州白鹅潭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 规划师,2010(7):41-45
- 上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弱电方向
- 下一篇: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