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金申请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4 17:4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失业保险金申请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失业保险金申请方法

篇1

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人能领失业保险金,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放弃领取。有的说很麻烦,有多说钱太少,还有的怕领取失业保险对以后找工作有影响——如果以后工作单位知道自己失业在家一段时间,录取自己的时候会有犹豫。

比如李太太的先生失业几个月了,一直没找着工作。李太太有些不安,跟先生商量让他去申请失业保险金,可是李先生总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比如“申领手续太麻烦”、“领的钱太少,没大用”、“要参加不适合自己的再就业培训”、“怕被推荐做一些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丢人,以后档案不好看”等等。

对于这些顾虑,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老陆有自己的想法。老陆工作了将近20年,眼看过几年要退休了,失去了工作。老陆年纪大了,工作不好找。思前想后,还是维护自己的应有权利,申领失业保险金。老陆说:“我的权利嘛,为什么不领。好多人说很麻烦啊,我领了,其实也不麻烦,街道开个证明,盖个印一下午就解决了。工厂倒闭了,没办法啊,我这么大年纪了,正好休息一下。我原来对失业保险还不理解,把失业保险当做是救济金,不好意思领。现在办过手续才知道,失业保险是你有工作时每个月交钱,等没有工作了,保险机构就按约定给你赔付,是缴纳了社保的应得权利。而且我申领了失业保险以后,社区还来给我介绍了工作,现在又有活干啦。”对于失业保险,老陆觉得是个好东西。“我有推荐以前的同事去申请,我们年纪大,这些东西了解的少,现在接触了,觉得还是很好的。失业了,心理不会空落落的。”

问老陆是否觉得失业保险金金额太少,老陆笑说:“少是肯定少的啊,不过总比没有好。”对于这个问题,同样领了失业保险的余先生说:“钱是很少。其实我本来也觉得钱太少不想领,可是一算原来不止领到的这么多。我每个月失业金七百多,加上医疗补助还有几十元。而且如果你不领失业金那要把关系放在人才市场,你需要交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还要收你档案管理费,而你如果办失业,所有这些只需交很少的医疗保险就行了,算下来一个月也有一千多元钱。”笔者听了,笑着夸余先生真是会精打细算的“福州男”啊。

至于说怕影响再就业,其实这个顾虑也不存在。对于领取失业保险,相关部门会安排对应的再就业培训,政府也希望这部分人群能接受培训找工作。而且好多公司也愿意招收有失业证的员工,安排失业人员再就业是有政府补贴的。

不过关于再就业培训,小张碰到了件很尴尬的事情。小张学历高,电影学硕士研究生,不过学历高一样会失业。失业了的小张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也申领了失业保险金。小张一面拿着失业保险金一面重新找工作,谁知工作还没找到,接到了社区的再就业推荐,让他去当交通协管员,并且还推荐了几个再就业培训,让他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参加,其中有诸如保洁服务、电工、车工之类的,弄得小张哭笑不得。小张说:“我倒也没觉得这些工作有什么不好,但我觉得,我要真做这些工作,是不是有点浪费国家资源,现在硕士虽然多,但是培养一个也得将近20年呀。当然,有作为总比不作为的好。但以后相关部门能不能根据个人情况,推荐再就业以及安排培训?别所有人都用一个模式来套。实在不行,政府部门可以跟一些职业介绍机构合作嘛,可以让职业介绍机构运用科学手段和方法对求职者职业个性、专业、气质与性格等各方面进行测量与评定,使之了解失业人员个性的长处和短处,分析失业人士所适合的职业。”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本来不该领失业保险金,可却利用一些漏洞,昧着良心骗取失业保险。

陈先生一说起隔壁邻居就一脸鄙视:“明明就很有钱,几套房子,开着宝马,非要去领对他来说就一顿饭钱的失业保险金,也不嫌丢人的。每个月领了钱直接进馆子吃一顿出来,完全是浪费社会资源。”同时,陈先生也感到很迷茫,为什么会把失业保险发给这些人?

笔者通过一番周折后的调查结果同样令人吃惊:在领取失业保险的人群中,笔者选取了部分联系,而在联系到的十几个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都有间断就业或一直有工作。

“这就是隐性就业,在全国各地都普遍的一个问题,不好解决。”福州市社保大厅某个窗口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据了解,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对劳动者就业都缺乏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许多临时就业、弹性就业等难以界定,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大量通过隐性就业、弹性就业等方式实际上已实现就业的所谓“失业人员”,仍然按月在领取失业保险金。

在我们看来,只要找到新工作,就应该视为“重新就业”,就不应该再领取失业保险。而有人以“我这工作是临时的”为借口,作为自己继续领失业保险金的借口。而实际上所谓的“临时工”的名词已经过时,根据相关法律,凡是用工就得签劳动合同,不签合同就是违法,所以不存在“临时工”。

至于有些人已经找到工作,但由于单位没有签合同或没有交“三金”,仍然领取失业保险的情况,业内人士说:“这是隐性就业,在全国各地都无法解决。”

如此种种就导致了还有开着宝马来领失业保险金的,领完开到饭店吃一顿完事。

还有,按照规定,失业保险金不允许代领。然而,笔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如果本人领取确有困难的”,仍然可以出具书面委托材料,由家人代领。这无形中也为隐性就业导致的冒领问题提供了某种便利条件。

依照规定,一旦发现冒领现象,将立即停止发放,并追回冒领款项。

篇2

1、微信申请:

首先,打开手机微信,点击“我”-“支付”-“城市服务”,选择“社保”,进入到自己所在城市的社保网,登录以后即可申领电子社保卡。

2、支付宝:

打开手机支付宝,点击“卡包”,点击“证件”,即可申请电子社保卡,或者在首页中点击“更多”-“城市服务”-“电子社保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是指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的集成电路(IC)卡。

篇3

关键词:弱势群体;灵活保障;就业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0)12-0034-03

一、河北省弱势群体就业现状

关于弱势群体的概念,学术界并未形成一致的意见。本文将弱势群体界定为那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需要政府和社会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河北省的弱势群体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因素引起的,如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另一方面是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如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等。本文主要分析外部因素引起的弱势群体。

(1)下岗失业人员

下岗失业人员,具体是指下岗职工和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又没有重新就业的人。他们属于典型的社会性的弱势群体。一方面由于自身的年龄大、学历低、技术单一、再就业能力弱;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经济转型等因素导致,并且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2009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河北省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更为棘手,目前河北省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2万人①。

(2)农民工

农民工是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群体,是中国“户籍制度”下的特殊群体,也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经济危机带给农民工的冲击尤为明显,河北省农民工失业返乡人数已达56.59万人 。

(3)高校毕业生

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也逐渐成为就业困难群体的一部分。据统计河北省2006年~2008年高校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的有8万人,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失业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二、灵活保障的就业模式

灵活保障的就业模式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成效显著,尤其在丹麦和荷兰,创造了就业的奇迹,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根据国际研究成果,灵活保障的就业模式强调通过灵活性与保障性之间的平衡达到增加就业的目的。

灵活保障模式的灵活性可划分为外部数量灵活性、内部数量灵活性、功能灵活性和工资灵活性四种:③ 第一,外部数量灵活性是指雇用和解雇工人的程度以及使用固定期限合同的程度;第二,内部数量灵活性是指在既不新增也不解雇工人的前提下,改变企业里所使用员工数量的难易程度;第三,功能灵活性是指改变工作组织的难易程度或改变工人以及企业适应挑战的能力的难易程度(如岗位轮换等);第四,工资灵活性是指工资随经济状况调整的灵活性。

灵活保障模式的保障性与上述不同的灵活性相对应,分别是工作保障、就业保障、收入保障和综合保障:④ 第一,工作保障是指工人保持在同一工作岗位上的保障,它通过就业保护以及在同一雇主处的任期来显示;第二,就业保障是指保持就业的状态,但不一定是保持在同一工作岗位上,这里总体的就业环境,劳动力市场状况及培训和教育政策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第三,收入保障是指通过公共的转移支付系统保证劳动者在失业时能有一定的收入,如失业保险项目;第四,综合保障是指通过退休计划、志愿服务等形式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间取得平衡。

三、河北省弱势群体灵活保障就业体系的构建

(一)强化教育培训体系

我国弱势群体的总体素质还很低,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首先,要正确引导并加大职业教育培训的投资力度。政府要充分重视职业教育培训,采取向弱势群体倾斜的政策,对参加培训的弱势群体给于生活补贴,并承担培训费用,如注册费、教材费、交通费等。此外,在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实行政府、企业和工会组织相互协调与配合的制度,以使培训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

其次,要增强职业教育培训的形式和内容。职业教育培训应该包括就业观念的培训、就业前的培训、劳动技能的培训、再就业的培训以及职业转岗的培训等各个层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企业职工培训基地以及社会力量办学等各类教育资源,同时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的就业服务,以增强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

再次,针对不同弱势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要加强对农民工的转移就业培训;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加强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再如,对年龄较大人员、无技术人员、失业时间超过半年以上人员提供面对面服务;对失业超过1年以上的长期失业者、残疾人或其他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一对一的跟踪服务。

最后,调动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各个职业培训机构制定各自的培训方案,通过竞标的方法,由劳动部门来确定中标的培训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集中职业培训,最后,政府根据培训结业率以及半年内的就业率购买培训成果。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劳动力市场中弱势群体的就业率。

(二)强化失业保险的功能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针对目前失业保险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们应该重点强调失业保险金的筹集和使用,并改革现行的保障水平和给付期限。

