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1:3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计模式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设计模式论文

篇1

1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4-5](designpatterns)是在设计面向对象软件的过程中记录的知识和经验,它是对被用来在特定场景下解决一般设计问题的类和相互通信的对象的描述。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复用这些面向对象软件设计[6-7]的解决方案以及便于这些抽象解决方案的积累和交流。软件设计有2种设计方法,分别是结构化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设计方法[8]。设计模式作为面向对象软件设计过程中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成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设计者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文主要关注了工厂模式,一个设计模式的描述一般包含模式名、意图、结构、参与者、协作等5个方面。本文结合这5个方面详细介绍工厂方法模式。1)模式名。工厂方法(factorymethod)模式,又称为虚构造器(virtualconstructor)模式。2)意图。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模式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子类。3)结构。工厂方法模式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4)参与者。产品类定义工厂方法所创建的对象的接口,实际产品类实现产品类;接口创建者类声明工厂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产品类型的对象。创建者类也可以定义一个工厂方法的默认实现,其返回一个默认的实际创建者对象。实际创建者类重定义工厂方法返回一个实际创建者类实例。5)协作。创建者类依赖于其子类来定义工厂方法,所以返回一个适当的实际创建者实例。一般地,工厂模式适用于类创建对象延迟到子类和类创建对象未知的时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厂方法模式的父类和子类分别用来定义创建对象的接口和负责生成具体的对象,实例化的过程在子类中实现。由于工厂方法模式隐藏了子类实例化不同对象的创建过程,降低了层次之间的耦合性,满足了软件扩展性的需求,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增加新子类时需要付出的代价。这个特性很好地满足了在规约转换软件中需要不断升级和开发新规约的特点。

2通信软件的开发方案

传统的FACTS装置通信软件针对具体的通信规约,每个软件只能处理单个的通信规约,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并且效率低下。本软件采用通用型通信软件方案[9],如图2所示。在该方案中,变电站内FACTS装置可只有一个通信软件,该通信软件能接入系统中所有FACTS装置,并且完成与变电站监控系统的信息交换。使用这种通信软件将大大减少开发通信模块的工作,提高了代码的复用率。根据软件需求分析[10]得出通信软件应分为3部分开发。1)系统配置。此部分主要用来配置系统中FACTS装置信息、接入设备信息、通道信息和规约信息。FACTS装置信息主要包括装置地址、数据传输通道信息和装置本身具体的遥测、遥信等运行信息;接入设备信息主要包括接入设备地址、数据传输通道和接入的具体遥测、遥信等信息;通道信息主要配置数据传输通道使用的规约以及辅助的通道地址、端口号等;规约信息用来配置具体的使用的规约库。2)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是通信过程上行和下行的数据按照具体的数据格式采集和发送出去。这是通信软件实际进行数据交换的地方。3)数据转换。数据转换就是根据系统配置,FACTS装置与接入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完成信息的无缝传输。这是通信软件的核心处理部分。

3IEC60850-103规约向IEC61850标准接入的实现示例

3.1工厂模式在通信软件中的应用在进行通信软件的设计时,FACTS装置通信软件使用的通信规约不尽相同。因此,本软件开发了一些常用的通信规约,使得其之间能够相互转换。下面结合工厂方法模式说明IEC60850-103规约向IEC61850标准转换的过程。在进行通信软件的设计时,不同的规约采用的物理通道不同,也就是通信方式的不同,而实际的通信方式的种类远小于规约的种类,如果把具体的通信方式写在具体的规约中,当不同的规约使用相同的通信方式时,就会出现大量重复劳动的现象。此时把不同的通信方式抽象成一个基类,由具体的规约在使用时去实例化自己的通信方式。因此在抽象工厂中定义了创建通道和创建规约的接口,使得规约的创建和通道的创建分开。这样使用工厂模式可以很方便地开发新的规约,而不需要更改原来已经完成的系统,每增加一个规约只需要增加自己的工厂方法和实现类即可。工厂模式应用如图3所示。1)抽象工厂类。将抽象工厂类命名为IFactory,主要是定义了抽象的创建通道和规约的方法。分别是createProtocol()和createChannel()。2)具体工厂类。将IEC61850工厂类命名为IEC61850Factory,继承于IFactory类。实现了具体的规约和通道的创建过程。3)抽象通道类命名为IChannel,定义了通道的打开、关闭、读和写的方法以及通道状态判别的方法。4)TCP通道类命名为TCP,继承于IChannel类,实现了TCP通信的具体工作。5)抽象规约类命名为IProtocol。主要是定义了通用规约的通用数据变量和处理方法。6)103规约类命名为IEC103,继承于IProtocol类。主要工作是定义了将采集到的数据局转换为中间数据IDevData的方法,以及将ICtrlData中的数据下发的方法。7)IEC61850标准类命名为IEC61850,继承于IProtocol类。主要工作是定义了将IDevData中的数据进行解析的方法和将需要下发的命令转换为ICtrlData中间数据的方法。

3.2数据结构介绍在103规约向IEC61850转换的过程中,103规约作为设备侧使用的规约,IEC61850作为转出侧的规约。转换的实际过程要借助于中间数据来完成,数据的流向为双向,即103规约可以向IEC61850上送数据,IEC61850也可以向103规约下发命令。具体的转换过程为:103规约将自己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中间数据IDevData格式,IEC61850从IDevData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与此相反,IEC61850将需要下发的命令转换为中间数据ICtrlData格式,103规约从ICtrlData中获得下发的命令并下发到自己的装置上去。至此,103规约向IEC61850标准的转换工作完成。同时,由于IDevData和ICtrlData为中间数据格式,因此当别的规约需要这些数据的时候也可以获取,这样103就可以不需要针对其他的规约另行开发,直接就可以完成和其他规约转换的工作。在FACTS装置通信软件中存在2种意义上规约,分别是装置侧规约和转出侧规约,而设备侧和转出侧并不进行直接的通信,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分别和两者进行数据交换的中间数据结构,就是IDevData和ICtrlData两个数据类。

