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实训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实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39-01
高职培养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必须根据职业的需要设置专业。与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应该是维修电工职业,作为职业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因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理论上要求也比较高,那么,如何处理好理论和实训的关系呢?下面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展开讨论。
我院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就业情况和教育部专业设置目录等,在社会上涉及较多应用较广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方面的专业,因该专业具有理论基础要求较高、抽象难学等特点。所以在理论基础课上要占用很大时间和精力,但实训方面也要进行专业的强化训练,时间长、难度大,所以要正确处理好理论和实训的关系尤为重要。现在出现这二方面课不平衡,在上实训课时理论课有的没学过,有的学了可基础不实,给上实训课带来一定困难。另外,从实训课题开发上也要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专业的适应性,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经常变化。而且在现代社会,人们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适应岗位变动的职业迁移能力也是高职人才培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社会需求量大、适应面广的专业,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专业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尚有差距。鉴于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必须在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际竞争和现代化系统以及其它工业发展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育人过程需要各种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性教学环节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是面向工程实际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其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应该得到重视。
高职培养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必须根据职业的需要设置专业,对实训环节应以满足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方向能力培养的需要开展。从我院的专业设置可以看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是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能力。实训教学环主要是围绕这个核心能力开展的。主要是以强电为主,如:维修电工实训等。但在现在控制技术和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还比较欠缺,我认为把这些内容加入到其中,现在的培养主要以考等级为主,但要使学生要有真才实学才是我们的目的。主要问题有:
1、实训课的专业理论课不能很好衔接,有的专业理论课实训无法实现,如自控原理,所以学生不能很好掌握;还有只能实现一半,如交直流调速等。
2、专业理论课的实验比较少,所以使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加深印象。有的实训课可以用实验课解决就可以了,如电机系统实训、电机控制系统综合实训,因为这个实训室里的设备本身就是实验实备,并台套数也较少,如上到理论课时及时做实验,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些。因为在后面的交直流调速用到这些就可以了。
3、缺乏合适的实训教材,并实训内容要不断更新。
4、实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为了提高自动化专业实训环节的教学效果与效率,实训环节和专业基础课之间需要统筹安排,相关课程进行整合。把与实训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充实到纯实训教学里,尽快编写合适的实训教材,并不断更新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效解决理论、实训之间的配合问题,平时多做实验。在实训时,对于学生来说:在每次实训前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就是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训,当堂检验与巩固。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有着较强的市场适应性,要具有自己的特色。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所涉及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课题进行整合,可用实验课可以解决的就不做实训,在实训课中加入一定量的、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项目内容;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等。采取的以项目为导向、以实训项目任务为驱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安排上提出“2+3”的教学思路,就是前二个学期以理论基础课为主,打下结实基础,后三个学期以实训为主,有的课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如《PLC应用技术》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并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并逐步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注重核心能力、核心技能的培养,是培养社会所需的自动化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人才的有效办法。同时,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共同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在一定行业范围内的职业迁移能力。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反映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学习资源丰富,为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采用的以项目为导向、以实训项目任务为驱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PLC应用技术》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成果中所研究并实践的基于“工作岗位群和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在全院已经作为典范全面地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 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
篇2
【关键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创业与创新精神的高技能高素质专门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关键,因此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地方经济,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依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优势,进行广泛调研和详实分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本文就该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方案等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实践融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具备教、练、培、鉴、赛等功能,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区域资源共享,充满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积极发挥引导、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分析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学校特色专业,不仅沉淀了较好专业基础,多年来紧紧依重庆市及周边区县(特别是永川)区域经济发展,为重庆市和周边区县地区的机械、汽车制造、电子通讯等产业培养了大量的高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而且与致申科技(重庆)、东聚公司、广数机器人(重庆)、新浦、广达、东风小康、力帆等重庆地区的汽车制造、电子电气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实训基地项目启动奠定了良好基础。项目启动前期,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产业发展的要求,产业发展对自动化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建设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近年来,重庆及周边地区的电子电气、汽车制造、模具数控技术等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订单培养的要求,提升“订单式”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设示范引领的实训基地。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与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东风小康公司、北汽公司、广达电脑、广数机器人等著名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组建了“东聚班”、“伟易达班”、“德昌班”,“斯比泰班”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生产工艺、检验技术等纳入教学计划中,为确保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水平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成为拔尖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非常重要。
(三)师资建设的要求,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需要建设理念新的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科技项目开发等工作正在全面开展,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与科研能力,对外服务能力是关键,需要完善的教学、研发、技术服务平台,需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理念新的实训基地。