首先,在失业保险资金的筹措上,应该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我国政府用于失业保险金的经费占GDP的比重偏低;许多企业误解失业保险制度,或者出于其他目的,以各种方式拖欠、抵制失业保险的缴纳;职工个人在后来才被列为失业保险金的筹措对象。所以,应该加大失业保险资金的筹措力度,从资金量上给予充足的保证。

其次,在失业保险资金的使用上,应该强调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目前,我国用于就业培训等促进就业资金的支出比例很低。政府应该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除了将这些保险资金用于保险给付外,余下的应该主要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及其补贴、补助企业雇佣等促进就业的工作上。

最后,保障水平和给付期限。按照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应为各省、市最低工资的70%~80%,即全国平均约在150元~450元之间。另外,我国可以领取失业保险的时间最长可达24个月,并且没有限制条件。这样,或多或少的会助长不劳而获的风气,并增加失业保险的开支。为此,我们应该在提高保障水平的同时缩短给付期限。

(三)实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

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是欧盟一些国家应对失业压力的有力政策,针对我国弱势群体特殊情况,应该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首先,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劳动力的流动性受到阻碍会使企业创造的部分工作岗位白白浪费,而部分工人找不到工作,增加结构性失业。为此,我们应该保证劳动力流动的畅通,适时改变现行的体制,即户籍制度和档案制度。

其次,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现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尚未覆盖到每个社区,信息网络的作用尚未发挥。我们应该在劳动力市场建立准确及时的劳动就业信息系统,如建立劳动力需求信息网络和教育培训、技术信息网络,并在全国互相联网,使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的市场配置和再配置,把失业率控制在最低限度。

最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要运用产业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公共部门的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弱势群体就业,必要时安排一些公益性的工作岗位,如城市绿化、清洁、环境保护等。此外,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如短期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就业、劳务派遣就业,成立“就业服务公司”,开展社区服务,充分发挥弱势群体的潜力,使其自食其力。

(四)建立健全社会对话机制

首先,强化政府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者,虽然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但在涉及自身权益方面往往处在弱势地位,尤其是弱势群体。所以,劳动者需要依靠政府有效的监督和法律法规的约束,规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权益。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工会组织应该发挥在维护职工权益中的核心作用。具体来说,工会可以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广开渠道,共同做好就业工作。此外,工会还要发挥监督作用,特别是在企业要裁员的情况下,要对执行中央提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以及各地、各企业具体制定的实施意见和办法措施实施情况开展群众性监督检查,对不落实再就业政策和职工劳动权益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对其典型事件进行曝光批评,监督企业裁减人员。

总之,我们要借鉴欧盟成功的经验,针对河北省弱势群体就业现状,通过各方面的沟通和协调,构建灵活保障就业体系,以缓解就业压力。

[注 释]

①news.省略 ,河北新闻网.

②news.省略 ,河北新闻网.

③J. Atkinson,“Flexibility: Planning for an uncertain future”,Manpower Policy and Practice,

Vo.l 1,1985.

④PerKongshφj Madsen,“Flexicur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abour Markets and Welfare States in Europe”.

[参考文献]

[1]张再生.城市弱势群体就业促进的实践模式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4).

[2]高 凌.中国城市弱势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8).

[3]张 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5).

[4] T. Wilthagen and F. Tros.The Concept of flexicurity : A New Approach to Regulating Employment and Labour Markets[J].Transfer, 2004,10(2).

On the Flexible Employment System of Vulnerable Groups in Hebei Province

Yu Yanfang

(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1002, China)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及省关于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要求和部署,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城市居民收入信息核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措施,创新居民收入信息核对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现不同部门间城市居民家庭相关信息共享,为促进社会救助制度的公平、公正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依托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建立跨部门信息比对工作机制,实现与民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乡建设、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管理、金融等部门和机构数据的动态比对,依法对居民个人或家庭的经济状况、人口情况开展比对、核实、评估。准确核算和掌握申请人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解决家庭收入核算难、救助对象认定难问题,有效遏制在救助对象认定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核对对象

(一)已享受城市低保和城市低收入待遇人员;

(二)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和城市低收入待遇人员;

(三)申请享受城市医疗救助人员;

(四)申请享受城市临时救助人员;

(五)已享受城市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人员;

(六)申请享受城市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人员;

(七)其他需要核对的对象。

四、核对内容

凡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和低收入、城市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保障性住房等社会救助项目的居民,社会救助部门应对其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及家庭实际人口情况进行核对。

居民家庭收入包括: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及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性支出后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一)工资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就业和劳动报酬、各种福利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情况得出;

(二)经营性净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工商登记、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所得税的缴纳情况等得出;

(三)财产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利息、股息与红利、保险收益、出租房屋收入以及知识产权的收益情况等得出;

(四)转移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社会救济金、住房公积金的领取情况以及获得赠予、补偿和赔偿情况等得出。

家庭财产包括:存款、房产、车辆、有价证券等。

(一)实物财产可以通过调查房产、车辆、收藏品、古董、艺术品等有较大价值的实物情况获得;

(二)货币财产可以通过调查存款、有价证券持有情况以及债权、债务情况获得。

家庭人口情况包括:户籍人口情况,分(立)户或迁入(出)时间,直系亲属(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状况,家庭成员死亡和户口注销时间等情况。

五、核对方式

(一)系统核对。开展城市居民收入信息核对工作,主要通过建立相关部门间居民收入信息核对系统进行操作和运作。

(二)人工核对。在居民收入信息核对系统建成之前,各地、各有关部门可通过人工方式定期进行数据传递,采取部门间加密U盘、电子邮件传递等方式进行信息核对,具体核对方式、核对周期、运行程序等由各地、各有关部门协商确定。核对系统建成后,此方式仍要作为有效补充方式。

(三)实地核对。各地在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和丰富信息核对内容的基础上,仍然要对申请救助人员实行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必要的核查措施,确保各项救助待遇审批及时、准确,救助标准合理公正。

六、职责分工

城市居民收入信息核对工作主要涉及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税务部门、城乡建设、公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交通(车管)、工商行政管理、殡葬管理、统计和物价等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一)民政部门。牵头开展城市居民收入信息核对工作。负责综合协调、机制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居民收入信息核对系统的开发建设,做好系统安装、调试、升级和数据中心机房、网络专线建设;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核对,向相关部门提供申请信息核对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核对内容等相关信息。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要提供救助待遇申请人是否有公益性岗位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关信息以及地方平均工资、最低工资标准、一次性买断工龄收入标准等相关信息。

(三)税务部门。负责配合提供有关救助待遇申请人个人的纳税信息。

(四)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提供救助待遇申请人房产登记信息以及房屋变更登记。

(五)公安部门。负责提供救助待遇申请人户籍人口分(立)户或迁入时间,直系亲属(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状况和购置私家车辆等相关信息。

(六)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负责提供救助待遇申请人缴纳住房公积金相关信息。

(七)交通(车管)部门。负责提供救助待遇申请人办理营运手续及从业情况等相关信息。

(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救助待遇申请人名单,提供工商登记等相关信息。

(九)殡葬管理部门。负责每月向民政部门提供当地死亡火化人员信息。

(十)统计部门。负责提供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相关统计信息。

(十一)物价监管部门。负责提供一个时期内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信息。

(十二)金融证券部门。负责向民政部门提供救助待遇申请人存款、有价证券信息。

(十三)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向民政部门提供救助待遇申请人在职、退休人员收入状况。

七、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城市低保和城市低收入居民收入核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此项工作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措施摆上重要位置,各地要及时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居民收入信息核对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管、民政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此项工作有序、高效、安全进行。

(二)密切配合,落实责任。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工商、税务、房产、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城市居民收入信息核对工作。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义务关系,确保信息传递顺畅;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查询和提供工作;明确查询与提供信息反馈的时限。

篇5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环境入手,以政府促进、改善民生为主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强化创业服务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创建创业型城市。

二、工作目标

2010年年底前,达到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标准。健全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组织、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的创业工作管理服务体系,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打造宽松、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利于创业的环境,形成全社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竞相创业的良好氛围。2009年到2010年,全县创业活动指数达到20%;带动就业比例达到1:6;年均新增创业企业15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50户;新增企业存续1年以上的比例达到7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创业培训达到103人以上、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到60%以上;小额担保贷款发放180万元以上;创业培训其他创建工作指标达到国家创建创业型城市标准。

三、工作任务

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四、工作措施

(一)放宽市场准入

1.放宽准入领域。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在组织形式、经营范围及经营方式等方面,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外,允许创业者自主选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按照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各类创业主体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投标。

2.放宽注册登记前置条件。除法律、法规及国务院明文规定外,不得随意增加注册登记前置许可项目。对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和技工院校毕业生、残疾人申请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注册登记的,前置审批条件可适当放宽。对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明文规定必须取得前置审批、且需具备生产经营条件后方能取得许可证或资质证的,允许办理筹建登记,待完成筹建并取得相关许可证、资质证或审批文件后,再按实际情况核准具体经营范围。

