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核心竞争力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打造核心竞争力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打造核心竞争力方案

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

文章探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构成内容,阐述了建筑企业对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内容,以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在行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1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特点

1.1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建筑施工核心竞争力可定义为:建筑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部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竞争的能力。

1.2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根据以上对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长期价值性,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建筑企业的创建与经营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长期积累才可能在市场上立足。由于这一特性,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具备价值性的同时,还应具有长期性,才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存活于市场;(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竞争者难以复制模仿的,难以被替代的,且是稀缺的,但并不是说核心竞争力只有一家企业独享,而是指该企业拥有的某一竞争力水平比其他竞争企业都强,这一竞争力也可以是普遍存在的技能;(3)整合性,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指企业单一的构成要素,而是几个要素优化组合而成。虽然其中的某一要素可以外购,但外购得到的要素只有通过企业各方面的磨合,且适应企业长远发展之后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质量、成本)、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工期、业主满意度)。

2.1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的打造

(1)质量的打造。建筑质量的打造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也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保护的质量控制,每一步都严重影响建筑的最终质量。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关键的一步:打造建筑施工质量的最终目的———打造建筑品牌。品牌是建筑企业打造质量体系的最终归属,也表现了业主对建筑产品的认可。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2)成本的打造。成本就是效益,建筑工程项目的直接工程费用由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构成,所以,降低工程成本通常会从降低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入手,而制定最佳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也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从原料、人工和机械使用费中降低成本是最直接的方法,而勇于且巧于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技术和新型工艺才是在这个时代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2.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的打造

(1)管理的打造。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工程项目在约定时间和预算内按照质量要求,得到最终的建筑产品。要实现对企业管理的打造,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以人为本,强化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以施工班组为重点,强化企业的组织和管理;以技术为指导,强化施工的效益。(2)技术的打造。越来越多的应用现代新技术和新工艺,是目前使建筑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必然因素,也是使工程成本得以降低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当今,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寻求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3)企业文化的打造。企业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发展和壮大就难以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当中应该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使其深入渗透。随着建筑企业走向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最终通过在建筑市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2.3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的打造

(1)工期进度的打造。进度打造的目的是要求承包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施工进度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施工进度计划是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各主体、各工序的顺利衔接与配合,并合理配置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按计划要求完成施工。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具有周期性,即编制进度计划、实施进度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最后是纠正计划的实施,并根据项目进行情况对工程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2)业主满意度的打造。信息时代,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越来越多的把注意力转向业主,转向围绕“获得和保持客户”理念下的竞争力打造。业主对建筑产品的满意度就是企业服务能力的体现。核心竞争力中心层和中间层的打造是建筑企业打造业主满意度的基础,而外部层业主满意度的打造则是中心层和中间层打造后所产生效应的外在表现。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战略将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展开。随着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升级和愈发激烈,只有认真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采用合理的竞争手段和战略,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具备持续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

作者:郝东东 单位:山西省霍州市白龙矿云厦公司土建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项目建设 工程设计 提升

对于一个具有一定历史的专业设计院来说,如何挖掘本单位的历史设计经验,如何积淀、培育本单位的累积性知识财富,并使之独自被充分利用,在提供的设计作品中融入进设计经验、累积性知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同时,提升其内在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老牌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很容易被竞争者超过,也很难为客户提供独特价值,也就难以拥有竞争优势并得到长足发展。那么,下面我就根据核心竞争力的价值特征,依照个人理解,阐述一下项目建设过程中核心竞争力内容是什么,并结合市场情况,围绕核心竞争力浅谈市场营销。

一、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据文章记载:企业竞争能力理论代表人物哈默尔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它是能使企业提供附加给用户的一独特的技能和技术。根据这个定义在结合其它定义就可以演义出核心能力的三个核心特征:

1.价值特征:创造独特的价值

核心能力的价值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企业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核心作用,核心能力应能显著提高企业运营效率;(2)核心能力务必实现顾客所特别注重的价值,一项能力之所以是核心的,它给消费者带来好处应是核心。(3)核心能力是一家企业异于竞争者的原因,也就是该企业比竞争者做得更好的原因。也就是说核心能力对企业、顾客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企业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具有特殊价值。

2、知识特征:隐性知识

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具有信息特征的显性知识很容易被仿制,而具有方法论特征的知识则相对来说较难仿制。如果核心能力必须是异质的,必须完全不能被仿制和替代的,那么核心能力必须是以隐性知识为基础的。正因为隐性知识不公开、内容模糊、无法传授、使用中难以觉察、复杂而又自成体系的缘故,核心能力才不具有“普遍模仿”的特点。因此,核心能力可以被认为是关于如何协调各种资源用途的知识形式。

3、资产特征:专用性资产

核心能力的资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社会属性:企业对核心能力的投资,是不可还原性投资,因此核心能力可以看作企业的一种专门资产,具有“资产专用性”的特征;(2)自然属性:核心能力具有历史依存性,是企业积累性学习的结果,也即“企业的”管理遗产,它使仿制者处于劣势,即使仿制者知道核心能力,也要经过一段学识性积累。核心能力的资产专用性,既可以保护垄断利润的获得,又对企业本身构成一种退出壁垒,这种退出壁垒可以对企业产生一种推动力,激励员工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二、生产项目建设核心竞争力

生产型项目建设不同于民用项目建设,生产项目建设是根据确定的生产规模,通过设计手段形成具有生产能力的建筑物,并利用其不断获得经济效益。而民用建筑建设,是通过设计手段形成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建筑物。,下面以生产型项目建设内容围绕项目建设全过程阐述生产项目建设核心竞争力内容是什么?

