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的会计电算化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狭义的会计电算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控制的要求
自从50年代会计工作中开始应用计算机,直到70年代后数据库技术的普遍应用,传统的会计工作已经大部分被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所代替,人们利用计算机的记忆功能、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功能,以及庞大而且先进的数据库,基本代替了会计的手工操作。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因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面貌,为会计人员参与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手工会计是通过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这样的流程来开展核算工作的,其中每一过程都需要专门人员从事收集、整理、记录、计算工作,尤其是记账过程避免不了许多重复转抄工作。而电算化会计仅需要将数据(原始凭证)一次录入,其他的过程均可由计算机进行且瞬间即可完成。这样,在手工会计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繁琐的工作,变成了电算化会计下一个简单的指令或动作。过去需要众多人员从事的填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因此可以说,电算化会计不仅彻底解放了会计人员的双手,同时也为激活会计人员的头脑创造了条件,使他们有精力、有条件去关注履行会计原本就有的职能,即会计控制。另外,90年代以后,实践中不断开发出的许多先进适用的软件项目,使电算化会计可以完成大量在手工会计条件下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如各种辅助核算和管理会计核算工作。而这些核算正是实施会计控制所必需的,或者说是会计控制的内容之一。例如,在进行费用控制时,人们甚至需要追踪到某个人的费用明细信息,这对于一个较大规模的企业来说,在手工会计条件下可以说是无法做到的。而在电算化会计下,只需在程序中设置某种辅助核算功能,就可以按照需要获取所需的会计数据和报告。
会计电算化不仅为实施会计控制提供了众多机遇,同时也对会计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电算化会计的实施给会计控制带来了新的难题。实施电算化会计以后,为一些人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提供了条件。由于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比手工操作下隐蔽性高、防范困难,加强电算化会计的控制和自控能力就十分必要。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电算化会计程序中增加会计控制功能,并按此思路来进行设计和开发,从而使会计反映和控制两大职能平衡发展。多年来,由于会计以反映为主,电算化会计的控制功能实际上处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境地。为此,需要大力开发会计控制的功能,扩展数据库,建立以多种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为主的方法库和数据库。在进行会计控制功能的开发时,会计人员应熟悉业务,对市场和国家政策了如指掌,清楚控制点,系统掌握以数学为主的管理会计方法。此外,还要与系统开发人员密切配合,集中精力研究控制什么、用什么会计方法控制和怎样控制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就企业会计而言,会计控制具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本身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控制。
二、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
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使其符合会计准则和各种会计法规的要求,保证会计信息能真实、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保障各方面利用会计信息所进行的判断和决策不被误导,即我们所说的“对会计工作本身的控制”。在实施这一控制时,所设计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应具有防护和自动补偿。即会计信息在输入、处理、输出过程中,均有相应的事先控制予以检查。同时,一旦发现某一处理环节有误,就应有相应的补救措施予以纠正。
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工具、载体、账务处理、会计组织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会计控制也由人工控制变为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使会计控制更为复杂,要求更加严密。但是操作简单,控制也更加有效。电算化会计信息控制除计算机本身的一般控制外,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输入控制是指对数据采集和系统输入的控制,由于目前数据的采集和输入必须有人参与,而且数据输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处理和输出的结果,因而对电算化会计的输入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制订标准化凭证格式,建立科目参照文件,设立科目代码校验位,有条件的可进行二次输入;每一位参与电算化会计的人员都应实施授权控制,通过设置操作员口令和上机日志等控制手段,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还必须增设专人输入检查控制环节,未经检查,应无法进行下一步会计处理。会计信息处理和输出的控制,基本上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的,主要取决于应用程序的正确性和环境控制能力,系统设计应具有识别信息失误的能力。同时,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程序操作。
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控制的关键,一是研究会计控制的要求,即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点;二是确定计算机硬件设备、开发工具及应用程序是否能达到会计控制的要求。计算机和网络越发展,会计控制自动化的程度就会越高。可以想象,当全社会都用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以后,就可将规范、标准的原始凭证扫描进入计算机进行自动识别,甚至完全可以采用电子数据网络传输,以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会计控制功能便将大为增强。
三、关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
现代企业可以看作是各种职能、各种业务处理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集合体,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和目标的系统。为保证系统的配合和协调、保证企业经营方针和系统最优化目标的实现,需要采用一系列会计方法,通过计划、预算、内部控制、分析、稽核、报告等手段,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控制。会计电算化为企业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创造了条件,这种会计控制通常有以下特征:①充分利用电算化会计信息。借助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重新分类和整理。通过系统接口或集成方式做到数据共享,一次输入,多次使用。②需要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再开发或二次开发。增加辅助核算,把以运筹为主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开发成方法库和模型库,并同会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利用计算机先进快速的处理和计算优势实施会计控制。③会计人员可以专注地进行会
计分析、制定控制标准和参与政策。④计算机自动报警和实时控制。即将控制标准事先输入会计系统作为“控制线”,执行中一旦出现差异就激活计算机自动报警,以及时调节或改正作业。一般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包括效益控制、资产控制和风险控制等。
1.效益控制。效益控制的目标是以最小的资金占用和耗费,最优的资金投入组合,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简单的说就是使成本最小化而利润最大化。包括制定计划、编制预算等事前控制和跟踪计划实施,进行成本、费用指标分解,采用限额开支和责任会计等事中控制。利用计算机的辅助核算,生成适合管理和控制要求的企业内部效益控制报告,如成本费用报告、合同执行报告、责任中心报告等。会计人员应集中精力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和处理结果进行会计分析,并应对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2.资产控制。资产控制的目标是保持资产实物的安全、完整并使其保值、增值,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这种控制可以分为实物控制和价值控制两类。对资产实物的控制,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和授权审批控制,运用计算机进行实物资产管理,对资产的购买、保管、领用、处置应有完整记录并定期清查和核对,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程序和控制执行情况实施审计控制。资产的价值控制,主要包括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实施财产保全控制,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折旧方法并足额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及时进行固定资产大修理等,保证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
篇2
【关键词】ERP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 教学改革
市场的残酷竞争让中小企业逐渐明晰了人才资源的重要。企业的发展要在引进先进管理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同时,还需要选取和培养人才,提升管理效率、创新能力,真正强大企业的竞争力。ERP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其涉及企业的供销存、财务、质量、制造、计划等核心业务各方面,诸多企业不惜斥巨资购买ERP系统以提升管理水平。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对ERP人才需求量增多,人才缺口大,很多单位求贤若渴却得不到人才,而众多毕业生则找不到工作,这不和谐的状态存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职业教育不明显,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低。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从市场出发,注重职业教育。
1.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在ERP环境下势在必行
1.1.我国中小企业的ERP系统的特征。其突出特点有二:一是数据关系繁杂,从系统的组成结构来说,其涉及到大量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不仅提供货币信息,也提供非货币信息,重视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和相关性。二是对财务决策的支持和推动。传统财务管理软件能提供简单的财务决策,但这一服务局限性强,无法运用到决策的全过程中。ERP系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集成化,集中化信息处理有利于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全面预测决策面临的风险,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1.2.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信息时代的到来使ERP在各企业和单位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成效。ERP是信息时代下企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的先进管理方式。会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会计的综合功能的提升,也有利于基于会计信息的决策的有效执行,还有利于会计社会地位的提高。然而,当下的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上还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推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加强新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育来满足新的需求。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的需求。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会计电算化人才对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企业进行微观管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电算化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资源配置的优化,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加快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新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有利于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使市场的公正、透明、秩序,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1.4.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证。要掌控对市场和行业的主导权,就必须将制定信息技术规则的权力掌握在手中。若要在国际上具有制定规则的重要影响力,就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进程。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学习和积累大量会计信息技术知识以及相关经验,培养大批会计电算化人才,积极参与研究和制定国际信息技术规范,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时要加强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使国家经济安全得到重要保障。
2.当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存在的普遍弊端
2.1.教学目标有待进一步不清晰。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还缺乏清晰的定位,不能使教学目标和现代企业的实际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在老师的观念里,教学任务就是把会计电算化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就是要接收和掌握知识――教学观的陈旧往往导致会计电算化的理念研究的缺失。