3.放宽登记条件。允许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创业者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及前置审批许可等材料直接申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创业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的,可持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对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大中专和技工院校毕业生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的,除从事需前置审批许可的经营项目外,可申请试营业,具备基本经营条件的由工商部门核发有效期为6个月的临时营业执照。对法律、法规未规定必须办理工商登记的城市自由业者、农村及城镇流动经营业户、在校大中专学生和正在择业的毕业生从事中小学生学习辅导服务、翻译服务等的,除涉及前置审批许可的外,均可免予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4.放宽注册资本(金)限额。注册资本(金)达到3万元,即可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非公司制企业法人,且货币出资可降至注册资本(金)的30%;单位和个人投资10万元以上的,可设立一人有限公司。允许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金)在2年内分期缴付,其中投资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金)在5年内分期缴付;分期出资设立的公司制企业,全体股东首期出资合计达到20%即可,且不需要每个股东出资均达到20%。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工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大中专和技工院校毕业生申请办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不受出资数额限制,其中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的允许注册资本(金)零首付。允许创业者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专有技术、高新技术成果等非货币财产出资,且不受出资比例限制;对农民兴办的有限责任公司,在土地、林地用途不变的情况下,允许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评估作价出资。

5.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允许创业者依据法定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将家庭住所、租借房屋、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对将住宅改作经营性用房的,只要申请人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约,提交住所(经营场所)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出具的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证明文件,即可申请登记。对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场所在农村没有房管部门颁发的产权证明的,提交所在地村委会出具的证明,即可申请登记。

(二)改善行政管理

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禁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和乱培训等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在申请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有关部门要及时受理、限时答复。对创业者因非主观故意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违规行为,实行首次不处罚预警制度。

(三)完善扶持政策

1.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对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士兵、残疾人及毕业2年以内的大中专和技工院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的,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给予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前置审批的各项费用。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符合条件的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就业的,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环保节能减排、废物综合利用科技项目和国家重点扶持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2.加强创业政策扶持。对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2000元;对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实现自主创业的,可将其按规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对享受城镇居民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自主创业的,收入超过低保标准后,其低保家庭可继续享受3个月低保待遇。

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2年内免收劳动人事费,并可比照灵活就业困难人员享受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免费享受创业项目、创业培训、信息咨询等联动服务。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自愿开展创业活动或到企业工作,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已满20年的,经批准可提前退休;离岗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同意后,允许在一定时间内保留原职务级别、编制、人事关系及工资福利待遇,但最长不得超过3年,超过3年的须办理辞职手续,达到退休年龄的可办理退休手续;辞去公职的,辞职前工作年限视为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所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补助资金部分由同级财政按规定予以安排。

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进入我县城镇创业的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可比照城镇失业人员享受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扶持政策,并优先享受工商登记、创业培训、信息咨询、创业指导服务。

对创业者下乡创办、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从事特色种养业的,享受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对创业者创办的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其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四)加大财政投入

根据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促进创业专项资金,支持整合资源、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和孵化基地建设,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奖励优秀创业项目和先进创业人员;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扩大融资贷款规模。

(五)加强创业融资服务

1.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对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军人家属、大中专和技工院校毕业生及返乡农民工,有创业愿望、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的,经审核认定后均可获得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符合贴息政策的由财政予以贴息。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照人均不超过5万元、总额不超过70万元的标准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以展期2年,展期不贴息。

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超过50人的企业,给予50万元担保贷款;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超过100人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担保贷款。

对已经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且诚信经营、信用记录好、贷款按期偿还、贷款使用效果好的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人员,可准予再次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适当提高贷款额度,视同首次贷款给予贴息。

2.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金融体制、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应收账款、仓单、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股权质押、林权抵押、渔权抵押等新型担保贷款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为创业项目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五、工作安排

创建工作从2009年1月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分为3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9年1月至5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完善政策措施,进行工作部署,做好组织、政策上的准备。

(二)实施阶段(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实施创建工作,落实政策措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0年10月至12月)。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按照《哈尔滨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任务目标》进行自查,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并做好迎接检查评估的准备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建立由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创建工作机构,落实人员和责任。要按照全县总体部署,结合本单位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县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导,实行月统计、季分析、半年考核评估,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要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创建工作有序、平稳、顺利进行。

(二)协调配合,合力推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建立协调、互动的工作机制,在认真履职尽责的同时,加强联系沟通,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集成政策,整合资源。以创建工作为平台,在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基础上,将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经贸、农业、科技等部门涉及的创业政策措施进行综合、梳理,侧重不同的创业主体,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初次创业、稳定创业、二次创业依次递进、相互衔接的政策扶持体系,充分发挥政策的综合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篇6

(一)强化政策落实,千方百计促进再就业

我们始终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稳步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截止6月底,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93人,占全年计划的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08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83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62.9,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检查。年初建立了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了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了全县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反馈信息、分析情况、研究问题,督促全县再就业工作的整体推进。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我县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指导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是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根据《黑龙江省〈再就业优惠证〉发放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了《再就业优惠证》年检工作,年检合格人数10.356人。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成立并启动工作,到目前已有640名下岗失业人员正在办理贷款手续,此项工作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今年上半年有146名下岗失业人员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共为402人减免工商管理费24万元;为364人减免税金32万元;其他部门减免行政性事业收费6.5万元。

三是强化服务,劳动力市场建设日臻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全县14个乡镇十七个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站,做到了机构、编制、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落实”。强化了再就业服务,发挥劳动力交易中心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作用,大力开发保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与政法委、嫩江镇联合招用社区联防员,安置“4050”人员51人,为社区招用清洁工人,安置“4050”人员120人。加强我县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逐步建成一个以县劳动力市场为中心,上接中省,内联各乡镇、社区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为规范我县劳动力市场,为求职者、用工者提供交易场所以及方便广大居民的生活需要,县政府筹集资金2万元建成的社区家政服务中心,现已投入运营。

四是强化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将就业训练、职业介绍作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头戏”来抓,让下岗职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年初市局下达培训任务为1.990人,其中再就业1.600人,预备役90人。为了完成培训任务,我们使用专款培训经费11万元,按照“条件公开、申请自愿、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原则,增设培训机构、聘请专业教师26人承担培训任务。共举办了服装裁剪、美容美发、足底保健、中式烹调、微机等10类培训班14个班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17名,占培训计划的55%,其中培训下岗职工324人,失业人员393人,“4050”人员17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100,培训后实现再就业469人,再就业率为65%。劳动预备制培训312人。加强与县农委的沟通协调工作,积极申请培训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培训农民工159人,并全部输送至大连星际酒店和大连九星制衣有限公司上岗就业。全县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18人,通过技能培训有46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培训后再就业率为65;免费职业介绍611人,介绍成功221人;免费为一千余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指导。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配合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县劳动就业局举办了多期创业培训班,深受社会各界,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好评。

五是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不断加大劳务输出的规模,有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培育市场,强化服务,全县今年劳务输出人数达7.591人,其中向北京、大连、天津等地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4.912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679人。并组织参加了省农委、省就业局联合举办的龙哥龙妹劳务洽谈会,206人签定了意向用工合同,使劳务输出有序有组织地进行。

(二)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工作成果得到巩固和完善。上半年共为4.398名参 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57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养老金实收616万元,完成市计划的108。应清理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302万元,实际清理欠费849万元,完成市计划的281。应拨付企业基本养老金1,523万元,实际拨付1,523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了100。做好养老保险上线工作。按照省局的要求,我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20__年8月到现在的参保职工的有关情况进行补录与修改,目前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对符合并轨条件的企业职工,算准企业、职工欠缴的养老金,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稳中求进。上半年应拨付机关事业养老金250万元,实际拨付250万元,养老金发放率100。不断完善基础管理工作,无挤占、挪用基金现象发生。应收缴机关事业保险金125万元,实际收缴245万元,完成市计划的196。加大了清欠力度,上半年市标应清欠30万元,实际完成49万元,完成市计划的163。对参险单位的缴费基数核定、缴费情况、养老金发放情况等进行了书面稽核,稽核面达到了50,为上半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半年新增参保职工12人,我县机关事业参保人数已达973人。

三是工伤保险工作的开展顺利。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职工达到了7,682人,完成市年计划的101。深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宣传工伤保险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参险缴费意识,已将供销家电城、三旅社等三家私营企业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在中省直单位中加大了宣传力度,目前石油、地铁、中行、工行、农行等中省直单位已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黑宝山煤矿、黑河市铜山铜矿、一五一煤矿全部纳入工伤统筹,使我县高风险行业参保率达100。严格执行《工伤保险业务规程》,不断规范我县的工伤保险业务,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微机管理。对发生工伤事故的参保人发生的药费严格进行审核,层层把关,防止了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工伤基金的正确使用。

四是稽核工作有序开展。今年上半年,共清理基本养老金陈欠362万元(8户)。对正常缴费的中储粮北方公司544人、地铁877人、电业局242人共3户1663人次审核了个人帐户登记和管理情况,经审核,个人帐户记录真实、准确、完整,核查率为12。按省规定调整后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对14户企业计2,636人次进行了重新稽核,对在县内居住的离退休人员每半年到社保局审核一次,在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采取了由离退休人员现居住地社保、派出所协查认证的办法,上半年共稽核4,398人,稽核率100,确保了养老金的正确使用。对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1,476人次进行了年度核审,核查率100,没有发现骗取、冒领失业金现象。

四是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上半年参保单位147户,参保人数达12,480人,完成市计划11,912人的105,国有企业参保率100。集体企业参保率为有缴费能力集体企业的80,私营企业参保率90,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参保率达90。年初,对失业保险缴费基数进行了严格的核定,每月准时向地税社保局提供征缴计划,地税、社保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密切配合,在失业金的征缴和清欠上下大功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半年应征缴失业金57万元,实缴46万元,完成计划的81。应清欠10万元,实际完成33万元,完成计划的330。严格执行“并轨”方案及实施办法,建立了失业保险预警机制,规范了申领程序,进一步强化了资格审查,建立了享受待遇人员公示制度。按照省、市要求,及时将失业调剂金汇往市局。失业保险业务已开始实行计算机管理,失业人员可随时查询自己的信息。严把失业金发放关,按照规定共为33户单位的1,602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164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到了100。