无论是生产项目建设还是民用项目建设都要经过项目建设三阶段。即:项目建设投资决策阶段、项目建设设计阶段和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对于建设单位来说,项目建设是否有投资的必要其决定因素在于该项目是否有经济效益。如果有经济效益,怎样实施才能带来最大经济效益。

我们知道,生产性项目建设其生产规模的大小,生产设备的选用,各项建筑设计指标值的确定直接决定着项目建设投资,项目建设投资的大小又直接影响着项目运营阶段的投资回收能力,进而影响到经济利益的快速获取。项目建设投资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三个阶段,但是,这三阶段控制项目投资的程度却大不一样。投资决策阶段对各项经济指标的决策影响项目投资的程度最高,是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础;在投资决策正确的前提下,项目如何设计是决定项目投资的最终阶段,其程度达到95%;施工阶段是以执行计划为主,是将设计意图付诸实现,形成工程实体建成最终产品的阶段,对项目投资起不到实质性控制作用。所以项目建设的核心阶段是在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

1、 项目投资阶段的核心竞争力

投资决策阶段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论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市场研究;第二是技术研究;第三是效益研究。

(1)市场研究主要是对国内现有工厂生产能力进行调查估计,并根据调查国内外市场近期需求状况,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进行产品销售预测、价格分析,判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进入同行市场的前景,以此确定项目产品生产规模。项目生产规模一经确定,项目投资大小也基本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合理确定有三方面制约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市场因素是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其中,国内现有工厂生产能力是确定项目生产规模项目的基础,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是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前提。一般情况下,项目生产规模应以市场预测的需求量为限,并根据项目产品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作相应调整。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原材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它们也对项目规模的选择起着程度不同的制约作用,如项目过大可能导致材料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技术因素。先进的技术极其设备应与生产规模相适应。如果生产技术极其设备与生产规模不相适应,或获取技术的成本过高,则不仅预期的生产规模难以实现,还会给项目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导致项目投资效益低下,投资支出严重浪费。环境因素是国家所作的各种规定,在确定项目规模时应予以遵照执行,难以发挥和控制。

(2)技术研究。在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确定后,根据已建同类项目的投资,算出拟建项目的投资,在该投资的限额下,;确定项目的构成范围,主要单项工程(车间)的组成;提出两种以上不同的工艺流程方案及土建工程平面布置方案。评定工艺流程方案有两项标准:先进适用和经济合理。先进适用与投资方经济实力有关,从技术角度方面挖掘的潜力较小;经济合理是指所采用的工艺能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工艺方案不同,所需的劳动量、能源消耗量等可能不同,在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等方面可能也有差异,因而应反复进行比较,从中挑选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方案。土建工程平面布置方案是根据拟建项目的生产性质,规模和生产工艺要求,结合厂区条件进行多方案比较和选择。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在技术上将直接影响厂内物料运输流向、厂内外道路、管线布置、生产安全、环境卫生与保护、基建施工、生产管理、节约用地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同时在经济上将直接影响项目投资和生产费用。正确合理的平面布置设计方案,能够做到工艺流程合理、总体布置紧凑,减少建筑工程量,节约用地,减少项目投资,加快建设进度,并且能使项目建成后较快地投入正常生产,发挥良好的投资效益,节约经营管理费用。

(3)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计算不同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解决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问题。

在投资决策阶段,通过以上三方面的研究,综合决策项目的各项指标值以及项目要不要建设的问题。

在这里可以看出:生产规模的确定,工艺流程方案及土建工程布置方案的选择是投资决策阶段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为,上述内容具备核心能力的三个核心特征:具有历史依存性特征、具有隐性知识特征、能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

2、 工程设计阶段核心竞争力

拟建项目一经决策建设后,工程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工程设计阶段是具体实现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过程。其阶段包括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复杂大型项目增加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是根据项目决策阶段所确定的各项指标值、工艺流程及平面布置方案,对各单项工程的外形和内在的实体进行筹划、研究、构思、设计描绘,形成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等相关文件,基本明确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规模、产品方案、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形成设计概算,确定了投资的最高限额。施工图设计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使得项目建设各项指标值具体化,形成建筑安装施工图,为施工提供直接依据。所以,初步设计是设计阶段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为初步设计在进行反复协调的过程中,体现了“知识不公开、内容模糊、无法传授、使用中难以觉察、复杂而又自成体系的”隐性知识特征。

上述内容阐述了生产项目建设在其不同阶段的核心控制因素,也可以认为是咨询设计单位在为投资方提供咨询、设计服务时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所在。那么,设计企业如何打造出其他设计院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是设计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

三、 建立已完工程数据库

工程数据库是对完工项目的成果管理,工程咨询、设计是知识密集型的智力企业,国际工程公司十分重视知识管理,重视群体知识经验的积累、共享、交流,来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各公司都有自己强大、高效的信息网络,便于需要人员快速方便的利用。在传统专业行业拥有专业工程完工项目工程数据库,是国内外投资者、国内外咨询设计企业所欠缺的,建立了专业工程完工项目工程数据库的咨询设计企业,在市场上就占据了竞争优势。

四、加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打造其他设计院无法提升的竞争价值

有些客户在进行建设投资时,有的经过投资决策研究,有的没有经过投资决策研究,即使经过了投资决策研究,由于我们国家的咨询水平较抵,市场研究、专业技术研究方面的科学程度也比较低,以在这种情况下确定的建设指标值作为设计依据,从本质上影响了项目投资及投资效果,所以,设计单位在进行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对客户提供的建设指标值不能全盘接受或者短时间确定。大多数客户,尤其是没有经验的客户找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时,特别想得到我们专业设计院对建设指标值及各单项工程的指导和确认,设计企业应充分利用长期从事此类专业设计所积累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进行科学计算,各专业反复讨论确定。即使经过这些过程与实际仍有差距,但是具有一定基础、理论根据,这样作比拍脑袋,短时间仓促确定更具科学性,缩短了与实际的差距。我们在承接项目设计时,应该为客户提供这些服务,来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要,提高隐性知识的科技含量,为客户增加附加值。这也是专业设计企业异于其它设计企业的地方,是其它设计企业无法短时间抄袭的地方。

五、 客户管理

客户管理是市场营销工作中重要的营销内容,尤其是生产性项目设计,客户管理尤为重要。对完工项目的建设时间、地域位置、投资规模、生产能力、销售渠道都应该有明确的较为直观的统计资料。其一,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第一手资料,是技术改进,技术创新的方向。其二、是设计单位留给后人的宝贵资料;其三、通过掌握已建工程情况,把握扩建工程时机,由被动承接者变成主动承接者。从而全方位提升工程设计企业的竞争力。

工作单位: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

姓名:季春华 性别:女

年龄 50岁 民族:汉 职称: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的工作:土建结构设计、市场营销工作