因此建设一个理念新、针对性强、满足现代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职场化氛围浓厚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训基地建设内容设计
实训基地以综合控制为目标,包含了自动化的核心控制技术,主要有先进的电气控制实训室、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室、电气传动实训室,因此整个实训基地主要由电气控制实训室、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室、电气传动实训室三个控制室和综合控制中心组成。
(一)电气控制实训室: 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配置了自行研发的可编程控制、变频、调速等电子线路控制模块,以及电梯控制系统、模拟仿真等功能模块。实训室以实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根据不同等级、不同模块分别着重于不同的操作技能实训,引入计算机自动设置、排除故障等功能;适用于电气类、电梯类职业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实训和鉴定。
(二)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室:PLC是可编程序控制(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的简称。它是一个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实验室配备高性能的西门子PLCS7-300和S7-200系统组成的教师机(3台)、学生机(30台),并通过服务器和24口网络路由器组成了完整网络型可编程控制器综合试验平台。同时配备了触摸屏、变频器、伺服电机等。
(三)电气传动实训室:对变配电系统进行操作控制,主要包括变电站的送电与停电操作、断路器就地及远方自动分合闸、倒闸操作等,可完成变配室值班电工技能培训,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监控系统及模拟屏可实时监控操作过程。
(四)综合控制中心:将三个分控制室的监控系统,通过先进网络技术、通信手段等接入控制中心的总监控系统,通过供配电模拟屏、生产线监控屏、生产工艺流程监控屏实现对每个控制室工作的实时监控。
通过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可实现单独的供配电设计与操作、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艺流程控制与运行调试,而且也可实现从电能配与变、过程控制、流程监控、工件(产品)装配、系统调试与运行维护等一体化功能,集中了电气控制、自动化控制的核心专业知识和技术,将有效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总结
(一)基地投运后,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不仅已成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基地,同时是学生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基地,是学生获取中、高级维修电工、UG、PLC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基地,更是学生进行科技作品设计、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每年可承接电气自动化专业(群)200多人次的技能实训,且可承担本校其它电类、汽车类专业近1000多人次的技能培训;学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为行业和重庆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基地投运后,社会服务效果突出。由于系统装置的工业化、职场化氛围浓厚、生产线的真设备与真产品、过程控制的真系统与高仿真装置,完全符合电气、电子、机械、汽车等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已成为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与企业开展了横向课题合作等,提高了对外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了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东风小康公司、北汽映象公司、广达电脑、广数机器人等现代化大型企业生产一线自动化人才的需求,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F12).
[2]周兰菊,顾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14)
篇3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教学;校内实训;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14901
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是培养专职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而其教学不仅仅涉及到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行高职电气自动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同步教学是对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的最好方法。在高职电气自动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同步教学中,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其教学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结合理论知识,开展校内实训活动
为突显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培训的目的,高职院校应该让学生们大多数的时间用在企业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让学生们走入生产一线现场,接受企业一线的技术和设备,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一毕业便可以进入企业参与工作。但是,许多高职院校设计的企业实习时间跟学校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集中安排的企业实习将不利于高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及时应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理论知识跟实践的结合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创建校内实训基地,让他们在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开展校内实践活动,及时地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因为学生们只有在了解和实践各个电气自动化操作过程后,方可对工艺技术进行应用和创新,才能加深对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所以,高职院校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创建校内实训基地势在必行。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们可以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及时地投入到电气自动化工作现场进行实践,也可以及时的接触电气自动化所需要的器具,让课堂上的内容及时地深刻地渗透到学生们的头脑之中,从而为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创建校内实训基地过程中,可以分为电气自动化实训室、设备实训室、主体实训室、基础实训室等等。在每个实训室中都摆设有电气自动化工作现场应有的工艺实体,从而让学生更生动、具体的接触电气自动化工作实际操作过程。
2创建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
高职教育中,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中,高职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的建设不仅要从电气自动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出发,同时还要重视电气自动化教师的实践经验,要求教师兼有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不然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电气自动化人才。为了加强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对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教学要求,要求教师们更多时间的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同时要求电气自动化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倾向于实践教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定期不定期的对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教师展开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让更多的电气自动化教师具有专业技能,让更多的电气自动化教师获得相关的高等级技能证书。再者,高职院校除了对校内电气自动化教师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加强校外兼职电气自动化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定向的向一些企业聘请那些一线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电气自动化教师,授予学生们实践技能和参与学生的实训实习指导。总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提升专任教师中拥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的比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途径,实现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发展,优化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要求对在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再培训,有计划的安排他们进入企业挂职培训,让他们不断更新企业实践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提升教师们的实践教学更新能力。从而随着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技术、方法更新较快,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师应该跟进实践工艺、技术的发展速度,及时进行实践经验课的补修。
3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应该强调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在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的能力。其次,应该建设一套系统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使实践教学有一个有效的标准,设计一些可靠的评价指标。从而最终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的质量。这一套综合考核体系不但要涉及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而且还必须涉及学生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表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于是,高职院校应该创建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奖励制度、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创新奖励制度、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经费使用制度。同时对实践教学实行实践学分制度,让学生既有一定的压力,又有一定的动力,促使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积极地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中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必须结合理论知识,开展校内实训活动;必须创建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必须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策略