五是医疗、生育保险扩大覆盖面不断扩大。截止6月底,新增参保单位共23户1,775人,参保人数已达到17,388人,完成市年计划的105。机关事业单位医保基金做到了及时足额征缴到位。建立并实行了大额医疗补助办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参保单位和参保人的一致认可。我县已制定了公务员补助及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办法,但由于县财力紧张,将择机实施。完成了省新目录支付标准,并严格按照新的药品目录执行,目录内药品使用率达到了85以上,由于我县财力不足,致使参保职工个人医疗费负担比率超过25。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8,400人。

(三)加大维权力度,依法开展劳动保障监察

上半年,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通过强化监察、开展劳动保障执法专项检查和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规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切实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是认真开展了劳动用工年检、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禁止使用童工、劳动合同签订、拖欠民工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维护妇女权益等执法专项监察活动,先后监察用人单位126户,督促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60万元、补签劳动合同884份、修改不符合劳动法律、法规条款116处、补发拖欠职工工资56万元,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案件66件,涉及农民工人数980人,追回拖欠农民工资24万元,处理投诉案件8起,立案3起,查处涉案人员17人。处理和纠正了部分企业、职工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力地保障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规。对每名投诉举报者,做到认真接待,及时登记,并耐心地向他们介绍相关劳动法律、法规,让他们掌握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本方法。还组织开展了维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宣传咨询活动,深入厂矿、工地、企业广泛宣传劳动就业、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发放宣传资料18000余份,现场接受咨询2100人次,并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截止目前,全县共接受举报投诉案件25件,通过批评 教育责令限期改正22件,警告3件,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2.5万元,退回押金0.9万元,群众举报结案率达100。

(四)劳动仲裁工作平稳运行

严格执行劳动争议办案规程,认真积极的开展劳动争议案件的申诉接待,审查立案,调解仲裁工作。一是立足服务,贯彻“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方针,及时把争议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主动登门为企业和职工宣讲劳动保障法规,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帮助,对上访群众耐心接待,对其反映的各类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及时掌握争议苗头,提前介入,化解矛盾。二是坚持“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处理劳动争议。上半年共受理劳动争议上访案件18件,涉及职工461人,已结案13件,结案率72.2,时效内结案率90。对全县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信息系统高效运转

劳动保障局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筹措资金强化信息系统软硬件等基础建设,完善信息系统功能,为劳动保障信息的高效传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劳动保障系统局域网硬件建设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人员、编制已全部到位,为局域网正常业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完成了养老保险数据初始化和数据交换,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和机构,做到了上线平稳、操作合理、运行无差错。三是圆满完成企业并轨工作中有关数据的录入和传输,为顺利完成“并轨”工作任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一是开展了工资指导价位和劳动力市场价位的调查工作,通过对100多户企业中的不同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平进行全面调查、汇总、分析,形成了各类职业(工种)的工资指导价位。二是开展了对全市企业工资的宏观管理,指导企业开展年度增资工作,认真审批企业调资方案。三是加强对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进一步理顺了劳动关系。

(七)改进作风,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劳动保障工作全局,正确认识和把握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正确运用理论成果来回答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总结经验,提出新思路,求得新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把工作思路变成工作成果。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焕发出来热情和干劲,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

二是细化工作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将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目标责任分管领导、承办科室、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夯实了工作责任。按照要求,将任务层层分解,进一步细化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系统行风建设。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要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满腔热情,脚踏实地地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在工作中,接待群众要热情,对待下岗失业人员,要倍加关心,带着感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是要深入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推行“阳光政务”,实行政务公开,树立劳动保障部门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二、存在不足

虽然我们半年来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社保基金存量减少,养老金和失业金的支撑能力下降,在两金的发放上存在潜在的危机。

2、就业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致使就业岗位不足、再就业压力加大,社会矛盾突出;在各项优惠政策落实上门槛过高,还不能真正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择业观念陈旧、技能偏低影响其实现再就业。

3、劳动关系不够理顺,维权工作力度不够,用人单位侵权现象时有发生。

4、经费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公的质量和效率。

三、下步工作打算

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坚持以人为本,以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劳务输出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协调推进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等各项工作,解放思想,团结奋进,扎实工作,推动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认真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努力促进就业增长

1、认真落实中、省、市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对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按规定条件和程序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协调有关部门不折不扣地落实再就业各项税费减免,培训、职介、岗位、社保补贴和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2、加强就业培训工作。充分调动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合理利用职业培训资源,实行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成培训合力;加大就业培训的资金投入,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参与市场就业的竞争力。今年就业培训力争达到3000人次。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形式上,可采取集中办班、业余授课、电化教学、网络培训等多种灵活形式。内容上,对用工者进行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基本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培训教育,提高劳动者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加强市场用工信息的调查、分析、预测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推广定单式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培训就业率达到80以上。加强培训后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和规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努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探索和推行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灵活就业方式,鼓励开展多种形式就业。下大力气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性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拓宽就业空间,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开发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等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再就业。全市今年要新增就业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4、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积极与财政、银行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逐步规范贷款程序和贷款行为,保证这项工作在全市稳步推进、平衡发展;要不断研究和建立小额担保贷款的跟踪管理办法,降低贷款风险,促进担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5、加强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作用,形成一个以劳动力市场为中心,上接中省,外联有关省区,下接乡镇劳动力市场网络,实现网上登记、网上择业、网上管理、网上服务。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 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一站式”就业服务。

(二)、认真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实现输出总量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把劳务输出作为兴县富民的重要产业做大做强,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企业化运作、规范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新路子。

1、开拓进取,广泛开辟输出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精心组织,全程服务,逐步形成省内、省外和境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劳务输出新格局,确保全县劳务输出总量达到1万人,创经济收入5000万元以上。

2、建立劳务输出资源库。对各类新成长劳动力、城乡富余劳动力登记建档,实现微机动态化管理,做到性别清、年龄清、技能清,为劳务输出工作打好基础。

3、广泛搜集劳务信息,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通过公共职介机构、民办职介机构、政府驻外机构、驻外劳务管理机构及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建立信息员等方式,广泛搜集劳务信息,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准确的用工信息,让劳务人员有目的、有组织、有效益地外出务工。加大对用工单位资质、信誉的考察,建立较为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与劳务需求量较大的企业加强合作,签订用工协议,在我县建立符合他们需求的产业工人培训基地。

4、建立完善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加强劳务输出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劳务输出工作机构,努力做到“编制、人员、经费、任务、责任”五落实,实行用工单位、中介机构、务工人员三方合同制,完善劳务输出的跟踪服务工作,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及时协助他们处理好劳资纠纷,切实维护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除其后顾之忧。

5、逐步探索实行劳务输出的企业化运作模式,逐步建立县级劳务输出基金。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覆盖面和社保基金征缴工作

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争各项保险整体向前推进。失业保险工作,要积极作好事业单位的参保,规范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积极协助地税部门作好失业保险的欠费清理工作,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医疗保险要及时研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各项政策、规定。要把降低参保职工个人医疗费负担作为重点,加大对定点医院、药店的考核检查,规范医、患、保三方行为,提高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质量。工伤和女职工生育保险工作,要把法规的宣传和扩面作为工作重点抓好落实。

(四)继续巩固养老金发放成果

要积极筹措资金,完善和规范社会化发放的形式和途径,确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不漏一人、不差一分、不拖一天”的承诺。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要依托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把离退休人员管理好,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贫有所济。

(五)加强劳动关系协调、企业工资分配、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要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目标,以建立顺畅高效的协调机制为基础,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严格的监察执法为保障,全面加强劳动关系协调、企业工资分配、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积极开展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调查工作,逐步形成企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企业经济效益自主决定工资水平的新机制。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理顺劳动关系,及时做好企业改制后的劳动关系转换工作。以城镇私营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各类用人单位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年底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80以上。

(六)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认真执行《劳动法》、严厉查处打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监督用人单位依法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劳动合同签订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进一步监察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特别是私营企业、建筑施工单位,要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条件的用工单位必须尽快签订集体合同,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对群众举报投诉案件,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案件,要积极查处,发现重大群体突发事件,要快速介入,尽快解决,维护社会稳定。

(七)、建立劳动争议预防机制

篇7

立约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司注册号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司地址 :_________________ (以下简称甲方)

与中文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文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港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记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兹经甲乙双方同意订立条款如下:

(一)甲方现聘请乙方(以下简称「乙方)为_____集电视剧“_______”之导演,每集不少于____分钟,甲方亦答应同时执行监制及副导演之职。(以下简称“该剧集”)

(二)协议有效期由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生效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该剧完成为止。(以下简称“协议期”)

(三)乙方保证于协议期内是自由身份,除本协议外,绝无任何其它协议之羁束以致妨碍乙方于协议期内向甲方提供其服务及履行本协议中乙方之所有责任及义务。设若本协议之签署引起任何协议纠纷,乙方须负百分之一百责任及承担一切后果,与甲方完全无涉。乙方于协议期内,至完全履行本协议规定之一切责任为止,得优先为甲方及各该剧工作,不得以其它理由为借口,以致妨碍履行本协议列明之工作及义务,乙方于协议期内必须为甲方提供最有效之服务,使各该剧能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时间内达成最佳质素完成。