电子邮箱: 邮编100069

联系电话 13911598927

篇3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教育 核心竞争力 职业规划

[作者简介]顾舒静(1984- ),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姜宇(1978- ),女,吉林通化人,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徐惠红(1976- ),女,江苏武进人,江苏大学机关党工委,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江苏 镇江 21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1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51280004)和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硕士研究生新生心理干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9SJB88008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83-02

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培养,需要高度重视搞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只有利用研究生在校的三年时间,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进行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打造,从多方面、多角度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真正走向社会时才能从容不迫,很好完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缩短社会适应期,真正适应国家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关于“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涉及就业观念、宏观层面以及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国外“提升学生就业力合作小组”认为,从社会人力资本的角度透视,竞争力是由学业、技能、理解能力以及个人品质所构成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高,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的成功概率就大,它将使个人、行业力量、社会以及经济等多方受益,其核心内容是专业理解力和专业技能。我国学者大多将竞争力放到一个竞争的环境中进行考察,提出“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如禹元蔚将其定义为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够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楼锡锦等进一步将其概括为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三个层面。此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具体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状况,针对各个学科提出各自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战略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所拥有的、别人不具备或无法在短期内具备的优势资源,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态势。

医学专业是比较特殊的专业,如无意外,毕业生大多是到各级医疗单位及相关部门就业,丰富的医学学科知识本身就是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优势,但是专业内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同质化知识结构背景下的竞争。因此医学研究生在面对当前就业竞争时,必须凸显出与众不同的实力。在当前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背景下,医疗工作岗位要求的并不是空空的文凭,而是积累的更深厚的学识、磨炼的更坚强的意志、更沉稳成熟的性格、更宽广的视野、更充盈的智慧和更能征服他人的个人魅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策略

在分析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时,笔者认为,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大致有两方面:一是,研究生个体优势构建,引用生涯辅导理论,结合职业生涯的构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良好的社会化能力和合理的就业观,力求打造一种有利于自我个性发展的竞争优势;二是,学科专业整体优势构建,打造医学研究生出色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可以从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树立能够贯穿于求职与从业过程的核心学科优势。具体构建如图所示:

(一)个体优势的构建

1.职业道德与社会化。社会化是研究生走向职业成熟的关键。社会行为能力成熟对医学研究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包括适应环境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等。研究生阶段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它既是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继续,又是完成社会化的质的转变的关键期,即从一个非独立的社会人转变为一个能适应社会各种要求的社会人,最终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如今,有的研究生不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弱,应聘时不会展现自我,表达能力欠佳等,这都是研究生“核心竞争力”不完善的种种表现。医学研究生需要通过自我的提升和成长,以及各种途径的历练,形成让自己受用一生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为保障职业道德教育和提高研究生社会行为能力教育的进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建设专业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形成以研究生思政辅导员为主,导师有效参加、有机结合的工作体制。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第二,抓好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通过狠抓研究生党建工作带动思政教育建设,同时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壮大积极分子队伍,合理发展学生党员,认真组织生活。

第三,注重研究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会的作用,培养优秀的研究生干部。多方面培养研究生环境适应、交往沟通、团队合作与协调等能力。

2.生涯辅导理论与职业规划辅导。实际上,生涯辅导涵盖整个生涯发展历程,它并不以单纯解决就业问题为重点。但是受到时间、历史原因等限制,我国高校中目前主要还是侧重于帮助高校学生解决与职业相关的具体实际问题。开展的多是职业规划课程,而不是生涯规划课程。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职业规划:

第一,推进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在常规宣传就业政策和信息、法律法规、校园招聘会等基础上,不断提高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督促研究生注重自我培养,早谋划、早打算,以职业的心理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避免单一性和盲目性;

第二,重视用人单位的人才价值观的指导作用。跟踪研究医疗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并且与医疗单位建立双向培训的合作机制,学院以学科标准为医疗机构培训员工,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医疗机构以医师行业标准为学院培训研究生,为其职业生涯的构建打牢基础。

第三,从第一责任人“导师”入手,建立健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要突出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应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特点,合理安排课程,设计学分结构,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职业素养。

(二)整体优势的构建

从整个学科专业的角度来审视就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医学毕业生能否拥有完善的临床综合素质。归根结底,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既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技能,方能称为合格的医学研究生。笔者将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大致分为医学理论基础教育、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培养三个部分。

1.医学理论基础教育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更具有专业性研究性,不再是通识教育。拥有比本科生更扎实更专业的学科知识,更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更强的将理论转化为运用的能力,这非常有利于打造研究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研究生医学基础理论教育。随着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医学院校有必要及时对研究生培养方案作出适时的修改。基础理论课对医学研究生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开设高水平的基础课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讲授基础课程。同时,导师应具体指导每一位研究生根据自身水平阅读数部学术专著,广泛阅读专业期刊,定期举行科室座谈会。

第二,制定临床考核机制,提高研究生临床诊疗能力。为了避免医学研究生成为毫无临床能力的“书柜”,应当建立完善的临床培养体系,严格按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要求训练和指导研究生书写病例、接诊、检查、治疗等各环节。教学医院要安排不少于12个月的临床实践,包括不同三级学科科室轮转、管床、门诊实习等。定期考核研究生临床实操能力,不能通过考核的,不得进行下一个科室轮转。通过临床培养机制,培养出进医院就能立即进行诊疗工作的医生。

2.研究生创新思维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现今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医学研究生虽然以临床实践培养为主,但是并不是说就不要进行临床科研、临床教学。任何一个学科,其实践、教学与科研都是相辅相成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研究生临床带教机制,培养医学研究生教学能力。从培养方案上规定,医学研究生必须承担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并实行反馈打分制度。督促教学医院和导师,注重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二,完善研究生科研机制,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正确指导研究生学会选题,学会从实践中摸索课题的方法。加强医学研究生自我教育,端正学习动机,树立科学的怀疑精神,克服想走捷径的不良习惯,克服对权威的过分迷信,敢于突破和超越前人。

总之,医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要充分利用职业规划指导、思政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实践、临床实践这几个重要环节,才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耿,常军武,周增桓.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6).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Z].2005-02-02.

[3]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4]宋春芳,刘海芳.浅议研究生就业焦虑[J].科协论坛,2008(2).

[5]禹元蔚.高校应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高教研究,2006(7).