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专业化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推进,职业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坚持发展专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若想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首先就需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实验原理之后才能够顺利开展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因此,全面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质量可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由于电气自动化课程自身具有实践性强、知识体系复杂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来创新教学模式,融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养高水平技能化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
1电气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要求
结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职业院校要利用教学资源,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职业院校除了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具体的专业操作实践创造条件。学校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环境建立电气设备的实习车间,或者联合校外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模拟化的工作流程和岗位中体验未来的工作环境,增强学生对于操作实践的信心。同时,职业院校在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中,要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操作的工作意识,深度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效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对策
2.1树立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理念
在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过程中,只有侧重教学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目前部分教师还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就使得专业课程变得更加枯燥、乏味,阻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职业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教学要注重加强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但是结合教学现状,理论化教学还处于主导地位,忽视了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职业院校加强树立教学理念,对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起到重要的作用。
2.2融合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性教学结合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而创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但是启发式教学则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在电气自动化教学中积极地融入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电路基础》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进行内容演示,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将探究结果与理论知识相对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能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实习基地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仿真软件来观察部件的变化情况,促进理论与时实践的充分融合。
2.3融合导向式教学
将导向式教学融入电气自动化教学课堂,可以规范学生的实训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导向式教学方式的种类有很多,为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地融入行动导向式教学,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时,教师要利用学校的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及时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学习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或者毕业实习等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结语
篇5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就针对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我国工业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各行各业全面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这对在一线工作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为此,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动态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就针对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说,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考核,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技能专业,应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高职院校教师往往缺少对实践教学理念的认识。
(二)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
要想确保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依托于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出于建校成本的考虑,在购买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设备时,往往选购价格低廉、技术落后的设备,购买数量较少,种类比较单一,而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涉及到的设备种类较多,因此,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1]。
(三)缺乏优质的教师队伍
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进入高职院校的门槛不高,许多资历尚浅、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也融入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2]。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且应有相关的电气自动化实践经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避免对知识的误导。
(四)缺乏创新的实习模式
陈旧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然而,高职院校的实习模式过于陈旧,只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做过多的要求,往往导致学生在规定的实习期间不进行专业的实践,编造虚假的实习报告,应付老师,没有对实习期进行合理利用。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深入实践教学理念
完善的教学体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校长作为整个高职院校的带头人,在办学理念上,应从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才的长远发展为办学理念;教师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各课程教师要密切配合,深入实践教学理念,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各科之间的知识紧密衔接,加强实践操作,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便采用更合理建立实践模式。
(二)优化实践教学设备
实践教学设备是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节约成本,高职院校可在基本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减少其它方面不必要的投资,将节约的资金用来完善实践教学设备,尽量购买技术先进、学生易操作的电气设备,在种类上要满足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设备完善的基础上,对教学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将课堂大部分时间转移到实践操作上。实验实训室是多课程知识系统化的纽带,理论与工程实践联系的桥梁。实践教学条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建设:一个是校内实验实训室,一个是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拥有的校内实训环境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PLC可编程控制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工厂供电实训室、电力电子及电机拖动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及实训室,校内实验实训条件颇具规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训环境。今年学院又新增加了过程控制与集散控制设备,将原有的传感器实验、过程控制实验和PLC实验相结合,模仿工厂的生产线,将传感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PLC等相关课程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实训对象形象逼真,接近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除深入实践教学理念外,高校要从根本上优化教师资源。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资历尚浅,不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要对教师资源进行优化,如,将理论知识功底较强的教师安排在理论教学课堂上,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由于对设备的操作原理及水平要求较高,要尽量安排有实践经历、资质较高的教师进行授课。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为此,学院着力开展教师五项能力建设,搭建教师自我提升平台,提升教师执教能力[2]。通过对教师资源的合理优化安排,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创新改革实习模式
