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能够帮助教师以信息化技术,完善并改进教学模式,拓展和延伸传统教学理念,使信息化技术切实有效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可以更好地契合时展的诉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因此,深入探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挖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指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结合两种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入式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1]。其建构的目的并非对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的简单应用,而是借助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从线上线下的角度提高学习深度,拓宽学习范畴,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原则上,教师在开展混合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首先,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并非“形式”或“辅助”,而是专业教学的有机整体,是提升、培养、发展学生的必备手段和条件。其次,线下教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活动,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设计更深层次的课堂活动。再次,混合教学模式虽没有统一的教学范式,但却拥有较为统一的目标,即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最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校内校外资源,以资源构建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资源构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2]。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工具功能强大
在多年的更新与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国各类教学平台的系统更加稳定、功能更加强大,教学效用更加贴近日常教学,使课程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力度得到有效地提升。譬如“基地校”“名师微课”“导学监测”“移动讲台”“学生点评”等应用工具,能够将学生的移动智能设备变成专业教学的工具,可以从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并且大部分应用工具拥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师能够用手机开展随堂拍摄工作,使课堂内容直接共享到网络平台中,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温习,而小组评分功能,则可以提升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公平性及民主性,使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
根据混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能够发现混合式教学没有相对统一的范式,可将当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帮助教师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譬如将翻转课堂、项目驱动、远程教育、微课教学、MOOC慕课平台等教学模式,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更可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支持下,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三)资源丰富,利于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是语言类学科,注重学生语言听写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使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升英语表达的能力。而混合式教学平台拥有较为成熟的知识架构和完善的数据资源,能够帮助英语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阐述不同知识点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英语知识,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譬如“基地校”教学平台拥有海量的英语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观看原声电影、访谈节目,训练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学生可根据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索出相应的学习资源,提高专项训练的质量与效率。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低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发现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普遍较低,作业完成度不高,且难以结合教师要求开展科学的课外学习活动。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探索意识低、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教师由于平台限制,难以即时地、实时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度。而在资源整合构建中,学生无法被现有的教学资源所吸引,难以真正地投入到线上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而导致线上教学效果较差,线下教学进度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发展。而要想切实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质量,除了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使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二)缺乏创新意识
混合教学模式注重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注重线上教学功能和线下教学功能的相互映衬。因此,教师应根据混合教学的特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使线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平台,使线下教学成为学生巩固和汲取知识的教学阵地,进而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支持下,帮助教师构建全维度、立体化的教学网络[3]。然而在实际应用阶段,教师却缺乏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意识,难以将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及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进而导致混合式教学难以发挥真正的育人功能和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只是将混合教学模式作为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综合应用,却没有认识到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是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长此以往,导致各类教学模式难以融入到混合教学模式的体系架构中。
(三)缺乏角色转换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课程内容[4]。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导致线上教学资源的构建质量和线下教学氛围的营造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极大地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和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片面追求应试教学效果,导致教师所构建的教学资源过于理论化、复杂化、学术化,难以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到线上学习的过程中。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英语教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到学生需求在线上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主地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英语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跨文化交际培养、国际化视野培养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教师要形成融合学生发展与专业教学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就业趋势、发展需求,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譬如学生的就业趋势是对外贸易,则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与对外贸易有关的学习资源。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首先,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将英语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功能模块,即课前模块、课中模块及课后模块。其中课前模块包括问卷调查、名师微课、教师空间、课前导学、班级通知等环节,通过网络平台的推送功能,将教学目标、网络信息及教学资源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课中模块则包括学生点评、导学监测、课堂记录、互动课堂、移动讲台等环节,教师需要以信息化教学、数据分析、资源共享、网络交流等方式,巩固线上教学内容,推进线上教学进程,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后模块中,应将专题社区、班级通知、教师评价等环节纳入到线上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练习、社区讨论、资源展示及反馈诊断等方式,复习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使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开阔眼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以精准化思想,明确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目标及方法,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到教师空间中,随后根据具体问题、目标完成程度,优化现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创新混合式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地融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在线教学的活动中。然而要想切实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作用,还需要英语教师从以下两个层面出发。首先,将信息化教学平台、工具及方法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实效性。譬如教师将微课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巩固线上教学知识的同时,深化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探寻英语知识的应用维度。而将直播教学方式融入到线上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其次,创新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可将小组合作模式从课中引入到课后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线上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师所分发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翻转课堂引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在创新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多种教学工具为抓手,提升线上教学的新颖性。譬如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线上教学平台中,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线上教学的效率,帮助教师发现混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
(四)构建线上教学内容
首先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整合校内外英语教学资源,将西方国家的英语资源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随后根据资源的呈现方式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支架理论为抓手,帮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解决英语问题,到后期,则逐渐撤出“支架”和“指导”,要求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其次,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应将成果展示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明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随后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在互动课堂、信息化教学中,获得成长和发展。而在英语教学内容设置上,则应加入网络教学内容,使网络教学内容与英语教材内容相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及掌握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结束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质量,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规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唯有如此,才能补齐混合式教学的短板,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爱苗.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5):165—166+169.
[2]李璐璐.基于新指南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6):56—58.
[3]杨姗姗,龙秋菊.基于在线直播课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9,32(6):135—140.
[4]左依娇.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172—173.