(四)1.乙方替甲方担任协议导演于协议期内共执导二十集电视剧,甲方同意支付乙方酬金每集人民币___________万元整,二十集共酬金人民币____万元整。支付方法如下:

(1)甲方保证支付乙方每集人民币___________万元整,二十集共酬金人民币___________万元整。

(2)酬金余数即每集人民币___________万元整,二十集共酬金人民币___________万元整,由乙方所引荐之赞助商付出之本剧集赞助费收集,若有不足之数,甲方不负任何责任亦不用支付,乙方亦不作追究。

a.第一期于签约时支付人民币___________万元整作为订金。(____%)b.第二期于开始拍摄时支付人民币____万元整。(____%)c.第三期于拍摄至中段时支付人民币___________万元整。(____%)d.第四期于拍摄完成后支付人民币___________万元整。____%)e.第_______五期于后期制作完成后支付人民币___________万元整。____%)

2.倘若本协议期满,而乙方未能完成履行本协议之责任,则本协议之有效期及乙方于本协议之责任得以顺延至各该剧全部完成为止,而甲方无须支付乙方上述协议第(四)1.条所列明以外之酬金。

3.倘若本协议期满,而甲方因行政上之安排导致乙方未能完成履行本协议之责任,则本协议之有效期及乙方于本协议之责任之顺延期由甲乙双方根据情况另议。

(五)1.乙方应在甲方要求下,义务为甲方修改各该剧之剧本内容,而甲方无须付予乙方上述本协议第(四)1.条所列明以外之酬金。

2.各该剧之一切录像带、录像、雷射影碟、电视、电影、广播及一切将来发明之传播媒介,剧本内之人物造型、姓名等版权﹙除文字版权外﹚,皆属甲方所拥有,与乙方无涉。

3.甲方有权更改各该剧之剧名及故事内容,乙方不得异议。

(六)乙方在协议期内得向甲方提供最完善及奏效之服务。

(七)在本协议期内,倘约乙方因任何原因不得履行本协议,甲方有权暂行吊销本协议而不必征得乙方同意。待查明一切原因及处理后,仍可由甲方决定恢复本协议,而不必向乙方赔偿。但如果乙方违反本协议任何条款时,乙方必须退回及不得收取上述本协议第(四)1.条所列明之酬金,并且赔偿甲方之一切损失。

(八)1.倘若甲方指派乙方出任其它范围及地区工作或超时工作,甲方无须付予乙方上述本协议第(四)1.条所列明以外之酬金或津贴。

2.倘若甲方指派乙方出任其它范围及地区工作,则在工作期间乙方之全部旅费及逗留外埠期间之住宿费均由甲方负担(但不包括私人长途电话费及洗衣费及其它私人消费)。

(九)在本协议期内,乙方必须通知甲方其所在地,使甲方可在合理的时间内不论日夜与乙方联络。

(十)1.乙方同意甲方有权转让或授权第三者取代甲方在本协议中享有之权利,但事前必须通知乙方。

2.乙方不得将其于本协议中之一切权利及义务转让给第三者。

3.乙方同意遵守甲方与任何其它公司、私人或团体等所订下之一切有关各该剧之任何协议协议。

(十一)乙方必须遵照香港政府及其它国家政府所订立之税例,自行申报及缴付税金,倘若因任何违反税务法例而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乙方必须负全部责任,与甲方无涉。

(十二)甲乙双方在本协议中并不构成合股地位,甲乙双方亦非对方之人。

(十三)本协议壹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为凭,由签字日起生效。甲乙双方之一切意愿均列明在本协议内,并无其它口头协议。如因本协议引起法律纠纷,则以香港法律为根据。

甲方全权代表:_____________

甲方签署:_________________

见证人:___________________

见证人签署: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 ______________

乙方全权代表:_____________

乙方签署:_________________

见证人:___________________

见证人签署: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 __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订立本协议。

一、乙方根据实际情况,经书面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同意乙方自愿选择内部退养。

二、内部退养期间,甲方按月支付内部退养生活

费(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三、内部退养期间,遇国家调整离退休人员工资时,甲方根据国家规定对支付乙方的内部退养生活费相应进行调整。

四、乙方在内部退养期间,甲方连续计算乙方工龄,按照甲方规定向乙方支付工龄工资和年功工资。

五、乙方在内部退养期间,享受与甲方在岗职工同等的福利待遇,但岗位待遇除外。

六、乙方无论在哪个档次内部退养,只要达到上一档次条件,甲方从次月起相应调整一个工资档次。

七、乙方所持有的股金由乙方提出书面申请,委托甲方理事会办公室将其股金按原值转让给甲方其他股东。

八、内部退养期间,甲乙双方按照法定比例交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乙方缴纳部分由甲方代扣、代缴。乙方达到退休年龄符合退休条件,甲方为其办理退休手续,本协议终止履行,按照退休有关规定执行。

九、内部退养间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________________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________________的信誉和利益。否则,甲方有权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事管理办法》给予乙方行政处分,乙方触犯刑律,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一律开除,并解除劳动合同及本协议。

十、乙方对在岗时经办的业务负有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对在岗时牵涉经济问题的要追究相应责任,违反法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十一、本协议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十二、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并加盖印章之日起生效。

十三、本协议正本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乙方人事档案中留存一份。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章)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或授人签字)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字)

篇8

第一条本行政区域内户口所在地为城镇行政区域且居住满两年,不拥有承包土地,不参加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居民(即城市居民),适用本细则。

第二条城市低保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的城市居民,主要以货币补助形式,保障其达到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城市低保实行以货币差额救助为主,辅之以政策扶持、社会互助等配套措施。

第四条城市低保以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为原则,实行属地管理,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

第二章城市低保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城市低保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区政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低保的管理工作。

(一)区民政局负责本区行政区域内城市低保的管理和审批工作。区民政局下设的城乡低保与社会救济办公室具体承担:

1、负责本区内城市低保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工作;

2、起草制定本区城市低保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编制本区城市低保年度资金需求计划,负责提出本区城市低保资金的分配方案,并对城市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4、负责在本区落实市政府制定的城市低保标准;

5、负责本区城市低保的审批工作;

6、按照“动态管理”的要求,对辖区低保对象定期进行复核和调整工作;

7、建立明查暗访制度,对本区城市低保对象的年度入户率不低于30%;

8、指导、监督和检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城市低保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9、组织开展对本区城市低保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负责对本区城市低保工作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工作;

10、受理本区有关城市低保的咨询和投诉工作;负责本区城市低保的行政复议工作;处理或移交处理城市低保工作中的违法违纪单位和工作人员;查处弄虚作假骗取城市低保待遇的行为;

11、协同相关部门制定与城市低保有关的优惠政策,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2、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并向上级反映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3、组织发放城市低保金领取凭证及款物;

14、负责本区城市低保的统计汇总、定期上报和公布本区城市低保工作情况;

15、指导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城市低保的档案管理、信息录入和低保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工作。

(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负责本辖区内城市低保的申请受理、审核和日常管理工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成立城市低保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主任)、主管民政的副镇长(副主任)任正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配备专职责任人员,持证上岗。办公室具体承担辖区城市低保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辖区城市低保待遇家庭的申请、资格审查和上报工作;

2、按照上级政府及业务部门制定的实施意见和工作安排,组织落实城市低保有关工作;

3、组织各社区居委会做好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及群众代表等组成的城市低保评议工作;

4、按照“动态管理”的要求对辖区低保对象定期进行复核和调整工作;

5、建立明查暗访制度,安排辖区低保对象定期进行家庭情况报告工作。对辖区在册城市低保对象的年度入户率达到100%;

6、组织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公益劳动,配合就业服务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城市低保对象提供就业或技能培训等工作;

7、为辖区城市居民提供城市低保政策咨询服务,接待来信来访,调查处理骗取、冒领城市低保款物等违法违纪事件;

8、负责本辖区城市低保工作的档案管理、信息录入和计算机网络管理;

(三)社区居委会协助街道办事处对本社区城市低保对象开展民主评议工作。

(四)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低保有关工作:

1、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城市低保资金与工作经费;

2、人力资源部门应当优先推荐、介绍城市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人员就业;

3、工商地税部门对自谋职业的保障对象应当优先发放营业执照,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4、公用事业、电力等部门应当对保障对象的家庭基本用水、用电、燃煤(燃气)等予以优惠;

5、房管部门应当适当减免保障对象家庭租住用房的房租;

6、教育部门应适当减免保障对象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费用;

7、卫生部门要指定定点医院对低保对象在检查费、门诊治疗费、处置费、住院费等方面给予减免;

8、审计部门应做好低保资金的审计监督检查工作。

同时要动员社会各界开展社会互助、经常化捐助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城市困难群众的氛围。

第三章城市低保待遇的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六条城市低保待遇按照个人申请,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低保经办机构入户核实、组织社区民主评议、初审与张榜公布,区民政局抽查、审批与张榜公布的程序办理。

为及时办理上级业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交办的特殊事项,由民政局指派专人负责,按照个人申请、入户核实、民政局审批并张榜公示的程序办理。

(一)个人申请。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市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表》,并根据家庭成员具体情况相应提供以下材料:

1、居民户口簿;

2、居民身份证;