3.3IEC61850数据映射IEC61850[11]是基于制造报文规范(MMS)来实现双方的通信,而IEC61850-80-1[12]中提出了可以扩充原有的数据类型,同时也给出了IEC60850-5-101和IEC60850-5-104数据向IEC61850映射的列子,结构如下所示。其中casdu、ioa和ti分别映射的是IEC61850中的逻辑设备(logicaldevice)、逻辑节点(logicalnode)、数据(data)。而传统的规约中仍是靠点索引来建模,即通过CPU号、组号和点号等来组织数据,因此传统规约向IEC61850转换时必然要进行一定的映射,这样就利用扩展的数据类型使得传统数据点和IEC61850数据一一对应起来。当系统在初始化时,将中间数据中的哈希表进行初始化。当IEC61850作为智能设备规约时,通过解析配置文件名,得到主键,按照一定的解析方法就可以得到对应传统规约的CPU号、组号和点号;而IEC61850作为控制规约时,将转出的CPU号、组号和点号按照一定的组织方法形成具体的主键,即可在哈希表中得到唯一对应的IEC61850的SCL脚本。这样使得IEC61850和传统规约就可以方便的进行规约转换工作。

4结论

篇2

(一)结构主义的思想基础

亚氏认为,真实的环境世界本身是复杂和多样化的,但复杂混沌背后的空间组织方式又是有章可循的,局部环境之所以能够恰如其分地存在于特定的时空中,与其所在的整体环境的组织关系密切。虽然环境由众多层级和不同尺度的要素构成,但当我们提炼出要素“原子”和“分子”的组织经验时,曾经发生在不同尺度中的美好环境才有可能再度出现。历经多年,在基于大量环境行为的调查研究后,亚力山大在《一种模式语言》一书中提出了从城镇、社区、邻里、建筑直至细部构造的253条模式,这些模式一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伴,代表着有活力的、自下而上的、适度合理的环境单元,并用通俗易通的图解和文字加以表达。同时,每一模式也可看作构成环境语言系统中的语汇,语汇之间可以依据设计条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每一模式在尺度上都有助于完善它前面的“较大的”模式,同时也为后面“较小的”模式所补充,从而有助于设计者利用这些模式及其组织关系,在模式语言的语构网络中重构美好环境,实现建筑的“永恒之道”。不过,相比亚历山大早期的《形式综合论》和《环境结构的原子》等偏重数理分析的论著而言,模式语言理论除了延续结构主义思想外,也重视从现象学的真实体验中把握环境的意义,以达到“结构—人文”合一的理想研究范式。

(二)重视临场体验、回归质朴本真

作为模式语言思想的基础,《建筑的永恒之道》不但在源头上奠定了《一种模式语言》及其后来学术论著的思想基础,更重要地是指出了人们认知和践行“精神家园”的思考方式,那就是重拾曾经淡忘的现场感受、地方建造过程以及根植于场地和内心的历史情怀。在亚历山大看来,工业文明之前的城市环境似乎具有更多的“精神特质”,人们自发地、循序渐进地、相互协作地建造着他们的家园,为物质环境注入归属感和亲和力。而现代主义则倡导设计分工、图纸替代现场、技术精英主宰设计,导致设计者与使用者、环境与用户、物质环境与精神家园割裂。亚氏也在其所著《住宅制造》一书中揭示了现代主义生产体系下产生这些隔阂的必然性,并认为,只有对现行生产方式进行根本变革,才能重归自古以来便存在的设计“永恒之道”。之后,亚历山大强调设计应始终立足于现场感悟,分析及日常建造经验的积累,摈弃学院派的抽象说教和功能主义的金科玉律。虽说这些理念在当下看似乌托邦,但其间蕴含的人性关怀,对环境存在本真意义的追求都是难能可贵的。

(三)“彻底”的公众参与

从制度上改良现行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便是引入公众参与,《俄勒冈实验》和《林滋小吃店》等成果试图从实践上论证公众参与对塑造有活力环境的重要性,影响了“社区建筑学”和“社区设计”理念的推广,形成了“使用优先”的设计方法和以建立设计导则为目标的“任务书设计”模式。而亚历山大提出的253种模式正是以其通俗易懂的图解语言,以设计导则的方式帮助民众参与设计和建造。因此,以用户和使用优先为准则的参与机制不只停留在调研、分析和设计阶段,更在于实地的建造阶段,公众参与的彻底性也并非排斥设计师的指导,而是强调公众参与建造的全程性。唯有此,才有可能协调政府、开发商、设计单位和用户的多方利益,才有可能保证模式语言思想付诸实施。

(四)具有应变性的模式

模式语言不是一些学者所理解的那样,是僵化封闭的。253种模式在亚历山大看来只是迈向“永恒之道”的开始,人们只是在开始时以设计导则的方式套用该模式,然后在实践中逐渐体会并内化为结构关联、临场经验和公众参与等思想,模式语言指导下的“永恒之道”才能真正实现。此外,使用模式的系统就像使用语言一样,有些语言根生于民间,即使是一般的公众也可以运用自如,能否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不仅仅在于人们掌握现有语言的多少和熟练程度,更在于是否能因地制宜地根据既有模式进行完善和变通。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人们讲出来可以千变万化,这样每个人运用这些模式都不一样,可以产生无数不同的形式,就如同人类语言可以用来创造无穷无尽的句子一样。一旦人们从初学语法的限制中走出来,根植于现实建造经验的既有模式便赋予了新的意义,如此随反复,模式语言的适应性得到了延续。