篇2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创新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实践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课程方案等等都是和普通本科颇为相似,缺乏创新。其次,专业课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专业课程都是以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互动较少,学生也基本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使学生面对以前传统教学时,不再有兴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每学期都会到学校或者培训机构见习,导致本课程的课时量也不足,达不到集体授课的教学目标。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来看,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教师队伍的“双师”较少,结构尚未完备。教师队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得太少。第二,目前最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符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需求的改革之路。经调查研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所学内容与毕业以后的实际工作岗位脱节,大部分学生都从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他们毕业以后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符合专业音乐教育教学需求的改革之路。第三,学校的实训基地、实践基地等条件需要进一步地打造,进一步加强和培养职业精神。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即学生在课外进行线上自主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上传的网络资源,获得初步的知识,自主完成知识点和概念的学习。课中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就不懂的或有疑惑的问题进行研讨学习,在最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习效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教育教学也迎来了智能化。教育信息化促使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不断发展,需要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细致和全面地研究,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音乐教育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性,加快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快教学模式的发展,提高学生在专业课中的获得感。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根据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科学深入的调查研究,需要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与教学实践相适应,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紧随信息时展的步伐,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优势互补,进一步发展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普遍应用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方式、内容等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的实效性。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将混合式教学纳入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在信息化社会,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音乐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完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在高校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源库学习资源,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比如:视频材料、音乐欣赏内容、教案、PPT、各种演唱家、演奏家的优秀作品视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吸取知识,从根本上改良教学观念、导向、模式及手段,改变传统的音乐传统教学模式,使刻板的理论知识或者是抽象的学习内容得以具体化展现,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频繁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会局限课堂上一对一的学习,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巩固;也可以组建小组群,在群里展开讨论,针对专业中的某一个技术要点进行讨论;可以提高效率,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答疑,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三)实现学习模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都是在黑板上进行讲解板书,但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库,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各种演唱家、演奏家的优秀作品视频、音乐欣赏的视频,为学生扩宽视野。
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从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来看,课程建设基础较薄弱,课程的相关材料(PPT、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业、测验、讨论、辅助学习资料等)需要有一定积累。可以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梯队。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路径实施,所有立项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必须实施1-2轮混合式教学实践后方可申请课程结项。通过结项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应该继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在线平台,自主开发资源库,依托课程团队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在教材方面,选用国内优秀教材,鼓励选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引进国内外优秀电子资源,探索丰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资源建设新模式。资源包括文字教材、电子教材、中外艺术歌曲、中外通俗歌曲、中外儿童歌曲的谱例、音频、视频、教师微课视频、PPT、教案、教材的电子版本、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外歌剧音乐会、中外音乐剧歌曲视频资料、大师班学习视频、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中外音乐史相关学习资料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正确处理单门课程与专业前导后续课程和通识课程改革的关系,课程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结合专业特色,支持和鼓励教师使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教育改革。(二)教师没有做好准备,盲目照搬,将现有的课程转变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需要进一步进行专业体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变,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混合式教学课程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可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内容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三)要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新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需涵盖线上和线下全过程,应包含学习态度、能力等因素,评价指标分值应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设置,但期末考试仍应是主要考核方式,评价主体还需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新模式下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也要涵盖线上和线下全过程,要包括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等,要注重优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五、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声乐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体裁、题材声乐作品的表演与教学。在教、学、做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实践。在实操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个性发展。从而塑造学生适应新时代职业发展特点的核心素养,为社区文化中心、青少年宫、小学、幼儿园及艺术培训机构输送优质人才。课前准备,利用资源,预习知识。自主开发资源库,依托课程团队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拓宽学生专业学习知识面。建立资源库的资源。资源包括中外艺术歌曲、中外通俗歌曲、中外儿童歌曲的谱例、音频、视频、教师微课视频、PPT、教案、教材的电子版本。中外歌剧、音乐会、中外音乐剧歌曲视频资料、大师班学习视频、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中外音乐史相关学习资料等。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在线答疑整理与搜集资料,录制演唱视频,上传教学平台。完成教学全过程信息采集,根据平台上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明确课堂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组织教学
在组织教学中,我们利用音乐手段进行考勤,如利用音阶演唱练习考勤法,每位同学对应一组音符,二十组音符连续唱完后,不仅确定每位同学到位,同时进行简单的发声训练以及基本音阶的把握,根据歌曲调式选择相应的调式音阶。
(二)作业与预习情况反馈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有效利用数字资源进行综合式教学。课前平台任务学习,主要能够反映同学们对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而有效开展教学内容。一般设计资料查询、小组分析、音视频观摩和学唱评价。教学计划分模块进行,按照模块,提炼出每个模块中的重点进行视频录制。视频采用MOOC、SPOC、微课等适合在线式或碎片化学习的形式制作,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任务,包括: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知识点、课前学习效果监测三部分。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完成主题内容的学习达成学习目标的要求。同时,通过了解教师关于课堂学习形式的设计,发现线上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从而主动完成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后发现的问题和困惑的反馈,教师适当调整课堂授课内容与形式。
(三)课堂教学环节
新课的导入,从作品文化叙事和音乐学分析进入新课讲解,在深入把握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歌曲演唱实践。演唱实践过程,运用各种直观技术手段结合老师讲解分析、训练歌唱能力以及歌曲阐释水平,解决技术重难点。多元形式巩固创编。借鉴儿童歌唱活动教学设计,将与歌曲相关的活动形式融入教学,通过体裁对比、情境设定、形式互动、鲜活表演等途径加深技法基础上的表演水平。
(四)任务与反思
1.布置作业:根据新课讲授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个别训练,视频观摩等形式,完成课程内容,强调技术问题的解决,歌曲演唱的情感;针对下节课内容,按照老师要求提前预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2.教学反思:对标行业标准,依照人才培养方案,遵循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学生接受程度、学习效果的达成情况,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对各知识点讲解的清晰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问题设计与学生回答的效果,混合式教学理念执行情况,思政元素体现情况等方面的思考、评价,总结经验,有效开展接下来的教学。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混合式教学的建议和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综合运用教育学、统计学等相关方法,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准确反映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规律,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更好地开展教学,提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实效性和可行性。
六、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依托线上教学、线上建立的资源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是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进一步将混合式教学融入到具体课程中,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唐鹤鸣.高师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戏剧之家,2021,(11):95-96.
[2]何艺,陈萌.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音乐表演课程混合式教学初探[J].艺术研究,2021,(01):130-131.
