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机智,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和主动创造。
一、利用声像信息,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由于声像信息富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它容易吸引人的注视和心向,诱发人的想象和思考。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巧妙设计和合理运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声像信息,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如《激情面具》一课,我采用独特的故事情节为开端,营造一个极具情意性的氛围。在课前准备中,我把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宝莲灯》中一段情节(画面中人物围绕篝火狂舞、祈祷祭祀)改编成一段flash影像情境。上课伊始,教师神秘地拉上教室窗帘,关闭灯光,播放声像,荧屏上狂热的舞蹈场面和不时出现的面具特写营造出强烈的声像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此时,教师作故事旁白:“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重大的庆典活动中,人们会头戴造型奇特夸张的面具,用他们特有的舞蹈狂欢庆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尝试体验、探究创造,他们陶醉在少数民族地区那个具有神秘而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奇思妙想,大胆创意,运用综合造型材料设计制作出一个个具有个性化的面具……
可见,美术教师以生动有趣的声像信息为抓手,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丰实了学生的表象信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
二、利用多感官参与,诱发学生探究兴致
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学生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情境,发挥多种感官的综合感知功能,拓展学生认知客体的维度,立体地、全面地、由表及里地让学生感知探究事物的本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餐盘中的“画”》,这是一堂泥塑制作课。课前,我特地到学校食堂买来一盆糖醋排骨,嫩绿菜叶作底,附以橙色的萝卜花。为了使教学具有神秘感,吸引学生好奇、注视,我特意在菜盆上蒙上一块洁白的纱布。上课铃一响,我将菜盆端进教室,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扑鼻的香味引发了学生们多元的猜测……接着,教师又问:“什么香味?”“什么做的?”“什么味道?”“什么颜色?”“用什么搭配?”让学生通过猜——嗅——摸等感官体验,逐一作出了相应的回答,最后,教师请一位女同学上台揭开菜盆上的面纱,此时,随着神秘面纱的揭开,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哇!”的响声……于是,教师顺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的食文化,让学生在讨论发言中了解、领悟和烧制(画与做)中国菜的“色、香、味、形”。学生通过多感官参与的实践体验,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造型能力得到了训练,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情感得到了提升。
三、利用情感共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利用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现一种“以情促情,以情促思,以情作画,以画抒情”的美术创作教学的境地。
如《和老师合影》。上课伊始,我让同学们回忆有趣的同学往事,表达对老师、对母校的依依之情。接着,我在实物展示台上,通过电视屏幕熟练地画出自画像,画好后,剪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展示栏里,和事先准备的班主任画像一起深情的“注视”着同学们。在此情此境下,同学们的自画像是多么的富有个性,具有感情,有的相互“勾肩搭背”,有的互相招呼……更让人感动的是有两位女生画着手里捧着鲜花,她们说:“我要贴在老师旁边,鲜花送给老师。”场面感人。由此可见,健康向上的情感心理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和主动创造的重要保证。
四、利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乐于创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根本动力。由于小学生好玩好动的身心特征,利用趣味性的游戏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力、探究力、创造力的好策略、好抓手。
如《布置新房间》,我以“现场招聘设计师”和“选择样板房”的趣味性游戏来代替作业和作业评价。在课中,我以招聘“装潢设计师”海报导入,让学生自主进入设计师角色,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产品——“样板房(纸工艺)”来“应聘”,再由消费者——同学和听课老师一同参与选择预定“样板房”,从而进行讨论、欣赏,挑选出最好的作品。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要有好的产品不仅需要速度还更讲求质量”的意识。在这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由发挥自我想象,自由表达自我追求,自由张扬自我创意。
篇2
一、“果体结构”目的论下的目标确定
在选择教育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必须确定学校美术教育总体目标,而这一目标又来源于整体教育目的,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理论课题。
在这一“果体结构”目的论的规引下,我们将学术美术教育整体目标结构划定为三个部分:第一,审美创造、鉴赏、批评及其它相关心智能力;第二,造型及其它相关操作能力;第三,美术学科属性而引起的人格不断完善。由此,我们得出学校美术教育总体目标为:①学科属性而带来的教育目标: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技术表现能力美术文化能力;②人的外在能力伴随美术教育而提升的教育目标:感觉能力知觉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③人的内在品格随着美术教育而完善的教育目标:行为、意志、情绪需要、注意。
有了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为我们对学术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方向上的指导。
二、学校美术教育的内容结构
教育内容是知识和经验的集积,那么中小学美术教育内容应该是适合于中小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经验之和。讨论教育内容,就是如何选择“适合”的范围。为此,我们还要对美术学科的内容结构作以归纳,然后才能结合中小学生认识和心智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寻找出学术美术教育内容的结构。
(一)美术学科内容结构的选择
所谓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是塑造需要运用特殊的材料和手段,平面、立体兼而有之。由此,我们可将美术的类别分为:绘画、雕塑、工艺与设计、建筑。美术又为独立的人文学科,从这个角度上讲,它的内容又应为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相关理论。综而论之,美术学科的内容结构应为: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基础理论、历史与鉴评、造型操作技术
(二)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结构
目前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内容为绘画、工艺、欣赏,三部分内容是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整体目标相配合完成教育目的的教育内容,总体上讲是合理的,它既考虑到了学科知识又能利用美术属性为教育服务。美国现代教育家艾斯纳依据他的综合目的论,将美术教育内容规定为美术创作、美术批评与美术历史三大块,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修养“的教育,与我们教育目标相比,虽然侧重点有别,总体内容还是相通的。其它国定和地区的美术教育内容结构也都类似于以上的划分,内容出入不大,比如:日本学校美术教育内容为:造型游戏、绘画、雕塑(立体造型)、用品(实用设计)、和欣赏。
三、学校美术教育内容选择
既然我们已经划定出学校美术教育的内容结构,那么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便随之产生。
(一)为“画”而设计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平面造型与用色训练,提高学生绘画、平面设计等美术技术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直觉能力、审美表现与创造能力以及相关内在品格与外在能力。实践表明,绘画与平面设计训练,是平面造型与用色能力提高最直接的手段,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置难易不序的内容,那么在造型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的内外能力将同步提升。
(二)为“做”而设计的内容:
训练学生动手做的能力相对于低龄学生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与平面造型相比,“做”的东西更形象、更具体,这与年幼儿童的认知特点相合拍,为此,幼儿园与小学通常将这些“做”的内容名之曰:“手工”,实际上是一种立体造型训练,从大范围类别讲,就是美术中的雕塑。立体造型虽为“做”的内容,但动手做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动手而练脑,并转换角度提高学生的学科技术能力以及认知与心智能力。