2.2.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鲜活。当前,ERP已经成为财会领域的新型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高职院校还缺乏相关内容的教学。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财务软件还比较单一,这势必影响学生对先进财务软件的学习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就业和工作。会计电算化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含括了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老师讲课和在黑板上板书和的教学方式,而不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就不能实现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方式的有效联合,不能满足ERP的教学要求。
2.3师资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ERP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涵括广泛的内容,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要求教师在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系统管理能力。然而在当下的高职院校,这样的高素质教师还有待充实,这严重的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3.面向中小企业ERP人才需求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中小企业对ERP人才的需求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教学改革应有具体措施。
3.1.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ERP环境对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和管理方式,为将来从事财会行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3.2.规范系统的教学内容。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时,应现开设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然后再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将会计学知识贯穿到计算机教学中,从而加深对会计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可以采取模拟企业财务信息处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和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财务工作流程。另外要重视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技术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方式的结合。
3.3.健全合格的师资系统。由于师资系统对ERP环境的不适应,所以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首先,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训,建构新的会计知识结构,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引进企业财会精英到校园内。通过上述办法来不断健全完善完善师资系统。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开始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逐步走向集约化管理,以管理创效益。而ERP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被大多数企业认可,学校也必须为企业培养大量不同层次的ERP人才,才能不辱时代使命,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篇3
一、阐述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会计电算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层面来说,会计电算化是指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将会计应用在企业工作中,也就是说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相关的会计软件来取代传统的手工会计报账方式,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对整个会计流程中的信息进行处理。会计电算化不仅具有极高的数据处理效率,而且具有发现错误和快速查询的功能,极大的避免了传统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弊端,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从广义层面来说,会计电算化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但凡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工作,无论是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还是从宏观角度对会计电算化进行规划,甚至建设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制度以及培育和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均可划分到会计电算化的范畴。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人员和计算机相互结合的系统,会计资源的功能完善则是它的核心部分。只有从整体上提高会计电算化,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利益。
二、会计电算化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1)对计算机技术能够进行熟练操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取代了过去手工记账等传统的商务模式,而且发展越来越迅速,在国际各种经济业务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会计电算化也不断发展,而且网络应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对会计电算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须能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并能够对计算机技术进行熟练操作,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不同类型的会计电算化难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同时还得学会利用网络来搜集和获取所需的会计电算化数据和资料,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便利。
(2)对会计电算化内容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被广泛应用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处理上,计算机代替传统的会计人员来完成大量的核算任务,使得会计电算化部门不断精简内部人员,降低和减少了对基础财务人员的需求量,而对于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且业务知识水平较高的中高级会计电算化人员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据有关部门的研究和统计,从事会计报表等基础业务的人员较少,对企业的贡献也较小,而大部分会计电算化人员都在资本运作、对财务进行预算和管理等方面从事工作,会计电算化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未来企业会更加注重对会计电算化人员财务分析能力的考核,以便促进会计电算化人员能够掌握较强的会计电算化分析和加工能力。
(3)具备团队精神,加强合作与交流。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经济交流日益增多,会计电算化部门作为企业的重要促成部分,极大的增加了其内部人员和世界各国企业负责人和员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这就对会计电算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人员在拥有较强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团队精神,学会与各个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以便能够共享资源,及时获取有利信息,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双赢的局面。
(4)自学能力较强。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随着我国与国际经济的不断接轨,各种新问题、新业务层出不穷,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不断加大了对会计电算化的投入力度,对会计电算化制度和准则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在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人员只要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对于各种新业务、新知识能够及时的汲取和掌握,以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为依据,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各种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的有效策略
(1)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会计电算化尽管是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为主体,但也离不开会计人员的积极参与。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工作中的成效,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否得到有效提高。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会计业务知识和能力,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与计算机的密切联系,会计人员还需掌握并能熟练操作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和技能。另外,会计人员学习一定的商务管理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种复合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才能满足当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求,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危机,促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会计电算化需向财务和管理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已经起了阻碍作用,值得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必须将强化会计电算化的任务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善,扩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从财务和管理两方面进行,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进行。
篇4
一、会计电算化的学科特征分析
会计电算化学科特征的分析可以在更高的视角来审视会计电算化的概貌,更深刻地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机理,洞悉会计电算化学科的特殊性,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均存在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践的分析,通过对现有相关研究的总结,本研究认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学科具有如下的学科特征:第一、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典型的实践性学科。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内容侧重于软件的操作,即传授学生如何运用既有的软件产品,通过既有的软件产品完成既定的会计业务。会计理论是一套较为复杂的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理论的实践性表现,即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规则是在会计理论的支配下完成的,不是随意制订的。但是,仅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视角来看,会计电算化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实验操作内容的要求高于理论分析的内容。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才算完成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教学任务,而会计电算化实验的理论分析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理解与领悟过程。第二、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典型的复合性学科。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多种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于一身的复合型学科。从狭义范围来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复合,主要涉及会计实务理论与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从广义的范围来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计算机科学、金融学、数学、法学、财政学、企业管理、计量经济学与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复合,涉及到这些学科所包含的多种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随着会计学内涵的丰富,管理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对会计理论的影响日益增大,必然也不断增强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第三、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动态性发展的学科。会计电算化兴起的时期较短,仅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与会计学的数百年历史相比较起来,不可同日而语。