篇3
关键词:1234混合式教学体系;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金课;教学改革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本科教育应合理对大学生有效“增负”,打造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有挑战度的“金课”[1]。在遵循“二性一度”标准下,各高校加快课程改革步伐,特别关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高校人力资源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工商管理、文化管理、市场营销的专业基础性课程,目前仍存在教师理论教学“满堂灌”,学生实践能力弱,被动学习等“水课”痕迹。近年来信息技术驱动智慧教学的兴起,教育全域实现线上教学,在线开放免费课程和教学管理平台为教学创新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面对这一现状,传统人力资源课程应如何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学效果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已经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探索的新课题。
一、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存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课堂已超越“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的教学情境,而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外输式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知识的浅层学习,课堂内容吸引力不足,教学氛围沉闷,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使课程建设常常陷于填鸭式教学、应付式教学。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痛点”,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资源匮乏与封闭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效果而运用的要素。传统的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资源一般为教师选定教材,配套课件和案例等教学辅助材料。一方面,学生在单线教学中获取课程资源十分有限。教师主要围绕教材制订教学计划,开展面授教学和期终考核,对教材使用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在教学计划下,教师教学任务紧凑,不会过多介入其他课程资源;同时,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影响课程资源配置深度与广度,能否引入优质的拓展性教学资源取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资源信息具有延迟性。教材的发行需要文字、印刷到出版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错综变化势必导致教材内容的滞后和实践应用技术的过时。虽然教材等教学资源涵盖了优质的教学成果,但缺乏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终究陷入浅层学习的困局,导致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弱,知识面单一和专业知识更新延迟等。06
(二)线下课堂教学空间吸引力不高目前主流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空间是以教室为中心开展师生对话或者教师演讲授课的物理空间。在这种教学场景下,单线教学空间割裂师生的有机关联。为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全力讲授新知,学生被动听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师生互动时间有限,教师下课即失联。每次课堂教学机械化运作,造成师生教学倦怠,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些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在知识付费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提前享受了虚拟线上空间带来的教学红利,传统教学课堂的封闭教学环境吸引力不强,线上学习、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已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新潮流。
(三)课程内容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务实性、实用性和实操性。而实际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模块教学难以平衡,在目前的教学计划中,教师理论教学的课时布局偏重,而忽视技能的实训实践环节,具体表现为:首先,教师注重教材内容过多讲解理论知识,在实践实训环节课时留存时间较少。其次,大部分高校教师在企业工作履历短,校企合作机会少,无法真正传授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同时,高校由于资金问题缺少实践实训的平台,学生根据教师主导的情景模拟教学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后课程考核方式仍为期末闭卷,对知识点记忆力考核权重大,忽略对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的考查。
二、混合式教学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的重构
(一)混合式教学对传统人力资源教学模式改革的作用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的优势有机结合,引领学习者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作为双线混合式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和方式,颠覆传统教学教师主导的统领地位,将教学主动权转让给学生,凸显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新教学范式。通过整合全网络平台优质课程资源,搭建双线教学管理平台和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打破线下单一的教学空间,有效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质量,弥补课程实践教学不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被动学习向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学习转变。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1234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未来教学的新范式,应明确信息与教学的关系,不在于强化教学过程的“技术论”,而是要发挥应用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提升教学质量。虽然合理运用混合式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但是混合式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应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需求为出发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立足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困境,本文从混合式教学理念出发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路———打造1234的人力资源课程新教学模式(见上图)。具体表现为一个培养目标,两个主线,三种工具,四个环节。一个目标即“传授知识、注重实践、提升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两个主线是线上线下双重教学主线,三种工具为大规模免费开放线上课程、混合教学管理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四个教学环节包括在课前、课中、课后和课终教学闭环。1234人力资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与学,学与用,主体与主导、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课程目标与学生差异化的关系,促进“以学习为中心”教学范式的转变,减少教学成本,优化课程供给,满足个性需求[2]。
三、人力资源管理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与课前翻转一方面,在课程资源准备上,教师应肩负双线教学空间建构者的角色。比如,课前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新建课程门户,设置好章节布局,提前把PPT,案例资料,电子书等课程资料上传到线上平台;同时,通过集体备课,积极围绕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录播或者搜索优质线上课程资源,配套相关在线学习课程视频资源,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在线上课程资源选择上,可以参考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人力资源管理国家精品课程和超星学习通名师教学示范课等资源。经过前期的活动设计,教师完善线上资源的配置,搭建好多元化便捷性的教学资源平台后,便可邀请学生进入线上班级,放开资源权限,学生可以碎片化,自主化学习。同时,教师针对性提前指令,公布线上教学空间的使用指南。另一方面,在课前教学活动上,通过翻转课堂模式,设计以自主学习和社会交互为驱动的学习活动[3]。第一,教师在搭建好线上平台后,在超星学习通上视频预习通知,课前打卡,章节内容测试和课前讨论群,督促学生完成课程预习。由于线上视频成功地复制还原了教师授课的教学场景,对理论知识讲解于线下课堂有等质的效果,学生观看视频后,实现线下课堂与线上平台的翻转,完成课程内容的初步认知。第二,学生预习后自主完成课前测试,线上平台系统实时自动改分,师生即时收到反馈,调整线下课堂的教学重点。第三,课前打卡和讨论群发挥教学空间的交互功能,提高用户使用黏性。在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中,交互作用直接影响认知的形成[4]。线上打卡和讨论群有利于促进生生和师生的交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线上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中应用教学课中阶段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线上线下有效联结的教学枢纽,课中阶段应该尽量设计有趣生动和符合岗位实际需求的实践实训活动,积极运用先进的人力资源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想学、乐学和好学。一方面,在线下课程导入方面,教师应在课堂上针对课前测评结果开展难点重点精讲,帮学生理清课程内容思路,提升知识内化。另一方面,在课程实践实训环节上,首先综合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和人力资源虚拟仿真系统,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职业生涯管理和培训与开发六大模块,创设机构仿真,环境仿真和业务及工作流程仿真,还原真实工作场景;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设计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商业游戏等体验式项目实践训练活动。比如在职业生涯管理模块上,教师可以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真实案例视频,引发学生讨论,现场分组开展辩论赛;通过直播和线上投票的功能,吸引每个学生各抒己见,设身处地参与到案例场景中;通过学生评论区弹幕说出自己的想法,辩论实时投票,教师收获教学反馈;教师还可以对职业生涯管理涉及的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进行延伸,启发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思考。再如,在战略规划模块,让学生自主分组,进行无领导小组协作,在人力资源虚拟仿真系统上情景模拟完成组建公司、市场分析、战略制定等一系列指令,最后形成角色分工合作,履行职位职责,推选出“公司总经理”上台述职,接受师生的提问,在此实训模块中,不仅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而且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际等实践能力。
(三)课后探索阶段课后是学生巩固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成效,满足学生高阶性认知发展需求的阶段,虽然在课中阶段学生对课程理论的实践运用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单次的实训实操尚未形成扎实的专业技能。如果课前课中是自我理解和分享理解,那么课后则是对课前和课中知识的反思与升华,针对课前课中的内容提出新的挑战。具体操作方面:教师针对性地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布置兼顾个性化和拓展性的课后作业,促进学生浅层学习向高阶学习的转变,例如模块化课程论文、专题讲座心得、文献阅读笔记和专题调研报告等课后作业。由于此类课后作业注重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权衡自身情况选择相应任务,系统会根据学生选择的任务推送学习资源,例如名师在线讲座链接、知网文献和专题调研资料等,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探究学习。