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后危机时代,受人力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的形势下,进一步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定科学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培育和积淀的一种独有的,难以被对手模仿和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而技术或者能力的载体是人力,所以,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加强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才是有效的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会演化成一般的能力,而逐渐丧失其竞争优势。企业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员工更好地发挥创新能力,使员工能不断推进、丰富、更新企业核心能力,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点。

二、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通过获得一种不易被模仿的、特殊的资源以获得竞争优势。各种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核心能力,特别是企业领导者的核心能力以及核心团队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源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正是一种特殊的竞争优势来源。那么,如何才能让得到的人力资本升值,这就需要企业要建立健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企业内部的组织优势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1、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核心目标是为了激活人力资源。只有遵循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尊重员工个性化的需求,建立以职责定岗位、甄选看实绩、管理制度化、薪酬市场化、保障社会化、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格局,才能达到保护、留住、激励、培育、用好人才的目标,真正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升人均创利的指标水平,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加强人力资源的治理和整合。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直接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资源。加强人力资源的治理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科学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开发所有员工的智力资源,调动大家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企业应充分运用市场的特点和力量招揽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我所用。

篇5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文章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提升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思路。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各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笔者从对核心竞争力内涵理解的基础上,谈谈如何提升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990年,美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了著名的“核心竞争力”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核心竞争力战略”,诠释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同。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赋予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养料、实物和稳定性基础,并通过向核心产品、组织结构和最终产品不断传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孕育的强于竞争对手的信息和知识,最终赋予企业动态、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

从核心竞争力特征看,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价值优越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它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和效益。二是异质性。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 三是难模仿性。核心竞争力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四是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可以感受和识别,但无法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五是延伸性。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专业化战略而建立,能够延伸到其他经营领域,为企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六是长期性。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同样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主要是由组织结构、金融技术和人力资源三种竞争能力构成,三者之间相互依赖。具体说,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流畅的业务流程,银行的工作效率不会高,也不可能及时发现市场需求,不可能及时将市场需求转化为银行产品;没有坚实的金融技术支持,推出的产品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由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也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没有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银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上三者关系反映了银行业的实质,即以人为本,通过以金融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个性化的需要,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因此,金融技术是市场竞争力的基础,组织结构是市场竞争力的制度保障,人力资源则是市场竞争力的载体。

二、提升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工商银行经过股改上市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经营环境,全行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问题和矛盾,差距与不足,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也要看到自身的基础与优势,看到新的机遇和条件,坚定必胜的信心,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压力和挑战。要紧紧抓住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战略任务,进一步制定具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形成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全行竞争力的成长与变化,指导和促使全行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转型和促进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全行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上下功夫:

1.继承与创新互补,提升综合发展能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银行业的突破点在哪里呢?最主要的是,要继承与创新互补,及早进行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虽然银行业经营总规模在扩大,但仍有大量的社会金融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给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工行应积极实施业务战略转型,把综合化经营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战略方向,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金融形势及市场变化给我们提出的崭新课题,是日益成长的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对我们的要求,更是我们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同业竞争的主动应对。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法则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领先于竞争对手开拓新的市场,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利润。业务、产品与服务创新是银行创新的关键和载体。银行的创新说到底是要满足市场的需要,依托客户需求所进行的不断自主创新,是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管理思想的创新和体制模式的创新形成了创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将创新落实到具体的业务、产品上,体现到具体的服务中。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产品、业务与服务创新的挑战。因此,我行市场竞争战略应该着眼于找准价值创造点,开创市场所没有的业务模式,领先对手,获取优势。我行要在秉承传统稳健经营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加大体制、机制和营销方式的创新力度,在体制上要简化,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在机制上要灵活,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还要创造客户需求;在营销方式上要防止单调,要因户施策,因户而异,巧打组合拳。讲究营销技巧,大力发展高、中端客户业务。跳出传统业务营销框框,建立综合营销、重点营销、分类营销、联动营销、捆绑式营销相结合的市场营销机制。充分利用全行的业务资源、技术资源、网络资源、人力资源,为客户设计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提高业务营销的技术含量和对金融产品的综合营销能力,增强客户的认同度、满意度和归属感。

2.市场调查与同业分析兼用,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市场需求和竞争的不断变化,需要银行有足够能力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目前市场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存款或贷款等单一品种意义上的狭窄领域的争夺,工行需要在更为广阔的市场范围内为客户提供混合型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市场细分、定位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只有当全行的业务和管理被真正视为一项工

程,真正贴近市场,全行未来的发展才可能具有更多的内涵。工行还需要有品牌意识,随着市场逐渐发展、成熟,产品的同质化会越来越严重,产品的功能、包装都可以模仿,而唯有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它帮助客户在繁多的产品中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有品牌才有可能创建“品牌忠诚客户”。

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抓住政府的整体规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招商引资项目等相关信息,密切关注其动态和进展情况,研究服务方案和营销策略,做到出其不意,招招致胜。同时,要关注他行客户的情况,研究工行进入的时机和方式方法,了解他行的营销动作,制定出防范对策和措施。

3.上下配合与左右联动呼应,强化整体营销功能。科学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树立质量、服务和营销融为一体的关系营销理念,按照关系营销的要求,根据市场竞争和客户的实际情况确定标准,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每个细分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点,正确地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寻找向客户传递卓越价值的机会。同时,确定目标市场,设计特别的营销组合,为客户量身定做现金管理、理财、外汇买卖及投资方案,使营销策略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塑造外部形象、打造产品品牌、创新服务手段、培育一流员工,使目标客户能够充分感受到比竞争对手优越得多的差异性优势,从而为关系营销战略奠定基础。增强在营销和服务上的整体效能。从源头上抓住客户市场,对上层洽谈的重大项目,要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对行业、系统大户,要完善“一对一”的承包责任制和部门挂钩工作机制,充分挖掘系统大户潜力,开展深度合作和跟进营销,必要时要成立客户经理服务小组和专门的营销小组,充实服务手段,完成服务功能。引入内部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所谓内部客户关系,就是指在银行内部实行对待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及部门内员工之间,就像对待客户一样,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协作、增进友谊、共同发展的管理方式。工行在日常管理和市场竞争中,专业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乃至上下级之间,如果都能引入客户关系的内部管理模式,那么,全行服务客户的能力、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都将得到很大提升。