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出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事情,但仅处于认识与了解的阶段,而在九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应用于企业界,在九十年代末期才开始普及。会计电算化的支持学科包括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门学科,这些学科的发展必然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作为二十世纪的人类三大发明之一,至今仍保持着持续的发展势头,必然也带来会计电算化的持续性变革。第四、会计电算化的学习方法是以面托点、以点带面。会计电算化的学习重在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学会会计财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然后再理解会计电算化所隐含的各种会计理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循善诱,先在实践性的操作上获得突破,然后再理论上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软件操作,而理论的领悟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10]。学生不需要、也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会计电算化的支持性学科,但对每个学科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要有一定的掌握,集聚成面,共同支撑会计电算化操作这个点,同时以操作需要的点来拉动相关知识的学习。第五、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导入口。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驱动下,企业信息系统在近二十年时间里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由早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上升为今天的ERP系统,实现了企业内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整合与协作。但是,无论是早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还是现在的ERP系统,都是以会计电算化作为导入口,即会计电算化功能的实现是这些系统软件付诸应用的开端。现在的ERP系统,各种功能模块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些模块的应用较为成熟,而有些模块仅是摆设,然而,一般而言,应用较为成熟的模块均是实现各种财务核算功能的模块。第六、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非成熟学科。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远远超前于理论性的发展,许多实践操作在理论解释上仍处于空白状态,即会计电算化操作与基本的会计理论、审计理论存在着诸多的冲突,或者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既有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在会计研究领域,会计电算化的超前性发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会计学是一门严谨的理论学科,需要对会计行为进行系统的、严密的规范,因此,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包括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在内的一系列会计理论需要进行程度不等的变革,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实践的发展。相对于会计理论的成熟性而言,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非成熟性的学科。第七、ERP的实施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目标。会计电算化的功能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与扩展的,早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仅完成基本的会计核算功能,是手工记账的简单替代。随着会计学在管理科学中影响力度的增大与影响范围的扩展,会计学的管理功能也在逐渐增强,会计学在企业决策、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也日渐显著,必然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出新的需求。ERP是一个多功能的集成性系统,狭义的会计电算化仅是ERP系统的要素模块,而ERP系统仍存在着其他若干功能的模块,这些模块的功能实现也正是会计电算化在会计理论发展支配下的发展目标。可以认为,从广义上讲,ERP系统是现代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第八、会计电算化学科的发展是一种缓慢式的进展。会计电算化是在信息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近二十年来获得了飞速的成长。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的制约,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将进入平缓状态,呈现一种潜移默化的发展态势,不可能回转到初级阶段的疾风暴雨式扩张。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严重滞后,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而政策与法规的调整不是朝夕之事,需要依托于会计理论与信息技术的双重改进。就我国现有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所依托的资源来看,无论在人力资源或物力资源上,尚不具备改变会计电算化外部运作环境的能力,因此,经过短促的急促扩张阶段之后,会计电算化将呈现缓慢式的发展局面。
二、结语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操作性的发展远超过理论性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性学科,无论是会计学或者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都会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与实践带来程度不等的影响。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十年中,会计电算化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将存在着深远的变革,会计电算化的学科特征将呈现更为缤纷的色彩。会计电算化的实践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由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将逐渐向人力资源会计、供应链核算、信息化决策等方向发展,从而更为丰富了会计电算化的内涵。会计电算化的学科特征分析有助于对会计电算化内涵的认识,有助于对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的理解,有助于对会计电算化思想的领悟,从而有助于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发展。(本文来自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刘涛张卫红张同建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篇5
一、引言
实训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有效教育方法已被教育界公认。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熟悉生产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目的即是通过工学一体的实训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拥有专业的基础知识,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各类财会软件的应用,从而向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财务会计人才。
当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受实训教学时间、实验规模、教材、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存在着实训与社会脱节,不本文由收集整理能真实模拟电子信息技术会计工作流程和环境的应用;课程培养目标缺失,没有把重心放到实际应用上;实训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节奏,只限于教材内容的讲解,而不是根据会计的职业定位来设置实训内容,与社会上会计的实际工作岗位不相容等问题。电算化实训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多的生力军,是高职院校优化教学资源的必经过程。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改革的路径
1.认清主次。正确的把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会计电算化高质量教学的基本前提。会计电算化[1],广义上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的总和,它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等;狭义上,会计电算化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的基础相对较差,针对他们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指向狭义的会计电算化。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会计岗位职能,以实践教学为主体,联合企业,突出技能训练和实操培养。
2.生动教学。高职生在学习能力上的欠缺,需要通过在教学实施中利用一些比较容易接受的事情,或者现场操作来讲述课堂内容,尽可能地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实训的基础上去讲解理论,切忌脱离实物的空谈。应以“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教学模式为主体,配合以任务式的教学方法,每一个任务都精心设计以达到某个教学目的,教师提出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并在一定的时间和实践条件下,在老师的监督和同学的协助下完成任务,由老师或专家来评价任务的完成水平[2]。为学生构建这样一个实战的情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来实现一个个任务,通过实战演练来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准。
3.师资力量。根据市场需求,高职毕业生最重要的能力是会计、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手工向会计电算化转换的系统处理能力,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能力也占了很大比重。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师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必须在计算机和会计两者之间有机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专任教师,应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主动的去获取新的知识,积极参加会计电算化的教育教学科研项目。要提高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除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外,还应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丰富的经验。达到学以致用,学以促用的效果。
4.教材改革。教材是课程开展的蓝本,是课程的基础,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工具。针对不同的职业需求方向,开发适合本院校的教材至关重要。聘请同行业企业的专家人才来共同编纂符合本行业市场需求的教材,以实践为主,一改过去教材资料滞后,缺乏新鲜血液,所学不能应用到实际中的问题,将会是教学改革的一大助力。
5.erp管理型。当今世界,软件管理系统的复杂程度日益提升,功能愈发强大,财务、管理、供应链一体化应用(erp最核心理念)的企业级财务管理软件已然成为企业信息化软件市场的主体。我国会计软件逐步从核算型向管理、决策方向转变,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也由单一化向综合化转变,技术由零散状态向集成化转变。会计信息系统在集合了会计、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后,要将会计信息化变成现实,将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就对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限定了比较高的要求[3]。所以,我们就需要大力推进教学向erp管理型转型。
6.评价系统。通过一系列的评价系统来反映学生实训效果,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学习得到的成果,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能力。对实训课程的评价可以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同行业企业评价等来实现。学生评价是为了反映教学效果,指出实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督促教师加以修正;教师评价是为了反映学生学习成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以鼓励和支持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学校评价是为了对课程整体进行评估,对课程教学改革给予支持;社会评价则可通过一些竞赛、技能等级考试、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等来作为评价指标,客观的反应教学改革效果。
7.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课外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与财务系统强大的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友好的教学合作制度。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利用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心得来感染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会计岗位,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派遣优秀学员去企业实习,亲身接触企业财会软件,实际操作带来的学习效果会更好;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企业组织的相关比赛,通过竞争来激励学生学习和更好的利用实训教学的成果。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荷枪实弹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篇6
【关键词】 电算化 信息化 网络会计
Abstract : This paper analyzes several stages of the accounting data processing.