为加强学生对实习的认识,提高实习的有效性,应改变陈旧的实习模式。在实习之前,教师将实习的具体内容落实给学生,如,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对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所应用的变频器工作原理以及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画出机械构造图,实习结束后要将图纸展示给教师并口述其工作原理,通过此种实习模式,使实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不会造成学生的盲目实习,避免了蒙混过关的现象。
(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把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企业和学院”两个办学主体作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实现第一年专业基本能力训练,第二年专项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第三年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把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达到“双证就业”。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学校公共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加强自动化技术基本技能训练,如: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能训练、电机及控制技术技能训练、电气工程制图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电子产品设计与装配实训、EDA技术技能训练、认识实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掌握自动化技术、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根据自动化专业学科特点,急需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建立健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营造与企业工作现场接近的实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改革
《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是根据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工业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安装、设计、调试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所开设的专业技术性课程。其综合了《电机及拖动基础》和《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相关内容,知识覆盖面广,实用性强。课程以数控机床控制柜为载体,通过对电机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学习和实操,突出动手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在学习《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电机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生产、管理、检测、维护的能力,达到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对生产企业专家的调查发现,电气自动化专业人员必须要具有电气控制设备的检测、维护、安装、调试,生产过程管理,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工艺分析和生产工艺编制,电气自动化生产设备营销与服务等方向的知识技能。而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电机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力,而对于检测、维护、安装、调试、工艺分析和编制、营销与服务方面的知识技能相关课程开设较少,导致学生只停留在知道某个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用途,而不知如何去维护、检测、调试、设计,得不到具体的体验,从而导致与市场脱节现象的产生。因此,将电气自动化设备中各个部分有机组合起来,通过有效地调整相关课程资源,强化学生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好地解决学校教学和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在高职教育中有必要开设《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课程采取项目课程教学形式,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和毕业生回访工作,组织企业和专家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系统分析。课程定位在电气生产设备的应用、检测、维护、安装、调试、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等工作任务上,围绕这些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划分教学项目。
二、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岗位技能与课程内容对接,课程教学与相应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数控机床控制柜为项目载体,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现场调研,明确岗位技能要求,细分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分析并转化成相应学习项目,重构课程内容,强调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加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将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为基础认知、专项技能和综合训练3个递进关系的教学模块共11个工作任务,内容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三、课程考核设计
本课程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主线,强调过程考核。在考核方式上,以项目考核结果为主、期末考试成绩为辅,课程共分为11个典型工作任务,分项目进行考核,项目考核结果汇总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期末笔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次要组成部分;在考核内容上,以实操技能考核为主、理论笔试为辅,注重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考核评价上,以综合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在过程考核中,关注学生是否有合理的分析方法、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工具使用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基于有效课堂,改进教学方法
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课程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摆脱传统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所有课程的授课全部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在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仿真实训教学、综合实践训练相结合。理论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进行多元互动,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周边合作企业,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行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对机床电气控制的全面了解;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和实训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教学,专业教师与宇龙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仿真教学软件1款,实际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学过程中,以数控机床控制柜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实际机床电气系统的安装与维护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一)强调校企结合利用已经建好的“厂中校”和“校中厂”,本课程的实验实训项目均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注重课程内容和岗位知识要求对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完成教学与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程度。(二)开放的实验实训环境学校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并安排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不仅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较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全面实行教考分离借助学校“三通一专”考试并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建立了电气控制核心技能考核试题库,并聘请校内外企业专家参与研讨评分细则、评分标准以及最后的鉴定考核工作。平时项目实践考核由任课教师完成,期末考核直接由题库中抽取考试题,专业基本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四)实践教学形式多样除传统的课堂实验外,还开展课程实训、典型控制过程分析与设计、综合实训、工程实训等实践环节,并要求教师组织特长班,组织校内机床电气设计大赛、湖北省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和湖北省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开发等。(五)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利用建成的校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在线课程《电机拖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和《PLC应用技术》等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网络学习资源丰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篇7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027-0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实践性非常强,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参与实际的教学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职业技能大赛的作用、影响力和人们的关注度逐年提高和攀升,这更加促使职业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大赛的引领作用。例如教学内容的选取、实训方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更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育人理念的确立等。