二、模式语言的教学启示

(一)结构主义思想促进教学内容整合

面对环境设计的理性与感性、结构与人文、宏观与微观的专业特点,除了从上述某个侧面建构各个院校的环境设计教育特色外,整体的、基础性的、具有普适性的教学内容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然而,整体性的过程是要将上述分立的专业特性统一在一定的结构框架内,以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另外,学生习得的知识经验最终还要用于实践,而企业(公司)的设计项目一般均具有整体性,各类知识被统一到一个完整的项目下运作。这样,与学校按课程分解传授知识的运作方式截然不同,造成了企业项目运作的整体性与学校课程知识分解性的博弈,对以项目制合作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影响较大。而在《一种模式语言》中,结构化的设计思想使作者十分看重规划、建筑(含室内)、园林乃至细部构造等不同空间层次的整合问题,并借由结构化的理论模型融合了感性与理性的对立。从学科专业的发展现实来看,环境艺术设计多年来的跨界与融合已催生出专业发展的包容性,如果将模式语言的设计方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学内容将有自然获得模式语言结构化“基因”的可能。概括起来,在学期项目制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整合可分为课程之间的整合和课程内部知识模块的整合。以居住区环境设计为例,授课内容的编排可与模式语言的空间组织层级相对应,课程从小区详细规划开始,经由园林设计、建筑及室内设计,再到细部构造设计,我们称这种一般框架为教学的“基本模型”,是描述和指导学期项目教学的基本结构。然而,基本模型结构并不意味着设计及教学过程时序的固化,相反,由于项目设计的整体性,不同空间层级的设计内容是相互渗透和彼此制约的,完全分段式的教学安排显然不能胜任。例如,设计流程末端的细部构造设计会影响甚至原有的方案设计,园林设计未能与住宅内部需要优质景观的房间相对应,均会导致上下游设计过程中出现负反馈的情况,而且,现实项目的运作过程可能比教学时的情况更为复杂、多变。因此,除遵循常规教学管理的“自上而下”的“基本模型”外,仍需补充“自下而上”的“修正模型”予以完善,修正模型的意义在于其自由度和灵活性,将来自各个课程的不同知识模块(模式语言)进行跨时段组合,以灵活介入的方式适时“插入”基本模型之中,由学期项目教学总负责人组织调配,这对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管理方式提出了新挑战。

(二)从模式借用到自主创造

设计创新更多是立足于既有成果的继承、重组和模仿,并在长期的借鉴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思考方式和知识技能。模式语言为初学者提供了便于模仿的环境单元,这与大多数初学者经由模仿再到创造的学习过程相似。因此,依照模式语言思想,教学的第一阶段可强调借鉴和模仿,学生只需借用既有模式语言或对其稍加改动,便有可能设计出具有活力的环境场所;第二阶段应突出学生思辨和重组各类模式语言的能力,以模式语言的评析和反思为主导,逐步替代第一阶段的模仿,为创造性地改良既有模式奠定基础;第三阶段是形成设计思想的认识论阶段,除了帮助学生运用模式语言理论组织环境系统外,形成模式语言的观察和思考方式应比掌握既有的模式语言本身更为重要,这种观察和思考方式就是重视临场体验,从真实的自然条件、社会文脉和行为事件中检验和创新原有模式语言。因此,经过由模仿上升到设计方法论的过程,不仅是模式语言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与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相吻合,理论研习与教学实践的联姻可藉此形成。

(三)重拾临场体验的设计研究方法

设计研究方法除了基于实证主义、人文社会科学的调查、统计分析方法外,个人主观经验的积累和体验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模式语言理论看来,基于个体经验和理解的现象学方法在强调身体作为环境感知中介的同时,也强调了身体作为设计和建造中介的重要性,而这一点恰恰是当前环境设计教育所日渐缺失的内容。设计中介(工具)在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在简化或弱化我们观察、设计及建造的本能,完全借助图纸或其它新媒介,设计和建造成了纯粹的“人—图”关系或“人—机”对话,潜藏于土地、空气、山林、雨露和世俗生活的场所情态正被时髦的“设计理论”和工具所替代,最终可能导致作品远离现实生活,仅存留其作为躯壳的外表形式。因此,从模式语言思想感悟设计教学的真谛在于重拾临场体验的设计方法,在适当借用现代设计中介(工具)的同时,在身体与场地、身体与材料、身体与现实建构的过程中回归环境设计的“永恒之道”。

三、结语

篇3

室内设计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专业本身的特定性,更要针对未来从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强化学习,特别是设计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更是室内设计教学中的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艺术理论知识,更要不断提高实践运用能力,针对室内设计学科特点,教师教学方式也应多种多样,不能沿用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单一地进行理论教学,应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视频、音频、图片等计算机技术辅助进行教学,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使他们更加直观地感悟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多样的授课手段,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其深刻体会到室内设计的魅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混合教学模式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室内设计教学学习环境的设计

若要更好地运用混合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方面提高重视,而重视“开放性”的设计,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发素材和课件,更要开发自主探究和自主探讨的活动,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可以根据室内设计课程内容建立自己的电子教学资源库,其中包含视频课程、电子课件、素材库、习题库等一系列内容,做好教学资源的储备工作,充分满足教师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时对教学资源的要求,同时也能够充分地满足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需求。电子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是充分考虑室内设计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需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宽的选择和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加便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发现自我,发展个性化的学习。

(二)课内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也十分关键。在正式开始室内设计教学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十分必要,要详细制定一份具体可行的课程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在网络平台上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的内容进行公示,让学生全面掌握室内设计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安排,做好学习准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自身角色和学生角色的转换,真正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到室内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去。教师更可以开发群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真正渗入、参与到设计中去,在课后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维系良好的师生情感,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十分有益。所以,教师要注意关心学生,和他们多沟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室内设计课程的在线教学

在线教学模式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网络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在线视频和网上答疑等方式,在线教学凭借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各种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更加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可以在线或下载观看教学视频,对于特别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加深理解,由于视频自身集合图像和声音更加具体,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随时向在线教师进行询问,或者通过学生之间互助交流的论坛共同探讨,还可以通过自测题、作业题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不断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

(四)室内教学课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对于室内设计课程的评价,建议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对课程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表现和态度,以及对教师所涉及的活动的反响。形成性考核的主要参考点是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课后作业的完成程度、网络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学习的情况,通过这样的考核,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学生的状况进行把握,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状态。终结性考核是针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程度进行检测,同时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由于室内设计教学的特殊性不能应用传统的考试模式,要用竞赛的模式予以代替,将学生设计的作品作为考试成绩评定,或者将平时的设计作品的成绩进行综合而作为最终的考核成绩。