1.从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
会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管理生产过程的需要而产生的即对劳动耗费及劳动成果所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的工具,它是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企业的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
1.1手工记账
手工记账是指会计人员主要靠人工进行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分类、汇总、计算等形式,传统意义的会计工具主要是采用手工珠算核算,管理的主要工具也是算盘、计算器和经济统计图,只是财会部门非常专业化的大量的数据运算工作,与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完全脱节。
1.2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通过数据库存入或提取会计信息,打破了传统手工系统会计工作对会计事项分散处理的记账规则。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质量指标体系的运用,加强了会计核算功能运用计算机的算术和逻辑运算功能,在会计史上真正实现了人机对话,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
会计软件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使人脑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等会计职能真正实现了反映数据信息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大大缩短了会计信息处理的时间,真正实现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减轻了劳动强度。
2.1开发软件
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为了应用于实际,这从根本上就要求我们软件开发的计算机编程人员与精通会计业务的专业人员共同研究程序,共同开发出一套适合于会计实际工作中的软件,进而达到为应用而开发。
2.2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2.2.1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的局限性。一些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没有实质上的认识,认为只是从“算盘”到计算机换算速度快慢之差,没有认知到是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2.2.2会计软件模式的效益性。目前在整个财务软件市场中,用友软件或金蝶软件虽然开发的份额比较大,但也只是以软件开发公司经销商的利益为出发点,各自为营、互不兼容,在使用程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是为了用户的核算和报表使用方便,造成用哪种软件就只能接受该种软件操作的培训及使用单位初始建账、报表系统等方面的简单数据输入、输出的机械工作。
2.2.3会计电算化实际应用没有深度和广度。我国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形势比较好,基本上完成了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记账的转变,但这仍旧滞留在财务核算方面,如只是简单再不能简单的工资发放、固定资产核算、报表编制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参与到财务管理方面的预测、决策、分析中。
2.2.4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差。会计电算化初期参加培训的人员,基本上是只能肤浅地记账、算账、不懂会计报表核算的“半路出家人”,他们只是机械地进行着对数据的分类录入,对计算机的应用不熟悉,即使进行了短期培训也效果不明显。
2.2.5会计信息安全问题的存在。 财务核算复杂同时设计了多个模块和多层次的核算,在财务信息处理上导致了数据错误,增加了财务软件使用中的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人、硬件和软件三位的统一体,为了更好地在使用中的便利,还应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进行防范软件装配。
3.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进步和发展的趋势。 它使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但结束了手工记账的几百年历史,实现了记账、算账、报账电算化,而且逐步替代人工完成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了会计核算。
3.1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为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全面地会计信息,它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提法源于传统会计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由于以解放生产力和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强调了会计数理处理的规范化。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信息系统化的要求,是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前提。他们都是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和会计领域的结合,只是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3.2会计信息化特点
信息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信息环境的改善,促使了电算化向更高的领域发展。
3.2.1会计信息化电算化主要是服务于一个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把会计信息化的地位一下就提升到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子系统。
3.2.2会计信息除了应用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为管理层提供管理方面的信息,达到会计除了核算外的决策,分析职能,远远超过了电算化时只是对日常会计的基本核算工作,实现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的自动化。
3.2.3会计电算化只强调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而会计信息化则成功于对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为各类报表的使用者管理提供多个报表。会计电算化业务具有一个单位的单机核算和局域网技术的局限性。
3.2.4会计是一个以内部控制为核算的经济活动的管理系统,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信息核算加工系统。
4.网络会计
4.1网络会计的概念
网络会计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两种。狭义概念的网络会计仅指网络财务会计并未包括对内服务的管理会计,它是指基于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式网络环境,只是对企业所发生的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报告的会计活动,就是“网络+会计”;而广义概念的网络会计,指一切建立在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式网络环境之中的会计,它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审计三大分支,其子系统共同构成了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就像财务和会计两个不同概念一样,只是都赋予了新的外衣-“网络”。由于它们的侧重点不同,“网络会计”只侧重于对数据处理和实时监督及对外提供有用的信息;“网络财务”则是利用网络会计提供的信息制定财务计划,实施管理职能。
4.2会计网络化的要求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建立互联网结算,打破单一单位下的局域网络结算;实现会计软件的兼容性,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真正实行会计参与经济的分析和决策职能;强化财会队伍的业务水平建设,把会计人员真正培养成为既精通会计知识又懂得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理论和务实上充分练习迎接挑战。使会计、计算机、管理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充分投入到会计信息的工作中去;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建设,把安全隐患降至最低。努力做到会计信息化的具体操作者按程序操作,达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人和技术上过硬蹦能有效地阻止预防病毒和黑客的侵入,减少会计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系统故障风险。
结语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电算化;风险;对策
会计电算化改革伴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更加深入,无论是从促进企业发展来讲还是从加快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提升相关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都是势在必行的。但就目前来讲,很多企业将先进设备的引入作为会计电算化的重中之重,而忽视了管理系统的完善升级,很多误导信息、虚假信息就此产生,无论是对企业资产安全还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秩序都会产生阻碍甚至是破坏。因此,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先进的技术设备并不是提升会计电气化的良药,必须加强相关制度的的建设完善,才能有效发挥管理会计的有效性,在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及时、全面的数据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及其作用