(四)课终提升与考核混合式教学应该注重全程观,而课终是课程教学的最终一环。在传统的人力资源课程中,课终意味着闭卷考试,这种结课考核偏重理论知识,形式呆板,考核结果基本通过,大部分优良,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要改变传统单线教学学业质量“低水平均衡陷阱”的现象,应废除统一答案的闭卷模式,回归到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终环节凸显知识、实践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需求。在混合式双线教学中,课终考查了前三阶段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注重过程性考核,即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双线教学出勤率,任务完成度和互动积极度等。为保障双线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序进行,过程性考核应占据较大的分值,决定课程的通过率;另一方面从“产学研”相结合出发,创新课程结果性考核方法,例如课终阶段,教师可以在教学管理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双百工程”或“挑战杯”创业大赛,要求学生规定时间以个人或团队方式线上提交与本课程相关的申报书,通过线上生生互评,师评和校评获得项目评分;或者,参加校企合作的人力资源实习项目,企业线上评分获得实习考核评价。最后把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结合,合理分析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得出课程分值。
篇4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是实现高等学校跨跃式发展的时代机遇。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课堂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单元,因此,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教育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看,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在线教学资源,如在线案例、在线百科、在线课堂MOOCS,等多媒体资源及在线实践操作等,在这一环境下,学生一方面可获得大量的在线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又难以融合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优势,导致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么理想。由此可见,在线学习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果缺乏了教师的引导与渗透仍然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同时,高校课堂虽然已经利用在线教学资源,但仍大多停留在PPT、Flash动画以及视音频文件等多媒体演示层面的应用,以信息的展示与传递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师生间的互动,教学信息反馈存在片面性、滞后性、被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有必要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体现学生在线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另一方面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人格影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渗透的优势。鉴于此,本文拟以项目主题式教学方法为融合媒介,探析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优势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混合式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在线教育的迅速发展和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缺陷催生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诞生。现有文献主要对混合式教学的概念、重要性及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概念方面的研究,例如,Jennifer Hofmann(2001)指出混合式教学的思想是教学设计人员将学习过程分成许多模块,然后再去选择合适的媒体将这些模块呈献给学习者,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Micheal Orey(2006)从学习者、教学者角度定义了混合式学习、教学,他认为混合式学习、教学是一种将知识和学习、教学风格相匹配,并在设备、工具、技术、媒体、教材进行选择的决策组织能力。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电子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重要性及有效性方面的研究,例如,汤姆逊(Thomson)公司对混合式学习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好的混合式学习培训方案能够带来更好的生产、工作效率”。斯隆组织(Sloan Consortium)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组织认为混合学习更适合教学的需要。美国教育部网站公开的一项大型调查报告显示从1996 年到 2008 年间通过对高等教育元分析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少数文献研究了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例如,Garrison(1990)提出了高等教育中混合学习分析框架和操作指南。Carol A. Twigg(1994)从数百个申请学校中挑选出30个学校提出“学习设计”框架并做了混合式教学的专项实验。其中,部分研究集中于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有基于微课的翻转式教学、基于MOOC的翻转式教学、基于网络视频资源的翻转式教学等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翻转式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李红美,陆国栋,2014)。尽管上述文献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概念、重要性、必要性和课堂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中对混合式教学在课堂的实现模式研究较弱,且已有相关文献强调对在线资源的利用,却没有说清楚在线资源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知识融合路径与方法,也缺乏从理论模式到实践及评价的整体研究。
已有文献对项目化教学研究较多,主要从概念、构成要素、实践及效果等方面展开。例如,Solomon(2003)认为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过程性方法,以跨学科的实际项目为问题进行小组式学习。John(2005)认为项目学习需要复杂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刘景福认为项目化教学以学科观念与原理为中心借助现实世界中的多种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钟志贤认为项目化教学由内容、活动、情景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Kurubacak(2007)通过实践研究了网络在线项目学习能够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Fezile(2011)研究了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多媒体资源设计开发及其效果。Bell(2011)强调通过项目化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具备多种能力,如沟通、谈判及协作能力等。由上述文献分析可见,项目化教学注重选取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挑战性问题,能够较好的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因此,本文拟将项目化教学的思想与混合式教学融合,在项目中嵌入模块化的主题知识,从而探索一种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项目主题式教学法为融合媒介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三、项目主题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以项目主题式教学法为融合媒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资源要素、情景要素、知识主题要素与课堂教学互动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有机融合共同发挥作用提升知识传授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对模块知识的吸收,能提高综合能力。其中,四要素整合框架构建如图1所示。
首先从对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整合,凝练项目主题。这些整合建立在线下对实际问题的调研的基础之上,再从线上寻找案例资源,与实际问题作匹配分析,并估计其匹配程度;同时,结合原有教材知识点,对所提出的项目化问题作知识匹配分析,从而凝练出基于知识点的项目主题。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参与直接或间接调研,广泛查阅线上案例资料,并要求进行线上相关课程或微课知识点的学习。
篇5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2-0040-02
随着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201 2年以来,作为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2013年,中国开始了对慕课的研究和实践,并开创了慕课在国内高等教育中的应用,2013年成为中国慕课元年。经过6年来的发展与实践,我国慕课的数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一,上线数量已达5000门,有200多门的慕课登录国际著名的慕课平台,选学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目前,国内主要的慕课平台有爱课程、学堂在线、智慧树网、韬星尔雅、好大学在线等。
2017年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最近又认定了801门。这代表着教育部正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共享方面将持续发力,由此也推动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会议,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会上提出:“高校要把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探索实施智能化和精准化的教育,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智能时代竞争力”。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模式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变革,以慕课教学平台为高效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1 产品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1 课程性质分析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性、前瞻性较强,着重培养学生敏锐性的创新思维及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在学时分配上,主要分为理论学习部分和实践学习部分,大多课程的实践学习学时比重等于或大于理论学习。在教学环节上,现阶段产品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分为三个环节:理论讲授、实践应用、辅导答疑。在理论讲授环节上,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让学生掌握此门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通过实践应用让学生针对设计命题进行课题设计,从而巩固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对学生课题设计中各个环节及作业的辅导答疑,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基本设计能力。
1.2 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学时较少,内容较多,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理论教学部分占用课堂时间较长,以致于课堂讨论环节和辅导答疑环节时间有限,不能够深入进行,甚至不能面面俱到的顾及到每一名同学。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为艺术类专业学生,对待理论学习兴趣较弱,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课堂听讲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畏惧老师、不愿意与老师交流的情况,致使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情况。这些教学现状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产品设计人才培养需求。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差异性,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及实践操作能力,是目前产品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2 互联网背景下的产品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方式