三、结语

篇4

消费者因为年龄、地域、文化程度、民族、生活方式等差别会有不同的消费需求,而互联网消费人群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追求性价比型、追求品牌型、追求品质型等消费者呈相互交叉。包装设计通过对品牌消费者进行准确定位,重视客户感受,设计出能满足其物质及情感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外观,进而建立密切、稳固、持久的客户情感关系是实现品牌传达的重要内容。品牌定位的重要方面就是产品在消费群体心中易识别并形成偏好,这就需要品牌针对消费者心理及需求修正形象,互联网时代目标市细分更加精确,营销策略需要贴近目标消费者的喜好,对自己品牌定位的消费群体的心态把握得精准,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粘度,可以长期重复购买产品,使目标消费者建立品牌等于产品、产品等于品牌的概念。创新良好的网络营销体验。体验主要指人与包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包括包装的易用性、触感与质地,以及它们融人到产品故事中的方式。网络营销中,消费者在领取包装、使用包装、拆解包装的过程中,一种由外至内的心理体验便开始展开,在包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这种体验的感受,充分关注于包装的细节处理,如让包装满足安全性的基础上容易打开是很重要的,具有一定体量感的商品要考虑产品的携带便利性等,应当根据不同产品类型的需要,以及消费者的交互体验来设定包装的结构材质。

二、电子商务模式下包装设计的视觉元素

1.网络包装的文字。文字是包装设计重要的一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相关信息,比如产品的名称、成份、规格、日期、厂商等信息。能够便利和清晰地传播文本信息,是包装设计与目标消费者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文字的本质是描述性的,通过文字说明,可以轻松地告知目标消费群产品的属性,文字有一定的宽度、深度和灵活性,它是建立品牌识别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包装成功传达信息的决定性因素。文字本身又具有图形的属性,不同的字体和组合添加独特的元素,并引导消费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解读,有些字体看起来严肃保守,有些字体看起来轻松活泼,字体个性是建立品牌个性认知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师可以选择或创造具有品牌所需要的属性与特征的字体,以此作为强化品牌的定位。在网络包装设计中,可以使用图形化文本、动态化文本、超文本等新的方法,引向产品的认知个性或属性等方面。

2.网络包装的图形。确定产品独特的销售主张后,可以选择合适的摄影图片、插画等展示产品。在包装设计中摄影图片常用来表现产品本身的肌理与美感,又不适合直接展示的产品,如饼干、薯片等。具有传播多种信息的功能,它除了扮演提供信息的基本角色,比如展示一个产品的形状,或者说明如何使用一个产品,还扮演了更多的、更复杂的角色,摄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它可以简单地展示产品,提供清晰明了的信息,也能激发某种情感,勾起人们与品牌相关的感觉,设计师在后期的制作中,可根据产品的属性,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自由地定义照片的不同风格,如双色调、正片负冲、灰度模式、高反差、大景深、过饱和等艺术效果,取得不同效果以及多样性的风格,以适合产品包装的不同诉求点。而在网络营销中,一些具有一定物理形态、但不适合直接表现的产品,如茶叶、礼品等,往往需要利用插画的形式来表现,插画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说明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插画的简单使设计师能够迅速地向消费者解释一个产品,或是传达一个概念,以此来说明产品的价值和用途,插画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如中国画、木刻、线描、水彩等,可以描绘产品的可能激发的特殊情感,使设计师能够传达与产品相关的内在价值。当选定某种风格的插画后,设计师便可将此风格拓展到同一品牌的其它产品上,从而创造出一个品牌的延续感,使产品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3.网络包装的结构。包装可以设计成不同的结构形式,而且独特的包装结构形式有助于品牌建立传播信息的叙事,如直线条的结构,展现出理性、刚直的特点;曲线条的结构,展现出感性、女性的特点;而不规则的结构,则展现自然、活泼的个性特征。随着不同的材料和成型工艺的广泛应用,设计师在创造物质层面和审美层面都能反映品牌核心特征的包装时,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包装的结构形式,以及这个结构形式的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关系到产品包装使用户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4.网络包装的材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包装材质首先必须考虑到适合快递,首选那些主要功能在于保护产品,在受挤压或发生一定程度的物理震动时,能形成物理防护层的材料,比如硬纸板、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其中硬纸板较为常用,硬纸板包括一系列不同等级、具有不同性能的重型纸产品,可用于不同的包装功能,从存放独立产品的卡纸,到具有三层或五层的瓦楞纸或纸箱纸,都属于这一类材料,具有易回收和再利用的绿色环保属性。

三、电子商务模式下包装设计的表现

1.建立品牌的视觉区隔度。包装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挖掘一个产品与竞争产品之间的差异点,这个差异点建立在产品自身的显著特征之上,包装设计必须强化这种差异化特征。一个产品可能有许多种不同的属性,包括材料、成份、工艺、品质等,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本身与竞争品牌的产品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区隔,除去产品的包装,消费者是很难分辨这些同类竞品的。在网络销售中,地域特色通常可塑造出独特的卖点,以使消费者能够因为对地域的人文历史信息,快速识别出不同的产品,形成一个品牌视觉区隔,使目标消费者形成对产品的看法,并与品牌建立能够引导其购买决策的联系。

2.提炼具有触感的视觉元素。网络销售相对于传统货架式销售,缺少一种直接的体验,而包装带给消费者的触感体验会影响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信心,然而消费者在网上商店购物时,并不能在购买商品时接触到商品的实物包装,包装的触感元素只在消费者收到商品之后才发生作用,所以设计师必须在包装设计时,通过图片肌理等手段,强化包装的材质质感,通过三维演示、交互式说明等手段增加在网络中展示包装形象的触感特质。以提升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印象,增加对产品的多维体验。

3.构建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关联。网络消费者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时,不仅要获得产品的某种功能,更重要的是想通过品牌表达自己的价值主张,彰显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包装设计时不能一味地强调产品的属性和功能,忽略消费者的情感因素。一个触动消费者内心世界的情感诉求往往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而长久的记忆,在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时激发出一种直觉,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包装设计是消费者表达个人偏好,建立与特定产品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包装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向消费者呈现产品不同的情感内涵。网络包装设计应将品牌理念很好地符号化、概念化,利用网络动画、音乐、表单等综合的手段,制定出与消费者情感相关联的综合识别形象。例如中秋月饼礼盒是以民族风格为主,设计理念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因而吸引到民族情感兴趣的消费群体。[4]