通常,人们将会计工作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对会计业务处理系统方法和部分替代会计信息的整理,加工,分析,预测和制定经济活动的总称定义为会计电算化。本系统计算机与会计人员方面的相关的结合,硬件方面的主要的资源、软件资源和相关的信息资源等影响因素都被包含其中,完善会计软件资源功能是其核心。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具体来讲,主要是会计相关软件被会计工作广泛应用,它们成为手工的替代者,代替手工完成大量繁琐、困难的会计处理指挥工作。而在广义层面来讲,包括相关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及相关应用、相关人员的储备等在内的所有推进会计电算化宏观规划的相关工作。会计电算化能够提升会计数据处理的即时性及准确性,促进会计水平及信息的质量,还能够将大量的人力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能够提升企业相关的管理水平,为信息管理奠定基础。最后,会计电算化能够不断推进会计相关理论及实践方法的创新,起到推动理念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双重作用。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
1.硬件风险。计算机和相关的机器设备是硬件设的范畴,但是数据都是存储在以硬件设备为载体的软件程序中,一旦发生数据丢失或破坏,会计工作就会由硬件转变成软件的影响。机械元件、质量问题、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都是造成硬件安全的主要原因,而设备运行时直接停电等也是造成硬件损坏的诱因。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依托计算机硬件设备来实现的。计算机运行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只有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不会由于计算机硬件性能和作用或者由外部的恶意破坏,又或者是会计信息系统产生异常操作,而对会计工作造成影响。
2.软件的风险。计算机的重要核心是软件支持和工作控制,它们决定输出的会计数据的正确性、真实性、合法性及纪实性。经常更新会计相关应用软件、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都会造成会计数据的输出不准确,更严重的会造成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瘫痪。例如,假如其他程序干扰,或者错误调用其他使用模块就会造成在会计应用上被覆盖;假如不能有效设定用户权限,无关人员进入会计电算化系统,就会导致信息泄露或丢失等;假如不能有效监控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系统的病毒进入,就会导致电算化系统被病毒攻击,造成恶劣影响。这些现象的发生都具有破坏性,会造成计算机电算化系统数据丢失、系统被篡改、系统瘫痪等问题。
3.实际业务风险。电算化的推行使得会计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企业管理观念的变化必须与企业管理形式的变化相同步,否则很难实现严格而科学的企业管理,而在数据录入与输出都有可能出现错误。手工会计以原始凭证为源头,按照复式记账原理,以原始凭证为依据,会计凭证进行编制,然后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记账,同时必须利用平行登记的方法,这将在明细分类账核对总账金额其相应的数据,确保记录的准确性。进入会计电算化时代,会计凭证财务信息处理系统与人工审查和纠正为出发点,进行处理凭证输入计算机将已完成。电子凭证自动生成电子原始数据,并加以确认。
4.病毒的风险。如果相关“黑客”等病毒入侵企业财务电算化系统必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急速,要想预防相关病毒入侵就必须不断地更新计算机防范系统,对病毒进行智能分析,及时了解其特点及其危害性,如果现有的预防措施不能对其进行有限防范,那么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现有的防御软件即便是能防治外部攻击,也无法在黑客入侵的情况下防止病毒出现。对于很多都是以财务软件系统与互联网连接单元可能性,金融系统通过互联网以及相关电子邮件病毒的入侵,病毒一旦发作,后果是很严重的。
三、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对策
1.对硬件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硬件设备是计算机组装运行的基础,是电算化系统的基础依托,企业要清晰的认识到很多系统中断故障都是由硬件设备的损害造成的,因此对硬件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是必然之举,企业必须将机房系统不断进行健全,让其运作良好,才能从最大程度上为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安全提供保障。从基础上来讲,要在机房采取禁烟措施,安装消防报警设备进行预防;禁止超载,以免由于电路短路引发火灾等严重情况;维持稳定电压,防止电脑突然断电对设备造成损坏或者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中断电造成数据丢失等后果;对房间及相关电脑设备做好清灰工作,使得设备免受或者少受损害;维持设备运行室温湿度适宜,避免温度或者湿度过高过大或者过低造成的设备损伤。
2.对会计软件进行严格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作为电算化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着电算化的推进和系统安全的运行,甚至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因此,企业要将软件管理视为重中之重,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安全及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企业购买会计软件的时候要谨慎选择,购买拥有财政部颁发“证书”的正规软件,而所选软件的应用功能也要与企业财务需求相符合,这样才能在确保数据安全、正确的前提下提高软件的利用率。另外,操作的方便性、售后的及时性及日常维护的全面性等都是一款好的会计软件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企业选购软件的重要依据。
3.不断完善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制度。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信息安全制度,以防止数据和信息的丢失和泄露对企业造成严重危害。将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严格应用到财务部门,专人专责,严格责任负责制。具体来说便是,人员设置由掌握密码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负责,而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监督人员、日常维护、系统操作、相关会计工作分别由专人专门负责。以每个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为操作权限设定依据,对密码严格保密,从人员角度确保信息及数据的安全、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等。
4.将多层次备份机制不断健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后台系统中,应采用双数据库服务器的模式,以方便构建相应的数据备份,将服务器设定为自行切换模式,从而保证数据库不间断服务,确保一个数据库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进行相关工作。RAID是廉价冗余磁盘英文缩写,其工作原理是在对一定的服务器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通过对有关的磁盘镜像技术实现数据进行探讨,以此来将数据的可靠性不断提高,而其构成是由两个物理磁盘形成一个相关逻辑盘,每一个步骤操作都会同时在两个磁盘上发生,当一个磁盘出现损坏无法正常读取的时候,另一个磁盘将会输出企业想要的数据。财务备份系统在不断的升级中,其优点明确,即防止独立存储信息情况下企业信息及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但同时它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比如双重备份会消耗更多的系统资源,而频繁的备份数据会在一定程度上拖慢系统的运行速度。一般情况下,企业多采用定期备份来避免这些缺点,即相关人员在一周或一个月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或者定期自动更新某一方面的数据信息,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提升系统运行速度。
5.不断深化企业及相关人员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从企业领导开始,作为企业的带头人,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实施创造条件和空间。具体而言便是:选拔专业人才负责电算化的引入和全面实施;根据企业内外情况,制定电算化的实施规划并严格执行。另外就是财务人员的认识,要明确电算化对自身工作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主动学习相关计算机技术,将电算化的熟练应用作为个人职业规划、成长的重要一步,并帮助企业在最小成本的前提下,尽快将电算化应用到实处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如上所述,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成为很多企业财务部门的发展方向和必经之路,在为企业财务建设带来众多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无论是从内部环境而言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会计电算化都面临着诸多考验和风险。所以我们在提倡会计电算化的同时,也要认识达到其面临的风险,从自身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概率降低,让会计电算化系统充分发挥其高效性、准确性、快速性等多重优势,为财务工作人员减轻工作负担,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陆春宜.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02).