(三)为“观”而设计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于训练学生的眼力与对美术作品的鉴评能力。美术学科的内容含量决非我们以前所认为的仅技法而已,在技法之外,它还包含着极丰富的美学涵义。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对优秀作品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判断力,从而获得一双审美的眼睛。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教师的诱导和帮助,而且也有个渐进的过程。在“观”的过程中,同时也提高对作品的鉴评能力,能对作品发表自己的认识与见解。虽然“观”不表现为手写的语言文字形式,但实际上这种能力的传达方式,还是以语言文字为主,所以,我们将其归入美术理论范畴之中。
(四)为“读”而设计的内容: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线描;教学探析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全面实施,老师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而线描绘画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还具有游戏的性质,能够很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线描绘画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很适合小学生学习。线描绘画被分成了不同的阶段,小学低段线描绘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这种分阶段的方式有利于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小学美术线描教学的概述
21世纪,各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竞争力也随之增大,人才的竞争成为各国重要竞争内容之一。如今,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众多美术老师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线描绘画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小学线描绘画的能力。我们可以将线描称作白描,这是一种非常有特点的画种,简单来说,线描就是通过线条来绘画。线描绘画和素描是不同的,快捷是素描的特点。小学低段线描绘画主要是侧重于小学生基本功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老师通常会利用线描教学来对学生进行造型的训练,通过各种线条的组合将画面的空间感、层次感表现出来。直线、曲线以及折现等都是在小学线面绘画中经常使用到的线条。小学生想要学好美术就必须扎实美术基础,线描教学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绘画能力,老师不能忽视线描绘画的重要作用。通过线描绘画,老师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观察生活、感知事物的能力。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小学生就会更加认真地关注周边的环境,从而对生活产生热爱。
二、小学美术线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小学低段线描教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小学美术低段的线描绘画教学内容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线描绘画的兴趣,提高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小学美术低段线描绘画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具体内容有如下几点:(1)教学目的不明确。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虽然美术教育得到了重视,但是教育部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目的并不明确,例如,小学生线描绘画能力需要培养到何种程度。这就导致了很多老师仅仅是按部就班地上课,没有认真做好美术教学的规划。(2)忽视了小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美术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小学美术老师不应当墨守成规,总是使用旧的教材而忽视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线描教学非常重视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但是老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性格特征,而是以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线描教学内容。(3)家长忽视小学生美术教育。一直以来,我国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很多家长受到该教育模式的影响,因而忽视了小学美术对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家长认为孩子把语数英等考试科目学好才是最重要的,小学美术可以当作业余爱好课,这种传统的想法阻碍了小学美术低段线描教学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小学美术线描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线描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创新能力等。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当高度重视小学美术低段线描教学。提高小学美术中线描教学效率具体措施如下:(1)改变和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个性。活泼好动、充满求知欲是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对于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因此,老师应当充分抓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设置小学美术低段线描课程,让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将其表现在美术作品上,从而形成自己的绘画特色。小学生个性的培养对提高其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明确教学目的。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我们就无法提高小学美术低段线描绘画课堂教学的效率,教育部门应当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加入小W美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而美术老师也应当做好每一节课的备课工作,做好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低段线描绘画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老师和家长应当树立正确观点,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许友良.发挥评价魅力,增强学生信心[J].小学时代(教师),2011(7).
篇4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关注以及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与科学,美术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推行德育教育的成果,体现了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育的根本目标。为全面实践德育教学政策,小学美术教育必须转变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促进德育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融合与不断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充分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激情,逐渐提升德育水平。
一、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校、教师以及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深切认识到美术教育在综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德育水平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德育教学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
但就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多种问题,极大限制了国家素质教育与推广德育教育的发展与进程。
首先,对美术课程渗透的重要意义缺乏必要的关注与重视。关注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学校教育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多关注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科目的发展,相对忽视美术课程的改革与进步,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机械讲授教学内容,将灵活、丰富的美术教学课堂变成应试教育的“复制品”,限制了学生道德水平与个人修养的提升。
其次,学校教育忽视专业美术教师队伍构建。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设置相对简单,技巧性、概念化的东西少,因此,学校为节省开支,减少教育投入或是省略专业美术教师的招聘工作,