2.1 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实体课堂,以教室内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以互联网为背景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主要为互联网+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即以目标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核心,以过程性评价为激励,形成线上+线下、自主+协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将运用、检测、评价一体化,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綜合素质。
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线上课堂主要是通过在线视频学习,在线答题,在线交流讨论。线下课堂主要是重点难点问题的讲解,可以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学习展示、课堂实践和分享交流等方式。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慕课在线学习资源,完成理论学习部分,在课堂进行集中讨论、答疑、练习等。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压缩了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的理论教学环节,释放了较多的课堂讨论、展示、答疑等环节的时间。线上课堂让学生在慕课平台上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线下的实体课堂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带着对知识的理解与疑惑与老师面对面进行交流与讨论,进行深层知识的引导和情感的沟通,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和积极。这种混合式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师由原来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者转变为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和老师以平等的方式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有较大的帮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为人与人的结合,即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教与学,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人——物——人的三角式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改变了单一的教学形式,形成最为稳固的循环式学习方式。混合式课堂教学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更为适合产业设计专业课程的教与学。
2.2 教学内容的重构性设计
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课前的在线学习,课中的课堂讲授,课后的线上线下测试。
课前的在线自主学习,学生结合线上资料进行个性预习,引发学生兴趣,促进自学,形成问题;课中进行线下课堂学习,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主要问题深入讨论,强化理解;课后的线上线下测试环节能够巩固学习,进行知识总结;同时借助线上平台,进行互动交流,从而达到知识的拓展提升,最终形成评价。这种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个性差异。
对于教师而言,混合式课堂的教学设计不简单等于传统教学+在线学习,需要仔细划分组织形式、教学任务、不同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各环节之间的任务和时间联系。在教学内容上,主要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在线学习?哪些内容需要课堂讲授?可以设计什么样的讨论主题,能够将课程内容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相结合?如何及时协调和安排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如何利用在线讨论进行交流?需要认真准备次数、时间点、在线自测练习和作业练习的内容,以及如何与教学进度相结合等。具体的课程设计流程主要为:课前——收集制作学习资料,如思维导图、学前问题、PPT,依托线上平台进行慕课视频的录制及学习任务等;课中——灵活实施教学方式,融合线下多种形式,如难点解析、分组讨论、随机问答、限时答题、头脑风暴、答辩等;课后——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依托线上平台进行学生自检与师生互动。最后进行课程设计总结。
2.3 考核评价形式的多元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产品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笔者认为应当采用线上考查和线下考查两种方式同时进行。
线上考查主要以每个章节的任务点完成为考核手段,以线上作业互评为评价依据。在线上每个章节都应配有相关的开放性考試题目,通过考核题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学生对作业的互评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借鉴,进而不断改进。
线下考查方式主要是以讨论展示式的考核方式和课题作品展示的方式进行。讨论展示式的考核评价形式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其讨论形式可以是演讲、辩论或相互提问的方式。每次讨论课为2课时,100分钟,每组主讲15分钟。课堂讨论分组基本以3-5人为一组,每组至少完成一次主题讲座;每次讨论课时,每小组由1人主讲本组的设计成果,组内其他成员负责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并对主讲人的讲解进行必要的补充。最后,由教师对该组学生的设计成果和讨论内容进行评价,提出优点,指出不足,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讨论课评价原则是要求学生参与课堂,对不参与的同学进行适当扣分,对主讲人和回答人的评价参考主要是看其对待课程的认真态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展示和讲解水平等几个方面。课题作品展示的考核评价形式主要是学生将其完成的课程设计作品通过展示的形式呈现给考核主体,考核主体可包括任课教师、专业教师及班级同学。在考核过程中,能够从多方面的角度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学习任务完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展示课程作品,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展示,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体作品的销售,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使教学和实践得到了有效地整合,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篇6
关键词:MOOC;SPOC;混合式教学
1 MOOC的发展
2015年5月,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明确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互联网+”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互联网+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颠覆和重构,迫使教育产业升级,特别是对于职业在线教育,未来将让教育的效率更高,也让受教育的人群更精准。MOOC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蓬勃发展,在世界以及我国一流大学之间兴起,掀起一轮新的波澜。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首字母缩写,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大规模开发在线交互学习。MOOC是在线课程的发展过程的一个新兴事物,与传统的在线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2001年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一项计划即OCW,利用十年的时间逐步将其所开设的全部课程的教学材料和课件公布于网络,供全世界的求知者和教育者们免费无偿地享用,为课程共享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足之处是其只是课程实录并且单项输出,学习效果难以达成即时反馈,并没有产生互动效果;随后出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他旨在推动高教教学资源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他的出现已经存在一些简单的后期制作,课程搭建了BBS,69.2%的课程有留言信息,2.7%的课程有回复信息,但是在线上线下教学互动性、激励性方面还有所欠缺;随后出现的微课已经有些类似MOOC,有精心的设计,要求教师不能照搬原始课堂讲课,有清晰的内容结构,需要按照知识点设计视频,呈现方式为短视频,每段视频大约5-10分钟,同时制作需要电视级别制作即具有一定的观赏性;MOOC是一个在线学习全周期,从观看视频,到线下共享观点,在线实验,线下完成作业与实验,在线考试甚至取得证书,具备一个完整的周期。
《纽约时报》撰文称2012年为MOOC元年,以Coursera、edX、Udacity等为代表的MOOC平台以及其背后的美国高水平大学领跑在线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这三个平台也称为MOOC平台的“三驾马车”,Coursera()源于斯坦福大学是一个盈利性综合平台,目前注册人数与课程最多的,CEO是前耶鲁大学的校长,edX()是哈佛和麻省理工各出资3000万美元共同建设的一个非营利性平台,负责人是前MIT的一名教授,Udacity()是一个专注于计算机教育的盈利性平台。国内常见的MOOC平台有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高教社-中国大学MOOC和北京大学-华文慕课。
2 MOOC的应用
伴随MOOC的发展,MOOC的应用已不是单纯的在线听课,由翻转/混合式教学,到SPOC互认学分,到学成考证,甚至名校不受教育部指标限制进行自行审批指标招生,其应用还在不断被人们所拓展创新。
(一)翻转/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指将在线学习与常规的师生面授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是不是教师就不用去课堂教课了?答案是否定的。教师仍然需要去课堂,只是学生在上课前会观看课程视频,省去了讲解基础知识的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只讲重点和难点,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有强大的数据支持,二有优良内容、使用方便,三是具备大规模作业的自动批改与快速反馈,四是有良好的交互方式及社区资源。
(二)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SPOC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简称,是慕课应用于现实课堂教学而提供的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SPOC模式可支持学校自行使用MOOC课程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相比MOOC而言,SPOC模式更适用于学校开展翻转课堂在内的混合式教学,实现线上线下学习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SPOC的内容资源与MOOC相同,只是学习的对象不同。SPOC的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以清华大学为例,2013年秋季起,清华大学积极探索校内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但鼓励全校师生利用MOOC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还将MOOC平台理念进行推广,帮助高校及各类机构更好地利用MOOC和SPOC模式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学堂在线为学校和各类机构量身打造用于课程教学的SPOC平台,并挑选现有课程体系中的精品课程提供给高校或机构作为混合式教学的线上课程,目前,已有多所学校与学堂在线建立合作关系,并使用其MOOC教学资源作为混合式教学的一部分。截至到2016年8月底,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注册用户超400万,选课人次达600余万,平台开放慕课课程875门,国内高校及机构慕课250门(其湾地区高校慕课22门),引进斯坦福大学慕课4门,edX慕课31门,链接edX慕课575门,搭建SPOC平台的学校和机构181家,SPOC课程门次3288。
很多老师有疑问如果用了SPOC后是不是自己就不用上课了?实则不然,以贵州理工学院《电路原理》混合式教学为例,其订制清华大学的MOOC课程后,选取适合自己学校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成为典型的SPOC教学模式,通常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清华在线平台上进行预习,让学生通过问题去思考讨论主动获取新知识。课上老师着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充分经历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积极与老师互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3 MOOC的思考