[2]张文真,邱毅伟,郑璐.浅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风险与防范[J].福建电脑.2014(09).
[3]李云东.论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J].商.2014(20).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应用;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顾名思义,就是将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传统会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会计工作的要求,逐渐被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会计电算化所取代。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会计工作模式一方面无法及时捕捉企业的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等信息,另一方面也无法与诸多科学管理方法相契合。同时,还存在会计数据利用率低、不易开展事后分析、影响企业融资等问题。所以,会计电算化潮流的到来是大势所趋。
1、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概述
1.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特征。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狭义角度来说,其主要强调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工作相互融合的应用。从广义角度来说,其主要强调与电算化具有关联性的一系列工作,主要有软件的开发与运用、电算化人才的培训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蜕变,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众多企业都开始尝试利用各种财务软件来开展会计处理工作,推动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方向发展,企业就势必要以自身实际情况为立足点,选择最适宜的会计软件,完成好基础会计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会计人员素质培训活动,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此外,开展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是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1.2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纵观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电算化;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平稳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决策支持计算机化。在过去,我国企业开展会计工作主要以手工或者半手工为主,会计人员基本上所有的工作时间都用在繁琐的核算工作上,呈现出效率低,出错率高等特点,这显然与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相背离。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企业和理论界都在努力尝试、探索和研究。
2、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意义
2.1加强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有机结合。会计实现电算化以后,一方面会减轻会计人员的心理和生理压力,让其能够以足够的精神来开展会计工作,另一方面有效确保了会计核算的精准性和可靠性。透过现象看本质,会计电算化并非单纯是一种具有高效率性的核算工具或方法,其更突出的表现是能够改变会计工作组织,协调会计人员的分工,进而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概而言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既能够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又能够使与会计工作相关一系列工作得以改观,其作用之大不言而喻。
2.2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改革。会计电算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促进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能够促使会计核算方法、数据存储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改变;其次,还极大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性和可靠性;最后,使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方法和技术得以改变,进而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推陈出新。
2.3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主要涵盖了创建账套、日常财务处理等,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相比,在灵活性、易操作性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运行结果上,会计电算化具有操作简洁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创建账套之后,仅需要开展初始化工作,便可以完成填写会计凭证、复核会计凭证等一系列工作。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还可以开展利润、资金等项目的计划落实、结构比重的分析等工作,进而有效实现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无缝链接,最终使企业经济效益得以大幅提升。
3、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下会计基础工作的变化
3.1会计核算形式发展的变化。在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会计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的过程中,要将记账凭证依照会计科目记录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中。会计核算形式众多,主要有五种,即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以及日记账、总账核算形式。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计算机来对凭证文件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能够以设定的条件为依据,或以总账的形式输出,亦可以日记账和明细账的形式输出,进而使工作量得以大幅下降。
3.2数据储存形式发展的变化。在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当新凭证产生以后,其上的数据会被按照科目、金额和方向记录到相应的日记账和分类账中,提供的数据局限性过高。而在电算化会计工作模式下,首先,账目的概念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会计账簿仅仅是以记账凭证依照会计科目而开展整合统计的中间结果,在电算系统中,传统会计模式下的一系列账簿根本就不存在。其次,会计账簿只有两个账簿,即日记账和总账,剔除了明细账,这样一来,会计人员在系统中选定某个科目时,系统会自动将所有的相关业务筛选出来,整合到一个账目中,只要点击按照时间排序,就可以将筛选出的结果以日记账的形式输出。
3.3内部控制制度形式发展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的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内部控制制度措施可以剔除。会计电算化应用以后,传统单纯依靠人工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模式已经不复存在,由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取而代之。应用程序的出错率与控制的有效性紧密相连,程序一旦出错或者失灵,人工再出现懈怠的情况,那么控制有效性缺失的现象就会长期存在。所以,制定相应的控制配套措施非常必要.