4.标准服务与个同步,提高优质客户的忠诚度。要选定目标,通过精细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营销措施,深入挖掘客户潜力,在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个性特征及偏好的基础上,正确选择适合客户自身特点的后续跟进服务措施,大力“挤占”市场份额。对重点客户要实行定期回访制度,进行“四必访”,即客户资金异常变动必访,高层领导变动必访,他行公关力度加大必访,经营形势突变必访,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全面推进和实施关系营销管理战略。通过三个层次的关系营销策略,做到有的放矢,全方位提升银行客户关系。第一层次的关系营销是通过将财务利益增加到客户关系中去,以此来创造客户价值和客户满意;第二层次的关系营销是为客户增加财务利益的同时,更注重为客户增加社会利益,即在了解特定客户的需要和愿望基础上,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个性化与人格化,来增进银行与客户的社会联系;第三层次的关系营销是为客户增加财务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再与客户增加结构联系,建立新型的银行与客户的伙伴合作关系。上述三个层次营销策略的关系不是平行的,而是递进的。当银行与客户真正建立起结构性联系时,客户也就转化成了忠诚客户。针对目前情况,应重点推进第二层次的关系营销,即根据客户的需求,通过发掘自身优势实现多方位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经营理念和银行文化创新等,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为客户增加社会利益,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和人格化,增进银行与客户的社会联系,同时为客户增加财务利益。在条件具备时,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第三层次关系营销,即与客户建立结构性联系,营造相互依存、相互帮助、共建和谐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真正掌握和长期拥有客户资源,实现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5.审慎进入和灵活退出并行,优化客户结构。正确处理新客户营销和老客户维护的关系,整合现有存量客户资源。银行维护与客户的合作关系既包括对新客户的营销,也包括对老客户的维护。新客户营销和老客户维护的关系就如优生与优育的关系。优生是前提,在新客户拓展方面,不能为了争取客户而降低准入门槛,制造先天不足的“低能儿”;优育是优生成果得以保持的关键,新客户营销成功以后,能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关键在于配套的金融服务能否跟上。一般情况下,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贷款客户群,但若客户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或银行服务跟不上,客户就可能发生转移。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现有客户的稳定是保持市场份额的基础,而且现有客户是扩大业务范围的最好来源,是潜在的新客户。因此,我们在积极营销新客户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老客户的维护。

加大对高端客户市场竞争的力度,做优高端客户、扩大中端客户、培育潜力客户,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覆盖所有目标市场的业务品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结合地方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的实际,加快对小企业的市场培植力度,提高综合议价能力,提升小企业的贡献度。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政策的研究,掌握企业的市场动向,关注其上、下游企业的经营情况,选择合适的进入和退出时机,降低风险成本。

以科学发展观引导信贷工作方向,建立信贷进退机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加强对经济、行业发展的分析和研究,准确划分贷款支持类、适度支持类、限制和退出类的产品、企业和行业,从而使信贷业务能根据市场变化,不失时机地从衰退产业、夕阳行业、劣质企业、市场萎缩的产品中退出来。对已发放贷款的企业,根据企业的市场经营状态、自身盈利与还款能力情况,从市场性退出、结构性退出、预期性退出等方面设计合理的退出机制,决不能等企业出现败象、经营发生困难时再退出。总之,我们要通过建立积极有效的信贷退出机制来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信贷管理,提高资产质量,保全银行资产,实现最佳效益。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执行力

一、核心竞争力根植于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以,定位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文化核心。“居安思危,超越自我”是巴陵公司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公司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发展愿景、企业使命及发展模式的总括,是公司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组成部分。

发展是硬道理,有用就是真理。巴陵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生存下去,持续地向前发展。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宣传,都着眼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立足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都在思考这样做是否在搞形式,是否在实事求是地构建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之所以获得全体员工的认同,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连续性和蓬勃性的生命力,概括起来原因有四点:一是核心理念具有充分体现企业精神、追求和价值观的内涵;二是核心理念具有充分体现公司优良传统和现代化理念相结合的文化特色,三是核心理念具有指导公司当前工作及筹划企业未来长远发展的导向作用;四是核心理念具有总结企业发展经验教训及经历市场检验的实践性,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有统帅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企业共同的价值,是无形的方针,很抽象,可又实实在在,随时随地体现在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生产过程,是企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同心动力。

核心理念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其所有表象如管理目标、管理政策、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都可以随时代潮流前进而改变和演进,唯一不应改变的是核心理念。核心理念就是核心竞争力,是最终决定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因素,然而其本身不会自动转化为竞争优势。如果没有执行文化以及相应的机制和条件加以支撑,核心竞争力将无从谈起。巴陵石化居危思进,不断超越自我,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形成了油化结合、产品成龙配套的优势和彰显企业文化特色的系列石化产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形成巴陵石化品牌优势。实践证明: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二、执行力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

所谓执行力,就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执行决策层的战略思路、方针政策等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企业的基本流程是“目标―执行―结果”。执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及体现过程,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为绩效、成果的不可缺的关键一环。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执行力,就算有再美的发展蓝图,再多的创造力,也难以企望有什么绩效,更谈不到核心竞争力。

执行力首先是一种文化。获得共识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拥有执行力的基础。企业文化在体现员工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中,把执行力的价值体现在企业整体组织的每个链条中,使执行体现效率,从而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而企业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执行文化。巴陵石化企业文化从核心理念一一“居危思进,超越自我”,到行为准则一一“本色做人,出色做事”,从团隧理念――“集体至上,荣辱与共”,到办公作业一“目标明晰,日事日毕,务实高效,遵章守纪,廉洁自律,保守秘密”,还有现场作业――持证上岗,遵章作业,及时巡检,勤护勤查,定置管理,职责明确;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严守法规,杜绝三危,预防为主,警钟长鸣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在倾力追求执行文化的体现和全方位覆盖、渗透,把执行力作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作为衡量干部和评定工作整体标准及条件,纳入督查、激励机制考核,把员工个体执行力和企业整体执行力结合起来,汇集成合力,向管理要效益,向执行力要效益。

三、提升执行力是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关健

在决策正确的前提下,企业既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键看执行。执行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细化,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层层落实,将执行思想转化为成果,实现企业价值提升的过程。要有效提高各部门、各级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执行力,就要从以下三方面人手。