近年来,我院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竞赛,自2009年以来在自治区级以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与此同时,我院组织教学团队同步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引领教学改革的相关课题研究,在技能竞赛的训练方法、课程整合优化等方面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以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对象,改革实践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实践基地、毕业设计等四个重要环节,逐渐探索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理念
技能竞赛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式或任务式实践活动。其核心就是将实践教学内容任务化,以竞赛项目形式完成实践任务,将竞赛项目细分为各个有机相连的子任务,以竞赛活动为载体,使学习者逐个突破子任务,达到完成整个项目的明确目标。它打破了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方式,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参与,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兴趣。它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实用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主,改变知识的单向传播,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竞争与合作。在实践教学中既有“教”的设计又有“学”的设计,既有自主学习、实践又有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主要围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维修电工技能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项目来开展研究。这些竞赛项目涵盖机械、电子、电气、气动、传感器、PLC编程应用、单片机编程应用、触摸屏组态、工业网络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基本覆盖本专业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对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岗位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基于上述核心技术,研究开发一种全新的实践课程体系至关重要。
基于技能竞赛为导向的理念,吸收国内外著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院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三级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结构。
专业基础级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电路认知、电子电路设计、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电工考证实训、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专业技能级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实训、传感器技术实训、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实训、变频调速技术实训、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电机与拖动技术实训等课程。
专业应用级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自动线安装与调试实训、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实训等课程。
该课程体系具有两个特色。一是课程体系按照先学基础、再学技能、最后综合应用,充分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宽泛到专业的认知规律,形成三级递进式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的安排也与之相适应,大一开设专业基础课,大二开设专业技能课,大二下学期、大三上学期开设专业应用级课程。二是课程体系建立在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上,开设的课程不是简单的级别罗列和划分,课程内容也不是传统的教学内容的照搬,而是基于三个竞赛项目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所有课程均采用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构筑先进的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协调的专业实验平台。整合不同课程的相同实验课和实验内容,重新修编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并充实、更新相关实验内容,调整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要求;对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既有必做实验也有选做实验,既有课内实验也有多门课程的综合实验。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充分利用电气自动化协会,开展丰富的课外科技实验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实践基地建设和改革
近年来,我院大力投入实训基地建设,大大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学院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整合了部分教学实验室资源,成立校企合作中心、信号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基础技能训练中心、自动化技术中心、电子技术中心和创新基地。
根据三级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构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应用技能三大实训基地平台。
(一)专业基础实训平台
基本技能实训平台是训练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专业素养的基础平台。平台设置了电子基本技能、电气基本技能、检测与转换3个实训模块,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基本实验,电路认知与焊接实训,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实训,各种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实训,电工考证实训,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机床控制电路安装与故障处理实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等项目。
(二)专业技能实训平台
专业技能实训平台包括单片机控制、PLC控制、变频调速等实训模块,共7个实训项目。该实训平台对于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力求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鼓励大胆创新实践,使学生保持与行业实际水平基本同步。
(三)专业应用实训平台
专业应用实训平台偏向于工程实践,由电子产品开发、电气工程项目设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3个实训项目组成。它们都是以项目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完全按照技能竞赛项目的要求,将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应用紧密结合的项目式教学。
电子产品开发项目:按照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将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等专业课程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设计并制作出一款实用的电子产品。
电气工程项目设计:按照维修电工技能竞赛要求,将电工原理、电气控制技术、电机实训、电气设备故障处理实训、PLC实训等课程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电气产品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按照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要求,开设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综合实训课程,该课程将气动技术、传感技术、PLC技术、变频和伺服驱动技术、触摸屏组态技术、工业网络技术等融为一体,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基于YL-335B综合实训平台,通过系统设计、安装、编程、调试,达到使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技术的目的。
五、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创新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综合性应用环节,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能力的重要体现,对提高他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离不开毕业设计环节,其改革主要从选题和成果形式两方面考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就业方向,以技能竞赛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布置选题,并充分利用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各种设备作为毕业设计载体或控制对象。论文成果以设计作品、设计装置等物化产品为主,可以是电子产品设计类、电气工程设计或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等课题,从而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毕业设计要求,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专业综合能力起促进作用。