篇7
关键词:互联网+ 微课 学术英语
一、引言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互联网+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经济模式,促使知识学习、获得、产生的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王守仁,2016:8)。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正逐步步入互联网+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教学变革趋势明显,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5年5月23日,主席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指出:中国将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随后2016年2月2日,教育部印发了《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教技厅[2016]1号)提出指导高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的实施方案。
与此同时,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各行各业对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刘彬、李广伟,2014:61)。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元素。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趣味性强、应用面广”等特点(黄振宜,2015:125),为远程教育、在线教学、移动学习等提供了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更为学术英语教学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本文拟对学术英语微课平台设计与构建进行探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等特点,为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支撑,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其学术英语应用能力。下文将对学术英语微课平台的设计原则、学术英语微课的资源开发及学术英语微课的平台构建进行阐释。
二、学术英语微课平台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上,学术英语微课将趣味性、知识性、学术性融为一体,开发学术英语系列微课,构建学术英语微课平台,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贾国栋,2016:13)。具体设计原则如下:
(一)学术性与趣味性相融合
学术英语(EAP)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重要分支,目的是为大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提供语言支撑(蔡基刚,2012:1),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王守仁等,2013:5)。因此,学术英语一方面要着重解决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所遇到的语言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必然要求有一定的学术性;另一方面,鉴于学术英语本身艰涩难懂,在微课制作上必须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融为一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完整地呈现教学内容,以增加学术英语的趣味性。
(二)专题化与应用性相统一
学术英语微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其在“词汇、语法、听说、阅读、翻译及写作”等方面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那么,作为教学资源,不能仅是上述某一个方面知识的呈现,而应以学术英语某个专题为主线,以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为切入点,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制作出若干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5-10分钟)、观看流畅、适合学生特点的专题化的学术英语系列微课。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形式尽可能多样化,以新颖多彩的技术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完美结合,突出微课的应用性,满足学习移动学习的要求。
(三)重点性与针对性相协调
学术英语凸显了英语的工具性特征,对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人才的培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品牌、核特色、环保优势”是本校跻身优秀行列的“三驾马车”。我们针对学校特色学科及专业,重点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医学学术英语、核技术学术英语和环保学术英语系列微课,从整体上提升学术英语教学水平,培B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
三、学术英语微课的资源开发
结合以上原则,我们针对学术英语课程特点,从学术英语词汇篇、学术英语句法篇、学术英语阅读篇、学术英语翻译篇、学术英语写作篇及学术英语听说篇等方面开发出专题化的“学术英语”系列微课资源,力求把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应用能力及学术思维能力。基本构图如下:
按照以上六个专题,一方面,我们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在每个专题中按不同专业分别逐一进行微课资源开发,如医学学术英语词汇、核技术学术英语词汇、环保学术英语词汇、管理学术英语词汇等。在提供学术英语微视频的同时,配套提供教学辅助资源,包括学术英语微简介、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进阶练习等;另一方面,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多元的教学方法引入微课设计开发。例如,医学学术英语词汇微课以医学英语两栖词汇为切入点,将情景教学法与认知语言中隐喻、转喻两种认知机制有机融合,有效利用大脑信息存储、遗忘、唤醒与激活机理,建立现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寻找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相似性,探究普通英语词汇与医学英语词汇的共核部分,从而启发他们思考、推理和演绎,培养其学术思辨能力。
学术英语微课的资源开发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和学习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个性化学习,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效果,满足学生多样化及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四、学术英语微课的平台构建
本微课以南华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作用,在所开发微课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学术英语微课体系,满足线上线下教学的真正需要。南华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以泛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为核心思想,以海量资源为基础,以课程为中心,以学习空间为平台的数字学习服务系统。平台集备课、教学活动、资源管理、网络教育于一体,成功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是一个先进的学习管理平台。
在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我们拟构建一个资源丰富、交互体验好的开放的学术英语微课平台,满足课堂教学的真正需要。学术英语微课将在该平台体现完整的教学体系,包含学术英语教学设计、网络课堂互动、学生练习及作业反馈和学习评价等环节。允许学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专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进行学习,并提供及时反馈信息。教师将“注水式”教学方式转变为“点火式”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策略指导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不断优化教学设计,逐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发挥平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交互性等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贾国栋,2016:13),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
五、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等将会越来越普及(卢海燕,2014:33)。我们将微课与学术英语学习相结合,设计开发专题化的学术英语系列微课资源,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学术英语微课教学平台,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符合互联网+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特点,符合外语教学规律,符合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需求,更符合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教改项目“信息化背景下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与实践”、2016年南华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术英语微课平台构建与应用”、2014年湖南省教改项目“多媒体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和2016年南华大学船山学院重点项目“微课在独立学院学术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2]贾国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J].外语界,2016,(3):11-18.
[3]刘彬,李广伟.基于语料库的ESP教学平台构建与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12):61-63.
[4]R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33-36.
[5]黄振宜.微课的内涵及发展前景辨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0):124-127.
[6]王守仁.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2013,(5):4-10
[7]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10.
篇8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教学模式 Sakai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41
Research and Desig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Sakai's
――Take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V Aili, YE Xiaotao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Abstract Blended teaching mode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since it was proposed. Taking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design of HPU, for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Put forward concrete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in implement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l. Then, suggested implement the project through the way of promotion after establishing experiment sit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gave full play to teachers' leading role in teaching and students' dominant role in studying .It cultivated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awareness of thinking.