1.建立明晰的目标体系和公正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执行者意愿。企业的目标体系涵盖了整体目标到具体岗位乃至个人小目标,下达第一项目标必须务实,更要明确,使员工明白要做什么。企业要明确分工和负责,制定合理的规则和流程,让员工做事有章可循。而公正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能够把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紧密给起来,只有明确地告诉执行者“做什么”和“做了之后有什么”,把道理说到员工的心里,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执行激情,进而催生巨大的所执行力。

篇7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 核心竞争力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地方高校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地方高校基于本校的办学基础、办学层次和办学类型,为满足地方社会需求、专业发展要求,将学科体系不断优化,最终构建形成特色明显的专业体系结构,并实行富有活力的新型教学机制,推动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和持久竞争优势的形成,支持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持续性提高的能力。搞好地方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对于有的放矢的培养地方高校的专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地方性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性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地方性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把多个指标结合起来才能加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本文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拟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评价地方性高校的专业核心竞争力。

(1)人才培养力。人才培养力是地方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外在形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名师与师资数量、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数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成果等。

(2)科学研究力。科学研究力是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与关键。这一指标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成果获得国家、省、市自然科学奖数目,每年获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数目,三大检索论文数,核心期刊论文数,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地方主导产业相对应的学科、区域和行业品牌学科与专业、区域内唯一学科等。

(3)社会服务力。这一指标的要素有: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签约)率、教授挂钩服务企业数占学校教授人数的比率、科研与地方经济吻合度、参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咨询与决策及设计方案、产学研范围及比例等。

(4)资源整合力。资源整合是地方高校凝炼核心竞争力的前提。这一指标要素有:事业经费,社会筹集资金及社会力量办学,年科研项目数与科研经费到帐数,良好的学术环境,各类国际、国内、地区性竞赛获奖数,社会知名度,毕业生评价,办学效益等。

(5)管理创新力。管理创新力主要表现在地方高校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能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及办学效益的最大化等能力建设上。这一指标要素有: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定位、思路准确、改革意识、凝聚力、创新力;(45 岁以下)教师比例,教学、科研能力,博、硕导师人数;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招生均分;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生均在校投入等。

(6)文化影响力。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培育与构建制度文化、学术文化、校园文化,可以增强校园文化的渗透力,可以有效整合地方高校的人力资源,充分激发高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深深扎根于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它是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中的活力,具有深刻的内涵,是地方高校组织力的灵魂及创新力的源泉。

(二)评价模型设计

通过测评可知,该地方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总体上看较强(80.4分),但发展并不平衡。6个指标的综合测评值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资源整合力、管理创新力、人才培养力、科学研究力、社会服务力、文化影响力。可见,该地方高校在资源整合、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竞争力较强,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竞争力一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竞争力较弱。

二、地方性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一)科学定位

地方性高校想要获取专业核心竞争力优势,首先要对自身进行科学的定位,明确专业办学目标、专业类型、专业水平,避免在专业办学过程中模糊了教学方向以及不当定位导致的办学资源浪费和人才培养的偏失。科学的定位是形成专业特色和专业竞争优势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的定位有助于地方高校专业办学准确把握机会,提高专业办学效率,增加专业办学效益。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人成为地方高校获取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地方高校在专业办学过程中,既要努力培养出大批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应用性人才,又要加速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专业师资水平。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地方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具有独特办学品格、价值观念和校园精神的文化力量,是地方高校软实力的标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促进地方高校专业核心竞争力在独特的文化氛围内稳步提升,获得其他高校所难以模仿的持续竞争优势。

(四)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在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上,以专业建设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在一般优势和关键优势的关系上,保持一般优势,突出关键优势;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关系上,以质为本,适当扩张。

三、结论

地方性高校一般属于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的去向也主要面向地方生产建设的一线,所以其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养必须体现这些特点,突出满足地方需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与国家高等学校相比,地方性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养也应突出其地方特色,不能照搬一般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地方性高校要通过转型、结合、引领、服务,充分体现出办学行为的自主性、办学方向的开放性、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服务地方的主动性、科研成果转化的直接性、提升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品质的自觉性,实现校地互动,合作共赢,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撑,最终实现学校的全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华生,叶怀凡.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2).

篇8

[关键词]物流;管理咨询;现状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statusofChinaLogisticsManagementConsulting,andforecastthefutureoflogisticsmanagementconsultingindustryinChina.

Keywords:logistics;managementconsultingindustry;report

1引言

物流管理咨询业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管理咨询业发展成熟和专业化的一个标志。传统的管理咨询包括战略咨询、营销咨询、人力资源咨询、薪酬激励等方面。物流管理咨询除了包括以上几个方面咨询以外,还包括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物流业务管理诊断、物流市场的调研与分析、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选址、规划与实施、物流设备的选型、物流工程监理、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企业物流操作、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企业营销管理、海关事务咨询、供应链运作咨询等。因此,相对一般管理咨询来说,物流管理咨询更专业、更实际、范围更广。

2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与物流概念的引入和管理咨询业发展是分不开的。物流概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咨询的引入也在20世纪80年代,而管理咨询业的产生是90年代后半期。因此,我国国内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也就在不到10年的时间,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也就是近5年的事。如果包括早期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开展的物流管理咨询服务,也就在15年左右的时间。纵观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物流管理咨询业大致经历了以下的阶段:

2.1管理咨询为主兼顾物流的咨询业务萌芽阶段

80年代物流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咨询业也在那时刚刚在中国开始起步。80年代咨询业首先起源于政府创办咨询企业,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等领域。所以可以说,80年代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咨询。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大批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管理咨询业开始起步,开始从信息咨询逐步转向管理咨询。国外管理咨询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方面咨询,开始在管理咨询中进行物流业务方面的管理咨询活动,如埃森哲为和光进行了一系列的咨询中就有物流咨询。国内的管理咨询公司也在咨询过程中开始重视物流管理的咨询。

2.2物流管理咨询业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其中,物流管理在企业营运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领导层的关注。因此,物流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行业,企业和政府纷纷意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管理咨询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物流领域对咨询业务需求显现,各种政府物流规划、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规划、物流业务规划、物流仓储设备等各种需求都很大。因此催生了国内的专业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产生,其中不乏比较优秀的管理咨询公司,如欧麟、扬子江。同时,一大批管理软件公司和设备公司(如招商迪辰等)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也给客户提供物流业务流程的咨询服务。但是客观地说,从软件或者设备公司转变的管理咨询公司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难以给客户提供一个科学的咨询方案。