3、下岗证、离退休证、残疾证、学生证(入学通知书)、结婚证、离婚证(离婚判决书);

4、就业状况证明、养老保险证明、失业保障证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证明;

5、按有关政策领取一次性补助费的数额及用途证明;

6、有关裁决、判决材料等;

7、符合就业条件而未就业人员,需先到有关部门进行求职登记,并提供这些部门出具的求职登记证明,否则不予受理申请。

(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入户核实、组织社区民主评议、初审与张榜公布。街道办事处受理城市低保申请后,指定专职人员,在20个工作日内会同社区城市低保评议小组成员通过入户调查、走访、信函索证等方式,共同完成对申请人家庭情况的核实工作,填写《市区城市低保入户核查表》,经社区低保评议小组民主评议后,由办事处提出初审意见,并将申请人家庭成员及住址等情况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张榜公布,无异议的由街道办事处将相关材料报区民政局审批,不符合条件的要告知本人理由。

1、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入户调查应存录原始资料,由两人以上同行,并详细真实记录低保申请人家庭生活及收入等情况,以备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民政局审核、审批时查验。

2、社区居委会民主评议应规范、简便,讲求实效。民主评议参加人员应为社区低保专管员、社区居委会成员、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低保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及驻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总人数不得少于7人,并定期轮换。评议时应充分了解低保申请家庭的情况,必要时可向低保申请人或其人询问,民主评议应采取无记名的方式使与会人员充分表达意见,并当场公布评议结果。评议结束无论同意与否,都应上报镇办。

(三)区民政局抽查、审批与张榜公布。区民政局在接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申请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人家庭的入户抽查(抽查率不低于30%)和审批工作,并将拟享受人家庭成员、住址、拟享受金额等情况返回镇办张榜公示,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告知本人并说明理由,对有异议的返回镇办重新进行核实。

第七条申请及审核过程殊情况的处理

(一)家庭成员的确定办法:同一户口簿的家庭成员,按同一家庭进行计算(子女已婚,且未共同生活,但因住房问题暂无法分户的除外)。

(二)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户口未在同一户口薄上的城市居民申请城市低保时,要先将户口迁移到一起;因特殊原因无法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的,由户主在其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其它家庭成员要分别提供各自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出具的未纳入我市低保的证明,跨镇办的由镇办民政办出具,跨县区的由县区民政局出具未纳入城市低保证明。

(三)在本区内,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与居住地分离,原则上向户籍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由现居住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并将有关证明材料提供给申请人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户籍所在地与居住地分离且在居住地居住超过12个月的,可以根据户籍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证明材料,按规定向居住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按程序报批。

(四)无行为能力的居民申请低保待遇时,由社区居委会或企业工会工作人员协助办理申请手续。

(五)在敬老院、精神病院集中供养或治疗的民政对象,由供养或治疗单位向区民政局提出申请,由区民政局对符合条件的人员集中办理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相关手续,并纳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

(六)原为本地非农户口,现为国家计划内招生的大中专学生视为家庭抚养人员。

第四章保障标准的确定与调整

第八条我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与调整按照市政府的决定执行。

第九条在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时,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为城市低保家庭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

第五章城市低保对象的确定

第十条申请城市低保对象待遇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持有户籍所在地常驻城市户口;

(二)申请人必须通过资产和收入审查、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所拥有的资产(如物业、现金、银行存款、投资及其它可变换现金和财物)总值不得超过当地政府规定的限额。申请人家庭可核算的月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必须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

(三)申请人员家庭中有就业年龄段内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一项:

1、当地政府认定属于合理情况下不能工作的(如学生或需在家照顾幼儿、病人或伤残人员等);

2、符合就业条件尚未就业的人员,必须积极寻找有收入的工作,参加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劳动自救活动。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有劳动能力而不按要求进行求职登记或虽然进行登记,但半年内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介绍就业的;

(二)有劳动能力而无正当理由2个月内两次拒绝参加办事处(社区)组织的公益性劳动的;

(三)证明材料显示的家庭月收入虽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但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低保标准的;

(四)连续6个月不领取低保金的;

(五)连续6个月未向街道办事处报告家庭人员及收入变化情况,不接受定期复审的;

(六)不按规定程序申报、相关证明材料不全、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或故意弄虚作假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

(七)故意放弃或转移个人所有资产的;

(八)拒绝接受工作人员入户核实家庭财产和家庭收入的;

(九)近半年内购买高档家用电器(如空调、电脑、数码照相机、移动电话)等非生活必需品,近两年内非拆迁原因购买商品住房和近一年内高标准装修现有住宅的。因拆迁原因购买住房,但购买面积超出当地人均住房面积20%的;

(十)拥有并经常使用机动车辆的(残疾人本人使用的残疾用车除外);

(十一)有高值收藏,购买股票或有其他投资行为的;有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馈赠、礼金支出的;

(十二)因赌博、吸毒、等违法行为造成生活困难尚未改正的,因其他违法行为被司法机关处罚期间的违法人员本人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十三)除政策性规定在当地落户之外的其它在当地落户不满5年的;

(十四)其它与低保保障标准明显不符的。

第六章家庭收入的核定

第十二条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以国家统计口径为准),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一般包括以下人员:

(一)夫妻;

(二)父母与未成年的子女、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

(三)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孙子女;

(四)子女与无生活来源的父母(继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子女亡故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五)兄、姐与父母双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

(六)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人员。

家庭收入是按照申请人前6个月家庭总收入的月平均额除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数计算;

货币收入包括:

(一)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以现金发放的劳保福利、医疗费;

(二)一次性安置费、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

(三)离退休养老金、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职工遗属生活补助费;

(四)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及红利、保险付金收入;

(五)特许权使用收入、租凭收入、接受馈赠和继承收入;

(六)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应当结付的赡养、扶养或抚养费;

(七)出租房屋或变卖家庭财产获得的收入;

(八)兼职和自谋职业以及各种劳务收入;

(九)农转非家庭其承包土地被国家征用或归还集体的,持村镇两级以上证明,按城市居民受理其申请,但其获得的征地补偿应计入家庭收入;

(十)实物收入按物价部门规定或评估的物品价格折旧计入家庭收入;

(十一)同一家庭同时具备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其收入按全体成员收入计算家庭月人均收入,保障人数只计算非农业人口;其家庭中的非农业人口在转为城市户口的下月起可申请入保;

(十二)当地政府确定应当计入家庭收入的其他收入。

第十三条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一)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特殊享受的补贴收入。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

(二)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对工作、学习成绩优秀者、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给予的奖金;

(三)人身伤害赔偿中生活费以外部分;

(四)因病、因灾、因就学困难等原因由政府和社会给予救助款物;

(五)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因工(公)负伤人员的工伤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等;

(六)独生子女保健费、独生子女专项奖金、孤残儿童基本生活费、高龄补贴;

(七)在职职工按规定由所在单位代缴的住房公积金及各项社会保障统筹费;

(八)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及保健金。

第十四条家庭收入的计算方法

(一)在职职工按其工资名册上核定的应得收入总额计算;离退休人员按单位和社保部门应发放的离退休费计算。以上人员经所在单位、劳动保障部门或经贸等有关部门证明,连续6个月以上未能领取应得收入的,按实际收入计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从事其他工作(含临时工)另有收入的,与失业保险金或离退休费一并计入家庭收入。

(二)一次性安置职工的收入,按从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扣除按规定交纳的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障金以后余额计算。

(三)对未参加社会保险而又停产多年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和下岗人员,已关闭、破产的资源枯竭企业职工按其实际收入计算家庭收入。

(四)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按下列方法计算:有赡(抚、扶)养协议或裁决的,按协议或裁决规定计算;无赡(抚、扶)养协议或裁决的,按每个法定赡(抚、扶)养人每月为被赡(抚、扶)养人支付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半的费用计算;多子女老人的赡养费按各子女提供的赡养费总和计算。法定赡(抚、扶)养人家庭属低保户的,不计算赡(抚、扶)养费。

本细则涉及的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及其权利与义务关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有关规定确定。

(五)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按实际收入计算;一时难以核查、本人又不如实填报的,其本人收入按不低于务工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六)从事经营性活动所得,按实际收入计算;一时难以核查、本人又不如实申报的,其本人收入按不低于当地同行业中等水平收入计算,但不应低于经营地最低工资标准。

(七)家庭收入不稳定时,按申请前6个月收入的平均数计算;家庭收入属一次性的(不含企业破产一次性安置费),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摊到若干个年月计算后,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受理入保申请。

(八)实行年薪制单位的职工,按上年实际发放的年薪平均分摊到本年度12个月后,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收入一并计算的方法计算人均月收入。

第十五条核定家庭收入可采取下列途径和方法

(一)个人申报。申请人如实填写家庭收入情况和家庭实际生活状况,同时经办人对申请人进行必要的询问;

(二)入户调查。经办人直接到申请人家中进行调查,核实其家庭收入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情况;

(三)走访单位、邻里。经办人通过走访社区居民,到申请人所在单位了解其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情况;

(四)信函索证。对不便走访的单位和有关人员,经办人员通过信函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五)部门协查。民政部门与劳动保障、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建立联系,有条件的可实行计算机联网,及时了解掌握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变化情况。

(六)行业评估。对家庭中有自谋职业且有相对稳定收入和灵活就业人员从事的各个行业打工收入情况及就业市场进行调查,制定各地个体行业及灵活就业人员的行业收入指导标准,规定和统一核定这些申请人员收入的标准。