而是由其他学科(非专业)教师承担美术教学工作。专业化程度低,教师创新意识差,根本没有能力与精力去具体分析小学美术课程的实际情况,
也无法根据美术学科特点设计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方式与策略。
最后,小学美术教学偏重理论教学。
只将学生的“画作”优劣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割裂了德育教育与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阻碍了小学美术教学素质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并不是为了培养“美术天才”“美术神童”,而是以美术这一艺术形式为载体,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与挖掘美的眼睛,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感受世界的美好,
明辨是非,传承文明,以更加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的每一天,努力培养爱国爱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当今阶段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
小学美术课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征,实现美术课程的价值,就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为更好实践德育教学目标,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德育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与内在修养。
1.丰富教学内容,在美术鉴赏课中渗透德育教学
美术鉴赏是美术课程的“前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多样美术作品的感染下发挥想象的翅膀,构建自身独有的内心世界,感悟世界的丰富多彩。中国文明与中国文化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资源,比如雕刻、泥塑面塑、版画、脸谱等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象征着中国千年文明的演变与发展,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美术鉴赏课,将这些丰富的美术资源带入课堂教学,以“中国古代文明鉴赏”为主题,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的历史文明,精神文化,发掘创作素材,搜集创作灵感,并通过自己的画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无限崇拜,对传承中国精粹艺术形式的坚定决心,实现在整个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高尚积极道德素质的培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2.注重启发教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小学美术教学应把握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在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注重启发教学,关注教学活动进展,并选择合理的时机融入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生态保护”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PPT展示与照片欣赏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诸如公园里随地可见的生活垃圾,大象被猎杀的瞬间,大面积只看到树根的森林,深受旱灾危害的干裂的田地等让学生深切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大象可不可怜啊?”“我们在公园里该不该扔垃圾?”“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启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并在教师合理科学的引导下,树立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实现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教学目标。
3.创新评价机制,在美术作品评比中渗透德育教育
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必须科学设计考核方式,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以导向,以增强学生德育建设为重点不断推及小学美术评价制度改革,让美术评价成为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机遇。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主题画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协作,让学生集合小组的力量分配任务,协调意见,搜集创作素材与创作灵感,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服从意识,奉献意识与协作意识。在最终的作品评比中,教师可以将小组互评作为最终分数的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公平、理性的眼光与态度去分析竞争者的作品,以此方式促进学生严谨、谦虚、公正的人格品质的养成。
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因为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接触社会很少,很容易被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带坏,而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很差,需要进行品德教育以改良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在小学课程设置中要实现德育教学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美术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灵活,教学压力小,教学方式多样等原因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与教师要适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德育教学的意识,提高开展德育教育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德育水平,推进小学美术课程素质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视知觉心理学 小学美术课堂 多媒体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45-01
一 视知觉心理学
视知觉心理学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从视觉和知觉两方面来认知、了解事物。视知觉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皮肤接触来感知、理解事物,所以,视知觉具有明暗视觉、视觉范围、视觉惰性和闪烁感等特性,可以影响人们的审美观,促使人们以不同的心理来感知艺术、美术等。总之,视知觉心理学可以影响人们的感知和认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事物。
二 视知觉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对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借助视知觉心理学相关内容,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设计美术作品的色彩、教学背景音乐、教学视频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
1.基于视知觉心理学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视知觉心理学表明,小学生所看到、触及的事物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在进行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发挥视知觉心理学的作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课件,保证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受活动的图像、多彩的图片、美妙的声音所感染,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中。
第二,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以保证利用视知觉心理学设计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地应用于美术课堂中,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对于有效性原则的遵守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突出视觉效果,保证所设计的课件可以正面地、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
2.基于视知觉心理学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
第一,页面视觉语言的设计。在利用视知觉心理学进行小学多媒体课件页面视觉语言设计时,首要的工作就是分析小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及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集合视知觉心理学相关知识,设计面、线、点。(1)面的设计。对于面的设计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颜色的冲击性,合理地配置整个页面的颜色。(2)线的设计。线的粗细、长短、形式、颜色等都会影响人们的视觉。在页面中加入线,需要注意线与面的有效结合,凸显线与面的视觉效果,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心理。(3)点的设计。点能够使人视觉集中,可以用于强调教学重点。在页面上,点的位置、大小、颜色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在进行点设计时要明确通过点要达到的视觉效果再确定点的大小、颜色、位置。