2.3物流管理咨询业专业化和综合性统一阶段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地的优秀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如扬子江、欧麟、睿文等等,通过认真学习国外出色咨询企业的咨询经验与程序,并结合自己企业的专业优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咨询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已度过艰难的创业时期,在咨询实践中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随着物流业热度开始消减,对物流咨询的需求也开始了理性和成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如果没有核心的竞争力,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为求生存发展,许多物流咨询公司逐步走向细分阶段,在专业化方面更进一步,如专门从事物流设备咨询的物流咨询公司、专门从事管理和物流业务流程业务的公司。

但是,同时由于物流咨询市场涵盖着非常广泛的领域,必须满足客户从战略规划、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系统到设备选型、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因此,物流咨询公司开始和咨询服务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的能力。

因此,我国物流咨询公司在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提供综合的业务服务。

3国内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国内的专业物流咨询公司的现状来看,从原先的一般物流管理咨询开始转向专业化咨询阶段,同时整合多种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集成的管理咨询服务。国内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近况大致趋势如下:

(1)服务专业化。目前很多管理咨询公司都倾向于专业化方向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从地域来看,北京的本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政策和政府物流发展规划,而上海的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方案设计、物流设备咨询和企业的物流供应链规划。在上海物流咨询市场,如欧麟专长于设备咨询。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则专注于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供应链规划、业务流程设计和培训等。

(2)服务多样化。除提供专业咨询外,几乎所有的物流咨询公司都还提供物流培训业务,除此以外,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些咨询公司还和战略合作伙伴一道,提供一揽子物流供应链方面服务。例如,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通过与物流企业、咨询业、制造业、物流软件、大

学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物流咨询、信息系统服务、物流仓储设施设备等一揽子的服务来提高综合物流服务。

(3)核心产品化。优秀的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需要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并在专业化、多样化服务的基础上,打造自己核心产品。因此很多管理咨询公司开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咨询产品,以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例如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开始专注于物流金融咨询、航空物流咨询和供应链运作(SCOR)的咨询等,其中在物流金融咨询方面,扬子江已经推出了适合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和银行等多赢的咨询方案产品。目前已经与物流企业、银行达成共识,在中国共同推广物流金融产品服务。通过核心产品的推出,使扬子江在物流咨询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内其它物流咨询公司也像扬子江一样,也推出自己擅长的核心产品。

总之,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迅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物流管理咨询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形成了符合中国物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相信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在咨询实践中将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推动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荣书霞.《中国咨询业走向有序化》中国中小企业[J]2004年10期

2.袁红利《影响中小管理咨询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及其识别方法》天津财经学院学报[J]2004年06期

篇9

关键词:现代企业;品牌经营;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把产品生产出来销售给目标顾客,进而实现盈利。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与目标顾客的沟通,无论是好是坏,还是有意无意,在目标顾客的心目中都已形成了或好或坏或一般的印象。这个印象就是品牌的雏形。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因此,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内在而持久的,品牌经营与品牌战略应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竞争力的企业未必要有品牌战略,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必然是没有品牌战略的企业。

二、理解品牌、品牌经营及核心竞争力

第一,品牌。究竟什么是品牌呢?对品牌的定义有很多种,广告专家J.P.琼斯对品牌的界定是:品牌,指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的产品,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则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从感性角度看,品牌是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在视觉、情感、理念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当你见到IBM你会联想到“大蓝”或蓝色巨人,见到Mcdonald会想起快乐。品牌实质上代表着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

第二,品牌经营。品牌经营是通过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品牌经营的核心思想是:品牌经营者通过其在品牌商誉、市场开发、销售渠道、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人力资源、信息控制等市场营销软件方面的优势,形成强大的附着力,将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外部资源纳入本企业资源的运作范围,从而使品牌经营者的市场扩张能力及竞争实力迅速提高。品牌经营是一种核心的信念,贯穿于整个企业之中,是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本要素。

第三,核心竞争力。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

三、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必须同时进行,过程基本重合,彼此难分。

对核心竞争力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化的结果,是管理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其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而品牌经营也不仅仅是广告的运作,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核心技术的整体策划,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制度、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升品牌价值。

第一,从过程上看,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保持品牌的信誉是非常艰难的。例如,由于出现质量、服务等事件而处理不当,不仅会让企业付出巨额赔偿,而且也会使著名品牌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同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增加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因此,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时间上是基本同步的。

第二,从实质上看,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品牌经营的目的与归宿。毋庸置疑,品牌经营需要企业综合实力作后盾,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说企业综合实力是品牌这幢大楼的地基,核心竞争力就是其支柱。而良好的品牌反过来又作用于企业,带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良好的品牌往往给消费者优质产品的印象,而品牌树立起来后,例如,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则会影响消费者对这种品牌的忠诚度。因此,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各个环节的改进与创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从而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四、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品牌经营的误区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企业品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品牌启蒙阶段、自创品牌阶段、品牌竞争阶段、品牌国际化阶段。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一批如长虹、海尔等知名品牌。但总的来说,和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很大差距。

第一,在经营观念上,缺乏对品牌内涵的深刻理解。品牌的内涵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品牌以产品为物质基础,没有以高品质产品为支持的品牌,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有高质量的产品,并不一定能塑造出强势品牌,强势品牌还要求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共同充实,这就涉及到怎样去做品牌。而我国的许多企业,盲目地以为树立品牌就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忽略了质量问题,结果红火了一阵就自然被淘汰了。其次,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投射。也就是说,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的直观感觉和联想的总和,是消费者想要解决某一方面需求时,就自然想到的解决方案,这就涉及到品牌的定位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在品牌经营方式上,对品牌推广形式偏颇而又单一,除了广告,还是广告。不少企业把品牌的知名度扩散、产品销售量的提升寄托在重磅媒体的广告轰炸上,只要“量”到了,其他什么都可以忽略。广告创意、媒介组合、公关行销等充满挑战与趣味,能够让产品及品牌推广得更好的方法,却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应用,即便是广告本身,也是思维贫乏、创意雷同、质次价高。