Key words blended teaching; teaching mode; Sakai
0 前言
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起,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学生利用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和学习风格进行学习,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既发挥在线教学的特色优势,又充分有效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呢?这就需要实施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①
Sakai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共同开发使用的一种开源的E-learning系统,提供课程资源共享、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在线讨论以及各类统计等丰富功能。目前国内许多知名高校如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都在积极推广使用。
1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作为对E-Learning反思后的新理念被提出以来,②其应用研究领域也逐步从培训延伸至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
混合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发生改变。教师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根据专业和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特点,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教师要在分析学生需要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推动教师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学生应如何利用在线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主动学习,由被动听讲向主动参与转变、向以自学和主动学习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转变。
2 高校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实施策略
在高校实施混合式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对混合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够;任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前期付出较大;进行混合教学改革的相关制度不健全、配套政策不够;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较差。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教育教学观念更新。高校要实施以学生学习效果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实施“研讨式”、“混合式”等能够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动性的教学方法,探索并实施学习过程与考核综合评价相结合考试改革,建立学生学习过程基础数据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多维度的教学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
同时学校要大力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和应用水平。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在初期需要教师额外付出劳动和努力,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大最新信息技术宣讲,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管理,建立有效机制。由相关责任机构负责制定出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使用条例等,使网络教学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学校各部门之间还应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如:教务处主要负责组织、管理和评价,制定“管理评价”和“激励措施”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奖励措施;相关技术部门负责技术支持、系统维护、二次开发;各个学院负责组织、监督和管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情况。
3 河南理工大学基于Sakai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基于Sakai平台混合式教学从环境设计、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与管理三个环节进行了研究和设计。
3.1 混合式教学的环境设计
混合式教学环境中以网络教学平台选择、校园网络建设尤为重要。河南理工大学校园网络已建设成为双核心、万兆骨干网络,信息点达4万多个,无线网络实现了教学、办公、公共活动场所、学生宿舍的全覆盖。
学校加强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建设,除了教务辅助系统、Sakai平台、英语网络自学平台等之外,还引入了数字图书馆、尔雅通识课和天空教室等系统,极大丰富了网络学习资源。
3.2 基于Sakai平台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涉及三个层面:学校层面的教学改革、专业层面的教学改革以及课程层面的教学设计。
学校层面:确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长。制定相关制度措施、体制机制来激励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觉应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开展教学。
专业层面:围绕学校确立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建立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合理设置课程线上线下学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层面:实施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充分利用Sakai平台实施“研讨式”、“混合式”、“翻转课堂”等能够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Sakai平台提供的相关功能探索并实施学习过程与考核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考试改革。
下面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基于Sakai平台的教学设计实践:
首先是利用 “资源”、“教学大纲”等工具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其次利用 “在线答疑”和“讨论区”功能来实现在线交流。比如将讨论区分为“课程相关”、“等级考试”和“其他”等三个板块,其中“课程相关”又划分为“上机问题”、“作业与测验”和“考试相关”等三个子板块,充分有效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
再者利用 “练习与测验”功能进行章节测验。针对每一章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习题,可以是不同的题型。这种在线测验在时间、地点设置上可以相对宽松。在题库足够大的情况下可以随机抽题自动组卷。教师利用测验评分和分析加强对学生的过程考核。
3.3 基于Sakai平台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与管理
教师利用Sakai平台可以较好地弥补传统课堂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的不足,通过记录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的交互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评价。
教学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Sakai平台的上载课程的资源量、作业批改数量和质量、测验次数、回答学生提问数量等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制定了相应的课程量化评价办法,每个学期对在Sakai平台开展教学的课程进行量化评优。
4 河南理工大学混合式教学应用情况
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参与师生的广泛好评,见图1。
5 结语
今后还需要在下述两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实施策略研究。混合式教学还在起步阶段,如何更合理的引导师生主动参与新教学模式的实施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研究。(2)大数据挖掘。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上受到高度认同,但具体实施的效果还需要详实的数据来佐证,这就需要对于实践过程中的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SJ GLX168);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重点课题(GZS036、GZS290)
注释
①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
篇9
关键词:混合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性教学 考核体系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193-02
线上线下教学方法源于美国,是将线下商业贸易和互 联网平台对接,让互联网平台成为线下商业贸易往来终端[1]。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逐步渗透到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获取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不同来源的教学资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线上线下资源传递给学生。(2)线上线下教学课程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归纳能力,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接受形式与传统教学实现了很大的突破。(3)线上线下的全方位考核方式更有效的测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消化能力、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4)混合教学方法创造了一个学生、教师、网络的立体交互的翻转课堂,学生在课程翻转教学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协作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生化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方法也面临中诸多局限、困难与挑战。
1 智能化教学条件有待提高
无论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都是以课程体系为中心点,利用网络覆盖,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学平台等网络资源将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传递给学生,对于学生而言,将大量的知识信息有针对性的吸纳,需要教师有的放矢,能在海量的知识信息中挑选整合,供学生线上学习和有效反思。巧用教学资源和课程设计深度融合,将信息化辅助的混合教学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目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有微课、慕课、虚拟仿真软件、在线题库和测试等方式,通过智能化课堂与真实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互动,学生将课后的时间有效整合转移到课程,有效巩固学习,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 课程考评体系有待完善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非常有利于生化类等实践性操作强的课程教学,往往传统的课堂讲授加笔试考核已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能力体系的掌握能力的评估,线上线下考核过程则要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和学习跟踪。通过对课程的过程考核体系的设置,分过程分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这需要有稳定高速的数据库来作为保障。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在课程考核体系中得到有效地提高。通过在线题库的考核,学生学习网络资源的频率和学习的有效性,还可通过学生通过团队或个人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其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3 拓展提升实践性教学单元教学质量
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单元,除了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等强化教学效果,还可以选择相应的仿真体系模拟虚拟化教学工厂。不同能力体系对应的实践教学单元虽然可以通过实践来进行考核,然而巨大的工作量让教师很难全面的给出判断,而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可将这一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学生在课堂没有掌握的技能可以在网络资源中及时学习,尤其是核心操作技能,可以通过视频、微课、仿真等资源实施操练,模拟教学情境举一反三。指导教师积极帮助和引导学员进行自我评价。充分体现智能化课堂的灵活性。