第二,动画和动物图像的设计。运动的图像和动画在教学中可以准确地、形象地表达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所以,在进行动画设计时首先要明确通过动画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视觉效果,进而选择适合的动画来搭配,才可以使教学内容与动画相得益彰,达到教学效果。运动的图像是通过视觉来影响学生,在进行动画设计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选用能够吸引学生的画面。运动的图像可以将声音与图像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选用一段视频,放入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合理、有效地利用视知觉心理学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视知觉心理学表明学生所听到、看到的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可以积极正面地影响学生心理,也可以消极负面地影响学生心理。所以,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从针对性、有效性等原则出发,合理地利用视知觉心理学知识,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正面地影响学生心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陈潇寒.视知觉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运用[D].中国美术学院,2012
篇6
关键词:教学情境;多媒体;合作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美术能力选择适合的教育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习美术的热情,打好美育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但要在学生现有美术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美术教学,还要善于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一、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美术教学策略
1.选择适当的教学情境,把握学生的实际美术学习情况
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美术教学技能,而且要善于将自己所具备的美术能力逐步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握学生的美术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美术教学是点燃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的美,会用画笔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表现美的一门学科。教师要延续和发展学生已经存在的美术能力,首先要通过各种美术活动了解学生的美术能力。教师在思想上要和学生常沟通,要通过单独谈心、小组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掌握学生实际美术学习情况。
2.以学定教,确定美术教学策略
在课堂上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掌握美术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学年教学计划以及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并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能力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需要不断根据学生的生成调整课堂结构,使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学生乐学好学的一门课程,真正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人。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美术教学,强化学生的感性理解
1.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美术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感染学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因为有些美术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选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不但包括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还包括教学网站以及实物投影教学。当学生完成画作的时候,教师将学生的画作通过实物投影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全班学生欣赏,对学生而言是莫大的鼓励。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美术教学网站自主学习。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声音、形状以及视频的立体型教学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握教学重难点,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年龄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在把握学生思维特点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如: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民间面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民间面塑的图片以及面人的流派等知识,学生通过图片或者视频感知到了面塑和橡皮泥塑像的不同,并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了制作方法。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首先要将教学重难点有效地展示出来,再通过课堂上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当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教学网站或者多媒体课件拓展教学空间,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教师将音乐、电影带进美术课堂,不但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
三、在合作探究中不断提升学生能力
1.合作探究,多种角度实现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研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
是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学生最大限度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恰当的分组并选出小组长。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精选适合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般情况下,需要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都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进来点拨指导,使学生不断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
在互动、互助、互勉、互进中提升小组整体素质。
2.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
小学美术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如: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图形的魔术组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可以布置讨论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合作中思考如何进行图形的魔术组合,如何更好地将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并进行创意绘画。学生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与同学的不足,不断寻找到自己知识能力的生长点,也就更愿意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美术能力。而在“故事里的人”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圆雕作品。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本理念贯穿到美术教学的始终,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美术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不但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交流中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合地方文化资源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能够充分体现地方教育特色,促进当地人才的培养、文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到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地方文化的认同,进而产生对于地方文化的热爱之情。