4.强化网络营销的体验。一个品牌的包装设计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以创造和限定不同的用户体验,比如提供平衡的、具有触摸手感的表面来与用户进行互动,充分考虑在网络销售环境中,对产品外观的视觉及使用体验,如包装设计中为拖、拉、握等不同动作设计相对应的部件,包装作为三维的立体物,设计师可以把对外形的探索和创造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 评定指标 模糊数学 层次分析法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考察学生是否达到预定学习目标的重要考核指标。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全面掌握选题、开题、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奠定基础。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表达等全面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系统回顾和总结。经历一学期的毕业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科学研究基本素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提高毕业设计的一些方法。

一、毕业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1.学生主动性不足

毕业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课题教学,不进行考试,因此很多学生更本不用心对待。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经历了课程设计等内容,他们对这种实践课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不正确的认识(不用认真对待),对于毕业设计也是抱着这种心态。因此,进行毕业设计时,觉得随大流过去就行了,心思放在了找工作、考研复试等方面,主动性比较差。

2.毕业设计时间不能保障。

学校的招聘会定在3月中旬,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心思未放在毕业设计上,加之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不好,很多同学要不时地出去找工作;找到工作的同学,需要去新单位实习;考研的同学需要准备研究生的面试。以上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存在抄袭现象

大多数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较为单一,同时高校的扩招造成毕业生人数较多,相应的每个老师就要带10人以上的毕业生,从而导致老师对学生的监督不到位。部分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为了赶进度,直接将其他学生的毕业设计作为模板“照猫画虎”。

4.教师指导时间有限

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教师严重短缺。有些指导教师要指导将近二十名学生,再加上教学、科研任务较重,很多教师都没有足够的精力指导毕业设计,这些都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

5.考核指标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校毕业设计的考核指标包含设计说明书、答辩两部分,设计说明书的差异不大,难易判定,只能通过答辩情况来断定,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因此,在答辩的过程中会存在教师提问的问题难度较难统一,答辩过程中,问题的重复率不能太高,所以有些问题会展开提问或增加深度,从而造成得那些毕业设计很积极,专业知识掌握的较好学生,遇到一些刁钻的问题,造成毕业答辩成绩不理想;而一些学生毕业设计不积极,专业知识一般,但是被提问的问题较简单,答辩成绩反而较好。与此同时,各答辩组的教师会存在着性格上的差异,有的过于严肃使学生紧张,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的心情和答辩的发挥。

二、改善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突出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是指从学生选题、开题、撰写论文等直到毕业答辩的过程,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锻炼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和素养等方面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过程管理的中心是学生,重心是设计室,因此应建立健全的设计室管理制度。学生的毕业设计应在固定的教室进行,并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进行设计。每天对学生的考勤进行严格管理,并对学生的进度进行抽查,并将考勤、完成进度情况记入最后的毕业设计成绩。同时,学院教务办公室人员不定期抽查考勤情况,并配合学校进行中期阶段普查。对缺勤3次以上的学生进行警告,并将他们定为二次答辩人员,对于缺勤5次以上的学生取消其毕业设计资格。

(2)过程管理的负责人是指导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毕业设计目标,应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人数进行控制(10人以内)从而保证其充分的精力。尤其是毕业设计初期,必须对学生的方案设计进行严格把关,为保证学生毕业设计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在后面的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对毕业设计进行阶段性的规划,制定每周的设计计划,并定期检查学生的阶段性成果。

2.建立合理的答辩考核体系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是一个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建立合理的答辩考核体系,可更准确的表达学生的答辩情况。因此,采用模糊评价法能避免评价过程中主观性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根据模糊数学原理,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建立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进行模糊评判的主要步骤如下 (以一级指标为例):

(1)确定评价指标集,U={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成绩};

(2)建立评价尺度集,V={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根据表1中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并运用公式(1)和(2)求得相应的隶属度向量,并根据公式(3)确定最终的隶属度等级。因此,按照上述评分体系,计算可得xx同学最终答辩成绩为90.4分,优。通过实例表明,该评价体系的评判过程更为详细,使得交界处有争议的评判结果更为精确、合理。

三、结论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和考察过程。影响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的因素比较多,有针对性地进行过程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同时,建立合理的答辩考核体系可更真实的反应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并调动学生认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文彬.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5):85-87.

[2]卢红琴,李雪红,叶燕华,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践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up.):251-252.

[3]杨雪华,杨姝,蒋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1):141-143.

[4]丁军霞,常建梅,冯怀平.提高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教师观点,2012.149-150.

[5]王英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答辩成绩评定标准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up.):38-39.

篇6

1.能力本位与知识本位。

澳大利亚TAFE是为有职业培训需求的人服务的多层次、独立的全国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各州都有TAFE学院,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对各种技术人才的需要。TAFE秉持“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企业用人标准的需求同样重要”的教育理念,因而发展出能力为本的教育观。所有TAFE学院,教学中必须执行国家培训署制定的国家资格认可标准,即培训包(TP)。培训包是“包括反映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以及这些能力在应用到行业中时所遵循的实施标准的详细说明书”。因此,能力为本不仅是TAFE教学核心,也是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TAFE注重培养的能力是关键能力,是通用性、可迁移、可自我更新的能力。概莫能外,TAFE艺术设计教学也必须按照培训包的细则要求实施能力本位教学。而中国设计教育多数仍停留在单纯职业技能层面进行教学。这种职业技能固化,无迁移、更新、发展空间。目前,虽然中国的高职教育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但缺乏有效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来控制教学质量。落实到实际教学,专业设置还是以学科的学术体系来确定课程,绝大部分教师仍旧是知识本位的教学观,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客户为中心”与“学生为主体”。

澳大利亚TAFE视学生为客户,满足客户需求,就是TAFE的教学使命。为此,TAFE提供了人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服务。TAFE重视学生客户的学习需求,国家职业培训包3~5年修订一次,保证教学内容与行业的发展动态基本一致。由于学生多为有一定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成年人,因此教学中以学为主,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指导、帮助作用。学生在实践性学习中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得实用、后续发展强的学习与专业技能。中国高职教育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教学。教学中以教为主,学生是知识和技能传授对象。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通过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内容、学习效果受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影响。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就业技能知识需求,不及时更新行业知识与技能,就会导致学校职业教育内容与社会行业岗位要求脱节。