篇8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电气自动化 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高职教育面临有利的发展时机,高职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1]实践教学因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课程实训、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现行的实践教学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课程实践
课程实践包括课内实验和课程实训。课程实践的主要作用是配合理论教学,以实践操作印证、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内实验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验证经典理论,多用于专业基础课程;另一种是搭接经典电路,多用于专业核心课程。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较差,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弱,教师在上课时没能将课程的实验内容有机融入到理论教学体系中。因此,在课内实验中,部分学生只能机械地重复操作步骤,照本宣科。课程实训是指在理论教学完成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但是,往往因为实验室条件、时间和经费等,使课程实训的题目理论化且数量有限,使学生产生相互模仿和抄袭的现象。
1.2课外实习
课外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课外实习是让学生到企业,到实际生产中,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刻地了解、掌握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教学实习安排大二下学期,由教师带队进入企业,学生完成跟班学习或者顶岗实习。但是,由于教学实习时间安排较短,同时考虑到电气操作的危险性和安全生产的需要,生产企业一般不允许学生进行顶岗操作,最后教学实习只能成为参观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在全部课程完成之后,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思想[2],改毕业设计为毕业实习。但因该实践环节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制约机制,部分学生待在家里不参加毕业实习,或者因为经济原因,选择其他工作报酬更高但与专业无关的实习工作,达不到综合实践的目的。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以实践为主线,制订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计划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对于制订、修改教学计划,我校每年都派遣调研组到区内外各大高校、企业调研,与各校专家、企业人事技术主管座谈,明确企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根据调查研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定位为从事自动化设备操作,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维护,小型自动化系统集成及自动化产品、系统的销售等,因此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为自动生产控制与维护、楼宇自动化。
(1)整合实践教学课程结构
对高职高专科学生来说,只要理论够用,应用才是主要的,以“必须、实用”为原则[3],对原有教学计划中过于理论和超范围的课程进修删减是首要进行的。此外,对有一些内容相近的课程进行合并,减少课程的冗余。合并后减少了理论,增加实践应用的比例。循序渐进,建立“基本能力”、“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拓展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四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更新实践教学课程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教学的单位也要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按岗位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设计、组织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加入如监控组态软件、触摸屏等新而广泛应用的技术,让学生进入社会更能适应,避免因课程内容陈旧而落后。
(3)实行专业分流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专业,涵盖了工业电气自动化、配电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方面,几乎包含了所有与电有关的行业。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其在校时间短,学校课时有限,不能像本科生那样面面俱到。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专业,采用专业分流的方式,主要分成自动生产控制与维护、楼宇自动化两个方向。
2.2制定实践管理机制,规范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管理机制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制度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现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各项实践活动,通过教学督导、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的随机检查,学生、任课教师的信息反馈,建立一个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教学计划的执行力度。
(2)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任课教师的职责和分工,落实实验实训室管理办法。
(3)改革实践环节考核方式,在成绩评定中增加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比重,不仅考虑学生出勤、实践报告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2.3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索职业岗位能力的教学方式[4]。
(1)重视课程实践
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分析能力和基本动手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对设备调试运行、系统分析计算的能力。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设计开发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形成项目的概念。改革传统课程设计模式,降低难度,拓宽范围,以实物作品代替“集中实训+设计报告”,其中优秀作品予以表彰奖励,参加课程设计优秀作品展,同时获奖学生可以参加课外培训,为各类竞赛培养人才。
(2)改革课外实习
针对教学实习时间较短,不利于实践开展,将教学实习改至暑假期间,时间增长为1-2个月。在教学实习中,教师带队进入校企合作企业,企业提供食宿及生活补贴,由企业一线工人带领工作,真正面向职业、面向岗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近两年,我校取消了传统的毕业设计,改为毕业实习。由学生带着任务进入生产企业或者由企业指导老师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实际中熟悉、掌握整个生产流程、技术规范、设备操作和维修保养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改变原来辅导员集体管理模式,由专业教师进行分批跟踪指导,指导教师定期与企业单位、学生联系,了解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
3.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3.1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
实验实训室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基础。实验实训室建设要围绕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力求体现工作的真实情景。2015年,我校在原有七大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投资300万元,新建成自动控制实验室、自动扶梯综合实训室等,将“电气实训中心”真正建设成开放型、综合型实验实训中心。
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有硬件的支撑,更要有软件的充实。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广西区特色建设专业,采取本科高职共同发展策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鼓励在校教师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学习,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积极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同时聘请企业高职称人才到校长期或短期任教。
3.3落实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持。通过校外教学实习,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近两年新建的校外实践基地,努力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以往校外实训基地只挂牌参观的形式。我校与深圳信盈达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后,现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实训课程都由该公司派遣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到校授课,以为该公司的项目为授课内容,以丰富的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开放型实验室。
电子创新实验基地作为本校的开放性实验室,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时间、内容、方法的全方位开放。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科技活动的特点及专业发展要求,鼓励实验室老师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供学生预约学习,大大丰富了学生创新科技活动的实验条件。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本校参赛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1组、二等奖2组。广西赛区一等奖2组、二等奖1组,三等奖6组。
4.结语
通过岗位职业能力调查分析,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实现了调整和优化,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适应了职业岗位需要,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武,王红玲,李明.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工程能力提升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2):76-79.