3.4安全问题发展的变化。会计电算化模式存在会计数据很容易被窥探,安全度非常低,电子数据还容易被窃取、肆意篡改等问题,这就要求企业要做好电子数据安全保护、备份等工作。因此,电算化模式下,应实施诸多配套安全措施。首先,要做好会计人员职责明确工作;其次,要想确保内部监控的有效性,就势必要创建良好的操作环境,安装安全性高的软件系统;最后,倘若会计数据丢失是因软件管理不合理所致,那么应从以下几点着手解决:第一,要做好会计数据保护工作,在录入原始数据时,要做到精准无误;第二,要做好权限设置工作,利用设置用户口令、指纹密码等来提升系统安全性。第三,要秉承一人一机的原则,并在一段时间对数据进行手工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对于操作人员,在上机之前,要给定操作内容和权限,同时,操作密码不能固定不变,使用一段时间就要进行重置。
4、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会计电算化未得到充分发挥。纵观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在发展初期,更倾向于核算,在高速发展时期,更加倾向于管理和决策,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迈向了平稳发展阶段,其更侧重于整体决策支持系统与ERP。从实际来说,我国企业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侧重于使用管理和决策的相关财务软件,而使用ERP的更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电算化走向成熟还任重道远。所以要想使会计电算化走向成熟,还需要做好以下努力:首先,要做好记账、算账等基本工作,其次,要不断注重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最后,要引导企业管理者运用好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的财务数据,进而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4.2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缺失。会计电算化之所以被运用的频率较低,与电算化人员素质低下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培养专业知识水平高、技能强的电算化人员是现阶段企业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透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电算化实际情况:(1)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基本上都没有经过正统的培训,仅仅是经过短暂的培训就上岗工作,虽然对会计相关知识了然于胸,但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却了解甚少,更不用说上手操作了。上岗之后还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以便让电算化人才能够巩固好知识,唯有电算化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了,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才能得以大幅提升。(2)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企业没有定期对财务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这样一来,财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常会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或操作不当而导致错误,进而使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因此,企业要根据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计算机知识良好的财务人员,要重点培训会计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而对于那些计算机知识欠缺的工作人员,要重点传授其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提升其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以便减少出错率,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4.3企业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淡薄。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在记账上有了十足的转变,均已经实现了电算化记账,但在对电算化的认识上却还远远不够,具体表现有:第一,企业虽然将计算机运用到了会计工作中,但仅仅是用其开展记账、算账等简单会计处理工作,并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第二,企业在使用会计软件的过程中,对会计软件的认识不够,在甄选会计软件的过程中,普遍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使得会计软件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所以,企业要对电算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以自身实际情况为立足点,选择适宜的会计软件来开展会计工作。
5、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并非是偶然,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结出的果实,电算化的应用,使传统会计工作发生了诸多变化,极大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接下来,笔者着重对电算化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5.1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加大推广和促进普遍使用。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深入度也在不断提升,再加上企业财务工作质量也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发展,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所以,部分大企业开始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来抓,不断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企业和理论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会计电算化逐渐向成熟化迈进,普及率也在不断提升。
5.2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在信息化潮流汹涌澎湃的大环境下,企业也紧跟潮流,将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产品研发、产品生产等关节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信息流通的高效性和实时性,进而促进企业效益全面提升。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不难发现,一个国家的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取得生存之机,就势必要掌握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因为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对口的人才又凤毛麟角,所以,企业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兼顾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个方面的培训,这里所说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是包含两个方面的,一个是会计方面,另一个是计算机方面。唯有将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会计技能和计算机技能完全掌握,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电算化人才。
5.3提高软件标准的成熟度。在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方面,我国企业和理论界均作出了诸多努力,对其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在不断加深的同时,企业对电算化管理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会计软件的应用,不仅极大缓解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大大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会计软件负载的多种功能,还能够有效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精准性。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不得不说,现阶段,我国企业普遍使用核算类的会计软件,该类会计软件具有易操作性、通用性强、执行期短等优点,但其类型较少,很难满足多种企业的需求。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重点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以便使会计软件更具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蒋祎迪.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7(01)
[2]闫蕾.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现状与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6(34)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高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会计系统也在不断从手工模式向电算化模式转换,机器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程序,为企业提高了效率,解放了劳动力.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我们需要深刻剖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会计系统的有效维护、处理和运行.
关键词:
电算化;内部控制;现状;原因;对策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极大地方便了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分析.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健全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优势,保证企业更多利润的获取,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运行和发展.
1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的重要发展历程之一,体现了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会计发展,提高了企事业的效率.从广义上来讲,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其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发、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市场的推广以及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设等等.从狭义上来讲,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上的应用,主要指计算机很大程度上替代人工完成会计工作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降低各项风险、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实施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程序.
1.1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一般控制
一般控制适用于所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它能为系统安全提供可靠保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安全控制.其能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减少或避免外界影响的可能性.企业要及时跟进授权工作,尽量保证操作环境适当,防止计算机故障,以确保高度安全.(2)管理控制.管理控制主要是指通过控制部门设置、人员设置以及职权的设置,将不兼容职员分离,使得权利相互制约,减少或避免越位办事、联合舞弊等行为的发生.(3)系统开发控制.系统开发控制在经过上级授权之后,需要分析其可行性,同时还要完善各项开发工作.(4)系统维护控制.系统在建立以后需按时进行维护,包括对系统进行更新、补丁、扩展等工作.(5)系统操作控制.各岗位操作人员权限应设置明确,不得越权办事,这也有利于系统的信息保护,防止出纰漏.
1.2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应用控制
应用控制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输入控制.在保证原始数据无误的情况下,输入控制使得会计数据在输入时发现问题,要想做到这点,企业需要对系统的会计科目名称、代码、借贷平衡等多方面加强管理.(2)处理控制.系统应有对数据进行查验、复核和更改的功能,防止出现意外情况.(3)输出控制.注意输出的权限设置,以及后续各项工作的处理问题.
2电算化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的存在,企业内部控制也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存储方式发生改变.随着电算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无纸化交易也普遍化了.不同于原有账务处理程序的书面形式,电算化系统会将会计数据直接记录在磁盘光盘上,将会计凭证直接生成,内部控制的重点逐步由人转为不再仅仅取决于人,存储方式发生巨大改变.(2)信息安全指数下降.由于电算化系统下,会计数据直接记录在电磁介质上,并没有或者很少有纸质依据,因此很容易被篡改或删除,我们却很难发现痕迹.再加上电磁介质易受到环境影响,计算机网络犯罪事件频发,会计信息便更容易遭到破坏,这些或多或少都给内部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此同时,远程报账、远程审计、远程报表、网上支付、网上报税、网上银行等等,也加大了会计系统安全控制的难度.(3)交易授权发生变化.传统账务处理程序下,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都需要经过层层把关、审批、签章,审核过程十分严格.但在电算化系统下,大部分业务处理流程都由计算机替代完成了,许多控制被削弱,授权、批准控制都受到影响.(4)控制形式发生改变.传统模式下的一些内部控制相应地,在电算化系统下也就失去了作用,比如验证借贷平衡、余额发生额平衡、编制各项汇总表、核对总账和明细账等等,已由计算机完成.(5)对财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就目前来看,我们建立电算化系统的企业迫切需要既懂财务知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人才.电算化环境和网络环境下,企业业务更加复杂多样化,稽核难度也在加大,财会人员就需要及时掌握和更新复杂的数据库和网络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以从容应对工作.除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外,电算化还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协调性的要求,因为在电算化环境下,不同的财务人员在一个系统软件中进行工作,若不能分工明确,合作协调,势必会降低工作效率.因此,财会人员也应提高工作的协调性,增强彼此间的合作,保证工作严谨的态度,相应地也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3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3.1保障会计系统的有效运行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实施,保障企业资金和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方面,它能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帮助其实现决策和管理职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分析决策能力;另一方面,它能有效减少企业财务纰漏问题的产生,加强企业管理.