二、中澳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比较

1.培训包与教学大纲。

视觉艺术、工艺与设计培训包是澳洲TAFE艺术设计类的教学指导文件,经国家培训署认可,全澳洲所有TAFE学院必须执行的设计行业资格认证国家标准,由澳大利亚全国艺术文化与工业行业培训顾问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广泛征求艺术、设计行业和企业权威人士意见,根据行业从业者知识和技术要求标准制订,每3年修订一次。每个培训包都包含单元描述、职业能力、单元运用、执行标准、必需的技能与知识、范围说明和评估指南。标准化的格式体现文件的严谨权威。教师根据不同培训包的具体标准要求,运用各种资源可以进行灵活而有个性的单元教学。中国高职设计教育的教学大纲质量、标准参差不齐。各门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无全国统一标准,由各院校相关教研室教师讨论制定。凭个人经验与知识制定的教学大纲受知识视野局限,难以体现行业当前所需的职业技能与知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

2.教学过程。

一是教学组织实施。澳洲教师教学组织有序,注重引导。澳洲教师每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步骤严密,组织有序,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如听讲座、安排参观设计研讨会、美术画廊,延请业内知名的客座讲师,如广告商、设计师参与教学。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但会尽心尽力指导,帮助鼓励学生实践、思考、表达。TAFE教学实行小班教学,一个班最多20人,采用工作室制或小组互动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大部分中国教师教学组织随性,疏于引导。在课堂上讲得不多,没有主动跟进,忽略对学生的指导,大部分时间放任自流,学生接到任务,难以下手。基于中国普通教学班有40人左右,个性化教学很难开展,只零星有外出调查、参观活动。不过,工作室制教学组织模式、聘请客座讲师、实习基地等方面的校企合作在很多院校中业已开展,教学方式开始出现积极变化。二是教学内容安排。能力培养是澳洲TAFE教学核心,TAFE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着重培养青年人的关键性能力,以应对将来的工作。关键能力,是一种“可携带的能力”,具有通用性、迁移性。关键能力主要包括:收集、分析、整理思维以及信息的能力;交流思想、分享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筹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他人、团队合作的能力;运用技术手段的能力;运用概念、方法的能力。TAFE设计类单元教学中所执行的培训包,都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上述关键能力。我们以一门TAFE设计课程为例进行分析。相当于设计史论,课程执行标准为:收集分析设计历史和原理的信息;设计原理与历史知识在设计实践中的评估运用;更新和保持设计趋势新知识。课程要求必备的技能:获取、知道、运用设计原理与历史信息的研究能力与理解能力;从设计原理与历史中获取有用信息的研究能力。课程要求必备知识:版权与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当前设计趋势;应用信息进行设计实践;自己设计时参考设计原理与历史的信息来源。可见,研究分析、理解运用能力是教学核心目标,学生所必备理论知识来自于个人学习成果,而非教师口授。教师只需创建适宜的学习情景和课题任务,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建构、能力培养。中国高职设计教育也强调能力培养,但更多为技术手段能力,没有对关乎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进行深入细致研究。中国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实际项目,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表现技能,教学中鼓励学生按自己想法去设计,忽略引导学生研究客户、市场需求、设计趋势等信息,运用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接到任务往往直接着手“如何去做设计”,至于“为谁做”“为什么做”,则没有进一步思考与研究。教学中忽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设计专业毕业生工作能力欠缺,后续学习乏力。

3.学习效果评价。

基于能力本位培养理念,TAFE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不以识记知识为主,而是突出知识应用技能评估。TAFE关注学生是否达到行业能力标准,而非比较个人与他人成绩差异。在TAFE学院,对学生学习成果质量评估注重考核实践能力,理论考核评估则要求较松。澳洲TAFE的设计类单元考试,按照单元评估要求,将过程考查与结果考核综合起来评定成绩,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每一教学环节都要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完成或没完成,好与一般作为评估证据,防止学生交作品时作弊或投机取巧。评定成绩没有分数高低,一般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个标准。成绩单上可以旁注对学生的主观评价,避免因教师个人主观价值判断差异,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不同,造成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此外,根据学生情况、课程性质不同,教师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口试、观察、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这些考核方法的综合运用,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中国设计教育考试则重结果,不重过程。有些学生上交别人作品应付考试,或抄袭,考核结果失真。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多是书面答卷或提交作品,考核注重技能水平考核,忽略对综合职业能力与素养的考核。

三、中澳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比较的启示

篇7

1.创新设计项目小组培养模式

创新项目小组培养模式是鼓励外聘教授、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优秀设计团队,将最新成果带进学校,与本土设计界进行宽广和深入的合作,引进国际品牌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注入现有的设计教育中来。学界名师是兼职项目导师,行业导师和专业教师是专职项目导师,从学生中选拔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意识和专业表达能力的学生组成创新项目小组,参与三方导师的科研教研项目,特别是行业企业的产品研发项目。项目导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个人发展构想,按照专业方向制订相应的特需人才培养计划,提供自主实践项目选择,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培养,使学生的设计特质得到最优发展。

2.创新专业课堂培养模式

创新专业课堂培养模式是以所有在读学生为培养对象,改变传统的理论讲授、专题训练的两步走模式,结合大展、大赛以及校企合作项目,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讲授、针对性训练、创新性实践三步走的普及型培养模式。目的是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培养口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多渠道创新型学习方式。第一“,展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每年常态的大展、大赛或校企共同研发的设计项目,让学生在掌握设计基础理论和表达方法之外,直接参与展赛和项目,将理论和技能在实际项目开展中得到提升和锻炼。另外,由学生自主策划,充分利用学院展厅,举办师生系列作品展览活动。第二,创新实践学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前一定要拿到创新实践学分,学生可根据个人基础、能力、志趣和特长自主申请项目,或者参与学校、学院的各种项目,鼓励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至少有一次独立完成项目的训练,学院按照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学分认定。第三,学生“设计沙龙”活动。根据学生兴趣,每个专业都设有“设计沙龙”,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使其成为“头脑风暴”式的交流平台。沙龙聘请行业资深专家,与师生围绕设计主题进行互动交流,沙龙成为学生了解行业设计动向的窗口、创意思维训练的重要交流平台。第四“,多导师制”评价体系。利用产学研修平台、校内外设计工作室,建立交互式多导师机制,对参与实践环节的学生进行多导师、跨界联合指导,建立起理论实践紧密结合、校内校外交互配合的指导机制。毕业设计由行业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评价。