地方文化资源包含很多种,如当地的好人好事、红色经典故事、特色水果种植等。这种融合地方文化资源的小学美术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合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美术课堂改革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理念被素质教育理念所取代,小学美术课堂的各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术课堂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画画的技巧,还要关注文化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文化与学生的生活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教育改革中提出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地方文化资源就是美术课堂的重要文化资源,做好文化资源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有利于促进美术课堂改革的发展。在地方文化资源中,其实包含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文化的多元性,还能够极大丰富美术课程资源。
(二)有利于地方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发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风俗等,这就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变迁,很多当地宝贵的文化资源被人们遗忘。为了进一步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必须要从教育入手,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当地文化的特色和魅力,进而认同当地的文化。此外,在小学阶段进行当地文化的普及是重要也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小学生明确自己在地方文化资源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进而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中去,也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美术教学中,单纯依靠统一的教科书很难来贴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毕竟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生活习俗等文化氛围有所不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作画知识的讲解,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进而降低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入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相联系,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融合地方文化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内容,不仅是对教科书的补充,更是对学生认知的一种补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小学美术课堂融合地方文化资源对于美术教师的能力是一种考查。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合理选择融合的文化资源,同时对于如何融合,以及整合课堂教学方向、效果都要进行一个合理的把控。在课堂融合地方文化资源的同时,教师的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对于教师来说也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
(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学习的好时候,进行地方文化资源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认知,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扩充其文化认知。此外,融合地方文化资源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学习也会更有积极性,最终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突出。同时,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合地方文化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具备整合地方文化资源的能力,在文化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存在细节把握上的不足,对于学生学习地方文化资源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具体来说,第一,在资料搜集方面存在问题,对于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并不深入,进而影响到学生对于地方文化资源的理解。第二,不能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考虑到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其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是有限的,一些深奥的理论知识难以掌握也在情理之中。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层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文化教学资源。第三,在课堂教学时表现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自己的情绪感染到学生,进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教师可能自身对于地方文化资源的认知不足,在课堂教学时常常采取常规化的教学方法,难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1]。
(二)课程时间较短部分学校设置的小学美术课程时间较短,影响了教师教学进度的安排。一些美术教师考虑到课程时间有限,常常删减掉一些重要的地方文化资源授课内容,进而影响到小学生学习地方文化资源的效果。另外,一些相应的美术活动或者美术兴趣小组并没有开展起来,进而影响美术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关于融合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注重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合红色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其中包含了宝贵的精神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红色文化可以增强其对历史的了解,增强自身的爱国热情。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也要有意识涉及地方红色文化,地方红色文化并不是抽象化的知识,可以具体到红色道路、红色标志等细节内容。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激发学生对于红色历史、文化的兴趣,进而通过让小学生画出来的方法来将红色文化具体化[2]。
(二)注重与地方种植资源的结合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农作物,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农作物,如桃树、苹果树等,进而画出自己心中的树木。当小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时,首先需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这种与地方种植资源的结合可以为学生进行创造观察提供便利条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进一步发现自己身边事物的特色,进而通过画笔展现出来。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对于地方的一些特色农作物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结合当地的好人好事好人好事的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以榜样为力量来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于是非的认知,还能够激励学生向榜样进行学习。结合当地好人好事,可以让小学生明白自己身边就有很多榜样,进而明白榜样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四)让学生动起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入地方文化资源不仅要让地方文化资源进入到小学美术课堂,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例如,一些美术教学活动的策划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听取学生的意见,甚至将一些简单的美术教学活动交给学生进行策划。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要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更要提升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水平。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走出去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到去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更加贴近当地文化生活。