3.2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目前市场经济变化较快,各行各业的经营状况普遍不容乐观,再加上各种政策环境的影响,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日益激烈等等,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重重阻碍.债务沉重、货物积压过多、资金链断裂,许多问题层出不穷.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现如今很多企业将电算化应用于日常财务的处理,却往往忽略了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利于企业日后的发展.
3.3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各行各业便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经济的日益增长,会计信息系统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在处理会计信息时,我们借助网络与财务软件进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然而互联网的开放性给企业的财务信息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国外掌握了更为先进的财务软件技术,国内在这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4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现状
4.1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财会人员中,资历高的会计人员通常将会计业务处理的很好,却对计算机及软件的操作不太熟悉;资历浅的会计人员通常熟悉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的使用,却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很难快速准确地辨析和处理业务.与此同时,若是会计人员不注意自身的控制,不对财务软件进行正确操作,便会造成信息失误及失真,影响会计信息的正确性.若是利用监督体系漏洞钻空子,对财务信息造假,后果也将不堪设想.
4.2内部控制制度自身存在问题
对于我国的电算化发展情况,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因此与其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没有完全建立好,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缺陷.其一,有些风险无法完全规避与控制,比如自然灾害等等,我们需要通过保险来将这一风险降到最低;其二,很难把成本控制得很好,内部控制是会产生成本的,在增加控制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导致成本的进一步增加,比如一些企业在会计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时容易忽略第一个环节,未建立防范机制,总是在违法违纪后予以处罚,增加了内控成本.
4.3安全性较差
在电算化条件下,数据大多以磁盘、光盘的形式,通过电子媒介进行传输.然而,磁盘、光盘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信息便会遭到破坏与损毁.与此同时,若是磁盘、光盘非法随意外借,信息便会泄露,安全系统便也会出现较大风险.另外,系统还容易受到开放性网络的威胁,计算机病毒及黑客容易入侵系统,增大了会计信息被改动、窃取及非法利用的风险.这些情况都会对企业的信息保存及发展造成影响,切不可忽视.
4.4操作管理不当
企业良好的操作管理结构保障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然而实际情况中企业未必能将操作管理做好.其一,许多企业虽然形式上设立了法人治理机构,却依然存在不合法规的现象,比如,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董事兼任监事,这使得董事会、监事会及股东大会等权力受到限制,便也会出现垄断及信息失真等现象.其二,部分企业将内部控制简单定义为内部安全控制和内部成本控制两部分,导致内控失真;另外,还有部分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堆教条,并无实际用途,应当遇到问题时灵活变通,自由处理,并且将决定权全权交给领导,为谋求私利也不惜牺牲集体利益.
5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5.1企业财会人员水平不足
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对企业财会人员自然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财会人员不仅要熟悉与熟练运用相关专业知识,也要掌握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提高技能的同时,还应注意到自身的职业素养问题,成为复合型人才.目前许多企业财会人员并未注意到自身水平不足的问题,实质上滞后了企业的发展.
5.2安全控制不当
企业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容易忽略自身安全控制的问题,不加大安全系统更新力度,也不注意自身信息及机密文件的严加防范,再加上设备老化、环境影响、不法入侵等等,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5.3企业管理不严格
许多企业目前操作管理不当,其关键就在于执行的不严格,许多制度及职位形同虚设,并不能起到真正作用,下级不敢反驳上级,上级控制管理一切,企业只注意到目前的利益,图谋一时利益,不严加管理,并没有注意到会计信息系统化以后给企业带来的长足的发展,管理松散,全员松懈,后果可想而知.
6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6.1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下,企业更加意识到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企业希望自己的员工既要会处理财务,又要懂得财务软件及网络知识,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高复合型的财务人员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又是内部控制的客体,既是会计信息的传递者,又是软件系统的维护者.企业财会人员应主动增加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电算化的了解熟悉情况,以提高自身素质.企业应当对财会人员组织相关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技能、业务能力,以及内控系统的应用操作能力,企业还应帮助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避免一些财务造假、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与准确.另外,企业可将财务人员管理与内部控制紧密联系,让财务人员实时跟进,以提高对计算机网络和财务软件问题缺陷的处理能力,更加加强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
6.2通过内部审计强化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可对内部控制进行评析和报告,为企业的管理监督提供有效依据,也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有效意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内部审计可以说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电算化的存在使得审计工作更加的复杂,尤其是审计技术、审计方法和审计范围等,都需要作出较大变动.内部审计人员也需要定期检查电算化系统,对内部控制系统测评.同时,还需要对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与改善,以逐渐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
6.3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安全保护体制
面对财务信息安全性受损的情况,企业应当从具体的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安全保护体制.其一,完善保管制度.保管制度应当明确各项步骤:存档时应得到主管和管理员的签字、盖章;为了防止磁盘光盘损毁,还需要定期检查磁盘光盘,最好及时将磁盘光盘的数据备份,放在适宜的环境下进行保管,防止环境破坏;磁盘光盘也不得非法随意外借,应当有正当理由通过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其二,完善网络安全性控制.企业应当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数据加密处理、访问控制权限等等.在财务软件使用过程中,要完善各项安全功能设置,每次都要进行责任人及使用人登记记录,还要对软件及时进行补丁升级,防止技术漏洞,保护信息安全.
6.4加强企业操作管理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管理不严格,为后续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企业应当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与责任分岗制,建立完善内部控制规范,将企业内部权力相互制约,规定各自职能范围内的事,防止职能越级和权力垄断等行为的发生.企业还需要分离不相兼容的权限人员,严格把控好各自权限,避免信息的泄露.此外,企业应当完善各项管理条例,处理各项事务时以规定为基础,不能大事小事都由领导说了算,也不能谋求一己私利,一切应当以全局为重.
作者:蔡燕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懋黎.浅析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探研究.商,会计审计(财经纵览).
〔2〕章派莱.有关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相关分析.中国市场,会计实务,2014(52).
〔3〕陈梅.论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内部控制.企业改革与管理,财务审计,2014(4下).
〔4〕王继惠.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下).
〔5〕王春荣,丁佳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部控制,2012(12下).
〔6〕魏露盈.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财会/审计,2015(9s).
〔7〕彭京蓉.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财经界,财会研究.
〔8〕陈梅.基于电算化的会计内部控制.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4上).
〔9〕李长福,张天宇.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探究,北方经贸,2014(3).
篇10
一、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縛,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筒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三、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四、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部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五、冗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