[2]李春香.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4(06):49-51.
[3]王信兵,王筱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2015(11):141-144.
篇9
关键词:自行研制;一体化;实训;解决方案
中国分类号:TH-39
实训设备是高职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用的专用设备,实训设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技能训练的水平。电气自动化专业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之一,其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实训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为此,很多高职院校都需要大量配置专门的电气自动化实训设备,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①价格昂贵,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导致可购买的实训设备台(套)数不足,实训分组率低,影响教学效果。②大量购买的实训设备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训针对性不强。③设备滞后职业发展,采用落后技术,或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④设计有缺陷,对学生误操作估计不足,实训期间损毁严重。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的效果。针对问题,我院教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决定自行开发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设备,不仅可满足了实训教学需要,还为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实例,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由于现阶段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实训设备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因此自行研制实训装置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解决高职院校资金不足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实训装置的设计思想:①近距离服务教学。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实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实训装置核心因其具有完善的控制功能,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直接加以应用。②实训项目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综合实训环境,使学生对过去学过的诸多单科专业和基础知识在这里能得到全面的认识、巩固、综合的训练和实际运用。③一体化核心.根据目前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现状,我们选择了其中一种控制核心同现有的通用型触摸屏进行组合,使得其外观简单大方,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④功能扩展容易。系统构成采用模块化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搭配,既可用来完成顺控系统,也可进行过程控制,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⑤冗错能力强。考虑到学生在进行实训活动时的复杂性,系统对信号输入和电源的连接进行了充分的考虑,既要保护设备安全更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⑥性价比高。由于采用大量的标准化通用设备,价格低廉,性能优越,质量可靠。⑦移植性强。在设计实训设备时,为便于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更熟练地进行系统的集成,实训设备本身就是一个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控制系统,学生可以直接采用这套系统用于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
装置的主要特点:①模块化:模块之间联接灵活,加深对控制原理理解,能够完成PLC实训,DCS实训,组态软件实训,变频器实验,电机控制等、专为高职中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开发平台,能够满足电气自动化专业等不同层次的基础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题设计,实现了从基础到应用。②软硬结合:采用微型工控机,无风扇无硬盘免维护;低功耗更节能;导轨安装、小尺寸,缩小控制尺寸,降低成本,配合智能模块进行I/O采集,内置的PLC无缝连接,降低控制系统成本。系统内嵌组态软件包含多种模块驱动,组态灵活快捷。更有远程监控和维护的功能软件,通过网络,即可实现远程监控。③标准化:大量采用目前通用的工业控制产品,既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又可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熟悉这些产品的使用,从而实现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的无缝过渡,达到得心应手的水平。
系统主要部分介绍:
控制核心――嵌入式工控机:工控机作为控制的运算核心,担负着数据存储、处理,运行组态软件进行人机接口的功能。紧凑设计可以节省大量空间,非常适合安装在工业现场电控箱内。工控机具有RS-232、RS-422/485。工控机在储存媒体方面支持一个外部CF、PC-104+插槽,可在工业现场轻易的整合扩充的IO功能,有了这些开放式的硬件架构,学生很容易根据将来的具体应用需求进行集成设置。同时由于在当今工业控制领域中,工控机、PLC、DCS系统是几种很典型的控制核心,而PLC系统在目前是使用最广泛的控制核心,能完成大量简单的控制任务,非常适合高职学生将来的工作要求,因此,我们在控制核心里内嵌了PLC的主要功能。
人机接口――内置组态软件的触摸屏液晶显示器:7"彩色TFTLCD专为工业应用而设计的平板显示器。前面板带VGA&DVI-D输入,带RS-232&USB触屏。前端接入USB接口让学生很容易通过USB电缆访问工控机。由于有7"尺寸,具有充分的区域展示生动和鲜明的图像人机界面。带触摸屏液晶显示器内置MCGS组态软件,便捷组态,甚至可通过以太网络进行远程监控和调试的工具软件等,完成多个实训项目,空间尺寸更小,节省采集系统成本,又可方便维护、省电节能。软件操作简单,良好性价比。
执行机构――变频器或控制阀等执行单元:执行机构由各种变频器或控制阀,接触器的电气设备构成,完成控制所需的动作,从而使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系统调节时控制变化,更深刻的理解控制理论中的各项知识。
信号源――多种规格的信号源和电源:信号源提供控制系统所需的各种规格的信号,电源供给,开关输入,传感器信号等,采用模块单元灵活选用。
系统面板――丰富的系统面板:系统面板画出控制系统各部件构成原理图,各种信号的流向,显示控制各设备的当前状态等信息,方便学生观察控制系统中的每一个控制动作所产生的信息。
控制台(柜)――一体化实训装置:铝合金导轨式实训台、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机械部件、PLC模块单元、触摸屏模块单元、变频器模块单元、按钮模块单元、电源模块单元、模拟生产设备实训模块、接线端子排和各种传感器等组成,整体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拆装式。
结语