(五)尊重当地的文化资源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并不相同,在进行文化资源开发时需要明确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在开发中尽量贴合实际需求,从而充分发挥当地文化的特色。同时,合理借鉴其他地区文化资源开发策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不能照搬,而是要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尊重地方文化资源,从而进行创新应用。
(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学科融合的一种表现。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文化资源融合时更要注重这种不同学科文化知识的碰撞,进而从更加新颖的角度,去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内涵,实现地方文化资源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这个过程就是尊重整体性原则的表现,也是见证小学美术教师能力的一个过程[3]。
(七)合理选择教学的内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合地方文化资源,需要教师做好把关,将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文化资源做好导入。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能力水平有限,对于一些深奥的地方文化资源可能并不能较好地理解,需要教师进行更加通俗直白地讲解。在教学内容选择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认知能力,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学资源条件的限制也要进行考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各方面因素的整合,最终才能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教学框架[4]。
(八)提高对于地方文化资源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于地方文化资源的认知,教师要先提高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认知。第一,教师要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地方文化资源的有关数据资料,深入了解之后转化成更加通俗直白的内容来向学生进行讲述。第二,要提高自身对于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以自己的情绪来带动学生的情绪,进而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效率;提高
一、新形势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美术教育一直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实践中,学生必须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描绘或制作,严重忽视了学生自主创造性的激发。新课程改革之后,很多美术教师曾做过一些改进方案,但收效甚微。这是因为,片面注重秉承素质教育理念而一味地放任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进行适当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和示范,这样很难加强学生基础技法的掌握,以至于仍旧停留在“涂鸦”阶段,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美术丧失兴趣。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美术教师为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喜欢用一个主题竞赛性游戏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虽然可以有力地使学生参与其中,但比赛环节时间压力大,多数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思考、理解、感受和表现,而且评比的优胜者大多集中在班级中几个有美术特长的学生身上,这样很容易挫伤多数学生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反而使他们失去对此学科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小组合作的方式往往流于形式,有些根本不需要合作的内容却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这样显然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效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率的对策探讨
基于上述对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1.科学编排教学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应当充分协调形成互动。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和现实环境来编写一套最为合适的教案,这是因为小学美术的教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手工课和绘画课,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因此其教学内容既应涵括美术基础技能知识,还应当涵盖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加之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因此其教学内容设置应当充分体现趣味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并充分贴近时展的潮流,为学生传授充满现实感与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组建兴趣小组运用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实现,并且还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在美术领域的探索与创新行为。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不仅有利于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实际上,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意味着课堂秩序的混乱。小学美术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性质不尽相同,因此教师不应过分强调严肃安静的课堂秩序,而应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环境中感受、理解、学习美术,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天性与创造性。
3.贯彻因材施教理念,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小学美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性,这一点必须引起学校与教师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理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提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预先在黑板上写下难度递增的美术任务来导入课堂,鼓励大家循序渐进地完成既定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挖掘他们的美术潜力,指导他们走向更高的学习层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偏重基础性教学,激发他们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美术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应给予适当且科学的评价,多给学生鼓励与支持。
4.注重美术欣赏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旨趣
美术鉴赏教学在小学阶段作为小学生综合素质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带领学生找寻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应当安排充裕的时间来进行美术欣赏教学,让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之余,能够近距离地接触美术作品,从而更好地内化、升华美术素养。并且,除了上述专门的美术欣赏课程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安排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课外欣赏活动,不断延伸美术欣赏教学的课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域里感受美术氛围、提升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应当落脚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趣。
参考文献:
[1]江丽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J].成功:教育,2010(03).