4 生化类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感想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教学服务平台,教学团队着力做好教、学、评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课程标准、课程实训手册、课程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企业教学资源、课程题库等[2]。二是学:项目实训手册、课程教学视频、课程电子教材、互动讨论区。三是评:课程评价体系、实训项目考核 课程题库、项目评议系统。学生在合理的教学服务平台中有动力的主动学习、归纳、整理学习资源。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资源、教学资源、项目实训资源、仿真软件资源。
完善O2O考核评估体系,教师将海量教学资源的整合归纳能力和学生在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将纳入评估考核体系。该方法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将学生更多的个人时间转移到课程的线上学习体系中,需要教师及时优化课程互动单元,重视在网络平台学生的释疑解惑工作,个别辅导和沟通交流结合,提升线上学习资源的互动性和新颖性,提升线上学习效果。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借鉴培训包教学模式,将课程分单元、任务,分割成技能单元,以课程项目为载体,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小组讨论,完成知识学习的有效迁移。同时需要将课程知识点植入整个网络资源库和考核体系,知识的渗透性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相应提高。这亦是近年来,微课、慕课逐渐占据了线上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的缘由。两种课堂教学模式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与考核工作交替开展,打破传统教学沉闷的格局,创建轻松有趣的互动教学。
5 生化类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5.1 仿真导入课程实训
生化类课程典型的生化发酵仿真系统图青霉素仿真系统,啤酒生产仿真系统,案例经典,案例覆盖知识点较为全面,企业工艺生产线发展较为成熟,因此,可以将仿真系统引入教学资源平台,学生结合书本、企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再次回归到网络虚拟仿真,将不同场景的知识碎片有效融合到一起。
5.2 深入校企合作
将企业真实工作场景植入课程,可使得教学情境更加真实,教师可以实拍操作视频或者将生产工艺制作成网络视频供学生线下学习,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给学生现场授课,将诸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和课程知识点有效融合,提升课程的真实性和渗透性。如我们可以将药品生产的真实过程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自行点击学习,还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灭菌、制药工厂空气净化工艺、风味制品的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工艺等做成视频通过网络资源让学生点击学习,加深课程的渗透性。
5.3 案例对比,互动交流
如通过设置不同的案例如革兰氏染色操作、青霉素典型发酵工艺、生长曲线的制作、微生物菌种的筛选等典型单元,精心设计微课和短视l等方式给学生观看,通过资源平台实现资源交互分享,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学生个性,鼓励他们的创新探究能力。学生利用学习资源提交出不同的答案,通过不同方式完成案例任务,可行性案例和交互性高的案例应占到教学资源很大的比例。案例网络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扩展的,精致化的全新学习体验。
5.4 理实一体创新考核模式
考核方式在课程的教学效果中占到了很大的比例,用多元化考核机制督促学生合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来提升课后学习效率,可以提供趣味化、情景化的交互测评和联系,定期单元考核和课程点击率、留言讨论次数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考核效果,还可以设置诸如:微生物菌种筛选、微生物涂布、酶活力测定等标准单元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还可以通过反馈、问卷的形式来检验混合式教学是否深入学生的脑海,甚至可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6 结语
生化类课程由于其较为艰深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实践性能,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一线操作岗位的需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逐步占据课程体系很大的比例,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生化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植入了更多的动态元素辅助智能课堂教学,在后期的发展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让教师和学生点对点交互,更为灵活有效。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冬奥服务英语;iSmart平台
一、混合学习模式
科技发展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重塑教学环境和教学生态。混合学习(Blendinglearning)作为“互联网+时代”衍生的新型学习模式,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为核心理念,强调在恰当的时间运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它在形式上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实质上是在分析学习者需要、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的基础上,不同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深度融合与无缝对接。混合式学习模式注重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与评价反馈,注重学习者自控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全面锻炼,改变传统静态和教条化教学范式,拓展传统课堂的深度和广度,促使语言、教学、技术、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构成相互需要、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关系。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教育的一大变革,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将被广泛运用,成为常态。
二、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奥运服务英语课程设计
为推动奥运服务英语课程扎实开局,有序推进,确保实效,需要从学习内容设计、学情分析、教学平台选用、模式构建等方面做好调研与组织工作。
(一)设计学习内容
奥运服务英语课程是针对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英语服务人员紧缺的现状,开设的一门英语在线课程。以服务冬奥会为理念,该课程涵盖了冬奥服务交流用语、奥运文化和张家口历史文化三个国际交流的主要板块。团队教师巧妙编排教学内容,恰当选取视频、音频资料,精心制作PPT、微课,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样的作业、活动,以提高学习者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二)分析学习对象
奥运服务英语的学习对象是面向专科、本科生以及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有从事对外服务的愿望、有进行对外交流机会及需求的学习者和涉外工作者。这部分学习者形象称之为“数字原住民一代”,他们很大程度上依靠信息技术来获取和进行社会以及专业的交流,擅长快速处理信息,反感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喜欢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式地主动学习。同时,这部分学习者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兴趣各异,个性化学习需求大。
(三)选择在线学习平台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倾力打造的iSmart外语智能学习平台可以依托云题库进行外语单项技能自主训练,多终端同步交互式学习,是一个深度整合建课工具的外语教学内容资源平台,其独特的集成学习、通知、测验、学习过程记录、跟踪等功能,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资源共享,实现了外语语言教学的个性化与智能化。
(四)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
教师全面开发课程,重新演绎教学内容,建构学习者学习自由、自主、自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互动的混合学习模式。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三、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奥运服务英语课程实施
(一)课前教师在线部分
团队教师DIY在平台上建设课程各个模块,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如制定自主学习任务表、课程简介、课程目录、教学模块的重、难点、评价方式与细则等;依托iSmart平台,教师教学视频、微课、课件、电子文本等各种教学资源;问卷,进行教学分析;技术监控,设置“过关条件”管理课程;在线指导,追踪学习者学习进度、学习时长、学习效果等学习轨迹,努力打造“学习友好型”环境。
(二)课前学习者在线部分
在具体任务地引导下,学习者自主设定目标、自主选择路径探究,以轻松自然的方式习得交通、餐饮、购物、医疗急救、应急处理、场地介绍等奥运服务英语知识,涉猎冰雪、奥运文化与张家口文化。在具体模块内容SpeakandRecite部分,角色朗读,跟读录音;在ListenandDecode部分,反复听读,选择或填写答案;在TextUnderstanding部分,重点句型点读、重点提问、翻译讲解;在SimulateandAct部分,模拟情境,交流互动。整个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详细记录,及时反馈,积极探讨。
(三)课中面对面部分
信息化手段永远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学习者需要有“温度”的交流,持续激情,点燃活力,因此,课堂学习是学习者知识内化与能力拓展“温度”交流的关键阶段。首先,学习者分组,以演讲、PPT介绍、微课展示、角色扮演等形式,汇报在线点滴收获,本组或其他组成员抱团取暖,适时补充、拓展相关资料,纠正语音、语调、措辞等语言错误,提出在线学习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教师答疑解惑、讲解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习者巩固、掌握、吸收知识。随后教师公布课内话题,开展自由发言、小组讨论、竞赛等活动,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地将张家口剪纸、打树花等地方特色文化与奥运冰雪文化巧妙贯穿到奥运服务情景话题中,学习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针对学习者的回答和独特见解,或师生协商讨论,或教师给予针对性指导、反馈性评价,以期在交流的碰撞中,激发学习者积极地情感体验,引起学习者的高级思维和认知,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实现深度学习与合理运用。最后,教师就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炼精讲,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地梳理、总结和评价。
(四)课后巩固、拓展部分
为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查漏补缺,教师布置在线练习与作业,设计在线小规模测验题目,学习者继续通过平台进行作业展示、交流讨论、互动答疑等活动;同时,教师鼓励学习者积极进行课后实操训练,如参加志愿服务,表演情景剧等,以实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教学目的。
四、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奥运服务英语课程评价
评价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反馈阶段。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从设计、组织到实施的全程动态的评价过程,是基于网络与课堂、过程与结果等不同层次展开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与平台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评价维度设定为:平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如学习次数、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互动交流频率、作业、测试等方面进行客观量化评价;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态度、作品展示、讨论交流等进行主观性量化评价;学习者对学习、活动采用的方法、实现的途径、表现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主观性自评、互评。时机成熟后,社会力量亦可参与评价。通过多层次、多元性、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体系,不断加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提高混合学习效果,也促使教师加强iSmart平台和奥运服务英语课程建设。
- 上一篇:骨科行业发展前景
- 下一篇: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