通过一年的实训教学,该实训装置被学生反映较好,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同时通过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得到改进使得系统更加完善,装置研制成功大大地激发了我校教师自行研发实训设备的热情,为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上一个新台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高职电气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究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社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直接就业上岗。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强化实践环节教学。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以及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难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更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校外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实践性学习和训练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专业已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10个校外实习基地。但由于我国体制问题,学生到企业实习没有法律规定和保障,大部分学校还只是一头热,在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保持长效运行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合作的深度还不够,合作的范围还不广泛。
2.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达不到50%的要求。
3.课程体系尚不能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实习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建设原则
针对以上问题,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建立运行机制时,力争从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及以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互赢为原则,依托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运行机制。
三、建设内容
与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等企业合作,利用哈尔滨市综合性共享型职教园区的生产、教学、研发、服务资源,采用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源的方法建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九洲电气”分厂;与哈博实、哈电气集团合作建立“博实教学基地”和“哈电教学工场”两个“厂中校”。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与政策,规范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行方式,保障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鼓励企业与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使校企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实现校企双方的稳定长期合作。
(一)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逐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为使校企双方能够长期合作,寻找并把握双方利益平衡点,从而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制定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1.建立装备制造产业部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委员会
依托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装备制造产业部,吸收哈电气集团、哈博实、哈九洲电气等企业参加,成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全面负责校企合作相关事宜。
(1)组织机构:由学院院长、企业代表及学院相关人员组成,下设专业建设、生产实训、科研创新、技术培训四个项目合作小组。
(2)主要职责:制定完善校企合作制度,研究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宣传;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2.校企合作管理与运行制度建设
一方面,规范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行方式,保障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具体制度包括:
《电气类专业群校企合作章程》《电气类校企专业合作实施细则》《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企业教学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项目与成果奖励制度》《合作办学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办法》《校企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管理办法》等。
3.保障合作企业利益
(1)合作企业优先参与本院组织的产学研结合活动,合作开发应用技术项目,得到资金支持或费用减免。
(2)合作企业优先挑选毕业生。
(3)优先安排合作企业的员工轮训及其客户培训。
4.开展“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与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技术培训、联合示范、引企入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为企业培养培训大规模高端技能型人才。
(1)将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引入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校中厂”,开展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的合作;
(2)与哈博实、哈电气集团合作建立“博实教学基地”和“哈电教学工场”两个“厂中校”,成立教师工作站,开展教师实践锻炼、企业员工培训等形式的合作;
(3)聘请哈电集团资深专家,建立大师工作室,把握行业最新动态,指导专业建设;
(4)与西门子、博世力士乐等跨国公司合作,建立联合示范培训中心,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展技术培训和未来市场培育等方面的合作。
(二)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
为了保障实习效果和培养出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收集学生、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等信息,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评估,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三、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建立了高职电气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群,初步形成了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专门人才。下一步,我们将在特色实训教材建设、科研合作等方面继续努力,力争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学生实习实训的平台、教师科研创新大展才能的舞台。
有了充足的实习实训条件,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训环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才可为本专业的发展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新民.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讨.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9).
[2]蔡健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农业科技管理,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