二、三业共建,促进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有效对接

1.行业对接,构建多元化社会服务平台

根据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群的要求以及合作行业的发展规划,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在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之间搭建桥梁,为设计教育成果的转化提供孵化和产出平台。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陆续和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促进中心、北京市家居行业协会、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联合共建设计研发中心、联合培养人才基地等产学研修孵化平台,鼓励教师、学生参与到行业组织的与产业相关的各种活动,既通过国内外各种大展大赛了解设计研究前沿,又可以通过企业活动了解设计生产的一线需求,拓宽设计视野的同时也积累设计经验。

2.企业对接,构建多层次产学研修基地

很多艺术设计院校都与企业有合作的经历,或者由专业教师带队,支持学生和企业做横向课题,或者由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的实训资源,在技术技能、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给予学生锻炼机会。第一,联合共建学生创新创业试验园区。学校和企业联合共建学生创新创业试验园区,以学生为主体,成立创业中心,把企业的经营模式完全融入学校,模拟企业的培训、财务、电商、市场营销等职位,进行创业训练,给学生提前进入职场、培养职业素养、打造自己的职业品牌、成长为合格职业人的机会。目前,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已经和北京尚潮创意纪念品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学生创新创业试验区,由该公司提供方案和需求,学生项目小组参与设计与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兴趣。第二,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按照企业的岗位素质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特定专业素质的职业人,并结合行业资格考核拿到相应的技能证书。“订单式”人才培养并不意味着毕业后一定要从事相应的职业,而是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前了解企业文化,为将来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做好准备。第三,协同创新特色校外实践基地。目前,依托北京国际设计周、广东设计日的资源平台,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已经和歌华集团、广东工业设计城签订了协同创新型校外实践基地的协议,为推进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的有效对接,实现卓越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另外,学院还成立了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师工作室”,聘请国家级、北京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为行业导师,定期举行对话大师沙龙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传统设计文化的基础上,将传统工艺技术融进现代生活方式。第四,普通的校外实践基地。普通的校外实践基地是满足学生某一课程或者某一方面实践需要的最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

三、“三师协同三业共建”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三师协同三业共建”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卓越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提高了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生就业面广,社会适应性强,毕业生的职业精神与动手能力获得企业普遍认同。特色协同创新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体验前沿性产品,开阔了眼界。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到社会两三年就取得不错成绩,受到业界的认同。具体来说“,三师协同三业共建”对人才培养有以下几点意义:

1.满足了多元化的卓越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求

卓越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不是精英人才培养模式,而是指能够应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变性、学生个体成长的差异性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2.形成学业企业产业一条龙

毕业就业创业无缝衔接。北京联合大学秉承“学以致用”的校训,为首都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就业是衡量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三业共建所构成的多层次社会服务平台和多功能的实践基地恰恰提供了毕业就业创业的个性化就业途径。

3.实现文化传承的根本任务

篇8

关键词:毕业实习;毕业设计;MVC;时间策略;过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4012903

0引言

高校毕业实习、论文(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涉及实习单位选取、实习材料提交、审核、选题、审题、论文撰写、设计、文档提交等多个环节。调研发现学校多采用简单的文档及纸质档案管理方式。一些院校自主开发或购买了相关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主要集中解决工作流程和档案管理问题,不能对各环节进行过程监控,不能对导师和学生进行约束,没有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整合起来,往往出现学生提交文件后指导教师审阅不及时、审阅意见不规范等问题。将时间控制和过程监控与实习和论文(设计)过程整合值得研究。

1研究现状

1.1研究背景

高校信息网络建设为相应的管理系统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毕业生实习、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相关研究也蓬勃开展。潘旭武[1]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丁勇等[2]提出利用框架开发学生网上选题、在线提交相关材料的论文管理;何金枝等[3]提出基于+SQL Server开发论文管理系统的流程;潘旭武[4]提出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刘慧婷等[5]提出基于ASP+Access2000开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曾俊国等[6]提出基于MVC(框架)开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方法;施阳等[7]提出基于Java EE开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等。

1.2研究内容

通过查询文献和进行调研,发现目前开发的系统只解决了毕业生论文或设计的管理工作流程,没有将毕业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命题(教师命题、学生自拟题目)、审题、选题、相关文件的提交整合成一个流程,进行系统开发。为此,提出利用ThinkPHP框架开发毕业实习、论文(设计)管理系统。本系统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①设定毕业实习、设计、论文、答辩所占比例,系统自动生成最终成绩;②规范毕业实习流程;③毕业论文题目自拟和教师命题两种方式的流程设计;④设定整个设计论文完成时间节点策略,限定学生在时间节点内提交相关材料;⑤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过程监控;⑥设定答辩得分点,量化答辩过程,教师在线提交答辩成绩;⑦随机分配答辩顺序。