篇9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跃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感情态度。”那么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美术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也已指出:“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可见,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游戏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堂游戏教学
如今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游戏教学已经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其对于打破过去单一的教学形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课堂游戏,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游戏的形式和特点,将游戏融入于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热爱学习和乐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今,课堂游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已被广大教师广泛推广和应用,然而,由于每位美术教师对课堂游戏的认识程度不同,部分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程式化”、“形式化”的倾向和问题,从而未能起到课堂游戏是为美术教学服务的真正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避免课堂游戏成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摆设,要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笔者结合多年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美术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应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游戏优化了美术教学
小学生具有好动、贪玩、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因此游戏这种活动很符合小学生特点,他们会很乐意、很自觉地投入到游戏中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美术教学的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引入课堂游戏,可以很容易地诱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例如,刚上美术课时,小学生的心还在室外没有收回来,为了达到让他们快速把心收回教室的目的,可以告诉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玩游戏,就会自然地看老师,听听老师说玩什么游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到讲台上了。此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进入教学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的应用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雄伟的塔》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中国塔,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拼图游戏,先出示一些各种颜色的纸块,请几名学生上来将红色的纸块拼在一起,看看这些纸块能组成什么图形。通过几名同学的共同努力,他们在黑板上拼出了一座中国塔。在拼图游戏中,拼图的学生积极配合,观看的学生目不转睛。通过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让每位学生都直观地看到了中国塔的形象,了解了中国塔的特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课堂游戏促进了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为美术教学活动带来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因此,小学生很喜欢上美术课,因为他们感到上美术课是愉快的学习知识。
二、课堂游戏要具有学科特点
课堂游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其绝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之外,因此,美术课堂游戏要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例如,一位美术老师在上《滚动乐园》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圆的概念,知道更多的圆形物体,其先让学生玩乒乓球、足球和苹果。再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画圆形的东西,还要比一比哪组画得多,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在黑板上画了很多圆形物体。当然,学生画圆形东西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然而让他们画一画、看一看是十分有好处的,能够让他们取长补短,可以为更好地为完成作业做好铺垫。
实践证明,小学美术课堂中,只有应用与学科内容紧密相联的课堂游戏,才能真正服务于美术教学,才能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和效果。而对于一些与教学内容缺乏内在的联系的游戏,除了可以让课堂热闹以外,并没有实质性的价值。
三、课堂游戏要与课程紧密结合
篇10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堂;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42-01
如今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游戏教学已经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其对于打破过去单一的教学形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课堂游戏,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游戏的形式和特点,将游戏融入于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热爱学习和乐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今,课堂游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已被广大教师广泛推广和应用,然而,由于每位美术教师对课堂游戏的认识程度不同,部分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程式化”、“形式化”的倾向和问题,从而未能起到课堂游戏是为美术教学服务的真正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避免课堂游戏成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摆设,要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笔者结合多年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美术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应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游戏优化了美术教学
小学生具有好动、贪玩、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因此游戏这种活动很符合小学生特点,他们会很乐意、很自觉地投入到游戏中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美术教学的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引入课堂游戏,可以很容易地诱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例如,刚上美术课时,小学生的心还在室外没有收回来,为了达到让他们快速把心收回教室的目的,可以告诉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玩游戏,就会自然地看老师,听听老师说玩什么游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到讲台上了。此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进入教学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的应用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雄伟的塔》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中国塔,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拼图游戏,先出示一些各种颜色的纸块,请几名学生上来将红色的纸块拼在一起,看看这些纸块能组成什么图形。通过几名同学的共同努力,他们在黑板上拼出了一座中国塔。在拼图游戏中,拼图的学生积极配合,观看的学生目不转睛。通过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让每位学生都直观地看到了中国塔的形象,了解了中国塔的特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课堂游戏促进了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为美术教学活动带来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因此,小学生很喜欢上美术课,因为他们感到上美术课是愉快的学习知识。
二、课堂游戏要具有学科特点
课堂游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其绝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之外,因此,美术课堂游戏要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例如,一位美术老师在上《滚动乐园》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圆的概念,知道更多的圆形物体,其先让学生玩乒乓球、足球和苹果。再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画圆形的东西,还要比一比哪组画得多,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在黑板上画了很多圆形物体。当然,学生画圆形东西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然而让他们画一画、看一看是十分有好处的,能够让他们取长补短,可以为更好地为完成作业做好铺垫。
实践证明,小学美术课堂中,只有应用与学科内容紧密相联的课堂游戏,才能真正服务于美术教学,才能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和效果。而对于一些与教学内容缺乏内在的联系的游戏,除了可以让课堂热闹以外,并没有实质性的价值。
三、课堂游戏要与课程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