(七)跟踪消费。对申请人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跟踪,以便全面了解其真实的生活状况。

(八)对有隐性收入而又无法核实其家庭收入的申请对象,可召开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

第七章分类施保

第十六条每个低保家庭的困难程度有所不同,特别是城市中的“三无对象”、残疾人、老年人及重病人员的困难要更多一些,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特殊的照顾,要分类施保,确保重点。

第十七条分类施保的原则

(一)应保尽保的原则;

(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重点救助与特殊困难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八条分类施保的对象

(一)重点保障对象(A类)

既“三无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

(二)特殊保障对象(B类)

1、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的残疾人员(残疾程序分为:肢体、智力、精神残疾1、2级,视力残疾盲1、2级为无劳动能力;肢体、智力、精神残疾3级,语言听力残疾1、2级,视力残疾低视力1、2级为少部分劳动能力;肢体、智力、精神残疾4级,语言听力残疾3、4级为有部分劳动能力);

2、患大病且常年卧床不起,住院费、医药费开支巨大的家庭或成员;

3、单亲家庭尚无就业或无稳定收入的;

4、因子女就学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

5、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且赡养人没有赡养能力的70岁以上老年人;

6、依法抚养和领养孤儿的家庭;

7、突遭严重天灾人祸的家庭。

(三)基本保障对象(C类)

家庭成员有就业能力,但因下岗、失业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暂时困难或家庭生活困难相对较小的家庭和人员。

第十九条补助标准

重点保障对象(A类)实行全额补助;特殊保障对象(B类)实行重点补助;基本保障对象(C类)实行差额补助。同时因以上家庭或人员按原保障标准仍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可适当提高其家庭补助标准,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第二十条分类施保中低保对象的申请、审批及收入计算等均按本《细则》中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章低保资金筹措、发放和低保办公经费

第二十一条城市低保所需资金包括中省市补助资金,区政府按照上年度可用财力1%列入财政预算的资金。

第二十二条区财政局要将上级补助的低保资金和本级安排的预算资金及时纳入“财政社会保障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不被挤占和挪用。

第二十三条区财政局在中省市低保补助资金到位之前,应首先落实本级低保预算资金,并采取超调、垫支等方法,保证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

第二十四条城市低保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按照“民政部门核定低保对象人数和月补差标准,财政部门核拨低保金,金融部门发放到人”的管理原则,由区民政局委托的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将低保金按月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杜绝以实物抵扣低保金或其他变相抵扣低保金的现象发生。

第二十五条低保金存折由区民政局直接发放,户主或家庭成员持户口本、身份证到区民政局低保办领取,特殊情况需要代领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证明,持代领人和户主身份证等有效件方可领取。

第二十六条低保对象持低保存折和身份证按期到委托银行网点领取城市低保金,因特殊原因需要他人代领的,应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开具相关证明,银行工作人员应认真核对代领人的身份,手续不全的不予支付低保金。代领人一次只能领取一户低保对象的低保金。

第二十七条区民政局城市低保工作经费,由区财政每年按照区财政预算安排的城市低保资金总额3%的比例列入部门预算。工作经费主要用于调研、培训、核查、建档、表格印制、微机网络维护、交通、通讯等方面开支。低保工作经费可计入我区应匹配资金的总额中,但不得进入低保专户。

第二十八条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资助。所提供的捐赠资金全部纳入区低保资金专户,专款专用。

第九章保障对象的管理

第二十九条城市低保对象在享受低保待遇期间,应自觉履行下列义务:

(一)低保对象应积极主动配合低保工作人员的入户调查,按要求如实申报家庭财产和实际收入;

(二)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要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社区公益劳动。连续两次以上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公益劳动的,可取消其低保待遇;

(三)有劳动能力尚未就业的低保对象在其申请低保时,要先到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就业申请和登记,同时要积极参加劳动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就业培训。如连续两次以上无正当理由拒为其介绍职业的,可取消其低保待遇。

第三十条建立低保对象家庭情况报告制度。在册基本保障对象每季度持低保金领取卡、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按要求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一次,在册重点保障对象和特殊保障对象每半年报告一次,如实报告家庭成员及家庭收入等变化情况。

第三十一条建立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制度。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要随时纳入保障范围;家庭收入发生变化的,要及时增发、减发或停发低保金。对取消低保待遇的,管理审批机关要履行必要的程序,以适当的形式通知本人。

第三十二条实施低保对象分类管理制度。对重点保障对象(A类)实行年审制,只需掌握人员变化情况;对特殊保障对象(B类)每半年审核一次;对基本保障对象(C类)实行一个季度重新审核审批一次。基本保障对象是分类施保中的重点管理对象,也是动态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此类人员每季度都要向所在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重新写出续保申请,并说明申请续保的原因和不能就业的正当理由,并按低保的审核、审批程序进行审批,以促使其早日就业。

第三十三条档案管理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低保对象家庭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低保对象档案要一户一档,实行微机与档案的同步管理。其纸质档案材料为:户主申请书、家庭成员户口簿及身份证复印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入户调查表、申请审批表、个人及家庭收入情况证明材料、单位证明等材料。区民政局要建立低保对象的电子档案。

第十章低保工作监督

第三十四条区民政局、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公共场所、政务公开栏、宣传栏等形式,公开低保政策、低保标准、办事程序、低保金发放等情况,加大城市低保工作的宣传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五条建立和完善低保对象公示制度。区民政局、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统一设置固定的城市低保公示栏(牌),对享受低保待遇的户主姓名、保障人数、享受金额、家庭住址等情况进行常年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十六条建立低保监督咨询制度。区民政局、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设立低保监督箱和咨询监督电话,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和咨询。对于群众反映和举报的问题要逐一登记,及时办理,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对署名的上访信件和电话,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答复本人。

第三十七条区民政、财政、审计、纪检和监察等部门要经常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一章低保工作责任追究与处罚办法

第三十八条低保工作人员在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核、审批过程和低保工作的管理中,有下列行为者,要追究其工作责任,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为申请人在就业、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劳动能力、健康状况、伤残等级等情况出具虚假证明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谁出证谁负责”的原则,由本级人民政府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对有关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并对出证单位、出证人、负责人及冒领低保金的人员各处以冒领金额的1—3倍罚款;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居民对民政部门作出的不批准享受低保待遇或减发、停发低保金以及对给其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三)从事低保管理审批工作的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开除公职或解除聘用合同等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擅自更改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的;

2、擅自改变保障对象和保障金额的;

3、在调查审批工作中弄虚作假,不如实填写调查结果或出具虚假证明,明知当事人不符合低保条件,故意为其办理享受低保待遇手续的;

4、、、收受贿赂、为泄私愤或、故意刁难低保对象而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拒不签署意见,将其拒之低保范围之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5、贪污、挪用、扣压、故意拖欠低保金的;

6、其他违反低保政策规定和影响低保工作开展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不遵守诚信原则,有下列行为的,予以处罚:

篇9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根据《劳动法》、《公司法》、《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企业发展,文秘资源网员工富裕"的原则,正确处理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条建立、完善和维护适应我矿发展要求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第四条运用法律法规、内部管理制度等手段,调整好劳动关系,保护劳动主体双方的合法权益,使劳动关系稳定和谐、健康。

第五条通过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我矿发展。

第六条人力资源部对各基层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环节实行监督、指导与协调。

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七条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需要和定员标准,制订出本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长、中、短期规划。

第八条运用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向主管副矿长提出全矿长、中、短期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待批准后,报矿长最终审定。

第三章员工的招聘与录用

第九条根据矿长审定的员工数量和工作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择优录用选拔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到新的岗位工作。

第十条对被录用员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合同期限从一年到五年,第一期合同期满,按照一定的条件续签第二期合同。

第四章干部管理规定

第十一条加强矿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建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的用人机制。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优化我矿干部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十二条充分体现组织原则;公开选拔、平等竞争原则;注重实绩、择优原则。严格按照精干高效,科学合理地配备干部职数。

第十三条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

(一)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考核,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对其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素质和做出的成绩进行评价,并把它作为使用、选拔、监督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包括思想觉悟、政策水平、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群众观念、事业心、文化理论知识、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等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等。

(三)为了保证考核结果准确,考核要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坚持严格、全面、公开的原则。

第五章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

的职称评聘制度

第十四条职称的评聘必须坚持专业技术职务工作的政策性和原则性。矿属各单位要根据上级下达的设岗编制和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各级专业技术职务,逐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建立平等合理的竞争机制,不得因人设岗,搞平衡照顾,更不得乱开政策口子,突破评聘标准另搞一套,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调动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第六章领导干部的回避制度

第十五条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时,凡涉及到自身职务提升、工作调动、奖惩、工资晋升、住房等问题时,必须主动申明并实行回避,不得参与具体业务工作,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指示、暗示他人干预或施加影响。

第十六条领导干部在执行公务时,凡涉及到直系亲属和近亲属的职务提升、工作调动、职称评聘、奖惩、工资晋升、招工、聘干、毕业生分配、军转干安置、培训、住房、入党等问题时,必须主动申明并实行回避,不得参与具体业务工作,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指示、暗示他人干预或施加影响。

第七章员工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员工档案要实行专业保管,专职负责。

第十八条档案必须做到"人档相符",卷内资料完整,分类明确。

第十九条档案的保管要遵循安全保密、便于查找使用的原则。

第二十条档案要登记造册,编码入柜,以便查找。

第二十一条严格执行员工档案查阅、借用制度。

第八章员工的培训

第二十二条工人的培训 (一)被录用的员工无论是一般工种还是特殊工种,上岗前都要经过人力资源部、生产技术安全部等部门组织的安全知识与业务技能操作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由公司有关部门分别发放《安全工作资格证》和《岗位培训合格证》,持证上岗。