第三,在品牌维护上,偏重短期效益,忽略长期发展。一方面,品牌的构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众传播心理学指出,消费者对任何产品都有一种潜在的抗拒心理,消除这种抗拒心理的最有效手段是让消费者自愿了解产品,而具有文化内涵或特定理念的产品更容易与消费心理磨合。这种文化或理念在消费心理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国内一些企业业绩佳、发展势头好时,往往掉以轻心,忽略对品牌的长期维护与培育。走品牌之路,应是一条正确而且应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但品牌的构建、内核填充、推广、维护、提升等过程,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短视、浮躁和投机取巧。

五、依托品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从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必须具备战略意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在打造企业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这对企业是根本性的,同时,要有品牌战略的制度安排。一个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不可能谈得上实施品牌战略。要把品牌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夯实信用基础,要找好着力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转变经营观念,树立名牌意识。名牌是品牌的延伸,名牌是商战最有力的武器,名牌比一般品牌更有价值且有名牌效应。名牌具有高信任度、高附加值,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象征。企业要真正意识到品牌代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最终要依赖核心竞争力来维持。

第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抓好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是品牌营造的根基,是企业创名牌的根本,是使顾客增强信任感和追随度的最直接原因,是品牌大厦得以稳定的根基。没有高品质,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牌,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第三,重点突破,合理创新,打造我国企业品牌。品牌的树立以核心竞争力为支柱,要靠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完成。核心竞争力反映在企业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环节。我国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条件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面出击,而应该集中自身优势,如完善的销售网络、对国情的深刻了解等,集中加大对优势环节的投入,以创新来保持与发展核心竞争力,进而为品牌经营打好基础。创新是当今品牌争夺市场参与竞争、扩大生存空间的有力武器。任何品牌,无论有多久的历史、多么显赫的业绩、多响的名气,如果没有创新,不给产品或服务以新的功能,或赋予品牌新的内涵,企业及其品牌经营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另外,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喜新厌旧的,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从品质、功能、外观、款式、包装、服务等方面不断地充实品牌的内涵,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品牌才能长盛不衰。

第四,加强售后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是维系品牌与顾客关心的纽带。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缔造优质的品牌服务体系,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差异化品牌战略的重要武器。满意是消费者对特殊消费经验的情感反应,提升顾客服务水准,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对于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使企业保持稳定的盈利增幅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因此,满足客户需求和维系客户关系的能力将成为企业品牌营造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菲力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严勇.国外核心竞争力理论综述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1999(10).

3、吴添祖,邹钢.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5(11).

4、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物流;管理咨询;现状

1引言

物流管理咨询业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管理咨询业发展成熟和专业化的一个标志。传统的管理咨询包括战略咨询、营销咨询、人力资源咨询、薪酬激励等方面。物流管理咨询除了包括以上几个方面咨询以外,还包括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物流业务管理诊断、物流市场的调研与分析、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选址、规划与实施、物流设备的选型、物流工程监理、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企业物流操作、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企业营销管理、海关事务咨询、供应链运作咨询等。因此,相对一般管理咨询来说,物流管理咨询更专业、更实际、范围更广。

2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与物流概念的引入和管理咨询业发展是分不开的。物流概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咨询的引入也在20世纪80年代,而管理咨询业的产生是90年代后半期。因此,我国国内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也就在不到10年的时间,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也就是近5年的事。如果包括早期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开展的物流管理咨询服务,也就在15年左右的时间。纵观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物流管理咨询业大致经历了以下的阶段:

2.1管理咨询为主兼顾物流的咨询业务萌芽阶段

80年代物流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咨询业也在那时刚刚在中国开始起步。80年代咨询业首先起源于政府创办咨询企业,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等领域。所以可以说,80年代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咨询。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大批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管理咨询业开始起步,开始从信息咨询逐步转向管理咨询。国外管理咨询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方面咨询,开始在管理咨询中进行物流业务方面的管理咨询活动,如埃森哲为和光进行了一系列的咨询中就有物流咨询。国内的管理咨询公司也在咨询过程中开始重视物流管理的咨询。

2.2物流管理咨询业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其中,物流管理在企业营运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领导层的关注。因此,物流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行业,企业和政府纷纷意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管理咨询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物流领域对咨询业务需求显现,各种政府物流规划、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规划、物流业务规划、物流仓储设备等各种需求都很大。因此催生了国内的专业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产生,其中不乏比较优秀的管理咨询公司,如欧麟、扬子江。同时,一大批管理软件公司和设备公司(如招商迪辰等)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也给客户提供物流业务流程的咨询服务。但是客观地说,从软件或者设备公司转变的管理咨询公司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难以给客户提供一个科学的咨询方案。

2.3物流管理咨询业专业化和综合性统一阶段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地的优秀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如扬子江、欧麟、睿文等等,通过认真学习国外出色咨询企业的咨询经验与程序,并结合自己企业的专业优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咨询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已度过艰难的创业时期,在咨询实践中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随着物流业热度开始消减,对物流咨询的需求也开始了理性和成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如果没有核心的竞争力,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为求生存发展,许多物流咨询公司逐步走向细分阶段,在专业化方面更进一步,如专门从事物流设备咨询的物流咨询公司、专门从事管理和物流业务流程业务的公司。

但是,同时由于物流咨询市场涵盖着非常广泛的领域,必须满足客户从战略规划、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系统到设备选型、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因此,物流咨询公司开始和咨询服务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的能力。

因此,我国物流咨询公司在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提供综合的业务服务。

3国内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国内的专业物流咨询公司的现状来看,从原先的一般物流管理咨询开始转向专业化咨询阶段,同时整合多种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集成的管理咨询服务。国内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近况大致趋势如下:

(1)服务专业化。目前很多管理咨询公司都倾向于专业化方向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从地域来看,北京的本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政策和政府物流发展规划,而上海的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方案设计、物流设备咨询和企业的物流供应链规划。在上海物流咨询市场,如欧麟专长于设备咨询。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则专注于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供应链规划、业务流程设计和培训等。

(2)服务多样化。除提供专业咨询外,几乎所有的物流咨询公司都还提供物流培训业务,除此以外,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些咨询公司还和战略合作伙伴一道,提供一揽子物流供应链方面服务。例如,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通过与物流企业、咨询业、制造业、物流软件、大学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物流咨询、信息系统服务、物流仓储设施设备等一揽子的服务来提高综合物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