2系统需求分析

2.1系y功能需求

选取某高校毕业实习、论文设计、答辩等环节工作过程,经过系统化分析,设计系统化流程。 高校毕业生实习阶段主要工作:实习单位选择、实习协议签订、实习周记撰写、实结撰写、单位实习指导和实习指导教师考核等。 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答辩等阶段工作:选题(教师出题、学生自拟题目)、任务书下达、撰写开题报告、完成设计论文、答辩等。 分析工作环节,分配用户角色,系统在各阶段功能如下: (1)毕业实习阶段。实习形式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集中实习是学生参加实习单位与学校签订协议的活动,分散实习是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实习。学生选择实习方式,签订实习协议,将实习协议以图片形式提交,并在线提交公司简介和实习岗位简介以及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信息。教师对信息进行审核通过后学生就可开始实习,每周需提交实习周记,实习结束时要提交实结。由单位实习教师和校内实习教师分别考核,给出考核意见和考核结果。 (2)选题阶段。论文(设计)题目采用学生自拟和教师出题两种形式。管理员开启论文题目提交权限。教师与学生皆可提交论文设计题目,并附相关任务说明,供审题专家组审核。审题专家组审核后,进入学生选题环节。为保证选题公平,采用不显示题目,为每个学生随机产生一个编号。选题操作完成后,编号对应一个题目,由教研室管理人员分配导师。各导师上传对应题目的任务书供学生下载。 (3)开题阶段。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又称文献综述),提交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设定时间节点要求学生必须按时上传,否则系统会自动关闭。如上传的文献不合格,指导教师可提交修改意见。文献综述合格后导师确认,学生提交纸质文献综述。 (4)论文(设计)完成阶段。由指导教师制定时间进度表,学生按进度完成,且每周需提交进度报告和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及时解答。设计完成后,学生上传论文初稿供导师审核,导师审核后上传修改意见,学生下载意见修改论文,直至审核通过。导师审核通过后学生需在线提交设计和运行环境说明,向导师提交定稿的纸质版论文。导师确认后,该生进入答辩组,等待管理员安排答辩。 (5)答辩阶段。管理员分配答辩小组(评审教师、专家)、答辩教室、自动生成答辩序号。分配工作完成后进行公告。学生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进行答辩。答辩小组评定成绩,给出答辩结果并录入系统。 (6)成绩核定阶段。系统将各部分成绩进行汇总,生成最终的考核结果,管理员可导出成绩。

2.2系统非功能需求

2.2.1系统运行环境 软件环境运行在freeBSD服务器上,硬件为普通PC服务器。

2.2.2其它非功能需求 系统要安全、稳定、可靠,系统数据可定期备份,对于成绩数据和用户数据要进行特定的加密处理。系统用户并发链接要达到500人同时使用,页面反应时间不超过2秒,7×24小时连续运行,年非计划宕机时间不高于8小时。要求能快速部署,特别是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快速切换到备用机。

篇9

1.1无线网络环境的介入

数字化无线网络在环境艺术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资源共享和教学课件的设计上。所谓资源共享,是指将flash动画,电子信息等多媒体文字或视频资料运用到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增加学生的信心,同时激励其他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历史名家的成名作,并与学生讨论这些名作,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使资源得到最大范围的利用。是现代环境艺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所谓课件设计是指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课件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好的课件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然,作为环境艺术教学由于其客体特殊,因此,其课件设计要满足学生的视听心理,并重视学生的感知效果。在课件的文字颜色,层次感,以及图片的美化修饰方面都要满足学生的审美习惯。只有这样,课件界面才更加具有吸引力,使教学方式不再单一化,学生更加愿意主动的开始学习。

1.2教学过程注重师生活动

在高校环境艺术教学中,应注重教学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一些需要开动脑筋的问题教师应通过适当的问题和提示,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活跃。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利用现实中发生的案例进行举例,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环境艺术的内涵和作用。这样才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1.3人性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人性化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并重视学生的情绪。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情绪上的变化。通过引导,使学生对环境艺术课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学生时刻保持一个好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使整个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在人性化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这要求教师不能歧视每个学生,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回答,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

1.4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是未来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因此,现代环境艺术教学要与企业对接,学校应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要多与企业进行交流。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企业主要指建筑装修企业,学生在校其间,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进入当地后者外地的装修公司进行交流实习,为学生搭建专业的实践平台。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和相关企业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随时了解企业的动态和需求,提高教学实用性。

篇10

近年来,湖南省教育厅实施了很多职业教育的重点项目,以服装专业为例,有中职教师培训与考核标准、高职技能抽查考试标准与题库、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专递课堂”资源等,而在组织以上项目开发时是单线开展的,很少有项目是中高职同步开发的。因此,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承接以上项目时,就自发地以中高职衔接为主线设计各类项目的内容。如,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标准在前期开发阶段就明确了中职和高职的教学内容。中职教学标准中的裙装设计、结构与工艺等核心课程又与“专递课堂”资源建设中的四门核心课程一致。又如,服装设计专业MOOC课程项目中的五门课程,也是结合了中职教学标准和“专递课堂”资源的课程进行有效衔接。这样的系统设计既使项目之间相互衔接,又避免了重复建设,做到项目资源共享、持续优化建设。

二、如何将中高职衔接做出亮点,做出特色,课程衔接是关键

第一,中高职课程衔接应从中高职的就业定位衔接出发,根据服装行业企业的需求,明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定位,将服装设计定制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其中,本着“能力递进、由简入繁”的原则,以“全面素质的人才观、系统培养的现代职教观、能力递进的课程观、学以致用的教学观、第三方评价的质量评价观、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专业发展观”六个理念为核心,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第二,将服装专业MOOC课程项目与中高职衔接项目“捆绑”建设。服装专业MOOC课程项目由设计色彩、时装画技法等五门课程构成,而这五门课程又正是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其中的服装制版与工艺、品牌产品企划还是名师课堂项目中的两门课程。MOOC课程群和名师课堂建设重点在应用,因此在中高职衔接项目建设中,一方面,让学生在中职3年阶段,通过MOOC课程群和名师课堂进行网络在线学习,考核合格后可以在升入高职2年阶段,免修该课程;另一方面,通过服装专业MOOC课程和名师课堂项目建设,带动其他专业的MOOC课程建设,中高职衔接班的学生可以通过MOOC课程选修第二专业。第三,要充分调研对接的四所中职学校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其实际情况,建设特色课程、亮点课程。如,隆回职业中专所在的邵阳地区,就有着花瑶挑花、滩头年画、蓝印花布、城步苗绣等丰富的非遗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隆回职中目前也开设了花瑶挑花、滩头年画的课程。在中高职衔接项目中与中职学校一起,共同建设花瑶挑花、蓝印花布、扎染蜡染等特色课程,并发展成为MOOC课程和名师课堂,既可以进行教学又可以面向社会培训。

三、调动中职学校的积极性,是中高职衔接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