(二)根据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在职员工分别进行在岗培训和短期培训及业余培训,确保员工素质不断提高,不断适应我矿发展的需要。

第二十五条 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培训

(一)重点抓好现职领导干部资格培训。按照部下达的计划,及时做好参培人员的选送工作。在职六种领导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学制三个月。

(二)按照上级关于抓紧培养优秀中青年干部的要求,做好优秀中青年干部任职资格培训。优秀中青年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学制四个半月。

(三)人力资源部要把领导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工作计划,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矿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优秀中青年干部可采取领导提名,组织人事部门考察的办法,确定参加培训人选。并据此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和使用要相结合,认真做好对培训人员的考核工作,并建立培训档案。

第九章 员工的调整与流动

以定岗、包岗为基础,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调配人员,满足生产需要。

第二十三条 严格控制外部人员调入,要求调入人员年龄男45岁以下、女40岁以下,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并缴纳安置基金。

第二十四条 员工在矿内部流动时,首先由本人写出申请,调出调入双方的队、分线领导签署意见,并经矿务会研究批准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五条 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从事采掘工作的、重要技术工作的、缺员岗位的人员,原则上不准调动。

第十章 员工的解雇与辞职

第二十六条 员工的解雇。员工违约、违纪,依据《劳动法》、《职工奖惩条例》等劳动法规的规定,对符合解雇条件的,按照一定的程序予以解雇。因经营状况不佳,需要实行经济性裁员时,按照《劳动法》、《公司法》、《工会法》的规定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七条 员工的辞职。员工自愿辞职,首先由员工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领导同意,经公司人力资源部批准,可办理辞职手续,并享受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未经批准,自行辞职的,不得享受经济补偿待遇。

第十一章薪酬管理

第二十八条年度工资总量基数按照当年我矿经营成果及预测工资增长幅度,报公司人力资源部确定。实行总量控制,绝不超提。

第二十九条按照岗位测评、劳动成果大小、工作环境差异分别实行吨煤费用工资、销售额费用结算、经营承包等不同形式进行分配工资。详见《天安一矿效益工资分配办法》。

第三十条员工的基本工资制度

(一)经营者年薪制度

矿长、副矿长、三总师等实行年薪制。年薪由基薪和风险收入两部分组成。基薪标准根据我矿资产净值、税利水平、生产经营规模和我矿员工平均收入水平确定;风险收入以基薪为基础,根据我矿生产经营成果、责任大小、风险程度等因素确定,最高为基薪的1.5倍。

(二)一般员工的岗位技能工资制

在岗位劳动评价的基础上,对一般员工实行以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为基本劳动要素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并根据每年企业经济效益和当地生活费用价格上涨的指数变化,作适当调整。详见《天安公司岗位技能工资制度试行办法》。

第三十一条其它工资问题的处理规定

(一)被录用新员工工资处理

经过有关录用程序,对于新录用的员工根据每个岗位的技术含量及对生产经营的重要程度等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大中专毕业生原则上应有一年的见习期,见习期满后执行定级工资标准;对于一般人员或技工学校毕业生原则上执行不少于半年的熟练期。熟练期满后,执行定级工资。

对于新录用的复员(转业)军人,不再执行熟练期工资标准。根据其军龄的长短和岗位不同,自录用之日起,执行定级工资标准。

新录用员工的定级手续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办理。

对我矿特聘的技术拔尖人才或其他人员,其工资待遇分别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二)员工岗位变动的工资处理

矿属各单位因员工的正常流动引起岗位(职位)变动的,其工资标准执行新岗位的岗位工资标准。其技能工资标准的处理为:

(1)井上下员工岗位变动,由地面调到井下从事辅助工作的,技能工资增加一级,调到井下从事采掘工作的,技能工资增加两级;由井下辅助调到采掘岗位的,技能工资增加一级。

井下员工非因工负伤或其它原因调到地面工作的,采掘员工实际工作满10年(工龄部折算)保留原技能工资不变,满5年不满10年的,技能工资降低一级,不满5年的,技能工资降低两级。井下辅助员工在井下实际工作满15年的,调到地面工作以后,技能工资不变;不满15年的,技能工资降低一级。

从事采掘的员工调到井下辅助的,从事采掘工作实际年限满5年的,技能工资不变;不满5年的,技能工资降低一级。

从事地面工作员工调到井下工作,从事井下辅助工作的员工调到采掘工作,只能享受一次高定技能工资待遇。

(2)从事地面工作的员工变动岗位的,其技能标准不作变动。

(3)员工因工负伤(包括职业病)需要岗位变动的,按照劳部发[1996]266号文件规定处理。

(4)对所有变动岗位的员工,都给予一定的学习熟练期,学习熟练期满经考核后方可上岗。否则,安排到员工再就业中心或劳务市场重新培训学习,其工资待遇按相应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津(补)贴的管理

津(补)贴,仍按照现行的平天安人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三条有关假期及加班加点工资支付

员工在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的工资支付,其日工资标准均以岗位工资加技能工资作为计算基数;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员工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工资支付标准,按照《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部发[1994]28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员工工资增长机制

为维护员工的长远利益,充分发挥工资对促进生产和提高效益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我矿将根据经济效益情况和公司的统一安排,每隔一定时期对员工档案内技能工资适当调整。

第十二章员工的社会保障

第三十五条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认真贯彻职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第三十六条矿所属各单位及员工个人,要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各项社会保险费。

第三十七条对符合离(退)休条件的人员,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合格后上报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审批。凡经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认符合退休者,自确认之次月起退出生产工作岗位,享受退(离)休待遇。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如有未尽事宜,参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的相关文件执行。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之日施行。

篇10

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为加快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启动实施“双十百万”农业特色经济工程(以下简称“双十百万”工程)即从年起,用35年时间,全区培育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特色村100个,发展农村专业大户10000户。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抓好“双十百万”工程的重要意义

区农业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经济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全区农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的问题十分突出;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布局散、规模小、档次低、效益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龙头企业的整体带动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有利于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实施“双十百万”工程。探索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把龙头企业的培育、特色产业的发展、镇村户三级示范片和镇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融为一体,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化经营上档升级,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引导农业农村工作方法由过去单独抓生产转到重点育龙头、跑市场、抓销售上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抓好“双十百万”工程的重要性,因地制宜,做好规划,认真实施,抓出成效。

二、实施“双十百万”工程的总体要求

优秀龙头企业、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村和农村专业大户的创建标准如下:根据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一)优秀龙头企业的创建标准

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1.发展目标。区级及其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步伐,努力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2012年,力争一批优秀龙头企业达到年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3000万元,带动区内农民增收5000万元;一批优秀龙头企业达到年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1000万元,带动区内农民增收1000万元;一批优秀龙头企业达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带动区内农民增收500万元。全区十大优秀龙头企业实现“225目标,即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带动区内农民增收5亿元。

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二是企业效益较好。企业连续三年盈利,2.创建标准。一是企业规模较大。企业固定资产1500万元以上。年利税500万元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小于60%产品转化增值能力强,银行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含AA级)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无偷漏税记录,当年上缴税金完成95%以上;按时发放职工工资,足额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三是项目示范带动性较强。建立“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集中连片建立生产基地1000亩以上,带动区内种植农户5000户以上或养殖农户200户以上;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合同、入股或合作方式采购的原料或购进的货物的50%来自区内。四是企业产品竞争力较强。市内同行业中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居领先水平,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环保政策以及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产销率达93%以上;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化生产、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连续三年无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标准

获得法人资格,1.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有完善的章程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和风险防范机制明确规范。

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供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防疫防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2.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

产品获得“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按标准化要求建立生产基地。有一个以上注册商标,有统一包装和品牌。

其中农民成员80%以上,4.入社成员10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年盈利及二次返利50万元以上,成员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20%以上。

三)特色村的创建标准

包括农业项目和农村二、三产业项目,1.支柱项目不超过2个。不含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若为种养业,其在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若含有二、三产业,其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季节性作物单项品种(如榨菜等)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建有100亩以上的高标准示范园。2.种植业支柱项目常年性作物单项品种播种面积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

行业特色明显,3.从事二、三产业支柱项目的从业人员人数占在家劳动力的50%以上。其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50%以上。

四)农村专业大户的创建标准

以一个项目为主,农村专业大户是指农村从事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等生产经营活动。达到一定规模并成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支柱项目收入占家庭年总收入的80%以上。种植业支柱项目的种植面积在5亩以上,收入2万元以上;养殖业支柱项目年收入5万元以上;二、三产业支柱项目年收入20万元以上。

三、双十百万”工程的实施管理办法

综合审定,双十百万”工程的实施管理办法是自愿申报。动态管理,达标验收。

一)申报。每年12月份申报(年为6月底前申报)次年1月份验收。

根据条件自愿向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申报,1.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申报。区级及其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交创建方案和创建申报表一式两份(见附件)

提交创建方案和创建申请表一式两份(见附件)2.特色村的创建申报。镇街根据条件自愿向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申报。

报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备案。3.农村专业大户的创建申报。由镇街提出发展计划。

二)由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实地查看、调查走访等形式进行综合审查后,审定。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模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村申报备案后。报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批创建单位资格,并下达年度创建目标。